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调研工作的意义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我们工作的成功,离不开我院青年志愿者的努力和各位家长的支持。在学习之余,大多数志愿者尽自己所能提高社区孩子们的学习成绩;在工作之余,家长们对我们的工作提出了许多宝贵的意见和建议。这使得我们的工作进展的很顺利。
下面我将根据家长们所提的建议,具体谈一谈我们工作中需要改进和值得发扬的方面,以便今后更好的开展我们的工作,使得我们的工作全方位化、细节化、深层化、专业化,也能使更多的孩子受益,让更多的家长满意。
一、对志愿者的要求及选拔
在家教调研过程中,很多家长反映,大多数志愿者能按时赶到,并认真耐心负责地对孩子进行辅导,力所能及地钻研解答学生提出的各种难题,能够尽职尽责,从未向服务家庭索要报酬,严格履行志愿者职责。当然也存在着极少数志愿者因为某些原因,而不能够坚持进行家教志愿服务。家长们建议在选拔志愿者的时候注意确定具有认真负责的态度;具有较强的交际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性格不过于内向;知识储备方面能够广泛涉猎多门知识,文理科均衡;能够有自己的思维和见解;有好的学习方法;讲课有深度,而不是潦以课本;能够在非规定的志愿服务时间多与志愿服务家庭联系,多和孩子交流······
对我们来说,家长们的要求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对志愿者来说是一个有实际意义的挑战,也是衡量志愿者在此方面涉及能力的标准。这样的要求以及由此要求产生的竞争,对志愿者自身来说、对其日后的发展是一个不小的收获。由此也能够对那些只为志愿服务时间而服务的志愿者给与彻底淘汰,使志愿者能够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志愿者。
当然问题的解决还需一段时间,还需多方的共同努力。目前解决方案正在商议之中,相信很快就能得到解决。
二、联系与互动
在此工作开展之前,很多家长看到宣传单后,打电话验测我们是否是“骗子”。我并不认为家长们过于多疑,更多的原因在于我们此前的工作缺乏连贯性,缺乏很好的宣传,承诺不够到位。
对此家长们也给了许多建议,希望我院青协能够多与社区联系,了解社区所需,及时的派遣志愿者提供志愿家教服务;希望我们在开展活动前,能够加大宣传力度,提前做好预备工作,不要出现前后不一致的情况;承诺要与实际行动相符······
对此我们将很快对我们工作的不足之处给予改进和完善。
在互动方面,家长们希望志愿者能够有较好的交际能力并能多与孩子、家长沟通,能够在非志愿服务时间内也保持联系。家教休息或结束之余,也能够给孩子讲些课本之外的东西,例如音乐、艺术、人生哲理等。在此方面赫玉伟同学做得很好,应该提出表扬!
三、志愿服务时间
在这次调研中,很多家长反映志愿家教每周一次,次数太少,孩子积攒的问题太多不能及时得到解决。对此我们将会给予一定的协调,调整。
还有不少家长提出能否将一轮志愿家教服务时间长期的开展下去。志愿者、孩子、家长经过了很长一段时间的磨合,但讲不了多久,又换成了下一个志愿者,又得花时间磨合。对于这个问题,我们需要考虑多方面的因素,但相信不久这个问题会得到很好的解决。
四、影响
从整体上来说这次志愿家教服务活动在长风社区影响很大。很多家长表示愿意同我们建立长期合作的关系。这表明我们的工作和付出的努力得到了极大的肯定。
但不足之处是,很多家长只知道我们是西北师范大学的学生,而不知道具体是哪个学院的。希望以后我们的宣传工作更加注重细节。
(二)、辅读学校活动
为积极响应“区域联动,大学生进社区”的号召,同时也为给志愿者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在新学期我们又一次赴山字石社区兰州城关辅读学校,开展了关爱智障儿童,用爱心搭建平台,共享美好明天,走进各年级智障儿童课堂的志愿服务活动
城关区辅读学校是我院于XX年建立了长期志愿服务基地,长期以来,我们坚持不懈地开展了以“阳光下做人,风雨中做事”为主题的志愿服务活动。山字石社区兰州城关辅读学校在每周二、周四下午将会有两节活动课,我院青年志愿者分会利用此次机会走进他们的课堂,受到了辅读学校孩子们的热烈欢迎,同时也使老师负担稍轻,与我们共同学习共同交流。我院志愿者参加此活动也认为此活动能在帮助他人的同时净涤自己的心灵,学会感恩。所以,我院青协将此次颇有意义的活动长期进行了下去。
至今我们已带领数批志愿者加入到了为辅读学校奉献爱心进课堂的活动中来。为智障儿童提供辅助教学工作的同时也为广大志愿者提供了一个学习和锻炼的机会取得了显著的效果,也得到了社会各界的一致好评。
主要的活动如下:
1、志愿者的招募:
为此次活动能更好更顺利进行,我院青协分会准备以自愿的方式对支援者进行招募,邀请我院青协分会干部及参与过此项活动的优秀青年志愿者对其面试以拔选一些可靠的志愿者。招募及选拔条件如下:
(1)、要求参与者有爱心,有耐心,有责任心。
(2)、要求参加者有持之不懈的态度。
(3)、有信心与这些残障儿童进行交流。
(4)、用平等的眼光看待他们,付出自己真心去帮助他们。
(5)、能与辅读学校老师配合。
(6)、有团队进精神,普通话标准。
(7)、星期二,星期四(分单双周)下午一,二节没有课。
2、志愿者的培训:
为了让志愿者们对辅读学校有更深刻的了解,明确自己完成此项活动应具备的条件和在该老师课堂上所应做的具体工作,能将自己的助教工作顺利完成。我们开展了辅读学校助教培训活动。主要内容如下:
(1)、我院青协分会主席介绍辅读学校的相关情况并向志愿者强调去辅读学校的主要责任。
(2)、我院青协分会干部向志愿者介绍志愿者的服务宗旨,讲述他们自己的服务工作经历。并强调了工作过程中需要注意的事项及工作中志愿者应具备的精神及条件。
(3)、志愿者共同探讨了“应该怎样去做自己的工作?”、“如何成为一个优秀的辅读学校助教志愿者?”、“怎样才是真正意义上的‘阳光下做人,风雨中做事’?”
3、具体活动安排:
(1)、将培训后的志愿者批次安排活动时间及所负责班级,在辅读学校进行长期的志愿服务。
(2)、每次活动都会由我们旅游学院青年志愿者干部带队,负责在学校的协调工作
(3)、志愿者到达辅读学校后按所负责班级走进课堂。
(4)、协助老师完成教学任务,与同学互动,对老师有特殊要求的同学进行个别辅导。
(5)、在教学实践课(走出教室,走出学校的课堂)中协助老师管理好班级,为老师减轻些负担。
1主要工作做法
相关法律法规的实施和不断完善,对行政执法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对此,在日常行政执法工作中,从六个方面入手,基本构建了洮南畜牧系统依法行政格局。
1.1强化组织领导,确保依法行政落到实处局班子对依法行政工作高度重视,健全组织,加强领导,明确责任分工,切实把开展依法行政工作纳入到重要议事日程。明确了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执法人员严格执行的工作格局。一是完善机制。局领导班子专门召开会议,研究和调整了局依法行政工作领导小组,组成了由局党委书记、局长任组长,分管副局长任副组长,局有关科室和基层单位负责人为成员的行政执法组织网络,把依法行政工作纳入了规范化管理轨道,有效地促进了工作的开展。二是强化考核。把依法行政工作列入年度的检查考核范围,定期对基层单位的依法行政工作进行检查考核和督促整改,其考核情况作为年终考评干部实绩的重要内容,切实推进了依法行政工作的有序开展。
1.2深化学习管理,提高执法人员素质为切实提高队伍的整体素质,改善队伍素质参差不齐的顽症,一是把学习培训作为工作的一个重点。采取集中学、外出学和分散自学相结合的办法,学习了《行政许可法》、《行政处罚法》和《行政赔偿法》等法律法规,通过自上而下的学习,提高了执法人员的思想觉悟,从而树立了执法为民的执法理念。二是每年年初对所有执法人员进行法律法规和业务技能考核,对考核不合格人员做出了待岗或转岗处理。三是在考核合格人员中实行民主推荐、公开选聘制度,选出各单位执法科长,确保人员组合合理。通过学习、考核、选聘的深入开展,有效提高了系统执法人员的综合素质,也为畜牧执法工作的顺利开展打下了坚实基础。
1.3健全规章制度,规范依法行政行为一是建立健全科学、民主的决策机制。建立了领导班子重大案件集体决策制度。对重大案件或社会影响大的案件,必须经领导班子集体讨论决定。同时,注重发挥民主监督的作用,坚持把重大案件处理结果公开的办法,杜绝了办案人员、社会关系说情等问题的发生。二是健全行政执法责任制等规章制度,规范了执法人员的工作行为。把各项执法内容分解细化,合理设置工作岗位,明确各岗位人员职责。进一步健全完善了畜牧系统“行政执法责任制”、“行政执法评议考核和责任追究”以及“行政执法人员行为规范”等规章制度,确保执法工作有章可循、有规可依。
1.4严密执法程序,确保行政执法规范每年初,将执法检查工作的计划上报市法制办,严格执行行政执法准入制度。同时,将局行使的兽药饲料监督管理和草原的监督管理行政执法权,按照职责分工,分别委托给基层单位的动物卫生监督所和草原工作站,确保行政执法主体合法。在执罚收费上,严格执行物价部门核定的收费标准,并严格财务“收支两条线”结算制度,杜绝了座支、挪用现象发生。同时,在日常执法工作中,坚持执法亮证,按程序办案,杜绝了吃、拿、卡、要、等问题。
1.5强化日常宣传,树立良好部门形象结合“三下乡”、畜牧法制宣传月和“12.4”法制宣传日活动,通过设置宣传展板、发放宣传资料、设立咨询台等形式,对《动物防疫法》、《草原法》、《畜牧法》、《兽药管理条例》、《饲料和饲料添加剂管理条例》等畜牧法律法规进行集中宣传;组织人员对没收的动物产品及假劣兽药全部依法销毁、电视曝光。通过这些形式多样、通俗易懂的宣传,使消费者明辨是非的能力得到增强,管理相对人的守法经营意识得到提高,部门形象得到提升。
1.6聘任社会监督员,强化日常行为约束为了落实好行政执法责任制,特聘请市政府工作人员、个体工商户和服务对象共计11人,作为局软环境、政行风监督员,定期召开会议,接受监督意见。并在醒目位置公布监督电话,设立意见箱,广泛接受社会各界监督。另外,局成立了执法监督领导小组,采取定期和不定期的方式,深入基层进行监督检查,发现问题及时整改,确保了系统行政执法的公正。
2存在的问题
一是执法依据不完善。目前,在饲料行业执法上,执行的是2001年国务院颁布的《饲料和饲料添加剂管理条例》,该条例对饲料生产企业制定的条款较多,而对饲料经营企业或业户管理规定较少。从饲料经营上看,条例中只笼统地说应具有规定的仓储设施、有相关知识的技术人员和必要的产品质量管理制度,而没有具体规定经营条件等情况,甚至对无饲料经营许可证经营饲料大违法行为也没有处罚规定,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饲料市场的管理。二是行政执法手段落后。目前,就开展饲料执法检查看,基层开展饲料检查均是采取肉眼常规检查。对饲料、饲料添加剂的抽样检查,所采样品只能送省或白城市饲料检验部门进行检验检测,检验时间较长,而且每个样品均需要检验费用,检验资金难以落实。另外,动物卫生监督执法、草原执法由于执法手段落后,现有的一些设备也破损严重,很多时候还停留在一支笔、几张纸上,还缺少必备的执法车辆、录音、录像、照相等设备。三是行政执法人员素质不高。就草原执法看,由于市草原站的大多数人员均是退伍安置人员,这些人员学历不高,相关知识掌握不多,有的人员写字都很困难,很难适应执法工作的需要。另外,动物卫生监督执法中也存在类似问题。
3下步工作打算
一要强化宣传发动,进一步增强广大群众守法意识。要充分利用电视、广播、报纸等多方媒体,通过张贴标语、发放宣传单、设立宣传板、现场答疑、印制小册子和开办讲座等多种方式,把相关涉牧法律法规宣传下去,让广大养殖户和经营者充分了解和掌握畜牧发展面临的新形势,增强广大群众大局意识、责任意识和守法意识,进而为规范全市养殖和经营行为,增强广大群众依法防、检疫意识打下良好基础。
二要强化行政执法力度,严厉打击各类违法行为。强化动物卫生监督执法,加大动物卫生违法案件查处力度,建立巡查制度,加大排查范围,增加检查频次,对动物屠宰、销售市场进行集中整治,做到常态化管理,加大经营、运输病死畜禽的打击力度,做到严格监管,严厉处罚。加强兽药、饲料市场整治力度,开展集中整治行动,加大假劣兽药、过期兽药的查处力度,规范兽药、饲料市场经营秩序,实现守法诚信经营的良好局面。加强各繁育改良站点和种畜禽的管理,严厉打击私购或使用劣质的违法行为。要重点开展草原执法等工作。加大典型案件查处力度,对破坏超过20亩的承包户,移交公安机关处理,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并全力配合司法机关,确保尽早结案。
三要加强培训考核,全面提高队伍整体素质。以全面提高执法人员服务大局能力、增强执法业务水平、提升业务素质为目的。建立健全培训考核机制,全面开展《动物防疫法》、《草原法》等相关涉牧法律法规的培训,提升执法人员业务水平,增强职工法制观念。在开展广泛培训的基础上,将培训考核摆上重要位置,纳入年终考核内容,作为执法人员评先选优的重要依据;加大检查督导力度,建立责任追究制度,有效杜绝吃拿卡要现象的发生。
由于受当地的自然资源、社会资源等具体情况的约束,我县一些欠发达地区的确出现一方水土难以养活一方人的现象,这些地方大部分呈现为“三少四缺”(少水、少电、少路,缺能源、缺资金、缺技术、缺人才)状态,就地脱贫制约因素多,难度较大。只有把握机遇,立足实际,充分利用我县欠发达地区优惠政策,大力实施下山异地脱贫战略,才能实现这些地区的农民稳步脱贫。为了进一步摸清我县欠发达地区下山异地脱贫工作状况,笔者对2000年全省百乡扶贫攻坚工程实施以来的全县下山异地脱贫工作进行了总结,并对全县25个欠发达乡镇2003—2007欠发达乡镇奔小康工作规划展开了调查研究,以期为我县下一步实施下山异地脱贫战略提供决策依据。
一、我县欠发达地区下山异地脱贫工作的基本现状
目前我县36个乡镇中列入省欠发达乡镇奔小康工程的乡镇有25个,其中省财政重点扶持的有12个。自国家“八七”扶贫攻坚计划实施以来,共投入2000多万元用于下山脱贫点建设,全县共建成下山异地脱贫点68多个,占地40多万平方米,安置下山农民1.2万户、4.3万人,下山脱贫工作的有效开展的同时,全县欠发达地区社会经济也取得明显改观,突出表现在两增两减。两增:一是欠发达地区经济总量明显增长。几年来全县新增特色基地300多个,规模面积达到95000多亩,2003年全县实现国内生产总值109.8亿元,比1999年68.9亿元增长59.4%。二是欠发达地区农民收入明显增加。2003年12个省级欠发达乡镇农民人均收入达1973元,比1999年1364元增加609元,年增幅达11.1%。两减:一是贫困村数量明显减少。1999年全县贫困村总数达375个,到2003年全县人均收入1500以下的贫困村减少到15个,共减少了360个。二是贫困人口数量明显减少。全县人均收入低于1000元的贫困人口从1999年末的17万人减少到2003年的2.6万人,减少了85%。农民生活条件得到了明显改善。
虽然,欠发达乡镇社会经济取得了较快的发展,但贫困现状依然严峻,根据2003年浙江省统计局“欠发达县(市、区)乡镇贫困状况及扶贫成效统计监测”表明:到2003年底,全县36个乡镇中人均收入低于省相对贫困标准1500元的贫困户共33425户、115387人,占全市贫困人口总数的四分之一,占全县总人数的9.4%;人均收入1000元以下的共有9352户、26685人,占全县总人数的2.2%。其中25个欠发达乡镇人均收入1500元以下的共有25761户、93055人,占25个乡镇总人数的22%,12个省财政重点扶持的欠发达乡镇人均收入1500元以下的共有10238户、37867人,占12个乡镇总人数的27%,呈现出贫困面大,分布相对集中,贫困人口绝对收入低的特点。具体情况如下表:
单位:万户、万人、元、
主要
指标
地区
状况
总人口
(万人)
人均收入低于1500元贫困人口
人均收入低于1000元贫困人口
人均收入
户数
人数
占该区域人口百分比
户数
人数
占该区域人口百分比
数值
比上年增长百分比
全县总体
状况
123.2
3.3
11.5
9.4
0.94
2.6
2.1
4362
9.6
25个欠发达乡镇总体状况
42.9
2.6
9.3
22
0.63
1.9
4.4
1982
15
12个省重点扶持乡镇状况
13.7
1.0
3.8
27
0.27
0.75
5.5
1973
17
二、我县欠发达地区下山异地脱贫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下山异地脱贫工作是一项重大的系统工程,涉及面广,政策性强,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新问题新情况也层出不穷,概括起来主要以下两方面。
一方面对农民来说有四难:
一是下山难。山区广大农民家庭经济困难,下山脱贫搬迁成本较高,经济上的制约成为山区贫困农民下山最大的障碍。此外贫困地区有些农民等靠要思想严重,也不想下山。
二是扎根难。一些贫困地区农户下山来,受各种社会因素影响而举步维艰。由于政策影响而带来的诸如户口、孩子入学、计划生育、社会治安等问题也时常困扰着下山脱贫的农户。由于小聚居的风俗习惯作用,当地居民的排他性出给下山脱贫居民带来了不便。
三是就业难。山区农民的自身素质普遍不高,劳务就业信息闭塞,随着经济的发展,改革的深入,市场对人才资源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受市场经济影响而产生的激烈竞争使贫困地区的农民在劳动力市场上难以占有一席之地。一些已经外出就业的山区劳动力由于素质普遍较低,在当前较为激烈的就业岗位竞争中渐趋淘汰,成为下山农民就业新的问题。
四是断奶难。由于长期生活习惯和经济因素影响,使下山脱贫农户和山上的土地资源又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一方面,有些下山脱贫的农民不想舍弃原有的祖业,继续刀耕火种,另一方面山上的粮食蔬菜也是他们一部分生活之源。断奶难的现象,束缚了下山农民的思想,使他们放不开手脚,下山脱贫变成了一种形式,一旦由于经济等因素冲击,又会把他们打回到下山上山的老路上去。
另一方面对社会和政府来说有四差:
一是下山脱贫起点低,对象总体状况差。根据浙江省统计局“欠发达县(市、区)乡镇贫困状况及扶贫成效统计监测”表明:到2003年底,全县居住在深山高山的还有15428户、54477人,其中12个省财政重点扶持的欠发达乡镇住在深山高山的还有9135户、30111人。这部分人口中大多数人均收入在1500元以下,经济状况差,下山脱贫难度大。
二是社会生活条件落后,基础设施差。各欠发达乡镇总体上路面窄,铺筑率小,等级低。不仅是昌禅、莒溪等贫困乡镇,像望里、括山等平原乡镇,沙石路段还大量存在。全县目前机耕路完好率不到70%,平原和半山区还有部分贫困村没通机耕路,如昌禅乡9个行政村就有4个行政村不通机耕路。义务教育基础条件落后,全县还有破旧危房3万多平方米亟需改造。乡村医疗设施简陋,安全卫生用水在欠发达地区基本上是空白,导致肠道病、皮肤病频发,因病返贫现象突出。基础设施的落后,成了阻碍贫困地区农民脱贫致富的瓶颈因素。
三是我县欠发达地区农业龙头企业起步晚、见效差。经过近几年的发展,我县农业生产初步形成了企业、基地,但是,这些农业龙头企业存在以下不足:一是规模小。到目前为止,我县上亿元的农业龙头企业还没有;二是档次低。像我县马站四季柚、沿浦紫菜等,分别有上万亩的基地,但是只是低层次的加工,生产出来的产品社会再生产附加值小;三是抗市场风险能力弱,像我县岱岭乡前年由于蘑菇市场波动,加上本身产品品质问题,仅此一项就损失230多万元,全乡人均收入降低200多元。
四是各级财政自身困难,扶贫资金来源不足,政府自身扶持能力差。县级财政可用资金少,单靠县级财政扶贫难以为继,而大多数乡镇财政严重负债运行,累计负债总额超过3000万元,全县贫困乡镇村级集体经济空壳的村175个,占贫困地区总村数的40%。据初步预算,全县仅水电路三项基础设施建设初步投入需要1亿元左右,而2003年全县扶贫资金包括省、市、县在内共投入2000多万元,远远不能满足欠发达地区脱贫致富要求。
究其深层次原因,主要有四个方面:
一是还未形成一套规范的下山异地脱贫工作机制。从村级下山农户申请,乡镇汇总上报,到县级论证审批,各地在时间进度和程序上都不一致,年初应该上报的,有些乡镇拖到年中报表才上来,而有些乡镇没有统一汇总,由村民直接送到县一级。在县级有关职能部门当中,也存在工作不协调的现象,如我县龙港新美洲下山异地脱贫点,在2002年末就已经做好征地规划设计等前期准备工作,由于土地政策处理等问题,现在工程还没有启动建设。
二是下山异地脱贫工作政策还未落到实处。2000年,我县针对下山脱贫农户搬迁落户中存在的实际困难,县府专门召开县长办公会议,出台了《@@县下山脱贫工作实施办法》,协调下山异地脱贫点用地审批手续,为移民建房提供优惠政策,明确免收耕地开垦费,水电费,副食品基金,耕地占用税;白蚁防治费,图纸设计费,测量费按最低标准的50%收取等等,为下山脱贫提供政策保障。但在实际操作中,有些部门单位为了局部利益,往往置这些政策于不顾,导致农户下山异地脱贫成本一再增加,下山路上困难重重。
三是有些乡镇下山异地脱贫工作措施不力。从1999年开始,我县已经建成下山异地脱贫点52个,但是除了我县藻溪上九堡村、观美岩联村等几个为数不多的脱贫点在建设规模和配套设施上相对较好以外,有些脱贫点由于规模小,还处在自发的建设状态,缺乏统一的规划。有些乡镇在脱贫点水、电、路等配套设施建设上投入不足,导致下山脱贫点基础设施落后,给农户生产和生活带来不便。
四是有些干部在思想上对下山异地脱贫工作还未引起高度重视。一些干部认为山区农户下山异地脱贫难度较大,周期长,工作见效慢,还不如花时间做点别的事情;而由一些干部认为山区农户下山是他们自己的事情,政府参与不参与他们都会去做,对下山异地脱贫工作缺乏热情;甚至有些乡镇领导把下山异地脱贫工作看成是乡镇增收之路,从中挤兑和移用下山异地脱贫专项资金,如2003年年初全县扶贫资金大检查发现,百乡扶贫工作中,我县个别欠发达乡镇存在移用、挪用下山异地脱贫资金等问题。这些因素存在,进一步制约了我县下山异地脱贫工作进程。
三、我县欠发达地区下山异地脱贫工作对策与措施
要做好新时期欠发达地区的下山脱贫工作,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按照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的要求,把欠发达地区农民下山脱贫工作放到欠发达地区跨越式发展和欠发达乡镇奔小康全局之中,认真贯彻吕祖善省长在省扶贫办《关于2003-2007年欠发达地区下山脱贫规划实施进展情况的汇报》上提出的“下山脱贫还是要走突出重点、稳步推进的路子,省里对一些贫困面较集中的欠发达地区给予重点支持,面上的应以地方为主。下山脱贫要与农村工业化、城镇化的县域经济发展同步推进”的重要批示精神。同时大力发展特色产业、扩大劳动就业和完善社会保障制度,充分发挥政府、市场和非政府组织的作用,形成城乡互促、区域联动的扶贫开发机制。当前我县欠发达地区异地脱贫工作要在工作形势上把握好四大机遇,在软环境上要出台三级政策保障,在硬件建设上要抓好三种形式开展,在配套工作上要坚持三个方面工作并举,推进全县下山脱贫工作有效开展。
(一)把握四大机遇,推进下山异地脱贫工作大跨越。当前我县下山异地脱贫工作由四达有利机遇:一是入世后,国际国内大融合的市场进一步放开,提供了更广阔的市场前景。市场需求的扩大,给贫困地区大量闲置的社会劳力和有特色的山区资源提供填补市场的空白机会。我县五凤乡引进的海马电子加工厂,马站镇创立的天丰实业有限公司促进下山农民充分就业就是很好的例子。目前占地3000亩的家具城落户我县,温福铁路的贯通都为下一步下山脱贫工作创造了前所未有的机遇。二是省市县优惠的政策资金大力支持。2004年省里在“欠发达乡镇奔小康工程”6500万元下山脱贫专项资金的基础上,将总数翻了一翻,增加到1.3亿元左右,并加大对农民的直接补助力度,市财政也相应安排异地脱贫专项资金,县本级每年确保财政资金不少于150万,并落实了相应政策,为异地脱贫工作提供了保障。三是我县可开发资源丰富。在全县共有14.6万亩可开发的海涂资源,其中约有一半以上分布在水土条件好,光热充足,且交通便利的浅海,土地资源亟待开发。目前全县4.5万亩海涂围垦造地工程已经开始实施,这将是下山脱贫工作和产业经济发展大融合的契机。四是我们有许多取得成效的异地脱贫经验可供借鉴。外部看,自八十年代中期全国就陆续展开异地脱贫试点工作,各省各市都有成功的经验可参照,内部而言,我县像矾山藻溪等乡镇异地脱贫工作已取得了显著的成效,进一步增强了我们做好异地脱贫工作的信心。
(二)出台三级政策保障,为下山异地脱贫创造良好的软环境。要保障下山异地脱贫工作可持续开展,就要保证政策的连续性,上下协调联动。一是县委县政府要总揽全局,为下山脱贫提供政策保障。随着新时期扶贫下山脱贫工作的展开,县委、县政府要统筹全局,抓住历史机遇,针对我县欠发达地区的出台相应的政策措施,保障下山脱贫工作可持续开展。当前尤其重要是要认真贯彻落实好县委县府制定出台的《@@县下山异地脱贫实施办法》和《@@县下山异地脱贫实施计划》,并针对实际采取一系列财政信贷、税收等向山区倾斜的政策,进一步完善各种规章制度,为下山异地脱贫提供政策支持。二是部门要充分发挥自身优势,为下山脱贫提供服务。一方面相关的职能不满要为农民下山铺平道路,促进农民早日下山。县扶贫办在作好调查、论证、指导,审批工作的同时,要为下山农民提供政策和资金帮助;县土管部门在办理手续时,要把下山脱贫建房户作为农村居民建房优先办理;县规划部门在规划设计时,要无偿提供劳务服务,其他相关费用减半收取。另一方面要做好下山群众就业等服务工作。@@县劳务输出服务中心要进一步发挥好龙头作用,充实各欠发达乡镇劳务输出咨询服务站,实行专人负责,为下山脱贫的农户劳务输出提供信息服务和外出指导,同时要加强与外出人员的联系,尽力保护外出人员的合法权益。三是各乡镇要因地制宜,加快下山脱贫工作有效开展。各欠发达乡镇要立足乡情民意,从解决下山群众一些直接需要入手,出台一系列优惠政策,鼓励和引导农民下山脱贫。如对下山农户购买宅基地时要给予优惠,无条件做好脱贫点水、电、路等下山农民负担较大的基础设施建设;做好信息入户和教育帮扶工作,以优惠价为下山农户安装电话、有线电视等硬件设施,确保下山农户子女就近就便在下山脱贫点施教区就学,并将这些学生作为学费减免的重点对象考虑;做好下山农户就业工作,要优先转包下山农户所在村集体的田地及其他农户的田地,农业税给予适当减免,农户定居后户口可迁移至所安置的村,并享有当地村民的以系列民利,当地村委会有责任和义务对下山农户进行管理和服务。通过这些优惠政策的落实来打消原来有些农户对下山脱贫的顾虑,使他们在政府的引导下,有计划地下山脱贫。
(三)抓好三种形式开展,推进下山脱贫点硬件建设。形式是载体,一个适应配套的下山脱贫点建设形式无疑可以促进下山脱贫工作更快推进。根据我县实际,下一步我县下山异地脱贫点建设要按照“群众自愿,政府鼓励,相对集中,自力更生,有利生产的原则,全面启动异地脱贫工程。主要抓好三种形式:一是整村搬迁。我县规划2004年--2006年实现30个村实现整村搬迁,一般是从深山等交通不方便、基础设施落后的自然村搬迁到同一乡镇的中心村或者发达乡镇的平原村。2004年准备开始启动的有22村,需要搬迁农民共700户2899人。通过整村搬迁,直接改变他们的生存环境和生产条件,使他们的身分实现由山里人直接到集镇或城市人转变的跨越,使他们从事的职业由一产向二、三产业转变。为了确保贫困农民真正下的来,根据省里扶贫政策的调整,将改变原有扶持办法,将扶持资金逐渐由暗补为明补,即将原有扶持资金补助下山移民基础设施建设,改为主要对下山移民的贫困农民进行直接补助帮助农民购买宅基地和住房建设。同时在补助标准上将大幅度提高,对于切实困难的农户,补助标准每户可以达到2万元以上。二是落实中心镇,中心村扶贫安置点建设。欠发达乡镇根据各自的实际情况,本着因地制宜的原则,在下山群众相对便利的本乡镇规划区设立扶贫安置点,县政府帮助落实用地指标,落实有关优惠政策,同时加强下山脱贫点的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各脱贫点的水路电等设施。据各欠发达乡镇2003—2007年奔小康规划汇总,2003年开始,5年内全县各乡镇共投建脱贫点65个,建设面积487.2亩,建成后将解决2957户、11041名山区下山异地脱贫农民居住问题。各有关乡镇在下山异地脱贫点的建设上注重与城镇规划相结合,在做总体规划时,把下山异地脱贫工作列入规划之中,划出专门区域,安置下山异地脱贫农户,在实际操作中还要与标准农田建设、宅基地整理、道路改造等工程结合起来,在政策上降低门槛,让农民进得来、住的下。同时要不断创新工作思路,抓好上规模的重点小区建设。下一步将在我县龙港镇李家洋村和灵溪镇双洋村各建设占地50亩,建筑面积40000多平方米的民工之家。龙港李家洋村承建的民工之家规划总用地面积31601平方米,总建筑面积47500平方米,一期开发建设规划用地面积为15453平方米,一期工程投资2000万元,建设扶贫民工住宅270套,建成后可安置下山农户1200多人,目前前期工作已经完成。三是置换移民。置换移民是县里对发达乡镇下达置换用地指标,由乡镇负责以优惠价转让住房和土地流转承包,安置下山地脱贫农户。它既可以使发达乡镇城郊闲置房得到充分利用,又可以使下山农户以最快的速度从山上迁下入住。我县欠发达乡镇群众历来就有到自发到城镇打工租住城郊低廉房子的习惯,但都无力购买。县政府要落实置换用地指标,使发达乡镇腾出闲置房,并引导农户入住,同时要给予适当的资金补助,帮助下山群众在城镇购买旧房。目前我县昌禅乡高丰村整村置换试点工作已经顺利完成,高丰村328户1221人整村置换到我县金乡镇。
[关键词] 动物防疫 防疫密度 免疫
[中图分类号] S851.3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3-1650 (2014)06-0260-02
一、动物疫情风险形势严峻
据统计:2001年、2007年,欧洲先后爆发两次大规模口蹄疫,疫情涉及偶蹄家畜达百万只。英国是两次疫情的发源地,疫情最为严重,扑杀牲畜90多万头,畜牧业直接经济损失达90亿英镑,给该国畜牧业发展造成重创。2013年自上海发生首例人感染H7N9禽流感病毒,我国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和公共安全问题日益突出,导致禽流感疫情发展扩散10多省,30多个地州市不但人心恐慌,影响人民正常生活秩序,而且对我国养禽业造成毁灭性打击。2013年底我州霍城县发生小反刍兽疫,扑杀7000余只羊,造成1200多万损失。区内动物疫情频发,给我县动物疫病防控工作带来严重威胁。为此我们要警钟长鸣、常抓不懈。
二、我县动物疫病防控工作存在问题
1.畜牧兽医工作点多,面广,任务艰巨,管理问题突出
1.1 村级防疫员管理混乱。新源县按照自治区村级防疫员的配备要求,每3000-5000只标准畜配备一名村级防疫员。全县通过公开招聘村级防疫员213人(其中协检人员10人),他们担负着全县动物注苗工作,按照村级防疫员属地管理原则,乡镇负责对村级防疫员进行行政管理。但目前各乡镇对村级防疫员的管理松散,监督力度不够,造成部分村级防疫员责任落实不明,防疫任务不均,村组之间调配不协调,加之部分乡镇对防疫工组织作不重视,防疫员工作被动,效率不高,导致村级防疫员的作用发挥不明显,造成动物防疫漏洞,给新源县畜牧业发展造成疫病隐患。
1.2 乡(镇)在职干部人员年龄偏大,知识结构老化,难以适应现代畜牧业发展需要。
按照县委编制核定人数为119人,现有105人,缺编14人。现在编的部分工作人员老弱多病,年龄偏大,知识结构老化,工作积极性差。共计32人,占26.8%。这部分人员不懂汉语,缺乏知识更新,对现代畜牧业发展认识浮浅,难以适应现代畜牧业发展需要。且新源县四个国营农牧场没有设立畜牧兽医机构,从事畜牧兽医工作的人员均临时抽调,工作随意性大,加之畜牧业发展无长远规划,工资待遇有农牧场自行解决,待遇低,工作人员积极性不高,很难按时完成防控工作。
1.3县级动物卫生监督人员编制少
新源县动物卫生监督编制为15人,设有3个公路检查站;而新源县面积大,牲畜多,现有人员监督任务繁重,值守人员生活条件差,加之不能上路拦车,导致逃检现象时有发生。
2.村级防疫员收入低,队伍不稳定
2013年自治区拨付新源县村级防疫员补贴76万元,人均每月287元,新源县按照伊犁政[2012]40号文件每人每月600元,诸项合计为每人每月887元,防疫期间因无交通补贴每人需自付500-800元交通燃油费用,补贴收入低于自治区最低工资标准。导致部分村级防疫员工作积极性不高,防疫人员基础不稳定,工作缺乏稳定性和连续性。
3.缺乏经费保障,防疫督查不到位
近年来,由于国家取消了动物防疫收费,新源县减收防疫费570余万元,从而导致乡镇兽医站工作经费无保障,诸多畜牧兽医工作开展不到位。虽然这些年国家对重大动物疫病疫苗免费,但对常规疫苗没有补助,防疫员所使用的注射耗材,应激反应急救药品,均由防疫员个人承担,有些防疫员迫于任务压力,只好以填写档案代替注苗工作,弄虚作假,加上乡镇因缺乏工作经费,春秋两季重大动物疫病防控督导工作不到位,从而使防疫密度达不到100%,免疫检测效价达不到70%动物发病风险加大。
4.重大动物疫病集中免疫注射工作组织不到位
为提高重大动物疫病的免疫注射效率和免疫效果。2008年新源县投资120万元,修建固定防疫栏36座,流动防疫栏17座。目的是推进全县动物防疫工作水平。到目前部分乡镇没有严格执行政府保密度责任,在对重大动物疫病的免疫防控工作认识仍停留在会议高度重视,文件对文件,会议安排、组织缺失,没有安排人员深入村(组)组织牲畜到防疫栏进行集中注苗,90%的防疫栏闲置,甚至有个别乡镇随意拆除,给国家财产造成损失。因此新源县动物疫病防控工作隐患较多,提高防控工作水平难度大。
5.“以监促检,以检促防”工作落实难
5.1出县境报检点由于取消了消毒费用,新源县至少减少10万元收入,县财政无经费支持,值守人员生活等工作开支得不到保证,无车辆工作经费,对逃检人员难以进行追堵,增大了输入性疫情隐患,给新源县牲畜健康造成严重威胁。
5.2畜主自主报检意识较差,牲畜一旦装车上路,根据纠纷办要求,检疫执法不让上路设卡拦车,造成代牧未检牲畜进入新源县各乡镇夏牧场,从而使动物疫病传播几率增大。
5.3由于基础设施薄弱,出县报检点没有检疫不合格牲畜的隔离场所,拒检牲畜及外调入境牲畜难以依法隔离处理。
作者:林发全等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医学检验已经发展为一门十分重要的医学学科。从宏观的角度看,一个国家的临床医学检验水平能够直接反映这个国家的医疗水平,而医院的医学检验水平对其医疗水平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1]。目前缺乏关于医学检验工作者对专业状况认知的调研,为了了解其对专业状况相关问题的观点与态度等,笔者设计调查问卷在医学检验工作者中展开初步调研,为医学检验专业人才培养与学科发展提供科学依据。
1调查对象与方法
1.1调查对象
选择广西和山东19家医院的医学检验工作者进行调查,包括医学院校附属医院10家,省级肿瘤医院、省级妇幼保健院各1家,市级医院7家。医学检验工作者采取自愿参与的原则进行调查。
1.2调查方法
发放调查问卷450份,有效收回382份,问卷内容包括调查对象的基本情况及其对检验专业状况的认知情况。
2结果
2.1医学检验工作者基本情况调查结果
学历以5年制检验专业为主,共143人(37.4%),其次为医学检验中专105人(27.5%)、医学检验专科99人(26.0%)、其他专业28人(7.3%)、4年制检验专业7人(1.8%);a医学检验毕业生高考志愿以未报检验被录取为主,共142人(40.1%),其次是检验为第一志愿105人(29.7%)、检验为第二志愿78人(22.0%)、检验为第三志愿29人(8.2%);生源地(第一学历入学时)以农村户口为主,共179人(46.9%),其次为城市户口108人(28.3%)、县城乡镇户口90人(23.5%)、其他(务工子女)5人(1.3%);父母情况(第一学历入学时)中父母为医疗工作者62人(16.2%)、科级干部24人(6.3%)、处级或处级以上干部9人(2.4%),主要为其他工作者287人(75.1%)。
2.2医学检验工作者对检验专业状况的认知
医学检验工作者对检验专业状况的认知的调查结果见表1。
3讨论
开展医学检验工作者对专业状况认知的调研,倾听医学检验工作者的心声与梦想,可以查找阻碍检验专业人才培养与学科发展的关键问题,提出有针对性的建议,同时为卫生、教育和人事管理部门决策提供科学依据。根据调查结果,进行以下分析。
3.1医学检验工作者的现状特征不利于提高检验质量与医疗技术水平
本次调查结果显示,医学检验工作者第一志愿报考医学检验专业者较少,占29.7%;农村、县城和乡镇户口者所占比例较高(70.4%)。笔者认为这些来自社会基层家庭的学生胸怀理想,具有吃苦耐劳、奋发上向的精神。然而所有受调查对象工作后情况并不乐观,主要表现:(1)很喜欢检验工作者仅占4.7%,为生活而工作者所占比例高达51.6%;(2)认为医院检验科存在一些职业机器人者所占比例较高(82.2%);(3)愿意被称为技师者所占比例很低(6.3%),认为技师称谓影响工作心态者所占比例较高(68.1%),同意技师应该改称为医师者所占比例较高(76.2%);(4)希望子承父业者较少,仅占12.8%。这些数据表明工作后,他们大多缺少理想、追求,缺少创造的冲动,缺少对专业的热爱,不希望自己被称技师,不希望自己的后代从事医学检验工作。他们大多数人把检验工作当作一种职业,而不是事业。职业仅仅是谋生的手段,而事业是利人利己的、没有止境的一种工作。他们大多数人不断地重复实验与仪器操作,像职业机器人一样完成操作程序,直到退休,使其处于消极被动的工作状态,缺少自信,不利于提高检验质量与医疗技术水平。
3.2将具有医学学士学位的检验专业毕业生培养成为检验医师,有利于我国医学检验事业的健康发展
2003年,教育部、原卫生部联合设立中国医学教育管理体制和学制学位改革研究课题组,对我国医学教育的长远发展进行系统研究。2005年,课题组公布了研究的总体报告,指出我国现有的医学教育学制长短不一,医学人才培养规格多种多样,要切实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就必须有规范的学制学位体系。我国医学教育的改革原则应为以三年制为过渡,五年制为主体,长学制为发展重点。现实国情表明,美国“4+4”的学制要在全国范围内全面推广和实施具有相当的难度[2]。医学检验已经发展为一门十分重要的医学学科,在科学技术高度发展的今天,一份准确全面的实验报告是医生作出准确的诊断与制订正确治疗方案必不可少的先决条件[1]。结合国情与学科性质特征,医学检验本科教育应该以五年制学制为主体。五年制医学检验本科教育模式是30年前康格非教授等前辈结合我国国情,极有远见地创建的模式,为我国医学事业发展和提高医疗技术水平作出了极大的贡献。然而,目前并未遵循高等医学教育规律,将其改为了四年制学制模式。中国教育缺乏服务意识、人文关怀、特色及理想[3];检验本科学制五改四模式正是中国教育缺陷的一个具体体现。为此,发出了我国医学检验本科教育成为“绿领巾”式教育之忧[4]。高校人才培养只有建立在符合国情、人性、尊严、理想基础上,才能造就有良知、爱心、责任心与创造力的合格人才。本次接受调查者的第一学历大专、中专者共占53.5%,五年制检验本科学历仅占37.4%,但高达72.5%被调查者愿意选择五年制专业学习;同意具有医学学士学位的医学检验毕业生,经过毕业后相关培训及考试,获得检验医师资格,是我国检验医师培养的主要途径的医学检验工作者所占比例高达89.5%。可见,将接受五年制检验本科教育,并获得医学学士学位者培养成为检验医师是我国医学检验工作者的选择。教育改革与决策必须体现人民的意志、必须符合国情及科学发展观。尽快恢复五年制医学检验本科教育模式,关系到我国医学检验的健康发展。
3.3落实检验医师职称制度,发挥其促进医学发展与提高医疗技术水平的作用
我国医学检验本科教育与临床检验诊断学研究生培养已取得了较好的成绩,本科生和研究生已逐渐成为医学检验事业的主力军。如何发挥他们在提高医疗技术水平与促进检验学科建设中的作用,必须关注他们的心声与梦想。本次调查结果显示:同意技师应该改称为医师的工作者所占比例较高,为76.2%,说明检验医师是医学检验工作者的一种期待与理想,而实现理想是提高他们工作主动性与创造力的力量源泉。随着分子诊断与个体化医疗等现代医学的发展,医学检验在医疗工作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要求检验工作与临床紧密结合,需要既懂得临床医学,又熟悉实验检测技术的复合型人才———检验医师。在发达国家早已存在检验医师这一职称岗位。我国为人口大国,各级医院检验科需要大量检验医师,并非每个医院只有2~3个检验医师就足够[4]。我国一些医学检验专家为检验医师队伍的建立做了许多卓有成效的工作,2003年成立了中国医师协会检验医师分会,标志着我国医学检验事业向前迈出了重要一步,也标志着医学检验青年实现检验医师梦有了行业保障。职称制度一直以来都是国家、社会、主管部门及专业技术人员非常关注的问题,一直被列入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的重要任务之一[5]。中国人事科学研究院指出,我国职称制度还有许多不适应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要求的地方,以及制约专业技术人才发展的地方,需要深入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