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对健康促进的理解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关键词 健康 模式 原则
从又世界卫生组织的“健康促进”定义来看,不难得知健康促进活动含有鲜明的社会属性。所以,健康促进同生物医学在方法、目标以及认识论等方面有着明显差别。再以此作为基础来探索健康促进评估所面临的由注重效果影响层次的生物医学评估模式向注重人们健康的过程评估模式转变。健康促进评估需要强调应该是系统以及具有权威理论依据支撑的原则,然后结合综合分析以解释健康促进评估的研究发现。
一、健康促进评估的概念
1986年11月21日世界卫生组织在世界健康促进大会上提出健康促进的定义:“健康促进死一个过程,这一过程旨在加强人们提高对自身健康的掌控。”还有一则比此定义影响更为深远的便是1946年世界卫生组织在成立之时所提出的健康界定:“健康是生理、社会、精神处于良好状态,而不仅限于摆脱疾病和虚弱。我们从健康和健康促进的概念可以看出健康促进活动通常有以下三个特点:
(一)其目的不单只在于在促使个体或群体能够脱离病痛,更主要的目的是要促进人们健康获取能力;
(二)健康促进是一个系统且持续的过程,单一的活动不能构成健康促进,此过程是由一系列动态活动有机组成;
(三)在多个方向的文化熏陶下,使人们对论理、社区、权力方面的问题有着各自的理解,进而促使人们对健康促进这一概念有了多角度多方位的理解。
关于评估的概念,从广义上来说是指“对事件的意义进行判断”。此处包含两层含义:一是确立判断的标准;二则获取相关信息并计算出要达到多大程度方能够符合该标准。从狭义上来讲,不同领域则对评估有着各自的理解。美国家庭健康国际组织(Family Health International)认为评估是对健康促进活动所获效果的判断,并且将健康促进过程的测量定义为督导。然而大部分专家则以为评估应是对一系列健康促进活动整个干预周期的测评。EWLES又认为:“评估是一个过程,它用以测量达到标准的程度,以及如何达到的。这意味着审视健康促进的各项活动,思考哪些是好的,哪些不足,如何提高。”
二、健康促进评估所面临的模式转变
(一)模式的转变方式
在明确了健康促进以及评估的概念后,接下来还要了解健康促进评估面临的模式转变。从库恩的观点看来,模式转变具体是指问题观察的维度有了改变,进而促使人们能够深入了解新的世界和新的思考。在此,健康促进评估模式的转变主要体现在健康问题上。要脱离传统的单纯生物医学评价模式,然后从健康促进的特点、目的出发来探索更为适宜的评估模式。ANTONOSKY中明确指出:“人们一生都生活在安逸和痛苦之间,特别是在充满风险的现代社会,人们不断在积极调动资源,在安逸与痛苦之间寻求着平衡点。”由此看来,重视人们调动资源的过程和获取健康的能力是评估健康促进的关键部分,而不是将重点摆在体现效果和影响层次的生物学指标上,如流行率和发病率等。要从多方面视觉、学科、利益上来思考健康干预活动中成功或失败的原因。
(二)健康促进评估所面临的多元性
PERKINS等人强调:“在对健康促进活动进行评估的实践中,人们往往会面对诸多矛盾。”健康促进反复强调的目标是帮助人们知道如何获取健康,这样一来还直接影响到了政策、媒体等一系列社会环境。由此看来,健康促进所涉及的利益相关者进一步广泛、成为社会上的一个动态也是大势所趋。其一,在动态交错的过程中想要呈现明显的因果关系是比较困难的;其二,实施者、媒体、政府、社区、资助方等利益相关者在健康促进的动态过程中阐述了各自对此问题的理解。这样一来便体现了健康促进活动的强烈构建性,加强了评估“客观性”的挑战。
三、健康促进评估的两个原则
健康促进评估的两个原则应与健康促进模式转变相互配合,包括系统实施原则和理论支持原则。
(一)系统实施原则
在评估过程中由开始到结束一直坚持惯有的框架即为系统实施原则。健康促进评估过程中总会碰到一系列决策上的问题,譬如,评估的具体目的是什么?评估者是谁?等诸如此类的问题。然而此类问题的回答直接关系到评估活动的各个环节和评估结果的获取。在防止艾滋病领域,联合艾滋病规划署(UN-AIDS)不断强调“三维一体”,并建议每个国家建立一套行动框架、一个强大的协调机构、一套国家级的评估框架,其原因在于许多国家在健康促进评估上存在因缺乏系统设计和实施力度而造成指标不统一,无法详细参考对照的现象。所以,系统实施原则作为健康促进的重要原则,应该将各方面因素都考虑进来。如各方面的利益需求、将连贯的指标体系连贯起来以促进系统框架的形成并将实施落到实处。
(二)理论支持原则
健康促进活动的设计与实施应当制定一套明确的理论来作为指导,并且要使理论对评估活动有着实际上的意义。理论支持作为收集评估证据的指明灯,还能强有力的支持干预过程的解释与效果间的联系。
在此通过欧洲健康促进指标模型(EUHPID)为例来进行说明。EUHPID模型有两个维度,其一是重视与个人或社会见的互动,其原因在于要将个体层次的健康行为充分体现出来,此种行为并不完全体现于主观意识,在一定程度上反应了社区与社会的环境;其二,从致病方面来看要避免致病风险,从健康方面来看要鼓励人们有效利用身边的现有资源,如技术、文化、政策等。所以在EUHPID模型指导下的评估活动要加强对个人态度、行为、知识等指标的收集与整合,然后将之同个人或社会的环境结合起来以激发现有资源的测量,最终达到促进人们健康的目的。于是在众多的健康促进评估活动中要加强与学科的合作,如流行病学监测、行为监测、访谈、参与式观察等,增加信息收集来源,促进健康促进评估过程与健康状况之间的联系。
综上所述,健康促进与评估首先应从其含义出发,然后从认识论的出发点的角度分析它同生物医学之间的区别,从而清晰认识到健康促进的障碍同难点。根据健康促进评估原则,结合理论指导框架实现健康促进评估,并将传统的生物医学评估模式向现行以提高人们健康获取能力为目标的健康模式转变。
参考文献:
[1].NAIDOO J. WILLS J. Health Promotion: Foundations for Practice[M]. 2nded. Edinburgh: BailliLbre Tindall.2000:45-47.
[2].BAUER G, DAVIES JK, PELIKAN J. The EUHPID health deve-merit model for the dassifieatlon of public health indicators[J]. Health Promotion International. 2006.2l(2):153-160.
[3].刘谦.健康促进评估的模式转变和两个原则[J].中国医科大学.2008(6).
关键词: 药理教学 心理健康 渗透
在新课改实施过程中,要求教学核心为学生的健康成长,体现学生健康成长的不仅是单一的考试成绩,还要培养学生掌握知识的程度,以及学生学习中对知识的应用能力,进而能够培养出创新型人才;同时,学生要有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和世界观。中职药理学是医学中的基础学科,中职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有很大难度,不容易理解和掌握教学内容,而且医学是比较严谨的学科,学生需要有健康的心态理解专业知识,并且为将来发展打好基础,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渗透能促进学生正确认识药理学作用,因此,需要教师在教学中采取一定教学方式,促进中职学生健康成长。
一、中职院校学生的心理现状
中职院校的学生是在高考失利情况下走入中职院校的,学生与生俱来的压力很大,而且所学学科跨度比较大,对药理学专业既陌生,又无从下手,在学习过程中不能很快进入学习状态,在这样的压力环境下,不能有效完成学习,甚至一些学生会出现不良情绪和心理疾病等情况,如抵触学习,用一些不健康的方式释放压力,中途退学,等等。
二、药理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措施
1.拉近师生关系,树立心理健康榜样。
在教育改革发展过程中,不仅要改变学生的教育现状,教师的作风需进一步改进。中职教师在教学中不能靠单一渊博的知识吸引学生,用此获得学生的尊重,而应该让学生对教师有一定好感,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使教师融入到学生环境中,这样才能促进学生主动学习,在课堂上认真学习。因此,教师首先要与学生建立平等相处的环境,与学生形成良好友谊关系,放下架子。例如,教师在自我介绍中,往往除了介绍自己的名字外,更多的是介绍自己的学术及辉煌的成果等,采用这种方式无非是提高自己的身价,如果改变一种介绍风格,如“同学们,咱们愉快地在一起了!”这样就像朋友一样聚会,给学生以亲近感,无形之中与学生拉近距离,然后可以介绍自己的名字,如“在下姓张,名峰,可以叫我小张老师”,“不要叫我药理老师,我不姓药呀!”学生听后就会有一阵笑声,从而让课堂气氛变得轻松,然后可以讲解小张老师名字的来历,是个头小的原因等,这样就能很融洽地与学生一同进入课堂,而且让理论性较强的药理学科显得不那么陌生,使学生从内心喜欢这样的老师。教师对自身缺陷的幽默风趣能让学生正确看待自身不足,勇于承担责任,努力改进。再者要注意在学生面前脱去家长、长者的威严,与学生亲近,平等对话,这样可以建立良好师生关系。当教学中,建立起良好的师生关系,无形之中带动学生的专业课学习,从另一角度看,教师也做出了心理健康的表率,真正为人师表,师生共同积极面对药理学专业学习。
2.加强德育教育,促进心理健康发展。
教学中很多教师认为只有语文和政治教学中才能渗透德育教育,但是,德育教育不应该区分课堂,每个课堂都需要德育教育,使学生能够健康发展。例如,青霉素这一药理教学,因为青霉素是克服敏感菌的首要药物,此时可以问学生:“日常用药过程中,还能经常见到青霉素吗?”好多学生知道,青霉素不常用,这是什么原因呢,青霉素其实疗效好,而且价格便宜,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一方面是害怕患者出现青霉素过敏,另一方面是一些医生觉得用药价格低廉,没有很高的利润,即使患者致病的原因是青霉素敏感菌,也不予用药,这就是没有医德的现象,这样的医德我们不应该提倡,并给学生以教育,一个合格的职业医生应该德才兼备,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加强德育教育,进而使中职生成为社会的合格人才,达到教育的最终目的。
在教学中传送正能量,在一些医疗过程中不选用青霉素,如由乡镇医院转入市级医院的病人在基层医院已用青霉素类药物治疗,在上级医院会直接应用价格高的效果更好的头孢类药物,解释这是正当的用药方法,教会学生明辨是非。再者介绍学生看到周围现实版的“白求恩大夫”,并解释媒体对医疗工作者的片面报道,同时加深学生对医疗工作特殊性的认识,形成健康积极的世界观和价值观。
3.结合学生心理,提供心理健康的形成条件。
药理学的专业和理论性极强,教学过程中,如果都采用专业术语讲解内容,学生就会出现难理解的情况,更不能深入应用知识,长时间下去,学生会失去学习信心,因此,要把抽象的专业理论与实际生活结合起来,同时把抽象变得具体,这样不仅有益于学生理解内容,还能激发学生对专业的兴趣。例如,在讲解青霉素的药物作用时,细菌为什么能够杀死青霉素,此时,教师可以举例,用卧薪尝胆的故事理解教学内容,说:“吴王夫差有强大的势力,打败了越王勾践,勾践卧薪尝胆,把西施献给夫差,通过西施的诱导,使吴王被瓦解。”学生对这个故事非常熟悉,此时,教师可以转移话语,说:“这就是青霉素的耐药性,和故事联系起来,吴王就是青霉素,勾践就是金黄色葡萄球菌,而西施就是内酞胺酶。”同学经过回味,就会对药理恍然大悟,激发对药理知识的学习兴趣,同时使课堂气氛活跃,促进对药理知识的理解。在教学方法上迎合学生心理,有利于抽象药理知识的理解掌握,从而帮助经历中高考失利的学生重新树立学习信心。教法改变让中职院校学生在新的知识领域中找到自己的位置,树立自信,为健康心理的形成创造良好环境。
三、结语
在学科教学过程中,如何渗透心理健康教育,有很多国内外专家都在探讨,但是,把心理健康教育渗透到药理教学中的还为数不多,中职药理教学中心理健康教育的渗透至关重要,要对传统认为心理健康教育只出现在语文、政治等学科中的观念加以转变。目前教学中,学生的心理问题发生得非常频繁,因此,心理健康教育对于每一科都非常重要,有利于学生未来的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关键词:体育游戏;幼儿;身心健康;意义
中图分类号:G613.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3561(2017)03-0096-01
幼儿体育游戏是将幼儿的基本动作加入生动有趣的故事情节,以游戏的形式进行的一种体育活动。体育游戏是幼儿最喜欢的游戏之一,更是幼儿园活动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不同于一般的体育活动,能把难以理解的动作变成有趣好玩的游戏情节,让幼儿在轻松、愉快的条件下理解和掌握其中的要领,从而达到锻炼和增强体质的目的,促进幼儿健康成长。
一、体育游戏对幼儿身心的影响
幼儿是人的一生的最初阶段,身体各器官、系统的机能还没有发育成熟和完善,身体基础比较薄弱。经研究表明,爱运动的孩子比不运动的孩子,长大后个子会相差5cm~7cm。此外,人的智力发展是建立在大脑这个物质基础上,从运动医学的角度说,参加体育活动能促进大脑的发育,所有这些都意味着需要通过成人的保护和教育才能实现促进幼儿身体健康发展的目的。体育游戏是贯穿智、德、体、美的一种活动,不仅可以促进幼儿的身体发展,还可以促进幼儿的智力、人格、品德等方面的发展。
二、在体育游戏中如何促进幼儿的身心健康
1. 安全、卫生是幼儿身心健康的前提
教育家陈鹤琴指出:“幼儿的健康应放在幼儿园的首位。”健康是幼儿做任何事情的前提,特别是体育活动更需要有好的体质。在幼儿园,每天的户外活动不少于两小时,其中体育活动时间应占一半,也就是一小时。为此,体育场地的位置、运动器械的大小、重量应符合幼儿身体发育特点。对运动器材、器械要经常检查、修理、保养,让幼儿有一个安全、卫生的运动环境。在室内玩时最好有软垫,赤脚进入室内,玩的器械尽量不要选择尖尖的或外圈不光滑的,这样既可以避免幼儿被器械所伤,又可以避免尘土飞扬。
2. 好玩、合适的游戏是幼儿身心健康的保障
活动的种类繁多,内容丰富,但并不是所有的身体运动都适合于幼儿。有的活动运动量小,达不到锻炼的效果,有的活动运动量太大身体承受不了。因此,教师在制定体育游戏的时候一定要根据孩子的年龄特点和身体特点,运动量也应由易到难、由简单到复杂。如小班的幼儿就可以玩一些吹泡泡、摘果子等游戏;中班的幼儿就可以玩老狼老狼几点钟等游戏;大班的孩子就可以玩一些竞技、比赛类的游戏。创设适合幼儿的游戏,可以让幼儿在欢乐的气氛中身心得到和谐发展。
3. 游戏中注重幼儿的情感需要是幼儿身心发展的关键
情感的需要同样能在体育游戏中得到满足。一是满足幼儿情绪情感的需要。如一些小男孩喜欢扔沙包、投飞镖、打皮牛等游戏,他们会把对现实生活中不满的事情发泄到游戏中去(经过游戏的“发泄”之后,他们的脸上会露出痛快的表情)。二是满足幼儿交往的需要。如丢手绢、老鹰捉小鸡等游戏都为幼儿和幼儿、幼儿和老师的交往提供了机会。三是满足儿童的表现欲和体验成功的需要。在体育游戏的整个过程中,教师要注重对幼儿情感的熏陶,从而更好地促进幼儿身心和谐发展。
4. 游戏的评价是幼儿身心发展的有效手段
评价就是进行价值判断,即对事物、行为方式的描述加上价值高低的判断,它是幼儿园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游戏的评价可分为语言式评价和非言语性的评价。
(1)语言式评价。评价语言要多一些赏识与鼓励。在幼儿教育中,教师可以多角度、多元化地评价幼儿,从而全面了解他们的发展状况。评价的语言多以鼓励为主,要多一些商讨。“蹲下来”与幼儿商讨,更容易得到幼儿的理解与接受,游戏的要求与目标更容易达成。评价语言要多一些创新,教师的评价语言要具体到事,切不可笼统。例如,一位小朋友在挑软棒的游戏中,想法得到了大家的认同,教师可以说:“某某小朋友,能把平时挑小棒的方法运用到这里,变成一个新游戏,很会举一反三。”这样具体、到位的表扬,更容易让幼儿明白得到表扬的理由是什么。
(2)非言语性的评价。教师的评价语言是多种形式的,既可以是有声的,也可以是无声的;既可以是表情上的,也可以是物质上的。简单的手势可以使幼儿一目了然,很快就理解其中的意思,是体育游戏中非常实用的一种方法。目光接触在体育活动中非常实用,往往教师的一个眼神,幼儿就知道应该干什么。微笑是生活交往中最常见的评价方法,点头、鼓掌、身体接触等动作暗示在非语言性评价中用途很广,有时可与语言评价相结合。哨子是体育活动中独有的,是非常具有号召力的一种方法。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只要教师按照幼儿的身心发展规律安排幼儿体育游戏,注重游戏的安全性,注重幼儿的情感需要,并给予幼儿鼓励的评价,就能有效地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滕禄伟,赵乐峰.体育游戏对青少年体质健康影响的研究[J].当代体育科技,2015(05).
【关键词】:小学数学 心理健康
中图分类号:G62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8809(2010)12-0153-01
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我们不仅重视对学生技能的掌握,也要重视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而实际中,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比较忽视。那怎样加强学生的 心理健康教育呢?
一、教师要有健康的心理,营造宽松的课堂氛围
教师是学生学习的榜样,其行为举止往往影响着他身边的一大批学生。一个老师心理健康、情绪稳定,以一种亲切的目光,一句热情而饱含激励的话语,给学生以勇气,就会使他们产生一种乐观的学习态度,在一种心情平静、愉快而活泼、民主的课堂氛围中学习。学生会从老师的身上学会真诚待人,认真做事。相反,教师情绪失控,对学生的行为不满,火冒三丈,严加训斥,不仅会使课堂气氛骤然紧张,而且会令学生望而生畏,产生厌学情绪。心理健康的数学教师往往具有良好的心理修养和师德修养,有较强的心理调节能力,不断完善自己的个性品质,能真诚地接纳学生,理解与尊重学生,为学生创设一个健康向上的学习环境。
二、利用学生间的相互教育,促进学生心理健康
同学之间具有相似的心理水平,相通语言,较为接近的兴趣爱好,在交往中可以起到潜移默化相互教育的作用。平常教学中可以把一些热点问题拿出来让学生讨论。如“数学作业错题较多怎么办?”“怎样才能学好数学?”,让学生在讨论中畅所欲言,各抒己见,达到自我教育,相互影响,从而获得一种理想的心态,以提高自身的心理素质。
三、为学生搭建成长与体验成功的平台
1、创设情境,引发问题,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结合学生的心理特点、生活经验,创设问题情境,为学生提供充分的数学活动和交流的心理空间。这就要求教师将要学习的知识放到生活的某个事件中,形成一个含有数学问题的生活情境,让学生在这个情境中对事件进行观察分析,提出数学问题,让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构成学生已有知识与解决现实问题之间的“冲突”,激起学生探究学习新知识,解决新问题的欲望,引起学习数学的兴趣。
2、使学生在合作交流中学会协作
在数学教学中要大胆鼓励学生自主探究,小组讨论,倡导团队协作,不同学生间互交朋友,形成积极向上的集体气氛,让学生中聪明者不骄傲自满,而是继续努力、乐于助人;思维迟缓者也不自卑,而是虚心诚恳。教给他们交往的技能,让那些相对缺少同伴,胆小的学生,在大胆的交流中,既学会与同学沟通,又在对学习内容的探究中理解知识的发生和发展,从而在数学建模的过程中,有效地使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发展、学会创造。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把自己看成是与大家一起研究学习的伙伴,凡是学生能探求的老师决不替代,凡是学生能发现的老师决不暗示。如学习《长方形周长的计算》时,在明白周长意义的基础上,我拿着一张卡片对大家说:“我要为这张卡片制作一个外框,需要准备多长的外框料?请大家帮老师算一算。”然后因势利导问:这些算式中你认为哪种算法最好记,最简便?并由学生归纳出:长方形的周=(长+宽)×2。这节课的许多内容都是由学生自主学习,小组讨论,归纳,在课堂小结时,他们为自己会学习而感到高兴和自豪。
3、分层要求,使不同学生得到不同发展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因学生学习差异是客观存在的,在教学中既照顾学生的个体差异,又要避免不分对象“一刀切”的弊端,就要求教师要针对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学习能力,对学生实现“目标分层、施教分层、评价分层”。让每个学生都能在适合自己实际水平的层面上学习,充分保护学生的自尊心,真正为学生营造出安全的心理健康氛围和学习环境。
4、运用积极合理的评价,促成和维护学生的心理健康
对学生的学习进行经常性地评价是促进学生学习的重要手段,同时也能促进和维护学生的心理健康。教师要更新对学生评价的观念,既要重视学生知识技能掌握和能力的提高,又要重视其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改变,将评价贯穿于数学学习的全过程。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及时加以肯定,积极合理评价每一位学生,让学生体会到成功的欢乐,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和自信。教学不仅要让学生掌握知识,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在学习和掌握知识的过程中,通过学习体验到成功的喜悦,它与自尊自信相辅相成,互为因果,是学生自我潜能得以发挥的强大动力。对学生来说,成功本身并不重要,真正重要的是享受成功的感觉,体验到做成自己想做的事,实现自己目标的那种满意的心情。让不同的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同时,都能体验到成功的乐趣,达到增进学生心理健康的目的。
四、要重视给学生提供适时援助,促进学生心理健康
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因个体差异,会遇到这样或那样的困难,遇到听不懂、啃不动的情况时,就会产生心理认知障碍,苦恼,急躁,对学习丧失信心、情绪低落等,进而会产生厌学情绪。此时教师从学生的心理需求出发,伸出关爱之手,给予及时恰当引导和帮助,帮助学生化解所遇到的困难。提供援助时应注意方式方法,不要挫伤学生的自信心和自尊心,对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所出现的失误和波折,不要讽刺、挖苦,要给予充分的理解。
五、用爱心促进学生心理健康
随着近年来青少年犯罪率的不断上升,对于高中生的心理教育已经成为社会和教育界共同关注的问题。传统的心理教学容易使学生产生一定的逆反心理,不能起到很好的效果。新形势下,采用幽默心理学教育方法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作用十分明显。本文对幽默心理学在高中心理健康教育中的应用进行了相关探讨。
关键词:幽默心理学 高中心理健康教育 应用
随着当今社会的不断进步和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当代的高中生在高考的压力和繁重的课业的逼迫下,产生了一定的心理问题。高中生的心理发育尚未完全成熟,因此,对高中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就显得十分重要。为了能让处在青春期的高中生能够接受学校的心理教育,很多学校开展了幽默心理学教育。
1幽默心理学在高中心理健康教育中应用的重要意义
1.1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近年来,社会竞争压力的加强,使得部分高中生心理压力过大,同时,学校和家长的过度否定又使他们失去了学习兴趣。当前高中学生的心理问题已经变得十分突出,高中校园中的暴力事件也时有发生。因此,在这种情况下,将幽默心理学在高中心理健康教育中进行应用,能够让高中生在轻松娱乐的氛围中对自身的心理问题进行调节,并逐渐走出心理阴影,让高中生能够乐观、积极地进行生活,能够适应社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标准。
1.2促进高中生的全面发展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发展,社会各界对于学生综合素质的要求开始逐渐增强。当前形势下,部分高中生由于受到社会上一些不良风气的影响而显得有些特立独行。采用幽默心理学教育方法对高中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能够对学生的心理问题进行有力疏导,并提高高中生的综合素质,促进学生全面、协调发展,为社会培养出一批高素质人才。
1.3帮助学生创建良好的人际关系
高中生正处于青春期的叛逆阶段,这个阶段的孩子都有共同的特点,那就是希望引起别人的注意,这就使他们盲目地去追求个性,喜欢冲动。因此,当代的大部分高中生不能正确地处理人际关系。在对高中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时,将幽默心理学应用其中,能够让他们学会换位思考和理解别人,进而建立良好、和谐的人际关系。
2在高中生心理健康教育中运用幽默心理学的具体措施
2.1帮助高中生正确理解幽默的含义
对于“幽默”,不同人有不同的理解,幽默要适度,恰到好处的幽默可能会打破人与人之间交往的僵局,使沟通变得更加容易,而过度的幽默和调侃就可能会伤害到他人的自尊心,使人际关系变得恶化。因此,在对高中生进行幽默心理健康教育时,要让他们正确认识幽默并理解幽默的含义。一方面,要区分“幽默”和“贫嘴”,一个幽默的人必然是有品位且宽容大度的人,而不是一个喜欢遇事钻牛角尖的人;另一方面,幽默是一个人拥有丰富的知识和人生阅历的外在表现。在教学过程中,老师可以在课堂上让同学们谈谈对“幽默”二字的理解,让同学们充分参与其中,并将最终答案告诉他们,加深学生对幽默含义的深刻理解。
2.2在教会学生幽默技巧的同时对其进行健康教育
社会生活中的幽默总体来说有着不同的种类,运用幽默心理学对高中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需要让学生掌握必要的幽默技巧,正确掌握幽默的各种形式。首先,幽默可以是社会性的幽默,掌握社会幽默的技巧能够帮助学生处理社会生活中各种复杂的人际关系,在课堂教学中,老师可以设定特定的场景,鼓励学生用幽默的方式彼此进行交流。其次,自励性幽默就是鼓励学生处在尴尬的环境中,要利用一种自嘲的方式将窘迫的局面进行化解,这样通常能够将被动转化为主动,并能够避免不必要的冲突。例如:某校一学生由于成绩下滑而产生了严重的自卑心理,教师鼓励该学生采用自嘲的方式鼓励自己,找到问题所在,使学生逐渐走出了自卑的阴影,不仅整个人变得非常开朗,而且成绩也有了显著提高。再次,幽默种类中有一种不值得鼓励的幽默就是“敌对性幽默”,这种幽默方式是利用他人的弱点进行人身攻击,容易让别人产生消极情绪。例如:某校一班级学生之间经常开伤害对方的玩笑,班级学生将这种行为当作幽默的一种,针对这种情况,班主任老师对学生间的这种幽默行为及时予以制止,并让学生认识到这种幽默是不可取的,促进了本班学生的心理健康。最后,回弹性的幽默是在面对别人的攻击时做出的回应,但是这种回应往往不是具有攻击性的,而是用睿智来进行回击,幽默感本身就是一种心理防御,它能够让人的心理压力得到缓解,使紧张的心情最大程度的放松。老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利用幽默心理学对学生进行幽默教育的渗透,可以建立相应的“幽默室”,让学生学会用幽默的心态去面对来自家庭、社会和学校各方面的压力,这样不仅能够使高中生变得越来越独立,还能有效地对他们的心理健康进行培养。让当代的高中生能够掌握缓解压力的有效手段。
3结语
总而言之,幽默心理学在高中心理健康教育中加以运用,能够让高中生在掌握幽默技巧的基础上缓解自身的心理压力,促进高中生的心理健康。随着幽默心理学在高中心理健康教育中应用得越来越广泛,高中生的心理问题将会得到更好的解决,从而降低校园暴力事件的发生率,也带动了当代高中生的身心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张宜艳.幽默心理学在高中心理健康教育中的应用[J].学园,2013,(26).
[2]曾云靓.试论高中心理健康教育中的幽默心理学应用[J].新课程学习(下),201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