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计算机专业的学习计划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关键词】面向对象;封装;教学设计;教学目标;教学方法;信息化手段
1 课程介绍
首先介绍本次课程的背景、主题、课时、先行后续章节,明确课程地位。
1)图文结合,以手机为例阐述封装概念: 隐藏对象的属性和实现细节,仅对外公开接口,控制在程序中属性的读取和修改的访问级别。
2)本课主题是面向对象之封装,属于Java程序设计课程中的一个章节,开设专业为计算机软件专业,安排课时为2课时理论课。
3)本课时的先行章节有Java相关知识与运行环境搭建;Java基础语法与流程控制;面向对象初探――类和对象。后续章节有面向对象核心思想之继承与多态以及面向对象之接口。
2 教学分析
2.1 教学设计思路
教学内容不仅仅包括教材内容的综合,还包括教学目标的确定、教学方法的设计、信息化手段的支撑。我的设计思路如下:首先,进行市场调研,根据职业现状,确定专业岗位,制定人才培养方案,这是我们进行教学内容设计的重要依据;归纳岗位中的典型任务,提出相应的专业能力要求,通过细化分析,确定教学目标;根据学情调查和课程标准,进行教学设计;利用多种信息化手段,实行课堂教学实施;完成教学后,再进行评价反馈和完善。
2.2 教学目标
本课的知识目标包括:什么是封装;为什么要封装;怎样实现封装。其中怎样实现封装既是本课的重点,也是难点。本课的能力目标要求学生体会面向对象程序设计思想,编写模块化程序。
2.3 学情分析
本课程面向计算机软件专业大一下学期的学生,高职学生的学习特点可以总结如下:他们的专业学习热情尚处于培育期,要求养成课前预习的习惯;他们初具编程能力,喜欢模拟真实的工程项目;对动手操作有热情,借此强化实践,提高兴趣;理论知识方面欠佳,需要理论和实践结合的教学。
2.4 教学策略
基于以上情况,确定了以学生为中心,项目导向型的教学策略。教学以项目为载体进行,具体的工作项目与任务使教学目标一目了然,比起传统章节式教学,更能引发高职学生的学习热情。信息化支撑的手段包括网站、软件平台、多媒体课件、试题库与多种与学生交互方式。
3 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包括课前探索、课堂实践和课后拓展。其中90分钟的课堂安排如下:问题讨论(15分钟)、理论介绍(25分钟)、项目规划(5分钟)、项目实施(40分钟)、总结与讨论(15分钟)。
1)课前探索:预习、思考、讨论
提前布置预习任务,学生通过课本预习,初步了解面向对象特性。了解对象所具有的属性与行为。让学生试体会在程序中如何通过代码来设置或执行属性和行为。
总结问题如下:如何理解属性和行为的权限;为什么说直接向属性赋值是不良的编程习惯,正确的方式又该是怎样的;如何理解对象所能执行的行为。
2)课堂实践
理论介绍:本课内容属于教材的项目五――学生基本信息管理中的一个任务。通过面向对象程序设计,实现对学生基本信息的统计与显示。其中运用到的封装知识点用来构造学生对象。
问题讨论:通过举例说明、现场编程解答学生提出的问题。
问题1:如何理解属性和行为的权限。
通过对封装概念的介绍,学生对权限的定义有了初步了解。然后讲解具体的权限定义关键字:private、public、protected、friendly,每个关键字所能修饰的元素以及具体的范围如何理解。此时也运用到了上次课所讲过的继承相关知识。再通过现场编程,让学生实际了解权限定义。
问题2:为什么说直接向属性赋值是不良的编程习惯,正确的方式又该是怎样的。
属性是类的核心,而程序模块面向用户,属性应该属于内部结构,比如手机的内部电路。如果直接向属性赋值,则相当于对程序内部结构的破坏,所以说是不良的编程习惯。正确的方式是使用getter/setter方式对属性进行封装,提供接口以便于进一步操作。
问题3:如何理解对象所能执行的行为。
对象能执行的行为包括预定义方法和自定义方法。其中预定义方法需要从API引入,则涉及到包的组织、继承、封装等综合性知识。
最后通过互联网等知识平台,补充封装在现实软件设计中所起到的作用。
项目规划:理论知识介绍完毕之后,进行具体的项目规划,首先引导学生进行项目分析,明确项目内容,细化项目任务,要求学生自主完成项目结构与流程图(可通过互联网与教学资源网获取参考资料)。
项目实施:根据项目结构图,以教师为主导,完成本课时的任务模块――实现访问控制。本任务将在上次课的基础上,重新定义学生类,对学生及其不同成员定义不同的访问权限,并封装学生个人的基本信息。另外,在实践的过程中,教师提出问题:实例变量和类变量,实例方法和类方法之间的区别和联系?引导学生思考,并回答问题。
总结与讨论:教师对本课时的知识点作逐一回顾,再次强化重难点――为什么要封装,如何实现封装。学生通过本课时学习,应掌握以上知识点并作答。学生需要完成的配套训练,将在相应2课时的上机课时中完成。教师布置上机项目,学生通过课后设计、编写,上机调试,进一步熟练掌握知识点的实际编程运用。
3)课后拓展
教师为学生提供了多种教学资源与教学场所,学生需通过动手编程、设计项目来巩固本课所学知识点,为上机课做好准备。
4)考核与评价
本课程考核分为三部分:理论掌握度50%+项目分析与规划能力30%+项目实施能力20%。
5)特色与创新
本课程以职业能力培养为目标,实现了教做学评为一体,以工作过程为指导,实施项目有应用价值,提供丰富的教学资源,构建多元化评价体系。
课程的改革思路如下:
(1)强化工学结合的教学理念,加强项目的实用度建设。
(2)建设精品课程与教学网站,打造优良的师资团队。
(3)建立基于企业项目开发的学生技能实践达标的在线考核平台,实时反馈学生学习程度。
4 结束语
计算机专业具有技术性强、知识更新快、就业分散的特点。高职院校重点是培养职业人才,其教学应与一般本科院校有所区别。就计算机教学而言,应该具有独特的职业计算机教学特色,要提高自身竞争能力,要求学生适应能力强,有创新精神,逐步提高职业素养,培养较强的实际动手能力。除了掌握基础的计算机理论知识外,更重要的应具有勤奋踏实、吃苦耐劳的精神,高职院校的计算机专业在进行人才培养中应结合市场需求和岗位需要,积极探索实践教学新途径,建立完整的一体化的实践教学体系。以“精理论、重能力、多实践、求创新”的办学理论为指导思想。重视实践和应用,促进学生专业素养的提升。教学过程中,重在培养学生的编程思想,提高动手能力,理论课教学之中要随时注意这一点。
【参考文献】
关键词:高职会计电算化专业学生 BPR 职业能力 中小企业 信息化
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特别是以ERP为核心的企业信息化建设,使财会人员面临新的机遇与挑战,使得人们开始关注流程再造(BPR,Business Process Reengineering),研究及实践发现,企业实施BPR是成功推行信息化建设的前提条件。BPR的实施要求对企业现有的业务流、资金流、信息流进行不断的优化和整合,其中资金流是三者的枢纽,是财会工作的核心,也是企业管理层和投资者关注的重点,因此,在BPR过程中,基层财会业务骨干发挥着重要作用。高职会计电算化专业是培养基层财会业务骨干的摇篮,如何应对企业BPR工作的新要求,培养符合社会需求的高技能应用型人才,已引起社会广泛关注。本文对高职会电学生BPR职业能力的需求情况等问题开展调查研究,以期对高职会电专业的教育改革提供参考。
一、基于珠三角中小企业需求与现状的问卷调查
(一)问卷设计 文献回顾显示,国内外研究者在研究会计职业能力框架时都考虑到了信息化、BPR的重要性,“业务流程分析”、“流程再造”等已成为会计人员参与信息化建设的能力要求,但目前对BPR能力的研究都是零星地出现在信息化职业能力等相关文献中,没有较系统的研究,并基本以定性描述为主,专门针对高职会电学生BPR能力的研究偏少,因此,本文将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根据调查统计数据,就企业信息化对高职会电学生BPR职业能力的需求进行初步研究,调查问卷设计过程中主要考虑以下问题:(1)企业对高职会电学生BPR能力的需求情况。考虑到企业的信息化建设水平会影响企业对BPR能力重要性的认识,因此,调查中将企业的信息化建设水平分为三个阶段:阶段一,财务、业务均以手工处理为主,没有正规的财会软件及业务管理软件;阶段二,财务或业务部分实现信息化,有正规财会软件或收发存等业务管理软件;阶段三,财务和业务都实现信息化。(2)企业BPR对高职学生能力的具体要求。虽然大多数学者从知识、技能、价值观三方面构建会计的职业能力框架,但笔者认为,知识是技能的基础,技能是知识在具体应用过程中的体现,在调查过程中受访者通常是将两者结合起来,考察劳动者的能力,因此,这里用能力作为调查因素,并细分为专业能力、发展能力和社会能力。其中,专业能力包括:软件操作、流程梳理与优化、风险控制、信息化点需求分析、软件设计;发展能力包括:学习能力、职业判断能力、创新能力;社会能力包括:团队合作能力、表达能力、沟通协调、组织领导。(3)价值观也是职业能力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职场上通常体现为职业素质,本次问卷中职业素质包括:积极态度、严谨认真、坚定意志、职业道德。(4)企业对高职会电学生BPR职业能力的现状评价。在问题回答方式上,主要采用李克特量表法(1ikert scaling)测量,并进行正向5级赋分。在各种能力、素质的重要程度方面各级评分含义是:5分―很重要,4分―重要,3分―一般,2分―不太重要;1分―很不重要。在职业能力现状评价方面各级评分含义是:5分―很满意,4分―满意,3分――般,2分―不太满意,1分―很不满意。
(二)调查对象与样本 考虑到高职会电学生的主要就业单位为中小企业,而众多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实践证明,企业高层在BPR等信息化建设过程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本次调查的范围为珠三角地区的中小企业,调查对象是这些企业的负责人或信息化建设项目的负责人。在调查过程中,中小企业的界定参照《关于印发中小企业标准暂行规定的通知》(国经贸中小企[2003]143号)的标准,该通知中的界定标准有职工人数、销售额、资产总额三种,由于企业一般视销售额、资产总额为商业秘密,不予回应,因此本调查以职工人数作为界定中小企业的标准。对于该标准没有涉及的行业,列为“其它”类,人数标准参照最低值“200人以下”。本次调查发放问卷246份,回收197份,其中有效问卷168份,问卷有效率68% 。有效样本的行业构成及信息化阶段分布情况见(表1)。
(三)数据分析方法 主要通过计算总体样本的得分率,来评价高职会电学生的各种BPR能力、素质的重要性和BPR职业能力的现状。在分析总体的基础上,再根据中小企业所处的不同信息化阶段分组统计得分率,进一步对上述问题进行分类研究。得分率计算公式如下:Fi= 其中: aH――最高等级分值 aj――各个等级分值
nij――对于第i个问题达到等级j的人数 N――样本数
(四)调查结果分析 本文调查结果如下:
(1)中小企业对高职会电学生BPR职业能力的需求状况。 (表2)显示,中小企业对高职会电学生BPR职业能力重要性的认同得分率不算高(0.79),但按中小企业所处的信息化阶段分组统计发现,各阶段的得分率有明显的差异,阶段一的得分率比较低(0.66),阶段二、三的得分率明显提高(0.83、0.94),这说明随着企业信息化程度的不断提升,受访者更加认同BPR的重要性,因而对高职会电学生BPR职业能力的要求也越高。问卷还对高职会电学生应具备的BPR职业能力的层次进行了调查,(表3)显示,不论是总体还是按信息化各阶段进行考察,受访者大都认为高职会电学生BPR能力应定位在“执行层次”,在阶段二、三更明显(达到82.8%和87.5%),而选择“管理层次”和“战略规划层次”则相对较少。有意思的是,处于阶段一的企业对高职会电学生BPR能力层次的期望要高于阶段二、三,估计是这些企业信息化程度低,缺乏系统性信息化建设的经验,低估了信息化的难度,对高职学生寄予过高的期望。
(2)中小企业BPR对高职会电学生各项专业能力的要求。(表4)各项专业能力中,“流程梳理与优化”(0.91)、“风险控制”(0.87)、“信息化点需求分析”(0.82)得分率较高,“软件操作”为次(0.75),“软件设计”最低(0.39)。这说明在BPR过程中,受访者并没有把“软件操作”这一传统的会电操作技能作为非常重要的能力重点,而是更突出“流程梳理与优化”、“风险控制”、“信息化点需求分析”这些企业信息化建设相关技能的重要性,但对于“软件设计”这一信息化技能,受访者认为对于会电专业学生而言不具备重要性。分阶段统计发现,处于阶段一的受访者对“软件操作”还是比较看重(0.80),甚至与“信息化点需求分析”(0.79)重要性相当,这可能与他们还没有太多的信息化建设经验有关,他们认为买套软件、学会操作就可以实现信息化,忽视了BPR在信息化过程中的作用。相比之下,阶段二、三的受访者则明显把“流程梳理与优化”、“风险控制”、“信息化点需求分析”作为重要的专业能力。
(3)中小企业BPR对高职会电学生各项发展能力的要求。(表5)显示,中小企业在BPR过程中对高职会电学生的“学习能力”和“职业判断能力”要求较高(0.92和0.89),均超过重要的程度,“创新能力”则偏低(0.74)。分阶段统计显示,“学习能力”和“职业判断能力”在各阶段的重要性与总体结果基本一致,而“创新能力”则随着信息化阶段的不断提升,重要性有所加强,已接近重要程度。
(4)中小企业BPR对高职会电学生各项社会能力的要求。不论是总体还是分阶段的统计(表6)均显示,“表达能力”、“团队合作能力”得分率较高,均超过重要程度,“沟通协商能力”居次,“组织领导能力”最低,重要性还不到一般水平。这一结果与前述BPR能力层次的分析基本一致,高职会电学生主要从事“执行层次”工作,而“沟通协调”和“组织领导”能力属于管理、战略层次,因此,其重要性对高职学生而言不会过高,但“表达能力”、“团队合作能力”是任何层次都需要的能力,对高职学生而言尤为重要。
(5)中小企业BPR对高职会电学生各项职业素质的要求。(表7)显示,受访者普遍重视“严谨认真”(0.97)这一传统的职业素质,其次是“职业道德”(0.93)和“积极态度”(0.92),“坚定意志”则略低(0.87),这些职业素质均达到了重要的程度。分阶段统计结果与总体结果基本一致,“坚定意志”素质的重要性不断上升,这说明BPR的持续性和艰巨性,使受访者越来越意识到企业员工具备坚定意志也是BPR成功的重要因素。
(6)中小企业对高职会电学生BPR职业能力的总体评价。问卷最后让受访者对所在企业近三年高职会电专业毕业生的BPR职业能力进行了总体评价。(表8)显示,企业对高职会电学生BPR职业能力的评价比较低(0.43),处于不太满意的水平。分阶段统计显示,随着信息化阶段的不断深入,满意度呈下降的趋势,当然这一趋势不是很明显。
二、高职会电学生BPR职业能力现状与原因分析
(一)BPR职业能力现状 企业专家的意见与问卷调查结论一致:高职会电学生缺乏BPR方面的能力和素质:(1)专业能力方面。高职会电学生一般就业3个月左右就能熟悉掌握本职岗位的业务,比较擅长简单的系统操作,但缺乏总结、分析的方法和技能,因此,在企业信息化建设这项长期工程中,无法对自己本职及相关岗位的工作流程和进行有效梳理、分析,难以在业务、信息、资金流程的整合、优化方面中提出合理的信息化建议,不能发挥基层财务人员在BPR过程中应有的作用。(2)发展能力方面。高职会电学生的学习能力、职业判断能力不高,工作上缺乏改良、创新意识。他们一般只关注本职财务核算工作,不善于学习、了解企业的业务知识、业务与财务之间的关系,导致他们无法根据企业信息化建设实际情况,在BPR过程中对信息化点、风险控制进行判断,提出专业的意见,延误了新技术的应用和管理信息系统的升级。(3)社会能力方面。高职学生表达能力较好,基本符合企业的要求,能比较清楚的表达个人的意图。但习惯于本职岗位的单干,在BPR过程中,团队合作、沟通协商能力较差,影响了BPR实施的进度。(4)职业素质方面。企业专家比较认可高职学生的职业道德和严谨认真素质,但在积极态度和坚定意志方面则评价较低。许多专家发现BPR过程中,高职学生把自己定位成被动参与者,不积极学习、关心BPR过程中的新知识、新技术、新功能,遇到困难不积极思考解决方法,甚至放弃,缺乏坚定的意志。由于BPR是一个持续不断的变革过程,它需要企业全体员工持续的积极参与,因此积极态度与坚定意志是BPR中很关键的职业素质,高职学生在这方面与企业要求有较大的差距
(二)BPR职业能力原因分析 (1)对BPR能力认识不到位。企业专家指出,当前高职教育中一些实用主义的观念认为,高职学生只要学会操作,能就业就足够了,其他的能力可以留待就业后,在企业的实践中慢慢培养。在这些观念的影响下,一些学校虽然意识到BPR的重要性,但因种种原因还是放弃了,而把教学重点仅放在软件操作层面上,满足于学生考取各种电算化资格证、商业软件认证的通过率。在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的环境下,造成学生缺乏参与企业信息化建设的能力和信心,制约了个人和企业的共同发展。(2)BPR实践教学缺失。企业专家认为,在实务中中小企业仍处于信息化的初级阶段,即使是已初步实现ERP的少数企业,随着企业的不断扩张和技术进步,其内部的业务和流程也会发生变化,因此,信息化不是一蹴而就,也不是一劳永逸,持续的BPR在实务中将是长期存在的,是一个动态的过程。目前高职学校均比较重视会电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也开设了相应的手工模拟实训、会计电算化实训、ERP实训等课程,这是进步。但同时,专家也指出这些课程是相互独立的,案例也多是互不相干,这与企业信息化建设的连续动态过程相距甚远,特别是忽略了从手工到会计电算化,再到ERP的流程再造过程。实训课程是静态的,即教材上有什么样的初始化数据,学生就把它输入软件系统,通过实操仅仅是成为了一名操作员,至于这些数据的来源、相关功能如何实现财务、业务流程的改良与优化,学生则难以深入理解。BPR过程的缺失,使高职会电学生不仅失去一种关键的信息技术能力,也失去了一个锻炼业务与财务流程分析、数据收集、整合判断等综合职业能力的机会。(3)实践教学开发难度大。企业专家认为:由于BPR的教学实践涉及的不仅是企业某一时点的静态数据(如已准备的初始化数据),还要包括信息化过程的动态数据,如流程的现状分析、改进方案、信息化功能匹配、初始化数据采集等,对实践教学情境的设置、师资力量的要求都很高,因此,虽然一些高职院校也认识到BPR教学对高职会电学生的重要意义,但鉴于BPR教学,特别是BPR实践教学开发难度非常大,也不得不放弃相应的课程建设。
三、高职会电学生BPR职业能力提升的建议
(一)重新审视BPR职业能力的重要性 调查结果表明,中小企业非常重视高职会电学生的BPR职业能力,特别是随着信息化建设的不断深入,对BPR能力的重视程度也更高。这说明中小企业已意识到持续的BPR实施将涉及到企业的每个角落:“实施BPR成败的关键取决于企业中的人――这不仅包括高层管理者富于创新、敢于冒风险的企业家精神,更需要企业上下全体员工的整体认识水平与综合素质的相配合”。因此,高职会电专业要培养适应企业信息化要求的高技能、高素质人才,就必须重新审视BPR职业能力的重要性,确定BPR在会计电算化实践教学中的地位和作用,重构会计电算化实践教学体系。
(二)明确高职会电专业BPR教学目标及内容 (1)高职会电专业BPR教学目标。问卷调查结果显示中小企业对高职会电学生BPR能力层次的定位是执行层次,专业能力方面,流程梳理与优化等能力受到重视;发展能力方面对职业判断能力和学习能力要求较高;社会能力方面强调表达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职业素质方面,除传统的职业道德和严谨认真外,随着信息化程度的深入,BPR实施范围与难度加大,积极态度和坚定意志越来越受到企业的重视。问卷调查还反映了企业对上述职业能力的总体评价满意度较低,访谈补充调查进一步说明,除企业比较认可的表达能力、职业道德和严谨认真的职业素质外,对于BPR实施所需的流程梳理与优化、职业判断能力、学习能力、团队合作能力、积极态度和坚定意志等能力和素质,企业的评价都比较低。重新设定或调整人才培养的重心。(2)高职会电专业BPR教学内容。补充调查从企业的角度,指出了高职会电学生BPR能力低下的其中一个原因是现有教学内容的不足,即BPR实践教学缺失。对于这种缺失的弥补,笔者认为不能简单的叠加一块BPR教学内容,而是要在重新理顺、整合已有教学资源的基础上,模拟企业信息化的不同阶段,设置难度渐进的流程再造情景,解决如何与手工模拟实训课程、会计电算化实训课程进行融合的难点,进一步完善会计电算化实践课程的教学内容,重构实践教学体系。
*本文系广州市教育局教育科学规划课题 “基于流程再造的高职会计电算化实践教学研究”(项目编号:09A191)的阶段性成果
参考文献:
[1]王晓娜:《我国会计人员职业能力框架的初步研究》,《东北财经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4年。
论文摘要:职业教育注重实践性教学,传统的教学方式已经不再适应现代技术条件下教学的需要,教学方式的改革势在必行。我校对计算机应用、计算机网络技术两个专业率先施行模块化教学方式(MES),真正实现了将职业教育的培养方向准确地定位在“以就业为导向、以技能训练为突破口”,教学“理论—实践”一体化,取得了比较好的效果。
论文关键词:教学改革;模块化教学(MES);课程设置
近几年在我校计算机专业毕业生的就业推荐工作中发现,毕业学生中在每一方面都学有专长的毕业生往往是工作岗位上的优秀者,深受用人单位的欢迎,很多已成为企事业单位的技术能手及技术骨干。而在学校每一门课程的学习都不算差,但没有哪一门课程或哪一方面学得比较精的学生往往找不到工作,或在工作中也是平平常常的,没有竞争力。毕业生就业后反馈回来的信息也表明,在工作中能帮助他们真正解决实际问题的往往是那些在学校里学得特别精的、与工作方面相关的几门课程。且由于目前职业院校生源素质普遍下降,学习积极性不高,而专业教学计划又基本是按原中等专业学校教学大纲编制,课程杂而多,因此造成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方方面面都学到一点,但没有哪一方面能真正学懂、会用。这种模式已经远远满足不了企事业单位对职业技术人才的要求,其主要表现如下。
1.动手能力差。
2.思维不活跃,适应不了快速变化的技术要求。
3.自我学习能力差。
因此,对我校计算机专业的教学改革是一个迫在眉睫的问题,其主要实施方案就是对专业课程进行模块化教学,重点突出动手能力的培养,理论知识采用实用、够用的原则。由于我校最后一学年安排学生顶岗实习,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所有专业课老师都希望学生将相关课程学通学精,但由于教学时间少、学生基础差和每个同学的兴趣、偏好不同,学生不可能将每门功课都学通、学精。所有课程都平均用力,结果什么都学了一点但没有哪一方面知识或每项技能能够熟练运用,也不能结合自己的特长发挥自己的优势。若将学校专业教学与社会对人才需求紧密联系起来,改革教学计划和课程设置,那么就可以做到既能促进教学的科学化、合理化,又能使学生学有专长,适应社会的要求。改变传统职业院校课程设置中的课程门次较多,涉及教学内容较广,理论课程较多,多而不精的状况,为今后学生的就业打下良好的基础,模块化教学不失为一种很有效的尝试。
一、什么是模块化教学
模块化教学方式(MES)是上世纪70年代初由国际劳工组织研究开发出来的一种新的以现场教学为主、以技能培训为核心的教学模式,它一出台就在许多国家,特别是在发展中国家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模块化教学方式要求专业的设置必须要以社会需求为依据,以市场为导向,按岗位能力要求为目标来设置模块化教学的课程方案,教与学有具体的、唯一的目标,上课教师要按具体的目标来进行专业教学和成绩评估。
二、在我校实施模块化教学的可行性分析
按照中等专业学校课程设置,每一个专业的课程之间是一种链状关系,它既要考虑知识的全面性、连贯性,又要考虑知识的扩展性、实用性,各门课程的教学是一环扣一环,不能断开,也不能改变顺序。前面的课程学不好,就会影响到后面课程的学习,再加上每位上课教师都会强调本门课程的重要性,就会导致教师和学生都在各门课程上疲于奔命。加上目前职业院校学生的文化素质较低、基础弱、底子薄、接受能力较差,而传统的课程教学方式针对性不强,学生对于系统化的理论知识难于吸收,导致学生学习的劲头不足,掌握的技能也不扎实。为此,我们提出对职业技能人才培养的新模式——模块化教学,该教学模式以“够用、实用”为准则,重点突出一个“职”字。同时认为若还是按照计算机专业原来的课程设置来安排教学,对现在的学生及教学时间来讲都不适用。从社会对计算机专业人才的需求来看,用人单位并不需要对整个专业所有课程内容什么都懂一点,但没有任何特长的人才,就像一个不懂得计算机维护的学生可以熟练运用图形图像软件,一个擅长程序设计的人不一定熟悉电子商务一样。在各门课程中,photoshop与VF、C语言与网络之间,是独立、互不影响的。同时除了计算机类的课程之外,为了适应社会的需求,还需要补充一些其他的知识。如学习电子商务就要增加财会方面的课程;学习图形图像处理就要增加美学、摄影学方面的课程。我们可以依据课程所具有的独立性,紧密结合社会对人才的需求,把计算机专业课程结合应用领域的不同,划分为几个模块,注重实际效果,培养实用性人才,对计算机专业课程进行模块化教学改革。
三、在我校实施模块化划分意义
随着社会的发展,计算机已经进入社会的各行各业,对计算机专业人才的需求也越来越多。当今社会对初级计算机专业人才的需要亦可分为几个基本模块,如办公设备维修、电子商务、图形图像处理、网站维护等。在教学设置中可以考虑把与模块密切相关的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作为该模块的主要教学目标。通过这样的课程设置,既节省了宝贵的教学时间,又可以做到有的放矢,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目的明确又学有所长,真正实现了与企事业单位对人才需求的无缝对接。模块化教学正是适应了社会对专业人才的需求而对专业课程进行的一种划分和组合,这种划分能够满足社会对专业人才的实际需要,同时也使得学校的教学与社会对人才的需要无缝接轨,使得职业院校课堂教学更具有针对性、实用性,使培养出来的职业院校学生能够满足现代社会对某一方面人才的需求,也使职业院校的学生能够胜任各领域、各层次的工作,同时也能促进学校教学质量的提高。
四、模块化教学的实施步骤
模块化教学可分为模块的选定及具体实施两个阶段。
一、体验式教学的内涵
体验式教学足指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和 规律 ,通过创造实际的或重复经历的情境和机会,呈现或再现、还原教学内容,使学生在亲历的过程中理解并建构知识、 发展 能、产生情感、生成意义的教学观和教学形式。它所关心的不仪足人可以经由教学而获得多少知识、认识多少事物,还在于人的生命意义可以经由教学而获得彰和扩展。
体验式教学过程中,教师能够没身处地为学生着想,通过教学中的交往、对话、理解而达成的“我一你”父系,而不是单纯的“授——受”关系,不会强行用自己的思想代替学生的思想,用自己行为代膂学生的行为。体验教学让学生在学习中主动地探索外部世界,自觉地认识自我,它所追求的不只是学生通过自丰学习更好地获得知识和能力,还要让学牛存探索鹏界、探索自我的过程中增强自主性。
传统的教学过于注重师生之间“授——受”关系,教师是知识的权威和拥有者,他的主要作用于讲授和传递书本知识,而学生是被动接受知识的受体,主要任务是收下教师的传过来的知识,这种师牛关系只是一种知识传递关系。“授一受”关系中,难以形成积极的情感体验。在“授受”关系中,常有的是届高临的说教,把自的观点、思想强行灌输给学生。
二、体验式教学在专业课教学中能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专业知识对于学生而高,比较抽象,学习难度较大,不容易理解。如何让学乍能够通俗易懂、有兴趣的捧这门专业课呢?我认为教师在专业课教学中应帮助学生以合适的方式把自己的观点表达出来,接受实践的经验。同时帮助学生通过学)发展自身的观点,拓宽白身的体验。教师只有以受敦育者自身的体验为核心引导他们接受同他们的体验相‘致的知识,同时,鼓励学生以自身的体验为核心来形成自身的观点,表达自身的观点。从而使教育起到一种引发学生习的兴趣并激发其解决问题的动机,首先在最初的学习创设问题情境,创设问题情境就是教师设计真实的问题情境——学生将来会经历的、义与所学课程相关的情景,使学习能在和现实情况基本一致或相类似的情景中发生。例如我们在讲 会计 报表的每一个项目时,完全采用真实会计实例为载体,即会计理论知识融于一个个报表项目中讲解,理论与实践一一体化,敦、学、做栩结台,最大限度地提升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这样一方面,问题情境为学生提供一个相对完整、真实的情境,还原知识产生的背景,使学生更真实地融人到情境中去亲“心”体验其过程提高其学习兴趣,进行自主学习;另一方面,真实的问题情境能激励学生自主探索。提高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引导学生进入已经刨设的问题情境中,帮助他们运用原有的知识与教学内容进行对话和交流,学生在彻底融入问题情景后,其学习兴趣和学习热情被充分激发出来,这种激发的情感将贯穿整个学习过程中,为教学活动的继续展开并取得成效打下基础。与情境融合后,教师引导学生明确问题所在,问题的发现激起他们去寻求解决问题的动机和欲单。
三、体验式教学方法能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作为教帅不能只把教科书中的内容灌到学生头脑中,目前的教学知识教师讲授,学生记。这样不利于调动学生主动学习的探究能力。
我认为在专业课教学中应充分贯彻体验式教学的思想。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当然这对教师也应该是个挑战。教师除了具有较高的理论知识、实践能力外。还必须以体验式教学为切入点,打破传统的教学方法。从思想观念、工作方式、行为习惯等方面提高白己。使自已有能力调动学牛的积极件,使学生在强烈的兴趣和动机的推动下,对问题进行思考,通过讨论、交流加深对当前问题的理解,主动搜集并分析有关的信息和资料,对所学习的问题提出各种假设。这时就需要教师组织有用的学习资源,如:在校园网上建相应的 文献 库:能让学生迅速查到最新的会计准则、审计准则、有关的贝型案例等相关资料。设置出如巾国会计网、
关键词:就业;导向;高职;计算机教学模式
随着我国的发展建设,信息时代对社会造成的冲击,企业对计算机人才的需求也大大增加,这就加大了高职计算机专业学生的就业率,高职计算机专业教师需要开展符合企业需求,符合行业发展的专业化教学模式的变革,培养社会真正需要的计算机实用性人才。
1目前就业为导向的高职计算机教学模式中存在的问题
在高职计算机教学中,应该培养学生以就业为目的,进行计算机学习,从而提升学生的学习热情,通过明确学习目的,让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让学生了解我国目前计算机行业就业情况,为学生进行就业指导,从而提升学生在高职计算机专业的就业率。但是在我国目前的高职学校计算机教学过程中,对就业导向的指导还存在着诸多的问题。1.1教学模式目前在我国高职计算机专业教学中主要有三种模式:一是以教师为中心,通过教师进行系统的知识讲解、讨论,在整个授课过程中,学生始终处于被动学习的地位。这种方式比较适合群体教学,方便对教学进度进行控制,但是针对学生学习效果却很难进行掌控。二是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教师对学生不能自主学习的知识点进行讲解,这种模式学生是学习进度的主导者,但是碍于高职学生的自制力普遍较差,学习进度有难以把控,学习进程中学生积极性决定学习效果,对于一些后进的同学很难保持同水平共同学习。三是任务型学习模式,通过制定学习任务,逐步提升学习难度,让学生能够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进度。这种学习模式对教师要求较高,需要教师针对不同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分析,制定学习计划,工作量较大,实施起来具有一定难度。虽然高职教师在教学模式上有不同程度的改革,但是在整个教学过程中仍然难以激发学生学习热情,教师也难以摆脱教学过程中的无力感[1]。1.2与学生兴趣脱节高职与高校相比其优势在于更倾向于专业技能培养,更注重毕业后的就业情况,在高职毕业之后必须有能力直接参与工作,所以在高职教学过程中需要更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如果不能有效地提升学生学习热情和学习效率,教学就会陷入不良循环,教师的要求学生难以完成,从而影响学习进度,学生就更难以完成教师在后面课业中布置的新要求。因为在计算机专业教学过程中更多的涉及的是平时不常用的知识,比如C语言、JAVA语言等,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会觉得难以学习,并且由于学生个体之间的理解能力不同,所以容易产生理解不同,造成学习进度不一,从而影响教师教学进度,而教师为了按照教学任务完成授课,会选择性的忽视后进同学的课业问题,形成不良循环,最终影响学生学习效果,影响学生毕业后的就业问题[2]。1.3与企业需求脱节在我国目前的绝大多数高职计算机专业中,使用的教学教材还是多年以前的教材,采用的教学模式也是多年沿用下来的,由于学校方面缺少专业的指导,导致学校教学内容与企业实际需求产生了一定的距离,从而加大了学生毕业后的就业难度。这些都是由于学校缺少对企业进行市场调研,缺少对学习模式、教学方式的改革,从而影响了学生的学习热情,造成了学习内容与企业需求脱节的现象。而学校在就业指导方面也存在一定的缺失,对学生缺少心理干预,不能及时解决学生心理波动问题。
2目前就业为导向高职计算机教学模式中问题的解决措施
2.1加强师资团队建设,改进教学模式在高职计算机专业中,需要加强师资团队建设。在教育行业中教育质量是与师资团队有直接关系的,尤其是计算机行业,随着时代的发展,计算机行业进步飞速,可以说每天都在发生变化,为此需要整个计算机专业教师能够对整个行业发展做出正确判断,对学生能够进行正确就业指导,对教学模式能够进行一定程度的改革,能够清楚明白地分析市场,从而更有针对性进行计算机专业的授课。随着计算机专业的兴起,某些高职院校的计算机专业教师也存在着数量的不足,为此需要充实专业教师队伍,在师资力量充足的高职院校中也需要对教师进行定期培训,提升教师的综合素质,加强师资团队建设,提升教师整体水平。对教学模式进行改革,结合高职学生的特点和行业发展情况制定适宜的学习计划,对学生的学习过程进行精准掌控。通过利用多元化、立体化的教学模式对整个教育方式进行改革,充分借鉴国外先进学习模式,并结合已有各种学习模式的优缺点,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相互完善,通过对糅合多种学习模式,让学生能够更好地接受专业课教学,更好地学习专业知识,从而在就业过程中能够在知识领域满足就业需求。教师同时需要对学生进行正确的就业指导,准确对行业发展进行预估,对企业要求进行分析,从而为学生树立就业信心,通过对优秀毕业生进行宣传,树立优秀的学生榜样,让学生能够对就业充满信心,从而更好地参与到学习中来[3]。2.2激发学生学习热情高职计算机专业是一门实践性的技术专业,在专业课的学习过程中是比较枯燥,但是在实践过程却是充满乐趣。高职计算机专业教师要充分结合专业优势,对学生学习兴趣进行培养。高职院校培养学生的目的首要是能就业、就好业,充分利用学生的学习心理,适时地进行就业指导,并且通过定期进行实践教学,让学生能够充分地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践中,让学生在社会实践中树立信心,从而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让学生感觉到学习内容确实是社会需要,自己将要从事的行业确实是未来发展的大势所趋,让学生能够提前感受到社会对所学专业的需求,从而从中获得学习的动力和兴趣。兴趣是主动学习的动力,通过培养学生学习兴趣能够让学生能够进行自主学习。2.3研究企业需求,制定出针对性人才培养方案高职计算机专业是专门培养计算机专业人才,在学校毕业的学生是需要直接进入企业进行工作的实用性人才,所以在高职计算机专业教学中需要对企业需求进行分析,全面了解人才市场需求,有针对性地进行人才培养,让学生通过在高职计算机专业学习之后能够真正的学以致用,让高职学生满足企业的真正需求。在进行社会调研过程中,还需要让学生参与到实践中,让学生通过实践了解企业需求,通过教师的就业指导,端正学习态度,明确学习目的[4]。让高职学生毕业后能够直接进入企业从事一线工作,并且通过知识运用进行价值创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