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乡村规划的任务

乡村规划的任务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乡村规划的任务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乡村规划的任务

乡村规划的任务范文第1篇

;当前我国对于三农问题高度重视,因此,应该做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本文主要从乡村规划的角度分析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相关问题。

关键词关键词关键词关键词

:乡村规划;新农村建设;作用

中图分类号:TU984文献标识码:A

引言引言引言引言

乡村规划建设应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

主”的要求,协调推进农村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党的建

设。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最艰巨、较为重要的任务在农村。应该不断加强农业以及

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而这也是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大举措,有着十分重

要的现实意义以及深远影响。在解决农民各类生产生活问题的基础之上,应该切

实做好乡村规划,使得乡村的建设以及管理可以符合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要求。乡

村建设规划的实施这是一个长时间的工作,应该注重改善村容村貌,也应该从当

地实际出发,尊重农民的意愿,并且充分考虑农民的承受能力;应该坚持节约以

及集约使用土地的基本原则,也应该方便农民生产生活,体现地方特色。新农村

建设,才可以在农民拥护的基础之上不断稳步地向前推进。

1111、乡村规划的现状、乡村规划的现状、乡村规划的现状、乡村规划的现状

1.1、对乡村规划缺乏充足的重视

乡村规划长期得不到重视,缺少相关规划部门支持和经费投入,乡村规划先

天不足,比较薄弱。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城乡规划法的推动下,乡村规划得

到了快速发展,各地纷纷开展乡村规划工作,现在一些地区已经有了乡村规划,

但是还有很大一部分地区没有进行乡村规划。

1.2、理论同实际脱节

乡村规划蓬勃发展的同时,一些问题也暴露出来,突出问题是照搬城市规划

模式,忽视农村实际,盲目规划和拆建,以致规划和建设工作受挫。部分地区村

庄建设规划标准过高,难以实施,被村民讥称“中看不中用”。

2222、乡村规划的具体措施、乡村规划的具体措施、乡村规划的具体措施、乡村规划的具体措施

2.1、突出规划引领,在规划设计上下功夫

科学规划村庄布点,在现有基础之上与城镇规划相统一,重点发展特色村落,

做到科学取舍、合理布点。精心编制村庄设计,根据村庄特点,在实用、美观、

特色的基础上将传统特色与现代风格有机统一。以乡村旅游为主的经济型村庄,

因地制宜发展现代农业和乡村旅游等项目,建成宜业示范村。

2.2、突出地方特色,在建设实效上下功夫。

规划上体现一村一品,根据地理地貌环境,以及民习民俗,编制具有特色的

村庄、村民住宅方案。建设上以农民自愿为主对破旧单体建筑进行必要的改造和

修缮,避免大拆大建,要围绕村庄文脉传承和自然生态风貌保护,充分利用地形

地貌,尊重当地乡风民俗,保护村庄自然肌理,从村庄路网、空间布局、住宅及

院落组台、绿化以及建筑材料等方面营造浓郁的乡土风情。

2.3、突出村容整治,在生态建设上下功夫

新农村的建设,环境整治是关键。抓好生活环境的改善,围绕农民群众日常

生活起居,深入开展“二修”“三清”“五化”,即:修整危旧房屋、院墙,清垃

圾、清污泥、清杂物,实现道路硬化、村庄绿化、路灯亮化、环境美化和公共设

施配套化,建立“户集、村收、镇街运输、区处理”城乡垃圾一体化模式,健全

村庄卫生长效保洁机制。

2.4、突出兴业富民,在产业发展上下功夫。

新农村建设能有效解决“三农”问题,推进农业产业化建设、加快推进安居

富民工程是推动新农村建设的根本。大力发展特色产业,实行一村一策,巩固和

扩大农业产业化基地,做大做强农业种植、农业休闲旅游等产业,形成乡村建设

与经济发展良性互动的局面。

2.5、突出管理创新,在乡村文明上下功夫。

新农村的建设不是简单的人民生活富足、村庄环境整洁、乡村环境优美,更

重要的是乡村文明,是群众素质的提高。健全村民自治机制,健全村民代表会议、

村务公开、村民理事、村级财务管理等自治制度,加强村民理事会、村务监督委

员会等组织建设。

2.6、突出规划原则,在编制标准上下工夫

社会主义新农村是一项全新的、复杂的系统工程,过去的农村建设规划标准

已不能适应新农村建设的现实要求,没有现成的东西可以借鉴,又不能按照城市

规划生搬硬套,为提高村镇规划编制质量和标准,必须坚持以下四项原则,一是

统一规划,逐步实施。正确处理村庄现状、近期规划建设、和长远发展规划的关

系,要立足当前,着眼长远,合理确定村镇发展建设规模、速度,使其与人口和

经济发展相适应,与城镇体系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相衔接。二是因地制宜、

分类指导。对村镇规划从实际出发,不搞一刀切、不搞千村一面,注重区域特色、

经济条件、产业特点和资源优势。三是坚持以人为本,构建和谐社会的原则,充

分把握社情民意,尊重群众意愿,尊重自然环境注重改善农村居住环境和生态环

境,构建人与自然和谐、格调新颖、形势多样、具有地域特色的新型村庄。四是

建设节约型村庄,坚持立足实际,适当超前合理确定建设用地范围,保护耕地和

减少自然资源浪费,加强村民精神物质文化建设需要,提升村庄建设品位。

3333、乡村规划建设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之中的重要性、乡村规划建设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之中的重要性、乡村规划建设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之中的重要性、乡村规划建设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之中的重要性

做好新农村建设,不仅仅实现城乡一体化的战略部署,也是提升农民幸福指

数的有力抓手,还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举措,更是展示新农村形象的有

效载体,是人民群众的殷切期盼。在建设之中应该坚持坚持以人为本、规划引领、

生态优先、因地制宜、城乡一体、整体谋划的原则。既要着眼于改善村容村貌,

又要从当地实际出发,充分考虑农民的承受能力,尊重农民的意愿,开展整村推

进,逐步配套完善,既坚持了节约和集约使用土地的基本原则,又便于农民生产

生活和体现地方特色。

4444、结语、结语、结语、结语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应该以乡村规划作为重点,做好资金筹措,通过村民参

与决定、设计以及监督实施,如此才可以给农民带来实实在在的物质利益,才可

以在实现“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

新农村。

参考文献参考文献参考文献参考文献

[1]蓝燕.充分发挥文化建设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作用[J].郑州航空工业

管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01:12-13.

[2]吴小伟.乡村旅游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作用浅析[J].安徽农业科

学,2008,27:12042-12044.

乡村规划的任务范文第2篇

关键词:乡村规划建设;重点事项

中图分类号: U412.1+2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一、前言

目前,我国人口中大多为农村人口,乡村规划建设已不适应我国农村经济发展程度,是制约我国农村现代化进程的主要因素之一。现阶段,规划的主流实践大多集中在城市。通过大量实践,乡村规划建设在理论研究及实践探索方面都获得了巨大成就,其空间结构、功能和环境也有明显改善。

二、现阶段乡村规划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以往,政府忽视对农村各个层次的规划和建设,尤其普遍存在“重城轻乡”现象,农村研究已经流于形式,不深入农村建设规划研究工作,特别是农村规划和建设明显滞后。长期以来,忽视了对农村的空间规划建设,缺乏有效的控制和指导手段,导致农村无序建设严重,己经影响到广大农村的可持续发展。

1、基础设施匮乏, 居住环境差

在公共基础设施方面,农村没有市政建设,也难以在水、电、气等方面统一配套,路网、绿地、文化、教育、体育、消防等设施很贫乏。

2、布局散小,建设无序

自改革开放以来,农村住宅建设很快,但农村现有的规划许多都是为了“应景”,有的部门一个月能出几十个村规划,这样的批量生产,体现不出个性,更谈不上对农村建设的科学合理的引导。因此导致许多村庄建设无序、建设凌乱的现象,村庄布局“只见新房、不见新村”的现象,严重影响土地的集约利用和农业的规模经营。

3、规划管理滞后, 乡村规划极不完善

一些地方长期不搞乡村规划,或在新农村规划建设中不讲科学,忽视了对旧宅基地的改造利用,造成村民建房的盲目性和随意性。

三、做好乡村规划建设工作重点事项

与城市规划不同,在乡村规划过程中应该充分尊重和利用当地自然条件和经济发展状况因地制宜合理规划建设,在规划时一定要深入的进行现状调研对现状进行认真分析,在对其进行规划建设,下面以我县郊区某村为例进行探讨。

1、道路交通

(1)道路:主要在村中设置一条主干道以满通要求。对于原有的道路,尽量保持原有村落风貌,对其进行泄洪、排水等方面的改造,以满足现代化生活的需要。

(2)广场:在村庄中心合理的位置建立中心广场,以满足村民的娱乐休闲的需要。同时在广场周围要规划村民健身场所,满足村民建身需要。在广场规划建设时其取材创意方面要充分结合本村的文化脉络和实际情况,来进行方案设计,不能够照搬城市大广场的做法,其村中心广场应充分体现地方特色和具有文化内涵的场所。

(3)停车:为适应该村旅游产业的发展,满足外来游客的停车需求,本村将在原有基础上建成社会公共停车位80个,规划中的配套公共服务设施也应提供规定数量的停车位。此外随着村民生活的日益改善,应在规整村庄道路的基础上,开辟适当区域或改造居住形式以解决村民私家车的停车问题。

(4)公共厕所:将村中现有的4处厕所进行造成,新增设的厕所尽量与公共建筑相结合,不单独设置。并在旅游景点增设生态厕所,为游客提供方便。

(5)商业服务:规划中对村旁省道沿路商业进行整治,修建果品批发市场,添加餐厅、旅游商品部、餐饮设施、浴室、娱乐中心、购物中心等服务设施。既能为游客提供丰富的旅游项目和服务设施,又可增加本村财政收入。

2、住区整治

(1)房屋安全方面:村庄现有房屋质量较好,安全性能较好,基本没有危房,但在部分区域房屋距离较近有安全隐患。因此在村落中道路网的整治和规划中,对房基地的产权所属进行明确划分,扩大公共空间,也利于房屋的消防。

(2)环境及卫生整治:现状环境及卫生状况比较落后,需要大力改造。增加厕所及垃圾收集站,引导居民健康的生活方式,改善环境。美化和整洁街道,建立居民锻炼与娱乐聚会场所。建设健康、卫生的新农村。

(3)绿化美化:在对山区的林地、山地资源开发利用要将生态保护放到首要的位置,走可持续发展之路,不允许出现破坏生态环境的开发。该村无环境污染源,但柴火是村中主要的能源方式,能够对环境造成一定的影响。因此在规划中增加了太阳能等可再生无污染的新型能源,为杜绝可能的污染源在规划中合理布置了垃圾收集点和厕所。

3、农业发展规划

该村主要的经济来源是果园经济,为增加村民收入和合理的利用村中山地,在规划中在村域西北部开发新的葡萄园,将葡萄产业作为其村中核心资源,形成村色,为旅游规划做好前期准备,并将葡萄资源作为村民增收致富的主要产业。在果园规划中要建立新型的现代农业设施,改变原来果农靠他吃饭的农业现状。可以采用滴灌的技术,利用山脚的蓄水池采集雨水,再设立灌溉管网系统进行分区滴灌,提高果园的产量与品质。

4、防灾规划

(1)消防规划

该村消防规划分为村庄消防和林区消防两个部分。在规划中将在村庄的中部修建环形车道,满足消防半径。结合建立消防管网和配备灭火器等消防器具为主;林区消防则服从镇域统一消防安排。

(2)地质灾害规划

由于该村属于山区,在村庄规划中需做好地质灾害规划。村庄规划建设用地要严禁在山洪、滑坡、泥石流、等容易发生地质灾害的地域内选址。对于沿河、沿路、沿山等地质条件较为复杂、有可能发生地质灾害的地方,要加强监测预警,提出防治方案,不许批准新的改建、扩建和续建项目,并要有计划地逐步予以迁移,以保证村民安全的居住环境。

5、规划实施

借助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契机,积极实施镇村联动发展战略,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提高农民收入、农民整体素质、农民生活质量为中心,重点围绕农村新产业,新经济的培育,建立经济发达、文化繁荣、环境优美、服务健全、管理民主、社会和谐、生活富裕的社会主义新农村。

(1)促进传统农业向都市型现代农业转变

创新农业发展思路,推进农业增长方式转变,加快发展特色农业与观光农业,按照构建都市型现代农业格局的要求,精心组织和实施优势农产品区域发展规划,大力开发和拓展农业的经济功能、社会功能和生态功能,使农业真正成为功能多样化、效益高效化的产业。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推行农业标准化生产。

(2)促进传统村落向新农村的转变

借助公共财政的倾斜政策,推动社会公共资源向农村倾斜、公共设施向农村延伸、公共服务向农村覆盖、城市文明向农村辐射。重点加强农村供水、供电、道路、通信、信息等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城乡基础设施的共享度,解决全村农村生产生活基础设施的瓶颈制约。制定和完善农村新社区建设规划和标准,加快推进镇区及中心村社区化改造,增加对农村公共产品的投入供给,大力发展各项社会事业,培育农村公共服务业,构建购物、医疗、文体活动服务圈。

(3)着力提高农民文化知识水平

重点提高农民培训力度,推进农村劳动力空间和职业转移,有效整合和利用现有的各类教育培训资源。建立多元化的培训投入机制,建立培训补助机制,支持企业提高对农民的就业吸纳能力。

(4)大力推进村域经济合作社股份合作制改革

坚持分类指导,先易后难,分步推进,以中心村作为重点积极有序推进;进一步落实集体发展留有地制度,为村级集体资产保值增值提供空间和发展条件。

(5)加快农业科技推广体制改革

鼓励支持农技推广机构和专家与特色农业和观光园区相结合,组建专业技术推广机构,促进农业科技供给与产业需求的有效对接。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加强乡村规划建设管理这是一项长期任务,改善村容村貌,从当地实际出发,改善生产、生活环境,促进节约、集约使用用地,只有达到这些条件,农村建设才能在广大农民拥护的基础上得到稳步的推进。

参考文献:

陈金泉,蒋小刚.《乡村规划与建设研究初探》,《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 2006年32期.

夏理杰,张美亮.《人口流动背景下的乡村建设规划优化》,《小城镇建设》, 2012年08期.

刘莉蓉.《浅议乡村建设必须坚持科学规划》,《市场论坛》, 2008年10期.

乡村规划的任务范文第3篇

一、领导重视,精心组织

为全面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大力推进我市科学发展示范区建设,根据市委文件精神,我局成立了以局长林澎为组长,分管领导为副组长,有关处室负责人为成员的领导小组,并下设办公室。领导小组及办公室在认真学习科学发展观及有关文件精神的基础上,制定详细的实施计划,对科学发展模式试验示范任务进行分解,明确目标责任。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建立定期督促检查制度并实行局主要领导及时协调、调度制度,对落实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及时沟通,尽快解决,确保进度。

二、工作进展及成效

(一)政府机构节能示范模式

在这个模式中,主要在节能改造、公务用车、节约用电、节约用水、节约耗材、节约资金六个方面实施。

1、节能改造

今年六月,我局更换了老式门窗,改用中空节能门窗,四层做保温节能处理,完成对机关办公楼的节能改造。

2、公务用车

我局制定并完善公用车辆使用制度,每年4月和9月局领导上下班一律不用公车接送,平时接送领导上下班,采取集中接送的办法;机关人员到市政府及各机关办理公务事宜一律骑自行车;周末除特殊情况不安排公务用车,做到对公务用车严格控制。同时加强车辆的维护保养,延长使用寿命。

3、节约用电

逐步淘汰高能耗、低效能的用电设备,积极推广使用节能高效的灯具;对私自在办公地点安装使用的一律拆除,并给予通报批评;办公室、会议室使用日光灯照明;严格控制楼梯、走廊、厕所等公共场所照明,防止“长明灯”现象;减少计算机、打印机、复印机、饮水机等办公室设备的待机能耗。

4、节约用水

加强用水设备的日常维护管理,定期检查更换老化的供水管道;安装或更换节水型水龙头,在卫生间张贴节水标志,使用节水排水系统;培养节水习惯,自来水龙头要随时用随时关,减少和杜绝“长流水”现象。

5、节约耗材

严格控制打印、复印数量,杜绝打印、复印与工作无关的材料,提倡双面打印和复印用纸,提高纸张使用率;实行办公用品统一管理制度,购买办公用品,要请示领导同意,实行严格的登记制度,并结合工作人员工作量大小进行发放;做好资源消耗统计,加强量化管理,完善管理机制,建立长效机制。

6、节约资金

努力控制差旅费用,严格执行财务核销标准,不得组织和参观无实际意义的参观考察活动;接待就餐严格控制陪餐人数,避免少客多陪,用物和烟酒及时收回。

(二)乡村综合规划管理模式

在这个模式中,我们主要在五个体系方面建立规划管理模式,即乡村规划法规体系、乡村规划管理人才体系、乡村规划编制审批体系、乡村规划实施体系、乡村规划实施监督检查体系。乡村规划法规体系不断完善,《*市乡村规划管理办法》已经完成初稿,《关于加强城乡规划管理的实施意见》和《关于加强农村新民居建设的实施意见》已经市政府常务会原则通过,此外,我局投入10余万元和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正在共同组织编制《村庄规划和民居设计导则》。规划编制体系不断健全,丰润示范点共有22个乡镇、527个村庄需要编制规划,目前投入资金600万元,已经编制完成7个乡镇的总体规划、8个乡镇正进行规划编制,其余乡镇正在进行地形图测量;已经编制完成村庄规划22个,253个村庄正在进行规划编制,其余村庄正进行地形图测量,资金投入累计约300万元。丰润区各乡镇全部成立了以书记或镇长为主任的规划委员会,并下设规划办公室,承担辖区内的规划管理工作,目前共初审规划意见100件、选址意见书3件、审批建设方案7件、出具规划设计条件10件、办理乡村建设规划许可证21件、办理用地规划许可证6件。此外,迁安示范点18个乡镇中已经有13个完成了规划成果编制工作;滦县响嘡镇投入资金30余万元已经编制完成了镇总体规划和控制性详细规划;开平郑庄子镇和越河镇已经和规划设计单位签订协议,投入40万元开始编制镇总体规划。

此外,规划人才体系已经拟定培训工作计划,拟在今年小规模培训的基础上,明年采用多种方式进行大规模的培训。规划实施和实施监督检查体系正在健全。

通过规划立法和示范点的试验示范,增强了广大领导干部和群众的规划意识,具有*特色的乡村规划管理体系已经开始建立,有力的推进我我市城乡一体化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三)城乡规划电子政务审批管理模式

这个模式中,我们以“规范服务、方便群众、自我约束、廉洁高效”为原则,以城乡规划管理信息系统为平台,以完善的规章制度为保障,以提高办事效率和办事质量为核心,建立了以窗口式半文和规划管理信息系统建设为核心的规划管理模式。

1、对外实施“窗口”式办文

凡受理审批的所有业务文件均从报建窗口进出,报建单位只须将审批文件和必备资料从接件窗口递入,接件窗口录入微机,并发放注明预取件日期和案件查询密码的立案回执后,即可按规定的时限到出件窗口领取审批结果,或使用密码通过局网络、查询电话查询办理情况,申请人和经办人相对分离,中间环节不需申请人参与,而由机关内部协调解决,按法律规定和内部规定程序、时限办理。同时,印制报建须知,对外公布各类业务的办结时限,配备咨询人员现场咨询解答;申请人和经办人相对分离,如需洽谈、会商,均需通过预约窗口或预约电话进行预约安排,填制预约接待卡后,按规定时间在报建大厅洽谈处会商。

2、对内实行自动化办公

该系统是网络环境下集成地图处理、流程化业务审批、表格管理、证件发放管理于一体的办公管理系统。从报建到发证的全部业务都通过计算机在网上进行,每个案卷的办理过程均在系统中公开透明。每一个岗位的职责范围、审批权限、业务标准、工作时限都通过计算机程序固定在系统中,系统按职责权限自动划定每个岗位的工作时段,并可以对每个环节、每个案卷自动计时,每个经办人员都必须在规定时段内处理完成并转往下一环节办理。如未能按时完成,系统将对案卷有红灯明显表示,自动记录、予以监督,并发出警告。在系统流程中集中突出处务会、局务会集体决策机制。

3、建立庞大的基础信息数据库

主要包括:地形图资料数据库、道路资料数据库、地下管线数据库、各种总规、控规、详规等规划资料数据库、城市用地数据库、建筑数据库、重点项目评审资料数据库等,这些庞大数据库,为未来“数字*”的建设奠定了基础。

乡村规划的任务范文第4篇

在紧紧围绕局2016年工作要点的基础上,在院统筹安排下,总工室结合工作实际需求,在负责负责院内技术审查以及学习的组织的同时,积极完成了院里分配的各项规划设计任务;总结主要如下:

一、结合项目需要制定院专题研究计划

根据院的工作安排,今年是我院美丽乡村建设与重点项目规划编制的突破年,为提高我院设计成果质量,打造全院学习研究的学习氛围,我们制定了美丽乡村规划设计、医院学校规划设计等六个专题研究课题,建立了项目负责人、分管领导与技术指导三层的专题研究团队。

二、组织全院开展业务学习和技术讨论

我们开展了以网络、视频以及相关专题刊物等形式定期对全院职工组织专题学习,在一季度主要开张了城市信息化建设、城市供给侧改革、反腐倡廉等三场专题学习,以专业学习为平台,对重要问题进行讨论,个人谈感想,让每一个员工都能在工作中得到新颖、专业的知识培训。

乡村规划的任务范文第5篇

近一、二十年来,我国规划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而不断得以重视,在自身行业的发展中已日益形成了庞大的独特体系。而且,随着发展的需求,规划系统不断地补充与完善,业已形成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有机体系。

据现阶段规划体系来看,即有宏观,又有微观,两者之间又存在中观的系统。既有综合性,又有专业性;这些不同类型,不同层次的规划在不同地域、不同行业内起着重要的作用。

但综观规划层次体系,(见表1)可以看出,还有一定地域范围内规划没有纳入进去。或者说是没有明确地纳入进去,这便是实践中可以看到的突出性矛盾问题较多的城乡结合部地域(地带)。广义上看,我国80%的人口居住在农村聚落,20%的人口居住在城市(城镇)聚落。而城市(城镇)与乡村的交融地带便客观上产生了一种特定涵义上的“城乡结合部”,这是一个不容忽视的客观存在。

实现国家的城市化(或城镇化)的快速增长必须重视城乡结合地带的有序控制和科学规划,变无序的混乱、自发状态为有序的合理组织状态。

笔者在近十余年规划实践中,参加了区域、市域、县域、镇域、乡域等规划以及各类课题的研究,深感城乡结合部是最具有活力、但矛盾又比较突出,亟需作为一项专题性、独立性的规划类型给以确定。本文试就城乡结合部规划的一些重要的原则性问题进行探索,希同仁位给以斧正。

二、城乡一体化规划的内涵与外延

内涵与外延是刻画概念的两个方面。内涵是本质,外延是范围。城乡一体化是针对城乡结合部,即城乡交融或城乡连接的地带。这是一个带有较为模糊性的地域范围,它是冲破行政界限而因城与乡内在的联系形成的模糊地域(地带)。因而它的外延也必然是不确定的,确定的是内部关联度较强的分野。因此,城乡结合部,既不同于城市总体规划的郊区规划范畴,因为郊区规划是被动式的辅规划;也不同于乡村规划,因为乡村规划面对的对象是乡村内部地域。按照区域规划的某些理论,也很难明确地解决城乡结合部的具体问题。如人口布局,劳动力布局,流动人口管理,产业布局,交通设施,仓储设施等方面。特别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的今天,因各种流动的不断加强,承担这些流动的载体建设客观上要求科学预测与规划。

我们将城乡一体化规划的概念拟定为:对城乡结合部具有一定内在关联的城乡交融地域上各种物质与精神要素进行系统安排称之为城乡一体化规划。

这是基于以下的认识所给出的

(一)城乡结合部是一种客观存在。

(二)城乡结合部是一种可以用空间来刻画的地域范围。

(三)城乡结合部是打破行政界限,并因城市与乡村的本质性内在联系而形成的。因此,地域范围是一种模糊性的。

(四)城乡结合部不是城市部分与乡村部分的简单叠加,而是有机地统一在一起的空间范围。

(五)城乡结合部既可以是一定地域,又可以是一个地带,也可以是其它形态,这要看反映城乡结合的关联度依据是如何界定的。

(六)城乡结合部既然是一种空间范围,相应也便有了各种物质载体,也有一些诸如文化等领域的精神载体。因此,同样需要用系统学的原理与方法作为理论指导。

(七)城乡一体化归根结底是一种较为独特的规划形式。它与其它各类规划应该具有同等法律效力,应纳入规划法律体系之中。

三、过去处理城乡结合部问题的途径与弊端的总结

反思过去种种规划类型,可以得出一些基本的认识。

(一)认识之一

一般而言,区域规划是对一定地区范围内进行科技、经济、资源、社会、基础设施协调发展的总体规划。但在实际操作中,并未对城乡结合部地区(或地带)进行专题研究。如果将城乡一体化规划纳入进去就会对区域规划的内容起到补充完善的作用。

(二)认识之二

对各级城镇体系规划而言,如省域城镇体系规划,市(县)域城镇体系规划以及镇(乡)域村镇体系规划,是依照行政区划的体制而划定地域范围,也未针对城乡结合部地区(地带)作以明确性的展开研究。

(三)认识之三

既然过去的规划序列层次缺乏这一现实及长远来看都非常重要的规划类型。那么给予城乡一体化规划明确的地位便是应该提到议事日程上来的时候了。

(四)认识之四

如果不将城乡一体化规划成为独立的研究课题,则不利于规划的完整与系统性的建立。造成实践中的规划空白点产生及矛盾的解决滞后等问题会更加突出。

上述四点认识在笔者理论研究和实践操作中感受最深。

九十年代初期我们在黑龙江省讷河市、甘南县、延寿县、五常市等地参编市县域城镇体系和总体规划过程中,即感受到城乡结合部的一些矛盾无法用城镇体系规划或总体规划中的郊区规划来解决。

一般而言,传统及现实规划中城镇体系规划是针对市县域内各种聚落群体的空间组织部署。但实际应用上仅侧重在对市县域集政治、经济、文化等中心为一体的市区(或县城)的性质、规模及发展方向的宏观论证与规划。而对近郊卫星镇并未能起到实质性的作用。

再如总体规划中的郊区规划,只是以服务于市区(或县域)为主要任务的,而没有以“融合”、“一体”的角度刻画城乡结合部的深刻内涵与外延。对于绝大多数的城乡结合部,都存在着诸如:人口流动与管理,产业布局确定,发展方向定位性的预测,基础设施的需求量等诸多的问题,而且与传统行政意义上的区域规划,其更具有活跃、动态、变动等因素。在规划的宏观安排上及战略的选择上具有极大的变化特点。为此,如不进行总体上的科学合理部署,一方面可能产生滞后的结果,另一方面可能产生阻碍城区的进一步发展或影响市区(县城)的发展。同时,对农村地域的推动也将不利。

可以预见,城乡结合部的区域类型在国家市场经济体制下的今天,必以其强大的活力而为区域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发挥重大的作用。我们应该及时的并有效地给以足够的重视,并及早地提到议事日程上来。

四、城乡一体化规划在规划序列中地位的认识

城乡一体化规划由于其规划的对象与一般的规划既有共性,又有特殊性,因此,它作为一门独立的专项规划是明确的。但共性的存在又使其必须在规划序列中占有一定的位置。

首先,它的规划对象是一种区域(地域)。这就决定了它属于一种区域规划的类型。但又由于规划对象的范围确定性差,而模糊性强的特点。在界定规划对象(即一定范围内的区域)时,首先要做的工作便是界定规划对象的范围,这需要引入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分析方法做前导性工作。因此,它就不同于行政意义上的省域、市域、县域、镇域、乡域等区域规划,也不等同于因自然因素所制定的某些江河流域专题规划。因此,也决定了该项规划的先决条件是划定城乡结合部的范围,因此,与传统规划程序有别。

其次,城乡结合部地区的各种物质与精神因素与广义上的区域规划总体上一致,但由于该区域的要素流动性较强,是一个各项要素均活跃的区域,因此,它应该在理论指导和方法论指导方面有自身的需求。这可以进一步地探索与研究。

再次,基于上述两方面的认识,可以设想,城乡一体化规划应该说是一种区域规划的变种。因此,它便应属于区域规划的一个组成部分。

五、城乡一体化规划的理论基础

任何一门学科的确立都必须有坚实的理论基础做后盾,才能不断地发展与应用。本文仅就城乡一体化规划前述的内容根据长期实践的认识加以理论框架的建构,以期对城乡一体化规划的正确发展能有所遵循与指导。

(一)根基性理论:由于城乡一体化概念的确立是根据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发展理论走向二十一世纪时提出的,相应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又再次赋予城乡一体化发展的新内涵。因此,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便是城乡一体化规划的根基性理论。

(二)基础性理论:由于城乡一体化规划是区域规划的一个变种,因此,区域规划理论的某些原理与方法便是它所应遵循的。

(三)方法学理论:由于城乡一体化规划的对象是一个有特色的开放的地域系统,因此,系统学理论必须引入,运用系统工程理论的原理和方法对城乡结合部区域的总体部署,是唯一解决地域上存在各种问题的一把钥匙。

(四)技术学理论:因为城乡一体化的概念是冲破现行的行政体制界限的。所以,在进行各种要素的配置上须综观城市与乡村两大地域的特征,一定意义上,肩负双重的协调性的任务。它应该着重发展意义上的规划、在布局规划上更应注重与城市规划、城镇规划、乡村规划步调一致。

(五)相关性理论:由于城乡结合部的位置处在城乡交叉地带,是同一种地带或向城市,或向农村过渡的两个方向性的战略研究。因此,诸如,边缘学理论,交叉学理论、门槛理论,社会学理论,经济学理论,技术学理论都应该成为指导规划实践的理论。

六、城乡一体化规划的内容和方法的初步探讨

(一)规划内容:规划范围的界定、规划的依据、规划的指导思想、规划的期限、规划所采用的理论与技术方法简介、城乡结合部的现状调查及研究、城乡结合的宏观区域环境分析、城乡结合部的总体发展战略、城乡一体化规划(经济发展规划、社会发展规划、资源开发利用规划、环境保护规划、基础设施综合规划、居民点体系规划(等级规模结构规划、职能分工结构规划、空间地域结构规划)、措施的操作建议、可行性的分析与研究)。

城乡结合部的宏观区位分析图、城乡结合部的规划范围界定图、城乡结合部区域现状评价图、城乡结合部发展方向方案图、城乡一体化规划总图、城乡一体化规划专项规划图、(经济(产业)发展与布局图、人口和劳动力发展与布局图、环境评价及控制图、资源可持续利用意向图、居民点(聚落)体系规划图、城乡结合部基础设施布局图)。

(二)规划方法:在系统分析总原则下采取:定性分析、定量分析、定位分析、定时分析。

参考文献:

1、《经济地理》1997年第17卷第4期

2、《城市规划》1998年第1期

3、《城市规划》1997年第4期

4、《城市规划管理概况》刘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