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团体心理辅导实施方案

团体心理辅导实施方案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团体心理辅导实施方案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团体心理辅导实施方案范文第1篇

键词:高三学生;学业压力;团体辅导

一、课题提出

在我国现行高考制度下,学生一旦进入高三,就会面临着高考的激烈竞争,面临着出路的选择。繁重的功课、频繁的考试,使其经常体验到强烈的内心冲突和毫Γ这些压力中,以学业压力最为主要。因此,研究高三学生的学业压力来源、并针对这些压力源,采取行之有效的辅导措施,是解决高三学生心理困扰的关键之所在。

我们认为采取小组团体辅导的形式进行干预,不失为一个好的尝试。团体辅导是在团体情境下进行的一种心理辅导形式,通过团体内人际交互作用,成员在共同的活动中进行交往、相互作用,使成员能通过一系列心理互动的过程,探讨自我,尝试改变行为,学习新的行为方式,改善人际关系,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团体心理辅导克服了个体心理辅导耗时多、受众面窄、解决问题单一等问题。通过设立特定的场景活动,利用团体成员间的互动达到集思广益、互帮互助、提高心理健康水平的目的,因此非常适合在高三学生群体中开展。

二、研究目标

(一)培养高三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和学习品质,克服学习过程中的困扰和烦恼,充分发挥自身潜能,促使学业成绩提高,培养积极的价值观、人生观。

(二)探讨缓解高三学生学业压力的团体辅导的内容与形式设计,总结辅导经验,发现缺陷与不足,探讨存在问题的原因,寻找相应的对策,进一步促进我校高三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健康发展。

(三)提高教师本身对高三年级学生学业压力状况的把握分析能力,在实践中提高教学和科研能力。

三、研究对象、方法

(一)研究对象:我校2016届学生高三学年

(二)研究方法:问卷调查法、行动研究

四、研究内容及措施

(一)研究内容

1.丹东四中2016届学生高三学年学业压力调查。利用问卷调查、个别访谈、召开座谈会、心理课内外的观察等方式,总结分析2016届学生高三学年学业压力状况及压力来源。

2.学业压力缓解团体的组建和实施。其中包括团体成员的招募和筛选,团体活动场地的选择和准备,团体实施的时间和周期,与各部门的协商。最终,形成可在小范围内推广的实践经验总结。

3.高三学生学业压力缓解团体辅导方案的制定。

(二)研究措施及步骤

根据计划安排,本课题研究过程按照准备、研究、实施以及总结分为三个阶段开展,各阶段的研究情况如下:

第一阶段:理论准备阶段(2015年7月――2015年9月)

阅读有关团体心理辅导教学实践的相关理论内容,收集、整理和提炼素材,明确本课题研究的意义及做法。

第二阶段:研究实施阶段(2015年10月――2015年12月)

教学实践研究,发放问卷,总结分析调查结果,制定缓解高三学生学业压力团体方案,并实施团体辅导,总结辅导方案。

第三阶段:提炼总结阶段(2016年1月――2016年6月)整理材料,撰写课题研究论文,形成研究报告。

五、研究成果

(一)高三学生学业压力调查结果

通过问卷调查等方式,我们了解到高三学生的学业压力源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学习方法落后

临近高考,升学压力增大,多数学生寄希望于在短时间内提高学习效率和成绩,但相当比重的学生在学习方法上仍然落后,虽然各科教师均在教学过程中有意识地引导其学会学习,但真正能内化科学方法并坚持执行的学生并不多。

2.学习内在动力不足

一方面学生都有提高成绩的需要,而另一方面,因为其学习动机多为外在动机(仅仅为高考而学),具有短暂不稳定等特点,因而易产生浮躁、厌烦情绪。

3.自我管理能力欠缺

经调查,多数学生在自我管理上十分混乱,具体表现在学习无计划、或者计划实行不力、时间管理能力欠缺等方面。

4.对学习状态的要求几近苛刻

高强度的学习压力和过度的大脑使用,使得学生容易倦怠,然而在希望学习成绩迅速提高的心态下,学生对其学习状态的要求几近苛刻,例如,要求自己时时刻刻精力充沛,能将教师授课内容全部记住等。这种不合理的要求自然不能达到,因而带来焦虑情绪,进而更加影响学习状态,形成恶性循环。

5.人际之间竞争激烈

因为需要将更多的精力投入到学业中去,绝大多数的学生在校生活简化成了极其简单枯燥的学习生活。学生之间交流感情的机会明显减少,同时日益激烈的竞争导致学生之间嫉妒、怀疑、敏感、脆弱等,这种畸形的竞争心理也是学生压力的来源之一。

(二)团体辅导方案的设计与实施

1. 团体方案的设计

根据对高三学生学业压力源的调查与分析,我们制定了相应的方案计划,旨在从自我状态分析、激发学习动机、改进学习方法、调动内在潜能、调整时间管理、改善焦虑情绪、加强人际支持等七个方面着手,试图帮助高三学生提高应对学业压力的能力,减轻心理负担,做学习的主人。

2.团体成员的筛选

在小团体中,写、成员的筛选要非常严谨。首先,招募信息,组织学生报名,考虑到本团体为同质性封闭团体,需要学生之间的协同配合,因此要通过个别面谈的方式从兴趣、学习状况、性格特点等方面进一步了解学生,从中初步确定成员。其次,与班主任沟通协调。班主任是最了解学生的,不仅了解学生的学业状况,还了解学生日常的学业情绪表现等,通过与班主任的沟通,筛选确定团体成员。

3. 团体辅导的实施

本次团体辅导活动为8次连续的辅导活动,持续8周,每周一次团体活动,每次90分钟,地点在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中心。

1―2单元为团体建立关系和过渡阶段,通过游戏体验、纸笔练习和讨论分享建立真诚、安全的团体人际氛围,通过纸笔测验,使成员对自己的学习现状进行了解。

3―7单元为工作阶段,包括成员对学习的态度、行为及感受的个人自我了解和表达,SA3R学习法、合理情绪疗法、时间管理技巧、自我O控学习理论、放松方法等。在提供反馈和接受反馈的过程中,使成员认识到他们的学业压力与非智力因素如学习方法、自我管理与监控、不良认知等有关。在团体成员间的接纳和尊重的氛围下,成员们积极处理各自的问题,主动汲取其他成员的经验和资源,不断在小组内练习、实践各种新获知的方法与技能,主动改变自己的学习态度和习惯,改变对自己的认知更接近于现实;并通过放松练习、情绪管理等途径缓解学业焦虑情绪;而且,团体中温暖、尊重的积极氛围,也为成员提供了有益的人际支持。

第8单元为团体结束阶段,通过自我评估、同伴反馈,鼓励成员将在小组中所得领悟和经验迁移到现实生活情境中,以不同以往的态度、行为、反应面对的学业,体验变化带来成功的快乐,增加学生面对未来挑战的自信心。(具体活动实施方案见附件)

(三)团体辅导结果分析

经过一年的“团体辅导缓解高三学生学业压力”的研究与实践,较好地缓解了2016届部分学生高三学生的学业压力,也促进了研究者自身的成长。

1.缓解了部分学生的学业压力

通过一系列的团体心理辅导活动,激发了学生的学习潜能,提高了其学习动机,改善了学习方法,提升了自我监控自我管理的能力,同时,通过掌握情绪管理技巧,有效地缓解了他们的焦虑情绪,从而减轻其学业压力。

2.提升学生人际交往能力

团体成员为不同班级的学生,彼此之间比较陌生,团体为其提供了交友的平台,扩大了他们的人际圈,并且在由陌生到熟悉到密切的友谊关系发展过程中,有效地锻炼了他们的人际交往能力,使其人格品质更加完善。

3. 提升了教师教育教学水平及科研能力水平

此项课题研究的开展,不仅提高了课题组成员的教育教学水平,也大大提高了课题组教师的自身素养。从个人的自学相关理论,集体学习交流,到外出培训学习;认真做好读书笔记,培训记录。教师在课题开展中认真学习,勤奋耕耘,及时进行反思和总结,撰写了课题研究论文。

六、研究反思通过此项课题一年以来的研究和实践,研究者有以下几方面的体会:(一)研究结论

1.运用团体辅导方式可以有效应用于学生学业压力的缓解

过往的教育工作中,针对高三学生学业压力问题,我们通常以班级授课、讲座报告、个体咨询等形式对其进行干预,但效果往往不尽如人意。究其原因,讲座或课程忽视学生个别差异,只能泛泛而谈,深入程度不够;而个体咨询虽然能面对面交流,但受众面窄,而且学生易因怀疑自身问题特殊而加重焦虑。团体辅导就可以有效解决上述问题。首先,团体的建立本身就具有针对性,易深入,不再是课程或讲座的泛泛而谈;其次,通过建立团体使成员产生与“别人一样”的感觉,帮助其建立归属感,消除顾虑;第三,团体的多向沟通为学生提供更多的资源或观点,让学生有更大的学习兴趣和动力;第四,同时每个成员不仅自己接受他人的帮助、感染,也可以感染和影响其他成员,更有利于形成积极客观的自我概念,建立积极的同伴关系,激发学习潜能。

2.将积极心理学理论应用于团体辅导的设计和实践中

积极心理学主张研究人类积极的品质,充分挖掘人固有的潜在的具有建设性的力量。积极心理学认为心理辅导不是修复受损部分,而是对学生积极力量的培育与强化。该团体辅导用积极心理学的眼光看待每一位学生,相信每一位学生都有巨大的潜在积极力量、都有自我实现的需要,引导学生学会以挖掘发现自身内在的积极力量,在生活事件中体会到更多的满足和自豪,来释放潜能,是学生发展的必需。

(二)存在的问题和改进内容

1.团体辅导方案的结构化问题

此次团体辅导的实施,严格按照计划方案进行,使得团体辅导在实际的开展过程中受到一定的限制,没有为每个参与小组的成员作出更有效、更符合个人情况的干预方案。

2.团体领导者的专业指导技能问题

团体辅导对于领导者的要求很高,在此次研究过程中,团体领导者的技能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和提升,但同时也凸显出一些问题,例如,如何更好地调动团体成员的积极性、如何打断干扰活动等,诸如此类问题都是在未来的教育实践工作中急需解决的。

参考文献:

1.吴增强,蒋薇美.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设计[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7.05

团体心理辅导实施方案范文第2篇

论文关键词:少数民族大学生;职业决策自我效能;团体辅导

综观国内少数民族大学生就业研究,数量不多,针对广东少数民族大学生的就业研究,更是空白。要提高少数民族大学生的就业水平,关键在于提高其职业决策自我效能。职业决策自我效能(CareerDecision—Makingself-eifcacy)是指决策者对自身成功完成职业决策任务所必需的能力的自我评估或信心程度。职业生涯决策自我效能是了解职业生涯行为的重要指标,掌管和监控着职业生涯认知与行为的发展历程,是个人达成职业生涯目标的关键因素。职业生涯团体心理辅导是指应用团体心理辅导的形式,协助团体成员将自我概念转变成相应的职业角色,进行职业探索,并做出职业决策的过程。本研究尝试将团体辅导应用于少数民族大学生职业生涯辅导中,探索提高少数民族大学生职业决策自我效能的有效途径和方法。

一、研究方法

1.研究对象。本研究的被试对象来自广东技术师范学院(原广东民族学院)2006级学生。首先通过召开宣讲会,共招募愿意参加职业生涯团体心理辅导的少数民族大学生60名,接着进行每人15分钟的单独访谈,最后确定被试少数民族学生48名。再通过随机分组,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24人。另外,为了进一步验证本研究的效果,从该校2006级的汉族学生中随机抽样24人,作为汉族学生对照组。

2.研究工具。一是大学生职业决策自我效能量表。采用彭永新、龙立荣(2001)参照Betz和Taylor的“CareerDe.cisionMakingSelfEifcacy Scale(CDMSE)”编制的“大学生职业决策自我效能量表”。量表分5个维度:自我评价、收集信息、选择目标、制订规划、问题解决。共39个项目,五点量表计分,每个项目分别回答完成任务的信心程度,1一完全没有信心,2一有一点信心,3一有一些信心,4一比较有信心,5一完全有信心。总分为195分,分值越高,职业决策自我效能越高。本研究中克伦巴赫系数分别为0.7657、0.6304、0.8260、0.6081、0.7097,总体为0.94050。二是团体辅导效果评估问卷。自编问卷,共有十个问题,让实验组的成员在团体辅导后,根据自己的实际评估“学到的职业生涯发展的知识和技能有多少”“学到的内容实用性如何”“对于自身理解、思考职业生涯方面的问题是否有帮助”“对职业选择的信心是否有提高”“对了解自己并与他人分享情感和经验是否有帮助”“对自己的帮助有多大”“参加团体辅导的目标的达成程度”“是否喜欢参加这个团体”“本次团体的凝力如何”“如果再开展类似的团体辅导,是否愿意再参加”等。三是团体辅导满意度问卷。自编问卷,主要了解参与干预的被试学生对活动设计、组织、实施的满意程度。

3.团体辅导方案。本辅导方案以班杜拉(Bandra)的自我效能理论,特别是有关提高个体自我效能途径的理论为依据,参考国内外有关职业生涯团体辅导方案,再针对少数民族大学生特定的心理特点设计而成。本研究的团体辅导方案共分8个单元,分别是“萍水相逢”“我是谁”“我想做什么”“我与职业”“美丽目标”“我的生涯我作主”“我的未来不是梦”和“笑迎未来”。每个单元有不同的目标、活动内容和家庭作业。所有的活动均是围绕职业决策自我效能的五个维度——自我评价、收集信息、选择目标、制订规划、问题解决而展开,活动中安排了大量的团队训练活动,如“乐队总指挥‘个人演唱会”“镜子”“我的成功”“微笑训练”“形体训练”等自信训练活动,“棒打薄情郎”“20个我活动”“他人眼中的我”“头脑风暴”“热椅”等催化性活动,“背摔”“猴子捞月”等团体协作活动,“毕业生访谈”“SWOT自我分析”等团队分享活动。

4.研究实施过程。为了更好地保证实验组的互动性、实效性,根据一般团体辅导不超过20人的原则,研究者把24人的实验组再分为两个小组,每小组12人。为了排除干扰变量的影响,研究者采用抵消平衡法,对小组A、小组B的辅导,采用A—B,B—A…A—B,B—A的顺序进行辅导,对两小组同一单元的辅导在同一天完成,控制次序误差和遗留效果的影响。对实验组实施团体辅导共8次(每周一次,时间具体为周六),每次活动约2小时。对照组无干预,实验组辅导结束,马上对实验组和对照组实施后测。

二、结果与分析

1.实验组前后测差异检验。对实验组前后测值进行比较(t检验),发现实验组前后测职业决策自我效能及各维度差异显著,具体见表1。

2.实验组和少数民族学生对照组前测、后测差值差异检验。在实施干预前,研究者对实验组和少数民族学生对照组各项指标的前测值进行比较(t检验),发组两组在职业决策自我效能及其维度上未见显著差异,因此两组被试是同质的。在实验结束后,马上对实验组和少数民族大学生对照组的前后测差值进检验,职业决策自我效能及各维度差异明显,结果见表2。

3.实验组和汉族民族学生对照组前测、后测差值差异检验。在实施干预前,研究者对实验组和汉族学生对照组各项指标的前测值进行比较(t检验),发组两组在职业决策自我效能及其维度上未见显著差异,因此两组被试是同质的。在实验结束后,马上对实验组和汉族大学生对照组的前后测差值进检验,职业决策自我效能及各维度差异明显,说明团体辅导在自我决策效能以及各维度上不仅与少数民族学生相比效果明显,而且与汉族学生相比同样效果明显,结果见表3。

4.团体活动效果评估。 实验组成员对本次团体辅导的效果评估是非常肯定的。从对辅导内容的评价来看,83.33%的实验组成员认为“在团体辅导中学到的职业生涯发展的知识和技能”非常多,87.50%的实验组成员认为“团体辅导中学到的内容”非常实用。从对辅导的感受性评价来看,79.17%的实验组成员认为“辅导对于自己理解、思考职业生涯方面的问题”有很大帮助,83.33%的实验组成员认为“参加本次团体辅导,使自己对职业选择的信心”有很大提高,75%的实验组成员认为“本次团体辅导对于本人了解自己并与他人分享情感和经验”有很大帮助。从对辅导的目标达成评价来看,79.17%的实验组成员认为“参加本次团体辅导对于自己的帮助”很大(比较大的占20.83%),75%的实验组成员认为“参加团体辅导的目标的达成程度”非常好(比较好的占25%)。从对辅导过程的认同感评价来看,66.67%的实验组成员认为“本次团体的凝聚力”非常强(比较强的占33.33%),87.50%的实验组成员表示“如果再开展类似的团体辅导,肯定愿意参加”。

5.实验组对本次团体辅导满意度。实验组成员对八次活动的满意评价接近80%或以上水平(评价“非常好”与“很好”两项结果累加),说明他们认可团体辅导的整个运作过程,说明团体的创始阶段、过渡阶段、成熟阶段、结束阶段较为顺畅、有效,具体见表4。

三、建议与思考

1.大学生职业生涯辅导应注重大学生职业决策效能的提高。 职业决策自我效能影响着人们对职业生涯行为的了解,影响着人们职业生涯抉择方向及信心,影响着人们自我成长和职业生涯的成功。因此,在大学生职业生涯辅导中,必须注重大学生职业决策效能的提高。本研究显示,大学生的职业决策自我效能提高,能有效提高其自我评价、收集信息、选择目标、制订规划、问题解决的水平及能力,从而提高其生涯规划能力和生涯发展能力,最终提高他们的就业核心竞争力。

2.大学生职业生涯辅导应注意不同群体的个性化需要。 大学生职业生涯辅导关注的对象是全体大学生,但大学生有着不同的专业背景、性别差异、年级差异、民族差异、地区差异、学校差异,大学生当中存在很多不同的群体,每个群体有不同的特点和需求。职业生涯辅导应关注不同的群体,从每个群体不同的特点和需求出发,提供不同的个性化服务,才能进一步提高工作的针对性、实效性。本研究就从民族、年级的差异人手,基于大学少数民族低年级本科学生的特点展开干预,研究结果显示,本次干预是积极的、有效的,这为大学生职业生涯辅导的个性化服务提供了很好的实践例证。

3.团体辅导是大学生职业生涯辅导一种有效的形式

团体心理辅导实施方案范文第3篇

[关键词]团体辅导; 农村籍大学生;就业心理

[DOI]10.13939/ki.zgsc.2016.51.239

大学生在就业过程中表现出来的一些心理问题,成为了影响社会稳定的一个不和谐因素,引发了社会各界人士及学者的思考,使就业指导工作日益得到了高校领导层的重视。目前绝大多数高校都开设了《大学生职业规划与就业指导》课程,但是课时有限,而且只停留在理论讲授阶段,有极少部分高校采用了团体辅导对大学生的就业心理进行了干预。这种方式对大学生特别是农村籍大学生的同质团体是非常有效的。

1 农村籍大学生就业心理的现状

在近些年来,随着就业形势的凸显,大学生不再是“天之骄子”,承担着来自各方面的心理压力。在我国农村大学生占有相当大的比例,自然农村籍大学生的就业也就显得不那么乐观。从县城高中到城市中的大学,农村籍的大学生需要承受着因为环境改变而带来的心理上的冲击,表现出诸多的不适应,父母的期望、自我实现的愿望,巨大的学习和就业压力、心理上的负担比城市大学生更大[1],这些外在的因素都容易使他们产生一些心理问题。

尽管国家颁布了有利于农村籍大学生就业的政策,也采取了相应的保障措施,暂时缓解了就业的部分压力,依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长久以来留存的就业难题。这导致农村籍大学生从入学之初就开始担心未来的就业问题,从而在准备就业的过程中出现了各式各样的心理问题,例如常见的自卑心理、焦虑心理、嫉妒心理、功利心理,这些心理如影随形,影响了大学生的顺利就业。在高校中既懂得就业指导又研究大学生心理健康的教师非常少,对农村籍大学生的就业心理辅导非常容易忽略。

2 团体辅导的内涵及积极作用

团体辅导是通过团体内人际交互作用,促使个体在交往中通过观察、学习、体验、认识、探讨、接纳自我,调整改善与他人关系,学习新的态度与行为方式,以发展良好适应能力的助人过程[2]。所以团体辅导以它所特有的优势在就业心理压力的调试过程中占有重要的作用,是探索缓解就业心理压力,提升就业技能的一个有效手段和重要方法,在农村籍大学生就业心理辅导中非常适用。

3 团体辅导在农村籍大学生就业心理中的应用设计

3.1 总体方案设计

对农村籍大学生的就业心理开展团体辅导,在团体领导者的带领下,通过游戏设置、成员交流、经验分享、案例分享、相互支持等方式,思想进行充分的碰撞,获得内心的感悟和心灵上的成长,增强应对就业心理压力的技能。本次团体辅导共分为8次,每次90分钟,每2周开展一次。本设计为结构式、封闭式、发展性、训练性团体辅导,主要目的包括帮助学生发现自己的优势并学会运用、培养学生应对就业选择的自信和能力、培养学生积极的情绪体验。

3.2 场地选择

团体辅导的场地要选择宽敞明亮的地方,周围环境、空气都比较好,给人舒服的感觉,准备的椅子或者坐垫要柔软、舒适,提供一个安全可以信赖的自由空间。一旦确定下来,就不要发生变化,防止成员由于场地改变而带来的不安全或不适应感[3]。

3.3 组建团体

以毕业生成员自愿报名为原则,通过海报、微信公众平台等形式进行宣传招募,对参加的人员严格进行筛选,吸引有意愿的、有就业心理诉求的学生来参加辅导。这样有利于团队运作和后期的参与。同时签字《团体辅导协定》,明确权利和义务。

3.4 团体辅导实施方案

第一卧缘聚你我 单元目标:建立团队,制定团体契约。单元目标:认识自己、了解他人。活动内容:滚雪球,解手链。第二单元倾诉我的就业压力 单元目标:就业不良情绪宣泄和表达。活动内容:牵手诉衷肠,我的压力源。第三单元我喜欢什么 单元目标:了解自己的兴趣 活动内容:量表测试,海岛旅行,扑克游戏。第四单元我能做什么 单元目标:了解自己的能力。活动内容:量表测试,我的自画像,优点大轰炸。第五单元我想要的是什么 单元目标:分析自己的价值观。活动内容:量表测试,价值观拍卖。第六单元困难面前,勇往直前 单元目标:积极应对策略。活动内容:同舟共济,你是《西游记》中的谁。第七单元我的工作我做主 单元目标:全面分析所拥有的资本,了解用人单位喜欢的品质,确定最终目标。活动内容:名片设计,角色扮演,头脑风暴。第八单元明天会更好 单元目标:总结收获,分享感受,处理离别情绪。活动内容:播放音乐,写给未来的信,螺旋握握手。

4 团体辅导在农村籍大学生就业心理调试中的思考

4.1 关于团体辅导的领导者

团体辅导的领导者不仅要有心理咨询的基本能力和丰富经历,包括个体咨询和团体辅导的经验,还要有个体职业生涯规划相关的理论知识和实践知识。在针对贫困大学生进行团体辅导的过程中,团体辅导者要了解贫困大学生的整体心理特点,要有良好的亲和力,有利于建立团体关系,工作阶段能够掌控全局,把握团体辅导的进程,可以独立处理突发的状况,结束阶段善于总结,辅导结束后对辅导的总体效果和个体进行全面的评估和跟踪回访,针对部分个体进行一对一的个性化咨询。

4.2 关于团体辅导的方案设计

虽然都是农村籍大学生,但是每个人的心理需求也是不一样的,尤其是在大学期间每个人的就业能力是通过多种渠道培养的,所以,在团体辅导的方案设计上,要根据现实环境和总体需求而设计。团体辅导的方案设计要循序渐进,逐层推入,达到团体辅导设定的目标。

团体辅导要营造一个宽松、自由、安全、民主、愉悦的氛围,缓解成员的紧张情绪。在这样的氛围中,成员才能消除心理障碍,全身心地投入到活动中。在自我探索和行为训练的过程中,良好的关系能够使成员和成员之间感受到彼此的支持、理解和认同。从观察、体验、分享、交流到整合,进而进行深层次的反思,逐渐懂得怎样和周围的人交往和相处[4],进而能够理解他人,更容易与他人沟通,达到心力流动的效果。

4.3 关于团体辅导的实效

通过专家、学者的研究表明,团体辅导可以有效改善农村籍大学生的就业心理,有效地缓解他们的就业压力。团体辅导设计的各种活动,可以让农村籍大学生对自己职业生涯规划的各方面内容有一个简单的了解,在团体活动中通过其他成员的及时反馈来更加全方位地了解自己,从而促进他们进行更为有效的个人职业生涯规划。

5 结 论

农村籍大学生在生活习惯和生活方式上与城市大学生有一些差距,使得他们内心很自卑,不敢主动同其他同学沟通,多采取被动等待的方式[5]。团体辅导对农村籍大学生的就业心理起到重要的调节作用,建议高校有关部门可以对团体辅导进行人力、物力、财力方面的投入,使就业指导工作更上一层楼。团体成员将学到的技巧应用到就业的过程中,学会调试就业心理,增强自信心,以积极的心态面对就业,促使农村籍大学生形成良好的就业心理品质。

参考文献:

[1]冯桂梅,王晓英.某医学院大学生情绪稳定性调查研究[J].中国农村卫生事业管理,2015,35(11).

[2]樊富珉.团体心理咨询[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3]徐凤.团体辅导干预择业效能感对高职院校就业指导的应用研究[J].浙江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3,14(4):70.

团体心理辅导实施方案范文第4篇

研学旅行是融社会调查、参观访问、亲身体验、资料搜集、集体活动、同伴互助、文字总结等为一体的综合性社会实践活动,能够让学生在旅行的过程中陶冶情操、拓展视野,体验不同的自然和人文环境,加深与自然和文化的亲近感,增加对集体生活方式和社会公共道德的体验,培养学生的自理能力、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顺应了“立德树人、实践育人”的教育发展理念。但是迫于安全方面的考量,许多地方要么将其一棍子打死,要么将其关入牢笼,远观之而不亵玩焉,致使研学旅行活动的推广面临着许多困难和障碍。

笔者在尝试实践的过程中,注重激发学生的广泛参与,发挥其自主性和创造力,充分发挥家长委员会的教育“同盟军”作用,坚持学生自愿参加、安全第一的原则,有效地组织活动、实施教育,受到了学生和家长的广泛好评,现将具体做法总结如下。

一、制定实施方案,确定研学旅行的目标。

明确开展研学旅行活动的目的、时间、地点、方式及安全要求等,做好安全应急预案,并与学生、家长层层签订研学旅行活动协议书,确保活动安全、有序、文明、高效。

尤其要说明的是选择研学旅行活动的目的地非常重要,必须要凸显地理的学科特点,又能达到研学旅行的目的,可以是著名景区,也可以是近郊企业、农贸市场。例如我们首次举办将研学旅行的目的地选在了安丘青云山民俗游乐园,这是由于该园凸出了民俗文化特色,依托青云山自然地貌,将江南秀色、民俗风情、野生动物、休闲娱乐、齐鲁民俗、桃花源等融于一体;园内山水环绕,景色秀美,如诗如画,且具有浓郁民俗特色的娱乐活动异彩纷呈,让学生能在登山过程中小憩欣赏民俗表演,相得益彰。学生具备了研学旅行的体验之后,则发动学生广泛搜集资料,结合实际征集研学旅行方案,要求将活动的路线设计、考察项目、测量方法及工具、注意的问题及达到的预期效果等一一列举,由全体同学、部分家长委员会成员进行选择并在教师的指导下进一步完善方案,这样既调动了学生的参与主动性,发挥了学生的创造精神,又培养了学生搜集、整理资料、参与活动、获得体验的能力。

二、发挥家长委员会的主体作用。

将研学旅行活动的实施方案、协议书、活动预期效果等等提交家长委员会讨论确认之后,家长委员会成员按照分工完成组织报名、旅行保险、租用车辆、食宿安排等一系列的工作,并邀请相关教师作为活动指导教师全程参与。活动过程中家长委员会成员及家长代表负责安全引导、财物支出、食宿安排、应急处置等事务,相关教师作为聘请的指导教师,结合当地情况,指导学生运用测量量规对当地地理环境、风土人情、人类活动的影响等展开调研,并及时运用地理知识对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释疑,积极开展团体心理辅导、指导过好野外集体生活等。做到了分工明晰、责任明确,既减轻了组织者的负担,又能避免家长在费用、安全等方面的误解与分歧,确保了活动的安全、高效实施。

三、活动结束撰写研学旅行报告书。

团体心理辅导实施方案范文第5篇

[关键词] 中职学生 心理教育 心理咨询

目前,中职学生普遍存在着人际交往困难、自信心不足、对家长管教方式不配合,对学校老师教育管理方式不满,担心毕业后求职困难,情绪上紧张、焦虑、抑郁,对青春期和充满好奇和困惑等诸多问题,职业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刻不容缓。

一、心理健康的内容

心理健康要求内外兼顾,对外,要人际关系良好,行为符合规范。对内,基本需要获得满足,心理机能正常。行为符合外界的规范,又能满足自己的心理需要,才是心理健康人的特征。我国学者把"心理健康"的定义,又做了一个概括:①有幸福感和安定感;②身心的各种机能健康;③符合社会生活的规范,自我的行为和情绪适应;④具有自我实现的理想和能力;⑤人格统一和调和;⑥对环境能积极地适应,具有现实志向;⑦有处理、调节人际关系的能力;⑧具有应变、应急及从疾病或危机中恢复的能力。

日常生活当中,总会有一些心理的小障碍,如果不及时发泄和解决,就会积成大问题.成人尚且如此,更何况是处于敏感时期的青少年学生,因此,加强中职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是必要的。

二、中职学生心理健康的现状与原因分析

(一)中职学生存在的问题的几个案例

案例一:模具专业的学生小李,在一次期考中平均成绩60多分,班主任在全班批评他学习退步拖班级量化分的后腿。结果,小李每次上班主任的课就不知所措,最终这位本来很优秀的同学选择了转学。

案例二:一位性格内向的农村同学,浏览了一次,自此,网络中的情景,无时无刻不在他的脑海中浮现,以至他惟恐犯罪而不敢见人,不得不休学在家。

案例三:汽修专业学生小黄,因为老乡告诉他有人打饭时插队,不道歉还瞪他一眼,就主动去帮老乡的忙要“修理”插队者,拿着一把长水果刀就要捅人,幸亏班主任及时发现,否则后果不堪设想。

以上的案例只是中职学校的冰山一角,但折射出中职学生心理健康现状不容乐观。

(二)中职学生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中职学生心理问题产生主要原因有:

1、社会原因。由于传统应试教育观念以及社会复杂性的影响,社会上对中职学生存在偏见和歧视,使得中职学生出现了许多逆反心理和逆反行为。

2、家庭因素。家长文化素质较低,教育方法不当;家庭父母关系不和,缺少温暖和爱,使学生性格扭曲;家庭经济状况较差,也会对学生心理产生影响。

3、学生自身心理因素。由于自身学习目标不明确,学习动力不足加上学习能力较弱等因素影响,大多数中职学生所得到的批评声比表扬声多,指责声比鼓励声多,因而中职学生普遍存在自卑、逆反、戒备、对抗、自暴自弃等心理,要解决这一难题,发掘“中职学生的闪光点”的做法显得很重要。

一位哲人说过:“人类本质中最迫切的要求是渴望被肯定。”对于任何自卑者来说,最为缺乏的是一种内在的自我价值感。自卑者往往有着超出常人几倍的自尊需要,因而提高中职学生的自尊、自信,心理健康教育显得非常必要和重要。

三、开展中职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几点做法

对学生进行和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应从中职学校的实际出发,结合当前中职学校的教育现状,重点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加强中职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

1、开展“中职学生心理健康课题”研究。中职学校学生大部分都处于青春萌动期,当脱离父母的直接照顾后,心理脆弱感、孤独无助感的不良情绪因素在学校的学习、生活中显得格外突出,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举措,可以通过组成“中职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题研究”小组,开展《中等职业学校以培养良好的心理品质为重点,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策略及实施》的课题研究,为更好的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提供科学的依据。

2、建立心理咨询机构。通过开设心理咨询室,开展心理咨询服务,建立心理咨询体系,使学生有苦有处诉,有难有人帮,对个别存在心理问题或出现心理障碍的学生及时进行认真、耐心、科学的心理辅导,帮助学生解除心理障碍,减少甚至杜绝因心理问题而导致的恶性事件发生,构建和谐校园,同时,借鉴其它学校经验,积极构建畅通的信息反馈体系,通过加强班级、宿舍的整体建设,充分发挥学生会,班干等团体的重要作用,及时将真实的心理动态向学校有关部门反映,以便于及时解决问题。

3、心理健康教育常态化。培养具备自尊自强,自律自爱品格及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的合格中职学校学生,是开展心理素质教育的重要目标。构建一套适合中职学生实际的心理教学和心理辅导体系,并制定出与之相对应的实施方案,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树立学生正确的就业观等等,使心理健康教育常态化,才能持续保持心理健康教育的成效。

我校从2002年开始一直开有选修课《心理学》,学生心理咨询室由学校团委负责一直向学生开放,在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积累了一定的教学经验,为了顺应不断变化的就业市场,也为了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更加深入和规范,把选修课改为必修课,进行常态化的心理健康教育可谓顺应潮流。

4、加强学校教师的培训。学校需要制定适合学生身心发展的心理教育教学方案,并及时了解有辍学动向的学生,做好学生的思想工作,保障学生顺利毕业,要做好这些工作,班主任和任课老师责任重大。然而,目前的现状绝大多数教师都是工科类学校毕业的,没有经过师范教育培训,没有学过心理学和教育学,充其量也就是为了考取教师资格证而学了一些简单的教育学、心理学理论,因此,加强教师的“心理健康教育”师资培训,是一项必需的工作。

5、定期举办讲座。专题讲座可根据学生共有的心理问题,如新生进校时,举办“新同学如何适应新环境”讲座;毕业生离校前,举办“了解社会端正就业心理”等讲座,通过一系列讲座,使学生心理问题得到疏导和引导,在师长的关爱和教育下,始终在人文关怀中成长。

6、利用广播、橱窗、刊物、班会课、团课、网络等途径进行广泛宣传,营造声势,扩大影响,提高学生心理保健的意识,增长心理健康的知识。

7、建立学生的心理健康档案。每年新生入学后,通过心理健康调查问卷,建立学生的心理健康档案,了解学生个性心理特征及心理健康情况以及心理发展状况,及时发现学生的心理障碍;实施对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和心理素质发展的规律进行系统的监控、评价与研究,及时针对有心理障碍的学生进行心理疏导,从而使不同心理健康需求的学生获得不同程度的改善和发展。

四、开展中职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意义

曾经有初中老师问到,我们初中每班都有几个学生比较调皮,要管好他们很头疼,而这些人大多数都去读中职了,你们怎么能管得住那么多有问题的学生·确实,作为中职任课教师,能够在课堂上顺利地完成教学任务已是不容易,但是,作为教育工作者,既然选择了职业教育,就有责任了解学生的心理状况,帮助他们消除心理压力,提高心理健康水平,使他们掌握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同时,成为具有健全人格、符合社会需要的实用型人才,这是中职学校德育教育的一项核心内容,也是对社会的一种责任。

综上可知,加强中职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是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和谐发展和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高素质人才的重要环节。通过心理健康教育的探讨和实践,构建一套适合中职学生实际的心理教学和心理辅导体系,并制定出与之相对应的实施方案,并通过方案的实施,实实在在地解决当前中职学生普遍存在的心理问题,建设一个和谐健康的美好人文环境,以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为社会输送身心健康的技能型人才。

[参考文献]

1、《心理健康教育与实训》电子出版社20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