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地摊经济发展报告

地摊经济发展报告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地摊经济发展报告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地摊经济发展报告

地摊经济发展报告范文第1篇

一、质量成本分析报告

根据项目研究,公司质量损失成本可细分以下8项内容:

废品损失;返修损失;停工损失;质量降级损失;保修费用;索赔损失;退换货损失;产品折价损失。

对于质量损失成本按上述内容作统计和比较分析,可了解公司中各种不合格或质量缺陷项目引起的损失内容和严重性。

造成质量损失成本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涉及公司的各个部门。要进行公司质量损失成本报表,统计计算出计划期内质量损失成本总额及计划年度内累计总额,并与目标比较求出增减值及增减率。此外,还要进行相关指标的分析,指标包括:质量损失成本各构成项目所占的比重,内部损失成本占总成本的比重,外部损失成本占总成本的比重。表1为质量成本结构分析,并根据质量成本结构分析,做出质量成本四项费用构成饼分图,见图1。

二、质量成本综合分析

1.质量成本四项费用构成比例分析

从上述质量成本结构分析和质量成本四项费用构成饼分图看出,2007年第一季度实际发生质量成本总额218.5446千元,其中预防成本94.70千元,鉴定成本38.40千元,内部损失成本75.9226千元,外部损失成本9.522千元,分别占质量成本总额的43.33%,17.57%,34.74%,4.36%。

与计划相比,预防成本减少1.1千元,与2006年同期比较增加0.5千元,其中由于工资水平提高引起的工资增加0.2千元,第三方监督检查费用增加0.3千元。鉴定成本较计划减少4.29千元,较2006年同期增加4.84千元。内部损失成本较计划增加15.9226千元,较2006年同期增加7.613千元。外部损失成本较计划减少2.838千元,较2006年同期减少1.84千元。

2.内部质量损失情况

2007年第一季度,内部损失成本75.9226千元,较计划增加15.9226千元,较2006年同期增加7.613千元。原因之一是由于2006年同期部分新产品的没有内部核算价格,无法计算这部分损失。在2006年下半年制定了这些新产品的内部核算价格,使内部损失成本的统计有了计算依据。仅a产品内部损失较2006年同期增加了5.2千元;二是2006年第一季度加强了各产品内部损失统计核算工作,使上下道工序之间的内部损失没有及时得到全面统计,也使内部损失成本的统计数据更趋于真实,从而导致了内部损失额有较大幅度增加,从数据的统计分析过程看,内部损失成本的提高并非生产过程失控造成。

从各产品内部损失折线图看出,损失额最高的产品为a产品,发生额为32.65千元,占损失总额的43%。该产品的内部损失成本一是原材料、零部件发生的不合格,占该产品损失额的34%,二是加工过程中发生的不合格,占该产品损失额的26%,三是产品返工返修工时损失,占该产品损失额的18%。其次是 b产品,发生额为18.57千元,占损失总额的24.46%。从上述分析,两种主要产品的产值内部损失率与总产值内部损失率基本持平,从单位情况分析,生产过程基本受控。

3.外部质量损失成本

2007年第一季度,外部损失成本9.522千元,较计划减少2.838千元,较2006年同期减少1.84千元,其中a产品增加5.00千元,c产品增加2.95千元,d产品减少3.20千元,f产品减少1.4千元,b产品减少3.5千元,e产品减少1.69千元。外部质量损失成本一是用于技术保障及产品维护检修发生的售后服务人员工时费、差旅费;二是用于产品已保修零备件费用。

4.措施和建议

(1)应进一步加强质量成本的控制;各分厂应严格控制原材料用量,在原材料价格逐步升高的情况下,稳定产品成本和质量成本。

(2)技术部和三车间应加强质量改进工作,对a、b产品的生产工艺和质量问题组织人员进行攻关,探索适宜的工艺参数,降低内部损失成本。

地摊经济发展报告范文第2篇

【关键词】外来人口问题;解决方法

一、目前广州流动人口现状与特点

改革开放以来,人口管理是我国社会管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人口再生产、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发挥着重要作用。广州作为全国最具活力的中心城市之一,依靠良好的区位沿海优势和开放、繁荣的经济发展,吸引着来自全国各地的流动人口。截止2011年,广州流动人口管理服务部门透露,广州登记的外来人口有726万人,加上尚未登记的,基本与常住人口790万持平,也就是说广州的外来人口占据了一半左右。同时在2012召开的广州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会议上,市长陈建华指出在过去十年间,广州市的人口年均增长率为2.48%,比全国0.57%,全省1.9%的增长水平都高,甚至在两年左右超过常住人口。

在其庞大的外来人口与快速增长率下,其特征也很明显,年龄上1725 岁及2535 岁的比例分别是39.7和41,合计达80.7,可见中青年人口流动能力最强;文化素质以初、高中为主,其次是中专、中技或职高,第三是大学学历,流动人口整体文化素质相对较低;收入上发现,流动人口月收入1 000~1 500 元的比重最大,其次是500~1 000 元,第三是1 500~2 000元,表明广州流动人口的整体工资水平处于中下游。

综上如此状况,虽然流3动人口对广州的经济发展与繁华做出很大贡献,但流动人口的问题必须认真对待,解决流动人口问题并优化,广州势在必行!这次北京召开的城镇化工作会议,提出北上广深落户将收紧,特别控制大城市的人口规模。

二、挑战与问题

㈠ 动人口犯罪比例

有调查显示,广州每年抓获的犯罪嫌疑人中,有超过80%的是外来流动人员,2005年1月至10月问,流动人员犯罪案件占了84.5%。⑵同时从《广州市外来人口犯罪报告》中看出2008-2010三年间外来人口犯罪比例平均占了总数的78.3%,而严重刑事犯罪比例在这三年平均77.7%左右⑶

㈡ 来人口子女教育问题

从上面的流动人口特点可以看出,流动人口的教育水平大多比较低,导致对子女教育方面肯定有所缺失,同时流动人口忙于生计势必无法兼顾子女的教育,所以只能选择民办高中(但费用特别高教育质量又不高);而那些成绩好的外来学生,却因为家庭经济条件问题,如择校费等导致无法进入好的高中甚至无法进入普通公办高中。而那些家境好,成绩又好的外来家庭毕竟实属少数。

㈢ 受歧视与社会冷漠

作为广州常住人员的我,小时候就感受过本地人多多少少是对外来人员有种莫名的排斥,甚至有点偏见和歧视。或许是语言问题或许是文化上的差异的原因,我们多多少少看到一些摩擦,当然现在比以前好多了,但仍然存在。典型的就是一些语句“外省妹”“湖南头”“捞头”,都有点带有一些偏见的意思,从而造成社会上本地人与外来人口之间的冷漠。

㈣ 活条件与居住落户

广州生活成本较高,而外来人口大多数是农民工,通常靠摆地摊等维持生计,而且由于户籍因素无法获得本地的保障和优惠,而中上阶层的外来人口并不多;居住落户更是难上加难,房子价格居高不降,且需要满足相关条例(学历、积分等⑷)才能入户并且办理手续等复杂程序是外来人口难以入户。

㈤ 城市文明问题

许多流动人口存在着短期行为,他们环境卫生意识差,一些生活区垃圾遍地、污水乱流、甚至还滋生出某些疫病同时增加了城市拥挤程度、新生出大量噪音。这样不仅仅影响到他人的生活还对市容造成很大的影响

三、解决方法与管理模式

1、对于犯罪问题,首先要对罪犯者提供必要的教育和工作帮助,因为罪犯大多因为生计才犯罪,若能对提供相应基础的职位能大大减少犯罪率,同时对于屡犯且严重的罪犯应记录在案,限制其入广州。

2、外来子女教育,首先大力去除择校费问题(虽然一直履行但成效不理想),其次对于经济困难成绩优秀的学生应效仿大学提供绿色通道贷款,让他高中毕业或大学的时候还款(高中毕业一年暂时不读大学,期间还款效仿国外)

3、至于歧视,这种精神层面的问题难以解决,其实只有个体有能力是不会遭受歧视,我们能做的只能是搞搞社区活动增加相互间的关系

4、虽然外来人口并不能像本地人一样享受优惠,但是我们可以退出相应政策,如跟工龄挂钩来折成一个百分比来享受和本地人所享受的保障和教育等折算方式,或者在社区里加多一些公共设施如公共乒乓球台等福利设施来总体增加福利;而对于没有实际在单位工作的农民工,应当设立一个部门来解决,分配一些简单的劳务工作来满足他们的生计,如打扫等

5、对于环境的意识问题,我们需从精神层面和法制层面解决,精神为根本法制为约束,倡导保护环境和垃圾分类,并提供较多的垃圾桶等让流动人口减少这种短期行为,同时也可效仿香港随地丢垃圾进行罚款,我们可对城管或巡警惊醒要求,不仅仅对每位流动人口即使是本地人口也应进行的法制措施。

现在二三线城市不断蓬勃发展,吸引大批外来人口回归发展工作,这势必对大城市特别是广州带来很大冲击,若广州不好好治理流动人口问题,完善其结构,或者对劳动型密集企业进行改造,否则广州发展的持久动力很可能会失去。

【参考文献】

地摊经济发展报告范文第3篇

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重启的原因

全球经济总体复苏态势为汇改重启提供了有利契机

2010年上半年,全球经济呈现全面复苏的态势:一方面,虽然金融风险并未彻底出清,希腊债务危机的最终解决还尚存悬念,但金融海啸已经基本平息,系统性金融危机卷土重来的可能性也已经微乎其微,国际银行业度过生存性危机并进入新的增长阶段,全球金融体系的能力建设则重回平稳的轨道,全球金融监管的深入改革也正渐次推进。另一方面,虽然金融危机的深远影响尚未彻底消除,但前期大规模金融救助政策和经济刺激政策已帮助全球主要经济体走出衰退,进入新的复苏阶段,2010年第一季度,美国、欧元区、日本、印度和中国的经济增长率分别为3.0%、0.5%、5.0%、8.6%和11.9%;根据IMF的预测,2010年全球经济增长率有望达到4.2%,大幅高于2009年的-0.6%。全球经济回升向好的基础进一步巩固,这为进一步推进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提供了有利的契机。

全球跨境资本流向多元化趋势降低了汇改重启的风险

随着实体经济的普遍复苏,全球跨境资本流向的多元化特征进一步显现,不同于以往更多地流入新兴市场经济体,当前全球跨境资本倾向于在美国市场、大宗商品市场和新兴市场建立分散化资产组合,以期在分享全球经济整体复苏利益的同时减小不确定性丛生带来的投资风险。据美国财政部的国际资本流动报告统计,2010年第一季度美国国际资本流动净额约为92亿美元,实现了连续三个季度的资本净流入。据EPFR(Emerging Portfolio Fund Research,中文全称“新兴市场投资基金研究公司”)统计,2010年第一季度流入新兴市场债市股市资金总计达188.7亿美元,其中债市流入资金约114.3亿美元,股市流入资金约74.4亿美元。而随着大量资金进入国际大宗商品市场,国际黄金原油价格也大幅上涨,截至2010年6月21日,国际黄金现货价格和纽约商品交易所西得克萨斯中质原油期货价格分别为1233.7美元/盎司和77.42美元/桶,分别较一个月前上涨了4.8%和9.59%。全球跨境资本流向多元化降低了人民币汇率由于跨境资本大进大出而宽幅波动的可能性,降低了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重启的市场风险。

美元中短期强势减小了新兴市场货币的升值压力

2010年以来,希腊债务危机的爆发和扩散导致美元币值大幅走强,截至2010年6月21日,美元指数收于85.94点,较2009年末上升了10.29%。由于国际金融危机期间部分新兴市场货币实行了实际钉住美元的特殊汇率制度安排,因此年初以来的美元升值导致其被动对一篮子货币升值。根据BIS的数据,2010年5月,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Real Effective Exchange Rate)为119.99点,较4月上升3.36%,自年初以来上升5.49%。实际有效汇率与美元指数的同步上升导致新兴市场货币的升值预期有所下降。升值预期和升值压力的下降为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的重启提供了有利契机。

汇改重启有利于加快经济结构调整和减轻通胀压力

目前,中国正处于加快经济结构调整、转变发展方式的关键时刻,调整经济结构既是着眼于解决经济运行中的深层次矛盾,也是为了拓展发展空间,增强经济发展的长期动力,使经济增长建立在结构优化的基础之上,持续性得到增强。在后国际金融危机时代,这一任务更加重要和紧迫,正如副总理在2010年6月1日出版的《求是》中撰文指出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关键是要在‘加快’两个字上下功夫、见实效”。进一步推进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有利于促进经济结构调整,提高发展的质量和效益,浮动汇率可灵活调节内外部比价,有助于引导资源向服务业等内需部门配置,推动产业升级,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减少贸易不平衡和经济对出口的过度依赖。此外,进一步推进汇率形成机制改革还有利于抑制通货膨胀和资产泡沫,减少央行被动投放货币的压力,保障物价水平和金融市场的中长期稳定。因此,当前重启汇改是适应中长期经济发展需要和短期宏观调控需要的必要举措。

适时重启汇改有利于把握“以我为主”的主动权

2010年6月25日至27日,八国集团(G8)和二十国集团(G20)联合峰会在加拿大多伦多举行,财政巩固与金融业改革是本次峰会的主要议题。在此次会峰会上,G8和G20成员国对全球金融危机期间实施的财政刺激政策的退出进行协调,并讨论全球金融监管改革的未来趋势。中国人民银行在本次峰会召开前重启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一方面有利于把握“以我为主”的主动权,坚持汇改的“主动性、渐进性、可控性原则”,保障政策的延续性和稳定性;另一方面也有助于多伦多峰会将更多注意力放在财政巩固政策协调的核心议题上,并在合作氛围改善的背景下达成更多有利于全球经济稳健复苏的实质性共识。

推进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的内容

虽然本次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重启并没有太多的细节性措施,但我们在细致解读“中国人民银行新闻发言人就进一步推进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答记者问”后认为,本次汇改重启隐含了一些重要的趋势性信息:

顺势而为,以我为主,对外传递重启汇改的信号

在2010年6月19日的新闻公告中,人民银行对外明确表明了进一步推进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的态度,这种明确表态不仅消除了国际市场对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未来变化的种种猜疑,表明了我国作为经济全球化的受益者,继续推进汇改以实现互利共赢、长期合作和共同发展,维护有利于全球经济复苏的战略机遇期和国际经贸环境的决心。还显示了我国汇率政策变化“顺势而为”的特征:2008年的国际金融危机给全球和我国经济带来了较大的困难和不确定性,我国适当收窄了人民币波动幅度以应对国际金融危机;2010年后危机时代正式开启后,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从“危机模式”转向“后危机模式”,打破危机时期实际钉住美元的特殊机制,增强人民币汇率弹性。

人民币汇率不进行一次性重估调整

人民银行明确表示:“此次在2005年汇改基础上进一步推进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人民币汇率不进行一次性重估调整。”人民币汇率不进行一次性重估调整的深层原因是:其一,当前人民币汇率与均衡水平相比并无太大偏差;其二,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重启将延续渐进性原则,为企业结构调整留出相应的时间,使企业逐步消化人民币汇率浮动的影响,促进产业有序转移和升级,保持我企业在国际市场上的总体竞争力,引导就业更多向服务业转移。

重在坚持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

人民银行明确表示:“此次在2005年汇改基础上进一步推进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重在坚持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强调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的原因是:其一,危机时期实际钉住美元的特殊机制已经不能适应后危机时代的大势所趋,随着中短期美元强势的延续,实际钉住美元的风险可能已经大于潜在的收益;其二,随着对外开放程度不断提高,我国主要经贸伙伴已呈现明显的多元化态势;同时,资本往来也呈现多样化和多区域特征。在此背景下,人民币汇率如果钉住单一货币变化,不适应贸易投资货币多元化的需要,也不能反映汇率的实际水平。多种货币组成的货币篮子及其变化更能准确反映真实的汇率水平。

确保汇率波动幅度可控,防止市场力量引起人民币汇率超调的可能性

虽然目前我国国际收支向均衡状态进一步趋近,劳动力、资源、土地等生产要素价格的上升也影响了我国出口产品的成本,当前人民币汇率与均衡水平相比并无太大偏差,不存在大幅波动和变化的基础。但人民银行明确表示:“要确保汇率波动幅度可控,防止市场力量引起人民币汇率超调的可能性。”人民币汇率大幅波动,对我国经济金融稳定会造成较大的冲击,不符合我国的根本利益,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稳定是进一步推进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人民银行将继续按照已公布的外汇市场汇率浮动区间,对人民币汇率浮动进行动态管理和调节,提高调控水平,改进外汇管理,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稳定,维护宏观经济和金融市场稳定。

发挥汇率政策的经济调节作用,注重政策搭配

一方面,人民银行明确表示:在促进国际收支平衡、扩大内需、结构调整等方面,汇率可以发挥积极的调节作用,汇率形成机制改革有利于促进经济结构调整,提高发展的质量和效益;汇率浮动促使出口从简单加工转向深加工和精加工,拉长了生产链条,细化了分工,增加了就业岗位;有利于优化资源在贸易品部门与非贸易品部门间的配置,当前有助于就业向服务业的转移。另一方面,人民银行也指出:“我国经济发展面临的结构性等问题不可能单靠汇率解决,需要与其他政策相互配合来实现结构调整和优化。”要继续调整国民收入分配格局,提高居民收入占比,扩大消费内需,完善社会保障体系;要拓宽民间资本投资渠道和领域,加快民营经济和服务业发展,理顺资源价格形成机制,提升经济效率和内生增长动力;要继续加大进口力度,加快“走出去”步伐,进一步便利“走出去”投资和居民购汇用汇。在推进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过程中,还要加强对资本流动的监测和管理,加大对非法外汇资金的查处力度。

对下一步深化改革具体措施的展望

我国人民币汇率制度自建国以来几经变化(见图1),人民币汇率水平也随之不断调整(见图2)。纵观人民币汇率制度变迁,改革始终有一条主线:不断加大市场供求力量在人民币汇率形成中的作用,尤其是于2005年启动的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改革,其核心就在于尽快形成由市场决定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总体来看,2005年以来的汇改是成功的,对我国实体经济发挥了积极影响,此次重启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仍将延续2005年汇改的总方针,建立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预计具体改革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深化:

力求使人民币对美元形成正常预期

监管层将通过多种渠道和手段力求使人民币对美元形成正常预期,尤其是重视引导市场由人民币对美元的“单边升值预期”转为“双向波动”预期,以奠定由市场来决定人民币汇率的基础。

积极稳妥地逐步增加人民币汇率弹性

尽管本次重启汇改没有放开每日汇率波动区间,但之前并未充分用足该波动区间,未来将会更加充分的用足当前的汇率波动区间;随后在国内经济金融市场逐步适应人民币的汇率波动后,再根据市场发育状况和经济金融形势需要,逐步适当放宽人民币汇率的波幅限制,进一步增加人民币汇率弹性。

完善一篮子货币的汇率形成机制,引导市场从对人民币兑美元汇率转向对人民币有效汇率的关注

货币篮子的设定既是参考市场供求关系、扩大汇率弹性的结果,又是监管层主动对人民币汇率实行有管理浮动的一个渠道。监管层将根据国内外经济金融形势,以市场供求为基础,通过调整货币篮子的组成和权重来实现对人民币汇率的浮动管理。首先,主动适应新兴市场地位上升以及我国出口地区多元化的趋势,以对外贸易为权重,引入印尼盾等较好的新兴市场货币,形成更为完善的官方人民币有效汇率形成机制。其次,不断引入并扩大人民币对非美元国际货币的直接交易,逐步放宽浮动区间,引导市场逐步从对人民币兑美元汇率转向对人民币有效汇率的关注。

扩大人民币跨境贸易的试点范围

2010年6月22日,中国人民银行等六部委《关于扩大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试点有关问题的通知》,主要内容有三:一是扩大境内试点地区,增加北京、天津等18个省(自治区、直辖市)为试点地区,广东省的试点范围也扩大到全省;二是将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的境外地域由港澳、东盟地区扩展到所有国家和地区;三是扩充试点企业名单,增加上海市和广东省的出口货物贸易人民币结算试点企业数量。预计未来仍可能继续扩大人民币跨境贸易的试点范围,包括:根据跨境人民币结算系统投产测试结果,并结合人民币跨境贸易量继续扩大境内试点地区;继续扩充试点企业名单,将更多有强烈人民币进出口需求的大型企业客户吸收为试点客户,使其依靠强大贸易话语权和议价能力,改善我国出口收汇企业对外谈判的不利贸易地位,也有可能将试点企业完全扩展到所有企业。

未来人民币汇率走势及其影响

人民币汇率走势判断

从人民币对美元汇率的角度看,汇率制度改革重启后短期内人民币对美元汇率升值趋势不变,短期内将会是“在小幅波动中上涨”;但从长期来看,人民币对美元汇率双向波动的特点将愈发明显,而且波动区间将逐步变大。

从人民币有效汇率的角度看,由于近来欧元的贬值、美元的升值加上危机期间人民币钉住美元的短期政策,导致人民币有效汇率从2010年3月以来连升3月(见图3)。随着我国篮子货币的逐步完善,人民币有效汇率的市场地位将逐步上升;同时随着新兴市场货币在篮子中比重的增加,人民币有效汇率亦将更真实地反映我国的汇率水平。

对中资商业银行的影响分析

汇率改革的重启将对人民币自主定价机制提出更迫切的要求。当前非美元货币和人民币之间的汇率大多通过套用美元汇率来间接计算,汇改重启更加重视“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从而对人民币兑非美元货币的自主定价机制提出了更为迫切的要求。从商业银行来讲,人民币跨境贸易试点的扩大也将使得商业银行跨境结算业务大大增多,而大部分中资商业银行现采取的杂币对人民币的平盘方式为:通过将之拆分为杂币对美元和美元对人民币两个货币对分别平盘。这种方式一方面使得人民币对杂币的汇率水平往往不能合理反映两国货币购买力比价,另一方面也使中资银行的一些业务发展处于被动状态。以广西地区开展的边贸结算业务为例,部分中资银行一直无法报出合理的人民币对越南盾报价。如果通过美元进行套算,人民币对越南盾的报价总是没有“地摊银行”报价优惠。所以当客户存在兑换越南盾需求时,中资银行只能通过“地摊银行”解决,业务发展一直处于被动状态。有鉴于此,中资银行需要顺应人民币跨境业务试点扩大的大趋势,加强人民币自主定价机制研究,尤其要加强对与我国贸易往来较多国家,如俄罗斯、印尼等经济体货币的自主定价机制研究。

人民币对美元汇率弹性的增强可能增加商业银行结售汇业务量。在人民币汇率波幅加大的预期下,企业客户的避险需求增加,加大商业银行远期结售汇的业务量。同时,在人民币汇率基本维稳的情况下,一些加工贸易企业减少即期结售汇的频率,其所需美元资金可通过进出口业务冲销。未来,加工贸易企业会增加即期结售汇的频率,以图在汇率波动中谋利。

人民币汇率弹性增强使得商业银行的盈利机会和风险同时增加。人民币汇率弹性增强使得商业银行在银行间外汇市场上低买高卖的机会显现,从而提高商业银行的盈利可能性。与此同时,人民币汇率弹性加大同样增加商业银行的风险:如果出现市场平盘价劣于对客户的结算价,银行将自主承担其中的汇率损失。而且,在与企业的结售汇业务中,人民币汇率弹性加大也使得商业银行的交易风险、折算风险、经济风险均变大。总之,人民币汇率弹性加大,商业银行亟待提高汇率风险管理能力和交易员把握市场机会的能力。

长远来看,人民币双向波动的预期形成后,商业银行外汇资金短缺的局面将得以缓解。近期内,人民币汇率改革的重启将加大人民币的升值预期,商业银行外汇资金短缺的局面短期内难以缓解,商业银行仍需积极争取与央行进行外汇掉期业务的操作。长期来看,人民币对美元单边升值预期消减之后,商业银行外汇资金极度短缺的尴尬局面有望逐渐缓解。

(作者单位:中国工商银行城市金融研究所

地摊经济发展报告范文第4篇

关键词:商业化;工业化;城市化;国际化

中图分类号:F06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3890(2009)11-0069-04

河北白沟位于“京津冀都市圈”的核心地区,自古就是商品交易繁荣的商业重镇,历史悠久、源远流长。“党”的以后,白沟以其特有的经商传统和开拓进取精神,从本地地域特色和历史传统出发,结合外部宏观、微观环境,以箱包产业为主导,依托产业集聚,通过“先商业化―再工业化―最终实现城市化”的“白沟模式”,形成了“小商品、大市场”,“小企业、大产业”,“小资本、大聚集”,“小投资、大建设”,“小政府、大社会”,“小城镇、大作为”的发展新格局。2008年7月保定市政府做出了建设“白沟・白洋淀温泉城”次中心城市的决定,突破了行政区划界限,促进了生产要素合理配置,优化了生产力布局,提高了产业集中度,

增强了对区域经济辐射带动能力。白沟模式的活力、潜力、创造力以乘数效应激发出来。

一、白沟模式的本质内涵

(一)白沟模式的起点:商业化

白沟经济实质或最显著的特征是商贸流通,靠商业和市场起步。上市商品多达80个大类,100多万个花色品种,吸引了国内外近6 000个知名品牌入驻白沟。大部分产品生产、物流不在白沟,仅在此达成了交易。现今在已有商品专、全、廉的市场优势基础上,白沟又实施了“划行归市、品牌经营、规模带动、五统一模式、货真价低、童叟无欺”六大策略,使“白沟”实现了从地摊市场向现代化商城的蜕变,大商贸集群优势突显。由此白沟市场规模由小到大、经营思维由仿到创,产品竞争从无牌到名牌,营销方式由坐商到行商,营销环境由沿街成市到现代化商城,营销范围由国内市场到国际市场的发展过程。

(二)白沟模式的支点:工业化

商业化到工业化的过程,是产业由空心化到实心化的过程。从一个完整的经济体系角度来看,要实现可持续发展,实行产业实心化是非常必要的环节。“白沟”提出了“大市场带动大工业,大工业促进大市场”,先后实施了“先市后厂、产业集聚到集群,前店后厂、叫响白沟制造和白沟品牌”四大策略。

箱包业作为“白沟”的第一大主导产业,产业规模不断扩大,产业链条不断延伸,产品档次不断提升,规模加工企业从12家发展多300多家,个体加工企业近万家,产业链条从简单的箱包生产发展为制革、小五金、拉链、箱包辅料、电脑制版、印花、包装材料等多个相关配套产业并进,箱包产品的地产化水平进一步提高。箱包业在全国所占的份额稳居第2位,现有品牌1 200多个,“白沟”成为了全国最大的箱包产销基地,“中国箱包之都”开始在全国叫响。

(三)白沟模式的结点:城市化

产业的工业化、城市化与市场化本质上一种互动的关系,是一种螺旋上升的过程。没有城市化的商业与工业必然不能长久。城市化从本质上说就是服务业的发展,只有有了服务业的发展,才能进一步为商业和工业发展提供保障。2008年7月《保定市“一主三次”城市发展规划纲要》中提出:把“白沟 白洋淀温泉城”作为次中心城市进行规模建设,从政策上极大地促进了白沟产业城市化的进程。具体而言“白沟”在城市化运作中先后实施了:立镇项目规模化、工业聚集园区化、战略定位品牌化、贸易加速国际化、生产流通规范化、投资主体多元化、城市功能人性化、区域统筹一体化等举措。设想“白沟”用三个“五年计划打造”中国箱包之都、中国北方中等商贸名城,中国北方购物天堂三块金字招牌,实现从农村到城市的巨变。

(四)白沟模式的增长点:国际化

国际化是产业集群网络化和融合化的标志,是产业集群进一步升级,集群资源最大限度整合的具体路径。“白沟”把国际化作为可持续发展的一种全面而超越的远景规划,开始了产品国际化、产业国际化、资源国际化与创新国际化的进程;实施了四大策略:多轮驱动、产业提升、资源整合与创新突破等策略,加快了产业结构的国际化、产业链条的国际化与生产要素的国际化。从观念上逐步改变了传统的“坐商”理念:坐商变行商,外商变地商。开始创办国内、外分市场,发挥总部经济的效应,实现产业经济网络化和虚拟化。

二、白沟模式的基础

(一)白沟模式的萌芽基础

白沟模式是依托产业集群发展起来的,是集群的升华,分析白沟模式不能离开产业集群。集群的发展过程是各种资源聚集在某个特定地理区域的过程,没有资源的聚集,集群是不可能发展的。

资源是形成白沟模式的初始条件,其中自然条件是模式形成的一个重要的原因,“白沟”自古就是商品交易繁荣的商业重镇,元朝时期“白沟”成为水、陆交通的要道,“四海闻名”的商业重镇。到了清朝,白沟市场的繁荣达到了鼎盛时期,“白沟”的箱包业也开始了披荆斩棘的奠基之路,出现了许多专门从事木箱、口袋、褡裢的人,为今天“白沟”的箱包奠定了基础。

人力资源也是形成模式必不可少的一个关键因素,在某地存在某个领域的专业人才,就有可能产生相关产业集群。1971年,“白沟”当地几个农民用人造革加工出自行车座套和简易手提袋,获利颇丰,于是当地人便群起效仿。自此以后,从最初的自行车座套、提包和钱包开始,白沟箱包开始渐进发展,采取的是沿街摊销的营销方式。1981年,部分农村剩余劳动力开始从土地经营中脱离出来,形成了为数可观的家庭式专业作坊,造就了箱包加工专业户的雏形,商业发展的雏形产生。

(二)白沟模式的强化基础

1. 资源聚集。“白沟”的“划行归市、品牌经营、规模带动”等策略具有明显的资源聚集效果。一方面能够有效降低运输成本,形成“柔性生产系统”,扩大核心企业的生产和提高集群内企业对于市场的响应度;另一方面,集群的存在能在市场上形成“品牌效应”,降低营销成本,实现市场的扩大。

2. 产业专业化。白沟产业从简单的聚集形成了有秩序的集群形式,具有设计研发中心、信息中心、时尚展示中心、精品名品商贸中心和特色产业链集成中心,并以完善的产业配套能力与亲商氛围为平台,通过多种方式与途径实现产业聚集到产业集群的跨越。

3. 知识(技术)的共享。“白沟”的“划行归市、工业聚集园区化、前店后厂”等策略把市场和园区打造成企业人才、技术、信息的聚集与交流平台。集群通过与外部的关系去吸收知识,然后通过内部的社会化机制来分享知识,由于知识在集群内的共享,使得集群内企业普遍提高了生产、技术和销售能力。有利于企业学习成本的降低和中小企业的快速成长,从而促进集群整体的创新。

三、白沟模式运行中存在的风险

任何产业集群都有一个产生、发展和衰退的过程。产业集群的风险自它产生那天就已潜伏,只是产业集群优势发挥,劣势和危机还没有显露。产业集群内隐伏的矛盾和危机,在国家宏观调控和市场变幻的形势下,随时可能爆发,给区域经济带来巨大的风险。

(一)白沟模式最鲜明的特色之一:政企合作

政府不仅负责了市场的拆迁安置同时也涉及到规划设计以及业态分布等多个环节。政府中的行政官员同时担当了商业城的总经理,他们既是企业家同时也是政府官员。积极方面是:不以自己是官员,就把不懂企业作为托词,作为官员,能将富民置于重要地位,这样就极大地推动了白沟模式的运行速度和运行质量。但消极的方面就是:诸如政府角色的增加而导致的增长,以及地方对于政府补贴的依赖等,竞争优势可能会逐渐演变为风险。

(二)白沟模式特色之二:原生态――草根经济

白沟经济采取的是“自力型”发展模式,先做内源民营化,最初是在以家庭为单位的小作坊形式上建立和发展起来的,实行家庭自筹资金、自行管理、自主生产、自谋销路、自负盈亏。现今生产作坊及个体加工户则高达7 000多个。尽管在产业的萌芽和初步发展时期,家庭小作坊以其较强的灵活性和适应性成为推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带动了白沟经济的跳跃式发展。但是,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对社会化生产的需要,家庭自营经济的弊端日益明显地暴露出来,成为制约白沟经济发展的瓶颈。

(三)白沟模式特色之三:低价运作

企业空间数量的聚集带来的生产成本降低并达到一个最佳点,此后,随企业数量增加,企业空间聚集产生了拥挤成本。在集群发展的初期,集群内企业通过彼此之间的协作和专业化分工可以获得生产效率上的改进,聚集经济优势归根到底还是基于要素资源集中所获得的低成本优势,这种优势很快被削弱和模仿,最终产业集群所在的区域会成为“问题区域”。

低价位竞争是“白沟”的特色更是最强优势,但同时也存在很大的风险。很多小企业,尤其是家庭式的小作坊在生产过程中,为了降低成本,采用落后的工艺设备,技术投入严重不足,仅仅看重产品的数量而忽视产品的质量,强调片面做大做强的急攻思想,贪快求多、以次充好,而且企业与学校、科研机构的联系不紧密,不注重对人力资本进行投资,对员工缺乏培训,获取和吸收新技术的能力弱,得不到有力的技术支持,仅仅是维持简单的生产操作,普遍缺乏技术创新和开发能力,经营业务比较单一,产品科技含量低、附加值不高,利润不足,进一步制约了其技术提高能力,阻碍了一些高科技的产品、高品质的产品的开发。

四、白沟模式高效运行的建议

(一)政府体制机制创新,构建柔性化的地方政府

产业集群作为介于市场和企业之间的中间组织,是一种混合的治理结构,仅仅依靠市场调节不可能有效地解决交易中的机会主义和有限理性问题,政府作为第三方需要承担宏观调控和创造良好市场环境的功能。当然不意味着政府经营企业,“扶上马了,没有必要送全程”。在白沟模式发展过程中,政府首先应从开始的事无巨细管理者过渡到宏观管理者,其角色应从具体操作者过渡到引导者,应把管理的重点放在逐步淡化有形政策,强化无形服务,以预防或消除地区经济竞争力提升过程中可能会出现的负效应为重点,为区域经济发展培植一个好的环境,做到“小政府,大服务”。成立一个有政府、企业、专家等多方组成的协调工作机制,负责加强沟通协调,优化空间布局,减少无序竞争,达到区域性产业集群整体转型升级。

(二)壮大民间服务组织,完善产业集群辅助网络

各国产业集群的发展离不开行业协会和各类服务机构的支撑作用。针对大部分中介协调机构都隶属于地方政府的现状,首先要求承担中介协调功能的行业协会组织要从政府中彻底分离出来,合理定位其功能,使其在规范企业行为、加强行业自律、维护企业合法权益和公平竞争的环境中发挥应有的作用,并在必要时提供单个企业无力提供或不愿承担的、具有外部性的服务,使得商会组织真正成为桥梁和纽带。其次是成立或完善各种形式的咨询机构或技术服务中心等社会机构,为企业日常运营提供便利。最后就是成立多种形式的协会或俱乐部等公共部门定期或不定期组织安排学术论坛、专题会议、市场分析报告等多种集群学习形式,为集群成员之间提供交流条件,有利于集群成员了解最新技术发展动向。

(三)开展多种形式的资产组合,完善产业链结构,加速产业融合化

集群本身就是一个纵横交错的相对庞大的企业网络,是工业化、市场化和城市化的过程。在一个产业集群内,应该是不同的多个的产业链的交融,集群里面可能有一个主导的产业链,也有其他的辅助的产业链,产业集群应该是不同的产业相互融合的结果。可以在价值链纵向(从供应商到消费者的产品流向)、横向(相似产品分享生产或渠道等共有资源)或斜向(在研发、流通或服务等方面互补的不同产品分享同一个共有资源)重新媾合与重构。面对国际、国内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可以鼓励强强联合、强弱联合、区内区外联合、以参股形式、或统一业务链的某些环节如检测、销售等方式组建大企业、大集团或松散组织,增强市场竞争能力和抵御风险能力。

(四)注重高科技产品开发,推进产业优化升级

在保持低价位作为白沟产业显著的竞争优势的同时,严把产品质量关,由片面做大做强的急功近利思想转变为做强做大稳步发展思想。努力提高整个企业的创新能力,并积极开发新技术、新产品,加大产品的科技含量和附加值,提高档次、加快产品升级换代,以满足不断变化的市场需求,推进产业的优化升级。现今,极为重要的一点是要重视对人力资源的投资,不只是针对企业的管理者,而且要加强对员工的培训,提高管理者的战略规划能力,把握全局的能力。加强现有员工的个人技能,改善作业环境质量,增加对劳动力的吸附能力,创造多方面有利条件吸引优秀人才的加入,努力为员工提供发挥、展示个人才能的空间。加强同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等机构的交流与合作,不断应用新的技术开发新的产品,切实提高企业的创新能力,推进整个产业的优化升级,提升区域经济的核心竞争力。

(五)塑造社会空间,提升区域文化

产业集群从系统看是三个空间(经济空间、地理空间和社会空间)的统一。是在地理空间的基础上借助于社会空间而发挥经济空间的一个动态的过程。经济优势是核心,地理优势是基础,社会文化优势是促进。为此,首先必须在集群中营造鼓励诚信的人文环境,使企业违规经营的社会成本大大增加,从制度建设和道德氛围两方面约束企业的行为,各地应制订形式多样的诚信奖惩制度,烘托诚实守信、公平交易的氛围,增强区域内企业之间的相互信任,使集群良性循环,跨越式发展,促进地方经济的发展。其次培育集群内企业的创新文化氛围,增强企业创新意识,提升企业学习的能力,进而整合各种知识,加快知识经济化的进程。最后要做好对区域品牌的整体筹划,以一个整体形象介绍给外界,提升区域的整体形象。可以由政府、企业和专家等联合组织负责区域品牌的MI(理念识别系统)、BI(行为识别系统)和VI(视觉识别系统)的设计、维护等具体管理工作,把区域作为品牌来营销和运作,向世人推销品牌集群,扩大区域品牌在国内外的知名度。只有认识了才能了解,了解了才能沟通,沟通了才能理解,理解了才能产生信任,有了信任才可能有合作,可以进一步促进产业集群的融合化和国际化的进程,使产业集群长期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刘珂.产业集群升级研究[M].河南:黄河水利出版社,2008.

[2]蔡宁,吴结兵.产业集群与区域经济发展[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7.

Analysis and Prospection on the Baigou Pattern

Shang Yunxian, Gong Yufen

(Management Department, Hebei Finance College, Baoding 071002, China)

地摊经济发展报告范文第5篇

论文关键词:独立学院;创业教育;实践

创业教育已成为当今独立学院发展的重要内容。为了探索独立学院开展的创业教育,以广西大学行健文理学院为例,以较大精力开展了相关调查研究。广西大学行健文理学院是广西大学和广西希达教育开发有限公司合作按照新机制和新模式于2002年创办的一所独立学院,设有7个学部34个本科专业,目前在校学生总数达9200多人。在研究中,以4个学部14个专业的4656名学生为调查对象,以无记名问卷方式和个别访谈的方式进行了调查。

一、独立学院开展创业教育的可行性分析

创业教育是独立学院适应现代教育发展趋势,实现自身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独立学院开展创业教育的可行性可以从国家政策的积极支持、市场经济发展的需求、独立学院学生的创业条件、独立学院的优势等方面进行分析。

1.国家政策的积极支持

1989年底,在北京召开的“面向21世纪教育国际研讨会”上,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首次提出开展创业教育的概念,支持鼓励所有经济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把创业教育作为一项国策。2007年,党的十七大报告则明确提出,“要实施扩大就业的发展战略,促进以创业带动就业”。2009年,《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通知》指出,“鼓励和支持高校毕业生自主创业,鼓励高校积极开展创业教育和实践活动”。十七大以来,各地政府在创业资金、税收、服务等方面实行了一系列关于鼓励和支持大学生创业的优惠政策,以期从体制上消除大学生创业障碍。如广西省各级政府针对大学生创业出台的优惠政策包括:租用办公场地,从入驻之日起两年内免收房租,第三年起按12元/m2收取场地租赁费;租用办公场地产生的非生产性水电费、物业费,自入驻之日起两年内免费,第三年按实际费用收取;在高新区范围内租赁房屋用于居住的,从企业入驻之日起两年内,持房产证复印件、租赁合同原件及缴费凭证办理租房补贴手续,经审核批准的,给予入驻企业每月500元的租房补贴;鼓励企业申报各级政府部门技术创新项目,对获得政府资金立项资助的项目给予50%的配套资金支持;大学生创业基地内企业自开办两年内的企业所得税本级财政提留部分,由高新区财政以支持企业技术创新的形式予以一次性等额资助,等等。在问卷调查中,有56%的学生知道“国家和广西有扶持大学毕业生创业的优惠政策”。

2.市场经济发展的需求

国以才兴,业以才旺。人才强国战略是党和国家面对新世纪、新阶段的发展任务和时代挑战提出的一项重大战略。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实力不断增强,中小企业在经济发展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而中小企业的发展需要的大多是应用型、技术型、职业型人才。“这些人才也应具有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能将传统或当地的知识和技能与先进的科学技术结合以产生创造力”。如广西省目前已经形成以北部湾开发为龙头的“两区一带”的发展布局。《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发展规划》的实施,需要实现政策、资本、人才、信息、管理、技术等要素在经济区内的快速集聚和增长,其中,人才“高地”的建设既要引进高素质、高层次人才,也要立足本地实际和资源,大力培养本土紧缺实用型人才。如钦州市目前初步完成了临海工业布局,已基本形成以石化、能源、粮油加工、磷化工、有色金属、林浆纸等为主体特色的临海工业群。这些新型产业迫切呼唤人才和智力来支撑。据预测,至2015年,钦州市各类人才需求新增约30万人,才能满足参与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开放开发对人才的需要。而独立学院开展创业教育培养出来的应用型、职业型人才的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等正适合这种需要。在问卷调查中,有64%的学生认同“创业教育与市场经济发展的需求相适应”。

3.独立学院学生的创业条件较好

一个人要想创业需具备创业愿望、创业激情、创业知识、创业能力、创业资金和个人品质等诸多相关条件。相对于公立普通高校的学生而言,独立学院的大多数学生创业条件都较好。

一是他们见多识广,思维活跃且兴趣广泛,多有一技之长,对创业认识较理性。在调查中,当问到“你是如何理解创业的”时,68%的学生认为“创业是开创一份事业,实现个人的价值”,只有10%的学生认为“创业就是创办企业”。

二是他们有较强的创业愿望和创业激情。在回答问卷中“你是如何看待大学生毕业后创业的”时,有4330人选择支持,占调查总人数的93%,且其中有2653人表示毕业后将尝试自己独立创业或与家人共同创业,占调查总人数的57%,说明广西大学行健文理学院的大部分学生创业愿望都较强烈,具有创业激情,希望通过自主创业实现就业。

三是他们有一定的创业知识和创业能力。问卷调查中发现,34.5%的人“有家人在创办企业或做生意”,有23.7%的人曾经在家人创办的企业或利用课余时间有过短暂的创业经历。

四是他们大都拥有一定的创业资金作后盾。调查显示,73.2%的学生来自广西经济较发达、中小企业较多的南宁、柳州、北海、钦州等城市,65.7%的学生表示“如果自己选择独立创业或与家人共同创业,家庭能为我提供5万元以上的启动资金”。根据调查显示,广西大学行健文理学院学生的自身创业条件较好,再通过学院开展的创业教育增强学生勇于开拓创新、艰苦奋斗、自强不息、诚实守信、团队协作等创业精神和提升专业技术能力、经营管理能力、信息接受和处理能力、把握机会和创造机会的能力等,定能培养出适合市场需要的应用型人才。

4.独立学院的优势

首先,独立学院办学机制较灵活。独立学院是在新形势下,政府、市场和社会共同作用于高等教育改革的产物。教育部的《关于规范并加强普通高校以新的机制和模式试办独立学院管理的若干意见》明确规定:独立学院要一律采用新的办学模式,做到“七个独立”。广西大学行健文理学院就是按照新机制和新模式创办的以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意识、综合素质高、知识面宽、实践能力强的应用型专业人才为主的独立学院,具有开展创业教育的有利条件。

其次,独立学院所设置的专业一般都较为实用。与普通高校专业设置偏重理论不同,独立学院开设的专业一般都具有实践性强、贴近市场需求的特点。如广西大学行健文理学院开设有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电子商务、网络工程、管理科学(企业策划方向)、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广告学、新闻学、广播电视新闻学、工商管理、财务管理、市场营销、会计学、生物工程、汉语言文学、对外汉语、英语、法学、国际经济与贸易、公共事业管理、旅游管理(涉外旅游管理方向)、物业管理、应用心理学、社会工作、交通运输、工业设计、园林(景观设计方向)等34个本科专业,都具有较强的应用性和职业针对性,如果再配以创业教育,定能为学生毕业后创业奠定良好基础。如工业设计专业的学生可以尝试创办个人设计坊、应用心理学专业的学生可以开设心理咨询诊所等。

再次,独立学院具有优质的教育资源,特别是大都具有开展校企合作的实践平台。广西大学行健文理学院就是依托广西大学丰富的教学资源、深厚的文化底蕴以及雄厚的学科基础和强大的综合办学优势,根据现代科学技术发展趋势和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办学。从2006年起,广西大学行健文理学院与境外大学合作办学,先后与英国布莱顿大学、泰国川登喜皇家大学、泰国博乐大学、泰国博仁大学等缔结校际友好关系,合作培养应用型人才。2008年起,还与中国联通南宁分公司共建“校企实践基地”等,都为创业教育的开展提供了创业体验的实践平台。

二、独立学院开展创业教育的实践——以广西大学行健文理学院为例

广西大学行健文理学院虽然成立较晚,但自创办以来就积极开展大学生创业教育,积极探索创业教育实践模式,激发大学生的创业热情、提高其创业意识、培养其创业素质、丰富其创业知识、增强其创业能力,使学生获得创业所需要的综合素质。广西大学行健文理学院创业教育的具体实践主要包括开设创业教育课程、开展SYB培训、参加创业实习网实训、开展自主创业实践活动等方面。

1.开设创业教育课程

广西大学行健文理学院下设法商学部、理工学部、国际学院、人文学部、管理学部、财会学部等6个学部,均开设有注重对学生创新能力、创造能力、实践能力培养的课程。法商学部有法学、工商管理、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市场营销等4个专业,其中法学专业在南宁市检察系统、法院系统建立了比较稳定的实习基地,校内建有模拟法庭,开设刑事、民事模拟审判;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建有国际贸易实验室,与我国北部湾——东盟经济区的大型企业建立了稳定的实习基地;工商管理专业及市场营销专业建有工商管理、市场营销实验室软件及沙盘教学等,为学生就业创业创造条件。理工学部注重复合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现有计算机软件、计算机原理与单片机、网络工程、通信工程、计算机辅助综合设计、模型制作、电工电子、电子设计制作等实验室。这些实验室起点高,设备先进,实验实训形式多样,为培养应用型、创新型人才提供了基地。国际学院下设有英语专业教研室、日语专业教研室、泰语教研室以及大学英语教研室,每个班都有计算机网络语言实验室和数字语言实验室,还配备一批中国专任教师讲授“综合技能”、“口笔译”、“语言学”、“教学法”和“外贸函电”等实用课程。学生的教学实习活动也已纳入教学计划,并分别在百色、扶绥等地建立了教学实习基地。人文学部拥有先进专业设备的非编实验室、摄影摄像实验室、录音棚、演播厅、数字图像设计室、影视观摩厅、画室等实验室。为加强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在南宁市大型活动办公室、钦州电视台等单位建立了教学实习基地。管理学部建立了5个院外实训基地,其中旅游管理(涉外旅游管理方向)专业是学院的特色专业之一,培养计划采取“3+1”的教学模式,采取与泰国高校联合办学的方式,该专业已有两届学生前往泰国博乐大学进行专业课程的学习和实习。财会学部以培养高素质的技能型专门人才为目标,建立有现代化的校内实习实训场所,如会计模拟操作实训室、会计电算化实训室,安装有用友、金蝶等常用财务软件,另有开放式的“高级会计实验”。

2.开展SYB培训

SYB培训即“创办你的企业”培训项目,其目的就是让有创业意愿的人自己来演练实施开办企业的各个步骤,完成自己的创业计划书,并提供后续支持服务,帮助他们创建自己的企业和实现有效经营。SYB培训是创业、职业教育培训的重要内容,与独立学院开展创业教育宗旨十分契合。因此,广西大学行健文理学院从2008年开始积极举办SYB创业教育(免费)培训,对即将毕业且有志于创业的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培训。SYB创业培训向参加培训的人介绍开办企业的各个步骤,以及怎样完成自己开办企业的各项可行性调查研究。整套SYB创业培训可分为十步完成:一是将你作为创业者来评价;二是为自己建立一个好的企业构思;三是评估你的市场;四是企业的人员组织;五是选择一种企业法律形态;六是法律环境和你的责任;七是预测启动资金需求;八是制定利润计划;九是判断你的企业能否生存;十是开办企业。调查显示,参加过培训的学生对SYB创业培训评价较高,89%的学生表示满意或比较满意,普遍认为通过SYB培训后,“对企业和市场有了较强的理性认识”、“学会对企业员工科学的管理方法”、“学会如何撰写创业计划书和制定企业利润计划”、“培养了决策思维模式”、“懂得了市场营销的重要”、“是一次改变自己命运的机会”等。

3.参加创业实习网实训

广西大学行建文理学院是最早一批参加创业实习网实习(实训)的院校。在中国创业实习(实训)过程中,采用了互动式教学的方式,在指导教师严格的要求下,实习学生认真完成“模拟公司”创建运营各个环节,并在运作过程中,通过网络即时聊天工具进行谈判、招投标、约定各项合同,并与实习网后台管理人员进行了深入的交流,共同探讨在创建、运营“模拟公司”中所遇到的各种问题,这种开放学生的创业思想、让学生自己做主的创业教学方式,极大地增加了学生运作“模拟公司”的主动性,有很多学生回到宿舍后,仍继续在实习网上运营,交流他们在创建公司过程中的个人体会,并在运营结束后,很多学生都撰写了实习报告和运营感受。广西大学行健文理学院不少学生在实习中获得了各种荣誉证书。在调查中,有63.4%的学生坦言听说过创业实习网实训,其中23.7%的学生表示曾经参加过实训,21.4%的学生表示将在合适的时候参加。已经参加过创业实习网实训的学生,有60.7%的人对此表示满意或比较满意。

4.开展自主创业实践活动

广西大学行健文理学院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动手能力和自主创业能力,引导学生开展自主创业实践活动,自2009年至今已经成功举办三届“学校搭台、学生唱戏”的大学生创业实践活动。学院在校内临时专辟一条商业街,面向全院学生招商,让学生亲身体验创业实践活动。在实践活动开展前,学院先组织学生召开大学生自主创业实践活动培训会,学院学生管理中心的教师从邀请函的撰写到与商家谈判的各种细节,从形象礼仪到约访礼仪,手把手地教学生各种与商家谈判的技巧。2009年5月23~24日,广西大学行健文理学院举办了第一届创业实践活动。在参展的100多家团队中,既有以社团为创业团队的,也有按专业划分的,还有以宿舍为单位参加活动的。参展学生经营的产品涉及服饰、水果、糕点等行业。创业实践的学生,有的初尝创业成功的喜悦,有的则体会到创业失败的酸涩。2009年10月举办了第二届创业实践活动。2010年的4月,第三届大学生自主创业实践活动又拉开帷幕。为体现大学生为主体的活动理念,此次大学生自主创业活动面向广西大学行健文理学院学生提供免费的场地摊位,并在其摊位上标注“学生点”字样。在“学生点”设立投票箱以评选优秀卖家。在此次商业街的100多个摊位中,“学生点”就有50多个,都是学生自己联系商品进货和销售的。在调查中,75.6%的学生对这种自主创业实践活动表示支持,其中有23.7%的学生表示愿意尝试。

从广西大学行健文理学院开展创业教育的实践来看,虽然创业教育已成为教育教学改革关注的热点,但其发展并不成熟,既没有形成系统的理论体系,也没有形成完整的实践模式,仍存在创业意识整体不强、创业实践活动较单一、创业教育课程系统性不够、创业师资薄弱等问题,制约着独立学院创业教育的进一步开展。因此,如何构建适应现代社会需要的独立学院创业教育模式成为独立学院发展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三、独立学院开展创业教育的路径设想

独立学院创业教育应根据自身特点,发挥自身的优势,树立创业教育理念、设置创业教育机构、完善创业教育制度、实施创业课程、培训创业教育师资,建立独立学院创业教育新的模式,培养适应社会需要的实用型人才。

1.创业教育,理念先行

观念是行动的先导。创业教育能否顺利实施,创业教育的理念必须在校方、教师和学生中形成共识。按照创业教育的理念,可以使校方、教师、学生产生统一的行动,冲破普通高等教育的培养模式,闯出一条新路。

2.设置创业教育机构

任何新的教育模式的推广,都需要有执行力强大的机构去执行,因此,创业教育的实施必须有一个强有力的执行机构。一般高校往往将创业教育的机构设置在招生就业中心或是学工部(处),设置创业教育指导委员会或成立创业指导服务中心指导学生进行创业,处在一个依附的地位,影响力有限。独立学院可以考虑突破这样的设置,给予创业教育执行机构更大的权限,凸显创业教育,使之形成独立学院的特色。同时,加大大学生创业课程的学分,通过开展“设计我的创业计划”、商务谈判大赛、广告策划大赛、创业达人等竞赛活动,在学院内形成创业教育的氛围。

3.完善创业教育制度

任何完善的教育模式都有一整套合理的制度体系作为支撑。独立学院可以在教学组织与管理、创业实践、创业质量监控与评价等方面出台相关制度,如出台《大学生创业孵化园管理办法》、《关于大学生创业教育课程建设的实施意见》、《大学生创业种子基金管理办法》等制度,规范大学生、教师、学院等各方的相互关系及行为,为创业教育提供制度保障。

4.实施创业教育课程

完善的课程体系是开展创业教育的重点,也是开展创业教育的载体与依据。目前,高校普遍存在创业教育课程体系设置不灵活的问题,形式多于内容,很多高校也是迫于就业的压力和上级部门的催促,在创业教育的实施中走过场。2010年4月22日,教育部颁发《关于大力推进创新创业教育和大学生自主创业工作的意见》,将完善课程体系建设作为开展创业教育的重点,因此,独立学院应根据学院的专业特点,构建多层次、立体化的创业教育课程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