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社区网格化治理方案

社区网格化治理方案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社区网格化治理方案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社区网格化治理方案

社区网格化治理方案范文第1篇

(一)“扫黄打非”工作做到:

一是有布置有落实,社区每月召开一次“扫黄打非”工作例会,制定了专项整治和集中行动方案,每季度一次集中对社区范围内印刷企业、网吧音像市场、休闲娱乐场所、小超市等进行拉网式检查。

二是结合社区网格化管理,社区网格信息员、志愿者队伍利用重大节日活动,对“扫黄打非”工作进行广泛宣传,累计专题宣传6次,张贴宣传海报32张,悬挂横幅12条,发放宣传资料1500份等。

三是先培训社区工作人员,再培训社区党员和居民代表,最后培训社区志愿服务队成员,截至目前,累计开展"扫黄打非”专题培训10次,参训人数达280人。

四是社区成立"扫黄打非”工作领导小组,建立健全网格化管理机制,网格化管理让人人都有责任田,设立

工作站并明确专(兼)职工作人员和信息员。其中社区书记担任组长,负责全面协调工作;网格员担任组员,配合具体推进。

五是有办公地点,制定制度、职责,制做“扫黄打非”办公室标牌,收集整理"扫黄打非”会议记录、开展活动的各项资料。

六是有督查,市、县、镇及相关部门领导,通过培训、指导、检查等形式,督促"扫黄打非”进基层工作落实到位。

(二)网格管理,夯实工作基础。

为进一步拓宽"扫黄打非”工作局面,姚家社区着力组织实施“扫黄打非”网格化管理模式,发挥社区网格员在基层治理中的重要作用,以社区干部为引领,网格员、五老监督员为主体,社区志愿者为补充,扎实开展“扫黄打非”检查巡查工作。

(三)融入群众文化,加强宣传引导。

社区网格化治理方案范文第2篇

思明区今年的安全生产月活动分为全区性、行业性和区域性等三个大类,共105个项目。其中,宣传咨询、讲座培训、应急演练、知识与技能竞赛等合计84场,同时还开展了安全生产事故警示教育周、安全文化周、安全生产应急预案演练周,以及“安康杯”、“平安家庭”、“平安校园”等主题活动,突出群策群力、齐抓共管、群众参与,充分发挥安全生产月的载体作用,广泛传播安全生产知识,普及安全生产法律法规。

而这只是思明区做好安全生产工作的一个缩影。思明区安监局不仅仅关注企业安全,还关注群众生活安全。据了解,思明区将老城区消防设施改造列为区委区政府为民办实事项目,2012年共投入610万元。在全区增设114个市政消防栓、91个小型室外消防栓、44个室内消防栓箱、371个独立式火灾报警器、1452个简易喷水灭火系统喷淋头、23个灭火水喉、818支手提式灭火器,并对老城区居民住宅线路老化问题进行改造。

推网格化管理,建和谐平安家园

“我们辖区有7个居委会,原来就7名兼职安监员。通过实行安全生产社区网格化后,所有的社区工作人员都是兼职安监员,这样一算就有140名。”思明区厦港街道安监站站长许颂斌介绍道。

“原来96个社区,有96名社区兼职安监员,现在一下子有2000多名兼职安监员。”思明区安监局局长沈少坚向记者算了一笔“总账”。

2012年11月,思明区在厦门市首推“将安全生产融入网格化管理”。所谓网格化服务管理,即在全区10个街道、96个社区全面推行网格化建设,建立网格长、网格员、助理员三级服务网络。从2012年11月初开始,思明区陆续举办10期培训,对辖区内96个社区2000多名工作人员全部进行轮训。培训班由区安监局、思明消防大队、交警大队等有关专家担任主讲。围绕社区网格员的主要职责,如加强安全监督,提高安全巡查能力,开展消防安全隐患排查整治,提高居民用火、用电、用气安全意识,参与文明交通督导,提高交通安全意识等内容,加以讲解与引导。

思明区安委会启动社区网格员安全生产系列培训,就是要提高街道、社区工作人员的安全意识和社会管理水平,更好地指导网格员开展安全生产监督巡查工作,降低和减少社区成员的伤害。

“重点企业每季度不少于1次,一般企业每年不少于1次,重大危险源和重大事故隐患以及重点部位要随时进行巡查。”这是《思明区社区网格员安全生产工作手册》里“工作表格”的内容之一,“工作表格”要求社区网格员制定年度、月度安全巡查计划表、个体经营户巡查内容及安全巡查台账、年度安全巡查计划执行情况统计表、事故隐患或安全生产违法行为报告单等。

该手册还明确了网格员安全生产工作职责、安全巡查程序、安全基本常识、有关安全的法律法规、热线电话等内容。“发放到每一位参训学员手中,通过理论讲授、案例分析与交流互动,希望帮助社区网格员进一步落实工作职责,提升安全服务水平。”沈少坚表示。

“过去,检查楼道灯这样一项工作也要花上我好几天的时间,有时候真感觉心有余而力不足。”鹭江街道禾祥西社区的网格员徐毅告诉记者,自己原来是社区的安全员,网格化之前,所有的安全工作都是由他一人负责。社区实行安全网格化之后,除了“一岗多责”的社区工作人员,很多热心的社区居民也加入到维护社区安全的工作中。“由过去传统、被动、定性和分散的安全管理,转变为现代、主动、定量和系统的安全管理。”

小网格、大安全。实行安全生产网格化管理以来,思明区的社区工作人员以更加积极主动的服务和监管理念,认真“耕耘”着自己手中的一份“责任田”。创安全社区,让居民享快乐幸福

项目是安全社区创建的载体,也是安全社区工作能否取得成功的关键所在。思明区筼筜街道在对整个街道安全状况进行全面摸排诊断的基础上,积极实施了交通安全、消防安全、工作场所安全、家居安全、老年人安全、学校(儿童)安全、社区治安安全、公共场所安全、防灾减灾和环境安全等安全促进项目。

筼筜街道辖区内有400多栋建于20世纪80年代的多层住宅,且多为开放式小区。“以前去找老朋友下象棋,杀几盘就得回家了。因为小区暗呀,看不清,儿子媳妇都怕我磕着碰着。现在好了,有时候稍微晚一点也不用担心,这治安好了,楼道也亮堂,每次都能玩得尽兴而归。”岳阳小区的王大爷说。

据了解,筼筜街道2010年便启动了居民楼“楼道亮灯”工程项目,共投入资金100多万元,分两期安装了楼道灯744梯4790盏,消除了老城区旧小区的安全隐患。

思明区安监局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创建“安全社区”是一项系统性、综合性、长期性的工作,解决了居民的实际问题,才能更好地保证创建工作持久有效地开展。

除“楼道亮灯”工程外,筼筜街道还通过各种形式开展各类家居安全知识的宣传教育,营造安全文化氛围,不断提高广大居民群众的安全意识和预防事故与伤害的能力。其中包括完善社区安全设施建设,加强安全隐患排查,降低家居事故与伤害风险,开展居家安全伤害与事故调查,相应制定有针对性的干预措施,加大残疾人服务志愿队伍的建设,提高扶残助残社会参与率等等。

“作为省内第一家探索创建‘全国安全社区’工作的单位,篑笤街道对安全社区工作高度重视,将‘民生’与‘民安’理念和实践相结合,将工作落到实处。”“全国安全社区”评定组组长、全国安全社区促进中心办公室主任欧阳梅对筼筜街道的安全社区建设工作给予了高度评价。

在创建安全社区方面,思明区走在厦门市的前列。筼筜街道目前正争创“国际安全社区”。与此同时,思明区所有街道当前都在争创省级安全社区,力争在今年年内新增五个街道获评省级安全社区。安全社区的创建,有助于不断提升居民安全意识,有效治理各类安全隐患,明显降低各类伤害事故的发生率。

抓公共安全教育,促市民提升安全意识

6月3日,在思明区“安全生产月”启动仪式上,思明区与共青团厦门市委签署《合作建设公共安全教育馆协议书》,根据协议,思明区将在市青少年宫建设两层楼、2300多平方米的公共安全教育馆。该馆将包含生产安全、交通安全、消防安全、公共场所安全等主题,预计年底初步建成,明年免费开放。

电闪雷鸣、地震海啸、洪水火灾、交通事故……思明区安监局局长沈少坚告诉记者,公共安全教育馆的策划方案数易其稿。在这里,形形影响人类健康与安全的自然灾害都可以体验到——教育馆融宣传性、趣味性、互动性于一体,达到福建省安全教育的领先水平。通过情景体验、动画视频、互动游戏等形式,帮助参与者掌握安全应急知识,在观看和体验中切身感悟,提升应急素养,掌握多种逃生自救技能。

社区网格化治理方案范文第3篇

一、推进依法治理。

继续深化全民法制教育,为依法治理创造良好的思想基础;抓好地方行业依法治理,促进党委依法执政、政府依法行政、司法机关公正司法,促进基层民主政治建设,促进公民法律素质提高。

二、进一步加强基层基础建设。

一是完善“网格化”服务管理体系。进一步规范网络划分标准和工作流程,明确协管员、信息员及村(社区)、镇在网格化管理中的工作职责。二是健全新型社区管理服务体系。深入推进城乡社区规范化建设“双百二期工程”,力争我镇今年按照标准化建设规范申报社区一个,村两个。三是进一步推动政府职能转变。健全准入制度,认真落实《社区工作准入审批暂行办法》、《城市社区社会公共服务事项目录》;强化镇政府服务职能。四是落实基层综治组织及队伍建设,进一步加强综治、维稳等基层组织建设,健全群防群治队伍规范管理及工作保障常态机制。

三、推进信息平台全面建设。

在各村(社区)和镇全面推进社会管理综合信息平台(简称信息平台)工作。一是按照上级要求做好协管员的培训工作,确保信息平台的基础数据能及时采集到位和服务下沉到位;二是信息员要重点做好协管员的指导、数据的录入和服务类信息的;三是确保信息平台数据的顺畅流转,并通过信息平台使镇、村(社区)、组工作规范、有序;四是依托信息平台,不断完善政务服务、培训就业、医疗卫生、特色农业产业、法律援助、困难群众、儿童关爱等服务,推进服务无缝覆盖。

四、加强对社会组织的服务管理。

加强服务性、公益性、互社会组织建设,使其成为城乡社区公共服务的有力补充,成为政府服务管理社会的得力助手。加强社工人才队伍建设,建立健全面向全社会的志愿服务动员系统,进一步完善志愿服务体系,培育一支参与广、功能强、作用好的志愿者队伍。

五、加强流动人口管理服务。

全面推行“以证管人、以房管人、以业管人、以网管人”的流动人口服务管理模式,强化实有人口、实有房屋和实有单位管理,以社区网格化管理为依托,建立完善流动人口综合信息服务平台,加快实现基本公共服务由户籍人口向实有人口全覆盖。建立人口流入地和流出地“两头抓、双向管”的协同管理机制。

六、完善特殊人群关爱体系。

加强对刑释解教及社区矫正人员、有肇事肇祸倾向的精神病人及艾滋病人、吸毒人员、社会闲散人员和重点青少年等特殊群体的服务管理。密切掌握各类特殊人群的基础信息,完善分级分类管控、衔接接纳、安置帮教、矫正疏导、医疗救治、困难帮扶、就业培训、跟踪回访管理服务机制,帮助其尽快回归社会。提高对社区矫正对象的GPS监控覆盖率;建立涉及闲散青少年、严重不良行为青少年、服刑在教人员未成年子女、农村留守儿童、流浪乞讨青少年、受艾滋病影响儿童等重点青少年群体的教育帮扶工作志愿者服务站、留守学生之家、流浪未成年人救助中心和“12355”青少年服务平台。

七、加强矛盾纠纷排查调处。

按照《镇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办法》,严格实行经济效益和社会稳定风险“双评估”,社会稳定风险评估率要达到100%。深入推进“大走访”,广泛开展“走、建、惠”和“听、访、解”活动。完善“网上”和“书记、市长信箱”等新型平台来信的办理。着力完善“大调解”网络,深入开展矛盾纠纷“大调处”专项行动,按照上级部署,制定工作方案,成立领导小组,建立工作机制,认真开展矛盾纠纷“大调处”专项行动工作。

社区网格化治理方案范文第4篇

一、青岛市综合行政执法改革试点基本情况

2013年10月,按照中央精神以及提出的“凡属重大改革都要于法有据”的要求,在青岛市政府决策部署下,青岛市编委办会同市法制办等部门配合指导胶州市、即墨市、市北区和李沧区开展综合行政执法改革试点工作。2014年1月正式确定将胶州市的综合行政执法改革试点作为工作重点。胶州市自去年9月份开始推进综合执法试点工作,分别在乡镇和街道实行不同内容的行政综合执法职能“6+1”配置模式,即在整合城镇管理、土地管理、环境保护、安全生产、食品安全、治安管理6个领域的执法权限的基础上,在城区街道增加文化管理领域,赋予其7个领域共计130项执法权限;在镇增加畜牧兽医领域,赋予其7个领域共计89项执法权限。目前试点镇(街道)“权责统一、相对集中、统筹管理、网格运作”的工作体系基本建立。通过部门职能、人员下沉和执法力量整合,基本达到了一件事一个部门管的改革目标,综合行政执法权责关系更加清晰;试点整合队伍10余支,组建一支数量达300名左右的综合性执法队伍,执法力量高效统筹;减少了执法层级、推行扁平化网格化管理,打破了行业部门分割、实行一体化执法,执法效率大幅提升;按照“网格化管理”的要求,将辖区划分为若干管理网格,建立分队巡查、管区监控、村庄(社区)提报的三级网格化巡查监管机制,监管范围得到有效保障。

二、推进综合行政执法存在的深层次问题

(一)综合行政执法部门与行政主管部门横向协调存在一定障碍

从前期综合执法改革试点的实践来看,一个执法案件涉及众多协调环节,需要原行业主管部门积极协助。但由于综合执法打破了“条条”管理模式,与各行业上级主管部门不存在管辖和领导关系,出现了具体执法工作中协调不畅的困难,影响执法效率。

(二)“管”与“罚”的界限划分有待明确

推行综合行政执法试点后,行政主管部门拥有的审批、许可、监管权等管理权限与综合执法机构的执法权界定还不够清晰,现实中确实出现了执法权相对集中后,行政主管部门将管理职责推向执法终端,“以罚代管”、将压力过度集中于末端执法环节,造成新的推诿扯皮。

(三)执法行为的规范化建设需要进一步强化

综合行政执法集中了分散的多部门的执法事项,执法依据、执法流程、处罚措施,甚至执法文书等都要求各异。在镇街网格化管理中,缺乏工作量化标准,对巡查频率、范围和具体内容没有明确规定,对发现问题如何定性、记录取证、分类处置、定向上报及问题查找不到位责任追究等没有具体要求,容易导致网格化巡查频率不够、质量不高、发现问题不及时等问题。

(四)执法队伍建设需要进一步加强

综合执法跨行业跨领域,据统计当前综合执法试点集中了约1700余项执法事项,执法队员需要了解掌握多个领域的法律法规、政策文件和执法流程。而目前执法队伍的综合素质还远未达到实际工作的需要,人员结构、人员素质等矛盾亟需解决。

三、推进区市综合执法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我们认为,下一步在全市范围内推进综合行政执法改革的过程中,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一)解决好法律依据问题

推进综合执法,最终的方向和目标是在各区市组建一个专门的综合执法部门,以综合执法部门的名义实施相对集中的行政处罚权;在此基础上,再将执法重心下移至镇、街道。按照《行政处罚法》规定,各区市在组建综合执法部门,合理确定综合执法事项后,将实施方案逐级报请省人民政府批准。在此基础上实行综合执法,依法实施相对集中处罚权。

(二)科学合理确定综合执法事项

1、要处理好综合执法的统一性要求与基层实践复杂性之间的关系。各区市在推进综合执法改革中,应首先梳理本级政府享有的行政执法事项清单,充分听取镇(街道)的意见,在本区市辖区范围内取得共识,将全部或大多数镇(街道)亟需的行政执法事项,确定为本区市需要集中行使行政处罚权的综合执法事项,确保改革措施符合基层实际。对于个别镇(街道)亟需的特殊执法需求,可以通过区市相关执法部门在镇(街道)设立派出机构,或者加强执法力度的方式解决。

2、要处理好综合执法与专业执法之间的关系。现阶段,考虑到不能在短时间内大幅提高基层执法人员素质和能力,不宜将专业性太强的行政执法权确定为综合执法事项,否则易耗费大量行政成本,降低执法效能。各区市在综合执法事项时,应首先将专业性不强、易于识别、便于操作的事项纳入综合执法范围。

3、要将具有密切相关性的执法事项尽量同时确定为综合执法事项。调研中,区市反映,执法事项属于同一类或同一领域,执法权的行使具有相同的规律性,或具有密切关联性的事项,在现实中却是多部门分头执法,甚至出现了“都管都不管”的问题。比如无证网吧的行政处罚权由综合执法部门行使,有证网吧的处罚权又由文化行政执法部门行使。这种处罚事项领域相同、产生地点相同、甚至产生时间也可能相同,如进行人为割裂,会产生新的执法主体混乱、多头执法和推诿扯皮等问题,降低执法效能。

(三)理顺综合执法部门的内外部关系

区市政府成立综合执法部门,剥离其它执法部门的执法权,实施相对集中行政处罚权,向各镇(街道)派驻执法中队,执法中队以区市综合执法部门的名义执法,符合法律有关执法主体的要求,也符合执法重心下移的要求。但为了使各部门之间的权责关系明确,使综合执法得以顺利有效运行,应理顺综合执法部门的内外部关系。

1、理顺综合执法部门与镇(街道)政府之间的关系。由于法律法规规定行政执法权均由县级以上执法部门行使,镇(街道)政府行政执法权在法律上处于缺失状态。为解决上述问题,采取在区市设立综合执法部门、向各镇(街道)派驻执法中队的模式。因此,理顺综合执法部门、执法中队与镇(街道)政府的关系,充分调动三方面的工作主动性就显得十分重要。

首先要确定管理体制。执法中队以镇(街道)领导和管理为主,区市综合执法部门重点履行对执法中队执法行为的监督和业务考核以及执法协调。减少执法层级,区市综合执法部门不再保留执法队伍。其次要采取有效措施,稳定执法队伍。各执法中队的编制由区市综合执法部门管理,人员由各镇(街道)管理考核。建立精简高效的区市综合执法部门机关,执法人员原则上下沉到镇(街道),比例应不低于85%。执法中队人员相对稳定,严格控制中队与机关之间的逆向流动,允许不同的执法中队之间人员正常流动。最后建立程序高效地业务流转机制。各镇(街道)综合执法办公室应首先对执法合法性进行审查,并签署执法文书,区市综合执法部门对执法文书只作形式审查,形式审查合格的即予签署公章,不做事前的实质审查。根据谁管理、谁负责的原则,因执法中队执法行为违法造成的一切法律责任,由乡镇(街道)政府承担。区市综合执法部门对各执法中队滥作为或不作为的违法行为,有权接受投诉并作出审查结论,并有权对违法者进行处分。

2、理顺其它执法部门与综合执法部门、执法中队的关系。首先提高部门对综合执法改革工作重要性的认识。从大局出发考虑问题,认识到政府部门相互配合是法定职责,必须履行相关的配合义务。其次要将容易产生矛盾的执法事项尽可能地归为一个部门行使,科学确定综合执法事项。最后,加快建立综合执法信息共享平台,建立执法部门与行政主管部门之间的信息共享机制。综合执法部门应承担起与行政主管部门、镇(街道)以及其他有关执法部门的沟通协调职责。

(四)建立完善的综合执法网格化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

充分利用和整合现有的社区管理网格、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网格,完善社区、镇(街道)、区市三级网格管理体制。首先,专人担任社区网格管理员,负责社区网格信息的搜集、录入,发现违法信息及时向镇(街道)执法中队提报。其次,科学制定镇(街道)执法中队网格巡查运行机制,设置科学的巡查工作量化指标、对巡查频率、范围和具体内容进行明确,对发现问题的主体责任、具体应该发现哪些问题、发现问题如何定性、记录取证、分类处置、定向上报及责任追究等事项制定规范化要求,完善巡查流程。充分发挥镇(街道)执法中队信息收集和预警作用。最后,区市综合执法部门应做好综合执法信息平台的维护工作,保证综合执法信息平台的顺利运行,接受群众举报,对各执法中队的违法行为及时进行监督检查,确保执法的合法性。

(五)搞好综合执法队伍建设

一是人随事走,统一调配。综合执法事项确定后,相关执法队伍和人员编制划转综合执法部门,由区市综合执法部门统一调配至驻在镇(街道)的执法中队。中队人员确定后,由乡镇(街道)负责管理。二是加强执法人员培训,建立合法规范的执法资格准入制度。三是设置合理的各执法中队执法人员的年龄结构,扩大执法人员新录用渠道,随着执法人员的新旧交替,引入高素质的专业执法人员,逐步提高执法人员素质。

(六)加强综合执法物质保障

社区网格化治理方案范文第5篇

阳光社区的“智慧”出自中国电信福州政务基地之手。根据中国电信集团政企客户事业部总工程师万军介绍,早在去年12月份,中国电信福州政务基地便携手宁夏区政府和永宁县政府针对开展智慧社区试点进行了研究与交流,其中重点对永宁县政府各部门存在的办事繁琐、流程过长等现状采取了有针对性的解决方案。利用“云计算”等信息技术和手段,整合社区现有的各类服务资源,通过为社区提供基于手机终端的OA办公、短信提醒等功能,建立社区、街道和政府部门之间的审批网络协同办公系统,并主推入户居民数据管理和公文流转这两大核心应用,提升社区办公效率。

社会管理信息化作为社会管理创新的重要手段之一正进入高速发展的时间窗口,建设以政务信息化为核心的智慧城市已经成为国家转变政府职能、维护社会稳定、健全公共服务的重要手段。今年1月29日,住建部公布了首批国家智慧城市试点名单,其中包括37个地级市,50个区县和3个乡镇。

随后,工业和信息化部、科技部、综治委、卫生计生委和民政部等多个部委以及地方政府开始重新认识城镇化发展和规划,将智慧城市列为“为民办实事”的重大项目。智慧城市建设由此进入加速发展期,预计未来5到10年,社会管理信息化将呈现“社会管理聚焦基层管理信息化,社会管理一体化平台化发展,更加紧密结合产业化,社会管理重心向服务偏移”的三大发展趋势,创新型社会管理平台将在智慧城市的发展中扮演重要角色,以最终实现居民幸福感和城市可持续发展。

正是在这种背景下,中国电信建成了政务行业信息化应用(福州)基地,并努力将之打造成以政务为核心的专业智慧城市运营商。基地聚焦政务信息化中的社会管理领域,以智慧城市顶层设计为指导,以社会管理公共信息平台为基础,以多级穿透综合决策指挥平台为核心,面向政府和公众打造智慧社区、综治网格、数字城管和党务村务公开等一系列政务为主的整体解决方案,从而实现政府服务资源的有效整合和管理方式的创新,提升城市管理与社会服务的智能化水平。

其中,智慧社区以居委会为主要节点,形成横连政府部门,纵连省、市、区县、乡镇、街道和社区的多级穿透体系,构筑社区政务、社区管理、社区服务的统一应用平台和通道,以信息化手段促进社区管理工作,并将社区管理和社区服务有机结合,实现各种便民信息的“一站式服务”以及社区办公服务的“一站式到达”,以提高社区的管理和服务水平,并向居民提供优质的信息服务,促进社会管理创新。

具体而言,中国电信打造的智慧社区主要有五大功能模块:居民管理模块主要是规范社区管理工作,提升社区工作效率;便民服务模实现了居民需求与政府和社会资源的对接与整合,从而更有效得为社区居民服务;社区网络主要对社区的人、物、事、地、组织等信息进行采集,并实现网格化管理和精确服务;多屏互动则借助固话、手机、电脑和平板等介质将社区居民的互动交流拉近,更有效促进和谐关系的建立;移动应用主要是借助3G网络和APP应用实现移动办公。这五大功能模块的基础是智慧社区云平台,该平台依托中国电信智慧社区应用管理系统并融合了CRM和计费等关键数据模型,通过云部署和云加载,可以实现各项社会管理和民生服务应用群的全国复制,这也是中国电信“智慧社区”的一大主要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