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精细化管理汇报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进一步提升我队基层管理水平,实现从粗放管理向精细化管理转变,全面夯实基层管理根基,根据厂发[2009]05号《关于开展“油田开发精细管理年”活动的通知》文件精神和供电大队关于开展“精细管理年”活动的总体安排,我们xx供电队积极行动起来,开展了富有成效的活动,现将活动开展情况进行汇报如下: 一、认真开展“精细化管理年”活动,切实提高队伍管理水平
我们严格按照油田开发精细管理年“技术精、管理细、指标化、严考核”的核心内容,及时召开职工大会,向全体干部职工传达贯彻采油厂、大队关于开展精细化管理年活动的会议精神,并成立了活动领导小组,设立了活动办公室,专门负责活动的组织开展。按照采油厂和大队的安排部署,我们专门成立了五个管理小组,负责抓好5个方面的精细化管理工作。这5个管理小组分别是:电力管理项目组、材料管理项目组、设备管理项目组、成本管理项目组和安全环保项目组。
1、电力管理项目组:主要负责西部油区电网平稳运行、技术改造、节能降耗工作,并完善线路管理规定,制定电网运行技术标准,同时做好线路停电统计、分析,合理制定措施,控制事故停电。要求班组因停电影响原油产量日均不超过8吨,线路网损率控制在5%以内,并制定了严格的考核办法,实行日统计、旬分析、月检查、季度兑现。
2、材料管理项目组:包含两个内容,即:材料和油料。⑴油料。我们高青供电队现有两辆五十铃柴油车,每月18号按规定进行油卡充值,并建立燃料进出台帐,详细记录了车辆行驶的公里数和耗油量,做到每日一清,每月一结。⑵材料。材料保管员建立了详细的材料收发台帐,班组在外出抢险、施工时需要用料,需填写材料表,将所需材料详细填写在料单上,并请主管领导签字后,再找材料员领取材料。材料员根据料单发放材料,如料单上没有的,一律不许发放。施工结束后,根据施工实际用料,将所剩余材料如数退还。
3、设备管理项目组:负责本队设备的年度维修、更新、改造工作和设备的日常维护,提高设备利用率和完好率。定期组织开展设备整修工作,抓好设备的维修管理,做好职工素质培养,提高设备管理人员的业务技能,提升设备管理综合水平。
4、成本管理项目组:负责组织本队的指标预算工作,加强成本运行过程中的监督,对内部生产经营情况进行检查、分析、考核和兑现。对各班组、成本项目和单项经费采取日检查、旬考核、月兑现的办法。
5、安全环保项目组:组织制定全年安全环保工作实施方案,以“六杜绝、五不超、一稳定”的安全工作目标和“一杜绝、二达标、三提高”的环保工作目标为出发点,结合采油厂、大队和本队20xx年安全环保工作任务,有计划、有目的、有针对性地开展各项安全活动,为单位生产保驾护航。
二、实施“标盘式”管理模式,实现队伍精细化管理
通过近一个月的实际操作,我们形成了“标盘式”管理模式。所谓“标盘式”管理模式,即:我队的精细化管理就象一个标盘一样,队干部就是管理层,也是整个标盘的中心,它具有指挥、决策功能,是整个队伍管理的核心。第二层,就是所谓的执行层,也就是调度和材料保管员。在这一层中,调度的工作就是上传下达,起衔接作用。当队干部有工作任务时,首先通知值班调度,由值班调度通知相应的班组和司机执行工作任务。材料保管员的工作就是按照工作班组提供的料单发放材料,做好材料进出台帐,并回收工作结束后剩余的材料,并重新归纳入库,登记造册。第三层,就是操作层。在这一层中包含有两个外线班组、一个司机班和后勤。当工作班组接到调度通知执行工作任务时,班长根据工作任务填写材料单,并上报主管领导签字,然后再找材料保管员对照料单领取相关的材料,组织班组人员执行工作任务。工作终结后,向值班调度汇报工作完成情况,并回收剩余的材料上交到材料保管员处。司机根据调度通知的工作内容出车,并每天记录行车公里数和日耗油量,在每月打油卡前汇总分析当月油量消耗,队上进行考核,对于节约的进行奖励。调度准确记录车辆运行情况,将出车时间、归队时间详细记录,避免私车现象,加强了车辆管理,节约了油量,减少了成本支出,提高了安全生产水平。材料保管员把每次施工用料都进行详细记录,并计算出材料费用,每月进行一次汇总,和队上每月的生产经营成本相对比,分析成本使用情况,列出成本节约和超支明细表,真正意义上实现材料精细化管理。做为值班调度,不仅要作好上传下达工作,还要每天填写生产运行记录,将每天的工作内容、施工班组、带班干部、停电影响原油产量以及车辆出归场时间等均做详细记录。队上每月月底召开一次由所有项目组成员参加的精细化管理活动分析会。会上每个项目组都必须将当月自己所负责的工作进行详细总结和分析,队委会根据各个项目组的工作开展情况进行讲评,并制定下月精细化管理活动重点。
一、创新科学化的管理模式,加快“三个转变”
我国现行的社会保障管理体制是分散型的,导致社会保险档案管理普遍存在管理机构分设、档案保管分散、信息资源分割、规范标准不统一、查询利用不方便、服务功能不健全等方面的弊端。推进档案管理科学化,就要改革这些弊端,改造管理模式,创新发展思路,加速“三个转变”。
改革分散管理的弊端,向集中管理转变。在现行体制下,社会保险档案归属不同的机构管理,事实上形成了一个人不同险种的保险资料分别保存在不同的机构、一个机构不能查询到一个人的全部社会保险信息。这状况不仅造成了多头经办、业务交叉,资源浪费的问题,也给档案的管理、查询和利用带来诸多不便,直接影响了档案的功能和部门的形象。因此,加快理顺管理机构、实行“大集中”管理迫在眉睫。在当前经办机构分设的情况下,应着力抓好档案资源整合,尽可能将档案集中在一个职能单位管理,具备条件的可成立社会保险档案管理信息中心,实现养老、医疗、工伤、失业、生育等保险档案的集中管理、综合利用和信息共享。
改革纸制媒介的弊端,向电子媒介转变。电子档案是随着计算机技术、数字化技术、多媒体技术、存储技术的发展而产生的一种新型档案信息形态。传统的纸质档案不仅查询费时费力、极不方便,经常翻阅还会造成档案污染、残缺、甚至丢失。特别是在档案数量急剧增加、变动日益频繁的新形势下,纸质档案需要录入的信息会越来越多,但查阅的速度会越来越慢,难以满足快捷准确的服务需求。与纸制档案相比,电子档案不仅具有方便快捷、管理成本低和支持多人同时在线查阅等优点,还具有体积小、容量大、易保存、效率高等独特优势,已成为档案管理的主要模式。因此,纸质档案向电子档案转换势在必行。
改革自我服务的弊端,向社会服务转变。以往的社会保险档案管理是封闭式的,服务对象仅限于社保部门的工作人员和参保单位的劳资人员,利用率普遍不高,参保群众知之甚少,社会服务功效甚微。但是随着经济社会发展的持续加快和社会保障事业的深入推进,社会保险档案的基础性地位和服务日益突出,已经成为社会保障制度的基石、群众依法维权的帮手、政府科学决策的参谋,其服务范围越来越广、服务层次越来越高。由此可见,社会保险档案的管理是开放式的、功能是多元化的、服务是社会化的,必须树立“大服务”的观念、构建社会化的服务格局。
二、运用科学化的管理手段,推进“三化”建设
档案管理科学化是对社会保险档案管理进行全方位加强、改进和提升的系统工程。当前工作的重点是,针对社会保险档案工作中存在管理制度不够完善、信息化水平相当落后、社会化服务相当薄弱等亟待解决的突出问题,采用相应的科学化手段,加快推进“三化”建设。
运用法治手段,全面加强规范化建设。档案管理规范化,是根据相关的法律法规和政策规定,通过建章立制、细化标准、规范程序等措施,更加科学有效地管好用好档案资源。《社会保险业务档案管理规定》是规范社保档案管理的一部重要行政规章,是档案管理规范化的重要遵循。要按照《规定》要求,抓紧建立健全档案收集、整理、鉴定、保管、利用、保密、销毁、移交等方面的管理制度,确保档案管理的每一道程序、每一个环节都有章可循、有据可依;要合理确定归档范围,科学界定保管价值,准确划分保管期限,确保档案材料真实、完整、安全;要认真开展档案管理达标活动,确保如期实现“有专门库房、有专职人员、有规范的流程和制度,有正常的经费保障渠道”的目标。
运用科技手段,大力推进信息化建设。档案管理信息化是借助信息化、数字化技术手段,把档案资源以数字化的形式存储、网络化的形式互相连接,形成一个结构有序、资源共享的档案信息库,并利用计算机系统对档案资源进行科学整合和有效利用。社会保险档案管理信息化,主要包括档案信息资源建设和相关基础平台建设。档案信息资源建设是通过数字化、网络化等信息技术建立的档案目录数据库和档案信息存储系统;档案基础平台建设是通过档案信息网络和相关管理系统建立的档案信息资源传输和共享的技术支撑平台。要按照这些要求,加快业务档案数字化和网络化建设,建立和完善档案目录数据库,逐步实现业务档案计算机检索;要把电子文件纳入档案管理的范畴,电子文件要实行脱机备份,与纸质文件建立相应的有机联系;要将档案管理信息化纳入电子政务和办公自动化建设的总体规划,统筹安排、整体设计、同步实施。
运用服务手段,切实抓好社会化建设。档案管理的目的在于档案资源的开发与应用。社会保险档案作为重要的民生档案,不仅具有广泛性、动态性、人本性的特点,还在服务群众、服务社会、服务经济发展上具有“资政惠民”的独特优势和作用,这就决定了社会保险档案管理的社会化发展方向。因此,推进社会保险档案管理社会化,要立足档案资源的开发与应用,建设“两个体系”。一方面,加快建立覆盖全体参保群众的档案资源体系,按照《社会保险业务材料归档范围与保管期限》的规定,健全档案信息,开发档案资源,做到社保事业发展到哪里,档案资源就征集到哪里,档案工作就覆盖到哪里。另一方面,加快建立服务全社会的档案利用体系,紧紧围绕党委和政府的中心工作、围绕社会需要和群众需求,及时提供专题服务,实现档案资源广泛共享,不断提高档案的应用水平和服务功效。
三、健全科学化的管理体系,强化“三个保障”
强化组织保障。要加强领导,把档案管理科学化作为社会保障体系建设的基础工程,摆在突出位置,提到议事日程,纳入社会保障工作的长远规划、年度计划和目标管理责任制;要强化责任,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重点抓,业务部门具体抓,形成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工作格局;要常抓不懈,以抓铁有痕、踏石留印的力度和韧劲,加强督导、精心指导、狠抓落实,不断谋划新思路、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推动档案管理科学化水平的持续提升。
强化人力保障。要按照政治合格、业务精湛、作风过硬、务实高效的要求,建设一支高素质的专业队伍,提高档案工作的执行力;要健全用人机制,通过招聘、转岗、培训、交流、观摩、考察等多种方式,充实队伍、稳定队伍,保持档案工作的连续性;要加强对档案管理人员的思想政治教育和专业技术技能培训,使其达到应有的资质;要重视档案人才的培养和引进,打造科技型、创新型、复合型的人才队伍,为档案管理科学化提供智力支持和人才保障。
关键词:电力企业 变电设备 精细化
中图分类号:c9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3973(2013)006-169-02
1 引言
随着经济改革的深入,电力市场也逐渐放开,原有的电力市场垄断格局已经被打破,电力市场的竞争也逐渐加剧,电力企业管理理念已经不能适应现代的企业竞争,传统垄断行业管理方式在新的市场环境下弊端逐渐显现出来,为了提高电力企业的竞争力,电力企业越来越重视内部管理。本论文就是针对这种背景,从电力企业管理的实际出发,切实应用精细化管理思想,对电力企业变电设备管理流程进行了精细化设计,力图通过本文的研究达到对电力企业变电设备精细化管理流程的优化,提高设备管理效率的目的。
2 设备精细化管理的内涵
设备精细化管理主要是对设备进行全生命周期的精细化管理,对于电力企业而言,进行设备精细化管理就是从设备的最初投入使用开始,对设备的每一个环节进行量化、系统化的管理过程。其具体的就是从设备的缺陷发现开始,通过缺陷评估、设备维护到设备验收的整个系统化管理过程。精细化管理的思想强调对设备的每一次状态变化进行系统的记录,方便日后对设备状态的最终和维护。强调适用状态精细化、设备维护状态精细化的目的,进而达到确保整个电网安全。
其中,在本文的研究过程中,本文所研究的变电设备精细化管理主要是针对电网变电设备的缺陷发现过程、设备检修过程、设备管理成本管理等方面进行精细化管理。强调即时有效的发现设备缺陷,对变电设备进行检修精细化、合理的控制检修过程中的成本管理。达到即时、有效、节约的设备精细化管理目标。
3 电力企业变电设备缺陷管理存在问题分析
3.1 检修的目的性不明确
电力企业在变电设备缺陷管理过程中,依然采用传统的设备管理模式,变电设备管理通常遵循既定的检修计划,而未能结合具体的变电设备使用情况来进行检修管理。也就是说,电力企业在变电设备管理过程中,简单的认为遵循既定的模式进行定期的检修了就完成了相应的管理任务,但这种管理模式在很大程度上难以适应任全新设备的户管理实际,对于例行检查未能发挥有效作用,甚至导致由于过度检修而引发设备的不合理使用,进而造成在常规检查时未能发现设备隐患,而难以确保设备管理的有效性,甚至存在着和对于既定的常规检查未能有效落实,而无法对于设备的可靠性提供有效保障的现象,进而造成在电力企业变电设备维护过程中诸多的不确定性因素,从而使得检修工作难以真正做到实处,而这种不良的管理实践也往往造成设备检修目标不能有效落实,使得设备管理的目的难以实现。
3.2 设备状况分析不明确
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网络技术也被广泛应用的电网管理实践之中,比如变压器的监控工作就充分利用了这种技术。在具体的管理过程中,由于受到电力企业传统管理模式体制的制约,使得其变电设备管理实践难以真正落到实处,无法将及时的数据进行保存,进而造成在电力企业评估出现异常情况时,由于没有正确的数据支撑进行有效分析而难以确保生产运作顺利进行。这主要是由于相关管理部门未能根据检修需求进行合理决策,进而难以形成行之有效的检修模式,最终无法形成科学合理的检修管理体系。目前从电力企业变电设备管理的现状来看,变电设备监控、趋势分析和检修需求分析还存在较多的问题。使得整个检修流程与设备实际管理需求存在一定的差距。这就需要电力企业当前的管理实际,完善组织结构流程,完善设备动态监控和管理,切实的对设备状况进行有效的分析。
3.3 检修缺乏后评估
对于电力企业来讲,能否建立健全评估机制关系到整体精细化管理的落实程度,其科学合理的评估结果可以有效调动相关从业人员的积极性,而如果检修工作难以充分落实,不仅会造成企业运作的尖端,还会进一步提高管理费用,给电力企业的生产发展和造成不必要的设备损失。由于缺少有
的检修评估,往往会造成电力企业人员难以了解实际情况,从而无法提升企业对于安全生产的重视程度,特别是在年度报告和工程总结中,由于缺少了对相关工作评估报告的深入解读,往往导致检修工作难以与相关从业人员的工作绩效紧密结合,从而使企业在管理过程当中无法充分调动自身的主观能动性,而仅仅是依照传统的管理模式和检修计划进行,从而难以将自身的设备检修责任充分落实。
3.4 设备检修成本高
在电力企业变电设备管理过程中,检修费用和成本相对高昂,进而使得其成本分析就难以量化,进而使得进修模式单一,导致无法优化资源配置以降低维修成本,特别是在检修费用的管理中存在着许多不完善之处,最终无法将相关从业人员的主观能动性充分调动出来。
4 变电设备缺陷精细化管理方案设计
设备缺陷是指电力设备在运行或不用过程中发生的对设备安全、经济性以及环境污染带来负面影响的异常现象,通常根据缺陷的严重程度可将其划分为三个种类:(1)对人身安全和设备的稳定运行产生危害的重大缺陷,这类缺陷必须立即停电处理;(2)对设备的安全经济运行产生影响但并不会危及人身及设备安全的缺陷,这类缺陷可以在电力设备处于低负荷运行时进行处理;(3)对设备安全经济运行也没有影响的缺陷,可以在设备运行中或者处于低负荷状态下进行处理。设备缺陷管理包括缺陷记录、缺陷告知、缺陷处理、处理过程验收及处理结果的考核等内容。
4.1 变电设备缺陷发现及处理策略
(1)缺陷汇报接收。工区巡视主管人员负责接收缺陷的处理情况汇报。工区缺陷主管要对公司的缺陷mis系统进行检查,以便及时发现新缺陷是否出现,各专业主管也必须每天对缺陷mis系统进行检查,根据各专业的缺陷情况进行及时的处理。遇到重大紧急缺陷是要立即向上级领导汇报,并安排第一时间进行处理以避免缺陷产生更大的危害。 (2)缺陷每预先分析。工区每天下午要召开一次缺陷分析的常规例会。缺陷主管人员要将当天出现的新缺陷向各级主管人员进行通报,分管主任、班长和专工要根据缺陷的情况和产生原因对是否停电进行讨论并最终确定处理时间和方案。工区主任又对初步方案进行评价以保证和方案的科学性和合理性。对于需要紧急处理的重大缺陷,在分析会上可以当场安排进行处理。通过与分析会议要在工区内部对缺陷处理流程达成共识,这是缺陷处理工作能够顺利实施的重要制度保障。即使在当天的例会上无法确定方案,新方案也必须在分析会上进行详细地汇报,以便会后进行深入的研究。专工还要在缺陷统计分析系统中将缺陷处理计划和责任班组进行明确的记录。
4.2 变电设备缺陷分析策略
电力公司的设备缺陷的精细化管理可以按照一般的精细化管理理论基本原则制定分析测量,即以系统化、可操作性原则以及程序化原则确定其缺陷分析基本策略。设备缺陷精细化管理并不是任何一个单一环节所能够实现的,而应当是一个科学联系的系统工程。可操作性原则指的是电力设备缺陷的精细化管理应当以可操作性为指导制定管理策略,对设备运行中可能出现的问题进行充分的预测,避免模糊不清的表述对操作过程产生干扰。程序化原则指的是对面设备实现精细化管理应当在垂直方向分为若干相互联系的工作单元和任务,将缺陷管理工作细化为每个一流程,按照流程进行分析改进以提高工作的效率。
4.3 变电设备缺陷评估策略
变电设备缺陷管理必须在明确的流程指导下来开展,管理流程中应涵盖缺陷控制的计划、缺陷处理和总结分析等。明确的流程可以减少管理过程中的漏洞和失误,提高流程参与者的责任意识。精细化的检查指的是对管理工作是否取得实际效果进行定期的评估,通过精细化检查对管理中的失误和漏洞进行及时的弥补。提高变电设备缺陷精细化管理的开展水平,要将缺陷管理流程的全部环节至于有效的监督之下以确保全部流程处于控制中。
5 总结
设备缺陷管理的水平直接反映了电力企业变电设备管理的质量,因此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应该优化电力企业变电设备缺陷管理的方案,通过设备发现管理、缺陷分析管理以及缺陷评估管理工程三位一体的变电设备缺陷精细化管理方案,切实的达到变电设备即时发现即时解决的目的,保证电网的安全和稳定。
参考文献:
[1] 杨春华.煤矿精细化管理探析[j].中州煤炭,2009(10).
[2] 许丽军.供电企业推行精细化管理的意义[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10(14).
摘要:介绍了以“三项制度”为核心的精细安全管理在铁煤集团小青矿的开展和情况,通过“三项制度”的落实,夯实了安全基础,强化了现场管理。
关键词:精细 安全管理 开展 实践
安全是煤矿永恒的主题,实现安全生产不但是法律责任赋予的我们的要求,更是企业发展的需要。但我国煤矿的百万吨死亡率比其他国家要高出几倍,甚至几十倍,有的煤矿装备水平并不比国外差,也同样出事故,这说明我们在管理上还存在着不足。铁煤集团小青矿从2006年开始,推行了以“三项制度”为核心的精细安全管理,夯实了安全基础,强化了现场管理,切实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是实现企业持续、稳定、又好又快发展的有效途径,也是被实践证明了的成功经验。精细安全管理就是将各项管理、责任精确到每人、每事、每时、每处、每物,做到有标准、有落实、有考核、重闭环,达到人人参与、高度负责。“三项制度”则是指安全确认、三三整理和手指口述三种现场操作法,是精细安全管理在作业现场的一种具体体现。
一、开展精细安全管理夯实安全管理基础
小青矿本着“实用、适用、有效”的原则,建立起以人为本的精细安全管理标准体系,涵盖了三项制度”管理,干部走动管理、岗位作业管理、员工岗位激励、精细化管理绩效考核、诚信管理等内容。为了使安全精细化管理能够正常、有序、健康的运行,我们还建立了上至矿长下至每名员工的《精细化管理责任制》,使此项工作真正与每位员工的责任、义务和切身利益紧密地结合起来,为精细化管理工作的开展铺平了道路。
从基础抓起、从源头抓起,建立起了包括采掘机运通等9大序列的《井下现场精细化作业标准》和《井下定置、标识、牌板管理标准》,编印了机关和基层27个单位的《精细化管理操作手册》、《员工行为流程手册》,进一步规范了现场作业行为,使5E标准更加完善,实现了井上下处处有标准,人人有规范,为矿井安全有序的生产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小青矿还有效利用定置、编码、标识、看板四项管理技术,对现场实施科学化、规范化、系统化、数据化的精细化管理,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二、落实“三项制度” 强化现场安全管理
在实行精细化管理的基础上,小青矿突出了“三项制度”的落实,实行从入矿―参加班前会―入井―沿途―接班―现场作业―交班―升井的严密闭环控制,进一步规范了员工的操作行为和作业行为。通过“三项制度”的落实,及时消除了各类安全隐患,堵塞了各种漏洞,改善了作业环境,实现了静态高标准,动态不走样的标准化管理,在生产过程中及时调整员工情绪,控制生产节奏,有效地杜绝了各类事故的发生。
1、安全确认
安全确认的宗旨就是通过查找现场的安全隐患以及作业环节中可能存在的危害因素,并对这些隐患和危险因素进行确认,制订防范措施,确保工作区域内隐患和危险得到有效控制和消除。确认顺序为:岗位确认、联保体确认、班长确认、跟班干部确认、瓦斯检查员确认、安检员确认。即作业前先由岗位工种确认,再由联保体确认,确认后汇报班组长,班组长再确认后汇报跟班干部,经跟班干部确认后在安全确认牌板上签字,在施工许可证牌板上悬挂安全责任牌,请示安检员允许施工;安检员在瓦斯检查员、跟班干部确认挂牌签字后再对作业现场进行全面检查,确认无误后,签字挂牌,允许施工,实现了一环扣一环的闭环控制。
2、三三整理。
“三三整理”即班中整理3次,每次整理3项内容,即员工在工作1个循环或1个时段间后,进行1次整理,包括“整理环境、整理隐患、整理情绪”,控制节奏,有效缓解员工急躁冒进的情绪。
群体集中作业的,由跟班干部(班长)下达统一整理指令,整理后由跟班干部(班长)进行确认,并填写在记录上;分组作业的,由组长下达整理指令,整理后由组长进行确认、填写记录;零散作业或单独岗人员由本人按时间进行整理、确认、填写记录。
(1)按作业循环整理。如每一个循环或时间低于2个小时,可在循环结束后进行整理;如循环时间超过2个小时,必须按时间进行整理。如综掘、安装、拆除等工作可按此执行。
(2)按工序整理。每一道或几道工序结束后进行整理,但时间间隔不得超过2小时。如炮掘、翻架棚等工作可按此执行。
(3)按时间整理。每2个小时或2个小时30分钟整理一次。如综采、刨煤、拉放车、岗位人员等可按此执行;对不能停止设备运转的,可采取巡查、轮岗等方式,每隔2小时进行一次。如风井主要通风机、主副井绞车、压风机等岗位。
(4)按项目整理。每个或几个施工项目结束后进行整理,但时间间隔不得超过2小时。如检修、零散工程等。
(5)如作业环境变化必须随机整理。
凡涉及安全的,必须采取整改措施。整理时间服从整理质量,整理不合格,不准进行下道工序。比如在掘进工作面班中整理时发现中心柱滞后,必须待打齐中心柱后方可再进行掘进施工。
3、手指口述。
“手指口述”操作法,是一种通过脑想、眼看、口述、手指的整体联动而达到强制注意的科学规范的操作方法,它适用于煤矿高危行业及操作环节复杂的作业。员工通过“手指口述”,对操作过程中的每一道工序进行安全确认,有助于使人的注意力与“物”的可靠性达到高度统一。
开展“手指口述”,要考虑实用性和必要性,不是所有工种都要开展,应结合本单位和各岗位的实际情况确定是否开展。在各工种手指口述编制中,我们坚持了“准确明晰、简单实用、便于操作”的原则,同时开展了:培训骨干、典型示范、单兵教练、模拟演练、现场观摩、视频演播、政策激励等推广形式。
为使“三项制度”得到更好的实施,小青矿坚持了“分管领导亲自抓、区队领导现场抓、职能科室指导督办、安监部门监督考核”的原则,采取了以下检查和指导方式:
(1)实行“安全确认”、“三三整理”汇报制度。安检员在每次整理、确认结束后,必须向安全信息中心汇报,汇报内容为整理、确认的时间及结果,并在安全信息中心建立了专门记录。
(2)跟班干部(或班、组长)是“安全确认”、“三三整理”、“手指口述”现场执行的第一责任者,区域安检员是“安全确认”、“三三整理”、“手指口述”现场监督检查的第一责任者。
(3)职能科室负责对矿属单位“安全确认”、“三三整理”、“手指口述”执行情况实施督查,对不按要求执行者,按规定给予处罚和扣分。
(4)培训中心、宣传部、工会等部门,负责“三项制度”的宣传和培训,保证了此项工作的顺利实施。
(5)各单位党政正职做到亲历、亲为、亲自抓,在监督指导落实上下功夫。
三、严格考核监督促进精细管理到位
为了把精细安全管理落实到位,建立了刚性约束机制,通过走动巡查,规定各层级管理人员走动的区域、频次、时间跨度、走动内容、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定量指标、奖罚标准等内容,增强管理人员的责任心,强化对作业现场“三项制度”的落实和不安全行为的纠正,最大限度的实现零缺陷、零漏洞、零空白的全过程全天候流程控制。对作业人员落实不到位、管理人员考核不认真、安监人员监督不得力的,第一次公示曝光、诫勉谈话,第二次全矿通报、黄牌警告,第三次“红牌拿下”。除日常检查外,还采取了“突袭抽查法”、“迹象追问法”、“暗中盯梢法”、“回马枪复查法”等“非常手段”,强制闭环,让作业人员打消可做可不做的念头。如“迹象追问法”,检查人员曾事先在一个掘进作业现场放置2块木拌子,一个作业循环后,发现木拌子原封没动,证明“三三整理”不到位,就追问了当班安检员、跟班干部、班组长的责任,按规定做了严肃处理。
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卫生中心工作,以“亲情服务、精细管理”为主题,扎实推进精细化管理,实现“创新管理机制、规范工作流程,提高全员素质、提升行业形象”的目标,为高标准、高质量地完成各项工作任务奠定基础。
二、组织机构
县卫生局成立推行医院精细化管理工作领导小组,局主要负责人为组长,其他局领导班子成员为副组长,各科室负责人为成员,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局医政科,具体负责指导、督促和检查各单位精细化管理实施工作。
三、工作目标
围绕卫生中心工作和目标任务,提高工作效率,降低工作成本,狠抓工作落实,努力实现管理程序化,程序制度化,制度规范化,规范细节化。
四、实施原则
(一)科学性原则
实施精细化管理,要努力探索管理规律,不断提高管理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使精细化管理沿着科学、正确的方向推进。
(二)实效性原则
实施精细化管理,要把管理(服务)对象是否满意作为重要检验标准,讲求实效。
(三)制度化原则
医院管理(服务)的每一项内容、每一个细节,都要建立相应的管理制度,力争做到事事、时时、处处有人管,管理(服务)有标准,效果可考核,并与奖惩挂钩。
(四)全员化原则
医院的每一位管理干部和工作人员,既是精细化管理的对象,也是精细化管理的实施者、参与者。要坚持全员参与,全程渗透,全方位实施,把精细化管理落实到各项工作中去。
五、实施步骤
(一)学习动员阶段(2013年2月15日—2013年3月31日)。一是县卫生局组织各医疗卫生主要负责人、分管负责人及相关科室负责人就精细化管理相关要求进行动员培训,各单位作再动员和培训,宣传精细化管理的必要性和重要意义;二是点面结合,选择县妇幼保健院和射阳湖镇中心卫生院作为试点单位,先行推进;其他单位同步开展精细化管理知识学习,通过深入学习精细化管理知识、方法,强化干部职工精细化管理理念,明确各岗位职责和要求,明晰精细化管理的推行重点,树立正确、积极的工作观;三是各单位要通过横幅、戗牌、橱窗、院报、网站等方式积极宣传精细化管理的各项规定和理念,形成良好的舆论氛围,为精细化管理奠定思想理论基础。
(二)查找薄弱环节阶段(2013年4月1日—2013年4月30日)。各单位要广泛开展自查、讨论活动,结合本单位岗位职责和工作实际,认真剖析,全面查找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与不足。一是单位领导班子对照岗位职责,查找个人在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与不足;二是各科室对照职能职责摆问题、查机制,既要查找管理过程中存在的不足,还要分析其体制机制上的原因;三是查找薄弱环节的过程中要广泛征求管理(服务)对象以及分管(联系)领导的意见。各单位均要形成自查报告,于4月底前报局医政科。
(三)整改落实阶段(2013年5月1日—2013年6月30日)。各单位要就查找出来的薄弱环节和问题,制定整改方案并切实加强整改,将整改措施目标化、具体化、责任化。一是进一步理清各项工作职能职责,按照精细化管理工作中“精、准、细、严”的要求,结合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等要求,设计科学合理的工作流程,落实好工作环节中的每个细节,明确精细化管理的重点、方式方法和步骤等;二是将职能职责、工作任务分解到具体的工作岗位,明确每个岗位工作的标准、要求及岗位责任人。各单位的整改方案要以适当方式向管理(服务)对象公示。三是县卫生局将适时组织召开现场推进会,各单位交流精细化管理实施情况。
(四)考核评议阶段(2013年7月1日—2013年8月31日)。一是整改阶段结束后,县卫生局将组织社会各界及院内职工通过座谈会、民主测评、问卷调查等方式对各单位精细化管理工作的效果进行满意度测评,各单位根据社会评议情况,进一步完善本单位精细化管理工作。二是对开展精细化管理进行认真总结,并形成总结报告。对满意率偏低的单位,延长整改期限。
(五)巩固扩大成果阶段(2013年9月1日—2013年12月31日)。对推进精细化管理过程中形成的重要成果(包括制度、方案、程序等)进行系统梳理,形成资料汇编,指导今后工作。县卫生局将于12月份组织工作成效汇报会,交流精细化管理工作经验。
六、工作要求
(一)统一思想,精心组织。推行精细化管理,是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进一步推进医院内涵建设的客观要求,是提高医疗服务质量和效能的新举措,各单位要按照本意见要求,结合自身工作特点,认真做好精细化管理的实施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