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水环境治理方案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坂里溪是九龙江北溪上游支流,该溪水质的好坏,直接关系到九龙江下游的厦门、两地市三百万群众饮用水安全,因此开展九龙江流域(坂里溪)水环境综合治理项目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坂里乡是全国环境优美乡,各项生态环境保护较好,但随着经济的发展,坂里乡目前环境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二个方面:一是畜禽养殖污染。据统计,坂里乡共有生猪存栏数15904头,粪便等废弃物每天产生量约9吨,未经处理的排放物2吨,部分养殖户未建设沼气池,禽畜粪便没有得到有效处理利用,大部分养殖户虽建有沼气池,但是沼液排放不科学,不合理,造成除中心村外的一些自然村水沟、渠道脏、乱、臭现象。二是生活污染。农村生活垃圾及粪便造成地表水污染,也是造成水污染的重要原因,全乡生活污水日产量达857吨,由于还没有完善的污水处理设施,各类生活污水随意倾倒,污水未经处理直接排进水沟、渠道,水污染直接威胁着九龙江流域的饮用水安全,严重影响了厦门、两地三百万群众的生产生活,同时也危及到了群众的身心健康。因此,项目建设是十分紧迫和必要的。
试点项目建设的指导思想
以党的十七大精神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牢固树立社会大卫生观念,创新工作思路,创新工作方法,创新管理体制,创新工作机制,进一步深化工作内涵,建立健全长效管理机制,以环境卫生综合整治为突破口,切实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和九龙江水质,提高人民群众健康卫生水平。
项目建设目标
以禽畜养殖业、村容整洁、造林绿化为主要任务,通过九龙江流域(坂里溪)水环境综合治理,使农村环境卫生得以明显改善。环卫基础设施、环卫保洁队伍、环卫制度与措施配套健全,村容村貌整洁,坂里溪水质良好,排水系统畅通,垃圾日产日清,畜禽养殖规范有序,公厕清洁卫生,个人卫生良好。
项目建设主要内容
一是严厉整治禽畜养殖业。投资130万元,扶持养殖户建设沼气池、生化池260口,对圈养的禽畜粪便进行科学处理,合理利用;投资10万元,建设7个化尸池;投资74万元,对全乡禁建区139户14752平方米的猪舍给予拆迁补助。二是狠抓村容整洁。投资80万元建设垃圾填埋场一个;投资13万元建设垃圾池165个;拆除旱厕618平方米,茅草棚1098平方米,旧宅2917平方米,投入补助资金18万元。三是大力推广造林绿化工程,投资42万元,在高层、丹岩、正达绿化造林1000亩,并广泛开展农村四旁绿化,特别是在公路边、主干道边种植名贵树种,绿化美化村边、路边、沟边和房前屋后。四是完善生活污水处理系统。投资12万元建设正达村污水收集池一个;投资25万元建设坂新小区排污管道;投资38万元建设6蹲位水冲式公厕22个。
项目建设的主要社会经济效益。
通过采取以上综合治理措施,将产生显著的环境、经济和社会效益。一是通过养殖业治理,建设户用沼气池、生化池,对禽畜粪便进行科学处理,一方面彻底解决养殖业污染问题,改善农村周边环境、空气质量和九龙江流域水质,另一方面通过清洁能源沼气的推广使用,也解决大部分养殖户的燃气问题。二是通过开展村容整洁行动,完善生活污水处理系统,从而美化亮化村居环境,促进人民群众的身心健康。三是开展造林绿化工程,可以有效改善生态环境,又可以拓宽增收路径,使坂里的天更蓝,地更绿,水更清,空气更洁净,人与自然更加和谐,从而巩固全国环境优美乡称号。
项目建设保障措施。
为推进项目建设,坂里乡成立了九龙江流域(坂里溪)水环境综合治理项目建设领导小组,由乡长任组长,乡分管党委副书记任副组长,抽调相关部门工作人员组成工作队伍,负责制定工作方案并组织实施,定期开展水环境综合治理检查评比活动,做到有组织、有标准、有记录、有通报、有奖惩,水环境综合治理长效管理机制运行正常,卫生保持不反弹。
一、指导思想
牢固树立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全面提高人民群众对饮用水源地保护的认识,提升水源地周边村镇生态文明建设水平,切实加强水污染防治和水资源保护工作,建立完善的水源地管理和生态补偿机制,构建水源地环境安全防控体系,保障饮用水安全。
二、目标要求
“十二五”期间,全区饮用水源地周边村镇环境状况明显改观,建立完善垃圾处理长效机制,因地制宜建设污水处理设施;水源地保护区内严格控制畜禽养殖业;水源地周边区域大力发展生态农业,消除施用高残留农药、化肥的现象;饮用水源一级保护区水质稳定达到国家地表水环境质量Ⅱ类标准,二级保护区水质稳定达到Ⅲ类标准。
三、任务分工
(一)统筹规划,完善治污设施。在底之前,做好全区(特别是水库、绣针河)饮用水源地周边村镇垃圾、污水处理设施项目的规划,并指导各有关乡镇在年底之前分批建设。督促建立完善“户集、村收、镇运、区(镇)处理”的垃圾处理长效机制,把水源地周边村镇的生活垃圾纳入垃圾处理场集中处理。各有关乡镇街道要采取本级财政出资与上级补助相结合的方式,积极筹措资金,按照区住建局制定的规划,在年底之前,全面建成水源地上游垃圾和生活污水处理设施。按照属地化管理原则,完善村镇环卫管理体系,成立专业化的环卫队伍,配齐保洁工具和车辆,建立起长效的环卫管理机制。
责任单位:区住建局、环保分局、各有关乡镇街道
(二)发展生态农业,控制农业污染。积极组织开展农产品“三品”认证,大力推广新型高效农作制度。加大对畜禽粪便等有机废弃物的收集还田力度,大力推广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扩大缓控释肥料和微生物肥料施用面积。加强病虫害预测预报工作,推广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减少农药施用量。禁止在饮用水源地保护区内施用高毒、高残留农药。规范畜禽养殖业,严格畜禽养殖业审批、监管,一级保护区内禁止畜禽养殖,已有的要全部外迁;二级保护区内禁止新建、改建、扩建养殖项目;二级及准保护区内养殖业户要建设畜禽污染防治设施,并达到排放总量控制要求。鼓励养殖业户应用高温堆肥、生物发酵等技术,有效减少养殖污染。结合生态文明乡村建设,在水源地周边村镇推广应用太阳能、沼气、秸秆气化等清洁能源,特别要推广应用沼气综合利用工程,促进养殖业与种植业、农村能源开发的有机结合,减少废弃物污染。
责任单位:区农林局、各有关乡镇街道
(三)强化环境管理,加大执法力度。
严把项目审批关,禁止在一、二级保护区及准保护区内新、改、扩建污染项目,从源头上控制新污染源。积极开展水源地执法检查活动,取缔关闭土(小)企业及各类违反水源地管理规定的违法项目,实行更加严格的排放标准,集中整治污水排放企业,限期完不成治理任务的责令停止生产或搬迁。大力推行清洁生产,有条件的企业要实施中水回用。强化水源地日常巡查力度,及时发现并制止违法排污、破坏生态环境的行为。强化环境应急能力建设,完善环境应急装备,健全应急和水源地监察队伍,定期组织开展环境应急演练,有效提高应对突发环境事件的能力。严格按照《饮用水水源保护区标志技术要求》设立完善水源地保护区标志,增设警示牌、宣传牌。加强对辖区内河流、湖泊、水库的日常监管,促进流域环境整体改善。
责任单位:区发改局、区住建局、区水利局、环保分局
(四)做好水源地周边地质环境保护。严格审批程序,限制水源地上游矿山开采,集中开展矿产资源开发秩序整顿和规范工作,关停取缔开采规模小和存在安全隐患的采矿点,修复自然生态环境。严查各类水事违法案件,严厉打击私自盗采河砂行为。
责任单位:区水利局、国土分局、各有关乡镇街道
(五)加强水源地涵养林带建设。切实保护好现有林地资源,扩大涵养林种植规模,提高林木覆盖率。进一步完善水源地林带建设,科学规划林种结构,提高林分质量,确保水源地涵养林发挥效用。
责任单位:区林业局,各有关乡镇街道
(六)强化水源地区域交通运输管理。
一是完善穿越水源地道路、桥梁的防护设施。结合公路养护改建计划,尽快完善穿越饮用水源保护区的道路、桥梁的安全防护设施,完善道路警示标志和交通标志、标线,有效防范交通事故造成的污染。
二是加强运输车辆安全管理。对必须进入饮用水源保护区的运输有毒有害物质、危险化学品的车辆,严格做好审批、登记和监管,避开禁止通行路段,减少污染事故的发生。
责任单位:区交通运输局、公安分局、交警大队、区公路局
(七)加大财政扶持力度。
一是建立财政转移支付补偿机制。按照“谁利用谁补偿、谁受益谁付费”的原则,每年由市、区财政对因保护水源地而制约经济发展的乡镇进行资金补偿。完善退耕还林补偿政策,调整完善退耕还林补偿政策。自年起,将现行退耕还林补偿标准由300元/亩•年提高至700元/亩•年,增加的补助资金由市财政负担。财政转移支付补偿从年开始实施,具体补助资金根据实际情况列入财政预算。
二是积极扶持污染防治项目。每年从市、区财政安排专项资金,同时积极争取省、国家专项保护资金,用于饮用水源地周边村镇环境基础设施建设及运营、污染治理、生态修复、生态农业、保护区内畜禽养殖场户外迁等项目。
责任单位:区财政局、各有关乡镇街道
(八)加强行政督查。监察部门对水源地综合整治工作进行全过程跟踪监督,对行动迟缓、推诿扯皮现象及时予以纠正。实行挂牌督办制度,特别针对生态保护、专项资金使用、工程项目建设、重点工作完成期限等做好督查工作,并建立严格的考核机制。
责任单位:区监察局、环保分局
四、组织领导
关键词:生态环境;地下水污染;综合治理
对新开河的综合整治,将改善调兵山市城市环境,解决现有的严重污水污染居民生活用水问题,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益,消除水污染对两岸人民的危害,能够提高两岸人民的生活质量,也为调兵山市提供了一个有水有绿的和谐生活环境。
一、新开河水环境现状及其主要生态环境问题
1、新开河流域现状
调兵山市境内辽河一级支流为王河、长沟河,新开河属于王河一级支流,流经调兵山城区,为城区防洪河,发源于法库县红土拉孜山区东大岭,流经调兵山市区及红房、小明矿、沙后所村,于调兵山市大明镇沙后所排水站东500米处入王河,总集水面积40.5平方公里,河长22.25Km,比降0.32%。
该河进入调兵山市境内至新湖公园为无堤段,生活污水、工业废水向河内排放,污染河水,臭气冲天,河道蜿蜒曲折极不规整,河内障碍较多,城区建设挤占河道,致使行洪断面逐年减少,水患时有发生。由于该河流经调兵山市区,已污染的新开河河道影响的城市美观,使城市环境恶化,给城市人民生活造成了极大不便,还造成下游已建公园景观的污染。同时作为王河的支流,由于王河是辽河治理污染的监测断面之一,所以目前的新开河污染的水,不能达到达标排放,必须治理。
2、主要生态环境问题
2.1 水环境污染比较严重
调兵山市污水系统分为长沟河区与新开河区,排水系统主要为合流制。合流的污、雨水直接排放到两条河道里,排入下游,由于河道河底渗透系数较大,污水有很大部分也渗透到地下,已造成沿河两岸地下水污染,当地居民靠自备井吃水已受到极大影响,地下水不能使用,曾引起居民的强烈反应。
2.2 原有河道与城市整体景观的不协调
由于污水的排入,人们远离臭味熏人的河水,河道是在无人管理的状态,在现有河道及河道两侧无序的长有各类树木与杂草。河道被违章临时建筑占用,凌乱无章,严重影响河道行洪。已修建的下游园林也受到一定程度污染。
从铁秀路与新开河交叉口,到下游铁路桥,长1.5公里,河道处于未开发状况,河道内污染严重,河水污浊,岸边凌乱,无明显的沿岸道路,联系两岸交通是通过一些河道内临时路连接,两岸主要为1、2层民房,道路较窄,无较为完整的规划道路实施。由于道路的缺乏,河道的未治理造成该部分城区开发缓慢,不符合城市的发展。另外,整个河段无明显的绿化及亮化照明。
3、新开河水质现状
新开河主要入河污染源为调兵山市城市生活污水、北工业园区工业污水溢流等。2013年8月14~16日,调兵山市环境监测站对新开河上游、下游的地表水水质进行了监测,监测项目包括COD、BOD5、氨氮、总磷、电导率等。监测结果显示新开河上游水质明显好于下游水质,满足辽河Ⅴ类水质要求,而下游水质其中COD超标0.825倍,氨氮超标4.495倍,BOD5超标0.25倍,总磷超标0.1625倍。具体监测数据见表1。
表1 新开河水质监测结果
监测断面名称 新湖公园
样品采集时间 2013.8.14-16
水质监测结果 单位:mg/L(pH除外)
项目名称 pH CODcr BOD5 总磷 电导率 氨氮
上游点位监测值 8.5 37 5.2 0.052 32.5 0.622
下游点位监测值 7.57 73 12.5 0.465 74.1 10.99
标准值(GB3838-2002中Ⅴ类) 6~9 50 10 0.4 ― 2.0
4、地下水污染现状
近期,调兵山市环境监测站对新开河沿岸两口水进行了水质监测,监测项目包括pH、高锰酸盐指数、氨氮、氟化物、硫酸盐、氯化物、铁、锰、铜、锌、总大肠菌群数、细菌总数、总硬度。监测结果显示两口水井均不同程度的受到了污染。其中总大肠菌群数及细菌总数超标严重,总大肠菌群数超标倍数在3.3~6.3倍之间,细菌总数的超标倍数在0.6~2.8倍之间。
5、超标原因分析
新开河由于接纳了部分城区生活污水、北工业企业的生活污水,污水中含有大量人畜粪便和含磷洗涤剂,沿途有居民生活垃圾随意向河道内排放,污染河水,上游又无清洁的生态水补给,致使河流中氨氮、总磷、化学需氧量浓度超标。
二、综合治理方案
1、河道清理工程
河道的清理主要是河道内生活垃圾等淤塞物的清理,主要是挖掘机的挖掘以及运输车辆的运输作业。清理作业采取如下措施:
(1)分段作业,每段设一个下河马道。疏掏的土方全部外运。
(2)在河道淤泥外边一侧挖一条纵向排水沟使水归槽。用土方堆在槽边形成土埂,使少量的河水通过水槽排水。在疏掏时分别自上而下或自下向上依次清理。
(3)疏掏河道时,先由人工将河道淤泥挖运上岸,再用挖掘机、装载机和汽车配合清运疏掏土方。在清运淤泥时,就立即派人将道路上撒落的土方清扫干净,给周边市民一个良好的居住环境。
(4)清淤平均深度30cm,依各河段的实际情况不同,清淤深度可作适当调整。
2、橡胶坝工程
工程规划区位于铁路桥上游,河道长度为1580m左右,现状天然河底平均纵坡为0.42%。工程整治后通过在新开河修建两座拦河坝蓄水形成两片人工湖水面,来改善城市景观环境,提高城市品味。
3、人工湖底防渗工程
为了防止湖水渗漏对周围地下水造成影响,湖底采用土工膜防渗,为防止洪水将土工膜冲毁,土工膜面层采用覆河卵石防护的措施,河卵石厚为30cm,根据河水流速不同,采用不同的平均粒径的河卵石。河卵石既有净化水质的作用同时又能防止洪水的冲刷。根据河道流速计算成果,对于流速大于2m/s的河段,河卵石护底的平均粒径为40-75mm;对于流速大于v1.5m/s的河段,河卵石护底的平均粒径为25-40mm;对于流速大于v1.0m/s的河段,河卵石护底的平均粒径为15-25mm;对于流速大于v
4、污水截流
调兵山市城区排水管道已经形成,均为合流制,很难进行雨、污分流,现有排水管渠均未经处理直接排至新开河。
4.1污水截流管道布置
在新开河两岸建设截流管道,在其末端加设溢流井,其顶端设置溢流堰,排水干管采用适宜的截留倍数。管道服务面积约为150-200公顷(含上游),污水比流量按0.6升/秒.公顷计算,变化系数按1.5计算,流量为405-540升/秒。
4.2污水管道附属设施建设
污水管道的附属设施主要是污水管道检查井,检查井的位置,应设在管道交汇处、转弯处、管径或坡度改变处、跌水处以及直线管段上每隔一定距离处。
4.3新开河河道湿地系统
虽然本地区污水管道已截流,但上游污水管道仍为合流制,对新开河本段河道水质会造成一定污染,所以拟在部分河道内建设人工湿地系统,充分利用湿地系统净化污水能力的特点,使河道水质的得到改善,同时利用人工湿地的景观效应,丰富公园内的景观层次。
结论
新开河污水综合治理项目建成后,将改善调兵山市城市环境,解决现有的严重污水污染居民生活用水问题;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益,为辽河治污打下坚实基础,保证王河水不污染辽河;提高调兵山市城市形象,改善居民生活环境,促进经济和城市发展;通过改善城市水环境,促进经济特别是旅游等产业的发展,产生长远的和潜在的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丁鹤.对城市河道可持续开发利用趋势的认识[J].海河水利,2002(1)3-6
1技术与成效
1.1创新种植模式促进农业增效
云和县属浙南山区,山多地小,造成本区域具有明显的垂直性气候差异,山区气候特征明显,形成了光、热、水、气不同的生态环境特点,为创新种植模式提供了生态环境条件。按照创新模式、产业循环发展的要求,推广轮作、间作、套作等农作技术和农牧结合、粮经结合等农作模式,研究示范推广了稻-鱼﹙鸭﹚、耳﹙菌﹚-稻、稻田养鸭、稻田养螺(甲鱼)、稻药轮作、果药套种等多种农作制度,年均推广耳-稻轮作面积150hm2,稻田养鱼230hm2,取得显著的经济、社会、生态效益。其中耳-稻轮作栽培模式、浙贝-水稻模式分别获丽水市十佳和十佳优秀农作制度新模式。
1.2推广测土配方施肥和农药减量控害增效技术
根据减少农业投入品减轻农业污染的要求,实行农药化肥减量增效和清洁化生产,积极推广测土配方施肥和农药减量控害增效技术,规范农业生产和使用农业投入品。云和县年均实施测土配方施肥技术5340hm2,占全县农作物播种面积7314hm2的73%。推广农药减量控害增效技术和水稻统防统治面积1600hm2,通过推广应用生物、低毒、低残留农药,2013年化学农药单位面积使用量较常规减少20%左右,病虫危害损失率下降5%以下。据调查,水稻统防统治实施区全年平均用药防治3次,667m2农药用药量(有效成分)为258g,常规区全年平均防治5次,农药用药量为319g;水稻统防区平均节约工资84.1元;统防统治区平均667m2水稻产量497kg,比常规区增产9%;水稻统防统治实施区比常规区667m2节本增效124.5元。
1.3提高农产品质量积极“三品一标”认证
按照质量安全、环境生态的要求,实行农产品安全、绿色生产。以提升品牌公信力为主题,围绕强化质量安全监管,加强“三品”(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企业生产管理、产品认证和证后监管开展工作,实行“三品一标”(一标指农产品地理标志)认证。2013年,云和县通过无公害生产基地认证(整体认证)1160hm2,通过“三品”认证的农产品5个,其中无公害农产品4个、有机食品1个。开展“三上墙、两规范”,即安全责任制度、内检员责任制度、质量安全承诺书要上墙,生产记录、农资管理要规范。
1.4做好畜禽粪便处理促进畜禽清洁养殖
为进一步加强畜禽养殖污染整治,加快推进“五水共治”,不断优化生态环境,根据云和县委《关于全面实施“河长制”进一步加强水环境保护和综合治理的实施意见》要求,编制了《云和县生态畜牧业发展规划》,调整了云和县畜禽养殖禁养区和限养区,出台《云和县畜禽养殖污染整治工作方案》,按照畜禽养殖“减量化、规模化、生态化、无害化”的原则,对全县范围内的所有畜禽养殖场进行整治。通过建设沼气池或格栅式厌氧沉淀池,利用农田、园地、林地等就地和异地消纳畜禽排泄物等措施,使沼液和污水进入氧化塘,畜禽养殖场达到了雨污分流、干粪收集、固液分离等生产工艺标准。逐步实现养殖场排泄物达标排放。
1.5推进农村沼气建设和沼液(渣)综合利用
近年来,云和县积极推广农村沼气建设,把农村沼气项目与“千万工程”、村庄整治工程、农村污水治理等紧密结合,实现了项目资金效益最大化,以“一池三改”(沼气池建设与改造圈舍、改造厕所、改造厨房同步设计、同步施工)的模式推进农村沼气建设。到2013年底,全县共建沼气2543户,服务网点31个。年处理养殖污水15.3万t,年产沼气100万m3,年提供沼渣沼液肥2.5万t。通过引导和扶持养殖户走向养殖-沼气-种植为主要模式的生态农业循环经济发展道路,沼渣沼液综合利用率达到80%以上,为保护农村生态环境,节能减排,清洁生产,增加农民收入发挥了重要作用,取得了显著成效。
1.6实施生态循环农业项目促进生态农业发展
为进一歩促进生态农业发展,推动农业生产规模化、产业标准化和经济生态化。农业部门积极争取生态循环农业项目,2012-2013年向浙江省农业、财政厅争取生态循环农业项目11项,争取项目资金280万元,2014年储备生态循环项目5项。通过项目实施,提高了云和县畜禽排泄物、作物秸秆、食用菌废菌棒等农业废弃物综合利用率,规模畜禽养殖场排泄物综合利用0.7万t,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2.56万t。
2工作措施
2.1加强组织领导
云和县农业部门成立农业水环境污染治理领导小组,农业局领导任组长,各科室负责人为成员,加强对县农业面源污染整治工作的领导。以农业生态能源办公室为主,成立农业治水办公室,农作站、质监、畜牧等相关专业的技术骨干为成员,负责规划、指导全县农业治水各项工作。
2.2制定方案整治农业水污染
根据浙江省农业系统水环境治理工作视频会议精神及云和县水环境保护和综合治理实施方案,结合云和农业发展实际,制定云和县农业水环境治理实施方案,明确今后一段时期农业治水目标、任务及措施,有计划地开展农业水环境治理。
2.3政策激励积极推进农业水环境治理
2007年以来,云和县出台的云和县粮食生产意见,明确对水稻开展统防统治给予600元·hm-2补贴,对全年统防统治33.3hm2以上的合作组织财政再给予150元·hm-2的奖励,有力地推进了统防统治工作和农药减量控害技术的应用。云和县政府出台了《云和县农业产业水环境保护和综合治理实施方案》《关于全面实施“河长制”进一步加强水环境保护和综合治理的实施意见》《云和县畜禽养殖污染整治工作》等政策措施,有力地推进了水环境保护和治理,通过畜禽养殖污染整治,使畜禽养殖逐步达到水污分流、干粪收集、固液分离等工艺标准。
2.4加大宣传力度,发挥基地的示范带动作用
认真总结和宣传发展生态循环农业的好做法、经验和好模式,以生态循环项目建设为契机,充分发挥生态循环示范项目辐射带动作用,以点带面推动生态循环农业的健康发展。
3问题与讨论
关键词:城市水环境;治理;污染;节水;生态
中图分类号:S891文献标识码: A
一、城市水环境的特点
根据《中国水利百科全书》,广义的城市水环境主要包括城市自然生物赖以生存的水体环境,抵御洪涝灾害能力,水资源供给程度,水体质量状况,水利工程景观与周围的和谐程度等多项内容。城市的产流、汇流条件及城市供水、需水、排水系统等都不同于一般地区,城市的水环境有其自身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城市供水对外依赖性强
由于城市本身地域狭小,本地水资源量十分有限,可利用的程度低,且城市用水量大,一般本地水源难以满足,因此,城市供水主要依靠现有的城区水源地或调引客水来支持。
(二)城市的水环境条件脆弱
由于城市的空间范围有限,人口密集、工业生产发达,人类的社会活动影响集中,如果没有合适的废污水处理排放系统,城市水环境将日趋恶化。同时,城市的废气、废渣排放量也很大,易于造成大气污染,形成酸雨,进而影响地表水和地下水,并危及人类健康。
(三)城市局部气候影响城市降水条件
城市规模的不断扩大,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城市地区的局部气候条件,又进一步影响到城市的降水条件。在城市建设过程中,地表的改变使其上的辐射平衡发生了变化,空气动力糙率的改变影响了空气的运动。工业和民用供热、制冷以及机动车量增加了大气中的热量,而且燃烧把水汽连同各种各样的化学物质送入大气层中。建筑物能够引起机械湍流,城市作为热源也导致热湍流。因此城市建筑对空气运动能产生相当大的影响。一般来说,强风在市区减弱而微风可得到加强,城市与其郊区相比很少有无风的时候。而城市上空形成的凝结核、热湍流以及机械湍流可以影响当地的云量和降雨量。
二、城市水环境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城市水环境建设缺乏系统规划
在规划原则上难以适应可续发展观的要求。在水污染控制的决策过程中,不能恰当地协调水环境―经济―社会之间的关系,或者对于水环境的功能、效益的认识不足,导致了水环境受到损害;在规划技术上缺乏系统的规划指标。现有的水环境系统规划还没有形成完整的、系统的理论,规划方法和规划指标体系没有体现城市水环境的系统性特点,缺乏可行的技术规范;在规划实施上缺乏规划实施监管技术支持。
(二)缺乏对城市水污染治理的综合考核与有效评价
国家和地方的行业主管部门对城市水环境治理的规划、投资、运营以及处理效果的考核和管理一直处于摸索阶段,虽然近年来已经作了大量的工作,但由于没有完整的评估体系和合理的考核指标体系,并缺乏必要的监管手段和措施,导致目前许多污水处理厂仍存在盲目建设,规模过大,投资成本过高等现象,造成大量浪费。
(三)标准体系的缺位和不当
国内目前已的技术标准,无论在种类上和数量上与实际需求相比都明显偏少,不能满足城市发展的要求。并且缺乏引领行业、有关共性及指导性的标准体系以及基础标准的指导,标准的系统性和协调性较差,内容交叉重复,技术术语不规范,技术要求和表达不统一;新标准的制订与其他相关标准协调不够,造成某些内容相互矛盾,为标准的执行带来困难;标准研究滞后,适应性、针对性较差,质量亟须提高。
三、城市水环境治理与污染控制的措施
(一)转变传统水环境治理方案
城市化进程中,水环境的治理多采用单项、消极的治疗方案,水体的污染得不到有效的控制,甚至还有加重的趋势。经多年的努力和研究,将水环境的治理纳入到水污染的防治体系中去,才是改善水环境质量,解决水污染最为重要的途径。
八十年代及其以后综合防治的阶段:将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相结合,加强环境优化管理,并开展区域综合性的防治。城市水环境的综合防治首先需恢复生态系统的平衡,禁止生活污水、工业废水排入水体;其次,完善污水收集、河流改造等系统,完善城市污水处理、雨水存储等设施。此外,还需采取如渗水渠道、路面以及指数种草等措施,控制雨水的渗透。
(二)完善制度,促进水污染治理科学规范运行
首先,我们可以借鉴美国的法律,制定严格的法律法规,对我国水环境加以保护;其次,需要建立水污染惩罚机制,对企业发展过程中造成的水污染制定严格的标准,如有违法按照标准进行惩罚;再次,需要完善监督制度,鼓励广大市民共同参与到水污染处理工作的监督中去,促进工作的有效推进。
(三)加强宣传,提高全民节约用水意识
环境保护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所以在水污染治理方面,需要采取多种途径,加大对环境保护的宣传力度。通过宣传教育,提高市民的节水意识,并鼓励市民积极参与到水污染治理中去。在一些小城市中,各级政府也要注意开源节流,严格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促进水资源的良性循环,实现经济与生态的协调发展。
(四)运用经济手段,促进水污染治理的市场化
现阶段,我国排污收费制度还不是特别成熟,收费过高会引起企业的不满,收费过低则达不到有效的防治作用。所以,在污水处理收费方面,需要加大改革步伐,不仅要界定污水处理企业成本核算的范围,而且要形成有效的经营机制。努力做到专款专用,通过有效措施推动城市污水处理的正常运行。在生活污水方面,则需要遵循谁污染谁治理的原则,并对有关责任人进行合理收费。
(五)治理城市水环境污染的技术措施
1、开展水环境调查
首先必须对待治理的水域进行调查,调查水环境水体和底泥的各种理化指标和生物学指标,如水体pH值、CODcr、BOD5、TOC、NO3-N、TP、浮游生物群落、微生物、底栖动物、高等动植物群落;底泥TOC、PH值、CODcr、BOD5、NH3-N、NO3-N、PO4-P、TP、TN、耗氧速率、氧化还原电位、生物降解性能(G值),同时还要调查水体污染情况,包括污染物种类和数量、各排放口分布及排放规律,水体地理特征,水的流态及水文特征,滨河带各种生物分布情况,河岸植被情况等等。根据调查情况,制定水环境生物修复方案,并进行实验室模拟试验,以最后确定水体底泥和水体生物修复技术组合。
2、启动水环境生态系统功能
城市水环境生态系统由底泥生态系统、水体生态系统、河岸生态系统等组成。水环境生物修复的关键在于启动和强化其生态系统功能,关键在于底泥“无机化”和水体“有氧化”。底泥“无机化”就是底泥生物氧化,通过“无机化”,降低泥水界面底泥有机碳含量,提高底泥氧化还原电位,强化底泥对上覆水体有机物分解能力。水体“有氧化”是通过曝气复氧等措施,增加水体的溶解氧,启动水体生态系统。底泥生物氧化促进了底泥对上覆水体有机污染的分解能力和底泥营养盐释放,使水体藻类开始大量繁殖,藻类繁殖增加水体溶解氧,加上曝气复氧措施,迅速消除水体黑臭,启动水体生态系统形成洁净好氧水体生态系统。
3、激活土著微生物活性
土著微生物在与环境的过程逐步形成了与环境相适应的微生物区系或群落,并能利用污染物作为底物进行分解代谢。通过解毒、促生等措施,激活环境中土著微生物,进行底泥生物氧化和水体生物修复,使污染环境中的土著微生物大量繁殖的同时,对残存的有机污染物质进行降解,污染环境的逐步改善,使环境中的溶氧渐渐地升高,有助于好氧微生物区系的建立,竞争性地抑制了只能在污染环境中生存的其他微生物。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