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医保协议管理制度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一、强化医保管理机制。
(一)稳步推进我市职工、城乡居民和普通门诊统筹医保三项制度实施。
全面开展普通门诊统筹实施工作,落实城镇职工医疗平安市级统筹和城乡居民医疗平安一体化经办管理工作的衔接。确保三项制度改革平稳有序进行。
(二)不时完善医疗平安费用结算方法。
要根据不同医疗机构和疾病发生的特点,从源头上控制不合理的费用支出。细化和完善医疗费用结算办法,目前我市普遍使用定额结算方法。可积极探索实行总额预付、按病种付费、按人头付费等鼓励医疗机构主动降低本钱的费用结算方法。
(三)完善和深化定点医疗机构医疗服务协议的管理。
不时完善协议内容,1根据新社保年度的发展和要求。将医保政策和医保管理标准充实到协议条款中,提高协议内容的可操作性。
建立完善对定点机构参保病人住院登记和探访机制,2加强就医管理。要积极探索与市级统筹适应的就医管理方法。处置好方便参保人员就医与合理控制医疗费用的关系,防止医疗机构挂床住院、冒名住院、过度治疗以及骗取医保费用等违规行为发生。
(四)全面落实定点机构考评制度。
建立对定点机构的服务态度、执行医保规定情况和服务质量等进行综合考核、考核结果与医疗费用结算经济弥补挂钩的管理机制。社保经办机构要积极配合做好定点机构定点服务质量考评工作。
(五)做好医保运行情况分析工作。
使之成为经办机构基金结算决策、提高医疗平安经办管理服务水平和成为经办系统提高执行力的一个有力抓手。通过数据整理并进行分析,开展医疗平安运行情况分析。以数字化、定量化评估医疗平安运行效果,推动经办管理优化。
(六)积极探索研究解决异地就医实时结算难题。
建立和完善定点医疗机构医疗费用实时结算管理制度,必需加大力度。一是建立全市定点机构协议管理一体化,做到市、区定点医疗机构互通;二是研究探索建立定点机构实时结算系统,尽快实现参保人在异地看病医疗费用由统筹基金和个人帐户资金实时结算。
二、完善工伤、生育、失业平安市级统筹
要全面贯彻落实《江门市失业、工伤、生育平安市级统筹实施方案》为下一阶段最终实现社会保证市级统筹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一)完善工伤、生育和失业平安基金统一调剂制度。解决地区内市、区之间基金统一调剂结算、数据资料资源共享、以及待遇发放统一流程的问题。
(二)建立和完善工伤平安服务协议管理制度。要完善工伤平安医疗服务协议管理。对未建立工伤平安医疗服务协议管理的市、区。以及工伤平安基金的合理使用,遏止浪费,规范工伤平安管理服务。
(三)积极探索建立医疗、工伤平安定期待遇的异地人员资格实时认证机制。实地对一次性缴纳医疗平安费参保人和享受工伤平安待遇情况进行认证。确保基金的平安。
一、强化医保管理机制,提高管理服务水平
(一)稳步推进我市职工、城乡居民和普通门诊统筹医保三项制度实施。
落实城镇职工医疗保险市级统筹和城乡居民医疗保险一体化经办管理工作的衔接,全面开展普通门诊统筹实施工作,确保三项制度改革平稳有序进行。
(二)不断完善医疗保险费用结算办法。
从源头上控制不合理的费用支出,要根据不同医疗机构和疾病发生的特点,细化和完善医疗费用结算办法,目前我市普遍使用定额结算办法。我们可积极探索实行总额预付、按病种付费、按人头付费等鼓励医疗机构主动降低成本的费用结算办法。
(三)完善和深化定点医疗机构医疗服务协议的管理。
1、根据新社保年度的发展和要求,不断完善协议内容,将医保政策和医保管理标准充实到协议条款中,提高协议内容的可操作性。
2、加强就医管理。要积极探索与市级统筹适应的就医管理办法,建立完善对定点机构参保病人住院登记和探访机制,处理好方便参保人员就医与合理控制医疗费用的关系,防止医疗机构挂床住院、冒名住院、过度治疗以及骗取医保费用等违规行为发生。
(四)全面落实定点机构考评制度。
社保经办机构要积极配合做好定点机构定点服务质量考评工作,建立对定点机构的服务态度、执行医保规定情况和服务质量等进行综合考核、考核结果与医疗费用结算经济补偿挂钩的管理机制。
(五)做好医保运行情况分析工作。
开展医疗保险运行情况分析,使之成为经办机构基金结算决策、提高医疗保险经办管理服务水平和成为经办系统提高执行力的一个有力抓手。通过数据整理并进行分析,以数字化、定量化评估医疗保险运行效果,推动经办管理优化。
(六)积极探索研究解决异地就医实时结算难题。
我们必须加大力度,建立和完善定点医疗机构医疗费用实时结算管理制度,一是建立全市定点机构协议管理一体化,做到市、区定点医疗机构互通;二是研究探索建立定点机构实时结算系统,尽快实现参保人在异地看病医疗费用由统筹基金和个人帐户资金实时结算。
二、完善工伤、生育、失业保险市级统筹
要全面贯彻落实《江门市失业、工伤、生育保险市级统筹实施方案》,为下一阶段最终实现社会保障市级统筹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一)完善工伤、生育和失业保险基金统一调剂制度。解决地区内市、区之间基金统一调剂结算、数据资料资源共享、以及待遇发放统一流程的问题。
(二)建立和完善工伤保险服务协议管理制度。
要完善工伤保险医疗服务协议管理。对未建立工伤保险医疗服务协议管理的市、区,应尽快签定工伤保险医疗服务协议机构。通过协议管理进一步确保工伤职工救治的合理需要,以及工伤保险基金的合理使用,遏止浪费,规范工伤保险管理服务。
(三)积极探索建立医疗、工伤保险定期待遇的异地人员资格实时认证机制。
实地对一次性缴纳医疗保险费参保人和享受工伤保险待遇情况进行认证,防止冒领和骗保现象发生,确保基金的安全。
(一)加强计算机信息的开发与维护,确保会计信息的质量、安全和完整
湖南省医保局自启动以来,针对医保基金的会计核算已经全面实现电算化,由此既保证会计工作的有效性和准确性,又可以保证财务审核的质量,最终提高了工作效率。首先,医保管理体系中三个目录的维护已经存在于计算机网络体系中。就医患者的基金支付比例和自付比例都已经包含在系统当中,疾病的分类也在该系统当中,由此所有医保基金核算的基础工作都可以通过计算机来完成。其次,我局实施会计电算化以来,会计核算相关软件和重要数据都已制定相应的管理制度,设置了不同岗位的操作权限。
(二)住院医疗费支付过程中加强财务审核,搞好财务结算,达到管理基金的目的
作为一名合格的劳动保障部门的财务审核工作人员,必须要依法行事,强化监督审核工作。对于一些法律条文、相关规定必须认真理解,做到心中有数。需要工作人员熟练掌握的相关规定包括以下规范:《定点医疗机构医疗服务协议书》、《定点医疗机构考核管理办法》、《城镇职工医疗保险费用结算暂行办法》。工作人员在进行财务审核的过程中必须要把握好以下几点:第一,审核发票以及发票必须保证其真实性;第二,医保使用人员的诊疗项目、用药、自付比例都要参照规定进行结算审核,确保无误;第三,费用申报的逻辑关系必须保持平衡;第四,对于出现异常费用的情况要单列审查,确保其真实性、有效性。
二、充分发挥财务审核作用,实现基金管理目标
随着社会经济高速发展,我国医保改革工作不断深入,医保参与人员已经逐步走向多元化趋势。虽然定点医保医院也不断增加,但是很多不正规的医疗机构仍然出现很多骗保行为。这些不道德行为及破坏了社会的和谐发展,同时增加了医保风险。这对当前我国医保基金的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首先,相关管理部门必须强化医保管理制度,加强财务审核的每一个环节,让财务监督切实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其次,当现有医保资金达到收支平衡的时候,医保财务审核工作必须起到监督作用,准确核算数据,为下一步的管理决策提供必要的数据信息。
三、总结
关键词:“医联体”;财务管理模式;广西
引言
医疗联合体是指在同一区域内将不同级别、不同类别的医疗机构通过纵向或者横向的方式连接,使得相关的医疗资源进行整合所形成的医疗联合组织。医疗联合体对于促进优质医疗资源下沉,改善医疗资源分布不均,加快推进分级诊疗制度,形成高效、协同、连续的医疗体系有着重大的意义。在当下的医疗改革和“医联体”建设的背景下,广西将如何保障“医联体”这一新的医疗共享机制有效落地并发挥作用,改善医疗资源分布不均,形成高效、协同、连续的医疗体系是当下医疗系统所面临的主要问题。
一、广西“医联体”现状调查及问题分析
(一)现状调查
本文从参与形式、财务管理、激励机制、业务开展和遇到的问题5个指标,对广西区内14个地级市的44家“医联体”建设核心公立医院进行了问卷调查,发现广西区内“医联体”建设主要以对口支援和“三二医联体”为主,其中在财务管理制度的统一与整合上有较大的不足,没有形成统一的财务管理制度;在激励机制上,不同形式“医联体”的做法存在差异,绩效分配等问题没有厘清,使得“医联体”的发展受到一定的影响。
(二)广西“医联体”当下面临的问题
1.广西基层医院财务人员业务水平不高,执行力不强。从广西开展“医联体”的实际情况来看,会计主体过多,财务管理制度和工作流程不完善或欠缺,财务人员参与业务工作的观念不强,学习能力有待提高。2.缺乏“三医联动”政策。目前各个“医联体”建设单位的协议仅为医院双方协议,各地市的“医疗、医保、医药”三医联动机制不畅,新增或调整的医疗收费项目政策执行滞后。新的价格调整后,医保机构未及时将其纳入社保报销范畴,往往需要患者自费承担,这无疑增加了患者的经济负担,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广西“医联体”的建设。3.缺乏地方资金配套支持。广西各个地市财政由于自身发展等客观原因,对公立医院的投入远低于全国平均水平,且对参与“医联体”建设的基层医疗机构亦无资金支持,导致“医联体”的上下联动功能受阻。4.基层医院运营成本较高,活力不足。一是基层医院运营机制结构不合理,运营成本相对较高,造成结余资金较少或负结余,导致了医护人员总体绩效较低,活力不足,科室引进人才的愿望不强,一线医护人员严重缺乏;二是上级医院派驻人员的绩效差额不能得到补偿,派驻人员前往基层医院的积极性较低。5.基层文化和制度的“同质化建设”进展相对缓慢。基层医院管理人员和财务人员不足,在重大发展问题的联动决策机制方面有待强化,现代医院管理制度改革和临床经营模式复制改革等工作推动较为缓慢。
二、广西“医联体”财务管理模式优化分析
(一)广西“医联体”财务管理现状统计分析
在我们调查的44家“医联体”建设医院中,只有4家医院建立了统一的财务管理制度,占调查样本的9%;在财务管理上下级医院的相互联动上,也只有少数的医院会派出财务人员帮助进行业务指导,在财务人员统一培训与定期检查监督方面做得不到位。
(二)运用SWOT分析方法寻找加强广西医疗联合体财务管理的路径
1.优势(strengths)分析。广西区位优势明显,自治区党委和政府高度重视医疗卫生工作,将卫生健康发展摆在社会发展全局的重要位置。加快和引进高级卫生人才在广西落户,大力推进“医联体”建设,不断推动区域中医药保健、养老产业、健康服务业的发展;用较短时间组织并完善了全民基本医保网络,基本实现区域全覆盖,为全区人民实现“病有所医”提供制度保障。公立医院改革和分级诊疗制度建设也在同时稳步推进,为“医联体”在广西区的落地及发展建设奠定了良好的基础。2.劣势(weaknesses)分析。一是广西公立医院缺乏运营发展战略的管理人才。医院对管理人才重视不够,财务管理人员业务水平较低,无法适应现代医院管理的需要。二是医院的骨干专业技术人员对“医联体”工作重视程度不够。对医院下达的工作任务不重视,管理工作分工不明,职责不清。三是广西区内医院整体信息化建设滞后。医院财务部门与业务部门之间信息不能共享,获取信息时间长,准确率低,制约了“医联体”各单位之间的信息交流。3.机遇(opportunities)分析。一是政策支持。报告提出“实施建设健康中国战略”,将人民的健康问题提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自治区党委、政府提出推进健康广西建设的目标,不仅为广西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指明了方向,也为“医联体”建设提供了基础。二是资金支持。广西医保、财政等部门加快推进付费方式改革,加大医疗成本控制力度,规范诊疗行为,通过购买服务对医疗机构给予合理补偿。三是制度保障。自治区卫健委紧紧围绕医改,制定了一系列医改资金补偿、项目管理等制度,建立健全了医保资金补偿机制和管理机制,为“医联体”工作提供了制度保障。4.威胁(threats)分析。一是医疗服务价格政策调整的变化。随着公立医院制度改革的不断推进,取消药品耗材加成、降低大型设备检查价格,公立医院购置成本、人力成本不断增加等等。二是医疗卫生需求日益增加。人民群众日益富足的生活条件激发了多层次、多样化的健康需求,而自治区卫生资源总量不足、优质资源短缺、结构分配不合理、城乡居民日益增长的多层次多样化医疗卫生服务需求远未得到满足。三是自治区的“三名工程”建设有待加强。各专科、学科领军人物不凸显,在国内外有影响力的专家数量不多,医疗专业人才队伍建设工作亟待加强。
(三)广西“医联体”财务管理模式设计
1.构建广西“医联体”财务管理模式的目的。财务管理作为现代医院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依据《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广西进一步加强医疗联合体建设工作若干措施的通知》(桂政办发[2019]84号)精神,通过设计研究来探究一套适合广西区“医联体”发展的财务管理模式,努力提高“医联体”建设带来的社会效益及经济效益,更好地为自治区卫生健康事业服务。2.广西“医联体”财务管理模式设计原则。充分发挥财务管理的集中管控作用,依照集中管理,分级分层负责的原则,按照“医联体”框架协议,以核心单位为龙头,各单位密切合作,努力做好财务管理工作,提高资金使用率,保证资产的完好率,为广西“医联体”事业添砖加瓦。
三、广西“医联体”财务管理模式的实施
(一)提供政策制度保证
政策制度的制定是推进医疗联合体工作的根本保障。为了全面开展和推进医疗联合体工作,国家及自治区先后出台了一系列政策,初步形成了较为完善的医疗联合体政策体系,如《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推进医疗联合体建设和发展的指导意见》《广西壮族自治区办公厅关于印发广西加快推进医疗联合体建设和发展实施方案的通知》《广西常见疾病分级诊疗双向转诊指南(试行)》,旨在推动分级诊疗和医疗联合体工作的开展。
(二)广西医疗联合体财务管理框架的建立
1.财务管理制度集中。统一“医联体”的财务管理制度,规范管理流程。按照国家和上级主管部门的要求,“医联体”单位之间签订发展战略协议,共同发展。各“医联体”单位根据自身发展战略并结合协议要求,建立健全财务管理制度,统一遵照执行,实行分级分类管理和考核,协同发展。2.全面预算统一。由“医联体”核心医院牵头,编制短期和中长期预算,实行“垂直式”预算管理,预算指标的下达采取“自上而下”方式,便于“医联体”建设单位有序推进各项工作。3.物资管理统一,逐步实现经济运行精细化。各“医联体”共建单位在战略协议的框架下,结合各个医院的发展需求,统一物资管理制度和流程,将基层医院的物资管理纳入整个“医联体”的管理中来,从而保证了财务核算的完整、准确,提高其管理水平,达到数据、利益共享。4.财务分析集中。由“医联体”核心单位财务部门对框架协议内医疗机构财务运行情况进行综合分析,编写分析报告,对“医联体”单位相关运营指标进行梳理,实行动态管控,各级医院相互沟通,提出改进业务与运营工作的合理化建议,进一步推动广西“医联体”工作的有效运行。5.信息系统集中。整合完善“医联体”财务管理信息系统,“医联体”内部实施动态监管。建立“三级医院—基层医院—专科”三级信息管理平台,按照建立现代医院管理制度指导意见的要求,让财务管理工作做到实时、动态、精确控制,运用大数据,实现各“医联体”相关单位财务管理过程的动态监管。6.激励政策统一。突出绩效指标可操作性,一是运用财务指标对“医联体”各单位分层管理,依据紧密程度建立分级次的财务管理责任制;二是按照政府会计制度要求,对财务管理基础工作和制度执行情况进行考核,以进一步推进医院财务核算的精细化,促进“医联体”管理工作制度化、规范化和信息化,提高广西的整体医疗水平。
(三)优化的财务管理模式
“医联体”按照战略协议内容,相互沟通和协调,加强医疗联合体的财务管控。一是利用预算管理手段,将“医联体”单位的财务管理、成本管理等紧密结合起来,把“医联体”的日常活动都纳入进来,进而提高自治区各级医院的财务管理水平。二是由上级医院下派具有高级职称的财务管理人员到基层医疗单位出任总会计师,全面指导下级医院的财务管理工作,提高其财务管理水平。三是从广西“三二医联体”形式的财务管理进行探索,以点带面、稳步推进,在已有的基础上逐步实现科学化、精细化的财务管理的优化模式。运用战略执行理论———平衡计分卡,从全方位多角度地对优化过程进行评价管控。
(四)广西“医联体”的综合绩效评价
为了让广西“医联体”财务管理模式平稳落地,建立健全“医联体”单位的绩效综合评价是“医联体”工作的重要抓手。以参与度、工作岗位性质、工作技术难度、风险程度、工作量与质量等工作业绩为主要依据,按照各单位贡献程度,在“医联体”内部建立起按量取酬、按业绩取酬和按影响力取酬的综合绩效评价机制。利用综合评价机制对参与到“医联体”工作的人员进行公正、合理的评价,既是三级公立医院能否被上级主管部门及职工认可的主要形式,又是激励和引导“医联体”工作有效推进,不断健全和完善管理制度的有效手段。建立参与“医联体”工作人员的综合绩效具体评价指标将从服务效率、服务质量和经济效率等几个方面来设置。一是服务效率指标,按参与人员在其服务期内,门诊、住院等业务量的增长比、上下转诊人次等指标;二是服务质量指标,根据开展新技术、新项目次数、基层医院投资收益率、专科影响率、治疗有效率等指标;三是经济效益指标,首先按预算和实际发生费用来评价,设置百元固定资产医疗收入、收支结余率等指标来评价;四是医德医风考核指标,通过对基层医院、临床专科医院的患者进行不定期的反馈调查,结合医生服务质量的评价保证医生的医风医德建设顺利开展。
结语
《耕地质量等级》国家标准近日经国家质检总局、国家标准委批准,于2016年12月30日起实施。这是我国首部耕地质量等级国家标准。
标准从农业生产角度出发,对耕地地力、土壤健康状况和田间基础设施构成的满足农产品持续产出和质量安全的能力进行评价,将耕地质量分为10个等级。一等地质量最高,十等地质量最低。标准将全国耕地划分为东北区、内蒙古及长城沿线区、黄淮海区、黄土高原区、长江中下游区、西南区、华南区、甘新区、青藏区等9大区域,各区域评价指标由13个基础性指标和6个区域补充性指标组成,明确了相关评价指标的涵义、获取方法和划分标准等。
农业部2014年曾《全国耕地质量等级情况公报》。根据这份公报,评价为一至三等的耕地面积占耕地总面积的27.3%;评价为四至六等的耕地面积比例为44.8%;评价为七至十等的耕地面积比例为27.9%。
――新华社
本月起用户签入网协议必须实名
工信部已《工业和信息化部关于规范电信服务协议有关事项的通知》,要求电信业务经营者与用户订立入网协议时,应当要求用户出示有效身份证件、提供真身份信息并进行查验,对身份不明或拒绝身份查验的,不得提供服务。通知自2017年2月1日起施行。
工信部提出,用户委托他人代办电信业务手续的,电信业务经营者应当要求受托人出示用户和受托人的有效身份证件、提供真实身份信息进行查验。
此外,电信业务经营者在为用户开通包月付费或需要用户支付功能费的服务项目时,应征得用户的同意。征得用户同意的凭证作为电信服务协议的补充协议,与电信服务协议具有同等的效力。
――新华社
到2020年我国基本建立分级诊疗制度
日前国务院印发《“十三五”卫生与健康规划》,部署加快建立符合国情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推进医药卫生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