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小学科学教案设计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关键词】 英语 设计 环境
一节成功的英语课要有设计精美的游戏方案,要有精彩的操练环节,但要让精心设计的教案达到预期的效果,还要考虑任教班级学生的具体情况,考虑教案实施的可行性。另外教师能否掌控课堂氛围,收放自如,也是提高活动实效的一个重要方面。
1. 课堂上要保持学生参与学习的热情
1.1利用课件吸引学生注意力
直观、生动的动画可以牢牢抓住学生的眼球。比如我在设计“学师课堂”那节课的课件的时候,让狗一只一只跑出来,学生跟着动画数数来复习数字,这是非常符合实际需要的,学生自然就明白他们要做的事,也乐此不疲;在引出新的数字时,又将PPT改为数一只只挥动手臂的招财猫,后又改成数戴着圣诞帽的小猫,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改动展示方法都是为了避免学生审美疲劳,产生厌烦情绪。
1.2控制信息差和难度
小组讨论的时间长短要根据讨论内容的难易程度和班级学生情况来掌握。时间不能太短,如果大部分学生没有讨论出结果或意犹未尽,那么尽管教师强行结束了此流程,但学生的思维还在刚才的问题上,对于下面再进行的环节必定不能全身心的投入,既没有达到上一流程的预期效果,也影响了下一流程的继续;相反,为了照顾几个学困生而把时间拖得过长,就会使其他学生讲题外话,做题外事,还会影响正常的教学课时。以上两种情况都会引起课堂纪律难以控制,课堂活动难以顺利进行。因此,我们应该张驰有度,尽量满足大部分学生的需要。
1.3事先调整好小组间的实力,使其均衡,做到同组异质,异组同质
如果小组间实力悬殊,胜负没有悬念,肯定会大大抑制学生的参与热情。同时,在活动竞赛过程中,教师要有意识地微调得分标准,使小组间的得分差距不要太大,这样即使暂时落后的一方也会全力以赴,继续争取,使竞赛始终有看点。活动过程中教师还要适时鼓气和带动,并要注意分析各组的强项和弱项,并将其在几个活动中交叉进行,尽量避免优劣立判的情况发生。
2. 持续地激励学生的学习兴趣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指出: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的途径有千条万条,但最重要的一条就是给予学生成功的体验。这一条堪称是教育的金科玉律。积极情感(高兴、愉快、欢乐、满意)的体验能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发自内心的自信。目前比较可行的激励机制有档案袋和Score window。教师在黑板旁边固定一个Score window,将每节课学生个体或在小组活动中的优胜得分用五星计算,累计五星数达到一定数目的,再盖一个特制的荣誉印章,以此类推,并辅以一些精巧的小礼物(如贴纸、教师自案)。每月和每学期的总体情况则以档案袋方式进行汇总,这样,学生能得到及时而制的小教具等)作为阶段性奖励(具体方法可以由每个教师根据实际情况设计个性方持续的反馈和激励,也可以非常客观地反映每一位学生成长的轨迹。
3. 实行有效的课堂约束机制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但约束需要艺术,如果太紧太呆板,会在一定程度上抑制学生的积极性。比如,学生到台上当小教师时,他们要会简单的操作PPT、大胆地提问、大方地主持游戏,这些都不是一日之功,需要教师在平时一点一滴的渗透,耐心地培养和积累。那么,教师除了常规的组织教学方法外,还可以在组织活动和游戏时借助简明的规则语言(如:每位小朋友一次机会;谁犯规就取消此次游戏资格;谁提醒就扣该组一分)和肢体语言(如:用食指轻遮嘴唇“嘘……”;教师双臂交叉做端坐姿势,眼神暗示)来实现有序的组织。当然,偶尔也可以直接批评屡教不改的学生,但一定要抓住这个学生表现不错的机会及时表扬和鼓励。
课堂教学的约束是为了有一个很好的教学环境,而不是约束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以教学4A What’s the matter?这一课为例,这一课的重点句型是:What’s the matter? I’m hungry / thirsty / ill / hot / tired/. Here’s a ... for you. Thank you. Not at all.我把学生分成六大组,每组自己自选演唱调子,准备好后,登台表演。有的组用的是传统儿歌《两只老虎》的调子。他们演唱的时候,边唱边学老虎的动作,让下面的学生捧腹大笑。有的用的是周杰伦的《双节棍》调子,还用纸卷成双节棍的样子,边唱边舞。最绝的是有一个组,居然用的是去年最流行的《江南style》调子。看到这些可爱的杰作,你会突然发现孩子的模仿力和创造力是如此惟妙惟肖和丰富。学生的学习热情和积极的情绪不能约束,而是要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学生在学习和游戏中发挥了学生爱表演的天性,展示了学生的创造力,培养孩子集体合作的精神,让学生愉悦的氛围中掌握了知识。
[1] 岳蔚. 新课标小学英语任务型教学设计与实例[M]. 宁波:宁波出版社, 2004.
关键词: 《小学英语教学法》 课程实践 教学方案设计
《小学英语教学法》是英语教育专业的一门专业核心课程,旨在使学生通过本课程的学习,掌握小学英语教学法的理论和教学规律,学会运用各种方法方式、多种类型的教学手段和技术,提高教学水平和课堂效率。根据高职教育的特点,本课程在适当介绍英语教学理论不同流派的同时,将侧重点放在语言技能和语言知识的实际课堂教学上,重点培养新课标下学生的教学实践能力。结合本课程教学大纲的要求和本市小学英语的教学与教改情况,特从课程实践教学设计、实训教材开发、产学研结合三方面进行教学方案设计。
一、课程实践教学方案
(一)校内实践教学
1.课堂教学实践。本课程每周课时为4,共计64学时,其中理论学时为30,实践学时为34。实践内容分为两大类:一为观看示范课录像,进行评课和讨论;二为教学技能分项训练。其中观看和讨论示范课Learning teaching共10学时,教案编写Lesson planning、教学技能分项训练Teaching techniques、说课等12学时,试讲Teaching practice12学时。
2.设置实训周。将第四学期第15周定为教案编写技能实训周,第五学期第13、14、15周分别设定为课件制作、教师技能综合技能实训周,保证实践教学内容的训练时间,集中训练学生从师技能。
3.第二课堂教学实践。定期组织具备专业特色的学生活动,为学生提供锻炼和展示专业技能的平台。例如:教师技能大赛、英语文化节、英语口语之星大赛、英语演讲比赛、教案设计大赛等。
(二)校外实践教学
本课程团队在课程的设计和安排中注重实习基地的建设,力图建立一批长期、稳定、遍布全地区的实习基地。通过安排学生到实习基地观摩、见习、轮训,使学生感性、直观地了解小学、小学生,熟悉小学英语教学方法与学生课堂管理的基本做法等教材中难以直观体现的内容。
1.实习基地见习、轮训。学生综合素质能力有待进一步加强已成为用人单位和教育部门的共识,而产学合作对于培养学生的专业技术能力、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创新能力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因此,英语教育专业依托实践教学基地,以英语教师的职业发展为导向,从“学习的内容是工作,通过工作实现学习”出发,制定了一个比较完整的见习、轮训实践教学体系,其核心是教师岗位认识课程。岗位认识课程是在专业基础课程或专业技术课程之间展开的课程,要经过四个阶段实习和认识。
(1)助教岗位认识
这一部分内容通过学生利用双休或假期在英语培训学校完成。主要是让学生了解在未来工作中接触到的第一个工作岗位的具体工作任务和应该具备的专业知识和能力。
(2)教师岗位认识
通过见习、轮训等方式组织学生到校外实践教学基地了解英语教师的日常工作任务,掌握一定的教师职业技能。
(3)班主任岗位认识
组织学生到校外实践教学基地考察和学习,让他们了解班主任的基本工作任务,初步掌握与其他任课教师的协作能力,与孩子和家长的沟通能力。
(4)教研组长岗位认识
以轮训的形式组织学生到校外实践教学基地,了解教研组长的岗位职责和基本工作任务,为日后工作做好准备。
通过岗位认识实践学习,使学生对理论知识同实践相结合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对学好专业理论知识和实训课程有足够的信心和思想准备。学生能了解课堂上哪些知识是有用的,将来走上工作岗位还应具备哪些素质,通过岗位认识实习,对自身有一个全面的认识。
2.社会实践。让学生利用暑期或课余时间去小学代课或组织第二课堂活动;鼓励学生做家教或利用业余时间去一些英语培训机构(如新东方培训学校、小新星培训学校等)做兼职;暑期外语系英语教育专业学生下乡支教活动已成为外语系的品牌活动。
3.教育实习。第六学期进行,共12周。在实习过程中,每10―15位学生配一名带队老师,负责实习的全面管理,特别是对实习生的听课、备课、试讲、上课、课后评议、班主任工作等进行具体指导,确实保证实习质量。
二、实训教材开发
教案设计技能是一门英语教育专业学生必修的基本技能之一。通过实训,学生能够运用专业知识和教学理论进行教学设计,制定教学目标,分析和处理教材,了解学生,制定教学策略和编写教案,为后续课程的学习和从事小学英语教育工作准备必要的基础知识和技能。该技能实训的教材应以学生的就业导向为依据,直接选自人民教育出版社的小学英语课本。着重培养学生对小学英语课中的语音、词汇、对话、课文的教学实践技能。这样的实训教材有利于使学生更好地适应毕业以后的教学工作。
三、产学研结合
(一)顶岗实践
一是安排担任本课程的教师到本市的小学和英语培训机构进行实践锻炼,在实践中熟悉小学英语教育教学的现状及教改趋势;结合学校或培训机构的教学实际和用人现状,不断完善教学方案,改进教学方法;教师可在授课以外的时间以学校或培训机构为主,帮助他们解决课堂教学方面的难题;同时也带着教学中的一些课题,到学校向在丰富实践经验的一线优秀教师们请教,在他们的帮助下提高科研开发的能力和教学质量。二是专业教师跟随顶岗实习的学生到实习基地进行一学期时间的锻炼,他们在学校既是指导教师又是任课教师,除指导学生实习外,还直接参与英语日常教学;同实习生一起帮助学校开展第二课堂活动,如单词比赛、英语歌曲比赛、舞台剧表演等;组织实习生为小学或教育机构制作教具。
(二)聘请襄樊市小学英语课名师来我院讲学
聘请我市优秀小学英语教师来我系作专题讲座或讲示范课,将小学英语教学中的最新实践教学成果带入课堂。
(三)对社会和基地人员进行培训
自2001年起,学院每年暑期在襄樊市教育局的指导和支持下为襄樊地区培训小学英语教师五批,先后培训全市小学英语教师近600人次。通过小学英语教学法的专题培训,提高了我市小学英语教师(含基地教师)英语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也促进了参与项目培训的任课教师进一步深研小学英语教学的规律与改革前沿信息。利用网络BBS论坛、个人BLOG等现代信息技术来促进全市小学英语教师之间的交流和资源共享。并且让学生和小学英语教师通过这个平台进行沟通,为本课程的课外教学拓展空间。
以上对于本课程的实践教学设计、实训教材开发、产学结合三方面的方案设计体现了以英语教育专业学生就业导向为出发点的主体思想,依托实训实习基地建立起了长效的产学研合作机制,从而达到双赢的局面。
参考文献:
[1]郭岚峰,杨桦.教育信息化在职业教育中的应用[J].北京: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06:60,(1).
关键词:教学方案;小学英语教育;高效课堂
中图分类号:G427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4)18-044-1一、“接词游戏”导入教学
1.科学制定游戏规则。结合教学内容,教师要充分考虑到每个学生的性格特点和学习能力,可以设定一些简单规则:第一,学生分成两组,分组的方式随机。这样各组成员不断变换,让两队实力更平均。第二,随机指定某一个同学开始。指定的标准是这个学生要有与众不同的个人特色。这样做能够让学生更积极地表现自己,也给每个学生展示自己优点的机会,激发学生的参与意识和积极向上的心态。第三,从近期课程中,选择比较重要或比较难记的单词,由选定的这名同学开始游戏,并用这个单词来组成词组,词组的难易程度不限,然后任意指定下一个同学接下去。
2.结合内容开展游戏。在制定好规则后,就可以正式进行游戏化课程导入了。例如,四年级下学期第二单元《after school》中,会涉及星期一到星期日的单词,这些词没有规律又很重要,于是从这些词开始练习。例如星期三是“Wendnesday”他应该说“Wednesday,Wednesday,Wednesdays timetable”。这个词组的接尾字母为“e”,下一个学生要说一个以字母“e”开头的单词,并组成词组,以此类推。在单词接龙过程中,同组间可以互相提示,十秒之内没有完成接续的一组,会被判定为失败。这样做可以提高学生团结协作、互相帮助的集体意识,并且发动全组人都积极参与,不会出现只有被指定到的同学在游戏的情况。
二、“yes / no竞赛”深化教学
单纯的教师领读,全班学生齐声跟读,是学习外语时一个常用的教学方式,这样做节奏单一没有变化,容易让学生觉得枯燥。很多学生只是木然跟读,读了好多遍都不知道自己在读什么,还有个别学生会偷懒,只张嘴不出声。因此,充分利用小学生的好胜心理,在单词接龙游戏导入基础上,获胜的一组负责在接下来的课堂教学中跟读说yes,即肯定句,负方则负责跟读说no,即否定句。
例如,在四年级上册I can play basketball的Story time教学中:
A: Can Mike play basketball?
B: Yes, he can. He can play basketball very well. Look!
我先领读并讲解例句,接着提问学生,让他们按照自己的实际情况来回答问题。比如:“Can you play football?”或者“Can you swim?”等等。如果学生回答的是“Yes, I can”,则刚才获胜一组的学生要大声重复回答两次;回答是否定句“No, I can t”,则负方全体学生要大声跟读两次。如果哪一方没有及时做出跟读,或跟读参差不齐,就会被对方一组同学大声指责“You forget yes / no”。
通过这样的设计互动,既能让学生熟悉教材上的例句,又能举一反三,并且应用句式做了口语练习。同时,小学生都有很强的自尊心和好胜心。同时,由于经常大声的重复性的开口说英语,也提高了学生的口语能力和自信心。
三、“情景演练”加强巩固
通过创新教学设计,强化学生巩固所学知识是高效课堂中的重要环节。传统意义上,英语知识巩固多半以作业背诵课文,抄写单词为主,阅读,熟悉为辅。这样只是让学生“学会”,而不是“会用”。因此,为了提高巩固效果,让学生学以致用,除了布置常规的作业,还可以设计一些短小的情景剧,让学生排练并表演。剧情对白尽量用学生学过的句子,允许学生有一定的自由发挥和改编。这样做,既能让学生真实体验英语的应用,又能锻炼学生开口说英语的能力和勇气;既能防止学生怯场,又能给学生一个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的空间。
例如,在四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的Whose dress is this这一课中,学生们会接触到副词“too”的用法,表示“过于……太……”的意思。在本单元的story time中就有这样的对话:
A: Look at my dress, Su Yang. It is too short.
B: Yes, try this, Su Hai.
学生往往难以把副词“too”跟以前学过的“very”相区别。单纯用语言讲解,副词“too”后应接形容词或副词,但是,由于学生们年龄小,他们觉得难以理解。
1.1德育课程教学案例的概念。所谓教学课程案例,其实是对于实际教学过程中所产生的情况进行预设,通过真实情境的展示来反映整个教学过程中所遇到的种种问题。课程教学案例设计是对于教学整体动态的把握,其中包含着可能产生的问题以及问题的解决方法,对于一些疑难情景进行真实独特的还原展示;此外,设计的德育课程教学案例一定要是真实、典型的案例,通过案例可以让学生产生许多感悟或者启示,在此要突出案例教学的真实性要求,德育课程教学案例设计展示的是一些真实发生的事件,还原疑难情景,创设真实发生的实践情况。[1]
1.2德育课程教学案例设计思路。在德育课程的教学案例设计中,设计者要通过对于教学案例标题、背景、问题、过程以及结果进行反复思考,最终设计出最佳的案例。
1.2.1教学案例标题、背景以及问题设计。教学案例的标题设计过程中,一般可以选取此案例中较为突出的事件来做代表,或者可以纵观整个事件,提炼出事件主题来拟题。在事件分析过程中,要首先向学生说明案例真实发生时的背景情况,包括当时的时间、人物、地点等,介绍事件的缘起,并大致分析案例中的事件、地点、人物各自有着怎样的特点,重点在于说明此案例发生是否与一些外在原因有关。在设计问题方面,案例应当具体鲜明的呈现出问题的缘起、问题具体是什么以及问题产生的原因等。案例中的问题应当阐明主题,并且要在德育课程教育中“以生为主”的生本教育方式,注重让学生自主地发现并试着解决问题,这样,学生可以通过分析问题来进一步明确课程案例教学的目的所在,全面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学习潜能。
1.2.2教学案例过程以结果分析。在课程设计中发现问题所在之后,如何合理有效的解决问题就是重中之重。在教学案例的实施过程中,教师要尽可能详细的向学生们介绍学习内容,突出对于问题的解决方法,对于其中的一些疑难情景进行深度剖析,同时也要展现出德育措施具体的实施结果,根据教师与学生不同的体会与反应进一步总结分析。[2]切不可想当然的解决问题,德育课程除了课程教学,更重要的是对与学生心理认知程度、动脑思考程度的一个提升。德育课程教学工作者可以对学生以问卷的方式进行教学方式的反馈,从而反思教学过程中的问题有没有彻底被解决;一些案例能不能真正的关注学生所需;学生是不是对于课程安排可以有效的消化吸收等。
2.技工学校德育课程学情分析
2.1德育课程授课对象分析。德育课程面对的学生涉及专业广泛,学生表现也不尽相同。一些学生因为对于德育课程认识不足,所以较为缺乏信心,更有甚者认为技工学校旨在学习技能,而忽视对于这门课的学习;另外一些学生的文化基础相对较差,对德育课程教学中产生厌学的情绪;一些作为独生子女的学生缺乏艰苦创业的精神,对于物质享受追求较高,相对来说做事情吃苦能力较弱,缺乏恒心与毅力;还有一部分学生自律能力弱,对学校的管理制度明知故犯。
2.2德育课教学内容分折。技工学校的与课程的教学内容依据学生的入学时间等情况,大致分为三部分:以“思想品德教育”为主的第一册德育教材;以“经济政治与社会常识教育”为主的第二册德育教材以及以“职业道德与就业教育”为主的第三册德育教材。大致来讲这些教材的内容都是为了帮助学生提高职业道德、树立优秀的思想品德以及社会、经济以及政治方面的整体素养,对学生的价值观、职业观都有着完善的作用。[3]
3.德育课程教学案例示范
3.1以教师为主导讲授案例。以教师为主导的教授案例对教师提了更高一层次的要求。在教师设计案例的时候就要对整个教学内容进行分析把握,从而设计出与教学案例实际相符的案例。在教学过程中以教师为主导者,分析讲授整个案例内容。通过教师自主的准备,在课堂上向学生们讲授这个案例,可以使得学生们树立起“社会主义职业道德规范最根本在于集体主义原则”的理念,从而对职业道德规范理解更加透彻。
3.2互动交流式教学案例。“生本”的教学方式与以往截然不同,教师要致力于将学生作为课堂学习的主体,与学生交互式的学习教学会让学生亲身体验到知识的趣味以及厚实;另一方面,老师上课的时候与学生之间的交互作用则是影响了整个教学过程的一环,技工学校德育课程教学要灵活的利用这种交互交流式教学,激发学生潜能,增加其对知识的掌握。
4小结
德育教学课程案例,其实是通过对实际教学过程所产生的情况进行预设,通过真实情境来反映整个教学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课程教学案例设计是对于教学整体动态的把握,其中包含着可能产生的问题以及问题的解决方法,对于一些疑难情景进行真实独特的还原展示。教师应当明确德育课程所面对的学生基本情况以及这门课程的基本内容,在德育课程的教学案例设计中,通过对于教学案例标题、背景、问题、过程以及结果的反复思考,设计出最佳的案例,促进技工学校学生产生对德育课程的积极兴趣,并提高其整体思想道德素养。
作者:孙锦媛 单位:太原市高级技工学校
参考文献:
(1.解放军理工大学 国防工程学院,江苏 南京 210007;2.解放军理工大学 指挥信息系统学院,江苏 南京 210007;
3.解放军理工大学 野战工程学院,江苏 南京 210007)
摘 要:介绍计算机公共课程的教学现状,提出针对军校学员实际需求构建翻转课堂教学设计模型,从课前、课中、课后3个阶段论述该模型的教学活动设计。
关键词 :导学案;翻转课堂;教学设计;计算机公共课
第一作者简介:李兴德,男,讲师,研究方向为土木工程信息化,nslxd@126.com。
0 引 言
随着信息化条件下联合作战理念的深入推进,基层部队对其人员信息化程度的要求不断提高。在军校计算机公共课程教学中,培养掌握丰富的计算机知识、适应信息化战争、具备信息化作战意识的军事人员,已成为我军信息化建设和打赢信息化战争的重要需求。
军校学员作为未来部队的骨干力量,对其培养应基于信息化战争背景,立足工作需要,开展具有特色的计算机教学活动,善于利用计算机技术去解决相关军事领域中的实际问题。
1 计算机公共课程的教学现状
1.1 学员学习层面
1)学员学习水平的差异。
(1)生源差异。大多数军事院校生源来自全国高考、基层部队、定向培养等多个渠道,军本学员、士官学员、人防学员等生源之间的计算机水平差别大。目前计算机基础教学常采用通用教材和相对统一的教学内容,无法兼顾各层次、各专业不同的教学目标。
(2)地区性差异。即使是同样通过高考进入学校的学员,由于受计算机普及程度的地区性差异影响,且学员个人的知识水平、接受能力、学习兴趣等方面不尽相同,在课程开始之前,学员对于计算机的掌握情况已经存在较大差别。此时,原有的“一视同仁”教学方式受到挑战,容易出现有些学员“吃不饱”,部分学员“跟不上的”情况。
2)学员学习方式的固化。
学员从小学到大学,接受的都是传统教育模式,习惯了被动接受教员所传递的所有信息,已形成“接受”“识记”“为考试”的学习状况。“传授+讲解”的授课方式是学员最熟悉的教学模式,很多人甚至不愿意去改变。在传统教学模式的长期影响下,学员大部分时间处于被动接受的地位,开展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时往往不知所措,学习的积极性没有得到充分发挥。
1.2 教员教学层面
随着军队院校教育转型的深入,越来越多的教员开始尝试由原来的“讲座式”教学转变为“引导式”,开始强调学员是学习的主体,学习的过程是学员主动探索、发现问题、意义建构的过程。然而教学模式的转变不能仅仅局限于形式,更重要的是教师自身的角色定位和职能转变。教师固有的教学理念、思维方式、行为习惯在短时间内无法完全转变,教学改革困难重重。没有长效的支撑工具,教学改革的课堂效果依旧不佳。为了应对各种考试,教员更多关注的是课堂中及课后的补漏,这样的教学改革依然未摆脱传统教学模式的干扰。
2 基于导学案的翻转课堂教学设计
传统教学过程通常包括知识传授和知识内化两个阶段[1]。其中知识传授通过教师在课堂中的讲授来完成,知识内化则需要学员在课后通过作业、练习来完成。我们认为,近期兴起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可以适应军校学员的学习方式,满足计算机公共基础课程的教学需求。翻转课堂教学将这两个阶段的任务从时间、空间进行了颠倒。知识的传授由学员课前借助于各种形式的教学资源来完成;课堂中老师则关注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内化,师生之间通过交互共同完成这一目标。
教学过程的颠倒使得其中的各个环节也随之发生变化。笔者借鉴其他研究者的教学模式[2-6],结合军校教学的实际情况,考虑军校学员的学习特点,构建了针对军校学员的翻转课堂教学设计模型。该模型依照教学活动的发生时序,按课前、课中、课后3个阶段进行教学活动设计,如图1所示。
2.1 课前阶段教学设计
传统教学的课前准备,一般就是要求学员预习,为课堂中的讲授奠定基础。在翻转课堂中,课前阶段对知识传授所需要达到的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超过传统课堂中集中讲授的教学效果,才可以进入到知识内化阶段。为了保证这一目标的达成,教员在课前承担的任务较传统课堂而言,可谓是颠覆性的。教员需在课前投入大量精力,提供丰富的教学资源有效地支撑学员的课前学习。教员需要设计完善的学习支架材料,如课程组在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中设计制作了《学员基本学情登记表》《课堂导学案材料》《学习团队信息表》《学员自我评价量表》《学员反思表》《学员过程性评价量规》等教学资料及配套软件,分别应用在获取学员学情背景、课前自学、团队学习等环节。
针对军校学员的翻转课堂,教员除完成一般翻转课堂中的微视频设计制作外,考虑到军校学员学习时间、空间上的限制,专门设计了导学案,既采用了翻转教室的理念,又解决了军校学员利用网络不够便捷的现实。具体内容为:利用5~10分钟时间不等的微视频,将一次课内容中的重难点问题加以描述解释,深入剖析重要的知识点,而导学案的支架作用则体现在对整体知识框架的把握上。教员利用导学案明确学习目标,在学习导航中通过提出问题,作为衔接各知识点的线索,并且设置学习疑惑环节,教员通过学员填写的内容可以准确地了解学员在课前学习中遇到的主要困难,提前为课堂中的解惑答疑作准备。
以网络技术与应用课程为例,课程围绕营区网络建设案例设计教学,导学案用于帮助学员掌握案例教学方法的特点,具备实现该案例的能力。在导学案中首先给出案例教学的整体思路、每一章节中与案例教学相关的知识点、每次课前学员需要学习的内容和需要掌握的知识;给出检查学员知识掌握程度的问题和实验,以便及时了解学员的知识掌握程度和案例教学中需要改进的地方,给出学员完成物理交换机和服务器配置的方法和思路以及团队合作方式。
有了精心设计的微视频和导学案作为学习支架,学员通过观看微视频、填写导学案来完成传统课堂中知识传授这一过程,同时将疑难问题记录下来,带入课堂中,促进知识的内化,最终达成知识的重新建构,使得问题得到圆满解决。
2.2 课堂教学活动设计
在翻转课堂中,教员依据学员在课前导学案中记录的疑惑,运用各种教学方法进行教学活动设计促进学员的成长和发展。具体可划分为以下3个阶段:
1)确定问题。
学员在课前已经完成了知识传授阶段的任务,教员可以通过查阅导学案,直接了解学员在课前学习中产生的困惑以及遇到的问题,在课堂教学活动之前对这些问题进行归纳分析,确定几类问题,以这些问题作为下一步分小组合作探究的依据。
2)合作探究。
教员确定问题后,学员分小组开展合作探究。每组围绕某一主题展开研讨,在这个过程中,学员可以和同伴讨论课前在导学案中记录的问题,或者围绕教员提出的问题发表自己的观点。在各组分开讨论期间,小组中的每个学员都应积极地参与其中,发表观点想法,通过交流、协作共同完成学习目标。每一个小组在合作探究阶段都会遇到不同的问题,在各个小组研讨中,教员要把握方向,随时关注各个小组的学习动态,对每个小组提供有针对性的、个性化的指导。在整个过程中,教员与学员之间始终保持积极有效的互动,通过教员与学员、学员与学员之间的交流、反馈,指导学员合作探究来构建、完善自身的知识体系。教员及时地对学员的探究活动进行评价,最终完成教学目标。
导学案将成为师生交互过程中的有力工具,帮助建立师生之间的对话。在课堂中,有各小组成员与“导学案”的对话、小组成员间的交流,小组间的对话和师生间的沟通。这样一来,课堂就成了师生有效沟通交流的场所,教员也会逐渐成为与学生互动交流的亲切伙伴,建立起和谐的师生关系。
3)结果展示与交流。
经过组内的合作探究以后,小组必须进行总结梳理,将组内的收获通过某种形式展示出来,这一过程实际上也是巩固自己薄弱环节,强化重难点知识的过程。各小组将自己遇到的问题以及解决的过程、思路和其他小组进行交流、展示,分享收获。之后,教员集中各个小组共性问题、疑难问题以及教学目标中的重难点,结合导学案统一讲授,最后宏观性地梳理整节课的知识体系脉络,让学员对本课内容形成整体理解,帮助学员将之前零散的知识串联起来。此时,导学案就是一个有效的工具,学员依据导学案的记录,可以更为清晰地看到自己的整个学习过程,也便于对这一次课进行总结。
2.3 课后拓展学习活动的设计
计算机公共课程教学授课对象涉及面广,学员水平差异尤为明显。对于计算机能力较强的学员,可以探究导学案中设定的难度较高的课后拓展学习活动,同时学习翻转教学平台上提供的、有利于拓展视野的教学资源。实践环节是最容易体现学员水平参差不齐的一环,可以为计算机能力薄弱的学员提供更为详细的微视频,学员可以在实践环节中随时查看学习,以弥补理论课堂的不足,减轻教员指导压力,提高学员的实践效果。
2.4 评价与反馈
高效的课堂离不开合理的评价方式,及时有效的评价反馈对学员进一步的学习具有良好的促进作用,这也是翻转课堂教学设计中不可忽略的部分。我们在计算机基础课程实践中,以多渠道、多样化的评价方式为学员提供了有效的评价反馈。
(1)课堂中教员实时评价。根据计算机课程特点,教员带领学员一起使用VBA开发了基于Excel的课堂实时评价软件,软件能够实现对学员的实时评价记录,评价结果记录在《学员过程性评价登记表》中,学员可实时查看到自己的日常表现评价。
(2)个人反思与自评。学员通过学习支架材料中的《个人反思表》和《课程自我评价量规》进行反思和自我评价,从学员个人的角度对自己在学习中的表现和取得的结果进行定性与定量评价,让学员认识自己、改进自己。
(3)作品展示,学员互评。计算机课程作业多为实践性内容,我们建立了课程成果网络展厅,将学员完成的作业、小组作品在网络展厅中进行展出,这给学员带来了“面子”上的压力,学员会更加认真地完成学习任务,同时还在教员的引导下开展竞赛,实现学员之间的互评。
(4)教员综合评价。在小组汇报、学员互评后,教员对学员进行综合性的评价。
3 结 语
从学员角度看,翻转课堂需要学员在课前花费较多的时间学习知识;但对军校学员而言,时间分配的问题依旧成为学员完成翻转课堂时最大的障碍。同时,提供的学习支架材料,如导学案等也要在合适的时间进行更改甚至放弃[7-8]才能不断提高翻转课堂的效率,在有限的时间内最大限度地促进学员的发展。
从教员角度看,翻转课堂有利于计算机课程的教学。导学案在实现教师的教学方式转变中起到了支撑作用,但编制课程学习支架材料需要花费教员相当大的精力,这些学习材料还要根据学员专业不断进行补充、拓展与延伸,加之受教学进度、教学检查等影响,这些都给教员带来了巨大的工作量。如何提高学员和教员的参与热情,如何设计更加个性化地教学方式需要更深层次的思考。
导学案支撑的翻转课堂是军校实施教法、学法改革的一种尝试,是一个不断完善的过程,很多环节还需要我们在实际的教学工作中不断地探索,逐步探寻出更加适合军校学员实际的“新”路子。
参考文献:
[1] 张金磊.“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关键因素探析[J]. 中国远程教育, 2013(10): 59-64.
[2] 朱宏洁. 翻转课堂及其有效实施策略刍议[J]. 中国电化教育研究, 2013(8): 79-83.
[3] 王红, 赵蔚, 孙立会, 等. 翻转课堂教学模型的设计: 基于国内外典型案例分析[J]. 现代教育技术, 2013(8): 5-10.
[4] 丁美玲. 导学案教学模式实施研究[J]. 教育教学论坛, 2013(43): 77-78.
[5] 张旸. 基于导学案自主学习的高效课堂教学实验设计[J]. 当代教师教育, 2012(3): 85-88.
[6] 李福灼, 李淑媛.近年来我国导学案研究的回顾与反思[J]. 教育与教学研究, 2013(2): 95-98.
[7] 孟建锋. 要理性认识导学案[J]. 成功: 教育, 2012(8): 2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