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药剂学的核心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关键词:心血管疾病;临床用药;合理
【中图分类号】R969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3783(2012)06-0300-01
心血管疾病,又称为循环系统疾病,是一系列涉及循环系统的疾病。当今社会,心血管疾病是严重影响人类生命健康的重要疾病之一,特别是随着近年来我国国家经济的迅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以及日益加快的生活节奏和逐渐高脂化的饮食习惯,据有关研究报道,目前在我国居民的死亡原因谱中,心血管疾病已经成为仅次于恶性肿瘤的第二号杀手,且每年有数以万计的人因患该病导致残疾。发病人群特别是以老年人为主,包括高血脂、高血压、冠心病、心绞痛等,其发病率与死亡率不断地上升,对人类生命产生重大的威胁。因此,如何经济、合理、安全、有效地应用药物,提高心血管疾病的防治水平,已成为当今医药学从业人员所面临的刻不容缓的问题。本文就我院心血管疾病临床用药的合理性作以下分析: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自我院2010年6月至2011年6月期间541例入住的心血管疾病患者的临床用药资料为依据,对患者的性别、年龄、症状、严重程度以及所用心血管药物进行分析,根据所用药品的名称、编码、价格、数量、规格等指标计算出DDDs值,DDD值根据国家《新编药物学》15版的规定,中成药的DDD值则参考其说明书,采用降序排序法列出药品的日均DDDs值,并列出金额在前十二位的药品,结合所用心血管药物的合并症、用法、疗程、剂量、联用药状况以及副作用等进行分析,以上作为我院临床用药合理性分析的资料。
1.2 统计方法:以治疗心血管疾病的药物利用指数作为标准来判断临床用药的合理性,当DUI值≤1时即判断为用药合理。DUI的计算公式:DDDs=药品用药总量/ DDD,DUI=DDDs/总用药天数。
2 结果
详见表1。
在本文所分析的心血管疾病患者其中,病症主要以冠心病为主,占46.8%,高血压占31.6%,心绞痛、心肌梗塞、高血脂等合占21.6%。在用药种类方面,单独用药为仅为8.5%,联合用药种类在2至4种的占49.5%,5种药品以上的则占42%。用药天数在10天以内的占58%,10-20天的占42%,20-30天的占8%。而由表1的数据可见,我院在心血管疾病的临床用药方面,具有较高的安全性与合理性。尽管依然存在少量心血管药品的DUI值>1,但其原因可能是与心血管疾病患者用药的并发症或是其他相关病症有关。
3 讨论
对于心血管疾病的用药方面,首先,是要对患者疾病进行正确的评估与科学的诊断,心血管疾病的患者一般以老年人为主,老年人身体较虚弱,且心血管疾病复杂,且容易存在合并症,因此用药前必须要谨慎的对患者的身体状况和病情危险指数进行正确的评估,确切诊断出病情,并结合患者其他信息,制定科学、合理的用药方案。
其次,由于心血管疾病复杂性,其治疗药物具有多样性,临床为了提高治疗效果、降低药物使用量、降低不良反应与耐药性的发生等,常常会选择两种或两种以上多种药物联合使用,对于患者而言,这种联合用药是必要的,但联合用药也有可能产生药物间的药理相互的作用,因此在心血管药物的配伍时,一定要注意合理性与安全性,避免配伍禁忌。
此外,要严格遵守用药原则,坚持合理用药,并给予患者正确、合理的用药指导,遵循服药的昼夜节律以提高药物疗效,且要对心血管疾病患者用药后进行严密观察,再给予科学的临床诊断,并根据患者疾病状况的变化,做出合理的诊断,再根据诊断结果对患者用药进行合理的调整,以提高治疗效果,促进安全、经济、合理、有效的用药,尽量用最少的药物达到最佳的疗效。
参考文献
[1] 林丽霞,张路平.临床常用药物的不合理配伍与分析[J].中华临床新医学,2006
关键词:心血管疾病;临床用药;合理性
临床上应用的很多心血管疾病药物都具有效果快,增加血管活性的特点[1]。本次研究旨在探讨本院治疗心血管疾病的临床用药情况,分析用药的合理性,为今后的合理用药治疗提供参考依据,现将情况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自2013年1月至2014年1月本院收治的100例心血管疾病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进入本院计算机系统,调出这些患者的临床用药信息,包括药物名称、编码、规格、数量及价格等。然后,将上述药物信息作统计处理。根据限定日剂量(DDD)为标准,算出总限定日剂量值,即DDDs。计算有的中成药的DDD值应以说明书为准,并根据《新编药物学》第15版计算。把相关药物的日平均DDDs值与前十位药物的价格按照降序排序法进行排列,以此作为本次研究的分析资料。
1.2方法
首先,要将本组患者的基本信息收集起来,并进行统计分析。基本信息包括性别、年龄、住院时间、诊断结果等。然后,再收集他们的临床用药信息,并进行统计分析。临床用药信息包括药物的名称、使用方法、具体的剂量、用药目的与途径、用药天数及药物副作用等。最后,要明确DDD值。参考相关国内外文献,如《新编药物学》、《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及相关外国文献等了解具体的用药剂量[2]。同时,结合本次研究对象的DDD值,并和其他医师共同探讨,选择恰当的DDD值。
1.3评判标准
目前,临床上通常将两项指标作为评判心血管疾病药物用药是否合理的评判标准。这两项指标分别是DDD值和DUI(药物利用指数)。当DUI不大于1,则表示用药符合要求,是合理的[3]。
相关公式如下:DUI=DDDs/用药天数,
DDDs=用药剂量/DDD值。
2结果
本组100例患者,大部分都属于冠心病患者,有62例(62%)。另外,有13例高血压患者,20例心绞痛,仅5例心肌炎。根据DDDs排名可见,前三位药物分别是硝苯地平、异山梨酯及尼群地平。大部分药物的DUI值都不大于1,但硝酸异山梨酯与非洛地平的DUI值大于1,详见表1。
表1本组心血管疾病患者所用药物的DDDs和DUI值
药名 例数 出现频率 用药天数 DDDs值 DUI值
洛伐他汀片 20 3.7 6 781 0.82
倍他乐克片 39 8.6 16 1369 0.90
尼莫地平片 22 4.5 7 413 0.63
非洛地平片 31 5.9 7 1011 1.33
硝酸异山梨酯片 56 11.2 14 1841 1.12
通心络胶囊 24 4.4 5 456 0.76
硝苯地平片 58 17.5 30 2112 0.73
尼群地平片 62 10.3 12 1409 0.92
双嘧达莫片 15 2.7 6 612 0.91
拉西地平片 28 5.6 7 945 0.87
卡托普利片 73 11.9 14 1257 0.93
苯磺酸氨氯地平片 35 6.3 9 723 0.84
盐酸胺碘酮片 30 5.4 6 786 0.92
3讨论
本次研究发现本院大多数治疗心血管疾病的药物DUI值均不超过1。这说明本院对心血管疾病药物的使用基本符合要求。有少部分药物的DUI值大于1,说明用药的不合理性。通常这是由于患者在用药过程中可能引发相关并发症,并发症的出现影响到用药的合理性。本次研究中只有非洛地平缓释片与硝酸异山梨酯片两种药物的DUI值大于1。这是由于药物剂量过大引起的,因此,医生必须引起高度重视。根据表1可见,硝苯地平的DDDs值是最大的。该药属于第一代钙离子通道阻滞剂。
为确保临床用药的合理性,笔者认为要从三方面加以完善:首先,要完善用药管理制度,并健全行医准则。其次,要让医生树立起以“患者为本”的工作理念,充分意识到医务工作的重要性,处处以病患为中心,增强责任意识,严格按流程工作,避免误诊、漏诊事件。同时,要积极学习,了解常见药物的功效与相互作用,掌握药物配伍的有关事项等,做到合理用药。最后,加强对调剂人员的管理,让他们按流程调配药剂。同时,主动为患者讲解合理用药的相关知识,增强患者的合理用药意识,让患者了解药物的正确使用方法、剂量及有关注意事项等。
总之,很多心血管疾病的患者年龄较大,身体机能较差,极易引起相关并发症。对于老年患者,我们要对他们的身体状况及病情作科学、系统的评价,然后,制定出相应的用药方案。利用个性化的治疗,获得最佳的疗效,改善心血管疾病的症状,避免引起更严重的损害,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陈阁华.基于心血管疾病临床用药的合理性分析[J].心血管病防治知识,2013,(10):7-8.
一、改变教育观念
要培养全面的人就要重视课程改革中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每个学校、每位老师都必须把握正确的价值导向。老师的心中要装着学生,要清楚每一位学生适应未来发展应该具备的素养。改变过去“以知识为中心、教材为本位”的教学格局。学习不仅与考试挂钩,还要将课堂教材与学生的素养联系在一起,体现了学科能力,更重要的是体现了态度、价值观等综合素养。
二、树立立德树人理念
当今信息化时代下,价值现塑造应是所有育人工作的第一位。学生处在价值现形成和确立的时期,抓好这一时期的价值观养成十分重要。这就像穿衣服扣扣子一样,如果第一粒扣子扣错了,剩余的扣子都会扣错。人生的扣子从一开始就要扣好。教师要高度关注的问题就是把握好价值取向,将课程改革作为立德树人的突破口,面向未来要加强体育、美育教育,着力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扎实的文化知识和良好的审美情趣:要引导学生积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使学生在“勤学、修德、明辨、笃实”上下功夫。核心价值观的养成绝非一日之功,在新课程改革中,结合新颁布的《申小学生守t》,坚持由易到难、由近及远,努力把核心价值观的要求变成日常的行为准则,进而形成自觉奉行的理念,抓好人才培养质量的关键环节。
三、发挥学校自主性
《教育部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明确提出学校在教学进度安排、教学热菅瘛⒔萄Х绞绞侄斡τ梅矫嬗涤凶灾魅ǎ能够自主安排教学进度,加强学校学科育人的功能作用,增加教育教学的实践环节。教育主管部门要简政放权,给学校更多的自,发挥学校优势,打造特色教育,改变高的学业水平和成绩优异是教育教学的核心指标这一观念,探索“特色、多样、选择、适合”这一评判教学质量的关键热荨
【关键词】 临床药师;用药教育;药学干预;影响
恶性肿瘤作为一种常见且严重威胁人类生命的疾病之一, 近年来发病率及病死率更是呈逐年上升趋势, 进行抗肿瘤治疗时, 很多药物又存在较大的毒性, 容易增加患者的疼痛度, 影响治疗效果。为促进治疗效果, 对癌症疼痛严重患者给予合理、有效的药学干预服务也很有必要[1]。本院就近年来收治的癌痛患者为研究对象, 分析临床药师以用药教育为核心的药学干预对癌痛及化疗的影响,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资料选择本院2011年10月~2013年10月收治的癌痛患者74例, 男女比例为35:39, 年龄26~65岁, 平均年龄(38.0±6.48)岁;患者均经细胞学、影像学、病理学等相关检查确诊为癌症, 并存在有严重性癌痛及与癌症相关疼痛的现象, 预计生存期均≥3个月, 并已排除严重心肺肾功能不全者。将患者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 每组37例, 对照组行常规化疗治疗, 研究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让临床药师以用药教育为核心进行药学干预, 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1. 2 方法 对照组患者只行常规化疗治疗, 不做其他干预。研究组患者在常规化疗治疗同时, 由临床药师以用药教育为核心进行药学干预:①将研究组患者的一般资料, 包括性别、年龄、身高、体重、病史、职业、经济情况等资料进行统计, 并一一准确录入电脑。②本院自行设计疼痛知识了解问卷, 调查患者对癌痛知识及化疗治疗的了解度, 并有针对性的开展癌痛教育, 并提供用药咨询, 使患者能全面掌握有关癌痛与药物治疗方面的知识。③临床药师为每位患者发放癌痛宣教小手册, 并在癌痛教育的基础上做好床边指导、临床药学查房等工作, 指导患者学会使用疼痛评估工具, 及时表达疼痛, 教会患者正常的服药方法、时间。加强对用药后不良反应的监测, 如发生药物毒副反应, 及时配合医务人员进行干预处理[2]。
1. 3 疗效评定标准 在治疗1个月后, 对两组患者进行癌痛与止痛知识、疼痛强度、疼痛影响、化疗影响等相关指标的统计与评价。
1. 4 统计学方法 所有数据均应用Excel表格、SPSS19.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x-±s)来表示, 行t检验, 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以P
2 结果
2. 1 两组患者对癌痛知识的了解比较 以10分作为满分(最高分者表示癌痛知识了解情况最良好), 分析两组患者的癌痛知识评分, 研究组疼痛知识与止痛知识得分分别为(8.0±1.32)分、(8.0±1.86)分, 而对照组疼痛知识与止痛知识得分为(5.0±1.24)分、(6.0±1.38)分。研究组对癌痛知识的了解度明显优于对照组, 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2. 2 两组疼痛及化疗影响比较 同样以10分作为满分(最高分者表示不良影响最严重), 研究组疼痛强度与疼痛影响评分分别为(5.0±1.44)分、(4.0±2.17)分, 明显低于对照组疼痛强度与疼痛影响评分(7.0±2.72)分、(8.0±1.83)分;且研究组化疗总有效率为86.49%(32/37), 显著优于对照组总有效率67.57%(25/37), 组间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通过本次研究发现, 在治疗基础上做好以用药教育为核心的药学干预服务工作, 对提高患者的化疗治疗效果、促进患者对癌痛知识的了解以及降低疼痛强度与疼痛影响均具有十分积极的意义, 由此提示以用药教育为核心的药学干预措施可以在癌痛患者的治疗中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郎奕,张娜.药用服务对糖尿病患者用药依从性和血糖控制的影响.中国药师, 2010, 9(9):167-168.
关键词:农村学校 信息技术 培养
信息技术是一门随着社会及科学发展而产生的新兴事物,随着社会科技和信息的高度发展,把信息技术作为学生学习的学科是顺理成章的事情。但介于农村学校的有限教学条件,信息技术还没有切实应用到农村学校的教学中。在这种大环境下,作为一名现代社会的教师很有必要利用身边的相关资源,时刻关注、学习、汲取这方面的知识,用这些知识武装自己,让自己先成为信息技术的“掌门人”。为了让农村学生能适应信息社会的学习,为今后的工作和生活打下必要的基础,我们的农村教育工作者更应尽可能地将所了解的信息技术方面的知识普及给学生,培养他们对信息技术的兴趣。
信息技术具有其他学科不能比拟的自然的优越条件。信息技术不仅能作为单独学科存在,而且还能应用到其他学科的教学当中去。当把信息技术应用到其他学科的教学当中时,更能充分显示信息技术的魅力。信息技术是客观现实存在的东西,并同时兼有情感因素,不仅能引发人们思考,更能开启人们的智慧。信息技术在教学中应用时创设的良好学习情境,成为学生产生学习兴趣、产生联想的物质基础。而在课堂教学中,利用情境教学,能起到举一反三、融会贯通的目的。可见,信息技术无论是作为一门专业课还是作为其他教学的辅助手段都是十分重要的。尤其在城乡教育条件有很大差别的情况下,怎样上好农村的信息技术课、如何在农村学校普及信息技术知识就更值得我们深入思考了。
一、培养学生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动力,也是激发学生创造力的必要条件。一个人只有对某个问题产生了兴趣,才会启动思维,从而主动去寻求解决的方法,从而主动获取相关的知识。因此,一定要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现在虽然是计算机普及的时代,但由于农村教学资源的匮乏,在日常教学的课堂上未能做到信息技术的真正应用。城市的大多数学校能做到一个教室拥有一套多媒体设施,而农村学校整个学校只有一个多媒体教室,只有在上公开课的时候才能应用到多媒体作为辅助手段,学生在每一学期到多媒体教室上课的次数是有限的。放电影一样的教学,对学生很有吸引力,可见,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并不难,但这个过程也不是一帆风顺的。当今,农村家庭不能做到户户都有电脑,利用网络了解信息、查找学习资源只能变为空谈。而如今有“网瘾”的孩子也有很多,家长、老师视网络为大敌。在如此种种条件的约束下,学生们了解信息技术的机会大大减少,甚至有些专心治学的学生从没有接触过电脑。其实,每件事物都有其利、有其弊,信息技术的应用也不例外。家长、老师不应该一叶障目,全盘否定,一味地拒绝,而应当利用孩子对电脑的兴趣,引导孩子正确应用网络、充分利用好信息技术资源。教师在辅导过程中一定要注意聆听学生提出的每一个问题,并针对不同问题作出不同的解答。在辅导过程中,教师应注意与学生站在平等的高度,用适当的鼓励和表扬树立学生对信息技术学习成功的信心和决心。
二、运用“伙伴教学”法教学
“伙伴教学”是指一个学生教另一个学生的个别化教学方法,多用于课外活动,是一种辅助教学方法。目的是通过同学之间的教与学来激发学生内部学习动力,促进学生互教互学,以便促进学生全体成绩的提高,同时培养学生互相帮助的意识,形成合作互助的精神。其实,学生学习信息技术课所表现出来的个别差异是因为最初的学习条件、理解力、动手操作能力等各方面的差异造成的,只要给予他们适当的、适时的帮助,每个学生都能够达到信息技术课所规定的基本要求。但是由于信息技术课的特殊性和学生基础知识、兴趣等方面的差异,要想在目前班容量大、教学设施尚未完善、采取班级教学的条件下达到课程所要求的程度却是有相当大的困难,因为同一个教师不可能同时兼顾所有需要帮助的同学,而且现在大部分农村学校根本没有符合教学要求的硬件条件,即使有硬件教学设施的配合,“伙伴教学”形式的出现,也可以大大缓解教师指导学生的压力,弥补教师不能照顾所有需要帮助学生的缺陷。教师可以在课前把教学要求和内容公布给同学,这样可以让他们做到有的放矢,以便根据自己的学习情况随时调节自己的学习进度。上课时教师对重点和难点精解细讲,并作示范演示,然后将大部分时间留给学生,让他们自主学习和上机实践。在教师讲授完后,可以选择学习成绩好、有耐心、有热情的同学为教师伙伴,辅助教师帮助学习有困难的同学,在他们有困难时给予及时有效的帮助,共同来完成学习任务。这种师生关系可以在课上存在,也可以延续到课下,大大拓展了教学的时间和空间。
三、任务驱动式教学
任务驱动式教学就是在介绍有关知识和方法前,提出一些与学生日常学习、生活较密切的任务,在引导学生应用计算机完成任务的过程中,贯穿渗透学习内容。教师可根据教学内容,安排适合课堂教学内容的相关游戏和其他内容。这样,让学生有目的的学习和实践,有利于学生保持良好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率,锻炼学生的学习和探索能力。
四、自主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