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对于智慧课堂的建议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关键词:智慧教师 ;生命课堂;前提;熔炉
当前,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深刻转型,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正在向纵深发展,对教师和课堂提出了新要求。新课程中教师必须转变自己的角色,就像叶澜教授提出的:“把课堂还给学生,让课堂充满生命活力;把创造还给教师,让教育充满智慧挑战。”因此,中小学教师应把“争做智慧教师,构建生命课堂”作为努力的方向。
一、智慧教师和生命课堂的内涵
(一)智慧教师具有的五种基本品质
1.从思想品质角度说,智慧教师应该有崇高的职业道德和社会责任感
师德在构成教师素质的元素中,居于核心位置。叶澜教授精辟地指出,教育在本质上是生命与生命的交流。而教师的生命价值,在本质上,通过千万个学生的生命,甚至可以说通过民族的生命得以延续和发展。因此智慧教师应建立在教师职业道德信念的基础上。
2.从情感品质角度说,智慧教师应该有职业认同感和幸福感
职业认同感是指一个人对所从事的职业从内心上认为它有价值、有意义,并能够从中找到乐趣。职业幸福感是指主体在从事某一职业时基于需要得到满足、潜能得到发挥、力量得以增长所获得的持续快乐体验。申继亮教授认为,职业认同感正在成为教师能否实现自我成长的内在动力。教师的职业认同感是职业幸福感的基础。
3.从文化品质角度说,智慧教师应该有博专的学科知识和文化素养
苏霍姆林斯基在《给教师的建议》中说:“教师所知道的东西,就应当比他在课堂上要讲的东西多十倍。”的确,作为一名教师,如果视野不宽,就会知识贫乏,不善举例、比喻和联想,不能把知识扩展和深化,教不活、化不开;如果底蕴不厚,就会智慧疲软,欠缺深度和厚度;如果修养不足,就会育人乏术,责任心虽强,艺术性却差,貌似很优秀,其实问题多;如果情趣不多,就会生活乏味,类似套中人,难与学生沟通。还何谈智慧教师?
4.从意志品质角度说,智慧教师应该勇于实践和不断创新
叶澜教授说:“教师是使人类和自己都变得更美好的职业……生命的本质就是创造,内在的魅力就是创造的魅力,也就是生命的魅力……”在教育实践中,教师只有丰富和积累经验、总结和提升能力、提炼和形成智慧,同时要求教师不断地去创新,才可能逐步由一般教师成长为智慧教师。
5.从行为品质角度说,智慧教师应该善于思考和经常总结
肖川博士在《教育探索:从自我反思开始》中说道:许多的教育探索并不需要高精尖的仪器与设备,它只需要一颗忠诚、明锐的心,只需要我们对那些习以为常的事物进行批判性审视,只需要我们不断咀嚼那些理所当然的常规说辞,只需要我们试图去改变那些貌似合理的想法与做法,哪怕一点点。
(二)生命课堂的主要标志
1.生命课堂是教育教学目标全面明晰的课堂
新课程改革提出了三维教学目标,知识和技能、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是新课程目标的三个维度。分别立足于让学生学会、会学和乐学。任何割裂 “三维目标”的教学都不能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2.生命课堂是学生喜欢的课堂
俗话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这说明了兴趣和态度的重要性。教学内容生动有趣,教学形式灵活多样;教师风采纷呈、魅力无限;学生情趣被激发、智慧被开启、创造力得到发挥,主体地位凸显。这些无疑是生命课堂的重要特征。
3.生命课堂是激情澎湃、生动活泼、和谐发展的课堂
课堂教学应是师生人生中一段重要的生命经历。对于学生而言,课堂教学是其学校生活的最基本构成部分;对于教师而言,课堂教学是职业生活的最基本的构成部分。基于此,生命课堂对于参与者具有个体生命价值,应该激情澎湃、生动活泼、和谐发展。
4.生命课堂是教学预设巧妙、生成精彩的课堂
新课程倡导在互动中,教师、学生的思想和教学文本交汇碰撞,火花不断迸发。新的信息、新的问题不断产生,通过讨论、辩论,认识不断提高,体验不断加深,情感不断升华,这就是生成性的课堂。叶澜教授曾说过,教师只要思想上真正顾及了学生多方面成长,顾及了生命活动的多面性和师生共同活动中多种组合和发展方式的可能性,就能发现课堂教学具有生成性的特征。
智慧教师是构建生命课堂的前提,生命课堂是锤炼智慧教师的熔炉。教师是在课堂中“学会教学”的,是和学生一起在教室里成长进步的,课堂是教育思想生长和实践的土壤,这是教师成长和发展的规律。
三、争做智慧教师,构建生命课堂
(1)不断学习。古诗有云“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学习是教师维持其职业生命连续性的重要手段。
(2)不断实践。实践出真知,实践长才干。学习只是培养智慧教师的前提,教育实践才是教师成为智慧教师的不竭动力和源泉。
(3)不断反思。教师的反思,主要是指教师对其教育教学及其管理实践的过程和结果,不断进行自我诊断与修正的过程。帕斯卡尔说:“人是一根思想的芦苇。”教师应该是个思想者。
成为智慧教师是教师一生的追求,只要不断地学习、实践和反思,最终会成为一名智慧教师。
四、智慧教师构建生命课堂的主要策略
策略之一:在学习目标确定的基础上,应基于学情设计教学过程、环节。在“教”与“学”的活动中,教师应从“独奏者”向“伴奏者”的角色转变。
策略之二:根据学习内容,巧妙设计师生、生生交谈以及辩论内容,牵一发而动全身,激活学生思维。
策略之三:设法把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实际结合起来,增强教学中的实践活动,引入情境教学。
策略之四:借助传媒、肢体语言等手段,使学生保持旺盛的学习兴趣。
策略之五:尊重基于个体差异的学习方式、方法。
综上所述,伴随着新课改向纵深发展,争做智慧教师,构建生命课堂,应该成为广大中小学教师追求的目标,成为教育人的共同理想。
参考文献:
[1]叶 澜.让课堂焕发出生命活力――论中小学教学改革的深化[J].教育研究,1997(9).
[2]王 鉴.教学智慧内涵、特点与类型[J].课程・教材・教法,2006(6).
[3]高江海,高瑞娟.教师专业成长的三境界[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8(18).
[4]刘良华.成为有教学智慧的教师[N].中国教育报,2007-4-29.
[关键词]智慧校园;教师;创新意识与能力;提高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5918(2017)06-0005-02
前言
信息技术在各个领域中都有着深刻的应用,教育信息化进展快速,信息技术对教育的影响正逐渐凸现出来,智慧校园应运而生。智慧校园是“互联网+”教育的重要校园建设模式,其能够将计算机网络的信息服务与校园各个应用服务进行融合,实现了校园的智能化。在智慧校园建设的背景下,如何提升教师的创新能力和创新意识对于促进智能教学的发展有着积极的意义。
一、“智慧校园”的含义
“智慧校园”是互联网信息技术与校园生活的结合,由传统的校园环境向更加多元化、信息化的方向发展,其目的就是为了创造一个安全、稳定、美好、和谐的校园环境。在“智慧校园”的规划中,学生们的学习以互联网教学为主、智能化的教学设施、丰富多彩的校园生活,学生与教师共同创造了一个和谐的校园环境。
“智慧校园”是以计算机技术为核心的项目,所以,它可以为广大师生提供一个信息交流与服务的平台,根据不同性格的人物提供不同的服务,就像是“智慧校园”对老师开放的权限与学生的权限就有所不同,为了保障学生的学习不受到外界因素的干扰,所以,对于学生使用互联网的权利学校会做一定的限制,既能为学生提供一个优秀的信息资源平台,又能够对学生的权限进行限制,防止学生使用互联网为所欲为。
二、智慧校园学习环境的主要内涵
(一)智慧学习环境的内涵
教师在以个智慧校园学习环境下进行学习,可以有效地提高教师的创新意识,同时还包括了相关技术设备构成的物理环境、学习方式、教学方式、课程资源等多种因素。同时这个智慧校园的学习环境并不是独立组成的,而是根据每个特定系统构成的,因此,建设智校园过程中需要将这些因素育学习活动发生一系列的联系,从而提高教师的创新能力与学生的学习效率。
(二)智慧学习环境的特征以及技术基础
在建设智慧校园的同时,还需要对智慧学习环境进行充分的了解,现阶段,智慧校园的主要学习环境有以下几种特征:(1)感知学习情境:教师可以与学习伙伴进行活动,根据场景制定出对应的学习方案;(2)记录学习过程:记录学习过程,对学习数据进行分析,通过有情感的计算、动作捕捉等过程中将其应应用在教学课堂中,从而提高教师的创新能力;(3)提供较为逼真的学习经验:建立一些逼真场景,模拟教师情境,使教师在这个全新的情境中制定出全新的教学方案;(4)联接学习社群:建立对应的联接学习社群,使更多的教师进行交流,并使教师之间互帮互助,提供支持,从而激发教师的思维逻辑能力;(5)提供智慧型学习活动:根据教师的创新能力、教学能力、教学任务等相关数据信息进行简单记忆、低水平操作等,再将其发送给计算机等相关智能工具,只有这样才能有效地增加智慧校园环境而产生的全新机遇,让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投入更多的精神进行教学。
(三)智慧学习环境与传统学习环境的区别
智慧校园的教师教学环境与传统教学环境之间相比存在着很大的差距,主要表现在教师的教学目的、教学场所、教学方式等方面。
教学目的:传统的教学时常会收到教学时间和学生人数的影响,同时学生还没有足够的机会进行自主探究,教师也没有足够的时间去了解学生对知识的认知能力;建立智慧校园,学生在这个智慧校园的环境中进行学习可以有效地提高学生智慧的发展,为学生打下良好的学习基础。
教学场所:在传统的教学过程中,学生们只能在教室中学习,教师也很少开展一系列的课外教学活动,学生在上课过程中对于一些具有实质性的教学物品也很难进行应用,使学生处于一个枯燥、乏味、单一的课堂中;在智能学习环境中,教师的教学场地不会受到任何的限制,其教学资源丰富,在教学过程中会使用到越来越多的先进素材,并为学生提供较为先进的学习机会,同时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还可以利用一些增强现实的先进技术,在教学过程中模拟教学情境,从而激发学习积极性,提高课堂效率。
教W方式:在传统的教学过程中,教师主要以讲解为主。智慧学习环境的出现,使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利用多种的先进设备进行教学,并发挥出其中的主要优势,为学生制定出一个全新的教学方案。同时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还可以根据学生对应的学习来了解学生的学习现状,从而解决学生中的不足。
三、智慧校园建设与教师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之间的关系
智慧校园建设下,学习方式越来越多样化,越来越个性化,教师传统的教学方式很难满足数字校园下的教学需求,难以对学生行为进行预测,难以实现智慧校园下因材施教的要求,如何使教师的教学更加“智慧”,更加符合智慧校园的特点值得探究。
智慧校园背景下,社会对于教师的要求出现了巨大变化,对教师教学质量、教学素质的要求越来越高,这就需要积极提升教师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以此来适应智慧校园建设下的教学环境变化。
四、基于智慧校园建设下提高教师创新意识与能力的建议
(一)强化智慧校园建设,构建“数字教师”培养模式
应当积极利用云技术、大数据技术等,实现对当前教学方式和教学流程的创新,以此来帮助教师提高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以信息化平台为基础,促进教学信息、科研信息的开放性,促进各种信息的高速流转,帮助教师积极的吸收新知识、新信息,为创新意识的培养和创新能力的提升奠定基础。学校应当积极建设教师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培养的智慧教师,对教师进行3D打印、虚拟实验以及录播教学等方面的培训,构建智慧校园下“数字教师”的培养环境,促进教学方式、评价方式的数字化,让教师能够充分体验并享受智慧校园所带来的变化。
(二)重构教师研修体系
应当积极构建教师研修的公共服务体系,对信息化教学能力提升课程进行积极研发,围绕教学标准和教师日常工作需要,积极开发教师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培训课程,研发信息技术实用课程,以此来形成教师教育课程资源开发的标准流程,通过信息化的研修平台来提升教师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利用教师研修平台双向互动优势,促进网络研修的发展,以此来促进教师对资源的整合能力,例如对学科知识内容的整合,对教学方法的整合等,通过智慧校园的建设来营造一个时时刻刻可以学习的教师培训环境。通过在线研修活动、教数学实践活动等来让教师适应智慧校园的发展,培养创新意识,提高创新能力。
(三)提升信息技术的使用能力
智慧校园建设以信息技术为基础,这为教师创新意识和能力的培养提供了契机,同时也是广大教师面临的挑战。在教学的过程中如果不能掌握信息技术相关教学技能就难以适应智慧校园建设的发展趋势。首先,教师应当积极了解信息技g的本质和其发展趋势,了解信息技术在智慧校园中的应用现状,以此来奠定教师信息能力的基础;第二,教师应当从操作层面加深对互联网及计算机的认识,提升对信息技术的使用能力,加强对智慧校园建设中对各种硬件设备和教育软件的认识和应用,积极探索教学资源的网络探索渠道,学会如何优化信息,整合信息,以此来更好地开展教学活动,让教师通过信息技术来提升自身的创新意识和能力,以此来适应智慧校园的发展,提升科研能力。
(四)加强协作
智慧校园的建设拉近了校园中个体之间的距离,促进了信息的流通和整合,在这样的背景下,教师应当积极培养协作精神,促进资源共享。任何人都不能完全依靠自身来构建知识结构,因此教师应当充分利用信息时代的优势,通过与其他教师的协作来实现自身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和提高。
(五)注重整合实践
智慧校园建设中以信息技术为基础,智慧校园中的教师应当在教学情境中加强信息化教学实践,提升自身信息素养,注重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以此来形成有自身个性化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方式,将个性化的实践知识转化为教师自身的专业知识,注重创新、敢于创新、学会创新,以此来改善教学行为,提升教学水平。
【关键词】观课议课 青年教师 促进作用
【中图分类号】G63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2)07-0169-01
青年教师大多是新手教师,我们所说的新手教师通常是指教学1-3年的教师。这一时期青年教师处于上岗适应期,初为人师的新鲜和困惑常伴青年教师左右,是迎接挑战最多,也是对教师的职业生涯和专业成长非常关键的时期。在这个时期,观课议课对于青年教师的快速成长有很好的促进作用。
观课议课是参与者相互提供教学信息,共同收集和感受课堂信息,在充分拥有信息的基础上,围绕共同关心的问题进行对话和反思,以改进课堂教学、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一种教师研修活动[1]。无论是作为执教教师还是作为观课议课教师,有效观课议课都有利于青年教师丰富其个人实践经验和吸取他人的经验为自己所用,有利于青年教师的发展。
一、作为执教教师
在传统的听课评课中,更多的注意力集中在执教教师身上,不但要评论课堂,更重要的是评论执教者,从而分辨差别,判定等级,并将评课的结论用于教学和教师奖惩。因此,在传统的听课评课中,青年教师作为执教者,成为被评判者,很容易走两种极端。要么过度紧张,只注重自己讲,忽视学生和教师的互动,教学效果不理想,得到的评价不高,造成思想包袱大,工作积极性受到打击。要么为了表现得好一些,提前预演,课堂教学更像表演。
而观课议课中,师生的状态,课堂的情境与气氛都成为观察对象,观课议课中讨论的是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研究的是课堂存在的现象,只针对课堂探讨原因,研究发展变化的各种可能性和实现这种发展变化的因素。 观课议课主要功能是通过讨论课堂教学的多种可能性,促进教师专业技术发展,是以发展为目标的讨论课,而不是以展示为目标的表演课。观课议课中执教教师与其他教师地位是平等的,对执教教师不加以褒贬,不评定等级,不对教者本人产生任何负面影响,真正做到了以人为本,因此,不会增加执教教师的压力。在这种情况下,青年教师作为执教者,不背包袱,有利于青年教师直面教学过程中的问题,特别是在教学中感到困惑,需要其他参与者帮助和共同讨论解决的问题。观课议课也改变了执教者没有话语权的现状,执教者可以积极地参与到议课过程中,围绕共同的话题与其他参与者平等交流。观课议课,主张在“最近可能区”建议,即针对执教教师现有的专业水平和业务能力,结合教师专业发展的方向和目标,提出既立足于实际,又走在实际的教学实践前面的方案和建议。这样更有利于青年教师获得帮助,促进反思,求得发展。反思学生的参与情况,目标达成情况,预设和生成情况以及教学器具的使用效果等等。而深入的反思是教师专业发展和业务提高的重要手段。正如叶澜教授所说:“一个教师写一辈子教案不一定成为名师,如果一个教师写三年的反思有可能成为名师[2]。”
可见,观课议课对青年教师的自信心的建立和专业素养的发展有良好的促进作用,同时也有助于青年教师体会作为教育者的幸福感。
二、作为观课议课教师
听课学习是青年教师快速成长的重要途径,在听课过程中,青年教师最容易出现只听不思,简单的模仿,导致在教学实践中逐渐迷失自我。而只有投入地钻研教材,深入的思考之后,才能将别人的智慧融入到自己的个性化教学中。
在观课议课中,每一位教师都是参与者,提高了青年教师主动思考的积极性。首先,为达到良好的议课效果,要求观课教师带着明确的目标来观察课堂。观课前青年教师应围绕观课目标,阅读相关资料,全面把握需要观察的问题,明确观察点,从而能够在观课的过程中发现问题,提高观课议课效益。
其次,坐到同学身边是观课议课的一个基本要求。这样,青年教师可以把自己投放进课堂,近距离地观察和了解学生的学习活动,更加深入地理解教学中师生互动展开的过程,学生的主体作用发挥的方式,教师的主导作用体现的形式,有助于青年教师在观课的过程中,获得对自己有价值、有帮助的思路和做法。相比传统的听课,青年教师可以收获的更多,将授课教师优秀的经验和方法变为自己的智慧,这有助于提高青年教师的专业素质和业务水平,体会收获的快乐。同时,青年教师还能通过帮助和指导学生的学习,对授课教师的教学实施配合,有利于培养参与者彼此的合作精神。另外,还可以在课后与学生交谈,了解课堂教学的效果如何,学生的收获如何,学生对课堂教学的改进有什么建议。
再者,观课议课主张平等对话,“同在共行”,议课时集中焦点。此时的议课,不再是一言堂,而是在平等对话的氛围和环境中,参与者一起贡献彼此的智慧,分享彼此的思考,这就增加了青年教师发言的机会,促进青年教师的深入思考。议课中,大家围绕共同的话题、结合课堂现象集中讨论,深入剖析。青年教师和资深教师两种彼此不同的思想互相碰撞出火花,在反复追问过程中集思广益,实现优势互补,扬长避短。对于共同话题的深入讨论分析,提出课堂教学的多种可能性,会给参与者留下更深刻的印象,有助于青年教师在共同研究问题、解决问题中得到进步。
最后,观课议课为青年教师自我反思提供了平台。为了能在议课时提出对共同主题有价值的建议,观课同时必须进行反思。反思执教老师是如何构思的、教学行为如何开展、教学效果如何、效果和行为之间有怎样的联系,反思假如自己执教,该怎样进行教学设计。而且议课的过程就是一种集体互助式的反思。议课后,通过大家的讨论,青年教师还要善于捕捉新问题,在与同伴互助中进行再创新。这样的教学反思对于教师专业发展和自我成长有很好的促进作用,使青年教师可以站在“巨人的肩膀”上高瞻远瞩,有助于其充实和提高自己的专业素养和业务能力,实现自我超越。在这个过程中体验思考的快乐和幸福。
综上所述,观课议课与传统的听课评课相比,更有利于青年教师建立自信心,有利于促进青年教师的自我反思,提高业务水平,体会作为教育者的幸福感。
参考文献:
一、让阅读成为进步的源头活水
这本书第78条有这样一句话:“教育素养是由什么构成的呢?这首先是指教师对自己所教的学科要有深刻的知识。”那么如何才能提高教师的素养呢,苏霍姆林斯基认为只有多读书。他是这样写的:“教师要提高自己的教育素养,就是要读书,读书,再读书。要把读书当作第一精神需要,当作饥饿者的食物。”一个优秀教师的教育技巧的提高,正是由于他们持之以恒地读书,不断地补充他们知识的大海。
想想我们一些初入教坛的年轻老师,虽然也不乏佼佼者,但是在很多老教师面前,他们依然显得不够成熟,没有底蕴,这与其说是他们的教学经验不太丰富,不如说他们在教育理论素养方面还是有所欠缺,或者说是他们阅读的层面还不够。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书中自有黄金屋,唯有通过阅读,源源不断地补充我们的知识大海,我们的课堂才能永葆生机和活力。
二、用日记撑起理论的天空
苏霍姆林斯基建议我们每位教师都写教育日记,写些个人的随笔,这些记录是思考和创造的源泉,并且他自己的教育日记坚持了32年。读后反思一下我们这个网络信息时代,科技给我们带来了进步,也给我们带来了浮躁和诱惑,很多教师不能在电脑前坐下来静心写点东西,却在没完没了的游戏和空虚的聊天中消耗青春。其实,一方面记日记有助于我们集中思想,对某问题进行深入的思考;另一方面写博客、写日记也是我们积累的过程和学习充电的过程。古人云:“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写日记、写博客的过程不正是我们每日智慧的点点滴滴积累的过程吗?
三、让科学研究为自己插上腾飞的翅膀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当一个创造性地工作的教师一旦成为理论和实践的中介人,创造性的教学研究的问题就经常的以新的方式出现在他的面前。这种研究能丰富教师的集体的精神生活”。其实,创造性研究的意义,不仅在于教师看到了、研究了以前没有被人注意到的教育过程的某一个方面。创造性研究还能从根本上改变教师对自己工作的看法。教师不会再把教育工作看成是每天重复着的同样的事情,是把完全一样的讲解、巩固等枯燥乏味的表演了。教师教学经验的形成也都是来自于教学过程中的研究、探索和体会。不过在现实生活中,很多教师却忽略了一个问题,那就是及时地把经验积累下来,形成论文或者笔记,给我们的教育生命留下遗憾。倘若能以教学科研为载体,我们的素养一定会提高,课堂也会发生质的变化。
四、用一生去准备一节课
《给教师的建议》有这样一个故事:有位历史老师上了一节公开课,课上得非常成功。课后就有老师询问他,“您花了多少时间来准备这节课的?不止一个小时吧?”这位历史老师说:“对于这节课我准备了一辈子。而且总的来说,对于每一节课,我都用终身的时间来备课。不过,对于这个课题的直接备课,或者说现场准备,只用了大约15分钟。”看看我们周围的一些老教师,在他们的身上都闪烁着人性和知识的光辉,他们博学儒雅、谦虚认真、好学严谨,具备了扎实的知识底蕴和高尚的人格素养。他们对于课堂之所以能如此驾轻就熟,其奥秘不就在于他们在用一生的积累去认真地上每一节课吗?
五、广泛运用教育的智慧,创新和谐教育理念
关键词:课堂;灵动;智慧;成才
从主观的方面来说,课堂是一个综合性较强的地方,需要教师和学生的共同努力,才能营造出较好的效果。很多的家长都在课堂听过课,而且不同的领导也在课堂讲过课,这些都是为了更好地让课堂凸显灵动与智慧的魅力。对于现阶段的情况而言,经过大量的努力和实践,无论是在理论建设方面,还是在实践方面,都获得了一定的成就。随着时间的流逝,相信在将来的发展中,还会有更大的建树。值得注意的是,在苏科版初中数学课堂中,克服了一些弱势,从而达到了理想的效果。本文就如何立足学生成才,让课堂凸显灵动与智慧的魅力,进行一定的探讨。
一、创设生活情境,导入新课学习
对于苏科版初中数学来说,之所以会取得较大的成功,原因之一就在于,能够从生活出发。我们可以换一个角度去思考数学知识。很多的教师在进行初中数学教学的时候,往往是教育学生要如何应对考试,如何答题,却忘记了学习的最根本目的,那就是为了更好地生活。苏科版初中数学在这一点上做得非常到位。众多的教育工作者,并没有从以往的教学角度出发,而是创设了一定的生活情境,这样可以让学生放松紧绷的精神,更加有利于让课堂凸显灵动与智慧的魅力,同时在导入新课学习方面,也有很大的好处。在本文中,以苏科版初中数学中的一课——“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为例。
教师:2008 年8 月8 日第29 届夏季奥运会将在北京举行,这是令每一个中国人终生难忘和自豪的时刻,同学们能不能说说你所了解的奥运会场馆有哪些?
学生:我知道国家体育场又叫“鸟巢”,是2008 年第29 届奥林匹克运动会的主体育场,主体钢结构形成整体的巨型空间马鞍形钢桁架编织式“鸟巢”结构,是2008 年北京奥运会标志性建筑物之一。
通过多媒体向学生展示2008 年北京奥运会奥运村模型图,让学生感受图形世界的多姿多彩,调动了学生的学习情绪,同时也是进行爱国主义思想教育的好机会。通过以上实例,我们可以较为明显地看出,要想让课堂凸显灵动与智慧的魅力,并没有想象当中那么困难。很多鲜活的例子就在我们的生活当中,只要与初中数学教学结合起来,就能获得较大的突破。
二、联系生活实际,加强对概念、公式和定理的理解
为了更好地让课堂凸显灵动与智慧的魅力,我们需要在初中数学的教学过程中,联系生活实际,这样才有助于加强对概念、公式和定理的理解。从客观方面来说,死记硬背的方式已经被完全淘汰,只是有些学生在这方面比较突出,仍然可以采用。但对于绝大多数的学生来说,需要通过有效的理解,才能将一些概念、公式以及定理,深刻地记忆在脑海当中。在运用的时候,能够较为活泛地应用到问题当中和生活当中,从而达到理想的效果。例如,在教学《轴对称图形》时,教师出示学生熟悉的徽标、蝴蝶等图形,让学生观察,探索一些图案中蕴涵的轴对称关系,引导学生讨论图形具有的性质,还可以让学生以互相提问的方式列举生活中的“轴对称图形”,指导学生讨论飞机设计时为什么要采用轴对称,有何意义,使学生在获得知识的同时,提高了对数学价值的认识。由此可见,要想让课堂凸显灵动与智慧的魅力,还是需要从实际的情况出发,将实际的情况有效地联系到数学知识当中,这样才能对课堂产生较大的积极影响。
三、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问题
对于实际的生活来说,数学无处不在。无论是计算菜价,还是发放薪水,都要运用到数学知识。仔细观察以后,就会发现,所有的应用题,都是以生活为原形的。即使是一些立体几何图形题,在生活中也有很多的体现。因此,本文建议,需要让学生运用数学知识,有效地解决生活问题,这样才能更好地让课堂凸显灵动与智慧的魅力。课堂是一个尽情发挥的地方,教师和学生可以将自己的观点和见解,进行广泛交流,经过长时间的交流之后,才能了解对方的想法,才能获得较大的突破。为了更好地让课堂凸显灵动与智慧的魅力,必须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很多学生产生了一定的思维定式,那就是学习数学是为了做题,做题是为了考试。这种思维让学生的无限空间,变得有限。这是一种较大的消极影响。我们需要打破这种模式,大量运用数学知识,产生实质效果,解决生活中的问题,这样才能有效地让课堂凸显灵动与智慧的魅力。
四、数学教学生活化的具体学习内容
(1)统计、概率类。让课堂凸显灵动与智慧的魅力不仅仅在于让学生更好地在课堂学习知识,同时也是为了将来打下坚实的基础。高中的数学会更加复杂,所以,苏科版的初中数学在统计、概率类的教学中,就进行了一定的生活化教学,对学生进行了广泛拓展,从而获得了较大的提高。如生活中涉及的降水概率、抽奖中奖、股票投资、分期付款等问题。可让学生通过数据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以及对事件发生可能性的刻画,作出合理的推断和预测。由此可见,让课堂凸显灵动与智慧的魅力需要从学生们感兴趣的一些事情出发,这样才能让课堂更加活跃,获得更大的突破。
(2)方程或不等式类。在初中,最让学生和教师头疼的就是方程和不等式。经过大量的计算,有时得出的却是天差地别的错误结果,不仅学生失望,教师也难过。为了避免这样的情况发生,让课堂凸显灵动与智慧的魅力,需要进行一定的革新,让学生和教师找回自信心。现实世界中,广泛存在着数量之间的相等或不等关系,如投资决策、人口控制、资源保护、生产规划、交通运输、水土流失等问题中涉及的有关数量问题。教学中,可通过课件模拟实际把它归结为方程或不等式求解。在这样的教学下,几乎没有学生不会进步,很多的教育工作者还在对其进行一定的深化和加强,相信能够获得更大的突破。经过一定的调查,这种方法在全国大范围普及,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相信将来还会有更大的突破。
(3)函数类。函数是一个奥妙的知识,能够在某个范围无限取值,也能精确到小数点后几位,关键在于学生的计算和教师的讲解。每一个因素都要精确把握,否则结果就会出现很大的变化,甚至计算不出结果。如现实生活中普遍存在着最优化问题——最佳投资、最小成本等,常常归结为函数的最值问题。教学中,可根据实际问题建立相应的目标函数,确定变量的限制条件,运用函数知识和方法解决。由此可见,函数是让课堂凸显灵动与智慧的魅力的关键环节之一,需要严谨对待。
总结:本文对如何立足学生成才,让课堂凸显灵动与智慧的魅力进行了一定的讨论。从现阶段的情况来看,我国在这方面已经获得了一定的成就,对于存在的问题,也进行了一定的处理。很多时候,一些细节决定了能否让课堂凸显灵动与智慧的魅力。因此,在将来的发展中,需要对细节方面进行改善。值得注意的是,我国需要广泛地进行地区间的交流,这样才能更好地让课堂凸显灵动与智慧的魅力。个别教师有时可能存在一定的认识误区,需要重新认识,否则将会产生消极的影响。
参考文献:
[1]王娟.生活实践——优化数学课堂[J].科学大众,2009(2).
[2]王渭义.走进新课程 实现数学教学生活化[J].数学学习与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