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村级增收计划

村级增收计划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村级增收计划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村级增收计划

村级增收计划范文第1篇

一、全县村级债务情况及特点

1 债务分布不平衡,数额差异大。截止2009年12月底全县债务总额9854万元,全县农民人均负债205元,平均每个村负债68.9万元,每个乡负债579万元。据对村分组统计,全县143个村大多数债务在50万-100万元之间,全县有28个无债村,债务在30万以下的42个村,债务在在30万-100万元的55个,100万-200万元的27个,200万元以上的8个,全县债务最大村三宝乡三岔村276万元。

2 债务形成渠道多样化,构成复杂。村级债务从构成上划分,其中:银行信用社借款1580.8万元;抬款2233万元;欠外单位、外部个人款2328.6万元;欠农户款3711.6万元。按照债务用途划分:其中,开展各种达标竞赛活动支出264.9万元兴办企业投资69.8万元;改善生产条件支出157万元;各项补贴支出609万元;兴办乡村公益事业支出8753.3万元(包括修建乡村二级学校教育支出1021万元、敬老院支出316万元、道路修建支出5978.4万元、文体活动和医疗卫生1260万元等)。

3 债权大于债务,但债权质量差。截止2009年12月末,全县村级债权总额16810.5万元,其中银行、信用社存款929.9万元;农户欠款8923.8万元;外部单位及外部个人欠款5109.4万元;其他欠款1847.4万元,其中无效债权占债权总额的50%以上。

二、村级债务的形成原因

目前,村级债务形成的原因较为复杂,从根本上看主要由以下几个方面构成:

1 为完成国家有关政策规定的任务,致使村经济组织形成了债务。其中普九教育举债3526.2万元。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农村中小学要完成九年义务教育,每个学生校舍占用面积要达到9平方米,并且要上标准化教学仪器。为了实现教育达标升级,全县新建中小学校舍167座,校舍建造全部是砖瓦结构,并购置了大量桌椅、电教仪器、图书、微机等,这些支出大部分靠举债完成。

2 为完成上级硬性规定的各项达标竞赛任务及脱离实际大上村办企业,致使村级经济组织形成债务。诸如省级有关部门要求达标评比的黑龙杯、铁牛杯、绿海杯等竞赛活动及标准化党支部建设、计划生育服务室达标、大机械更新、文明村建设、土地耕暄培肥、普法等活动,这些项目及活动的开展都有省市相关文件的硬性规定,村经济组织自身无能力办的情况下,只好用抬贷款完成。此外,在90年代有关部门提出要大上村办企业,致使多数村盲目上村办企业,最终因不懂技术、不会管理而夭折,形成了巨大的债务包袱。

3 因自然灾害集体经济组织举债救济灾民形成了债务。其中1998年我县遭受的洪涝灾害致使临江的7个乡镇87个村受灾,淹没农田90万亩,全县累计用于抬贷款支付抗洪抢险资金213万元。

4 垫付款项种类多,担保形成债务大。过去,从农户收缴的各类集资、摊派、罚款、税费、贷款等款项,绝大多数由村级组织代缴,农户在规定的时限内无法缴纳或拒绝交款,村集体为完成任务用集体抬款垫付形成了债务。

三、下步化解村级债务的意见

为了尽快化解村级债务,在坚持“摸清底数,化解旧债,遏止新债,明确责任,分类处理”的前提下,特提出如下意见:

1 摸清村级债权债务底数

各乡镇要认真搞好村级债权债务的全面清查,逐项核准债权债务的额度、种类、结构、时限等情况,经债权人、债务人确认分类核清,形成明细装订成册,建立档案保存,并逐级上报有关部门。

2 专项清理高利抬款

对村级不良债务中的高利抬款本金和利息要逐笔清查处理,尚未偿还的,必须全部纳入帐内管理,对清查结束后仍然滞留帐外的抬款,村集体经济组织将不予确认。按照省人大、省政府有关法规和文件规定,将抬款利率一律降至农村信用社贷款利率标准之内。从2001年8月1日起一律停息。

3 申请财政支持

充分利用上级优惠政策,依法申请债务豁免。村级借用的财政周转金,确无能力偿还的,按有关规定申请豁免。村办企业向银行、信用社贷款形成的不良债务,要按照《商业银行法》、《担保法》等相关法律的规定,积极向有关金融机构申请办理停息挂帐或核消。抓住国家对普九债务和其他义务教育债务化解的契机,积极向上争取资金,化解村级债务。

4 盘活资产、资源还债

通过变卖闲置资产、产权转让、企业破产等,以资抵债,如:房屋、机车、机电井等;

对机动地、水面、“五荒”和活立木等资源进行公开竞价发包或有偿转让,所获收入用于偿还债务;

引进资金和项目,搞好村级现有资产、资源的开发利用,拓宽村集体经济组织收入渠道,化解村级债务。

5 加强村级财务管理和监督、节支还债

坚持和完善村级财务公开及民主理财制度,加强村集体经济组织内部民主监督,对村集体经济进行审计监督,强化村集体经济组织外部监督,以使有限资金合理使用,在保证五保户供养、村干部报酬、办公经费的前提下,节余资金用于偿还债务。

村级增收计划范文第2篇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以及中央、省市各项农村方针政策,以促进集体经济发展壮大、激发村级组织活力、提升村级组织服务群众的能力为目的,深入推进富民壮村工程,实现“破零超十”目标,推动村级集体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二、帮扶对象

根据县委2014年33号文件精神要求,我局帮扶对象为东双沟镇太平村,联系企业为XX合众化纤有限公司。

三、目标任务

在2014年我局壮村行动取得显著成绩的基础上,确保2015年各项考核指标再上新台阶,具体如下:

1.村级集体经营性收入37万元以上,比上一年增加8万元;

2.村级总部经济经济开票完成税收7万元;

3.村级实体经济开票完成税收10万元;

4.向上争取资金10万元;

5.培植新的村集体经济增收项目;

6.每月开展一次以上帮扶指导,上报壮村信息及统计表;

7.探索原太平小学建新型居家养老项目;

8.探索吸收万集等镇的经验的具体做法;

9.探索能人大户反乡创业的办法。

四、发展路径

(一)因地制宜,挖掘资源性收入。帮助地方加大土地整理、土地流转工作力度,充分挖掘本村土地、水面等各种资源,努力把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

(二)盘活利用,拓展资产性收入。盘活闲置校舍、村部以及废弃厂房等各种存量资产,进行综合开发、有效利用。

(三)建设载体,提高持续性收入。鼓励支持购买商铺门面、建设标准厂房、兴办农(渔)家乐等,发展村级工商业,培植经济增长点。

(四)提供劳务,增加服务性收入。鼓励和帮助村集体组建各类专业合作组织、专业服务队和产业服务公司等,向社会提供有偿服务。

(五)发展商贸,获取转移性收入。鼓励村和帮助集体充分利用村内能人大户、外地客商等资源,发展总部经济项目,增加税收返还收入。

(六)向上争取,增加资收入。利用各种方式,发挥我局工作优势,帮助太平村主动向上争取资金和项目,通过“输血”方式增强自身“造血”功能。

五、工作措施

(一)强化班子建设。全局要高度重视本项工作,局成立壮村行动领导小组,XX同志任组长,XX同志为常务副组长,XX同志为驻村指导员,选派政治素质好、工作能吃苦耐劳的同志担任壮村办公室成员。实行目标管理,建立和完善激励约束机制,为壮村工作的有序开展提供保障。

村级增收计划范文第3篇

泰兴市七圩镇镇长董剑东

今年9月上中旬,本人对我镇农民增收情况进行了调研,先后在全镇8个行政村召开由镇分管农业负责人,农经站、农技站、企管站负责人以及村委会成员,纯农户、种养大户代表参加的座谈会,广泛收集情况,深入开展讨论,突出当前影响农民增收的制约因素是什么、如何进一步拓宽农民增收的渠道、在农民增收方面对镇党委、政府有何意见和建议三项内容。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农民增收工作取得的成绩

近几年来,我镇农业农村工作紧紧围绕农民增收这个中心,以市场为导向,以效益为核心,以结构调整为主线,以落实政策为动力,坚持大力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输出,积极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切实控减农民负担,农业农村经济呈现出稳定增长的良好势头,农民收入大幅度提高。2001、2002、2003年,农民人均纯收入分别为4102元、4360元、4660元,分别较上年增收206元、258元、300元。

1、农民收入稳定增长,得力于乡镇企业和三产企业的加快发展。近年来,镇党委、政府坚持以项目建设为中心,在利用“三资”(外资、民资、内资)、园区开发、小城镇建设、致富群众上求突破,加快了富民强镇的步伐。2003年全镇共有乡镇企业220家,比2002年增加12家,安排就业人员6736人,比2002年增加903人,共发放劳动报酬4190.25万元,人均6560元,比2002年增长820元。同时2003年三产企业发展到2397个,个体户增加到65个,吸纳从业人员2600人。

2、农民收入稳定增长,得力于劳动力转移输出规模不断扩大。党委、政府高度重视农村劳动力转移输出工作,把它作为世纪工程来抓,建立了专门工作班子,形成了一套工作制度,强势推动农村劳动力转移输出。2001年、2002年、2003年劳动力转移输出人数分别为1670、1990、2200。2003年新增劳务输出300人,农民人均劳务增收84元。

3、农民收入稳定增长,得力于农业结构调整成效明显。全镇农业围绕增值增效抓调整,围绕江滩优势抓调整,围绕品牌创建抓调整,2003年农业的比较收益有所提高。一是特水养殖规模扩大,养殖面积扩大到1000亩以上;二是江滩意杨种植取得突破,种植面积达到近1000亩;三是花卉苗木基地建设取得重大进展,仅七圩村花卉苗木一期工程建设面积就达500亩;四是订单农业巩固发展,全镇夏秋两熟主导农产品,全部实现了订单化。

4、农民收入稳定增长,得力于是农村各项政策得到落实。强化减负管理,农村税费改革进一步深化;强化承包管理,土地流转进一步规范;强化财务管理,村务公开水平进一步提高;强化资产管理,集体资产进一步增值。村组债务化解力度加大,债务总额逐年下降。积极实施实事工程,改善了农民的生产生活条件。深入开展扶贫工作,一大批贫困户家庭解脱贫困。所有这些,对促进农民增收都起到了重要作用。

一、农民增收方面存在的问题

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进入新阶段以来的这段时期,是农业结构加快调整的时期,是农村改革不断深化的时期,是农产品供给最充裕的时期,同时也是农民增收最困难的时期。从调查的情况看,目前影响我镇农民增收的因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农村干部群众的整体素质不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农民创业致富缺乏积极的内在动因。目前,我镇面临发展市场经济和实现全面小康的艰巨任务,干部和农民群众的自身素质必须与时俱进。从调查的情况看,村干部和农民群众在思想观念、行为方式、发展技能方面还不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

思想观念上,干部群众虽然都想富起来,但是,落实到具体行动,往往“怕”字当头。干部怕难怕冒风险。对现阶段村干部的职责认识模糊,满足于村内事务的协调服务,认识不到农民增收致富是各项工作的中心任务,很少想到在经济发展上开拓创新。群众怕苦怕出门。有的认为只要有几亩田就不怕没粮吃,只要有几亩水面就不怕没有钱用,小日子比上不足,比下有余,说得过去就行了;有的认为在家千日好,出门一时难,外面遇到一点苦就受不了。

行为方式上,一些村干部想问题办事情还停留在过去计划经济的习惯做法,整天忙于开开会、理理帐、学学文件、忙忙事务,很少外出跑市场、找项目;农民群众还习惯于自然经济和传统农业时代的生活方式,有的图享受,一稻一麦,舒舒服服;有的混日子,一天到晚,打打牌消磨时间;有的生性懒惰,指望靠国家和社会的救济维持生活。

自身技能上,村干部发展市场经济的本领不高,带领广大群众脱贫致富能力不强,“老板型”、“经济能人型”的干部不多;农民群众大多数文化偏低,更无一技之长,特别是一些青年农民怕学习,对政府组织的培训积极性不高,农民群众缺乏技能,直接影响就业渠道和就业岗位的收益。很多农民只靠卖苦力,吃的是青春饭。

2、一些村组织经济状况内外交困,制约了村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的步伐。一是债务包袱和农民负担仍然很重。沉重的债务包袱不但影响干部为民服务的工作精力,而且影响严重农业生产投入,农民增收的硬环境难以得到改善。二是金融政策的影响。农业银行、农村信用合作社应该是服务于农村、农业、农民的金融机构,银行能转变为商业银行后,存贷款政策向服务效益转变。贷款受担保、质押、抵押等影响,农民用于生产性的小额贷款非常艰难。这些镇基层的银行,只吸储,不放贷。因资金缺乏,农民难以扩大生产规模,只能维持简单再生产,影响了农民增收。

3、农用耕地减少,耕地质量下降。改革开放以来,我镇农村经济取得了持续、快速的发展,与此同时农田被占用、征用的现象也同步上升,农用耕地逐年减少。据统计数字,近五年来,我镇耕地面积减少近千亩。农用耕地质量下降,土地肥力缺乏。随着我国化工业的发展,化学肥料已成为当今农作物的主要肥料,所有农田普遍缺乏有机质肥料,出现了无机肥与有机肥使用不协调的现象,影响了农作物的高产优质。

4、农业生产资料价格逐年攀升。粮食的价格上涨远远低于生产资料价格上涨速度。近三年内,菜油、化肥、农药等虽然供应较畅,但价格不断攀升,每年都有8%——10%的上升幅度。目前,化肥每百斤26元左右,农药价格更是无正规价格。农民没有增加多少收入,经商流通人员首先赚足农民的钱。

二、进一步增加农民收入的建议

解决农民增收问题,事关全局,意义重大。这既是重大的经济问题,也是当前紧迫而繁重大的政治问题。要“富民强镇,率先崛起”,必须首先引导广大农民走上富裕的轨道。针对农业发展和农民增收存在的问题,提出如下建议:

1、进一步解放思想,增强市场观念。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想要发展,关键的是拥有市场,这是农民增收的重要环节。因此要坚持流通、生产一起抓。要以市场为导向,依靠市场引导生产,大力发展“市场农业”,及时把市场行情反馈给农民,使农民从流通环节中获得效益。这就要求我们部门要培养一支专业化的农民经济人队伍,让我们沿江开发的农副产品走向市场,逐步建立起“大小配套、上下沟通、左右呼应、内外衔接”的农副产品销售网络。

2、加快结构调整步伐,拓宽农民增收渠道。按照“调优种植业、调快设施农业”的发展格局,努力引导农民实现“农产品种植结构合理化、特色产品规模化、农民收入多元化”的目标。围绕国际市场的价格和需求。在确保“三增四保”(粮食增产、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保生产、保供应、保储备、保稳定)的基础上,扩大粮田,多种弱筋小麦、优质大米,同时种一些花卉、苗木、水果、无公害蔬菜。

3、扩大劳务转移输出,提高农村非农化水平。认真落实省市关于加快农村劳动力转移输出的政策意见,将劳动力转移输出作为农业农村经济工作的关键措施来抓,不断壮大全镇“劳务经济”。一是要培训农民。整合各种教育资源,完善职业技术培训网络,科学制定年度劳动力培训计划,鼓励农民经纪人创办或联办就业培训班。。二是要组织农民。强化宣传,大力营造农村劳动力转移输出的良好氛围,切实转变农民“死守家门、固守土地”的封闭观念,鼓励他们外出打工创业,确立“外出打工光荣、争钱致富有功”的新观念。坚持就地转移和向外输出两手抓,推进农民就业多元化。大力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和农村服务业,鼓励农民自主创业,大力发展民本经济,促进农民稳定、持久增收。

村级增收计划范文第4篇

2020年村级集体经济主营收入预计达到约145万元(6月底),其中劳务公司承接人行便道工程104万元,****果专业合作实现收入40.9万元,实现利润约10.28万元,其中劳务公司约10万元,专业合作0.28万元。

一、强化领导促进增收,凝聚村社发展合力。

坚持把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作为全村工作中心任务来抓,每年召集全体党员、村民代表及村支两班子成员,集思广益,讨论商定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的工作计划,研究具体工作措施,保证了村级集体经济发展有方向、有目标、有举措。建立发展村集体经济目标管理责任体系,实行书记主要抓、班子成员包干抓、各村民小组长协助抓的“三抓”工作法,采取“书记+村干部+公益岗位”的分组模式,年初交任务,年底看成效,在全村形成了各司其职、密切配合、齐抓共管村级集体经济的良好格局。初步建立规范管理村级集体经济的长效机制,及时全面公开村级集体资产和集体经济收支使用情况,自觉接受村监会和全体村民的监督,有效提高了集体资金的使用效益。通过强化领导、强化措施、强化管理,实现了村集体经济年年有收入、年年有发展。

二、适度规模经营土地,有效破解增收难题

********果专业合作社成立于2015年,是全区集体经济组织先行先试的村之一,其性质为村集体体独资。****是一个纯农业村,共有耕地5000多亩,由于城镇化的推进,部份良田熟土荒芜无人耕种,加之土地流转各项鼓励政策的出台,为****规模化、集约化经营土地,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创造了有利条件,目前集体经济组织按300元/亩的价格从农户流转土地250余亩,2020年集体经济发展高山优质水稻130亩、油菜170亩、高粱120亩。利用种植的油菜、大米、高粱,今年创建了扶贫车间一个,已获区人社和区农委批准,目前正在抓紧生产。

三、增强利益联结机制,有效助推脱贫攻坚

****建卡贫困户29户,共90人,为了明确利益分配方案。

(一)千秋集体经济组织分配方案即采用“1+2+3+4”分配方式:

“1”对流转出土地的农户

“2”对建卡贫困户给予总利润20%的补助,均摊到建卡贫困户人头进行发放,此项实行动态管理对已稳定脱贫的农户不再参与分配。

“3”对壮大集体经济组织人员(即村支两委5人,公益岗位3人,本土人才1人共计9人)给予总利润30%的补助劳务补偿费,但实行最高限额,即大集体经济组织人员最高不超过5万元。

“4”作为壮大集体经济的储备金,属全体村民所有。

村级增收计划范文第5篇

一、村级基本情况

XXX村位于XX县XX镇东北部。全村耕地1776亩。户籍人口98户305人,其中:常住人口10户19人。2014年以来,经过多次贫困人口动态调整和人员自然增加减少,现有建档立卡贫困户48户171人;经过精准帮扶、精准施策,贫困发生率从57%降至目前的0%,2017年实现全村整体脱贫摘帽。2018年村集体经济收入7万元,主要来源于村级光伏发电。

二、“两不愁三保障”情况

1.人均可支配收入方面,从2014年进入贫困村的1980元,到2018年已经增长到4500元。

2.安全饮水方面,村里主要采用地下水截提留供水方式,水量、水质、用水方便程度和供水保证率四项指标均已达标。

3.义务教育方面,无因贫辍学情况,各项教育补贴均享受。全村有13名学前儿童、8名义务教育阶段学生、2名普通高中生、3名职高或高职学生、2名全日制二本B类学生得到教育资助。

4.基本医疗方面,全村有大病0人、慢病18人、残疾3人。健康扶贫“双签约”18户64人。共有3人住院治疗,享受医疗救助政策,个人自付最高县内最高1000元,最低比例为10%。

5.住房安全方面,全村累计完成危房改造3户,户提升0户,易地搬迁37户140人,其中集中安置31户125人,分散安置6户15人。入住房屋已全部实现安全住房。

三、产业项目发展情况

近年来,全村主要发展了特色种植业、健康养殖业、中药材产业、生态林果业、光伏产业等5项脱贫产业。全村累计投入186万元,实施了5个项目,带动贫困户48户171人。

1.特色种植业方面,2018年,全村种植优质杂粮1355.5亩、马铃薯51亩,每户平均补贴1495元,带动贫困户47户167人。

2.健康养殖业方面,主要养殖牛、驴,其中:牛21头、驴3头,带动贫困户4户20人,年均增收10000元。

3.生态林果业,栽植白水杏、仁用杏分别513亩、1263亩,待挂果期间,通过雇工的模式,预计可带动贫困户47户167人。5户贫困户被林业局聘用为生态护林员,年增收5000元。

4.光伏产业,投资65万元,新建100KW村级光伏电站1座,带动老弱病残贫困户16户,户均分红1560元。同时,发展户用光伏5户,户年增收3000元。

5.劳务业方面,“一技在手,全家脱贫。” 注重扶贫扶技,共有10人参加了林果栽培、箱包、护工等各类培训。2018年,贫困户外出务工人员37人,办理务工交通补贴25人,发放补贴资金12660元,每人年务工收入14600元以上。

此外,在资产收益方面,全村有17户产业薄弱户领取了资产收益分红,每户平均1560元。贫困户使用金融扶贫政策12户,累计贷款60万元,户均年收益3250元。

四、基础设施建设情况

脱贫攻坚以来,将整村提升与乡村振兴、人居环境改善相结合,累计投入267万元,对全村路、水、电、网等进行了改造,全村基础设施显著改善。

1.村级活动场所建设,投资10万元,按照“5方面34有要求”,改建了占地120平方米的村级活动场所。

2.通村公路建设方面,通村公路实现硬化。此外,投资30万元,铺设主街道1条,修建联户路3条。

3.动力电建设方面,实施贫困村配电网改造升级工程,已完成高压和低压改造,配套变压器1台100KW,基本满足村今后20年发展需求。投资900元,安装节能路灯16盏。

4.农村网络建设方面,已接入移动、联通、电信等网络信号,宽带进村入户,村委会全部接入网络,户用宽带接入量达4户。

此外,整治残垣断壁376.7平方米,清洁家园3处,清洁水源1处,治理垃圾乱堆3方,治理粪土乱堆1处。

五、公共服务提升情况

近年来,先后投资10万元,对村级基本公共服务设施进行了提升。投资5万元,建成标准化卫生室,配备基本设备,有合格村医,实现贫困人口就近就医、便捷就医,基本医疗达到全县平均水平。全村有低保25人,符合标准的贫困人口应保尽保。全村有56名60岁以上贫困人口,城乡居民养老参保率、居民基本医保参保率均达到100%。

六、干部驻村帮扶情况

本村帮扶单位是县人民医院,有结对帮扶干部48人;驻村工作队队长郝继龙,队员张俊廷、侯文新,第一书记侯尚飞。驻村工作队进村后,严格落实“五天四夜”工作制度,天天吃住在村;围绕“六大行动”,努力提升全村群众的获得感、认可度。第一书记,积极组织我们开展“双日双评”活动,提高了村“两委”班子的战斗力、凝聚力。同时,他们还为我们村办了很多实事、好事,如建设小型广场一处、购置全套办公用品、粉刷墙体、书写标语等等。

同时,注重激发贫困户内生动力,积极引导贫困户参加县乡村组织的“养牛能手、公益标兵、致富能手”等评选活动;新建了“以表现换积分、以积分换物品”的“爱心公益超市”;建立健全村民议事会、道德评议会和红白理事会,用邻里身边事影响教育村民,力争物质富起来的同时精神强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