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初中数学情境创设

初中数学情境创设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初中数学情境创设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初中数学情境创设

初中数学情境创设范文第1篇

关键词:数学教学;情境;创设

教学情境是学生掌握知识、形成能力、发展心理品质的重要源泉,是沟通现实生活与数学学习、具体问题与抽象概念之间的桥梁。在生活、活动和游戏的情境中,容易诱发学生思维的积极性,引起学生更多的联想,容易激活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和解决问题的相关策略。教师应创设、良好有效的教学情境,以有效地促进教育教学。

1.充分联系生活实际,创设直观情境。数学来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把数学问题生活化,可以让学生从直接的生活经验与背景中亲身体验情境中的问题,这不仅有利于学生理解情境中的数学问题,而且有利于学生体验到生活中数学是无处不在的,进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初步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如在教学“几何图形”这一内容时,教师可根据教材引导学生结合生活中的用具等进行观察,使其在学生大脑中成图,真正让数学生活化、实际化,从而化陌生感为亲切感,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

2.充分运用故事,化枯燥为生动情境。初中数学不再如小学时的那样突出趣味性、形象性,其较为枯燥的逻辑常让学生产生厌学、怕学情绪。因此,学习素材的选取与呈现以及学习活动的安排都应当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实际生活背景和趣味性,使他们感觉到学习数学是一件有意思的事情,从而愿意接近数学。而创设故事化情境就是一条非常适合学生心理品质的有效途径。把教材中的枯燥数据反映的问题情境编成简短的小故事,使学生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增加课堂教学的趣味性,能够有效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活动中去。如初中数学应用题的解析,可以编排成一些简短的小故事,充分调动学生思考的头脑,在趣味性中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思维能力。

3.充分利用活动,创设有趣教学情境。数学的知识、思想和方法,必须由学生在现实的数学实践活动中理解和掌握,而不是单纯地依赖教师的讲解去获得。教学中,把问题情境活动化就是让学生投身到问题情境中去,使学生在口说、手做、耳听、眼看、脑想的过程中学习知识,增长智慧,提高能力。这对于保证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对于促进学生从动作思维向具体的形象思维过渡都是十分有利的。如在分析一些应用题时,教师可让学生根据内容提示初次进行动作模仿等表演,再让学生在模仿的基础上感知每类物体的主要特征、逻辑顺序等,形成不同物体形状的表象。学生通过积极参与数学活动,经历了由观察分类到形成表象的过程,加深了对不同形状物体的认识,从而产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初中数学情境创设范文第2篇

在初中阶段学习数学如果利用高效的方式,将会使得学生的学习效率得到很大程度的提升,并且逐步的实现教学效率的提升,而选择一种高效的教学方式对于特殊教育的初中学生来讲也是同样重要的,笔者针对情景创设这一学习模式的有效途径进行了相应的探究。

【关键词】

特殊教育;初中数学;情景创设

随着新课改要求的不断深入,越来越重视学生的主体性地位,而对于特殊教育学校来讲,更是一个需要探究的课题,要想实现特殊教育学校的学生的主体性地位,就要找寻一种时刻维持高效性的途径来使得这些特殊的学生进行有效的学习,而且初中知识的学习对于这些特殊的学生来讲是困难的也是抽象的,所以,利用情景创设的方式来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就显得尤为重要,可对此进行充分的探究。笔者就针对特殊教育学校的初中教学为例对情景创设的教学方法进行了相应的探究。

一、通过游戏来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积极性

相关的初中数学教师可以在进行教学时设计合理的游戏活动,利用活动所带来的趣味性来对数学知识进行探索,以此来提升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和兴趣。通过游戏情境的创设可以使得这些特殊的学生在游戏中感受知识,在情景的发展中对知识进行探索,通过这样的方式可以使得课堂的氛围变得格外活跃,从而带动学生们的学习热情。比如,学生在对合并同类项这样的数学内容时就可以通过“归类”的游戏方法,通常情况下,学生懂得教师的游戏指令之后,都会很兴奋并且积极性都会很高,这时,教学就要对规则进行讲解,安排参与情景创设的学生们分为两队,并且利用合并同类项的知识对自己队伍中的队友进行鉴别,假如非本队的队员就会“被清除”,“被清除”之后就要利用知识把自己分配到相应的队伍当中,在几轮的游戏模式下,学生们对于游戏的热情依旧会很高,而且在这个过程中也对合并同类项的宗旨实现了良好的掌握,这样的最终结果就使得学生在遇到这类的问题时就会情景再现且记忆深刻,不容易与其他的数学知识相混淆,这样使得这些特殊的学生通过新式的情景创设来体会数学知识的奇妙,也会极大的提升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得原本枯燥的数学知识教学转变为有趣的数学游戏[1]。

二、通过悬念来提升学生的求知欲望

对于悬念的创设也是情景创设所包含的一种,它可以使得学生在进行课堂学习的过程中,激发学生对于知识的关注度,并且将全部的注意力都放在教学问题上,这样的方式,可以逐渐使得学生的学习热情以及自主性有大幅度的提高,也使得学生在问题的探求下对新的知识求知,从而训练了学生的智力应用能力。尤其是,特殊教育学校所面对的一群“特殊”的孩子,他们在学习初中数学知识时往往不会对初中数学产生较高的兴趣,从而对数学逐渐的失去了兴趣,那么特殊学校的教师就要有效的避免学生出现这样的情况,可以通过悬念的创设来激发学生对于数学知识的学习热情,最终实现这些特殊学生的智力发展[2]。比如,教师在对学生传授“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定理”时,就可以通过悬念的创设来吸引学生对于知识的探索,教师首先可以为学生讲解“三角形判定定理”的发现过程,以及关于它的一些有趣的小故事。在讲解了这些故事后,就可以运用“悬念”的教学方式来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这时,还要继续发挥教师自身的优势,可对秀才与兵的故事进行编排,具体内容如下。“在古老的希腊王国,有个秀才和一个士兵同时去埃及旅行,在参观了金字塔之后他们对其的高度都非常感兴趣,起先他们都对此表示疑惑,但是秀才表示:‘咱们来测量金字塔的高度吧,谁量对了要完成对方的一个愿望,怎么样?’士兵对此表示同意,因为士兵认为他有一身力气一定可以先获取金字塔的高度信息,但是,秀才首先量得了金字塔的一边长度,没过多久他就把金字塔的高度说出来了,而士兵却依旧手足无措,无从下手。”这时对同学就要进行提问,请问哪位同学知道这位秀才究竟通过哪种方式得出的金字塔高度的?他所算出的高是否具备合理性和科学性呢?留下这样的疑问之后让学生进行充分的思考,接下来进行课程的讲解,在讲解之后学生可以对“金字塔的高”问题进行解答和分析,并且首先回答出的同学予以奖励,这样就可以使得这群“特殊”的学生可以充分的感受到数学应用的广泛性,而且在这个悬念的创设可以使得学生在实际的生活中发现数学,且将数学良好的融入到实践当中,逐渐的养成探索知识并且主动解决问题的能力[3]。

三、通过引导的手段来使得学生参与数学探索

在进行初中数学知识的探索过程中,可以发现其中具有很多规律性的知识,而对于这些知识来讲,在进行情景创设时就要充分的把握知识的发展,同时给予论证以及结论,从而最大程度的使得这些“特殊”的学生掌握知识的来源以及实践应用,而且在这个解析的过程还要对数学知识的奥妙进行引导,通过切实的、合理的、科学的引导使得教学模式不断地满足这些学生的知识需求以及心理需要,也能对学生们的求知欲望进行激发,从而使得学生在“发现”和探索的过程中了解初中数学知识所包含的趣味性。且数学教师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还要将语言表达尽可能的通顺并且易懂,还有从学生的理解角度出发,从而创设与实际生活相符的情景,并且在情景创设的过程中还要充分的利用引导和点播的作用使得学生逐渐的养成观察、分析并解决问题的能力和习惯,学生在聚精会神的探索过程中很容易找出问题的突破口,这就会使得学生出现一种“胜利”的喜悦感,在这种喜悦感的趋势下,会让他们逐渐的养成爱数学和爱探索的习惯。

结束语

随着新课改内容的不断落实和提倡,使得特殊教育学校越发的注重学生的主体性,尤其是进行初中数学教学的过程中更是如此,只有通过切实有效的途径提升使得特殊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热情,才能使得他们更好的接受诸多学生口中的“枯燥的数学”,而通过情景的创设就是很好的途径,这一途径你不仅具备合理性和科学性,还可以让学生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极大的提升他们的探索能力和解决能力,由此可见,通过情景的创设可以对他们数学成绩的提升有一定的促进作用,也能对他们的综合素质进行培养,最终为他们日后的良好成长打下良好的基础。

作者:陈万里 单位:遵义市特殊教育学校

参考文献

[1]高国富.怎样创设初中数学教学情境[J].大观周刊,2012.

初中数学情境创设范文第3篇

关键词:初中数学;问题情境;创设;探究

在生活中,人们往往会有这样的一种经历在观看电视剧的时候,剧情常常会在精彩的部分戛然而止,让人意犹未尽,而在阅读小说的时候,也会出现类似的情境。电视剧和小说,这样做的目的就是要通过设置悬念,激发观众或是读者的兴趣。同样的,在讲解初中数学的部分知识时,教师创设良好的问题情境,设置悬念,诱发学生的学习欲望,让他们积极的去解决数学问题,不仅能提高教学效率,还能达到培养学生数学能力的作用。

一、问题情境创设的原则

1、现实性原则

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学生可能会发现,自己所学习的许多知识,在生活中都会有所涉及,例如学生学习的平均数、中位数与众数方面的知识,都是在生活中经常会运用到的一些数学知识。因此,教师在创设数学问题的时候,必须要坚持现实性原则。如果教师不能坚持现实性原则,创设的问题情境与实际生活不相适应,学生的学习也会显得毫无意义。

2、挑战性原则

在数学课堂上教师之所以要创设问题情境,其目的就是为了锻炼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使学生掌握更多的数学知识。因此,教师在教学时所创设的问题也不能太过于简单,尽可能的不要向学生提一些“1+1=2”这样毫无难度的问题,这样一些问题的提出,对学生数学能力的培养没有任何作用。3、灵活性原则众所周知,数学是一门锻炼学生综合能力的学科,在解决数学问题的过程中,学生可能就会发现有许多数学问题,并不是只有一种解法的,解决问题的方式灵活多变。基于这样的原因,教师在教学时,也不能将问题情境创设的过于死板僵硬,这样不断不能激发初中生的探究欲望,也不利于数学教学的发展。

二、创设问题情境的方法

1、生活情境法

如前文所述,数学知识来自于生活,在创设数学问题时,尽可能的从学生日常生活中接触的一些事物中取材,他们在这些事物较为熟悉,可以让学生更好的融入到教学情境之中,激发学生的问题探究欲望。例如,在学习《相似图形》中的“黄金分割”这一节时,教师可以让学生欣赏一些画作或是建筑作品,如经典的美术作品《断臂的维纳斯》在创作时,就运用到了黄金分割法。教师在创设问题的时候,尽可能的从这些方面着手,让学生思考为什么这些物品中会涉及到所谓的黄金分割,它的运用又有什么意义?通过这些问题,引导学生思考一些数学问题,相比于教师直接抛出问题,让学生思考,效果更好。

2、故事法

数学知识并不是凭空产生的,许多数学知识的由来都有其历史故事,教师在教学时,不能小看这些故事,有时候他们在教学中往往能够发挥出意想不到的作用。初中生正处在青春期,他们的求知欲旺盛,对于外界的许多新鲜事物,充满了极强的探知欲望,一些有趣的故事,常常能够激起他们的好奇心和征服欲。因此,教师在教学时,也可以适当的根据教学内容讲解一些学生数学故事,这些故事既能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也能够弘扬一种积极向上的精神,令初中生感受到数学学习的魅力。如,在讲解无理数的概念时,教师可以像学生提问:你知道面积为1的等腰直角三角形的变长是多少吗?很快就有学生给出了答案根号2,教师在教学时就可以进一步讲解与这个答案有关的故事,古希腊数学家毕达哥拉斯的故事,由于这个无理数酿成的一桩血案。通过这个故事和问题情境的创设,让学生更加深刻的认识到无理数的概念。

3、操作情境法

学生学习数学知识,并不只是为了在考试的时候取得高分,而是为了掌握更多的知识,俗话说“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在数学教学中,有许多知识都需要学生自主的进行探究,在实际操作中完成。同样的在创设数学问题的时候,教师也不能一味的纸上谈兵,而是要学会给学生提供自主操作的机会,让他们通过自己动手感受数学知识,解决数学问题。例如,在讲解《视图与投影》这一章的“太阳光与影子”之前,就可以让学生思考,在生活中什么时候,影子会与实物相重合,重合的时间又是多久,让学生自己动手实践操作,探究这一问题。

4、游戏创设情境

游戏是大多数人都喜欢的一项事物,对于初中生来说,尤其如此,他们热衷于各种各样的游戏,在数学教学中也可以根据教学的内容,设置一些教学游戏,例如著名的“击鼓传花”就是一个很有意思的数学游戏。所以,教师在创设问题情境的时候课可以设置一些教学游戏。例如在学习“概率和统计”方面的知识,教师就可以在上课之前先同班上的学生玩“掷骰子”的游戏,让学生分析骰子的大小有几种情况,掷两次或是三次,它的大小变化会是一样的吗,骰子的大小变化是随机的,还是有一定规律的。通过游戏,教师将这些问题提出来,引导学生探究。总之,在数学课堂上不管创设什么样的数学问题情境,其核心目的就是为了让学生更好的适应教师的教学,掌握更多的数学知识,更好的提升学生的数学能力,教师在教学时,要善于引导学生,在课堂上创设问题情境时,尽可能从初中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创设能引导学生思考,发散学生思维的问题情境,锻炼学生的综合能力,使数学课堂教学焕发出蓬勃的生命力。

作者:李伟 单位:重庆市珊瑚中学

参考文献:

[1]王引弟.新课程理念下初中数学教学中如何运用情境教学法[J].中学课程辅导(教师通讯).2016(17)

初中数学情境创设范文第4篇

性情境;情感发展式情境

〔中图分类号〕 G633.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4)15―0109―01

创设教学情境,是指在数学课堂上,教师有目的地引入或创设具有一定情趣,以形象为主体的主动、具体的情境,使学生获得一定的情感体验,从而帮助学生理解教材内容。下面,笔者根据自己的教学实践,谈谈初中数学教学情境的创设策略。

一、创设游戏情境

新课标提出,要“关注学生的经验和兴趣,通过现实生活中的生动素材引入新知,使抽象的数学知识具有丰富的现实背景,努力为学生的数学学习提供生动活泼的材料与环境”,而创设游戏情境正是落实教材编写意图的有效措施。因此,在课堂上,教师要当好“导演”和“教练”,诱发学生“入境”,从而激发学习兴趣,增强学习效果。

如,在教学“一元一次方程”时,我创设了这样的情境:请学生把手中的纸牌乘以8再减去2,然后叫学生说出结果,我依次猜出学生手中的牌。如,学生通过计算后说出的结果为“46”,我通过解方程8x-2=46,得x=6,即猜出这张牌为“6”。我“猜对”几张牌后,学生对我的本领甚感惊讶。此时我告诉学生,学习了“一元一次方程”后,大家都能掌握此项本领。此时,对本课的学习已经是学生的需求,他们自然会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学习活动中去。

二、创设竞争性情境

大量研究表明,在学生学习知识的过程中,适当开展一些竞赛活动是必要的,也是有益的。布鲁纳就在他的发现学习理论中强调,学习的最好动机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是奖励、竞争之类的外在刺激。因此,教学中,教师可适当创设竞争情境,采取竞争教学模式,为学生提供展示自我、表现自我的机会,进而激发学习兴趣。

如,在做练习时,可以设计形式多样的竞争,把竞争带入课堂,利用学生自尊心、表现欲、荣誉感强以及好胜、不服输的特点,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在竞争中大脑处于高度兴奋状态,精力高度集中,在不知不觉中学到不少有用的知识,有效地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创设生活情境

数学来源于生活。许多数学问题,就是为了解决生活实际而产生的。这就要求教师要善于捕捉生活现象,要善于从生活中挖掘课程资源,并结合教学内容创设一个真实的、较有深度的生活情境。所创设的情境既要与教学内容紧密结合,又要紧密联系生活实际,让学生在情境中自己发现问题,自己设计方案,并自己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

例如,在教学“平面直角坐标系”时,创设这样的情境:教师先请第三排第二列的学生站起来,之后让学生想想,能用几个数定位这个学生的位置,然后再让学生说说自己在教室的位置。最后让他们思考:在现实生活中,能用某一对数来确定某一个事物的位置吗?通过创设这一生活情境,把学生引入与所学内容有关的情境中,使学生产生弄清问题的迫切心情,也初步体会到数学就在自己身边,进而体会到数学的价值所在,由此产生学习兴趣。

四、创设情感发展式情境

心理研究表明,人类的情感受先天生理因素的影响,但更大程度上受后天环境与教育等因素的改造。因此,教师须挖掘教材中的情感因素,将之转化为学生的心理体验和心理冲动,以激发学生积极向上的思想情感。

初中数学情境创设范文第5篇

【关键词】初中数学;问题情境 ;创设

学生的思维总是由问题开始的,在解决问题中得到发展。问题之中有情境,情境之中有问题,其核心是问题,“问题是数学的心脏”。一个好的问题情境的创设,不仅能活跃课堂的气氛,激发学生积极思考,还能诱发学生强烈的探究欲望。那么如何创设数学问题情境,提高学习兴趣呢?

一、利用故事和数学史创设

数学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数学文化,可以揭示数学科学中的人文精神,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因此,在数学教学中结合有趣的故事和数学史话,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积极开动脑筋去思考问题。

如在讲到列方程解应用题时,我就讲了公元3世纪的古希腊数学家刁番都的故事。刁番都的墓志铭是由希腊学者麦罗尔用方程的形式写出来的:

过路人,这里埋着刁番都的遗骨。下面的数目可以告诉你,他一生究竟活了多长?

他生命的六分之一是童年。

又活了十二分之一,颊上长起了细细的胡须。

刁番都结婚了,可是还不曾有孩子,这样,又度过了一生的七分之一。

再过5年,他有了一个儿子,感到很幸福,可是命运给这孩子的生命只有他父亲的一半。

从他儿子死后,刁番都在极度的悲痛中只活了4年就死了。

通过这些有趣的数学故事或轶闻、史料的引入,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活跃了课堂气氛,极大地提高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能促使学生积极思考问题,使学生的思维处于活跃状态,有利于课堂教学的顺利进行。

二、利用生活化事例来创设

从学生熟知的生产和生活中的问题来创设问题情境,不仅能使学生感知书本知识和现实世界的密切联系,而且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他们学习书本知识的兴趣。

有位教师在给114班讲授《不等式及其解集》时,设计了这样一道题:清港农业观光园的门票是:每人5元;一次购票满30张,每张可少收1元。114班有27名同学去观光园进行活动。当领队王小华准备好了零钱到售票处买27张票时,爱动脑筋的李敏同学喊住了王小华,提议买30张。你认为李敏的提议有道理吗,为什么?至少要有多少人去观光园,多买票反而合算?

这样的问题,在学生的生活中随处可见。学生可以学以致用。所以对这样的问题情境,学生的探索欲很高,兴趣很浓,参与性也强,效果也就很好。

三、利用相关学科知识创设

数学课程是学习物理、化学、生物、技术等学科的基础,它的许多知识都与上述学科有着紧密的联系。因此在教数学知识点时,可适时创设与相关学科联系的情境,强化数学的工具性、基础性,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比如在讲解《图形的相似》内容时,我创设了这样一个问题情境:检查视力时,规定人与视力表之间的距离应为5米,如图(1),现因房间两面墙的距离为3米,因此借助于平面镜来解决房间小的问题,若使墙面镜子能呈现出完整的视力表,如图(2),由平面镜成像原理,作出了光路图,其中视力表AB的上下边沿A、B发出的光线从平面镜MM′的上下边沿反射后交于人眼C处,如果视力表的全长为0.8米,请计算出镜长至少应为多少米?

四、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来创设

充分利用教学模具及多媒体等现代教学手段可使形象的问题具体、直观化。学生容易接受和理解。特别是在几何学习中,由于学生对空间想象能力的不成熟,这时候利用教具模型、现代化教学手段来创设情境,效果就显得十分显著。

五、通过操作试验创设

认知心理学认为:思维产生于动作。如果让学生自己去动手、动脑制作、设计、发现,通过探讨、归纳总结、发现规律,学生就能感到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和探索者,体验到智慧的力量和创造的快乐。

如:我对三角形三边关系定理的教学是这样处理的。首先要求学生将事先准备好的长度为4cm、5cm、6cm、8cm、10cm、12cm的六根小木棒拿出来进行动手操作。任意取三根将其首尾相接,拼成三角形,接着提出下列问题:

(1)任意三根小木棒能否都能拼成三角形?

(2)有几组三根小棒能拼成三角形?有几组三根木棒不能拼成一个三角形?试比较两根短棒长度之和与长棒长度的关系。

(3)通过上述的操作,请猜想三角形中任意两边长度之和与第三边的长度之间存在什么关系?

(4)试用简洁的文字归纳你的猜想,并证明你的猜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