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对药剂学的理解

对药剂学的理解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对药剂学的理解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对药剂学的理解

对药剂学的理解范文第1篇

关键词:听力教学;听力理解;策略训练

引言

英语著名的语言学家D.Jones认为,只有具备了良好的听力,才能学好语言,Carl Weaver说:“听是交际活动中的核心”[1](P99)。由此可见,听力教学在外语教学中的重要性。听,作为语言活动的一种形式,在人类认识、交流活动中占有极其重要的位置。国外学者调查表明:就以英语为母语的一般成人而言,“听”的活动占其言语交际活动总和的40%。由此可见,在言语交际中,一个人花在“听”上的时间是相当可观的,对英语学习者来说更是如此。英语学习者在听力理解过程中,大脑在不断地主动接受信息,积极思维,反复过滤,分析合成。认知心理学家认为,听力理解的全过程实际上是一个信息处理的过程,其具体环节可表达为:接受声学符号言语听辨(解码)信息重建(理解)储存。学生听力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和制约学生英语的测试成绩。[2](P43)如何提高英语听力技能是广大学习者普遍关注的问题。近些年来,众多西方学习者进行了大量以听、说为重点的语言学习策略训练研究,旨在找到提高学习者外语听力理解水平的有效途径。本文从分析影响听力理解的重要因素并对其策略训练作进一步探讨。

一、影响听力理解的重要因素

1、说话者特征。Markham(1988)对性别偏见和说话者的权威性对英语作为第二语言的学习听力理解的影响作了实验研究。他发现:(1)中等和高级程度的学习回忆非专家的男性说话的发言要比非专家女性说话者的发言更容易;(2)高级程度的学生能够回忆起男性专家的讲话内容;(3)如果说话者为女专家,两组学生表现比非专家的女性说话时要好。因而Markham指出,“性别因素”是影响外语学习的一个因素。但这涉及文化问题,不同的文化对此有不同的反应。

2、任务特征。听力理解任务的类型对听力理解的过程亦有影响。对不同问题类型学习者的反应程度不一样。例如,多项选择题比“wh-问句容易完成。另外,Shohamy和Inbar(1991)发现,对具体的线索的提高比依靠整体(global)线索的提问往往更容易回答。显然,概括推理和综合信息要比寻找特定信息更困难。低年级的学生对这两类问题的敏感度更强。凡是能回答整体性问题的也能够回答细节性问题,但能回答细节性问题的不一定能够回答整体性问题。

3、学习者特征。学习者的语言水平、记忆力、情感因素和背景知识等是影响听力理解的重要方面。研究者们认为,目的语输入的记忆跨度要比母语短。随着目的语水平的提高,能成功地处理的目的语输入数量也随之增加。因而记忆时间长度是学习者整体语言水平的标记。在注意力方面,程度低的学习者遇到生词或难句时,通常停止听,或者不知道他们已经不在注意所听的内容了。听力过程中,听话者的自信心对听的效果十分重要。至于背景知识对听力过程的影响那更是不言而喻的。学习者对熟悉的话题的兴趣和理解率都要高于一般的话题。

二、听力训练应对策略

目前人们比较一致地认为听话者对语言输入的处理是主动的。处理方式有两种:认知和元认知策略。认知策略包括通过考虑如何贮存和检索信息以解决问题。元认知策略包含计划、监控和评估理解。除此以外,听话者还利用有关他们自己及最佳听力状态的元认知知识(个人知识)和有关听多少内容、材料难度如何等知识(任务知识),以及有关策略及他们与材料的任务之间关系的知识(策略知识)。既然听力策略对听力的效果有影响,那么对学习者进行适当的策略训练肯定能促进学习者听力技能的提高。但问题的关键在于教什么样的策略,认知,元认知,还是两者兼教?认知心理学方面的研究报告认为,两者兼教对提高学习更为有效。

Brown和Palinscar(1982)建议分三个层次进行策略训练:(1)盲目的(学生做一种需要某种策略的学习,但不指明该策略及其价值,也不讨论);(2)有意识的(学生被告知策略及其用处);(3)控制的(学生被提供机会比较和评价他们使用不同策略的情况)。在对母语有障碍的学生所做的实验中,学生从(1)到(3)受益程度明显呈上升趋执。Long(1985)的研究表明说话者和听话者交流的变动,如会话控制、扩展、重复和说明,要比没有听话者参与所作的改动更促进听力理解。Pica(1992)指出,当交际一方向另一方传出信息不清楚信号后,协商就开始了。这一过程包括两个步骤:(1)双主使对方注意个别影响理解某一信息意义的词或句子(认知过程);(2)双方通过重复和重新组织所有部分话语加以回应(语言过程)。Pica指出,协商将语言过程和认知过程结合了起来。他指出,重复、重组和其它活动的扩展对理解过程至关重要。显然,只有在听话者的要求下,这些才显得有效。

Oxford等人曾指出:语言学习策略训练是教师指导学生者在学习和使用语言过程中,根据需要有效地运用策略的能力。学习策略训练有利于学习者提高学习效果,有利于他们探索适合自己的学习途径,增强自主学习的能力。那么,如何成功进行策略训练呢?第一,教师首先应培养学习者的策略意识;第二,进行学习策略训练前,教师应调查学习者现有的学习策略及其使用情况,从而使训练更有效和更有针对性;第三,教师应从学习者的年龄、性别、学习风格、个性特征、学习态度和动机等因素考虑,选择大多数学习者需要的策略进行训练。着重训练的策略应具备如下特征:1)简单、直观、易操作(如联想策略、记笔记策略等);2)与学习者的学习任务和目标密切相关(如与听力任务密切相关的重复策略、集中注意策略等);3)已为学习者所使用但需进一步强化(如翻译策略、演绎/归纳策略等);4)趣味性强、见效快(如提问/澄清策略、合作策略等);第四,教师应从语言学习的客观环境、学习者因素及训练者因素等方面出发,选择适当的学习策略训练模式。一般来说,学习策略训练模式包括讲座式、研讨式、教材渗透式、教学活动渗透式。

三、结语

本文通过对影响听力理解重要因素的分析和研究,旨在找到提高外语学习者听力理解水平的有效途径,即采用教学活动渗透式对学生进行听力策略训练。这种以学习策略为主的教学模式(SBI模式)时时将学习策略的训练渗透到教学活动之中,并给予学习者足够的时间和机会练习,因而能取得较好训练效果。

参考文献:

[1] Vogely, A. Perceived Strategy Use During Performance on Three Authentic Listening [M]. New York: Prentice Hall, 1995.:96-104.

对药剂学的理解范文第2篇

(2.89±0.15)L/(min・m2)和(278.29±12.41)m,均高于对照组治疗后(4.20±0.16)L/min、(45.82±5.96)%、(259.40±15.29)dyn/s、(2.50±0.14 )L/(min・m2)和(103.69±10.14)m,且两组治疗后均高于治疗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关键词】 阿托伐他汀; 充血性心力衰竭; 临床疗效; 心功能

The Short-term Clinical Curative Effect Evaluation of Statins for the Patients with Congestive Heart Failure and the Indexes Changes of Heart Function/TANG Li.//Medical Innovation of China,2016,13(17):044-047

【Abstract】 Objective:To explore the short-term clinical curative effect of atorvastatin for the patients with congestive heart failure (CHF),and to evaluate the effect on the cardiac function.And so as to provide evidence for clinical treatment.Method:A total of 200 CHF patients were selected in the hospital from May 2015 to January 2016.And they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the control group and the research group,100 cases in each group.The control group were treated with conventional therapy,the research group was treated with Atorvastatin 40 mg/times,oral,continuous treatment for 2 weeks.Observed the clinical efficacy,cardiac function change application of ultrasound and 6 min walking test (6-MWT) results.Result:The markedly effective rate of the study group was 75.00%(75/100),higher than that of the control group 65.00%(65/100),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

(2.89±0.15)L/(min・m2),(278.29±12.41)m,higher than the control group after treatment(4.20±0.16)L/min,(45.82±5.96)%,(259.40±15.29)dyn/s,(2.50±0.14) L/(min・m2)and (103.69±10.14)m,and two groups after treatment were higher than those of before treatment,the differences we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P

【Key words】 Atorvastatin; Congestive heart failure; Clinical curative effect; Heart function

First-author’s address:Beihai Hospital of Yantai City,Yantai 265701,China

doi:10.3969/j.issn.1674-4985.2016.17.012

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CHF)是多种心血管疾病发展的终末阶段,主要表现为左室功能下降,机体组织器官灌注不足,常导致肺循环和体循环瘀血,是患者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1-2]。临床主要以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硝酸酯类药物、利尿剂以及洋地黄类药物治疗为主,以缓解心脏功。他汀类调脂药主要有辛伐他汀、洛伐他汀、普法他汀等,近年来广泛应用于心血管疾病的治疗[3-4]。本研究旨在探讨阿托伐他汀对CHF患者的短期临床疗效,并评估对其心功能的影响,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本院2015年5月-2016年1月CHF患者200例,病例纳入标准:CHF病史3个月以上,美国纽约心脏病学会(NYHA)心功能分级Ⅱ~Ⅳ级,左室射血分数(LVEF)低于40%。排除标准:急性心肌梗死、瓣膜性心肌病、二度或三度房室传导阻滞、急性冠脉综合征、顽固性心力衰竭、带有心脏支架或起搏器患者、严重肝、肺、肾等疾病患者。其中男113例,女87例,年龄46~77岁,平均(65.09±9.33)岁,心功能分级Ⅱ级43例,Ⅲ级126例,Ⅳ级31例。根据就诊编号按单双号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两组各100例。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治疗,研究组应用阿托伐他汀治疗。两组患者性别、年龄、心功能分级、心脏病史等基本临床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治疗治疗,予地高辛片0.25 mg,1次/d,口服;氢氯噻嗪片25 mg,

3次/d,口服。研究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联合应用阿托伐他汀钙片(规格20 mg,辉瑞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J20120049)40 mg/次,口服,连续用药治疗2周[5-6]。

1.3 评价标准 治疗2周后,评估患者心功能改善状况及临床疗效。(1)临床疗效标准:显效:患者临床症状或体征基本消失或显著减轻,心功能改善2级及以上;有效:患者临床症状或体征部分缓解,心功能改善1级;无效:患者临床症状或体征无改善甚至加重[7-8]。(2)应用超声心动图评估两组患者心功能指标:每搏心输出量(SV)、LVEF、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心室收缩及舒张末期容积(LVESV)和(LVEDV),计算LVEF=(LVEDV-LVESV)/LVEDV;外周血管阻力指数( SVRI)、心脏指数(CI)及6 min 步行试验(6-MWT)结果。

1.4 统计学处理 应用SPSS 11.0统计学软件分析数据,计量资料以(x±s)表示,比较采用t检验,等级资料应用秩和检验,计数资料比较用 字2检验,P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治疗效果比较 研究组患者显效率为75.00%(75/100),高于对照组65.00%(65/1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2 两组患者心功能比较 两组治疗前各项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治疗后SV和LVEF均高于对照组治疗后,且两组治疗后均高于治疗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2.3 两组患者SVRI、CI和6-MWT结果比较 研究组CI、SVRI和6-MWT均高于对照组,且两组均高于治疗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CHF)是一组临床综合征,是心脏病患者病情发展的严重表现,患者心肌收缩力显著下降,心排出量难以满足机体需要,心肌严重缺氧,同时伴随神经内分泌激活、循环受限或全身瘀血等症状改善心肌的能量代谢和减少超负荷心肌的能量消耗,最终导致各个脏器严重的功能衰竭,严重影响患者的生存质量[9-10]。近年来他汀类药物在临床上非降脂作用也越来越受到重视,广泛用于心血管疾病的治疗。

国内外研究认为,他汀类药物除具有调脂作用外,还能够有效阻断神经内分泌的过度活跃、抑制心肌细胞肥大、抗氧化作用、内皮保护作用及抗炎作用[11-13]。本次研究结果显示,研究组患者显效率高于对照组,心功能评分显著降低,研究组患者治疗后SV、LVEF、CI、SVRI和6-MWT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综上所述,应用阿托伐他汀治疗CHF患者具有较好的短期临床疗效,能够显著改善患者心功能及预后,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梁可起.阿托伐他汀钙联合依那普利改善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的效果分析[J].临床医学,2015,35(5):61-63.

[2] Silvestre J,Montoya M,Bruera E,et al.Intensive symptom control of opioid-refractory dyspnea in congestiveheart failure: Role of milrinone in the palliative care unit[J].Palliative & Supportive Care,2015,13(6):1781-1785.

[3]王冬松.阿托伐他汀联合曲美他嗪治疗冠心病的疗效分析[J].中国现代医生,2015,53(34):84-86.

[4]庞和能.氟伐他汀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的临床价值分析[J].现代诊断与治疗,2014,25(10):2253-2254.

[5]樊留芳,殷泉忠,崔俊友,等.阿托伐他汀对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和相关炎症因子的影响[J].实用老年医学,2015,29(12):1014-1017.

[6] Pareek A,Chandurkar N,Thulaseedharan N K,et al.Efficacy and safety of fixed dose combination of atorvastatin and hydroxychloroquine:a randomized, double-blind comparison with atorvastatin alone among Indian patients with dyslipidemia[J].Current Medical Research and Opinion,2015,31(11):2105-2117.

[7]金丽红.阿托伐他汀联合曲美他嗪治疗冠心病的可行性及效果初评[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6,10(4):120-121.

[8]靳玉丽.厄贝沙坦联合辛伐他汀对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的改善作用[J].临床医学,2015,35(12):70-71.

[9]郭春香.左卡尼汀联合参麦注射液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的临床研究[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5,9(19):137-138.

[10]张爱文,巨名飞,张娜,等.阿托伐他汀对舒张性心力衰竭心室重构及脑利钠肽、C反应蛋白的影响[J].中国药业,2015,24(24):52-54.

[11] Dokainish H,Teo K,Zhu J,et al.Heart failure in low- and middle-income countries:background, rationale, and design of the International Congestive Heart Failure Study (INTER-CHF) [J].American Heart Journal,2015,170(4):627-634.

[12]俞旭波,洪浪,李林峰.阿托伐他汀联合美托洛尔治疗慢性心力衰竭[J].实用临床医学,2015,16(11):3-6.

[13]黄南清.美托洛尔联合苯那普利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伴室性心律失常的临床疗效观察[J].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15,14(19):1592-1594.

[14] Tani S,Takahashi A,Nagao K,et al.Contribution of apolipoprotein A-I to the reduction in high-sensitivity C-reactive protein levels by different statins: comparative study of pitavastatin and atorvastatin[J].Heart and Vessels,2015,30(6):762-770.

[15]李莲.血清NT-proBNP与慢性心力衰竭程度相关性及其在预后判断中的价值[J].中国医学创新,2015,12(29):59-62.

[16]王晓勇,燕成英,孔祥明,等.左旋卡尼汀联合环磷腺苷葡胺治疗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J].现代生物医学进展,2015,15(10):1895-1898.

[17]杨海忠.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与低钠血症的治疗疗效分析[J].中国医学创新,2015,12(22):22-24.

[18] Potey C,Ouk T,Petrault O,et al.Early treatment with atorvastatin exerts parenchymal and vascular protective effects in experimental cerebral ischaemia[J].British Journal of Pharmacology,2015,172(21):5188-5198.

对药剂学的理解范文第3篇

药剂学又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主要围绕着剂型、药用辅料、药物制剂过程形成了系统性的理论知识。通常制剂学、调剂学也属于药剂学的范畴。根据药剂学的知识框架,一般将药剂学分为三个篇幅:药物制剂的基本理论(物理药剂学)、药物剂型概论(普通药剂学)和药物制剂的新技术与新剂型。三部分彼此独立有相互联系。很多药剂工作者通常从事某几个领域的研究,在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但在药剂学的教学中,现有教学理论知识往往比较陈旧、知识更新较慢,学生在毕业后往往很难适应医药科研开发单位的用人需求,大学4年所学知识与实际脱节严重。在新形势下,迫切需要学生掌握最先进的药剂学发展动态,因此,有必要探讨基于科研为基础的药剂学教学新模式。笔者结合自身科研经历,浅谈基于科研为基础的药剂学教学新模式,主要包括Seminar科研教学法、综述式教学法、学术沙龙式教学法和开放实验式教学法。

一、Seminar科研教学法

在科研的过程中,往往进行定期总结汇报,定期举办Seminar。Seminar,即小型研讨会,主要用于科研实验室的定期研究总结汇报。在国外比较流行,在国内也有许多重点院校的实验室采用。Seminar的特点是灵活、实用、高效、系统。

首先,Seminar教学法具有很强的灵活性,教师往往现场对学生进行指导,小组内每个学生都要进行总结式汇报,汇报时间和地点较为随意。教师和学生可以面对面地进行交流、探讨,学生也可以就自己的心得体会以幻灯片、口述等形式呈现给组内的各成员,灵活掌握内容和讨论时间。

其次,Seminar教学法具有很强的实用性,它不需要像传统教学模式将学生固定于教室内,教师可以根据学生人数分散在自己的实验室或研究室内,根据理论和实践的经验,实地进行教授。教师一般每周或每两周开一次Seminar,鼓励学生思考并积极提出建设性的问题,因此具有很高的效率。

最后,Seminar教学法具有系统性。由于在Seminar的过程中,每位学生都要进行发言及讨论,在讨论的过程中思维得到碰撞,往往印象更为深刻。再结合理论教学的学习,往往会有事半功倍、思路豁然开朗的效果,更能系统性地学习理论和实践知识。

二、综述式教学法

科研的训练往往离不开撰写综述(Review)论文。通过综述论文的撰写,可以广泛地搜集此领域资料,发现最新研究动态,及时找出该领域的成果及局限性,对某一领域有了更为全面的认识。将这种思路用于理论教学将可能产生积极的效果和反响。如在学习药剂学第三篇药物制剂的新技术与新剂型中的第二节聚合物胶束时,学生往往难以在有限的学时内,完全理解聚合物胶束诸多的知识。教师可以拟定综述题目为“聚合物胶束在抗肿瘤药物领域的应用进展”,并要求字数在八千字以上。针对该题目,学生需要首先在教科书上全面了解聚合物胶束的定义、分类、载体材料、形成原理、形态、载药方法、释药机制、质量评价等基础知识。但这些知识不足以回答它在抗肿瘤药物领域的应用的问题。因此,学生还要调研大量文献,搜集在抗肿瘤药物领域的聚合物胶束文献,并进行仔细阅读分析,最后分类总结,形成综述类的研究报告。教师可以将比较优秀的综述与其他学生分享,要求该综述作者进行发言,阐述自己的学术观点。通过搜集、分析、整理、推断等过程,综述式教学可以有效地增加学生对问题的分析判断能力,从而促进教学效果的提高。

三、学术沙龙式教学法

学术沙龙是更加系统的学术讨论,研究者需要阅读该领域大量文献,并进行总结,以幻灯片的形式,向与会者进行演讲、陈述。讲述结束后,与会者可以提出质疑和挑战性的问题。在国外大学中,学术沙龙是集思广益的最佳形式,一般每人会就不同领域的问题进行系统总结。学术沙龙的汇报时间也会更长。将学术沙龙的思想引入实际的理论教学中,可能会产生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首先,学术沙龙是基于学术,都是对前沿知识的探索和了解。药剂学中出现了很多前沿性的知识,如药物传递系统(DDS)、靶向制剂系统、缓控释制剂系统等。这些知识更新速度快、新颖性强、内容庞杂等特点,比较抽象、晦涩难以理解。鼓励全班同学分成若干组,每组分配一个领域的题目。组内成员集体查阅资料、进行总结。最后,全班统一集中进行学术沙龙式讨论。在讨论的过程中,使学生对各类知识有了全面系统的认识。本着学生讲授、学生吸收、教师点评的方式,合力完成药剂学的理论学习。

四、开放实验式教学法

药剂学的理论知识是建立在大量实验或实践基础上的,可能在课堂上教学讲授十分钟的知识,而实际只需一分钟就可领悟。很多书本上的知识(如药剂器械)难以理解,而如果将学生引入实际操作中时,可能使学生更易产生兴趣,身临其境地接受知识。开放实验式教学法正是基于这种考虑。教师可以根据自己的科研情况拟定小型实验题目,指导学生亲自动手完成该实验,并形成实验报告。这种实验具有很强的自主性,不同于本科理论课的验证性实验内容,而是根据教师的科研经验所拟定的题目。学生通过查阅研究论文、文章,进行独立设计、操作及最后完成实验。再与理论教学相结合,将有着更为切身的体验的感受,有助于理论教学效果的提高。

总之,Seminar科研教学法、综述式教学法、学术沙龙式教学法和开放实验式教学法,都是较为新颖的教学方法,为药剂学的教学效果提高提供了新的教学手段。尽管这些教学方法还未大规模展开,但相信在不远的将来,这些新颖的教学方法将可能极好地补充传统教学方法的弊端,产生积极而富有成效的教学变革。

参考文献:

对药剂学的理解范文第4篇

 

药剂学是研究药物制剂的基本理论、处方设计、制备工艺、生产技术、质量控制和合理应用[1]等内容的应用于药品生产、研发与质量控制的综合性应用技术科学,实践性强,实验课程是其理论课程的延伸与体现,在药剂学教学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2],同时,药剂学是药学专业主干学科,与其他药学专业学科相比,其具有交叉药学全部基础和专业基础课程知识的特点,随着药剂学的发展,一方面其他药学专业学科知识越来越多的被运用到药剂学学科中,另一方面从药剂学学科中衍生出其他学科如生物药剂学与药物动力学等。目前完成一个药剂学实验,特别是综合性强或较前沿的药剂科研试验,其涉及药学其他学科知识的机会也越来越多,然而传统药剂学实验课程模式陈旧,实验内容相对单一,与现今药剂学发展契合不足,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对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不能满足社会对药剂学技术人才培养的需求,为顺应当今药剂学学科发展,结合第三军医大学药剂实验教学特点,以药剂学实验教学为中心,整合药物化学、物理化学、药理学、药物分析等学科的实验教学内容,开设能够贯穿药学主干学科(包括药物化学、药剂学、药理学、药物分析等)、基于自主设计的创新型综合药剂学实验,希望提高学生系统综合能力和创新能力。本着此教学初衷,对药剂实验课程进行了初步的革新,现将革新内容介绍如下,为广大药剂学教育工作者在改革药剂实验课程时作一参考[3]。

 

1 优化课程体系

 

1.1 授课学时

 

药剂学的课程特点是注重实践操作,其理论课程实为实验课程的基础[4],本校药剂学课程在建立之初,共安排140课时,其中理论课程占80课时,而实验课程仅占60课时。为了突出药剂实验课程的重要性,缩减药剂学理论课程教学课时为60学时,并增加其实验课程教学课时为80学时,总课时仍为140学时不变。理论课程内容虽缩减课程学时,但仍包含教材各个章节(学时压缩前后授课章节相同),仅精练每个章节所授内容。药剂理论知识有次重点、易难点之分,内容要求有了解、熟悉、理解、掌握之分,不是全盘皆授、让学生对每个知识点都理解通晓,因而授课时可以一带而过了解内容、次要内容,或省略一些繁杂晦涩且非重点内容。例如,作为了解章节的第二章-药物制剂的设计、第三章“药剂卫生”,只需学生知道制剂设计的大致流程和药剂卫生的一些常识性知识点即可,不必熟记,因而各被压缩了1个学时。作为常见剂型,学生日常生活中经常接触到或用到,其涉及的知识、内容较易理解和掌握,例如第五章“口服液体制剂”、第六章“注射剂”,也各被压缩了1个学时。外用制剂和黏膜给药制剂属于次要知识点,只需学生了解、理解,故课程内容由原来的6章18个学时压缩到3章9个学时。通过课时数的调整,不仅便于学生学习精炼后的内容,更重要是随着药剂实验课时增加,实验内容得以增加,使学生认识到实验课程的重要性,改变其以往只注重理论而轻视实验操作的心理[5],并且使学生较扎实地掌握实验技能。

 

1.2 课程内容

 

随着药剂学科的发展,本校建课之初采用的课程内容已不能满足现今学生对药剂学知识的需求。另外,为适应当今社会对现代药学人才的要求,培养学生扎实的实验技能,调动其学习的主动性和对药剂实验课程的兴趣,并提高其药学综合素质水平,本校本着把最新、最有代表性的药剂实验教学内容作为课程内容的原则,修订、优化了本科教学的课程标准和课程设计,以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崔福德主编的第3版《药剂学实验指导》为基础,增加新的实验内容,不仅使其包含目前药品生产的常用制剂剂型,而且紧贴当下最新、最前沿的剂型,使药剂实验课程内容更丰富、涉及范围更广,更适合培养现代化药剂学专业学生,开拓其知识面且能够学以致用。

 

优化后的实验课程整体分为三部分,共11个实验:第一部分——验证型实验,共九次课程(实验);第二部分——自主设计型实验,共一次课程(实验);第三部分——综合开放型实验[6],共一次课程(实验)。整个药剂实验课程按此三部分顺序进行,循序渐进。

 

第一部分“验证型实验”分为常用剂型制备和新剂型制备两部分,前五个实验为常用剂型制备,包含目前的常规剂型如液体制剂、注射剂、软膏剂、滴丸剂、胶囊剂、栓剂和片剂等[7],此部分课程目的是让学生熟悉药剂实验常识性知识,掌握仪器设备正确操作方法、常用剂型制备方法、制剂的处方设计-制备-质量检查-评价分析等一整套完整实验设计方法。后四个实验开设药剂新技术、新剂型实验,如缓释片、微囊、经皮给药制剂的制备等,使学生熟悉目前新剂型的实验操作,掌握较先进剂型的制备过程和工艺技术,理解其制备方法的设计原理。每次验证型实验都安排在相关理论课程之后,学生已较好地掌握实验内容所涉及的理论知识,有利于实验课程的开展。在实验课上,教师应先与学生温习相关理论知识,有助学生理解实验内容,并以PPT和板书的形式[8]讲授实验原理目的、实验试剂器材、实验步骤、实验结果讨论等内容。学生以2人为一个实验小组,分组学习和实施药剂实验,小组内成员按照教师制订的实验方案分工协作,共同完成实验。

 

验证型实验的目的是让学生对药剂实验方法有整体的认识,理解药剂实验的设计原理(即选择药物剂型原理,选择药品辅料、器材及制备设备的方法,制剂质量控制方法),为之后开展的第二部分-自主设计型实验和第三部分-综合开放型实验打下良好的基础,也为其参加工作后开展自主、综合或创造性的药剂实验打基础。

 

第二部分“自主设计型实验”安排在验证型实验之后[9-10],此时药剂课程已进行3/4,学生不仅掌握了药剂学基础理论知识、药剂实验基本知识、实验操作技能,而且会正确使用常规的实验仪器和制药设备,懂得如何分析药剂处方和选择实验试剂、辅料来完成制剂的制备,能够理解药剂实验设计原理并设计实验方案。自主设计型实验选择制备维生素C泡腾片作为实验内容,Vc是常见维生素,学生比较熟悉,而泡腾片是新剂型,能够引发学生兴趣,教师在实验课开课前两周时告知学生实验课所用主药Vc及其制备剂型泡腾片,学生四人一个实验小组,分工协作,利用两周时间查阅相关书籍资料,共同商讨实验方法、撰写实验设计方案[11-12],方案包括实验原理目的、实验药品器材、实验仪器设备、实验方法步骤、实验备用方案、实验方案分析和讨论,并将实验设计方案交至教师审阅[13],教师给出方案修改意见或建议,帮助学生完善实验方案,并在学生实验过程中指导实验进程[14]。在设计方案中,学生应分析Vc的理化性质,制备泡腾片关键步骤的注意事项等。自主设计型实验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主动性、培养团队协作精神[15-16]。

 

第三部分“综合开放型实验”安排在整个药剂课程(理论课程和实验课程)的末尾[17],学生已系统地掌握药剂学知识,另外,药剂学课程开设在本科大三下学期,学生已修完药学专业及药学相关专业的理论课程,此时开设以药剂学实验教学为中心,整合药剂学上游学科如药物化学、物理化学及其下游学科如药理学、药物分析等学科的实验教学内容,贯穿药学主干学科(包括药物化学、药剂学、药理学、药物分析等)、基于自主设计的创新型综合药学实验较为适宜,其目的是为提升学生的药学综合素质,使其利用所学的药学理论知识和药学实验技能,自主设计综合型药剂实验方案并实施实验内容[18-19]。综合开放型实验选择黄连素制剂的制备及其质量控制作为实验内容,黄连是天然植物药,其中有效成分黄连素需要运用药物化学等知识进行提取分离及纯化得到,根据黄连素的理化性质等因素和药剂学知识选择合适剂型并制备成制剂,制成的黄连素制剂运用分析化学等知识进行质量控制,然后用药物分析及药理学知识测定制剂有效期和检测制剂最大致死量等内容,这个实验涉及了药学多个专业学科的知识,能够较强培养和体现学生的药学综合素质。在实验前三周,教师提供学生制剂的主药黄连植物,并不参与实验方案的制订,实验方案内容要经学生查阅文献和书籍后自行设计制订,例如药物提取纯化、药物的剂型选择、制剂制备方案(实验原理目的、实验药品器材、实验仪器设备、实验方法步骤、实验备用方案、实验方案分析和讨论、质量控制方法),制剂分析方法等,并按照方案实施实验,完成制剂制备[20]。综合开放型实验不仅有利于学生药学知识的融会贯通,培养其药学综合素质,而且能够激发其学习兴趣和主动性、培养团队协作能力。

 

1.3 实践基地

 

药剂学科注重实践,针对现行药学教育与现代药学服务和国际标准的差距,构建以医院临床药学、科研院所及制药企业为依托的多元化实践教学模式,并通过学生实践导师制,建立药学实践教学-校外实践基地,安排对药剂实验感兴趣的学生利用暑假到实践基地进行药学专业实践训练,增强学生的药学实践能力。教师结合学生本人特点及其兴趣,针对药物研究、技术转化、生产、流通、使用、监管等领域,制订专业实践训练计划,让学生进入相关实验室或实践基地学习专业技术,通过实践训练,进一步培养其良好的职业道德素养、较强的技术创新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熟悉药学现场工作,有效辅助药物研究与开发并提供多方面技术支持;结合药学领域实际发现问题,并运用所学的理论与方法分析、解决问题。药学实践基地的建设,突出对药学本科生实践能力和应用能力的培养,有利于培养适应医疗卫生事业发展需求的药学专业应用型综合素质本科人才。

 

2 改革结果与评价

 

2.1 教师与学生反映情况

 

本次药剂实验课程改革后,教师反映学生上课普遍性地认真思考、勤做笔记,课后主动咨询、积极好问,没有以往学习态度被动、懒散、消极的现象。通过对学生学习兴趣提升度、知识掌握程度、教学方法满意度等项目做调查问卷,反映出学生普遍喜欢这种教学方式,觉得实验内容由易到难,阶梯式学习,激发学习动力,按照自己设计的实验方案进行试验,充满趣味性和挑战性,可以提升自己获取知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另外,理论课程内容精练后,也使学生学习变得容易。

 

2.2 学生成绩

 

比较课程改革前后学生的考试成绩,可以看到其实验课程成绩较之前有较大提高,并且从考试中的分析论述题的答题内容中,也可看到学生能够更充分地对问题进行分析、讨论、解决和总结。

 

本次改革注重现代教学理念和方法的运用,做到“以学员为中心”组织教学,穿插其他药学课程实验内容,学生能够较好地掌握药物制剂工作实践所必需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强化观察能力、自主学习并获取信息的能力、独立分析并解决问题的能力、创造性思维、沟通合作的团队精神。

 

3 小结

 

经过本次药剂学实验教学法改革和课程体系优化,初步建立了一个适应现代药学发展需求、符合中国药学本科教学基本要求的应用型药学专业本科教育人才培养体系,为进一步提高学员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沟通能力提供了有力支撑,并为其他教育工作者在药剂学实验教学改革中提供新思路和可借鉴的经验。

对药剂学的理解范文第5篇

摘 要:探讨中等职业学校药剂学实训教学路线,增加教学趣味性和基础性,加强理论与实训教学联系性,打破以往“重理论、轻实践”的教学思想,加强中职学生对深奥专业理论的理解与掌握。

关键词 :药剂学 实训 趣味性 基础性 联系性

药剂学是医药院校药学专业的一门主干专业课程,涉及学科范围广、应用性极强。初学药剂学,若从纯理论的角度出发,中职学生必然不能理解。如何让中职学生轻松掌握药剂学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并能更好地适应药学工业生产的实际要求,是中职药剂学教学面临的首要问题。

因此,药剂学的教学方法,应打破以往的理论教学体系,增加教学趣味性,吸引学生注意力;增加实训基础性,符合学生认知规律;增加实训与理论教学的联系性,强化学生动手能力;改进考核方法,提高实训课时比重。

一、增加趣味性,引入生活实例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教师给学生上的第一堂课就显得尤为重要。中职学生,向来活泼好动,一到实训室,就像炸开锅一样,纪律乱得一团糟。笔者在两个平行班进行了趣味性教学尝试,其中一班实训第一课为实训守则,要求学生爱护实训仪器,做好值日工作,并郑重宣布了每台仪器的价格,声明损坏仪器要折价赔偿。而此时学生的反应完全出乎意料,他们并没有因为教师的反复强调而收敛“小动作”,相反,在一片唏嘘声中,有学生提出:“老师,仪器都那么贵,那我不碰它们总可以了吧?”另一个班,笔者抛开所有条条框框,完全以抓住学生兴趣为出发点,联系生活中的实例,把“制作龟苓膏”搬进了实训课堂。平日只能在商店才能买到的食品,摇身一变成了实训课的内容,而当学生亲手做出“龟苓膏”后,脸上泛起的那层好奇与激动深深地激起了他们的求知欲望。“龟苓膏”是一种常见的消暑甜品,几乎没有人会把它与药剂学联系到一起。而如此普通的一种食物,恰恰是药剂学中常见的一种剂型——胶浆剂。通过这样一番体验,学生豁然开朗,原来,深奥难懂的专业知识与生活竟是如此的接近!在后来的实训教学中,该班学生实训积极性普遍较高。

受到实训第一堂课的启发,在后来的实训教学中,笔者又陆续增加了“肥皂制作”“痱子粉制作”“保湿乳制作”等趣味实验,通过提高实训趣味性,激发学生求知欲望,同时也为理论教学的开展提供了导入平台。

二、增加基础性,自编实训教材

传统的药剂学实训多为验证性实验,内容往往是既成经典的处方、工艺等,而实训课也主要起验证作用。换言之,传统药剂学实训课的开展,是建立在学生具有扎实理论根基的基础之上的。而对于中职学生,药学知识基础相对薄弱,面对枯燥的理论教学,往往是“云里雾里,不知所云”,如若实训课依旧遵照传统教学思路开展,学生根本无法将实训操作和课堂理论联系起来。这就造成了“理论归理论,实训归实训”的局面。

为避免这种尴尬局面,必须增加实训课的基础性,让实训课的课程设置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基于以上考虑,我们自编了实训教材。学校自编药剂学实训教材优势分析,见下表。

笔者学校增加的基础性实验虽然简单,甚至在专业人士看来是多余的,但对于中职学生而言,它们却是其认识专业知识、接受复杂实训的坚实台阶。

三、增加联系性,倡导“理训一师”

所谓“理训一师”,即对同一学生群体,理论课和实训课均由同一位教师授课。“理训一师”的教学方式,有利于提高实训与理论的联系性,有利于理、训课程的灵活安排,有利于增加教师对学生的全面认识。

综上所述,通过增加实训课的趣味性,提高实训基础性,加强实训与理论教学的联系性,循序渐进地培养学生对专业课的学习热情,强化学生基本操作技能,在实训中提高药剂学专业课教学效果和质量。

参考文献:

[1]韦丽佳.药剂学实训教学改革的探讨[J].中国医药指南,2008(18).

[2]林静,李倩.“药剂学”探讨[J].黄石理工学院学报, 2009(4).

相关期刊更多

中国处方药

部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南方医药经济研究所

临床合理用药

省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河北省科学技术协会

中国新药与临床

北大期刊 审核时间1-3个月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