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博物馆智能化建设方案

博物馆智能化建设方案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博物馆智能化建设方案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博物馆智能化建设方案

博物馆智能化建设方案范文第1篇

关键词:物联网 文博信息化 文化遗产 五大尺度

中图分类号:G26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9082(2016)01-0267-01

前言:文化遗产的开发、利用与保护要求人们应站在时代的高起点上进行,从而使文化遗产的保护成果能够满足人民群众的文化需求。而物联网技术的产生和发展,则恰好为文博信息化建设提供了必要的技术手段,因此,将物联网技术应用到文博的信息化建设中,使人民群众能够共享文化发展的成果是极为必要的。

一、物联网发展趋势分析

1.物联网终端的智能化发展

对物联网时代进行分析可知,其通信主体已由传统的以人为单位的个体或群体扩展到了物品方面,而物联网终端则恰恰是对真实物体进行表征的智能化设备。在当前物理世界中各类物体逐渐发展成为通信对象的背景下,大量的物联网终端也必将得以产生和发展,进而在使物体具有通信能力的基础上,实现人物、物物间的通信[1]。此外,科技的不断发展也必将使得低功耗与小体积传感器在物联网中的规模化应用成为可能,进而确保物联网向着更加智能化的方向发展。

2.物联网应用的多样化发展

物联网关键技术的发展和产业链的逐渐完善,使得基于物联网的各类应用也呈现出多元化的发展趋势。一方面,物联网的发展必将以用户的需求作为基本出发点,进而创造出符合用户需求的各类应用,并反过来以应用进一步推动需求,以此来促进物联网产业的发展。另一方面,物联网的产业化发展也必将推动物联网应用从行业向家庭、个人转移,从而整体上促进物联网应用的多样化发展。

3.物联网产业的快速发展

2011年我国十二五规划将物联网、云计算等先进技术和应用纳入到国家科技战略管理体系,且在2013年,我国战略性新型产业便已占据国民生产总值的11.2%,而物联网产业的GDP总值则占据战略型新型产业GDP总值的20%,由此可见,物联网产业已由初期萌芽阶段逐步进入到了探索阶段。随着我国首个物联网产业示范基地――重庆国家物联网产业示范基地的正式建成,我国物联网产业也必将呈现更加快速的发展趋势。

二、物联网在文博信息化中的应用

近年来,我国博文行业的信息化建设取得了较大成就,自2005年故宫博物院、敦煌研究院等重点文化单位率先开展数字化工作以来,全国文物信息网络体系构架也得以建成和完善,且截止到2009年,我国开展信息化工作的省级以上博文单位已占据全国省级文博单位总数量的75.8%。在此背景下,下文则着重对物联网在文博信息化中的应用展开分析[2]。

1.明确文博物联网信息化建设的方向

明确文博物联网信息化建设的方向是确保物联网在文博信息化建设中得以高校利用的前提。文博物联网应面向全体社会群众,广泛传播文化信息,特别是我国特有的文化遗产信息,以为人民群众提供文化信息的普遍服务作为根本目标,借助物联网和无线宽带等技术,全面开展覆盖文化遗产“五大尺度”的文博信息化建设工作,即不受时空限制的无限尺度、基于城市的基本单位尺度、博物馆建筑尺度以及涵盖大型遗址古建筑的遗址尺度和地区文物尺度,进而建立起多渠道和全天候的文博信息交流平台,在对文化信息,特别是弥足珍贵的文化遗产信息进行合理、合法传播的同时,将我国文化价值的内涵逐步向外扩散,使得文化产业的教育功能与价值得到充分发挥[3]。

2.加强文博物联网系统建设

加强文博物联网系统的建设是物联网在文博信息化建设中应用的主要体现。文博物联网系统的建设应以国家层、省市层和博物馆遗址层,其中国家层文博物联网系统主要负责执行文博互通计划,即通过对文化遗产信息资源进行完善,借助先进的信息通信技术,促进商用型与公益型文化信息的交流,从而促进文化基础信息资源利用的跨越式发展。省市层文博物联网系统则主要以文博呈现计划为主,将旅游产业与文化教育产业进行有机结合,将城市中的特色文化和文化遗产等信息资源进行整合,利用无线网络技术、智能终端设备等满足人们参观、博览的需求,促进地区文化交流。博物馆遗址层的物联网系统则主要以智能文博计划为主,与博物馆自身职能进行有机结合,在提高博物馆各项工作效率的基础上,强化参观者的体验,确保其能够对博物馆进行方便、快捷浏览,满足参观者的学习、交流、研讨等各方面需求。

3.制定同文化遗产五大尺度对接的文博物联网实施方案

基于物联网的文博信息化建设需要以文博资源传播的五大尺度作为基本依据,根据国家政策,结合地区文博行业发展的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开展信息化建设的各项工作,确保文博信息化建设同其资源传播的五大尺度能够良好衔接,提高为参观者提供文化信息服务的水平。例如,在“无限尺度”方面,博物馆应加大对物联网平台的引用力度,通过引入移动智能终端设备,打破传统文博行业对参观者游览的时间与空间限制,全面提高物联网在文博信息化建设中的应用。

结论:本文通过对物联网的智能化、多样化和快速化等发展趋势进行阐述和分析,分别从明确文博物联网信息化建设的方向、加强文博物联网系统建设和制定同文化遗产五大尺度对接的文博物联网实施方案等方面对物联网在博文信息化建设中的应用做出了系统探究。研究结果表明,物联网在文博产业中的应用能够较好地满足文博产业信息化的发展需求,对于促进文博产业健康、稳定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赵群,张翔,杜呈信.基于物联网时代的我国制造业信息化发展趋势[J].机械制造,2012,04(12):1-5.

博物馆智能化建设方案范文第2篇

【关键词】建筑智能化;智能化系统;标准

从宏观的角度来看,制定并规范建筑智能化系统的行业标准有助于国家对行业的经济调控,只有制定规矩并按照规矩执行、检查、调整才能让建筑智能化系统的发展更科学化。从微观角度来看,建筑智能化标准制定的并不全面,所以实际应用中还是存在很多问题不能解决,让智能化系统失去了其最初的涵义。只有把行业标准定制的更加完善,并且在实施过程能严格执行规范及标准的具体要求,才是解决目前很多智能化系统不能正常使用的关键。所以,研究探讨建筑智能化系统中行业标准实践的问题非常有意义,对整个行业的导向也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一、建筑智能化系统现行标准

建筑智能化系统的行业标准包括国家标准和地方标准,目前主要有以下标准。2003年7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和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联合了国家标准《建筑智能化系统工程质量验收规范》GB 50339-2003。2004年10月9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和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联合了国家标准《安全防范工程技术规范》GB 50348-2004。2007年3月21日建设部公告第586号文件了批准《入侵报警系统工程设计规范》为国家标准,编号为GB 50394-2007。2007年4月6日建设部了公告第619号与620号文件,批准《综合布线系统工程设计规范》为国家标准,编号为GB 50311-2007。2008年1月31日颁布的《民用建筑电气设计规范》JGJ16-

2008。除以上国家标准还有一些根据不同工程涉及的专业有相应的标准,如《文物系统博物馆风险等级和安全防护级别的规定》GA27-2002、《文物系统博物馆安全防范工程设计规范》GB/T16571-1996等标准。

二、中国建筑智能化系统的行业标准发展

(1)中国建筑智能化系统的标准制定。中国建筑智能化系统的国家标准大部分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和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联合,或者由建设部组织,中国建筑东北设计研究院、中国建筑标准设计研究院等18个单位共同修订。也有部分标准由规模较大的企业参与制定,提供技术支持并提出专业性的建议。2008年,国家强制性规范《民用电气设计规范》中加入了建筑智能化系统中部分子系统的设计标准,从此住宅楼与办公大楼建设中都有了智能化系统的较为全面的行业标准作为建设依据。(2)中国建筑智能化系统的行业标准自身问题剖析。建筑智能化系统在设计、施工及验收等方面的相关标准看似很多,但是实际却是存在很多不足之处:虽然现在制定了很多相关标准,但是针对性不够强;更新过于缓慢,部分标准已经过时;国内产品标准欠缺。(3)中国建筑智能化系统行业标准的实践。建筑智能化系统到目前为止还是有很多问题存在,包括客观上的技术问题,也包括主观上的人为因素。而大多数缺陷都源于标准制定缺失或者不完善,主要包括以下问题:一是标准不深入、执行力不强。目前已经有一些相关的标准,但是实施起来却很难,有些工程并不按照标准实施。二是智能化程度下降。在使用过程中由于人员操作水平等各种原因,智能化系统使用率降低,空设。三是市场质量监督体系不规范,不健全。很多工程的验收只靠观感和当时的运行状态来确定是否合格,没有明确的验收参数标准。四是法律、法规及政策不健全,没有相应的具体执行依据。

三、中国建筑智能化系统的行业标准完善建议

博物馆智能化建设方案范文第3篇

关键词:信息时代;档案馆;设计理念

档案馆是一定社会条件下的产物,档案馆和图书馆、博物馆、美术馆、文化馆一起,是很具品位和特色的文化场所,其建筑是与所在行政区域或国家历史相匹配的标志性建筑,已成为衡量一个城市(地区)和国家文明程度、管理水平和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尺之一。

当今电子信息技术日新月异,档案馆建筑从建筑风格、平面设计、内外环境设计以及管理等方面,都令当代建筑师和档案馆专家们感到既困惑又兴奋。因此,我们在建设一所新的档案馆时,不仅需要新技术,而且还需要能展示档案馆信息环境中新形象的建筑。建筑与设计在新的信息时代将发挥其特殊的作用——创造新颖独特的建筑效果,使人们从建筑外观上就能感受到其所表现的内涵。

1 信息时代对档案馆建筑的影响

1.1 档案馆社会功能的开拓

档案馆的功能属性包括自然功能和社会功能。档案馆的自然功能能够超越时空,只有量的增减而无质的变化;档案馆的社会功能却要接受社会制度和一定发展阶段的影响,随时发生变化并作相应调整。现代社会正迈向信息时代,档案馆的社会功能也相应发生变化,如有的档案馆建立了档案寄存中心、图书资料中心、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等,还有档案价值鉴定评估、技术服务等中介服务机构的大量出现,大大拓展了档案馆的社会功能。

1.2 现代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

信息化技术在档案方面的应用,使电子文件在信息采集、管理及利用各方面与传统纸质档案有很大的不同,从而带来管理模式、运作程序、技术方法等诸方面的变革,数字档案馆、网站的建设,网上提供利用已成为档案现代化建设发展的方向。这些变革与发展都对档案馆的建筑提出了新的要求。

2 信息时代档案馆的建筑设计理念

2.1 开放的档案馆

2000年的全国档案工作会议明确提出:要转变观念,改变认识。把档案馆建成“两个基地,一个中心。”即档案保存基地,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档案信息服务中心。时代要求档案馆从封闭走向开放,档案馆的功能也要由档案保存、档案借阅、技术管理3种模式转变为保存、借阅、技术管理、对外开放4种模式。档案工作理念的改变,导致了建筑设计理念的变化。

2.2 智能化的档案馆

新档案馆建筑最受关注的是建筑师如何处理好数字化信息与档案的关系,构建智能化的空间。可以说,智能化的建筑是信息时代的必然产物,随着建筑智能技术的发展,智能化建筑技术逐步应用于档案馆建筑之中。作为现代化智能建筑,应设立3A系统,即楼宇自控系统(BAS)、办公自动化系统(OAS)、通讯自动化系统(CAS)。智能化建筑是将建筑物的结构、系统、服务和管理4个基本要素进行最优组合,提供一个安全、方便、舒适和高效的工作环境。信息时代档案馆的设计应将其功能需求、信息化、智能化及现代技术充分结合,从而使其既有传统档案馆的优点,又能适应现代化管理需要。

2.3 绿色的档案馆

社会的发展使建筑能耗问题已引起我国政府的高度重视。从建筑的全过程看,目前我国单位建筑面积能耗是发达国家的2-3倍以上,整个建筑能耗占我国全部能耗的50%。因此,发展绿色建筑刻不容缓,推动绿色档案馆将成为我国未来档案建筑主流。根据绿色建筑的定义。绿色档案馆至少应该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含义:①在规划领域,绿色档案馆首先强调辨识场地的生态特征和开发定位。②在设计领域,绿色档案馆采用建筑集成设计方法并遵守环境设计准则,将档案馆作为一个完整的系统,综合考虑建筑的间距、朝向、通风、形状、结构体系、围护结构等因素。③在施工领域,绿色档案馆的目标是减少对环境造成严重影响。对所使用的燃料、电气产品、建筑用材、用水设施均选用绿色环保产品。

3 档案馆建筑设计实例

3.1 总体布局

某市档案馆位于市中心城区西北侧,职业学院的南地块,与某市博物馆紧邻,西、南面两面均有城市次干道,规划总用地0.893 hm2,实际用地0.795 hm2,博物馆按“地一级”的要求兴建,拟建建筑面积为12 600 m2,总投资3 000万元。

档案馆建筑用地为长方形,东西面宽小,南北进深大,这种场地的特点,决定了方案大致的合理布局,应该是前面为裙楼,后面为档案馆主楼。

在总体布局上,充分考虑了当今档案馆的设计趋势,以及南方建筑的特点,根据相对宽松的用地,‘采用了传统档案馆典型的空间布局,并考虑南方建筑对自然通风采光、降低能耗的要求,将对公众开放的裙房和主楼拉开一段距离,以形成内部的院落和绿化空间。

在建筑的南面,设置了步行入口和大片的树林,机动车人口在用地的西北角,内部道路可以环绕建筑物,建筑的周边,还设置了绿化和荷花池。

3.2 设计构思

档案馆作为城市各种主要档案收集、整理、储藏的场所,应力求反映档案馆的特征。设计构思从场地、功能和城市文脉分析人手,并结合当代档案馆发展的趋势,通过整体的形象,力求展现出档案馆简练大方、整体大气的特点。

设计采用裙房和主楼组合的模式,来反映档案馆最基本的功能要求,裙房部分对外开放的公共空间,犹如两个叠合的档案盒,其巨大的悬挑,表明了建筑所具有的重要性。而主楼和裙楼之间的院落和绿化空间,能很好地满足了建筑的通风和采光。

建筑的外墙,吸取了档案馆卷宗排列时的特点,将其转化为一种立面上不断变化的开窗方式。而主楼和裙楼弯曲的建筑边缘,就像一个把各种卷宗收集起来的盒子,寓意这是一个城市的档案建筑。

3.3 平面设计

档案馆裙房共两层,其平面为方形,设计采取开放的布置方式,将人口大厅和各种功能组织在一起,人口大厅的西侧,为楼梯和自动扶梯,通过楼梯一侧的分隔墙,划分为公共部分的功能空间。

二层除了报告厅外,不设任何封闭的墙体。开放、高大的空间,赋予档案馆鲜明的个性,而位于南面的玻璃幕墙,则可以使公众毫无遮挡地观看到室外的大片树林。

裙房和主楼之间设置的桥梁,既是相互联系的通道,也是观景、休息的廊道。

考虑档案库房的要求,设计将主楼的交通设施布置于两端,从而为档案馆提供了巨大的储存空间。主楼一层的西面,为办公入口,门厅一侧设置有档案接收用房。主楼一层除了部分为开放的阅览、目录、咖啡、餐厅等用房外。其余为内部用房,2~6层均为内部的办公以及技术用房。档案库房设置于主楼的7~10层。地下室为水电空调设备用房。

3.4 建筑造型

档案馆力求体现档案馆的特点,在设计中尤其注重对整体的把握。

比如裙房,是两个叠合在一起的体块,一层的外墙完全采用玻璃,它一方面为室内大厅提供了充足的光线,另一方面,透明的玻璃使二层看上去好象悬浮起来,脱离了地面;二层的造型,东西两面采用上下弯曲的实墙面,以遮挡阳光的直射,它也暗示某种类似卷宗的意味,而悬浮的建筑体块,强化了档案馆在城市中的重要性。

主楼采用简洁的设计手法,包裹立面的建筑边框,和裙房一起形成设计语汇的一致与对应,而墙面上。类似卷宗的开窗方式和墙面处理方式,增强了档案馆建筑的特点。整个建筑在造型上力求简洁、抽象、具有力度。通过现代的设计手法,赋予建筑强烈的个性。

3.5 消防与疏散设计

博物馆智能化建设方案范文第4篇

[关键词]博物馆、安防报警系统;探测器;漏误报

中图分类号:U653.9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5)04-0338-02

博物馆是非营利的永久性机构,其中的绝大部分藏品都具有重要价值,一旦这些藏品丢失,后果非常严重,所以安全防盗报警系统对于博物馆而言尤为重要。然而,通过对国内一些博物馆的安防报警系统进行调查后发现,有部分系统经常会出现漏报或是误报的问题,这给博物馆的安防工作带来了一定程度的影响。为此,必须查明系统漏报和误报的原因,并采取有效的措施加以解决处理,以此来确保馆内藏品的安全性。借此本文就博物馆安防报警系统的漏报、误报问题进行浅谈。

一、博物馆安全防范工作的特点

对于博物馆安防的特点可从以下两个层面进行分析:从时间的角度上看,博物馆的开闭馆、布展和撤展都对安防报警系统提出了不同的要求、其中闭馆、展馆布置、撤展期间,馆内的活动人员多以内部人员为主,此时博物馆的安全防范工作与大多数安全场所的管理相类似。相对而言,博物馆的开馆期间是安全防范工作的重点,此时涉及公众参观时的展品防护,这对安防报警系统的准确率、监控的有效性、系统覆盖范围等方面提出了巨大挑战,一旦发生漏误报问题,极有可能造成展品丢失;从空间的角度上看,博物馆应当由外向内建立起一套完善的防护体系,馆区最外层的警戒线应由室外周界报警系统和栅栏构成,借此来防止不相关的人员非法进入到博物馆的安全防范区域,可将之视作为博物馆的头道防线。通道、出入口和门窗是博物馆的第二道防线,其能够有效防止非工作人员进入馆内。第三道防线一般都是针对特定的目标进行设置的,如藏品的专用柜、养护室等等。

通过上述分析可知,博物馆的安全防范具有时间和空间的特点,但只要安防报警系统有效,基本不会发生馆藏丢失的情况。然而,一旦系统出现漏误报问题,则极有可能引起馆藏失窃。鉴于此,必须提高对博物馆安防报警系统漏误报问题的重视程度。

二、博物馆安防报警系统漏报、误报问题的原因及措施

为了便于本文研究,下面以广东省东莞市可园博物馆为依托,对其安防报警系统的漏误报问题进行具体分析。该博物馆坐落于广东省东莞市莞城区可园路32号,是一座典型的园林式博物馆,其始建于1850年,经过15年的不断建设,于1864年才正式建成,自此之后,可园博物馆又相继经历数次改扩建,2001年6月,国务院公布该博物馆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一)系统漏误报的原因

大体上可将博物馆安防报警系统漏误报的原因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

1.设备原因。如果安防报警系统中采用的设备存在问题,即便再好的设计方案,也很难保证不发生漏误报问题。如探测器灵敏度过低、探测器故障失灵均会造成系统漏报;探头的灵敏度过高则会产生误报。表1中给出了博物馆安防报警系统中探测器的漏误报原因。(见表1)

2.设计原因。通常情况下,设计人员在对博物馆的安防报警系统进行设计时,除了要了解相关规范标准之外,还应当充分结合博物馆的实际情况。然而有些设计人员对上述工作的重视程度严重不足,致使设计方案不合理、器材的选用不当,从而使存在先天性不足,这样的系统一旦投入使用,很容易出现漏误报的情况。

3.施工原因。由于施工不规范引起的漏误报问题主要体现在几个方面:其一,施工人员对系统设计方案的理解不够透彻,并未按照设计图纸提出的要求进行施工,导致系统某些功能无法正常发挥作用。其二,安装设备的过程中,位置、角度不准确,安装不牢固。其三,施工中使用的检测仪器和设备不符合计量规范标准的要求,致使检测结果不准确。其四,偷工减料,如未采取必要的屏蔽措施和防电磁干扰措施;焊接质量不达标等等。

4.人为原因。这里所指的人为原因主要是用户对系统操作不正确引起的漏误报。如带有门磁开关的窗户未关严;工作人员误入警戒区等等。

5.环境原因。由于环境原因引起的误报警基本都是在系统正常工作状态下产生的,从理论的层面上讲,这种误报是不可避免的,如风吹起树叶或是小动物经过红外探测器均会引起警报。

(二)解决系统漏误报问题的技术措施

1.优选探测器。目前,想要从市场中找出一种不漏报的探测设备十分困难,为了进一步降低探测器漏误报的可能性,可以采用多种报警方式互补的方法来解决这一问题。同时,在安装探测器的过程中,除了要满足风险防护要求之外,还应当确保探测器能够在现场环境中稳定、可靠的工作。首先,可以考虑选用带有微处理芯片的探测器,借此来实现探测器的智能化,这样能够有效减少漏误报。如可选用一些具有防破坏、防动物功能的智能型探测器。其次,在选用探测器时,应当遵循以下原则:能用双射探测器时,不使用双鉴探测器;能用有线探测器时,尽量不使用无线探测器。

2.调整报警的灵敏度。系统的报警灵敏度与误报之间存在着一定的矛盾冲突,但绝大多数用户宁可系统误报,也不可漏报,这样一来导致了很多用户在安装系统时,都将报警灵敏度调的很高,由此增大了误报的几率。针对这一问题,可在安装系统时,将报警灵敏度调整到一个最为合理的范围内,既不会漏报,还能降低误报的可能性。当系统应用环境较为恶劣时,如经常有小鸟、小动物或是落叶干扰时,可将报警灵敏度设置在低档位。

3.强化系统设计。依据我国现行GA27-2002规范标准的规定要求,博物馆的安全防范工程应当以防入侵报警系统作为核心,并配以声音复核及视频监控等系统,联合保护博物馆的安全。为了尽可能降低系统漏误报的可能性,在对安防报警系统进行设计的过程中,可以按照博物馆所在地的气候条件、植被特性、土质情况、周围是否存在干扰等,对被保护场所及环境进行详勘,以此为据对系统进行优化设计,使系统在满足安防要求的同时,减少漏误报问题。同时,安防报警系统要尽量采用总线结构,并采取相应的防破坏措施,如剪线报警等等,一旦总线遭到破坏或是不法分子使用发信机伪造信号时,系统能够自行发出报警信号,并准确显示报警部位,当系统中的某一条总线被破坏后,应当不影响其它总线的正常运行,这样能够进一步提高系统自身的抗破坏能力。在对报警延时等重要参数进行选择时,可以按照博物馆的具体情况进行设定,当探测器探测到入侵信号时,可将此次行为作为初次判定,可以不立即向主机发送报警信号,直至二次确认入侵行为后,再向主机发送报警信号,如果确认入侵行为不存在,则可直接取消初次判定结果,这样能够进一步降低误报率。

4.多系统联动。声音复核及视频监控系统是确认险情报警及误报警最为有效的辅助识别手段之一,也是降低系统误报警几率的重要技术措施之一。其中声音复核系统具备现场拾音功能,并且它的覆盖范围要远远大于探测器所能探测到的范围,同时,还可以清晰地探测到现场的说话声音,系统不仅能够对人员对话的内容进行辨别,而且还能准确辨别出人员走动、撬挖凿锯等动作发出的异常声音,录音回话声音的失真度≤5%,这极大程度地提高了博物馆的安全性。在博物馆安防报警系统中,视频电视监控系统安全防范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也是不可或缺的关键系统,它能够将被监视场所内的视频、图像等内容及时传送至监控中心,工作人员通过显示屏可清楚看到被监控场所的具体情况。为了降低安全系统漏误报的可能性,可以按照博物馆的实际情况,在主要的公共活动场所、各个重要部位、通道以及防护场所等进行图像监控,并确保有效监视、记录和数字视频存储,记录、回放的图像的质量满足追溯举证的管理要求。根据不同的使用范围,选择不同型号和功能的摄像机,视频监控、防入侵报警、声音复核等系统的联动运行,不仅使安防报警系统的整体防范能力大幅度增强,而且还时系统的漏误报几率显著降低。

(三)预防系统漏误报的管理措施

1.认真落实岗位责任。博物馆应当逐级落实岗位责任制和安全责任制,确定各级岗位的主要安全负责人,并签定责任书,将责任落实到人,同时可按照实际情况对安全责任进行不断修正,真正将责任落实到实处。如值班人员能够按照操作规程做好自己的岗位工作,便可解决因工作不负责任而造成的系统漏报。

2.加强安防报警系统维护。为了防止探测器漏报或是误报,应当定期对其进行维护。首先,应定期对探测器进行清洗和擦拭,对于安装在室外的设备必须加装防雷保护装置,同时还要进行可靠接地,并采取屏蔽和滤波措施。其次,应当在室外解码器设备箱内安装防拆卸开关,并对设备箱的进线口进行封堵。再次,发现遮挡物时要及时进行修剪或是清除,无线探测器要定期更换电池,探测器超出安全使用时间后,应当加强维护。最后,采取定期与不定期相结合的方式对系统的工作状态进行检查,并健全设备维护保养制度,做好值班记录,一经发现漏误报问题要及时查明原因,对出现故障设备进行及时更换,确保系统始终处于良好的运行状态。

3.重视相关人员的专业培训。加强博物馆安防报警系统操作人员的技能培训,使其掌握报警系统功能、操作方法、报警点位置以及报警后的正确处置方法,降低人为因素对正确操作报警系统的干扰。同时,还要加强报警系统维修人员培训,不仅使其掌握本单位报警系统前端、终端器材的布设位置和数量,以及线路的敷设情况,而且还要使其具备报警系统保养知识,能够定期完成报警系统保养工作。一旦出现报警系统故障,则要求维修人员能够在最短的时间内找到故障产生的部位,分析故障原因,并及时排除故障。

结论:

总而言之,博物馆内存在着大量珍贵和有研究价值的文物,这些文物一旦丢失,会给博物馆带来无法弥补的损失。为此,必须不断加强博物馆的安防工作,尤其是要针对安防报警系统的漏误报问题,采取合理可行的解决措施,减少漏误报的次数,确保系统始终处于最佳的运行状态,这对于提高博物馆内馆藏文物的安全性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 范志杰.博物馆大型安防报警系统主机的维护与管理[J].博物馆研究.2010(10).

[2] 张树伟.试论新技术在博物馆安防中的运用及探讨[J].中国公共安全.2012(9).

[3] 唐于斯.基于博物馆被盗的安防系统优先解决对策探究[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1(4).

[4] 张英.试论三防在博物馆安防工作中的重要性与新发展[J].中国安防产品信息.2012(10).

[5] 周遐.文博馆监控系统建设管理与工程设计、设备安装及运行操作维护检修新技术研究[J].电子监控.2010(10).

[6] 颜菲菲.高胜法.刘晓兰.远程视频监控系统的安全可靠性研究[J].计算机工程与设计.2012(7).

博物馆智能化建设方案范文第5篇

以传承文化为使命的高职院校图书馆,过去一直将文化教育作为基础职能,在专业服务方面较为忽略。如今高职院校图书馆面临的教育环境已经发生了变化,图书馆必须根据学校的发展目标及方向调整服务内容及方式,主动融入到学校的整体战略发展过程,才能更加有效地体现图书馆的价值。

近年来,随着政府和社会对高等职业教育投入的关注逐年提高以及外部环境逐步改善,高职院校的专业内涵建设的重要性日益凸显,不少院校把专业内涵建设当作学校发展核心竞争力的重要内容。专业建设是学校办学思想和办学思路的具体落实,是实现人才培养的载体,也是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关键和学校办学特色的集中体现[1]。在此背景下,作为教辅部门,如何更好地为专业建设、专业教学、专业实训提供服务成为高职院校图书馆必须面对的课题。本文拟以首批28所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之一的南宁职业技术学院(以下简称“南职院”)图书馆围绕专业服务所开展的实践活动为例,全面介绍活动背景、思路、目标、内容与效果,为高职院校图书馆实施专业服务活动提供参考。

1 专业服务内容框架

依托于图书馆在文化传承、信息保障及作为大学生专业学习的第二课堂等方面的优势,建设专业群书库、毕业设计作品展厅、工艺美术基地、桂菜博物馆等一系列为专业建设服务的场馆设施,开展专业体验课进图书馆、嵌入式专业信息素养课、“教授有约同读书”等一系列活动,为学校专业建设及学生的专业学习提供服务与保障。整体专业服务活动框架如表1所示。

2 案例解析

2.1 空?g布局

图书馆建筑规划设计中充分考虑了图书馆的服务职能与发展目标,将文化教育与专业服务并重,在环境营造、专业服务与文化展示等方面做了重点规划和设计。

2.1.1专业群书库。“专业群”是高职教育专业建设与发展的常用名称,蕴含着高职教育教学组织观念和专业发展方式的转变。以专业群为教学单位,将专业作为课程的组织形式,以专业群为背景开发课程,通过课程整合与重组实现更高水平的专业培养,将专业群作为学校内部资源使用与人才产出的实体组织,以专业群为单元组建二级学院[2]。“专业群书库”是将存在资源关联的专业文献信息资料包含图书、期刊、报纸、电子数据库等,通过空间分布上的“集聚”打包形成独立书库或者阅读空间,是对传统图书馆文献资料馆藏布局方式的一种变革,是基于“以读者为中心”服务理念打造的综合统一的服务平台。其完成了两个维度的整合,一是服务流程的整合,集书库、阅览室、自修室为一体,将藏、借、阅、学、赏、用融为一体;二是服务内容的整合,将专业群相关的多种载体的文献资源陈列于同一空间,专业资料一站式获取,大大提高了读者专业资源的获取效率。

南职院构建了7个重点专业及特色专业群,与广西机械制造、建筑房地产、商业流通、旅游服务、东盟国际贸易、电子信息等重点产业对接,图书馆主动适应学校发展战略,对应设置了7大专业群书库,服务师生读者(图1)。

2.1.2 工艺美术基地。图书馆与校艺术工程学院合作建立的工艺美术基地由陶艺设计制作实训室、模具成型实训室、装饰绘画与漆画实训室、雕刻制作等实训室组成。满足陶艺设计、泥模雕塑、模具制作、锻铜设计与制作、装饰绘画、壁挂设计与制作、木雕设计与制作、漆画设计与制作等课程的教学需要,同时承担室内设计行业对民族工艺品样式的研发与生产工作。基地的建设以工学结合为主线,突出中国传统工艺美术的传承和创新,以学院为主体、行业企业深度参与为机制,以重点专业建设为龙头,为全面推进课程体系、实训体系、社会服务体系和教学团队的系统改革发展建立平台,创新具有工艺美术特色的艺术类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打造产、学、研、创一体化教育基地。

基地的建设与图书馆的文献信息资源和服务实现了无缝双向对接,一是要发挥基地产、学、研、创的功能离不开图书馆文献资源的支撑,打通了资源建设与资源使用的壁垒;二是中心为图书馆的场景化服务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比如嵌入课程服务、嵌入实训服务、嵌入产品研发创新服务等,同时基地内大量手工艺作品形成了图书馆的实体特色馆藏,丰富了馆藏内容,用于为读者提供体验式服务。

2.1.3 桂菜博物馆。图书馆与旅游学院共建的桂菜博物馆集学术性、知识性、趣味性、参与性于一体,通过点、线、面结合,历史与现实结合,人物与事件结合,实物与文字结合的形式,全景式、多方位展示桂菜的发展历史和演进过程。这是以桂菜文化展示为主题,集旅游、休闲、娱乐、美食为一体的桂菜美食文化庄园,便于向读者普及桂菜文化起源、演变及发展,让读者了解学校烹饪工艺与营养专业的建设、教书育人、科研水平及图书资料等情况。该博物馆是全国职业院校第一家地方菜系展示、宣传、交流和教学中心,拉近了普通读者与广西餐饮文化之间的距离,搭建了专业读者与专业文献资源之间的桥梁,同时作为一个产、学、研、创一体化的全国学术交流平台提升了图书馆的知名度。

2.1.4 作品展厅。作品展厅以书架和展板为主要设计元素,利用不规则陈列的书架,主题相关的书籍和作品将读者紧紧包围,打造出时尚感、交互式、阅读氛围浓厚的主题图书阅读空间,为读者创造出轻松愉悦的阅读体验。

南职院艺术工程学院、建筑工程学院、信息工程学院的学生毕业成果以毕业设计作品为主,每年大量的建筑装饰设计、游戏动漫设计、系统仿真应用作品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技术含量,在展厅展出有利于学生作品的宣传和专业的传承,对低年级学生的学习有很好的示范效应,起到指导、督促和带动的作用,引导更多学生走进图书馆、使用图书馆。

2.2 专业服务

2.2.1 “教授有约同读书”。每年的世界读书日及孔子诞辰日,图书馆都会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但此类活动大都缺乏连续性、系统性。如何引导读者进行深入的学习型阅读?如何引导读者阅读更多的经典书、专业书?如何打造品牌化、持续性的读书活动?如何分享教授、专家、学者的读书方法,让更多人受益?南职院图书馆自2013年起推出了“教授有约同读书”活动,每月定时邀请校内外行业专家、教授走进图书馆,与读者圆桌座谈,平等对话,分享个人阅读经验与方法,探讨行业特点及趋势,推荐专业必读经典,用专家、教授的独特人格魅力和治学精神引导同学们多读书,读好书。活动利用抢票平台,限制每期参加人数,还利用微信直播扩大影响力,自推出以来,受到了同学们的大力追捧和欢迎。

2.2.2 专业信息素养课。为了应对海量信息带来的挑战,适应时展和社会发展的需求,具备良好的信息素养已经成为大学生在学习和工作中必需的素质之一。高职院校的学生作为区域经济发展中重要的高素质技能人才,提高信息素养对于提高其自主学习与就业能力、促进区域经济健康持续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因此,在高职院校中开展信息素养教育非常必要[3]。目前,高职院校图书馆普遍进行了不同程度的信息素养教育,但大都未形成一个完整的体系,未能做到与专业的结合,故而成效不大。笔者在《高职院校图书馆信息素养教育的研究与实践》一文中提出相对于单独设立的信息素养课程,将信息素养教育嵌入专业课程更加能够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缩短学生学习时间,同时有了专业教师的参与,还可显著提高图书馆信息素养教育的教学效果。从结合的方式来看,可以有两种形式:一种是部分介入,图书馆只参与专业课程的部分内容;另一种是全部介入,图书馆全程跟踪专业课程的教学,与专业教师共同完成教学大纲、教学设计与教授课程等任务。

南职院图书馆自2015年起开设了嵌入式专业信息素养课,选派图书馆教师担任二级学院联系人。一是专业课备课期间,授课教师提供推荐书目,图书馆负责图书保障,纸电同步,?子书做成二维码,一键扫描即可获取;二是搜集专业课程相关信息资源,包括纸质资源(含图书、报纸及期刊等)、电子资源(含学习平台、学习资料、电子图书、网络在线免费资源等)、专业学习论坛、行业名师及相关名人的微博/博客等,在专业课授课期间,利用1至2个课时嵌入到课程教学讲授信息素养基本理论及专业学习资源,为学生的专业学习提供信息服务。目前该课程已覆盖全校9个二级学院,受到了教师和学生的一致好评。

2.2.3 专业课进图书馆。专业群书库、工艺美术基地和桂菜博物馆的建设为专业课走进图书馆搭建了一个基础平台。一是专业群书库收集整理了相关专业的各类纸质和电子资源,为师生教学提供了便利;二是工艺美术基地、桂菜博物馆为课程教学实践部分提供了理想的场地和环境;三是主动对接人文大讲堂、插花艺术等人文类课程。以上做法不仅提高了图书馆的人气,同时进一步提升了图书馆的学习和读书氛围,丰富了图书馆的服务内涵,增加了图书馆资源的使用率。

2.3 院馆合作,应用RFID

目前图书馆界RFID的应用正以每年30%的递增速度在飞快发展,关注并积极应用RFID技术对于图书馆实现数字化全覆盖、泛在智能化的新型服务具有划时代的重要意义[4],主要体现在自助借还、自动分拣、图书查找与定位、图书上架、架位注册、图书盘点理架、图书剔旧、安全防盗、标签转换、智能书架、智能便携式找书器等方面,可以大大提高图书馆智能化管理水平和改进用户体验。随着应用及推广RFID的时机逐渐成熟,很多图书馆都在积极探索并规划行动。但是RFID高昂的建设成本对于很多图书馆尤其是高职院校图书馆来说都是难以企及的,有没有可能借助于二级学院的力量完成建设升级呢?南职院图书馆大胆创新,开创院馆合作新局面,实现了共赢。

物流管理专业作为南职院国家级重点专业,2014年申请到德促贷款用于建设物流实训基地,鉴于图书馆的藏书和流通业务与物流管理是相通的(表2),图书馆与物流管理专业所在的商学院进行了紧密对接,探讨了在图书馆打造物流实训基地的可能性。调研发现在图书馆应用RFID技术建设物流实训基地的方案具有可行性,一是利用现有成熟独特的空间优势,无需再投资建设场地;二是方便物流管理专业学生在校内进行学习和实训,可以第一时间让学生体会到新技术在物流仓储中的使用情况,基地配置的自动分拣系统,手持式盘点机和智能书架,微缩了物流中的分拣、远程盘点、货物整理跟踪的所有功能;三是实现了图书馆管理与服务升级。

3 效果分析

(1)有效拉近了图书馆文献信息资源与读者之间的距离,提高了资源有效利用率,提升了图书馆的服务质量。

(2)有效拉近了图书馆与各二级学院之间的联系,在开展其他阅读推广活动时,获得了更多的支持。

(3)通过院馆合作模式,图书馆使用RFID技术,实现了图书馆管理与服务的升级,最大限度地提高了资金使用率,对于普遍缺乏经费的高职高专图书馆来说,主动寻求与二级学院的合作是一种值得参考的选择和途径。

(4)提升了图书馆在学校的形象和地位,图书馆与二级学院合作建设的工艺美术基地、桂菜博物馆等已经成为学校领导接待嘉宾的必到之地。

(5)围绕专业开展服务的模式得到了全校教职工和读者的认可,图书馆在近三年的年终考核中连年获得最佳服务部门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