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影院行业分析

影院行业分析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影院行业分析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影院行业分析

影院行业分析范文第1篇

关键词 合成生物学;医药;能源;实践

中图分类号 R12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9671-(2012)121-0161-01

目前科学家已测定了包括人类在内的700多种生物的基因组,这表明生命科学进入遗传密码的全面解析阶段,在分子水平研究基因结构和功能。这些成果为工程师创造新世界提供了有力的生物元器件。工程师可以用这些已知的功能,重新设计和构建具有新功能的生命,甚至可以全合成新生命,这就是进入21世纪新兴的合成生物学。合成生物学是继人类基因组研究之后,生物领域的又一热门学科,是整体系统论生物学思潮在工程学领域的

再现。

1 合成生物学与其他学科的关系

1.1 合成生物学与系统生物学

合成生物学的出现是与系统生物学的发展密不可分的。从哲学思维上,二者都遵从系统论,生物系统的整体功能不可分割。系统生物学将在基因、蛋白质、代谢物等多维分子水平获得大量的细胞行为知识和建立生物网络,为合成生物学提供理论和模型。合成生物学可为系统生物学的定量分析提供模式生物。

1.2 合成生物学与生物信息学、化学

如果把基因组测序看成阅读和解码遗传信息的过程,那么合成生物学就是人工书写和编程过程,是测序的逆过程。这个过程对生物信息学提出了更大的挑战,与所有的工程学一样,合成生物的设计和优化过程中需要用新的算法进行模拟和测试。合成生物的过程是以原料核酸的高速合成为基础的,因此需要高效、低成本的化学合成技术提供支持。目前,常规化学方法合成一个碱基核苷酸商业化价格是2元左右,而新方法有望把成本降到更低。

1.3 合成生物学与基因工程

二者既有联系,也有区别。就操作对象和主要技术手段而言,二者相同,都是以基因为对象,都需要核酸酶和连接酶作为剪切和组装的工具,也都需要载体来承载基因,进行扩大繁殖和保存。然而仅采用基因工程技术,只能在较小的范围内对已经存在生命进行改造,合成生物学研究将降低关键技术成本,解决基因操作的经济性问题,从而在工程领域将得到广泛应用。

2 医药与能源创新发展中的合成生物学技术

创新药物的发现是整个新药研究中最富创造性的环节。20世纪70年代之后,DNA重组技术、基因组学、蛋白质组学、生物信息学及生物芯片技术的研究成果为新药研究提供了指导性的理论知识和多样化的实验手段,极大地促进了新药的研制和产业化。

2.1 DNA重组技术与创新药物研究

DNA重组技术通过人为的基因拼接,构建携带外源目的基因的表达系统,在宿主细胞中表达外源基因编码的蛋白质、多肽类药物。DNA重组技术为创新药物的研究和产业化提供了全新的技术,开创了现代生物技术药物的新阶段。在微生物药物的制备中,具有良好遗传特性的高产菌株是产业化的关键。重组DNA技术已成功地应用于构建具有特定遗传特性的高产菌株。如将放线菌紫红素的合成基因导入紫红链霉菌,产生了新型抗生素二氢榴菌紫红素;将红霉素抗性基因转入红霉素产生菌,可构建出耐自身产物抑制的高产菌株;将透明颤菌的血红蛋白基因导人金霉素产生菌,工程菌可以在低溶氧条件下正常代谢,达到降低供氧能耗的目的。

2.2 蛋白质组学与创新药物研究

蛋白质组学(proteomics)是继人类基因组计划之后又一个引人注目的新兴学科。蛋白质组学是从整体蛋白质水平上,从更贴近生命活动规律的角度去探讨机体生理、病理现象及其本质。人体细胞有3000~10000种以上的蛋白质。蛋白质的种类和数量及其功能状态在同一机体的不同细胞中是不相同的,即使是同一种细胞,在不同时期,其蛋白质的种类和数量也不尽相同。正常和病变状态下细胞内的蛋白质谱存在差异,服药前后的蛋白质谱也存在差异,通过定性和定量地分析蛋白质谱的差异,可以探讨疾病发生的可能机制,发现药物作用的新靶点,从而为研发新药,研究药物作用机制以及指导临床合理用药提供重要的依据。

靶向药物的研制是创新药物研制的主流。据统计,已发展了多种类型的功能或疾病靶标,涉及:肿瘤、血液与造血、免疫调节、心肾系统、胃肠系统、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及泌尿系统等。据Drew报告(2000年),目前使用的、据认为安全有效的多种疾药的分子靶点483个,按生物化学分类,其中受体45%,酶28%,激素与细胞因子11%,其他为离子通道、核多体等。在分子水平对疾病研究结果显示,潜在的药物靶点数目可能为5000~10000个,均可能作为研制药物的作用靶点。

2.3 生物信息学与创新药物研究

生物信息学是生物学、数学、计算机科学和信息科学等多学科交叉产生的崭新学科。生物信息学借助计算机强大的信息储存和信息分析功能处理生物学领域、尤其是基因组学和蛋白质组学研究领域中爆炸性增长的海量数据。生物信息学的核心内容至少包括基因组信息学、蛋白质组信息学和代谢调控信息学三大部分。基因组信息学指对基因信息的获取、处理、存储和分析,目的是确定全部基因的确切位置,以及各DN段的功能。蛋白质组信息学包括对有关细胞或组织中的全部蛋白质的结构、组成、功能、定位以及各蛋白质问的相互作用的信息进行处理和分析,目的是确定各种蛋白质的组成、结构和功能及相互作用。

2.4 生物芯片技术与创新药物研究

生物芯片(biochip)是近年来生命科学、微电子学和生物信息学结合交叉领域的重大进展。生物芯片分为DNA芯片、RNA芯片、蛋白质芯片、抗体芯片、PCR芯片及药物传输芯片等。生物芯片通过原位化学合成或机械点样构成高密度探针微阵列。比如DNA芯片可在1 cm2的玻璃或硅片衬底上,集中排列数万至数十万个DNA探针。从理论上讲,十至数十个这样的芯片就可以全面检查一个人的基因,从而发现结构异常或功能异常的基因。生物芯片主要用于基因序列测定,分析基因组突变和单核苷酸多态性突变位点,同时也用于测定特定基因的表达水平和比较同源基因的表达差异,以实现对细胞、蛋白质、DNA及其他生物组分的准确、快速和大信息量的检测。生物芯片技术的发展为疾病的临床诊断和个性化治疗开辟了全新的途径,同时为创新药物的高通量筛选(high throughput screening,HTS)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撑平台。

3 结束语

合成生物学为很多领域的研究提供新视角:生物学家用它来重建不同层次的研究对象,由此加深对生命活动和生命过程的理解;化学家用它创造新分子化合物;物理学家用它来发现自然状态下分子的运动行为;工程技术人员则用它进行药物、生物材料和生物能源等工程设计并简单、低廉、高效地制造,满足人类和社会发展的需要。

参考文献

[1]刘夺,杜瑾,赵广荣等.合成生物学在医药及能源领域的应用[J].化工学报,2011,62(9):2391-2397.

[2]梁泉峰,王倩,祁庆生等.合成生物学与微生物遗传物质的重构[J].遗传,2011,33(10):1102-1112.

影院行业分析范文第2篇

但随着国内电影产业整体规模的快速发展,产业基础薄弱、产业各环节之间的不配套以及在行业机制改革过程中遗留的隐患等也开始在这一年集中爆发。在一个个看似靓丽的市场数据背后,各种危机与隐忧更值得业界警惕――

尽管入市影片中单部影片的票房仍冲至10亿多元高位,但高质量的国产影片缺位,粗制滥造的影片大量涌现,遭到观众们的鄙弃和不满,国产片单片票房普遍难以走高。加之各种制片成本,特别是导演、演员薪酬的增长,电影制片投入加大,投资风险加剧;

新建影院增长迅猛,但单体影院票房普遍下降,有些影院的年票房减幅甚至达30%左右,新影院的市场培育期拉长。随着分账比向制片方倾斜,以及影院用地租金和人力资源成本不断走高,院线和影院经营管理面临前所未有的压力;

产业规模虽然继续看涨,但与影片投拍和入市数量,尤其是影院投建速度相比,城市影院观众并没有同步增长。全年国内城镇观影人次只有3.6亿,人均年观影人次不足0.5次,产业基础仍很薄弱;

整体产业规模急剧扩大,也让电影行业内部不同环节的利益分化加剧,矛盾冲突激化。行业协调机制和行业规范的建立迫在眉睫;电影市场的各种乱象,让电影立法,特别是打击盗版等呼声日益高涨。

37

37部影片票房过亿;国产片单片票房走低。

在全年过亿元影片票房榜单上,有37部影片的单片票房过亿元。其中国产影片占据20个席位,但除了《金陵十三钗》《龙门飞甲》和《建党伟业》3部影片的票房过4亿元之外,其他大部分国产影片票房没能过2亿元。如此情形不仅与票房高达11亿元的《变形金刚3》相距甚远,即便与上一年的《唐山大地震》和《让子弹飞》等国产影片相比也有不小差距。这从另一个层面反映出国产影片制作水准的不尽人意。

2011年,国内共制作完成580多部故事影片(其中动画影片24部),有约200部影片进入市场,但反响较好的影片只有《将爱情进行到底》《失恋33天》和《窃听风云》等为数不多的几部。反观入市的60多部进口影片中,不仅分账大片票房产出稳定,而且众多以批片身份登上内地大银幕的影片也有稳定的市场表现,如《致命伴侣》《源代码》和《铁甲钢拳》等均在不被看好的情况下赢得观众认可,这些影片某种程度上替代了国产类型影片粗制滥造的不足。

从影院终端反映出的票房、观众人次及上座率等数据分析,虽然投资大、演员阵容强的古装“大片”依然占据票房榜单的重要位置,但从投入产出比分析,其效果已经大打折扣。无论是“五・一”档期上映的《倩女幽魂》《关云长》、暑期上映的《武侠》、“十・一”档期上映的《画壁》和《白蛇传奇》,以及贺岁档上映的《鸿门宴传奇》和《金陵十三钗》等,从投入产出比等各项数据分析,均与片方预期有不小距离。特别是11月18日上映的《杨门女将之军令如山》,首周3天全国影院为其排映25000场,但只产出2200万元的票房,场均不足26人次,最终票房不足4000万元。由此,张艺谋《英雄》开创的所谓“古装动作大片”在2011年似乎走到了尽头。

相反,像《将爱情进行到底》《单身男女》《窃听风云》,特别是《失恋33天》等具有精确观众定位、具备一定类型特征,以及与现在的年轻观众生活有关联的影片,成为观众喜欢、票房产出稳定的市场主力军。

2012年,国内影院终端投建将降温减速,入市进口影片会更多,国产影片的市场空间将遭严重挤压。对影片投资方和制片方来说,如何科学决策,选好项目才是重中之重,尤其是项目选定之前的市场调研和制片环节中的精益求精,将是国产影片能否重新赢得观众信任的前提。

15.2亿

单月最高票房达15.2亿元;档期因素减弱。

最近几年,市场的高峰均出现在贺岁档,其他诸如“五・一”和国庆节等均成为市场的小高峰。但在刚刚过去的一年里,国产片云集的贺岁档威力不再,进口大片撑市的暑期档成为票房产出的最大贡献者――在全国月票房榜单上,7月份和8月份均15亿元左右,8月份甚至达15.2亿元,为全年的最高峰;被业内普遍看好的12月份贺岁大战,上半月只有3.5亿元,还不如2010年同期。2011年1月份和2月份的票房,也没有因为春节长假而有上佳表现。10月份的国庆长假,也没有出现业内预期的热闹景象,为档期定制的《白蛇传说》和《画壁》,票房均没有超越2010年同期入市的《神探狄仁杰》。

传统档期威力不再,影片自身的吸引力再次成为影响市场的根本元素――在《功夫熊猫2》《建党伟业》《变形金刚3》《哈利・波特7(下)》《窃听风云2》和《蓝精灵》等强片云集的6月至8月,国内影院3个月内产出40多亿元票房。而在以往市场比较冷清的11月份,《猩球崛起》《失恋33天》和《铁甲钢拳》等中外影片联手把单月票房推高至10亿元以上。其中《失恋33天》最终以3.5亿元票房,成为年度电影市场最大惊喜。

如此情形再次说明,与档期等外在因素相比,影片自身对观众的吸引力才是决定市场走向的根本。在贺岁档前战的12月上半月,众多打着贺岁旗号的影片蜂涌入市,不仅没有如愿取得高票房,反而“吓”走了很多观众,拖累整个市场迅速走低,与2010年同期《大笑江湖》和《赵氏孤儿》的斗法与双赢形成鲜明对比。

9200

银幕总数增至9200多块;影院经营管理难度加大。

据不完全统计,2011年国内新增影院超过900座,与上一年的330座相比增速迅猛,其中1月、5月和12月份新增影院均超过100座,12月份甚至达到惊人的127座。2011年,国内新增银幕数达3030块,平均每天增长8.3块银幕。截止年底,全国城市影院数量突破2800家,银幕总数达到9200多块,其中90%的影院具备数字放映条件。在这一年里,除了各个国有背景的院线公司继续开疆拓土扩充实力,以独立影院投资公司身份介入影院投建的企业也相继发力――世茂、保利、耀莱、博纳、金逸、星美、大地、卢米埃、华谊兄弟、UME、百老汇等生力军,以及CGV等外资背景的影院投资公司均有众多新建影院相继开业。

不同资金背景的企业进入影院投建,也为影院的经营管理带来新的思路,给电影业带来新鲜的血液。但从影院票房榜单分析,众多新影院的加入摊薄了单体影院的观影人次和票房收入。与2010年相比,榜单前列的大部分影院的票房均呈回落之势。以票房榜单前10影院为例,除了北京耀莱国际影城(2010年6月份开业),其他9座影院的票房收入均出现程度不同的缩水,其中北京UME国际影城华星店的票房同比大减3000万元,减幅高达31%。上一年还在榜单前10的上海和平影都更是跌出榜单前25名,票房同比缩水2500万元,减幅达35%。除了这两座影院的IMAX影厅的因素――片源减少,影院之间的竞争激烈以及市场强片的匮乏均是造成单座影院票房缩水的主因。

众多新影院的出现,加上同期上映影片的同质化,让影院之间的竞争进入白热化。为提升影院上座率,在过去的一年里,影院团购、低门槛会员卡、各种打折兑换券和影院院线通券等层出不穷,北京耀莱国际影城全年的观影人次甚至高达286万多,足足是榜单第二位的一倍,并以7630多万的票房一举冲至榜单首位。但该影院的平均票价只有27元,远低于全国30多元的平均票价,而榜单前10名影院中,大部分影院的平均票价均在40元以上。有些影院甚至推出白天场次均为半价的经营策略以吸引观众。

与此同时,新项目争抢的日益激烈也让影院用地租金大幅上扬,加之影院经营管理人才奇缺,影院用人成本也大幅提高,这些均让院线和影院的经营管理捉襟见肘。就在年底之前,传出多个影院投资者因资金链吃紧而欲抛售影院的消息,终端市场的整合洗牌有望很快到来。从现在的情形看,终端投建将很快降温减速,院线之间的兼并整合将真正开始。

4亿

城市观影人次不足4亿;产业基础薄弱。

与影院投建的火热势头相比,观影人群的增量并不如人意。2011年,城市主流影院的累计观影人次为3.6亿左右,同比增9000多万人次,增幅为33% 。但观影人次绝对值的增加大多来自新建影院和银幕数的激增,且大部分集中在大中城市。即便如此,国内城镇人口中,平均每人两年才走进影院观影一次。这一方面说明国内电影市场仍蕴藏着巨大发展潜力,同时也说明国内电影产业的根基还相当薄弱。

且不与日本、韩国和美国等电影发达国家对比,仅与我国上个世纪80年代相比,当前影院观影消费仍局限于少部分人,电影还没有回归大众消费的行列。这也再次提醒电影创作者和制作者们,一定要在电影自身多下功夫,增强电影对普通观众的吸引力。同时,电影票价如何更亲民,让更多人走进影院观影,让电影成为人们的常态文化消费,也是业界不容回避的课题。

18亿

广东省以18亿多元夺冠;市场向均衡化方向发展。

终端市场释放出的利好信息是,影院开始向以往的市场空白区发展――在全国各省区票房榜单上,虽然广东、北京和上海依然稳居榜单前列,但江苏省、浙江省和四川省等均出现在显眼的位置。其中广东省以近18亿元票房夺冠,江苏省则以174座影院高居影院数榜单第二,仅次于广东省的243座,票房也排到全国第三。其他诸如四川省、辽宁省和山东省等,影院数量、观众人次和票房比往年均有大幅增加。

即便在北京、上海、深圳、广州、重庆和成都等一线城市,其主城区的影院密度已经基本饱和,新建影院也逐步移向远郊县。以北京为例,2011年全年新增影院只有十几座,且大部分不在主城区。上海和广州的新建影院也大部分聚集在周边郊县。而河北、河南、陕西、云南、内蒙古和江西等中原和边远省区,一年内均新增数十座影院,河北省甚至多达100多座。在广大农村,因电影放映工程取得重大进展而呈现出较好局面:截至2011年底,全国农村已组建农村数字电影院线246条,数字放映队47692支,共放映影片812.3万场,观众人次达17.53亿,是城市观众的数倍。

在院线票房榜单上,万达、中影星美、上海联和等大院线的各项数据均有不同程度的增长,其中万达院线年票房突破18亿元。但不容忽视的是,这些院线的大部分票房增量源于影院和银幕量的扩容,旗下单座影院的票房产出增幅并不明显。反而如中影数字院线、浙江横店和北京时代今典等在二三线市场发力的院线,各项数据出现大幅增长。终端市场向国内的电影空白区和经济欠发达地区延展,体现出电影市场的均衡化发展趋势,为整个产业的良性发展打下较好的基石。

45:55

行业利益分歧加大;行业规范亟待建立

过去几年,电影产业一直处于快速发展中,行业内各环节之间的不同利益诉求和分歧被遮蔽。但在2011年,终端市场的快速拓展与票房增幅的突然放缓,让业内各领域之间的分歧和争端集中爆发。其中,《金陵十三衩》引发的最低票价和分账比的调整,就并非偶然。

随着制片成本的加大和票房回收难度加剧,上游制片方亟需提高分账比以减轻投资压力,维持多年的片方与放映方43:57的分账比已经难以为继。从明年开始,会有更多片方要求45:55的分账比例。与制片方利益一致的发行方,除了中影和华夏的发行公司可以靠进口片获利之外,其他以发行身份维持运营的发行公司只有影片票房2%-5%的费,加之其他公关费用,发行公司前景暗淡。这也是被称为“电影的腰”的国内发行环节难以成气候的症结所在。在2011年的电影市场上,除了中影、华夏、博纳和光线,其他发行公司均难有作为,特别是以福建恒业等为代表的民营发行公司,步履维艰。

影院行业分析范文第3篇

【关键词】营改增;电影院线产业;税负影响

中图分类号:F22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7)02-0279-01

电影院线产业即电影播映服务业,作为电影产业中最后也是最关键的一环,其实施“营改增”税制,标志着“营改增”已经从生产业扩大到生活型服务业。电影院线产业在“营改增”之后,在税负、发票管理和会计核算等方面都发生了明显变化。如何应对“营改增”带来的税负问题,也成为电影院线产业关注的重要课题。

一、“营改增”对电影院线产业的税负影响

众所周知,在产业经营方面,电影院线产业的收入来源主要是电影制作发行分红。通常来说,电影院一般要将5%的票房收入以电影发展专项基金的形式上缴,然后将43%左右的票房收入以电影拷贝费的形式付给电影制作发行方,剩下的收入即为电影院所得。但是,电影院所得,很大一部分要花费在场地租金、成本等方面。近年来,随着房地产市场涨幅的不断提升,我国一二线城市的电影院经营成本也不断上涨,场地租金成本可能要占电影院经营成本的20%以上。电影院线产业属于文化体育产业的一部分,在“营改增”之前,电影院线产业按照3%的税率缴纳营业税,“营改增”之后,电影院线产业的一般纳税人要按照6%的税率缴纳增值税,但是,小规模纳税人(年应税销售额500万元以下)只需要缴纳3%的增值税。也就是说,作为小规模纳税人的电影院只需将票房收入先转化为不含税收入再乘以3%缴纳增值税即可。整体来看,电影院线产业在“营改增”之后,可抵扣的进项税项目和金额并不多,并且,“营改增”对作为小规模纳税人的电影院影响相对较小,一般纳税人的纳税负担则相应加大。

二、“营改增”背景下电影院线产业的应对措施

(一)完善和延长抵扣链条。由上述可知,“营改增”之后,作为一般纳税人的电影院的税负负担加重,究其原因,电影院线产业能抵扣的进项税额主要有两种,一是支付给发行方的电影拷贝费;二是购买固定资产的进项税额。不动产租赁没有被纳入增值税征收范围,所以,电影院线场地租金费用无法抵扣。加上许多电影院的播映设备都是在影院建设伊始就购置的,近期没有重新购置的计划,所以固定资产进项税额抵扣的情况基本不存在。由于占电影院经营成本20%左右的场地租赁费无法抵扣,所以,对于作为一般纳税人的电影院来讲,其纳税负担在“营改增”之后不仅没有减轻反而还增加了。要想解决这一问题,在增值税抵扣链条没有完全打通的情况下,政府可设立财政专项基金,给予税负增加的电影院以财政补贴,再正视高房价给电影院线产业带来的影响,进一步完善增值税抵扣链条,适当扩大增值税进项抵扣范围,将场地租赁费也列入到抵扣项目中,以减轻一般纳税人的税负,促进电影院线产业的进一步发展。

(二)加大对广播影视服务业的优惠和免税扶持。影视业是“营改增”政策最先选择的试点,因为文化产业在社会发展中肩负着重要责任,通过“营改增”可以减少影视产业重复纳税的问题,支持文化产业的发展。在今后的发展中,政府同样要认识到影视产业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文化繁荣中的重要作用,充分考虑电影院线产业的行业特点及产业链特点,加大对广播影视服务业的税收优惠力度,完善广播影视服务业税收优惠政策,并以“营改增”税制为核心,陆续出台一些后续政策,从税收上对影视文化产业予以倾斜。如上海市政府对符合条件的高新技术电影企业实施免征或减征税政策,在融资方面还推出了一系列的配套优惠措施,并且每年会整合安排不少于2亿元的资金用于电影产业发展,用以支持精品优品创作生产,上海电影市场也得以蓬勃发展。

(三)多元经营,加强内部成本控制。当前,国内电影院线产业存在的主要问题是重复建设、同质化竞争引发的低价大战、效益不佳等,这是当前我国影视产业发展的短板,也使电影院线产业的价格体系很不稳定。在影视服务产业竞争格局已经成型且竞争日趋加剧的今天,前沿影院要想不陷入同质化竞争的漩涡,必须积极探索新的经营方式,走差异化、多元化经营道路。加强内部成本控制,规范外来票据,同样也是提高影院经济效益的有效手段。

综上所述,“营改增”对电影院线产业来说是一件大事,它规范了行业运作,有利于提升行业的级别。电影院线产业要根据实际税负变化情况,制订科学的应对策略,以减轻自身的{税负担,为长远发展做好打算。

参考文献:

[1]姚毅.“营改增”对电影院线产业的税负影响[J].山西财政税务专科学校学报,2014,(5):34-35+51.

影院行业分析范文第4篇

制作成本仅800多万、总投资不超过1500万(含后期宣发费用)的喜剧爱情片《失恋33天》,最终票房以接近3.6亿元收盘。简单计算投入产出效率,24倍回报,高的令人咂舌。而《孤岛惊魂》、《观音山》、《非诚勿扰》系列电影都获得了6倍以上的回报;《喜洋洋与灰太狼》系列,两部电影甚至超过了10倍的回报,而1.5亿元投资的大片《让子弹飞》,获得2.32亿利润,回报也近5倍。

就连张艺谋7000万元投拍的纯文艺片《山楂树之恋》,也奇迹般拿下了近1.5亿元的票房。《山楂树之恋》的投资方之一――IDG资本创始合伙人熊晓鸽表示,“中国电影市场跟美国比还是比较小,但发展速度非常快。电影行业每年票房本身超过30%-40%的成长。”

2010年中国电影市场共有27部片子票房过亿,而在2011年有38部电影的票房过亿。根据清科研究中心提供的数据,去年在国内上映的电影全部票房营收为131.5亿元,而在2009年该票房的营收仅为62.06亿元,两年时间增长了111.89%。

如果看另一组数字,投资人或许会更加兴奋:2009我国有4723多块银幕,约30万人每块屏幕,同期美国约8000人每块;而在2011年底银幕数量增长至9296块,人均拥有电影屏幕数量也仅为14万人每块。

一夜之间,来自银行、PE、游资等各路资本磨刀霍霍向电影。似乎,电影产业投资的井喷之势呼之欲出。

怪圈逻辑

“后面加个零,直接卖给观众。”如同电影《大腕》中的台词,电影产业的赚钱效应正在映红着各色投资客的目光。然而,电影这档事真有这么好赚吗?

“现在,国内60%―70%的商业片是亏损的。”某私募人士对《英才》记者称,只有20%左右的部分“大片”可以赚到钱。

据统计,2011年中国电影市场一共摄制了将近791部各类电影,故事片就有558部。但清科创投的高级分析师张亚男却表示,去年仅有154部国产电影在国内市场上映。实际上,2009年披露的VC/PE投资影视行业仅为3起共1300万美元;2011年为13起,投资金额上升到1.36亿美元。

虽然投资额都不算大,但受益于“政策面”的驱动,电影产业被认为是未被开垦的处女地。2009年7月,《文化产业振兴规划》出台标志着文化产业被上升为国家战略性产业。

中投顾问文化行业研究员蔡灵对《英才》记者表示,从政策上来看,国家对文化产业的重视程度逐年增加,这无疑助推了电影产业的发展,投资者对其发展前景看好;另一位行业分析师也表示,政策驱动最主要是从去年下半年开始的,特别是国家定下把文化产业作为支柱产业来发展。

“影视行业因为有政策性的导向,我们肯定要介入到这个产业的发展中来。”张亚男转述北京银行一位内部人士所言。据了解,截至去年10月,整个北京银行针对影视行业贷款额度达到了30亿元。

可即便有产业政策作保,但20%成功率的电影投资风险仍然是个残酷的行业现实。

“在我国电影制片的投资领域存在较多非商业因素。”一位谙熟电影投资领域的业内人士告诉《英才》记者,“不是所有的投资者都对这个行业抱着盈利的目的。有的导演拿着一个本子就去找投资人,实际上许多投资人根本没有这方面的经验。”

难道,候在电影产业门口的那些投资人,人傻钱多?

“现在,中国的电影产业有一个非正常的逻辑。进来玩的大多数人都是亏钱的,做电影本身不赚钱,但是做电影拿到一块地,就赚钱了。其实,玩电影的总比看电影的精。”乐视网高级副总裁高飞认为,“这个游戏里面可能反而是少数的输家,大部分人都是赢家。”

或许,正是这样的“怪圈逻辑”,也直接间接地推动了电影产业投资的热潮。

水有多深?

如果仅把电影生产环节当作电影产业投资的全部内容,那就是不知道这个产业的水有多深了。

电影产业主要分为制片、发行、院线与影院四个环节。电影制作主要负责影片的拍摄;影片的出售、出租活动,由影片发行公司承担。院线对影院实行统一管理。而影院作为产业终端环节,通过加盟院线取得影片来源。

ChinaVenture高级分析师冯坡向《英才》记者分析:中国电影制作及发行领域缺乏优秀的创业公司,保利博纳、华谊兄弟(300027.SZ)、光线传媒(300251.SZ)已经上市,小马奔腾也已完成上市前最后一轮融资,在制作、发行领域,具投资价值的公司所剩不多。

“没有上下游的支持,发行根本没有作为。因此,如果不投资上游制作环节,发行方很难拿到好的片源。”前述业内人士告诉《英才》记者,“发行只是赚小钱的。”

对此,冯坡表示认同,“由于内容制作方处于相对强势的地位,发行环节显得并不重要,且发行多为电影制作公司自行担当,创业及创新空间比较小;而对于进口电影的发行,目前还是中影和华夏垄断的局面。因此,短期来看,发行环节并不具有太大的投资价值。”

前述业内人士告诉《英才》记者,在美国,70%的净票房(从毛票房减去电影保护基金和流转税务)会分给制片方,而30%留存在了影院;在中国,只有31%―47%的净票房会留在制片方,有超过50%的留在了影院。

而在影院所留存的净票房中,大多数的院线公司一般也只能拿1%。在院线方面,2011年我国前十大院线票房占总收入的43%,剩余的28家院线只能抢夺剩余的票房。

与制片等环节的投资数量相比,对影院的投资在短时间内却出现了井喷般的增长。数据显示,我国的影院数量从2009年的1687个增长到2011年末的2803个,两年时间,大量的民间资本投向了这个领域,影院数量增长了66%。

有调查称,温州客、煤老板,房地产商成为投资影院的中坚力量。“影院投资热潮的直接原因是国内快速增长的电影消费需求以及票房收入,而影院作为电影产业链的最下游,其风险相对较小、专业门槛不高。”冯坡说,另一方面,能源领域的国进民退、房地产行业的宏观调控,也导致大量游资进入电影产业。

不过,张亚男认为,这部分“热钱”打的是“短平快”的战略,对于整个市场存在着搅局的作用。

“搅局”的效果,或已显现。

“我现在没想投任何一家影院项目。”一位长期关注电影产业投资的私募人士在接受《英才》记者采访时表示,“去年影院的成本上升,增加的屏幕数量分流了影片的数量,造成这个行业非常困难。”

事实上,一些当年迅速扩张的企业,现在已经在卖出一部分影院了。

光线传媒的王长田公开表示,影院投资风险越来越大;而华谊兄弟总裁王中磊也于近日称,10年前投资影院业务以来,华谊影院目前还处于亏损阶段。

“这两年,特别是从去年,影视整个从投资来说是很不好的环境。持续性业务架构和管理架构都很强的公司陆续上市,所以接下来股权投资这块,可投的公司我觉得很稀少了。”七弦股权投资管理有限公司执行总经理李青媛则更直接向《英才》记者表示,已经不再关注这个领域了。

挖金不如卖锹

纯粹的讲电影产业,投资者都想成为那20%的赢家,但是否一定要踩着那“80%的尸体”,才能成功?

在张亚男看来,电影投资和股票投资的类似之处就是如果将身家性命压在一部作品上,那很可能会血本无归,所以要保证投资的分散化。此外,“美国的影视市场较为成熟,票房占其总营收的比重不足50%,而我国在衡量电影业的时候更多的是去看票房。如何将产业链打造的更为健康也是投资者所应该想到的。”

2011年国产电影的票房收入为70亿元左右,同时进口电影也分享到了61亿元的票房。每一个档期都会有国外大片放映,这对国产电影的票房收入也带来了不小的冲击。倘若开放更多的进口电影配额,无疑会对国产电影投资产生明显的影响。

蔡灵认为对电影产业的投资需要更趋理性。不仅需要拥有投资热情,而且需要深入了解电影行业发展规律和市场发行特点,对产业链各环节全面把握才能够使投资更加稳健。

而李青媛则认为,“投资电影就像挖金子,有风险不一定挖得到金子。但是送水的、卖铁锹的生意,随着挖金子的人越来越多,而兴旺起来。”她对《英才》记者表示,在今后会去关注那些“卖铁锹”的领域。

影院行业分析范文第5篇

与营业税相比,增值税具有避免重复课税,贯彻税收公平的优势,因此, 我国营业税改征增值税(简称“营改增”)的主要目的是理顺经济关系,解决重复征税问题,体现税收公平原则。2013年8月1日, “营改增”试点在全国展开,广播影视服务业纳入了“营改增”的范围。本文分析了“营改增”对广播影视服务业各链条的税负的不同影响,从公平性的视角进行了探讨,并从各主体角度提出了优化建议。

【关键词】

“营改增”;广播影视服务业;产业链 税负;公平

0 引言

自2013年8 月 1 日起,广播影视服务业将作为部分现代服务业税目的子目,一次性全部纳入“营改增”试点范围,在全国推开。营业税制下,广播影视服务业中的“制作、发行”服务按照“服务业”缴纳5%的营业税,“播映”属于“文化体育业”的范畴,实行3%的营业税率。“营改增”后,广播影视企业以应税服务年销售额500万元为标准分为一般纳税人和小规模纳税人两类。对于年销售额不足500万元(含本数)的小规模纳税人采取简易征收办法,征收3%的增值税,不能进行抵扣纳税;对于一般纳税人而言,广播影视服务业实行6%的增值税率,实行抵扣纳税。

1 广播影视服务业各链条的区分

广播影视服务业的产业链条,包括广播影视节目(作品)的制作服务、发行服务和播映(含放映)服务等三个环节。

(1)广播影视节目制作服务。广播影视节目制作服务,指进行专题、专栏、纪录片、动画片、广播剧、电视剧、电影等广播影视节目和作品制作的服务;

(2)广播影视节目发行服务。广播影视节目发行服务,指以分账、买断、委托和等方式,向影院、电台、电视台等单位和个人发行广播影视节目以及体育赛事等的报道及播映权的业务活动;

(3)广播影视节目发行服务。广播影视节目播映服务,指在影院、剧院、录像厅及其他场所播映广播影视节目,以及通过电台、电视台、互联网、有线电视等无线或有线装置播映广播影视节目的业务活动。

2 “营改增”对广播影视服务业的税负的影响

对于从事广播影视节目和作品制作、发行、播映服务的企业来说,“营改增”对其税负的影响要视其在产业链中所处的环节具体分析。

对于产业链上游的制作方、发行方而言,“营改增”前,制作发行按5%计征营业税。“营改增”后适用6%的税率,增值税税率与原先的营业税税率相差不大,税负主要取决于进项抵扣。

由于影视制作企业大多是属于“轻资产”类型的企业,其突出特点是资本有机构成低,人工成本高企,演职人员劳务费加起来要占总成本的60%~70%,而这部分成本无法计入进项抵扣。其他项目,诸如电视剧制作中的录音、剪辑和特效等,以及付给作家的剧本创作费,一方面是占成本比重较少,另一方面无法取得对方开具的进项发票。这些都会阻碍企业税负下降。

3 对广播影视播映方税负的影响

3.1 电影院

作为电影产业链的最后一环,对播映方(影院)来说,“营改增”后,企业税率从 3%的营业税变为 6%的增值税,税率上升了 3 个百分点,与此同时,作为企业主要成本的人工费用不允许抵扣;设备成本虽然允许抵扣进项,但企业一般暂时没有更新计划。此外,占电影院收入13%~15%的房租支出和上缴的电影基金都无法抵扣。因此,“营改增”后放映企业税负会有明显的增加。

3.2 电视台和电台

同样作为广播影视服务业的下游播放行业,电视台的境遇与电影院相比则完全不同。由于其上游的电视剧制作、发行行业被纳入“营改增”范围,今后电视台购进影视剧将获得6%的增值税进项抵扣,这将明显降低其引进电视剧的成本。国家将广播影视服务全产业纳入“营改增”以后,企业节目制作、播映权采购与播映环节的链条全部打通,广播电视台的播出成本将可以比较全面得到增值税进项抵扣,压力大为减轻。

4 “营改增”后广播影视服务业税负的公平性分析

从上述关于“营改增”对广播影视服务业“营改增”后电视台和广播电台的税负略有下降,电影院的税负略有上升。广播电视行业由于上下游均营业税改征增值税,其成本能够取得进项税额发票,因此,总体税负与营业税持平。与广播电视行业相比,电影行业的税负要比广播电视行业的税负更重一些,电影院按照6%的税率缴纳增值税,而原来缴纳营业税时税率是3%。同时,占电影院票房收入13%~15%的房租支出和上缴的电影基金都无法抵扣。从整体来说,“营改增”使电影行业的全产业链税负增加。

5 “营改增”下广播影视服务企业降低税负的建议

5.1 政策层面

(1)扩大进项抵扣范围。应扩大增值税进项抵扣范围,使广播影视服务业增值税抵扣链条更加完整。比如电影拍摄经常要去外景地,很多费用是不能抵扣的;电视剧、电影制作环节很大一部分费用来自演员片酬,这部分也不能抵扣。如果这些进项税能获得抵扣,则企业税负将大为减轻。

(2)给予更多税收优惠。现行试点办法对于影视企业缴纳的文化事业基金和国家电影发展专项资金不允许抵扣的办法,这样可能造成这些收费比增值税税额更大的局面,因此可以考虑对这些收费给予抵扣的优惠。此外,可以考虑设立补贴基金的方式帮助影视企业度过适应期,或给予影视企业更低的优惠税率。

5.2 企业层面

(1)积极进行税收筹划。广播影视服务企业应对“营改增”带给企业在盈利、税负、现金流等方面的影响进行评估,明确“营改增”给企业带来的税负变化。针对企业税负的增加,企业应当根据实际情况积极进行税收筹划,改善经营管理,尽可能地降低企业税负。

(2)提高专业化程度,制播分离。广播影视服务企业应进一步细化分工,调整产业结构,提高专业化程度,其中电视剧和电影制片企业可以将舞美、道具、化妆等业务外包以获得更多抵扣项;电视台可以通过将制播分离、业务外包等措施获得更多的抵扣项,这样同时也能促进广播影视作品质量显著提高。

6 结语

总的来说,广播影视业纳入“营改增”后对该行业整体来说是个利好,规范化了整个行业的运作,有利于行业整体升级,分工细化,结构调整。实施“营改增”后,产业链条上的每个环节都可以抵扣税款,企业就可以将自己并不专业的环节外包出去,让更有条件的企业去做,有助于产业和企业做大、做强、做专。

【参考文献】

[1]刘剑文.税法学[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

[2]梁俊娇.广播影视业“营改增”效应评估[J].税务研究,2014-01-01

[3]陈青.论“营改增”政策对广播影视产业的影响[J].经济师,2014-02-05

[4]史晓龙.广播影视“营改增”:位置不同,感受不同[N].中国税务报,2013-07-12 (B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