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高校管理案例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关键词]旅游管理;案例教学;教学法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6432(2008)44-0145-02
自20世纪80年代初案例教学被引进我国以来,已经在部分高等学校的M B A教育中备受关注,但在本科教育中应用还不十分普遍,甚至有学者认为本科生在理论功底和实践经验等方面都有所欠缺,没有必要也不应该推行案例教学。事实上,由于旅游管理专业本身所具备的应用性、创新性等特点,单靠纯理论教学无法实现理想的教学效果,而案例教学法以其独特的优势,适合了旅游教学改革的要求,为学生提供一种真实的环境,提供进行分析的素材和机会,通过大量案例学习,使学生能够有更多技能的训练,使其在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等方面的训练得到强化,从而具有较高的素质。
1 基本理念
1.1 旅游管理学科的本质特性
经过旅游教育的长期实践和理论研究,学术界对旅游教育的应用性基本形成了共识。旅游管理专业作为一门应用性很强的学科,其教学应具有3个重要特征:强烈的应用导向性;强调实际工作中的复杂性与动态性;重视培养学生的书面和口头表达能力、协调能力、冲突处理能力和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据此标准,传统的课堂教学手段陈旧落后,既不能有效地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又缺乏对学生实际运用知识和多种能力的培养,因而无法满足旅游管理专业大学生学以致用和可持续性发展的需要。由于旅游工作具有复杂性和灵活性的特点,处理问题往往没有固定的答案和方法,如何引导学生运用基本原则灵活处理实际问题,在团队中学会与人沟通合作,这就需要我们注重将理论与实践有机融合,引进并强化案例教学。
1.2 旅游业发展对旅游人才的需要
随着产业结构的调整,旅游业已成为我国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目前一些地区以旅游业作为支柱产业。这不仅需要坚实的理论基础,宽广的知识面,更重要的是具有创新精神、竞争意识和动手能力。随着市场保护壁垒的消失,旅游企业将面临国际化的市场竞争,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更是急需具有世界眼光和战略思维,熟悉世界贸易组织规则,懂得现代化经营管理,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旅游专业中高级人才。为了使旅游管理学科的课程教学达到既能传授知识、又能提高能力的“双赢”目标,满足社会对管理人才双重能力(对外的营销能力与对内的运作管理能力)的需求趋势,我们实行了不同于国内外案例教学的“四位一体化案例教学法”的探讨,以推进旅游管理本科专业教学改革的深入开展。
1.3 在旅游本科教学中推行案例教学的需要
案例教学法是一种行之有效并被广泛采用的教学方法,它可以使学生了解实际情况,利用所学的知识分析研究实际问题,从而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但实践证明,由于高校的本科生缺乏对企业实际的感性认识,因此这种案例教学法很难使学生达到整体能力(调研、协作、分析与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素质的提高,也不可能使学生通过缺乏“鲜活性”与“现实性”的案例分析,领悟到自己所学的知识能够指导实践的切身感受(成就感)。有鉴于此,我们探索的“四位一体化案例教学法”就是为弥补原案例教学法在本科教学中的缺陷所进行的创新性研究。
2 模式的构建
“四位一体化”案例教学模式是指将学生的专业知识、技能和素质的培养有机融为一体,确立和实践“四阶段、四结合”的一体化培养模式。其主要内容有:“四阶段”是指针对管理学科实务性很强的特征,可采取“以小型专题案例入手,激发兴趣”,“用中型争议案例讨论,活跃气氛”,“以综合描述案例分析,拓展思维”,“联系实际自编案例,解决问题”的“四步推进”的案例教学形式。通过典型示范引导、仿真模拟训练的过程,拓展学生的思维和培养其创新精神,进一步提高学生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结合”是指:一是与多媒体教学相结合,现代教学的特点是图文并茂,形象生动。教师在教学中可选择有突出代表性的案例,让学生通过现代化教学网络观看并分析讨论;二是指与举例讲解教学相结合,教师应在上课前将案例材料发给学生,并要求学生认真做好预习,带着难以理解的问题进课堂听教师的案例讲解,做到教学有的放矢;三是与角色扮演相结合,角色扮演是让学生按指令扮演相应的角色,模拟实际活动过程来体验管理过程和角色的感受,获得相关管理实际的亲身经验体会;四是与实习教学相结合,由于案例教学强调案例是关于某一个实际情景的描述。学生在实习过程中对企业产品以及企业的相关背景可以有更多的了解和认知,运用所学的理论知识去分析、思考身边发生的事实,撰写实习案例报告,增加了案例的鲜活性。而且学生更容易激起共鸣,产生成就感,从而强化对理论知识的学习渴望,激发学习的兴趣。
3 实施模式的关键策略
3.1 遵循以学生为中心的原则
在案例教学中,学生是案例教学的主体。教师的职责是精心选择、编写案例,并指导课堂讨论,防止课堂讨论的气氛过于激烈或冷漠;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积极参与进来,独立自主地深入案例,在案例所描述的情境中,充分体验案例角色,对案例进行分析、讨论,并在此过程中相互学习。
3.2 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
首先进行简单的单项案例分析,待学生有了一定基础后再进行综合分析。案例讨论时,可首先指定几名学生作“主题发言”,发言者须提出自己的观点对案例进行全面分析,然后其他同学对主题发言者提出问题,或提出自己的观点进行辩论。此时教师应根据讨论的情况适时提出启发性问题以引导辩论的深入。案例分析报告不要求一定得出标准的答案,但在案例分析报告中必须有表述所得结论的思考过程。这样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获取知识的能力以及表达能力。
3.3 突出实践性的原则
在案例教学中,教师没有直接简单地告诉学生一个真实的社会组织在干什么,而是让学生在社会生活方面发生过的案例中充当角色,学生运用已有的知识,通过自己的分析、思考,得出自己的判断,做出自己的决策,实现从理论到实践的转化。从而使学生在校园内就能接触并学习到大量的社会实际问题,弥补实践的不足和实际运作能力匮乏的缺陷。
参考文献:
关键词:财务管理;教学模式;应用型人才
0前言
财务管理学的学习目的之一就是要使财务专业人才掌握财务管理的专业理论和实践知识。高校财务管理教学要促使学生提高工作实践能力,培养学生能够使用专业知识解决财务管理上面对的实际难题。由于经济社会的发展,社会上对财务管理人才的要求较高,导致很多高校的财务管理专业毕业生面临着较大的就业压力。因此,培养应用型人才,必须对高校财务管理教学模式提出新的构建,以此提升教学水平的进步,增强财务管理专业学生的综合能力。
1当前国内高校财务管理专业教学现状
国内高校越来越重视教学实践的重要性,对于财务管理教学的课程规划设定主要面向专业生为了就业的需求,将理论课和实践课进行有机结合,有助于高校教学水平的提升和进步。但是有部分高校的财务管理课程设置过于笼统,课程设置缺乏规律。高校财务管理课程设置还有一定的滞后性,很多教学内容不能够与实际就业需求相适应,导致部分财务管理专业学生缺乏实践应用能力。加上高校缺乏实习训练基地,学生缺少一定时长的实践工作机会。除此之外,企业对于财务管理人才的要求较高。财务管理是企业管理的核心部分,企业的财务管理工作对于新人的要求往往是苛刻的。毕业生参加工作不仅需要具备一定专业知识,更需要具备一定的实践工作能力。再者,由于行业竞争压力较大,企业难以为毕业生提供良好的就业环境,毕业生必须具备较强的个人能力,才能适应企业的财务管理工作,这便要求高校在进行财务管理教学中必须重视培养应用型人才的作用,完善教学模式构建,以培养专业学生自主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高校财务管理教学模式的构建
2.1明确教学目标
首先,构建新型教学模式要先进行教学目标的确定。基于应用型人才角度,高校财务管理课程的设置应该符合就业市场与行业的新型需求,以此规划好课程设置,完成教学模式的构建。培养财务管理专业应用型人才应以就业市场需求为根本导向,了解行业发展情况,总结企业人才战略,才能够更好确立教学目标,明确培养方向。在教学中,必须重视培养学生对专业知识理解的全面性,学习范围和渠道必须得到扩大,提升学生的就业能力。此外,高校还必须认清就业市场行情。企业对于人才的要求不是一成不变。因此高校除了着重提升学生的就业能力以外,必须对教学课程进行综合性设计,考虑就业的多方面要素,注重学生长期发展能力和综合能力的培养[1]。如培养学生的财务战略思维能力,培养学生创造财务价值的能力和管控财务风险的能力,此外还有财务管理能力,如投融资决策和利润分配能力等。高校还应加强对学生沟通能力的培养,高校教学模式倾向于对学生就业能力和专业综合能力的培养能够促进教学水平的进步,完成向企业和社会输送高质量应用型人才的任务。
2.2专业课程设置
高校财务管理教学中专业课程的设置必须围绕具体的教学目标进行。由于财务管理包含的知识面较为广泛,所需要学习内容较多,但是高校课程时长有限,不可能将所有学科内容分配到有限的课时中。因此需要高校进行合理的专业课程设置。可通过对基础学科的汇总摘要,进行教学模块编辑。比如可分为以下几种教学模块:(1)财务管理模块。学生通过该模块学习主要掌握财务管理基础知识和基本方法,形成基本的财务管理理论构建。(2)会计学模块。通过该模块的学习能够使学生充分认知会计学和财务管理的联系,通过此项教学,能提升专业学生工作的综合性能力。(3)经济金融模块。该模块是一个长期更新的课程模块,主要基于现代经济学,学习现代经济管理方式,掌握微观经济学、金融学[2],促进专业学生财务管理高级能力提升。高校财务管理课程设置逐级分层,有利于实现专业学生系统化、全面化的学习财务理论知识,促进专业学生将理论与工作实践相结合的能力,保障了专业学生朝着应用型人才的方向发展。
2.3完善课程案例教学
培养应用型人才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要在教学环节展开理论和实践高度融合的课程。高校制定课程内容时,必须重点考虑课程指标流程,制定学习计划。并针对不同的就业岗位开展案例型教学模式,坚持课堂教学与实践相结合,以此促进新型教学模式的构建,完善课程案例教学有利于实现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战略。比如,教师在课堂上进行财务工作模拟,对专业学生布置工作任务,促使学生自主利用所学理论去解决财务管理问题,增强学生自主处理工作问题的能力,而且教师可以根据不同岗位和角色,对学生下达不同的工作任务,增强课程的多样化。在教学中,教师必须要以学生为主体,加强对学生的引导式教学,培养学生自主思考的能力,改善部分学生遇到难题就过度依赖他人的情况,从而提高学生的参与性和对知识理解的深刻性。此外,课程设置可安排高级财务管理教学内容,改变传统的专业教学模式,拓展教学思路,完善财务管理教学的全面性和完整性。高级财务管理教学包括管理和金融多个知识领域。改善当前教学模式弊端,就必须要拓展财务管理学校渠道和模式,通过对其他专业的引入式学习,最大限度地提高学生的知识运用能力。在案例教学中,教师讲解和学生交流是课堂主旋律,即教师通过课堂,对企业成功财务管理案例进行阐述和介绍,能够分析出成功财务管理必备的要素,进而丰富了课堂教学的价值[3]。学生之间进行交流,能够探讨个人看法,并向教师提出问题,不仅能够丰富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还锻炼了学生自主思考问题的能力,提升学生的工作时间能力。另外,在教材的选用方面,高校必须进行严格的筛选。由于教材质量参差不齐,有的财务教材完整性、功能性较差,不能够完成高质量的财务管理教学任务,因此高校必须选择时新性较强、功能内容全面的教材。
2.4建立教学评价指标体系
建立教学评价指标体系可以包括3个模块和6个层次:财务基础能力模块、财务设计分析模块、财务综合能力模块,分层次教学体系包括6个组成部分:基础课程、课程实践、专题实践、校内实训、企业实践、毕业论文等[4]。
2.5构建信息化实践教学体系
构建信息化实践教学体系就要开展开放式的课堂教学模式,通过开放式课堂,构建教师指导为主、学生自觉学习为辅的教学新型模式,能够使学生在获得良好教育的同时,丰富专业学生的工作实践经验。比如通过对课程案例的学习方式的指导,制定学习任务,对学生进行自由分组,促使学生通过自主和合作的方式完成学生任务。比如学生可以分组进行财务市场调查、财务方案规划等等。每个小组之间可通过方案对比寻找彼此的不足之处,进行改进,提升学习和实践效果。此外还可以构建网络互助教学实践模式。如建立网络论坛、设立网络课程等,一方面开拓了学生学习范围,增加了学习渠道。另一方面增强了师生交流,使得学生能够通过自主开放式的学习和实践模式,增强对专业知识的理解和加深,提升了专业学生分析问题、处理问题的能力,有利于实现高校培养应用型人才的要求。
3结论
总之,由于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企业对财务管理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本文通过对传统教学模式的总结,提出了基于应用型人才培养角度,创新财务管理教学模式的构建,通过完善高校的实践教学,拓展教学范围,提升实训课程在总课时的比重,改革教学模式。通过总结可以得出,高校的人才培养策略应朝着应用型、综合性人才培养方向发展,提升高校向社会和企业输送高质量人才的能力,以此不断提升我国高校教育水平。
参考文献:
[1]万立全.财务管理课程实践教学体系构建探讨——基于财务信息化的思考[J].财会通讯,2012,(10):41-42.
[2]安存红.应用型财务管理专业实践课程体系构建[J].合作经济与科技,2013,(18):119-120.
[3]王宏伟.案例教学法在财务管理教学中的应用[J].中外企业家,2013,(07):157-158.
关键词 高校管理权 案列视角 学生权利 善治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ki.kjdkx.2015.05.086
Conflict and Balance of College Management Rights and Students'
Rights Based on the Perspective of Case Analysis
WU Shiyu
(Guangxi University of Finance and Economics, Nanning, Guangxi 530003)
Abstract From the Case of College Students' Rights and Conflict Management, we analyze the specific reasons for the conflict to clarify the legal basis for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in the fact that the case is still illegal, and the fact revelation, presented in both autonomous university management developed under the responsibility of the program, but also the rights of performers as the dual role of good governance must be done on the basis of good law, good law and good governance repaired a required course.
Key words college management rights; case perspective; students' right; good governance
1 高校管理与学生权利冲突的具体案例
2007年1月,广西某大学二级学院就读的小柳与同学小周在考试中互传字条,被监考老师当场发现。同年3月学校作出《关于给予小柳记过处分的决定》,小柳收到决定后,未在法定期限内提出异议。2009年小柳毕业但学校未授予学士学位,她随即向学校提出申请。学校学工部部长以其名义作出书面答复,认为小柳在校期间被认定有考试作弊行为,因此学校未向她授予学士学位。
小柳以考试作弊的事实不清楚,证据不充分;不授予学士学位,没有充分的事实和法律依据且程序不合法等为由将学校至法院。针对小柳的学校认为,一是学校已作出处分文件,小柳签收了该文件后并没有提出异议,事实清楚,证据充分。二是学校制定的《学校普通高等教育本科毕业生学士学位授予办法》明确规定:在校期间被学校认定有考试作弊行为的,不授予学士学位。而对考试作弊者不授予学士学位,不仅是各高等院校的学位管理通例,而且也没有违反学位法的授权和规定;三是强调程序也是合法。学校认为由于我国法律对不授予学位的程序并未作出具体规定,而学校采用的是符合相关管理领域公知的各高校通常和一贯的做法;四是学校给予小柳补考机会并在考核合格后向其发放了毕业证书,已是对她受教育权利的最大保护。
当地法院一审驳回小柳的诉讼请求,认为小柳在入学时已获得了学生手册,其中已明确规定学校学生必须符合学士学位的授予办法才颁发证书。其次《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暂行实施办法》规定,学校可根据暂行实施办法,制定授予学位的工作细则。因此,学校在制定学位授予办法时规定,“在校期间被学校认定有考试作弊行为”的不授予学士学位并不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的原则性规定。
小柳不服一审判决提起上诉,经过二审的合议终审,学校依法具有对其二级学院本科毕业生授予学士学位的法定职责和权力。小柳考试作弊的事实清楚,证据充分。但是对于应否授予上诉人学位的问题,二审认为根据《学校普通高等教育本科毕业生学士学位授予办法》第六条学士学位授予由“系(二级学院)学位评定委员会根据以上条件,逐个审核本系(二级学院)毕业生的学习成绩和毕业鉴定等材料,将初审名单提交教务处复审后,报校学位评定委员会审查通过,由学校授予学士学位并颁发学位证书”的程序性规定,学校并未能向法庭提供充分证据证实其已按照自己制定的规则对小柳的学士学位授予资格依法履行了相应的审查职责,故其作出不授予小柳学位的具体行政行为的主要证据是不足的,程序上存在明显不当,已构成不履行法定职责,要求学校判决生效之日起三个月内对小柳的学士学位资格进行审核。
2 冲突集中焦点分析
在此案例中,作为校方认为学生作弊违反校纪校规,事实清楚,学校有权依据校规对学生进行处分,并根据校规对学生的学位授予给予否决,这是高校自的体现。
(一)安全教育内容形式单一
现在高校安全教育和管理形式化,在教育上往往通过安保部门的专题讲座、模块教育和学生工作队伍的不定期主题班会来实现,由于途径和形式单一,这种课堂讲座式的说教和灌输,吸引力和关注度有限,即使有反面案例,因现实体验感不强警示效果不佳。
(二)安全管理的被动排查作用有限
目前高校安全管理,往往基于高教系统爆发集体或个人的安全案例后旋即进行的专项检查和整治工作,多为被动式检查。往往只起一时之效,随着时间推移,排查逐步沦为形式,学生对其不以为然,见怪不怪,甚至有了反感或排斥的情绪。
(三)安全管理工作队伍力量薄弱
目前的安全管理工作一般由学生工作队伍、宿舍管理人员、学校安保队伍等力量执行。面对学生庞大的人数总量,这些队伍在安全教育管理上人力匮乏,捉襟见肘。学生工作队伍日常工作纷繁复杂,安全教育管理往往淹没于无限浩繁的事务工作中;宿舍管理人员素质参差不齐,尽管服务理念不断增强,整体素质和人力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学校的安全保卫队伍往往仅能负责一些面上安全保卫工作或应急处理突发事件,对于一些安全隐患爆发的苗头很难及时预判、遏制和发现。
二、依托基层学生组织和党支部,切实做好安全教育管理
二级学院作为高校安全教育管理工作的主体,要做好学生安全教育和管理工作,应充分发挥学生党员和学生组织的主体作用,充分依靠学生层面自发自觉自下而上的三自作用,才能切实做到防患于未然,预防各类安全隐患,杜绝安全事故发生,促进校园和谐稳定。
(一)依托学生组织,严格六步流程,确保安全教育管理工作实效
多数高校的二级学院,学生组织由学生会、自律会、社联、资助中心、文化宣传中心(院刊、网站和电子媒体)等组成。依托学生组织,需要厘清工作层次,做好任务分解,保证所有学生组织任务明确、各司其职,严格六步流程。
1.加强宣传,搞好调研。调研和宣传工作是做好安全教育和管理的基础。各个学生组织应通过各自活动形式和载体,做好氛围营造和意识打造。其中学生会着重安全教育管理文件的学习和测试,强化安全意识,营造“安全稳定,人人有责”的良好氛围;社团联合会利用其庞大的人员基础,开展随机采访和问卷调研,重点跟踪网络舆情,及时掌握广大学生的最新思想动态,作为学院工作开展的重要参考依据;资助中心重点负责经济困难群体的摸排和建档,加强经济困难群体的自律强能工作;依托文化宣传中心以“安全自律我先行”开展主题教育活动,通过开展热点讨论、微话题沙龙等新颖多样的活动,依托活动载体强化广大学生的安全意识和责任意识。
2.强化管理,突出监察。学院自律会加强管理力度,行使监察职能,做好信息反馈。自律会将年终集中考核的各项指标进行日常分解,建立严格的工作笔记,检查人员采取回避互查、换查的方式严查晚自习、课堂考勤和晚归点名工作。学生的自查结果将和公寓中心等第三方的检查结果进行比对,确保检查结果客观准确,作为学院依据惩处的第一手材料。
3.严格自查,强化落实。依托班级信息员做好班级安全教育管理工作,并明确安全问责制。班级要做好安全管理的基础性工作,重点考量信息反馈及时度、自查结果真实度、危机防控敏锐度、安全举措实效度四个要素。安全信息员的工作职责即保证信息渠道的绝对畅通,检查结果的客观真实,预防危机事件的提前预判和有效防范,处理安全事件判断准确、处置顺畅、措施合理有效。比如班级要建立完备的安全工作档案,准确详细记录班级的恋爱遇挫群体、心理障碍群体等特殊群体档案信息,建立动态跟踪机制,进行关爱和帮扶。
(二)依托党员和学生党支部,实行安全教育管理的党员包干制度
为了在学生安全教育管理工作中,充分发挥学生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学生党员的模范带头作用。二级学院可有效依托各个学生党支部,通过三个层面的对接,实行党员的安全教育管理包干帮扶制度。
1.层面即立足本职。各个党支部需对本支部所涉年级和班级的安全管理教育工作负责,党支部主抓年级,每个党员负责关注本宿舍本班级同学。关注内容包括卫生死角、防火防盗隐患、思想动态、日常摩擦、特殊群体的现实诉求、突发紧急事件等。
2.层面即定点帮扶。由高年级党员监察员对低年级班级的定点帮扶和指导。从高年级党员中选拔出能力强、素质硬、觉悟高的优秀党员分配作为低年级班级的安全监察员。他们利用朋辈关怀、专业相通的优势,通过深入学生课堂和宿舍,参加班级的主题班会和党日活动,做好分管班级的安全教育、指导、帮扶和督查。
然而,在高校图书馆档案管理发展过程中,还存在着诸多问题亟待解决,有些来自外部环境或自身管理等因素而引发的各种问题,常使其成为危机萌生地,如何加强高校图书馆的危机管理,减少危机事件的发生及利益相关者的损失,提高高校的声誉口碑,成为了高校图书馆发展所面临的重要问题。
一、高校图书馆档案管理现状
(一)忽视档案管理的重要性
图书馆的档案是图书馆发展历程的历史见证,是图书馆管理的重要依据,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但在高校中,图书馆档案管理工作并没有受到应有的重视,某些图书馆甚至认为档案对评估没有多少存在价值,因此在档案的管理上七零八落,没有专人管理,也没有相应的管理制度做约束,对档案缺乏保护措施,档案管理无法做到集中统一,从而造成档案的严重缺失。
(二)缺乏系统的管理模式
目前很多高校的图书馆都没有建立一套适合自己发展的管理制度,缺乏统一的标准与管理模式,由于管理上的混乱以及许多工作人员的疏忽,导致图书馆档案无法完整的保存,更没有正规的对档案卷宗进行及时的分类编目,标注及登记造册等,使缺失的档案无法保持其完整性,特别是某些档案在提交装订过程中,采用不用规格不同材质的纸张,有些档案文件则采用不同的墨水进行手写,不仅装订起来不够美观,同时不利于保存,从而给查找利用带来不必要的困难。
(三)危机意识淡薄
高校图书馆的危机通常可分为潜在性危机与突发性危机,若按环境因素来划分则分为外部危机与内部危机,外部危机通常为:台风、地震、火灾、水灾等自然灾害引起的造成图书馆断电、倒塌、水管破裂、文献受损等情况;内部危机通常产生于管理体质不完善,工作人员专业素养不高,服务质量地下所导致的图书馆声誉受损等情况,目前许多高校图书馆都把没有把危机管理放到重要位置上来,缺乏危机处理能力,无法及时发现危机隐患,将危机消灭在萌芽中。
(四)人力资源管理水平落后
人才作为图书馆文献资源之外的另一宝贵资源,已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毫无价值的图书管理员,而是真正能够负担起信息专家,信息导向与信息管理等方面技能的专业人才。但目前许多高校都没有把图书馆员真正作为一种资源,传统的人事管理无法满足现代人才发展的需求,人力资源管理水平的落后,加之许多管理制度的不健全,不能起到正面的约束作用,致使图书馆员无法摆正自身位置,工作积极性不高,人浮于事,服务意识淡薄。
二、高校图书馆档案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一)档案藏量无法满足查阅者需求
由于高校的重视力度不够,加之资金投入不足,人力、物力、财力在供给上的缺失,导致图书馆档案藏量严重不足;在图书馆档案管理过程中,由于管理模式存在方方面面的问题,导致部分档案利用率不高,档案资料形同虚设,且有些工作人员缺乏档案保管意识,致使部分档案在经年累月中存在缺失现象,无法从根本上满足查阅者对文献资料的需求,从而导致查阅者对图书馆抱持怀疑及不信任的态度,不能做出正面评价,图书馆领导有时也疏于过问档案的管理情况,这也是成为制约图书馆档案管理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
(二)人员配置不适应现有发展
目前许多高校图书馆都没有配备专门的档案管理人员,大多数还属于兼职工作, 只负责登记、收藏、保管等一般性工作,没有经过业务知识培训,也没有进行必要的思想教育,所以在工作中不能产生正确的认识,认为这是一个无足轻重的工作。
另一方面,由于档案管理人员对于档案管理工作投入的精力不够,加之经费不足及领导对此项工作缺乏正确的认识和重视,导致档案管理人员不断的更换,使得许多档案不是缺失就是断档,甚至许多资料该登记的没有登记,该存档的没有存档,导致档案工作在管理过程中出现严重的纰漏,甚至危及图书馆学高校声誉。
档案管理人员的业务水平及工作态度已无法满足现阶段档案管理发展需求,因此,提高图书馆档案管理人员综合素质及档案管理能力,成为了当前图书馆良性发展的主要任务。
(三)档案数字化进程缓慢
在信息化网络时代,许多高校图书馆的档案管理还处于手工存取阶段,从档案载体来看,纸质档案比重较大,电子档案、影像资料文献档案的种类和数量相对较小,档案管理还是沿袭传统的管理模式,没有与图书文献信息资源的现代化建设同步发展,导致档案数字化进程缓慢。在文献信息交流自动化的网络时代,这种馆藏档案的结构和内容已无法满足人们多渠道获得档案文献资料的需求,特别是在已实现馆藏文献资源服务自动化的图书馆,其自身的档案文献管理和利用手段没有与图书文献信息资源的现代化开发同步。
(四)危机处理能力薄弱
高校图书馆作为一个开放的有机体,诸多内外因素都可能对其发展和生存构成威胁,形成危机。然而,目前许多高校图书馆对危机管理的重视程度与危机处理能力还很薄弱,人员配备不够,资源匮乏,服务措施不利,这些都是当前普遍存在的问题。
目前我国学术界对图书馆的危机管理主要还是以学术研究为主,能立足于高校图书馆面临的具体危机做调查研究的尚属少数,缺乏强有力的数据和案例支持,因而其针对性和可操作性不强。从现存的图书馆危机的文章中来看,对于高校图书馆危机问题的研究也多是流于形式的那些困难,对于某些存在危机的问题还没有形成足够的危机意识,如对外国留学生的信息服务和对残疾人的信息服务等,探讨的很少。即便有,也没有深入的探讨危机产生的原因,提出的解决策略也多为空泛之谈。
(五)无有效的评估制度做指导
目前很多高校图书馆都施行了绩效评估制度,但大部分都做的不够深入,不是使评估制度流于形式就是违背了绩效评估的初衷,评估效果之所以难以达到预期,归纳起来有如下原因:
首先,考核目的不够明确。绩效考核的首要目的是对管理过程的一种控制,通过评估发现员工工作的不足,明确改进方向,提高员工绩效,从而更好的实现组织目标。但在实施过程中,被考核者往往错以为考核只是走走形式,没有对考核进行正确的认识,可以说完全背离了考评的初衷。
其次,评价指标定位不明。目前许多图书馆在实施绩效考核中都出现考核标准的界定过于笼统、宽泛,指标设计缺乏可量化行的问题,让被考核者对指标的理解存在歧义,使考核失去公平公正的原则。
再次,缺乏反馈机制。在考核工作中,有效的沟通是整个绩效管理系统不可缺少的一环,也是实现考核效果的重要保证。然而,目前许多图书馆在反馈问题上都是类似于年终小结的形式,无法做到双向的反馈沟通,这种为考核而考核,不重视考核结果的做法直接影响到馆员对考核结果的正确认识,从而影响到馆内团结,导致馆员工作质量下降,使考核失去了原本的目的。
最后,是缺乏奖惩机制。目前许多高校图书馆在考评过程中,往往只重视考评过程,轻视奖惩环节,不能从根本上实现考评与奖惩相挂钩,考评结果的好坏对馆员无实质性的影响,这种没有奖惩机制的做法,使考评流于了形式。
三、改善建议及具体措施
(一)实现资源共享,满足查阅者日益增长的需求
在现阶段发展过程中,由于科学技术的不断更新和进步,图书文献资料的价格不断增长,居高不下,没有一个图书馆能在有限的馆舍条件、经费和人力的情况下,把所有的文献资料搜集齐全,加工整理,有效传递。而要想解决这个问题的根本途径,就是要做到资源共享。 图书馆的资源包括各类馆藏、目录及人员设备等,若有两个以上的图书馆共同使用这些资源时,就做到了资源共享。 现在许多高校的图书馆都已经采取了各种措施,在采购、编目、存储、馆际之间互相借阅等领域开展多种形式的馆际工作,使资源得到充分利用,实现资源共享。这不仅节约了人力成本和经费,而且还为开拓新领域,扩大服务范围,提高服务质量等方面,带来了新的资讯与发展契机。资源共享作为高校图书馆的一个发展目标,终究会得以实现。
(二)提高员工素质,健全管理制度
档案管理是高校图书馆管理工作的首要任务,因此,提高员工素质,完善各项管理制度,建立标准化的管理体系就显得十分必要。在用人方面,可选用责任心强、并具有较高学历及文化素养的人才,主要承担图书馆档案管理的全部职责, 档案人员一经落实,需保持相对稳定,不要随意变动。另外还需从实际出发,开展档案人员的业务学习,多让他们参加专业培训班和实际操作学习, 逐渐积累档案管理的专业知识和经验。同时档案管理人员还需更新观念,掌握先进的计算机和数字化的网络应用技术,打造一支具有广博的知识、敏锐的信息意识和较高的信息处理能力的复合型专家队伍,以适应档案管理工作现代化发展的新趋势。
要搞好图书馆档案工作,必须建立一系列科学、系统、并且适合本馆发展的规章制度。要结合图书馆工作的特点和具体情况,以制度的形式确定内部管理沟通的执行方式、途径渠道,以及评估方法,使内部管理沟通有依据可循,不以某个领导意志的改变而改变,这是图书馆内部管理沟通能够长期存在并付诸实践的必然条件。
档案管理服务于管理又作用于管理,图书馆完善的管理制度和规范化的管理工作程序,能有力促进图书馆档案现代化建设的进程。
(三)加快图书馆档案数字化建设步伐
加快图书馆档案数字化建设是当今世界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大趋势,随着时代的发展, 人们对档案信息的需求及档案开发的要求越来越高,读者通常可以通过计算机技术进行检索,其速度和准确性都会大大提高,通过网络终端,用户可以立刻直接查询到计算机中所需的数字化的文件内容,极大地方便了用户,这不仅最大限度地延长了档案的寿命, 更快捷地为读者提供了档案信息。
国内某高校甚至研发了一个文件档案管理系统,数据信息可包含文本、图像、视频、音频及其他类型的信息数据,系统可实现文件审核、高级检索等功能,使档案管理可实现数字化管理与传统的纸质档案的管理并存。
这种档案管理模式,逐步实现了图书馆档案的数字化,为档案管理开辟了广阔前景,同时也给档案工作带来变革。因此,档案工作必须采用计算机为主的数字化发展技术,结合高校图书馆的特点,最大限度地开发高校图书馆档案信息资源,为图书馆管理工作提供积极有效的服务。
(四)建立有效的危机管理体系
高校图书馆在管理过程中可能会遇到各种类型的危机,如果对危机管理过于忽视或是危机意识不足,极有可能给图书馆造成无可挽回的重大损失,因此当务之急,就是要建立有效的危机管理体系,将危机消灭在萌芽。
首先要建立危机管理机构,并成立危机管理小组,加强与外部危机处理机构的合作,建立危机预警机制,制定危机应急方案以及应对措施。其次,需加强图书馆网络安全建设,加大监控力度,建立高效的数据备份与恢复系统,定期检测硬件的安全性,做好维护工作。再次,完善评估制度,将危机管理工作的指标纳入考核指标体系,同时还要培养员工的危机意识,进行必要的教育培训,提升员工危机处理的知识和经验。
最后要在馆内建立和谐的文化氛围,培养员工的爱馆意识,增强员工的归属感,认同感,提升馆内凝聚力及向心力。只有这样,才能激发员工的工作热情,降低摩擦,减少不必要的损失,使图书馆具备较强的危机处理能力,从而达到预防、弱化和消除危机的目的,保证图书馆健康和谐的发展。
(五)管理模式向企业化发展转变
图书馆向企业化发展是指图书馆参考企业的管理模式与方法,以读者为导向提供服务,运用现代企业科学的管理方法改革图书馆管理模式,提高图书馆的经济和社会效益。由此可见,图书馆实行企业化管理并不是要把图书馆当作企业来经营,而是要把企业先进的管理方法运用到图书馆的管理中。
首先,需建立符合本馆发展的管理体制和制度,明确职位发展定位,制定具有积极性的激励机制与约束机制,培养图书馆自主经营意识,精简机构,提高效率,使组织趋于扁平化结构管理。
其次,是实行岗位责任制,引进现进的人事管理体制,改变过去权责不清,分工不明,效率不高的工作状态,注重激发图书馆工作人员内在潜能,提高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提高工作效率,实现个人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