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大一思修实践报告

大一思修实践报告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大一思修实践报告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大一思修实践报告

大一思修实践报告范文第1篇

1工程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存在的问题

1.1培养方案限制,实践环节比重轻

根据《福州外语外贸学院本科专业培养方案》,工程管理专业的学生在四年中必须修满规定的176学分方能毕业,其中理论教学122学分(占69.4%),实践教学54学分(占30.6%),若要达到让学生完全掌握专业知识,这些实践学时偏少,也很难提升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应该对培养方案中实践环节的比重作出适当调整,使实践教学所占学分不低于总学分的40%~50%。

1.2实习基地偏少,校企利益冲突

工程建设的周期少则几个月,多则数年,具有时效性,联络到适合学生大规模见习的工程建设项目已属不易,更何况适合学生的校外实习基地具有临时性,这类临时实习基地的教学内容主要针对某一单项工程且需与工程建设的进度相结合,而建立在校内的实习基地,虽然具有固定性,但基地规模受高校占地面积所限,且这类实习基地多数针对基础性实践教学。综上,实习基地的时效性导致能够让学生实习的基地偏少。在寻到合适的实习基地后,校方和企业之间的利益关系会出现冲突,正常情况下,大批量的学生到企业实习对于企业并无直接利益,并可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企业正常的生产环节,企业甚至对大规模学生同时在工程现场实习承担一定的人身财产风险,在传授实践知识的同时还要保障学生们的人身安全。实习内容往往达不到要求,大多数情况下是老师带领学生跟着技术人员在施工现场走马观花,这让学生对施工工序的整体性缺乏了解。也很难对项目招标投标、组织管理、工程监理、工程预算、事故处理等深入了解,从而达不到提升学生动手能力的目标。

1.3教学未面向工程实际,实践课程设置相互孤立

实践环节的教学应体现三方面培养任务:一是巩固工程技术、经济管理与法律知识等理论知识;二是训练专业基本技能;三是综合性训练。目前福建省工程管理专业的实践教学环节,多因客观条件和师资力量等原因,基础实验、课程设计、见习与顶岗实习和毕业设计等实践课程,常常不能与具体工程实际的进度结合起来。而且实体工程的跨度通常多达数年,但多数实践课程因为人力财力等因素安排时只有几周的时间,这让学生不能充分感知施工过程管理和项目全过程的运行情况。在工程管理的实践课程中主要板块有工程造价的预结算、工程估价、工程项目决策、工程项目管理等,因这些课程自成体系,学生在从一个课程转变向另一个课程时衔接不会顺畅。比如招投标文件编制以及海迈、晨曦和广联达等造价软件的应用有重复。在大一大二的见识实习环节以及大四的顶岗实习环节,实习内容与毕业设计内容有很大部分重叠,知识的重复虽然在一定程度上让学生加深了映像,但对绝大多数学生来说让他们学习专业知识的效率大打折扣。

2工程管理人才的需求特点与就业岗位

构建实践教学体系的主要依据是人才市场岗位和岗位群的能力需求,根据《麦可思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的数据分析,近几年在数量众多的工程管理专业的应届毕业生当中,同时掌握技术、经济、管理、法律法规知识的毕业生受各大企业单位的欢迎。根据近几年《麦可思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的数据分析,工程管理专业的应届毕业生一次性就业率呈现下滑趋势,在四年的学习生涯中,工程管理专业的学生在各种类型的实践课程中可结合自己的爱好、就业去向以及当地经济的发展状况,有针对地选择一两个方向为重点进行专业学习和实践,已期在就业大军中寻找到喜欢并合适自己的工作。

3工程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与保障

3.1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建设

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需要具有理论基础和实践经验的教师。可以通过五个途径来实现,第一,创造各种条件提高教师的实践能力,如举办教师实践技能大赛、实践课程的说课比赛等。第二,制定奖励政策,倡导教师参加各种类型的技能提升班,如各市土建系统的技能培训班和土建类职业证书的培训班等。第三,鼓励教师利用业余时间参与企业的工程项目管理,切身参与实践如参与项目招投标标书的制定和各类工程的预结算。第四,激励教师开展教研科研,促使教师教研相长。第五,高薪聘用同行专家、企业高管来校做兼职教授或外聘教师,如福州外语外贸学院326位专任教师中就有26个台湾籍工科博士分布在各教研室充实师资力量。

3.2校内实训基地的完善

校内实训基地可分为专业实验室和施工模拟实验室。专业实验室主要进行原材料、半成品、成品的性能试验;施工模拟实验室往往设置有施工设备展示区,陈列各种施工设备和工器具,并配有相关介绍和使用方法说明,让学生进一步熟悉它们的用法。搭建小型施工现场,如常见的砖混结构和框架结构。让学生练习基坑放线、轴线引测、标高控制。施工演示区则通过多媒体展示精选的施工项目,包括实际施工示范、施工组织和施工管理等一系列过程学习。

3.3加强与企业的联系

为了保证培养出的工程管理人才畅销对路,学校应与行业和企业保持联系,挂牌建立校外实习基地,及时、准确地了解他们对人才的需求状况,邀请他们参加学校人才培养规格、教学计划的制定,协助安排学生顶岗实训和就业。学校利用知识、科研资源服务于企业,利用企业实务资源解决实践基地和实践指导培训。学校可让学生选择一批企事业单位,并与他们签订协议。

4结语

大一思修实践报告范文第2篇

由于工程教育的重点是转向教育产出,要求工程专业的本科毕业生具备沟通交流能力、团结合作能力、基本专业知识技能、自学能力及健全的世界观和责任感等.而实际上,大多数毕业生动手能力差,操作能力欠缺,思维方式单一,所学知识太泛而不精,缺乏工作责任感和吃苦耐劳的精神,自觉和自我约束能力太差,甚至上大学就混毕业.造成这种局面的主要原因就是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学方式比较单一;实践教学条件和环境不够完善;专业课时数太少;专业面太窄,浅尝辄止;教材针对性不够强,给人感觉什么都懂一点,却又什么都不会.另外,近年来各院校扩招较多,专业生源紧张,生源质量下降,相应的专业教师质量和数量可能跟不上,教学水平下降等等.为改变上述情况,培养方案是关键.由于现在企事业单位对资源勘查人才需求表现出“部门多、总数多、专业涉及面宽、实践应用能力强”等特点,则培养方案改革势在必行.使毕业生不仅基础知识面宽,具有一定的专业素质,而且要具有一定的特长(拥有一定的专业技术或对专业有一定的研究方向).比如在大一大二时期,要让学生将专业领域基础知识掌握牢固扎实,大三阶段就要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研究方向,进行有侧重点的教育,并适时的让学生参与一定的实践,定期验证课堂知识.而大四阶段便是集中性的实践或实习,使学生毕业之后,能很快速进入角色.

1.1量身定做的学习与教育目标

也是人才产出要达到的标准.包括:具有相关专业基础知识如地质基础知识,一定的资源勘查专业素质,并能利用专业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具有一定沟通表达能力,还要掌握一定程度的资源勘查专业英语,具备基本的国际交流能力;要有团队合作精神;掌握一定学科基础知识,综合利用数学、自然科学和信息技术等知识,并根据社会的需要进行设计的能力;具有自主学习,适应社会需要的能力等等.

1.2学习与教育的量的问题

教育程度判定的依据.为保证一定的教育质量,不仅所修总学分要达到一定的量,而且对各个知识结构的学分也要有一定的限定.不仅要有足够体现出重视专业宽度的学时数,也要保证专业某一方向深度学习的学时数,特别是实践学时数更加重要.只有这样才能保证一定的教育质量,学生专业知识才能达到宽中有细,泛中有专,粗中有精.对于不能达到要求的学生,要采取一定的鼓励奖惩措施,使他们重拾信心,向合格的毕业生迈进.

1.3教育手段

也是保证教学质量的另一重要因素.主要包括入学选拔办法,如为达到基本学习目标,有考察学生必备的基本资质的方法等等;教育方法,如学生受教育过程中,要安排一定的实践实习,或课程设计等,并阶段性的给予测试,进一步的调整教学措施等等;教学组织,配备具有一定能力的教师,各教师之间要相互沟通,各教学科目之间应该密切配合,应建立一套教师培养制度以促进教师质量的提高并开展相应的活动.

1.4教育环境

提高教学质量的保障.主要是教学设备和教学条件,包括实验室、实习基地的建设,更好的学型专业软件,紧跟专业研究技术;图书馆、阅览室、自修室的完善,充分利用信息时代技术,学会文献检索查询.还包括教学经费,确保基本设备设施的完善、维修、运行所需资金,尽量满足学生的学习要求.

1.5评价与反馈系统

进一步提升教学水平的后盾.须根据本专业具体情况,建立一套教育教学评价体系与标准,以检查学生学习完成情况.同时,也应有一套教学反馈系统,以便根据反馈信息,进一步的完善与提高.

2加强校企合作

毕业生质量下降,不被企业认可,另一个重要原因便是企业.院校人才产业界与工业界联系越来越少,实习基地数量和质量不能达到要求.一方面院校可能没有足够的资金支撑学生实践与实习;另一方面企业认为实习生并不能给他们带来价值,不仅浪费人力物力去指导他们,还要支付实习生一定的薪酬,所以实习生便成为他们的负担.从企业自身来讲划不来,根本就不愿意接受实习生.工业界与产业界的脱离,剥夺了毕业生在企事业单位实习锻炼的机会与平台,不能较好地贯彻专业培养要求,不能达到人才质量标准.所以工业界与产业界应积极主动起来,加强校企合作,增加实践教学平台,增强实践教学水平.充分利用本校地域特色,皖北地区煤矿企事业单位较多,更应给与工程专业人才锻炼的平台与机会.通过校企合作,不仅能够提高学生专业素质,也能锻炼老师的素质.鼓励教师去企事业单位锻炼,加强老师和学生与现场工作人员的沟通交流,提高教师现场实践能力,老师专业素质的提高更有利于学生的学习.另外,可聘请专业资深专家来学校兼职教授,或定期聘请资深专家教授来校授课或开展实践讲座.必要条件下,政府制定相关政策,对校企合作给与协调与帮助,鼓励校企合作.只有这样才能为提高国家人才教育质量多一线希望.

3改革教师培养和使用机制,强化教师队伍的建设,提高院校自身教学水平

第一,是加大准入门槛高度,提高准入教师学历层次.从今年开始,本专业教师原则上引进高质量博士和博士后,同时鼓励40岁以下的硕士或学士学位教师分期深造进修,以取得博士学位并提高教师学历,整体提高教师队伍的知识结构与层次.第二,加强科学研究,以科研促教学,提高教师的学术水平和教学水平,组织科研促教学典型案例学术讲座,营造科研与教学氛围.本校实行专业青年教师导师制,使新进青年教师能及早的参与科研,进入专业团队提高科研水平.设立“产学研”教师培养机制,通过教师业务素质和科研锻炼,加深教师对专业知识的理解,清楚煤炭资源勘查所需,使教师能够开拓思维并收放自如的上课,以更好的落实特色专业培养要求.建立完善的教学和科研水平评价体系,促进教师自我提高.第三,鼓励教师参加培训和交流,支持教师参加国内外相关学术活动,并选派教师前往国内外高水平院校或科研机构深造、培训和提高,同时邀请国内外同行专家来校学术互动,拓宽学生视野.第四,实行竞争机制,使拔尖人才能够脱颖而出.

4思中国教育在世界中的位置

根据英国教育出版公司Pearson《学习曲线》报告,在各国(地区)教育系统的绩效当中,在全球教育总体评价中排名第一的是芬兰,排名第二的是韩国,中国香港、日本和新加坡依次紧随其后.这份研究报告认为,在学生认知能力方面香港排名第三,排名在芬兰和新加坡之后;但在民众教育程度(以识字率及高中/大学毕业率计)方面,香港排名仅第17位.这一调查报告列出了全球教育中排名前40位的国家和地区,中国大陆和台湾竟然没在名单之列.由此可见,中国对教育的重视程度还远远不够.针对中国教育在世界中的位置这样一情况,笔者略有思考.首先希望国家教育部门对教育实施单位进行严格监督,一方面可以促进教学单位相关设施整改建设;另一方面可提高学校教学水平.其次,希望国家能够提高教师待遇,教师的基本生活能够得到保障,也将有更多的精力投入到工作上,间接提高工作效率.而且提高教师待遇,能够吸引更多的优秀教师执教,这将更大幅度的提高学校教学实力,特别是偏远地区,比较落后,教育水平也相对较低,可以通过较高的教师待遇吸引教师去不发达地区执教.第三,加大教育财政投入,工程教育产出和国家财政投入是呈正相关的.加大教育投入,提高教育经费的总的供给量,才能维持学校正常的运转及提高教学需求.目前,比较普遍的一个现象是教育行政化现象比较严重,不能较好的把握教育的方向.学校行政人员应该为教师服务,而不是教师为行政人员服务.一个学校的灵魂便是教师和学生,如果没有教师和学生,学校将不再是学校.教师,是一份神圣而伟大的职业,应该是学校的领路人,学校的主人,而不是仆人.一个学校往什么方向发展,走什么样的路,作为第一战线的教师是最清楚的,决策的执行性也是最佳的.

5结束语

大一思修实践报告范文第3篇

摘 要:通识教育是大学人才培养的重要途径之一,本文通过剖析复旦大学的通识教育改革,并结合软件学院针对复旦学院新生开展通识教育的多项举措,说明如何利用良好的大学氛围,推进计算机学科的通识教育,以实现全面育人的培养目标。

关键词:计算机学科;复旦大学;复旦学院;软件学院;通识教育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B

1 通识教育的发展渊源及其涵义

无论在欧美或者我国,通识教育都能找到其发展的历史渊源。在欧美,自古希腊的自由教育(liberal education)精神而起,通识教育在美国迅速找到了发展的土壤。1928年的“耶鲁报告”,1945年的“哈佛红皮书”,乃至哈佛大学在300年的历史中围绕通识教育进行的几次大改革,都印证了通识教育在美国高等教育中的重要地位。在每一次发展与改革中,通识教育都被赋予了新的涵义。在推进通识教育改革的同时,高校对大学理念、教育使命和培养目标等也有了更加清楚的认识。

在我国,通识教育又被称为“博雅教育”,其含义是“广博而优雅”。20世纪初,通识教育的理念为一些学者所关注,但因当时社会条件等因素的制约,并没有得到很好的推行。改革开放以来,通识教育才渐渐回到教育界的视野之中,特别是90年代以来,通识教育为很多学者所关注,也渐渐地成为高等教育界的热门话题。千禧年之后,很多高校纷纷以实际的改革措施实践着通识教育的理念,高等教育界进入了一个对通识教育反思改进的阶段。

通识教育的“通”从学习内容方面来理解,是指受教育者除了接受专业知识的学习之外,还需要进行广泛的自然科学知识和人文社会科学知识的涉猎,即所谓文理渗透,各学科彼此交融。就学习的目的而言,通识教育强调对人格的培养,重在提高人的全面综合素质,包括社会责任感、人生价值观、以及科学创新精神等。就学习的过程而言,通识教育更重视受教育者的主体地位,强调其主动性,更凸显“人的解放”的过程。

2 国内高校推行通识教育的举措

通识教育作为高校人才培养的重要途径,正在高等教育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复旦大学作为国内知名高校,其倡导推行通识教育的理念已有20多年的历史。自20世纪80年代苏步青、谢希德校长倡导的学生全面发展,学校要培养文理相通的交叉型、复合型人才,到90年代倡导的“通才”教育,以培养“宽口径,厚基础,重能力,求创新”的人才为目标,再到后来按学科大类构建了综合教育、文理基础教育和专业教育三大课程板块等的改革,都为全面实施通识教育创造了条件。2005年复旦学院的成立,对国内高校的通识教育来说,是一种制度性创新。复旦学院不仅是一个教学单位,也是一个学生管理单位。学院下设教学、学生工作和导师办公室,并组建了四个书院:“腾飞书院”、“克卿书院”、“任重书院”、“志德书院”。每个书院的名字都有自己的典故,比如“志德学院”是为了纪念复旦创始人、第一任校长马相伯,其名志德,字相伯。取其意,明志且道德高尚。“克卿书院”是为了纪念医学院创办者颜福庆,其字克卿。这些方面看似平凡,却易于强化学生对学校历史的认同感。复旦学院的成立,对通识教育的学制做了定量规定,即所有本科新生入校后,原则上不分专业,统一接受一至两年的通识教育(一般为一年,但临床医学八年制专业为两年)。除此之外,还推出两大重要举措:一是建立了通识教育核心课程;二是成立了通识教育研究中心。在机制保障以及内容完善的基础上,通识教育的实施步伐自然而然就加快了。

新机制的形成需要探索,需要不断发展与完善。复旦学院的成立,为通识教育的推进带来了曙光,但仍然需要在实践中不断完善。比如2005年第一批进入复旦学院的学生,打乱学科专业后被安排到各个书院,一个宿舍的学生基本上来自不同的专业,不同的学科。这样的住宿安排有其合理之处,不分文理,不分专业,易于促进不同学科学生之间的交流。但实际上也带来了很多问题,比如对于计算机专业的学生来说,一年级一般还是会有和专业课程相关的内容,除了课堂听课之外,课后还需要花较多时间做lab和project。相比之下,同一宿舍的文科生课程压力稍小一些,因此属于自己的业余时间也就比较充裕。这样一来,如果自控力不够强,再加上想从高中紧张的学习状态中放松出来的心态,部分理工科学生一年级往往就在浑浑噩噩中度过,成绩自然不理想。这些学生到二年级进入具体专业之后,课程危机就成了棘手问题。实践中发现了这些问题,自2006年之后,复旦学院将不分文理的住宿安排调整为文理大类基本一致的住宿安排,即相近学科的学生尽可能住在一起。这样大学科之间的学生仍然可以进行不同专业知识的交流,而且学业压力基本相近,更有利于平稳过渡到二年级以后的专业学习之中。

3 计算机学科的通识教育

上面谈到复旦大学推行通识教育的一些举措,对于计算机学科来说,良好的学校大氛围固然重要,但如何结合自己学科的特点,扬长避短,促进学生的通识教育,也是教育工作者不能回避的问题。在此,结合复旦大学的通识教育改革,就软件学院实际开展的一些工作来做具体介绍。

复旦学院的成立,从工作内容来说,将原本属于院系的工作“分”了出去,比如对一年级新生的学籍管理。但从工作职责上,院系的责任并没有减轻,反而变得更为重大,因为对于新生的培养将直接关系到大学四年的整体教育质量。因此,软件学院除了认真执行学校推行通识教育的制度举措之外,根据专业特点,从制度保障和内容管理等层面入手,针对一年级本科生给予了较多的关心和关注。

(1) 推行小班导师制度

为了对学生进行有效的指导和管理,在复旦学院专职、兼职和特约导师组成的庞大导师团之外,软件学院拥有自己的导师队伍,该队伍当中的每位成员均具有博士学位,部分老师具有副教授职称。他们除了具备丰富的教学经验之外,更重要的是他们能够在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之间,为一年级新生搭起沟通的桥梁。每位导师指导的学生人数均不超过20名,对学生的教育基本上能够达到全面关注、全程覆盖的程度。导师们采取经常性谈心的方式了解每个学生的思想情况、学习情况,指导学生合理选课,并对课程的学习进行引导。除此之外,还在学生的心理调适、学习目标、发展道路、能力拓展等方面进行个性化的、切实有效的关心指导,并根据学生个人特点和发展目标,鼓励和指导学生参与社会工作、学术科研等活动。

通识教育强调对一个人知识、能力和人格的培养,简而言之,就是希望通过良好的教育培养出身心健康、品德高尚、人格健全的学生,使其不仅具备扎实的专业基础,而且具有积极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具有良好的交流沟通能力、团队协作精神、集体主义精神、奉献和服务精神,善于与他人共事,能够适应现代社会对人的发展要求和竞争要求,能够为社会所用。因此,围绕上述目标并依据学科专业特点,导师们开展了多项切实有效的工作,比如在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方面,开展了丰富多彩的软件程序竞赛,网页设计大赛等;在锻炼学生的社会能力方面,指导学生参加暑期社会实践等活动。

(2) 扩大机房文化的影响力

每个学院都有自己的文化,也都有自己宣扬学院文化的方式,比如复旦学院的每个书院都有自己秉承的内容,从这四个书院的院训对联上就可以看到,志德书院的院训对联为“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而后游于艺;修其身齐其家治其国,必先正其心”;腾飞书院为“乾始坤承,通彻古今上下,总是鸢飞鱼跃;静虚动直,浑忘物我内外,无非月满潮平”;克卿书院为“读书面对圣贤,当知所学何事;立志胸存社稷,但求无愧于心”;任重书院为“力学如为山九仞,高须加一篑;行仁若法海十分,满尚纳千流”。这些院训均取材自著名书院,如志德书院院训取自南昌友教书院,该院训一方面体现学校文化精神和对学生的道德要求,另一方面旨在制造一个博雅的读书氛围,激励学生努力奋斗。

文化精神、爱国荣校的主题内容作为通识教育不可忽视的一个方面,其意义非同小可。对于软件学院来说,因教学需要,配有自己的专用机房,机房全天候向学生开放,机房的存在,一方面为学生提供了课程实验需要的相关软件和硬件的实验环境,学生可随时根据自己的需要和实验进展情况在机房开展实验,更为重要的是,机房营造了一个和谐友好、积极向上的文化氛围,在这里,有同龄的伙伴,有志同道合的朋友,有随时可以提供辅导帮助的机房管理员老师,其积极上进,团结进取的氛围,让学生愿意常来坐坐,愿意把这里当成自己的“家”,因为在这里总能发现和找到不断向前的动力和源泉,总能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机房文化成为学院文化的一个缩影,因此机房文化建设在学院通识教育的实施中也显得极其重要。

(3) 开展学院领导亲生会

为使一年级新生对学院有更多的认识和了解,在通识教育中对专业学习保持一种正确的态度,以便平稳过渡到二年级之后的专业学习,学院院长、副院长、学生工作负责人等领导每个学期都会通过座谈会、班级讲座、社团活动等方式,走近学生,向学生传达学院的育人理念,培养目标及教育定位。同时,为更好地推进学院人才培养工作,促进学生个性发展,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创新人才,学院提供了很多条件支持和鼓励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课外活动,以促进教育内容、教育形式、教育主体的多元化,形成有意义、有实效、有活力、有创新的育人体系。比如学院出资建设了学生琴房,并购买了多种音乐设备,以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

(4) 丰富校区文化生活

复旦学院针对一年级新生开展了很多切实有效的活动,以丰富校园文化生活,推进通识教育的实施。比如举办大师级的人文社科类、自然类讲座,组织艺术社团活动,安排校外参观访问、组织志愿者服务社会等等,这些内容对于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提高学生服务社会、奉献自我意识等方面都具有重要作用。

对于软件学院来说,由于一年级新生的学习和生活区域在邯郸校区,二年级将转入张江校区,因此除了需要针对专业特点举办相关活动以推进通识教育之外,还有另一问题需要关注,即如何加强两个校区学生之间的沟通了解,建立并增强他们之间的认同感和归属感。为此,学院开展了校区间的双向交流活动,比如让大一新生参观新校区,感受新校区,并通过切实行动参与新校区的建设。让高年级学生通过面对面的学业指导、交流,增加与新生的感情等。

除了通过上述一些方式加强对一年级新生的通识教育之外,软件学院还针对其他年级本科生的通识教育开展了很多工作,包括课程体系、师资力量建设、企业合作、国际合作等等,希望通过这些切实有效的途径将通识教育进行到底。

4 结束语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通识教育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需要很多人的努力,包括高校领导、高校教师,甚至需要社会各界给予关心和支持。对于计算机学科来说,除了可以利用良好的大学氛围之外,更需要针对学科自身的特点,在推进通识教育的过程上,探索出属于自己的一条路。

参考文献

[1] 熊思东.哈佛大学的通识教育改革及其给我们的启示[J].教育论坛,2007,(7).

[2] 秦绍德.学习与探索:复旦对于通识教育的理解和实践[J].中国高等教育,2006,(15/16).

[3] 苗文利.中国大学通识教育二十年的发展现状及理性省察[J].大学教育科学,2007,(4).

[4] 檀钊.高职院校应慎行通识教育[J].高校教育管理,2007,(4).

大一思修实践报告范文第4篇

心理学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书范文(一)

一、自我认识

兴趣爱好:读书,从书中悟道理;上网,从网中览世界;画画,从画中得宁静。还有其它一些例如弹吉它、骑车等,偶尔为之。

优势:我的优势在于我能够经常反思自己,哪些做对哪些做错,以及如何完善自己的人格和关注心理健康。懂得开导自己,并以己推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己所不乐勿加于人。我的家庭收入状况属于小康,可以担负得起我的求学费用,我能更加专心于学业。 感情方面没有牵绊,可以将精力放在充实自己身上。

劣势:没有根深叶茂的人际关系网;学校专业比较新,不能接触更广阔的视野;工作经验少,可以说没有。

优点:随和,易相处,倾听,不大喜欢计较人际关系中的得失;较聪敏,智力中上,有头脑,不一味盲从;知识较广博,擅长与人书面交流。

缺点:兴趣虽广,但没有特专长的一面;有点内向,不大喜欢喧哗的场面,人多的场合不擅口头交际,这让我有时在人际交往中处于被动状态;不大活跃,不主动参加积极性高的活动,比如晚会等。

二、职业选择:

1、具体我将目标定为成为一个心理咨询师,朝心理咨询方面努力。掌握扎实的专业知识和丰富的咨询技巧,完善自己的性格。

2、以后出来工作不一定就与心理学专业挂钩,这点必须考虑在内。因此我打算选修双学位,修两个专业,这样不仅可以扩大就业范围,对于一个心理学家来说,掌握丰富的知识也是条件之一。目前考虑辅修的专业还没有,暂且定为英语专业。如果双学位没有选修成功,则准备考取心理咨询师资格证书。积极参加知名学者的讲座和培训,发掘自己的内在潜力;考研。华东师范大学的心理学专业在全国范围内很有名,我给自己的目标是两年内考上华东师的心理学研究生。

三、具体行动计划

1、大学期间:学好各科专业知识,掌握心理学的基本知识;英语考级积极复习,强化英语,至少过6级;从大一开始,考心理咨询师三级证书,以便大四考取二级证书;利用课余时间,依托有关机构,做一定的咨询锻炼自己;多读书,这个我认为重要,努力扩展自己的知识面,成为一个较全面的人;认真对待学习,努力为考研做准备 。

2、大学毕业的五年:若考上研究生,则继续勤奋学习。如果没考上研,就进入社会工作,在心理咨询机构实习,从实践中锻炼自己,得到更多的社会经验,熟练知识技能。在工作的过程中,学会一些必要的社会技能,做到学以致用。在这五年计划的后一年,随着各方面技术的成熟,我将开始尝试开一家属于自己的心理咨询室。

3、长期计划“活到老学到老”作为我的人生准则,因此无论何时在工作之余,我将不断的学习各方面知识,不断提高自我,提高自己的能力,增长各方面见识。“身体是革命的本钱”在工作,学习之外,坚持锻炼身体。 “人外有人,天外有天”在社会工作中汲取他人各种优点,不断提高自身的修养。。“ 吾日三省吾身”不断发现自己的不足,并不大的予以改正。 朋友多了路好走”建立良好的交际网,能够帮助自己的发展和进步 。当我的做到以上六点时,我想我的心理连锁机构已为时不远了,我将在以往的基础上,建成连锁,扩大我们的规模,降低成本,普及我们的心理咨询。

四、结束语:

规划仅仅是规划,如果不能真正落实也只是纸上谈兵,空中楼阁。因此,从现在做起,从细节做起,一步一步走好自己的人生之路,才是重要的。

心理学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书范文(二)

一本书里这样说到:一个不能靠自己的能力改变命运的人是不幸的,更是可怜的,因为这些人,没有把命运掌握在自己的手里,反而成为命运的奴隶。我是从骨子里鄙视这样的人的。人的一生短短数十个春秋,如果自己不努力下,拼搏下,创造下,到老了能有多少事值得自己去回忆去纪念呢?他不会因为碌碌无为而遗憾吗?记得一位哲人这样说过:走好每一步,这就是你的人生。人生之路说长也长,因为它是你一生意义的诠释;人生之路说短也短,因为你生活过的每一天都是你的人生。每个人都在设计自己的人生,都在实现自己的梦想。这里我不禁要思考,我的追求是什么?我该如何实现她呢?

如今已经是大三的我,站在这个毕业的路口,该如何去面对或者选择我的未来之路呢?走老路吗?那里没有未来的召唤;走别人铺垫的路吗?那里必定有他们的误区;期待又一村的奇迹吗?那理想永远不会起步;闭着眼睛摸索吗?那你遇到的必然是无数次的没有结果的碰壁;那我该怎么办?--------明确自己的目标,规划好自己的计划,有的放矢。

一,确立志向--------为营造和谐社会而奋斗终生

戴高乐曾经说过:眼睛所看到的地方就是你会到达的地方。伟人之所以伟大,是因为他们决心要做出伟大的事。因此,要使自己的人生精彩些,首先应给自己一个明确的理想,它有足够的难度,但又有足够的吸引力。你愿意为此全力以赴,那么你就可能获得成功。正所谓:志不立,天下无可成之事,也才有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的豪言壮志,理想是一个人行动的指南,那如果没有这个指南针呢?或许人生的航船就要失去方向了,而我,做为一名大三的学生了,更不能没有目标没有理想的生活。

打小我的愿望就是能让贫困的人也能过上幸福的日子,那时侯不知道什么叫富有,就是想让那些一家4,5个娃娃,吃不饱饭的人能吃饱,能有漂亮的花衣服,或者也能像我这样口袋里有些零花钱,可以跑到小巷子里吃小吃。小时候的愿望就是这样简单。

后来上了中学,真正的了解了希望工程,那时的自己又很关注在街头或者上门乞讨的老人,我想能不能自己有个大大的家,让这些老人全部住到那里,不要再费力的乞讨,或者不要那些苍老的不能再苍老的爷爷门去拉人力三轮车。后来爸爸说那叫敬老院。我想拥有自己的是义务的敬老院。

上了大学,学习了心理学,教育学,看了很多心理教育学的案例,想起年年在电视媒体上报道的师生纠纷,那时真的希望自己能做一名好好教师,用自己的智慧和关爱教育好我的所有学生,让他们健康的生活,更完善的发展。一次偶然,听了台湾著名大教育家高震东先生来我们学校的演讲,感受很深,或者是被震惊了。突然感觉自己以前对教育的认识是那么浅薄肤浅。高老先生在台湾创办了忠信学校,他认为德育是一切教育的根本,智育没有德育做基础,智育就是犯罪的帮凶;体育没有德育做基础,体育就是暴力的前卫;群育没有德育做基础群育就是社会动乱的根源;美育没有德育做基础,美育就是腐化的催化剂。他一向认为:教育工作肩负在师范生身上,每个老师不能小看自己对学生的影响,爱自己的孩子是人,爱别人的孩子是神!对高老先生的崇拜一直到现在都没丝毫的改变。而我相信我的终极理想就是希望自己有那个能力和资源,能像高老先生学习,在国内建立一所从小学到职高或者更高学历的学校让那里的孩子能真正的从一种礼仪爱国敬老谦让的角度去学习

能真正的受到充分的肯定和关注能有更好的发展。让这个社会到处是慈悲的眼睛,慈悲不是因为弱小,而是我们向往和平。

二,状况评估

(一)生理自我

本人身体健康,身体素质较好,注意饮食营养和身体锻炼,个子不高157cm,小巧,健康。具有及强的爆发力和耐力,从小经常参加各种校运动会,在 100米,200米,400米,1500米,跳远均有较好成绩。视力不佳,近视350度,散光50,听力正常,记忆力较强,关注细节记忆,语言表达优秀,注重自身修养和加强印象管理。

(二)心理自我

本人性格开朗,愿意在人际关系上投入时间和精力,善良,热情,自信,追求完美,会认真完成学习和工作任务。但是有时对没有框框的任务,惰性大。做事喜欢有较强的目标方向性,主观性强。情绪波动大,但是自己会为自己一个合理的宣泄,然后立马投入紧张的学习工作状态。想象力丰富,善于创新。更注重理解,而不是判断。比较喜欢提出计划,并大力将其付储实施。特别善于替别人发现机会,并有能力且愿意帮助他们采取行动抓住机会。

(三)社会自我

本人崇尚和谐,道德感强烈,情感多样:热情、友好、体贴。喜欢他人的肯定,也乐于称赞和帮助他人。倾向于运用情感作出判断,决策时通常考虑他人的感受。总是避免矛盾,在意维护人际关系,愿意花费心思,结交各种各样的人。但是因年龄小,成长过程经历太少挫折,所以思想上还是有很不成熟的地方。

(四)我的职业发展报告:

1,人格测试结果:公关型——天下没有不可能的事

基本描述:

你对周围的人和事物观察得相当透彻,能够洞察现在和将来。随时可以发现事物的深层含义和意义,并能看到他人看不到的事物内在的抽象联系。

你崇尚和谐善意、情感多样、热情、友好、体贴、情绪强烈,需要他人的肯定,也乐于称赞和帮助他人。你总是避免矛盾,更在意维护人际关系。

你富有活力,待人宽厚,有同情心,有风度,喜欢让人高兴。只要可能,你就会使自己适应他人的需要和期望。你倾向于运用情感作出判断,决策时通常考虑他人的感受。你在意维护人际关系,愿意花费很多心思,结交各种各样的人,而不是做事。

你有丰富的想象力,善于创新,自信,富有灵感和新思想,警觉,善于寻找新方法,更注重理解,而不是判断。你喜欢提出计划,并大力将其付储实施。你特别善于替别人发现机会,并有能力且愿意帮助他们采取行动抓住机会。

可能的盲点:

你非常理想化,容易忽视现实和事物的逻辑,只要感兴趣,什么都去做。你通常在事情开始阶段或有变化的阶段较为投入,而对后续较为常规或沉闷的部分,难以持续投入。

你总是能轻意想出很多新主意,喜欢着手许多事情,无法专注于一件事情,很少能把事情从头做到尾。你总能看到太多的可能性,因此无法确定那些事情是自己真正追求的。建议你认真选择一个目标,善始善终,以免浪费时间和挥霍自己的天赋。

你组织纪律性比较弱,不肯服从,无视限制和程序。你喜欢即兴发挥,不愿意筹备和计划,对细节没有兴趣。如果你要有所作为,应尽量使自己的新思路现实,可操作。与更实际的人一起工作会对你很有帮助,这也符合你的特点,因为你不喜欢独自工作。

2,适合的岗位特质:

在人际友好、轻松的环境中与不同特点的人一起工作,避免冲突和矛盾

工作充满乐趣,富于挑战,允许你自由发挥灵感和创造力,参与冒险

可以创造新的想法、产品、服务或帮助别人,然后看到计划变为现实

工作环境与你的理念、个人价值观一致规则和限制少,能够自己安排工作的进程和节奏工作不要求处理太多的重复性、程序性、常规性、琐碎的事物

三,职业认知

作为一名师范类心理学的学生,以后更可能的是从事心理咨询和学校心理教育工作。

而我本身喜欢和人交往,热心帮助别人,所以我相信我会选择这样的工作,为我的理想而努力奋斗!这里我想简单谈谈自己对这份职业的理解:

1,作为一名学校心理健康老师:

中学生正处于身心发育的关键时期,在这一时期如果出现心理失衡或人格上的偏差、失范,将对他们一生的成长产生严重的不良影响。当前教育改革深入发展的实践和全面加强素质教育的要求,呼唤我们重视中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并为提高心理健康教育水平而积极开展教育科研工作。心理教育的主要任务有两条。一是对全体学生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使学生不断正确认识自我,增强调控自我、承受挫折、适应环境的能力;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二是对少数有心理困扰或心理障碍的学生,给予科学有效的心理咨询和辅导,使他们尽快摆脱困扰,调节自我,提高心理健康水平,增强发展自我的能力。

心理健康教育是一项科学性、实践性很强的教育活动,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教师不仅要深入了解学生,而且要善于与学生交朋友。要更新教育观念,树立新的学生观、人才观、教育观,尊重学生的人格,保护学生的权益,形成新型民主的师生关系。其次,要求教师学习和掌握心理健康教育的基本知识和技能,能够在教育教学中自觉地运用,促进学生心理健康成长。对于专职从事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教师,要经过必要的培训和资格认证。对于暂不具备条件的学校,通过努力创造条件后再逐步开展这项教育。为了让自己更有能力胜任这项工作,我已于这学期报考了心理咨询师的培训,并且在积极的准备着11月份的考试。

2,作为一名心理咨询师:

四,职业目标路线设计

方案一:大学毕业20岁------心理咨询师三级工作--------工作心理咨询师(二级23,24岁)-----办学校(30岁左右)

方案二:大学毕业-----中学教师-----办民办学校

五,规划与实施评估方案

(一)(2004年----2007年)努力并合格的完成大学本科的学业,取得相应的毕业证书和学位证书。在这个过程中,充分利用校园环境及条件优势,认真学好专业知识,培养学习、工作、生活能力,全面提高个人综合素质和能力,并作为就业准备。

(二)(2007年---2010年)年努力取得心理咨询师的二,三级证书,参加各种公益活动,服务他人。在这个过程中,多与其他咨询师接触交流经验,学习他们的心得,并且多交往些与自己有相同人生观,价值观的人士,为创建我们心中的学校打下基础。

(三)(2010年---2015年)年在从事心理咨询心理健康教育过成中,努力自己创办个儿童读物发行社,并努力组建创业团队,为自己积累各种财富。

(四)(2015年---------)在各种资源聚齐的情况下,为中国的教育事业,或者仅仅为中国儿童的更和谐发展做出自己最大贡献。

六、结束语

大一思修实践报告范文第5篇

关键词:课程建设;地方高校;法学;律师

中图分类号:G64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4107(2013)12-0001-04

根据国家本科专业目录,法学学科只有一个专业,即法学专业。这种专业设计明显是以“宽口径、厚基础”为指导思想的。但是,由于当前社会服务的要求日益多样化、个别化,所以国家高等教育政策又倡导在宽口径培养的基础上“高年级灵活设置专业方向”的做法[1]。根据这一政策,对法学专业的学生可以在高年级(大三开始)按方向进行培养。下面仅就地方高校法学专业设置律师方向的问题作一些探讨。

一、地方高校法学专业设置律师方向的意义

(一)有助于彰显法学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

我国从20世纪70年代开展法学教育以来,对于法学人才的培养目标争议不断。各法学院一般都将法学人才的培养目标定位于“专门人才”、“高级人才”等等。这种界定不具体,不符合法学专业的特质,也不能很好地规范法学人才的培养活动。目前,法学教育界基本形成共识,普遍认为法学人才的培养目标应当定位于法律职业人才。之所以这样定位有如下两个原因。首先,高等教育的“专业”是人才培养的重要平台,是以学科为基础,对应社会特定的职业需求,把相关的知识组合成若干课程的体系。“专业”必须解决某种社会职业对于人才的规模性需求。在此方面,法学专业也不能例外。其次,法律的功能在于执行和应用。社会上执行和应用法律的活动本身是一种职业。正是社会对于法律职业人才的需求,才催生和促进了法学教育。所以,法学教育必须根据法律职业的基本要求来培养人才。

当前,将法学专业的培养目标定位于职业人才也得到了国家的承认。教育部、中央政法委员会《关于实施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养计划的若干意见》第二条规定:“法学教育应当培养应用型、复合型法律职业人才,要适应多样化法律职业要求,坚持厚基础、宽口径,强化学生法律职业伦理教育,强化学生法律实务技能培养,提高学生运用法学与其他学科知识方法解决实际法律问题的能力,促进法学教育与法律职业的深度衔接。”法律职业的种类很多,如法官、检察官、立法机关和法制行政部门的公务员等,而律师是最具代表性的法律职业。所以,以律师为培养目标的教育,最能突显法律的职业教育特质,能够克服以往法律教育纯理论化、抽象概念化和远离法律实践的弊端。在当今中国法学教育全面转向职业教育的前提下,地方高校法学院开设律师方向,无疑具有重要意义。法律职业的同质性和知识背景的同一性,导致律师人才与法官、检察人才具有互换性。在中国,高水平的律师通过公务员考试就能成为法官、检察官、立法机关和法制行政部门的公务员。所以,可以说培养律师人才就是培养法律职业的人才的代名词。

(二)符合分类培养法律人才的改革思路

教育部、中央政法委员会《关于实施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养计划的若干意见》要求高校要分类培养法律职业人才,并把培养卓越法律人才分为“应用型、复合型法律职业人才”、“高端涉外法律职业人才”和“西部法律职业人才”。这明显是以职业特点为标准对法律人才培养所做的分类。这三类人才都具有共同的特征――“应用与复合”。但是,这三类人才类型的内部也必须目标多元,规格个别化。“在全球化背景中的法学教育要完成的使命是发展一套成熟的法律人才培养模式,其目标之一就是在保证基础性法律人才培养适格的基础上,鼓励法学教育人才培养目标的特色化和多元化”[2]。当前,分类培养是国家法学教育改革的主要思路。落实到具体高校的法学院,分类培养与本科“低年级宽口径培养高年级灵活设置方向”具有异曲同工之效。本科“低年级宽口径培养高年级灵活设置方向”是全面推进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要求[3]。“低年级宽口径培养高年级灵活设置方向”,既是社会需求差异化、个别化、多样化对于人才培养的总体要求,也是学生自我发展差异化的必然要求。多样化应当成为高等教育大众化的显著特点[4]。《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规定:“关心每个学生,促进每个学生主动地、生动活泼地发展,尊重教育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规律,为每个学生提供适合的教育。高校必须以学生为本。以学生为本,就是要为所有学生的发展提供机会、创造机会,为所有学生选择提供有效的专门指导,要为所有学生的公平选择提供制度保障。”实施差异化分类培养,就是对“以学生为本”理念的最好应答和诠释。高校应当尽可能地尊重和满足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根据学生个性发展的现状,制定多样化的人才培养方案。高校对应社会需要多样化、学生发展差异化有两种方式:一是不设方向的“宽口径、厚基础”的方式;二是“低年级宽口径培养高年级灵活设置方向”的方式。前一种是让学生自我发展个性、自我选择发展方向;后一种是引导学生差异化发展。地方高校法学专业设置律师方向就是后一种方式。

(三)有助于突出地方高校法学专业的办学特色

当今社会已经进入后工业化阶段,社会对于人才的需要日益呈现多元化、个性化、创意化的趋势。因此,突出办学特色、培养个性人才是当前我国高等教育改革的重要指导思想。2012年3月21日印发的《高等教育专题规划》(教高[2012]5号文件)第三条第(一)项规定:“要更新教育教学观念,树立全面发展观念、人人成才观念、多样化人才观念。要大力改革人才培养模式,紧密围绕经济社会发展的现实需要,遵循教育规律和人才成长规律,根据学校的办学定位和人才培养目标,形成各具特色的多样化人才培养模式。”突出办学特色是高校扭转和克服“办学千校一面、培养学生千人一面”的突破口。特色就是优势,特色是个体存在的根据,特色更是创造力的源泉。突出办学特色是地方高校必须长期坚持的发展道路。

地方高校突出办学特色的路径很多,其中对本校的长线专业进行调整并设置特色的专业方向是重中之重。在调整和设置专业方向时,地方高校一定要充分利用自己的优势资源,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优”。目前全国地方高校法学专业设置方向的情况大体如下:一些理工、农林类院校设置了知识产权法方向;医学类院校设置了卫生法、法医学、司法鉴定、犯罪心理学等方向;财经类院校设置了经济法方向;海事、海洋大学设置了海商法、海洋法方向;外语类院校设置了国际法学方向;一线城市或其他律师业务发达大中城市的大学开设了律师方向。高校根据自身优势来调整或设置专业方向,能高效率地整合和利用资源,可使法律人才培养模式差异化、知识背景个性化。这十分有利于满足社会对各种复合型法律人才的需求。

法学专业设置的培养方向,一定要立足于宽口径的法学学科之上。律师方向的设置,并不窄化专业的口径,而要以宽口径培养为基础。本方向的学生在大一、大二所前修的基础课是法学16门主干课程,其必须做司法考试准备,这能确保其知识背景的综合性。对于律师方向学生更应当加强应用性和复合性知识的培养,更注重对其进行职业技能与职业素质的培养,这正是律师方向彰显特色的地方。

二、地方高校法学专业设置律师方向的条件及实践效果

广州大学是广州市政府所属的地方高校。其法学专业自2008年开始设置律师方向,每年招生40―50人,现已经有两届毕业生。下面以该校6来的办学经验为依据,论述法学专业设置律师方向应当具备的基础条件及毕业生培养质量的实践效果等问题。

(一)地方高校法学专业设置律师方向的条件

1.区域经济条件。地方高校法学专业设置律师方向必须以区域经济发展的需要为直接动力,必须坚持区域特色,体现区域特色。设置律师方向的地方高校应当是位于一线城市或其他经济高度发达、服务业处于全国领先水平的大城市内。虽然这些城市的大量诉讼类律师业务可能由全国各地的精英人才来承担,但是本地成千上万家中小民营企业内部的法律事务外地来的精英人才可能不屑于做。本地方高校培养的律师人才可以填补这一职业空白。在为本地企业培养法律人才方面,地方高校明显具有地利的优势。

2.学校教学资源条件。设置律师方向的法学院必须具有良好的律师学教学优势,其中设有律师学院是开设律师方向的重要条件。现在,广州等一线城市和其他经济发达城市的大学都设立了律师学院。律师学院一般承担三项律师教育任务:一是律师岗前培训;二是律师继续教育;三是律师学历教育。另外,律师学院还承担律师学理论与律师实践问题研究的重任。这项任务最终也能为律师教育提供教学资源。以广东省为例,广州大学、华南师范大学、深圳大学都设有律师学院。这类高校的法学专业开设律师方向就具备了最基本的教学与科研条件。

3.社会合作条件。地方高校的法学专业设置律师方向,必须得到当地司法行政机关、律师行业组织及大型律师事务所的协助。首先,律师学院的设立,必须得到当地律师协会、当地司法局的支持。这些行业组织和行业管理机关不但要授予本地方高校从事律师岗前培训和继续教育的资质,而且必须把律师行业的培训费划拨给该高校作为办学经费。这是律师方向办学的基础性条件。其次,律师协会和司法行政机关必须选派具有丰富从业经验和较高学识的著名律师做兼职教师。按律师方向培养学生,需要开设系列的律师执业技能和律师职业道德、素质方面的课程。这类课程必须由从业经验丰富的律师来担任。但是,著名律师往往业务繁忙,让其长期、固定地抽出时间到高校上课几乎不可能。这就需要为每一门课程聘任多位业务、学识水平相当的律师做兼职教师。根据广州大学律师方向授课的经验,每年需要70名左右的著名律师、优秀法官等做兼职教师。对这些兼职教师必须制定考核评价机制,畅通淘汰、引进机制。所有这些事项,都必须得到律师协会和司法行政机关的支持。最后,律师方向的学生必须到律师事务所跟随律师进行办案实习。要完成这一教学任务,必须建立多家律师事务所的实习基地。广州大学律师方向学生的办案实习,每年需要20多家大型律师事务所的支持。

(二)地方高校法学专业律师方向的学生培养效果

广州大学法学专业自2008年开设律师方向以来,已经招收律师方向本科生6届近300人,其中毕业学生80余人。下面以广州大学律师方向学生为例来说明地方高校按律师方向培养法律人才的效果。

1.高中毕业生报考的积极性较高。根据6年来的招生统计数据,报考律师方向的学生明显比报考“大法学”的学生比率高①。前者的录取分数明显比后者高。根据招生政策,广州大学每年必须向广州市投放60%的招生名额,向广州市以外广东省地区投放20%,向广东省外投放10%。从历年的招生情况来看,录取广州市的“大法学”学生要比省内二本线平均高20分,而律师方向平均要高25左右;录取广州市外的广东省其他地区“大法学”学生的分数要比省内二本线平均高30分左右,而律师方向平均要高35分左右;录取广东省外的“大法学”学生要比当地一本线平均高20分左右;而律师方向要高25分左右。

2.社会对于律师方向的认同度较高。人们都普遍接受一个道理:“越是民族的就越是世界的。”依此类推,我们也会得出这样一个结论:“越是特色的就越是被普遍接受的。”全国设置律师方向的法学院并不多,相对而言,广州大学法学院设置律师方向就成为一种特色,已经引起了社会的关注。2012年1月,司法部副部长赵大程专程来到广州大学考察律师学研究及律师方向学历教育情况。另外,广州大学律师学院及律师教育在法学教育界的知名度较高。可以说,律师方向的设置为广州大学法学教育形成特色、树立品牌起到非常大的促进作用。

3.学生的职业技能明显提升。广州大学法学院为律师方向的学生开设了一批针对律师职业特点的课程,包括律师模块课程、跨学科人文基础课程、“全学程”实践课程等。这些课程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批判和跨学科思维,注重综合性职业知识传授,注重实践性技能的培养,注重提高学生的职业道德规范,注重强化实践教学,注重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通过这些课程的培养,学生的上述职业能力明显提高。

4.学生对从事律师职业的心理准备明显增强。按律师方向招生,学生入学前就确定了律师职业的方向。经过在校四年的以律师职业方向为目标的系统培养,学生对于律师职业方向有进一步认识。在大三学年,律师方向学生必须到律师事务所实习一个月以上。在实习期间,学生可跟随律师办案或者在律师的指导下抄写两件律师办案卷宗并写出办案心得。通过这一个多月的实习,学生对于律师执业的环境有了切身体会。学生在实习期间已经看到了律师职业竞争的激烈程度和执业难度,这反而为学生毕业后将要从事该职业提前做好了心理准备。通过四年职业教育的引导,律师方向毕业生的就业意识有明显转变。到基层去、到公司企业去、到发生争议最多的地方去,往往是他们就业的选择方向。

三、加强地方高校法学专业律师方向课程建设的路径

通过六年的实践和探索,广州大学在律师方向课程建设方面取得了如下经验:紧密围绕提升学生律师执业能力的需要,遵循人才成长规律,充分发挥校内外的优势资源,适当开设跨学科课程,加强文化素质教育,大幅度增加应用型课程,对每一门课都增大传授应用型知识的分量,实施以案例教学为核心的系列教学方法改革,全学程不间断开展实践教学,开发优质教学资源,为独具特色的人才培养模式打下坚实基础。

(一)强化人文素质课程设置

大学生的人文素质是通过系列课程的教学来不断提高的。素质就是一个人的身心修养。它是一个人所具有的稳定的特定品质。它来源于知识,来源于自我参与社会实践的体悟。一个人一旦具有了较高的人文素质,可以按着社会规则,充分运用、拓展所学知识,不断增强个人能力。对于在校大学生而言,摄取广泛的知识,是提升个人素质的重要途径。律师方向学生应该具有什么样的知识结构,是一个值得通过实践不断研究和总结的课题。广州大学对于律师方向学生的要求是:(1)除了完成通识类必修课程以外,还必须跨学科选修6门通识类课程。学生可从学校开设的300多门通识类课程中任选6门。(2)必须完成两门法律方法类课程,包括法哲学、法律方法论等。

(二)增加应用型知识的专业课程

律师方向的课程体系包括三部分内容:一是专业基础课程,二专业选修课程,三是专业技能课程。专业基础课程包括法理学、宪法学、刑法学、民法学等16门主干课程。专业选修课程即跨模块课程,包括法社会学、比较法学、物权法学、合同法学、证据法学、经济犯罪专题、犯罪学、刑事侦查学、司法文书写作、税法学、刑事侦查与司法鉴定实验、法律逻辑学、侵权责任法学、婚姻法与继承法学、外国法制史、比较宪法学、国际仲裁法学、世界贸易组织法学、国际知识产权贸易制度、英美商法(双语)、司考刑法导论、司考民法导论、司考诉讼法导论、司考三国法导论、司考宪法与行政法导论、司考商法与经济法导论、法律诊所、保险法学、法哲学、妨害社会管理秩序罪专题、法学英语、法律方法论、西方法律思想史、仲裁法、外国刑事诉讼法学、法律思维与法律方法、公司法学、社会保障法学、公安学、宪法案例评析、外国刑法学、房地产法、国际刑法学、中国法律思想史、国际民事诉讼法、国际金融法、海商法、刑法分则解释学。广州大学的人才培养方案要求律师方向学生从上述课程中任意选修30学分。

专业技能课程亦即律师模块课程,包括中国司法制度、律师学、劳动纠纷律师业务、金融律师业务、房地产律师业务、律师口才与律师业务谈判、辩护学、比较司法制度、律师职业道德与职业规范、比较律师制度、企业法律顾问、律师合同业务技能、律师学、海事海商律师业务等。律师方向学生必须从中选修8学分。

(三)课程大纲重点内容突出

如果把人才培养方案比作宪法,那么课程大纲就好比基本法。它规定了每门课程的教学目标、讲授知识点、所占课时、授课方式、考核方式等内容。法学课程大纲把法学知识在有联系的各门课程的内容之间进行切割,确定某一个法律知识点在哪一门课程里讲授,此内容在另一门课程中就不要讲授,以避免重复。律师方向课程的大纲应重点突出如下两个方面内容。

1.刚性规定应用型知识点的讲授数量。2012年3月21日印发的《高等教育专题规划》(教高[2012]5号)文件第三条第(一)项第3段规定:要紧密围绕经济社会发展的现实需要,优化知识结构,深化课程体系、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改革。我国传统的法学课程的教学内容偏重于学术性知识,对于每一个问题都要讲清沿革、意义、价值、本质、特征等问题。这些问题虽然与该知识的应用有一定联系,但并不是应用本身。律师方向课程必须紧密联系社会需要,直接回答该知识如何应用。因此,律师方向的教学大纲必须规定:讲授的内容全部都是应用型知识点,其所用占课时应当相对地增加。所谓相对地增加就是在总课时不变的情况下,通过减少或取消“沿革、意义、价值、本质、特征”等学术型问题的讲授,把节约下来的课时用到应用型知识的讲授上。律师方向的教学大纲还应当规定,必须把实践中最新出现的典型性新问题纳入课堂。

2.刚性规定案例讨论的内容及所占课时。2012年3月21日印发的《高等教育专题规划》(教高[2012]5号)文件第三条第(一)项第3段还规定:要重视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注重学思结合,倡导启发式、探究式、讨论式、参与式教学。法律案例教学是符合法律知识认识规律的教学方法和形式。法律本来就是将生活中发生的真实案例通过归纳、整理而上升为一般性规定的东西。通过案例来掌握法律,最符合法律规则生成的路径。因此,律师方向的教学大纲必须刚性地规定主要的专业基础课程进行案例教学所占课时,事先规定好教学案例内容和案例个数。教师授课前,必须提前将案例发给学生,让学生事先分组讨论,上课时让学生发表关于案例解决的方案,然后教师点评。学生通过思考案例解决方案,讨论、感悟法学知识、培养对法律事实的认知和处理能力。

(四)加强课程教材和教学资源建设

1.教材建设。编写教材是课程建设的重要内容。律师方向课程的教材主要包括两部分:一是特色的案例教材;二是律师职业技能与职业素养教材。对于第一部分教材,可对刑法、民法、刑诉、民诉、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知识产权法、商法、合同法等专业基础课编写课堂案例研讨教材。编写此类型教材的指导思想是:要选择较疑难的案例,对于案例的叙述部分尽量简短,对于案例的解决方案一定有争议,一般要有两种以上观点,并写出每一种观点的根据。教材不给学生一个固定的答案。这有利于学生开动脑筋思考,培养多角度思考问题的能力。第二部分教材主要包括劳动纠纷律师业务、金融律师业务、房地产律师业务、律师口才与律师业务谈判、辩护学、律师职业道德与职业规范、律师合同业务技能、律师学、法律文书写作技能、法庭辩论和控制技巧、证据的收集和分析技能、案例分析技能、法律信息整合技能等课程。编写这部分教材一定要由校内专任教师与实务部门的专家型律师联合编写,切实增加教材的现实针对性和应用性。

2.教学资源建设。高校的教学资源一般特指除教材以外对于教学起重要作用的教学手段和教学资料等,包括实验室、现代教育技术、公共视频等。律师方向课程的最有效的教学资源是模拟实验教学。这种实践课程包括模拟法庭和模拟办案流程与办案技术。前者比较普遍,这里不作叙述。后者是法学实验教学的发展方向。建设一个法学模拟实验室主要包括三个部分:一是配置40至60台电脑,与校园网联结;二是购买法律实践模拟软件;三是购买案例类型库或案件审判纪实录像资料。律师方向的实践课程可在电脑和网络上通过模拟手段来完成。

(五)构建“全学程”实践课程体系

所谓“全学程”法学实践课程体系,特指为法学专业律师方向的学生设置的从大学一年级到四年级不间断地进行校内模拟实习与到法律实务部门实习的系列实践课程的有机组合。法学专业学生的课外实践非常重要。教育部、中央政法委员会《关于实施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养计划的若干意见》规定:加大实践教学比重,确保法学实践环节累计学分(学时)不少于总数的15%。加强校内实践环节,开发法律方法课程,搞好案例教学,办好模拟法庭、法律诊所等。充分利用法律实务部门的资源条件,建设一批校外法学实践教学基地,积极开展覆盖面广、参与性高、实效性强的专业实习。广州大学为律师方向学生开设的“全学程”实践课程体系,主要包括大一的读书报告,大二的结案报告、模拟法庭,大三的法律诊所、鉴定与侦查实验、学年论文,大四的毕业实习与毕业论文(设计)等。这些实践课程有教学大纲,严格考核其教学过程,有固定的教师指导。

注释:

①这里的“大法学”指的是法学专业不分方向。报考比率是

指报考学生数与拟招生数的比值。

参考文献:

[1][3]关于全面推进广东省高校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模式

改革的若干意见[Z].广东省教育厅文件(粤教高[2102]

5号).

[2]万猛,李晓辉.全球化背景下中国法律人才培养模式转

型[J].中国大学教学,2010,(11).

[4]杨晓翔,温步瀛,钟春玲.地方“211工程”高校多样化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