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对安全管理的认识和理解

对安全管理的认识和理解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对安全管理的认识和理解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对安全管理的认识和理解

对安全管理的认识和理解范文第1篇

通过学习“4.28”特别重大事故通报和部领导关于开展安全大检查大反思活动的重要指示,个人的思想认识有了进一步提高,能够深刻认识到开展安全大反思、大检查活动,是铁道部针对当前全路运输安全面临的严峻形势,为迅速扭转被动局面做出的重大决策;是我们认真汲取事故教训,全面排查整治突出安全隐患,夯实安全管理基础,推动运输安全持续稳定发展的现实需要。作为一名铁路建设系统的职工,我坚决支持铁道部的决策,主动投入到活动之中,按照铁道部和铁路局的总体部署和工程管理所的推进计划安排,结合自身工作,认真开展大检查大反思,努力提高安全思想认识,并以此为契机,整改工作中的问题,提高管理水平,确保建设工程施工安全。

二、个人在安全方面的主要问题

1、“安全第一”的思想没有牢固树立。一是对安全的重要性认识不足,思想有所松懈。我在基层站段领导班子分管安全生产多年,深感安全生产的巨大压力,天天与铁路行车打交道,安全隐患时刻在身边,在风口浪尖上如履薄冰,为了保证安全,不得不全身心投入,加强管理,严防死守。到指挥部任职以后,就产生了“洗脚上岸”的思想,认为建设系统综合部门的工作,特别是项目前期管理与安全不是直接关系,安全思想开始松懈。既不去施工现场,也不主动过问安全的事,满足于项目实行招投标及签订合同,要求和规定都有了,施工单位也承诺了,至于合同及其承诺的履行情况,很少到现场进行检查,没有充分认识到安全铁路建设重中之重的工作,建设项目管理无论前期后期都离不开安全。这种思想和做法与铁路建设工作的要求存在大的差距,与当前的安全管理极不适应。

二是安全管理有所松懈。主观认为,所在部门管理的是项目的前期工作,对安全工作管理不够严格,对部门人员的要求也不高,满足于项目合同签订了,项目实施后也很少到现场检查落实,对施工安全情况也没有及时了解和掌握,合同中有关安全管理的条款套用规范文本,可操作性不强;设计由计统处委托,设计合同没有及时签订,设计文件供应不及时影响项目的实施,推图工作主动性不够,依赖于计统处的发放,施工图审核工作因种种原因未能正常开展,以会审代替审核,强制性标准的执行依赖于施工图设计,这种问题对建设项目的安全而言是极为不利的。

三是个人的业务知识和管理水平与建设项目的安全管理还不够适应。主要表现是对安全管理的规章制度和强制性标准没有完全理解和掌握,满足于原在站段分管安全工作时所具备的常识,宏观要求多,微观管理少,安全管理知识和管理理念没有与时俱进,特别是与大规模的铁路建设所要求的安全管理不相适应,与时时刻刻关系着既有铁路扩能改造,对安全管理要求更高的更新改造项目建设不相适应。

三、整改措施

1、提高认识。就是通过开展安全大检查大反思活动,进一步提高建设项目安全重要性的认识。当前,工管所主要负责更新改造项目的建设管理,既有线施工对铁路运输安全干扰极大,稍有不慎就会发生事故影响行车。干铁路,搞建设,无论前期后期,安全始终是永恒的主题,安全无保障,运输就没有效益。违章就是犯罪,违章就是杀人,这是血的教训带给每一位铁路职工的警示。因此,管理工作必须牢固树立安全第一的思想;牢固树立全员全方位安全管理理念;牢固树立既有线更新改造建设项目成也安全败也安全的观念,特别是要改变建设项目前期管理与安全无关紧要的错误认识和于己无关的思想,把建设项目的安全管理作为己任,融入中心工作,融入部门管理,融入岗位责任,自觉履行职责,加强安全管理;

2、提高主动性。要立足部门管理工作,主动加强安全管理,在搞好项目前期工作的同时,要主动介入项目的后期实施全过程,加强督促检查,了解现场情况,掌握施工进度,,充分发挥部门管理人员专业管理的优势,及时发现和解决安全管理存在的问题,督促施工单位整改,消除安全隐患,确保施工安全;

对安全管理的认识和理解范文第2篇

关键词: 学生安全管理策略制度分析

随着高等教育的发展,高校从过去相对封闭的“世外桃源”变成了相对开放的“小社会”,学生的学习生活区域存在着一定的不安全因素,使得高校安全事件频发,学生安全教育管理工作刻不容缓。同时,高校是人群密集场所,是一个相对自由的学术之地,学生是个性各异的个体,社会、家庭对学生健康、安全、快乐成长充满期待,高校对学生安全肩负着重要的责任,学生的安全是保障高校正常教学秩序,保持学校和社会稳定大局,建设社会主义和谐校园的重要的、基础性的工作。

目前的学生安全管理的现实着力点在于安全法规的学习宣传、督促检查和处理各类安全事故等日常性、基础性的工作,但突发性工作较多,学生安全任务重、责任大、风险高、压力强,工作缺乏科学的规划和整体性,工作容易陷入应付、被动的状态。在学生安全管理体系中,安全策略制度是在特定的校园环境里,在学生所涉的区域内,为学生的安全保证提供一定级别的安全保护所必须遵守的一系列条例、规则,是校园安全工作中对学生的安全行为产生规范和约束性影响的一部分,是学生安全管理的纲领性、指导性的策略。在目前形势下,构建学生安全管理制度保障体系显得尤为紧迫和必要。

1.学生安全管理中存在的现实性问题

安全管理中普遍存在的问题是认识不到位,方法不得当,制度不科学,执行不得力等。

1.1 在观念和认识上存在问题。

无论是学校管理者还是学生群体,在对安全问题的认知上,“安全第一”、“安全无小事”的思想认识基本是一致的,但在实际运作过程中,安全相对来说是“软任务”,在限定的时间和精力投入中,“安全的重要”往往会让位于教学科研管理和学习等“硬任务”的重要。尽管对安全工作逢会必讲,文件下发很多,部置检查也不少,但事实上,“安全第一”的观念并不牢固,在思想上没有真正树立起生命至上、安全为天的责任意识,对安全工作重视程度还不够,工作抓而不紧、抓而不力。

而在学生群体中,学生思想较单纯,社会经验不丰富,安全防范意识较差,安全习惯没有养成,在观念上认为自身与安全问题的距离还较远,而真正面对问题时又缺乏理性、冷静的判断和有效的应对措施。

1.2 在态度或心理上存在误区。

学生对安全工作重要性的理解往往停留在安全问题出现后甚至安全事故发生后。而每个安全问题的个案所涉及的区域面窄、特殊性强、影响度不同,学生感觉各类安全问题的发生是低概率事件,安全问题虽有典型意义,但终究是个例,因而忽略这种低概率,存在侥幸心理,从而导致安全防范意识淡薄,风险意识淡薄,对待安全管理的态度“超然”或“漠然”。

同时,安全的标准和规范在细节安排和程序规划中进行了较为明确、具体、科学的规定,基于安全的标准化、规范化与人们低投入、追效率、走捷径的心理惰性和行为习惯有一定的矛盾。在日常性、常规性生活和工作中,在产生工作疲劳和心理疲劳的状态下,学生容易把违章而未导致不安全的行为当成高效率经验,从而形成习惯性不安全行为,以短期的偶然性成果替代长期的必然性危害。

1.3 在制度设计上存在不科学状况。

安全管理是一个仍在继续发展的领域。目前安全管理中制定的制度或者指导性过强,原则意见较多,而缺乏可行性、可操作性,或者过于理想化、过于繁琐而在现实状态下管理成本过高、投入精力过大而不利于执行,使安全工作变成难于完成的使命。另外,制度仅仅对违反规则的行为形成制约,而对不违反规则的行为则没有限制。因此,它在限制行动的消极选项的同时,打开了其他选项的可能性。而再完备的制度也不可能包罗万象,所谓安全工作中“条条规程血铸成,不要再用血验证”,在一定意义上诠释了安全制度的形成往往是在发生重大安全问题甚至是血的教训下建立和完善的。制度的制定具有规范、评价、调节、整合的功能,同时也具有作用范围、价值诉求、实现方式上的局限性[1]。要达到安全管理制度的他律与学生遵循安全的自律的有机统一,安全规范要求的公共性与个体性的有机统一,安全意识和行为应然的目的性与实然的手段性的统一,这需要一个漫长的不断实践、不断修正、不断总结、不断完善的过程。

1.4 在安全监督和执行中存在折扣现实。

纵然制度的设计比较完备,细节具体,程序明确,可操作性强,但学生个体对安全的认识往往存在很大的局限性。这许许多多的局限性,导致了认识的差异,给执行带来被动,也就给安全埋下了许多隐患。这是学生安全管理中存在的“知易行难”的矛盾。一方面,学生安全监督检查的制度化举措不到位,频度不足,随机性强,深入程度不够。另一方面,部分学生对习惯性不安全行为思想上不重视,行动上纠正难,对不安全行为隐性危害和漏洞认识不足,自我控制、自我约束能力较差,把履行安全责任视为额外的负担和麻烦,同时对安全检查、监督和惩戒措施存在不认同、不配合等被动现象。

2.学生安全管理中的制度构建策略

学生安全管理的制度策略是在学生特定安全区域中,为保证提供一定级别的安全保护所必须遵守的一系列条例、规则,即认真研究管理工作的一般规律和安全管理工作的特殊性,逐步建立起政策性强、关联性好、易于操作的较为完备的学生安全教育及管理制度体系,建立起分工明确、责任清晰的安全教育及管理的责任体系,不断完善安全管理的制度构建。制度构建策略的重要性在于指导作用,现实意义在于将学生安全管理纳入法制化轨道,通过详细的安全管理措施、方法和程序,可靠地实现学生安全总目标。

2.1 构建学生安全教育培训制度。

思想认识的程度决定着工作的力度和深度。如果认识不到安全的重要性,就不会做好安全的自觉性。如果认识不到安全的必要性,就不会有做好安全的紧迫性。从安全行为科学的理论分析,由人的因素而诱发的事故已成为系统最主要的事故致因,而人的安全行为是复杂和动态的,具有多样性、计划性、目的性、可塑性,安全意识、安全态度、安全认知等决定人的安全行为水平。学生对安全价值的认识不同,会从其对安全的态度和行为上表现出来。因此,学校务必要先上好安全教育和培训这一最基础的课程,将学生认识中的“额外负担”转变成利已又利人的良好的安全行为习惯。

培训的内容可涉及安全法纪法规教育、日常安全规范和安全操作程序教育、案例和对照分析教育等,并通过开展预防事故演习,安全技术培训、安全知识竞赛等形式多样且内容丰富的活动,培育学生安全的技能和自主管理意识,并将学生安全教育培训形成制度,经常性、不间断地将安全工作加以强化,在学生思想观念深处形成安全教育的自我约束、自我教育的自觉模式。

2.2 发现问题,构建安全故障分析模型。

与安全理论或安全教育预设的环境不同的是,在学生生活、学习的现实世界中很少提供事先规定好的问题,即明显昭示不安全的因素。获得安全的方法就是寻找不安全,安全的特征就是它不会跌落、不爆炸、不起火、不对人的生命造成伤害、不变得松散、不短路或不引发诉讼等,这种证实是通过理解可能的不安全故障的模式并表明这些模式已经得到合理的防范来实现的。问题犹如疾病,具有症状,探寻复杂问题的关键方面为发现问题提供了超前行动步骤的机会。凭借经验、理论、常识、数据和专业技术较直观地提出问题,继而详尽论析、验证情况,最终高效地解决问题。解决问题的办法,就是把不安全故障的可能模式分析,这些模式的可能性,以及克服和防止不安全故障的可能手段包括进来,作为其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是解决问题的组成部分,同时还是信息组织不安全信息的特殊工具[2]。因而,不安全的故障分析在安全管理的策略性建构中有多种用途和意义。

学生安全管理中构建安全故障分析模型,一方面要依靠学校安全机构的专业人士,利用专业信息和技术,在技术上把握各安全要素,对安全管理中发生故障的规律进行分析和统计,控制安全问题的发生。另一方面要建立安全组织网络,建立安全故障分析信息系统,形成全员参与模式,集中各方力量,从而拓展发现问题的视角和诸多因素,将隐患彰显并能够有效控制。

2.3 主动管理,构建安全预警制度。

安全预警体系研究是以安全预警体系论为指导,通过对现有安全模式的分析论证,提出一种能够监测、诊断、预控安全事故的安全预警体系系统。其旨在为安全管理提供一种具有实际运用价值和可操作性的安全管理新模式。学生安全管理在具体运作中,可借鉴安全预警管理技术的应用技术,先找到能够合理反映安全工作的多项关键性的指标体系,进行建模研究。当然各方面涉及的内容有所不同,其基本方法是通过统计各个指标的百分比来进行预警。只有这些关键性指标诸方面协调发展,才能保证组织的安全。忽视任何一个方面都将对安全工作造成一定的安全隐患。

对学校而言,安全预警管理技术的本质在于预先控制、事前管理,其目的就是要在安全工作中实现预警管理,变原来的跟踪调节为预期调节,实现管理思想和管理方式的根本转变。安全预警管理需要从事故危险源出发,重视对危险源和隐患进行监控预警,采用高新技术手段实施各种监控预警措施,变事故处理为事故预防,随时发现隐患,随时进行排除,把事故消灭在萌芽状态,牢牢掌握安全管理的主动权,从而把安全管理工作的水平提高到一个新层次[3]。

2.4 构建安全危机和突发事件处理的应急预案机制。

学校是一个人群密集场所,安全危机和突发事件预设的涉及面广,学生个体差异性大和管理的复杂性强。大学生的特殊身份特征又会引发社会的高敏感度和高关注度。因此在安全工作防患于未然中又要加强安全危机和突发事件处理的应急预案机制的制度建设。应急预案应立足于重大事故的救援,立足于重大事故的自援自救,立足于相关社会资源的救助。危机和突发事件处理预案的编制依据相关的法律和法规,按照“安全第一,预防为主”、“以人为本,快速有效”和“属地救援”等原则对可能的危机和突发事件进行高效的处理,以减少危机和突发事件造成的伤害和负面效应,降低不良影响和后果。

危机和突发事件处理的应急预案机制包括重大事故(危险)发展过程及分析、应急区域范围划定、应急预案的组织措施和应急组织的分工职责、应急预案的技术措施、应急知识培训、应急预案措施的演练、通信联络、事故报告等[4]。在这项工作设计中要明晰模拟过程、分析程序、设定规范、明确要求、把握细节。唯有如此才能低成本、低风险、有序、高效地将损失最小化。

2.5 落实责任,强化安全管理的执行力,构建安全管理奖惩机制。

当制度战略方向已经或基本确定时,执行力就变得最为关键。执行力是一个系统工程,是一个完整的体系。在学生安全管理的实际操作中,提升学生安全管理执行力,构建安全责任奖惩机制是关键。褒奖激励机制是学生安全管理的导向性机制,将学生安全管理的奖惩制度和执行力连结起来,发挥学生主人翁责任感,尊重学生在安全管理中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自觉参与到安全管理之中,为学生的安全意识和安全行为建立重要的良性化心理基础。而对安全管理中的失察、失误、危机、事故等情况,严肃追究责任,并按规章制度进行严厉处罚,将安全管理“问责制”和工作考核中安全问题的“一票否决制”落到实处。

虽然有了安全制度,但在心理上既不能把制度理想化,又不能把人理想化,而应当把安全管理的措施具体化。用制度规范执行力的标准,用制度统一学生与管理者的执行力,用制度建立一个执行力激励机制和惩戒机制,从而通过规范化的制度来完善整体策略规划,规范学生安全行为。

参考文献:

[1]童建挺.政治制度:作用和局限[J].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2009,1:122-123.

[2]克雷格.勒尔.策略性思维[M].沈阳:辽宁教育出版社,2001:191-194.

对安全管理的认识和理解范文第3篇

【关键词】电力企业;执行能力;电力安全管理

引言:电力企业的各工作部门和部门内的企业相关人员针对电力安全管理职业中进行工作的能力,就被称为是电力安全管理的执行力,这也是电力安全企业在安全管理这方面的重要环节。由于最近这些年来我国的电力事业发展迅速,电力企业也迅速壮大,电力企业就受到了足够的关注,但是电力行业被称为高危行业,是因为一旦一个环节处理不当,就会产生危险,所以需要对整个电力企业的安全管理进行严格的监控,提高执行力,才能尽可能的避免事故的发生。

1 对电力安全管理执行影响的主要因素

首先就是相关的电力安全管理制度的不合格,制度存在漏洞会使危险直接发生。一套成熟系统的管理制度会影响整个电力系统朝着更安全的方向前进,也会为企业员工提供安全的操作环境;但是,有相关一部分的企业都没有正确认识到相关安全管理制度的重要性,也就没有对员工进行过多的约束和评定,甚至根本没有成形的评定标准和制度,就算有些企业有相关的约束员工的制度,也没有定期进行严格的考核。这样松懈的态度会使员工的工作环境存在相当大的安全隐患,也会使员工持有松懈的工作态度,容易在工作过程中出现纰漏,埋下安全隐患。

管理制度的实施力度有待加强。目前,已有一部分的企业和厂商构建起了安全管理制度,但却没有真正的使其发挥应有的作用,管理制度在实施这方面力度不够,也就造成了安全管理制度虽然合用但却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企业内部的员工对制度重要性也认识不够,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制度的收效甚微。另外一点,有些企业没有系统化的安全管理条列,也没有相关的安全培训制度,对安全方面的培训不到位。

对于安全管理的执行力存在着认识不足的问题。最近这些年,我国逐渐有了相对完善的安全管理规范,但是,对于规定的执行和理解却成为这之中的短板环节,相关的技术规范以及执行力度不够,或者说不够有力,一些企业工作人员在安全管理方面没有足够的素养和认识,距离标准还有不小的差距,也就致使事故发生率升高。

2 强化安全管理执行力的有效方法

2.1强化安全管理制度

在执行岗位制度的时候要做到严格,这是提高安全管理执行力的最基本的一点。只要将违章违规行为、失职失责行为整顿到位,就能够做到将员工的自身利益和岗位要求融合在一起,也为员工自身提供多一份的保障,同时促进规章制度的有效实施。另外,还可以将员工的工作行为与奖惩制度联系起来。足够强硬的管理制度一旦形成,对企业的管理和安全氛围的形成有大益处。企业及时奖励业绩突出、乐于奉献的员工,适当的对安全措施做得不到位的员工做出相应的惩罚,以此树立积极的典型代表,引导员工向规范化操做,安全化操做靠拢。同时,企业内部还应该建立相关完善的监督体系,相关机制,将事故发生的几率降到最低,有效的监督能够发现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存在哪些漏洞,并针对这些不足及时提出解决方案,相关人员配合解决在工作过程中种种不足和较为薄弱的地方,提高对电力企业安全管理方面的执行力。

2.2提高电力安全管理制度方面的执行力度

构建较为全面的人员执行力的基本保障关键在于完善相关方面的制度体系。所以,电力企业可以根据自身情况,构建和执行一系列行之有效的安全管理责任体制,准确清晰的注明相关工作岗位的工作人员的安全责任,并加大监督的力度。电力企业安全管理应选出一名主要负责人,根据不同的岗位划分的不同的职责分出相应的责任制度,避免发生事故相互推脱责任,在平常的作业过程中严格遵守安全规范准则。依照国家的相关文件指示,安全责任由企业内部的各部门依据自身所起的作用将承担的责任层层分解,确保责任的划分清晰明确,每个人都明确自己的安全生产职责,做到责任到人,层层有责任,由此来提高每名员工的责任意识,使整体员工的责任意识都达到一个高度,也能够体现每名员工在整体中的作用,进而增强员工的主动性。

2.3强化电力企业管理人员对于自身管理工作的重视程度。

其一,构建良好的氛围,这种氛围是指对执行力进行强化,加强企业内部员工的文化建设。企业文化,说的就是在这个企业运营发展的过程中,渐渐形成的可以代表这个企业本身的一些特征,员工能够认同接受并自觉遵守的工作准则和行为规范,甚至包括成形的思想。而今,大多数企业在发展过程中,重视企业效益而忽略了企业文化的发展,企业文化发展之路缺乏助力,不能形成成熟的企业文化产品,这也会使企业员工对安全管理方面没有一个全面的认识,思想松懈,最终造成管理工作的软化、出现纰漏,安全程度降低,然后导致事故的发生。其二,电力企业要定期接受上级组织的安全培训课程。通过课程和培训,也能够达到强化员工安全意识,做好安全防预工作。定期在员工内部举行知识技能大赛,及时发现存在员工中的普遍问题并进行解决,也可以达到鼓励员工对安全管理方面的重视以及相关知识的掌握,深刻意识到安全管理工作的重大意义,最终促进电力安全管理的执行力的显著提高。

3 结语

电力飞速发展的脚步已经达到了无人可阻的地步,电力企业的发展速度也同样惊人。电力作为一个高危行业,有着不可取代的地位,也同样受人关注。对电力安全管理,一直以来都有着争议的声音,却都在表明电力安全的问题不可忽视。但现如今却有许多企业不把电力安全管理当回事,本文强调了安全管理过程中执行力的重要性,并提出几个提高执行力的方法,意在强调安全管理的执行力至关重要,也为电力企业的执行力的提升提供借鉴方法。

参考文献:

对安全管理的认识和理解范文第4篇

【关键词】:安全;管理方式;安全管理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和发展,以往的传统管理模式已经不适应时代要求了,现在需要应用科学的管理方式,不断提高校园安全管理水平,真正把安全管理工作做好,推动和促进高等院校各项事业的进一步发展。

一、正确认识传统校园安全管理方式的不足

(1)宣传教育不到位

以往的传统教育对宣传教育没有高度重视,高等学院只是注重学生的到课率和缴费率,对校园安全工作认识不够,观念上没有加以重视。因而,基本上没有作宣传教育工作,即使有也是轰轰烈烈搞形式,走过场,学生也只是听听而已,根本没有深入人心,也没有起到宣传教育的作用。造成老师学生的意识当中根本没有安全的概念。

(2)没有安全预案,非常被动

一般在出现安全事故后,学校才会进行相应的处理,随后才会加强安全工作的管理,大有“亡羊补牢”的感觉,这样就容易埋下隐患,可能在短时间内会引起师生的注意,但事情过去后,依然故我,领导也不强调安全问题,安全管理工作基本上没有人抓,所以产生下一次安全事故的可能性非常大。

(3)不能调动师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传统的安全管理方式基本上是教育部门和学校分别制定各种安全规章制度,上面讲一讲,下面听一听。安全问题根本没有深入人心,同时广大师生认为,校园安全管理工作是保卫处的和其他人的事,与自己关系不大,所以,从思想意识上就没把安全问题放在心上,更谈不上积极主动地预防各种安全事故的发生。

二、必须加强认识

以往安全管理工作大多采用传统安全管理,与现代化科学管理方法相比存在明显不足。传统校园安全管理工作的着眼点主要放在系统运行阶段,一般是事故发生了,调查事故发生的原因,根据调查结果修正系统,这种模式称为“事后处理”模式。由于存在许多弊端,致使事故不断发生。而科学化安全管理工作的着眼点是预先对危险进行识别、分析和控制,变“事后处理”为“事先控制”,预防为主,关口前移,防患与未然。因此,从社会发展趋势来看,现代科学化安全管理取代传统管理已是势在必行,现代社会要求必须从传统安全管理向科学化管理转变。安全管理虽然是极其艰巨的一项工作,但是,只要坚持用唯物辩证法指导,不断研究探讨和把握安全管理的规律,就能掌握工作的主动权。科学是安全之母,愚昧无知往往是安全之祸,事故之源。许多事故的发生是由于人们缺乏必要的教育训练和科学知识造成的。科学管理是安全之母,如宿舍火灾、食物中毒等事故,其主要原因就是学生没有形成安全无小事的意识,缺乏对学院管理、用电时间的了解造成的。 “知识就是力量”,知识是安全管理的巨大力量,知识可以增加安全系数,提高科学文化素质,运用科学管理方式是校园安全管理的重要环节。

三、应采用的科学管理方式

(1)安全管理要以人为本

在现代管理学中,人是管理之本。管理的主体是人,客体也是人,管理的动力和最终目标还是人。因此,在学院安全管理过程中,学院必须尊重学生,关心学生,以学生为本,采取必要措施,保障学生的利益,使学生找到归属感,最终形成安全管理“命运共同体”,推动校园安全管理的改善和提高。 推行科学民主化的管理方式,人是最根本的,需要重视人、激励人,就要在管理方式上实行民主化。

(2)重视激励作用伟大的马克思曾经说过:人们追求的一切,都同他们利益有关。师生工作积极性的调动,要求高校管理者深入理解师生的内在需求,并予以满足,从而刺激工作热情、激发创造力。因此,在高校安全管理中引入多种激励机制,成为安全管理文化现代化所要求的重要方向。高校要注意多运用正激励,一方面可以在各层次签订安全生产责任状的基础上,对完成情况好的分院和个人进行物质奖励,;另一方面,加强精神奖励,可以评选安全班级安全宿舍安全标兵,从学院管理层到分院班级宿舍个人都要有代表,满足不同阶段人的荣誉感。

(3)把情感融入校园安全管理在人的社会实践活动中,精神力量起着极大的作用。其中,人的感情因素深深地渗透到行为中,影响着行为目标、行为方式等多方面。在校园内部,每一名师生都拥有自己的情感世界,校园管理者只有深入了解、沟通和激发师生的内心情感,才能在管理工作中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实行全员安全宣传教育,使组织达到最佳安全状态。

(4)把全员吸纳入安全管理要

保障安全必须坚持群众路线,形成“安全工作,人人有责”的共识,切实做到专业管理与师生管理相结合,在充分发挥安全管理人员骨干作用的同时,吸引全体师生参加安全管理,充分调动和发挥广大师生的安全工作积极性。安全工作责任制为全员参加安全管理提供了制度上的保证。还应当实行动员和组织广大师生参加安全管理的新形式,如在班级和宿舍经常性的进行安全管理的主题班会和座谈会等。

总之,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学生管理工作面临着许多的问题和挑战,只要我们端正态度和掌握先进的现代管理技术和管理方法,从源头上就积极清除各种不稳定的安全因素,我们就一定可以防止校园各种安全事件的发生。从而促进校园各项工作的顺利进行。

作者简介: 邹莉、江西樟树人教员现任职于江西渝州科技职业学院财经学院

参考文献:

1.金 科,张连生《运用科学管理手段不断夯实安全基础》;

对安全管理的认识和理解范文第5篇

【关键词】隧道;施工安全;问题;措施、建议

0.引言

施工安全不仅会影响到隧道施工的质量以及隧道施工的效率,而且会对国家的财产安全形成巨大的威胁,并会对隧道施工人员的人身安全以及附近生活人们的生命安全形成巨大儿威胁。是否能够在隧道施工的过程中施行相应的隧道安全管理措施是衡量一个企业是否具有较强竞争实力的关键。隧道安全管理会受到众多安全因素的影响,安全措施的实行要考虑到多方面的因素。本文接下来对于隧道施工安全管理过程中存在问题进行了分析。

1.隧道施工安全生产管理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1缺乏施工安全意识

在隧道施工过程中生产安全意识的淡薄是普遍存在的问题,对生产安全生产规律认识不足、对于隧道施工的安全规律认识不足、对于隧道施工新技术的不了解,对于隧道施工过程中的安全管理缺乏科学的规划都是目前隧道施工安全管理所主要面临的问题。如果对隧道施工过程中的安全生产规律认识不足,就无法根据隧道施工安全的实际去采取针对性的措施避免安全生产过程中所面临的问题,就不能实现对于隧道施工的安全管理工作对于隧道施工过程中的要求与技术的理解存在偏差,就不能根据隧道施工所面临的实际的情况,新的要求以及新的标准进行施工,就可能出现隧道施工过程中的安全问题,在隧道施工的过程中出现问题的时候就无法理解安全问题产生的根源,也就无法处理隧道施工过程中所出现的安全问题。

1.2安全管理制度执行不利

隧道安全管理措施的制定都是经过科学的论证,来尽量避免施工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安全问题,目前几乎所有的隧道施工单位虽然都有相应的安全管理相应的规章制度,但是大部门企业在执行力度上存在很大的差距。安全管理没有对相关的责任人进行明确,在安全事故发生之后也无法明确事故责任的归属。相关的安全责任制度不明确给管理人员消极的应对安全管理措施埋下了隐患。在隧道施工安全管理的过程中隧道安全管理的人员往往不是企业的员工,安全管理人员往往是以兼职的形式存在于企业隧道施工安全管理的过程中,隧道安全管理人员在各项福利待遇方面和企业的正式员工存在很大的差别,这对于安全施工管理人员的施工热情是一个打击,所以相关管理人员的管理就会难免出现疏漏。

1.3缺乏相应的安全教育

隧道施工的过程中具有施工难度大以及施工程序较为复杂的特点,所以出现安全问题的几率非常大,在隧道施工的过程中一定要加强对于隧道施工人员以及相应的管理人员的安全教育,但是该问题却没有引起施工企业足够的重视,大多数施工企业重视的是项目的争取以及施工进度的督促,大多数企业却忽视了安全教育这个问题。施工单位的安全管理人员对于该问题的理解也存在不到位的情况,缺乏安全管理的意识,将安全管理工作视为一项可有可无的工作,绝大多数施工单位的安全管理工作都没有招聘相应的安全管理技术人才,而是随便安排给了企业的老员工,这是目前施工企业所普遍存在的问题。

1.4企业对于安全问题缺乏相应的奖惩制度

虽然目前在大多数的施工企业中都建立起了安全问题的奖惩制度,但是奖惩制度的执行却存在很大的问题。执行力度不够甚至不执行是目前施工企业存在的普遍的问题。在企业出现安全事故事故之后企业往往考虑的是如何应对家属应对媒体,而没有对相关的安全责任人进行处罚,对于安全管理做的较好的部门也没有进行相应的奖励,这在很大程度上会降低企业安全管理人员工作的积极性。

2.加强安全生产管理的思考

2.1强化安全生产管理意识

安全意识的加强不应该只停留在口号阶段,要尽量落到实处。在施工的过程中要将安全生产管理的意识渗入到施工过程的每个环节对于能采用较为安全措施的不采用较为危险的工作方式。真正实现在每个环节中安全意识的到位。

2.2明确安全管理过程中的责任制度

安全管理责任的落实必须落到实处,落到安全生产过程中的每个环节。首先确定领导和安全管理负责人的职责以及明确相应的责任,唯有这样安全管理制度才能够真正发挥作用。在安全事故发生制度一定要启用追责制度,对于安全问题的责任人进行严厉的处罚。在整个安全管理体系中要做到安全生产的各个环节紧密结合,做到无缝衔接,每个环节都具有相应的安全事故责任人。

2.3安全管理措施的维护和执行

在企业的安全措施制定之后只有不时的对安全管理措施进行维护以及强化安全管理措施的执行才会使得安全管理措施真正发挥其应有的作用。所以该环节也是安全措施是否能够正常执行的主要环节。安全管理措施包括规章制度以及相应的基础设施。这些都是需要在施工的过程中进行维护的以便使得其在安全管理的过程中真正发挥其作用。

2.4奖惩制度的落实

奖惩制度只有落实到位才能够激发安全管理人员的工作热情。在相应的事故责任人必须要做到追责到底的态度。严格执行既定的安全事故责任处罚机制严重的移交公安机关。对于在隧道施工安全管理过程中做出成绩的,有效减少了施工过程中所出现的安全问题的要做出相应的奖励措施,使得从事安全管理工作的相关人员以极大的热情投入到安全管理过程当中去。

3.结语

随着我国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不断加大,铁路以及公路的隧道施工工程也在不断增多,隧道施工工程的增多使得我国面临着隧道施工的安全问题越来越多,目前我国隧道施工面临着诸多安全方面的问题如安全意识的缺乏,安全制度的不规范,安全教育的不重视以及相应的奖惩制度执行不力,针对这些问题本文提出了具有针对性的安全管理的措施,以期减少隧道施工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安全隐患。 [科]

【参考文献】

[1]姜恩特,赵瑜.浅谈公路工程中的施工安全管理工作[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2(14).

[2]吕珩.浅谈公路工程施工安全管理[J].技术与市场,2012(08).

[3]尹世洁.试论公路施工安全管理[J].科技资讯,2014(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