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老年产业发展报告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随着人口老龄化程度的不断加深,庞大的老年群体也造就了潜在的巨大市场。《报告》显示:目前我国60岁以上的老年人口已达1.43亿,并且到2050年,老年人口总量将超过4亿。与此相对应的老年市场需求是一个惊人的数字,据统计,2005年老年市场需求为6000亿元,2010年将达到1万亿元,2020年达到2万亿元。市场需求巨大。此外,人口老龄化已给我国经济、社会、政治和文化等领域带来了深刻影响。国家已经意识到解决老龄社会的各种矛盾和问题已经迫在眉睫,纳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总体发展战略已经成为必然。国家必然会为此完善相关政策、加大投入、加快发展老龄事业。以老年消费群体为目标对象的“银发经济”在我国呈现出蓬勃发展态势,可以大胆预测老年产业的黄金时代即将来临。
展会是产业发展的风向标,大连首先关注到“老年产业大有可为!”,2004年中国第一个以老年产业为主题的展会(统称“老博会”)在大连举办。随后2005年,广州、重庆和廊坊也相继举办。今年下半年“老博会”突然开始发力。据统计,将于今年下半年举办的“老博会”多达八个(北京、上海、沈阳、广州、重庆、大连、济南),其中五个是首次举办(今年上半年举办的2006中国国际(哈尔滨)老年人用品博览会也是首届),而上海将有两个“老博会”在年底举办,争夺国内非常稀少的可以开发的展览项目。
老年产业是个很宽泛的概念,包括所有有关老年人物质、精神需求以及其他特殊需求的商品和服务。包括衣、食、住、行、用、医、药、文、体、乐、学等,以及家庭服务、咨询服务、护理服务、保险服务、健康休养等。因此,“老博会”招商对象也非常广泛,只要是老年人生活所需的一切用品和服务,满足老年人生理、心理消费需求的都囊括其中。涉及农产品生产加工企业、金融保险企业、养老服务机构、文娱休闲、医药及保健品、医疗器具、法律咨询、旅游等。综上所述可以看出“老博会”大有作为。
但是通过对各地已经举办的,或是即将举办的“老博会”所作初步调查却显示,“老博会”参展商相对单一,以本地的健康休养等机构以及医药和保健品企业为主。因此规模都偏小,基本上都是100到200个展位,历时最久,发展最好的大连“老博会”的规模也只能达到300多个展位。
限制“老博会”发展的因素主要有两个。首先,基于参展商的特殊性,相比于其他类型的展会,“老博会”地域性较强,辐射半径有限。比如养老服务、金融保险、文娱休闲、家庭服务、护理服务等都只能吸引本地区的展商参展。展会规模大小,目前在很大程度上受制于当地或周边地区的老年产业发展。
其次,虽然市场潜力巨大,但目前老年产业发展滞后。与巨大的市场需求相对应的是,目前我国老年市场供应每年只有500亿元,与国外发达国家相比,我国老年用品的开发和生产、销售还很滞后,市场存在着许多空白,供需之间存在巨大商机。老年产业亟待开发。针对目前老年产业的发展现状,一个省(直辖市)的老年产业只能基本满足一个展会的需求。据了解,由于迫于大连“老博会”的压力,预计9月举办的沈阳“老博会”已经确定延期举办;去年创办的廊坊“老博会”也已经无限期延期举办;而今年上半年举办的中国国际(哈尔滨)老年人用品博览会也并没有达到预期的目标。原因很简单,本地区的老年产业不足以支撑“老博会”的发展。
关键词:银杏产业;发展现状;对策
邳州栽培银杏已1600多年的历史。目前,全市银杏成园面积达到17333公顷,银杏栽植总株数1410万株。银杏加工企业达到50余家,主产品有银杏酮、银杏茶、银杏胶囊、银杏开心果等,经济效益不断提高,产业年产值已逾10亿元,是全国三大银杏生产基地之一,银杏产业已成为邳州农村经济和农民脱贫致富的支柱产业。
1 产业发展概况
目前,邳州市银杏成片园面积17333公顷,定植银杏总株数1410万株,年产银杏果1060吨,干青叶1.2万吨;年产银杏干浸膏和内酯粉250吨,银杏食品、饮品、保健品500吨,在圃各类银杏苗木2.5亿株,实现了科研、种植、加工、销售一条龙,已发展成为全国最大的银杏种苗繁育、中药材生产、银杏酮生产、银杏叶出口和银杏标准化生产基地。2000年被国家林业局授予中国名特优经济林――银杏之乡,2001年被国家林业局授予全国经济林建设先进县(市)和全国经济林建设示范县(市),2002年给省林业局批准建设省级银杏森林公园,2004年经国家林业局批准建设国家级银杏博览园。
1.1 基地建设初具规模 多年来邳州一直重视银杏产业发展,把发展银杏作为调整农村产业结构的重点项目,全方位开发。一是定植树总量稳步增长。新建了大批银杏密植园、银杏村、银杏企事业单位庭院和银杏路(街)。连续3年,以每年栽植100万株的速度递增。二是复合林建设成效显著。结合作物生长习性,银杏与桑、银杏与矮冠果树、银杏与经济农作物间作套植,全市共拓植各种间作8万余亩。三是银杏大苗培育异军突起。目前全市有米径3公分以上大苗8000万株,米径10公分以上大苗200万株。四是银杏盆景制作成为邳州银杏产业的又一新的亮点。
1.2 银杏产业化框架已形成 首先,产品开发具有一定的基础。近年来先后开发出银杏酮酯、银杏茶、银杏开心果、银杏蜜、银杏酮茶等产品。银杏酮年产量达250吨,其他各类银杏加工产品达500吨,江苏银杏集团申报银杏类4个绿色食品,获得A级绿色食品证书;其次是市场正在扩大。银杏苗木销售覆盖全国21个省市区,年均销售量都在500万株以上。全市年产干青叶1.5万吨,基本上垄断国内60%市场,干青叶还销往德国、法国。银杏果主要销往东南亚各国、韩国、日本,年出口量在200吨左右。同时,全市建成小型银杏恒温库15座,常年贮藏银杏果叶,实现了银杏产品的周年供应。
1.3 银杏产业发展前景广阔 老龄化在世界上许多国家是活生生的现实。有关专家报告,从银杏中分离出的某些成份,能保护神经元,改变和提高记忆力。因此,开发银杏产品对预防和缓解老年性痴呆将起到良好作用。另外发展银杏产业顺应了生态消费的潮流。因此发展银杏产业前景广阔。
可是当前制约银杏产业发展的瓶颈还很多,一是种植结构不合理,雌雄比例严重失调、采叶园较少,材用银杏不成规模;二是银杏加工滞后于种植;三是在银杏产业化进程中,一体化经营进展缓慢。
2 对策措施
以加快银杏产业重点工程建设为突破口,全面整合产业资源,加大建立银杏成片园基地、培育银杏优势资源,完成国家级银杏生产基地、银杏种质圃及银杏良种繁育基地、银杏博览园、银杏GAP生产基地、银杏标准化示范区、银杏复合经营科技示范园、银杏生态经济示范村、银杏龙头企业基地、银杏产品交易市场建设。并积极开发银杏新品,推进银杏产业升级换代。
2.1 强化产业规模集群建设 在银杏种植业上,凡是宜林地都要积极发展银杏种植业,突出发展银杏规模连片园;在银杏加工业上,扩大银杏茶、银杏酮、银杏胶囊、银杏开心果等银杏产品加工业发展规模,并不断开发银杏新产品。同时,认真搞银杏果、干青叶、银杏酮的出口创汇生产基地建设,形成产业加工集群。
2.2 强化产业龙头企业效应建设 改造江苏省银杏生化集团,使之继续发挥省级龙头企业带动作用,形成邳州银杏产业发展的领头羊。同时,进一步发挥邳州银杏协会、邳州银杏盆景协会、邳州林果学会等组织的作用,积极组织社会力量,加快推进银杏产业化进程。
2.3 强化产业科技创新体制建设 充分发挥高新技术支撑作用,认真搞好银杏栽培与管理,加快银杏产品研发工作,不断创新创优,实现银杏产业在不同环节上的系列增值。
2.4 强化产业外向化建设 进一步加强外引内联,增强产业发展潜力。以中大银杏叶有限公司为龙头,加快银杏和企业培育。通过举办技术研讨会、投资洽谈会、贸易促进会以及招商引资,全方位参与银杏产业开发建设;
2.5 强化产业自主创新能力建设 组织相关专家,联合攻关,研发银杏栽培、产品加工等核心技术,培育银杏果、叶、苗、盆景以及银杏加工产品等具有邳州特色的名优品牌,依托品牌创名牌,实现银杏产业综合效益的全面提高。
关键词:互联网+;大健康产业;深度融合;新业态;增长极
中图分类号:F719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6)11-0038-03
当前,我国经济进入新常态,经济发展已经由高速增长转为中高速增长,经济结构从破坏性的粗放式发展转变成结构不断优化,经济增长的动力从要素、投资驱动转向服务业发展及创新驱动的这样一种经济发展常态[1]。张俊祥等认为,随着中国人均GDP的增长,人民对健康的需求也会与日俱增,我国在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时,应将大健康产业作为战略性新兴产业来部署[2]。王晓迪,郭清认为,我国健康行业缺乏统一的行业准入标准和相关的规章制度,需要国家在宏观层面上进行政策扶持[3]。随着国家“互联网+”行动计划的实施,大健康医药产业的发展备受各级政府关注,“互联网+”和大健康医药产业两者都是最近兴起的新业态,必将成为“十三五”期间经济发展的重大引擎。
国务院总理在2015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要明确实施“互联网+”行动计划,实施高端装备、信息网络、集成电路、新能源、新材料、生物医药、航空发动机、燃气轮机等重大项目,把一批新兴产业培育成主导产业。制订“互联网+”行动计划,推动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与现代制造业结合,促进电子商务、工业互联网和互联网金融健康发展,引导互联网企业拓展国际市场。邵慰认为,政府部门必须尽早制定和安排中国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和战略部署,颁布具有强激励效应的战略性新兴产业技术振兴政策,重点激励节能减排技术、环境保护技术、战略性新兴产业技术的创新和引进,从制度层面促使经济发展方式的全面转型[4]。在实施“互联网+”新业态的大背景下,实现大健康产业和“互联网+”的深度融合,充分发挥二者的协同作用,大健康医药产业将会迎来发展的春天。随着人民生活生平的提高,生活质量和健康越来越受到关注和重视,发展大健康产业对于调整产业结构,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具有重大意义。
(一)国内现状
我国大健康产业由医疗性健康服务和非医疗性健康服务两大部分构成,已形成了四大基本产业群体:以医疗服务机构为主体的医疗产业,以药品、医疗器械以及其他医疗耗材产销为主体的医药产业,以保健食品、健康产品产销为主体的保健品产业,以个性化健康检测评估、咨询服务、调理康复、保障促进等为主体的健康管理服务产业[5]。与此同时,我国大健康产业链已经逐步完善,新兴业态正在不断涌现,健康领域新兴产业包括养老产业、医疗旅游、营养保健产品研发制造、高端医疗器械研发制造等。2007年,大健康产业增加值约占国内生产总值的6%左右,低于发达国家10%以上的平均水平。随着人口老龄化和城镇化加速,未来市场前景广阔,2014年,我国大健康产业规模预计接近4.5万亿元,到2016年,规模将接近5.5万亿元,达到全球第一。我国2009―2014年国内健康产业的产业结构和市场规模如表1和图1所示。(数据来源:中国产业信息网)
(二)全球现状
健康产业已成为全球最大的新兴产业之一,健康产业大约占全球GWP的1/10,成为全球经济发展的新引擎。2014年全球在大健康产业的消费高达74 681亿美元,表现为,发达的高收入国家在大健康产业的支出最高,中等发达国家次之,发展中国家最少。 2014年,北美地区大健康产业规模为32 232亿美元,占全球市场总量的41.7%;欧盟地区大健康产业规模为17 830亿美元,占比为23.1%;拉美及加勒比海地区大健康产业规模为4 813亿美元,占比为6.2%。如图2和表2所示。(数据来源:中国产业信息网)
(三)贵州省发展现状
近年来,贵州省大健康医药产业取得了较好发展,形成了以中药材种植和制药为主的健康医药产业体系,其中药品生产企业155家,益佰、百灵制药等14家进入全国制药工业500强;截至2015年拥有规模以上医药企业89家,46户年产值超过亿元,占药品企业总数29.7%。其中,产值上亿元的前十位占比为49.1%,进入全国100强的仅贵州益佰;10亿元以上企业6户,种植以专业种植合作社为主。健康产业发展的短板表现为产业链条短、产业集聚度较低,其中健康疗养、保健品、健康管理等高端健康产业的发展几乎为一片空白。
(一)发展优势
一是贵州省生态功能保持良好,山清水秀,具有发展养老产业得天独厚的条件。贵州省地处云贵高原,海拔适中,年平均温度在15℃左右,适宜人居,为大健康产业发展提供了条件。二是中药材资源丰富,气候独特,适合中药材种植。全省共有中药材4 852种,中药材种植面积居全国第三位。三是贵州省基础设施建设在西部地区遥遥领先,贵广高铁、沪昆高铁相继建成,进入了高铁时代,实现了县县通高速,人流物流速度大大加快,为大健康产业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二)发展机遇
贵州省“十二五”时期经济增长的动力主要依赖于煤炭、电力、化工、建材等产能严重过剩行业,化解这些产能过剩行业尚且还需一段时间。这些行业甚至步入了严重过剩,深入调整产业结构成为贵州省经济发展的关键所在。发展大健康产业是贵州省调整产业结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必由之路。加之我国人口老龄化速度加快,据不完全统计,截至2013年底,我国60岁以上老年人口20 243万人,预计2033年前后将翻番到4亿人,到2050年左右,老年人口将达到全国人口的1/3,由此可以预见大健康产业在未来具有巨大的市场需求和潜力。
(三)面临挑战
大健康产业在面临巨大发展机遇的同时,也面临诸多挑战,如药品安全、保健品质量、医患纠纷、产业政策的不完善等诸多不确定性和系统性风险并存。但机遇与挑战并存,俗话说机遇总是留给有准备的人。发展大健康产业只要我们坚持创新驱动,掌握核心关键技术,着力抢占产业发展制高点,按照中央的统一安排和部署,加强顶层设计,做好大健康产业发展的空间布局和发展规划,必将化挑战为机遇。
(一)实现信息共享
大健康产业是有着巨大市场需求潜力的新兴产业,是我国经济产业中的一大“朝阳产业”,涉及医药产品、保健用品、营养食品、医疗器械、保健器具、休闲健身、健康管理、健康咨询等多个与人类健康紧密相关的生产和服务领域。发展大健康产业需要摒弃传统医药产业观念,构建大健康概念,抓好“未治病”。充分利用“互联网+”平台,建立患者、医院、健康管理三方的纽带和桥梁。
(二)搭建平台,实现资源共享
我国优质医疗资源较为缺乏,远远不能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就医需求。目前,全国有三甲医院776家,多数分布在直辖市、省会城市、计划单列市和较为发达的地级市,医疗技术方面的顶尖专家大多数集中于这776家三甲医院,三甲医院总是人满为患,专家门诊更是一号难求,催生出了就医黄牛党。然而,可以运用互联网的快捷方便的优点,建立互联网远程视频会诊,患者只需要将体检报告和病情描述通过互联网终端传递给专家,专家即可根据患者的体检报告和病情描述作出诊断,对症下药。
(三)构建“互联网+”和大健康产业的联动协调机制
“互联网+”和大健康产业同为最近发起的战略性新兴产业,两者相遇必然会带来一次产业革命。大健康产业要充分利用“互联网+”的平台优势,开展健康管理咨询;医院要开通O2O平台展示,开发大健康管理软件,提高大健康产业的智能化和信息化。反过来,大健康产业的快速发展可以促进“互联网+”的进一步发展,形象地讲就是“互联网+”促进大健康产业,大健康产业反哺“互联网+”。
(四)互联网的评价影响作用促进大健康产业提升服务质量
通过大数据、云计算、移动互联网等的平台优势,客户和顾客可以在互联网上对药品性能和不良反应、保健品质量和口感、医院的医疗技术和服务质量进行评价,通过对这些评价进行大数据挖掘和分析,及时反馈给制药方、保健品生产商、医院等机构,它们获得这些信息后可以根据用户和顾客的评价及时整改,改进生产技术和提高服务质量,最大限度满足用户和顾客的需求,甚至可以做到根据用户和顾客的现实需求生产个性化产品和提供精准的医疗服务。
(一)发展中药材种植
贵州省素有“黔地无闲草,夜郎多灵药”的美称,中药材资源十分丰富,适宜开展中药材种植。应加大中药材种植基地的规划和建设,根据贵州省各市(州)的气候特点,统筹规划适宜地方种植的中药材种类和品种。贵州省种植的中药材不仅可以供省内大健康产业使用,还可以供应其他地区的大健康产业,乃至出口。
(二)发展特色保健食品
老年健康产品如保健品、营养食品面临着巨大的发展机遇。2015年,我国老年长期护理总费用需8 590亿―14 316亿元,约占GDP预测值的0.32%―0.53%。贵州省生态保持良好,森林覆盖率高,素有天然氧吧之称,具备发展绿色无公害保健食品得天独厚的优势和条件,可重点发展保健天麻酒、保健核桃饮料、保健刺梨饮料、保健竹笋酒等具有地方特色的保健食品。
(三)发展现代生态农业休闲观光
贵州省地处云贵高原中部,海拔适中,气候宜人,生态保持良好,具备发展现代生态农业休闲观光园的优势和条件,应主动把握机遇,积极应对各种挑战,大力发展集旅游观光、养生、餐饮为一体的现代生态农业休闲观光园,延长大健康产业链。
(四)发展健康咨询、健康管理产业
充分利用移动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平台,大力发展健康咨询健康管理产业,依托省内医药企业和医疗机构成立健康咨询和健康管理中心,利用健康咨询和健康管理中心的人才和平台优势发展健康咨询、健康管理等产业,提升大健康产业的服务质量,促进大健康产业向着更高层次、更高水平发展。
(五)发展高新制药
引进一批战略投资者,充分依托省内百灵制药、贵州苗药等制药企业,加快发展高新制药。重点发展肿瘤治疗药物、心脑血管治疗药物、抗艾滋病治疗药物,加快研发肿瘤和艾滋病预防疫苗。
(六)建设和成立大健康产业协同创新中心
充分依托省内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联合健康医药企业和医疗机构成立大健康产业协同创新中心,开展大健康产业发展的关键共性技术研究,通过协同创新中心的人才和平台优势重点攻关大健康产业发展面临的深层次、全局性问题;为大健康产业发展研究制定和完善相关产业法规和政策;培养发展大健康产业的高层次人才。
(一)制定支持大健康产业发展的政策措施
及时制定支持大健康产业发展的政策措施,从产业发展、规划、投资、税收优惠等方面加强顶层设计,出台支持大健康产业发展的政策措施,促进大健康产业健康快速发展。
(二)成立大健康产业发展专项资金
尽快统筹和协调相关部门成立大健康产业发展专项资金,专门用于扶持开展健康管理、健康咨询、新医药制造、医疗研发、保健食品药品等相关大健康产业,保证大健康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三)加大大健康产业的人才培养和培训力度
贵州省内高等院校应根据大健康产业的发展形势,及时开设与大健康产业有关的专业,为大健康产业培养急需紧缺人才,提供智力和人才支撑;有关部门应加大对大健康产业从业人才的培训力度,为大健康产业培训合格的管理及技能人才。
我国经济从以往的高速增长转变为中高速增长,经济增长的动力从以往的投资、要素驱动转向创新驱动、服务业拉动,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但只要我们保持战略定力,坚定发展信心,深入调整产业结构和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我国经济还会迎来新一轮中高速增长。发展大健康产业是贵州深入实施创新驱动的重要途径,是贵州省调整产业结构和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有效途径;发展大健康产业必须坚持顶层设计,确保大健康产业健康快速发展。要在国家大力实施“互联网+”背景下,实现“互联网+”和大健康产业的深度融合,发挥两者的协同作用,促进两者的共同发展,为贵州省实现后发赶超提业支撑和培育经济增长的新动力。
参考文献:
[1] 黄群慧.“新常态”、工业化后期与工业增长新动力[J].中国工业经济,2014,(10):5-19.
[2] 张俊祥,李振兴,等.我国健康产业发展面临态势和需求分析[J].中国科技论坛,2011,(2):50-53.
[3] 王晓迪,郭清.对我国健康产业发展的思考[J].卫生经济研究,2012,(10):10-13.
一、保健品产业发展迅速
由于人们的自身保健意识大大加强,使保健品的年销售量上升了30%-50%,中药类保健品销量也大幅增加。面对市场的迅速发展,中药保健品的市场潜力如何?
随着社会进步和经济发展,人类对自身的健康日益关注。90年代以来,全球居民的健康消费逐年攀升,对营养保健品的需求十分旺盛。在按国际标准划分的15类国际化产业中,医药保健是世界贸易增长最快的五个行业之一,保健食品的销售额每年以13%的速度增长。近年来,我国保健品产业发展十分迅速。
尤其是在2003年非典过后,人们的自身保健意识大大加强,使保健品的年销售量上升了30%-50%,中药类保健品销量也大幅增加。面对市场的迅速发展,中药类保健品是否具备了进军国际市场的能力?我国保健品行业究竟存在哪些优势和不足?在我国,中药类保健品具有明显优势,如果能够突破四大瓶颈,克服自身不足,完全有能力打入国际市场。
二、保健品发展的瓶颈
目前中药类保健品市场尚存在四大问题,这些问题正成为阻碍我国保健品市场发展的瓶颈。
在我国保健品市场上,最严重的问题当数产品开发存在闭门造车和仿制抄袭的现象。同类产品中功效、性能相似的情况十分普遍。
有些企业事先不做产品开发应用研究,看到别人成功就进行模仿,结果导致了当前我国保健品的严重同质化。目前我国市场上仅“免疫调节功能”这一项产品就达1000多个,占全部保健品的1/4以上。
其次是规模小。目前中药类保健品企业的生产规模与产业集中度很低,由于规模小,缺乏市场控制力,造成无序竞争,致使行业信誉度下降。
第三是科研滞后也是影响中药类保健品发展的根本原因。科研经费投入太少,严重阻碍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和组织技术创新活动。市场现状
据国务院地区经济研究所公布的调查报告显示:一个年产值3亿元的保健品企业,可以提供10000人就业,上交4000万元税收,降低5亿元医疗保险费用。由此可见,其发展对社会的贡献是巨大的。“保健品行业不好做了,成功的产品不多”、“钱很难赚!准备考虑转行了”,经常有些保健品从业者发出这样的感叹。的确,广告的狂轰滥炸、终端的铺天盖地、价格的高不可攀形成了对市场的过分超前掠夺,再加上急功近利似的圈地跑马、高举高打,渐渐的在消费者心目中原本美好的风景成为了一道道残缺的记忆。
据中国消费者协会进行的一项调查表明,目前国内保健品的宣传内容不符合国家规律、法规规定的达73.5%,其中对产品功能进行虚假宣传的占42.1%,未经卫生部门批准,擅自宣传产品具有保健功能的占31.4%。
不难看出,多数的保健品企业是缺乏长远规划的,他们满足于市场的短平快,更不要说什么战略布局了,在战术层面上的争夺,恨不得把所有的社会资源一夜间全变现为金钱。保健品由此催发的狂热和不理智让整个行业都饱受煎熬。
111 以往的传统营销模式由于渠道、媒体、人力等相应的成本居高不下,使得宣传成了几大巨头比拼资金实力的演练场,不可否认的是,传统营销模式满足了不同层面的消费需求,在方便购买和选择多样上使目标客户的认知度较高,而且点多面广对企业形象无形中也是一种暗示,更有利于激发潜在的购买欲,因此,目前看来,它还是一种较为主流的模式。但它必需改变那种粗放式“广告+终端”形成的依赖性,而在售前、售中、售后服务上提升企业的创新精神和产品的独特人文价值。
现在跟风、追随的一些以服务为主导理念的营销模式,诸如会务营销、旅游营销等等,以直销和口碑,采取一对一、一对多互动沟通方式的营销方式,迎合了消费者个性化需求和对服务更高层次满足的心理渴求,迅速占据了消费者的心智资源,在一些产品的运作中取得了一定成绩,但由于自身宣传面窄,产品功能单一,产品价位奇高,相应的局限性非常明显。对有限的消费者那种诱导、拉拢、许愿,并往往引发同行一窝蜂的行为往往让人感到心理不怎么踏实,你想想,假如每个厂家都派出业务员对消费者尤其是中老年人,名义上收集数据库实际上采用跟踪、拉拢的紧盯政策,那有多可怕。因而在保健品行业中,会务营销也好,体验营销也罢等一些行行的直销模式,并不能成为保健品营销中的主流模式了。
要说今后的保健品怎么做,关键是心态要踏实,具有长远的战略目标和品牌理念,模式要创新。在宣传方式上吸引眼球,引发关注的除了新闻营销、事件营销外,其它的手段也非常多,中国13亿人口,70%以上都有亚健康症状,这么庞大的群体,不同的消费族群,城市农村带来的需求差异,如何寻求创新,激活市场,真的可以大做文章。据统计,现代文明病也不同程度地影响着人类,包括快节奏综合症、网络综合症、空调病等,这方面也大有潜力可控。作为健康产业重要主体的保健品行业,专家预测保健品消费将由目前在GDP中2.5%的比重继续增加,进而成为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由此,中国的保健食品市场有着巨大的潜力。
顺应趋势,选择可进入领域放眼世界,全球保健食品不但已占整个食品销售的5%,达上千亿美元,而且每年都以相当速度增长。美国目前的保健食品销售额达750亿美元,占食品销售额的1/3;日本近两年的保健品销售额为15000亿日元,年产保健品3000多种;欧洲的保健食品也有2000余种,销售额以17%的速度递增。
我国目前人均31元的保健品消费水平,仅仅是日本的1/12和美国的1/17。这些都足以证明,国内保健品市场有着不容忽视的巨大潜力。而且,随着保健意识的加强,潜在市场一旦被“激活”,其释放的“价值”能量将是几何数的。毋庸置疑,保健品行业是朝阳行业。有这样一组权威数据:全国31个省(市、区)都有保健品企业,生产最多的省(市)有110家,最少的仅2家,相差几十倍,并且北京、广东、山东、上海、江苏、浙江这6个沿海省(市)的保健食品企业总数约占全国一半,而新疆、宁夏、、青海等中药材资源丰富的西部地区只有不到30家保健食品生产企业,这充分说明企业分布及资源的开发利用都不合理。
关键词:GDP支出核算法 人口老龄化 老龄服务消费经济
我国老龄化提前到来,即是人们常说的“未富先老”。预计到本世纪三十年代,中国老龄化将达到高峰,城镇养老负担系数将大幅增加,医疗费用也会随之加重。根据有关数据表明,世界各国社会保障覆盖率达60%以上,发达国家达到70%,而在中国,覆盖率仅为30%。目前我国社会保障投入资金占财政支出的比重约为11%,还处于一个相对较低的比例。
GDP支出核算法是从最终使用的角度反映一个国家(或地区)一定时期内生产活动最终成果的一种方法,包括最终消费支出(用C表示)、资本形成总额(用I表示)及货物和服务净出口(用NX表示)三部分。计算公式为:GDP=C+I+NX。
由于我国养老服务业还处于初步发展阶段,不涉及进出口业务,所以我国城镇养老服务业的产值可简化为城镇老年最终消费支出和城镇老年资本形成总额之和。
通过支出法核算GDP来看,促进经济增长应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第一,促进居民消费(完善社会保障体制,减个人所得税等);第二,促进投资(降低银行贷款利率,出台鼓励产业发展政策,减免税收);第三,加大政府投资(建设公共基础设施,加大政府主导的开发);第四,扩大出口(降低汇率,政策上鼓励出口企业,出口退税)。
一、人口老龄化对经济发展的消极影响
1.人口老龄化带来了劳动力供给减少会影响经济增长。根据国家统计局的预测,中国未来10年的劳动适龄人口资源在9亿左右,在2013年以后劳动力资源供给将逐渐减少,劳动力供给减少拖累经济增长已经在日本等老龄化国家得到了事实的验证。
2.人口老龄化带来医疗费用增加。根据国际经验,老龄人口的人均医疗费用是年轻人医疗费用的3倍到5倍,老年人口的增加必然会带来整个医疗费用支出的增加。据预测2030年我国老年人口的医疗费用将占到整个GDP的9%,并且随着老龄化的加速发展和经济水平增长,老龄化人口的医疗费用支出增加过快会影响到整个经济增长速度。
3.人口老龄化对储蓄的影响。储蓄率是影响一个国家经济增长的重要经济因素。中国经济快速增长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中国的高储蓄率。随着人口老龄化速度加快,人口转变对储蓄的贡献率将不断减弱。
二、人口老龄化对经济发展的积极影响
1.人口老龄化将会促进消费发展,促进服务业转型。专家预计,2020年我国老龄产业消费将有望超过2万亿元,占到GDP的3%,2030年将超过8万亿元,占GDP5%。这将会对服务业发展和产业结构调整产生积极影响。由于家庭结构科技进步的发展,老年人的护理服务需求有着巨大的市场需求。人口老龄化带来的服务业的巨大需求将促进服务业的快速发展,也能够促进老年产业发展,促进老年消费,拉动经济增长。
2.人口老龄化促进产业转移。人口结构变化带来的人口红利的减少,一方面会使得制造业需要的大量适龄劳动人口缺乏,给制造业的发展带来问题,这就促使我们必须转型,这种转型需要提高劳动者的素质,将人口红利期间延长。通过对人口结构的变化的要素禀赋来引导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既能着眼于扭转当前投资与消费失衡的局面,着力扩大内需,又能够在经济增长和发展基础上顺利度过老龄化阶段。
3.人口老龄化直接促进经济结构转型。人口老龄化属于人口结构的变迁,老年人口增加将会带来社会结构的变迁。经济结构转型必须适应社会结构的变迁,平等参与社会发展和平等共享社会发展成果是我国经济转型的目标,也是经济均衡发展的一个重要表现。
三、以积极老龄化的政策来促进经济发展
1.提高对老齡服务产业的认识。充分认识到我国作为发展中国家发展养老服务业具有低成本优势,而且发展养老服务业有利于增加就业、扩大消费、增加收入,为经济发展注入活力,有利于迅速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实现养老服务与经济发展的良性互动。
2.以政策为杠杆,发挥政府主导作用。发展老龄产业,需要大量的财力和人力、物力支持,需要政府、家庭、企业、社会组织等多元主体共同参与。疏通社会资金流入渠道,引进市场机制,优化资源配置。采取政策补贴、政府购买服务以及公建民营、民办公助、公私联营等方式鼓励社会资金投资创办养老服务机构,使有限的公共投入带来大资金、小补贴带来大效益。同时,增强政府的执行力,保证各项政策的落实,适时将养老服务纳入制度化、法治化轨道。
3.积极开发老龄消费产业和市场。当前每年为老年人提供的产品与服务总价值不足1000亿元,缺口达到9000亿元,老龄产业严重短缺。未来五年服务业占GDP的比重将从46%上升到51%,老龄产业将是服务业发展新突破口,这其中,福利性养老机构和设施供给蕴含着巨大增长潜力和投资机会。同时,老年人所需的食物、辅助用具、服装、护理服务等都有特殊要求,这些日常产品、服务的市场需求也很大。
4.健全居家养老服务体系,推进养老服务社会化。在坚持居家养老的同时,加强养老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构建服务于老年人生活起居、医疗保健、精神慰藉的服务体系,使老年人无论在家里还是在养老机构都能享受到专业化的养老服务。将社区打造成政府支持下的提升居家养老能力的组织者,使之成为推动养老由家庭走向社会的平台,成为联结养老非正式支持体系和正式支持体系的结合点。
5.创造尊老敬老助老社会环境,积极开发老年人力资源。在城镇化进程中,关注老年人口数量的增长和服务需求的提高,努力实现养老服务的规划目标、养老服务机构的发展、养老服务设施的建设与经济社会发展同步。各级政府要加体制改革,切实转变政府职能,强化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推进人口发展战略,调控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改善人口结构,开发人力资源。
四、结论
人口老龄化可以带动第三产业大发展。在人口老龄化促进发展的第三产业中,除了医疗和保险等部分行业外,社区、家庭和个人服务业领域的就业门槛低,资金投入少,吸纳劳动力较多,因而比较适合农业剩余劳动力和下岗再就业劳动力的就业。从生产与消费的相互依存关系角度讲,人口老龄化不会缩减生产规模,适当增加消费基金正是拉动生产投资的内在动力和需求。增加老年福利,提高老年人待遇,不仅能解决老年人生活之忧,而且可以拉动经济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服务业发展“十二五”规划.中国政府网,2012-12-12
[2]徐涛.人口老龄化对我国居民消费需求的影响[J].石家庄法商职业学院教学与研究(综合版),2007(4)
[3]老龄产业风生水起[N].人民日报海外版, 2012-08-07日
[4]扩大消费,中国面临四大挑战.http://.cn. 2011-04-26
[5]胡宝娣,梅洪常.居民消费结构升级有五难[N].中国国情国力,2005-09-22
[6](美)詹姆斯·舒尔茨.熊必俊等译.老年经济学[M].华夏出版社,19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