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街道网络意识形态工作总结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在中国东北长白山区的偏僻山城集安市,50多岁的迟先生也从没想到,自己退休后会成为一名半职业的“网虫”:他不但擅长网络游戏,还熟练掌握了视频聊天。
网民自拍、聊天交友、反恐游戏、网络……正如迟先生所讲的那样,在中国,互联网从十年前一个技术的代名词发展到今天成为一种新的文化形态,其速度之快令国人惊讶。
随着网络技术与网络经济的快速发展,互联网所带来的新型文化形态正以其内容及交流方式的开放性、动态性等特点,影响并改变着国内1.37亿网民的文化生活。专家认为,对传统文化“隔离一代”的出现、网络文化消费的单一等现状,不能不令人担忧。
网络文化新形态凸现三大特性
在学者眼中,网络文化通常是指网络中以文字、声音、图像等形态表现出的精神性的文化成果,主要包括网络新闻、动漫、网络视频和音乐、网络文学以及论坛等。据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统计,截至2006年底,全国网民人数达到1.37亿,占中国总人口的十分之一以上。
专家认为,网络文化除具有文化的一般特征外,还有三大独有特征:
其一是网络文化具有体系的开放性。曾专题研究过网络文化的北京邮电大学教授李钢认为,网络文化融合了不同国家与民族的文化特征,人类的文化交融将在网络中得以实现。同时,由于信息在网上的自由流动,也使网络文化成为“不设防”的文化形态,关注文化扩张、文化入侵、文化安全正被提上日程。
其二是网络文化内容具有动态性。由于网络信息更新与传递迅速,各种风俗时尚与社会热点不断发生变动,网络文化具有不可控性。据上海市互联网研究中心调查,网络文化对现实社会“动员力”的不可控性。在全国每年发生的约7万起中,有规模并在社会上造成重大影响的几乎都同互联网有关。
此外,主体的自由性也是网络文化一大特征。山东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研究员刘良海说,网民是网络文化主体,可以在任何一台电脑上创作自己的文化成果,加之自己的虚拟身份,其文化活动不像在现实中那样受到过多限制和约束。
在国内,网络作为一种文化载体,人们对其依赖性已超过了影视、文艺、书本等任何传统文化载体。2006年12月,台湾地震引发海底电缆中断,造成许多海外网站无法登录,特别是MSN用户等客户的反应之大前所未有。
网络打造“隔离一代”
由于网络文化的出现,代表传统文明的许多传统文化内容与形式正在被颠覆,这是关注互联网人士的一致看法。
“-O-妈妈咪呀,妈妈咪……T_T……-_-^今天一天,我居然碰见这家伙三次。T_T孽缘!”这不是古代文化遗址中的神秘“符号”,也不是电脑出错时产生的乱码,而是正规出版物中的文字,摘自韩国作者“可爱淘”的网络小说《狼的诱惑》。在长春市同仁购书中心的销售架上随手翻看,发现内容中有符号语言的书籍非常多,如《泰迪男孩》、《我爱FOX》、《单眼皮的鱼》等,有的图书还附有“网络语言小词典”。东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院副院长韩非认为,网络“符号文化” 是对传统语言文学的一种挑战。
在网络文坛,亦玄亦幻的网络小说流行一时,其内容与写作手法都极大地突破了传统文学的创作。2005年,玄幻小说《诛仙》的作者以100余万册的惊人发行量,一跃成为文坛红人。2006年世界杯期间,《和美女同事电梯被困一夜》的网络小说作者赵赶驴进入百度人物风云榜前50位,网上还传出“除了世界杯,就看赵赶驴”的说法。在许多书店推出的每月畅销书榜单中,排进前20位的总有几部网络小说。
上海市新闻办副主任徐世平认为,由于网络文化的颠覆效应,正打造一批传统文化的“零接触群”,而这些传统文化的“隔离一代”多为年轻人。上海市新华街道居民张志清说,年青一代看报纸越来越少,甚至都不能安分地守在电视机前,而是更喜欢根据自己的口味在网络上寻找文化消费品。
北京邮电大学教授李钢认为,网络文化主体由两部分组成,一是文化的生产者,二是文化产品的消费者。从理论上讲,1亿多网民都属于这两大群体。此外还有无法统计的网络文化间接消费者。在生产者中,以安妮宝贝等为代表的70年代后的欲望叙事和以韩寒为代表的80年代后的反叛叙事,正在引领并占据网络原创的主流,对传统文学“叫板”。网络热门作家赵赶驴27岁,2006年获得新浪网络原创文学大赛总冠军的林千羽年仅20岁。
专家指出,网络文化对传统文化的颠覆正在影响着人们的价值观取向。最近有一款叫“人品计算器”的软件在网上流行,如果把“雷锋”输入,网上就会告诉你雷锋的人品得分。经典电影《闪闪的红星》在网上被修改得面目全非,小英雄潘东子成了一个整天做明星梦的富家子弟,父亲成了地产大鳄潘石屹,恶霸地主胡汉三成了青年歌手大赛的评委。木子美日记、芙蓉姐姐现象等网络文化更在颠覆传统文化的同时,颠覆了人们的道德标准,混淆了是非价值观念。
消费单一,“麻将效应”令人担忧
专家发现,绝大多数网民网络文化消费单一,互联网在他们手里成为一种接发信息、恶搞成风的娱乐工具。
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的数字显示,24岁以下年龄段上网人数占网民的比例超过一半,网民结构极不合理。由于这一年龄段网民网络文化消费多以娱乐为主,导致网络使用过于简单,降低了互联网的利用效率。因此,国内娱乐互联网的发展遥遥领先于商务网及政务网、企业网。
北京市从事网络经济研究的学者王旭辉说,网络沉溺是网络文化中不能忽视的一个倾向。网民一旦上网就不会主动离开,游离于正常生活工作之外,生理与心理健康受影响。
专家们说,互联网比麻将更可怕的影响还在于,它让一些年轻人变得懒散与迟钝,不需要再苦思冥想,不需要记很多知识,需要时就可以上网查找,工作总结、论文甚至情书都可以从网上下载,成为一代“空心人”。
提高文化供给能力
加强产品自主创新
浙江省委党校科研处处长吴锦良教授认为,网络文化急需加强内容建设,从而解决主流文化产品供给不足的局面。
吴锦良说,净化网络文化环境不能仅依靠“堵”,在供给不足的情况下,网民必然利用各种技术手段寻求其他信息来源。主流文化产品的增多,会满足多个层面的社会文化需求,需求带来供给,供给又带来消费者,网民的结构随着供给的变化,也会更加丰富多样。
上海市政协委员张新华认为,目前国内网络的基础建设相当先进,而不少网站还“虚有其表”,关键在于缺乏丰富、健康的文化产品。网络文化产品和服务的供给是政府的责任,政府应该成为网络信息的最大提供者,比如及时重大政策、政务信息等。
上海市新闻办副主任徐世平说,提高网络文化产品供给能力,需要培养、扶持、壮大互联网民族企业。整个互联网领域有60万个、数万个赌博类网站,英文信息仍是互联网的主流,西方意识形态主导的网站仍是网络文化的价值主流。
文化部文化市场司副司长庹祖海认为,经过近十年的高速发展,中文虽已成为仅次于英语的第二大互联网语言,但中文网络资源只占全部网络资源的10%左右,与英语资源80%以上的占有率相差甚远。国内缺乏一批在国际上叫得响的互联网企业,高品质网络文化内容绝大多数依靠进口,自主创新能力不强,这在网络游戏、网络动漫和网络音乐等领域表现得尤为突出。
庹祖海说,扶持民族网络文化产业,首要的一点就是尽快使网络文化产业的投融资渠道畅通起来。这几年来,我国的互联网产业之所以能迅猛发展,其实主要是依靠国外的风险投资大规模进入,如国际著名的投资基金IDG已经在国内投资了数百家互联网公司。
引导网络文化消费取向
成为当务之急
互联网业界人士认为,当前国内缺少一部完整的互联网产业政策,网络文化消费完全是市场主导,导致消费娱乐化,极度失衡,引导网络文化消费与使用迫在眉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