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养老发展报告

养老发展报告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养老发展报告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养老发展报告

养老发展报告范文第1篇

一、目前养老保险企业缴费基数核定的现状与存在的问题

(一)缴费基数核定标准不规范、不统一

自年月起,国家先后下发了若干文件,对企业养老保险缴费基数的核定标准做了宏观界定,即按企业在职人员工资总额为缴费基数。由于种种原因,不同统筹范围、统筹层次之间,缴费基数核定标准不一。有的依据企业上年职工应发工资总额或实发工资总额,有的依据企业在职人员缴费基数之和为企业缴费基数,称之为两个缴费基数一致等等。其实,在这一点上无须多议,国家关于企业缴纳养老保险费基数的口径是明确的,即按企业在职人员工资总额为缴费基数,按当地政府规定的缴费比例在税前提取。由于受企业经济效益和劳资、财务等部门人员素质、业务习惯等因素的影响,以应发工资总额或实发工资总额这个标准核定缴费基数操作起来困难较多,很容易出现漏核现象。两个缴费基数一致的做法虽然解决了基数核定的一些问题,但也带来了较多弊端。这种做法会造成企业因此瞒报职工缴费基数,瞒报参保职工人数等等。如上海市社会保险事业基金结算中心提供的资料显示,上海市人均缴费基数连续年高于社会平均工资。尽管这样,在年月对家缴费单位进行缴费基数检查时发现,少报漏报基数亿元。

(二)、缴费稽核偏重欠费收缴,轻视基数核定

目前,各级社会保险经办机构的稽核体系已基本建立健全,稽核业务已逐步开展起来。但对基本养老保险缴费的稽核常常偏重欠费稽核,没有将各缴费单位申报的缴费基数纳入日常稽核业务。由于部分企业没有及时建立健全各种统计、财务制度,工资发放随意化、多样化现象比较普遍。这些企业很难统计出一个准确的职工工资总额,给核定缴费基数带来了较多的困难。目前又没有专门的法律来规范社会保险事务,条例、文件等政策缺乏强有力的约束力。甚至个别缴费单位主观上希望有关业务管理混乱,为缴费基数核查制造人为障碍,为瞒报、少报缴费基数和参保人数创造条件。

(三)、非公企业参保滞后,部分企业游离在养老保险范畴之外

多年的养老保险改革的制度构建,并没有完全走出传统的思维定式和传统体制范围的圈子。在市场经济迅速发展的今天,企业所有制形式多元化已基本实现。因此,一切形式的企业都是养老保险的覆盖目标。参加养老保险是所有企业与劳动者应尽的义务,缴纳养老保险费是所有用人单位和劳动者共同的、必须履行的义务。法律不允许有任何超出其范畴之外的特区,非公企业也不例外。近几年,各级社会保险机构将非公企业列为扩大覆盖面的重点。但由于种种原因,收效甚微,扩面进度缓慢,部分非公企业和非公企业的从业人员仍游离于养老保险的覆盖范围之外,这就使部分企业的缴费基数流失。同时又使部分从业人员的切身利益受到很大损害,并造成不同所有制企业间负担的不平等,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不公平竞争的态势。据了解,年,我国非公企业职工参加基本养老保险的人数从万人增加到万人,增长了倍(其中外商投资企业参保人数从万人增加到万人,增长了倍),在各国各类工商投资企业参保人数中的比重从年的上升到年的(其中外商投资企业的这一比重从上升为)。但与国有企业相比,非公企业参加基本养老保险的现状不容乐观,在总体上处于滞后状态。

二、解决存在问题的方法和途径

(一)加快社会保险法律建设步伐

我国正在进入法制社会,法律观念已日益深入人心,依法办事逐渐成为准则。进入二十世界九十年代以来,社会保险立法工作已提到重要议事日程,加强社会保险法制建设的呼声愈来愈强烈,只是作为惠及数亿人口的养老保险,至少还没有一部法来规范。因此,国家应尽快出台《社会保险法》,以法律的形式,建立起完善的缴费基数管理、稽核程序,堵塞漏洞,以强化缴费单位据实申报和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对此项业务核定的约束力和严肃性。

(二)、认真执行法规、政策,严格规范、统一口径

各级劳动行政主管部门和社会保险机构应严格遵照国家法规、政策。要按本企业职工工资总额和当地政府规定的比例在税前提取的规定,把缴费基数核定的口径统一起来,尽量避免概念、提法上的歧义。

(三)完善缴费基数核定稽核程序,规范稽核行为

社会保险稽核工作是社会保险的一项基础内容,同时又是规范社会保险业务的重要手段。各级社会保险机构要认真贯彻落实《社保险稽核办法》,要以此为契机,做好养老保险缴费基数的稽核工作。首先是将企业缴费基数的核定纳入日常稽核业务。各级社会保险经办机构要高度重视缴费基数稽核工作,要把此项工作摆上重要议事日程。其次是加强稽核队伍建设,提高稽核人员素质。三是完善稽核程序,规范稽核行为。通过以上方法,促使参保单位据实申报,避免瞒报、漏报等现象的发生,增强缴费基数核定工作的刚性。

(四)、清理参保真空,促进企业平等竞争,维护社会公平

非公企业尤其是科技含量比较高的企业,员工普遍年轻,企业和员工对养老保险认识不足或有偏差。目前,非公企业和企业从业人员游离于养老保险统筹范围之外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几点:一是企业缴费比例比较高,负担重;二是企业和员工对参加养老保险的重要性认识有偏差;三是企业用工不规范。企业与员工没有签订劳动合同;四是员工流动比较大等等。要制定相应的措施,加强对非企业参保的管理。一方面要做好宣传发动工作,另一方面要按照有关规定,对拒不参保的单位和个人,相关部门要采取吊销其营业执照,取消纳税人资格等强制手段。这样,促使这部分非公企业及其从业人员尽快纳入养老保险的统筹范围。

(五)、求真务实,细化管理,常抓不懈

养老保险是一项长期、复杂的工作,要本着求是务实的态度统筹安排工作的进度,要坚持定期定量分析,发现问题积极研究,并制定相应配套的管理细则或补充规定,及时堵塞缴费基数核定的漏洞。

养老发展报告范文第2篇

在第二届中国老年住区百城(企业)联动项目信息交流会上,住建部原副部长、中国房地产业协会会长刘志峰表示,此次信息交流会主要总结百城联动计划开展一年以来的工作,进一步加强各参与企业间的联系,增进房地产开发、金融投资与度假式养老、居家养老、大健康产业、互联网平台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在过去的一年中,在实地考察、观摩国内外多个不同类型适老化项目的基础上,将着手编辑《中国老年住区百城(企业)联动项目发展报告》,该报告将持续收录国内外不同类型养老地产项目介绍,供百城联动计划参与企业及项目间进行交流学习、借鉴推广。而在第二届老年服务科学与创新国际论坛召开期间,来自德国、芬兰、荷兰、澳大利亚、韩国、日本、西班牙以及国内的30多位学者就相关议题进行了报告,近300名来自国内养老界人士参加会议。北京市科学技术研究院院长丁辉在欢迎致辞中分析了开展积极养老、健康养老和智慧养老创新的必要性以及北京市科学技术研究院“十二五”以来在这一领域科研与成果转化情况。荷兰卫生、福利和体育部副部长,国务秘书马丁・范莱恩出席会议并做了“荷兰养老创新服务领域的进展和中荷合作的现状与前景”的报告。其他来自欧洲和亚太国家及地区的专家也分别进行了演讲和报告,介绍各自国家和地区在积极、健康和智慧养老领域的政府政策、产业发展情况和科研成果。

养老模式研究

互助型养老模式是积极老龄化理论的重要表现,是老年人参与社会的重要途径,是我国未来重要养老模式之一。所谓互助养老,是指居民互相帮扶和慰藉,满足老年人的养老需求。目前国际上比较成熟的“互助型”养老模式有西欧国家的“时间银行”互助养老、日本的社区居民互助养老等。西欧国家的“时间银行”互助养老模式是把养老服务先“存储”再“流通”,养老服务本身被商品化。在我国养老资源严重不足,家庭养老功能急剧弱化的情况下,互助型养老通过以老帮老、以老养老,提升老年人生活质量,为创新养老模式、打造中国特色的多元化养老格局奠定基础。因其具有灵活性、多样性、自愿性、自治性等特征,老人们可以在家庭、社区和养老机构等多种场合实现各种形式互助,在满足了老年人对家庭、朋友和社区邻里的依恋同时,高效利用和发挥了家庭和社区的养老功能。但我国的互助养老模式刚刚起步,还处在摸索阶段,应加强有关立法和政策导向、注意宣传引导、开拓筹资渠道、丰富互助内容、提高互助技能、完善互助机制。

目前我国老年人口的养老主要是在自己家中完成,其服务质量及效果主要取决于老年人自己及其家人的照顾,没有真正形成社会化的服务体系。通过运用SWOT分析法分析物业服务企业发展社区养老服务的优势、劣势、机遇和挑战后,专家给出如下对策建议:用好国家政策,争取政府产业扶持;搞好医疗保障,推动医养结合服务体系的建立;用科技手段提升服务质量,推进养老服务科技创新;选好养老服务项目,讲求规模效益;注重体验式消费,注重个与家庭沟通;提升人员素质,做好规范化服务,确保养老服务质量,以指导物业服务企业制定从事社区养老事业的策略,从而推动我国养老事业的发展。

智慧养老

2015年“互联网 +”行动计划提出要推广在线医疗卫生新模式、促进智慧健康养老产业发展,“互联网 + 养老”成为了各方关注的焦点。目前老年人对医疗服务的需求越来越高,但是医疗机构就诊和取药的等待时长对于老年人的身心都是一个巨大的考验。基于这一背景,再结合目前我国养老模式在医药服务方面存在的缺陷和现代物流的发展,专家学者研究后认为建立医疗机构、物流企业、养老机构(社区)、老年人之间的医药闭环配送模式很有必要,这样既使得老年人能够避免等待,又能在一定程度上减少医疗机构其他患者的等待时长,同时为物流企业开拓新业务,从而实现多方共赢。

养老人力资源

通过对南京市46家养老机构的调查,从康复专业人才数量的需求、学历要求、人才的类别和专业知识要求等几方面内容进行问卷调查分析后得出,南京市养老机构急需大量大专及以上学历的康复专业人才,并且以康复治疗(士)师和中国传统康复人才为主。调查结果显示,养老机构大部分老人都是由于脑血管疾病、骨关节疾病、老年性生理退化疾病以及糖尿病等慢性疾病而急需开展康复治疗活动,在人才类别需求上也以康复治疗士(师)和中国传统康复人才为主。老年神经康复学将成为康复医学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而老年骨科退行性疾病与损伤康复有关的老年骨科康复学也将成为另一重要的发展方向。由此也可以看出,院校在康复人才培养上,更需加强专业化的老年康复人才的培养,提高老年康复人才的质量,从而满足老龄化社会对康复人才的迫切需求。除院校培养外,政府或机构更应对康复技术人员进行技能强化训练,养老机构也应通过提高薪资待遇等多种方式吸引康复技术专业人为养老机构服务。

同时,有学者基于劳动参与模型和劳动供给模型,利用农村住户抽样调查数据探讨养老保障制度对劳动行为决策的影响。研究表明,养老保障制度存在明显的劳动供给效应,养老保险覆盖降低了劳动参与率和劳动供给时间,尤其对于农业劳动供给的影响更明显;养老保险待遇具有更强的收入效应,激励农村居民降低劳动供给,尽管养老保险待遇并不会大幅度降低农业劳动参与率,但农业劳动供给水平将会显著下降。不同类型养老保险制度的劳动供给效应存在差异,新农保制度更倾向于将农村居民留在农业农村,城镇职工养老保险和农民工综合保险倾向于激励他们转移到城镇从事非农就业,失地农民养老保险则鼓励他们直接退出劳动力市场。社会保障制度正在加速劳动力市场转变,需要构建与中国劳动力市场和经济发展相适应的社会保障体系。

养老发展报告范文第3篇

事实上,我国养老的产业化虽然早在10年前就已经被提出,但却并没有得到实际意义上的发展。随着我国人口结构的发展以及养老问题的日益突出,通过产业及市场解决社会问题,逐渐重新得到了重视。

近年来,我国正在扶持智慧养老产业。并连续多年在政策上获得支持。2015年是智慧养老产业相关的政策、意见出台的爆发期,这一年多次出_了多个部门联合的指导性意见。一连串的政策的提出表明:智慧养老是一项需要汇集多方资源,多部门合力统筹发展的产业;同时,智慧养老产业涉及行业众多,且市场潜力巨大。更加值得一提的是,政策导向的明确将引导产业正常发展。可穿戴设备、智慧医疗、安防监控、智能家居等多个产业将纳入到智慧健康养老产业体系中,并得到资源的充分融合和发挥。

在各地,已有不少值得推介的养老模式。宁波2015年已经逐步建成了适合江东区情和老年人需求的“家院互融”社会化养老服务体系,推动“传统养老”向“智慧养老”的转变。创新的“家院互融”服务体系被民政部评委优质服务品牌。目前,宁波江东区享受“家院互融”服务的老人共计6600余人,占比全区老年人总数超过12%。

2016年10月,“上海市综合为老服务平台()”上线,标志着上海智慧养老建设工作取得了重要进展。根据上海市民政局、市老龄办有关负责人的介绍,自2014年开始推进养老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以来,上海一直着力推进“五位一体”的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养老机构、长者照护之家、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老年人助餐点等各类养老服务设施已达7000多家,机构式、社区式、居家式等多种养老服务业态日益丰富,但服务资源相对分散、信息不对称。综合为老服务平台建立后,作为各类服务需求与服务供给之间的桥梁,可望有效地消除服务获取的障碍。

在政府与企业合作的智慧养老项目中,北京朝阳区团结湖智慧社区采取团结湖街道发起,多种力量参与的方式,汇集医疗、技术、社会资源。首都信息发展股份有限公司帮助街道建立了智慧养老助残中心,并在辖区范围内大力推广智能设备的普及和使用。

养老发展报告范文第4篇

中国国务院决定,自2013年1月1日起,继续提高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水平,提高幅度按2012年企业退休人员月人均基本养老金的10%确定。

这已是中国连续第9年提高企业退休人员养老金水平。

61岁的张秀霞10年前已经退休。10年间,她的退休工资从最初的七八百元,上涨到现在的1800元。

“我有儿子、女儿照顾,生活没什么大事,养老金每年还能上涨,感觉比较满足。”张秀霞说。

陕西省政协委员卢其松接受记者采访时说:“多年来,国家非常关注退休职工的生活保障,连续9年提高企业退休职工的养老金。对此,企业退休职工非常欢迎,他们享受到了国家改革发展的成果。”

十报告提出要“在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上持续取得新进展,努力让人民过上更好生活”,同时还确立了到2020年,实现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的目标。

此间观察者认为,老年人也是社会中的弱势群体,如何让他们享受到更好的社会保障、公共服务,以及在收入分配中分享到经济发展的成果,往往成为衡量政府在民生工作上是否做透、做细的一把尺子。

“能够连续九年提高养老金本身说明了问题。但至于养老金应该到多少合适,还需继续论证。”陕西省社会科学院副研究员尹小俊说。

家住咸阳的陈国瑞曾是一个小企业的负责人,现在每个月的养老金有两千多元,在本地来说也并不算少。但因妻子没有收入,这笔钱对他们来说依然比较紧张。

与陈国瑞一样,中国许多企业退休职工在为养老金连年上涨感到兴奋的同时,也伴有些许失落。“尽管连年上涨,但是我们的收入仍然赶不上公务员和事业单位的人。”家住新疆的企业退休职工彭燕鸣说。

目前中国的养老金分配还是双轨制,由于企业养老金的替代率比较低,有的甚至达不到50%,这也使得与退休前相比,企业职工退休后的生活水平保障率降低。

另一方面,在中国,由于还未推行企业年金制度,因此养老金基本来源是国家公共财政。

专家建议,国家可以考虑推行年金制度,同时加快养老金模式的“并轨”步伐。这样不仅能够更好地保障企业退休人员生活水平,还能缓解国家公共财政压力。

十报告提出,逐步建立以权利公平、机会公平、规则公平为主要内容的社会公平保障体系。

尹小俊说,十报告正在努力通过顶层设计来建立制度,努力寻求兼顾各方利益的平衡点。连续提高企业退休职工养老金也是对这一精神的契合。

养老发展报告范文第5篇

“邮储银行将坚持走普惠金融和商业可持续发展道路,我们致力于让金融服务‘普之城乡,惠之于民’,不做唯利是图的银行。”中国邮政储蓄银行董事长李国华这样告诉记者。

填补金融服务空白

报告显示,目前,邮储银行拥有遍布城乡的金融网点3.9万个,成为全国网点规模最大、网点覆盖面最广、客户数量最多的金融服务机构。

其中,邮储银行县及县以下农村地区的网点占比超过70%,填补了212个乡镇的金融服务空白;在全国30个省(区、市)的县级区域,网点覆盖率达到了100%,在地区覆盖了超过59%的县;62%的网点分布在中西部地区。同时,截至2012年底,邮储银行拥有ATM超过4.7万多台,提供电话银行、网上银行、手机银行、电视银行等电子服务渠道,为融通城乡经济、服务广大百姓提供了便利条件。

邮储银行充分利用自身网络优势,为广大农村地区提供储蓄,汇兑,代收农村电费、电话费和有线电视费,保险,粮食补助金、退耕还林款和计划生育奖励金等各种与民生息息相关的金融业务,致力于构建“延伸城乡金融服务最后一公里”的金融机构。

打造“百姓身边的社区银行”

邮储银行依托邮政遍布城乡的网络优势,始终把养老金业务作为邮储银行服务实体经济、服务民生的扎实落脚点,打造“百姓身边的社区银行”。经过多年发展,养老金业务已经成为了邮储银行个金业务的重要板块。目前,邮储银行已实现在全国31个省养老金业务,范围涵盖“新农保”、企业统筹养老金、企业非统筹养老金、城镇人员养老金、农民养老金等多项业务,对覆盖城乡的养老保险给予了全方位的有力支持。截至2013年4月底,邮储银行累计养老金超过20亿笔,金额1.74万亿元。

邮储银行高度重视“新农保”、“新农合”、银行卡助农取款服务、养老金等工作。截至2012年底,邮储银行有25个省(市)分行参与到“新农保”工作中,服务了全国约三分之一的试点县,累计代缴“新农保”3000多万笔、代缴金额60多亿元,累计“新农保”2亿多笔、金额约217亿元,成为“新农保”服务参与度最高的金融机构;设立银行卡助农取款服务点7.6万个,累计交易笔数近348万笔,交易金额约7.8亿元,形成了“政府满意、商户乐意、农户如意”的多赢局面。2012年全年,邮储银行累计发放养老金近4.7亿笔,发放金额超过4000亿元,为保障和改善民生做出了积极贡献。

“创富”大赛助力小微企业

融资难是中小企业,特别是小微企业面临的主要难题,也是政府关心的问题。中国邮政储蓄银行始终高度重视小微企业金融服务工作,倾心服务小微企业,全力支持实体经济发展。

2010~2012年,邮储银行连续三年向企业和个体经营者推出“创富大赛”活动,旨在实现政府引导发展方向、银行提供融资机会、学者保障智力支持、社会力量广泛参与,形成多头并进,共襄盛举,促进小微企业稳健运营、快速发展的新局面。

邮储银行创富大赛活动遍地开花缘于2010年成功举办的实践:当年,邮储银行在广东地区试点创富大赛活动,共收到6000多份创富方案,授信金额2亿多元。2011、2012年,邮储银行进一步扩大创富大赛活动规模,分别在十几个省(区、市)举办创富大赛活动,吸引咨询、报名者数十万人,报名参赛项目分布于几十个行业,既有涉及装备制造、农业、批发和零售、服装等传统领域的项目,也不乏计算机、电信、旅游、绿色环保等高科技产业和高附加值服务业项目。2011年开设的邮储银行创富大赛微博,目前粉丝数超过20万人。在举办2011年创富大赛期间,邮储银行共为约146万户小微企业提供贷款1652亿元。在举办2012年创富大赛期间,邮储银行累计为小微企业提供贷款约达3093亿元。

邮储银行+大学生村官+农户

邮储银行不仅注重传承服务“三农”的奉献精神,还积极创新服务“三农”的人才培养机制。自2009年起,邮储银行将大学生“村官”的选聘培养工作作为本行的人才发展战略,通过“邮储银行+大学生村官+农户”的工作模式,积极探索大学生“村官”人才培养新机制,将他们在基层的宝贵经验继续贡献于新农村建设,提升农村金融服务水平,改善农村金融环境。邮储银行在全国各类金融机构中,率先选拔、聘请任期届满的大学生“村官”,最大限度发挥这些“村官”熟悉农村情况、了解农民金融需求和信用状况的优势,直接把小额信用贷款送到农民的田间地头,架起了金融机构和农户之间的桥梁,为农民创业致富搭建了融资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