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护理学习汇报

护理学习汇报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护理学习汇报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护理学习汇报

护理学习汇报范文第1篇

噬血细胞综合征又称噬血细胞淋巴组织细胞增生症(HLH),临床主要表现为发热,肝脾大,全血细胞减少,凝血障碍等。以病毒感染最多见[1]。患者病情发展迅速,早期诊断、早期治疗,及时采取护理措施,是改善预后的关键。我科对2006年至2009年确诊该病的17例感染相关性患儿进行临床资料分析,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 本组17例噬血细胞综合征患儿,全部为感染相关性(排除原发性及非感染性患儿),男11例,女6例,年龄1月-13岁。入院前均有发热一周以上,颌下或腹股沟淋巴结肿大11例,伴有皮疹9例,肝脾肿大8例,单纯肝肿大1例,均有不同程度外周血二系或三系减少。骨髓像可找到噬血细胞,巨细胞病毒抗体IgM阳性8例,EB细胞病毒抗体IgM阳性4例,巨细胞+轮状病毒感染1例,巨细胞+EB病毒感染1例,肺支原体+霉菌感染1例,组织胞浆菌感染1例。13例甘油三酯升高,11例白蛋白降低。

1.2结果分析 17 例均采用强有力的抗生素抗感染2次/日或3次/日。加用丙种球蛋白冲击治疗5例,用甲基强的松龙冲击治疗2例,同时用丙球+甲强冲击治疗3例,重型及病情持续存在者使用HLH-94方案治疗5例(依托泊苷+地塞米松+环孢素),有病毒感染者予抗病毒药物治疗,疗程最长41天,最短1天,1例痊愈出院,12例好转出院,3例病情危重放弃治疗,1例死亡。

2 护理

2.1心理护理 此病在临床上不多见,疾病进展十分迅速,病情凶险,患儿家长一开始不能认识和理解这个疾病,家长很快陷入紧张和焦虑中,我们医护工作者要用热情的态度,关切的语言,娴熟的技能对待患儿及家长,向家长说明疾病的性质,帮助家长了解疾病相关知识,介绍有关成功病例,消除其恐惧心理,使其产生依赖和安全感,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积极配合检查及治疗。住院过程中因须动态观察血像及数次骨髓穿刺,我们要做好家长的思想工作,安抚患儿及家长,让其了解治疗方案,对需要继续化疗及维持治疗者须耐心宣教只有坚持才能达到好的治疗效果。

2.2密切观察病情变化

2.2.1患儿病情危重,须密切观察生命体征及神志变化,高热者给予物理及药物降温,及时擦干汗液,补充水分和营养。保持呼吸道通畅,及时清除呼吸道分泌物,给予经皮氧饱和度监测,有呼吸困难或血氧下降等要及时吸氧处理。监测血压变化,床边随时备好抢救药品。

2.2.2观察有无出血征象 如皮肤出血点,牙龈出血,颅内出血等,各穿刺点处延长按压时间10-30分钟,及早发现因凝血因子及血小板降低引起的出血情况,有严重凝血障碍者尽可能避免在颈外静脉及腹股沟静脉处抽血,若不可避免时,在该处穿刺完必须局部冰敷压迫止血,向家长交代注意事项并加强观察以防渗血不止,导致局部血肿。若血小板降至20×109/L以下时,嘱患者绝对卧床休息,观察有无头痛、恶心、呕吐等颅内高压表现禁止颈外静脉穿刺,慎防颅内出血。

2.2.3观察全身情况及各重要脏器受损程度、肝脾肿大及缩小情况,有浮肿者依据病情记录24小时尿色、尿量,观察有无消化道出血,留置胃管者每次鼻饲前回抽有无咖啡渣样物,若有及时通知医生,给予凝血酶药物保留灌肠,暂停鼻饲或给予温凉流质饮食。

2.2.4感染的防护 患儿免疫力低下,全血细胞减少,若条件允许应给予单独病室,每日病房消毒,减少人员探视,防止交叉感染。由于患儿抗生素使用时间较长及大量应用糖皮质激素者

极易出现真菌感染,应注意多观察口、眼、鼻、肛周等黏膜情况,正确留取大小便标本及血液、其它相关分泌物送细菌、真菌培养,必要时口服硐康唑,餐前餐后及晚睡前用硐康唑液和1%-4%碳酸氢钠液交替漱口,便后清洗臀部,做好基础护理,保持皮肤及床单元清洁干燥。

2.3药物护理 患儿多有外周血二系或三系减少,在输注血液制品时,严格执行操作规程及查对制度,密切观查有无过敏情况发生,血小板宜室温保存,水平震荡,在患儿能耐受的情况下尽可能快速输完;根据药物半衰期使用抗生素或其它药物需Q8h或Q12h执行静脉治疗时,应尽早使用外周静脉留置针减少损伤,保护好血管,减轻患儿痛苦;化疗药物依托泊苷为细胞毒类药,静滴依托泊泔时要观察药物副作用,剂量150mg/m2,滴速宜慢以减轻局部刺激,并防止外渗而导致组织坏死或血栓性静脉炎,若有外渗应及时处理;密切监测肝肾功能情况,积极配合护肝治疗,输液过程中嘱患者平卧防止性低血压;使用大剂量糖皮质激素者适当口服钙剂防止骨质疏松;出现钠水潴留致肢体水肿者给速尿脱水治疗。

2.4饮食护理 患儿病程长体质虚弱,且高热持续时间较长,加之各种药物引起的胃肠道不适,消化功能减弱、食欲差,口腔等粘膜易受损,饮食上应给予高热量、易消化、富含维生素的流质或向少渣饮食过渡的食物,鼓励多饮水。

2.5出院指导 敦促家长在患儿好转出院后须定期复诊,最初开始半月内复查,以后根据病情决定复查时间,动态观查血常规、肝功能等情况。接受化疗者须定期回院按期化疗,使用维持治疗者按医嘱定时定量服药,遵医嘱停药,若再次感染须及时就诊以防复发,平时注意增加饮食营养,提高其抗病能力,保持居住环境温湿度适宜,空气新鲜,防止感冒。

3 小结

噬血细胞综合征病情凶险,病死率高,各个年龄段小儿都可发病,容易误诊、漏诊,感染和免疫抑制与本病的发生有重要关系,已经证实各种不同原因的感染均可引起本病,但不同病例的临床病程差异很大,从轻症到致死病例均可发生[2],以EB病毒感染所致后果尤其严重,病情发展之快家长不易接受,因此护理人员要有高度的责任心,做好健康宣教,加强巡视,严密观察病情,随时做好应急抢救工作,避免不良后果的发生。

参 考 文 献

护理学习汇报范文第2篇

随着血液净化技术的进步及应用的普及,尿毒症患者长期存活成为可能[1]。如何提高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的透析质量,最终使患者的生存质量得到提高,是从事血液净化工作的医护人员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临床上经常遇到容量超负荷引发心衰或超滤过量导致低血压的患者,容量超负荷引发心衰则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增加住院费用;透析中低血压轻则影响患者的透析充分性[2],重则危及患者生命。因此,本文就如何设定、保持合理的干体重,达到充分透析,进行了初步探讨。

1 干体重的设定

1.1 干体重的定义 干体重是指患者在透析后既无水潴留,也无脱水现象时的体重,也就是所谓的水负荷平衡状态时的体重。在这个体重时,病人感觉最舒适,无其他不适感,若干体重设定过高,患者体内存在过多水分,容易在透析间期发生水肿、憋气、夜间睡觉不能平卧甚至急性左心衰竭等症状;血容量过多,心排血量增加,致使高血压难以控制。反之,若干体重设定过低,患者在透析期间或透析后常发生头晕、恶心、呕吐、抽筋等低血压症状,不利于透析的进行,也不利于残存肾功能的保护。

因此,要提高病人的生存质量,预防透析并发症,首先要做到透析充分,而干体重则是评价透析充分与否的基本指标之一,及时而准确地为病人设定合理的干体重非常重要。但是干体重的评价没有明确的客观指标,尤其是初次进入血液透析的患者,因此更多的依靠护士根据患者的症状、体征如有无胸闷憋气、颜面、下肢水肿、颈静脉充盈、肺部啰音等来判断是否有容量负荷过重,透析中通过多观察、勤观察患者的透析反应如有无打呵欠、视物模糊、乏力、抽筋等表现以期早发现透析中低血压。另外,在线血容量(blood volume,BV)监测能实时有效地提供血液透析患者相对血容量的信息,对改善血流动力学的稳定性、提高透析安全具有指导意义[3],因此,监测HD中相对血容量的变化可以帮助合理设定患者的干体重,减少透析中低血压的发生[4]。

在实践中,我们体会到,理想的干体重,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实现的,必须循序渐进,经过一段较长时间的透析治疗而得到,达到干体重时间的长短则依患者病情的状况、对透析治疗的反应、医嘱的遵从性等而差异较大,短则数周,长则数月甚至半年以上才能使患者逐步达到理想的干体重。

要注意的是标准体重不代表干体重,干体重也并非一成不变,常因病人的身体情况、饮食、营养、气候变化而有所变化。临床上经常见到因食欲降低、生活贫困而摄入不足、营养不良,或因疾病的进展导致干体重不断下降;反之,透析比较充分,营养有保障的患者随着肌肉量的增长而干体重则逐渐增加。

1.2 透析间期干体重的控制 MHD患者透析间期体重普遍增长过多,严重影响透析质量,文章报道,有63.31%患者透析间期体重增长大于干体重的5%,能够合理控制体重增加的仅占36.63%。造成透析间期干体重控制不佳的主要原因与透析开始时尿量多少(或残存肾功能情况)、饮食结构、经济负担、透析间期的长短、遵医行为等有关[5]。因此,我们的经验是患者从进入血液透析前开始,就要接受透析有关知识的指导,要求患者透析间期每日固定清晨起床后自测体重,排除饮食、衣服变化的影响,每天体重增加不超过1 kg。纠正不良饮食习惯,如改含水量多的稀饭、面条等主食为馒头、干饭。有尿者测24 h尿量,每日入液量应为尿量加500 ml;无尿者必须严格控制水钠摄入量。体重在两次透析间期的增加不超过干体重的3%~5%。研究认为透析间期体重增加超过4.8%,即反应水盐的过度摄入,与病死率的增加有关。

2 护理措施

2.1 加强科普宣教及透析指导 要让病人或家属了解透析的主要作用(脱毒、脱水)、透析充分性(透析效果)的含义、如何达到充分透析,指导患者正确认识干体重的概念和重要意义,使患者接受并配合医护人员控制好透析间期体重的增加。有些患者在透析间期不能很好地控制体重,与透析知识的缺乏、认识上的误区有关,在对患者进行透析科普知识的教育后患者即能保持较低的体重增长。多数患者经过一定时间的透析后应能摸索出自己所能耐受的最大脱水量,因此能够加强摄水、饮食的管理,力争每次透析达到理想的“干体重”。

2.2 心理调护及人文关怀 培养患者对血液透析正确的观念,血液透析仅能代替部分肾脏功能,也不能根治尿毒症,但是合理透析治疗配合药物、营养、运动,能提高生存质量,以此增强患者生存的信念。针对首次透析患者往往易产生恐惧和悲观失望的心理,首先医护人员应给予必要的心理护理,同时向患者介绍本单位的规模、特色,尤其是先进的技术、规范的管理以及其他患者的成功经验,将透析效果好、生存质量高的患者作为其他患者的榜样,这些措施都能增强患者的信心,积极配合透析治疗,并有助于形成融洽的医患关系。针对MHD的患者,更应强调人文关怀的护理,以患者及患者的利益和需求为中心,为患者提供包括生理、心理、社会、文化等方面的护理服务及护理教育[6]。

2.3 保护残存肾功能 残存肾功能(RRF)是指肾组织毁损后健存肾单位的滤过、重吸收和内分泌功能[7]。研究表明,RRF不仅有利于维持水、电解质平衡和中分子毒素的清除、而且有助于改善贫血、减少营养不良-炎症-动脉粥样硬化综合征和心血管事件的发生[8]。RRF更是影响透析患者生活质量和生存率的独立危险因素[9]。因此,为更好地保护患者RRF,应选择高通量及生物相容性较好的透析器,使用符合长期透析要求的纯净水,根据患者的经济能力尽量多做透析滤过,尤其应避免透析过程血流动力学的大起大落,最大限度地降低透析中低血压的发生率,因透析中低血压是残存肾功能丢失的重要原因[10]。其他措施如使用ACEI/ARB类药物及人工虫草制剂等中成药控制血压,减少尿蛋白的排泄,避免使用肾毒性药物等。

2.4 充分透析并努力避免透析急性并发症的发生 现公认透析不充分会增加患者并发症及病死率,推荐使用高通量透析膜,保护患者RRF,强调容量、干体重及血压的良好控制,并最大限度改善透析充分性条件:(1)保证透析时间是提高透析充分性的绝对条件;(2)提高血流量及透析液流量,并使两者流量相匹配;(3)减少血管通路血液再循环量;(4)避免透析器内凝血导致血室内容量降低;(5)透析中运动(如蹬脚踏器运动),可以增加小分子物质的清除率。

2.5 营养指导 MHD患者存在多种营养素代谢紊乱及营养不良,通过个别指导、团体讲解及发放书籍资料等方式,对患者及家属进行有关营养知识的健康教育,使其了解自身的营养需求及获得方式,即使其了解热能、蛋白质等需求状况及日常各种食物中的营养成分及水分含量。每1~3个月定期测量患者体重指数(BMI)、肱三头肌皮褶厚度,检测血清白蛋白、前白蛋白、血清胆固醇,及采用主观综合营养评估(SGA),综合分析,客观评估患者的营养状态,使MHD患者改变不合理饮食习惯,遵从透析饮食,防止出现营养不良或高蛋白质饮食加重RRF的损失。有学者报道,提高对MHD患者营养治疗的管理水平,能够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及改善预后[11]。

3 小结

保持患者合理的干体重,达到充分透析,是一项十分艰巨、综合性强的工作,需要血液净化医务人员不断提高业务水平,加强监护责任心,积极主动地对血液透析患者及家属做好科普宣教工作,使透析患者能充分认识自己所患疾病的特点,使之养成良好的行为和生活方式,从而降低或消除影响健康的危险因素,从而使患者的舒适度和依从性达到最佳状态,因此也能达到提高患者生存质量的目标。

参考文献

1 王质刚.血液净化学.北京: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1992,380-381.

2 倪兆慧.血液透析相关低血压的防治.中华肾脏病杂志,2007,23(8):489-491.

3 Zellweger M,Querin S,Madore F.Measurement of blood volume during hemodialysis is a useful tool to achieve safely adequate dry weight by enhanced ultrafiltration.ASAIO J,2004,50:242-245.

4 徐太静,郑美芬,严海东,等.在线血容量监测在血液透析患者个体化治疗中的应用.中国血液净化,2008,7(4):175-178.

5 张敬丽,薛少玲,王晶,等.血液透析间期体重增长过多原因的调查分析.现代护理,2004,10(4):309-311.

6 王饶萍,成守珍,黄卓燕.对血液透析患者实施人文关怀的护理体会.护理实践与研究,2008,5(8):77-78.

7 Carofei O,Galeotti P,Satriani M,et al.Clinical impact of residual function in hemodialysis.Edtna Erca J,1997,23(3):54-56.

8 Shemin D,Bostom AG,Laliberty P,et al.Residual renal function and movtalit risk in hemodialysis patients.Am J Kidney Dis,2001,38(1):85-90.

9 Davies SJ,Phillips L,Russell GI.Peritoneal solute transport predicts survival on CAPD independently of residual renal function.Nephro Dial Transplant,1998,13(4):962-968.

护理学习汇报范文第3篇

关键词:引导式自学法;五官科;护理理论教学;效果探讨

五官科护理是临床护理工作的重要分支,与其他护理工作一样,其专科性及实践性都较强。因此,这一护理工作对于护理人员基础护理能力及专科护理能力都有着很高的要求。但在学校开展的护理教学工作中,五官科属于二级学科,学习内容较多,但分配的课时较少,因此,学生的学习任务很重。若没有得到高质量学习,很难将护生的专科能力及基础护理能力进行提高,也就满足不了五官科护理工作的需求[1]。因此,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需要改革传统的护理教学方式,强调护生在学习中的主体性作用,从而激发护生学习热情,使得单位时间的学习效果、教学效果显著提升。本文选取我校2016级五官科护理学生54名,为实验组,行引导式自学法。另选取我校2015级五官科护理学生54名,为对照组,行传统多媒体教学法。发现实验组护理学生理论成绩显著优于对照组学生,P

一、一般资料与方法

(一)一般资料

选取我校2016级五官科护理学生54名,为实验组,皆为女性,年龄15-18岁,平均年龄(16.2±0.3)岁。另选取我校2015级五官科护理学生54名,为对照组,皆为女性,年龄14-17岁,平均年龄(15.9±1.1)岁。经过比较发现,两组研究对象在一般资料比较上无明显差异,P>0.05,不具有统计学意义。

(二)方法

1、教学方法

五官科护理的总课时设置较少,其中理论课程占据一大部分,实训与考核课程占据较少。两组护生在课程设置学时、使用教材以及授课内容、授课教师、实训授课方式、考核方式均相同。对照组护生行传统多媒体教学法开展理论教学任务,实验组护生行引导式自学法,如探索性自学、引导性授课、案例讨论、自学成果汇报、课堂小结等5部分[2]。并在其中设立评价小组对各环节过程中护生表现进行动态监控,并评价。具体方法如下:将实验组护生按照随机平均原则分为10个学习小组,每组设置5-6名学生,并在每组中设立1名组长,与教师组成学习评价小组。教师在授课时将教学内容进行有机分解,使其成为若干自学任务,每个任务对应的是2-3道思考题,并将思考题提前下发给护生,要求护生在下节课上课前以小学为单位实施探索性自学,并制作学习成果PPT[3]。正式授课时,教师随机抽取若干小组进行学习任务展示,将所有任务汇报后,教师可根据护生所开展的汇报情况,并结合学校教学的重难点内容对学生开展引导性授课。随后,教师根据上课内容给出相应供学生讨论的内容,并提供案例,引导学生针对实际案例情况进行讨论。下课前,教师还需要对本节课上课内容进行概括性总结[4]。评价小组根据护生课堂的参与度以及汇报准确性、内容熟练度、表达情况等对各小组学习情况、汇报情况进行综合评分,取评价小组给予的平均分作为组员的最终得分,并在期末考试时以平时成绩的方式纳入总成绩[5]。

(三)效果评价

课程结束后,两组研究对象在同一时间内利用同一张理论试卷开展期末考核,并由学生填写教学满意度调查表,调查表内容有教学内容选择、教学方法选择、学时分配及课程总体满意度4个方面。各方面下设满意、一般、不满意等选项,由学生自主完成。共发放问卷108份,收回有效问卷108份,问卷回收有效率100%。

(四)统计学方法

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16.0进行文本数据分析与处理,计数资料行卡方检验,计量资料以(±s)表示,行t检验,P

二、结果

由表1可知,实验组理论考试成绩显著高于对照组,且实验组护生对教学满意度也显著高于对照组,P

三、讨论

引导式自学法有利于对课堂教学效率进行提高。本次研究中,实验组92.59%的护生认为在五官科护理教学中采用引导式教学法可强化护生对知识的理解及运用。而对照组则有22.22%的护生认为五官科护理教学的节奏过快[6]。另外,实验组护生的理论考试成绩及对教学满意度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

参考文献:

[1]刘琳,李定梅,易果果,彭艾莉.“PBL+seminar”教学方法在五官科护理学课堂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护理管理,2016,02:207-209.

[2]刘琳,李定梅,易果果.理论与实践一体化在五官科护理学小班教学中的应用[J].现代临床护理,2016,02:54-57.

[3]高骥,黄梅芳.案例式立体教学法在护理本科五官科教学中的应用及效果[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6,05:100-101.

[4]杨艳芳,向松.卫生职业院校五官科护理学教学应用PBL教学法的效果剖析[J].教育现代化,2017,14:200-201+227.

[5]胡国庆.护理理论在五官科护理学教学中的应用[J].卫生职业教育,2003,04:120-121.

[6]顾丽华,王韧,于异男,王莉萍,刘建伟,马伟红,郭爱军,李稻.护理专业技能理论教学中开展早期接触临床+PBL教学的效果观察[J].护理学报,2014,02:12-14.

护理学习汇报范文第4篇

【关键词】重症医学科;聘用制护士;付出-回报失衡;调科/离职意愿

随着国家社会医疗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医院业务持续扩大,病床数量日趋扩大,结合优质护理服务的开展,各医院急剧扩招护理人员,新增护士大多数为聘用合同制护士。重症医学科(ICU)作为各医院的高风险科室,是危重病人密集的场所,工作无规律,晚夜班多、工作量大且繁重,导致ICU护士容易产生职业倦怠[1],而付出-回报失衡更是促进护士的调科与离职意愿[2]。为进一步了解我市聘用制护士付出-回报失衡与调科/离职意愿的关系,课题组对某市综合医院126名重症医学科聘用制护士进行问卷调查,为重症医学科提高人力管理水平,减少护士流失,稳定学科队伍提供科学的依据。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选取我市重症医学科(ICU)聘任制合同护士126名,均取得执业护士资格证;年龄在22-35岁;其中主管护师(均未聘任)21名,护师40名,护士65名;重症医学科工作年限0.5-9年;文化程度:中专学历11名,大专学历62名,本科学历53名;管理岗位护士1名。

1.2 方法

1.2.1 一般资料问卷 为自编问卷包括,年龄、重症医学科工作年限、职称、学历、婚姻状况、受聘形式、职称聘任情况、行政职务、工作收入等。

1.2.2 付出-回报失衡(Effort-Reward Imbalance,ERI)问卷:采用德国Siegrist提出的ERI模式而翻译的中文版ERI问卷,用于测评护士的职业压力,该中文版问卷由李建于2005年引进,具有良好的效度[3]。该问卷包括外在付出(指工作要求与工作职责,6个条目)、回报(金钱、尊重和工作机会三种形式,11个条目)和超负荷(指个人的投入程度,6个条目),共23个条目;付出和回报采用Likert5级评分法,用1(不同意)至5(同意,自己很烦恼)进行评价。超负荷条目采用Likert4级评分法,用1(很不同意)至4(很同意)进行评价,每个条目的权重相同。付出-获得指标ERI=(E/R)×(11/6)。ERI>1表示高付出-低获得状态,ERI=1表示付出-获得平衡状态,ERI

1.2.3 自编护士离职意愿调查表 根据Michael和Speetor[5]编制离职意愿调查表(Turnover Intention Questionnaire,TIQ)自编调查问卷,此量表共6个条目,采用1—4级反向计分,回答“经常”计4分,“偶尔”3分,“甚少”2分,“从不”1分,量表总分等于各条目得分之和,得分越高,离职意愿越强。

1.2.4 调查方法 向研究对象详细说明每个问卷的调查意义及填写方法,采用集中发放及回收问卷,在30mina内填写完毕。共发放126分,回收有效问卷119份,有效回收率94.4%。

1.2.5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13.0统计软件包,计量资料用±x±s表示,采用t检验、Pearson相关性分析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

2 结果

2.1 重症医学科合同护士ERI量表得分(分x±s):ERI为1.31±0.36分,

付出为26.52±3.54分,获得为38.47±5.61分,超负荷为20.11±2.08分。

重症医学科合同护士离职意愿平均分17.21,按照付出与获得因子得分比值和超负荷因子得分情况进行分组。

2.2 重症医学科合同护士离职意愿(见表1)

表1 各组护士离职意愿得分比较(n=126)

项目 人数 百分比 离职意愿 t值 P值

(n) (%) (分,x±s)

付出-获得是否平衡

是 5 4% 11.84±0.13 7.637 0.000

否 121 96% 22.75±1.27

是否超负荷

是 123 98% 20.94±4.03 6.891 0.000

否 3 2% 18.26±3.78

2.3 重症医学科合同护士离职意愿影响因素的多元回归分析(见表2)

以离职意愿为因变量,以ERI、超负荷、年龄、婚姻状况、学历、职称、婚姻状况等为自变量,进行多元回归分析,结果显示ERI对离职意愿的影响最为明显(P

表3 重症医学科合同护士离职意愿多元回归结果

变量 ?值 B值 t值 P值

ERI 4.378 0.413 4.684 0.000

超负荷 3.264 0.312 3.487 0.000

工作性质 3.155 0.307 3.063 0.000

婚姻状况 2.572 0.213 2.358 0.000

注:R2=0.785,F=19.579,P,0.000

3 讨论

3.1 重症医学科合同护士付出—获得不平衡现象突出

本次调查处于超负荷的护士占98%,处于ERI的人数占96%,该比例远高于刘克英[6]等的调查研究(88.7%,60.3%)。已有研究[5]表明,工作中ERI对于工作压力相关的疾病是一个重要的风险因素,这种不平衡状态会对护士造成潜在的负面影响,最总危害身心健康。而该市重症医学科合同护士ERI与超负荷比例突出,根据不完全统计,该市合同护士中大多数已经出现心血管、腰椎间盘突出、腰肌劳损等疾病,需要引起管理人员的注意。

3.2 影响护士调科/离职的相关因素 ERI、超负荷、工作性质、婚姻状况对护士调科/离职的影响显著,其中ERI、超负荷影响最大。重症医学科合同护士ERI及超负荷明显高于其他研究。重症医学科合同护士长期处于高负荷工作状态下,大量的工作投入得不到满意的回报,形成消极、淡漠的工作态度,降低了护理服务的质量,并且容易产生离职倾向。此外,由于重症医学科护士缺编、护士处于育龄期,导致人力资源不足,护士拖班频繁,导致工作强度大。

4 建议

通过改善薪酬体系,切实提高合同护士的工资待遇,真正做到同工同酬;提供继续深造和接受再教育的机会,改变护士职业一元化发展的现状;提供合同护士职称晋升的机会,激励护理人员积极工作;关心护士生活,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提高护士主观能动性和工作绩效,使其个人发展需要得到满足,提升个人成就感。调节其ERI感。为降低重症医学科护士超负荷状态,医院可以适当扩大护理人员队伍,优化排班制度;保障重症医学科合同护士物质待遇,使她们的工作量处于合理范围,尤其是将其报酬与普通科室护士有所体现。改善护士ERI状况,并最终维护重症医学科职业队伍的稳定性是刻不容缓的任务。

[1] 张继平,王爱军.ICU护士工作压力源、心理健康状况及应对方式的研究[J].护理管理杂志,2004,4(8):1-4

[2] 王晓蕾,周萍,等.护士付出-回报不平衡对护士离职意愿的影响研究[J].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2010,30(4):459-462

[3] Li J,Yang W,Cheng Y,et al.Effort-reward imbalance at work and job dissatisfaction in chinese healthcare workers:a validation study[J].Int arch occup Environ Health,2005.78(3):198-204

[4] 郭永松,李秀央,卢文军,等.付出一获得不平衡与健康的相关性研究[J].中华劳动卫生与职业病杂志,2005,23(3):228—230

护理学习汇报范文第5篇

关键词:项目教学法;精神科护理学;教学;应用

精神科护理学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学科,原有教学法难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更难以培养出符合临床工作需要的实践型护理人才。近几年,我校在教学课程、教学模式及方法上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我们开始尝试在高职护理的精神科护理学教学中将项目教学法等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方法的引入,收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一、职业教育的现状

职业教育的目标是要培养实用型人才。传统的职业教育教学方法注重的是理论知识的传授和操作技能的训练,这样的方式造成了两大困扰职业教育发展的难题:一是学生学习被动,老师从头灌到尾,学生心猿意马,学习效率低,二是学生能力差,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和应用是依样画葫芦,不能对知识进行整合,缺乏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项目教学法的起源与核心

1.起源

项目教学法是师生通过共同实施一个完整的项目而进行的教学活动,是一种以学生为本的教学方法[1]。项目教学法萌芽于欧洲的劳动教育思想,最早的雏形是18世纪欧洲的工读教育和19

世纪美国的合作教育,经过发展到20世纪中后期逐渐趋于完善,并成为一种重要的理论思潮。2003年7月德国联邦职教所制定以行动为导向的项目教学法规。

2.核心

项目教学法的核心是不再把教师掌握的现成知识技能传递给学生作为追求的目标而是把整个学习过程分解为一个个具体的工程或事件,设计出一个个项目教学方案,按行动回路设计教学思路,不仅传授给学生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更重要的是培养他们的职业能力,这里的能力已不仅是知识能力或者是专业能

力,而是涵盖了如何解决问题的能力:方法能力、接纳新知识的学习能力以及社会能力等几个方面[2]。学习的重点在学习过程而非学习结果。

三、项目教学法在精神科护理学教学中的实际应用

笔者以精神科护理学中“精神分裂症病人的护理”作为教学项目。在简要介绍疾病概要后,给出一个典型病例,按照项目教学法的过程结合整体护理的要求完成本部分教学内容的学习,具体实施过程如下:

1.给出病例,明确项目任务

李×× 女 25岁 大专文化 未婚

入院躯体检查:未见异常。实验室常规检查:未见异常。

精神检查:神志清醒,衣貌相当,接触一般,定向力可,医生问病人为什么来住院,病人称我没有病,是父母强迫自己住院的。医生又问是不是睡眠不好,是不是有什么干扰自己了,病人说,“这都是真的”“睡不着觉因为耳边总能听到声音,是一个不认识的男人的声音,命令自己,有时还威胁自己”,“躺在床上觉有人掐自己的脖子”。病人称,去年过生日那天,接到中学一个男生的电话,说了一句什么,记不清了,之后听见笑,她就突然感觉不对头,以后不仅不敢接那个男生的电话,对所有的电话都不愿接,她觉得他们在暗中监视我,要害我。病人称摔电话机是因为电话铃声一响,就能听到一个男人的笑骂声,特别讨厌。医生问病人为什么一个人关在房间里,病人称照镜子发现自己的脸色变得极难看,病人还称有时脑子里会有很多不是自己的想法出现,一点也不受自己控制,但无所谓。交谈时病人表情变化少,当说到有人害她时也没任何变化。要求学生根据此病例通过分组讨论出完成以下项目:

(1)找出病历中的精神症状,(2)说明疾病诊断及诊断依据,(3)写出护理诊断与相关因素,(4)提出相应的症状护理,(5)创设情景,为新入院病人做心理护理。

2.分组讨论,制订计划

将全班分成6个合作学习小组,由小组成员推选出组长,在

组长的带领下各小组全体成员讨论如何分工合作完成以上项目任务。

3.查找资料,完成任务

在项目任务实施过程中,教师巡回指导、启发与协调,鼓励同学们开动脑筋,灵活运用各种资源、各种途径解决问题。如书籍、网络、教师等。

4.学生汇报,检查评估

讨论结束后,教师主持下,每组选派一名代表进行汇报,汇报结束,小组间相互提问与解答,相互评价,同时分享查找资料的过程与不同的资料。最后教师再根据各组任务完成率,收集资料的完整程度,汇报的清晰度,相互解答的有效性,解决办法的多样性等进行评价,评出成绩,奖励优胜小组,对重难点进行点拨强调。

5.临床见习,综合应用

课后将学生带到本地区精神卫生中心的精神科病房进行临床见习,让学生与病人直接接触,在获得临床感性认识的同时达到了理论和实践的结合,强化了理论知识的理解和运用,进一步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四、应用项目教学法应重视的问题

1.重视项目确立

教学项目的确立是一个关键,它关系到项目教学的效果。它的确立要充分考虑专业目标、教学内容、场所、资源、生源等,把总目标细分成一个个小目标,每个小目标体现在项目的小模块上,从

而让学生建构一个系统的、全面的知识框架,也在完成的过程中不断取得成果,获得成就感,激发学习兴趣。

2.重视教师角色转换

项目教学法强调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的角色由传统的教学主导者转变为教学活动的引导者。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以指导者和朋友的角色出现,教学方法由注重“教法”转变为注重“学法”,为此,要完成教学任务,教师要及时转变观念、转换角色,不断提升自己的综合素质。

3.重视学生分组学习

分组时,每组人数最好应控制在5~7人,采取互补方式进行搭配,有利于学生之间互相学习;还要注意组员分工要明确,防止出现依赖思想。对于个别后进生,要推行“一帮一”的措施,安排先进生对后进生给予及时的帮助和纠正。

4.重视项目的评价

对于项目评价要有明确的评分项目和评分标准,评分项目主要应涉及学生在整个学习过程中的状态(包括合作、创造、方法、组织管理、获取信息、沟通协调能力等)和完成项目的质量,对项目的教学评价采用自评、互评和他评相结合,尽可能量化,尽量避免不客观、不公正的评价。

项目教学法改变了以往“教师讲,学生听”被动的教学模式,创造了学生主动参与、自主协作、探索创新的新型教学模式。护理职业教育中实施项目教学法有助于实现“基本素质—职业能力—岗位技能”三位一体的教学目标,应更进一步总结提高,大力试用推广。

参考文献:

[1]莫言.项目教学法[J].职业技术教育,2003,24(7):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