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农业科研创新

农业科研创新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农业科研创新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农业科研创新

农业科研创新范文第1篇

创新农业科研管理要结合农业科研工作的自身特点和规律,使两者进行有效的衔接。其中,农业科研工作的规律和特点如下。

1.1具有很强的社会公益性

国民经济的基础是农业,进行农业科研的最终目的是提高我国的农业发展水平,满足我国全社会对农产品的需求[1]。农学科研的直接受益者就是广大的消费者,这也是其公益性最好的体现。农业科研成果质量的提高直接关系到消费者的生活水平。农业科研成果渗透到人们生活的各个方面,有些农业科研成果甚至可以直接改造人们的生活环境,对人们的生活和生产方式都有一定的影响。

1.2周期长,风险大和不稳定

农业生产受自然环境的直接影响。农作物的生产周期很长,会经常遭受自然灾害的影响,具有很大的风险,也正是因为这个特点,使农业科研成果具有不稳定性。

1.3保密性差,缺乏商品性

农业科研工作具有开放性,决定了其成果缺乏保密性,但也减弱了成果的商品性。

2管理思维的创新

从多渠道和不同层面筹集农业科研经费,改变一直以来以国家和地方政府为经费主要来源的现状。进行任何科研工序的前提都是具有足够的资金。在知识经济时代,改变单一的科研经费来源,利用农业科研新技术和新产品吸引农业企业和广大农户进行农业科研的投资,将我国农业科研管理与国际接轨,将国外的融资优势充分地体现出来,这样就会使我国农业科研经费的来源变得多层次、多渠道、全方位[2]。农业科研管理的相关工作者应不断结合知识经济和市场的规律,鼓励所有的科研工作人员与国内甚至是国外市场紧密结合起来,开创农业科研经费的来源,跟进市场的朝向,不断进行创新和研究,减少低层次的且过多重复的劳动。我国科研成果的价值一直是由国家经费和学术高低以及奖励级别来决定。这种评价体系从市场价值的角度来看,虽然体现了我国农业科研成果的技术价值,但是其市场价值却没有很好的表现出来,导致我国大部分的农业科研管理都只片面追求学术价值而没有满足市场需求。这样的科研活动缺乏市场领先性,没有产业化开发的必要。在知识经济的时代,这种农业科研活动违背了市场经济的基本规律,应尽快制止。农业科研的创新基于实践,与农业生产活动关联紧密,其自身具有高投入和高产出的独特优势,具有很强的社会吸引力。所以,我国农业科研管理工作应设置基本的鼓励机制,实行科学合理的措施,吸引越来越多的农业科研工作者对农业科研的创新。

3管理机制的创新

始终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科学合理地构建相关的管理模式。科研管理的队伍应该具有先进的思想、扎实的业务以及坚定的创新精神。我国的科研管理要始终以人为本为出发点,是每个人才在科研活动中的需求都得到满足[3]。对我国农业科研管理团队进行科学合理的配置和组合,利用每位人员的长处,进行科学的工作轮换,任务应适当增加挑战性,使每个科研人员都可以更加具有科研的热情,对学术带头人采取创新性的培养,科研骨干进行提高式的培养,那些一般的科研人员也要进行定期的培训,建立高效的人才培养机制。打破过去项目-成果-结论这样固定的管理格式,着眼于农业生产中的具体问题,以解决市场的需要为主要目标,建立一个崭新的农业科研管理机制。建立与是市场需求相结合的农业科研管理机制,有效地实施相关的管理思维和方法,农业科研与市场需求等各个要素的联系越来越密切,我国农业科研管理才可以始终进行良性的循环。

此外,还需要建立合理、科学的鼓励机制,实现我国农业科研管理工作的权、责、利互相之间进行结合。结合科研单位的实际情况和有关文件的精神,制定出既可以提高科研的发展和科技的创新,又可以调动其科研人员热情的激励制度,尽可能发挥出其积极的效果和影响。将这些带有激励性的政策不断予以实施,可以使我国农业科研管理方面出现争项目现象,又可以比较快速地出现结果和效益,工作人员的积极性得到提高,就一定会取得相应的结果。同时,不能忽略管理者的管理能力问题。管理者应具有高水平、高质量的组织管理能力,始终保持积极的态度进行管理工作[4]。有关于协调管理的工作也应该给予重视,把各个部门之间的关系协调好,创作出一个和谐轻松的工作氛围,有益于我国农业科研管理工作的顺利实施。此外,管理者还需要一定的谋事和判断能力,无论什么新的政策都要有自己的工作思路,可以始终遵守既定的方针和路线进行工作。

4结语

农业科研创新范文第2篇

关键词 农业科研单位;思想政治工作;问题;创新点

中图分类号 D6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5)19-0327-01

Abstract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work of agricultural scientific research units is not only a foundation work,but also a key work. On the basis of summarizing the problems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work,the innovation of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work in agricultural scientific research units were discussed from four aspects,including concept,content,mechanism and method.

Key words agricultural scientific research units;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work;problem;innovation

思想政治工作是凝聚人心,调动人的积极性,激发人的创造力的动力源泉,是一项基础工作和重点工作。农业科研单位的思想政治工作要服从和服务于农业科研工作。当前,随着农业科研单位体制机制创新的不断深入和发展,科研人员的思想发生了重大变化,思想认识、价值观念及思维方式均呈现多变化的趋势,各种思想观念交错,给广大农业科研人员的思想带来巨大冲击。同时,传统的思想政治工作也暴露出一些问题,其运行机制已经跟不上社会经济发展的步伐。面对新的形势,为了切合实际,解决农业科研人员的实际问题,应善于创新,形成良性互动,只有这样,思想政治工作才能取得较好的效果[1-2]。

1 当前农业科研单位思想政治工作存在的问题

1.1 思想认识问题

长期以来,传统粗放式的思想政治工作管理理念导致部分人员对该项工作产生了错误的认识,一是认为思想政治工作对于知识经济时代显得过时陈旧,不能与这个时代相互适应;二是认为思想政治工作就是学习理论文章,既枯燥无味,又对工作起不到多大的作用,实际意义不大;三是思想政治工作就是“传话筒“,上面说什么就说什么,很少涉及到干部职工共鸣互动的话题,更谈不上疏导教育及帮助。

1.2 工作机制问题

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领导机制,目前,不少单位在实际工作中,对业务工作及思想政治工作的关系处理不当,认为思想政治工作是软指标,往往对思想政治工作相对忽视,未设立明确的机构,也未制定具体的管理办法;二是教育机制,传统的理论灌输仍然在目前的思想政治工作中占据很大比重,但不同个体的思想境况不一,不能根据个性而有针对性地开展工作,工作成效不明显;三是激励机制,主要表现在正气不足,对错误的言行大多采取“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态度,氛围不强,凝聚力相对较弱;四是预警机制,当前思想政治工作对事中的监督及事后的查处较为重视,但忽略了事前的防范,尤其是带有倾向性和苗头性的思想问题,最终导致事倍功半;五是互动机制,思想政治工作不仅有要求、教育,也要有反馈,当前,思想政治工作渠道不是很畅通,人们发表意见和建议的平台比较缺乏,民主集中制常常流于形式。

2 新形势下农业科研单位思想政治工作的创新点

2.1 思路创新

农业科研单位的整个科研过程均需将思想政治工作贯穿其中,充分发挥组织、纪律、社会、家庭的监督和影响作用,善于从大处着眼,小处着手,使思想政治工作变实、变硬,取得较好的效果。着重强化4种意识:一是时代意识,走在时代前列是思想政治工作的生命力所在,目前,我国科技革命迅猛发展,改革开放不断深化,和平与发展成为主题,思想政治工作要紧跟步伐;二是科技意识,为了最大程度地发挥出思想政治工作的效力及威力,应善于运用不同的现代科技手段;三是阵地意识,要坚持和加强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四是创新意识,为了满足新形势下人们的精神需求和价值取向,应始终保持思想政治工作的活力,取不同学科的研究成果为我所用。

2.2 内容创新

应当扩大涵盖面,把思想政治工作融入项目执行的各个环节、操作程序和岗位责任考核的硬性管理之中,把自律与他律结合,自觉做到“四慎”(慎权、慎欲、慎情、慎独)、“四自”(自重、自省、自警、自励),通过这种方式,广大科研干部才能稳得住心神,管得住身手,抗得住诱惑。一是加强理想信念教育,这是新形势下思想政治工作所要解决的深层次思想问题的集中体现;二是加强科学教育,用科学知识开启心智,消除各种愚昧、迷信的思想观念;三是加强社会主要道德教育,不断推进社会主义道德体系的形成和完善,帮助树立正确的社会主义义利观。

2.3 机制创新

农业科研单位思想政治工作的机制创新着重体现在以下4个方面:一是领导机制,对相应的法规制度加以健全,提高思想政治工作管理的可操作性;二是运作机制,融合教育机制和渗透机制,促进农业科研人员自我教育、相互教育,从科研人员关心的问题入手,将思想政治工作渗透到各项科研工作中;三是评估机制,由于思想政治工作的特殊性,应坚持个体利益与群体利益、精神成果与物质成果、静态效益与动态效益的统一;四是保障机制,建立规范、有效的资金投入制度[3-4]。

2.4 手段创新

新形势下,要在一定程度上摒弃思想政治工作的“务虚”性,要动真情、办实事、做楷模。一是动真情。思想政治工作者要与农业科研人员建立起深厚的感情,要做到真心实意对待,无微不至地关心和体贴,使对方切实感受到温暖。要学会换位思考,听取不同意见,交流时做到姿态平等,只有这样才能达到说服人、教育人的目的。二是办实事。认真听取农业科研人员的意见和要求,针对事关单位、干部、职工利益的热点、难点、焦点问题,应通过深入的调查研究,尽最大能力创造条件加以解决。同时,思想政治工作应由单位内向单位外延伸辐射,由8 h内向8 h外延伸辐射,由家庭向社会延伸辐射,特别对重病、生活困难的科研人员,要给予更多的关心和照顾[5]。三是做楷模。做楷模是无声的命令,是最好的思想政治工作。要求科研人员做到的,党员和各级领导干部首先要做到、做好,要言行一致,表里如一[6]。党员和各级领导干部只有行动上做模范,率先垂范,方能做好科研人员的思想政治工作。

3 结语

思想政治工作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各层面政工人员要多站在科研工作改革、发展的立场和角度思考问题,使思想政治工作能为科研所需要、为党员所欢迎、为广大科研人员所接受,与改革同步改革、发展同步发展[7]。

4 参考文献

[1] 张汛.农业科研单位思想政治工作探讨[J].现代农业科技,2011(4):361.

[2] 任兴铭,刘红,谢小红.浅谈农业科研单位职工思想政治工作与现代管理的有效结合[J].上海农业学报,2006(2):97-99.

[3] 高倩,刘树海,柴岳平,等.做好农业科研院所思想政治工作的思考[J].河北农业科学,2008(8):167-168.

[4] 李专.农业科研单位思想政治工作探讨[J].热带农业科学,2011(5):84-88.

[5] 熊莎.农业科研单位思想政治工作方法探讨[J].湖南农业科学,2003(4):71.

农业科研创新范文第3篇

1农业科研档案的价值和在科技创新中的意义

1.1有利于科研手段和方法的创新。农业科研档案完整地记录了农业科研人员在各自领域中科学技术研究活动情况,其研究成果通常都是在特定历史条件下运用新技术、新方法、新成果集合产生的,一定程度上代表了当时的科技发展水平,同时也从某些方面记录了农业科研活动中存在和发现的一些不足和问题,提出了相应的改进技术和方法。总结、分析农业科研档案中潜在的这些科技价值,可为农业科研人员提供新思路和新方法,有利于科研手段和方法的创新。1.2有利于扬长避短,发挥优势学科强项。科学研究都是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向前推进的,以此推动科学的不断前进和发展。前人的科研成果资料往往记录于农业科研档案中,通过对前人科研成果的统计分析,分门别类,尤其是对学科和专业进行分类归纳和统计分析,可系统地了解本单位多年来在哪些学科、哪些专业方向具有较强的科研优势,哪些学科或专业是弱势,以便整合优势学科和专业,扬长避短,在优势学科研究方向取得新的研究成果和突破性进展;同时,加强和重视弱势学科建设,弥补短板,促进学科平衡发展。1.3有利于总结经验和教训,避免走弯路。农业科研档案在记录科研活动取得新成果、新技术、新方法的同时,必然会对科研活动过程中阻碍科学研究取得进展的各种约束条件如环境因素、理论和技术支撑不足、学术水平和人才限制、资金缺乏等进行概述和分析,归纳、统计和分析既往农业科研活动中的成功经验和不足之处,可以避免或少走弯路。1.4避免低水平的重复研究投入,也可以抑制抄袭等学术不端行为。分析农业科研档案中科研人员的课题和项目研究情况,可以系统地了解他们已开展过的研究和正在开展的研究项目、采用的方法和手段、已取得的研究成果,比较不同学科和同一学科科研人员的研究情况,及时发现他们开展的研究项目是否雷同或属于低水平的重复研究投入,并给予提示和警示,同时也可以预防和发现抄袭等学术不端行为[2]。1.5启发新思路,开拓新视野。对自己和他人已开展的研究思路、手段和方法进行成功经验和失败教训总结,可以从中挖掘和提炼出新的思路、研究新的科研手段和方法,结合当今农业科技发展状况和国家、地方农业发展中需要解决的问题,开展新的科学研究,以服务于国家农业发展战略。

2现阶段农业科研档案管理不利于服务科技创新的状况

农业科研单位普遍存在有查阅、利用科研档案要求却忽视其归档管理的现象,普遍存在领导重视不够,档案管理法律法规及归档制度执行不力,监督考核机制不健全,资金投入不足,管理水平不高,管理难度大,服务形式被动,档案利用效率低,档案管理人员综合素质不高等问题,不利于服务于科技创新,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2.1农业科研档案归档材料质量不高,影响了档案的开发利用价值。农业科研单位通常以科研工作为重,“档案工作说起来重要,忙起来不要,检查起来抱佛脚”为常态,对档案的法律法规学习宣传认识不够,对视为辅助工作的档案管理不够重视。虽然制定了归档制度,但没有配套保证归档质量的奖惩措施,没有将科研档案归档质量纳入科研项目负责人年终考核,造成科研人员长期将研究资料搁置身边,科研原始数据据为己有,缺少研究过程中相关原始记录,文件材料缺少需要签字盖章的原件,人为造成档案核心资料缺失;还有的立卷档案封面标题表述不清,项目名称、起止时间没有标注。这极大地降低或失去了档案作为凭证的利用价值,也加大了检索利用的难度,影响了后续科研人员对项目档案精髓的挖掘和对前人经验、智慧的总结。2.2农业科研档案管理人员队伍不稳定,综合素质不高。许多农业科研单位的档案管理工作都由综合办公室的一名工作人员承担,学历、专业、年龄和综合素质参差不齐,且事业单位档案工作始终处于幕后的默默奉献的地位,难以吸引人才,造成从档人员更换不断,档案队伍极不稳定。由于队伍不稳定,一些从业人员对档案理论和业务知识技能掌握不够,极大地影响了各单位档案工作的开展。另外,缺乏既有扎实的档案管理理论和实践经验,又有农业科研专业背景,还能熟练应用计算机、网络知识的复合型档案管理人才,使得农业科研档案信息化管理工作没有人才基础,不能与时俱进跟上现代档案管理的步伐。2.3农业科研档案数字化、信息化水平低。由于农业科研单位投入档案管理的经费有限,致使档案硬件设施设备不完备、信息管理系统软件应用和更新不及时,档案存储主要还是采用纸质材料库存的形式,档案载体单一,有的单位甚至没配备电脑,只有几个档案柜,资料整理、分类、摆放都不规范,查找检索极不方便;缺乏针对农业科研档案管理实际需要设计的专门软件和网络平台,有的单位局域网建设都没考虑档案管理的要求,即使有也只是日常发文收文归档,没有从科研档案管理实际需求出发。再加上档案数字化人才短缺,认识不足,多数单位农业科研档案数字化、信息化工作进展缓慢。

3服务农业科技创新的农业科研档案管理建议

信息化、网络化便捷了人们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农业科研档案管理工作更是要融合高科技手段,改变工作模式,提高工作效率。高科技手段离不开智能化、电子化、现代化的管理设备,对档案进行合理的整理归档,同时促进档案管理制度与时俱进、充满时代活力,助推农业科研档案管理工作服务农业科技创新。3.1提高档案管理人员的创新意识农业科研档案管理工作应该与时俱进跟上科技创新的步伐,突破传统管理理念和管理模式的束缚,紧紧围绕农业科技创新的新要求,抓住农业科研档案的特点,与农业科研人员一起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借助现代技术手段对过去许多有价值、有意义的科研观点进行研究和分析,为科技创新获得有价值的信息。3.2建设一支综合素质高的农业科研档案管理队伍农业科研档案管理工作者既要熟悉档案管理的理论知识、管理流程及技能,还应具备农业科学知识及相关交叉学科、边缘学科及综合学科的常识,更应不断学习紧跟时代步伐,适应网络化、数字化发展的要求,加强计算机、互联网、信息技术方面知识的学习,拓展其在农业科研档案管理上的应用。3.3建立健全合理的科研档案管理体制机制(以农业科研院所为例)合理的科研档案管理体制机制是科研档案归档材料齐全完整的重要保证,科研档案归档材料质量提高了才有查考利用的价值,才能为今后的开发利用工作奠定扎实基础。3.3.1形成合理的院所两级管理网络。农业科研单位(院所)科研档案应实行统一领导分级管理原则,形成院科研处、办公室、专业所协同管理,明确职责,即院科研处负责指导和督促课题组科研档案的归档工作,会同院办公室档案管理部门督查在研课题的档案收集保存情况,检查课题验收前档案材料的完整性和规范性;院办公室档案管理部门指导各类科研档案文件材料的收集、整理和归档,协助科研处开展在研课题档案工作督查;研究所确定一名分管所长,专(兼)职档案员具体指导课题组科研材料归档,明确专业研究所课题主持人为课题科研档案归档的第一责任人。3.3.2建档做到“四同步”[3]。实行建档工作和科研工作“四同步”,即下达科研计划任务时课题建档;检查科研计划进度时检查在研档案归档情况;课题验收成果鉴定时完成科研档案归档;成果评奖职称申报时需档案管理人员出具归档情况证明。从而形成项目档案立项建档、过程管档、验收存档、成果归档及非项目档案随时归档的归档模式,文件材料归档渗透整个课题材料形成阶段,确保收集材料无死角,归档案卷材料齐全完整,质量高。3.3.3建立归档工作奖惩制度。院档案管理部门对各所属部门归档工作进行检查,奖优罚劣,将课题主持人科研档案归档优劣纳入年终考评计分。3.4规范农业科研档案材料收集范围3.4.1按科研课题完成的4个阶段确立规范的材料收集范围。①课题准备阶段。收集的材料包括:申请书、可研报告、调研报告,合同(协议)、年度试验方案、课题经费计划文件。②研究实施阶段。收集的材料包括:室内(田间)原始记录,发表的论文(论著),考察、交流、调研材料。③课题验收鉴定阶段。收集的材料包括:项目技术(工作)总结;引进与育成品种(系)区试、生产试验材料及推广应用证明;经费使用决算、审计报告等材料;验收申请、验收材料、验收证书,鉴定申请、鉴定材料、鉴定证书等。④成果申报阶段。收集的材料包括:科技成果申报表、登记表及附件;科技成果奖励申报及评审材料;著作权、专利权、各种证书的申请、受理、评审材料。3.4.2完善其他类别项目材料收集。包括国家及部省重点实验室、工程中心等重大科研平台的文件材料;科研成果获奖、证书、奖牌等;科研过程中取得的新品种权、品种审定、软件著作权、兽药、农药、发明专利等各类证书;科研活动中产生的照片、音像等材料;科研活动中产生的电子文件。3.5与时俱进,加快档案信息化建设的步伐农业科研档案信息化建设是建立在馆藏资源数字化、材料收集网络化基础上的,一方面可通过构建科研档案网络归档平台,将科研文件材料在网络上运行办理完毕后及时归档,上传本单位内网平台;另一方面把不同载体的农业科研档案资源转化为数字化信息,以数字化的形式存储,以网络化的形式互相连接,利用计算机系统进行管理,形成一个结构有序的农业科研档案信息库,在做好保密工作、注意网络安全的前提下实现本单位范围内资源共享、实现档案检索、查询自动化,便捷利用,提高科研人员利用档案满意度[4]。农业科研档案信息化建设应从用户需求出发,按信息化建设要求,在推进档案数字化进程中,做到既重视传统纸质载体和内容资源的收集又重视新型载体的收集,构建一个门类齐全、内容丰富、载体多样的档案信息体系,把不同门类的档案合理有序地分类、编目、建立网络平台,组织上网数据和信息,开发档案信息在线查询系统,为用户适时查询档案信息资源,通过电子计算机对档案信息进行加工存储和检索,提高档案信息处理能力和查找能力。档案信息化建设是新形势下档案管理的必然趋势,各单位应加大经费投入,将档案信息化建设列入单位信息化建设规划,作为重点推进工作实施。实现从传统时代向信息化时代跨越,也是服务科技创新的要求。3.5.1开发档案信息管理系统软件。开发切合农业科研档案归档实际应用的系统软件,实现网上档案归档、检索、统计以及部分原文阅读,实现档案信息管理系统与单位OA(办公自动化)系统对接以及OA系统中的电子文件在线归档。3.5.2馆藏各类档案文件进行数字化加工。完成馆藏各类档案文件扫描,建立文件级目录数据库,对利用频繁、重要的纸质档案建立全文数据库,同时建立照片、音频、视频等多媒体数据库[5]。完成馆藏档案数字化,形成以数字资源为基础、安全管理为保障、远程利用为目标的数字档案室体系。3.6改变服务方式,充分开发、利用、盘活档案资源利用是档案工作的生命力所在。做好档案各项基础工作的同时,突出开发利用档案信息资源,变被动服务为主动服务,改变坐等利用者上门查询为根据农业科技创新工作的实际需要对馆(室)藏资源进行挖掘提炼,变“死档案”为可以适时利用的“活信息”。3.6.1编制功能互补的检索工具。编制全宗指南,为科学研究和工作查考提供所需档案线索,帮助档案人员熟悉档案内容,更好地开展档案的整理、鉴定、检索、提供利用、编研、对外宣传报导等工作,提高科学管理水平;文书、科技、会计、音像、实物等不同门类档案编制案卷目录、全引目录、归档文件目录、分类目录、专题目录等不同形式、功能互补的检索工具[5]。3.6.2开展多种档案利用方式。充分挖掘馆藏资源,开展多种档案利用方式。拓展编研新形式,可以创新思路,与各研究所和相关部门联合编研《科技成果汇编》《专家录》《自主创新成果汇编》等编研材料;编写制作《周年》系列书籍、画册、宣传DVD等,对外宣传、推广应用成果、扩大单位影响力。在财力条件允许情况下建立档案利用新窗口———陈列室,可以利用馆藏图片、实物、电子翻书、视频等方式展示单位发展历程、科研成果、人物风貌等。3.6.3提供创新形式的的档案服务。在人们生活离不开手机、社交媒体广泛应用的今天,如何将之引入档案实践,丰富档案服务形式服务于农业科技创新值得思考。现阶段应用社交媒体创新档案服务模式切实可行。以档案数字化信息化为基础,引入社交媒体可以提供新形式、多层次的档案服务内容,社交媒体凭借其强大的资源整合、与交互功能提供了档案实体服务向网络服务转变的条件。它既能对现有服务进行变革,也能提供全新的服务形式。传统档案服务由人工提供借阅、检索、编研、咨询等,利用效率低,利用者满意度也低。引入微信等社交媒体可以利用广阔的查阅平台,利用者打破时空限制随时随地根据需要提出查阅请求,在检索环节上可以增强即时互动性,提高用户满意度;在编研环节可以减低传统编研的出版成本,在编研过程中及时阶段性成果,及时获得用户反馈,接纳批评意见,增加了编研出版的开放和交互性,提高了编研的效率和质量;交互性社交媒体如QQ等的引入与查阅者实时互动交流,能及时为用户答疑解惑。另外社交媒体还能衍生出新的服务方式,如根据用户需求建立数据库,定期向利用者推送有针对性的信息内容或解决方案;智能终端APP在沟通交流和信息传播方面的巨大优势可以引入档案实践,这些社交媒体的应用为手机用户利用档案提供了极大方便[6]。社交媒体具有巨大应用前景及影响力,引入档案实践后更能让受众了解农业科研档案,挖掘利用农业科研档案,体现农业科研档案的价值所在,从而以此为契机形成管好农业科研档案为科技创新服务的良好氛围。

作者:韩千红 单位:安徽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

参考文献

[1]裴翠娟,王双跃,王兴发.对省级农业科研院所科技档案管理工作的思考:以河北省农林科学院粮油作物研究所为例[J].农业科技管理,2013,32(3):32-35.

[2]黄钺.农业科研档案信息化构建与问题解析[J].湖北农业科学,2015,54(19):4921-4924.

[3]国家科委,国家档案局.国家科委、国家档案局关于印发《科学技术研究档案管理暂行规定》的通知[A/OL].(1987-03-20)[2017-01-21].www.pkulaw.cn/fulltext_from.aspx?Gid=10052.

[4]郭秀萍.加强农业科研档案数字化管理的策略探讨[J].农业科技管理,2012,31(5):49-52.

农业科研创新范文第4篇

关键词:农业科技推广;制度创新;农业科技服务

1建立健全农业科技推广体系

属于公共物品范畴的农业科技服务,在一定程度上是政府供给的基础,具有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的特点。但是,我国现阶段农业科技推广体系主要是依靠政府主导发挥作用来实现有效供给,导致农民需求表达缺乏,很难实现农业科技的有效推广。因此,必须把握好农民对农业科技的需求,解决好农业科技在推广、服务与应用方面的难题,这需要“将政府农业科技推广与农民科技需求结合起来,以促进农业科技有效推广为导向,摸清农民对农业科技的真正需求,树立创新意识积极推进农业科技推广和转型,因为农业科技服务和应用的最终目标始终是农民,农业科技成果也是为农民服务的,只有农民接受,积极将其应用于农业生产经营活动中,才能将农业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的生产力”。要发挥好农业科技推广员的作用,以政府推广为基本目标,深入农民与村庄进行调查,动员农民积极参与到农业科技推广中来,摸清农村农民的底细,以他们的利益诉求与思想动态为基础,以村情和农业生产经营活动为方向等进行普遍调查和非正式访谈,并集中村集体一切可利用的力量,深入研究和分析农民对农业科技的需求,集中小组讨论,搜集整理出农业发展所需要的资料,就农民农业生产经营活动出发探索农业科技推广服务,理清思路把握好农业科技服务的真正意义,从评价、应用效果出发,以农业科技服务存在的问题为基础动员农民积极参与到农业科技推广中,并将信息反馈到当地的农业科技推广部门中,农业科技推广部门汇总和整理各种信息,传递到农业科研部门,结合每个地区的实际情况,动员高校科研人员、村里研究人员与农业科研部门共同开展课题研究,强化农业科技成果的转化,以商品化、市场化为基础及时传递到农业科技推广部门,强化地方政府的作用,瞄准时机有效地整合农村地区农业科技服务的推广资源。总之,农业科技推广需要以农民需求为基础,以农业科研、推广与应用为导向,构建完善的农业科技创新体系,在保障农业科技供给效率的基础上,满足农民对农业科技的需求,提升农业科技服务效率,从而切实促进科学技术向现实生产力的转变。

2建立健全表达机制

在农业科技推广过程中,要把握好政府推广与农民农业生产活动的需求,从农民的农业科技需求出发,采取自下而上的方式,以农民农业科技需求为基础建立健全表达机制,从而准确表达农业科技需求,强化农业科技研发推广部门的作用,自上而下与自下而上形成农业科技推广的双向沟通机制。实际上,受体制因素的影响我国农业科技推广效率不高,农业农业科技需求缺乏一定的表达渠道。因此,必须建立畅通的农民农业科技需求表达机制,确保农业科技部门和农民进行互动,在保证农民理性、合法、有序地表达的基础上,深入研究和分析农业科技的愿望和要求,积极培育相关组织强化农业科技推广体系的制度创新。因为我国农民普遍呈现分散的、小规模的生活活动经营,农民对农业科技的需求因人而异、千差万别,必须全面、准确地把握每位农民的需求。一方面,要积极培育与村情相符合的村民自治组织,以村民委员会为单位,激发村民参与农业生产活动的积极性,以农民代表会议为基础动员农民和农村合作社等组织对农民科技需求进行摸底调查,深入研究、判断、整理、分析和整合信息,确保信息准确及时到达,再通过农业科技推广员和推广部门,有针对性地向农民传达农业科技政策方针,形成良好的决策机制,将其与农民农业科技需求表达机制结合,因地制宜、因人施策。另一方面,要拓宽农民需求表达和诉求的渠道,增强农民参与和表达意识,结合村情积极开展农业科技服务培训,激发广大农民的公民意识、参与意识与在科技需求表达机制中的作用。

3结语

农业科研创新范文第5篇

一、我市当前农业科技创新工作情况

近年来,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省、泰州市科技部门大力支持下,我市紧紧围绕现代农业发展和新农村建设两大主题,努力开展农业科技创新工作,2010年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达59.6%,为促进全市农业农村经济持续快速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目前我市农业科技创新工作主要包括六个方面。一是组织实施农业科技计划项目,“十一五”期间先后承担省级农业科技计划项目14项,市级76项,累计引进实用技术115项,引进国内外优良新品种170个,示范推广新技术78项,获得市级以上农业科技成果22项;二是规划建设农业科技示范园区,建成省级姜堰现代农业科技园,园区规划面积1.24万亩,2010年高效农业面积占比72%,已初步形成以“水稻、家禽、果蔬”为特色优势的园区产业新格局。在各镇分别建有泰州市级、市级特色农业科技示范园2家和5家。农业科技园区注重科技集成示范,现已成为全市农业科技创新主阵地;三是培植扶持科技型农业企业和农民专业合作社,创建省级农业科技型企业2家、省级科技型农民专业合作社2家、泰州市农业高新技术企业6家,与省内外12家农业高等院校科研机构建立产学研合作关系,20多名农业专家受聘担任技术顾问,以企业为主体,产学研相结合的农业科技创新体系逐步形成;四是创新农业农村科技服务模式,初步建立农业科技特派员(聘用本市农业科技人员50人)工作制度,依托农业企业建成江苏农村科技服务超市设施蔬菜产业姜堰分店和3家便利店,模拟超市服务形式开展农资销售、成果展示和技术培训,加速农业科技新品种、新技术、新装备、新模式的引进示范推广应用;五是实施科技推进新农村建设行动,重点在沈高镇河横村集成农业科技和民生科技进行示范已,努力建设社会、经济、生态协调和谐发展的新农村样板;六是开展送科技下乡促农民增收活动,“十一五”期间先后组织市内外科技人员560多人次开展送科技下乡活动80多场次,举办农民技能培训班48期,为提升农民科技素质培育现代农民作出积极贡献。

二、我市农业科技创新工作存在困难和问题

通过有效开展农业科技创新工作,我市农业科技创新能力、农业产业发展水平得以快速提高,科技对经济的支撑引领作用得以充分显现,但是要发展现代农业,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实现“两个率先”,农业科技创新工作任重而道远。对照现时情况与形势发展要求,我市农业科技创新工作还存在诸多困难和问题,主要表现在:由于农业比较效益低,一些人特别是少数领导对农业科技重要性认识不足,农业科技投入不足,创新型农业科研团队和领军式科技人才队伍缺乏,产学研结合还不够紧密,园区运行机制不够活、科技成果转化率低,农民科技素质普遍不高等等,这些问题的存在制约了农业科技支撑作用的全面发挥,有待解决并在今后工作中切实加以改进。

三、“十二五”时期我市农业科技创新工作思考

“十二五”时期是我市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又好又快实现“两个率先”的关键时期。发展农业和农村经济,必须依靠科技进步和创新,努力在农业科技上取得新突破,加快建设现代农业。“十二五”时期,我市农业科技创新工作的指导思想是,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农业与农村科技工作,贯彻“自主创新、重点跨越、支撑发展、引领未来”的方针,按照“高新技术引领、常规技术升级、产业领域拓展”的要求,继续围绕现代农业发展和新农村建设,大力提高农业科技创新能力,加快农业产业转型升级,转变农业农村经济增长方式,深化农业科技创新体制改革,着力激活科技要素,切实增加科技投入,优化配置科技资源,全面推进农业和农村各个领域的科技进步,为全市农业农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提供有力支撑。总体目标是,基本建立以市场为导向,农业企业、专业合作社等为主体,产学研相结合的新型农业科技创新体系;农业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能力显著提高;稻米、蔬菜、食用菌、家禽、水产五大传统产业取得较大提升,形成20个左右优势特色农产品;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率逐年上升,科技进步贡献率达到63%以上。按照上述指导思想和工作目标,今后我市农业科技创新工作重点要抓好以下几个方面:

(一)组织实施重大科技专项,建好农业科技创新平台1、组织实施农业科技重大专项。把发展高效生态农业作为主攻方向,围绕优质、高产、高效、生态、安全的目标,实施重大农业科技专项。在农业新品种及标准化种养技术、动植物重大灾害防控、农产品精深加工技术及产业化、现代农业工程技术及产业化、农产品(食品)质量安全关键技术等五大领域实施重点攻关,力求取得突破。2、加快建设完善农业科技创新平台。加快建设省级姜堰现代农业科技园,围绕发展壮大“水稻、家禽、果蔬”三大优势产业,不断强化园区集聚孵化农业科技企业、转化农业科技成果的功能,发挥园区科技示范、推广和带动作用,充分体现园区高效、生态的鲜明特色。建设一批专业化农业科技示范园,各镇均要围绕农业主导产业,统一规划,整合资源,引导龙头企业、农民合作社牵头组建1-2家各具特色的专业化农业科技示范园。

(二)大力培育农业科技创新主体,提升科技创新能力充分调动各类农业企业参与农业科技创新的积极性,引导更多的工商企业投资农业,培育更多的农业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并努力使它们成为农业科技创新的主体;积极鼓励农业龙头企业、农业科技企业加强与国内外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合作共建科技研发机构;支持科技人员以多种形式在我市领办创办各类农业科技企业、科技研发中心、科技中介服务机构,努力引进高层次科技人才,建成若干农业科技创新团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