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行为经济学的基础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关键词】损失规避 混合均衡 进化稳定均衡
经济涉及种植、加工、走私、消费等一系列环节,其中走私环节的利润最大。目前对走私的地下经济学研究主要集中于规模测估、供给与需求、对地上经济影响等领域,对走私的行为分析欠缺。本文从行为经济学的角度对走私行为进行了分析。
一、走私风险决策
走私要承担巨大的风险,研究走私者在不确定条件下的风险决策,主要有三种理论可资借用。
1、期望值理论
该理论假设决策人在不确定性条件下的风险态度是中立的,作决策时只考虑期望值的大小。假设走私者走私成功的概率为P1,收益为X1,走私不成功被抓获的概率为P2,收益(负值)为X2,如果不参与走私将稳定地获得工资性收入w。那么,当且仅当走私的期望收益E(X)=X1P1+X2P2大于w时,走私者才会冒险做出走私的决策,否则他将得不偿失。期望值大小直接反映了走私者动机的强弱,期望概率反映了走私者实现需要和动机的信心强弱。此理论说明:假如走私者把走私的期望效益看得很大,估计实现的概率也很高,那么这个目标所激发动机的力量就很强。
2、预期效用理论
该理论假定,每个决策者都有一个效用函数,效用函数以决策行为可能产生的行为结果为自变量,如果某个随机变量X以概率Pi取值Xi(i=1,2,…,n),而某人在确定地得到Xi时的效用为u(Xi),那么,该随机变量给他的效用便是U(X)= E[u(X)]= P1u(X1)+ P2u(X2)+ … + Pnu(Xn),其中,E[u(X)]表示关于随机变量X的期望效用,U(X)称为期望效用函数。理性的走私者当且仅当走私行为所导致的效用函数期望值大于不走私时所带来的工资效用时,才会选择走私,也就是:U(X)=P1u(X1)+P2u(X2)>U(w)。这个理论强调了走私者主观心理评价,认为走私者是在预期效用最大化的原则下做出决策,而不是根据货币收益的期望值大小来做出决策,突出了走私者做决策的主观预期。
3、期望理论
期望理论认为,人们的决策遵从损失规避准则,而不是风险规避准则。具体而言,大多数人在面临收益时,是风险规避的,在面临亏损时,是风险偏好的。收益和亏损都是相对参考点而言的,比起收益来,人们对亏损的感知会更敏感。期望效用曲线如图1。
由期望理论,走私者在不确定条件下的决策是以自我感知的亏损和收益为依据的,而不是实际财富拥有的多少。当走私者感知自我财富状态处于亏损状态时,他会“铤而走险”,是风险偏好的;当走私者感知自我财富处于获利状态时,他会考虑“金盆洗手”,是风险规避的。然而走私者对亏损的感知更加敏感,他们的目标追求都是越过参考点O,进入获利状态,选择风险规避。由于参考点是相对于走私者的主观判断形成的,一旦进入走私行业,巨大利润不断诱惑,参考点不断提升,从而很难越过。因此走私者在大部分情况下都处于风险偏好状态,真正“金盆洗手”规避风险的较少。
二、走私禁毒两方博弈
从经济学的角度,走私发生的基本前提是预期风险收益大于合法经营的利润,如果打击惩罚的力度不够,走私活动就难以避免。下面从博弈的角度来分析这一点。
该博弈的参与人是禁毒局和走私者,禁毒局的策略是严打和放松,走私者的策略是走私和不走私。为简化问题,假定禁毒局严打,走私者就一定会被发现,禁毒局放松打击,走私者就不会被发现。其博弈标准式如表1所示。
在上述博弈模型中,Y为财政拨付禁毒局的预算经费(形成收入),C为禁毒局打击走私的成本,F为走私被查获时的罚款(假设形成禁毒局的收入),f为对禁毒不力的处罚(如奖金扣除、职位下迁等),t为走私的投资成本,E为走私成功时获得的高额利润,w为走私者不走私所获得的工资性收入,p为禁毒局严格打击走私的概率,q为走私者选择走私的概率。
对于走私者而言,在给定p的前提下,选择走私的期望收益为U1(p)=(-t-F)p+(1-p)E,选择不走私的期望收益为U2(p)=w,令U1=U2,得到p?鄢=(E-w)/ (t+F+E)。其含义是:如果禁毒局严打的概率小于p?鄢,那么走私者的最优选择是走私;如果禁毒局严打的概率大于p?鄢,那么走私者的最优选择是不走私;如果禁毒局严打的概率为p?鄢,那么走私者随机选择走私或不走私。对于禁毒局而言,在给定q前提下,选择严打的期望收益为U3=(Y-C+F)q+(Y-C)(1-q),选择放松打击的期望收益为U4=(Y-f)q+Y(1-q),令U3=U4,得到q?鄢=C / F+f。其含义是:如果走私者走私的概率小于q?鄢,那么禁毒局的最优选择是放松打击,如果走私者走私的概率大于q?鄢,那么禁毒局的最优选择为严格打击;如果走私者走私的概率为q?鄢,禁毒局随机选择严打或放松。本博弈的混合纳什均衡为:走私者以C / F+f的概率选择走私,禁毒局以(E-w)/ (t+F+E)的概率选择严格打击。
进一步把走私者与禁毒局的期望收益联合起来考虑,用划线法图解禁毒局与走私者之间的博弈关系,如图2、图3所示。
图2中横坐标是走私者选择走私的概率,在(0,1)之间,纵坐标是对应于走私者走私的不同概率,禁毒局选择放松打击的期望收益。Y到Y-f连线上每一点的纵坐标就是禁毒局在走私者选择该点横坐标表示的走私的概率时选择放松打击的期望收益Y(1-q?鄢)+(Y-f)q?鄢。假定走私者走私的概率大于q?鄢时,禁毒局的期望得益为负,于是禁毒局会加大打击力度,因此,大于q?鄢的走私概率对走私者是不可取的。反之,如果走私者走私的概率小于q?鄢时,会使禁毒局选择放松打击的期望收益大于0,从而使禁毒局放松警惕。走私者选择走私的概率会趋向于q?鄢。同理,图3中,p?鄢和1-p?鄢是禁毒局选择严格打击和放松打击的混合纳什均衡的概率,禁毒局选择严打的概率会趋向于p?鄢。
政府为了减少走私而加重对走私者的处罚,即图3中F增加到F',在短期内走私者的期望收益为负,走私者会停止走私,但同时会提高禁毒局放松警惕的概率,从1-p?鄢到1-p',这时走私者的期望值为零,又会选择混合策略,而其混合策略的概率分布取决于图2。只要Y和Y-f的值不变,加重对走私者的处罚虽然在短期内可以抑制走私,使走私的概率小于q?鄢,但从长期来看却只能使禁毒局放松警惕,走私的情况不会得到改善。如果加重对禁毒局的处罚,即图2中f增加到f ',此时,在走私者混合策略不变的条件下,禁毒局不敢轻易放松警惕,走私者在短期内会选择不走私而长期内仍会选择混合策略。走私的概率由q?鄢降低到q',从而达到新的均衡。因此,只有加重对禁毒局的处罚使其尽职尽责,在长期中才会起到抑制走私的作用,这为政府制定政策和规章时带来了有益的思考。
三、“黑吃黑”动态分析
走私中,走私团伙之间时而会发生“黑吃黑”的暴力事件,给社会治安带来了极大危害。下面建立一个博弈模型来讨论走私团伙之间的“火并”策略。
在这个对称博弈中,团伙甲和团伙乙都有可能选择“吃”,即先动手火并,也有可能选择“不吃”,即退让不参与火并。该博弈中有两个完全理性的纯策略均衡:(4,0)和(0,4),另外还存在一个混合策略均衡,即两个团伙分别按一定的概率选择“吃”和“不吃”。设P是选择“吃”策略参与人的比重,则(1-P)是选择“不吃”策略参与人的比重。那么选择策略“吃”的团伙的期望得益是U1=P(-7)+(1-P)4=4-11P;选择“不吃”策略的团伙的期望得益是:U2=P0+(1-P)2=2(1-P);两个团伙的平均得益为:U?鄢=PU1+ (1-P)U2=P (4-11P)+2(1-P)2。
对于走私团伙而言,如果观察到U1>U2,或者U1
基于上述动态学习假设,我们就可以得到选择“吃”的策略动态变化速度的微分方程F(P)=dP/dt=P(U1-U?鄢)=P[(4-11P)-P(4-11P)-2(1-P)2]=P(1-P)(2-9P)。令上式等于0,可得到P1=0,P2=1,P3=2/9三个稳定状态。可以证明,F'(0)>0,F '(1)>0,而F'(2/9)
四、结论
期望值最大化原则、预期效用最大化原则和基于参考点的损失规避原则,都可在一定程度上解释走私者的风险决策过程。走私者与禁毒局都是以一定的概率做出选择从而达成混合纳什均衡,单纯加重对走私者的惩罚,短期内可抑制走私,长期内则效果丧失;如果同时加重对禁毒局的处罚,则会在长期内有效抑制走私。走私团伙在遇到利益纷争时,会通过模仿学习从而达成进化稳定均衡。
【参考文献】
[1] 中国公安部禁毒局网站.
[2] 张照贵:经济博弈与应用[M].成都: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6.
[3] 孙绍荣等:理与非理[M]. 上海: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7.
【关键词】 腹腔镜手术;异位妊娠;出血性休克;感染
DOI:10.14163/ki.11-5547/r.2017.01.025
Feasibility and infection prevention of laparoscopic surgery in the treatment of ectopic gestation hemorrhagic shock patients LI Hong-shu, HUA Hai-hong, ZHAO Ya-ling. Department of Obstetrics and Gynecology, Dongguan City Changan Hospital, Dongguan 523843,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feasibility and infection prevention of laparoscopic surgery in the treatment of ectopic gestation hemorrhagic shock patients. Methods A total of 68 patients with ectopic gestation hemorrhagic shock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experimental group and control group, with 34 cases in each group. All patients received blood capacity supplement, oxygen inhalation, warm keeping and shock correction for treatment after admission. On this basis, the control group received laparotomy, and the experimental group received laparoscopic surgery. Comparison was made on operation related indexes and postoperative infection between the two groups. Results There was no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difference of minimum intraoperative blood pressure and operation time between the two groups (P>0.05). The experimental group had lower intraoperative bleeding volume and blood transfusion volume than the control group, and their difference had statistical significance (P0.05). The experimental group had obviously shorter gastrointestinal function recovery time, off-bed activity time and hospital stay time than the control group, and the difference had statistical significance (P
【Key words】 Laparoscopic surgery; Ectopic gestation; Hemorrhagic shock; Infection
异位妊娠指的是受精卵着床位置在子宫体腔以外的位置, 主要发生部位包括卵巢、子宫颈、腹腔以及输卵管等[1-5]。对于异位妊娠患者, 妊娠一旦破裂, 将发生大出血, 患者很容易发生失血性休克, 对其生命造成严重的威胁[6], 临床上传统多采用开腹手术治疗, 近年来随着腹腔镜技术的不断推广, 临床上逐渐开始采用该技术进行治疗, 因此为了探讨两种方法的差异性, 本研究对本院收治的68例患者进行分组对照研究, 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选择2015年1月~2016年5月本院妇产科收治的68例异位妊娠伴出血性休克患者, 随机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 每组34例。实验组年龄25~40岁, 平均年龄(35.9±4.7)岁, 平均停经时间(39.7±7.5)d, 平均阴道流血时间(11.4±3.1)d, 其中输卵管峡部妊娠13例、输卵管壶腹部妊娠8例、输卵管伞部妊娠8例、卵巢妊娠5例;对照组年龄24~41岁, 平均年龄(35.3±4.4)岁, 平均停经时间(38.5±7.6)d, 平均阴道流血时间(10.9±3.3)d, 其中输卵管峡部妊娠13例、输卵管壶腹部妊娠8例、输卵管伞部妊娠7例、卵巢妊娠6例。本研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 患者已签署知情同意书。两组患者年龄、停经时间、阴道流血时间、异位妊娠部位等一般资料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 2 方法 所有患者在入院后均给予补充血容量、吸氧、保暖以及纠正休克的治疗, 同时进行术前准备, 实验组采用腹腔镜手术, 患者取仰卧位, 全身麻醉, 常规消毒, 在脐部以上1 cm位置置入腹腔镜, 下腹两侧对称位置做5 cm和5 cm穿刺孔, 置入器械进行手术操作, 对于尚有生育要求的患者采取输卵管开窗术, 对于无生育要求的患者采取输卵管切除术, 卵巢异位妊娠患者进行卵巢胚胎剔除术, 电凝胚胎组织, 给予内凝止血。对照组采用开腹手术, 患者取仰卧位, 全身麻醉, 常规开腹, 将积血吸净然后快速进行止血处理, 对盆腔情况进行探查, 再根据妊娠的位置、类型以及患者的生育要求进行手术。
1. 3 观察指标 术中记录两组患者最低血压、术中出血量以及输血量、手术所需时间, 术后记录两组发热患者的例数以及发热持续时间、胃肠功能恢复时间、下床活动以及住院时间, 本研究随访1个月, 观察两组患者切口愈合情况以及发生术后感染情况。
1. 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x-±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
2 结果
2. 1 两组术中指标比较 两组患者术中最低血压、手术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术中出血量、输血量显著低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2. 2 两组术后指标比较 两组患者l热、发热持续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胃肠功能恢复时间、下床活动时间和住院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2. 3 两组感染情况比较 随访1个月, 两组切口均为甲级愈合, 实验组术后无感染发生, 对照组有4例发生院内感染(11.76%), 经对症抗感染处理已好转, 两组感染发生情况比较,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异位妊娠出血性休克是妇科较为常见的一种急腹症, 传统治疗方式主要采用开腹手术治疗。由于开腹手术创口较大, 容易发生感染, 另外出血量较大、患者恢复慢、住院时间长, 因此寻找一种最新的手段治疗该病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7, 8]。近年来随着腔镜技术的不断发展, 妇产科微创技术也随之不断发展, 本研究重点探讨两种手术效果以及患者术后发生感染情况的差异, 结果显示, 两组患者术中最低血压、手术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术中出血量、输血量显著低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胃肠功能恢复时间、下床活动时间和住院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综上所述, 在抗休克治疗的同时, 采取腹腔镜手术, 对异位妊娠出血性休克患者术后恢复以及减少感染发生反面具有显著效果, 适合推广。
参考文献
[1] 卢芷兰, 高凌. 腹腔镜与开腹手术治疗异位妊娠的临床疗效比较. 中国计划生育学杂志, 2014, 22(6):427-429.
[2] 廖晓红. 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异位妊娠患者卵巢黄体血流动力学变化的应用价值分析. 中国实验诊断学, 2015(5):826-827.
[3] 黄艳茜. 基于决策树的异位妊娠病情相关变量对药物组治疗的影响. 广州中医药大学, 2014.
[4] 龙毅, 龙开琼. 异位妊娠患者保守治疗的临床观察及护理体会.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2015(5):156.
[5] 王怀芳. 论异位妊娠的治疗. 医药, 2015(30):188.
[6] 符怡, 符免艾, 陈红敏, 等. β-HCG比值联合子宫内膜厚度预测早期不明位置妊娠者异位妊娠的临床价值. 中国性科学, 2016, 25(9):104-106.
[7] 焦健, 宋艳, 邹淑丽, 等. 经阴道彩超联合腹部超声在异位妊娠中的诊治分析.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 2014, 14(6):1101-1103.
[8] 张平贵, 龚晓明. 再论异位妊娠的保守治疗. 实用妇产科杂志, 2014, 30(8):563-565.
[9] 李凤玲. 异位妊娠患者腹腔镜保守性手术后发生持续性异位妊娠的相关因素分析.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2014, 23(11):1189-1191.
[10] 谢菲. 腹腔镜与开腹手术治疗卵巢畸胎瘤的临床效果对比分析. 中国实用医药, 2013, 8(31):40-41.
[11] 洪海漫. 腹腔R与开腹手术治疗异位妊娠的临床疗效研究. 中国民康医学, 2014(14):71-72.
[12] 窦晓青. 腹腔镜与传统开腹方式在手术治疗良性卵巢肿瘤中的价值对比以及对患者应激反应的影响分析. 中国内镜杂志, 2013(7):717-720.
[13] 陈皎. 腹腔镜手术与传统开腹手术治疗宫外孕的临床效果比较. 中国实用医药, 2014, 9(28):78-80.
[14] 芦冬兰, 李莉莎. 腹腔镜和开腹手术治疗宫外孕的临床效果对照. 江西医药, 2014(8):729-730.
[15] 王洪玲. 腹腔镜手术治疗宫外孕临床效果观察. 中国医药科学, 2014(12):196-197.
[16] 王开林. 腹腔镜微创手术治疗异位妊娠的临床效果观察. 中国妇幼保健, 2014, 29(36):6145-6146.
【摘要】目的:本文收集近10年有关中医治疗围绝经期功血(出血期)的文献,对其中的中医辨证、治疗及用药规律进行归纳,通过统计处理分析,探讨围绝经期功血(出血期)的中医辨证、治疗及用药规律。方法:通过查阅维普中文期刊数据库,收集1997年7月~2007年6月生物医学期刊发表的有关围绝经期功血的中医临床研究文献,采用Microsoft Excel进行数据统计分析。结果:围绝经期功血出血期的中医辨证主要为脾肾亏虚型、血瘀型、肾阴虚型、肝肾阴虚型。常用治法为补肾健脾,固冲止血法;益气活血,化瘀止崩法;滋阴补肾,固护冲任法;滋肾养肝,固冲调经法。
【关键词】中医药治疗;围绝经期功能性子宫出血;辨证治疗;用药规律
围绝经期功血,是指妇女在围绝经期由于调节生殖的神经内分泌机制的失常引起的异常子宫出血,而全身及内外生殖器官无器质性病变的存在。主要表现为月经周期、经期、经量的异常,属中医崩漏范畴[1],为妇科临床常见病、疑难病之一。目前,西医治疗围绝经期功能性子宫出血多用激素、止血类药物、刮宫术甚至全子宫切除术,存在不良反应、潜在风险和用药局限。而中医药治疗该病的疗效是肯定的,但停留在临床经验总结与治疗观察居多。为更好地指导临床治疗,本课题收集近10年有关中医治疗围绝经期功血的文献,对其中出血期的中医证治及用药规律进行统计分析,找出其中医证治及用药规律。现报告如下:
1 研究对象
1.1 文献来源:1997年1月~2007年12月生物医学期刊发表的有关围绝经期功血的中医临床研究文献。
1.2 诊断标准
1.2.1 中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中崩漏的诊断标准[2]:发生在围绝经期的女性,临床表现为经血无周期可循;经量或暴下如注,或漏下不止,或两者交替出现。
1.2.2 西医诊断标准:参照《妇产科学》第六版制定[3]:①发生在围绝经期女性。②月经过多,周期紊乱,经期延长,病史超过半年。③经全身检查及妇科检查,除外由流产、肝损害、血液病、盆腔炎症、肿瘤等引起的出血。④经前期诊断性刮宫,子宫内膜均见增生期变化或增生过长,无分泌期出现。⑤基础体温测定,基础体温均呈单相型。
1.3 纳入标准:①文献类型:围绝经期功能性子宫出血的中医临床研究文献(病例数≥30例,治疗有效率≥80%的一次文献)。②患者类型:明确诊断为围绝经期功能性子宫出血,排除其他疾病。③干预措施:以中医药辨证治疗为主。④中医辨证、治法、治疗基本方的组成药物明确。
1.4 排除标准:①不符合诊断标准和纳入标准者。②应用激素类药物者。③患有生殖系统器质性疾病及全身性疾病者。④综述文献。⑤动物实验及病理等基础研究文献。⑥采用中成药治疗而无具体药物或无临床病例者。
2 研究方法
对符合标准的文献进行归类,筛选出血期的病例,对其中的病例数、中医辨证、治法、基本方的组成药物进行统计,采用EXCEL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分析,总结出各中医证型、治法在总病例中所占的百分比及使用频率最高的前12味中药。
3 研究结果及分析
3.1 辨证分型及治疗方法:按文献的辨证分型中,脾肾亏虚型所占百分比最大,为33.1%。此外,与肾脏相关的证型占了较大的比例,包括脾肾亏虚(33.1%)、肾阴虚(20.2%)、肝肾阴虚(15.1%),共计为68.4%;其次是血瘀型,占25.4%;其他证型占6.2%。现代医家对本病的辨证多从肝、脾、肾三脏入手,其中脾肾亏虚型居首位,这正好与围绝经期妇女所处的肾气由盛渐衰的生理时期相对应。
从文献药物功效划分,补肾健脾,固冲止血法在治疗本病时应用比例最大,占33.1%,这与辨证分型中脾肾亏虚所占比例最大相一致,其次为益气活血,化瘀止崩法,占25.4%;滋阴补肾,固护冲任法,占20.2%;滋肾养肝,固冲调经法,占15.1%;其他治法,占6.2%。其中补肾法在多种治法中均有体现,占68.4%。
3.1.1 脾肾亏虚型:“肾为先天之本”,围绝经期妇女肾气由盛渐衰,天癸由少渐至衰竭,冲任二脉也随之而衰少,正如《素问・上古天真论》说:“七七,任脉虚,太冲脉衰少,天癸竭”;脾主运化,主统摄,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月经的物质基础为血。若肾虚不能封藏,脾虚失于统摄,则可致冲任失固,经血失于制约,非时而下,发为崩漏。故治宜补肾健脾,固冲止血。
3.1.2 血瘀型:《千金方》云:“瘀血占据血室,而致血不归经”。出血日久,离经之血留滞成瘀,瘀阻冲任,血不归经,病理产物瘀血又可成为新的致病因素加重出血。因此瘀血是导致血瘀型的主要原因。又因冲任二脉受阻,气血虚弱,气虚则不能行血,故在活血化瘀之时,佐以补气补血之品,气行则血畅。故治宜益气活血,化瘀止崩之法。
3.1.3 肾阴虚型:围绝经期妇女肾气渐衰,天癸将竭,冲任亏损,肾阴不足,阳无所制,不能镇守胞络相火,虚火妄行,经血失守乃成崩漏。故治宜滋阴补肾,固护冲任。
3.1.4 肝肾阴虚型:肾的阴阳平衡则五脏安和。若肾水不足,精不化血则血虚,肝失所养而致肝阴不足即水不涵木,出现肝肾阴虚,阴虚生内热,热迫血妄行,而成崩漏。治宜滋肾养肝,固冲调经。
3.2 治疗用药
3.2.1 脾肾亏虚型的常用治疗药物:通过统计计算,在脾肾亏虚型中,共出现药物58种,累积频次11952次,截取出现频率最高的前12味中药如下:党参788次,占6.59%;黄芪747次,占6.25%;白术636次,占5.32%;熟地573次,占4.79%;阿胶500次,占4.18%;续断462次,占3.87%;茜草416次,占3.48%;山茱萸407次,占3.41%;牡蛎383次,占3.20%;当归382次,占3.20%;山药378次,占3.16%;鹿角胶347次,占2.9%。共6019药次,占总频次的50.36%。
党参补脾养胃,健运中气,且“健脾运而不燥,滋胃阴而不湿,养血而不偏滋腻,鼓舞清阳,振动中气,而无刚燥之弊”。黄芪甘温纯阳,补气升阳。白术甘温补气,苦燥健脾。山药益气养阴,补脾肺肾,固精止带,助参、芪、术共达益气健脾之效。现代药理研究[4],党参、黄芪、白术、山药均有提高机体免疫力的功效。出血日久必血虚,熟地主入肾经,长于补肾,合阿胶滋阴补血。当归补血养肝,和血调经,既可助熟地阿胶补血之力,又可行经遂脉道之滞。续断、鹿角胶补肾益阳止血,现代药理研究[4],续断能兴奋子宫,止血,促进组织再生作用。茜草凉血止血,活血通经,能“剂血气之平,止妄行之血而祛瘀通经”。山茱萸既可补精固肾,又可固经止血;牡蛎补肝益肾,收涩止血。此12味药物多以益气健脾,温阳补肾,收敛止血功效居多,使肾气充盈,则脾阳得运,脾气得健,从而起到统血摄血的功能,而经血自调。
3.2.2 血瘀型的常用治疗药物:通过统计计算,在血瘀型中,共出现药物66种,累积频次8512次,截取出现频率最高的前12味中药如下:三七449次,占5.27%;益母草415次,占4.88%;蒲黄371次,占4.36%;黄芪353次,占4.15%;茜草346次,占4.06%;仙鹤草343次,占4.03%;贯众288次,占3.38%;生地282次,占3.31%;党参278次,占3.27%;白术246次,占2.89%;地榆231次,占2.71%;阿胶230次,占2.70%。共3832药次,占总频次的45.02%。
三七甘微苦温,既擅长止血,又善于化瘀,有止血不留瘀,化瘀不伤正之特点。益母草养血调经,缩宫止血。蒲黄化瘀止血,“血之上者可清,血之下者可利,血之滞者可行,血之行者可止”。茜草凉血止血,活血通脉,《明医别注》指出“无毒,止血,治内崩下血”。仙鹤草入肺、肝、脾经,可收敛止血,“苦涩,微温,治妇人月经前后,红崩白带”(《滇南本草》)。现代药理研究[4]益母草、蒲黄、茜草、仙鹤草水煎剂对多种动物在位、离体子宫均有兴奋作用,同时具有缩短出凝血时间、抗血凝等作用。冲任二脉受阻,气血虚弱,气虚则不能行血,黄芪、党参、白术益气健脾,阿胶滋阴养血,为补气补血之良品,气调则血循常道,气畅则血液流通,瘀血自消。瘀久化热,热扰冲任,则迫血妄行,若病久则阴血亏虚,出现虚热之象,故配以贯众、生地、地榆等清热凉血止血之药,可以清血中之热,通壅滞之瘀,使血循故道而不横逆,又能防止热甚伤阴。此12味药物既有固冲任而使统摄有权,又有祛瘀止血而使血不溢于脉外,故病自愈。
3.2.3 肾阴虚型的常用治疗药物:通过统计计算,在肾阴虚型中,共出现药物计32种,累积频次6304次,截取出现频率最高的前12味中药如下:海螵蛸490次,占7.77%;山药402次,占6.38%;山茱萸402次,占6.38%;熟地402次,占6.38%;枸杞子382次,占6.06%;白芍322次,占5.11%;续断274次,占4.35%;龙骨236次,占3.47%;牡蛎236次,占3.74%;龟板胶236次,占3.74%;何首乌236次,占3.74%;菟丝子236次,占3.74%。共4090药次,占总频次64.88%。
山茱萸入肝、肾经,补益肝肾,固经止血。龙骨、牡蛎、海螵蛸补肝益肾,收敛固涩、镇摄胞宫。山药益气健脾,白芍养血敛阴,熟地黄填精生血。续断补肾固精、调补冲任,补而不滞;龟板胶滋阴潜阳,益肾健骨,固经止血。何首乌养血益肝,固精益肾,为滋补良药,不寒不燥,功在地黄、天冬诸药之上。菟丝子补肾益精,有兴奋子宫的作用。枸杞滋补肝肾,“为肝肾真阴不足,劳乏内热补益之要药……”(《本草经疏》)。此12味药物中多以补益肾中阴阳为主,使肾充则司封藏,冲任固,经血适时而止;肾充则精满,精满则冲任充,经血如期而至。
3.2.4 肝肾阴虚型的常用治疗药物:通过统计计算,在肝肾阴虚型中,共出现药物计37种,累积频次4859次,截取出现频率最高的前12味中药如下:山茱萸391次,占8.05%;熟地363次,占7.47%;五味子359次,占7.39%;黄芪331次,占6.81%;菟丝子236次,占4.86%;龟板胶232次,占4.77%;山药232次,占4.77%;枸杞子200次,占4.12%;鹿角胶200次,占4.12%;羊藿200次,占4.12%;白芍195次,占4.01%;甘草195次,占4.01%。共3134次,占总频次64.50%。
山茱萸补肝肾,固经血。山药益气健脾,固涩精气。白芍养血调经,敛肝阴。熟地滋肾填精,龟板胶滋阴潜阳,固经止血。菟丝子平补肾阴肾阳,枸杞滋补肝肾。五味子敛肺滋肾,“五味俱全,酸咸为多,故专收敛肺气而滋肾水,益气生津,补虚明目,强阴涩精”。黄芪大补脾气以摄血。鹿角胶为血肉有情之品,补肝肾、益精血,并能止血。羊藿补肾壮阳,现代药理研究[4]显示其能增强下丘脑-垂体-性腺轴及肾上腺皮质轴、胸腺轴等内分泌系统的分泌功能。甘草健脾益气,调和诸药。此12味药物多以入肝、肾二经为主,具有滋肾水,养肝血,固冲摄血的功能,使封藏有权,调血有度,冲任自固,崩漏自愈。
【参考文献】
[1] 康丽荣,卢苏.围绝经期功血的中医药诊治进展[J].中华实用中西医杂志,2006,19:1289~1291.
[2]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5,1.
[3] 乐杰.妇产科学[M].第6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
1 诊断
鉴于功血的定义,功血的诊断是一个排除性诊断。需要排除的情况或疾病有妊娠相关出血,生殖器官肿瘤、感染,内科血液系统及肝肾重要脏器疾病,甲状腺疾病,生殖系统发育畸形,外源性激素及异物引起的异常子宫出血等,主要依据病史、体格检查及辅助检查可确诊,围绝经期功血临床上的症状是子宫不规则出血,特别是月经周期紊乱,经期长短不一,经量不定,甚至大量出血。有时先有数周或数月停经,然后阴道流血、血量通常较多;也可一开始即为阴道不规则出血,量少淋漓不净;也有一开始表现为正常月经的周期性出血。出血期间一般无腹痛或其他不适,出血量多或时间长时常继发贫血,大量出血可导致休克。根据出血时间的特点,可将异常子宫出血分为:1、月经过多:周期规则,但经期延长(>7天)或经量过多(>80ml);2、经量过多:周期规则,经期正常,但经量过多;3、子宫不规则出血:周期不规则,经期可延长而经量不太多。体格检查包括妇科检查和全身检查,以排除生殖器官及全身器质性病变。辅助检查以诊刮、子宫内膜活检活组织检查、超声检查、宫腔镜检查、基础体温测定、激素测定、妊娠试验、宫颈细胞学检查、宫颈粘液结晶检查、阴道脱落细胞涂片检查、血红细胞计数及血细胞比容、血凝功能测定。
2 治疗 包括止血及止血后治疗
2.1 一般性治疗止血 贫血者应补充铁剂、维生素C和蛋白质,严重贫血需输血,流血时间长者给予抗生素预防感染。出血期间应加强营养,避免过度劳累,保证充分休息。
2.2 药物治疗 围绝经期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治疗以止血、调整周期、减少经量,防止子宫内膜病变为治疗原则。
常用的内分泌药物止血方法有3种: 孕激素内膜脱落法、 雌激素内膜生长法及内膜萎缩法。方法的选择主要根据贫血及全身情况而定。前者用于贫血较轻的病例, 后二者用于贫血严重需立即止血者。
2.2.1 孕激素内膜脱落止血法 无排卵性功血的病理基础是缺乏孕激素, 因此用孕激素使子宫内膜转为分泌期, 停药后发生撤退性出血, 如同一次排卵月经。当陈旧的内膜脱落完全, 新的内膜覆盖了创面, 出血便会停止。常用黄体酮20mg肌肉注射, 每日1次, 连用3-5天。为预防撤退出血过多, 在用黄体酮的同时, 可合用丙酸酮每次25-50mg。也可用其他孕激素如: 安宫黄体酮8mg/d,连用7-10d。炔诺酮 (妇康片)5mg/d,连用7-10d。甲地孕酮 (妇宁片)8mg/d,连用7-10d。停药后多在1-3d内发生撤退性内膜脱落出血, 有时出血量较多, 一般持续7-10d, 若出血多可辅用其他止血剂。
用孕激素内膜脱落止血法要注意的几个问题:
(1)有时这样一次撤退出血可使血Hb下降20-30g/L,故此种方法只适合用于贫血不严重的患者, 特别是那种长期淋漓不止但出血量并不多的病例。对严重贫血者不宜用。
(2)一定告知患者, 停药后会发生撤退出血, 出血量有时会多于月经量, 这是预料之中的事情。
(3)撤退出血一般持续7-10d, 若超过上述时间仍不能止血, 应进一步排除其他出血原因。必要时应进行阴道检查或诊刮除外器质性病变。
(4)此法适用于任何年龄的妇女, 包括青春期、 生育期和围绝经期。
2.2.2 雌激素内膜生长止血法 该止血方法的原理是用雌激素使子宫内膜生长, 修复创面从而能较迅速止血。主要用于青春期功血, 一般不用于围绝经期功血。
2.2.3 内膜萎缩法 此法的止血原理为大剂量的合成孕激素或雌、 孕激素制剂通过抑制垂体分泌促性腺激素进而抑制卵巢分泌雌激素, 内源雌激素的降低使子宫内膜萎缩达到出血迅速减少或停止
2.2.3.1 合成孕激素制剂: 常用的药物有: 炔诺酮 (妇康) : 2.5-5mg/d,连用7-10d, 醋酸甲地孕酮4-8mg/d, 安宫黄体酮10-30mg/d。一般用药后1-3d血止或明显减少。血止后可逐渐减量维持。连续用21d左右,在此期间积极纠正贫血。待血Hb回升接近正常后,可停药出现撤退性出血。
2.2.3.2 雌、 孕激素制剂: 任何剂型的口服避孕药制剂均可。每日2-3片, 通常在用药1-3d血止或明显减少。血止1周后逐渐减量至每日1片, 维持21d左右, 在此期间积极纠正贫血。待血Hb回升接近正常, 可停药撤退性出血。
应用内膜萎缩法止血要注意的几个问题: 1)血多且贫血严重的病例, 血红蛋白低于60-70g/L。急须迅速止血又不适合刮宫者。2)用于任何年龄的妇女, 包括青春期、 生育期和围绝经期无排卵功血的止血。3)用合成孕激素制剂时若有突破性出血可配伍小剂量雌激素, 如结合雌激素0.625mg/d或戊酸雌二醇1mg/d。
2.2.4一般止血治疗
2.2.4.1 止血敏 能增强血小板功能及毛细血管抗力。0.25-0.5g肌注, 每日1-2次, 或静脉滴注,每日5-10g。
2.2.4.2 止血芳酸或止血环酸:300mg静脉滴注,每日2-3次。
2.2.4.3 维生素C:3g/L, 静脉滴注。
2.2.4.4 安络血 2.5-5.0mg口服,每日3次;或10-20mg肌注,每日2-3次。
2.2.4.5 立止血为一种凝血酶制剂,每次1U,可肌注或静脉注射,每日1次, 每次1-2支。
2.3 止血后治疗
2.3.1 止血后治疗 主要包括调整周期和减少出血。调整周期的方案有周期性孕激素撤退、 诱导排卵或口服避孕药, 可根据患者的病情和愿望分别选择不同的治疗方案。
2.3.2调整周期
2.3.2.1 周期性孕激素撤退法每次月经的第15天开始用安宫黄体酮6-8mg/d, 共用10-12d, 停药后有规律的撤退出血。此种方案可用于没有生育要求的任何年龄无排卵功血患者。只要月经周期没有恢复正常, 此法可一直应用,无明确的不良反应和禁忌证, 还可减少因长期缺乏孕激素导致的子宫内膜增生或子宫内膜癌的风险。
2.3.2.2诱导排卵 有生育要求的患者应积极诱导排卵。围绝经期功血不采用。
2.3.2.3 口服避孕药 每日1-2片,对于无生育要求又有高雄激素表现者。
2.4 减少出血
对出血量多的患者, 在仔细排除了器质性原因或血液疾病后, 可使用以下药物减少出血。
2.4.1 加大孕激素剂量和延长孕激素用药时间: 如安宫黄体酮5mg/d,每月可用20-22d。
2.4.2 达那唑:200mg/d。应注意皮疹、 肝脏受损及男性化等副反应。
2.4.3 口服避孕药:围绝经期功血一般不用。
2.4.4 释放孕激素的宫内避孕环及GnRH-a:围绝经功血均不适用。
2.4.5棉酚、 米非司酮及中药等: 棉酚萎缩子宫内膜的作用较强。每日20mg, 2个月后改为每周2次, 每次20mg。治疗期间应同时补充缓释钾每日3片 (每片500mg, 以防止出现低血钾。国内也有应用米非司酮减少子宫出血的经验, 每日10-25mg, 连续应用3个月或酌情。固冲汤加减、上药水煎,每日1剂,早晚温服,1个月为1疗程,治疗3个疗程,服药期间禁食辛辣刺激性食品,禁饮酒,注意休息。
参考文献
[1]王振国;吕秋兰;朱虹 米非司酮对围绝经期功血的治疗作用及其对子宫内膜的影响[期刊论文]-中国综合临床2002(10)
[2]韩字研;纪灵芝;黄秀玲 应用雌激素或孕激素为主治疗青春期功血的止血效果比较[期刊论文]-实用妇产科杂志 2002(04)
[3]Beaumont H;Augood C;Duckitt K Danazol for heavy menstrual bleeding 2002(02)
[4]Miller L;Notter KM Menstrual reduction with extended use of combination oral contraceptivepills: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外文期刊] 2001(05)
[5]Davis A;Godwin A;Lippman J Triphasic norgestimate-ethinyl estradiol for treating dysfunctionaluterine bleeding[外文期刊] 2000(06)
[6]乐杰主编,第七版妇产科学。
引证文献
[1]王海艳.王海侠.赵晓荣 妈富隆治疗围绝经期功血的疗效观察[期刊论文]-中国计划生育学杂志 2011(3).
[2]易爱英 米非司酮治疗围绝经期功能性子宫出血68例疗效观察[期刊论文]-中国医学创新 2011(11).
[3]邱静 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的诊治[期刊论文]-黑龙江医药 2010(2).
[4]沈荣叶.段春梅 青春期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的药物治疗及护理[期刊论文]-中国误诊学杂志 2010(11).
[5] [1] 陈淑音.固冲汤治疗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61例观察[J].国际医药卫生导报,2006,12(9):71.
[6]冯秀敏 米非司酮治疗68例围绝经期功能性子宫出血临床分析[期刊论文]-医学信息(上旬刊) 2010(4).
[7]张惠兰 米非司酮治疗68例更年期功能性子宫出血临床疗效分析[期刊论文]-中国医药导报 2010(10).
[8]黄晓桃.罗彩娥.杨雅琴 中西医结合治疗青春期功血106例临床观察[期刊论文]-中医临床研究 2010(15).
[9]赵丽媛 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治疗观察30例[期刊论文]-中外健康文摘 2010(31).
[10]程保萍 米非司酮在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中的应用观察[期刊论文]-中国医药导报 2010(26).
[11]张燕.唐宏伟 米非司酮治疗围绝经期功能性子宫出血54例疗效观察[期刊论文]-内蒙古中医药 2010(15).
[12]袁桃芬 米非司酮治疗围绝经期功能性子宫出血疗效观察[期刊论文]-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2010(10).
[13]李馥媛 中西医结合治疗青春期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临床分析[期刊论文]-中国基层医药 2010(10).
[14]陈慧梅 米非司酮联合戊酸雌二醇治疗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的临床观察[期刊论文]-中国临床实用医学2010(6).
[15]李耀红 米非司酮治疗围绝经期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46例临床分析[期刊论文]-中国现代医生 2009(35).
[16]李丽华.吴丹霞 青春期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56例临床分析[期刊论文]-中国现代医生 2009(33).
[17]曾庆芳 补肾疏肝法治疗围绝经期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30例[期刊论文]-陕西中医学院学报 2009(6).
[18]李坦 米非司酮治疗围绝经期功能性子宫出血临床观察[期刊论文]-中国民康医学 2009(14).
[19]刘康利.魏贵霞 米非司酮治疗围绝经期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30例分析[期刊论文]-内蒙古中医药 2009(9)20.郭瑞玲 中西医结合治疗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疗效观察[期刊论文]-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2009(17).
[21]谷守娟 米非司酮治疗围绝经期功能性子宫出血30例[期刊论文]-菏泽医学专科学校学报 2009(2).
[22]刘静 小剂量米非司酮治疗围绝经期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38例疗效观察[期刊论文]-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09(6).
[23]林奕.雷丽.孙文洁 性激素药物治疗134例青春期功能性子宫出血的疗效分析[期刊论文]-重庆医学 2009(9).
[24]邢卫香 复方单相口服避孕药治疗青春期功血的疗效观察[期刊论文]-基层医学论坛 2009(26).
[25]崔焱 中西医结合治疗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的临床效果[期刊论文]-中国民族民间医药 2008(12).
关键词:行为经济学 价值 生活
行为经济学作为一门新兴学科,从兴起到取得发展并奠定坚实基础绝不是偶然,其发展具有必然性,是建立在主流经济学基础之上的,虽然尚未形成完善的理论体系,但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已然有其核心内涵,其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毋庸置疑。
纵观主流经济学我们不难发现,其理论创建基于一定的假设,他们认为经济生活中人们的行为活动是理性的,不受心理作用的影响。这种认识上的不理性定位使得人的行为过于简单化、机械化和空壳化。虽然已经对人的行为分析有一定的成果,但全然没有凸显行为经济学内涵。
一、行为经济学要义解读
行为经济学(Behavioral Economics)是指采用心理分析方法,通过对人的行为的研究来阐释经济现象并通过观察法和实验法等手段探究个体和群体的经济行为特征以揭示其中的规律性,以现实为基础构造理论,摆脱了传统理论以抽象的假设并且常常是脱离实际的假设为基础的分析方法的束缚,给经济学研究注入了生机与活力。行为经济学把经济行为作为研究客体,人们在限定资源之间进行决策和选择以达到满意利用的决策行为和选择行为就是经济行为,行为经济学最直观的目的就是要理解和预见在特定情况下特定时间内发生的经济过程,这种特定的具体的生产、分配、消费等经济行为具有内在规律性。
在行为经济学家们看来,虽然李嘉图、凯恩斯等伟大的经济学家也曾将心理因素归到经济思维范畴。但在现实生活中,人们进行决策时受到的影响因素很多,很多时候情况复杂、程序混乱、不易辨别或来自他方的压力等,让渡充分的时间去进行理性的思考很难做到。换言之,并非所有人自身思维和行为都时刻处于理性状态中,人类经济行为也绝非是理性活动。往往经济行为活动具有一定的错觉性,抑或是假象。比如人们的消费购买行为,从动机上说通常是无意识的,诸多和冲动有关联的繁杂因素都会产生作用。换言之,很多情况下很多时候行为决策的做出具有偶然性,受到其情其景的外部环境影响。可见,人们的经济行为不仅受到利益的驱使,而且还受到多种心理因素的影响,如本能、偏见、歧视和嫉妒等。以心理分析和经济运行规律的有机结合为基础的行为经济理论将其合理归因是其生命力的体现。
二、生活中的行为经济学
行为经济学作为实用的经济学,是名副其实的正统的经世之学,其与人们的实际经济生活有密切联系。比如理财投资、消费购物、行为决策,乃至人生规划、政策制定等等都有行为经济学的影子和用武之地。生活中的行为经济学影响甚远,对其有效认知和合理把握必将对人们的经济生活产生裨益。
将行为分析理论与经济运行规律、心理学与经济科学有机结合起来必然与生活产生不可或缺的关联,摒弃传统经济学中对人的理性、自利意识、完全信息、效用最大化和偏好一致的基本假设,立足于行为科学来解释消费行为是有其合理性和科学性的。
日常生活中的诸多经济现象均有行为经济学基础,如生活消费、促销广告、投资储蓄等。行为经济学的观点是消费支出一方面受到收入多少的影响,另外还受到消费意愿的制约,消费动机和消费态度都是其中的影响因子。人们在心情愉悦时,其行为活动更有积极性,能动性也会有更强的体现,导致消费动机提升。这种积极情绪对人的活动的正向影响和消极情绪对人的情绪的负向影响是常见的。
生活中各种广告宣传的基本意图在于刺激和影响消费者的消费动机,激发消费意向进而促进消费行为的产生。行为经济学认为改变消费态度是情感、认知两方面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具有风险性的投资行为,如何规避风险和保持稳定是重要导向,在行为经济学家观点中,投资不仅和利润有关,也和经济心理有必然联系,冒险行为的发生是需要前提条件的,即只有在投资行为获取的回报期望值高于风险代价时或者其结局给企业或个人利益带来必然的直接损害时才会发生。同样,储蓄、税收、通货膨胀等也是符合行为经济学基本理念和价值取向。用行为经济学去指导这些行为是有实际价值的。
三、行为经济学的普适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