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药剂学工作方向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1 临床药学专业药剂学的课程特点
(1)培养目标。一般药学专业培养的学生就业面广,从产品的研发到生产、流通各个环节,因此从药剂学的教学要求上需重点强调药物制剂的研发、制备、使用等。而临床药学专业学生的就业方向主要在各级医疗单位,其侧重点在于药物制剂和临床的结合,而不是药物制剂和生产、销售的结合。培养目标的差异促使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应及时调整授课内容,避免不同专业学生所学内容“一锅端”的现象出现。
(2)所用教材。目前临床药学专业学生所采用的《药剂学》教材是由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的教材,跟同是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的大药学专业的相比有很大的不同。一般的《药剂学》教材主要由三个篇章组成:药物剂型概论(普通药剂学)、药物制剂的基本理论(物理药剂学)和药物制剂的新技术与新剂型。而临床药学专业的《药剂学》教材把其中物理药剂学的内容取消掉,部分地融入了其他章节里面。因此教师在授课过程中要以相应的教材为本,合理制定授课内容和分配授课时间。
(3)教学大纲。临床药学专业学生药剂学的理论课为64个学时,实验课为46个学时,比药学专业理论课76个学时,实验课64个学时少了约20%,学时数的缩短必然要求我们的教师无论在理论课教学还是实验课教学的过程中都要注意对内容和学时进行调整和分配,避免出现“头重较轻”的现象。
2 临床药学专业药剂学的理论课教学
2.1 教学内容重点突出
从临床药学专业学生培养目标中我们应把授课的侧重点放在:(1)剂型。要掌握各种剂型,不仅是常见的片剂、胶囊剂、丸剂、注射剂,还有深入到片剂里面的胃漂浮片、粘附片、分散片等片剂的分类,还有一些新剂型如缓控释制剂、靶向制剂;(2)剂型的优缺点要清楚。除了要让学生会识别剂型,还要让学生了解该剂型的优缺点。同时要和学生强调相同的药物不同的剂型有可能产生不同的疗效。如硫酸镁,口服硫酸镁口服液可以用于便秘的治疗,硫酸镁注射液可以用于人生高血压或治疗早产,而硫酸镁软膏则用于外用治疗红肿疼痛,剂型的选择和临床诊断密切相关。(3)明确剂型的使用方法。临床药学专业的学生以后要直接面对病人,进行一对一的用药指导,要让病人正确使用药物是药师的基本职责。如栓剂,要认清药物是起全身作用还是局部作用,从而指导病人使用时把栓剂塞入的深度要有区别,同时栓剂刚塞入过程中需要让病人侧躺,不宜站立。这些都是常见的药物剂型的使用方法,教师授课时要多举实例,让学生体会认知这些的重要性,并学会举一反三应用到其它的剂型上。
2.2 改变教学方法
我们传统的理论教学都采用填鸭式的教学方式,让学生感到枯燥乏味,久而久之就对该课程没有了兴趣。针对这个问题,很多高校教师都开展了相关的研究,例如PBL教学法、思维导图法、讨论式教学法等,但是对于临床药学专业的学生,因培养方向的不同,目前还没有见过多的教学方法的报道。我们目前采用的教学方法是是实例导入法。例如滴丸剂,我们不直截了当地进入正题,而先把同学们都十分熟悉的“丹参滴丸”拿出来给大家介绍,让大家首先从图片或视频中了解滴丸剂,引出滴丸剂的概念及特点。然后把丹参滴丸的研发过程给大家做个介绍,在介绍其处方组成的时候自然而然地介绍滴丸剂常用的辅料及药物和辅料的混合方式,接着把丹参滴丸的制备工艺做个详细的介绍,中间穿插介绍了滴丸剂的制备方法、影响因素,最后介绍丹参滴丸制备后所进行的质量检查,引出滴丸剂质量检查项。这种教学方式一气呵成,围绕一个实例来进行,而教学内容又不脱离教材,学生因为对引入的实例比较熟悉、感兴趣,所以注意力较为集中,学习效果较好。
3 临床药学专业药剂学的实验课教学
关键词:药剂学;制药企业;教学改革;能力培养;创新精神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45-0024-03
药剂学是制药工程专业的一门专业必修课,其主要研究药物剂型和制剂的基本理论、处方设计、生产技术以及质量控制等[1]。具体内容涉及医学、生物、化学、数学、物理及材料学等多种基础学科,具有涵盖内容多、知识面广、专业性与实践性强等特点。目前,国内大部分高校制药工程专业药剂学教学仍然采用“一言堂”的模式;教师始终是整个教学的主体,而学生往往处于消极被动的地位。一方面,由于药剂学课程知识点较多,课程内容抽象枯燥,部分教学内容存在与其他学科交叉的现象,因此,很多学生反映课堂教学完成后有些知识点遗忘率较高。另一方面,由于药剂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各种新技术、新方法不断出现,因此,现有的教学内容往往不能体现新技术的发展,而用人单位则反映刚毕业的大学生有不能满足制药企业相应岗位技能要求等缺点。
与此同时,现代制药企业或科研院校也要求学生具有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依赖传统课本和基础知识的讲解已不能满足现有需求[2]。在新形势下,怎样培养出具有实践与创新精神的制药工程专业学生,将成为药学教育工作者首要思考的问题之一。因此,药剂学课程教学内容及方法亟待改革,本文就本教研室在更新教学内容及改进教学方法等方面的经验和体会,谈谈在药剂学教学过程中怎样提高教学质量,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做好本课程的教学工作。
一、更新传统教学内容,把握企业对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的现实需要
目前,国内大部分高校药剂学教学内容仅仅由制剂学与调剂学构成,理论体系单一,且知识更新速度较慢,难以满足医药全球化背景下的医药产业对药学人才综合能力的基本要求[3]。因此,本教研究室认为《药剂学》理论教学内容的设计理念应以典型药物制剂为载体,紧跟制剂新技术发展,依据药物制剂制备的基本工艺流程,选取相应教学内容和恰当的教学方法,重在培养学生典型药物剂型的制备与分析能力。与此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主动自主学习能力,让学生遇到问题时能够做到触类旁通、举一反三;了解制药企业药物制品生产的基本流程,学会以“病人为中心”,针对不同病症进行相应的药物制剂设计。另外,在教学过程中让同学及时了解制剂新技术、新方法以及药物新剂型的实际应用情况,在药物制剂生产过程中要注意药物处方设计、制备工艺的优化调整及制剂的质量控制等,以上内容基本涵盖了制药企业药品生产及新产品研发的主要过程。因此,以此设计教学情境,可体现课程内容的应用性。
1.以企业的实际需求为指导选取教学内容。以传统的剂型与制剂为基础,平行辐射药物制剂的处方设计、原辅料选择、新剂型、新技术以及质量控制等,努力实现各部分教学内容既相互独立又相互渗透。着重要求教学内容能够与实际生产方面的需求相结合,同时涵盖质量控制和安全意识,提高学生对新剂型和相应工艺的设计能力,同时论证这些教学内容的合理性与完整性。与此同时,适当增加药物制剂新技术、新剂型等目前药剂学研究前沿领域方面的知识,如新技术包括微球、微囊技术、脂质体技术及固体分散技术等;新剂型包括经皮吸收制剂、靶向制剂(微乳、磁性微球及基因靶向等)、生物技术制剂(长效注射微球等)、缓控释制剂(渗透泵、膜控释、骨架型)、中药制剂现代化等。通过上述内容的学习,让学生理解基础与前沿并重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同时开阔视野。
2.以项目为载体的教学内容模块设计。本教研室与行业专家一起对本省多家制药企业(如江西南昌济生制药厂、江西国药有限责任公司等)的工作任务进行分析,并结合药剂学教学内容进行项目设计,注重与岗位要求的对接,体现实践性。项目设计完成后,让每个学生都亲自参与到项目组的科学研究与实施活动中去,并以通过实施一个完整的项目工作来贯穿整个教学活动。在教学过程中,把一些重点、难点的教学内容巧妙地隐含在具体项目之中,通过鼓励学生学习、思考与自主创新,最终按照企业要求完成实践,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最后通过思考与教师的点拨,自己解决问题。通过项目的组织与实施,努力实现真实情境下的教学,使学生能够有机会将所学内容和生产实际有机结合起来,从而体现教学的针对性、实用性、适用性与实践性。
二、更新实验教学内容,增加设计性、综合性实验比例
药剂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而实验教学是理论联系实践的重要方式和手段,因此,更新实验教学内容以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是完善整个药剂学教学内容改革的重要环节[4,5]。通过联系学科前沿并结合我校实际情况,去除陈旧实验内容,新增包衣实验、固体分散体的制备、包合物的制备等反应学科前沿的实验内容与项目,与此同时适当增加综合性、设计性的实验比例,以培养学生全面、主动思考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实验兴趣和综合素质。
其中,综合性、设计性实验具体开展方式如图1所示。在开始实验之前首先布置相关实验任务(如吲哚美辛-β-环糊精包合物的制备),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自己独立查阅文献资料,自行设计剂型、工艺路线及质量检测等实验环节,然后以每4人为一小组,每一小组选择一名学生为负责人,由负责人组织本组学生开展实验活动,出现问题时负责人及时与任课教师联系,学生以团队协作方式完成综合性、设计性实验任务。在整个实验过程中教师仅仅是实验任务的提出者、指导者,学生是实验完成的主体。通过实验教学的开展,学生才真正明白了“药剂”的含义,同时从用人单位得到的反馈信息也表明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与独立思考能力得到了显著提高。
三、改进传统教学方法,积极推广PBL及KM等新教学方法
一方面由于药剂学所涉及的知识点多、内容枯燥,另一方面传统的药剂学教学模式往往以“教材为中心,以教师为主体”,教师授课以章节为主,学生缺乏学习兴趣,从而导致学习效率低、知识遗忘高。因此,本教研室为改变这种不利现象,决定采用以问题为导向(Problem Based Learning,PBL)及知识可视化的(Knowledge Logic Structure & Mind Mapping,KM)的教学方法[6,7],具体实施措施如图2所示。
例如,当遇到一些重点、难点的章节时,我们可采用PBL的教学方式,通过“设疑、质疑、解疑”这一过程,一方面能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另一方面能把一些重点、难点的内容在讨论中无形消化。如在讲授“灭菌制剂与无菌制剂”这一章节时,可以以“亮菌甲素注射液事件”为原型设计问题,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每10人为一小组)进行讨论,主要从分析这一事件产生的具体原因、怎样解决以及如何避免类似现象发生等方面展开,然后让每一小组选出一名发言人对此问题进行总结,教师和其他组的同学对此进行评论,通过讨论加深学生对注射液的辅料、澄明度等方面保障灭菌制剂与无菌制剂安全性的重要意义,这样就能让一些重点、难点的教学内容在讨论及争论中被消化。而遇到一些内容抽象、理论知识较难理解时,我们可采用KM教学方法。首先,系统而有重点的去组织教学内容,在教学大纲范围之内,将整个药剂学课程不同章节中的相似内容进行“聚类”与“重组”,如片剂、分散剂等固体制剂中有关辅料的章节,我们进行集中讲解与学习,从而搭建“塔式分层递阶”的教学内容,使现有平面化的教学内容立体化。而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适当引入KM教学方法,有计划地将教学内容划分为宏观层面与微观层面。以K图为主体贯穿,融入M图的教学机制,对于宏观层面而言,主要是构建本课程的整体知识逻辑构图(K),其主要用于描述各分散知识分子之间的内在联系,而对于微观层面而言,主要是通过思维导图(M)融入到具体剂型的基本概念、主要性质与特点、制备工艺及质量控制以及临床应用等。通过增加PBL及KM等新的教学方法,增强课堂教学的生动性、趣味性及知识内容。
四、体会
随着我国经济持续高速发展以及居民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人们对高品质、安全制剂的需求与供给之间的矛盾越来越突出。因此,我国医药产业的当务之急应该是培养具有高素质及创新能力的人才,以提高药物制剂的研发能力,而我国“十一五”期间已把发展创新药物制剂的技术平台列为国家创新药物研究重大专项[8],培养具有创新精神、扎实的药剂学基础知识以及掌握药物制剂的新剂型、新技术、新理论的专业人才是加快发展我国制剂水平的重要环节。该改革项目实施以来,一直围绕以企业实际需求为导向的改革教学内容及教学方法,在教学内容上注重企业的实际需求,把握企业对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的现实需要,同时强化实践环节,适当增加综合性、设计性实验的比例,尽量体现真实环境下的教学。在教学方法上积极推广PBL及KM新的教学方法,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与主动性,使学生药剂学知识水平、实践操作能力得到全面的提升。通过期末考试的成绩以及用人单位的反馈信息发现取得了较好的实践效果。“教学有法,而无定法”,因此在今后的药剂学教学实践中,我们会进一步按照企业的实际需求更新教学内容及改进教学方法,为培养符合时代要求的高素质药学人才做出应有的贡献。
参考文献:
[1]程咏梅,邓超,陈荆晓,陈敬华.基于创新精神和能力培养的药剂学课程的改革探讨[J].广州化工,2012,40(6):140-141.
[2]陈荆晓,邓超,程咏梅,陈敬华.PBL教学法在药剂学教学中的应用与创新[J].广州化工,2013,(2):134-135.
[3]邱利焱,赵庆贺,朱卡林.《生物药剂学与药物动力学》双语教学的探索与实践[J].教育教学论坛,2012,(17):123-125.
[4]崔福德,侯雪莲,杨丽,丁平田,王东凯,唐星,程刚,潘卫三.基于能力提高的药剂学教学内容与课程体系改革[J].药学教育,2008,24(3):20-22.
[5]李昆太,程新.制药工程专业递进式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与探究[J].大学教育,2013,(1):116-117.
[6]关延彬,贾永艳,田效志.PBL与PLTL教学法相结合在药剂学教学中的探索研究[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3,(2):43.
[7]许青青,徐庐峰.基于知识可视化的KM教学法在化工专业课教学中的应用――以药剂学课堂教学改革为例[J].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2013,5(7):118-121.
[8]张娜.医药业全球化新形势下药剂学教学改革与实践[J].食品与药品,2011,13(3):144-146.
【关键词】药学专业 复合型应用性人才 培养方式
目前,在我国实施“中药现代化研究与产业化开发”的新形势下,对高等药学人才的素质培养提出了新的要求,传统药学专业的教学模式及人才培养模式已不能适应新形势的需要。特别是近几年国家就中医药发展制定了一系列相关政策与发展规划,科技部启动了“创新药物与中药现代化”的国家重大科技专项,其研究目标和有关的研究内容更是对中药学专业人才的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复合型的应用性药学人才越来越受欢迎。因此,如何利用学生在校学习的时间,培养出定位明确、实践动手能力强,并具有一定科研思路的药学人才,是药学院校教学工作中需要解决的重大课题。
1 我国药学专业课程设置现状
现阶段国内药学院校培养药学专业人才一般采取四年制本科教学。其中,第一学年至第二学年为基础课学习阶段,课程设置大多为英语、计算机应用技术、高等数学、数理统计学、无机化学、物理化学、分析化学等,这些课程所教授的内容都是本专业学生在以后的学习中需要用到的理论基础知识;第三学年至第四学年为专业课学习阶段,学生开始接触药物分析学、药剂学、药物化学、微生物学、药物合成、药用植物学等课程,这些课程所教授的内容都是学生从事相应学科科研或实际工作中需要用到的理论知识,具体课程根据学生专业方向的不同而侧重不同,其中,在第四学年下学期,一般会安排学生进行毕业课题设计(毕业实习),历时3~6个月,在此期间,学生可自行选择专业及导师进行课题研究。
上述培养模式广泛应用于国内各大药学院校,培养出了一代代药学人才,然而,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这种培养模式也逐渐暴露出一些缺陷:
(1)学生在基础课学习阶段,完全不了解自己的专业;在专业课学习阶段,随着学习的深入,学生逐渐对本专业有了认知,但对于未来的科研或工作这只是冰山一角,不能完全展现出各学科特点。
(2)此种培养模式易导致学生不了解本专业特色、特点,出现选错行、入错门的尴尬现象。比如,药剂学专业的学生到毕业时仍不确定药剂人究竟是做什么的,毕业时要么盲目择业,未能学以致用;要么盲目选择专业考研,结果在研究生阶段才发觉自己对其不感兴趣,最后导致一步错、步步错的可怕后果。
(3)学生动手能力弱。毕业实习时间不充裕,学生不敢或不能动手,不知所以的被动“完成”课题设计,使可贵的实习白白浪费。
2 关于解决方法的探讨
基于以上分析,作者提出几条关于上述问题的解决方法进行探讨。
2.1 新生入组进行科研――预实习
提倡学生在第一至第二学年期间即进组预实习,加强学生的实践能力。根据学生的初级兴趣进行专业方向选择,随机进入所选方向的课题组,作为专题学生,参与课题研究,持续时间为半年至一年,视各院校具体情况而定。
此举旨在加深学生对专业的理解,让学生了解特定专业的科研思路和方法,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加强理论与实践结合,帮助学生更直观的确定将来的研究方向和发展模式。
2.2 将参加学术报告会作为考查课之一――第三学年开始实施
在课程设置方面,从第三学年开始,将参加学术报告会作为考查课之一。具体实施方法是:为大学二年级或三年级的学生设置一门考查课,课程内容是参加由院系组织的本校教师或校外专家、学者进行的学术报告。其中,学术报告的方向是确定的,要求包涵本专业各方向,如药剂学方向、药物分析学方向、药理学方向等;学术报告的地点是确定的,可依自身情况选定教室或报告厅;课程的考核方式是确定的,如可让学生根据每次所听的学术报告内容,书写报告或心得,教师对其进行单次评分,最后将总分累加即得成绩,具体方式可参考实验课考核方式;进行学术报告的报告人是不确定的,应组织或聘请时下学术成果突出的专家、学者进行报告;学术报告的内容是不确定的,应与时俱进,使学生可以接触到当年最前沿、最先进的科研思路和内容。
2.3 毕业实习开始时间提前、持续时间延长
毕业实习开始时间提前至第三学年上学期,由于有了预实习的基础,学生可以按个人兴趣爱好选择专业及导师进行毕业课题设计。实习时间可从第三学年上学期一直持续至毕业离校,使得学生在此期间内可以投入更多的时间和精力进行系统的科学研究,为最终明确个人科研及工作方向做出贡献。
2.4 暂缓确定专业
新生入学不确定具体专业方向,第二学年下学期或第三学年上学期时再细分,学生可自主选择意向。
新生入学时暂不细分专业,而是将所有药学系的学生平均分班,进行基础课(高等数学、数理统计学、无机化学等)的学习。同时,结合学术报告的熏陶、预实习的进行、实验课的学习,学生对药学专业各方向有了一定的认识。这时,在真正学习各专业的专业课之前,在辅导员及导师的指导下,学生自主选择学科方向。这样做,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而且还有助于学生持续这种积极性。
3 展望
通过适当教学改革,使学生经过本科四年的学习后,明白自己在学什么,了解自己将来能做什么,为高校最终做到真正意义上的产学研一体化、培养出综合型的应用性药学人才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
【关键词】“3+2”高职 药剂学 教学内容 教学方法
【中图分类号】 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4)03C-0139-02
“3+2”高职是指独立设置的高等职业院校利用优质的中等职业教育资源进行五年制高职前三年的教育教学工作,但后两年高职教育阶段必须在高等学校举办的教育形式。中职教育的前三年中有两年在校学习,后一年进入企业实习与工作。基于这样的安排,“3+2”高职生接受教育所具备的知识基础及教师实施教学的方法与要求都有别于普通全日制高职生。笔者在教授“3+2”高职生药剂学课程时,基于实际情况合理安排教学内容和选用教学方法,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本文对此进行讨论。
一、根据“3+2”高职生的认知水平安排教学内容
(一)有针对性地安排理论教学内容
学生在进入新知识学习的过程中,都会带入其原有的知识与技能,因此,教师必须了解学生原有的知识与技能水平,即学生的认知水平。“3+2”高职生在中职前两年的学习中,一般已经学习过药学基础和制剂工艺技术这两门课程,对药品生产GMP要求及液体制剂岗位工作特点已经有一定的了解,再加上一年的实习与工作经验,不仅在理论知识上有了一定的基础,而且在实际生产中也可说已经能上岗。因此,尽管“3+2”高职生与普通全日制高职生使用相同的教材,我们也应根据“3+2”高职生的具体情况设计理论教学内容和侧重点。比如,介绍教学内容中的“表面活性剂”时,不仅侧重于介绍“表面活性剂”的使用,更注重于让学生理解“表面活性剂”的特性与实际产品的联系及使用中表现出不同特征的缘由。对于“药物制剂的稳定性”这部分内容,在教学中不停留在原有化学反应类型的介绍,更侧重于将化学反应类型与实际产品发生的不稳定性变化相联系,并要求学生联系各自的学习工作经验进行总结,以强化课堂教学与工作岗位的联系性。
(二)合理安排实训教学内容
实训教学内容应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适当调整,如学生中职时已经学习过GMP仿真实训,所以在“3+2”高职生阶段,可以省去该内容的学习,并将课时补充到乳剂、混悬剂的制备上。另外,为了增强制剂车间“入场”训练的有效性,在教学时,不应让学生像是走过场一样完成这个流程,而是深入介绍入场操作对生产的重要性及不同产品对生产环境和人员入场的不同要求,并对每个学生各自完成“入场”训练进行严格的考核,让学生真正掌握相关知识。
二、根据“3+2”高职生的需求选用教学方法
学生的需求主要是指学生对即将学习内容应有的学习态度和积极的学习动机。学生的需求关系到学生能否积极投入到学习中并能坚持往下学习。选用何种教学方法,应以学生的需求为依据。
尽管“3+2”高职生知道知识与学历在就业中的重要性,但是,与普通全日制高职生不同,他们自学能力和课堂自我调控能力都比较差,学习容易困倦,目标不明确。经过调查,大部分“3+2”高职生经过一年的中职阶段的实习与工作后,返校学习的直接动机是他们意识到学历与专业知识在当今社会的就业中的重要性。除此之外,专业知识的掌握对职业资格和上岗证考试通过的影响,也是他们重视学习的另一个原因。以上这些返校读书的理由与大多数中职时的那些学习成绩差、中考落榜、家人逼迫等被动理由相比,会促使他们在学习上更主动。更重要的是经历过一年的实习和工作的较为严格的考验后,学生会更加懂得珍惜在校学习的机会。不同的学习目的和动机就形成了不同的需求,教师可根据学生的不同需求,选用不同的教学方法,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第一,情景教学法。例如,在进行“入场”训练、常用灭菌法及包衣的授课时,可分别采用学生讲授或示范,教师总结和情景教学的方法。在“入场”训练中,分别邀请一位在药店实习的学生和一位在药厂的学生进行“入场”训练,由其他学生观察并发表个人意见,教师进行总结。一方面让有经验的学生得到展示的机会,另一方面使教学过程更为形象化。再如,在“包衣”教学中,在讲课前,可展示同一人化妆前后的相片,很明显,有一定社会经验的学生就能说出是化妆的效果。教师进行总结:化妆可以遮掩脸上的瑕疵,可以让人变得更加漂亮。接着教师讲解化妆的基本流程,介绍完后,直接引入“包衣”内容的介绍。在比较中,学生就会觉得“包衣”简单,经过形象的介绍后,在技能训练中,学生操作的能力和兴趣也会有很大的提高。
第二,案例教学法。可设计有职业活动导向的案例,从案例中导出实际问题,鼓励学生积极参加讨论。例如,“常用灭菌法”是较为枯燥的理论内容,在讲解这一内容时,笔者为了让学生重视该内容的学习和理解该内容的重要性,以“欣弗事件”(2006年生产的克林霉素磷酸酯葡萄糖注射液未按批准的工艺参数灭菌,影响了制剂灭菌效果,导致11人死亡)为案例来进行教学。在讲授内容之前,让两位在药厂实习过的学生讲解自身经历。一位是因为在送物品过传递窗时,没有进行灭菌而导致生产岗位的药品污染,造成一定的损失的行为。另一位学生介绍因为灭菌不完全而导致企业接受罚款的行为,采用现身说法,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这两位学生的经历,是笔者在授课前与学生沟通时得知的。
第三,问题启发式教学法。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同样,一次成功的课堂,离不开教师有效的教学导入。在进行教学导入时,较常用的是问题式导入方式。比如,讲授固体制剂的制备工艺时,可先设计如下思考问题:固体制剂工艺的共通点是什么?哪个环节是保证药物含量均匀度的操作?物料的什么性质主要影响产品的剂量准确?然后以散剂为例进行讲解,使学生加深对知识的理解。通过问题的讨论和思考,自觉引导学生进入学习中,使其自觉理解和掌握知识。
第四,动态启发式教学法。药剂学教学中,教师往往是以纯理论、静态图片或实物照片的方式将教学内容展示给学生,难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利用动态启发式教学法,可以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比如,利用多媒体技术和网络的搜索手段,播放片剂制备、胶囊剂制备、粉碎过程等视频,使以往“死板”的图片动起来,让学生直观接受知识。
综上所述,在“3+2”高职药剂学教学中,只有根据“3+2”高职生的认识水平安排教学内容,并且根据“3+2”高职生的需求选用教学方法,才能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朱郁华.学情分析:教师新的教学基本功[J].教学与管理,2013(8)
[2]陈智娴.构建以学生为本的高职药剂学教学改革的探索[J].海峡药学,2011(4)
[关键词] 科学发展观;医院药学;药学服务;指导;改进
[中图分类号]R95 [文献标识码] B[文章编号] 1673-7210(2009)05(b)-146-02
医院药学是研究医院的药品供应、药学技术、药事管理和临床用药的一门科学,而这门科学在医院药事方面的运用就是医院的药学工作。
医院药学工作是医院整体医疗工作的有机组成部分。但是,在很长的时期里,由于受重医轻药思想观念的影响,药学工作被置于从属地位,在医院的医疗工作中,药学工作始终得不到应有的重视。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医疗卫生事业的不断发展,医疗事业改革不断深化,医院工作中各种深层矛盾不断显现,医院药学工作在医院整体工作中的作用和地位也显得越来越举足轻重,越来越突出。
党的十七大报告把建立基本医疗卫生制度、提高全民健康水平列为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的六大任务之一,特别是对建设覆盖城乡居民的药品供应保障体系、建立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和确保食品药品安全等方面提出了明确的要求。这些要求为我国的卫生药品工作指明了方向,我们应该遵循这一方向,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积极地改进医院药学工作,推动医院药学工作的健康发展。
1 重新审视和充分认识药学工作在整个医院工作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
医院药学工作是医院医疗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医疗事业发达的国家,医院药学与医院的临床医学、护理学一样,亦被视为临床学科,并且,三者被并称为医院医疗工作缺一不可的“三驾马车”。
事实上,医院中的绝大部分医疗本来就离不开药学及药学工作的介入,没有药学介入的医疗往往达不到真正医疗的目的。在医院整个医疗工作中,药学工作从来都不是也不可能是可有可无的。当然,没有医,单独靠药物的作用,亦不能准确、较好地达到医疗的目的。医和药在医院的医疗工作中是两个相辅相成、相互配合的重要手段,不能过分地强调医,也不能过分地强调药。
随着改革的深入,国家卫生主管部门通过不断完善医院药剂管理办法,逐步使医院的药学工作走向规范化、科学化。国家卫生部的《医院药剂管理办法》中明确规定,医院的药学工作主要包括药事管理,药品的调剂、调配、制剂、临床药学、药物研究、药品检验与质控、药物信息、药学的科研与教学、药学人才的培养和药学人员的职业道德建设等方面的内容。仅从这些规定的内容上看,医院药学工作就已远远超出了调剂和制剂等方面单纯的任务。
事实上,医院药学工作的范围正在逐步地从药房和制剂室逐步走向整个临床医疗过程。医院的药学工作正在从单纯地供药逐渐向直接为患者和医师提供咨询服务扩展,正在向不仅负责提供药品和用药知识,而且参与用药决策,观察用药后的疗效、不良反应和相互作用,加强用药合理性的方向转变。
医院药学工作具有学科密集和技术密集的特点,它除了承担供应保障任务外,还发挥着重要的维护、监督和执行药品管理与计量管理的执法监督等重要任务;所以,医院的药学相关部门应该既是一个管理工作中的职能部门,又是一个提高医疗质量的专业技术部门。
在提倡和贯彻科学发展观的今天,我们必须充分地认识药学工作在整个医院工作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从而科学地指导医院药学工作的开展。
2 充分认识医院药学的本质,以人为本开展医院的药学工作
一般来说,医院的药学工作是在医院特定环境下,以药剂学为中心展开的药事管理和药学技术工作;是以临床医师和患者为服务对象,以供应药物和指导、参与临床安全、合理、有效的药物治疗为职责,以治疗效果为质量标准的药学科学工作。而究其实质,医院的药学工作就是为患者服务。
20世纪70年代美国学者提出了“药学服务(pharmaceutical care)”这一概念,其内涵是:围绕提高生活质量这一既定目标,直接为公众提供有责任的、与药物治疗相关的服务。
“药学服务”就是药学为患者服务。国家卫生部一再强调:不管是哪种医改方案,都要坚持“以患者为中心”。医院“以患者为中心”就是医院的一切工作要以患者的需求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医院的各项工作要“以患者为中心”,医院的药学工作当然也要“以患者为中心”。而“以患者为中心”与党的十七大提出的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的核心理念在本质上是一致的。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人们对健康保健的需求不断上升,新的医疗制度的实施使患者有更多的机会选择医院就医,人们希望获得高水准药学服务的意识不断加强。另一方面,医药科学的迅速发展,特别是医学科学研究的不断突破,新药层出不穷,用药引起的社会问题越来越多;随着药品市场的高度开放,社会药店与医院通过药品争夺患者的趋势日益明显。这一切问题和矛盾的出现,都迫切需要医院的药学工作能做到提供新的药物信息和知识,以确保医疗过程中药物使用的合理、经济、安全、有效。同时,也迫使医院的药学工作、特别是药品经营模式必须从传统的药品采购供应型,向“以患者为中心”的人性化的药学技术服务转型。
医院的药学工作原本就应以服务患者为己任,但是,随着时代的变迁和改革的深入,对“为患者服务”这一理念的认识亦应不断地变化,不断地深入。在新的时期,随着医院医疗工作的不断发展,医院的药学工作则应坚持以人为本,推动自身的不断发展。
3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化改革,不断提高医院药学的工作质量
用医院药学工作的重要性及其本质属性,特别是用科学发展观去衡量医院的药学工作,就会看到医院药学工作与时代和人民要求的巨大差距。要缩短这个差距,就必须对现行的医院药学工作实施大的变革。而这一变革的主旨就是:逐步改变以药品供应为主,以药养医的经营模式,逐步确立“以患者为中心”,以高效优质的服务为先导,以技术服务为基础,确保患者用药合理、安全、有效的工作方向。
变革医院药学工作的重要任务是实施医院药学工作的转型。这一转型就是以“保障供应为中心”向“以患者为中心”和以人为本的转移,是从经验事务型向现代科学管理理念的转化,而最重要的就是把现有药剂工作采购供应、药物制剂等强项逐步转变为弱项,实现以药剂工作为主体向以临床药学为主体的转变。
这一转型是对传统的挑战,所以要做大量艰苦的、改变现状的工作。
临床药学是医院药学转型的核心内容,是促进药学调剂、制剂等方面工作发展的基础。要积极主动地加强医药结合模式,使药学工作向临床延伸,转变和提升药学工作中药师的职能,发挥药师在临床中的药物信息咨询、正确地选药和合理用药、为患者服务的作用。
另外,要以专业知识性和技术为基础,从根本上改变医院药学的工作模式。比如调剂工作,应从简单的窗口型向社会服务型拓展,调剂不仅要做好配前准备,而且要做好配中和事后服务,面向社会拓展服务内容;制剂生产应从简单的生产供应型向高新技术密集型转变,使之成为医院药学的高新技术开发区;医院药库也应由保障供应型向合理用药的技术服务型转变;药检工作则应转变传统的为制剂服务的观点,将药品监督推向全院等。
医疗改革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药学工作的转型也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改革和转型都不能操之过急。只要坚持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处处考虑“以患者为中心”,药学工作就一定会发生新的、质的飞跃。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