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经济学的重要性

经济学的重要性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经济学的重要性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经济学的重要性

经济学的重要性范文第1篇

管理学院中开设西方经济学或微观经济学课程。可以使学生对西方经济学的基本理论框架和主要内容有一个大致的了解,初步掌握经济学的一些基本原理,以增进对市场经济制度和运行方式的理解。由于我国政府现行的宏观经济政策制定已经基本上采用了西方经济学的原理和方法,了解经济学的基本知识,将有助于对政府政策的理解。对学生今后把握自己的工作、生活有重要帮助。但这门经济学基础课程只针对管理学院的学生开设的,学时也比较少,学生学习的内容也比较窄,造成了其他学院如临床学院、药学院的医学专业的学生不能结合国家的宏观经济情况调整自己的专攻方向,使一些学生在进校时选择了热门专业,毕业时却找不到工作。笔者认为在中医院校各专业开设经济学基础课程可以很好地培养一批既懂医,又有经营理念的学生。

1 中医院校普及经济学基础的重要性

40余年来,高等中医教育造就了大批高级中医人才,为中医事业的继承和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然而,随着社会对中医人才知识结构及专业设置提出的更高要求,按传统的纯医学课程培养出的高级中医人才,已暴露出不能及时适应社会发展需求的弱点。这些只学好所谓技术知识的学生毕业后并不能适应社会。

随着中国加入世贸组织,中医药在国际上的地位正在提高,中医院校应该积极调整人才培养战略,面向国际市场调整人才设置,增加国际经贸知识等课程,让各学院的学生都能掌握管理学、经济学的基本原理和现代企业管理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熟悉我国医药企业管理的有关方针、政策和法规以及国际企业管理的惯例与规则,具有初步的实际工作能力。 通过学习经济学基础这门课程,对了解到另外一个领域的知识有所帮助,完善他们的知识结构。另外笔者认为在本科阶段,学校可以让学生接触到广泛的知识,培养他们找到自己的兴趣所在,在研究生阶段应培养精英人才,在自己的专业上下功夫。因此,在本科阶段接触到另一个领域的知识也是有益处的。

2 中医院校普及经济学基础的途径

2.1 由于本课程的教学对象是非经济学专业的学生,应采用比较浅显易懂的初级教材。教学的重点是已经发展成熟的基本原理和分析方法。对于各种流派和分支、前沿问题,可在讲授相关内容时做简单介绍,有正确的理解,能够对基本概念做出正确解释,并能运用经济学的基本原理解释现实社会中常见的经济现象和政府政策。

2.2 考虑到经济学的分析方法与我国传统的思维方式有较大差别,学生会产生一定的接受困难,为了帮助学生理解,在教学中应尽可能地采用实例教学。在课时允许的情况下,尽可能多地运用生活中的、身边发生的现象对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加以说明,并根据专业不同,调整课时数。

2.3 培训教师,至少每年1次让讲授经济学的教师参加经济方面和医药经营管理方面的培训,这让老师在授课时更有针对性。

2.4 面向全校的学生开设经济方面的讲座,讲座的内容可以结合时事,增加学生的知识面。

经济学的重要性范文第2篇

关键词:情景模式教学;重要性;计算机教学

中图分类号:TP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9599 (2012) 15-0000-02

1 引言

情景模式教学作为一种素质教育背景下的教学方式已经广泛地运用于各式各类的教育课程,学生们普遍都能接受这种新颖的教学方式,在激发学生们的学习兴趣之余,情景模式教学更能帮助学生快速地记忆课堂知识掌握专业本领。计算教学作为一门实用但枯燥的学科,其教育问题一度成为中职教育的难点,一些学校开始尝试将情景模式教学与计算机教学融会贯通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2 计算机教育的现状

2.1 学生们兴趣减弱

随着国家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在计算机教学中,许多学校已经改变了传统的电子课件PPT和讲解的简单模式,已经朝着情景化教学和案例化教学迈进。在教学中,已经不在过分地要求学生们必须掌握计算机理论知识,秉着实用为主的原则,老师们开始重新组织教学内容,这种教学方法的转变一度使得计算机教学取得一定的成效。但是任何事情似乎走有着两面性首先来看学生学习的现状,通过课堂教学发现,学生们的兴趣普遍出现坡度式地降低。刚开始学生学习某门课程的时候还有一种好奇心和新鲜感,还有一定的兴趣,但随着课堂内容的不断增加,难度的不断加大,学生对于该课程长时间学习后产生的审美疲劳,使学生在听课的时候失去了信心,注意力变得越来越不集中。

在课堂之上学生们仅仅是机械性地按照老师的要求的完成布置的任务,老师设计到教学内容的讲解之时没有过多地强调地教学内容本身逻辑联系,学生压根就不会深入地思考。尽管教师一板一眼地按照教学大纲来规划教学的进度以使学生们有更多的时间来消化课本知识,根据老师的教学思路学生们确实是有了明确学的习目的,但是学生似乎就是把课堂的实例重复一遍就算完成了任务。没有真正的理解老师教学案例背后的知识、原理及方法,所以一旦问题出现少许变更,便依然束手无策了。如此种种学生们自信心受挫基本对计算机课程提不起很大兴趣,他们大多奔着修满学分就草草了事[1]。

2.2 学生们独自处理问题的能力得不到提高

新一轮的素质教育在某些教育课程领域确实展现出其惊人的效果,可有些课程似乎便无能为力。计算机是近些年才崛起的一门高科技,它的发展和教学似乎并不能齐头并进,许多学校里计算机专业里人才稀缺出现断层。极个别的学生计算机技术掌握得十分全面,而大部分学生则缺少这种能力无法单独面对计算机学习中的难题。

3 情景模式教育的主要设计原则

3.1 化抽象为具体的教学原则

将中职学生与一般的本科学生作比较,我们不得不承认中职学生其抽象思维能力相对比较薄弱甚至是极度欠缺,因而在上课时老师遇到比较抽象的概念时应该发挥自己的特长将抽象的概念具体化。在计算机教学里存在许多抽象的概念,比如窗口、对话框、语言等等,这些词语都是计算机的专业词汇假如学生们没能真正地弄懂,那么他们将始终是在“听天书”。可是我们不能就此而放弃反映抽象思维的理论,因为它们是了解计算机专业技术的基础,如果彻底放弃思维能力的训练和相关理论的灌输,将会使得中职教育完全转化为培训教育和岗前教育,这样做的后果便是老师教授学生缺乏理论的厚度更缺乏知识的营养。那么,在计算机教学中到底该如何贯彻将抽象理论及概念进行具体化的观念是解决整个问题的关键点。

在我个人多年的教学经验里,我也努力地对此进行了有效地尝试。比如,在用到一个专业的计算机术语代表计算机各个组成部分的功能和各个部分之间的关系时,我会用“树杈”的结构形式将抽象的概念诸如对话框、文本、窗口以及一些其他的形式都一一在“树杈”结构里展示出来,学生们看到如此生动形象的事物时均可以在第一时间形成瞬时记忆将抽象概念掌握清楚。 在实际教学中要解决这一问题,老师们就要在计算机教学情境设计中把抽象概念转换为学生熟悉和感兴趣的具体形态, 把教科书上的知识内容还原为知识的背景,恢复其原有的生动性、丰富性,进而增强学生对计算机课的兴趣,提高学生对抽象概念的理解能力[2]。

3.2 先行探索教学的教学原则

许多科目的教学老师们大多先入为主,他们以为自己的精心总结的一套教学模式必然能够使学生们掌握全部的理论知识,在充分肯定教师的良苦用心之时我们并不能过多地责怪教师本身,因为他们只是陷入了以自我为教学中心的圈子里不能自拔。在强调老师布置教学之时,老师们也应该放开怀抱让学生尝试去进行教学探索,自给自足。“先行探索教学法”是指在计算机教学情境的设计中,老师让学生处在一片未知的领域,给予学生一定的自由任由他们到处“瞧一瞧,看一看”,尽情发挥自己的想象,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和以往的知识,去建立与所学内容间的主观联系。

这种让学生碰壁的探索,可能会让部分老师感到难以理解为什么偏让学生们放着老师精心铺设的康庄大道不走而让学生们自己去探索荆棘遍地的羊肠小道。这种探索其目的就是为了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到思考中来,通过先行思考对所学理论有一个“预热”的过程,学生在完成内容的主观联系建构后,再引入经典的方法和理论,让学生感受自己的设想与经典方法之间的差距。在我的教学经验里也有过几次的尝试,但必须申明的是“先行探索教学”并不是让学生们毫无目的地自习,我经常督导学生思考教材概念表述的一些道理,学生们有了感性的认识才能建立更多的理性认识,事实证明我的教育方法是行得通的[3]。

4 情景模式教学的重要性

4.1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增强了他们的探索欲

情景模式教学对于不少中职学生而言是具有相当大的诱惑力的,许多中职学生刚刚结束高中高强度课业负担对于情景模式教学饱含期待。从某种意义上讲情景模式教学就是打开了一扇封闭的大门,学生们在此种教育模式下愈发觉得好奇,愈发想要一探究竟打开心中的谜底。

情景模式教学给学生们提供了这样一个良好的平台:首先老师丰富的教学方法以及花抽象为具体的本领着实让学生们大开眼界,许多相对比较拗口理解起来十分困难的名词在老师的讲解之下突然变得十分简单;其次老师并不拘泥于灌输理论知识,在课堂之上留给了学生们自主探索的空间,学生们觉得学习没有受到限制愈发积极主动地探索;最后老师重视学生能力的培养,教会学生各种简单乃至复杂的操作程序,学生们觉得有成就感愈发对计算机感兴趣。在素质教学的结构框架下,情景模式教育几乎可以说完全满足它的所有硬件、软件要求以及教学目的,在开发学生兴趣方面情景模式教学走在了前列,在强调学生与老师真正互动的基础之上,情景模式教育以学生的兴趣为出发点极大地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这在计算机教育的领域是有例可证的。由于情景化教学和案例化教学的推进,计算机的课堂内容打破了原有的理论体系,以项目和案例重构知识,组织教学内容,以实例的方式呈现给学生,这些无疑使学生们受益无穷。

4.2 培养学生独自应对专业问题的能力

情景模式教学注重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的培养,在教学时老师始终以教会学生们实际操作为初衷引导学生学习,情景模式教学或给予学生充分的思考时间让他们思考如何自主学习从而学到更多有用的知识,或在既定的情景模式下要求学生们互动解决老师布置的问题以锻炼他们实际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景模式教学在充分研讨了原有的教育弊病时,努力以当下的教育背景为着手点进行改良,在尽可能解决了原有的问题之后提出了新的教学模式即情景教学。纵观当下的教育现状,情景模式教学可谓是十分吃香,在各个教育领域均可以找到它的身影。计算机教育说到底就是看中血学生们操作能力的培养,某种程度上它只注重结果而忽略中间过程,情景模式教学恰恰有此作用[4]。

5 结束语

中职教育在培养操作工的同时也应该赋予学生将来成为工程师的思维能力,既保证学生因为具备操作能力而在短期内找到工作,也要给予学生思维和思考的能力,为将来作为设计师做好储备。在全民皆苦于计算机教育的枯燥乏味时,全体计算机教育者应该努力尝试情景模式教育,为计算机教育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

[1]张铁力.计算机教学中情景的设计及运用[J].信息与电脑,2010(5)

[2]屈勇.基于信息技术的情景教学策略研究[J].电脑知识技术,2009(5)

经济学的重要性范文第3篇

在中国大多数高校中西方经济学是经济学的基础课程,采用双语教学能够进一步提高学生使用英语的能力。在中国的高校教育体制中,大学英语是学生的必修基础课程,在学生学习过程中大都是为了应付学期考试和通过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其实用性较差。采用双语教授西方经济学可以有针对性地为学生提供英语的学习环境,促使学生大量的使用英语来进行交流并获取专业知识,解决专业问题。同时西方经济学作为经济学基础课程本身涉及到大量的基本概念、术语及原理,这些都是其他经济类课程的基础,掌握了这些术语的英文翻译,能够促进和帮助进一步使用和学习其他课程和教材。

现有双语教学模式的比较

1.三种基本教学模式。从双语教学中第二种语言(主要是英语)应用的程度上来看,现有的双语教学模式主要有以下三种:第一种,维持式教学。该模式着重强调在学习《西方经济学》时,主要用母语来教授专业知识并进行交流,而专业术语和名词用英语来说明,这种模式其实与真正的双语教学还存在很大的差距,确切说应该是专业外语教授的一种模式,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双语教学。具体采用的形式或是英文原版教材,教师中文讲授;或是中文教材,教师仅用英文讲授基础专业词汇。第二种,过渡式教学。这种模式是适当地用母语进行课程教授,其中教材、板书、笔记、作业等使用英语,而讲授时采用母语与英语交替灵活使用的方式,以便于英语为非母语的教师教学,也便于学生对专业知识的理解,一般这种模式使用英语作为教学手段所占比例应达到50%以上。具体采用的形式多是英文原版教材,教师板书以英文为主,讲授时汉语和英文各占一半。第三种,沉浸式教学。这种模式要求在授课期间全用英语进行教学,包括讲授、教材、板书、笔记、作业、讨论等等均用英语进行,母语几乎不在课内使用。具体采用的形式是英文原版教材,授课全部用英文,学生用英文回答问题和完成作业。

2.三种模式的利与弊。比较以上三种教学模式作如下总结:第一种维持式教学,目前国内部分地方高校采用这种方式,但多限于采用中文教学仅用英语翻译基本词汇,这并不能称为真正意义上的双语教学,这种教学形式学生的语言素质基本得不到锻炼,也达不到双语教学的真正目的。也有些高校为了完成双语教学的要求采用英文教材但仍然采用中文讲授,这就会使大部分学生放弃英文教材,仅仅依靠教师的讲授或查找相关汉语书籍,使双语教学流于形式。至于第三种沉浸式教学,应该算是一种全英教学,如果使用得当能够取得良好的效果。但是在现阶段,内地的高校中教师和学生的英语水平还都不能适应大面积英语教学的要求,仅是香港地区的大学教育采用这种模式,而且比较成功。并且我们培养的学生不能只知道英语术语,不知道中文术语。因此,采用双语也是必要的。所以第二种过渡式教学是目前大多数采用双语教学西方经济学的高校所使用的方法,而且经过实践证明这种模式效果比较显著,它不仅有利于专业知识的传授和掌握,还提高了学生的语言应用能力。

对西方经济学双语教学模式的几点建议

对于西方经济学双语教学模式的选择从大的方面来讲不论是其可操作性还是其教学效果均应以过渡式教学为主,而具体方法不能一概而论,要视情况而定:

1.强师资,重教材。西方经济学双语教学想要取得预期效果应该具备两个基本因素,一个是较高的师资水平,另一个是适当的全英教材。第一,授课教师的外语水平、专业水平和授课水平是提高双语教学效果的关键因素。对于任课教师应该进行再培训,对于担任双语教学任务的教师应该分批分期到国内高水平大学外语学院进修,或者聘请有丰富教学经验的国外语言专家对其进行师资口语训练,提高其英语水平和英语授课水平,并创造条件把教师送到国外培训。同时学校应该用特殊政策吸引双语教学人才或国外留学人员来校任教,也可以同有合作关系的国外高校进行双向交流,聘请国外专家承担部分授课任务。第二,应选用合适的全英教材。双语授课要求学生的英语水平较高,阅读量大,因此在专业难度上就要有所降低,所选教材的专业难度不能太高,应当适合学生理解。世界各大高校流行的经典教材如:Mankiw编著的PrincipleofEconomics,Stiglitz编著的Economics,或Saimuelson编著的Economics,在专业难度上都属于初级水平,或者选用教育部推荐国内专家改编的双语教材。这些教材一方面能够降低学习难度另外一方面也能有效地达到双语教学的目的。同时有条件的高校也可以组织教师根据需要自便适合本校学生使用的教材。

2.创新教学模式。西方经济学作为一门学科基础课,通常在大一或大二年级开设。学生尚未参加四、六级考试,英语程度良莠不齐,没有相应的学科背景知识和专业知识,自主学习能力不强。如果全面推行双语教学会极大地挫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因此应该实行分班教学,对于适合开设双语课程的学生采用双语教学,对于英语水平尚未达到基本要求的学生只采用中文教学。对于采用双语教学的班级最好采用小班上课,这有利于师生间双向交流并确保教学质量。因此在开课之前要对学生的听说读写译进行测试,按照测试水平分班上课,对那些英语水平较好特别是口语和听力较好的学生应当主要采用英语授课,用英语讨论,作总结和学习笔记等,最大限度地实现英语思维。对那些英语水平较为一般的学生,教师在课堂上用英语讲述重要理论和关键词,提高学生掌握专业词汇的能力。酌情减少英语的讲课比重,在进行案例分析和课堂讨论时鼓励学生多采用英文进行表达,当有困难时可以采用汉语表达。而对于英语水平尚未达到适合采用双语教学的学生可以采用中文授课,待学生英语水平提高后再选修专业英语课程作为补充。

经济学的重要性范文第4篇

高职院校技能竞赛是为了展示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成果,展现院校师生风采,促进职业教育发展的良好氛围,推动职业院校与企业的产教结合而进行的学生的职业技能考核的赛事。

职业技能大赛是我国职业教育的一项创新制度,旨在利用技能大赛的形式,对学生日常所学习的知识进行考核评估和实践。高职院校设置技能竞赛有助于加强对学生技能的培养,巩固学生的知识,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通过对技能竞赛的赛事数据、参赛人数、比赛概况等数据,分析技能大赛中对岗位技能的要求,从而促进院校专业设置的与时俱进,从而促进院校的课程改革。通过对职业技能竞赛,高职院校也可以有效的考察教师的专业素质和实践动手能力,推动“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建设。

高职院校技能竞赛设置有助于推动学校积极寻求行业、企业在技术、设备、资金方面的支持,从而实现以赛促学,加强学习实训的基础设施的建设。

二、专业技能竞赛与人才培养的重要性

职业院校要实现对学生的全面培养,除了加强对学生的理论知识的培养,还要加强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从而适应将来的职业生活。而学校的专业技能竞赛的设置,正是弥补了学校对学生实践操作能力方面教育的不足。

学校开展专业技能竞赛,鼓励学生积极参加,通过竞赛考核学生的专业知识能力,提高学生的操作能力。以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的技能大赛为例,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的技能大赛有建筑识图、工程测量、CAD建筑制图、建筑工程计量与计价等命题。每一个命题都是参照实际岗位的技能要求进行设置的。学生通过参加专业技能竞赛,在备赛、参赛的过程中,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得到了实际锻炼,使得学生的理论知识运用于实践,从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当前许多高职院校学生的课余时间没有充分利用起来,学校开展技能竞赛一般选择在学生的课余时间,在不耽误学生学习的前提下,既考核了学生的综合素质,又有助于丰富学生的课余文化活动。技能竞赛包括个人赛和团体赛,在专业技能竞赛的过程中,既能锻炼学生的心理素质又能考核学生的专业知识。而团体赛则需要学生之间相互配合,加强与人交往能力和沟通能力。院校通过专业技能竞赛,院校学生可以对所学知识进行实际的操作应用,又有助于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

三、专业技能竞赛与课程改革的相关联系

课程改革一直以来都是各院校所探讨和研究的话题。而要实现课程的完善,推动课程改革的进程,则需要院校在不断的发现和改进自身课程设置的同时,加强与社会、企业的对接与交流,明确社会所需要的岗位要求,从而进行学校课程的改革,使得学校的课程改革步伐与时俱进。专业技能竞赛与课程改革相互促进。

学生、教师在专业技能竞赛中锻炼了实际操作能力,了解了行业发展现状及相关的岗位设置。竞赛结束后,学校还可以通过对相关的竞赛命题设置、参赛学生的表现情况、竞赛过程中学生所出现的薄弱环节等数据的分析,发现院校课程中存在的问题,将行业的要求、行业的规范要求与课程相结合,然后进行改进和完善。

学校与企业联合举办专业技能竞赛,使得学校更容易掌握行业动态,加强了学校和企业的交流,从而使得学校培养的人才更适合社会,更符合企业的要求。

四、学生技能竞赛存在的相关问题及解决措施

(一)学生技能竞赛中存在的问题

(1)学生参赛的热情度不高,缺乏积极性。在实际的高职院校的学生技能竞赛开展时,参赛率往往比预期的是要低的。许多的学生在学生技能竞赛结束后才知道学校有技能竞赛,宣传不到位,通知不到位,使得许多学生错失参赛机会。而有些学生觉得参加技能竞赛无用,甚至有部分学生认为参赛只是浪费自己的时间和经历。而有些同学则认为参加技能竞赛的都是老师精心挑选出来的尖子生,普通学生没有必要参加。这也就导致了学生对学生技能竞赛的热情度不高,从而缺乏了参赛的主动性。

(2)学生的创新和团队协作能力较差。高职院校的技能竞赛虽说是根据企业的岗位需求进行命题的,但却是极具有灵活性的。例如对于建筑专业的学生来说,参加技能竞赛的作品更极具有灵活性,但是目前许多的参赛学生的作品虽然精但却缺乏创新性,套路相对局限。

团队协作能力较差也是学生技能竞赛中存在的一个较明显的问题。许多学生的个人在竞赛中表现往往较突出,但是一旦需要团队合作就出现交流不够,配合生疏的问题。

(二)相应的措施和对策

(1)广泛宣传,努力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学校开展学生技能竞赛时要进行广泛的宣传告知,使得学生了解技能竞赛的目的、意义,参与方式等,从而提升学生技能竞赛的参赛率。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学生技能竞赛的开展目的,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适当的使用竞赛奖励来吸引和鼓励学生积极参加技能竞赛活动,达到以赛促学的目的。

经济学的重要性范文第5篇

1.1缺少一些经济类相关知识

刚刚接触到商务英语的学生,本身还没有关于经济类的知识,学习商务英语会产生一定的困难,影响了学生的自信心,学习商务英语的兴趣就会降低。

1.2文化差异大

商务英语学习中,语句的构成等方面都属于西方文化,如果不了解西方的文化背景,将会影响对商务英语的理解。很多学生对这方面的内容都不了解,产生了很大的疑惑,影响了学习的兴趣。

2改进商务英语的教学方式,从根本上提升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1改变商务英语的教学方式,要与现阶段的教学方式结合起来

对商务英语的教材,教学模式等方面都进行有效的分析。对缺乏趣味性的教学环节要增强趣味性。教学模式中需要改变以往教学观念。第一,结合商务英语的特殊性,教学过程需要从简单到困难,呈现阶梯的模式增加教学的难度,增加的过程要和学生的学习兴趣结合在一起。第二,教学过程中,要在教学环节中渗入趣味性,教学方式不要过于陈旧,要与现代化的社会发展结合在一起。例如,教学课堂中可以引入自我介绍的环节,模拟某个接待的过程,或者商务洽谈中的电话技巧以及商业用餐等对话的练习,这些方面和工作的过程能够有机结合在一起。另外教学过程中也可以采用游戏、分组讨论、演讲、报告会以及模拟对话等形式,使整个课堂更加生动,增强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也提高了学生的语言应用能力。第三,学校也可以安排学生到外企进行社会实践,对学生学习商务英语的能力培养也具有很重要的作用。

2.2加强商务英语词汇的学习和积累

英语学习中积累词汇量具有很重要的作用,商务英语学习也是这样,商务英语中词汇都很陌生,包含了很多的专业术语。词汇是商务英语学习中最难的部分。专业术语和陌生的名词,学生接触到这些内容都会感觉到很厌烦,所以要想学好商务英语就需要大量了解这些词汇。老师应该正确的引导学生这方面的内容,不要让学生产生恐惧的心,教会学生怎样去对待这些陌生的词汇。

2.3要求学生多了解西方的文化背景

商务英语教学中,首先要让学生全面了解西方的文化背景,学习西方的商务专业知识,掌握商务活动中的一些要点,对学习专业知识有一定的帮助。可以要求学生在课外阅读一些关于西方文化的杂志,了解中西方文化的差异,老师可以给学生介绍这种书籍。另外,教学中要求老师要结合西方的文化进行教学,商务英语教学要涉及到经济、贸易、经融、旅游等各个领域,涉及商业信函、文件、图表等不同文体。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对商务知识进行较全面的了解,真正体现商务英语教学的内涵——从英语中学专业。课堂上应多讲一些各国的文化背景以及各国的犯忌之处,如果不了解对方的文化背景,有可能造成商务交往的失误。比如若把西方商务友人安排在13号房间居住,他们会大为不满。西方人认为13是个不幸,凶险的数字,它源于《最后的晚餐》,耶酥和弟子们一起吃晚饭,第13个人是弟子犹大,他为贪图三十块银币,将耶酥出卖了,使耶酥被钉在十字架上,这个故事流传很广,影响极深,西方人憎恶犹大,故把“13”这个数字当作“不幸的象征”。这些都是学习商务英语必须掌握的知识,这些知识的掌握有助于商务英语的学习。另外大家对国外的风俗习惯也都很感兴趣,因此能取到很好的学习效果。

3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