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行业市场发展趋势

行业市场发展趋势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行业市场发展趋势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行业市场发展趋势

行业市场发展趋势范文第1篇

牙膏行业是指生产清洁牙齿、保护口腔卫生的日用必需品行业。其产品主要有牙膏、漱口水、口洁雾、牙贴、凝胶、牙线、假牙清洁剂、牙刷及其他口腔卫生用品等。本篇主要介绍行业主体——牙膏品类2005年度的相关资讯。

洁齿品的使用可追溯到2000-2500年前,希腊人、罗马人、希伯莱人及佛教徒的早期著作中都有使用洁牙剂的记载,早期的洁齿品主要是白垩土、动物骨粉、浮石甚至铜绿,直到十九世纪还在使用牛骨粉和乌贼骨粉制成牙粉。用食盐刷牙和盐水漱口至今也还存在。而我国唐朝时期即已有中草药健齿、洁齿的验方。十八世纪英国开始工业化生产牙粉,牙粉才作为一种商品。1840年法国人发明了金属软管,为一些日常用品提供了合适的包装,这导致了一些商品形态的改革。1893年维也纳人塞格发明了牙膏并将牙膏装入软管中,从此牙膏开始大量发展并逐渐取代牙粉。

牙膏是在牙粉的基础上改进形成的,早期的牙粉主要用碳酸钙作为磨擦剂、以肥皂为表面活性剂。上世纪四十年代起,由于科技的迅速发展,牙膏工业也得到很大的改进,一方面是新的磨擦剂、保湿剂、增稠剂和表面活性剂的开发和应用,使牙膏产品质量不断升级换代;另一方面,牙膏还从普通的洁齿功能发展为添加药物成为防治牙病的口腔卫生用品,最突出的是加氟牙膏,使龋齿病发病率大大减少。1945年,美国在以焦磷酸钙为磨擦剂、焦磷酸锡为稳定剂的牙膏中添加氟化亚锡,研制出了世界上第一支加氟牙膏。

我国从十九世纪末开始生产牙粉,1926年在上海生产第一支牙膏(三星牌)。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工艺装备的不断改进和完善,各种类型的牙膏相继问世,产品的质量和档次不断提高,现在牙膏品种已由单一的清洁型牙膏,发展成为品种齐全,功能多样,上百个品牌的多功能型牙膏,满足了不同层次消费水平的需要。

二、 市场容量

中国牙膏行业(品类)市场容量巨大,九十年代中后期开始,市场规模即以年均5%的比例保持快速增长,而一年之中的市场季度变化较平稳。 2003年我国牙膏行业实现销售收入72.51亿元,与上一年度同比增长35.79%;利润5.17亿元,同比增长11.73%。

2004年中国口腔清洁用品市场规模达到70个亿,其中牙膏产品实现销售35亿支(以65g/支的标准计算);期间由于原材料成本的一路上扬,以及市场环境的变化,与2003年相比,增长率略有下降。

据专家预测,2005年我国牙膏规模可达40亿支。

此外,统计表明,目前我国城市居民有三分之一人群没有良好的刷牙习惯(即未能每日早晚两次刷牙);在广大农村地区,约有57%的人不刷牙,而农村目标消费群人口基数在5亿以上。因此未来市场潜力不可限量。

三、 市场结构

目前国内牙膏市场品牌结构大致分为四大版块,一是外资及合资强势品牌版块,主要由高露洁、佳洁士、中华、黑人组成,二是民族传统领军品牌版块,包括两面针、田七、黑妹、冷酸灵、蓝天等,三是新兴力量版块如LG竹盐、纳爱斯、永南(舒爽)等。四是三、四线品牌或白牌版块,多为中小牙膏企业或日化企业/集团在牙膏领域的产品线拓展和延伸,版块中成员鱼龙混杂,对局部的区域市场虽有所冲击,但无关行业大局。

自2003年以来,第一版块已在国内牙膏市场上占据了60%左右的市场份额,因此市场高度集中,现已进入寡头竞争阶段,市场日益被大企业所垄断,“马太效应”将继续得到加强。

从区域结构看,城市市场,牙膏产品进一步向高档化发展;农村市场,低价位产品销售量将快速上升。第一版块的品牌稳固占据城市市场后,营销重心开始大幅向农村倾斜。

从价格结构看,第一版块的外资品牌开始由高价位向低价位渗透,第二版块的民族品牌开始由低端向中、高端价位反攻。例如,最近高露洁公司针对中国本土企业的主导产品中草药牙膏推出类似产品(含田七、西瓜霜的牙膏)进行低价打压,一向以高价位出现在中国消费者面前的佳洁士也采取了最为见效的价格战,并首次在其强根固齿牙膏广告中高声叫卖“只售两块九!”。

现阶段,第二、第三版块中的国内民族品牌在中高端市场的反攻正逐步取得成效,新一轮的洗牌将促使目前的市场结构发生改变,第一版块中将有可能出现本土品牌。

从产品结构看,2004年度,功能及药物牙膏占市场主导地位;从口味结构看,盐味是市场最大的热点,LG竹盐异军突起,高露洁、佳洁士随后跟进。

四、主要品牌市场占有率

国内牙膏市场三大版块的主要品牌群大致为:高露洁、佳洁士、中华、两面针、田七、黑妹、冷酸灵、黑人、竹盐、蓝天六必治、狮王、洁银、洁诺、草珊瑚、永南、美加净、白玉等近20个。

2004年度,排名前6名的品牌市场占有率情况大致为:高露洁26%、佳洁士19%、两面针13%、田七11%、中华10%、黑妹8%

2005年第一季度部分主要企业/品牌产销排名情况: 序号企业/品牌销量(100g/支*万支)1 柳州两面针股份有限公司 15901.002 上海白猫股份有限公司(中华、白玉、上海防酸) 15043.983 广州美晨股份有限公司(黑妹) 6734.004 重庆登康口腔护理用品股份有限公司(冷酸灵) 5234.005 好来化工(中山)有限公司(黑人) 4438.006 广西奥奇丽股份有限公司(田七) 3599.607 天津蓝天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3286.008 安徽芳草日化股份有限公司 3040.769 江西诚志日化有限公司(草珊瑚) 1662.9510 广东永南日用化工厂(永南、舒爽) 941.00

五、市场嬗变特征

1、产品

国内习惯上将牙膏产品划分普通牙膏、药物牙膏、中草药牙膏、脱敏牙膏四大类型。目前,就产品功效而言,洁白牙齿、气味适宜、有效防蛀、清洁牙齿依次为消费者关注的四大方面,城市消费者倾向于前两项,农村消费者更多关注后两项,需求界面较为明显。

从2004年以来,国内口腔护理产品市场进一步细化,新品大量涌现。反映在牙膏上,主要表现为:

①盐味牙膏稳步增长。例如:竹盐牙膏、高露洁草本盐牙膏、佳洁士盐白牙膏等。

②牙膏市场向天然、多档次、多功能方向发展,广泛为市场所接受的是特殊感觉并具有多种功能的产品。例如:草珊瑚纯天然中草药牙膏、高露洁蜂胶牙膏/全效护理牙膏、纳爱斯营养牙膏。

③符合国际口腔用品发展潮流的增白牙膏(含去渍功效牙膏)类别、多合一牙膏和生物牙膏类别等成为众多品牌产品线中必备的产品类别。例如:高露洁草本美白牙膏、中华金装全效、蓝天生物酶牙膏。特别是美白功效类别的牙膏产品,以100g/支计算,平均价格达5元/支以上,远高于市场上其它功效类别产品的水平;此外,美白类口腔护理产品还衍生出牙贴、凝胶、美白液等高附加值的产品,成为市场新兴力量。

④人们对口腔清洁用品的需求正不断升级,除了清洁口腔外,有针对不同年龄层的产品、有针对不同购买能力产品、有针对不同地区的产品以及针对不同功能需要的产品。例如:可德琳早/晚护理牙膏、康齿灵固齿牙膏(中老年人专用)等。

总之,中国口腔清洁用品市场已经进入细分营销时代,产品多元化、多功能化是市场的总体发展趋势

2、价格

价格主要是为行销策略服务的。现阶段市面上牙膏产品的价格结构可划分为三类:

一类是跨国企业在高端市场已经进入了某种程度的饱和或者说已建立了稳固的地位,但中低端市场对其来说是相对薄弱的市场,因此从市场覆盖和垄断竞争的需要出发,力推低端廉价产品,其发展策略已经在持续创新产品、密集投放广告的基础上,向低端市场渗透,以打压二、三线竞争品牌生存空间。因而其价格体系已形成高中低的梯队搭配,并充分运用边际效益的策略与手段,对处于高、低价位两极的产品集中投放广告,高价位产品(广告投入大、产品利润率高但销量有限,因而利润总量有限)树立品牌形象、低价位产品渗透市场(广告投入大、产品利润率极低、销量大,但利润总量有限)、中等价位产品(无广告投入、利润率可观、销量稳定、利润总量丰厚)获得实际利润。

一类是国内民族传统领军品牌与其它部分已有一定区域市场基础的二、三品牌的牙膏产品,一方面为提升品牌形象,另一方面出于营运费用与利润的现实需要,产品开始由低端向高端纵深挺进,因此产品价格体系呈现由低到高的强劲发展趋势,以期分切高端市场蛋糕。

最后一类是定位于终端渠道、并以纯终端操作模式为主要营运手段的新锐外资品牌或国内市场新兴企业与产品,为维持其业已形成的地面推动型获利模式,自始至终均以高价位产品盯牢部分细分市场与目标消费群。其策略可描述为:高价差、高毛利、高投入,终端拦截、实效促销,产品线横向延伸、市场滚动发展,步步为营、专攻区域品牌。

然而随着社会经济水平的提高,城镇消费者对零售价3.5元以下的低、中端牙膏产品的价格敏感度逐渐降低,因此中、低端价格带渐趋模糊。因此在这个意义上,中端价位的产品,不再是部分强势外资品牌培育营运利基的专利。更为重要的是,低价竞争,已逐渐失去市场的基础与渠道的支撑。

3、渠道

从渠道结构看,现代化的业态形式成为主流。终端逐步成为口腔清洁用品营销中的战略性营销资源。与此同时,传统批发流通市场的经销商,多层级分销覆盖较大面积的区域市场的能力普遍不断削弱,正逐步或已基本完成向构建深分、直控型零售网络的方向转型。

进入新世纪以来,我国商业呈现多元化发展格局,各种零售业态层出不穷。面对零售业态革命,商业流通渠道也在重整,加上传统批发渠道的萎缩,促使企业正将销售渠道改为扁平化结构。这些销售渠道的变化使得零售业态,尤其是新兴零售业态的重要性显现出来。 2004年10月后,国家取消了对跨国连锁零售企业在大陆市场投资开店的限制,从而在一定程度止加剧了零售业态市场竞争,并导致部分强势零售企业将其竞争成本转嫁至上游合作的供应链企业、使供应商高昂的费用有增无减的现象成为行业的通行规则,已经成为牙膏生产企业以及经销商不容回避的问题。

根据中华全国商业信息中心的统计资料,2004年,全国日用消费品流通(传统批零店)与终端(现代商超店铺)渠道销量占比约为53/47。以此测算,牙膏产品各渠道份额概况应在60/40上下。

此外,现实的情况是,主流终端店铺中,日化用品(或口腔护理用品)专区中,近60%的货架为高露洁、佳洁士、中华等少数强势品牌占有,行业中其它10个以上或更多的品牌/产品,只能在剩余不足40%的有限货架资源中进行争夺。在全国重点大型零售企业2004年的商品/品牌市场综合占有率排名中,前4位的名次是:佳洁士22.12%、高露洁21.79%、中华12.02%、两面针6.30%。

4、促销

牙膏企业、产品的促销竞争分为两大层面。其一是流通渠道,厂商提供陈列费用支持以促进深分覆盖是主要促销手段;其二是终端渠道,促销表现形式主要有:支付货架陈列费用、投入促销导购人员、开展消费者促销(包括:赠品捆绑促销、联体包装特价促销、加量装促销、抽奖活动等数种)。此外,广东、浙江等市场部分地区买断促销权的现象有向全国扩展之势。

5、包装

作为吸引消费者的购买欲的手段,产品包装成为一种新型竞争手段。许多牙膏的包装设计都在材料方面以节约资源、降低成本的绿色设计作为基点,同时还要充分考虑包装是否符合运输、存储、使用的基本功能要求来吸引消费者。包装的外观造型以及整体装潢也都与时代美学思想合拍,同时又具有一定的独特性。高露洁、佳洁士两大品牌就是以包装新颖独特,色彩鲜艳明亮,产生强烈的视觉冲击效果,有效地刺激消费者的购买欲望。

6、传播

现代企业的营销过程,其实质就是企业与消费者的沟通过程。一个企业之所以比对手更成功,是因为它更懂得消费者。因此实现与消费者沟通的传播媒介与手段,引起牙膏企业与知名品牌的高度重视。

近年来,各主要口腔清洁用品生产企业都纷纷加大广告的投入。从媒体选择来看,国产品牌大部分相对比较集中在中央台,全国各省的投放面也相对松散,采取一网打尽的广告投放方式。外资品牌在广告投入和广告策划上都比国内品牌更胜一筹,中央、地方全面轰炸。新兴的网络媒体也成为外资品牌吸引年轻消费者眼球的舞台,国内企业鲜有投入。这从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不同企业营销思维的落差。

以LG竹盐牙膏为例,在这方面,竹盐牙膏明显比竞争对手更高一筹。无论是广告、还是公共关系、市场促销,凡是消费者能够感受到的传播端口,LG竹盐牙膏总是能够用很多精美的、到位的细节,来与消费者进行心理层面的沟通。

此外。软文广告也被部分牙膏产品娴熟运用并取得较好效果。如黑妹、竹盐UCDA熊胆牙膏等。

7、消费者需求

伴随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和消费市场的培育成熟,牙膏市场目标消费群体开始细分,高低端需求逐渐分离,个性化需求日趋强烈,追求新感觉、美白、天然、多功能成为主流。但从专业机构的市调资料分析,功效、价格、品牌仍是影响消费者购买行为的三大主要因素。

从2005年上半年的消费趋势观察,市场的两大特点是:盐味牙膏消费习惯逐步形成、中草药牙膏继续受到青睐。

8、竞争与合作

本年度牙膏企业改制、合资、上市、并购重组、企业联盟等进程加快。2005年初美晨集团兼并杭州牙膏厂(小白免、黄岑牙膏),两面针2005年5月完成对安徽芳草的收购,宝洁、联合利华在实现独资的道路上提速。有传言指出国内民族品牌正酝酿构建产业联盟,未经证实。此外,韩国、英国等国外其他资本也纷纷涌进中国牙膏行业,将使得市场竞争更为激烈。

六、企业应对策略

归结以上市场态势,笔者认为,适当扩展品种规格、重视包装外观的设计、加大科研投入与新产品开发、加强广告力度、开拓城市终端市场、稳定农村市场、实施战略联盟、拓宽融资渠道是目前国内民族牙膏企业的首选应对策略。具体到单一品牌/产品的的应用方向,则可表达为:突出品牌差异化、加大研发创新力度、构建整合营销渠道、开拓新兴增值市场领域。

附录:部分主要牙膏品牌主流产品明细资料:

行业市场发展趋势范文第2篇

国际汇款市场发展新趋势

目前国际汇款呈现出以下几个发展趋势:

一是速度即时化。多家银行或利用本行网络,或与其他金融机构合作,使汇款时间提高到0~2个工作日。地下钱庄、第三方支付商等多个金融企业更为客户提供即时到款服务。小额贸易的迅速发展客观上向汇款速度即时化提出了更高要求。

二是方式多样化。银联的出现和银行卡的迅猛发展为国际汇款提供了多种选择,个人客户可以实现即时消费/提现异地还款,部分境外卡甚至可以在境内每日提现数十万元。网络汇款方兴未艾,前景光明,成为未来国际汇款的重要发展方向。各类国际汇款公司已经进入中国,资金流与信息流不再保持同步,汇款开始由钱到付款逐渐向信息到付款转化。

三是产品融合化。国际汇款不再是完全独立的产品,而渐成为需求环节中的组成部分。超过90%的个人客户选择收到美元汇款后立即结汇,或提现,或购买理财产品,或通过银证通涌入股市,而非如前几年一般直接转存美元现汇,使国际汇款业务不断地与其他金融产品相融合。

四是行业洗牌行将开始。互联网催生出一大批提供支付结算服务的网络新兴公司,如阿里巴巴推出的支付宝,eBay在中国推出的安付通,及99bill、Paypal(贝宝)、财付通等。2005年eBay旗下的Paypal拥有了全球56个国家的7890万用户,全年支付总额达260亿美元。在北京、上海等地也出现了许多专职的汇款公司,如汇行天下等。这些公司目前仍需通过银行向收款人付款,但随着外汇管制的逐步放开和人民币在中国周边国家的通行,汇款公司和服务商将有能力脱离银行,届时必然与银行有直接的竞争。行业洗牌会导致只存在几家优势明显的汇款企业,渠道和技术将是这场争斗最重要的两个筹码。

国际速汇业务的优势

在国际汇款业的争战中,与传统汇款方式相比快速汇款业务更加顺应汇款业发展的潮流,具备明显优势。通常外汇汇款服务大致可以分为传统的银行国际汇款和国际专业汇款公司汇款两类,前者以银行电汇、票汇等传统汇兑方式为代表,而后者则主要以西联汇款、速汇金等快速汇款业务(下称速汇业务)为代表。与传统的银行电汇相比,速汇业务的特点非常突出:

一是汇款速度快。在几分钟内就能实现跨国汇款到帐,几乎可以称为“实时汇款”,而传统的银行国际汇款业方式3~5个工作日,最快也需2个工作日。

二是费用适中。速汇业务手续费一般在15~30美元之间,且无需支付钞转汇以及中间行的费。而传统的银行国际汇款业务是经由银行全球网络汇款,须有确定的收款人国别、地址、名称和账号。银行按1‰收取人民币手续费加150元电报费。对于不涉及“钞转汇”步骤的汇款,传统渠道仍然有着绝对的费率优惠,因此也适合银行外汇账户之间的划转。但是如果想要汇出的是现钞,那么进行电汇还需要支付现钞转现汇的费用。而这一转换的费用,就在汇款金额的1%左右。加上电报费的支出,即使汇款2000美元的费用也在2.1%左右。

三是非常方便。使用这种速汇方式不必开立银行账户,汇款人只需提供身份证明,填写汇款单据,支付汇款费用就可以得到汇款密码。收款人只要持有效身份证明和汇款密码,到任网点填写一张简单的收款表,就可以立即收款。与银行汇款只能在银行汇出和领取不同,国际汇款公司网点除了选择分支机构众多的银行外,(尤其是在美国境内)还可在邮局、旅行社、便利店、药房、超市、火车站和机场等地的网点办理,庞大的网络为客户提供最大方便。

也正是由于具备这些优势,速汇市场迎合了全球各地的外出务工人员、留学人员、旅游者、小额贸易商等快捷、便利的汇款需求,市场份额迅速扩大。尤其是从国外汇入中国的汇款业务激增,汇入和汇出的比例大致在9∶1。从境外交易地区看,排在前十位的国家和地区分别是香港地区、美国、台湾地区、日本、韩国、新加坡、英国、德国、意大利和阿联酋。国内福建、广东、浙江、上海、深圳、天津等省份牢牢占据着一级市场的位置。辽宁、吉林、新疆等省份依托劳务资源密集,留学人员增长迅速、边贸业务繁荣等优势,也得以跻身于一级市场行列。

谁在中国做速汇

目前至少有四家快速汇款公司已经进入中国市场,他们分别是西联金融服务公司、速汇金国际有限公司、通济隆速汇公司以及BTS公司。

西联金融服务公司

西联公司隶属美国第一资讯集团(FDC),是目前全球最大的快速汇款公司,在全球190个国家和地区拥有接近30万个机构,是一家名符其实的百年老店。西联公司在世界各地的合作伙伴多是银行、邮局、外汇兑换点等。在中国,与西联公司合作时间最长(两家机构与其合作都超过7年)也是最大的两个合作伙伴是中国农业银行和国家邮政局(现为中国邮政储蓄银行,以下简称中国邮政),中国农业银行和中国邮政为其提供了超过25000家网点,服务网点遍布城乡。2007年12月光大银行加入西联公司阵营,提供近400个网点,主要在发达城市提供服务。西联公司与中国银联亦有合作关系,汇款通过中信实业银行广东分行代为申报。目前西联公司通过其中国占据了中国速汇市场超过90%的市场份额,成为中国速汇市场当然的“老大”。

速汇金国际有限公司

速汇金业务最初由美国运通公司(American Express Company)于1988年开办,并于1992年转到第一资讯集团名下。1995年第一资讯集团与First Financial Management Services公司合并,并决定成立一家子公司MoneyGram Payment System Inc.(简称MPS)来完全接管此业务。1998年6月,美国Viad Corporation控股的Travelers Express Company全额购买了MPS。此外,MPS与通济隆公司(Thomas Cook)在英国共同注资组建了英国速汇金国际有限公司(MoneyGram International Limited,简称速汇金),负责除美国之外速汇金业务的市场营销和运作。

速汇金是仅次于西联公司的全球第二大国际汇款公司,目前在全球170多个国家拥有网点约143000家,于1994年进入中国并先后与中信实业银行、交通银行、中国工商银行三家银行签订协议。在中国发展快速汇款业务,其提供的快速汇款产品与西联如出一辙,与西联相比,速汇金在服务网点上要比西联少得多,地域覆盖仅限于大中城市。但在币种选择上,速汇金则略胜一筹。目前西联在中国仅接受美元汇款业务,而速汇金汇出业务有多币种选择,出于竞争需要费用相对较低。

通济隆速汇公司(现为银星速汇)

2004年2月27日,总部设在英国的通济隆速汇公司(TMT以下简称通济隆速汇)与中国银联电子在上海正式签约,成为继西联公司、速汇金之后又一个进入中国的国际汇兑巨头。2004年10月,通济隆速汇(现改组为银星速汇,Coin―starMoneyTransfer)宣布与中国建设银行合作,共同开展速汇业务。通济隆速汇的背后是世界上最大的外汇兑换商通济隆集团,通济隆集团是全球规模最大的外汇兑换机构,在全球140多个国家拥有650余家分行,以及超过2万个办理机构。其分行位置遍布世界各地的重要机场、海港以及铁路重镇,并在全球观光胜地以及商业中心也设有分行。而速汇金也曾属于通济隆集团门下,二者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通济隆速汇于全球75个国家和地区设有8000多个网点,在中国正通过建设银行将营业范围迅速扩大。

BTS汇款服务公司

BTS汇款公司是西班牙第二大银行“西班牙对外银行(BBVA)”墨西哥下属银行BBVA B an com er是在美国休斯敦注册的一家全资子公司,专业从事国际汇款业务,是唯一接受美联储监管的汇款公司,在美国的网点达35000家。

占据中国外汇汇款市场绝对份额的中国银行在其他国内主要银行纷纷引进速汇合作伙伴后,跨国汇款业务阵地逐步被蚕食,出于竞争需要也与BTS汇款服务公司合作,推出了一款个人国际汇入汇款新产品――侨汇通。目前中行与BTS的个人国际汇入汇款的初期合作区域仅限在美国开办向中国的个人国际汇入汇款业务,币种仅限于美元一种。

中国金融机构与国际速汇公司合作中遇到的问题

市场准入和监管尺度不统一。

虽然多家金融机构与境外快速汇款公司的合作已经有超过10年的历史,但由于之前没有明确规定国际汇款公司的准入和监管部门,在国际汇款公司进入中国的过程中基本处于无章可循的状态:西联公司北京代表处由银监会非银司批准设立,而速汇金最初则是由商务部批准(后按银监会要求完成注册),而这些还是在变成既成事实后向监管部门补行的手续。在这类机构进入中国的准入中,人民银行(尤其是反洗钱局)要不要参与审定也未明确规定,存在一定的政策真空。

在业务运作过程中因机构的监管归属不同也出现监管尺度不统一的情况,如作为中国最大的国际速汇业务商的中国邮政在没有转为银行之前是归银监会非银司管理,而其他在国内速汇业务的金融机构均为银行,属银行司管理(而且四大还有专门的监管处室,如农行处、工行处等),日常监管相当严格,相比之下对邮政在结售汇申报、限额管理、反洗钱管理等很多方面要求上都远低于银行类金融机构,常常出现同一种业务在不同机构要求尺度不同,引起客户不满。且中国邮政在成立银行后,除西联汇款外只有极少的外汇业务,其两万个网点的外汇从业资质绝大多数不符合目前银监会对银行的要求,这些问题在监管上还比较模糊。

协议签署处于不利地位

一直以来,各家境外速汇款公司利用其国际背景深厚,国内同业竞争激烈、彼此之间没有及时交换信息等外部条件,在与我国金融机构签署协议时,附加了许多不利条款:如与各家机构均签署了单向排他性条款,即中国方除其一方外不得再其他类似机构的业务,但其自身却仍与国内其他金融机构继续签署合作协议。

在品牌标识合作中处于弱势地位

国际速汇巨头都非常重视品牌价值,在与中资机构的合作中往往利用境内金融机构急于发展业务的心理,以全球统一规范、国际知名度高等为借口,在标识比例、背景色彩、活动宣传重点、旗舰店设立规范等多方面强化快速汇款公司,弱化机构形象。如中国邮政与西联认可的品牌标识比例为各占50%,但从西联公司为中国邮政制作的灯箱来看,其标识比例虽然同样大小,但底色均为西联的非常醒目的黄色和黑色,看起来极象是西联的专营店,如果是旗舰店,则程度更甚。中资机构在品牌形象等方面也往往不如那些国际速汇公司重视,速汇公司经常使用很少的装修、装饰成本就在中资机构的营业店面中占据显要位置。

境外汇款机构反洗钱责任承担较少

由于速汇业务的便捷性,也使其可能成为洗钱的渠道之一。各家金融机构均表示出对反洗钱问题的重视,也都采取了包括业务规定和技术管理等多种手段防范洗钱。但同时也感到反洗钱不只是机构的责任,目前我国的监管体制仍是“机构监管”,由于境外快速汇款公司在我国境内设立的是代表处,规定不能进行独立的营销活动,则理论上所有的业务活动都是机构进行,监管当局在实施监管时也往往只找境内机构一方。而快速汇款业务涉及快速汇款公司及境内、境外的不同,因此反洗钱不仅仅要对境内金融机构强化管理,对于境外快速汇款公司,也应采取有效的监管措施。

对策建议

进一步细化市场准入要求,统一监管尺度。

2006年2月银监会在征求多方意见的基础上了《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关于规范金融机构开办国际汇款业务的有关问题的通知》,对机构双方资质要求、宣传方式、敞口风险等问题进行了原则性的规范,结束了之前这块业务无章可循的局面。但总体来说内容还较为简单,随着速汇业务的快速发展,监管部门(银监会、外管局、人民银行)可经常阶段性征询各方意见,将新的监管要求不断完善,以适应新形势的需要。

此外,针对不同的中资机构相同业务要求标准不同的问题,银监会、国家外汇管理局和人民银行反洗钱局开联席会议,对监管细节进行更为明确的分工并统一监管尺度。

以开放的心态促进我国国际速汇业务健康发展

虽然速汇业务仍存在着方方面面的问题,但汇款即时化、方式多样化是大势所趋,监管当局和境内金融机构应顺应潮流,与时俱进,以更开放的心态、更为建设性的方式来促进我国国际速汇业务健康发展,为我国金融机构的汇款业务增添一个亮点。还可以“师夷长技以制夷”,把国际汇款巨头的模式摸清,开办中国的国际速汇业务平台。

增进中资机构间的沟通、合作,提高对外谈判能力

各中资机构虽然是竞争对手,但也可以在博弈中合作。境外大速汇公司均为上市公司,其网点数的增减会直接影响到其股价的变动。中资金融机构通常网点众多,如仅中国邮政和中国农业银行的网点数就占西联公司全球网点数将近10%。一个大的进出往往引起其高层的高度关注。如果这些机构在同境外汇款公司谈判时能够利用自身网点优势在排他条款、利益分成、品牌合作、营销推广等多个方面联合博弈,一定能够取得比单兵作战更好的谈判结果。此外,一些后进入或准备进入该领域的中资金融机构,由于缺乏经验往往被对手压价更多。建议可由监管部门不定期召开一些沟通会,机构间经常进行经验交流,这样从总体上可以有效降低成本。要相信在维护中国金融界共同利益的前提下,有经验的中资机构是愿意分享经验、共同对外的。

反洗钱管理要更新理念、不断创新

速汇业务方便快捷,使用者也多为劳务输出人员、小额贸易商等银行认为的低端人群,也确实出现过不法分子洗钱的现象。速汇业务在监管当局的印象中一度如同地下钱庄,登不得大雅之堂。但实际上“洗钱”是普通汇款业务也会发生的情况,在被侦获的洗钱案例中,速汇业务仅占极其微小的比例,这是因为这些大的国际速汇公司往往都是英、美的上市公司,受到的反洗钱监管相当严格,也有诸多反洗钱方式:如系统过滤黑名单、单笔和累积交易限额控制、可疑活动和大额现金交易报告等措施,有效地降低了洗钱风险。

行业市场发展趋势范文第3篇

>> 我国体育用品制造业全要素生产率分析 产业链战略视阈下我国体育用品制造业的潜在危机与谋划 运用“SWOT”分析法探究我国体育用品业发展趋势及对策 我国体育用品制造业的集群化发展优势及其政府职能研究 我国民营体育用品制造业发展的对策分析 加快我国体育用品制造业转型升级的问题和对策 我国体育用品业发展现状及发展研究 我国体育用品业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 我国体育用品业发展现状分析 “新常态”背景下我国小微制造业企业发展研究 文化体育用品制造业发展初探 人民币汇率变动对我国体育用品制造业出口贸易结构的影响 我国体育用品业国际竞争力影响因素分析及对策探讨 我国体育用品业发展前景的探索与对策研究 中国体育用品制造业资本结构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 阿迪达斯并购锐步对我国体育用品业的影响分析 我国体育用品行业发展研究 我国体育用品市场营销分析 我国体育用品产业集群发展及政府政策研究 我国体育用品市场发展的现状、问题及对策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l,2016.07.02

[5]胡波波.我国与周边若干国家和地区工业用地价格的比较及实施策略[D].杭州 :浙江大学,2007

[6]杨再惠.提高我国体育用品业国际竞争力的对策研究[J].体育科学,2005,25(8):16-20

[7]林毅夫.繁荣的求索[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2:23-37

[8]吴洁.从“阿迪达斯关闭中国工厂”事件看我国体育用品制造业如何应对产业转移[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13,47(6):36-39

[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土资源部.2011中国国土资源公报[R].2012

行业市场发展趋势范文第4篇

关键词:资本管理;金融市场;影响

JEL分类号:G10 中图分类号:F83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1428(2011)09-0066-04

一、普通股在一级资本中的重要性提高,使股票融资的吸引力上升,但必须权衡市场承受力以及新旧股东利益

为了增强银行监管资本在持续经营条件下的损失吸收能力,2010年7月,巴塞尔银行监管委员会(BCBS)提出要恢复普通股(含留存收益)在监管资本中的主导地位,强调一级资本的主要形式必须是普通股和留存收益,并在当年9月召开的央行行长及监管当局负责人会议(GHOS)上确定将普通股充足率最低要求由原来的2%提高到4.5%,一级资本充足率最低要求由4%提高到6%,同时决定在最低资本要求基础上保留2.5%的资本留存缓冲(capital CONServationbuffer),全部由普通股构成,还指出各国应根据自身情况实施占普通股0-2.5%的逆周期资本缓冲(counter-cyclical buffer)或其他具有充分吸收损失能力的资本。我国银行监管当局已参考国际组织和其他主要国家监管改革做法,积极推动实施有关计划,督促银行业提高资本质量标准。2011年5月3日,银监会《中国银行业实施新监管标准指导意见》,将商业银行的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一级资本充足率和资本充足率的最低要求确定为5%、6%和8%,正常条件下系统重要性银行和非系统重要性银行的资本充足率分别不低于11.5%和10.5%,并提出若出现系统性信贷过快增长,需计提逆周期超额资本。这些监管要求将显著提高银行通过股票市场筹集资本的动力。

截至2010年末,我国商业银行通过A股市场累计融资(含IPO、增发、配股以及可转债)总额达6387亿元,通过H股市场累计融资(含IPO和配股)5398.32亿港币。通过股票融资,我国的主要商业银行夯实了资本基础(图1),2010年末一级资本充足率均值为9.4%,资本充足率均值达到12.1%,同时改善了公司治理,加快了发展步伐,并抵御住了经济波动的冲击。从资本的具体构成来看,上市银行一级资本净额占全部资本净额的比重为78.3%,并且一级资本主要由普通股和留存收益组成。

主要商业银行的陆续上市也使得我国证券市场的行业结构更加完善,市场容量、流动性都明显提高。2010年末,我国上市银行的总市值达到3.79万亿元,占沪深股票市场总市值的14.32%,成为影响市场的一股重要力量。2010年,银行业股票全年交易金额为2.1万亿元,占沪深股市总交易金额的3.84%,其中沪市14只银行股占绝大比重,累计成交额1.89万亿元,占沪市总成交额的6.21%。

但同时要看到,未来商业银行通过股票市场融资补充普通股本以提高一级资本充足率的做法面临着来自市场和股东的双重压力。一方面,由于银行板块在证券市场的占比较大,融资量通常较多,频繁发行会加大整个市场的压力。2009年以来银行业的密集融资就对证券市场运行造成了明显的影响,引起了一些波动。另一方面,当前上市银行的市净率处于低位(图2),最高的仅2.25,最低的只有1.38,二级市场价格接近每股净资产,增发、配股行为不会明显增厚净资产,且如果盈利增长跟不上融资速度,还会降低未来的收益率,现有股东可能会抵制融资活动。所以,银行在进行股票融资时必须审慎把握筹资时机,才能化解来自各方的压力。

在这种情况下,要扩大一级资本的规模,商业银行需要逐步将筹集资本的渠道由外部转向内部,即通过内源融资的方式,不断增加留存收益以补充一级资本。留存比率(即股息政策)是关键因素,如果留存比率太低,会使得内部资本积累缓慢,从而削弱银行的正常成长速度和盈利能力;如果留存比率太高,又会降低股东的股息收入,减少对现有和潜在投资者的吸引力,对股票的二级市场走势产生负面影响,不利于未来的筹资活动。从上市银行的留存比率(图3)来看,股份制银行、城商行普遍较高,全部都在70%以上,国有银行则相对较低,在60%上下,还有进一步调整的空间。

二、对附属资本的监管新规使长期次级债务、混合资本债券等发行成本提高,有关债务融资活动将有所萎缩

2004年以来,长期次级债务、混合资本债券等债务资本工具在银行间债券市场陆续推出,各类商业银行纷纷发行来补充附属资本。截至2010年末。已有46家商业银行发行6239.1亿元长期次级债务、有4家银行发行188亿元混合资本债券。这大大补充了商业银行的附属资本,强化了银行业务扩张的基础,同时丰富了银行间债券市场的交易品种,有力推动了我国信用债券市场的发展。2010年底,我国银行间债券市场长期次级债务、混合资本债券的托管额为5209亿元,占全部信用债券托管总额的12.56%。同时,有关债券的二级市场交易日趋活跃。2010年全年长期次级债券的换手率达到114%,同比提高了28%。

但是新的银行资本监管规则将使得有关债务融资活动的供需明显下降。

一是不得包含赎回激励机制将使得债券发行成本上升。

在巴塞尔银行监管委员会的资本监管改革方案中明确,附属资本的最低标准包括原始期限不低于5年、没有赎回激励条款并对赎回操作设定了严格的条件,如发行5年后方可申请赎回,行使赎回权必须得到监管当局的事前批准,银行不得形成赎回权将被行使的预期,行使赎回权时必须用同等或更高质量的资本替换赎回的资本工具,只有在银行收入能力具有持续性的条件下才能实施资本工具的替换或者证明其行权后的资本水平仍远高于最低资本要求,并规定2009年12月17日后发行的债务资本工具应满足上述标准。但是到目前为止,我国商业银行发行的长期次级债务和混合资本债券都达不到上述要求。以后,商业银行要发行符合最低标准的债务资本工具,其成本必然会上升,供给量将有所下降。

二是减少银行互持、额度限制等使债券未来发行空间有限。

之前。我国商业银行互相持有其他商业银行发行的长期次级债务现象很普遍。这明显压低了发行成本,刺激了银行发债补充资本的动力,但由此带来很大的风险隐患。从资本充足率监管的本义看,监管部门通过资本监管约束银行信贷的过度扩张,防范银行体系的系统性风险,但长期次级债务的银行间互持相当于在没有新增资本进入银行体系的情况下,银行的资本充足率得到了提高,信贷扩张无法得到有效抑制,监管目标无法实现。2009年10月,为了降低银行间债务关联性和金融体系系统性风险,银监会下发

《关于完善商业银行资本补充机制的通知》(下称《通知》),规定自2009年7月1日起持有的其他银行发行的长期次级债务要全部从附属资本中扣除。

这一举措降低了商业银行对长期次级债务的需求,使得其市场的需求方主要限于保险资金和农信社。目前,该规定的影响已开始显现。2010年,保险机构取代商业银行成为商业银行债券最大的持有机构,较2009年增加764.14亿元至3012.66亿元,占托管余额的49.43%,同比上升11个百分点。而商业银行的持有量出现了较大下降,较2009年减少738.87亿元至2047.11亿元,仅占托管余额的33.59%,较2009年下降了近14个百分点。同时,长期次级债务的发行利率明显走高(图4)。2009年,评级为AAA的“5+5”固息品种次级债发行利率在3.2%到3.32%之间,明显低于同期限、同评级的中期票据3.5%到4.8%的利率水平。2010年以后,同样品种的次级债发行利率大幅提高到3.9%-4%,与中期票据的发行利率相比已无优势,甚至还高出一些。银行发债补充资本的动力将减弱。

另外,《通知》要求主要商业银行发行长期次级债务的余额占一级资本的比例不得超过25%,这进一步限制了通过长期次级债务补充资本的空间。根据《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2010年报》披露的数据,2010年末全国商业银行一级资本净额为39788.71亿元,按照25%的比例计算,长期次级债务的余额上限为9947.17亿元。2010年底,中央国债登记结算公司托管的商业银行长期次级债务余额为5021亿元(上市银行占比九成),说明至多还能发行4900多亿元,还要扣除一级资本充足率达不到7%或5%发行标准的。若根据上市银行2010年报数据测算,未来发行长期次级债务的规模将被限制在4000亿元以下。

以上情况都表明,未来通过发行债务资本工具补充附属资本的空间已经相当有限,商业银行必须寻找新的方式来应对日趋严格的资本监管。

三、探索减少风险资产使信贷转让、资产证券化市场迎来机遇,信用债券市场结构或面临调整

长期以来,我国银行业的信贷资产经营模式以持有到期为主,缺乏信贷资产的交易市场,使得银行的资产规模不断扩张,资本占用不断增加。这种经营模式在新的监管环境下,已经难以为继。杠杆率(即一级资本净额,总资产)监管指标的引入将会进一步促进这种转变。2010年7月,巴塞尔银行监管委员会就杠杆率计算方法与监管标准达成共识,决定自2011年3月起按照3%的标准监控杠杆率变化。2011年以来,银监会对商业银行实施新的审慎监管框架。在《中国银行业实施新监管标准指导意见》中引入杠杆率监管要求,并将指标确定为4%。

在这种背景下,贷款转让市场将迎来发展机遇。通过贷款资产的出让转移缩小分母,银行的资本压力可以得到缓解。我国自发的贷款转让业务在上世纪90年代末开始起步,2002年起商业银行开展贷款转让业务的申请陆续获得监管部门批准,之后交易规模逐步扩大,参与主体的范围也由商业银行扩展到包括信托公司、财务公司在内的多类金融机构。2009年以来,受新增信贷规模大幅增长、监管部门审慎监管要求等因素影响,贷款转让交易规模增长明显。但长期以来,我国贷款转让业务组织形式比较松散。没有统一的交易平台和文本规范,交易成本高,信息不透明,存在风险隐患。在人民银行的推动下。2010年9月25日,全国统一的银行间贷款转让市场正式建立。设立了统一的交易平台,出台了标准化的《贷款转让主协议》。到2010年末,已有49家主要金融机构签署主协议,未来市场的快速发展可期。

另一方面,商业银行面临的资本管理压力,决定了其对资产证券化的需求增加。资产证券化能够直接降低风险资产的绝对值,这样就提高了资本充足率,缓解了资本补充压力。我国的资产证券化市场自2005年启动以来,先后有11家金融机构发行MBS和ABS产品合计667.83亿元,2010年末托管余额182.32亿元。发起机构包括政策性银行、国有银行、股份制银行、资产管理公司以及汽车金融公司,基础资产类型包括住房抵押贷款、公司贷款、中小企业贷款、汽车贷款以及不良资产等。但总体来说,市场仍处于起步阶段,2008年危机爆发后未发行过一笔证券化产品。原因很多,从银行业自身来讲动力也不足:一是银行普遍认为大多数贷款属于优质资产。风险较低、收益较高,没有向外转移的需要;二是之前的资本约束仍是软约束,银行业没有增加融资、扩大资本的需要。新的监管要求和市场环境决定了银行业现在有迫切的动力来开展资产证券化业务。2011年以来,工商银行、招商银行、民生银行等主要商业银行的高管频频呼吁要加快推进资产证券化步伐,就是很好的例证。但同时要注意到,本次金融危机后,为充分反映资产证券化业务的内在风险,巴塞尔银行监管委员会大幅提高了证券化产品的风险权重,导致资本要求上升。这就使得银行业在开展有关业务时更加需要权衡成本和收益。

行业市场发展趋势范文第5篇

Smithers Pira的报告――截至2020年全球包装未来,该报告概述了包装行业中17个大型33个小型市场状况。此研究报告根据全球包装的发展审视了当前市场规模、市场和技术发展趋势同时预测未来5年全球包装的发展趋势。

在发达国家包装已然成为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产品,这也将成为新兴市场未来的发展趋势。2014年全球包装价值达到8120亿美元,在2010年―2014年期间,年增长率达到了4.2%、

2015年―2020年包装行业预计将以年增长率3.5%的速度实现增长,预计市场规模将达到9980亿美元。预计预测期内亚洲地区的强大需求将促进包装的大力增长,另外西欧和东欧地区对包装的强劲需求将带动该行业的发展。

该报告的合作者保罗・博伊斯称:“2008/2009年金融危机引起的全球包装销量显著下降,近年来,尽管该市场始终面临众多挑战,但市场已经有所回升。持续的城市化发展,包装的经济增长,以及新兴市场消费类的增长预计将成为推动包装行业向前发展的重要因素。”

2014年亚洲占包装市场最大份额,其次是北美和西欧。由于亚洲地区平稳强劲的增长及其他具有增长潜力的消费类行业包括化妆品消费以及医疗保健行业对包装的需求增长,促使包装消费的增长一直保持积极和平稳的发展趋势。

2014年软包装是全球包装市场增长最快的部分,其次是硬质塑料包装,纸板包装位于第三。展望未来,软塑包装预计仍将继续成为增长最快的包装类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