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幼儿园文化建设方案

幼儿园文化建设方案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幼儿园文化建设方案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幼儿园文化建设方案

幼儿园文化建设方案范文第1篇

一、找准切入点,实现“家”文化建设方向 

我园于2012年7月由民办园转为公办园,孩子有老生、新生,教师有北珊湾来支教的、有新毕业的,后勤人员有原来留下的、有新招聘的,教师与孩子家长,教师与阿姨,孩子与孩子,家长与家长,一切都是那么陌生。但是我们清晰地知道,幼儿快乐成长、教工幸福工作离不开文化的浸润,离不开思想的洗礼,更离不开滋心润德,“教书育人”让每一个为人师者深感责任重大。因此,分析实际情况,再结合《指南》,挖掘寻找准了切入点,幼儿园的校园文化建设为“家”文化建设,即作为孩子们的启蒙教师,如何很好地培育好“家”文化。在找准了方向、确定了内容后,幼儿园制订了校园文化——“家”文化建设方案,有对“家”文化的释义、总体目标、具体目标、具体内容和措施等,另外,园长在每学期的园务工作中有重点体现。实践证明,一项项活动、一个个好的工作成绩都来源于有明确的方向,翔实而不空洞、丰富而不贫乏,事事考虑在先,将建设工作一步一步、稳扎稳打,层层落到实处。 

二、建设新阵地,开展“家”文化宣传活动 

幼儿园在确定了建设校园文化的内容和目标后,全园教工积极响应,并及时积极地争取党支部和行政领导的重视和支持。组织全园教工宣传学习,围绕“家”文化建设,帮助教工理清“家”文化的特点:温馨——彼此关爱分享快乐,团结——互帮互助共同成长,坚持——有明确的目标,坚定不移,创新——与众不同亮出精彩,秩序——弘扬个性遵守规则。“家”文化的目的在于形成一种强烈的归属感,不管是教师、幼儿,对幼儿园心向往之,视幼儿园为家庭,视学习工作为家务,视装饰为家乐,视安全为家幸,视成长为家福。“家”文化的核心是和谐与幸福,这些宣传帮助教工树立起了建设美好家园的信心,逐渐使“家”文化建设人人知晓,懂得“家”文化建议的作用,并影响到教师的行为和幼儿的发展。单位青年教师占89.5%,她们充分认识到校园文化建设的意义重大,积极支持活动,并经常提出好的建议,如她们为家里环境出谋划策并积极参与装饰布置,她们积极策划组织各项活动。有力的宣传为建设活动顺利进行提供了保证。 

三、围绕实效性,进行“家”文化建设打造 

我园始终围绕“家”文化理念“和谐在园,幸福在‘家’,品德在人;倡导和谐‘家’园人文环境,追求幸福‘家’园和谐发展”,建设温馨和谐的环境,扎实开展活动。 

1.“家”文化之环境建设 

幼儿园努力追求着美—创造互动式环境:紫藤、小木桥、金鱼池成景色,各个小家、午睡间有装饰,园风、教风墙饰、family的墙饰将建设目标巧妙融入环境,在互动中促进能力提升;创造浸润式环境:以动漫之家、艺术之家、人文之家中图画、故事、手工作品等形式融入环境,形成前幼“家”文化长廊,多形式、多角度、多方位、多渠道、潜移默化地教育。室内外美的环境和文化正“润物细无声”地发挥着每一寸空间的教育价值。 

2.“家”文化之精神建设 

幼儿园努力追随着魂——确定了园标园歌:以红橙黄绿蓝五种颜色为主色调,以五个手手拉手为主,组成“前”字第一个字母Q的这样一个形象,象征着前进园的孩子、前进园的各条线人员手拉手,团结一致向前进的美好寓意,创作了园歌《合家欢》,激发广大师生热爱前进幼儿园这个大家庭,并能和谐相处,享受家庭中大人、小孩在一起的快乐之情。凸显了文化理念:围绕核心“和谐和幸福”,组织全体教工一起学习,明确和谐促进家庭和谐,促进社会和谐;在日常工作中,校园文化建设活动深入幼儿园一日活动,深入每一位教工,教工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自身行为,为人师表,堂堂正正做人、踏踏实实做事,兢兢业业为幼教事业努力奋斗。我们用行动擦亮了我园校园文化建设的品牌,在这个集体中,领导与教工,教师与后勤人员,教师与孩子,教师与家长,孩子与孩子,家长与家长,团结和谐、真诚友好、其乐融融的是朋友、是亲人的良好态势继续保持呈现,得到教师、家长的认同,孩子的喜爱。 

3.“家”文化之活动开展 

幼儿园努力追寻着真——小小“家”里,家长园地内容引起家长的共鸣,游戏环境装饰提供孩子玩耍的空间,各类比赛自理能力、讲故事、拍皮球让孩子们不亦乐乎;中中“家”里,制作项链、做团子、变废为宝、“我爱我家”亲子儿歌会、“欢乐一家亲亲子大比拼”歌唱比赛,使亲子之情、家园之情进一步增强;大大“家”里,“拥抱春天”、“夏之魅”、“冬之韵”班班唱、韵律操比赛、安全逃生、防骗防暴演练,促进了孩子各方面能力提高,一批批快乐、有礼貌、午睡好、会学习、能干、安全等好宝宝脱颖而出,还有慈善一日捐、你说我说和谐活动、“快乐健身”冬季运动会、亲亲热热一家人迎新年等活动,引领前进园里幼儿、教工的主人翁意识增强,和谐温馨、幸福快乐感增强。 

幼儿园文化建设方案范文第2篇

关键词:文化 特色文化 目标激励 发展激励 

一、依托名人效应,营造园所文化氛围 

园所背景: 

元代曾出了一名杰出的画家——倪瓒。倪瓒,字元镇,曾有许多别称,因其常用云林二字,人称云林先生,他擅长以水墨画江南,在美术史上具有较大影响。因云林幼儿园所在地——无锡市锡山区长大厦正是倪云林的桑梓地,故幼儿园由此得名。 

理性思考: 

从走进幼儿园的第一天起,我就和老师们一起思考:我们该做些什么?如何依托名人效应,营造园所文化氛围呢? 

沿途采撷——聆听大师的声音 

第一步:了解大师。特殊的地理环境,独特的云林文化,我们一路走来,聆听着大师的声音。我们成立了“大师亲友团”,发动幼儿、家长、老师收集有关倪云林的简介、图片、作品、书籍…… 

第二步:营造氛围。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是幼儿发展的资源。我们和孩子一起用笔墨精心布置着幼儿园的每一面墙,孩子玩耍的每一个角落:走廊的江南水乡图、创意水墨展,云林国画室、教室的墙面区域等无不透露着云林水墨的足迹。 

关注课题——追随大师的脚步 

同其他事物一样,没有特色就没有优势;没有优势就难以创新。借助深厚的文化底蕴,无锡市“十二五”立项课题《构建幼儿园国画特色课程的实践研究》在云林幼儿园推开。课题组采用园内自培、外出参观,外聘云林书画协会理事担任校外辅导员等形式,从专业的角度上给教师讲解水墨画的绘画技巧。 

曾先后邀请了江苏版画院院长、无锡市美术家协会主席、锡山区文体局等专家来园全面考察。专家组、课题组通过商议,结合儿童国画的特色,为云林幼儿水墨量身定制了一套方案,携手打造云林国画品牌,形成“美就在身边”的艺术理念。 

社区互动——走进大师的心灵 

教育走向社会,课程走向社会,是教育改革发展的趋势。我们充分利用社会资源使孩子在积累经验的基础上,用艺术的语言充分表现社会大环境,形成幼儿园与社会的互动,真正体现文化的传承性。 

重阳节,我们来到江南颐养院,孩子们现场泼墨,把亲手绘画的水墨画送给爷爷奶奶;我们走进社区,向家乡的父老乡亲展示幼儿园的水墨画教学成果;大班幼儿参加无锡市小主持人大赛,现场展示的水墨画也赢得很好的社会反响。 

经过专家、老师共同的努力与探索,云林的水墨画特色逐渐明朗,在各级比赛中屡屡获奖:在2008迎奥运中国幼儿绘画创意大赛中,我园幼儿获特等奖;在今年的无锡市“凤凰杯”少儿美术书法艺术大赛中,获无锡大市级金奖,是本界参赛活动年龄最小的选手,此外,我们还有多幅作品在各类艺术展中展出。 

二、注重激励机制,凝聚园所文化建设 

注重校园文化建设,促进幼儿园可持续发展,对提升幼儿园的办园品味无疑是一个很好的途径。 

处方一:目标激励 

作为一所创办时间不长的幼儿园,如何让文化积淀迅速丰厚起来是我们关注的重点。为此,我们实抓办园目标的制订,从幼儿园的实际出发,将园所文化建设作为近、中、长期办学目标的重要内容,形成具有本园特色的“云林”园所文化。二是抓好队伍建设,让教工本着“跳一跳,摘果子”的尺度来制订自己的目标,建立个人成长档案,记录她们在不同时期的目标达成度。 

处方二:肯定激励 

因我园年轻教师占教师总数的80%,加上她们都是80后,个性鲜明又极具自尊。我们采用鼓励的手段挖掘每一位教师的闪光点,如,用微笑的眼光与她们交流,让教师读懂肯定的意义,唤起自身内驱力。 

在后勤管理中,我们注重教师与后勤人员的交流,充分肯定后勤人员的辛勤劳动,让所有的老师、孩子、家长用尊重的目光,赞赏的话语对待他们,让平等之花开放在心中。 

处方三:参与激励 

教师参与幼儿园的管理和决策可以提高教师在幼儿园群体中的自我价值感,当其提出的意见被采纳时,就会产生心理上的极大满足,充分体验“决策”的感觉。实施参与激励,既提高教师投入的程度,还拉近了园长与教师的距离,营造起浓厚的民主氛围,更有力地提高了教师工作的积极性。 

处方四:发展激励 

对于教师来说,最大的需要动机是感受到职业上的自我价值、胜利和尊重。 

1.提供施展的舞台 

对工作三年以内的教师实施教育业务达标考核三步曲:第一步,“教育常规入门”。要求教师在第一年内熟悉幼儿园的教育教学,了解幼儿园的工作常规。第二步,“活动组织过关。”基本了解与掌握幼儿园的教育教学,尝试独立的组织教育教学活动。第三步,“教育业务能力达标”。必须具备一定的教育基本功,具有独立从事教育工作的能力。 

对于幼儿园的骨干教师(工作满五年以上),要求他们熟悉幼儿园各科的教学方法,基本掌握幼儿教育规律,并参与幼儿园及区级以上课题的研究工作;对于区级以上骨干教师,则要求她们做青年教师的师傅,指导青年教师开展工作。通过努力,实现从教学新秀——教学能手——学科带头人的成长目标。 

在为每个教师搭建“小舞台”的同时,配上“灯光师”、“音响师”,让他们在舞台上尽情地“表演”,对有“表演才能”的教师赋予更多施展才能的机会。 

2.创造培训的机会 

我们坚持“授人以渔”的培训原则,针对不同层次的教师实施有利于教师发展的园本培训计划,如,新教师上岗培训,三年内教师技能技巧达标考核,分层公开教研活动,外出参加各类培训等,使幼儿园形成一支“梯队式”的年轻骨干队伍。  

园所特色文化的构建与管理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善,只有不断探索管理有效方法,真正调动教师工作积极性,才会实现管理的最高境界——人本管理。 

我们将继续在思索中前进,在跌打中成长! 

(江苏省无锡市云林幼儿园) 

幼儿园文化建设方案范文第3篇

【关键词】幼儿园;团队建设

幼儿园就像一个雁队。每个人都在各自平凡的岗位上发挥聪明才智、跳动青春热血、成就教育梦想。如何发挥团队的各力,达到1+1=2的管理目标?是值得我们每一位园长思考和实践的课题,现谈谈我的几点看法:

一、用标准化、制度化的管理规范团队

1.明晰目标,工作内容标准化、精细化

每学期初班子成员应针对各项制度在工作的运用中出现的问题进行修改和完善,使制度更具人性化。并在开学初召开全体职工大会公开学期计划、工作目标使每个人在工作中做到心中有数。开学前两周应对全园教师进行上岗培训,使各项制度深入人心,使每位员工了解各项工作的具体要求、具体步骤,从而按照规章制度执行,使各项工作精细化、标准化,从而减少工作中出现的问题,以优质服务达到家长满意、社会认可。

2.探索集团化管理模式,盘活岗位潜能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家长素质的提高,社会呼吁着优质的幼儿教育,公办园如何发挥自身的优势当好领头雁,是我们每所幼儿园面临的问题。这几年我园探索集团化管理模式盘活了岗位潜能,我们采取统一管理,各园办园机制灵活的方法,扩张了优势教育,同时使大批有能力的教师走上了管理岗位,培养了一批批幼教精英,体现了她们自身价值,激发全园干劲,从而形成积极向上的园风园规。

二、用专业化、超前化的教育理念信服团队

1.园长要具有远见卓越

幼儿园的课程五花八门,幼儿园引进什么课程,什么课程对幼儿园有益、对幼儿负责,将决定于园长是否有超前的思想及正确的教育思路。如我园在数学教学方面是个薄弱环节。教师没有教具,幼儿不感兴趣,数学教学只停留在孩子死记硬背上。2008年我们中心园引入了蒙氏教育,和国际教育相融合,对教师们来说是一个痛苦的脱变过程,蒙氏课程半个月的培训,教师们每天学习十多个小时,有的腿肿、有的腰疼都直不起来。但是没有一个老师退缩,这十几位老师成功的把国际先进的教育法引入了幼儿园,使我们的教育品味再上了一个台阶,为我们内乡这个小县城培养国际性人才奠定了一个良好的基础。从而使家长信赖幼儿园,幼儿园工作中要求家长做的有求必应。

2.家长工作做到做细

幼儿园的教育不仅仅是幼儿园单方面的教育,它是家长和社会的共同体。现在的家长平时工作忙,大多都把教育孩子的事情交给了幼儿园,如何吸引家长参与到幼儿园的教育教学活动中,了解幼儿园的教育,灌输正确的育儿知识?幼儿园要多举办家长学校,每学期向家长宣传科学育儿知识,每期各班开多次家长会使家长了解幼儿在幼儿园情况、教育任务,举行一次远足亲子活动,如采摘、野炊、爬山等,每次活动都能使家长们开心快乐、受益匪浅,如我园今年六一开展了大型游园活动让家长和孩子一起度过了一个快乐的六一儿童节。这样经常性的开展家长工作,就会赢得家长、赢得整个社会。

三、用人文化的管理激励团队

1.完善制度、满足教职工精神、心理需要

幼儿园外聘教师很多,应制定详细的教师管理方案――签订合同――交养老保险金等多方协调解决教师身份,使每位青年教师都有归属感,稳定教师队伍。多关心教师的生活,生日时送一束鲜花,让幼儿园的关怀深入每一位教师的心中,结婚时送一件心仪的礼物,生小孩时享受国家规定的福利待遇,每学期让优秀的外聘教师都有一次外出学习的机会,开阔眼界,增长见识。每期一次基本功大赛提高技能等等。

2.以人为本的关怀照顾

以人为本的关怀照顾使老教师有大家庭的温暖体弱多病的充实到后期岗位,身体健康的减少工作量,使他们都愉快的工作没有被遗落感。

3.多样化的心理感悟

每学期每位教师有总结、有论文、有教育笔记,每月两次全体大会,每个分园推荐代表们上台谈感悟、谈感想,老师们畅所欲言,经常的交流使每一位教师更具灵性、更富有情感,增加了幸福感、归属感。

四、富有内涵的校园文化凝聚团队(校园文化包涵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

1.物质文化建设

本着“追求高品位、着眼实用性、科学规范、合理高效”的原则,搞好校园绿化、美化,适当放置育人文化的经典,做到“春有花、夏有荫、秋有香、冬有绿”,让幼儿园每一面墙壁都会说话,鼓励引导家长幼儿参与班级文化建设,通过班风学风教风的建设来体现隐性文化,让教室成为幼儿、教师自我表现、优化个性的场所。

2.精神文化建设

(1)打造“和谐、务实、团结、进取”幼儿园精神,人需要点精神,这种精神是发自内心、稳定性很强的一种力量。开展师德培训、演讲等活动提高团队精神、外出、联谊成立好乐队

幼儿园文化建设方案范文第4篇

文屏教育园:推进教育均衡发展的新引擎

7月的静宁,麦香四野,瓜果飘香,静宁县文屏山下、南河之滨,被称为“教育航母”的文屏教育园正在如火如荼地建设当中。

站在文屏山顶俯瞰山下,文屏教育园一览无余,静宁县教育局局长李永成指着山下的在建项目,满怀信心地向记者一一解说:文屏教育园规划占地3700亩,分为山上、山下两大部分,其中山上2200亩主要用于“读书林”建设,山下1500亩主要用于学校建设,规划建设“六校一中心”,即高中2所,职教、初中、小学和幼儿园各1所,教师培训中心1个。

“教育园将来所起到的作用除了实现学校布局合理外,还可以带动全县教育资源升级,达到‘学校扩容、结构优化、高位均衡、质量提升’的目的。”李永成局长说道,县委、县政府大力支持文屏教育园建设,把它作为静宁教育又好又快发展的新引擎。

按照规划,文屏教育园建成后,可以将农村完全中学高中部整合到城区;农村完全中学周边初中可以合并到原完全中学;撤并后的初中校舍及设施可以建设成标准化的中心小学;调整后闲置的村级小学校舍可以改建成幼儿园。这样,梯级化调整改造后,全县中小学、幼儿园校舍及教学资源都相应提高了。95%以上的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可以达到省颁办学标准。

这种设计思路和规划目标并不是孤立的,它是静宁县“十二五”城区学校建设规划实施方案中的重要一环。近年来,静宁县按照“统筹规划、科学配置、适度超前、高位均衡、整体提升”的发展思路,作出建设静宁文屏教育园的决定。

学校标准化建设:夯实教育均衡发展之基

在文屏教育园建设的同时,静宁县学前教育推进工程、中小学校安工程、农村薄弱学校改造工程等项目得到有效实施,2012年,新建、续建项目26个,建筑总面积5.9万平方米,建成幼儿园9所,学生食堂12个,学生公寓楼和教学楼2栋。项目的建成,使农村中小学基础设施进一步改善。

在静宁县西城区幼儿园,记者看到,园内三幢三层教学楼崭新气派,宽阔的校园,富有童趣的戏水池、沙池、攀岩墙、大型玩具等游乐设施和种植园、人工草坪把整个幼儿园装点成了一个童话世界。

园长沙芳琴说,西城区幼儿园是高标准建设的新幼儿园,是静宁县第一幼儿园的分园。这三幢楼分别为小班、中班、大班三个年级分体式独立教学楼,内设24个班级,可容纳幼儿1200名。

沙芳琴介绍说,目前在园幼儿700多人,大部分幼儿是进城务工人员子女,有效解决了进城务工人员子女的入园难问题。

西城区幼儿园作为“省级一类幼儿园”和“平凉市市级示范性幼儿园”,教学设施在全市来说是数一数二的。

沙芳琴说,幼儿园全功能现代化幼儿活动室内配有寝室、就餐厅、盥洗室、衣帽室,配有橡木桌椅、实木开放式玩具柜、紫外线灭菌灯、钢琴、电视、EVD、桌面玩具等教育教学设备。与幼儿活动室相配套的功能室有阅读室、美术室、鼓乐室、手工室、感觉综合训练室等,目前在建的功能室有22个。现在,园内设施、设备达到了标准化、规范化、美化、亮化、软化的“五化”标准。

城区幼儿园的条件如此,那乡镇幼儿园的境况如何呢?记者在界石铺中心幼儿园了解到,该园也是一所新建的幼儿园,服务方圆2.5公里范围的人口,目前在园幼儿267个。几个村小也附设有幼儿园,最大的附设幼儿园有46人。界石铺镇适龄幼儿入园率达到了100%。

除界石铺外,静宁县八里、四河等乡镇,今年“六一”儿童节前,师生们也搬进了宽敞明亮的新教学楼。据了解,静宁县2012年实施的幼儿园建设项目,建成农村幼儿园7所,2013年,新开工建设乡镇中心幼儿园6所。

校舍建设使得学校办学条件日益提高,在城区,2012年投入使用的实验小学、西城区幼儿园、东关幼儿园和特殊教育学校,净增优质学位4000个,有效缓解了城区入学压力,让更多进城务工人员子女享受到了优质教育资源。促进了教育公平,也促进了全县教育均衡发展。

缩小校际差距,改善薄弱学校办学条件是推进教育均衡发展的重要措施。按照省颁义务教育学校办学基本标准,静宁县积极开展薄弱学校建设工程,对规划保留的薄弱学校,在资金投入、教学仪器配备、项目安排等方面给予大幅度倾斜。

目前,全县中小学标准化学校达到42所。村小以上学校都能开展音体美教学,乡镇中心小学以上学校均配齐了计算机教室和实验室,115所村级小学以上学校接入互联网和“数字校园”平台,实现了信息共享、无纸化办公,全县城乡薄弱学校办学条件得到明显改善。

学校特色化发展:丰富均衡发展的内涵

均衡发展不是“千校一面”,而应该追求多元化、多样化、特色化发展。静宁县政府将“校园文化塑造行动”列为2010年全县工作的“五大行动”之一,县教育局确定2010年为“校园文化建设年”,各学校结合实际,扎实开展以绿化、硬化、亮化、净化、文化“五化”为重点内容的校园环境建设,精心组建了各类兴趣小组和学生社团,大力开展经典诵读活动及一系列主题教育活动,坚持举办法制讲座、心理辅导活动等。

活动开展至今,师生精神面貌发生了明显变化,特别是校报校刊和文学社团刊物已成为校园文化建设和素质教育的重要载体。据统计,目前,全县有校报校刊30余种,刊发教师论文和学生习作近万篇(首),大量学生作品被《诗刊》《中国校园文学》《课堂内外·创新作文》《疯狂作文》等国内近百家知名刊物刊登。

今年“六一”节前夕,静宁县各级各类学校开展了以“中国梦”为主题的征文、演讲比赛、师生书画展和文艺汇演等活动。县教育局组织的分片文艺节目汇演,全县按东南西北和城区分为五个片区,参演节目100多个,参演师生2000多人,观众达10万人以上,把“中国梦”系列活动推向了。

与此同时,静宁深入开展“阳光体育”运动,坚持每年举办一届全县中小学艺术节、运动会,体艺教育先后两次受到教育部表彰。通过提炼、创新校园文化,激活学校内部活力,丰富学校特色内涵,在全县形成了“一校一品牌,校校有特色”的发展局面。

师资队伍建设:教育均衡发展的核心

师资的均衡是教育均衡发展的核心,没有教师的均衡,教育均衡发展就无从谈起。从2010年以来,静宁县通过签约、考录、特岗等形式,引进北京师范大学、西北师范大学等省内外师范类院校优秀毕业生895名,按照“面向农村,加强薄弱,学科配套,合理配置”的原则进行分配,使全县特别是农村教师队伍年龄、学历结构明显优化,教师队伍专业化水平不断提升。

静宁县还坚持校本培训与“走出去,请进来”相结合的培训模式,积极开展国培计划等各级培训。2010年以来,组织1000多名骨干教师先后赴江苏、山东等教育发达地区培训学习,邀请教育发达地区名师66人来静宁开展课例培训。

2012年,为建设科学合理的学校领导班子成员梯队,培养和造就一支德才兼备的“五型”校长队伍和一批学校中层管理人才,县教育局按照“创新机制、构建梯队、发掘潜力、保证质量”的方针,制定出台了《静宁县学校领导干部后备人才库建设实施方案》,于5月份启动实施,先后完成民主推荐、资格审查、理论知识考试、公开演讲等工作,共选拔出一百多人进入后备人才库。根据相关学校管理岗位紧缺需要,结合民主推荐情况择优安排40多人担任相应学校管理工作。

2012年,分高中、小学、幼儿园制定了《城区公开选调教师工作实施方案》,于2012年7月启动实施了教师选调工作,按照公开、公正、公平、择优的原则,在全县农村学校公开选调144名师德高尚、爱岗敬业、业绩突出的优秀教师到新建城区学校任教,既保证了城区新建学校正常运行,又极大地激发了广大教师工作热情。

李永成局长认为:“教师是教育资源中最活跃的因素,其均衡有相对性和动态性,如果一项机制能够调动教师的积极性,让优秀教师更加优秀,普通教师也能变得优秀,这就是一种提升教师整体素质的高位均衡。

千名教师进万家:让每一位孩子都得到关注

近年来,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大量农民进城务工,为了子女接受到更好的教育,他们中的许多人也带子女进城,这也使得城区学校学生数量直线上升,办学压力日益增大。

静宁县也面临着同样的问题。记者在静宁县实验小学采访时了解到,学校现有学生1135人,其中县城籍的学生不足百人,其他都是全县24个乡镇的学生。

实验小学校长任兴琪说,农村学生进城上学,大多是父母或爷爷、奶奶陪读。父母要打工挣钱,没时间教育孩子,爷爷、奶奶陪读的,由于老人们大多文化水平低,也无力教育孙子。学生回家后无人辅导学习,这使得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形不成合力,出现“5+2=0”的现象。

面对这种情况,学校就决定让教师进行家访,详细了解学生的情况。之后,就让住在同一地方的学生组成一个学习小组,在周末或节假日一起学习,互帮互助、共同提高。

没想到学校的家访活动产生了意想不到的效果。任校长说,大部分家长表示,老师来家里了解孩子的情况,说明老师在关注着自己的孩子,这给了家长很大的信心,家长极力配合学校教育。一段时间后,学生的学习习惯、生活习惯等都发生了明显变化。

于是,学校决定,班主任要对全班所有学生进行家访,科任老师至少也家访一半学生。家长对学校的做法好评如潮。

2013年,静宁县在调研的基础上,吸收了实验小学等校的经验,并结合 “联村联户,为民富民”活动,提出了“千名教师进万家”活动,要求从春季学期开始,在全县学校开展。进一步加强学校与家庭、教师与家长的沟通和理解,真正形成学校、家庭和社会的教育合力,让每个孩子都能成为有用之才。

为此,县教育主管部门专门制定了《静宁县“千名教师进万家”家访活动及家长会实施方案》。各学校参照《方案》,制定了切实可行的操作细则,在学校负责人带领下,班主任及科任教师利用放学、双休日等时间,重点对品学兼优生、单亲家庭学生、贫困生、学困生、留守生等进行登门走访。向家长宣传国家、省市县有关教育法规和政策,了解家庭生活情况,反映学生在校表现,引导家长正确教育子女。

学校课程建设:用教育质量保证均衡发展

学校课程作为三级课程中重要的一级,静宁县在开齐开足国家课程的同时,强化对学校课程建设的指导,规范学校课程开发实施。在样本校的带动下,着力形成典型辐射、区域联动、全面开花的良好态势。

2012年,全省义务教育地方课程与学校课程示范学校(学区)建设项目静宁现场会上,各级领导和与会专家、学者对静宁在学校课程建设方面的探索给予了高度评价。

静宁县阿阳实验学校就是学校课程建设中的佼佼者。校长曹宁子介绍说,目前学校已形成了7大门类22门学校课程,其中,2门是必修课,20门是选修课。在实施过程中,学校根据实际情况还在做不断的调整和改进。

曹校长说,学校课程的开发不仅为师生的发展搭建了广阔的发展平台,而且为学校的特色发展找到了新的支点。为学生提供了多样化的课程,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了学生特长。同时,在课程开发与实施过程中,改变了老师的课程观。学校课程的开发与实施也培养了一批具有开拓精神的教师,极大地激发了教师的创造热情。

与此同时,阿阳实验学校还大力开展校本教研和校本培训,提高教师的课程驾驭能力,引领教师发展。 采取“班主任经验交流、理化生各学科研讨交流、学校课程集体研发”等形式来提高教师的教学研究能力;以“新调入教师汇报课”、“骨干教师示范课”、“青年教师赛讲课”和 “同上一节课”为主要内容的“四课”活动,加强教师间的交流合作。

幼儿园文化建设方案范文第5篇

关键词:滋养; 文化品格; 引领; 特色发展

中图分类号:G61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3315(2014)05-118-002

当前我国学前教育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特别是《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与《国务院关于当前发展学前教育的若干意见》的颁布,为学前教育提供了很好的发展机遇和空间。但同时,也应当看到机遇与挑战并存,学前教育同样面临着教育信息化、市场化和全球化的冲击,人们对优质学前教育的需求日益强烈。只有优秀的幼儿园文化才能孕育出优秀的学前教育,才能适应学前教育内外环境的急剧变化,只有重视幼儿园文化建设,才能求得自身进步和发展的主动权。

近年我园将园所文化建设与市级“十二五”立项课题“吴地节日文化在园本化的实践研究”相融,精心营造育人环境,倾力打造“一园一品”之“虎娃节节高”,分别从品位、品味、品格三个层次深入推进,谋求园所走内涵发展、特色发展、科学发展之路,为此笔者经过思考-实践-再思考-再实践的探究,带领广大教师躬身践行,进而带动园所整体工作的优化发展。

一、设计文化品位,为园所特色发展之本

笔者清晰地认识到:园所文化是园所历史的积淀,属于“历史”的范畴,但同时园所文化又不是一成不变的,它必须与时俱进。因此笔者带领广大教师深入分析了园所的发展轨迹、地域特点和区域优势,充分利用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历史资源和人文资源,走文化塑园内涵发展的正确之路,为此确立传承吴地文化,将古老的节日与现代的教育相融合,进一步开拓创新,挖掘教育价值,丰富教育内涵,为园所特色发展之本。

1.文化定位,寻找根性文化

为探究我园文化品位,我们追寻办园历史,寻找园所的根性文化,聆听我园在其发展历程中留下的声音。经过反复思考和探究,构建文化品位,确立我园的办园理念:用民族优秀文化濡化(“濡化”是指园所文化对幼儿的潜移默化的影响。)和涵化(“涵化”指幼儿对优秀文化的认同、接纳和内化,用适合幼儿认知发展的活动方式,促进每一个幼儿身心的健康协调发展。)儿童,早期培养幼儿“德艺双华・乐学敏行”的儒雅风范。倡导“大爱、和谐、书香、人文”的园所愿景,逐步形成我园的办园价值观、思想理念及园所精神。

2.文化品位,确立核心价值

办园理念的确立,它体现了园所全体成员的共同理想和价值取向,是园所精神的内核,也是园所对社会的宣言书,它既要体现办园者高瞻远瞩的战略眼光,又要体现具有运作中的战术可操作性。在办园理念的引领下,我们的办园目标是:在学前教育普惠公平的基础上,高起点、高质量、高水平的构建园所文化新体系,一年普惠特质、三年优质特色、五年形成品牌。五年内一年一小步,三年一大步,五年在市区内享有知名度,使在籍幼儿在认知、情感、体质、习惯和学习意向等方面跟区域内同龄幼儿有显著性差异,被上一级学校认可。

3.文化品牌,虎娃节节高

在设计文化品位、确立核心价值后,我园精心挖掘和打造文化品牌,深入开展富有地域特色的“十二个节日”,并提炼文化品牌的核心词,即“虎娃节节高”。“虎娃”是我园全体师生和家长心中的偶像,健康、活泼、积极、进取,虎头虎脑。“节节高”跟“天天向上”同意义,指借助节日活动的参与和体验,每天有进步,每人有进步,每事有进步,促使每个幼儿个性的健康发展,为后继发展奠定基础。

根据幼儿的心理发展特征,幼儿园设计一个富有文化内涵的“虎娃”卡通形象,为所有幼儿树立一种健康偶像,用榜样唤醒幼儿的学习意识,达到教育目的。我们还在全体家长中征集“虎娃节节高”的徽标,最终王语涵妈妈设计的徽标脱颖而出,形象、寓意简明贴切,深得所有虎幼人的认同。

4.文化内涵,实施素质教育

《指南》中明确提出:遵循幼儿身心发展规律,坚持科学保教方法,保障幼儿快乐健康成长。依据指南精神,我们将凝聚园所的文化传统、精神风貌和价值追求融入园训,视它为园所的“心灵窗户”。我们的园训―虎风童趣:“外追童趣,内炼虎风”,以符合幼儿兴趣和身心发展需求的教育方式,培养幼儿不怕困难、不怕输的虎威霸气,把意志品质、习惯培养作为教育目标的核心。

我们出台和完善了“虎娃培养方案”,成立“虎娃志愿者”和“虎娃腰鼓队”,建立了“虎娃星星榜”激励机制,认真制定虎娃评比细则,“健康虎娃”、“文明虎娃”、“爱心虎娃”每月展开评比;“巧手虎娃”、“智慧虎娃”、“伶俐虎娃”和“大拇指虎娃”每学期末进行评选;近期还新增了“虎娃好习惯班集体”的评比,“星星榜”还及时公示在幼儿园网站及园门口,大大激励幼儿的上进心,让每一个幼儿都能积累和展现成长之路上的点滴进步,体验获取成功的喜悦,最终形成积极向上的园风。

二、提炼文化品味,为园所特色发展之魂

品味,源于文化,成于内涵,始于理念,成于特色。在《指南》中突出强调的教育理念中就提出:幼儿是积极主动的学习者;尊重幼儿的学习方式和学习特点;珍惜童年生活的独特价值;重视家园共育等。因此,我们扎根课程,坚持以课程形式开展活动,那活动必然能深入幼儿生活,丰富幼儿经验,给幼儿留下最深刻的体验、及最美好的印象,而我们的园所文化品味才具有独特的韵味,特色发展才富有内涵和灵魂。

1.专家引路,学习实践

我们分别定期邀请民俗专家对课题进行指导,丰富了教师的传统节日知识、知晓了民俗民风,让教师获益良多,如金桂节的香斗、腊八节的传说等。科研专家则对课题进展的情况进行了科学的分析,指导梳理了课题成果框架,明确了课题每一阶段的发展任务及目标。

结合教研,我们组织了《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的学习活动,加强对艺术领域的研究,切实掌握各年龄段幼儿的美术和音乐目标。同时,我们邀请资深美术老师来园进行艺术指导,“多媒材”美术理论也逐步走进教师实践工作中,丰富和拓展了“多媒材”的运用,使民俗文化作品的表现手法更具魅力。

2.规范制定,课程指南

我们以《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和《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为依据,根据本园课题“吴地节日文化的园本化实践研究”及本班幼儿特点,尽可能地开发利用家长、社区环境资源,合理设置、积极构建“园本课程”,努力再构“班本课程”。规范制定和出台了“虎丘中心幼儿园园本化课程建设指南”,分别从课程内容的选择、课程计划的制订、课程的实施、环境创设的要求及课程评价需注意的问题,提炼关键词,增强教师园本化课程意识,指导教师正确理解和把握园本化课程实施的核心。

3.园本课程,引向纵深

在开展园本节日主题时,每个年级组同时开展同一个节日主题活动,加强资源共享、经验交流,使受众面更广,幼儿获益更多。同时一个班级至少开3个园本节日主题,提高了教师的课题研究力度。同时将节日主题与常规主题巧妙融合,如将“新米节”融入秋天主题,秋天是个丰收的季节,让孩子进一步感知农作物收获的喜悦,知道要珍惜农民伯伯的劳动成果;将“消寒节”融入冬天主题,使常规主题有特色,节日主题更扎实。

4.课程活动,家长参与

节日教育离不开家庭,必须得到家长的支持与配合。如中班每次开展节日重大活动前,都会张贴告家长书,让家长了解我们的节日活动,同时也邀请家长积极报名,家长能根据自身情况自主报名,充分体现了教师对家长的尊重,加强了家园互通。同时,我们还加强了“园本节日主题”中“调查表”和“学习单”的研究,尽量提高幼儿的可操作性,鼓励幼儿独立完成,既让家长了解我们的节日课程,又避免增加家长的负担。

三、滋养文化品格,为园所特色发展之精

品格源于格调,成于滋养,始于涵养,成于精髓。在推进园所特色发展的实践过程中,我们依循科学发展观重要理论,秉持“发展好每一个孩子,成就好每一位教师,打造好一所幸福幼儿园”的办园宗旨,纳新弃旧,以前瞻的眼光、理性的思考,为园所发展注入活力,彰显出园所与时俱进的生命张力和独具特色的园所个性。

1.优化环境,根植育人文化

结合我园“十二五教育发展规划”和特色发展蓝图,我们优化了园所育人环境,一是从生本理念出发,为幼儿营造浓郁的吴地文化氛围,师幼共同创设富有特色的班级环境;二是从园本课程出发,创设校园文化墙、吴地节日展板、班本节日主题墙等;三是从人、物和谐原则出发,使人、物相互点缀,和谐相生,文化才能自然地流溢;四是从园所发展出发,凝练园所文化传统,强化吴地文化与现代教育相融共生的精神文化,进一步形成浓郁的园所特色发展氛围。

2.改革制度,助推特色发展

制度文化作为园所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处于核心精神文化和浅层物质文化之间的中间层文化,因此唯有进行制度文化建设,才能助推特色发展。一是积极推行“以人为本、与时俱进、外圆内方、合理调整”的管理理念,先后修订和完善了十五个管理制度、十二个岗位职责和十个应急预案等;二是倡导上岗靠竞聘,晋级凭能力,报酬看贡献的激励机制,如骨干教师的奖励、项目管理奖等;三是畅通渠道,充分发挥教代会组织和园务公开阵地,坚持“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规范园务管理,增强透明度,激发教师的主人翁意识,积极听取广大教师的民意,如教师请假制度,通过反复讨论和论证,最终全体教师对该项修订的制度达成共识。这也体现了将管理理念真正落实到实际工作之中,也切切实实为教师解决了后顾之忧,进一步激发教师工作的热情和幸福感,积极营造民主、和谐的校园氛围。

3.专业引领,优化师资队伍

我们紧紧围绕“教师专业化发展”的方向,贯彻落实《新纲要》和《指南》精神,通过制定教师个人五年发展规划,挖掘师资潜在力量,以骨干引领先行,以梯队培养紧随,以团队成长发展勾画师资队伍建设,每学期扎实开展各类教科研活动,如园本培训、节日课例研讨、各领域目标及教学研讨、主题审议及反思、青年教师的每月一课等,让每一位教师清清楚楚知晓唯有专业化发展,提升学科素养,才能以正确的教育理念更好地服务于学前教育,稳步提升我园的保教水平。

笔者通过近年的思考和实践,深深感受到园所的特色发展在品位、品味和品格的递进中前行,才有生生不息的文化张力;园所的文化建设和发展,需要不断地传承,不断地丰富,不断地延伸,不断滋养着自身文化,才能养成园所的特质,它的理念、价值、目标、行为、风格以及外化的形象标识,才会烙上鲜明的园所印记;老师的学养、幼儿的素质以及他们的良好行为习惯等也是反映园所文化的内在名片;园所教育品质的成长,也必将会成为优秀的育人之所。

参考文献:

[1]《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