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社区安全计划

社区安全计划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社区安全计划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社区安全计划

社区安全计划范文第1篇

2022年精选社区消防安全工作计划范文   金沙街道自20xx年开展安全社区建设以来,坚持“以人为本、安全发展”的原则,多措并举,整体协调,注重实效,稳步推进,着眼长远,规范发展,创建工作取得了良好效果,居民群众生活得到有效改善。按照区委区政府有关要求,20xx年将正式验收全国安全社区,因此,这一年必是创建工作非常关键的一年,为全面做好安全社区创建工作,特制定本工作计划。

  一、指导思想

  倡导“资源整合全员参与持续改进”的理念,求真务实,用于创新,结合辖区的实际,不断探索、不断深化、不断发展,深入开展和推动安全社区建设,促进全街各项工作安全发展。

  二、工作目标

  以创建全国安全社区为总目标,不断完善安全促进、伤害预防和项目干预的创建机制,努力营造一个宜居宜业、安全xxx的生活环境,打造现代化人文社区。

  三、工作重点

  (一)进一步提高辖区居民的安全意识、应急技能,变居民接受教育为自觉参与创建,形成人人关注安全的良好氛围。

  一是加大宣传力度,提高居民的安全知识。通过发放安全教育宣传品,提高居民的安全意识和对创建安全社区的知晓率。通过安全生产活动月、爱国卫生月等为契机开展多种形式的宣传活动,增强居民对安全知识、应急技能的储备,让安全知识、应急技能入脑入心,全面提升居民群众的安全素质。

  二是加强培训、演练,提高居民的应急技能。联合消防中队、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等跨界组织深入社区,针对老年人、儿童、建筑工人、残疾人、外来人员等,开展多层次多主题的安全知识讲座、培训、应急演练,覆盖不同性别、不同年龄的人员和各种环境状况,运用案例及实际操作演练,提醒居民注重生活中的安全细节,注重平时安全知识的积累,增强突发事件应急技能,确保自身安全、家庭安全、社区安全。

  三是营造安全氛围,提高居民的共建意识。利用街道和社区宣传栏的宣传标语,在居民集中的地方悬挂宣传横幅和张贴宣传版面等方法进行户外宣传,在全街区域范围内积极营造安全社区创建的氛围,随时提醒着人们注意安全,提高居民安全共建的意识。

  (二)进一步推进安全楼院试点建设,加强安全社区建设新思想、新理念的交流,开拓工作思路。

  一是增加安全社区建设示范点的推广面。安全社区建设是一项持续推进的工作,安全隐患的排查和整改都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因此在安全干预项目开展中我们选择了“试点先行,以点带面”的工作方式探索建设安全社区的有效方法。在残疾人安全方面,选取凤岭社区作为试点进行推进;在儿童安全方面,将选取金沙小学和金沙幼儿园作试点后再全面推广;在建筑工地安全方面,拟定元邦地产建筑工地作为试点单位,抓好该工地的岗位职责培训和岗前培训,落实安全作业的规章制度,通过建筑工地联席会议等方式加强安全监管。通过示范点建设的增加,努力实现广覆盖,乃至全覆盖。

  二是广泛参加国内安全社区网络的交流活动。加强信息交流是安全社区建设标准一条重要要求,且安全社区建设的专业技术性、规范性较强,为了使安全社区建设工作不偏离标准,我们通过“走出去,请进来”两种方式不断增长知识面,开拓安全社区建设的工作思路。通过积极参加国内外组织的培训、考察、交流活动、专家指导,增强对安全社区理念和安全社区标准内涵的理解,明确创建步骤和建设方法,学习好的做法和经验。

  (三)进一步挖掘辖区资源,引领创建工作向纵深发展,把各个安全促进项目做深做细。

  20xx年各个安全促进项目取得了一定的成效,20xx年我们将在建立落实20xx年干预措施长效机制的基础上不断深化各个安全干预项目,由“抓重点”向“抓细节”转化。

  1、建筑工地安全项目:

  一是健全组织,明确目标。项目成员增加新入建筑工地企业,负责对社区交通安全宣传教育的组织和运行工作。并通过制定相关工作制度,明确相关人员职责,使创建工作逐步走上制度化、规范化、标准化的道路。

  二是广泛宣传,浓厚氛围。利用街道网站、工地宣传栏、橱窗等宣传教育阵地,进行文明施工宣传。

  三是突出重点,保障安全。规范工地安全档案登记,加强对建筑工人的管理。

  2、出租屋消防安全项目,对辖区出租屋和外来人员等加强危险源辩识与分类建挡管理;加大对人员密集场所的消防安全隐患专项排查治理力度,不断强化消防安全的宣传教育,持续开展消防安全“进家庭、进楼院、进学校、进社区、进企业”的“五进”宣传教育活动;组织企业负责人的消防安全培训,签订消防安全责任状;组织企业、学校及出租屋开展针对不同对象和情况的消防应急逃生演练。

  3、残疾人和精神康复病人安全项目,在星光老人之家安全设施的改造和安全培训的基础上向残疾人居家、出行、残疾人在公共场所的安全领域进行拓展和衍生。

  4、儿童安全项目:

  一是强化责任意识,健全青少年安全教育工作机制。构建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立体网络模式,着力发挥学校在教育中的主渠道作用,家庭的教育引导作用,和社会的参与协同作用,形成全社会关心和支持青少年教育工作的风气。

  二是加强阵地建设,构筑青少年安全教育平台。

  安全社区建设工作,涉及到人们生活,工作乃至环境各个方面,安全社区建设工作是社区各相关单位自我检查、自我纠正、自我完善、自我改进、周而复始的一项长期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是只有起点没有终点的工作。希望各部门、各科室、各有关单位能够持续改进,持之以恒,在建设中摸索,在摸索中进步,为有效降低伤害发生的目标而不懈努力,实现20xx年成为全国安全社区这一目标。

2022年精选社区消防安全工作计划范文   为实现“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保护居民安全,预防各类事故的发生,以实施《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安全生产工作的决定》为重点,大力宣传国家政策,推进安全文化建设,强化全民安全意识。结合本社区消防安全工作实际,现将消防安全工作半年计划如下:

  一、建立健全消防组织,完善消防工作机制

  1、建立消防工作会议制度,定期分析形势,督促检查社区内的消防工作。

  2、社区成立消防安全组织,明确消防安全工作责任人,将消防安全套纳入居民公约,组织开展消防安全检查、巡查,消防火灾隐患。

  二、做好辖区内重点要害部位的消防安全工作

  社区消防工作是社会化的工作,今年我社区对消防工作建立了消防工作领导小组,网络图,形成了社会化管理,为保障节假日期间的消防安全在上级部门的领导下,对重点部位进行了深入细致的检查,确保了节日期间的消防安全,无重大事故的发生。

  三、做好消防监督工作

  在消防管理方面,本社区充分发挥了消防监督作用对重点单位进行了普查,元旦、春节、五一的消防安全大检查,及时清理了社区内乱放乱堆杂物的现象。

  四、全面做好宣传贯彻工作

  本社区首先宣传消防知识为重点,组织灭火演练相结合。通过在社区居民区内悬挂消防宣传横幅,面对面宣讲、演练、散发宣传单等方式使社区广大居民住户掌握消防安全知识,社区以各类活动为契机,开展多种形式消防安全教育活动。增强居民的自防自救能力,从而使消防安分知识为社区广大居民住户家喻户晓。

  2022年精选社区消防安全工作计划范文

  为了加强消防安全宣传教育工作,健全社区居民委消防宣传教育机制,推进消防工作社会化,提高社区居民委防范和抗御火灾能力,促进社区建设发展,确保社区稳定,结合本社区实际,现特制定如下工作规划

  一、指导思想

  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要求,深入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始终坚持“预防为主、防消结合”的消防工作方针,努力构建“政府统一领导、部门齐抓共管、街道社区具体负责、居民共同参与”的社区消防工作格局,有效预防和减少社区火灾事故的发生,为我区经济发展、社会稳定和人民群众安居乐业创造良好的消防安全环境。

  二、工作任务

  我区到年底基本实现社区消防工作与经济、社会同步协调发展,健全完善各级消防安全工作组织机构,建立起适合社区特点的灭火救援体系,形成覆盖街道、社区的火灾防控网络,社区居民消防安全意识进一步增强。

  三、工作措施

  (一)成立消防安全监管组织机构。

  成员名单:组长:

  副组长:

  组员:

  (二)确实加强社区消防基础设施建设

  各街道经济、文教、商业相对集中的区域和人员聚居区每平方公里消火栓数量,要达到国家标准要求。消防设施不得少于15个,各街道、各社区要结合市政规划改造,落实消防水源、消防道路的管理,配置消防器材。在自来水管网无法到达的地方,要因地制宜修建消防水池,尤其是城乡结合部,要因地制宜,充分利用池塘等天然水源,保证水池水量和水源长期不间断,并设置消防取水口。要对旧楼区进行楼道清理,增设疏散出口,增设简易喷淋,配置灭火器,整改旧电气线路。鼓励居民住家之间采用防火隔墙,居民住户装修材料选用阻燃、不燃材料,并留出适当的防火间距,逐步提高防火抗灾能力。

  (三)积极发展社区多种形式*伍建设

  20xx年,各街道要建立*伍,社区也要根据实际建立兼职*、义务*或志愿*。到20xx年底,社区建队率要达到100%。要逐步规范队伍的“建、管、训、用”,同时成立居*户联防组织,建立执勤制度。社区建立一支能够扑救初起火灾和一般火灾的*伍,并适时开展经常性训练、演练,,提高居民自防自救能力。

  四、实施步骤

社区安全计划范文第2篇

为了辖区单位的生产、生活的正常进行,确保安全生产,贯彻落实安全生产目标责任制,层层落实责任制,加强对社区单位安全生产的监督和管理,确保社区稳定,更好地开展安全生产工作、特制定安全生产工作计划如下:

一、提高思想认识,加强对安全生产工作的组织领导和制度建设

坚持“以人为本”和“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精心组织、科学规划、统筹兼顾,制定切实可行的安全生产工作计划。与辖区内单位要统一思想,维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充分认识加强安全生产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正确理解安全生产与经济发展,把安全生产作为一项长期艰巨的重要任务,真正做到警钟长鸣,常抓不懈。建立健全安全生产领导机构及健全各项安全制度,专人负责安全生产工作,并切实抓好落实工作。

二、继续加大安全的宣传、学习、教育,从而形成人人重视安全、人人参与到安全的活动

积极配合上级有关文件和会议精神,切实做好安全生产宣传工作,坚持打赢“预防为主”的胜利战,切实增强社区居民的安全生产法制观念,做到人人讲安全,事事保安全,继续深化安全生产宣传活动,进一步完善形式,丰富内容,增强实效。

1、社区安全检查员负责对国家的法律法规宣传,及时对辖区内各单位和个体户的安全生产工作进行监督、检查,对于重点部位的安全管理,进行“双重”管理,杜绝重大恶性事故的发生。

2、按要求对辖区企业职工进行专业培训,保证专业技术人员经培训考核过合格持证上岗。安全员进行现场检查,发现有危及职工安全健康的情况,有权要求立即改正,或限期解决,情况紧急时,有权要求立即从危险区内撤除作业人员;停止生产;对违反安全规定的领导和职工有权制止作业,提出处罚建议;发生事故后,有权直接参加调查,按规定进行处理。

三、继续加强自查自纠工作,做好安全生产检查进一步完善安全检查机制的基础上,将逐步加大检查的力度和深度,积极研究、探索和采用先进的管理方法,不断改善安全生产环境,完善安全生产监管工作。

1、社区安全检查员领导小组成员,应对辖区单位的安全生产工作负全面责任。定期监督、检查辖区范围内各单位贯彻落实安全生产方针、政策、法律、法规和规定,进行安全生产的综合管理,做好事故预防工作,坚决杜绝重、特大事故的发生。

2、做好重大节假日期间的安全生产工作,发现不安全隐患,及时地按要求向办事处安全生产办公室报安全生产报表和相关资料和相关资料。

社区安全计划范文第3篇

关键词:农村饮水安全工程;重力式管道引水方式;规划设计

中图分类号:G812.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农村饮水安全工程解决了农村饮水的问题,保障了农民身体健康,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主要内容。近年来,集镇规模的迅速扩大、工业园区的建设和农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对饮用水质量、规模、方便程度等有更高的要求。饮水安全工程规划设计是否合理可行直接关系到工程的总投入、运行成本、建后管理及饮水安全等。本文将从实际出发,总结实践经验,提出适合于山区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的规划设计方案。

1 概况

甘洒镇位于怀集县东部,距县城18公里。地形属山区丘陵地带,多年平均降雨量1750mm~1800mm。全镇总面积 132.21平方公里,辖13个村委会,总人口25265人。

2 山区农村饮水安全工程规划设计

2.1水源选择原则

水源布局合理,既考虑当前,又要考虑长远;既要考虑水量,又要考虑水质。首选是高位山泉水或山涧水。由于该水水质较好,水源所处的位置高于供水区,可采用重力式管道引水方式建设。其次选择水库水、河水。打井抽水是地表水源贫乏才采用的策略。选择水量充沛的水源,能满足各个工程的需要,供水保证率要达90%以上。

经实地勘察及水量计算等综合考虑,怀集县甘洒镇农村饮水安全工程水源点设在小竹村上游的鱼鲤坑。该水源点坝址以上集雨面积为4.05 km2,区域内均为杂木林植被较好,水量充沛能满足供水要求。

2.2水质要求

确定水源后,取水样经县防疫部门水质化验鉴定,该水源水质符合国家制定的《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5749)。并按《饮用水水源保护区污染防治管理规定》等相关法规要求对该水源进行保护,根据水源类型划定为保护区,制定保护办法。

2.3供水能力计算

甘洒镇农村饮水安全工程水源处没有实测水文资料,水文计算时采用附近的马池水文站38年实测降雨量资料,查阅《广东省水文图集》,得本工程径流特征值为:其多年平均降雨量为1750mm,年径流深1062mm。根据水源处控制集雨面积为4.05km2,统一取Cv=0.39,Cs=2Cv。计算得多年平均径流总量为430.03万m3,多年平均径流量为0.14m3/s(12096 m3/d)。甘洒镇设计日用水量Q=0.0184 m3/s (1589m3/d),该水源流量完全满足设计用水量要求。

2.4设计用水量计算

(1)设计年限。考虑当前经济水平、发展规划及供水系统设备使用年限等因素,设计年限为15年。

(2)设计人口。设计用水人数按如下公式计算:

式中:

P———设计用水居民人数;

———供水范围内的现状常住人口数,其中包括无当地户籍的常住人口;

a———设计年限内人口的自然增长率,可根据当地近年来的人口自然增长率确定;

n———工程设计年限,一般采用15年;

———设计年限内人口的机械增长总数;由于近年来农村人口的迁入与迁出基本持平,取为 0。

(3)居民生活用水量按下式计算:

W=Pq/1000

式中:P———设计用水居民人数;

q———最高日居民生活用水定额,根据本地区的实际情况取80L/d人。

(4)其它用水量。公共建筑用水量、企业用水量、消防用水量等可根据实际情况要求确定。

(5)管网漏失与未预见水量。取上述用水量之和的10%。

(6)供水规模。设计用水量(最高日用水量)= 居民生活用水量+公共建筑用水量+企业用水量+消防用水量+管网漏失与未预见水量。

设计供水规模计算表 表1

2.5水厂工艺流程及净化

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工艺流程设计取决于不同类别的水源和水质。本工程采用一体化净水器,其产水量按为66.2m3/h,符合本工程的最高日供水量要求;制水周期平均30h,反冲洗时间4~8min,反冲洗水量占制水1%。通过一体化净水器的絮凝、沉淀、漫滤、消毒后,经过清水池,送入输水主管道,再供给用户。

2.6构筑物设计

2.6.1取水口及初虑池取水口采用半箱式,取水口由设有条栅窗口现浇钢筋混凝土进水箱及设于其内的钢栅组成,箱的底座设在河底坚实土层上,箱的内外侧均以砂卵石抛填。初虑池起拦污、沉泥及沉沙以防引水管堵塞。

2.6.2 清水池清水池主要用于原水加药后的接触消毒,同时兼有部分调节蓄水的作用。本设计采用容积为320m3钢筋混凝土矩形结构清水池1座。长10m,宽8m,池深4m,采用半挖半填式结构。

2.6.3 供水管道设计本工程依靠山区自然地势落差,采用重力式管道引水方式。由于农村地形变化大,管路较长,管线和管材选择直接影响工程安全和造价。在重力输、供水方式下,管道的水力计算原则是在满足管段供水流量及管道末端工作水头的条件下,在确定的允许流速范围内,选择最小的管道直径,达到管网工程造价最低的要求。各级管道供水流量以设计供水人口和确定的各种用途用水量标准计算指标,并按所辖区域设计供水人口数量从下到上逐级推算。

水头损失包括沿程损失和局部损失两部分。根据《中国农村给水工程规划设计手册》有关要求和行业标准《村镇供水工程技术规范》(SL310-2004)规定,其中PVC-U管单位管长沿程水头损失按公式如下计算:

局部损失按沿程损失的8%计算,计算结果如下表:

甘洒镇供水管道水力计算表表2

2.6.4管材选用根据水力计算结果,确定采用的管段直径、管材压力级别和相关工程措施。

3 结语

根据山区农村地形变化特点,采用重力式管道引水方式建设农村饮水安全工程,既节省工程投资,又降低运行成本,建后管理业比较方便。

参考文献:

[1]《村镇供水工程技术规范》(SL310-2004)

[2]《怀集县城市总体规划(2004-2025年)》广东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

社区安全计划范文第4篇

关键词:全球气候变化;植物地理学;植物分布;教学

中图分类号:G642.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2)12-0188-02

一、教材分析

全球气候变化尤其是近代气候变化对植被、植物资源的影响已经成为植物地理学研究中的热点问题,但目前中国高校采用的教材中普遍缺失对这部分内容。为使学生了解研究前沿、拓展知识面,有必要在植物地理教学中补充这部分内容。全面阐释全球气候变化与植物分区变化的关系,内容应包含三部分:(1)气候、气候变化的概念,气候变化的分类及特征;(2)地质时期尺度上的气候演变与植物分布区的关系;(3)近代全球气候变化趋势下植物分布区变化预测的研究进展。在本教案设计中以第二、第三部分为主要内容。第二部分主要参考武吉华主编的《植物地理学》第二章第二节中“环境演变与植物分布区的变化”;第三部分为作者综合、总结文献而成。

二、教学目标

1.理解气候变化的基本概念、特征、分类。

2.了解气候变化如何影响植物的生长和分布。

3.理解地质时期尺度上的气候演变与现代植物种分布区的重要影响。

4.理解近代全球气候变化的主要特征,及全球气候变化对植物分布区影响。

5.联系实际,人类应如何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影响。

三、教学内容的重点及难点

1.重点:不同时间尺度上气候变化的特征及其对植物种分布的影响。

2.难点:近代全球气候变化特征及其对植物分布区的影响。

四、设计思路

1.先概述气候变化的基本概念、分类和特征,再分述不同时间尺度上气候变化对植物中分布的影响,最后联系实际,分析人类如何应对全球气候变化。设计问题程序环环相扣,教给学生建立知识网络、理清知识线索的学习方法。

2.注重联系实际,让学生搜集资料并分析近代气候变化的特征及其对植物分布的可能影响。引导他们思索人类应该如何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带来的变化。

五、教学过程

本文重点分析“不同时间尺度上气候变化的特征及其对植物种分布的影响”这一重点知识来体现设计思路,流程如下:

(一)概述气候变化的基本概念、特征及分类

讲述气候变化对植物分布的影响,首先学生需要明白什么是气候变化。考虑到本课程是对自然地理专业的学生开设,这个专业的课程安排中另有一门《气象学与气候学》中会详细讲述气候学的基础知识,所以这部分内容只需简单明了地带领学生温习一下相关知识点。

(问题设计)以问题引入。师:“昆明号称‘春城’,天气宜人,四季温差不大”和“今天气候不好,出去别忘记带伞”这两句话有什么问题?什么是气候?和天气是一回事吗?以此引导学生对比天气和气候的不同,从而理解气候的概念,并突出气候“多年常见”和“某地区特有”这两个特征。在此基础上气候变化的概念也就呼之欲出,非常容易理解了。

(课件展示)

需要掌握的知识点:

1.概念:天气:短时间的大气过程和现象。当代气候:按照世界气象组织(WMO)的规定,以30年为整编气候资料时段长度的最短年限,每过10年更新一次。气候:指某地区多年间常见的和特有的大气过程和现象的综合。气候变化:气候平均状态统计学意义上的巨大改变或者持续较长一段时间(典型的为10年或更长)的气候变动。

2.气候变化的分类及特征。(1)从跨越的历史时期来看,气候变化可以分为:a地质时期的气候变化:时间跨度最大,变化周期最长的气候变化;b历史时期的气候变化:距今1万年以来的气候变化;c近代气候变化:最近一二百年有气象观测记录时期的气候变化。(2)气候变化的特征:a全球气候一直处于变化之中,变化是常态。b时间越长,气候变化幅度越大,如以105年为单位的亚冰期和亚间冰期温度变幅可达10~15℃;而以101~102年为单位的近代气候变化温度变幅

(二)不同时间尺度上的气候演变与植物分布区的关系

地质时期尺度的气候变化对植物种分布区的影响。(探究活动)

材料1:播放多媒体材料“森林之歌——银杉”。师:大家看到的这种美丽植物叫做银杉,是20世纪50年代我国植物学家陈焕镛教授和匡可任教授在广西花坪发现的松科植物的新属、新种。由于银杉产自中国,叶的背面具有两条银光闪闪的气孔带,所以两位教授就把银杉的属名定为Cathaya(“华夏”之意),把种名定为argyrophylla(“银色的叶”之意)。银杉被植物学界公认是世界上最珍贵的植物之一,享有“植物中的熊猫”的美誉。目前只有我国一些低纬度的群山高耸、地形复杂的局部地区,如广西龙胜、四川南川金佛山以及贵州道真县一带有分布。但植物学家们曾分别在北纬62°的原苏联西伯利亚地区和法国西南部的第三纪地层中发现过银杉的球果化石和花粉化石。这说明了什么?答:说明银杉的分布区域曾经向北深入到欧亚大陆。师:使银杉“退缩”的原因是什么?答:各种植物有自己适宜的气候条件,银杉曾经广泛分布于气候温暖适宜的欧亚大陆。第四纪冰期的降临,冰期时高纬度地区和中纬高山首先变冷,原有植物一代一代向南方和低处迁移,因此银杉的分布区域向低纬度温度较高处退缩。银杉这个例子说明地质时期气候变化对植物分布的影响。并由此例导出地理残遗分布的概念。这种第三纪时分布很广的植物在冰期时分布范围急剧缩小,至今仍仅保存狭小的分布区,这类情况称为“地理残遗分布”,这种物种叫“地理残遗种”。

材料2:落叶松属在欧亚大陆的分布(示地理替代种类)图(《植物地理学》第39页)[1]。

师:请同学看图,分析为什么落叶松属植物的分布不连续,而是呈现间断分布呢?答:在第四纪冰期来临之际,古气候变化导致落叶松向南扩展;当第四纪冰期结束后,气候回暖又使落叶松转向后方退缩,返回原地时因两地植物已混杂,便形成分布区间断。(课件展示)总结上述材料,可以得出知识点:地质时期尺度的气候变化对植物种分布影响严重,通常可以造成某些物种在山地的间断分布,或者形成新的特有分布的规律。

(三)近代气候变化特征及其对植物分布影响的预测研究进展

(过渡设计)20世纪后期以来人们开始认识到人类所面临的许多全球性问题,如自然灾害环境污染、气候变化、资源匮乏等。以“气候变暖”为突出标志的全球环境变化已经引起了科学家、各国政府与社会各界的极大关注。虽然从目前已有的研究结果来看,短时间尺度内的气候波动仅会造成植物分布区呈现摆动趋势,而造不成严重影响。但如果近代气候变化趋势持续下去,未来植物分布所受的影响仍不容忽视。这部分内容利于学生了解研究前沿和热点,在教学过程中主要采用启发发现式教学法。(探究活动设计)课前安排学生分组,搜集近代气候变化相关的文献资料,由各组在课堂上分别总结近代全球气候变化的特征及可能原因。在讨论中学生对近代全球气候变化的主要特征——温度升高、大气CO2浓度升高达成共识,在此基础上再引导学生思考预测气候变化在未来对植物个体及分布影响的方法,并根据已经学过的植物与生存环境间的关系分析近代气候变化对植物分布的可能影响。师:如何准确评估陆地生态系统对于全球变化的响应,以最大限度地减小全球变化的不良影响是全球变化研究者面临的严峻挑战。目前最常用的预测当代和未来的气候变化产生的影响的方法是情景驱动影响法。

需要了解的知识点[2](课件展示):

1.预测气候变化对植物分布影响的方法:目前最常用的预测当代和未来的气候变化产生的影响的方法是情景驱动影响法。这种方法常常用50~100年的气候变化情景去驱动生物物理环境变化模型。

2.预测气候变化对植物分布影响方法的步骤为:(1)采用情景假设的方法模拟未来气候变化。(2)在不同气候变化情景下再根据植物或植被分布与环境因子定量关系来模拟气候变化对植被分布的影响。

3.在分析气候变化对植物分布影响方面,主要进行两个层次分析,一个层次是分析单一植物物种分布变化,另一层次考虑植物群落或植被分布变化。(课后活动)

(1)通过查找资料,分析气候变化的概念形成及影响等(拓展课堂问题);(2)分组调查近代气候变化对家乡植被或农作物的影响,思考人类应对气候变化的影响(探究生活实际问题)。

参考文献:

社区安全计划范文第5篇

    市委和市政府高度重视沿海经济带重点园区建设。市第十一次党代会和最近召开的市十一届二次全会再次强调指出,要提高重点区域开发建设步伐,加快19个沿海经济带重点园区建设,发挥其在对外开放、招商引资、产业升级中的引领作用,成为带动区域经济发展新的增长极。要贯彻落实市委的决策部署,加快富庶美丽文明的现代化国际城市建设,不断提高大连区域核心地位和龙头作用,建议从以下五个方面发挥19个沿海经济带重点园区在全域城市化建设中的引领作用:

    1、规划引领

    规划是沿海经济带重点园区建设的重要依据。要按照统筹城乡发展的原则,高起点、高标准、高质量地编制本区域发展规划体系,重点编制人口发展规化、土地利用规划、产业发展规划、基础设施建设规划、社会事业发展规划和生态保护规划,实现区域规划的全覆盖。区域规划要更好地配置本区域空间、土地、水、岸线等资源要素,实现区域内公共服务设施和基础设施的共建共享,凸显区域发展特色。如,花园口经济区,聘请新加坡裕廊国际编制了花园口全域概念性规划和城市设计规划,确立建设既适宜产业发展,更要适宜人居的50万人口城市目标。沿海经济带重点园区要以科学、适度超前的规划理念和规划蓝图,引领示范其他地区逐步走上全域谋划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的轨道。

    2、政策引领

    沿海经济带重点园区,肩负着推动辽宁沿海经济带开发开放、拓展大连城市空间、做大做强大连城市经济总量、促进大连产业结构调整升级、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引领大连经济腾飞的重任。要提高沿海经济带重点园区开发步伐,发挥其在大连全域城市化建设中的示范引领作用,不仅要争取促进沿海经济带重点园区建设的政策制高点,还要针对全域城市化建设中面临的突出问题,且立足当前、着眼未来,重点推进财税体制改革,建立事权与财权相匹配统筹城乡发展的公共财政体系;改革城乡分割的户籍制度,逐步废除与户籍相联系的各种社会福利内容,为不同户籍身份的人口提供均等的公共服务;推进土地流转制度改革,对于集体土地征用政策、农村宅基地征收拆迁补偿政策的改革,一定要体现农民利益最大化的原则。加大财税金融制度改革力度,使资金、技术等要素向农村倾斜,采取公共财政支出、低息贷款、发行债券等形式加大对农村道路、水利、住房的投入力度,改善农民的生活条件。以上政策的先行改革,可以为其他行政区提供借鉴。

    3、产业引领

    产业支撑,是推进城市化最坚实的基础。沿海经济带重点园区应充分发挥政策优势、功能优势、产业优势,进一步提高对外开放的层次,立足于国际化的先进制造业基地、自由港或自由贸易区等长远目标,在更高的层面上推进对外开放。提高引进外资的质量,围绕世界前沿技术,瞄准牵动力强、科技含量大、产品附加值高、产业链条长的大项目实施重点招商,着重吸引跨国公司的研发中心、采购中心和投资公司落户大连。在工业和服务业领域,沿海经济带重点园区既是对装备制造业、石化、造船、电子信息等传统产业开展升级换代的主战场,又是开发新材料、新能源、生物工程、节能环保等战略新兴产业的主战场,也是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的主战场。在农业领域,要大力发展都市型农业,开发集生产、生活、生态于一体的多功能农业。为此,沿海经济带重点园区要率先做好产业结构调整这篇大文章,带动其他地区现代产业的快速发展。

    4、民生引领

    沿海经济带重点园区,要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作为制度安排、政策设计和战略调整的重要依据。逐步扩大财政对“三农”和低收入群体转移支付项目,提高转移支付标准,加大转移支付力度,逐步缩小城乡和贫富差距。采取税费减免、社保补贴、小额担保贷款、就业创业培训补贴等政策措施促进下岗失业人员、就业困难人员实现就业再就业,激发具有创业意愿和创业能力的各类人员自主创业,营造一种各尽所能、各得其所公正和谐的就业环境和正常的生活秩序。要继续加大财政用于教育、医疗、卫生、住房和社保资金投入力度,不断扩大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供给,做好失地失海农民、镇改街职工参保和农村居民养老保险,全面提高基本公共服务能力,力争为其他区域探索出以民生幸福倒逼转型发展的有效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