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青年发展状况调研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10月22日至25日,团省委书记唐源到扶贫联系点昌宁县大田坝镇开展“转走访”活动,与干部群众座谈交流,到帮扶贫困户家中走访,并调研保山共青团工作。
22日至23日,团省委在昌宁县大田坝镇召开座谈会,与县、镇、村干部代表以及团省委驻村扶贫工作队员座谈,深入了解全县、全镇经济社会发展状况以及脱贫攻坚工作情况,听取了团省委驻村扶贫工作队工作情况汇报。调研灾后重建的文沧希望小学,了解校舍建设情况和少先队工作情况。一行人先后到文沧村团省委挂钩联系的建档立卡贫困户家中走访,仔细询问他们的生产生活情况,详细了解他们的烤烟种植、畜牧养殖、粮食耕种、经济林收入、老人赡养和子女就业就学等问题,共同探讨脱贫的有效措施和办法,并对脱贫攻坚工作中的困难和问题进行收集,为下一步查缺补漏、增添措施、补充短板,推动如期完成脱贫目标任务打好基础。
在走访座谈中,唐源指出,共青团是党的助手和后备军,青年是参与社会建设发展的有生力量,共青团组织要把工作与党政中心工作结合起来,要与当前的脱贫攻坚工作结合起来,广泛开展农村剩余劳动力技能培训,有效组织青年外出务工,积极培养一批农村青年致富带头人,团结带领广大青年投身到脱贫攻坚工作中来。
唐源要求,团省委扶贫工作队队员一是要树立良好形象,在工作、生活和守纪律上体现优良作风;二是要提升帮扶效果,持之以恒的执行脱贫政策和落实帮扶措施;三是要加强学习交流,对照脱贫攻坚的工作要求,查缺补漏,提升能力水平;四是要加强汇报沟通,积极主动向当地党委政府汇报工作情况,争取支持帮助。
23日至25日,唐源一行到保山市隆阳区、昌宁县调研共青团工作。先后到昌宁县田园镇龙泉社^青年之家、昌宁县青年电商实训基地与基层团干部和创业青年进行面对面交流;到德馨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右甸河核心段综合治理项目、城市综合展馆参观调研;到保山市青少年宫调研了解运营情况;到保山市四叶草青年社会事务服务中心调研交流社工组织承接政府购买服务职能情况;在滇西电子商务产业园调研了青年创业就业见习基地暨保山市创客团委,并与保山市、县两级团委主要负责人、创业青年代表和团干部代表进行座谈,详细了解青年创业就业工作开展情况,认真听取基层团组织在开展工作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最后,对做好共青团工作提出了明确指示和要求。
在路局团委的领导下,结合站(片)区实际,成立站(片)区联合会,充分发挥团组织的区域优势,组织开展具有站(片)区特色的团的活动,服务于站(片)区各单位的中心工作和青年的成长成才。
二、工作机构:
1、站(片)区联合会由站(片)区各基层单位团组织负责人组成。
2、站(片)区联合会设正副主任各一人(应为专职团委书记),正副主任的人选,由站(片)区各基层单位团组织负责人民主推选,局团委根据站(片)区各单位团组织负责人的团工作业绩,从推荐者中择优确定。
3、站(片)区联合会主任在路局团委授权下,在联合会的集体领导下,负责主持站(片)区联合会的日常工作,对站(片)区联合会的工作全面负责。联合会副主任协助主任开展工作。站(片)区联合会其他成员协助联合会正副主任做好站(片)区团的工作。
三、职责范围:
1、及时传达路局团委工作精神,并经常主动向路局团委汇报站(片)区团工作开展的情况和问题。
2、组织开展符合站(片)区实际、有益于团工作发展的区域性青年突击、志愿者服务和青年文化体育活动。
(1)在春运、暑运、“五一”黄金周、“十一”黄金周和重点工程施工期间,整合地区青年志愿者力量,开展具有针对性的突击建功、志愿“清白”、站(片)区服务、帮困助学、“知路爱路护路”和营销宣传活动。
(2)发挥区域优势,加强站(片)区单位团组织间的交流,整合资源联合创建青年优质设备、青年志愿者服务社区和站(片)区青年联合书屋,结合迎接春节、元旦、“五四”、国庆等纪念日,开展形式多样的青年文化体育活动。
3、了解站(片)区各基层单位团工作的发展情况,以及站(片)区兼职团干部、优秀团员青年的状况,根据需要组织站(片)区性的培训、座谈和交流活动,。
4、经路局团委授权,与地方团组织加强沟通联系,取长补短,优势互补。
5、完成路局团委交办的其它工作。
四、工作制度:
1、会议制度:原则上每季一次,遇有重要议题可以随时召开。
主要议题:讨论分析站(片)区各基层单位团工作发展状况,协商制定站(片)区团的工作开展规划,结合路局团委的工作部署,策划站(片)区性大型青年志愿者突击活动和青年文化体育活动、站(片)区各单位间团工作的学习交流活动。
2、联系制度:站(片)区联合会正副主任要定期向路局团委、站(片)区团工作联系人汇报团的工作,原则上每月一次,遇有重要情况或突发性事件,必须及时汇报。汇报的主要内容:路局团委部署的工作完成情况;站(片)区联合会主要的工作计划及落实情况;站(片)区团干部、团员青年的思想动态和状况;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需要上级解决的问题等。
3、调查研究制度
(1)站(片)区联合会正副主任应经常与本地区各基层单位团组织负责人保持联系,交流工作经验,整合站(片)区优势,促进团工作的共同提高。
(2)站(片)区联合会成员要经常了解地区各基层单位兼职团干部、团员青年的工作、生活、学习及思想状况,发扬团结、友爱、互助的精神。
(3)站(片)区联合会正副主任要抓好本单位的团工作,起到表率作用,并经常开展调查研究,积极运用调研成果不断改进团的工作。
五、加强对站(片)区联合会的指导与考核:
路局团委指定机关同志担任各站(片)区团工作联系人,指导、帮助联系点站(片)区联合会开展日常工作。
9月21日,在中国驻奥克兰总领馆教育组的组织下,新西兰奥克兰和怀卡托地区的中国留学生,联 合包括新西兰中华青年联合会和奥克兰中国学生学者联谊会在内的13家华人青年、学生社团,以“庆中秋迎国庆、展青年风采、扬传统文化、促中新友谊”为主题,呈上了 一场精彩纷呈、别具匠心的中秋文艺演出。
(供稿/驻奥克兰总领馆教育组 奥克兰中国学联)
中国 北京
9月24日,《中国留学发展报告(2013)》蓝皮书正式。该蓝皮书综述了近年全球留学的发展现状与特点,并在调研的基础上,分析了中国留学发展的最新情况,如留学生的生活发展状况、低龄留学的现状及需求等。 (摄影/杨宇)
中国 襄阳
9月17日,“2013(第十四届)全国留学人员创业园年会”召开。
(供稿/中国技术创业协会留学人员创业园联盟)
印度 哥印拜陀
9月19日,2013南印度哥印拜陀“迎新生,庆中秋”文艺晚会举行。 (供稿/全印中国学联会巴拉蒂尔大学分会)
法国 里昂
10月5日,为传达中国驻法国使馆教育处对里昂留法学生的关怀,秉承历届里昂中国学联“走进学生中去”的传统,里昂中国学联组织的“2013迎新活动与第二届留学法国生活知识竞赛”成功举办。 (供稿/里昂中国学联)
瑞士 日内瓦
9月26-27日,日内瓦大学孔子学院首次举办了《中国书法——历史与现状》的书法学术研讨会。
(供稿/驻瑞士使馆教育处 日内瓦大学孔子学院)
美国 西弗吉尼亚
9月21日,在以歌曲《乡村路》闻名的西弗吉尼亚州群山环绕的摩根城里,西弗吉尼亚大学的学生活动中心变成了快乐的海洋,超过600名中国留学生欢聚一堂庆祝中国传统中秋佳节。
(供稿/西弗吉尼亚大学中国学联)
瑞士 伯尔尼
9月29日,瑞士中国学人科技协会第九届年会召开。中国驻瑞士大使许镜湖应邀出席年会并致辞,教育处孙玲参赞以及来自瑞士各地的100多位留瑞专家学者、学生代表出席年会。
(供稿/驻瑞士使馆教育处 瑞士中国学人科技协会)
教师专业化的内涵
目前大多数国内学者将教师专业化概括为:教师内在合理的知识结构,以此为基础具有通过专门训练而获得的、其他专业人员不具备的教育教学实践能力,并能有效地、创造性解决教育教学领域中所有具体问题等。本文基于2012年~2013年对10所北京市属高校1,600多名中青年教师的问卷调查和高校实地走访,聚焦北京市属高校(以下简称市属高校)中青年教师的执教能力、专业实践能力、应用性科研能力和社会服务能力等,分析中青年教师的专业化发展状况,从院校支持策略角度进行研究。
北京市属高校中青年教师专业化发展状况
(一)中青年教师已成为市属高校教师队伍主体
目前,市属高校接收博士生和引进人才数量逐年增加,45周岁(含,以下同)以下中青年在学校教师队伍中比例日增,高学历、高职称人员比例日增;据有关部门统计,截至2012年底,市属高校专任教师16,800多人,其中中青年占74%,承担学校70%以上的教学任务;根据北京市属10所高校人事业务数据统计,7,468名专职教师中,中青年教师5,023人,占68%;其中40周岁以下3,701人,比例接近50%;中青年教师比例最多的高校甚至达到77.65%。在5,023名中青年教师中,具有博士学位的比例达44.10%;比例最高的学校达77%。在参加调查的1,600多名中青年教师中,高级职称比例达到35.3%;中青年教师在学校的作用和地位越来越重要,其专业化发展的重要性和紧迫性不言而喻。
(二)中青年教师的专业化发展仍存在很多问题
1.大多数中青年教师尚未成为教学骨干,自身发展满意度低
接受调查的中青年教师中,成为教学骨干和专业负责人的只有22.1%,77%以上的从事一般性教学工作。中青年教师对学校、学生质量和教学发展等的满意度中,对自身教学发展的满意度最低,只有27.6%;在执教能力提升、教学负担、学生学习、学生心理和同事人际关系等各种压力排行中,选择教学负担和执教能力提升压力的最多,分别为33.50%和26.50%。同时,中青年教师对教学质量评价、学生评价、产学研合作、教学成果奖励等制度的满意度均不到50%,个别学校中青年教师对教学质量评价制度的满意度只有34%。
2.应用性科研项目和成果欠缺,科研能力满意度低
调查发现,市属高校中青年教师涉及应用性技术转让研究和服务于社会企(行)业的科学研究只占21%和26%,大部分研究局限于专业理论研究;近三年,中青年教师人均科研成果总数(含著作、论文、报告、专利和项目及各类作品)仅为11.4件,平均每年3.8件;人均横向科研课题仅为0.79件;人均科研课题总经费仅为19.54万元,年均6万多元(不分自然科学、社会科学);以上说明,北京市属高校中青年教师的科研能力和社会服务能力还比较低。
3.社会实践能力弱,社会服务参与度低
接受调查的中青年教师,参加企业科研课题或技术研发/产品活动者为29.10%;承担企业科研或技术/产品研发项目者为18.70%;作为学术专家参加行业企业科研或技术/产品研发项目评估的只有10.40%;作为发起人或重要组织者参与组织区域性行业重要活动者仅为6.30%。中青年教师社会服务情况也不容乐观:为其他研究机构或高校工作的占12.50%;为学术领域外商业组织工作的占10.90%;为学术领域外非营利组织或政府部门工作的占7.90%;参加家庭或学校所在社区组织公益服务活动的占16.30%。
综上可见,目前市属高校中青年教师在执教能力、科研能力及社会服务能力上,都还存在能力欠缺、贡献力不够、个人满意度低等问题。市属高校应高度重视并采取有效支持策略,促进其专业化发展。
市属高校中青年教师专业化发展院校支持现状与需求分析
(一)市属高校支持策略制定和满意度情况
1.市属高校支持政策和制度制定情况
课题组对市属高校中青年教师专业化发展支持政策和制度状况从9个方面进行了调研。(见表1)
表1 市属高校对中青年教师专业化发展的支持情况
从表1中可见:第一,10所市属高校普遍制定和实施了中青年教师专业化发展支持政策和计划。第二,7个以上高校在中青年教师专业化发展上,都把政策支持重点放在了提升中青年教师教学、科研能力和水平上,制定了科研、教研专项资助政策;进入学科或科研团队的制度和政策,导师制度;培训、出国进修政策和计划;到行业企业挂职或实践制度等。第三,部分高校对中青年教师成长有鼓励资助政策,如在职称晋升上制定政策倾斜,攻读学位经费补贴,组织相关爱心活动等。第四,大部分学校对青年教师增加了进校补贴。
综上说明,近几年,北京市属高校很重视中青年教师专业化发展,针对中青年教师专业化发展,在政策和制度支持方面都采取了相应措施,开展了相关工作;不足的是:现有政策和措施未能完全满足中青年教师发展需要,一些政策和措施的实施尚未落实,已实施措施和制度的绩效还有待考证。
2.中青年教师对学校支持制度的满意度情况
通过调查发现,中青年教师对学校相关支持政策和措施的满意度如下:第一,对学校教学管理/技术等方面支持满意度只有32.20%。第二,对学校和院系教师发展支持政策与制度的满意度为55.7%;对教师晋升和晋级标准的满意度为61.4%;对优秀/骨干教师奖励或资助的满意度为64.9%。第三,对学校支持教师学术/教学共同体的满意度为57.9%;对鼓励教师参与校外服务或商业活动的满意度为51.8%;对给教师提供资源从事社区教学和研究的满意度为46.1%。第四,对岗位聘任、职称评定、工资、教师评价、教师评优等制度的满意度均不到50%,个别学校中青年教师对教师评价制度的满意度只有33.7%。第五,对科研工作量要求、科研资助、科研成果奖励等制度的满意度均不到50%,个别学校中青年教师对科研成果奖励制度的满意度只有34.2%。
综上可见,高校的支持政策和措施总体得到了大多数中青年教师认可;但学校教学管理制度,以及对中青年教师在教学技术、社会服务、科研资助和成果奖励等方面的支持政策和措施还有待改进。
(二)中青年教师对支持策略的需求
通过调查发现,中青年教师专业化发展方面最需要得到的支持包括:第一,教学发展方面:需要教学改革研究支持的占51.10%;需要教学策略技巧支持的占37.90%;需要融入相关学科团队支持的占26.70%。第二,科学研究方面:需要融入某个学科学术“圈子”支持的占55.70%;申请项目和经费方面需要支持的占65.40%。第三,社会服务方面:需要与产业加强合作机会支持的占45.30%;需要横向科研项目政策支持的占48.50%。第四,职业发展方面:需要专业进修、实践锻炼、培训学习机会和经费支持的占46.10%;需要职称晋升支持的占57.40%。
有针对性地完善中青年教师专业化发展支持策略
应对中青年教师上述发展问题和需求,市属高校应在已有支持策略基础上,进一步有针对性地完善中青年教师专业化发展支持策略。
(一)完善中青年教师教学能力提升支持策略
市属高校招收的大多是高考二本线上下的北京籍学生,面对这些见识多、头脑快,但学习自主能力低的学生,提高中青年教师教学能力是一项最基础、最重要的任务。
1.充分利用北京市教育资源的优势条件
北京市高校师资培训中心利用北京地区优势高等教育资源,组织市属高校中青年教师到教育部部属高校访学,采取“师傅带徒弟”一对一的培养方式,旨在依托高水平高校的教学名师,培养一批具有高水平教学能力的高质量青年教师;近几年,市属高校100多名青年教师已通过这种方式“学徒转正毕业”,业已成为学校的教学骨干。市属高校应充分挖掘和利用这种优势资源,提高中青年教师专业化发展水平;由专门负责教学和师资队伍建设的校领导牵头,职能处室负责提出本校实施方案,继续加大政策性支持力度,在人力和物力上加大支持,及时总结和提炼成功案例,纳入本校中青年教师队伍建设规划和年度重点工作,把此项工作落实好。
2.给予政策引导和人财物支持,支持学科或专业中青年教师建立教师工作坊
教师工作坊可在本教研室、本系统或跨专业、跨单位自愿组建;活动主要内容是让青年教师自觉主动研究和交流执教体会和经验,通过教师互动研讨交流,促进和提高执教能力。北京联合大学支持教师自发组建了设计类专业教师产学研修工作坊、英语教师教学学术研修工作坊,通过聘请行业大师和著名高校名师,指导并共同研讨本学科专业青年教师实践教学能力和教学学术能力提高的问题,吸引本学科、专业教师自愿参加,激发了教师热情,促进了教师教学能力提升。
3.针对教师不同发展需求,提供多样化教学能力培训和专家指导
通过培训和指导,使中青年教师在不同专业化发展时期得到所需要的专业指导和支持。北京联合大学近年来实施“新教师入职培训”“新晋升副教授培训”“中青年教授培训”“新任系主任培训”“优秀青年教师培养导师制”等支持性措施。其中“优秀青年教师培养导师制”是聘请资深教师和教育教学专家,建立对中青年教师执教能力培养的过程指导、考核、反馈制度与工作机制,切实提升了中青年教师的执教能力,一些青年教师经过导师的一对一培养,已经成为受学生欢迎的北京市级优秀教师或教学基本功大赛获奖者。
(二)完善中青年教师应用性科研能力提升支持策略
中青年教师应用性科研能力的提高,离不开承担省部级以上科研项目的磨练;但在竞争国家级(或省部级重点)教科研项目上,与“985工程”高校或部属高校相比,市属高校中青年教师明显处于劣势。根据调查显示,近三年,市属高校中青年教师承担竞争性教科研项目人均不到1项,且大多为省部级以下。市属高校应充分认识到问题的严重性,采取切实有效措施改变这种状况:首先,要在本校教科研竞争性项目申报上给中青年教师一定倾斜。近年来,北京联合大学通过专门对中青年教师设置校级科研培育“新起点项目”,帮助多名中青年教师获得国家级各类科研项目;其次,是组建由有经验教授领军的教科研项目申报专家组,指导或带领中青年教师共同“写本子”参与高级别项目竞争并完成项目任务;再次,是制定鼓励政策,支持中青年教师利用原母校学术资源,争取校际教科研合作项目或与社会行业间的横向课题,制定相应的科研资助、学术团队和学术共同体资助和科研成果奖励制度等。
(三)完善中青年教师社会服务能力提升支持策略
市属高校承担着为北京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提供人才培养、技术创新和文化传承等任务,需要中青年教师具有很强的社会实践能力和应用型技能。调查中,70%左右的中青年教师非常希望增加社会、行业实践机会,提高服务社会能力,促进自身专业化发展。因此,市属高校应发挥身在首都,与北京市各行业有长期合作基础的优势,完善鼓励中青年教师参加社会、行业实践与合作的制度和措施。特别应在北京市支持市属高校创建的“协同创新中心”中,尽可能为中青年教师提供与企(行)业、央属事业(科研)单位协同创新的机会,使中青年教师能在社会活动中经受历练,提升专业化发展水平。
一、基本状况
从年龄结构看:以中青年居多,主要集中在30-50岁,占70%以上。
从受教育程度看:文化程度普遍偏低,初中居多,占62;小学占31%;高中及以上占7%。
从精神生活看:留守妇女忙于农活和家务活没有时间参加娱乐活动,加上生活范围较小等因素,造成了农村留守妇女精神压力大。
从婚姻状况看:由于夫妻长期分居,相当一部分留守妇女家庭出现婚外情,婚姻呈现不稳定状态。
二、主要问题
1、劳动强度大。由于丈夫外出务工,留守妇女成为家庭生产生活的绝对主力,家中所有粗活、重活几乎都压在了留守妇女肩上。既要承担繁重的农业生产劳动,又要料理家庭事务,赡养年迈的老人,教育未成年的孩子,劳动强度大,劳动时间长,身体状况下降,体力大幅度透支。
2、发展能力弱。绝大多数的留守妇女受教育程度较低,其文化程度与经济社会发展需要不相适应。平时极少读书看报或参加培训,大多从事传统的体力型农业生产,缺乏现代生产发展技能。
3、精神负担重。由于丈夫长期不在身边,留守妇女独自承担生产生活重担,自身安全感缺乏、心理压力大,忍受着身体和心理的双重煎熬。夫妻双方聚少离多,缺少情感交流,造成双方的思想观念、行为方式差距越来越大,夫妻感情容易出现裂痕,导致第三者插足造成留守家庭离婚率上升,直接影响着农村留守妇女的婚姻质量和家庭稳定。
4、子女亲情缺位。多数留守妇女文化程度偏低,加之没有时间、精力和能力辅导子女功课,对子女教育力不从心,对孩子的关注和教育仅仅停留在吃饭穿衣上,缺乏与子女的有效沟通,难以进行正确的心理关怀和家教指导。父亲的亲情缺位,也影响了孩子健全性格的形成。
三、对策建议
1、强化政策倾斜。充分认识到农村留守妇女在农业生产、管理家庭、教育子女中发挥的主导作用,加强对农村留守妇女问题的调查研究,掌握农村留守妇女的现状,制定关爱留守妇女的政策和措施。充分考虑农村留守妇女的利益需求,制定出台有利于留守妇女创业就业的扶持政策和。从政策机制和导向方面减少农村留守妇女数量的扩大,制定优惠政策鼓励外出务工农民回乡创业就业。
2、强化技能培训。根据农村留守妇女的文化程度、接受能力和现实需求,制定农村妇女教育培训计划,开设灵活多样的实用技术培训课程,有针对性地组织留守妇女进行技能培训,通过送教上门、定向培训等方式,为留守妇女提供创业理念、信息咨询、项目定位、政策法规等方面的智力支持和培训指导,使她们掌握一技之长,提高其在非农生产领域创业就业的能力,帮助她们向非农生产领域的第二、第三产业转移就业。有针对性地启动培训与提供小额贷款相配套的激励措施,建立留守妇女劳动力创业就业信息网络,以市场引导培训,培训促进创业,创业带动就业,提高农村留守妇女依靠科技增收致富的能力和创业就业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