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行为经济学研究方向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关键词:市场经济;数理经济学;发展;应用
中图分类号:F091.34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4)04-000-01
数理经济学流行于十九世纪七十年代末期,为经济学的研究和进步作出了突出贡献。进入现代市场经济环境,数理经济学分析更是市场经济研究的重要工具。它较为直观的反应了市场经济的发展、变化等规律,促进了人们对市场经济发展的掌控能力。数学在现代市场经济研究应用中的绝对优势,决定了数理经济学在市场经济环境中应用的重要地位。
一、数理经济学的应用和发展
1838年,法国人库尔诺发表的《财富理论数学原理的研究》标志着数理经济学的诞生。而在此前意大利人切瓦已将数学应用到经济领域问题的分析当中。此时,数理经济学还不能得到经济学研究者的重视。直到十九世纪七十年代,数理经济才引起一些学者的关注,瓦尔拉斯发表的《纯粹政治经济学刚要》通过假设完全自由竞争的经济环境,将价格与商品通过数学理论模型紧密的联系起来。他认为在完全自由竞争的经济环境下,价格的存在与商品的数量及自然属性有关,商品的交换可产生交换价值,交换价值是可以通过数量来计量的。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后,数学的研究领用更为广泛,微积分、线性模型等理论在市场经济环境研究中的应用为数理经济学的发展提供了更宽广的舞台,数学理论遍布了经济学的每一个领域,成为市场经济环境研究的重要手段。
二、市场经济环境数理经济学的应用
1.市场经济环境数理经济学应用的一致性。数学能进入经济学研究领域,并成为经济学研究的重要工具,其中存在很多的一致性,特别是核心理论、思想、应用方向的一致性,才确保了将研究的理论模型应用到实践的经济问题的解决上。首先,两者之间的逻辑存在着一致性,数学理论与经济学理论在深层次上的范围和方向是一致的。数理的严密性、可靠性使经济学假设的范围更科学、更可靠。确保了假设条件下市场经济发展的实际情况与理论推导的一致性,提高了人们对市场经济环境的掌控能力。其次,在理论研究上,一个数理研究方向可预测和解决这一方向的市场经济发展中遇到的问题。而要把握整个市场经济环境有规律、稳定的发展,就需要从几个方向研究经济问题,需要通过不同的数学理论来研究、实践。在若干个数理模型的相互参与下,才能获得最佳的市场经济问题的解决方向。再次,在市场经济环境数理学应用方面,需要注重数理模型的选择和匹配。研究过程中的假设条件一定要在数理设定的最低要求之内,以确保数理模型的最优程度。使共同的假设和假设逻辑保持一致,确保多方面的假设定值不会在模型集合中发生排斥。
2.市场经济环境数理经济学应用的适应性。数理经济环境数理经济学应用的关键是数理本身与市场经济环境的适应性。在这一过程中,强调的是经济学研究的理论性与数理分析工具应用的适应性。如:将微积分、线性代数应用到商品和价格空间的分析上。首先,商品的有限性和自然属性决定了商品本身的价值。在市场经济环境中,商品的流通是商品具有了交换价值,交换价值又可以通过数理的计量进行数理模型分析。同样,也可以将消费者行为、既定价格、收入约束条件等纳入数理研究范畴,通过数理综合模型进行市场经济环境方面的研究,以寻求市场经济的优化发展。其次,在市场经济模型下,可将某一经济事物看成经济变量的相互作用下达到均衡的一种状态,通过这种状态维持过程中各个因素的“量”的变化,形成一种客观的、直观的经济市场模型。通过各个因素量的带入,寻求市场经济环境发展中各影响因素最佳的结合点。
3.市场经济环境数理经济学应用的优越性。市场经济环境的发展离不开数学理论及逻辑学,而数学的严谨性、逻辑性与市场经济环境的发展是一致的。在数学公式及图表、曲线的表达下,市场经济环境更直观的展现在研究者的眼前,提高了市场经济研究的效率。如:应用数理经济学分析市场经济中商品的需求情况。首先,应用数理理论表达在某一特定时期内,商品需求量与价格水平的联系。其次,结合数理经济学分析得出需求表、需求曲线等,对消费者的购买欲望和购买能力等因素进行分析。在分析过程中商品价格、消费者收入、消费者嗜好等经济因素与环境因素可以形成一个方向的数理模型。多个数理模型的结合分析,可有效的控制市场经济活动中的变量,减少商品的生产风险,为市场经济赢得更好的发展。总之,数理经济学将市场经济中看似无规可循的变量,在假设的条件下转换为与数理分析一致的模型,通过对数理模型的分析、研究,人们可以更直观、更清晰的看清市场经济环境的变化,预测其发展。有效的控制了市场经济发展过程中的风险,促进了市场经济的增长和稳定、持久发展。因此,数理经济学是现代经济学研究的重要手段,数理经济学研究、发展和应用是市场经济发展和进步的需要。
三、结语
数理经济学理论起源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我国的市场经济环境与这些国家有较大差异。在市场经济环境数理经济学应用过程中,照搬和效仿是不可取的。我们要学习的是这一经济学研究的方向和方法,将数学理论更好的应用到我国经济发展的实践中,提高我们对市场经济发展的掌控能力,降低我国市场经济发展的风险,为我国经济的高速、持续、稳定发展保驾护航。
参考文献:
[1]罗转香,张文红.数理方法对经济学框架的分析——以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模型为例[J].经济视角(中),2011(10):121-122.
[2]周高宾.经济学的数理分析框架——以市场模型为例[J].襄樊学院学报,2010(11):13-16.
[3]陈艳,许永洪.自然环境和经济增长的数理经济学研究[J].统计与决策,2011(23):32-34.
作者简介:唐俊波(1982-),男,汉族,云南大理人,丽江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数学与计算机科学系,硕士,讲师,从事经济数学、金融统计等问题研究。
关键词:神经经济学;传统经济学;决策潜意识;经济行为;神经层面
理性主义历来是传统经济学家坚守的阵地,然而由于传统经济学说在一些理论推理过程中所作的假设难以衡量,又与现实经济生活中的经济决策行为多有违背,因而备受质疑。特别是美国Baylor医学院的科学家所做的“百事可乐”品尝实验证实了“可口可乐”市场份额高的原因并不是出自“可口可乐”的口味偏好,而是受其品牌影响,这表明与味觉相关的低级认知功能被高级认知功能所取代[1],从而进一步说明,应用传统的理性经济人的假设是存在缺陷的,经济学领域尚有未知的“新大陆”有待人们去挖掘和探索。伴随着脑成像为代表的神经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和神经心理学研究手段的日益成熟,这片经济领域的“新大陆”很快成为学界和商界关注的热点,逐步被揭开其神秘的面纱。
深入探索神经经济学,挖掘大脑的经济决策机制,一方面可以促使经济学家重新认识经济学的核心经济理论,弥补经济学领域的空白,进一步拓展经济学的研究方法;另一方面可以将所得到的研究成果应用于商业推销、法庭博弈等实践活动,更好地为实践服务。
一、走出传统经济学的困境
传统经济学体系是建立在“理性经济人”假设和逻辑演绎方法论的基础之上的。它假定人是完全理性的经济动物,所作出的各项决策的终极目标是追求利益最大化。该理论经过上百年的延续仿佛已经成为经济学界的不二法则。然而,众多学者已经提出“人真的有那么理性吗?”经济生活中大量存在的“不理性”现象对经济学的完全理性原则形成挑战。一个有趣的实验表明,相比盛在大杯中的10盎司冰激凌,人们愿意为盛在小杯中的8盎司冰激凌支付更多的钱,原因仅仅是因为小杯盛满了。[2]此外,人们在作出经济决策时也不完全是利己主义的,很多情况下可能因为环境的影响以及互惠关系的作用作出“利他”的行为。凡此种种均表明经济学领域尚有未被人们完全弄清楚的“新大陆”。
在这样的背景下,神经经济学正是以其独特的视角、跨学科的研究方法以及实验手段实现了对人类经济行为的更好解释与预测。神经经济学试图为大脑复杂的决策过程探寻一种更加准确与完善的决策模型。它不仅为行为经济学的很多理论建立了神经学基础,而且发现了那些对决策有重要影响的却被忽视的生理学变量。
二、神经经济学研究方法
(一)脑电图技术
脑电图是最早引入神经经济学研究的一种技术,它将脑细胞生物电活动的电位作为纵轴,时间作为横轴,这样把头皮上的两点之间或头皮之间的电位差通过电子放大仪器放大并记录下来。脑电图作为一种常规检测手段有其自身的特点:首先,它具有实时性,可以直接监视大脑神经的活动;其次,它具有可得性,便于携带,方便实地检测;再次,它的造价成本相对低廉,可以支持较大范围和规模的实验。然而,由于它只记录头皮两点的电位差,因而它只能探测到大脑表面的部分活动[2]。
(二)功能磁共振成像技术
功能磁共振成像技术(FMRI)依靠追踪血液携氧变化而产生的磁性变化感应成像,图像能客观反映外界及心理因素刺激引起的大脑相应区域活动的变化,且具有无辐射无损伤的独特优势,已广泛应用于认知科学和心理学领域的研究。
美国著名的尼尔森市场调查公司将其作为市场研究的主要手段之一,同时它也是神经经济学领域研究的重要技术方法。[2]功能性核磁共振成像技术作为一种先进的研究手段也有一定的弊端:首先,其造影造价昂贵,仪器十分复杂,对被试者的影响较大;其次,检测过程中血液流动与神经区域被激活存在一定的时间滞后性。然而,其最大的优势是空间延展性强,能够记录整个大脑和各个细分层面的神经区域活动情况。
(三)统计分析法
脑成像技术为统计学的发展提供了平台也带来了挑战。由于图像数据的特殊性,它需要经过预处理以消除噪音等瑕疵。
1. p值法。P值检验法在脑成像的早期应用较为广泛,其核心思想是对统计数据进行假设检验,运用P值对所得到的数据进行反复检验和修正。随着统计学的发展,目前也出现了对图像数据处理的新方法,比如Peltier使用自组织图来刻画神经网络。Mitchell也提出了将机器学习算法应用于FMRI数据集来对认知状态加以分类[3]。这些基于P值分析的新方法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减弱图像对比的频繁度,提高分析的有效性。
2. 时空序列法。在脑成像研究领域里,时空序列法是一项常用的技术。在FMRI中,先将每一个体素视为独立的单元应用到通用线性模型中,然后借助指数平滑法来统一数据形式,使之便于处理[3]。此外,也可以将通用线性模型扩展为聚合模型和混合模型等更为复杂的模型。有些技术试图根据通用线性模型的参数对数据间的关系进行建模。
三、神经经济学主要的研究课题
(一)效度计算在决策中的新发现
效度是经济学领域的核心概念。经济学家认为,人们会对可能的选择赋予效度,通过比较效度来做出最终抉择。然而,由于作出的选择所涉及的奖赏激励范围很广,因而对于如何计算效度仍是个未知数。尽管如此,借助FMRI,研究人员仍然得出了一些令人兴奋的结论:第一,不同类型的奖赏激励通常会增强公用神经结构的活性;第二,通过FMRI实验进一步证明了预期理论的核心观点,即效度是在通过对比绝对值与参照点的基础上加以计算的;第三,进一步解释了在经济决策中效度计算的跨期折现问题。研究表明,人的大脑至少有两套折现结构,一种是对即刻奖赏敏感的结构,另一种是对远期奖赏敏感的结构。[3]
(二)情感因素在决策中的作用
众所周知,情绪会影响一个人的决策。然而,由于对情绪进行定量计算并不容易,因而传统的经济学研究通常忽视其对决策的影响。有别于传统经济学,行为经济学开始关注情绪在决策中的作用。这其中研究的较为成熟的是后悔理论。研究人员发现,在内侧前额区、前扣带皮层和海马区,后悔程度的增加会强化这些区域的活性[4]。研究还表明,额叶皮层在协调后悔经历的过程中扮演着核心的角色。所以,预期情绪的能力对作出合理的决策是至关重要的。
(三)不确定性决策
根据各选项结果的概率是否可知,可以将不确定性决策分为风险决策和含糊决策。借助FMRI技术,研究人员发现个体在面临收益时厌恶风险,在面临损失时追求风险;而在含糊情境下,个体无论是面对收益还是面对损失都采取含糊规避。[4]Huettel等人在此基础上,创造性地将被试的主观经济偏好与相应的大脑神经活动相连。该实验要求被试者在每组博弈中作出选择,实验发现被试者的含糊偏好能够预测外侧前额叶皮质的活动,并且该区域的活动与个体行为冲动的临床测试负相关,这说明大脑此区域主要负责情境分析并且抑制冲动反应。有关风险与含糊情境下决策的神经机制正在进行深入的研究。
四、神经经济学发展遇到的阻碍
(一)技术水平方面阻碍
伴随着以脑成像为代表的神经实验技术的快速发展,科研人员已能够在较精确的范围内观测到神经反应。然而,用来进行这项研究的FMRI实验设备造价昂贵,很难做到使受试者在自然条件下接受实验。美国的调查显示,使用功能磁共振成像扫描获得动态图片,每人每小时收费1 000美元,而1个包含12名测试者的单项实验则需要花费5万美元;并且该设备难以移动,导致受试者只能在实验室中且是在受控的条件下接受测试,从而影响实验的客观性[4]。此外,由于人的神经活动是在刹那间完成的,即便使用高精密的探测仪器,也无法追踪神经反应轨迹。
(二)伦理道德方面阻碍
在神经经济学研究的日益深入及其应用价值日益显现的同时,也有不少人对这一研究的伦理性提出了质疑。很多人认为这种“读脑活动”会控制人们的决策行为,很大程度上侵犯了人们的隐私权,这使得神经营销学逐渐在消费伦理和企业道德的边缘徘徊。美国的消费者组织——商业警报则抗议使用神经科学的手段来解决营销问题,认为这是把商业引向病态:跨国公司企图控制人的购买决策行为[5]。此外,一些不法分子也可能会研发某种神经药物来操控人们的行为。随着神经经济学研究的愈加深入,技术愈加成熟,这些担忧也并非空穴来风。
(三)神经活动交互不确定性方面阻碍
人脑是一个十分复杂的层级决策机构,从结构和功能上可以分为大脑、小脑、脑干三部分。其中大脑又包括额叶、顶叶、枕叶和颜叶四部分,每一部分又可以继续分为更为具体的功能模块。然而,当面对某一外来刺激时,并非是某一或某几个功能模块起作用,而是各功能模块协同运作的结果。虽然研究人员可以通过检测脑区所收刺激的强度来作出判断,但这种客观性也是难以保证的。比如测试人员可能恰巧受到某些积极或消极情绪的影响,这种影响会极大地妨碍实验的客观性和检测的准确性。
五、神经经济学的未来应用前景
神经经济学在认知科学领域的应用产生了认知神经科学,它是神经科学的一个重要分支,是对脑神经系统的智能活动过程进行实验研究和模拟研究。认知神经科学研究以两个基本观点为基础:第一,脑的结构与功能具有多层次性,而且大脑结构的多层次性导致了其功能的多层次性;第二,脑的结构是脑功能的基础,但结构与功能之间不存在简单的对应关系[5]。随着神经科学研究技术的迅速发展,已经可以对人类的心理感受和思维活动加以测量,从而使我们以一种新的视角理解人类的思想和行为。
(一)神经经济学在商业推销领域的应用
推销策略是否能吸引消费者的眼球是企业最为关心的问题。以广告设计公司为例,传统营销学主要借助小范围的宣传以及调查问卷的方式来探寻消费者的购买意愿,从而检验广告是否能达到预期效果。然而,由于存在消费者的主观偏差以及调查问卷中存在误差等因素,传统的营销学手段难以在深层面挖掘消费者购买决策的真实意愿。而神经营销学通过探索大脑不同区域对刺激的不同反应来调整广告刺激的设计方式。许多营销公司都在试图找到一种最好的广告陈述方式,从而使广告的产品或服务更加吸引人。英国营销机构Weapon7通过在广告中添加可视图像,促使大脑下意识地储存信息,使得广告信息存入客户大脑。可见,通过神经营销学可以高效准确地找到这种“情绪按钮”[6]。
(二)神经济学在金融投资领域中的应用
神经经济学能够为金融学提供神经学的理论基础,把人们的金融决策行为用神经学的观点加以分析运用,从而以更科学的方法对待和处理金融决策问题。在对金融决策过程的神经经济学的研究中,人们发现大脑的前额叶系统与金融决策有密切关系[7]。人们还可以利用神经科学研究金融市场上投资者的投资行为,了解证券市场信息以及投资者本身的情感状态如何驱动他们作出投资决策,从而设计出更加人性化、更具赢利性的市场投资模型。
(三)神经经济学在法庭博弈中的应用
人们在作出决策时通常要经历大脑的博弈过程,这也是神经经济学研究的热点问题。著名的博弈问题——囚徒困境所得到的决策结果已给传统的“理性经济人”假设带来了巨大挑战。人们开始转换思维方式探索博弈论的内在机理,这其中神经经济学在法庭博弈中的应用是重要研究方向之一。更好地理解人类思考过程可以从两个方面帮助我们研究法律问题。第一,可以更好地预测法律制度对行为的影响,使我们能够更有效地构建法律制度;第二,有助于更好地理解社会成员福利的含义,为制度决策提供依据[8]。神经经济学实验通过改变“法律”,使行为主体在几种不同的法律制度框架下作出选择,从而为更好地制定公共政策提供依据。
六、总结
神经经济学作为正在被探索和发现的“新大陆”日渐改变着人们对经济学的看法。以往传统的经济学是通过调查问卷、谈话采访等方式研究和预测人们的决策行为,主观性较强。而神经经济学则通过深入大脑来捕捉人们的潜意识,挖掘大脑决策的非理性因素。神经经济学是对经济学基础理论的有益补充,它将有助于解释许多传统理论无法解释的现象。
神经经济学作为一门边缘学科,它提供了一种崭新的研究方法,揭开了依靠实验研究经济学的新篇章。它在融汇传统经济学研究方法的基础上,以实验经济学、实验心理学以及行为科学为指导,借助先进的神经学检测设备展开研究,从而将经济学导入实验研究的轨道上来。不过就目前来说,它的研究还是过多地侧重于大脑功能的研究,多学科融合的深度明显不足,其自身的理论框架还有待进一步建立完善。
在当前情况下,神经经济学只是对人们行为背后的神经学原理进行研究,但对利用这些原理来预测和指导人们行为则缺乏足够了解,这也受到了不少神经经济学反对者的批评。此外,神经经济学在快速发展的同时也受到了一些来自学界和伦理界的阻碍和质疑。然而其极强的应用价值和广泛的商业前景也预示着这块蕴藏科学价值和商业价值的“新大陆”必将为人们所探知。
参考文献:
[1]万迪昉,乔志林.神经经济学探析[J].外国经济与管理,2005,(9).
[2]朱琪,陈乐优.神经经济学和神经管理学的前沿[J].经济学家,2007,(4).
[3]马庆国,王小毅.认知神经科学、神经经济学和神经管理学[J].管理世界,2006,(10).
[4]汪蕾,林志萍,马庆国.神经经济学:经济决策研究的新视角[J].经济学家,2009,(3).
[5]余荣军,周晓林.神经经济学:打开经济行为背后的“黑箱”[J].科学通报,2007,(9).
[6]马庆国,舒良超,王小毅.创新营销思维——神经营销发现“购买按钮”[J].企业管理,2007,(4).
【关键词】金融研究 方法论 思考
一、关于金融研究方法论的概念理解
(一)科学研究方法论的概念
关于科学研究方法论的定义有两个:定义一,科学研究方法论是关于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方法的理论。定义二,科学研究方法论是指方法的科学或方法的有序安排,使给定领域中进行探索的一般途径的研究。方法论提供了组织、计划、设计和实施的基本原则。方法提供了如何进行一项具体、个别研究的技术和路径。这是方法和方法论的区别。
(二)关于金融学研究方法论
首先,在逻辑上认为金融学属于经济学,经济学具有科学性,从而可以推出得到金融学也具有科学性。其次,经济学的核心是理性经纪人的假设,理性人追求效用最大化原则。金融学的方法论是用近似替代物给金融契约和工具定价。活跃的市场中价格是由供给曲线和需求曲线相交得到的,需求曲线上每一点都是消费者效用函数最大化的均衡点,供给曲线上每一点也是供给者效用函数最大化的均衡点,二者相交得到市场均衡点和均衡价格。价格变动是由供求双方变动一起决定的,所以我们应该分析供求双方行为的变动,这点上又回到经济学的分析方法,供求双方是各自约束条件下的效用函数最大化,所以关键是分析供求双方约束条件和效用函数。
二、宏观金融理论研究的主要方法
在二之战后的20年,西方主流经济发展理论与金融理论基本上是互相分离的。金融学的思维方式经历了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验证解答的逻辑思考过程,其思维过程仍然是:“归纳现实,从特殊到一般提出问题;再演绎一般结论,从一般到特殊来验证理论的过程”。纵观金融学的发展历程,主要运用了如下三个方法。
(一)科学抽象法
科学抽象是正确反映客观事物本质,逐次形成概念、范畴、规律及一般原理的认识过程,是从经验到理论,从旧理论到新理论的必由之路。
科学抽象的进程可分为两个阶段。在第一阶段,认知主体运用其分析能力先将多样性统一的事物整体分解为各个部分和方面,然后从中排除其非本质的、次要的和偶然的成分,抽取出某一部分和方面或不同部分和方面的本质规定。在第二阶段,认知主体运用其综合能力按照不同部分和方面的本质规定的内在联系,将它们连接为一个统一的整体,达到思维中的具体。
在资本资产定价模型中,马科维茨首先抽象出单个资产的预期收益率为某收益率出现的概率,风险可以用收益率的变动幅度(即方差)表示,这就是从感性上的具体上升到抽象。针对用马科维茨模型选择资产组合需要进行大量繁复的计算这一缺陷,威廉・夏普在1963年提出了单指数模型。在威廉・夏普的资本资产定价模型中,在无效性的投资组合与其他个别证券的风险与收益条件下,资本市场线很难对其收益与风险进行衡量。为此,证券市场线的模型描述了在市场均衡状态下,风险证券或组合的期望收益率是它与市场组合收益的协方差(风险)的线性函数。无论单个证券还是证券组合,均可将其贝塔系数作为风险的合理测定,其期望收益与有贝塔系数测定的系统风险之间存在线性关系。这个关系以E(rp)为纵坐标,βp为横坐标的坐标系中代表一条直线,这条直线被称为证券市场线。
(二)实证法
实证主义坚持只有通过包括测量在内的观察获得的“真实的”知识才是可靠的,现代市政主义的观点则信奉事实的逻辑延伸,这被称之为逻辑实证主义,并在20世纪初成为居实证主义哲学。
实证主义者认为,只有能够直接观察或测量的事物才应该引起科学的注意,而不能观察或测量的事物对于实证主义者来说是没有意义的。尽管经济学家不赞同逻辑实证主义哲学对其他哲学的排斥,但它们对经济学思想和经济学研究具有重大的影响。实证主义影响经济学的一个方式是在可能的情况下更多地强调测量和数量表示,经验分析和估计至少从使其成为更为实证主义的推动下获得部分激励。实证主义影响经济的另一个主要方式是将注意力集中在作为实证性知识的价值知识上,而规则性知识则极为不同。实证主义作为一种哲学影响经济学思想的第三种方式是在经济学和经济学研究实践中强调客观性的重要性。即实证主义哲学在强调提供以支持一个描述性结论的重要性时,认为个人的判断和感觉是模糊不清的。
(三)数学分析法
现代经济学的发展表明,数学已经成为重要的、不可缺少的研究工具。在对实际经济问题的研究中,经常需要对经济活动及其数量变动规律作定量的分析。对经济问题的定量分析,需要解决一些共性问题;提出所研究的经济问题及度量方式,确定表现研究对象的经济变量(如用GDP的变动度量经济的增长);分析对研究对象变动有影响的主要因素,选择若干作为影响因素的变量;分析各种影响因素与所研究经济现象相互关系的性质,决定相互联系的数学关系式;运用科学的数量分析方法,确定所研究的经济对象与各种影响因素间具体的数量规律;运用统计方法分析和检验所得数量结论的可靠性;运用数量研究的结果做经济分析和预测。对社会经济问题数量规律的研究具有普遍性,计量经济学是专门研究这类问题的经济学科。
三、总结
现代金融学与经济学的研究方法在根本上基本上是一致的,金融学在大量运用经济学的研究方法之后,其研究方法的范式正在逐步走向规范。实际上,经济学的发展进步正在为金融学研究的不断深入提供了比较科学的分析工具。因此,我们就需要运用更加精密复杂的数学分析工具运用数学模型帮助我们在更高的程度上将直觉变为理论。我们承认科学的思想很重要,但思想的科学性性必须要靠正确的方法来进行证明。可以这样说,我国金融学研究方法论发展的方向将是建立在更为坚固的经济学理论的基础上,并且向科学化的研究方法发展。
参考文献
[1]诺斯.制度、制度变迁与经济效益[D].1991(1).
[2]韩永进.西方经济学方法论[D].中国经济出版社,2000.
关键词:宏观经济学;金融学;科学方法论;内在缺陷
文章编号:1004-7026(2017)19-0020-01中国图书分类号:D035文献标志码:A
1宏观经济学的内在缺陷分析
对于宏观经济学而言,想要摆脱经济危机,实现可持续发展,就应基于自身框架,充分将金融学体系有规律的纳入到其中,这是危机过后经济学首要解决的问题。但根据目前的体系理论发展形势看,虽然宏观经济金融模型架构的程度较为乐观,但依旧存在以下几方面的内在缺陷。一是大多数的研究都将银行机构的建模作为主要研究方向,却忽视了金融市场与银行机构之间的联络关系,影响了模型的实际解释。二是某些重要的金融变量在模型中的部门之间没有较为明确的传送制度及有效方式,因而无法依托于模型的评估机制上,做出全面客观性的分析。三是大部分模型依旧被看做成单纯性的线性关系,使许多突发事件对经济以及金融系统所带来的潜在性的危机得到科学合理的有效评估。四是家庭与企业各部门之间的财产债务信息统计表均未纳入到当前的模型中,但从实际情况分析,家庭与企业的财产债务统计表不均衡,甚至经常与金融部门较大杠杆性相适应,这表明纳入家庭与企业部门的财产债务,能够有利于对宏观经济发展动态信息的理解。五是财务部门的工作行为及稳定性能经常不属于当前模型范畴中,但欧洲债务危机却明确的表示出,财务部门的稳定性会根据对金融市场的影响,加大政府债务风险,进而对金融体系以及实体经济体带来较为严重的不良影响。对此,强加国家资产债务统计表的分析,能够更加精确的表示公共机构的失衡情况以及其有体系的风险。最后,针对金融体系与宏观经济间具有不确定性的动态联动机制,宏观经济制度在面对失衡的分析不应只是单纯的结合金融的稳定性,更重要的是了解并掌握金融系统的内部发生扭曲会最终造成整个系统以外的全部失衡,以及对宏观经济带来的巨大影响的原因。
2宏观经济学的科学方法论构建
2.1完善金融学理论体系
金融学的理论要取得突破性的革命进展。在西方国家传统的体系类别划分下,金融学通常是将经济体资产所定价格与企业金融作为代表,这是较为常见的微观经济学典型,而含有货币、信贷等方面的信息则会被分到宏观经济学研究范畴,一般情况下仅仅是在形式上体现出作用却不对实质性的事物造成影响。但在现实情况下,含有货币、信贷以及利率等所有这些主流宏观经济学的金融变化要素,却是极其重要的,不仅有着显著的区别于其他经济变化要素的运行轨迹,同时还会对实际经济体造成不容小觑的重要影响。
2.2提高对金融规律认知
宏观经济学应全面提高自身对于金融学规律的认知,必须要将其上升到全新的层面。虽然在建立完善的金融学基础理论体系中,会遇到金融要素与经济实体之间的联系方面的问题,但宏观经济学想要真正完成全新的构建,就应在其基础上不断向前迈进,在更高的角度上去构建金融体系与实体经济相互统一的基础性理论框架。针对宏观经济学以往发展过程中所堆积下来的诸多短板问题,首要任务就是应重新构建其金融支柱。主要指的是系统性将金融体系视为单独存在的完整个体,进而基于内生性的角度,对框架中的核心构成部分展开研究,而不是单纯性的只分析货币与信贷。并基于此,对宏观经济学的整个框架分析并依据结构对其重新构建。基于相对较高的角度上去建构一个有着内生性逻辑,又含有金融、实体经济以及政策间彼此作用的综合性理论框架。框架既要有依托于家庭、企业、金融部门以及政府相關行为方式的微观基本性要素,也要充分结合微观基础到宏观展现的传输机制与有效途径,从而产生较为完整的宏微观连接明确的统一性研究框架。
参考文献:
[1]陈雨露.重建宏观经济学的“金融支柱”[J].国际金融研究,2015,(06):3-11.
[关键词]范式理论;经济学;范式转换
[中图分类号]F09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6432(2012)31-0136-03
经济学家(特别是理论经济学家)对库恩的范式理论给予了足够的重视,他们运用“范式”理论来解释、评价重要经济理论的形成,以及它们在经济学史上的地位。正如L.约翰逊所说:“过去10年中,经济学家对各种可供选择的方法模式已给予相当多的注意,以解释经济学的发展……还可以证明,作为一种可供选择的普遍方法,库恩的范式具有更大的潜在价值。”
1 经济学范式的构成
在《科学革命的结构》中,库恩以“范式”概念为基础对科学革命进行了系统论述。其所谓范式,就是一组共有的方法、标准、解释方式和理论,或者说是一种共有的知识体。“范式”是一门学科成为科学的必要条件和成熟标志,任何一门学科只有具有一定的范式,才能成为科学。库恩范式的含义不仅体现在哲学方面,而且也反映在社会学和构造功能方面,库恩认为,一套实际的科学习惯和科学传统对于有效的科学工作是非常必要和非常重要的,它不仅是一个科学共同体团结一致、协同探索的纽带,而且是进一步研究和开拓的基础;不仅能赋予任何一门新学科以自己的特色,而且决定着它的未来和发展。
由于经济学所固有的特点,使得其范式与自然科学的范式不仅在研究对象上不同,而且在研究方法、检验标准、解释方式及理论构造等方面存在很大区别。经济学的范式一般是以基本行为假定为基础,以经济效率为中心,以分工、交易和合作为内容,以供求平衡分析、边际替代分析、成本收益分析和利益矛盾分析为方法而形成的一个有机的整体。不同的经济学理论有不同的理论范式,这些具体的理论范式虽然没有超出和脱离经济学的一般范式范围,但以上各个组成部分的内容性质、地位作用、相互关系、侧重方面、联结方式均不相同,因而使得不同经济学理论体系也大相径庭。
2 经济学范式的转换
利用范式概念,库恩研究了科学革命,在他看来,所谓科学中的革命,就是这样的一种范式向另外一种范式的转换。
他认为,科学形式中出现的危机使新的范式的产生成为必然,从而导致了这种范式的转换,在一个公认的范式中,科学家们的活动被称为“常态科学(常规科学)”而科学发展一般具有以下的模式,前科学常态科学危机科学革命新常态科学。常态科学与前科学的区别,在于是否具有范式。
一旦形成了被学术界所公认的范式,此后科学发展便进入了“常态科学时期”。此时,范式指导整个学科的研究活动,而当科学发展遇到危机时,通过新的范式发展来推动科学的发展。
在经济学的发展史上,经历了多次的重大的变化。西方经济学的发展是一个不断积累的过程。从重商主义、重农主义阶段到古典经济学的形成,是范式形成的过程。亚当?斯密的《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1776年)所提及的斯密教条是西方经济学发展的重要里程碑,他的劳动价值论和以市场机制 “看不见的手”的学说,为经济学确立了公认的学科框架,此外他的企业理论学说突出了分工与专业化在既定资源下的配置与效率问题。李嘉图、西斯蒙第、萨伊、穆勒是斯密的追随者,并增添了资源稀缺性的条件。尔后杰文斯等人倡导的边际革命对斯密范式进行了增补。20世纪30年代大萧条所产生的凯恩斯主义则是对古典经济学重大的革新或突破,古典经济学的萨伊定律不能解释失业与过剩现象,而凯恩斯则提出了“有效需求不足论”,为政府干预经济提供了理论支撑。萨缪尔森等将以上理论综合通称为“新古典经济学”。进入20世纪70年代以来,凯恩斯主义在西方世界运用30多年以来却遇到了前所未有的麻烦,凯恩斯主义并不能解决经济“滞涨”现象,由此一系列新理论应运而生,如货币学派、新自由主义、新制度学派等。此外20世纪80年代西方还诞生了新凯恩斯主义,以复兴凯恩斯主义。而以罗森(Rosen)、贝克尔(Becker)、杨小凯、博兰(Borland)和黄有光等为代表的经济学家,用超边际分析的方法复活古典经济学,通过这种分析方法,他们发展了新兴古典经济学(New Classical Economic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