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安全管理机构的工作职责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一、整治目标
(一)到2006年底,撤除全市所有渡口,杜绝私自渡运;
(二)取缔无证无照和船舶安全技术状况差的乡镇非运输船舶进入通航水域从事运输生产;
(三)杜绝乡镇非运输船舶从事非法载客行为;
(四)将乡镇非运输船舶安全管理工作纳入县区、乡镇年度考核目标中,建立健全乡镇、村级非运输船舶安全管理网络,落实县区、乡镇、村三级船舶安全管理责任制。
二、整治范围
本市范围内的渡口渡船和乡镇非运输船舶,即渡船、乡镇农用船、砖瓦厂运泥船、施工作业船、运鱼船、收垃圾船、收废油船、收废铁船、吸铁船和电焊船等船舶。
三、整治步骤
(一)宣传动员阶段(5月1日-5月15日)
制定方案并下发文件、召开动员会议、整治通告、在新闻媒体上进行宣传。
(二)调查摸底阶段(5月16日-6月15日)
对全市所有渡口渡船、乡镇非运输船舶的基本情况进行调查摸底,建立登记台帐;制定船舶船员发证管理办法;排查安全隐患并制定整改措施,为全面开展整治做好准备。
(三)整治实施阶段(6月16日至11月15日)
1.开展船舶检验登记和船员任职资格培训。需进入通航水域的,由船主向海事部门或渔政部门申请船舶登记和船舶检验,经检验合格和登记后,发放乡镇非运输船舶专用简易证书,安装统一标识的船舶号牌;海事部门及渔政部门分别对船员专门开展安全知识和操作技能培训,经培训考试合格后,发给相应的船员任职资格证书,在规定的时间和水域内航行。
2.打击取缔“三无”船。对安全状况差、不具备航行条件的船舶继续从事运输的,由海事部门或渔政部门依法责令停航停止作业,并采取解除动力装置、强制解体等措施。
3.落实用船单位工作责职。建立用船单位安全管理机构,落实船舶安全管理人员,健全安全生产工作制度;与船员签订安全生产责任书或安全管理协议,明确和落实各自的安全责任,按规定办理船舶保险和船员人身保险;对安全管理机构、人员、制度不落实的船主或用船单位,通报其上级主管部门并责令限期整改,逾期未改正或经整改仍不具备安全生产条件的,依法予以查处。
4.落实乡镇工作职责。根据省编委《关于进一步明确水上交通安全监管职责分工有关问题的通知》(浙编2005[65])文件,关于“乡镇非运输船舶由县乡政府参照乡镇运输船舶安全监管的有关规定落实监管责任”的精神,县区人民政府将乡镇非运输船舶的安全管理工作纳入当地政府年度工作考核目标范围,明确乡镇政府船舶安全管理的工作职责,落实工作机构,乡镇、村至少配备一名专(兼)职管理人员负责船舶安全管理工作,乡镇与村、村与船舶单位或个人层层签订安全管理责任书,落实县区、乡镇、村三级船舶安全管理责任制,初步建立起我市乡镇非运输船舶安全长效管理机制。
(四)考核验收阶段(11月16日-12月15日)
专项整治小组对各县区、各部门的专项整治工作开展情况组织考核验收,召开整治总结会议,对领导重视、组织有力、工作到位、成效显著的政府、部门和个人进行表彰奖励,对整治不力、安全隐患未落实整改的地方或单位进行通报批评,限期整改。
四、工作要求
(一)加强领导、建立组织。为确保本次专项整治行动的顺利开展,市政府成立**市渡口渡船和乡镇非运输船舶专项整治工作领导小组及办公室(名单附后),全面负责专项整治工作的领导,各县区也要成立相应的组织,及时推动整治工作的全面展开。
(二)明确分工、落实责任。本次专项整治行动按照“政府统一部署,部门具体实施,相关单位联动,社会广泛参与”的原则进行,各部门分工明确如下:
海事部门:具体负责对渡口渡船、乡镇非运输船舶的调查摸底,船舶检验发证、船员培训发证、日常安全巡查、违法行为查处等工作,建立乡镇非运输船舶安全监管长效机制。
渔政部门:负责对从事渔业生产或运输的船舶进行整治发证,规定航行水域;对需长期进入主干线航道的船舶,督促其到海事部门进行船舶检验、船舶登记,并办理相关证书;需临时进入通航水域从事运输生产的渔船,到海事部门登记备案。
交通、农业、安监部门:督促各级建立健全乡镇非运输船舶安全管理责任制,落实机构和管理人员,明确工作职责,并将安全管理纳入县区对乡镇的年度安全生产目标责任书考核;指导督促海事、渔政等部门对乡镇非运输船舶实施船舶检验、培训发证、监督检查、违章行为查处等工作。
1民族地区高校实验室建设发展中普遍存在的问题
1.1质量内涵建设不足,实验室文化欠缺。转型发展时期,国家对民族地区高校投入的建设资金更多的用于实验室基础建设及仪器设备建设,对于实验室的质量内涵建设重视不足,且在基础建设方面,由于处在民族地区的特殊关系,对于建设规划的定位和学科建设之间的衔接等方面还有待改进。实验室文化建设和仪器设备建设是新型实验室建设的两大重要组成部分,两者处于同等重要的地位,统称为软件建设和硬件建设。硬件建设是基础,软环境建设是保障,纵观国内外各知名高校,在其发展过程的不同阶段,实验室用于基础教学的仪器设备并不一定是最先进的,但其实验室的文化氛围一定是可以推动实验室持续、稳定、健康发展的。1.2管理体制不完善,缺乏专业的实验技术人员。目前高校负责实验室安全管理的相关部门主要是保卫处及仪器设备管理部门如设备管理处等,很多从专科阶段向本科阶段转型的学校甚至没有实验室管理处或者专门负责环保的部门,所以很多新建本科院校在发展阶段对于实验室安全管理存在专门负责的部门少,安全管理部门无专业实验室技术人员,无法对实验室安全进行具体的专业化管理。同时缺少负责校级安全工作的领导,目前负责实验室安全工作的校级领导大多为兼任,实验室安全工作只是其众多工作职责范围内的其中之一,处于从属地位,与国外高校负责实验室安全的工作人员相较,我国高校特别是处于发展中的新建高校,负责实验室安全的人员数量极少,且普遍缺少专业训练,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近年来实验室安全事故的频发。长期以来,由于专业安全管理人员的缺乏,实验室设立的各项安全管理规章制度普遍存在可操作性不高,很难落到实处等问题。实验室的硬件设施建设再完备,没有一套科学、可操作性强的实验室安全及仪器设备管理制度,实验室的动态管理和静态管理达不到和谐统一,就无法确保安全设备的可持续、高效运行。1.3安全教育不足,安全意识缺乏。自然界中任何事情的发生都有其因果关系可循,对于近年来各高校实验室频发的实验室安全事故同样如此。根据李志红对从2001年以来国内高校发生的100起实验室安全事故的事故类型及原因等分析表明,实验室安全事故发生的原因90%是人的因素。近年来国内各高校对科研人员的科研成果重视程度过高,但对科研人员的安全意识培养严重缺乏,导致进入实验室的本科生、硕士研究生甚至是博士都存在安全意识淡薄,只注重实验结果,忽视实验过程中的不安全因素,从而酿成惨剧,这种现象在新建本科院校中同样存在。实验教师对进入实验室的学生安全教育不足,安全教育内容所占比重太少,且教育形式较单一,使学生重视程度不够,没有让学生在安全教育中获得足够的、切实有用的安全知识和安全操作技能。同时,部分教师安全责任意识不强,对于实验中可能存在的安全隐患未及时采取安全防范措施,对于学生的不安全行为未及时觉察并制止,对于环境的不安全状态未及时消除,从而未能尽早阻断并避免安全事故的发生及发展。1.4民族地区发展相对滞后,实验室基础安全设备建设不足。处在民族地区发展中的高校长期以来受到当地经济发展相对滞后的影响,在实验室仪器设备及安全基础设施的建设上存在不足,近年来虽然在国家对西部高校建设专项资金以及各种扶持政策下,实验室基础教学实验设备得到了补充和提高,但安全建设本身在国内起步较晚,又处于实验室建设的从属地位,所以民族地区新建本科院校的实验室基础安全设备建设仍存在很大的发展空间。
2民族地区新建本科院校实验室安全建设策略
2.1加强实验室安全工作体制建设,明确实验室安全责任。实验室安全管理体制不健全,管理机构五花八门,职责交叉划分,多部门同时管理等问题不仅存在于民族地区新建的发展中高校,长期以来国内很多高校实验室都存在此类问题。同时,民族地区新建本科院校由于处在转型发展时期,与其他高校一样存在安全责任不明确,安全管理制度执行不力,可操作性不强,实验室的各项安全制度很难落实等方面的问题。因此,加强安全工作各项体制建设,完善切实可行的实验室安全管理制度,才能保障实验室安全建设的顺利进行。2.1.1完善实验室安全管理机构建立可操作性强的实验室安全管理组织框架,对实验室安全做到“全覆盖、高深度、零容忍”管理,在实验室安全建设及安全管理的每个方面体现“以人为本”的原则,将人身安全置于实验室安全建设的首要位置。建议民族地区新建本科院校在实验室安全管理机构建设方面以国外发达国家实验室安全管理机构设置为典范,建立专门的校级层面的实验室安全管理机构,管理机构成员应为接受实验室安全管理培训的有丰富工作经验的专业人士,负责统筹规划及科学引导实验室安全建设和日常的安全管理,承担有专项实验教学任务特别是生物、化学等有危险性、有污染的实验教学的院(系)应该设立“实验安全与环境事务”管理小组,由院(系)主要领导担任小组长,小组成员应具备专业的实验室安全相关技能,具有应对实验安全各种突发事件的能力。该小组负责所在院(系)的实验室日常安全及环保工作。生物、化学实验室要以每个实验室为基本单位,将安全责任落实到人,加强实验教师的安全责任心和使命感。总之,实验室安全管理机构应该从上到下,建立“校级—院(系)级—实验室级”三层管理机制,层层落实安全责任人,学校与相应的院(系)、院(系)与各生物、化学实验室,实验室与进入该室的每个学生,层层签订安全责任书,将安全责任落实到与实验室有关的每个人,明确各个安全相关岗位的工作职责、范围和内容。积极贯彻“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工作方针和“谁主管谁负责、谁管理谁负责、谁使用谁负责”的原则。2.1.2施行实验室安全准入制度民族地区新建本科院校由于所处地理位置的特殊性,导致所招收学生的知识层次比经济发达地区同类高校的学生相对低些。基本上学生在初、高中阶段都未进过实验室,所以进入高校初进实验室既好奇又恐惧,这就要求学校在学生进入实验室前进行必要的安全基础知识教育及安全基本技能培训。学校应该构建适合本校教学实际的切实可行、可操作性强的实验室安全教育内容体系,对不同专业、知识层次不同的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实验室安全教育。在每年九月份新生入学开始实验课之前,相关院(系)应组织新生及新进教职工参加实验室安全培训及考核,未通过考核的学生不能如期进入实验室,只有继续培训直至考核合格后方可进入实验室。同时,为提高新进教职工的实验室安全意识及安全技能,新进教职工只有通过考核后方可教授相应课程,否则不予通过试用期。2.2推动实验室安全设施的规范化、科学化建设。新建本科院校实验室安全建设要遵循“科学性、合理性、先进性、阶段性、共享性”的基本宗旨,秉承“目的明确、合理规划、切实可行、资源利用率最大化”的原则,结合新建高校实验室占地面积紧张,安全仪器设备不足,实验安全师资队伍短缺的现状,最大限度的提高现有实验室各类安全资源的使用率。对于之前在专科阶段建立的各学科实验室,为满足本科之后师生对实验教学和科研创新的需求,将相同或相近学科实验室进行合理规划和整合,改进专科阶段实验室分散、重复的特点,使本科后的实验室更具有系统性。对于新建实验室进行合理统筹安排,既要立足实际,又要满足升本之后实验室对于学科建设、创新性人才培养的需要,最重要的是要考虑到升本后学生科研积极性高、实验类型多样化情况下的实验安全。根据不同实验室的专业特点不同,进行科学化、规范化、标准化的设计、建设和安全硬件设施的购置,并根据实际条件及需要,将现代化技术用于实验室安全基础建设和安全管理中。
3强化安全教育,培养安全意识
针对民族地区学生实验室安全知识欠缺,安全意识不强的问题,应采取多种必要途径加强学生的安全知识教育和培训,实验室安全知识传播的途径有很多,最为传统的是学生进入实验室前统一开展的安全知识讲座或安全培训。这种传统方式的安全教育学生被动接受,积极性不高,教育效果不好。为了改变传统安全教育枯燥乏味的形式,民族地区新建本科院校的实验室安全教育应从软环境建设着手,培育良好的校园安全文化氛围,开展形式多样的实验室安全教育活动,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4结语实验室安全是高校学生进入实验室前必须掌握的一项基本技能,是民族地区新建高校在建设及发展中应置于首要地位的问题。实验室安全建设及管理是一项系统性的长期工程,必须秉承“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原则,建立合理有效的安全管理工作体制,推行科学性、规范化、可操作性强的安全基础设施建设,强化安全教育内容,培养学生的安全意识,确保“安全建设无漏洞,安全管理重细节,安全教育有实效”。确保实验室平稳、健康、可持续发展,学生实践水平和创新能力稳步提高。
作者:王仕英 单位:阿坝师范学院
参考文献
[1]张彩红,许宏山,虞春生等.创新型人才培养视角下的高校实验室发展路径[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3,30(7):188-197
[2]李志红.100起实验室安全事故统计分析及对策研究[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4,31(4):210-216
[3]贾贤龙.高等学校实验室安全现状分析与对策[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1,30(12):193-195
关键词:渔政管理;强化;安全生产
中图分类号: F326.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0432(2013)-20-05-1
渔业安全生产是安全生产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做好渔业安全生产工作是保障人民健康安全、促进渔业发展的重要措施。在经济的快速发展时期,安全生产工作显得尤为重要。
1 全面落实渔业安全生产责任制
1.1 明确安全生产责任
责任是最重要的,只有责任落实到每个人,才能把安全生产工作做好。首先,各级政府要做好渔业安全生产工作的领导工作,做到政府主要领导负总责、分管领导具体负责。其次,渔业行政监管部门要做好监督和指导责任。再次,各渔业乡镇政府(街道办事处)、村(社)具体落实渔业安全管理工作。进一步明确渔业生产经营单位和船东的安全生产主体责任,强化和落实船长作为渔业船舶海上作业第一责任人的职责。建立层层负责的责任制,制定文件,明确规范职责范围与要求,将渔业安全生产工作落到实处。
1.2 严格落实责任追究制度
明确责任后,如何落实责任,若出现问题,采取追究方式。一旦出事后,认真做好渔业安全事故调查处理工作。采取责任追究制度,对造成渔业船舶重大安全生产责任事故的直接责任人必须严肃处理,涉嫌犯罪的移交司法机关追究刑事责任。
2 开展渔业安全文化建设
2.1 深化渔船船长“面对面”安全教育
渔船船长“面对面”安全教育是围绕渔船船长抓渔业安全的重大举措,要作为全市渔船船长安全教育的一项长效制度,重点教育渔船船长落实渔船值班制度、正确应用渔船安全救助信息系统、杜绝超载超风力航行等。在此基础上,要探索创新教育方式,扩大教育范围。
2.2 深入开展渔业安全生产宣传活动
只有参与渔业生产的人充分意识到渔业安全的重要性,才能创立安全生产的氛围,因此,要充分利用各种宣传媒体,采取多种形式,开展渔业安全宣传活动,地方电台、电视台可长期刊发公益广告,社区宣传展板,也可以长期以图文并茂的形式,对渔业生产参与者及家属进行宣传教育。尤其重视发挥渔船船员家属在渔业安全生产宣传中的作用,营造社会各界特别是渔区干部群众关心、支持渔业安全监管的良好氛围。
2.3 加强渔业船员的安全技能培训
抓好渔业船员安全技能培训,做到培训场地、培训时间、培训师资、培训质量、考试发证五到位。注重安全技能的实用性,充分考虑渔民的知识层次,做到通谷易懂、图文并茂、贴近实践。
3 不断加强渔业安全生产基层建设
3.1 完善渔业安全生产管理组织机构
推行渔业安全生产社会化管理,创新渔业经营体制,引导渔业船舶加入公司、协会、合作社等法人组织,加入基层渔业管理组织。完善基层渔业管理组织和渔船三级基层渔业安全生产管理体系,提高基层管理体系的现场处置能力。
3.2 完善基层安全措施
乡镇(街道)船舶安全管理站在当地政府(街道办事处)的直接领导下开展工作,村(社)一级渔业管理组织具体落实乡镇(街道)的渔业安全生产管理各项政策措施。
4 严格加强渔业安全各项管理
4.1 依法控制捕捞作业
根据国家核准的指标,认真执行“双控”政策和捕捞许可制度,严格监督捕捞渔船更新改造行为,严格实行渔业辅助船总量控制,严格禁止以建造渔业辅助船名义新建捕捞渔船。选择1000艘左右外海渔船,通过分期、分批实施技术改造、装备更新、质量提升等,实现捕捞船只的升级换代,推动捕捞船队的现代化建设。
4.2 严格从业人员准入管理
从事渔业捕捞作业的人员必须按规定取得相应资格证书。建立健全渔民职业安全技能培训体系,加强渔业安全生产知识职业培训,提高从业人员素质。保险机构要逐步实施实名制保险登记制度。
5 加快渔业安全管理信息化建设
5.1 完善市、县(区)、乡镇(街道)渔船安全救助信息系统平台建设
抓紧建立和完善市、县(区)渔船安全救助信息系统管理机构,落实专职管理人员,实施市、县(区)海洋与渔业局24小时应急值班制度。
5.2 规范渔船安全救助信息系统运行管理
根据《舟山市渔船安全救助信息系统运行管理实施办法》,明确各级管理机构在渔船安全救助信息系统运行管理中的工作职责,规范渔船设备运行管理。
总之,加强渔政管理,强化安全生产是重中之重,相关部门、渔业生产的参与者,应采取各项措施,紧抓安全生产工作,让渔业生产者及参与者在安全的范围内获得较好的经济利益。
参考文献
[1] 切实加强渔业基层基础建设 构建安全生产管理长效机制 农业部召开渔业安全生产暨文明渔港创建工作会议[J].中国水产,2010(10).
2020年安全环保工作年终总结
一、安全管理工作开展情况
1、安全生产主体责任落实情况
项目成立了安全管理组织机构,配备安全专职人员2名;签订目标责任书份40份;建立健全安全生产责任制28项和各项规章制度25项、安全操作规程19项,编制综合应急预案、疫情防控应急预案、现场处置方案;开展危险源风险评估,并将路基、砌体施工主要危险源已公示;定期开展安全会议、安全宣传教育培训;安全生产专项费用严格按工程总价的1.5%提取,目前投入使用30万元,确保资金投入满足安全生产条件需要。
2、开展各项专项检查工作情况
工程自2020年9月开工以来开展了路基土石方、涵洞、挡土墙、构造物施工工作,项目根据各分部的施工生产特点、季节性特点,结合集团公司各项安全生产专项整治行动开展自查工作,在对施工现场安全生产、文明施工检查中,及时发现安全隐患问题,立即下达安全隐患整改通知书,并限期整改落实复检,杜绝发生安全事故,积极开展安全教育培训,开展安全生产会议、安全宣传工作,组织演练等多形式提高全员对安全工作的重视,在现场张贴安全宣传标语,设立安全宣传警示牌。各便道口设立安全警示牌及导向标志,各作业面设立安全操作规程牌及危险源公示牌,所有施工人员佩戴安全帽,身穿反光马甲。每个施工班组进场前进行安全技术交底和岗前安全教育培训。现场基坑开挖,高边坡施工,便道都设置了临边防护及警示设施。
3、冬期施工安全管控情况
进入冬季,项目部重点对冬季施工安全施工早安排,早部署,完善冬季施工安全生产防护措施,保证施工现场具备必要的冬季生产条件,确保冬季施工安全。加强冬季安全生产宣传教育工作,加强工地消防安全管理,加强机械设备安全管理,加强宿舍安全管理,加强事故应急预案管理,加强停工项目安全管理。落实隐患排查制度,完善应急体系,确保施工无事故,停工无隐患。
二、环保管理工作开展情况
施工过程中主要采取,硬化施工便道、洒水、覆盖减少扬尘、施工弃土渣运至指定弃土场。
1、制度化管理
项目部建立环保管理机构、明确工作责任部门、工作职责及负责人,设立专职环保人员,严格落实环保制度、应急预案、应急值班制度,并签订保护责任清单,按照责任书履行职责,切实把各项环境保护工作落到了实处。施工过程中,开展施工中严格落实环评和杜绝环境污染及水土流失。
结合“8月环保管理提升月”专项活动,开展了环保教育培训,加强环境保护宣传工作,在施工现场醒目的位置,悬挂环保标语,对一线作业人员进行了1次环保技术交底,签订环保目标责任书25份;开展了环保专项提升整治行动,严防施工范围内出现生产对环境的污染和破坏,杜绝环境污染事件的发生。
2、施工现场环保管理
(1)土石方施工过程中,主要针对沿线扬尘控制情况进行管控,硬化施工便道、洒水、覆盖减少扬尘、施工弃土渣运至指定弃土场,对施工路段进行洒水,并根据气候不同改变洒水车洒水频率,有效控制扬尘现象,运输车辆限速行驶,弃土弃渣运输车辆禁止转载过满,运输过程中禁止扬撒。
关键词:建筑施工;管理;问题
1 目前建筑安全施工管理存在的问题
1.1 企业对施工安全缺乏正确的认识
建筑施工企业对施工安全缺乏正确的认识,在施工过程中只重视质量或者速度,对工程安全问题报以侥幸心理,这直接导致安全管理工作的失效。国家对施工安全问题比较重视,制定了相关的法律法规,由于施工企业对安全问题的忽视,使得这些有效的法律法规不能发挥作用,没有传达到建筑施工现场中去,导致施工人员安全常识的缺乏。对施工安全没有正确的认识还使得施工人员不了解安全机构的运作情况,管理者不去构建安全管理机构,对安全管理机构的运行情况也不闻不问,使安全生产工作不能正常开展。
1.2 施工人员缺乏安全管理知识
由于施工企业对安全管理的认识不足,安全意识薄弱,直接导致了施工人员的安全管理知识不足。建筑施工人员包括管理人员和一线施工人员,建筑安全施工管理的人员较少,综合素质也较低,很多都不能胜任安全施工管理工作,使得企业的安全管理环节相对薄弱。而一线施工人员大多数都是农民工,缺乏系统的安全知识,对安全问题的认识程度也不高,操作技术能力也不够,而企业对这部分工人的安全问题又不够重视,没有对他们进行安全知识方面的培训,增加施工过程的危险性,导致违规操作、冒险操作的现象时有发生,这都成为安全事故发生的隐患。
1.3 忽视安全监理工作
建筑施工的安全监理工作对施工作业有着良好的监督管理作用,但是目前很多企业的领导对安全监理工作过于忽视,对安全监理工作的认识不够充分,并且工作态度消极,使安全监理工作不能有效的开展。如果安全监理工作发挥不了自身的作用,就不能及时发现建筑施工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也就不能及时的对施工过程进行整改,不能把现实情况真实的反映给领导。有些建筑施工企业把安全监理工作当成走马观花的形式工程,或者停留在传统的管理模式上,只重视施工质量,对相关的法律法规也不够了解,不能有效开展安全监理工作。
1.4 安全技术水平较低
我国建筑施工的安全管理基础较为薄弱,主要表现在安全技术和设备比较落后、安全技术的研究工作比较薄弱方面。我国建筑施工的安全防护技术、机械设备、防护用具较发达国家相比还有很大的差距,技术的落后影响建筑施工的标准化进程,关于建筑施工的安全技术研究也投入较少,技术问题是制约安全施工管理的重要因素。由于建筑施工企业对安全问题的忽视,直接影响企业对安全技术设施的投入,对于施工人员的安全设施和防护用品不能定期检查,也没有及时更换,对安全技术资料和意外伤害保险的投入少,施工现场管理混乱,机械乱放、闲杂人员可以随意出入、施工人员超负荷劳动等,对于安全施工的新技术、新工艺的投入不够。
2 做好建筑安全施工管理防范的措施
2.1 施工企业提高对安全问题的认识
建筑安全施工管理不仅关系到施工人员切身利益和财产安全,关系到建筑施工企业的长远发展,还关系到社会的稳定和建筑行业的持续、健康发展。因此,施工企业要提高对安全问题的认识,把建筑施工中的安全问题放在首位,认真学习和贯彻国家颁布的相关法律法规,并把相关法律法规和安全知识灌输给工作人员,树立安全观念。安全施工管理要从领导层做起,企业领导要提高认识,加强对安全施工的管理,明确安全施工的生产职责,提高安全生产工作的自觉性和责任感。
2.2 健全安全生产责任制
建筑施工企业要建立健全安全生产责任制,本着对施工人员负责的态度,明确安全管理人员的工作职责,明确相关部门和负责人员的安全管理责任,可以建立有关安全管理的资料档案,工资绩效与安全生产管理挂钩,以经济条件督促管理部门重视安全施工问题。安全生产责任制建立健全的目的是为了保证施工安全建立的责任体系,主要分为安全检查和安全防护的责任,明确负责人可以在问题出现时针对相关人员追究责任,避免了相互推脱责任,找不到人负责的情况发生,并且责任制把安全施工的行为做法和责任追究做了明确规定,使施工人员有据可循,也起到了一定的鞭策作用。
2.3 提高工作人员的安全意识和业务素质
建筑施工人员的安全意识和业务素质影响着建筑施工质量和安全施工管理,因此要重视提高工作人员的业务素质。首先要提高监理人员的素质,加强对施工现场的监管力度,监理人员要对相关法律法规和操作规范熟练掌握,对施工现场进行定期和不定期的检查,对操作流程进行严格的规范,并建立安全监理资料,规范监理行为。其次要提高一线施工人员的业务素质,加强对一线施工人员的安全教育培训,让他们重视安全生产问题,同时对他们的业务能力有要求,严格持证上岗,对重要的施工操作人员要加强培训,使施工人员懂得紧急事故的处理方法,会使用新技术、新设备,并对操作情况进行考核,与经济挂钩,督促工作人员学习。
2.4 增加资金、人员和技术投入
由于建筑安全施工管理的资金和人员投入不足,导致安全管理工作不能顺利开展,新技术、新设备的引进较少,不能为安全施工提供高效的服务。建筑施工企业首先应该增加安全管理人员的投入,明确安全管理人员的职责,把安全管理工作真正落到实处。其次要增加资金投入,促进新技术、新设备的使用和推广,更换那些使用多年、存在安全隐患的旧机器、旧设备,提高施工现场的安全性。还要加大对安全技术研究的投入,确保安全设施和防护用品的数量,为施工人员提供意外伤害保险,保护施工人员的生命财产安全。
3 结语
建筑安全施工管理关系到施工人员的生命财产安全,关系到施工企业的生死存亡,更关系到和谐社会的建设。要做好建筑安全施工管理的防范措施,施工企业首先要有安全防范意识,重视安全施工的管理工作,企业的重视才能引起工作人员的重视,才能采取一系列有效措施来增强建筑安全施工管理,减少事故发生,维护生产安全和社会稳定。
参考文献
[1] 郑省.加强建筑工程施工安全管理的思考[J].中国科技博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