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热爱生命的作文

热爱生命的作文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热爱生命的作文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热爱生命的作文

热爱生命的作文范文第1篇

一根小树的枝条,经过生根、发芽,就能长成参天大树。一粒小小的花种子,就能开出一朵朵美丽的花朵。……这些,都需要生命的勇气。

我家的芦荟就体现了这一点。芦荟,自从妈妈买回来时,精心照料了一段时间后,就再也没有人管它了。可能是爸爸妈妈工作太忙,把它给忘记了吧。

我在一次晾衣服时,在阳台角上发现了它。我蹲下来一看,花盆里的黄土又干又硬,已经开始裂缝了。芦荟也开始有点枯黄了,没精打采的站在花盆中。我想:都开始枯萎了,也不知道还能不能活。还是浇点水先不管它,要是活不了就不要了。反正家里少一盆芦荟也没有什么大不了的。一盆花也没几个钱,不要也罢。

过了半个月,我觉的有一点对不住芦荟,它还没死,也是一条生命呀。只要有一线希望,就要让它活下来。我又一次拿起了水壶去看他。这一次,我十分惊讶的发现芦荟并没有死去。芦荟不但没有枯死而且依然翠绿,在它的根部还冒出了一个新芽。虽然泥土已经干黄,但它却依然生机勃勃。小小的芦荟靠着还不够湿透泥土的一点点水分,存活了下来。

这就是生命的力量,这就是生命的勇气。是这样一种无形的力量,让芦荟存活了下来,这一线的希望和勇气,不就谱写了生命之歌吗?为此我也明白了,生命的勇气,可以创造奇迹。

热爱生命的作文范文第2篇

我非常敬佩一位热爱生命的人——张海迪。

张海迪5岁就因患脊髓血管瘤导致高位截瘫,为此她无法上学,但他仍然热爱生活,在家自学中学课程。慢慢,他学会了英语、德语、世界语。并且攻读硕士研究生的课程,经过她坚持不懈的努力:1983年,她将一本长达10万字的英语小说给翻译出来了,还编着出了:《生命的追问》、《轮椅上的梦》等小说。一位残疾人都能顽强努力的学习,热爱生活,坚持不懈的努力,那想想我们会跟她有什么差距呢?

张海迪的事迹深深地感动了我,有一点我最难忘:她一个残疾人,竟然学会了开车,也是第一个能拿到驾照的双下肢残疾人。张海迪面对身体残疾,以及等等的困难,他都顽强的挺过去了,想想我们,遇到困难求助爸爸妈妈,一遇到疑难问题得就查电脑,不自己刻苦动脑,一个残疾人都能做到,而我们为什么不像张海迪那样坚持不懈的努力,坚强起来,勇敢的面对每一个困难呢?!

我们要好好的向张海迪学习,勇敢坚强、刻苦动脑、善于学习、勇于实践,做个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

四年级:明松

热爱生命的作文范文第3篇

【关键词】高中语文;生命教育;渗透

【中图分类号】G632【文献标识码】A

高中语文教育的核心在于育人,教给学生成长的道理,而不是局限于学习能力的提升。生命是一个深刻的话题,而学生的生命意识对于其学习和成长有着重要的意义。高中是学生成长的关键阶段,思想意识和价值观念都已趋于成

熟,而生命意识是当前中学生所欠缺的精神。因此通过语文教育这一平台,加强生命教育的渗透,使学生在语文的学习当中领悟到生命的内涵。

一、语文教育和生命教育的紧密联系

(一)生命教育的重要载体

生命教育肩负着重要的责任和使命,对学生的成长有着深远的影响。同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一样,生命意识对学生的成长有着重要的导向作用。在高中教育当中,应该将生命教育深入的渗透其中,让学生在学习当中感悟生命的美好。在高中教育的学科当中,语文是生命教育的重要载体。透过语言文字的学习,从中体会人文精神和生命意识,能够将生命文化更加直观的展示出来,让学生生命有着更加深刻的认识,教会学生尊重生命和热爱生命。相比于数理化等学科,语文学科更能体现出人文性,更好地进行情感表达,做到生命意识的有效融合。在生命活动当中,人与人之间的沟通与交流,正是通过语言文字作为载体而进行表达,思想、意识、情感都是通过利用语文这一工具来体现的。因此,在语文教学当中,更容易进行生命教育,利用富含感情的语言来表达生命真谛,让学生体会到“生如夏花之绚烂”的内涵[1]。

(二)丰富的生命教育资源

在高中教育教学当中,数学、物理、历史等学科有着不同的作用和价值,对学生的成长有着重要的影响。利用丰富的知识资源,为学生提供参考和指引。对于生命教育而言,语文学科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在语文教学当中有着丰富的生命教育的资源。在古今中外的名篇佳作当中,感悟生命美好、表达热爱生命的作品不胜枚举。海伦·凯勒作品《假如给我三天光明》,在经受人生苦难之后,凭借强烈的生命意识以及对生命的热爱,努力奋斗,终究实现了生命的价值。杰克·伦敦作品《热爱生命》,描述了作者自身的真实经历,在旷野中求生,与狼进行搏斗,充分表达出热爱生命的思想,让读者从中感悟生命的价值。透过这类文章的学习,学生的生命意识会得到有效的提升,从中感悟到生命的可贵,以名人为榜样,学习他们看待生命的态度,对学生有着深远的影响,以达到生命教育的目的[2]。

二、生命教育在语文教育当中的有效渗透

(一)阅读学习

在语文教材以及课外读物当中,有着大量的生命教学素材和资源。生命教育在语文教育当中的有效渗透,需要从教学当中入手。而阅读教学无疑是语文教学当中的重要内容,同样也是生命教育的有效途径。通过对一些表达对生命的敬畏、热爱等作品的阅读学习,认真的审视和解读作品,体会到其中的内涵。生命教育不能直接教会学生热爱生命,而是需要让学生自己去理解和感悟,才能有效提升生命意识,认识到生命的价值,这对于学生的成长有着积极的影响。学生在成长的过程中,能够做到珍视生命,能够直面逆境,积极、乐观的面对挫折和困难,而不被吓倒。尊重生命,善待身边的每一个人,增进人与人之间的感情。热爱生命,充满自信,来实现自己的生命价值。通过阅读学习,从名篇佳作当中去感悟和体味生命,让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生命的内涵[3]。

(二)作文训练

在语文教育当中,除了阅读之外,写作同样是生命教育有效渗透的途径。教师围绕生命问题向学生布置习作任务,让学生自主进行思考,在作文当中表达出自己对于生命的理解和认识。既锻炼了学生的作文水平和自主思考的能力,同时对生命意识也会有所提升。联系生活日常,从生活实践当中挖掘生命教育的素材。生命题材的作文可以是学生对于生活的感悟、对于未来的畅想等等,开拓学生的思维,给予学生作文的空间,让学生自由表达。通过对学生的作文内容,对学生的心态、想法以及生命意识进行了解,以更好的予以引导。让习作贴近生活,学生通过对自然生物的观察,记录相关生物的生命状态,包括绿色植物和家中动物,从生活中体会生命的意义,使生命教育更加浅显易懂,便于理解。

(三)社会实践

除了阅读和写作之外,参与社会实践同样是生命教育的方式,作为语文教育课外拓展。观看与生命相关的影视作品、纪录片,作为一种特殊的素材进行生命教育。参观医院,对生老病死有着更加直观的感受,从中对生命会有更深的感悟。饲养动植物,在悉心照料的过程当中,了解生命的成长过程,联系自身,以更好地理解生命的意义[4]。

三、结论

充满人文性的高中语文教育,是生命教育的重要载体。作为生命教育的重要载体,以语言文字作为工具,利用丰富的教学资源,更加具体、生动的对生命的价值进行阐述,加深学生的理解,从中体会生命的美好,提升自身的生命意识。充分实现生命教育在语文教育当中的有效渗透,通过阅读学习、作文训练以及社会实践,让学生从中理解生命的珍贵和美好,对学生的成长有着积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王玲,朱小会.唱响生命之歌——在语文教学中渗透生命教育[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0(8).

[2]陶然.高中语文教学与生命教育的融合探究[J].才智,2009(16).

[3]侯红梅.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如何渗透生命教育[J].教育教学论坛,2011(33).

热爱生命的作文范文第4篇

关键词:师德素养 学生 审美情趣 科学观念

今年初一场突如其来的灾祸——非典又在世界范围内肆虐。因为恐惧而自杀的事又一次传入耳畔。又有多少人因此而轻视生命,或“视生命如草芥”呢?一位同学在日记中写道:“人的生命这样渺小,活着还有什么意思?”

生命是可贵的。年轻的人们因着种种的原因产生浮躁、失望,而放弃生命走向死亡。青春的花朵因此而凋零,将希望付之彻底地毁灭,蝼蚁尚且偷生,何况人呢。

为了避免这样的悲剧一再发生,减轻课业负担,提高师德素养,关注学生心理等等都很重要。而更为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热爱生命、珍惜生命的生命意识。在语文学习中有意识地进行生命意识的培养也是每一个语文教师的职责。新《语文课程标准》“前言”部分关于“课程的基本理念”载明:“语文课程还应该重视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德、智、体、美的和谐发展。”第二部分“课程目标”中“总目标”明确规定:“在语文学习过程中,培养爱国主义感情、社会主义道德品质,逐步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因此,对学生生命意识的培养也符合《语文课程标准》的精神。

那么,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生命意识呢?

一是有效地利用语文课堂阅读教学活动。在初中课本中有许多这一方面的教材,如张晓风的《敬畏生命》、蒙田的《热爱生命》、毕淑敏的《提醒幸福》等。充分利用课本资源,使学生在学习中感悟生命的神奇、伟大与顽强;又如学习孟子的《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让学生懂得,有时磨难正是人生的一笔财富,战胜了磨难,就会“曾益其所不能”。

二是作文教学中积极引导。非典肆虐时,有同学恐惧得不敢上学,流露出生命渺小的思想,对生活感到失望、悲观。针对这一点,通过查找资料了解人类疾疫流行的历史,重读海伦·凯勒的《假如给我三天光明》等,使学生认识到非典并不可怕,人类有史以来就一直在与疾疫作顽强的斗争,关键是要以一种科学的态度引导正确对待,消除恐惧心理,树立热爱珍惜生命的人生观。在作文中有正确的观点。

三是贯穿在各项语文活动中。如开展“热爱生活、珍爱生命”的主题读书活动,与班主任配合进行相关的主题班会、演讲活动。搜集伟人名人对待生命珍惜生命的轶事,摘抄热爱生活为内容的名人名言。开展“什么才是幸福”、“怎样活着才有意义”、“中学生为压力而轻生是否值得”的大讨论。开展“互赠激励语”活动,相互鼓励,相互促进,相互劝勉。

四是在课外读书活动中有意识地指导。如读《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学习保尔的关于人生意义的名言:“人的生命仅有一次。这仅有的一次生命应当怎样度过呢?……”又如高尔基的《童年》,学习阿廖沙坚强、勇敢、善良的品质。再如海明威的《老人与海》:“一个人可以被打倒,但不能被打败。”从而树立积极向上的人生观,乐观面对生活的精神风貌。

五是与化学、生物等教师配合,开展“认识生命,向生命致敬”的讲座活动。让学生了解生命的起源,千万种生命的相互依存又相互制约的客观规律,人的生命的诞生过程、自然赋予人类的责任等,以加强学生对生命的珍视。树立科学观念,破除迷信思想。

有人说:“中学教育应当为学生建立起一种理想主义浪漫主义的亮色。人文教育能给生命一种亮色,有了这么一点亮色,当他遇到沉重黑暗的东西时才不致于走向绝对虚无。”林语堂在他的《生活的艺术》中写道:“我以为从生物学的观点看起来,人生几乎是像一首诗。”他认为我们应当“你欣赏大交响曲那样地欣赏人生的主旨,欣赏它急缓的旋律,以及最后的决定”。这样诗意人生的态度正是一种积极的人生态度。那些对生活失望、对生命轻视的中学生,他们一个个处在花季的年华,如果因为教师、家长的不平等的对待,因为教师在学业上的斥责,在精神上的漠视不关心,不尊重他们的人格他们的思想,我们又怎能不自责呢?

参考文献:

1.谢敏;转变教材观念 提高语文素养[N];潮州日报;2010年.

2.邓军; 体验式学习——语文新课程学习方式的转变[J];沙洋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0年05期.

热爱生命的作文范文第5篇

关于《热爱生命》读后感优选范文   米歇尔·埃康·蒙田是法国重要的思想家和散文家,他1533年出生于佩里戈尔,从小进入教会学校学习,熟谙拉丁语和希腊语,还学习过法律和哲学。1554年起,他先后在法院任职多年,然后归隐田园,潜心研究和思考。他曾在欧洲长时间旅行,成为“罗马公民”,受到教皇格列戈里十三世的接见,并且两次当选波尔多市市长。

  《热爱生命》是蒙田的代表作之一。它篇幅短小,寥寥数语,却道出了生命的真谛。文章开头是:“我对某些词语赋予特殊的含义。”这是一个简洁的、引人入胜的开头。紧接着道出了作者所关注的词语———“度日”。他赋予它以双重含义:天色不佳,令人不快的时候,“度日”无异于“消磨光阴”,打发时光。而“风和日丽”的时候,则要“慢慢赏玩、领略”这“美好的时光”。这一奇异的对比深深吸引了读者的注意。接下来,作者详细解说了这两种生活态度。一是所谓“哲人”的颓废习气,二是“我”的积极的人生观。“哲人”和“我”生活方式不同,根本原因在于对生命的看法不同。在“哲人”看来,生命是“苦事”,是“贱物”。“哲人”不尊重生命,所以活得毫无乐趣,百无聊赖,生命在无谓的损耗中悄然而去。相反,“我”认为生命“值得称颂,富有乐趣”,它“受到自然的厚赐”,“是优越无比的”。“我”对生命心怀感谢,热爱生命,所以“我”不会虚度时光,而是活得认真而洒脱,充分享受人生的乐趣。作者引用了古罗马哲学家塞涅卡的格言:“糊涂人的一生枯燥无味,躁动不安,却将全部希望寄托于来世。”作者对这句话没有作任何评论,但是他的意图却一目了然。随便打发时光的人实际上并不是什么“哲人”,而是真正的“糊涂人”。真正的希望不在于来世,不在于任何虚无缥缈的东西,而在于生命本身。

  蒙田在文章结尾写道:“我眼看生命的时光无多,我就愈想增加生命的分量……”蒙田的《热爱生命》就像一首庄严的歌曲,歌颂生命的美与爱,引起人们深深的思考。

关于《热爱生命》读后感优选范文   “既然选取了前方,便只顾风雨兼程。”这是一句经常用在高考作文里的话,提起它,很多人都会想起汪国真,这天我想和大家分享最近看的一本书——汪国真的《热爱生命》。其实除了这一句经典,他的诗里还有太多完美的东西值得歌颂。

  这本汪国真的诗集代表作真的是名不虚传,一打开就深深爱上了它。诗集中更多地描述了感情、青春、期望和理想等一些美妙的词汇,再加上作者优美而精简的表达,恐怕只能用妙不可言来形容了。

  他的诗里处处充满着一种善良和温和,蕴含着更多的朝气和期望。他总是有这样一种魅力,既不是某些作者肆意渲染,故意堆砌华丽辞藻,矫揉造作,让人看得目眩神迷而不得其宗旨,也没有很多老作家太过直白甚至口语的表达那样繁重。就像一杯清茶,少了水的无味,也一点不输浓茶的芳香。也许这就是作者本人,才华横溢却又谦虚恭谨,低调内敛,平常之中与常人无异,但自身散发月亮般的光泽,熠熠闪烁之处尽是风采。

  他很喜欢写感情。是啊,感情是很多人年轻时的重要主题之一,即使没有谈过恋爱,心中也藏有很多对感情的憧憬和向往。他的笔下,感情能够是一个人一无所有时甘愿倾心付出,他在《星星是我送给你的钻石》中这样写:“我想送给你的很多,但我拥有的太少。星星是我能送给你的钻石,原野是我能送给你的花园,还有一颗心,剔透晶莹。”他也会把感情里分手后的复杂心绪一一勾勒,他在《分手之后》里这样写道:“相识,总是那么美丽;分别,总是优雅不起。你的身影,是一只赶不走的黄雀。最想忘却的是最深的记忆。”还有很多很多,我总是很好奇他是不是谈过很多场恋爱,如果没有,但却能把感情描述的那样准确,也许只能归于优秀诗人的才华了。青春的恋爱总是那样,让人心向往之,爱得那样纯洁,没有杂质,也同样伴有很多的遗憾和可惜。也许,青春里的恋爱本来就不该太去计较结果,只要彼此经历过,有所收获,就已经足够了,已经是彼此的最好记忆了。

  一向很喜欢张晓风描述的那个美丽的日本故事。说的是每年冬天,当初雪落下时,人们便坐在庭院里,穆然无言地凝望着那一片片轻柔的白色。这本诗集里也有一首描述雪花的诗,写得很美,他是这样写的——《心中的诗和童话》:“雪轻轻地落下,那是多少人心中的,诗和童话。这是开得最短暂,也是开得最多的花啊,凉凉的,却不知温暖了,多少心灵的家。”这首诗很短,但很精妙,雪一向被认为是纯洁的向往,人们喜欢雪,也许就是因为人喜欢纯洁和完美的世界吧。

  也许很多人会说他写了很多鸡汤,然后每当听到这句话,我都会无言地笑。在这个年代,鸡汤竟然能够把对美的向往给顶替了,真是好荒谬。在我看来,鸡汤但是是一堆看似励志和无逻辑的自我安慰,在生活中面临复杂的选取时并不会对你做出更好选取有益处,而对于美的向往则不同,他的诗是一种认真思考后的选取,是能够让人产生感同身受,这样的作品始终是沉甸甸的。

  没有钱,我们可能饥肠辘辘,面露苦色;没有诗和憧憬,我们可能失去的是对生活的高雅追求。我们身上有就业的压力,有学业的负担,我们或许不能做一个纯粹的理想主义者,但我们也需要一个精神家园,让自己的期望和信念都住在那里。最后期望你的生活里也有更多的诗和期望。

关于《热爱生命》读后感优选范文   汪国真的诗作,强调意象和个人理想的追求,对安抚痴迷者的心灵起过很大的作用。

  《热爱生命》,可以说是汪国真的代表作之一,这首诗以四个肯定的回答表达出为何要热爱生命的哲理。四个段落,看似相似,却各有其趣。四个段落分别以"成功"、"爱情"、"奋斗历程"和"未来"为意象进行分析和回答。这四个意象可以说是包括汪国真、席慕容在内的一些清新哲理派诗人惯用的几个意象,不晦涩,不故弄玄虚,不生僻难解,可以说是完全区别于朦胧诗的特点,也是汪国真的诗歌取得成功之原因所在。

  中国的诗歌,从最早开始,就大多承载着歌唱功能的,但是朦胧诗却背弃了这个主要功能。尽管朦胧诗在八十年代受到读者的极大关注和追捧,但它毕竟是残缺的、先天不足的。我个人虽然非常欣赏朦胧诗,但对这一缺陷却深感遗憾。

  朦胧诗多半孤傲,这帮助诗歌成功,也促使它衰败。相反,汪国真的诗歌背弃孤傲,甚至在韵律的营造上有了进一步的提高。他的诗歌基本上都是可以直接拿来谱曲歌唱的,热衷于流行音乐的年青人,自然也较容易接受这种诗歌形式了。

  在意境上,汪国真似乎不如朦胧派。汪国真惯用"爱情"、"成功"等意象,他的大量作品都采用了这些基本意象,这也许是汪国真本人的偏好,也可能是为了迎合意识形态的一种妥协吧。

  其实,汪国真的诗歌不是单纯的说教,他说"既然已经选择了远方,便只顾风雨兼程"。他没有呼喊口号非要你去这么做,而是娓娓吟唱建议你去这么做,对九十年代的诗歌读者来说,这是非常明智的一种教化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