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现代农业总体规划

现代农业总体规划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现代农业总体规划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现代农业总体规划范文第1篇

关键词:现代农业创业园区;总体规划;规划思路和内容

现代农业创业园区是在农业智力资源密集、具有一定产业优势和区位优势、经济较发达的城市和农村划出一定地域范围,以工商资本、科教机构、专家团队和犬学生等为创业主体,以现代农业设施和高技术及先进管理、营销理念为支撑,以推进农业现代化进程为目标,集农业种养、农产品加工、商贸流通、农业休闲、生态教育和现代农业技术推广为一体的现代农业综合体,是农业和休闲旅游业有机统一的农业功能园区的新模式。

目前国内出现较多的现代农业创业园多是以“台湾农民创业园”、“现代农业创业园”“农业创业园”等命名的园区,其规划大多沿用原农业科技园区的两种主要思路:以产业为核心的园区规划和以土地利用为核心的园区规划。现代农业创业园区规划目前还没有技术规范,加之园区本身的综合性,导致规划编制单位和成果内容五花八门。对于学科交叉性较强的现代农业创业园区规划,出现不同风格的规划成果本也正常,但打上了明显学科壁垒烙印的规划。其人为造成的局限性必然会影响园区的竞争力。本文结合笔者参与的临山现代农业创业园区总体规划项目,重点对现代农业创业园区规划应包括的主要内容和遵循的规划思路进行研究。

1 临山现代农业刨业园区总体规划

浙江余姚市临山镇位于杭州湾南岸,不但具备良好的现代农业产业化开发的基础条件,也具备创建农业品牌占领市场的实战经验。有着近千年历史的临山镇。具备深厚的历史文化内涵和较为优越的旅游资源条件,也积累了休闲观光农业开发的成功经验。良好的地理区位和交通区位为接受资金、技术的辐射,农副产品的集散和游客的进出提供了良好的基础。

1.1 项目建设意义与开发建设条件分析

为解决园区发展中产业选择不当、重复建设、布局散乱等问题,规划首先从全国、浙江、园区三个层面分析园区建设的意义与作用,并对园区建设的环境与条件进行评价,对其开发优势与劣势进行SWOT分析。经过研究,笔者认为:

园区建设的主要意义是为我国解决农业结构单一、增产不增收、农民收入低下等问题提供技术和产业示范;促使浙江省的农业资源优势转化为商品、产业和经济优势,带动传统农业“改造、拓展、提升”,引导现代农业发展;项目不仅是一般意义上的农业功能园区,而且利用工商资本和大学生、专家团队等创业主体。以农业创业为切入点,打造一个集农业种养、农产品加工、商贸流通、农业休闲(生态酒店、农事体验、乡村度假、生态浴场、水上休闲、旅游观光)、生态教育和农业技术推广为一体的现代农业综合体。使之成为杭州湾南岸现代农业、休闲旅游业和新农村发展有机统一的农业功能园区的大范本与新模式。

1.2 规划思路与发展目标

在充分认识建设意义、开发建设优劣势条件的基础上,确定园区规划思路为:充分利用现有葡萄、畜牧业、养殖业基础,重点进行产业规划及旅游资源规划并进行创业区块的划分;吸引技术、人才、资金、信息、政策等投入要素和工商资本、科教机构、专家团队、大学生等创业主体;聚集园区内外的技术、产业和经济资源;按照六个原则分阶段建核心区及辐射区;逐步建成实现显著的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

在明确规划思路的基础上,确定园区发展总体目标未来五年内(2009~2013年)项目将建成集科技研发、产业孵化、生态保护以及农业生产、休闲观光、旅游度假等多重功能为一体的现代农业创业园区,是以规模化、科技化、生态化、标准化绿色无公害果蔬种植为其主导产业,农产品加工配送、技术集成示范、都市居民旅游接待和现代新农民培训等内容为辅助产业,具有一定规模效益的余姚农业功能园区,引进农业创业企业15家以上,实现年农业产值8000万元以上,年接待游客量15万人次以上,旅游收人1000万元以上,农业科技成果转化辐射面积2万亩以上,真正实现显著的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

1.3 功能定位与园区性质

根据项目建设条件、规划思路和发展目标,坚持综合性、系统性、开放性、因地制宜、发挥区位优势和比较优势的原则,高起点、多角度对园区进行功能定位。为了解决园区产品结构雷同、区域产业带动能力差等问题,运用区域经济学和产业经济学理论,以区域资源禀赋为基础,以发挥比较优势为原则,分层次对园区功能定位、分区域和时序对产业发展定位进行研究。

园区以临山的农业产业和农村发展现状为背景,以创新强镇、创业富民为目标,以滨海滩涂现代农业多功能综合发展与集约发展为特色。以农业创业、企业孵化、农业科技示范、品牌农产品生产、农业休闲观光为主要内容,以现代农业技术和工商资本为依托,通过土地流转、集约经营、现代化管理等手段,构建人与自然和谐的现代农业生态系统,打造融科技研发、技术示范、园艺产品生产、休闲观光、新技术培训和新兴农业孵化等为一体的综合性现代农业创业园区。

1.4 总体布局、功能分区、景观构架

为了解决区域辐射带动能力差和各级农业科技园区功能定位不清的问题。,以农业区位、中心地、新经济区、增长极和技术转移等理论为指导,根据地理位置、产业基础、影响能力等条件,采用多核结构和点轴式结构…。整个园区分为核心区和辐射区两大板块,以一条南北向快速通道将城镇(临山)、村庄(兰海、梅园、临海等村)、园区及杭州湾进行了有机串联(图1)。以“一核(核心板块)、二翼(辐射板块)”为基本功能区块,以2纵4横为基本路网。以1海、3江、多渠为基本水系形成功能明确、网络清晰的空间结构布局。以“衔接三次产业(一、二、三产),融合三生(生产、生活、生态)功能”为基本特色,形成内容丰富、循环发展的内部层次构架。两者结合,综合形成以“2大板块、18景区、72景点、3次产业、3生功能”为中心内容的总体结构布局形式。

功能分区及旅游景点策划:根据以上结构框架及土地利用可能性,规划在本地块的两大板块里设置综合服务区、核心创业区、湿地农业区、乡村田园区和滨水生态景观带等5大功能区,并根据休闲旅游需要,组织建设乡村广场、生态度假、实验农庄、大浦江生态养生园、江南葡萄大观园等18个景区。

景观构架:基于更好的开发休闲观光产业考虑,专门对园区的景观构架进行较详细的规划。园区的景观主轴沿南北方向的抢险路(园区主路)伸展,总长1860米,景观副轴沿2条环形闭合车行道和2条水上游览线展开,总长25000米。重要景观节点共18处;规划2条水上景观带,主要承担水上交通和水上游览功能;在综合服务区的会展中心屋顶、葡萄大观园内葡萄酒城堡和七八丘观潮塔3处设鸟瞰点。

1.5 分区规划、支撑体系与保障措施

为了建设和组织管理需要,规划还从分区规划、技术支撑体系、基础设施建设、组织管理体制与运行机制创新、资源环境平衡和规划实施保障措施等方面进行专项研究。特别要提出的是,现代农业创业园区的管理和运作上应具有更大的自主性和灵活度,更加符合市场化的规律,只有这样才能更好的发挥各类创业团体的主观能动性,使园区具有更强的生命力。

现代农业总体规划范文第2篇

根据常委会的工作部署,市人大农业与农村委开展了本市现代农业“十三五”发展规划的专题调研,广泛听取了各方面的意见建议,为编制好本市“十三五”发展规划积极建言献策。

围绕都市现代农业长远发展目标,着重处理好“四个关系”。一是处理好部门规划与全市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的关系。农、林、水规划编制要围绕本市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与建设国际化大都市目标相匹配,要加强顶层设计,加强与各产业布局、专业规划之间的协调衔接。二是处理好“十二五”规划评估与“十三五”规划编制的关系。坚持问题导向和改革创新思维,对“十二五”规划实施情况开展评估,深入分析存在的问题和制约转型的瓶颈,广泛开展调查研究,为“十三五”规划的编制提供依据。三是处理好农林水部门规划之间的关系。强化部门协同和资源整合,以现代农业生产发展需求为核心,加强农田水利建设。合理确定森林覆盖率发展目标,提升本市生态水平。四是处理好“三农”工作目标任务之间的关系。要注重农业发展、农村建设、农民增收目标任务的有机结合,整体联动。深化农业农村改革,扎实推进都市现代农业发展和美丽乡村建设,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提高农民生活水平。

围绕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着力推进农业科技发展。一是在建设全球有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大背景下,把农业科技放在更加重要的位置,聚焦种源农业,加快种源基地建设,培育现代育繁推一体化的种业联合体。二是完善农业科技体制机制和配套政策,着力解决政府部门与科研单位信息不对称、政策错位等问题。加大农业科技投入,提高对农业科研部门日常科研经费的财政保障比例。三是重视国家和市级农业科技创新平台建设,提升上海农业的影响力、辐射力。以农产品为单元,聚集不同部门、单位和学科的优势人才,攻克重大共性关键技术,加强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四是利用互联网、云计算、移动互联网等现代信息技术,加快各类农业专家系统研发、农业运用系统地方标准建设、农业物联网示范成果推广运用,提升上海现代农业信息化水平。五是整合本市农业类院校和科研资源,构筑农业职业人才教育体系。建立急需人才引进、培养的激励机制。

围绕整建制创建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一是积极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鼓励家庭经营、集体经营、合作经营和企业经营融合发展,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提高农业经营的集约化、规模化、组织化、社会化、产业化水平。二是加强农业产业布局的顶层设计,突出都市现代农业的经济、生态、社会多功能融合,延长产业链,增加附加值,发掘都市农业新的增长点,提升农业产业能级。三是创新农业补贴政策,探索建立农业生态补偿机制,加大财政投入力度,农村生态环境建设专项资金向重点污染源减排、污染源治理、生态文明创建等项目倾斜,对郊区尤其是农业比重大的区县倾斜。四是研究光明集团与郊区联手发展现代农业的创新机制,充分发挥光明集团等农业龙头企业的优势,探索用工业的方式发展农业,促进农村一二三产融合,提升都市农业发展水平。五是加大林业建设资金扶持,提高造林补贴标准和比例,研究适当放宽永久基本农田林网宽度,使新增林地成线、成带、成块,形成规模生态效应。六是出台畜禽养殖场退养补贴政策,推进畜禽养殖尿污水资源化利用,促进畜禽养殖和生态农业的“种养平衡区域一体化”发展,实现农业经济和生态的良性循环。

围绕增强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活力,全面深化农村综合改革。一是深化本市农村土地制度改革,落实所有权,稳定承包权,放活经营权。积极探索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抵押、担保试点。加快培育新型职业农民队伍,建立农业经营者准入制度。二是积极稳妥推进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赋予农民对集体资产更多权能。健全农村集体“三资”管理监督和收入分配制度。落实集体经济组织市场主体地位。探索建立依法自愿公开公正有序交易的农村产权流转交易市场。三是统筹考虑小城镇和新农村建设规划,制定实施农村生态环境建设专项规划,实现农村生活区、工业区和畜禽养殖区的科学布局,使经济发展、城乡建设和环境保护同步规划、同步实施、同步发展。四是积极探索新型城镇化建设路子,推进以交通为核心的重大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功能转移和功能分工,推进行政体制、投融资体制改革,实施农村“人、地、宅”配套改革,形成跨区域协调发展机制。五是加大农村社会保障、非农就业、养老服务、困难群体救助等工作力度,加强农村社区和基层组织建设,积极推进本市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现代农业总体规划范文第3篇

会议指出:前期规划编制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果。从2015年年初以来根据在参加吉林代表团审议时的讲话精神和《吉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吉林省“十三五”规划编制工作方案的通知》(吉政办明电〔2014〕101号)部署安排,我委共承担《吉林省率先实现农业现代化总体规划(2016-2025年)》、《吉林省现代农业发展“十三五”规划》、《农业可持续发展规划》以及其他专项规划、专题报告,共计33个规划及专题报告。工作涉及内容多,任务量大。省农委党组对做好“十三五”规划编制工作高度重视,制定下发了《吉林省现代农业发展“十三五”规划编制工作方案》(吉农办计〔2014〕4号),先后召开了2次党组会进行安排部署,形成以《率先规划》、《“十三五”总体规划》为牵头拿总的工作推进机制。李国强主任亲自部署、亲自过问,各个分管领导分兵把口、各负其责,各处室、单位积极谋划、科学研究,按步骤要求扎实推进,取得了较好的阶段性成果。《率先规划》已得到省委、省政府印发施行,朝鲁书记批示:此规划报告全面性、系统性、操作性较强,同时也得到农业部等国家部委、全省各级各部门的得充分肯定。《吉林省农业可持续规划》已完成了全部起草、征求意见、论证等工作,已通过省政府审核,近期将以八个厅局联文的形式印发。《“十三五”总体规划》已完成意见征求和专家论证,其它专项规划、专题报告都形成初稿。

会议要求:扎实做好下一个阶段的规划编制工作。今年是“十三五”规划启动年。按照省政府的部署,今年上半年所有规划都要完成审核印发。目前已进入四月,全国两会审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并3月17日公开。《吉林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也将于近期。国家和省里“十三五”发展的思路目标、重大战略、重点任务等都已明确,一方面为修改完善各个专项规划指明了方向、明确了目标任务,另一方面也标志着要抓紧推进各个专项规划修改完善及审核等规划编制收尾工作。下一步要重点做好三个方面工作。

(一)抓紧推进《规划》的修改完善。各个专项规划、专题报告大都是去年年底前形成的,使用的数据往往都是2014年的,国家和省里新精神、新部署都没有很好融入。这次修改必须紧紧围绕这些问题,凡是总结分析使用数据必须使用2015年统计公报数据,工作思路和目标任务必须与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和省委十届六次全会、全省经济工作会议、全省农村工作会议精神部署要求相符,准确把握国家和省里第十三个五年规划总体安排,做到方向清晰,思路科学,重点突出,措施有力。

(二)做好《规划》的各方面意见征求工作。我委制定的各个专项规划、专题报告是《吉林省现代农业发展“十三五”规划》的子规划,是一个有机联系统一规划体系,也是全省“十三五”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各个《规划》间是相互衔接、相互支撑,也就是说我编制的各个《规划》间不能“打仗”,并且与各省直相关部门制定的专业规划也不能“打仗”。特别是数据使用上、目标设定上、任务提法上往往出现相互矛盾的问题。为此,各个规划、报告修改完善后,必须扎实做好意见征求工作。要在委内各个处室、单位间,也要在业务相关省直部门间做好意见征求,比如,农业科技规划就应委内征求意见的基础上,征求省科技厅、省科协、省人社厅、省农科院等相关部门的意见,再如,园艺特产业规划就应在委内征求意见的基础上,征求省林业厅、省畜牧业局、省国土资源厅等相关部门的意见。对于各方面意见综合吸收,并做好调整完善。

(三)做好《规划》的论证审核工作。在做好规划编制修改、征求意见的同时,各个处室、单位要积极开展专家论证工作。可以通过召开专家论证会、去电去函咨询等方式,发挥“外脑”的智力支持作用,确保规划编制质量。在此基础上,报请委里各个分管主任审核把关。比如园艺特产业等《吉林省率先实现农业现代化总体规划(2016-2025年)》提出20项重点任务,都应提交委党组会进行审核。

会议强调:为确保圆满完成规划编制任务,要做好三项工作。

(一)必须高度重视。编筐窝篓重在收口。目前已进入春耕大忙季节,农业生产、农村改革等各项工作任务都全面展开,各个处室、单位的工作很忙。但这绝不是不重视规划编制工作的理由。大家要统筹兼顾,两手抓,做到相互促进。要指派专人负责,留出工作时间。

(二)确保时间要求。到6月时间不到2个月时间,时间是很紧。鉴于省里“十三五”规划还没有印发,还需等待省里一些统计数据材料等,以及修改任务较重等,请各处室、单位按照以下大体时间掌握。要于4月20日前形成修改稿,5月1日前完成征求意见,在5月15日前完成相关审核形成送审稿报委发展计划处。

现代农业总体规划范文第4篇

关键词:产业统筹 小城镇 总体规划 规划思路

中图分类号TU984:文献标识码: A

1城乡产业统筹的现实背景

改革开放以来,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思路一直左右着各级政府的发展思路。小城镇也不例外,在工业化的浪潮下大力招商引资,引进各类企业,一时间村镇企业在东南沿海处处开花。但是随着我国劳动力成本的上升、土地环境的压力日渐增大的情况下,传统村镇企业更是纷纷倒下,给村镇经济蒙上了阴影。再加上县级政府对于县城工业园区的重视以及对县域企业的集中引导,强制村镇企业往县城集中,更使得村镇经济面临着方向性问题。洪泽县仁和镇镇区仅有的两家规模企业就因为上述的原因将企业迁往县城工业园,只留下最初级的加工车间,不幸的是初级加工车间也因欧洲经济不景气面临关闭的危险;村企业更是残不忍睹,原有的厂房空无一人。从负面来看,这是我国特有的村镇企业时代的终结,但从正面来看,又何尝不是城镇化发展的必然趋势呢。

当然,在沿海地区小城镇面临着转型的过程中,我们也看到了希望:基于农村区别于城市特有的资源禀赋,广大的农村地区出现了真正符合自身发展产业类型。洪泽县仁和镇东部靠湖地区安装的大规模太阳能发电板、一个有着悠久历史的竹编村乾宁村(当然目前还都是各家各户的初级加工)等。如果对这些很有农村特色产业加以疏理和规划,那么小城镇应该说大有可为。

有趣的是,这些很有农村特色产业(或者企业)类型在地域上与传统的村镇企业有相当大的不同。原有的村镇企业依托于农村廉价的劳动力和村镇建设用地资源、以及我国对外开放的前沿东南沿海,其企业产品的性质与农业用地上的资源关系往往不大或毫无关联,这就是其不可持久的真正内在原因。而新型的农村产业类型是基于区别于城市的农业、环境和自然资源,这些是城市无法与之竞争的核心所在,也是我们农村地区今后发展的方向所在。

所以,基于目前农村地区出现新的产业类型,它即深深根植于广大的农村地区,也形成了与城市产业差异化且有着密切联系的共生关系。

2产业统筹是小城镇总体规划的核心

党的十报告中也提出,要加大统筹城乡发展力度,促进城乡共同繁荣。小城镇是连接城市与农村的纽带,是城乡统筹发展的最基本的空间单元,小城镇的总体规划对农村地区的发展和规划具有纲举目张的效果。

小城镇总体规划涉及到了经济社会发展目标的统筹、城乡规模(人口与用地)的统筹、城乡产业的统筹、城乡空间结构的统筹、城乡基础设施的统筹、城乡公共服务设施的统筹、城乡绿化景观的统筹等等。

本文认为,所有上述的类型统筹最核心的是产业的统筹。《中国小城镇发展战略》一书的作者袁中金教授就指出:“产业的发展是小城镇成功的关键,产业的合理规划是小城镇总体规划中最核心的一环”。没有产业的发展、支撑,小城镇将会逐渐消亡,再好的规划也将成一纸空文。

城市要反哺农村,农村要服务于城市,就是构建一种亲密的联系,这些联系体现在人流、物流、信息流的互通上,而“三流”互通的核心就在于构建紧密的产业上下游关系。这种关系是一种新型的城乡产业关系,是基于城市和乡村各自资源禀赋特点的关系。

所以产业统筹是城乡统筹的核心,也是小城镇总体规划的关键抓手。

3如何进行城乡产业统筹规划

城乡产业统筹最重要的前提是农业必须要走向现代化的道路,拉长农业产业链,提升农业能级,使农业呈现工业化和服务化的特征。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有效建立并加深农村和城市的产业联系,使得农村和城市之间的产业形成双向互动,相互依赖的关系。下表以仁和镇为例列出了产业发展规划和产业的城乡空间统筹考虑。

表1:仁和镇产业发展规划和产业的城乡统筹考虑

产业类型 现状 发展规划 空间规划地域统筹考虑

无害化有机蔬菜产业 只进行种植,经济效益较好,但模式比较单一;产品特供江苏省级运动员。 无害化种植;

体验式种植(城市居民租地代管);

观光式种植 农地

冷库保鲜:销往外省或出口;

蔬菜加工:做航空食品、易衔带食品(如方便面配菜、即冲即食蔬菜汤);

电子商务:网上销售 城镇的建设用地内

地面滩涂光伏电站(新能源现代农业生态示范园) 经济效益短期不明显,国家对新能源有一定补贴。初步探索出了光牧、光渔、光旅等综合收益的模式 太阳能和风能发电、放牧、养鱼、观光旅游、科技示范 农地

住宿、餐饮、太阳能和风能小型发电系统销售、太阳能和风能生活装置的销售(太阳能灯、太阳能驱蚊器等)和研发 村和城镇的建设用地内

乾宁村的竹编 停留在传统竹编用途上,虽增加了一部分收入,但产品附加值低,农民只利用空余时间编制;乾宁村并不种植竹子,全是从外地购买原料 观光型竹园种植 农地

增加工艺品研制,提升竹编附加值,形成竹编生活用品和工艺品的双向产品类型;竹编博物馆;竹编培训中心、体验中心、集散中心 村和城镇建设用地内

图1、仁和镇产业空间规划

4基于产业统筹下的小城镇总体规划

产业统筹规划明确之后,实际上小城镇的镇域规划就变成了技术问题。仁和镇村庄的合并去留只要看产业的现状和规划就能判别(仁和没有需要保护的古村落),基础设施和公共设施按需进行规划。下图提出了城乡产业统筹下小城镇总体规划的主要思路。

图3:城乡产业统筹下的小城镇总体规划的思路

无害化有机蔬菜产业除了安排在农地外,其余都安排在镇区空间里;新能源现代农业生态示范园保留三个村庄(桃源村、同议村、堆头集社区),这三个村的区域交通条件都比较好,而且原有的人口规模也相对较大;乾宁村的竹编产业除了安排在农地外,其余安排在村建设用地和镇建设用地内。下表是三个村和镇区的产业定位。

表2:村镇产业类型规划

地域 产业类型

镇区 竹产品制作、展示与集散;

太阳能与风能产品一条街;

有机蔬菜仓储物流;

电子商务

堆头集社区(因处于湖边,县里有环湖旅游发展规划,将之确定为社区类型) 滨湖旅游度假

乾宁村 以竹为主题的生态旅游、竹制品制作和竹工艺品创作

同义村 花卉苗木种植与设计

桃园村 “环保小镇”(改造成节能环保型村落),以旅游示范为目的,将太阳能、风能等环保理念融于桃园村。

通过产业的规划,本文认为,仁和镇的人口规模和人口素质有了一定的保障。原来在镇村萎缩和消失的传统产业下所不能支撑的人口,重新找到了出路。同时,由于有新产业的支撑,包括城市和外地的人口将迁入仁和镇。这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小城镇,有着鲜明的农村地域产业特征。

交通上仁和镇通过仁和路与洪泽县相连,经由淮宁东线公路与淮安相连;无害化有机蔬菜产业园依托朱共公路、仁和路与镇、县城联系;新能源现代农业生态示范园依托淮宁东线公路(省道)、环湖大道和双仁公路;乾宁村与镇区较近,依托城镇道路。

图2:镇域土地利用规划

5结语

农业的现代化给城乡统筹发展带来了前所未有机遇,本文认为小城镇的总体规划应该以产业统筹规划为先导展开,在这一思路下,其它的镇村体系规划、规模的确定、公共设施规划、基础设施规划、绿化与景观系统规划才是有源之水。

参考文献

[1]中科院建筑设计研究院.仁和镇总体规划修编(2013-2020),2013

现代农业总体规划范文第5篇

一、肯定成绩,坚定信心,坚持推进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建设不动摇

今年以来,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全市上下继续强力推进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建设,迈出了新步伐,取得了新成效,实现了新突破,全市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建设总体上已经由探索起步阶段进展到持续发展阶段,呈现竞相发展、又好又快发展的良好势头。最近,全市灾后恢复重建现场会参观了利州大石、朝天羊木、苍溪三井、元坝平乐等现代农业示范园区,与会领导、代表对园区建设成效给予了充分肯定和高度评价。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展现的强大生命力得到干部群众的广泛认可,赢得了普遍赞誉。经过三年来的探索,我市初步走出了一条山区、贫困地区发展现代农业的路子,树立了一批“可看、可学、有效益”的典型。毫不夸张地说,我市农业园区的建设和实践,已经在改造传统农业、建设现代农业中发挥了积极的作用。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探索了适应山区特点的现代农业发展路子。土地零散、环境不一、地貌多样、资源分散一直是山区发展现代农业的障碍,我市客观分析农业发展面临的自然约束和资源约束,顺应自然,整合资源,确立了适应山区特点的“建园区带基地、兴产业促增收”的现代农业产业基地发展路子,探索了“多园一业、块状覆盖”的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建设模式。这一路子和模式,既适合山区地理、气候等自然条件差异明显,土地、资金、技术等农业资源集中度低的特点,又适应现代农业规模化发展的要求,有利于合理构建企业、专合组织、农户之间的利益联结机制,实现产业增效、农民增收、企业赢利三者统一。这一路子是多年来我市农业工作发展经验和教训的总结,是集体智慧的结晶,是我市农业发展思路、理念的大转变,是农业增长方式的大转变,是抓农村工作方式、方法的大转变。

(二)推进了农业基础设施和城乡环境面貌的逐步改善。农业园区建设的首要任务是基础设施改善。通过几年的发展,各类农业园区通过对田、林、路、渠、库等的综合治理,把一大批农田建成了“田成方、路成网、树成行、渠相连、土肥沃、生态环境优良”的标准化农田,极大地改善了农业生产条件。由于在推进园区建设中,把产业发展与城乡环境综合治理、新村建设、观光旅游相结合,促进了城乡环境面貌大改观。按照“一个园区就是一个观光景区”的建设理念,各地把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建设成为生态农业、循环农业、观光农业示范区。部分县区的现代农业示范园区按aaa级景区打造,园区建设有效拓展了农业功能,带动了乡村旅游发展。

(三)加大了对农业的资金整合投入力度。现代化的园区必须有多元化的投入相配套。全市各地为加快农业园区建设,一是千方百计整合涉农项目资金,把土地整理、农综开发、以工代赈、扶贫、新村建设、乡村道路建设等国家项目打捆使用,集中投入园区,激励了企业投入,带动了农户投入,形成了以国家项目资金为导向,企业、业主和农民投入为主体的多元化投入机制。改变了过去因投入分散造成的有投入,投入不大,有效果,效果不好的状况。核心示范区按照亩平投入不低于1万元,其中国家项目投入不低于5000元的标准整合资金,加大投入。启动建设的31个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已整合各类项目资金13.2亿元,整合社会资金15亿元。市县两级财政投入2.8亿元。

(四)提高了农业科技水平。农业园区的成败关键在于先进科技的武装程度,在于高科技农业产业的发育水平。各地把高新技术与先进适用技术的推广应用结合起来,寻求科技对生产和产业的支撑,园区联合大专院校开展科技研发、推广。目前全市大多数农业园区建立了产学研相结合的农业科技研发推广体系,试验、引进、示范了一大批新品种、新技术,配套、组装、集成了一批产业发展的关键技术。川农大、省自然科学研究院、中茶所等分别在猕猴桃、茶叶、食用菌、蔬菜等产业园区建立了专家大院、科研所。已建的31个园区引进、示范、推广新品种200多个,新技术50多项。先进农业科技在园区的推广应用,有效地促进了农科教结合,提高了农民素质和科技应用能力,从而使园区逐步成为现代科技的孵化器、建设现代农业的样板区、培育现代农民的主阵地。

(五)初步建立了市场化运作机制。园区的生命力,取决于能否按照市场的要求,运用管理工业的先进理念,实现企业化运作。各地按照政府扶持、部门支持、企业运作的思路,积极探索园区的经营管理方法和模式,构筑市场化运行机制。全市园区基本形成了“集中流转,多元经营,股份合作,风险保障”的生产经营机制,形成了“大园区+小业主,大基地+小庭园”的园区带动农民增收机制。各地不断创新“企业+专合组织+农户+基地”的产业化经营模式,苍溪县积极探索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农户以股份合作的形式联办园区机制。利州区建立区、镇、村三级土地流转中心(站),建立土地流转基金,有效保障农户和经营业主双方利益。各县区积极探索产业发展风险保障机制,政府和企业(业主)共同出资建立产业发展风险调节基金,降低农民发展产业的自然风险和市场风险。目前,全市各级财政和龙头企业已筹集产业发展风险调节基金3100余万元。

(六)打造了一批具有示范带动效应的样板工程。农业示范园区是一扇窗口,把现代农业的科学技术、经营观念、管理方式及其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展示在人们面前,提供了可看、可学、可推广的现实样板,从而推动了农业的发展和进步。苍溪三井、白桥,利州大石,元坝平乐、紫云,朝天羊木、平溪,剑阁木马、剑门关,旺苍木门、南阳,青川板桥、三锅等园区分别带动了猕猴桃、茶叶、烟叶、食用菌、蔬菜等优势特色产

业的发展壮大。在全市灾后恢复重建现场会上,我点评苍溪县三井现代农业示范园区时指出,该园区可以用“一大、二高、三好”六个字概括。一是大气魄、大面积、大规模;二是高起点规划、高水平建设;三是示范效果好、推动力好,领导称好,群众叫好。三井园区有三点值得其它园区学习,一是高起点规划,高水平的建设,把产业、新村、乡村旅游、基础设施配套和城乡环境打造统筹规划、统一建设;二是强力整合,大力投入,利用园区建设平台,整合所有资源和项目,以整合的理念,解决了农村、农业发展的投入问题;三是不断创新机制,特别是采取“龙头企业+基地+专合组织+农户”发展模式,探索循环农业发展、低碳农业发展,取得了显著成效。当然,每个县区都有这样的好典型,元坝昭化、平乐园区结合旅游资源优势,培育旅游龙头企业开发旅游业,大力推动农产品入超市;利州大石园区充分利用城市近郊区的优势,着力将园区打造成为城市蔬菜供应基地、科技示范普及基地和市民休闲观光景区,形成了“服务城市,致富农户”的园区建设新模式。在全市农业示范园区的带动下,建成猕猴桃产业基地14万亩,茶叶产业基地26万亩,核桃产业基地50万亩,烟叶产业基地 9万亩,青川黑木耳产业基地3000万棒(袋),油橄榄产业基地14万亩。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建设带动了我市现代农业产业基地规模扩大,质量提升,效益增加。总之,全市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建设的推进,给生产经营带来了全新的理念,给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创造了新的亮点,促进了全市农村大发展、农业大提升和农民大增收。能够形成这样好的局面,得益于:一是加强领导,强力持续推进;二是科学规划,统筹安排;三是整合资源,不断加大人力、物力、财力投入;四是不断创新发展的理念和思路,探索新的机制和模式;五是强化督查督办,逗硬考核。

在总结农业园区建设经验、充分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必须正视存在的困难和不足。一是既要看到园区在基础设施改造等方面取得的成效,也要看到有的园区规模小、带动力不强,特别是个别县区谋划迟、启动晚、推进慢、上半年等、下半年赶等问题;二是既要看到企业化经营对园区建设的推动作用,也要看到园区运作机制需进一步探索,责权利关系、投资主体和收益分配等有待进一步明晰,生产者和经营者缺乏积极性等问题;三是既要看到园区产业化经营快速推进的效果,也要看到个别园区目标定位不明确,优势特色不明显,主导产业不突出,经济效益还不高等现实。全市园区建设不是一年、二年,一蹴而就能够完成的,离现代农业发展要求还存在较大的差距,需不断提升、巩固完善,实现新的更大的发展。为此,要进一步理清发展思路,提升产业层次,完善发展机制,提高经济效益,努力实现质的提高和量的扩张的互促互动。

二、加快进度,提升质量,全面完成今年园区建设目标任务

从总体规划来看,我市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建设可分为三个发展阶段,即:20__-20__年为探索起步阶段,20__-20__年为持续发展阶段, 2013年-2020年为全面提升阶段。今年到20__年,是我市园区建设持续发展时期,是完成50个万亩园区建设目标的关键时期。在去年12月27日召开的全市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和生态小康新村建设暨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现场会上,提出了建设农业示范园区的“六强化、六提升”的工作思路(即强化规划引导,提升园区生命力;强化产业基础,提升园区竞争力;强化资源整合,提升园区承载力;强化农民主体,提升园区带动力,强化统筹结合,提升园区集聚力),得到市政府马华市长高度认可,要求按照这样的工作思路不折不扣的落实,希望各地在今后的工作中要继续参考执行。关于园区建设,今天我主要强调五个方面。

一是在项目实施上要加快进度。今年,市上提出了新建园区扩规模,已建园区增效益,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和产业基地建设工作继续保持全省领先地位的工作目标。目前,离年终仅2个月时间,各地要增强紧迫感、责任感,抢时间,抢进度,又好又快推进园区建设,力争今年新建的10个园区早见成效,已建园区质量效益明显提升,园区运行管理机制更加完善,农民持续增加收入,全面完成园区建设目标任务。已实施的项目,要加快工程进度,严格工程质量,保证资金投入;个别未启动的项目,要加快启动。要继续坚持项目责任制度,把责任落实到部门,落实到人头。要继续坚持督查督办制度,坚持县区已经形成的周例会、周通报好的做法。

二是在特色产业上要做大做强。特色是构筑差异性竞争的必备条件,是广元农业发展的必然要求。“广元七绝”是市委、市政府在深入分析广元农业资源状况的基础上,突出重点,突出特色,遴选的一批具有广元独特优势的农产品,受到农业专家的高度赞誉和市场的热烈反应,各地一定要在明确园区定位的前提下,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的原则,坚持“多园一业、块状覆盖”的建设模式,特别注重与“广元七绝”紧密结合,有针对性地发展特色产业,形成专业化的规模优势,区域化的特色优势。

三是在设施装备上要提升水平。先进设施装备是园区先进性特征之一。要完善农田基础设施。结合农业综合开发、农田水利建设等,加强排灌设施、机耕道路、电网库房等基础设施建设,保障园区道路畅通、排灌方便、用电便捷,进一步改善园区生产条件和防灾减灾能力。加强耕地质量建设,结合实施标准农田质量提升等工程,采取工程、农艺等多种措施,加大园区耕地地力培育。要大力发展设施农业。扩大钢架大棚、喷微灌、温湿调控设施的应用,提高生产设施化、精准化生产,集中建设一批设施农业示范点,加快设施栽培技术的推广。要提高农业机械化水平。充分利用农机购置补贴政策,进一步拓宽补贴范围,加大主导产业先进适用机械的应用,提高园区生产作业机械化水平。同时,要加快发展农产品贮藏保鲜和冷链运输,完善产后配套服务设施,全面提高园区的设施装备水平。

四是在科技运用上要加大力度。要广泛运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不断开展试验示范,总结筛选出适合当地的设施农业技术、安全农产品生产技术、病虫害防治与控制技术、新型种植模式等,着力提高科技应用水平。要以智能化农业信息技术为切入点,开发利用农业专家系统、决策支持系统,进行农业资源管理和动态监测、决策咨询,进一步提升园区的整体实力。深入推进农科教合作,大力推广生态农业、循环农业技术,加强现代农业职业农民、创业农民培训,提升园区核心竞争力和产业发展质量效益。

五是在机制创新上要力争突破。突出加大以农民增收为核心的机制创新力度,积极探索农户土地入股、股份合作的农民参与园区建设经营机制,进一步完善促进农民持续增收的利益联结机制,加快农民专业合作社建设,提升农民组织化程度。继续完善园区投融资机制、风险保障机制、科技创新推广机制、运行管理机制,增添促进园区可持续发展活力。

三、高度重视,科学统筹,做好20__年园区建设规划

20__年以来,全市坚持规划先行、科学规划、统筹规划的原则,组织大学、院所编制完成了《广元市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建设总体规划》和已建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建设规划,全市园区建设规划体系基本形成,园区建设规划编制评审工作走上了制度化、规范化轨道。实践证明,科学编制园区建设规划,以规划统领园区建设,可以确保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建设的科学性、先进性和可持续性,解决长期以来农业产业发展存在的低水平和随意性,是我市用工业化理念、现代农业理念抓农业发展的集中体现,是我市自然农业向工程农业转变的标志,对推进我市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跨越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一是要早谋划,早确定。尽快确定20__年新建园区。市园区办要加大园区选址、产业的指导力度,各县区要根据园区建设总体规划,科学论证,慎重

决策,根据“三沿三有”的原则(“三沿”,即:沿江、沿路、沿城,“三有”,即:有基础,有产业,有项目),确定出20__年新建园区。二是务必继续坚持“市上统筹,县区主体,一次规划,分步实施”的原则,坚持“依托院校,专业规划,统一评审,批准实施”的规划编制评审制度,精心组织,加大投入,加快编制进程,不断提升规划质量和水平。目前,还有少数县区没有确定20__年的园区建设规划编制单位,这些县区要于近期及早确定,力争今年11月底完成县区20__年园区建设规划的编制初评工作,12月进行全市统一评审,20__年1月全面启动新建园区项目。三是进一步加强园区建设规划的组织管理,加强规划培训和交流,健全园区建设规划编制评审机制,完善规划编制评审标准、程序,确保20__、20__年园区建设规划顺利进行。四是要进一步提升规划理念,突出特色、突出重点,明确思路目标。园区规划要与“十二五”发展规划,汶川地震灾区发展振兴规划相衔接,紧紧围绕现代农业产业基地建设,把新农村建设、城乡一体化发展与园区建设有机结合,实现统筹规划。同时,要提出“十二五”园区建设规划,促进园区建设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四、严格标准,精心组织,认真做好园区建设年度考核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