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医保内部考核制度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关键词:医院财务;医保结算;调整措施
随着社会经济发展,现代医院的管理模式也需要发生一定的变化,以充分满足社会发展需求。现代医院不但要解决民众疾病问题,还要确保经济效益,不然会直接影响到医院发展。随着医保结算模式的实行,原有的财务管理模式不能适应这种变化,逐渐暴露出一些问题。本文中笔者主要探讨医院财务管理如何与医保结算方式合拍,提高财务管理质量。
一、医院财务与医保结算
(一)财务管理影响现代医学推行财务管理管理具有重要意义。首先可以提高员工的成本意识,避免不必要的浪费,促进经济效益提高,有效控制部门供应。实现用多少领多少,降低积压与浪费情况,进一步降低医院成本投入;其次优化资源配置,引入财务管理模式提高资源有效利用率,促进工作效率的提高。
(二)医保结算影响积极影响。救治病患是医院最根本的工作与任务,主要做好这项基本工作就可以帮助医院获得较高的社会声誉,实现长远发展。但在市场经济环境下医院面临着较大的竞争压力,特别是医院行业放开后,私立医院越来越多、设备与医术越来越高。不利效应。医保业务中各类资金的核算模式及考差手段并非完全一样,导致财务运营管控的困难性增大,譬如医保进账认定困难、医保核查有减除款项等缺陷。具体表现为:该收没收款项额度持续提升。医疗机构的经营利润当中医保业务带来利润所占份额持续提升,导致医保经营单位该收未收款项不断增加。加上医保经办机构核准提供配套资金要等相当长时间方可到账,从而产生相当量的“运转资金”;医保营业收益认定过程财务运作困难性强。其是由于医疗经营机构的财务部门要在每个月当中都依照具体耗费实施财物处置,医保机构只投入其中已经核准确定的相关款项,年末集中测算,其间保留着时间性错差,对此没有成熟的经验可作效仿;针对医保业务运营中单一病类统揽政策和疾病医疗诊治之间出现的矛盾,通常条件下它的实际费用有可能高于包干业务中规定的数额,每一个业务科室依照相关业务标准进行核算均存在着一定的矛盾。
二、医保结算方式与财务管理融合措施
(一)提高医护人员综合素质
现实中部分医院难以科学配置人力资源,存在严重的人才浪费问题。主要原因在于医院结构臃肿而庞杂,拟设一定的富余岗位配置相应的人员,导致较多的人浮于事情况发生。不仅减低了医疗单位运营品质,亦可波及到医疗机构的运营管控及业务费用管控过程。当今医疗机构的经营活动中十分关注单位内人工资源的合理调配,精减单位内过多的冗余人员。谨慎把控好上岗人员的业务等级,依照按期举行的业务培训及资质审定的模式保证现有人员的专业素质,在医院内部建立良好的工作氛围,形成健康的竞争机制,达成能者上、庸者下的目的。在这种模式下,有效激发工作人员工作积极性,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自发提高专业技能与综合素质,成为高素质的医疗服务者;建立练好的晋升制度,给员工一些“奔头”,优秀的员工为了实现自身价值,会不断完善自己。
(二)建立健全工作业绩审查体系
加强员工作业绩管控,构建以提升服务品质、拓展业务范畴为目标的职工工作绩效审查机制。将医疗机构的工作绩效管控业务重点落实到平时具体工作环节中,因此重点考核医护人员的工作态度、业务能力及职业素养等。以量化考核模式全面了解医护人员的业务能力与素质。绩效考核并不是和某个人过不去,而是促进服务质量质量与水平的提高,提高患者治疗满意度。实际中绩效考核制度完善中,重点关注服务质量与患者满意度,与医院发展战略保持一致。
(三)进一步优化医保核算模式
医保业务结算模式变革的总体准则是投保人员的自缴款项不应提升,医疗单位的收益不可减小,切实保障医疗单位、医保部门、投保人员各自的切身利益。所以,医疗机构作为核心部门,一定要优化业务核算手段,最大力度保护各方权益。大力实施针对医保业务的刷卡现场结算业务,提高工作效率。
三、结束语
总而言之,医院财务管理如何与医保结算方式紧密关联,要达到彼此业务互通且密切合作,并增强管理质量的目标。希望通过本文论述为行业进步贡献一份力量。
参考文献:
[1]符文;钟波.医保支付方式改革对医院财务管理的影响及对策[J].中国社会医学杂志.2015(06):11
随着医改深化,一方面允许多种经济注入医疗市场,形成激烈竞争机制;另一方面,医院又是落实政府民生政策的窗口之一,公立医院如何针对财务管理薄弱环节,在医院经营活动和经营决策实施过程中,为老百姓着想,着力全心全意为老百姓医疗服务来加强财务核算、合理组织收入、使用和分配资金、控制成本,做好新形势下医院财务管理工作,与政府与社会与医保等相关职能部门合力保证老百姓看得起病,看得好病,将政府赋予医院的职能职责充分发挥,使政府的惠民工程在医院这个窗口下得以充分体现。笔者通过自己工作实践就目前管理中存在的问题着手,浅谈如何加强财务管理。
1 目前医院财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1 重视收入,忽略其结构组成现象严重
很多医院由于缺乏有效管理手段和措施,普遍存在从上到下只注重收入,并不考虑收入组成结构,表面上看,收入呈增长趋势,其实质是在下滑,具体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1)医疗收入―药品收入居高不下。
收费收入中一部分是药品收入,在医疗卫生单位账面上反映为“医疗收入―药品收入”,目前国家政策是零差价销售,也就是说医院进价是多少,卖价就是多少,医疗卫生单位在药品上无利润,但生产经营商、供货商的利润就无任何部门控制,他们为了最大化赚取利润,反映出来的现象是便宜又能治病救人的药品从市场中消失,随之而来的是换了包装或者换了药名,其药品内含结构与同类便宜药一样,其价格可能是之前的好多倍,而且还堂而皇之在政府成立的药交所平台上挂网销售(目前,全市医疗单位所有药品基本上都是政府成立的药交所网上采购),药品价格不断增长自然虚拟了医疗单位的收入。
(2)医疗收入―材料收入日益增长。
收费收入中一部分是材料收入,在医疗卫生单位的账面反映为“医疗收入―材料”,随着社会经济迅猛发展,一次性用品如雨后春笋涌入各项各业,医疗一次性用品也摆脱不了这浪潮的洗礼,传统消毒器械已经被一次性医疗用品替代得淋漓尽致,临床医疗日渐依赖于这些五花八门的医用一次性用品,先不论其使用结果好坏,一次性医用品的推广与使用早已使医院陈旧的固定的收费标准与医院利润越来越薄的矛盾日渐恶化,就重庆地区来说,医疗卫生单位执行的收费标准仍是渝价[2004]142号版本的重庆市医疗服务价格手册,这其中规定有很多一次性用品是包含在医疗治疗项目收费中,无利润,没有包含的一次性用品价格在1 000元以内的按进价10%收取,超过1 000元按进价的5%收取,随着人们生活条件的改善,各类人群各自利益的需求,为了方便快捷或卫生安全,大量推广医用一次性用品,医院供应室随之逐渐萎缩其功能职责,这种恶性循环的结果导致生产经营商不再生产经营应当反复消毒使用的器械,渐渐地金属材料制成的反复消毒器械逐渐从市场中淘汰,医院想使用这类器械也无法购买,迫于无赖不得不使用一次性用品替代。
综述以上两点,得到的结论是原来病人只用几十元能看好的病,可能现在要用成百上千元才能看好。医疗保险全覆盖,医保基金越来越显现其不足,医疗保险机构单独通过考核医院来控制医保基金,使其不崩盘,对医院来说越来越暴露这一决策的不公平,从生产商、供货商、交易市场等环节上没有得到治理,就无法控制医保报销额的迅猛增长,目前,医院在医保、社会、政府等多重压力下,不得不考虑病人均次费用等诸多因素,通过为病人买一定单、增大医院自身成本,摊薄利润或不计利润来满足各种呼声,所以,通过以上分析得到医疗卫生单位的收入实质呈下滑趋势(收支相抵无利润的基层医院越来越多),病人医药费呈上涨趋势,有的医疗卫生单位目前也无力垫付病人医药报销和负担医疗保险政策的考核审减,特别是一些乡镇医疗卫生单位,负责政府的基本公共卫生和重大公共卫生服务,财政补偿经费不足,医保支付受审减加上拨付又不到位,早已资不抵债,入不敷出,存在运行难,濒临生成难问题。
1.2 重成果,轻医疗行业各环节的关键指标考核较为严重
公立医院从上到下重收轻支、重供轻管、重钱轻物较为严重,政府考核医院负责人的成绩时多数注重单位总收入是多少,单位银行账款有多少,债权与债务可否相抵,单位内部大多数成员也认为单位成本核算,收支控制,绩效考核是政府部门、单位领导和财务人员的事,与“我”无关,“我”的目的就是一切为了临床医疗服务,只要临床需用,无论成本高低,单位就得无条件提供,科室负责人也从不本着临床治疗的实际所需来控制成本,使单位、科室、病人、员工各个利益群体的成本消耗不断飙升,医务工作者也不站在病人角度,着眼于病人病情来施展临床治疗,更少地为病人治疗节约,从单位层面的管控来说,没有细致入微地跟踪成本消耗,盲从地重视总收入增长速度,不去思考收入迅猛增长的背后,成本开支与绩效考核是否合理科学,多数单位都停留在一级库房入出管理,并没将科室这个二级库房管理纳入重点管控之中,科室从单位一级库房领出物资、耗材、固定资产后是否真正用于病人,服务于病人,在该用与不该用方面的管理上更是盲点。总之,目前病人医药费结构中药品、耗材居高不下,也没有监管部门实施跟踪督查,促使各利益团体盲目地追求各自的利益而不择手段,无孔不入。
1.3 内控制度不力,权力过分集中,财务管理风险较为严重
单位负责人是第一责任人,这是会计法赋予单位法人的责任与权限,实际工作中就变成了单位负责人说了算,报销审批程序形同虚设,财务经常发现报销凭证填写不完整,漏填、少填、不填履见不鲜,报销发票无任何佐证附件支撑,严谨科学、合理合规的授权审批等内控制度严重缺乏,某些经办人、法人、主管部门等被权、钱、利所驱使,利用原始报销凭证大做文章,编造虚假凭证以达到偷税漏税、行贿受贿、损公肥私等不可告人的目的,所填写的经济业务项目与实际发生事务内容不相符,移花接木,这种高度集中的签批权限给单位资金带来风险,甚至造成巨额经济损失。虽然会计法明确赋予会计人员具有监督职责,但受制于单位领导的管辖,其工资福利、职称晋升等掌握领导手中,这就使会计工作者处于两难境地。不少人因为害怕得罪领导影响工作与生活。对领导决策惟命是从,不得已放弃了监督责任,极大地削弱了会计独立性,严重扰乱了正常经济秩序,加大了财务管理风险。
1.4 内部监督、国家监督、社会监督三者合力缺乏
内部审计、国家审计、社会审计这三者没能很好配合,缺乏有效合力,缺乏有机结合、相互互补,三者没有合力推动医疗卫生事业健康快速发展,没能促进医院整体水平提升、没有促使医院整体效益提高,没有促成医院凝聚力和生命力增强,没能让医院更好地履行政府赋予的职能职责,为老百姓的健康服务,使老百姓真正享受政府的惠民政策,特别是国家监督和社会监督,目前没有很好的机制来督促他们配合医疗行业的内部监督来促进医疗事业的健康有序发展。
2 加强财务管理的对策
2.1 建政策,扛责任,消腐败,全面实施各环节监管考核运行机制
医保基金崩盘与否,不能单独控制和考核医疗卫生单位医疗用药和检查和治疗和成本消耗,虽然公立医院的财务管理有责任,但相关职能职责的政府部门同样负有不可推卸责任,笔者建议政府务必组织实施有关部门共同考核制造商、供货商的药品、医用品的成本、质量、价格,考核制定医疗收费价格的物价部门,考核实施网络采购的药交所、考核支付病人报销医药费的医保机构,考核把关药品和医用品卫生安全与质量的质监局、药监局、工商局等等职能职责部门,全面实现齐抓共管,共同监督,确保政府制定合理的医疗收费标准、医疗保险政策,彻底清除各环节的腐败和不正之风,拯救医保政策带给公立医院生成难局面,使公立医院充满生机与活力,着实解决看病难,看病贵问题。
2.2 制定合理医疗收费标准和多种医疗经营模式下医保报销政策
经济的迅猛发展、物价的通货膨胀、医疗保险的全覆盖、多种经济注入医疗市场,公立医院要生成与发展,担当政府医院的职能职责,落实政府民生政策,笔者呼吁医疗收费标准和医保报销政策改变。
(1)如何改革医疗收费标准。
医疗收费标准是国家政策,以政策制定来杜绝屡禁不止的损公肥私、行贿受贿、回扣等,使这些歪风邪气不再有滋生市场,唯一的办法就是严格将医用品消耗与使用、设备损耗、技术含金量等全绑定在相应医疗收费明细项目中,严禁收费项目之外再收取相关费用,通过此举倒逼医疗卫生单位全院上下联动控制成本,增加收入含金量,促使生产商、供货商不盲目追随利益,为医疗卫生单位各类人群的利益得失而开展各项工作,从医疗收费价格产生的沿头环节开始治理整顿看病难看病贵,收费标准一旦定妥,至少5年不改变,因为任何新产品真正实现广泛推行时,也不会超过这一周期。目前重庆市执行的收费标准是2004年版本,跨度期过长,很多收费项目早已不切实际,笔者建议专业的价格机构根据实际情况,至少五年更新一次收费版本,严肃医疗卫生单位的收费项目及其收费标准,做好有法必依,违法必究的执行工作。
(2)如何改革医保政策。
随着各类经济大量涌入医疗市场,形成竞争机制,本来是好事,但私营医院与公立医院的经营模式和职能职责不一样,公立医院肩负政府的职能职责远超于私立医院,私立医院以赚取最大利润为目的,并不一定站在老百姓的立场行医看病,但享受着与公立医院同等报销医保病人医药费待遇,实际工作中,同样一个病,在私营医院和公立医院产生的总费用往往截然不同,私营医院远远大于公立医院,两种金额均能报销,而且私营医院的每个病人医药费可能一点也不被医保审核人员审减,对公立医院就不同了,总费用比私营医院少而且还要被医保审核人员以各种理由审减早已报销给病人的医药费,使公立医院为病人买单,监管部门目前也没有规范的管理标准和程序化管理流程来管好这两类性质医院的医疗行为和医保部门的报销行为,在这种格局下执行同样的医疗保险报销政策,一方面自然而然地增加了医保基金的崩盘风险;另一方面无疑对公立医院来说是不公平的,笔者建议成立一个有医疗专家参与的组织机构定期和不定期抽查治疗中病人,通过走现场等多种方式深入了解病人病情,是否存在过渡治疗或骗保操作,各类型医院是否严格遵照医疗规范来开展医疗行为,是否严格执行国家的医疗收费价格,这个机构一定本着全心全意为老百姓医疗服务的思想来制定两种不同的医保报销制度,同类病历,以治疗时间、治疗费用、治疗反响等多种因素来考核,根据实际考察情况来推行不同的报销比例,利用现有网络系统建立一套监督自动化体系,利用信息技术将每位患者医疗支出进行跟踪,自动报警,通过这些方式来倒逼不同性质的医疗机构共同参与控制医保基金,开展医保报销的公开透明度,给公立医院制造一个公平竞争的平台,尽可能减少公立医院为医保政策的不完善而买单,拯救公立医院的生成环境,保障医保基金着实用于患者身上,严厉打击医疗报销行为中的不正之风。
2.3 重视收入组成结构,合理组织收入,切实解决看病难看病贵
(1)精通收费标准,合理组织收费收入。
既然医用品和药品是医疗收入的组成部份,特别是一次性医疗用品,一部分虽然不能收费,但影响到医疗单位的成本;另一部分即使能收费,其平均利润不足10%,那么全院上下必须精通渝价[2004]142号版本的重庆市医疗服务价格手册,了解单位医疗收入结构的明细项目,最大限度地合理组织收入,严格控制医疗成本,努力降低物价上涨带给医院成本控制的难题,尽量降低病人费用,合理增加医院效益,提高职工福利待遇,留住医疗人才,推进医院健康有序地发展,努力为百姓服务。
(2)制定科学合理的医疗考核指标,增加收入含金量。
通过各项医疗卫生指标的横纵向比较,制定切实可行的增收节支考核指标,使单位收入结构更加科学合理。
医疗卫生单位各项医疗指标是否科学合理,必须通过大量数据的收集整理才能找到准确的考核细则,诸如各项收入分别占总收入比,收入中成本较大的如材料、药品分别占总收比,病人医药费中的材料费、药品费各占其总医药费比,病人均次费用,住院病人占用床日数,每床日费用,每床日纯利润,纯利润占医药费比,成本费用占医药费比,各项收费项目分别占医药费比,科室病床使用率和周转次数,出院病人平均住院日,出院者平均医药费,管理费用占医疗业务支出比,百元医疗收入的医疗支出,百元固定资产医疗收入,药品支出占总支出比,各项支出分别占总支出比,医生是否做到医疗行业严禁的大处方、大检查等等指标,与上月比,与上年比,与同等医疗机构比,与不同区县的同级医院比,与私营医院比,通过这样横纵向比才能找到准确无误的考核实施办法,并将各项考核指标与工资、绩效挂钩,实施奖惩分明的考核制度,使该下降的指标增加了,该增加的反而下降了受到工资、绩效的扣减,同理该增的指标得到增长,按增长幅度的大小进行奖励,这样自然促使全院上下齐心协力创收节支,保证收支结构更加科学合理,着实实现服务于病人,为病人着想的同时又增加收入含金量,保证病人的就医需求,与医疗保险机构合力保证医疗保险基金不超支。
(3)加强供应室管理,促使职能职责充分发挥。
加强供应室的监管督导工作,充分发挥供应室功能,确保医院供应室提供的消毒用品使医务工作者和病人使用起来卫生、安全、放心,从而减少各临床科室使用一次性医用品,减少病人为之买单,同时也使医院收入结构中耗材收入呈逐年下降趋势,杜绝因使用一次性用品带来的虚高收入,医院必须强化供应室消毒工作,逐步实现消代替一次性用品,提高收入含金量,降低成本耗费,将绩效工资与耗材使用挂钩,逐步缓解病人看病贵。
2.4 指标考核与绩效挂钩解决权力集中,内控不力,财务风险严峻格局
医院管理层结合单位实际建立健全一套全成本核算方案,将医疗体制下的所有医疗考核指标与工资、绩效挂钩,形成科学严谨的程序化考核制度,使全院上下转变历史观念, 实施全员行动的财务管理机制,明白财务管理不仅仅是单位领导和财务人员的事,更是单位内部各部门或科室成员自己的工作职能职责,因为科室的所有收入属于科室,同样,科室发生的所有支出也属于科室,科室还要按一定的比例分担行后勤的开支以及单位的公用支出,这就促使全体员工不自觉地变为财务工作者,主动进行财务核算与监督,在每个核算期间,各科室或部门会主动关注与核对本期间科室的收、支、余;主动与相关科室诸如库房、药房、财务、总务等核对当期各项数据的发生额,自然促成单位层层实现账实、账账、账物、账表、表表相符,促使单位主动公开公布单位当期发生的所有数据,充分实现层层间相互监督与相互制约局面,同时也促进单位各部门或科室管理更科学、规范、合理。单位也自主实现每个员工在科室领导的带领下主动掌握医院的各项考核标准,严格执行国家物价政策,把握收费标准,主动客观地创收,主动担当主人翁角色,自主实现医疗收入结构的科学合理、用药的恰当规范、病人医药费组成结构的合理、客观等,自然实现全院上下联动降低消耗,控制成本,大量用消毒用品替代一次性医用品,监督和管理好本部门各项消耗,使单位的钱物收支、采购、验收、保管、维修维护保养、账务的入出余、钱、物的收发存,凡反映账、钱、物的经济业务活动都有各个层面的监督与核对,也使单位的各项支出得到层层签字把关,公开透明,责任明确,一切财务管理难题在这种全院行动的模式下得以彻底解决。
2.5 做细单位各环节工作,顺利实现成本控制
(1)库存物资、药品等的管理。
库存物资、药品属于单位成本管控重点。
一是实施批量采购可以降低价格,保证质量。
二是,耗材、药品、办公用品、日常物资实行询价、比价、招投标等规范化、程序化的科学采购,严格按授权审批制度办理相应入出库手续,每笔业务至少由不同部门的相关人员3~5人签字确认后执行支付,通过严谨的采购制度来预防损公肥私,杜绝行贿受贿等腐败现象。
三是运用现代物流配送技术,顺畅配送药品、耗材等物品,最大限度地降低储备定额,减少储备成本,通过计算经济订货量,使存货的采购、订购、储存总成本最低。
四是加强对临床科室的使用监管,特别要跟踪耗材的使用情况,杜绝或防止实物挪用、流失、走穴等管理漏洞,科室领用实物时必须考核与收入匹配情况,严禁科室“二级库”自由挥霍现象。
(2)设备管理。
设备相对于库存物资、药品来说,金额较大,发生次数有限,更应当加强管理,否则一旦失控就易形成浪费和重大经济损失。
一方面,对于小型设备采购,相关科室提计划;财务管理者进行成本回收的核算论证分析;分管领导和主要负责人审批决策,交采购部门执行询价、比价;在此由采购部门2~3人共同参与执行,并将采购成本列入相关科室支出;如果设备进行批量采购,必须提交设备管理委员会集体讨论后执行,相应支出按一定比例进行分摊计入相应科室。
另一方面,对于大型设备购置,必须进行医疗市场调研,提交可行性论证方案,必要时应当成立论证小组并在规定时间内出具论证报告交集体讨论联签,再交相关管理部门审批,进入政府集中采购流程,并将设备折旧纳入对应科室成本核算。
第三方面,要重视设备日常维修维护保养及其使用情况,使报废有依据,检查设备配置的有效性和合理性并进行设备效益分析。
(3)其他费用管理。
单位各科室消耗的水、电、气等是成本管控难点,表面看似简单,其实际涉及的内容复杂,应尽量安装分表准确统计;办公费、邮电费、差旅费等由财务科归口统计,对行政职能部门费用以及单位公用开支费用,单位必须采用预算管理方法,实施标准成本、计划成本、目标成本管理方法加强成本控制,并将这部分成本设置一个统一、合理、科学的分配比例分摊到各核算科室进行绩效考核,同时也促使各核算科室对行政职能部门的开支进行监督制约。
2.6 监督形成合力
随着现代医疗卫生服务的新常态,现代医院正逐步向精准化、质量化、信息化、数字化的方向发展,医院管理也面临着新的挑战,随着现代管理理论向医院管理的有机渗透和融合,现代医院管理理论也在不断创新和发展。建立现代医院管理制度是公立医院改革的需要,也是新形势下医疗改革的需要,对于推进健康中国建设具有重要意义。文章通过对目前医院管理制度存在问题的现状分析,提出建立现代医院管理制度的基本思路和途径。
关键词:
现代医院;管理;制度
医院作为提供健康卫生服务的主体,是保护人民群众健康的基本保障。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明确提出,推进健康中国建设,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建立覆盖城乡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和现代医院管理制度。2016年,在全国卫生与健康大会上,指出,没有全民健康,就没有全国小康。要着力推进基本医疗卫生制度建设,努力在分级诊疗制度、现代医院管理制度、全民医保制度、药品供应保障制度、综合监督制度5项基本医疗卫生制度建设上取得突破。因此,建立现代医院管理制度是国家实施长远目标的要求,对推进健康中国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1现代医院管理制度的含义
现代医院管理制度是指适应社会发展需求,维护公益性原则,着眼全民共享目标,在新型的公共治理框架下形成的政府、所有者代表与医院之间责任和权利关系的一系列制度安排;是建立在医院功能结构科学合理的基础上,能够有效改进医院管理,提高医院运行效率,保障医院公益性质的符合行业发展规律的一系列医院制度的总和;目的是实现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事分开、管理科学,既包括外部层面科学筹划政府治理制度,也包括内部层面系统构建医院的法人治理结构和运行管理制度等。
2医院管理制度建设存在的问题
2.1相关法律缺位
在医院管理过程中,尽管有一些卫生相关的法律法规如《执业医师法》《医疗机构管理条例》等作为法律依据,但是上述法律法规只针对于医疗机构某一方面的行为,我国尚没有一部专门的医院管理相关的法律。由于法律法规不健全,公立医院性质模糊,定位不明确,从根本上导致建立现代医院管理制度的“上位法”缺失,导致在实际操作中“无法可依、无章可循”。
2.2医院监管缺位
新医改实施以来,公立医院改革一直强调管办分开,但实际上,政府作为公立医院所有者,对行业监管和运行监管所有职能采取“一手抓”,政府权力集中,没有真正做到管办分开。从监管效果来看政府主要对医院进行日常的行业监管,但缺乏以财务与经济运行为重点的运行监管[1]。
2.3配套政策不到位
国家虽然鼓励多元化办医和社会资本进入医疗市场,但由于政策不明晰以及相关的配套政策不到位,公立医院仍然占有主导地位。我国公立医院与民营医院虽然机构数量基本相当,但公立医院拥有80%以上的医疗资源,提供85%以上的卫生服务量,在整个医疗市场中,民营医院和社会资本进入医疗市场发展缓慢。
2.4医院相关利益方制度不完善
主要体现在一是在药品供应保障体系方面。我国公立医院多数推行以省为单位的药品集中招标采购制度,普遍存在流程不规范,招标设计不合理、公立医院药品供应保障体系寻租等问题,导致招标价格高、供给可靠性低、药品质量得不到保证;二是在医保制度方面,主要表现为医保付费改革滞后,医保机构缺乏专业人才。医保机构与医疗机构之间的谈判机制需要完善,医保付费支付设计不当导致医疗机构行为扭曲[2]。
2.5法人治理结构不健全
公立医院法人治理结构是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医院法人治理机制是国家治理能力的具体体现[3]。目前我国部分已实施法人治理的医院,内部权力制衡体系大多形同虚设,还不能完全真正发挥决策和监督作用。政府的职能还没有完全转型,对公立医院实行大包大揽和直接干预,导致医院没有成为真正独立的法人主体,没有自主经营权。医院对于自身运营中所涉及的人、财、物等没有实际的管理权,使医院在日常运行和管理中存在效率低下等诸多问题[3]。
2.6人事制度改革缓慢
医院作为事业单位,现有人事编制制度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医院发展[4]。一方面,事业单位编制内的员工把编制当做“铁饭碗”,工作有惰性;而一些医院非编制的员工与其工资待遇有差距,没有完全实行同工同酬,不利于调动工作积极性;另一方面,编制制度束缚了人才的流动,不能适应市场化需求。近年来,我国事业单位也开始改革,推行取消编制,但进展缓慢,大部分地区和公立医院还未落实到位。医院内部的岗位设置、人员晋升等制度相对落后,医院招人与用人机制不灵活。《执业医师法》《医疗机构管理条例》等相关法律法规的相对滞后、部分不适应时代需求的条款修订迟缓,也影响了医院人事制度改革,继而影响了医疗行业人才队伍的建设。
2.7薪酬制度不合理
我国公立医院薪酬制度设计不合理,无法调动医务人员积极性,医疗服务价格的制定不能体现医务人员的劳动价值。医疗服务定价过低,医务人员的收入大部分来源于药品加成[5]。医院内实行的行政化管理,大多实行按职称、按级别管理的工资制度,绩效工资占比较小,不利于调动医务人员积极性。另一方面,公立医院绩效考核与绩效评价指标体系不够完善,绩效考核中绩效工资的发放与医务人员工作量与业务收入挂钩,导致医务人员过分追求病人就诊量,病人满意度不高,开大处方行为仍然难以杜绝。
3建立现代医院管理制度的思路和途径
3.1完善以政府为核心的外部管理制度
3.1.1完善相关法律法规
逐步完善我国现代医院管理制度相关“上位法”。建议借鉴国外的一些先进经验,尽快出台《基本医疗卫生制度法》以及《医院章程制定暂行办法》等具有法律效力的文件,将各方面政策文件上升到法律层面,使现代医院管理制度建设中有法可依、有章可循。
3.1.2加快转变政府职能
通过政府治理推动医院管理体制的完善领导、管理和保障是政府治理的大核心。医院管理体制的终极目标是实现权责统一。国家卫生计生委是委属(管)医院的出资人,应履行出资人职能,参与各委属(管)医院的管理决策;地方各级地方政府应成立公立医院管理委员会,对医院管委会进行部分授权,代表地方政府作为地方医院出资人履行职责;地方卫生计生行政部门层面,应设立医院管理中心,职能与医院管理委员会对应,作为其日常办事机构[6]。
3.1.3实施管办分开,明确各方监管职能
要推进公立医院行业监管和运行监管分开。在组织机构上讲,就是要设立专门机构(如管理局、管委会、医管中心等)代表政府履行部分职责。因此,建议卫生行政部门主要负责对医院的行业监管,医院管理中心等专门机构主要负责对医院的运行监管。加强以公立医院财务安全与经济运行为重点的运行监管,实施全成本核算、总会计师、第三方会计审计监督等制度,强化审计监督,促进国有资产的保值增效。
3.1.4明晰医院产权,建立多元化办医格局
随着公私合营(PPP)模式在医疗市场的应用,公立医院产权制度改革也逐步推进,随之而来的是医院内部治理结构的进一步。未来,公立医院可以探索产权制度变更,做到“归属清晰、权责明确、保护严格、流转顺畅”[7]。通过引入社会资本,对医院进行融资,建立公私合营的股份制公立医院。促进医院产权制度改革,推动多种产权形式共存的多元化办医格局的形成。卫生计生行政部门制定行业管理政策,为公立医院和其他产权形式的医疗机构创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
3.1.5积极推动“三医联动”机制
强化国家医保、医保相关制度的保障作用,促进三医联动,从加强三医联动的角度做好医改顶层设计,加强“医疗、医保、医药”有效衔接,相互制约。医保作为患者医疗费用支付方,要发挥好主动权,加强医保对医疗服务行为的引导与监管,推进多种支付方式改革。鼓励医院、医保与医药企业三者间进行谈判与合作,引导合理用药和适宜治疗,控制医疗费用过快上涨,提高医保基金使用效率,进而逐步提高保障绩效。
3.2完善以法人治理为核心的医院内部管理制度
3.2.1完善医院法人治理制度
落实医院法人治理应建立治理结构和完善治理机制。建立四层的法人治理结构,即股东会、理事会、监事会和医院管理层法人治理结构,分别代表医院权力机构、决策机构、监督机构和执行机构,四者相互独立、相互监督,相互联系,相互制衡。使公立医院具有独立经营的能力,成为真正的独立法人并进行高效率的运作,最终提高医疗机构的服务效率[7]。
3.2.2改革医院人事制度
深化医疗改革的内容之一就是人事制度改革。一是逐步推进公立医院编制改革,创新公立医院编制管理方式,探索编制备案制,弱化编制集中管理,强化编制分级和动态管理,最终逐步取消编制;二是完善岗位设置,变编制身份管理为岗位管理,推行医院全员聘用合同制,通过公开自主招聘、考核上岗等规范医院人事管理,不断加强医院人才队伍的建设。
3.2.3探索科学合理的医院薪酬制度
建立科学的绩效考核薪酬制度和体系。要以调动医务人员积极性为宗旨,以完成社会公益目标任务为前提,以工作岗位、风险度、工作量和强度等因素科学合理地确定薪酬等级,建立适应行业特点的、科学合理的薪酬制度。一是建立稳定的薪酬投入保障制度,逐渐提高院薪酬水平,充分体现医务人员劳动价值;二是改进医务人员工资结构,打破按职称、按级别管理的工资制度,改为岗位工资制度;三是以公益性为导向,完善公立医院绩效考核制度和绩效评价指标体系。
参考文献
[1]蔚晗,吴雨静,王丽丹,等.我国公立医院改革研究综述[J].中国农村卫生事业管理,2014,34(1):28-29.
[2]吴登丰.公立医院药品供应模式研究[D].武汉:武汉理工大学,2011.
[3]闵锐,汪琼,张霄艳,等.我国现代医院管理制度的保障机制究[J].中国医院管理,2014,34(10):10-12.
[4]王元元,丁宏.安徽省城市公立医院人事制度改革路径的探讨与分析[J].包头医学院学报,2015(3):122-123.
[5]方鹏骞,罗桢妮.湖北省县级公立医院取消药品加成政策制定的思考[J].中华医院管理杂志,2013,29(6):408-411.
[6]逯君.国有企业产权制度创新探索[D].呼和浩特:内蒙古大学,2006.
[7]方鹏骞,张霄艳,谢俏丽,等.中国特色现代医院管理制度的基本框架与发展路径[J].中国医院管理,2014,34(10):4-7.
随着医疗体制改革的深化,市场经济调控的发力,医院竞争日益加剧,同时公立医院作为医疗卫生服务终端,集各种矛盾和问题于一身,是一场医改的攻坚战。这场战役能否打的成功需要地方政府、卫计委、发改委、财政、物价以及人社联动出台政策,而最重要的医院自身如何修炼内功,顺应外部环境的变化。笔者就改革方案的总体指导下,浅要的探讨如何推进现代化医院的建设。
关键词:
公立医院;医改;管理制度
国务院办公厅下发《关于城市公立医院综合改革试点的指导意见》,明确指出公立医院要强化精细化管理。取消药品加成,推行分级诊疗,通过完善医疗服务价格及形成机制、增加政府补助、改革支付方式以及医院加强核算、节约运行成本等多方共担的补偿机制,医改倒逼医院去从人、财、物全面提高管理的运行效率,理顺自身的管理流程,推进管理机制创新,提高医疗服务质量。笔者结合医改要求、医院管理制度现状以及如何进行制度建设从财务管理角度进行简述。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2016年重点工作任务的通知》([2016]26号)中提到要落实公立医院实行全面预算管理,建立综合性绩效评价体系,充分发挥内部分配、运营管理自[1]。本轮医改强调公立医院要通过内部管理和运行机制改革,维护公益性、调动积极性、保障可持续性,提升竞争实力。
一、实施全面预算管理
近年来,公立医院相继开展了全面预算管理工作,但多数还停留在财务预算制度、编制、审批。全面预算管理的实质其实是建立一个“信息共享、目标协同”的平台,建立一个“行为追溯、各负其责”的机制,是根据医院发展战略和医院年度工作计划,用会计语言对医院活动进行事前规划和描述,以精准化的财务信息和业务信息为基础对医院人、财、物各种资源进行配置。[2]实施全面预算管理首先要根据医院的十三五规划、战略目标制定预算目标,目标的制定可以让全员对医院的理念、价值观、文化等有一致认同,制定好全面预算管理制度。其次遵循科学、高效、权责明确等原则,建立健全全面预算管理组织体系,组织体系中一般应包括预算管理委员会、预算管理办公室和责任单位。预算编制应归口并分级,预算调整要严格程序进行审批,并将预算执行结果纳入业绩考评体系,系统自动审核评分,为预算考核提供科学有效依据。按照全面预算从目标制定到监督考核每一环节都必须经过严格的管控程序,才能真正将预算落实,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二、加强内部控制管理
根据《财政部关于全面推进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建设的指导意见》(财会〔2015〕24号)要求,内部控制尚未建立或内部控制制度不健全的单位,必须于2016年底前完成内部控制的建立和实施工作。目前,多数医院内控工作是由财务、监察审计部门牵头,这种理解是狭义的,事实上各业务环节都存在风险点,都需要进行风险评估和控制,需要举全院之力共同参与、制定、遵守规则。加强内部控制管理首先是要构建医院内部控制管理框架体系,通过各职能部门梳理业务流程,关键业务环节,业务风险评估,确定风险点以及风险应对策略,根据全面性、重要性、制衡性、适应性和有效性建立健全医院内部控制制度,形成内部控制手册,完善并落实内控绩效考核制度,引入第三方内控审计报告制度,扩大社会审计力度,引起决策层的高度重视。
三、实行全成本核算管理
在全民医保制度下,医保是公立医院的主要收入来源,医保强调医保基金平衡问题:扩大人群覆盖面,提高医保支付比例同时总额包干,造成接收医保病人越多损失越大,医院应由收入最大化转变为成本最小化,因此效率和成本将成为公立医院经营状况重要的衡量指标。目前,很多医院成本核算已经开展。但多数还停留在两级核算和为内部奖金分配提供依据的初级阶段,没有专职的成本管理组织、没有形成系统、科学、专业且全面的成本管理制度。细化成本一方面能使医院将无效的实践行为逐步减少,实现每一个人、每一件物、每一分钱、每一次行为全方面、全流程的管理和记录。另一方面以成本核算体系和数据作为支撑,参与定价和谈判,让价格和价值真正统一。全成本核算工作首先要高度统一认识,建立成本核算管理体系。引进成本核算软件,对各专业特点及医院运营成本结构进行系统的分析,重新确定成本核算与分摊规则,特别是公共资源部分成本分摊(如门诊电梯的成本、公共卫生间的成本等等)使成本核算更加细化和公平。通过全成本核算的建立,梳理医疗服务流程规范,医保、物价、成本核算部门可以测算和分析价格体系改变带来的影响,逐步实现DRGs付费模式。
四、推进绩效分配改革
医改要求深化编制改革,职工收入不与医院的药品、耗材、检查、化验等业务收入挂钩,更多的突出工作量、工作效率、成本控制、科研教学、公益性等指标,重点体现医务人员技术劳务价值,调动医务人员积极性[3]。目前,大多数公立医院均不同程度地开展了员工绩效考核评价,为了调动医务人员工作积极性,多数使用的是统收减支的绩效核算方法,其考评内容和指标仍然以创收能力、收支结余率、工作量等经济指标为主导,无法体现医务人员的技术价值。反映预算执行情况、资金使用效率、医疗质量与安全、学科发展等方面的指标少之又少,管理导向更加倾向于经济利益驱动,有悖于公立医院的公益性宗旨。绩效分配改革首先是要对全员岗位系数进行评定,分别从岗位工作量、服务质量、行为规范、技术能力、医德医风和患者满意度设计新的绩效考评指标体系。引进绩效考评软件,通过动态性、过程性的考核,立体式评价员工创造的价值,利用公开透明的软件数据说话,让医护人员对新的评价指标更直观。深入了解基层医护人员需求,不断修改完善,从而建立与岗位职责、工作业绩、实际贡献紧密联系的分配激励机制。
五、提高物资管理水平
医改要求严格控制医疗费用不合理增长,公立医院需满足逐步降低普通门诊量,降低门诊及住院均次费用,降低药品和医用耗材费用等一系列指标要求。目前,公立医院控费途径多样,但都有通过降低采购成本,提高资产管理利用效率来减轻病人就医负担。加大招标采购与竞价机制以降低药品耗材占比,如广东省有家医院成功的案例是利用竞价机制,中标供应商的份额增大,要求供应商为其建设药品供应链提高患者的就医体验,实现了药品零加成,为医院药事节约成本。要加强药品和一次性医用材料的成本审核,进行科学定价,将政府集中招标采购作为向医院供应药品的主渠道,杜绝商业贿赂行为。针对一院多址的情况,应统一调配和管理,统一品规、统一价格、统一配送,实现集约化管理,提高医院的议价能力,降低采购成本,提高药品耗材的供给与管理的质量与能力。引进物资系统管理软件,尤其当物品使用情况不完全可测或稳定时,我们要在提高材料的供应率和增加的库存成本之间做出折中,特别是对一项材料的平均使用量和需求,供应商提供货物所需时间,安全储备、综合使用变动、以及断供的损失等,通过物资系统管理软件,让每一件物资在流通过程中达到可控。值得注意的是,很多医院信息系统之间的口径不一致,如病历、药品、人员、物资、检查项目、会计、成本、预算、绩效等,在名称和编码上各系统都不尽一致,无法完成信息共享,并耗费大量的人力和财力。借鉴国外经验,由医院信息中心对建立标准化数据库,形成高效集成、互联互通的大数据平台。
六、总结
目前国家还未出台科学的补偿机制、合理的人事薪酬制度、支付方式改革的滞后,以及医疗行为的激励约束机制尚未形成等多种因素,新一轮医改要求医院自身要抓好管理工作,再造组织构架、运行流程、运营机制,促进医院管理理念、管理方式的深刻变革,推动医院由规模扩张性向内涵挖潜型转变,由数量增长性向质量效益型转变,由传统粗放型管理向现代集约型管理转变,实现精细化管理以备战史上最严格的医改战役[4]。在公益性框架下,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健康需求,提供成本最优、价格公允的医疗服务,实现医院可持续发展目标。
参考文献:
[1]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2016年重点工作任务的通知,[2016]26号.
[2]韩斌斌.新《医院财务制度》中公立医院预算管理的优化分析[J].中国卫生经济,2011(30):73-74.
[3]钟琼娥.浅谈公立医院改革背景下的医院经济管理[J].科教导刊,2016(1):183-185.
财务管理作为公立医院管理工作中的重要部分,随着新医改的深化,面临着许多挑战,本文通过对当前公立医院的财务管理现状的分析和探究,重点提出在新医改背景下改善和优化公立医院财务管理方式的有效措施。
a
【关键词】
新医改;公立医院;财务管理方式
财务管理作为公立医院管理工作中的重要部分,如何来改善财务管理方式,提高财务管理的水平,优化资金的运行效率,降低公立医院的医疗成本,提高经济和社会双重效益,这是公立医院财务管理的重点。
1 公立医院的财务管理现状
由于公立医院的特殊性质,在市场经济的影响下,其经营上出现了计划经济与市场经济的双重特点,一些公立医院对于财务管理不够重视,经营管理上不重视经济效益,财务管理水平不能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对医院的发展要求,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1医院制度不完善
(1)会计制度落后。会计制度是医院财务管理工作的基本规范,随着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公立医院所采用的旧的会计制度已不能适应现代化医院的需求,极大地限制了财务管理工作的有效开展。
(2)法人治理结构不完善。公立医院的运营管理有着行政调控和市场运作双重特点,实际运行中容易发生矛盾。这种治理结构的不完善使公立医院的财务管理局限于可控范围内,而行政管理的强权治理很大程度上限制和降低了财务管理的权限与效率。
1.2在实际运作中有不足
(1)经营资金不足。国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对身心健康有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对国民医疗水平的要求也更高。然而现阶段政府对公立医院的财政投入同日益增长的实际需求相去甚远。另外当前大多数医疗机构的运营资金是通过自筹方式实现的,在自身需求的刺激以及政府政策的鼓励下,公立医院大多采取负债融资方式来筹集运营资金,因此负债率逐年上升,由于其长期偿债能力多数较弱,致使贷款风险不断加大。
(2)成本核算工作不全面。当前大多数公立医院的成本核算工作仅对于各科室的收入及费用实行简单的统计与计算,并未进行有效的成本控制,而且其核算重点通常放在大型医疗设备及贵重药品材料的采购上,不利于有效的成本控制与服务定价。其原因主要有:
1)实际预算控制不到位。公立医院财务管理中的预算管理工作存在许多问题,例如预算重视程度低,预算制度执行不到位,多流于形式,而且在执行过程中随意性较大,导致资金的运行效率低下。另外还存在预算编制不合理、不规范,在实际执行中缺乏有效的监督和考核等。
2)成本核算的范围与实际内容不一致。当前多数公立医院成本核算的范围各不相同,而成本项目的内容也有较大差异。一些医院进行的是全面核算,包括临床、医辅科室、医疗技术等直接成本耗费及行政后勤耗费,而有些医院则实行部分成本核算,相互间差别较大。
(3)绩效评价与绩效管理工作不到位。当前多数公立医院的绩效评价主要是建立评价指标,通过设置不同的指标权重来对评价样本排序和评分。这过程中存在如下问题:
1)绩效反馈机制不够完善,没有有效的沟通和辅导。按照绩效考核的流程,当评议小组取得最终考核结果时要及时地向被评人员和科室反馈考评结果。而在实际的考核工作中,这一重要环节往往被忽略,导致医务工作者难以正确地认识到考核的意义,削弱了公立医院绩效考核工作的实际效果,因此也加大了考核制度的执行难度。
2)绩效评价的整体性不够强。公立医院的绩效评价主要是反映各科室以及工作者的目标取向,缺乏对医院组织目标整体反映。另外各公立医院主要通过测评来分配奖金,没有有效做到对医院以及科室实际运行水平的全面评价。
2 新医改下优化公立医院财务管理方式的策略
2.1提高运营资金流动的有效性
2.1.1强化对现金流动的管理:财务管理部门首先要编制好规范的现金流量表,正确反映出公立医院的在经营中的实际支付能力、运营能力以及投融资能力。这样将现金流量的不同变化通过医院经营、投资、筹资三中主要活动进行解释,能够有效地反映出在一定时期内的经营情况。最后综合各种报表来分析医院的现金流动变化,据此得出医院的现金流动情况并对此的作出合理有效的改进意见。
2.1.2加大融资管理力度:作为财务管理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融资与筹集资金能够有效维持医院的合理建设及长远发展。融资管理主要包括对融资项目的指标、可行性和决策进行管理,规范融资过程的程序和手段来提高融资数据的准确性,减少决策性失误。当前公立医院筹集资金的主要途径是通过银行贷款,将来医院也可以通过融资租赁的方式,利用医疗设备出租来融通资金,为公立医院的资本运营带来更多机会和空间,提高其经济效益。
2.1.3实行有效的欠款责任制,提高应收账款周转率。在经营运行中,公立医院应重视医保扣款过程,最大程度上杜绝超额开药现象,加要强和医保部门的协调与沟通,收回各种医疗欠款。另外还要建立对应收费用的分析表,对医疗欠款欠费状况进行实时监控,通过正确合理的渠道进行协调并催收医疗欠款。
2.2细化成本核算
作为医疗改革的重要突破口,成本核算能够有效反映公立医院经营过程中在管理、制度上的漏洞以及政策的不足。从当前实际情况来看,我国公立医院在成本核算的发展上基本有两种趋势:
2.2.1由部分成本核算向整体成本核算发展:随着公立医院对经济管理的重视和强化,其产权更加地明确,管理制度也在制度不断健全。由于以前的部分成本核算使医院经营管理暴露出重大弊端,因此财务管理的成本核算转变到全面核算是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
2.2.2由临床科室的成本核算向职能部门的核算转变:这一转变过程体现了财务管理成本核算由易至难、由简单至复杂的发展趋势。随着公立医院对管理重视程度的加强,管理成本占总成本的比重逐步提高,但是由于行政部门核算基础较差,分摊方法也比较复杂,自然成为公立医院成本控制的难点。近些年来,公立医院的成本核算工作逐渐地体现出了精细化,然而全面的成本核算不仅要靠创新核算方法,还要靠各种硬件设备的支持。因此公立医院要注重加强财务管理信息系统的建设,提高财务核算软件的应用水平。
2.3充分结合发展规划,实施全面的预算管理
全面预算管理要与公立医院的长远发展目标紧密结合,例如医院的各方面同财务、资金等相关联的发展规划,将医院在经营运行中所遇到各种问题纳入财务预算范围中。以充分调查与评估为基础,从业务预算到医院运行各方面,构成综合财务预算来对日常的经营管理进行指导。通过有计划有目的地投放资源,从内部对医院的发展战略进行调控。另外,有效的全面预算管理还应建立必要的激励机制,以充分发挥财务预算的有效性。
2.4构建科学规范的绩效评价考核制度
公立医院的绩效评价制度与其发展目的密切相关,在发展战略的实施过程中要将战略目标细分,并在每一层级中渗透绩效考核,在绩效评价同时一步步推动战略目标的实现。而医院进行各科室及个人的分级评价时,要注意结合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长远目标与短期目标、财务绩效与非财务绩效。绩效评价的主要目的是发现医院经营管理中的不足之处,并合理改进各部门及各科室的工作效果。
2.5强化内部财务控制
建立健全公立医院内部财务控制制度,保障医院的正常经营运行,有效防范经营风险。在领导层重视财务管理工作的基础上,制定和实施科学严格的部门预算制度,坚决防止无节制无计划的财务开支,维护财务安全和财务预算的严肃性。建立健全医院的内部审计制度,强化内部审计的权威性和独立性,严格执行内部评审与评价,定期对内部控制设计和实施的效果进行考核评价,严格指出并纠正各种财务和管理问题。
3 结语
公立医院作为医疗机构的主导,是我国新医疗改革的主阵地,同其他卫生机构的改革相辅相成。有效地改善和优化公立医院的财务管理方式,提高其财务管理水平,能够提高公立医院的经济和社会双重效益,发挥其重要社会影响力。通过制定严格规范的财务管理制度,强化成本核算、建立有效的绩效评价考核机制、加强内部控制与监督,维持公立医院的健康稳定发展,适应市场化对医疗事业的新需求。
【参考文献】
[1]覃精团.探讨新医改形势下公立医院如何加强财务管理[J].时代金融.2013(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