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高校教师思想总结

高校教师思想总结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高校教师思想总结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高校教师思想总结

高校教师思想总结范文第1篇

关键词: MOOC 高校教师 思想政治教育

MOOC是massive open online courses的简称,即大规模开放式网络课程,是一种通过网络平台将优秀精品课程提供给受众的新型教育方式,与以往远程及视频授课相比,MOOC具有工具资源多元化和课程管理系统化的突出特点。随着信息化水平的不断提高和教育理念的不断更新,MOOC将成为民众享受个性化、系统化教育的重要平台。高校教师具有较高的文化水平和较强的网络信息使用能力,做好有针对性的思想政治教育MOOC设计和推广管理有利于推动高校教师接受系统的、终身的、优质的思想政治教育,提高其思想政治素养,为我国高等教育良性发展提供人才保障。

一、高校教师思想政治教育现状

1949年以来,各级党委政府、教育主管部门和高校领导班子对于高校教师思想政治工作给予高度重视,在加强和改进高校教师思想政治工作方面出台多项政策。十以恚《关于加强和改进高校青年教师思想政治工作的若干意见》等举措相继出台,加强和改进高校教师思想政治工作被赋予更重要的意义,正如在第二十九个教师节来临之际寄语全国教师时强调的那样:“教师是立教之本、兴教之源,承担着让每个孩子健康成长、办好人民满意教育的重任。希望全国广大教师牢固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想信念,带头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自觉增强立德树人、教书育人的荣誉感和责任感,学为人师,行为世范,做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经过60多年的努力和奋斗,我国高校教师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取得了较好的成绩,高校教师队伍总体思想政治素养不断提高,政治立场坚定,典型事迹和杰出人才不断涌现,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高等教育奠定坚实的人才基础。

当然,我们要清楚地看到高校教师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距离党和国家的期望、社会主义办学需要及人民的期许还有一定的距离,结合工作实际,笔者总结如下:

1.高校教师思想政治教育定位名实不符。无论在革命还是建设时期,思想政治工作都是我们开展各项工作的重要法宝,是我们事业取得成功的关键和保障。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规定“各级人民政府应当采取措施,加强教师的思想政治教育和业务培训”①,将教师思想政治教育纳入法律保障体系。在高校各项工作中,思想政治教育名义上处于突出位置,各高校都建立了系统的党建和思政组织,绝大多数本科高校在基层教学院(系、部)都配备了专职的党务思政工作领导班子及专职工作人员,在高校教师进校之时必须经过思想政治考核。从表面上看,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似乎地位凸显。但在实际工作中,由于高校排名、办学资源争取和考核指标制定等因素多基于高校的教学科研工作,在学校宏观层面和工作重心的导向上造成了教师思想政治教育的弱化,甚至造成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为业务工作让路的状况。另外,高校教师一般经历过较长时间的高等教育阶段学习,具有较高的知识水平和一定的思想政治素养,往往会有思想政治素质较高的自我感觉,再加上教学科研等职业工作的重压,易于造成对思想政治学习的忽视。当前社会生活的主题是和平与发展,身处相对独立的高等学校,高校教师的思想政治教育及其成效往往有意无意地以“不出事”的标准衡量,忽视思想政治教育的长期性和不间断性。鉴于上述原因,在实际工作中部分高校教师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常常局限于表面,在具体工作的推行过程中缺乏必要抓手,名不副实。

2.高校教师思想政治教育缺乏系统性。思想政治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一般认为我国思想政治教育应包括“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的教育”、“理想、道德、纪律、法制、国防和民族团结的教育”、“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的历史文化传统、吸收人类文明发展的一切优秀成果的教育”等内容②,涵盖政治信仰、个人修养和文明传承等诸多方面。具体到高校教师思想政治教育,大多体现在新进教师岗前培训、时政事件通报、专项教育实践活动和教师自学之中,由于上述活动来自不同主体,各自步调、尺度、教育内容安排和侧重点具有明显差异,难以提供给广大教师系统的思想政治教育。高校教师的教学、科研和社会服务工作安排和工作时间具有相对独立性和不同步性,关于思想政治教育的集中学习或研讨难以开展。

3.高校教师思想政治教育针对性不强。思想政治工作既是一切工作的生命线,又是围绕和推动社会主义事业改革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做好高校教师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必须围绕社会主义高等教育事业更好地发展这一中心加以推进。但是从实际工作看,当前部分高校教师的思想政治教育浮于表面、内容空洞、方法陈旧、缺乏创新,缺少针对高校教师实际的最优秀的思想政治教育安排,往往人云亦云,照转照搬,致使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和方法与高等教育发展的实际、高校教师面对的实际严重脱节,不能引起高校教师的共鸣,难以解决高校教师思想政治方面的困难和问题。

4.高校教师思想政治教育成效反馈的真实性不够。部分高校教师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流于表面,不愿意做更深入细致的工作,很少能引导教师就思想政治教育问题进行深入的讨论交流,更无从谈起批评与自我批评。面对面的传统说教式思想政治理论教育方法,难以解决所谓的“话语权威垄断”问题,不易获取广大教师有针对性的真实意见。高校教师群体是一个相对的“熟人社会”,在当前现实社会中,大家很难就自身或他人的思想政治问题展开讨论。在日常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中,很少能够获得教师对思想政治问题的真实反馈,这对高校教师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有效开展极为不利。

高校教师思想总结范文第2篇

[课题项目]本文系2012年度宿迁学院高教研究课题“民办高校教师专业发展现状及策略研究”的研究成果。(项目编号:2012GJ03)

[中图分类号]G64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985(2014)30-0078-03

我国民办高校的发展,不仅要强化教学设备的发展,更要重视教师本身的组织发展,要从民办高校教师的专业发展入手强化整体提升。通过强化民办高校教师的专业发展,不仅可以强化政府和教育主管部门管理高校的工作内容,还能够提高民办教师的能力素质,从而提高学校的整体竞争能力。

一、民办高校教师专业发展的理论基础

(一)民办高校教师专业发展的基本理论

教育领域对高校教师的专业发展一直不够重视,高校教师的专业发展除了要有固定的知识累计之外,还要有知识的更新和发展的能力。高校教师需要终身化的发展,其专业化的发展也是其全方面成熟的过程。高校教师发展是全部高校教师通过不同的方法实现知识累计和能力提升的过程,在社会发展过程中丰富自身的知识理论,教师要作为终身学习的代表者根据自身的工作特点不断学习提升。高校教师的发展主要是教学能力的提升,分析教育发展状况和认识不同,这可以看成是新教师的培训。高校教师可以通过多种形式,帮助教师实现专业水平和个人素质的提升,提高其教育、教学和科研等方面的能力。教师提高能力水平的关键是要强化学术能力,一般教学工作要重视对学生职业生涯的培养和发展。民办高校教师的专业发展比较特殊,它的专业发展水平要结合教师的个人成长提升状况分析,以此强化教师的专业水平和素质,最终强化专业成熟性。在这个过程中,要重点发挥教师的主体性作用,强调其人生价值的展现。

(二)民办高校教师专业发展的主要内容

民办高校教师专业发展的主要内容包括专业知识、技能(包括教学设计、表达、教学组织管理、教育教学交往和机智、反思、教育教学研究、创新等多方面能力)、专业情意、教育科研素养等内容。

二、民办高校教师专业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民办高校教师培训不够完善具体

大多数民办高校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没有明确的定位,在工作实施的过程中对自身的办学类型特色以及实际状况也没有详细的了解。此外,对教学时间和计划也没有明确的安排和规划,从而在最后针对教师展开教学培训的时候就没有足够的参考标准。同时,现在很多民办学校的教师都是在保证自身具备从业资质和教育资格后直接上岗,缺乏岗前培训,没有足够的针对岗位要求的训练,这会在日后的教育工作中对教学效果的提升有阻碍作用。现在民办高校在岗教师的在职培训比较落后,由于受到师资力量和资金投入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在岗教师的培训一直是各民办高校的落后之处,也是民办高校不及公办高校的教师福利待遇的一个方面。教师在岗培训不到位,其自我发展认识自然不够完善,整体发展也就达不到理想的状态。

(二)教师待遇低,科研经费不足

民办高校人才流动性比较大,造成这种情况的关键因素是教师的收入较低,与其初始的心理期望存在偏差,教师的经济收入和付出的劳动不成正比,不能提高教师的生活水平,教师的心理认知和情感价值也不能得到充分的肯定,会使其产生一定的失落感。假如高校教师一直专心于工作,一直坚持教学研究却并没有获得相应的肯定和成绩,这种工作情况他如果不理智,也不会将全部的热情投入到工作中,其在专业发展上投入的精力会逐渐减少。所以说,高校教师的待遇在很大程度上会影响教师的专业发展,甚至会影响学校的整体能力提升。

科研经费的投入力度也是影响教师专业发展的主要因素之一,教育和科研是目前高校教师的主要任务,科研是实现教师自身专业发展的重要途径。但是,民办高校由于自身办学力量的限制以及资金方面的约束,在科研经费投入方面不够充分,就会影响教师在科研方面的热情和工作的积极性。

(三)民办高校教师评价体系还很不完善

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里,我国民办高校所应用的教师评价体系都是终结性评价。终结性评价是属于结论性评价的一种,其强调的是评价的结果,不够重视基本过程。民办高校始终重视对教师的形成性评价,这样的评价方式对教师的专业发展会有一定的阻碍作用。再者,现在的评价体系还不够科学,很多教师的专业发展水平存在一定差距,但传统的评价体系不能根据专业内容的不同,课程内容的差别以及不同阶段教师的教育特点确定所对应的评价体系。所以,参考的评价体系缺乏系统完善的科学参考,在进行评价工作的时候也没有相对统一的参考标准。

(四)民办高校教师自我思想认识不到位

教师专业发展的过程就是教师不断独立学习的过程,是教师实现自主发展的重要过程。一直以来教育领域始终关注中小学教师的专业发展,对民办高校教师的专业发展不够重视,使得这部分教师一直处在被动状态,教师专业发展的主体没有得到彻底发挥。很多民办高校教师对专业发展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对其中的具体指导思想没有足够的了解。民办高校教师的思想认识和能力水平都比较落后,对集体合作的提升方向也不够了解,因此,这也会影响民办高校教师的个体提高和发展。

(五)民办高校教师不善于处理教学和科研的关系

很多民办高校教师认为教学和科研是互相矛盾的两部分内容,很多教师会将教育和科研区别开来分析。高校教师的主要工作包括教学、科研以及服务等多项内容,但是民办高校教师所处的工作环境比较特殊,他们认为教育和科研是一分为二的两个部分,认为教育和科研只能有一个成为其工作发展的重点。长时间的工作习惯和思想认识,使得大多数民办高校开始区分教育和科研的工作。民办高校因为本身师资力量弱和教育条件受限,会更加注重自身在教育教学方面的资金和精力投入,无论是学校还是教师都有意无意地偏离了教研的基本工作思想。大多数民办高校的教师都不能认识到实际的教学状况,对教学过程中发现的教学问题不能实施进一步的分析假设。由于科研力量投入较少,民办高校的科研水平整体落后,解决教学问题的能力也逐渐下降。大多数教师没有认识到教育和科研之间的关系,没有明确其和专业发展的关系,没有认识到这两方面内容的协调对专业发展的重要意义。教师对科研的忽视,对教学的过度重视,使得教师的研究和思索能力降低,这也使得教师专业化发展的水平有所降低,对民办高校教育的完善强化产生不良影响。

三、强化民办高校教师专业发展的方法

(一)构建民办高校教师培训制度

民办高校教师队伍完善的根本是提升教师培训质量,这也是提升民办高校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方法,是终身教育的完美体现,更是新的教育环境下对民办高校教育教学工作的新要求。民办高校的管理人员要强化教学培训,要建立完善的教师培训制度。

第一,民办高校要明确自身的目标定位,要根据自身的实际状况、办学类型和特点,根据不同的教学实践和教师水平及心理状况确定明确的培训计划,同时要确定完善的实施措施,按步骤递进完成培训工作。

第二,要重视对高校教师的岗前训练,完善教师的职业能力,提高他们的教研水平,这是国家完善高校教师队伍建设、强化教师整体水平的主要方法,也是新形势下提升教师专业发展的主要手段。民办高校教师的教学预先培训主要是强化其多样化发展和多元化需要的一种培训类型,能够有针对性地提高教学水平。

第三,民办高校要构建多种多样的教师在职培训。教师在职培训是民办高校为教师提供的最重要的福利待遇。教师的在职培训和人员优化是民办高校强化教师专业发展层次的重要内容,强化民办高校的教师培训,不仅能够满足教师的自我发展需求,更能为高校的整体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民办高校要提高教师的待遇,增加科研经费投入

提升待遇水平是保证人才结构稳定的基本要求,提高教师待遇从另一个方面说明了学校对教师的尊重,展现了对教师价值的肯定。所以,民办高校要从提高教师的教育动力入手,这样才能引导教师获得教育的满足感和价值感。只有这样,教师才能够在强烈的职业信念的支撑下完善并实现自身专业的发展,为个人的成熟和整体发展做出积极贡献。

(三)建立以教师专业发展为参考的绩效评价体制

民办高校在开展教学评价的时候大多会从教学和科研两部分入手,评价的具体内容主要有教师的全方面提升,教学质量的提高和奖惩制度的强化,以及完善师资管理几方面内容。现在我国民办高校教师的评价体系还不够系统,民办高校想要构建以教师专业发展为根本的绩效评价体系需要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

第一,要强化学校对教师的形成性评价。与传统的终结性评价相比,形成性评价主要看重的是评价的过程。形成性评价最关键的是要从提高教师工作的积极性入手,强化其教学动力,这是提升教师专业化水平的关键内容。因此,要强化教师的形成性评价,就要从根本入手,这最能展现民主和人文的基本思想,对教师的教学提升有重要作用。

第二,要确定科学系统的评价体系。要进一步研究教师专业发展的基本差异,分析专业的属性、课程的特征以及各个发展时期教师的差异性特点,确定出和其对应的教学科研的评价体系,将其落实在一致的评价标准中。在进行教育评价的时候,要改变传统的学生为主的教学过程,要站在新的思想高度研究对学生的评价理念,从领导、同行、教师还有学生等多角度展开系统化的评价,在整个评价过程中凸显教师的评价的主体地位。要重视评价方法,从传统的重视“量化评价”转向注重“质性评价”,强化民办高校对教师的基本关怀。这种综合性的评价方法,反映了主体和客体两个方面的评价,能够促使教师有效地改善教学效果。

第三,要正确应用评价成果。分析教师的专业技术水平,研究教师的行政职务的任免以及考核教师的科研业绩。

(四)要强化民办高校教师的专业自主发展

教师的个体发展是其自主发展、独立提升的过程,民办高校教师要转变理念,提出自主专业发展的新理念,重视并发展专业的独特性。民办高校教师要研究并整合整体专业的发展,总结并掌握教师专业发展的相关理念。教师的专业发展不仅是其本身能力提高的坚实支撑,同时也是帮助教师实现职业发展的关键。教师对专业发展内容的认识、感受和水平等都会对教师专业发展的程度产生重要影响,对其具体的需求、认识和情感体验也起到重要作用。

民办高校教师要展现出自我教育提升的思想和水平,实现自我管理并强化自身发展,最主要的是要强化合作认识。教师要在和谐互助的环境中,实现自我提升和发展,最终实现个体提升和专业发展的目的。

(五)民办高校教师要协调教学和科研的关系

高校教师的主要工作内容就是教学、科研以及服务社会,民办高校的主要任务是教学,教学是提高人才能力的主要方法。教师要协调处理教学和科研的关系,要在完成教学任务的同时强调科研发展,要在重视科学研究的同时提升教学水平。

高校教师思想总结范文第3篇

一、文献回顾

高校对教师评价始于20世纪初美国大学的教育评价。1933--1941年,俄亥俄州大学泰勒(R.w.Taylor)在卡内基基金会资助下进行了美国教育史上著名的“八年研究”,随着社会教育理念和观点的发展变化,教育评价理论与实践不断发展,各种新的教育评价思想纷纷出现,关于教育评价内涵的理解,国外学者有以下几种界定:1、R.S.Bloom等人认为:评价是一种获取和处理用以确定学生水平和教学有效性的方法;2、LJ.Cronbach认为:所谓教育评价,是指为获取教育活动的决策资料,对参与教育活动的各个部门的?钐?、机能、成果等的情报进行收集、整理和提供的过程;3、D.L.Stufflebeam对泰勒教育评价的思想提出了异议,认为:“教育评价不应局限于评判决策者所确定的教育目标所达到预期效果的程度,而应该是收集有关教育方案实施全过程及其成果的资料,为决策提供信息的过程”。

在国内研究者多针对目前高校教师考核评价制度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多种改进高校教师考核评价制度的相关对策,主要观点有:1、刘长军认为现行教师评价制度存在五个问题;2、钟晓东、孙永波分析了教学任务考核评价的困难和科研任务的过分强化以及由此而带来的负面影响,同时提出二者互动的评价机制;3、熊岚指出当前高校教师评价存在评价定位的偏差、评价方式单一、教师在评价中话语权缺失等问题,并提出确立“以教师为本,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评价理念,采取多元化评价方式等对策;4、孟祥林从制度经济学视角研究教师评价的制度缺失;应用博弈论中“囚徒困境”来解析教师考核中行为短期化现象,用“智猪博弈”表明:在现行的高校教师评价制度下,会出现一些“搭便车”者,多劳者未必多得;5、林菁认为,随着我国高校人事制度改革的不断深入发展,构建符合现代人力资源管理的高校教师绩效评价体系,对于高校未来的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战略意义。

二、方法分析

(一)层次分析法

1、建立层次结构模型。在建立层次结构模型时,首先就是要把复杂问题层次化、清晰化,形成一个有层次的体系,在这个体系中,待评价的对象成为若干元素的组合体,而这其中每一个元素又由若干子元素支撑,上层元素对其下层元素有归纳总结的逻辑作用。2、构造判断矩阵。在确定各层次各因素之间的权重时,如果只是定性的结果,则常常不容易被别人接受,因而Santy等人提出一致矩阵法。即:不把所有因素放在一起比较,而是两两相互比较;对此时采用相对尺度,以尽可能减少性质不同的诸因素相互比较的困难,以提高准确度。

判断矩阵是表示本层所有因素针对上一层某一个因素的相对重要性的比较。判断矩阵的元素用Santy的1―9标度方法给出(如表1)。

三、高校教师绩效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高校教师职业的特殊性决定了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应根据学校的根本任务和教师评价的目标来设置,否则再好的指标,再好的模型,结果也会背离评价的初衷,难以发挥评价的效能。因此,在对高校教师进行绩效评价之前需要考虑建立一套评价标准,从而确定从哪些方面来对高校教师进行评价。对于高校教师,由于教师所处的发展阶段的不同、岗位的类型、评价的阶段和评价的角度不同,评价指标将是繁多和复杂的。

高校教师思想总结范文第4篇

这次组织的新教师培训,对我们都非常有意义,因为我们工作过了就能有切身的体会。短短的五天培训非常短暂宝贵,内容涉及很多:有新时期师德行为规范培训,教科研、班主任工作、少先队工作专题讲座,还有安吉县有效课堂规范年综述及学生心理辅导与家庭教育的讲座。

在参培的5天时间里,我们过得充实而有意义。班主任把我们的生活、学习都安排得井井有条,考虑锝非常详尽周到。使我感受到了一个大家庭的和谐温馨。专家们为我们准备了丰盛的精神大餐。我从中汲取了更多的营养。变得更加有精气神了。

一、对学校的前景充满了信心,也对自己选择人民教师的职业无怨无悔。

在这次培训的开学典礼上,学校领导做了热情洋溢的讲话,对我们加入到师专这个大家庭表示了热烈的欢迎,也介绍了学校未来的美好蓝图,并且勉励我们努力学习,认真工作,完成这次培训的任务。这些都使我更加对我们学校的前途充满了信心,也坚定了自己扎根于人民教育事业、扎根于我们师专这片充满希望的热土的信心。

二、认真学习教学规章制度、常规和教学方法,做一名合格的高校教师。

虽然在来到师专以前,我已经积累了许多的工作经验,但是做一名人民教师,尤其是一名高校教师,对其中的许多工作规范和制度还是十分陌生的。教导处的纪勇平处长给我们详细介绍和讲解了我校的相关教学规章制度、常规和教学方法,并结合多年来的许多相关事例作为典型范例。这些都使我深受教育和启发,我认识到要成为一名合格的高校教师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如同其他的工作部门一样,同样有着很多的规章制度要遵守,同样要付出艰巨的努力。

我认识到,作为高校教师,要有强烈的工作责任心,必须坚持教学领域的社会主义方向,要以教书育人为己任,要将传授知识和思想教育有机结合起来,寓思想品德于教学之中。同时,要严格教学规范和坚守学校的各种教学规章制度,防止教学事故的发生,从而确保教学任务的顺利完成。

三、认识到高校教学不仅是一项工作,更是一门艺术,需要长时间的积累和摸索。

从前作为一名学生,对教师的工作一直十分崇敬,但是对如何才能够不仅成为一名合格的教师,而且能够成为一名优秀的教师还是缺乏认识的。郑伟鹏老师以他丰富的教学经验为我们做了一次生动的报告。他从高校教师的构成、对高校教学概念的认识、教学观念的转换、大学课程内容的基本特点、大学教学过程的

基本特点等几个方面做了全面和深刻的总结。通过听讲和自己的认真体会,使我对高校教师的内容和特点的认识从模糊到清晰、从茫然到豁然,确实感到受益非浅。

我认识到,高校教师的教学是一个教与学的相互关系,是一个教师和学生共同参与的活动,教学并非只是教师简单的讲授,而是一个教师主导作用和学生能动作用的有机统一。

作为新世纪的教师,需要有一个教学观念的深刻转变,包括从封闭性向开放性的转变,从群体型到个性型的转变,从权威型向民主型的转变。这些都要经过艰苦的努力和学习。

大学课程内容有着许多的特点,具体可以总结为以下几点,一是前沿性,二是探究性,三是智能性,四是方法性。

作为大学的教学过程,也是一门艺术,它不仅需要教师有专业的知识,还需要有独立性、创造性、实践性的教学技巧的掌握。

我体会到要作为真正合格的高校教师,确实要付出自己艰巨的努力和辛勤的劳动,只有这样才能收获丰厚的回报。

四、观摩课堂教学,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找到了差距,也找到了改进的方向。

高校教师思想总结范文第5篇

关键词: 优秀高校教师 核心素质 质性研究

1.引言

教师素质指的是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表现出来的、决定其教学效果、对学生身心发展有显著影响的心理品质的总和。[1]伴随高校招生规模的扩大,许多高校在大面积充实教师队伍,高校教师队伍的面貌发生了历史性变化,大批青年教师成为高校教学科研的新生力量。如何将高校教师队伍建设好,让他们能够顺利承担起教书育人的重任,是高等教育全面贯彻科学发展观、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课题,也是关系到高等教育未来发展的长远大计。

结合我国国情,国内一些学者进行了相关研究。如赵伶俐、潘莉对3266名在校大学生的调查分析表明,在学生心目中高校教师最应当具备的素质有相当部分恰恰是许多高校教师最不具备的素质,例如责任感、专业水平、宽广的知识面、教书育人、培养能力、引导思维、教学方法的生动性和多样性、教学逻辑等。[2]刘小丹提出与优秀高校教师相比,普通高校教师素质差距在于:学历层次偏低,研究意识和能力比较薄弱,教学技能技巧偏低,缺乏终身学习的意识和思想,思想道德素质有待提高。[3]

尽管对优秀高校教师核心素质的研究早已开始,但仍存在不少问题。例如:研究对象选择过于集中,往往是选择在一个市或省的高校教师或学生;研究方法过于单一,往往停留在纯理论探讨和定量研究上。笔者以不同省份的高校教师和学生为被试,采用质性研究中的访谈法,探寻优秀高校教师核心素质,希望能为今后优秀高校教师的选拔与培养提供参考。

2.方法

2.1被试

被试(访谈对象)共有72人,毕业于全国32所高校,可分为优秀高校教师、目前正在进修的高校教师、在校全日制研究生和大学本科毕业生四类人。具体分布见表1:

2.2程序

采用访谈法。由山东师范大学心理学院21名研究生统一编制出知情同意书和针对三个不同群体(研究生和本科毕业生被试均属于学生类访谈对象)的访谈提纲。在正式进行访谈前,笔者找类似被试条件的人员做预访谈,目的是进行访谈方法的练习。

每位研究生根据要求寻求四位访谈对象进行访谈。本着自愿原则,访谈前对被试说明研究目的、意义、访谈资料运用方式并提出录音请求,待被试同意签订知情协议书后才进行正式访谈。访谈地点定在被访者认为合适的地点。访谈要求没有其他人打扰。被访者有机会反思他们的思想与研究历程,解释或详细阐述他们对这一问题的观点。有必要时进行追问,其方式根据访谈的过程而灵活操作。

访谈结束后,反复听录音并对访谈资料进行逐字转录。转录内容不仅包括被试的言语行为,而且包括其非言语行为。

基于录音文本,运用内容分析法,进行编码。[4]具体步骤:第一步,阅读所有访谈材料,形成整体印象,并初步拟定类目及标准。第二步,从分析材料中随机抽取9份,由三名研究者对照初步形成的类目和标准各自独立编码,然后讨论、调整类目、修订标准、再次试用,反复修订类目及标准,直至所形成的类目客观准确,界定简洁清晰,操作性强,研究者之间观点达成一致。第三步,经多次讨论,将内容相近或来源相同的归到一个大类中,最终形成大类。经过这三步形成的分析系统即为正式分析的编码手册。第四步,三名编码人员依照编码手册分别对访谈资料进行编码,凡符合某一类目的编码标准即在编码登记表相应的经历上记1;否则记为0。对三名编码人员的所有编码结果进行编码者信度分析,信度系数为0187。最后,采用综合三份编码数据得出的数据(各样本在每一经历上的值取自两名以上编码者相一致的编码值)进行描述性统计。

3.结果

3.1优秀高校教师的核心素质

通过对深入访谈获得的第一手资料逐句逐段的编码分析,开放编码形成了48个要素点,将48个要素点通过主轴编码进一步归纳得到22概念词,经过选择编码形成7个核心类别。这7个核心类别是:专业精神、学识素养、科研水平、教学技能、人格魅力、品德高尚、关爱学生。将被试提及的关键事件进行进一步频次统计,重要性先后顺序如表2所示。

3.2不同身份的被试对优秀高校教师的核心素质的重要性有不同看法

对于7个核心类别重要性程度的频次排序,不同身份的被试看法略微不同。按被试认为其重要程度大小依次排列,优秀大学教师依次为专业精神、关爱学生、教学技能、科研水平、道德品质、人格魅力、学识素养。进修的大学教师依次为道德品质、学识素养、人格魅力、专业精神、关爱学生、教学技能、科研水平。研究生则依次为学识素养、人格魅力、专业精神、教学技能、道德品质、关爱学生、科研水平。本科毕业生依次为学识素养、人格魅力、专业精神、教学技能、关爱学生、道德品质、科研水平。具体的频次比例见表3。

4.讨论

4.1专业精神被普遍认为是优秀高校教师比较重要的核心素质

无论是在整个调查排序(表2)中,还是在各类型被试的分类统计(表3)中,专业精神都被认为是优秀高校教师比较重要的核心素质,这与其他研究的结果类似。[2]

高校教师的专业精神可分为工作兴趣、教育热情、教育理想与教育态度四个方面。工作兴趣为教师科研提供了动力,教育热情则是一种无形教学驱动力,教育理想是教师奋斗与追求的高层次目标,教育态度则包括教师的责任、价值和判断。[5]在访谈中,不少被试都明确地点出优秀高校教师要有“责任心”,“实事求是”,“教书育人”。然而目前在市场经济导向下,有些高校教师对教育者的神圣职责认识不清,滥用手中的“权力”,要求学生送礼,甚至用分数、保送名额交换性关系;有的为得到个人的利益,不择手段,将科学研究的态度抛之脑后,甚至篡改数据,抄袭他人作品。有以上这些表现的高校教师,都不能称之为优秀。

高校党务工作者可以从以下方面入手,促使高校教师优秀化:一要重视高校教师的理论修养培训。通过各种形式的学习,不断提高高校教师的理论水平,使他们坚定科学信念,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增强他们的职业荣誉感和历史责任感。二要引导和组织高校教师走出“象牙塔”,访问考察,参加社会实践,增强社会责任感。三要引导高校教师处理好社会价值取向与个人价值取向的关系。通过多方面渠道宣传,引导高校教师确立正确的职业观,培养严于律己、表里如一的行为准则,热爱学生,忠诚教育,在奉献教育事业的同时发展提高自己,实现社会价值和个人价值的统一。[6]

4.2学识素养被学生普遍认为是优秀教师第一重要核心素质

学识素养有多重含义。一是指专业知识水平和专业技术或专业实干能力水平,包括对某专门领域知识掌握的深度、精度、系统性等和运用专业知识发现和解决实际问题的操作方法、行为、能力等。其二,指相关领域的知识技能,但在教师这一职业领域,通常不包括其具体的教学技能。[2]作为一位传授人类专门知识和专业技能的高校教师,其学识素养应是从职从教之本。不少被试也提到一个常用的比喻――“教师胸中有一桶水,才能给学生一杯水”,教师知识储备丰富,会在教学工作中充满信心。学生往往更钦佩那些知识丰富的专家、学者,会更积极主动地听课,从而增强教学效果。

虽然高校教师相对于整个社会而言是知识和学术的精英阶层,但面对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即使是受到最好学历教育的人也无法满足终身从事教育事业的要求,教师只有真正树立“活到老学到老”的观念,才能使自己始终站在科学发展的最前沿,让学生学到最新的知识。高校教师应手不释卷,不断拓展知识技能的深度和广度,不断完善教师的知识结构。具体可以从以下方面入手:第一,平时勤读各种版本的专业书。专业基础知识、专业理论是高校教师从事教学工作的基本素质,教师对本专业的深入研究有利于教学。第二,及时回到校园“充电”。要使高校教师群体能够与社会发展保持持续性的适应能力,高校教师的教育培训应该是终身性的。“在职进修”、“在职攻读学位”、“外校访问”等“充电”形式都受到不少高校教师被试的偏爱。对高校管理者来说,教师自身有不断学习的义务,要给教师提供学习的时间、经费和环境等条件和组织教师通过学习更新知识技能。此外,要注意将教师的培训有效地引导到学校需要加强提高的学科方向上来,避免学非所用,造成浪费。[3]

4.3教学与科研的关系

有关教学与科研的关系的问题,仅仅在对优秀教师访谈时提出。然而结果表明,无论是在整个调查排序(表2)中,还是在各类型被试的分类统计(表3)中,教学技能都被认为是比科研水平更重要的核心素质。但相对于在其他类型被试的最低排名不同,优秀高校教师把它放在第四名的位置。

高校教师与学生都对教学技能有高要求,这有客观现实的原因。为了给教师一个宽松的学习和科研环境,高校对教师的管理一般较为灵活,不要求坐班。这使得学生除了在课堂上能与教师接触和交流外,课外较少有沟通的机会。国内有调查显示,超过60%的大学生印象最深刻的老师出现在中学时期,出现在大学里的不足两成。[3]由此可见,大部分高校学生常常是通过教师的教学技能来评判是否优秀。高校教师的本质还是教师,首要职责还是“教书育人”。随着时代的进步,高校教学方法也亟待改进,只是这种改进不能简单地与中小学基础教学等同而己。若干具体问题及改进策略尚有待该项调查的有关具体项目的分析研究结果再定。

当然,在现代化社会,随着“科技兴国”的口号提出,服务国家的发展成为现代高校教学与科研的出发点与归宿。高等学校成为科学新思想和重大技术新发明的源泉,处于影响国家发展和社会进步的战略地位。科研水平往往成为高校教师资格认定、职称晋升、权利义务、考核评价和政治经济待遇的重要衡量标准。有研究发现,优秀高校教师具有浓厚的创新意识,原创性的深刻见解,丰富的创造力,在学术上,他们善于突破传统的思维模式;在教学上,勇于探索新的教学模式。[7]优秀的高校教师往往把教学与科研总结为“相辅相成”的关系。他们常常合理分配时间,在完成教学任务之后,把教学中发现的疑惑变成课题,通过研究进而促进教学深入。[8]而有的高校教师的看法则有失偏颇,或重教学,或重科研,久而久之,影响了自身的专业意识和专业素质的全面发展。

5.结语

5.1高校教师和学生心目中的优秀高校教师核心素质按其重要程度高低依次排列顺序为:专业精神、学识素养、科研水平、教学技能、人格魅力、品德高尚、关爱学生。

5.2对于7个核心类别重要性程度的频次排序,不同身份的被试看法略有不同。按被试认为其重要程度大小依次排列,优秀大学教师依次为专业精神、关爱学生、教学技能、科研水平、道德品质、人格魅力、学识素养,进修的大学教师依次为道德品质、学识素养、人格魅力、专业精神、关爱学生、教学技能、科研水平,研究生则依次为学识素养、人格魅力、专业精神、教学技能、道德品质、关爱学生、科研水平,本科毕业生依次为学识素养、人格魅力、专业精神、教学技能、关爱学生、道德品质、科研水平。

本项研究结果还应当对资料再次分类并进行卡方检验,考察性别、专业等的差异,以把握不同性别、不同专业的被试对优秀高校教师核心素质的看法,使发展和提高高校教师素质的计划与策略更具有针对性。

参考文献:

[1]林晨.新时期高校教师素质的探讨.时代教育,2008,(10):10-11.

[2]赵伶俐,潘莉.高校教师最应具备和最不具备的素质调研报告.重庆工学院学报,2005,(2):20-26.

[3]刘小丹.强化高校在职培训提高教师队伍素质.教书育人,2007,(1):41-42.

[4]杨国枢,文崇一,吴聪贤等.社会及行为科学研究法.重庆:重庆大学出版社,2006:650-667,第13版.

[5]李彩莲.高等学校青年教师专业成长研究.山西大学硕士论文,2007.

[6]李家鹏.论促进高校青年教师成长的策略.江苏高教,2008,(1):103-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