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资源共享方案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关键词]数据资源;共享平台;设计方案
[DOI]10.13939/ki.zgsc.2017.02.246
1 引 言
经管实验中心有管理类、会计类、经济类专业实训软件和电子资源供学生和老师使用学习。随着课程数量增加,专业知识难度加大,中心的资源也逐渐丰富。资源涵盖了商科领域各类软件数据以及电子资源,涉及专业课程、考研、留学等方面。实训软件以及电子资源种类繁多容易导致学生们难以迅速检索,无法高效利用等问题,甚至有些资料对学生帮助很大但是并不为人所知。数据资源共享平台的建立可以对各类软件进行分类管理,方便学生查找并利用,使得不同专业不同目标的学生可以通过平台进行学习与实践。
2 可行性分析
2.1 经济可行性分析
经济可行性分析中最重要的内容之一就是成本――效益分析。数据资源共享平台的设计与实现项目要在经济方面评价其是否合理,需要对系统设计与开发的花费与收益进行权衡比较。对于该系统的设计与实现中最主要的成本就是平台的创建与维护,因此不需要投入大量的经费。
2.2 技术可行性分析
现有技术完全可以实现平台开发与维护,利用现行技术完全可以在规定期限内完成开发工作。困难是需要短期内完成相关技术自学与应用。
2.3 操作可行性分析
操作可行性主要是指后台管理者的适应性,因此界面设计时要充分考虑管理人员的习惯,使得操作简单方便。例如:数据录入迅速、规范、可靠;统计准确,制表灵活,适应力强,容易扩充等。具有实用性、灵活性、开放性、可视性等特点。此外,操作可行性还应考虑用户使用的舒适性。例如:界面布局设计合理,查询系统方便快捷,软件资源丰富等。
通过以上经济、技术、操作可行性分析可以看出,本数据资源共享平台开发合理,从多角度考虑都是可行的。通过运行此平台,能够使实验中心的数据资源合理化分类,便捷化查找,提高学生们的学习效率。
3 平台设计
数据资源共享平台是为学生提供软件资源和其他数据资源的重要手段,目的是提升学生的专业知识和实践技能。共享平台可以将繁杂的软件进行系统的分类,提高数据资源的利用率,从而增大多方面效益。该数据资源共享平台总体上分为三大模块:学生实践平台、教师管理平台以及综合数据服务平台。教师们可以将教学用数据资源上传到共享平台上,后台管理人员对不同软件资源进行分类管理,学生们可以在平台上下载相应的软件数据与电子资源进行学习与实践。
3.1 系统功能
为了加强对数据资源共享平台的管理,可以分为5个模块:新闻公告、软件资源、影音资源、资源下载、常用链接。学生可以根据不同的需求选择不同模块的资源进行在线访问或下载。平台具有分类汇总的功能,方便学生查找;并且可以免费下载多种网络资源。平台首页可参考图1设计实现。
3.2 系统模块设计
该数据资源共享平台分为两大模块:应用模块与管理模块。
应用模块是为整个用户提供服务的各个模块的总和,包括用户登录、在线考试、信息浏览、用户留言、修改密码、信息查询等功能。用户登录是进入系统的入口,登录时要经过身份验证,只有在校生、教师、后台管理员可以登录。通过账号和密码验证之后,根据身份的不同,用户会访问不同的页面,使用系统提供与其身份相应的各项功能,其他用户只能浏览公开的信息。在线考试模块面向对象主要是学生用户,指导教把考试题库或者相应的测评软件上传到共享平台,要求学生在规定时间内做完规定项目。系统会自动评分并统计成绩。在用户留言模块中,学生以及指导教师针对整个系统平台提出意见与建议,可以通过留言或者私信的形式告知后台管理者。学生还可以随时针对其所学课程以及专业相关只是向其指导教师留言。从而实现学生、教师以及后台管理人员三方面的交流。此外,该共享平台还包括修改密码、信息查询等功能,方便广大在校师生使用。
系统管理模块用来协助后台人员实现对整个平台的管理,其中包括对系统的维护、测评监控、新闻管理、留言管理、用户管理、系统初始化、系统数据库备份等。后台人员可以测评指标体系的动态维护,管理在线测评的开始以及结束时间。此外,还需要定期查看系统进展情况,处理异常测评、留言等信息,同时通知有关部门。
4 技术路线
实验中心数据资源共享平台在上述可行性分析、功能模块设计方案的基础上,结合实时更新、自动分类、高效管理的目标,以及当下的主流技术,形成了如图2所示的技术路线图。
4.1 浏览器/服务器模式(Browers/Server)
B/S结构是Web兴起后的一种网络结构模式,Web浏览器是客户端最主要的应用软件。这种模式统一了客户端,将系统功能实现的核心部分集中到服务器上,简化了系统的开发、维护和使用。客户机上只要安装一个浏览器,服务器安装SQL Server、Oracle、MYSQL等数据库。浏览器通过Web Server 同数据库进行数据交互。
4.2 PHP技术
PHP(中文名:“超文本预处理器”)是一种通用开源脚本语言。语法吸收了C语言、Java和Perl的特点,利于学习,使用广泛,主要适用于Web开发领域。PHP 独特的语法混合了C、Java、Perl以及PHP自创的语法。它可以比CGI或者Perl更快速地执行动态网页。用PHP做出的动态页面与其他的编程语言相比,PHP是将程序嵌入到HTML(标准通用标记语言下的一个应用)文档中去执行,执行效率比完全生成HTML标记的CGI要高许多;PHP还可以执行编译后代码,编译可以达到加密和优化代码运行,使代码运行更快。
4.3 数据库共享技术
数据库共享技术体现在教师授课以及学生专业学习等方面。任课老师可以把课程中所需要的软件或者电子资源发到共享平台上,学生们可以在任何电子设备上下载并使用。
4.4 数据库挖掘与智能决策
通过数据库系统,后台管理人员可以统计软件数据与电子资源的利用率。通过挖掘用户登录数据、软件使用情况、数据下载记录和用户留言等数据,不仅为数据平台的有效用途提供了有力的数据支撑,还可为任课老师、学生、管理人员提供决策依据,为中心发展服务、为实践教学发展服务、为学生培养服务。
5 结 论
数据资源共享平台的建立可以解决软件数据以及电子资源种类繁多、利用率低的问题。通过平台的设计与实现,可以提高学院实践课程任课老师的工作效率,便于管理人员统一管理和维护。通过可行性分析、平台功能模块设计、技术路线的论述,表明资源共享平台的建立是可行的、有意义的。
参考文献:
[1]刘军民.软件项目开发实训系统的设计与实现[D].大连:大连理工大学,2009.
近日,河南省义马市检察院在立案侦查义煤集团耿村煤矿王某受贿案中,预防部门及时介入,不仅查处了该矿对外接用电电费征收管理混乱、导致数百万元电费流失的直接责任人,同时针对企业在管理中存在的薄弱环节,果断发出检察建议,促使该企业建章立制,强化内部管理,堵住了国有资产流失的漏洞。这是该院实现办案资源向预防资源成功转化的一个缩影。
实践中,他们坚持案前信息共享,进一步提高职务犯罪预防工作的前瞻性和针对性。对控申部门受理的举报线索,经检察长批准,预防部门可与自侦部门共享,共享的内容为举报信息的总体情况,如举报的主要领域、犯罪环节、作案手段等,改变了以往举报信息仅为侦查服务的传统做法,有利于预防部门探索案前预防的方式和途径,使职务犯罪预防工作更具前瞻性和针对性。
坚持案中信息共享,确保职务犯罪预防工作更为直接和有效。在案件查办过程中,自侦部门适时将犯罪嫌疑人犯罪动机、作案手段等方面信息通报预防部门。在案件查办过程中,经检察长批准,预防部门适时介入侦查讯问,充分利用多数职务犯罪嫌疑人在侦查阶段受外界干扰少、自我剖析深刻、悔罪态度较好等有利条件,深入挖掘案发单位管理漏洞,对案件中涉及的制度及专业领域等进行细致的预防调查,进而了解犯罪嫌疑人的犯罪心理、犯罪轨迹,为预防工作有效开展提供信息支持,达到了“惩中有防、以防促惩”的效果。
坚持案后信息共享,进一步提升职务犯罪预防工作的层次和广度。案件查处后,每季度对案件进行分析,针对窝案、串案、涉及民生的案件、暴露出机制和监督管理方面重大漏洞的职务犯罪案件,组织自侦部门、预防部门等部门共同开展职务犯罪典型个案剖析和类案分析,从侦查、公诉角度、预防等角度分析犯罪特点、规律,研究防范对策,及时有效地推进打击和案后预防工作,有效地巩固办案成果,达到了查办一案、教育一片、治理一方的目的。
截止目前,该院借助自侦办案,先后向三门峡市第一高级中学、义马市地税局、义煤集团等17个单位发出检察建议,针对检察建议提出的问题,各有关单位进行了认真整改,使预防工作更接地气,成效明显。
从学科体系看,西方经济学是经济类、管理类学科的专业基础课,是后续的专业课,如金融学、管理学、会计学等的基础。但西方经济学却是让老师头疼、学生畏惧的课程。这固然有课程本身的原因,但更有教学方面的原因。因为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方法很难激发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从而提高教学质量。经济学自然就成了令人头痛的课程。多年的教学实践表明,案例教学可扭转这一窘况。因为,案例教学可以很好地将理论和实践联系起来,让学生从实践视角学习理论,然后利用理论来指导实践,激发学生对经济学的兴趣。同时,案例来源于鲜活的生产、生活和科学实验活动,可以弥补教材冷酷、森严和乏味的缺陷,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二、经济学案例的选编
要进行案例教学,首先就必须做好案例的选编工作。案例选编应该:
1.经济学案例要本土化。西方经济学理论主要来自西方,因此,其案例也大多来自西方。这些案例虽然经典,但毕竟源于西方的经济生活,不一定符合我国国情,不太容易被我国学生理解。例如,关于弹性,西方经济学教材经常使用的弹性表就和我们中国人的不太一样,比方说,高鸿业主编的《西方经济学》(微观)中的弹性表中,书籍、杂志与报纸、银行与保险服务是和食物一样的缺乏弹性的必需品,似乎和中国的国情不是很相符。
因此我们选编经济学案例时,要注意中国的风俗习惯、传统和国情。但是,坚持本土化,并不排斥对经典案例的引用。实际上,那些经典案例既简单明了,通俗易懂,很多时候还具有象征意义,如阐释科斯定理的火车和沿途农田的故事,论述外部性的蜜蜂和果园的例子。
2.经济学案例要贴近生活。许多教材在讲替代关系时常以茶叶和咖啡为例,这在我国大部分地区没错,但我国地域辽阔,各地生活习性差异较大,有些地方,如广东,喝茶成了他们生活的一部分,咖啡根本无法代替,尤其是那些喜喝功夫茶的人更是如此。类似的例子还有大炮和黄油。该案例虽能反映稀缺资源配置的原理,但黄油离中国学生似乎有点远,而且对于普通消费者,二者既非替代也不互补。这就说明,经济学案例的选择,应该尽量从生活实际出发。
3.案例要与理论紧密结合。西方经济学的教学目的是通过教学活动使学生掌握西方经济学的基本理论、基本原理,并能运用这些基本理论和原理分析、解决实际经济问题。说到底,案例教学是理论教学基础上的一种辅助教学方法,是为理论教学服务的。因此,选编的案例必须反映经济学原理的典型特征和一般规律,要能揭示案例的内在联系和经济学原理的有关特征。
4.经济学案例来源要多样化。经济学案例来源首先应该是丰富多彩的经济现实生活,尤其是热点经问题。因为这类案例能引导学生走出象牙塔,关注现实生活,极大地培养学生对经济学的兴趣,大家都知道,兴趣才是最好的老师。当我们用鲜活的经济生活成功地吸引了学生,使他们关注经济生活,甚至让他们养成了定时收看新闻联播、经济半小时、经济观察,并且关心国家的经济生活的时候,我们可以说,我们的经济学教学任务已经完成了一半了!
三、经济学案例教学的课堂组织
1.正确处理师生关系。现代教育理论认为,教学中教师居于主导地位,学生才是教学的主体。案例教学就是要在老师的主导下,利用鲜活的案例,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案例教学中,教师或在课堂当堂呈现案例,或布置学生课前阅读相关材料。然后引导学生思考、讨论,得出自己的观点。讨论案例是案例教学的中心环节,教师要创造机会让学生走向前台,展不自己的观点。教师则山前台转向幕后,充分发挥教师的指导作用。在讨论过程中教师应当组织和引导学生运用已有知识和经验进行讨论、交流,发现问题和分歧,尽量让学生自己解决,如果学生自己不能解决,则应选择适当时机给予解答。教师在学生讨论过程中,除了应该把握讨论节奏,控制教学进度外,还应当关注每个学生的表现,不断启发、诱导学生开动脑筋,尤其应鼓励学生勇于独立思考,形成独特见解。只有这样才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的能力在案例分析的过程中得以锻炼和提高。
[关键词]开放教育资源;版权;知识共享协议
[中图分类号]G40―057 [文献标识码]A [论文编号]1009―8097(2011)09―0011―06
在教育领域,一项席卷全球的运动正日益蓬勃展开并表现出强大的生命力,潜移默化地影响着未来教育模式的图景,这就是开放教育资源运动。开放教育资源(OER)的提出颠覆了传统教育的资源获取模式,它主张“人人可以免费开放获取教育资源”,倡导教育公平,资源开放、知识共享。但是资源开放的同时,也面临着技术、资金、推广、效益、版权等方面的诸多问题。就版权问题而言,国内外已有相关的版权法,但是数字技术的出现,为知识的创造和传播带来了新的方式,版权法保护期过长、保留所有权利的限制难以满足数字环境下知识的开放与共享的需要,在这种背景下以公共授权模式为特点的知识共享许可协议应运而生。知识共享许可协议(Creative Commons Licenses,简称CC协议)倡导灵活的“部分权利保留”的著作权利用模式,在保护资源版权的同时。让开放的教育资源得到更多更好的利用,这对于开放教育资源的传播与应用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
一 CC许可协议的起源与发展
1 CC许可协议的缘起
目前与数字化资源版权有关的法律,在国际上主要有《伯尔尼公约》、世界贸易组织的《与贸易有关的知识产权协议》(TRIPs)、《美国数字千年版权法》等。我国有关的版权法规主要有《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等。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版权法虽然保护资源版权,同时也限制了资源的开放使用。主要是以下原因:
(1)对作品的保护期过长
《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第二章第三节第二十条规定,作者的署名权、修改权、保护作品完整权的保护期不受限制。第二十一条规定除作者的署名权、修改权、保护作品完整权,其他著作权的保护期为作者终生及其死亡后五十年。国外的版权保护期也不例外,《尼伯尔尼公约》对作品保护期的规定也是50年;美国版权保护期更长,美国1998年签署的《版权保护期延长法》将个人作品版权保护期延续到作者逝世后70年,而法人作品的版权保护期延续到作品发表后95年。版权的保护期太长,限制了资源价值的发挥,有些资源的价值可能在保护期结束之前就消失了。
(2)对版权的绝对保护
版权法规定的复制权、发行权、展览权、表演权、广播权、信息网络传播权等限制了用户对于开放资源的获取、使用和传播;保护作品完整权、改编权、翻译权和汇编权限制了用户对于资源的重用和修改;作品的自动保护原则将使得作品一旦完成就自动受到版权法保护,因此要将资源提供开放访问,有些著作人开放自己的作品,除了主动提供资源之外,还必须主动说明用户对资源的访问权限。这样对于开放资源的传播来说就会很被动。
综上所述,从版权法对作品保护的时间和一些权利来看,如果作者不许可作品使用,那么资源的开放目标就无法实现。但是版权法赋予作者许可和转让作品使用的权利。根据这一规定,为了促进资源的开放共享便出现了多种开放共享许可协议。像自由软件基金会的GNU自由文件许可协议(FreeDocumentation License,FDL);知识共享组织(CreativeCommons,简称CC)提出的知识共享许可协议等。这些许可协议的目的都是希望能给创作者更多机会,将一些权利授予他人,允许别人对其作品进行某种程度的使用。目前在开放教育资源领域广泛使用的是知识共享许可协议。
知识共享许可协议是由知识共享组织的一种许可授权机制,实质上也是一类合同,是权利人在版权法的体系下,由权利人先保留对于该作品的版权,然后再运用版权法赋予作者的权利,对其所有权做出取舍后,将其中一部分权力给其他自然人或实体(在我国体现为法人或其他组织)的法律行为。该合同对缔约双方都有约束力,同时要求在作品的传播过程中,使用者遵循权利人所选定的授权模式,不越界侵占权利人的利益。CC许可协议帮助权利人标识自己作品的权利状态以及其所赋予使用者使用的条件,倡导灵活的“部分权利保留”的著作权利用模式、对受著作权保护的内容进行合法的分享与使用,以帮助作品实现广泛传播以及公众对知识与信息的开放获取。
2 CC许可协议的发展
CC许可协议的发展是非常迅速的,在2002年,CC组织了知识共享许可协议,为了适应日新月异的数字时代的用户需求,更好地实现其“合法地分享、再次使用与演绎”,CC组织根据实践中积累的经验,不断更新CC协议的版本,已经从1.0、2.0版本更新到现今的3.0版本。据华盛顿邮报的报道,从电影到流行音乐,从电子书籍到英国广播公司BBC新闻资料库(British Broadcasting Corp.News),从论文、教材到麻省理工学院MIT的开放课程计划(MIT open CourseWare),超过1000万件的各类数字网络作品均广泛采用知识共享授权许可方式进行传播和使用。同时,CC协议还得到了美国唱片工业协会(Recording Industry Association ofAmerica,RIAA)与美国电影协会(Morion Picture AssociationofAmerica,MPAA)等版权管理机构的支持。
中国大陆引入CC许可协议(未本地化版本)的活动始于2003年。当时的项目团队进行了1.0版CC协议的翻译工作。2005年,CC中国大陆项目负责人主持了2.0版CC许可协议的翻译与本地化工作。2006年,经CC批准的中国大陆版2.5版CC系列许可协议在北京正式。截至目前,CC许可协议经过八年时间的运作,已经具有了一定的影响力,在国内CC许可协议已经应用在许多被著作权法所保护的作品上,包括书籍、站点、网络日志(博客)、照片、影片、录像片、歌曲以及其他音频的或视频的制品等。
迄今为止,世界各地已有100多个隶属机构在70多个司法管辖区来支持和促进CC的活动,包括中国、美国、德国、英国、澳大利亚、日本等国家。根据各地区的不同情况和法律环境,在不同辖区的CC组织,会产生相应的本地化版本。
3 CC许可协议的内涵
CC许可协议包括4个基本选项,它们分别是:
1.署名(BY):您允许他人对自己享有著作权的作品及演绎作品进行复制、发行、展览、表演、放映、广播或通过信息网络向公众传播,但在这些过程中对方必须保留您对原作品的署名。
2.非商业性使用(NC):您允许他人对您享有著作权的
作品及演绎作品进行复制、发行、展览、表演、放映、广播或通过信息网络向公众传播,但仅限于非商业性目的。
3.禁止演绎(ND):您允许他人对自己的作品原封不动地进行复制、发行、展览、表演、放映、广播或通过信息网络向公众传播,但不得进行演绎创作。
4.相同方式共享(sA):只有在他人对演绎作品使用与您的原作品相同的许可协议的情况下,您才允许他人发行其演绎作品。
可以将以上的选项进行组合、搭配,由此构成六套核心的知识共享许可协议。表1将这些许可协议从限制最严格的许可协议开始,以限制最宽松的许可协议结束的顺序列出。
(1)署名一非商业使用一禁止演绎(BY-NC-ND):该项许可协议允许重新传播,是六种主要许可协议中限制最为严格的。这类许可协议通常被称为“免费广告”许可,因为他人只要注明您的姓名并与您的作品建立链接,就下载并与他人共享您的作品,但是他们不能对作品做出任何形式的修改或者进行商业性使用。
(2)署名一非商业性使用一相同方式共享(BY-NC-SA):该项许可协议规定,只要他人注明您的姓名并在以您的作品为基础创作的新作品上适用同一类型的许可协议,该他人就可基于非商业目的对您的作品重新编排、节选或者以您的作品为基础进行创作。基于您的作品创作的所有新作品都要适用同一类型的许可协议,因此适用该项协议,则对任何以您的原作为基础创作的演绎作品自然同样都不得进行商业性使用。
(3)署名一非商业性使用(BY-NC):该项许可协议允许他人基于非商业目的对您的作品重新编排、节选或者以您的作品为基础进行创作。尽管他们的新作品必须注明您的姓名并不得进行商业性使用,但是他们无需在以您的原作为基础创作的演绎作品上使用相同类型的许可条款。
(4)署名一禁止演绎(BY-ND):该项许可协议规定,只要他人完整使用您的作品,不改变您的作品并保留您的署名,该他人就可基于商业或者非商业目的,对您的作品进行再传播。
(5)署名一相同方式共享(BY-SA):该项许可协议规定,只要他人在其基于您的作品创作的新作品上注明您的姓名并在新作品上使用相同类型的许可协议,他人就可基于商业或非商业目的对您的作品重新编排、节选或者以您的作品为基础进行创作。该项许可协议与开放源代码软件许可协议相类似。以您的作品为基础创作的所有新作品都要使用相同类型的许可协议,因此对所有以您的原作为基础创作的演绎作品都可以进行商业性使用。
(6)署名(BY):该项许可协议规定,只要他人在您的原著上标明您的姓名,他人就可以基于商业目的或者非商业目的发行、重新编排、节选您的作品。就他人对您的作品利用程度而言,该项许可协议是最为宽松的许可协议。
除了上述六种主要CC许可协议,2007年,CC组织了CC0和CC+,作为CC许可协议的补充。CCO将克服一些在尝试将一些作品提交到公共领域时遇到的困难,使得作者可以放弃对其作品的权利,一旦作品采用CCO,该作品在法律意义上不再属于他自己,任何人可以按照任何方式使用该作品,包括用于商业用途。因此可将CCO视为No rightsreserved。严格来说CCO并不是一种许可协议,而是一种法律手段。CC+使得在某些情况下,不需要为作品添加两种不同的许可,就可以授予用户一些额外的权利,也就是可以授予CC许可之外的其他权利。
4 CC许可协议的使用
CC许可协议是建立在著作权之上的,所以每一个协议都有署名这一项。我们的作品使用CC许可协议进行授权时,可以使用CC官方网站的许可协议生成工具,通过选择符合自己的要求的知识共享许可协议,将其应用到所的作品上。一旦选择了某项许可协议,并且应用到一部网络作品上,按照有关说明将Html代码包含在您的作品中。这些代码将自动生成“保部分权利”的按钮,以及我们的作品适用知识共享许可协议的声明,或者当选择将我们的作品捐献到公共领域的时候,将自动生成“无权利保留”的按钮。这种按钮起了告知的作用,它告诉那些接触到您的作品的人:您的该作品适用知识共享许可协议。而Html代码则包含有元数据,使得您的作品可以通过知识共享搜索引擎被找到。
三 cc协议在开放教育资源中保护版权应用的案例
由于CC许可协议的灵活性与实用性,从CC许可协议以来,世界各地已经有越来越多的个人和组织开始在文化领域(如摄影、音乐、网站、丛书)、科学领域(如科研成果,插件)、教育领域(如教材,课件)以及政府部门使用。对于教育领域中的开放资源来说,开放教育资源与知识共享拥有相同的理念:倡导合法共享文化、推动社会文化繁荣。知识共享许可协议是开放教育资源运动的领导力量。下面介绍几个开放教育资源模式下著作权方面使用CC许可协议的案例。
1 CC许可协议在开放课件中的应用
CC在开放课件中的应用,使得我们的教育资源最大程度的开放,使得知识不再私有化,人们可以更好地利用优质的教育资源。
麻省理工学院(MIT)开放课件(OCW)运动堪称全球开放教育资源运动的典范。MIT开放课件项目在保守和创新之间开拓了诸多可供探讨和尝试的新领域,最有代表意义的就是其所涉及的众多教育资源的著作权管理问题。MIT开放课件项目的所有教育资源在著作权问题上可分为两大类,一类为完全进入公有领域的资源,这部分资源已脱离知识产权保护的范畴,可以为公众免费自由获取,是绝对意义上的开放;另一类是仍受到著作权保护的作品。对于这类资源,通常是经过麻省理工学院教学人员的授权,由教学人员对这些资源的知识产权和著作权负责。
迄今为止MIT的OCW已经有2000多门课程使用CC许可协议授权,允许他人使用作品或演绎作品,演绎的方式没有严格限制,可以编辑、翻译或混合创作。但明确提出了使用或演绎过程中应满足CC的署名一非商业使用一以相同方式分享(BY-NC-SA)许可协议。同时特别针对“非商业使用”做出了详细阐述。
除了MIT的开放课件项目使用CC许可协议之外还有提供教学视频资源的可汗学院(Khan Academy),网站上所有的视频资源都是通过CC的署名一非商业性使用一相同方式共享(BY-NC-SA)的许可协议进行授权使用,很多视频被翻译成西班牙语、阿拉伯语、普通话、印度语等;犹他州开放高中(OHSU)公开十个学期的持牌课程教材,这些开放教育资源采用CC的署名(BY)许可协议。
2 CC许可协议在开放图书中的应用
CC协议在开放教材中的使用,使得大学教材与中小学教材在短时间内的编写与修订成为现实,从而也大大降低了教材费用,使得优质廉价的教育资源的进入课堂,为师生所用。
(1)平世界知识库
平世界知识库(Flat World Knowledge)是目前最大的一家面向全球学生提供免费开放大学课本的出版公司。它的市
场定位很独特,把全部开放课本放在互联网的上运作,允许教师与学生在线使用、修订、改编,这样就使教材的成本大大降低,学生不再为高价的教材而发愁,使教授们对内容有了更好的掌控力。
平世界知识库将CC许可协议融入其商业模式,使用CC的署名一非商业性使用一相同方式共享(BY-NC-SA)许可协议,它允许教师与学生改编教科书,以适应他们个性化的课程,同时提供低价的补充材料,允许其他教师与学生用户进行复制、分配、展示和使用平世界知识库中的资源。除了开放教科书,平世界知识库网站含有各种各样的内容,包括数据、文本、图片、教师与学生制作的衍生作品,这些内容都要使用CC的署名一非商业性使用一相同方式共享(BY-NC-SA)许可协议。平世界知识库为高等教育的未来发展提供了一个富创新又吸引人的模式,也为推动开源、免费数字教科书的改革做出了重大贡献。
(2)CK-12基金会
CK-12基金会是旨在降低CK-12领域教科书成本的非营利组织,它采用开放内容、网络导向的FloxBook合作模式开发相关教育资源。CK-12的Flexbook平台是一种自由而开放的教科书协作平台,使参与的教育者能够共同开发及编纂教学素材,FlcxBook平台可以快速地补充和丰富教材内容。它允许每个教师依自身实际授课需求,采用全部或部分内容,也可自由地增补、调整、分享修改教科书内容。
CK-12基金会内的教学资源均采用CC的署名一非商业性使用一相同方式分享(BY-NC-SA)许可协议授权,在符合CC许可协议授权范围内,教师可以在线浏览、下载PDF文档,也可以自行从事翻译、改编、剪辑或影印等。教师可以将在线教科书当成基础内容,依据实际的教学方式与计划,自行制作教材内容,因此无须依赖教科书商的流程,就可以自行更新教材内容,甚至可以作为未来改版教材的素材资料。
CK-12基金会利用的开放性授权机制,降低了素材内容分享与创作交流的成本,这些网络上提供的免费教科书内容,对于丰富学科领域的教学资源亦有莫大帮助。
3 CC许可协议在开放教育社区资源建设中的应用
开放教育社区越来越多被人们使用,这是因为在社区中的成员都有着共同的目标。CC协议的使用,为在资源共建共享过程中版权保护提供了保障。
Curriki是一个非营利性组织,为K-12以下的美国中小学教学提供开放式教育资源。与一般的学习类网站不同,Curriki提供整套的课程方案。所有资源均通过网络社区撰写、审核和。截止到2010年7月,该网站已有515个讨论组和36216个主题课。Curriki的资料库里有大量的教学资源可供选择,这些资源根据不同的主题范围、教育水平和语言进行分类。
Curdki中的大多数资源遵循CC的署名(BY)许可协议,为Currild贡献内容的用户有权选择通过各种CC许可协议资源,或者声明资源处于公共领域,别人可以无任何限制的使用。同时CC的署名(BY)协议使得所有教育工作者都有权根据需要对资源进行修改、混合、共享和传播,使这些资源能够及时地,最大限度地与其授课内容保持一致。CC的署名(BY)许可协议具有极大地灵活性,使授权的资源及时得到必要的调整。
Curriki这样的OER组织,在CC的署名(BY)许可协议允许下,教师们可以自由改动各种资源的内容,以符合教学需要和文化上的各种需求。通过在公共知识库上创作和教学资源,教师们不再是相互孤立的个体,从而避免重复性的工作。既然资源在教师社区里自由地分享,教学材料调整的工作负担就大大减轻了。从而可以让教师们把更多宝贵的时间投入到其他重要的教学工作中。通过分享资源,可以使更多的人从一个共享的资源库中受益。
除此之外,对等大学(Pecr2Peer University)社区,社区成员构建的各种教育资源,用户可以在CC的署名一相同方式共享(BY-SA)许可协议的授权范围内,进行分享、修改、增补,使用。CC协议在开放教育社区中的使用,使得社区中的资源得以更好的建设与共享。
四 CC许可协议在开放教育资源中应用的析与启示
基于以上CC协议在开放课件、开放图书、开放社区中的应用案例,我们总结一下CC协议在开放教育资源中使用的价值,从而更好地指导我们在开放资源中使用CC协议的实践。
1 CC协议在开放教育资源中使用的价值
(1)灵活的解决了开放教育资源的版权问题
人们在版权法的环境下,通常位于两个极端,一是保留所有权利,另一端是不保留任何权利。使得开放资源要么过度垄断,要么弃之不管。从文章的应用案例也可以体现出CC协议使用的灵活性,CC协议倡导“保留部分权利”这样一种平衡机制,保护版权的同时,又最大程度的促进资源的开放。
(2)促进了开放教育资源的共建共享
CC协议在保护资源版权方面做出了限制,但是它更主张人们在使用资源时对资源进行合法分享、使用与演绎。随着时间的变化,课件的内容会过时,图书的内容会陈旧,社区资源有待更新。这些资源只有被人们不停的使用,修改,演绎与创造,才能进行更新,人们才能更好的共享最新的资源。
(3)促进开放资源的创新
CC许可协议在开放,共享的理念的基础上,更加鼓励用户知识的创造,知识的传播的。
CC的创始人Lawrence Lessig用一个函数公式来描述创新与开放之间的关系:innovation=f(openness)。开放是创新的前提,但如果没有限制的,消极的复制,篡改,转发,创新同样是不能发生的。
CC协议的使用,使开放增进了信任,信任降低了风险,而风险的降低意味着收益的增加。相反,如果资源被所有权人控制、垄断,创新就会走入低迷。
(4)发扬了文明使用开放教育资源的精神
CC协议的使用,对版权做出了保护,使得人们在合理利用资源时,更加尊重别人的知识。而不是随意的“复制”、“粘贴”,滥用、剽窃别人的成果。很难想象在一个抄袭、剽窃、滥用资源成风的社会,怎么会有创新?怎么会有对知识的尊重?文明使用资源的行为才能促进知识的更新与创造,才能鼓励人们积极的共建共享资源。
2 对精品课程资源版权问题的思考
在国际开放教育资源运动的影响下,我国在2003年启动了国家精品课程建设项目。我国高校精品课程项目自启动已有8年时间,通过对全国高校优质教育资源的整合,共享的资源已达到一定规模,很好地促进了课程建设。精品课程建设的宗旨是共享优质的教学资源。然而,与国际上的优秀实践范例相比,我们的项目在教育资源的共享、应用、版权保护方面存在很大提升空间,进一步发展面临诸多问题。
精品课程在版权保护面临的困难主要有以下两点:
(1)共享精品课程资源中破坏版权的行为
在网络发展的今天,“复制”与“粘贴”成了我们利用各
种资源的快捷方式。精品课程资源利用也不乏如此。权利人的大量优质课程资源,被用户轻易的复制,不加任何标注的进行应用。甚至不经权利人的允许,转发给别人使用。使用的目的有多种多样,有的人甚至拿来获取私人的经济利益。这些行为对权利人的版权造成极大地伤害,使得权利人不愿积极的共享自己的资源。
(2)权利人过度保护精品课程资源的使用
教师是精品课程资源的建设者,也是精品课程资源的利用者。受版权保护和认识不足等因素的影响,部分教师意识不到开放教育资源所具有的重大意义。有些教师不愿意使用别人已经建设好的资源,自身也不希望把建设好的资源与别人共享。过度的保护精品课程资源,或者是开放质量不高的课程资源。开放的精品课程资源不能得到及时的更新,资源的利用率降低。
3 在精品课程资源中运用CC协议
在保护资源版权的同时,促进资源的更新与创造,使得开放教育资源实现最大的利用价值。我们在精品课程资源建设中也可以尝试运用CC协议。
采用CC的各种协议对精品课程资源进行授权,并对著作权权利的范畴进行明确界定,清晰地阐释允许他人共享的范围和使用方式,使得用户不会轻易的“拿来”。在CC协议所倡导的“保留部分权利”这种平衡的版权管理机制下,权利人的版权就能得到一定的保证,这样他们才会积极地参与共享资源,传播优质资源,促进精品课程资源的更新与创造。
CC协议主张的是进行合法分享、使用与演绎,我们要在尊重私人知识产权保护的世界中利用、传播和推广资源,这也需要每一个精品课程资源的已然或潜在提供者以及不计其数的使用者的实际行动,只有这样才能在精品课程资源建设中实现共赢的效果。
4 CC许可协议的局限性
开放教育资源需要CC许可协议促进资源更好的开放与使用,但CC协议并不就是完美的,在使用的过程中我们也要注意CC协议的局限性。
知识共享许可协议是不撤销的。这意味着,您不能够阻止已经依照知识共享许可协议获得了您的作品的人依照该许可使用您的作品。您可以根据自己的意愿在任何时候,停止使用知识共享许可协议对您的作品进行授权;但是您不能从流通中撤回已存在的使用知识共享许可协议授权的您的作品的复制品,无论他们是简单的复制品,还是汇编作品中收录的您作品的复制品,或者基于您的作品创作的演绎作品的复制品。知识共享协议法律文本一直是本着在法院具有强制效力的意图而设计的。但是CC协议的授权不会提供与著作权法提供相同或者替代的保护。此外,由于CC协议发展的局限性,有些协议有待完善,这也是CC组织不断更新CC协议版本的重要原因。在使用CC协议对自己的作品进行授权时,我们要全面了解CC协议的相关内容,只有这样,才能更好的利用CC协议为我们服务。
关键词:地铁;行车;可持续发展
一、引言
地铁以其运量大、速度快、准时、舒适、污染少等优点受到越来越多城市青睐,但高投入、高能耗也为其可持续发展带来了隐忧。随着经济和社会发展,地铁建设投资由10年前每公4~7亿元上升到现在10亿元左右;电力消耗数量也巨大,据有关资料推算[1],一个地铁线网300km的城市年耗电量约9亿kW.h~15亿kW.h。地铁高昂的建设和运营成本不利于资源和能源节约,也使得我国相当一部分快速发展城市财政吃紧、甚至不堪重负,地铁的可持续发展面临威胁。
行车组织作为地铁设计的灵魂专业,把控着制式、速度目标值、车型、编组、交路、配线等主要技术标准,直接或间接影响着地铁建设和运营成本,是地铁可持续发展的关键专业之一,责无旁贷地肩负着地铁可持续发展的任务,由此提出可持续发展条件下的地铁行车组织设计的议题。
二、“功能优先”理念
功能是地铁设计最核心的要素、最基本的要求,行车设计贯彻“功能优先”理念,完善的运营功能是线路可持续发展的前提。行车设计主要从宏观、中观和微观层面贯彻“功能优先”的设计理念。
宏观层面:结合线网规划,考虑线路在线网中的功能定位,选择怎样的系统制式更适合城市;结合线网资源共享,研究线路场段及联络线布局;结合线路走向及车站分布,协调相关专业,把握线路的客运功能和城市功能的实现程度。
中观层面:确定速度目标值;依据客流预测资料,分析客流特点,结合线网资源共享,合理选择车型、编组和交路,满足客流特点及规模,并考虑客流预测风险。
微观层面:在车型、编组和交路基础上,根据线路条件,按照各种辅助线的功能,协调线路、信号等专业,按规范要求进行车站配线设计及落地,并核算配线能力。
三、贯彻资源共享
资源共享是地铁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手段。资源共享在不仅是在设计接口上考虑与相关专业资源共享问题,更是在设计内容、设计全过程中贯彻资源共享。
在技术领域,行车从制式选择至行车计划,全程贯彻资源共享。在制式选择方面,主要是车辆及维修资源共享,对新建地铁城市考虑与铁路及其车辆段资源的共享,对已建设地铁城市主要考虑与已建设地铁的资源共享,同时需要结合区域或城市地铁产业资源共享综合考虑制式;如成都把地铁作为发展的四大支柱产业之一,建立了相关的三大园区,在成都市主城及卫星城地铁制式选择上,原则上要考虑与三大园区资源共享问题,选择成都没有规划的制式是难以被接受的。在车型和编组方面,主要考虑线网车辆维修、互联互通、转移线路使用(4、4、6编组方案)等资源共享,往往维修资源的共享水平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车型。在交路设计中,在大、小交路和场段规模的匹配上,仍需要考虑资源共享,合理确定场段的车辆配置规模。在配线设计中,考虑线网资源及本线故障车停放、救援和维修等资源共享。在行车计划方面,依据交路、场段规模和分时段客流出行等因素,从资源共享和资源利用最大化角度安排开行计划。
四、把握车型、编组和交路
(一)车型及编组
1.车型
(1)客流规模的适应性。根据客流预测规模,按照地铁成熟实用车型,以备选车辆满足客流规模、满足线路设计功能为判据,初步筛选备选车型。
(2)线网资源共享水平。备选车型是否满足线网资源共享条件,并能提供较大资源共享水平是确定车型的重要条件。如某线网中某条线路客流量级偏小,按照其客流规模采用C型车就能满足需求,但线网中多数线路均采用B型车,若仅该线采用C型车,则因其不能与线网中B型车大架修基地共享设备设施,则需新建大架修基地,势必增加工程投资。
(3)对工程投资的影响。备选车辆对工程投资规模影响应从系统角度统筹研究,需要车辆、土建、机电专业密切配合,考虑备选车辆在工程投资、设备投资、运营费用等方面的影响,为车型决策提供依据。如某线客运需求既满足A型车4 辆编组,又满足C型车6 辆编组,虽然采用A型车时列车的编组数较C型车的编组少(如4 辆编组的A型车与6 辆编组的C型车运能几乎一样,分别为3.72、3.82 万人/ h) ,站台有效长度短(分别为94.4、116.7m),车站投资规模小,车站环控等机电系统投资和运营费用小,但是A型车辆限界大,线路区间断面积大,区间工程投资大,因此要系统比较A、C型车方案的建设投资,并结合线网资源共享,在项目寿命期内选择投资总规模最小的车型方案。
2.编组
(1)远期编组方案。远期编组方案控制全线投资规模,行车设计必须重点把握、科学论证。远期编组方案重点考虑满足线网功能、满足客流需求并给予适当运能预留、资源共享、线路车辆需求及投资、土建及机电投资规模,在车辆寿命期内系统的分析选择投资总规模最小的编组。并非仅列出车辆投资就可判断远期编组,也不是仅从土建工程投资就能确定,比如杭州某线采用B型车6辆编组,标准站土建投资约为14000万元,而采用5辆编组土建投资约为12500万元,5辆编组节省投资约12%,可事实上并未选择5辆编组。
(2)初、近期编组方案。在远期编组方案确定基础上,在考虑满足一定的服务水平和运能储备条件下,资源共享是约束初、近期编组方案的重要因素。只要线网存在4或5辆车转移使用的条件,那么初、近期就存在选择4或5辆编组方案,否则初、近期列车编组一般与远期列车编组方案一致。
(二)交路
交路是运营成本的决定性因素,在满足客流需求条件下,行车设计需把握交路的经济合理性。
1.客流特征
分析线路早晚高峰客流断面特征、客流组团交流特点,解析客流断面突变,找准1/2客流断面规律,分析远端组团之间的客流交流量比,为交路方案研究做铺垫。
2.远期小交路折返点
把握远期小交路折返点,通常按1/2客流断面,并在线路、土建等专业配合下落实小交路折返点工程可实施性,在满足可实施条件下确定折返点。
图2.3-1 合肥2号线远期早高峰小时客流断面图[2]
按照高峰断面特点,线路远期小交路的西端折返点宜选择在玉兰大道及以西车站,东端折返点宜选择在王岗大道及以东车站。由于东端王岗大道站离终点仅一个区间,东端折返点延伸至终点站,西端折返点经与线路建筑会商,玉兰大道站可实施,由此拟定如下远期交路。
图2.3-2 合肥2号线远期交路[2]
3.小交路设置与场段配合
设置小交路的线路需关注小交路设置与场段的配合,原则上在小交路范围应要求布置段或场,减少列车空走。主要在于判断交路的合理性、经济性和全日计划的可行性。以下为某单位设计的合肥3号线交路,其中方兴大道接停车场,相城路站接车辆基地。
图2.3-3合肥3号线远期交路[2]
按照高峰小时客流断面特征,线路远期选择的交路形式是合理的,但是设计过程中未能在小交路之间布设段或场。根据行车计划,高峰与平峰过渡的6-7、9-10点大小交路行车对数分别为12、6对,高峰小时大小交路均为14对。为满足高峰小时小交路14对列车,需从起终点接发列车,造成列车大量空走,显然不是经济合理方案。
4.交路方案比选
在选择远期交路折返点基础上,分析选择交路方案。通过对客流的分析,拟定出小交路设置范围、按行车量配比(1:1、2:1)或者其组合拟定交路方案。在满足客流需求的条件下,从经济角度及车辆使用寿命年度内,对综合车辆购置费、列车走行公里和场段投资规模进行分析,选择总规模最小的方案。
五、协调落地车站配线
车站配线在满足规范要求的前提下,以最小的代价布设符合功能需求的配线,需要与多专业密切配合,行车人员需要了解设置配线的车站采用的工法、投资规模,将满足功能及有灵活性的配线落到实处,选择满足功能、投资最小的方案。比如单列位和双列位停车线方案,在确认满足停车功能条件下,需要与多专业了解,如设置2条停车线的条件,施工方法,土建规模和对周边环境影响,接轨道岔信号控制的可行性、信号反应时间和停车安全距离等,决定采用方案。
六、结束语
城市地铁可持续发展是地铁行车设计的重要任务,只要我们一贯坚持功能优先、资源共享,把握好车型、编组和交路,协调落地配线,注重降低工程投资和运营成本,我们就可以将地铁的高投入、高能耗降低到最低,为地铁可持续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发挥地铁设计灵魂专业的作用。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