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仓储管理的重点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1 危险品仓储管理中危害的简要分析
危险品通常是指具有易爆、易燃、毒性、腐蚀性和放射性的化学品以及以它们作为原料所制成的各种产品。危险品仓储是一种特殊商品的仓储,其管理过程的基点是安全性,这也是它区别于普通商品仓储的重要体现。危险品的仓储管理问题已引起广泛关注.2004年长沙长铁总公司某车务段黑石铺车站危险品仓库发生连续爆炸,18名工人受伤,大量群众被疏散;2005年重庆某农业园区内一化学品仓库起火爆炸,附近4家工厂停产,200多名工人被紧急疏散。这只是近年以来发生的几起典型的危险品仓储事故,事故的原因可以分为以下4类:仓储人员问题,一般表现为专业素质差,缺乏必要的危险品专业知识和培训,责任心不强;硬件问题,一般表现为仓储设备不先进或达不到安全仓储的要求;软件问题,一般表现为规章制度的漏洞,作业程序的不科学等;意外问题,由于外部不可预测的危害而引发仓储事故。
2 HACCP方法在危险品仓储管理中的应用程序
HACCP方法是在进行事前危害分析和危害程度评估后,确定关键控制点和控制限度,从而建立监控程序和纠偏措施,建立文件资料的记录保存制度,最终保证所控制系统的安全。HACCP方法的第一步首先是控制系统的作业流程。危险品的仓储作业流程包括3个阶段:货物的接收阶段,危险品要完成检验和卸货工作,防止不合格的货物进入仓库;货物的储存阶段将接受暂存、包装、拣货和盘点等复杂的操作,很多的事故都发生在这一阶段;货物的交付阶段,危险品货物将在此时完成验证和装载,被交付给新的接收方。
2.1 关键控制点的确定
根据作业流程中可能发生的危害,通过分析危害种类和危害的程度,可以确定危险品仓储作业流程中的关键控制点。各危害事件对应的关键控制点分别为:(1)货物遗失危害的关键控制点:暂存;(2)数据差错危害的关键控制点:验货、暂存、拣货;(3)货物损坏危害的关键控制点:卸货、拣货、装载;(4)意外危害的关键控制点:暂存、验证。
2.2 确定控制限值
危险品仓储作业危害的主要控制指标有货损率、作业准确率和货物遗失率,它们分别反映货物损坏、数据差错和货物遗失危害的严重程度,计算公式如下:
(1)货损率=单位时间货物损坏数量/单位时间内作业数量
(2)作业准确率=单位时间准确作业数量/单位时间内作业数量
(3)货物遗失率=单位时间货物遗失数量/单位时间内作业数量
危险品仓储作业的控制限值要根据具体货物来制定。危险品种类繁多,各种危险品的管制级别不同,从总体上讲危险品控制限值要比普通货物高。
2.3 建立监控程序
监控是对于关键限值相关的关键控制点(Critical Control Point ,CCP)有计划的测量或观察,通过监控能够发现关键控制点是否失控。此外通过监控还能提供必要的信息,以便及时作出调整,防止超出关键限值。如有可能当监控结果表明对CCP有失控趋势时,应及时进行加工调整,并在偏离发生之前进行。
2.4 采取纠偏措施
纠偏措施的制定,是对控制限值监控的延续,也是HACCP方法中对潜在危害的实质性处理。当问题原因查明之后,制定有针对性的纠偏措施就相对简单了。作业量的大小、人员的技能和素质以及仓储的设备和技术是纠偏措施中3个最主要的方面。
(1)针对货物遗失危害的纠偏措施。制定保管规则;采取先进的监控技术;在点多面大的情况下要适当增派保安人员;进行有效的保安监控人员的上岗培训,防止不合格的人员进人重要岗位;建立货物遗失赔付的责任制。
(2)针对货物损坏危害的纠偏措施。检查仓储设备的使用情况是否完好;检查作业方式是否符合危险品货物的特性;保证作业量不超过现有可调动的人力资源水平;加强对仓储人员的专业技能的培训;为重要货物购买保险。
(3)针对数据差错危害的纠偏措施。改进拣货流程;采用先进的拣货设备;进行有效合理的储位规划;建立仓储处理的计算机信息系统;加强仓储人员的技能训练和责任心培养。 2.5 建立文件资料的记录保存制度
文件和记录的保存是 HACCP方法的重要组成部分。危险品仓储管理工作的记录应开始于HACCP计划的制定,贯穿整个工作的始终。记录和文件管理对于验证和审核HACCP体系的运行是否符合初始计划,是否有效运行都是至关重要的。在HACCP计划的实施中产生的记录都要有记录人签字和审核人签字,并要有时间记录。HACCP的记录主要包括如下内容:
(1)风险分析文件。包括确定风险和控制措施的依据。比如每个监控周期的各种监控指标的数据,生成的管制散布图等。
(2)HACCP计划。这是文件资料记录保存制度的核心,包括危险品仓储作业的HACCP工作组及其职责分配表;危险品货物描述、用途、适用对象;验证的程序。HACCP计划表主要包括以下信息:确定关键控制点的过程、关键的危害、关键控制限、监控、纠正措施、验证程序与表格、记录保持程序。
(3)
【关键词】物资资源 仓储 集约化管理
一、实施背景及目标
(一)项目实施背景。为实现公司仓储资源的统筹利用和优化配置,推进物资全寿命周期管理建设,改变长期以来分散管理的格局,物资公司开展了仓储集约化管理的课题研究,制定了公司《仓储资源集约化方案》。
(二)仓储资源集约化管理的意义:1.仓储资源集约化有利于提升物资管理综合水平。仓储管理与计划、采购、合同、配送、质量、废旧等物资主要业务关联紧密。在需求计划编制阶段,运用仓储集约管理的综合平衡利库功能,可以及时处理积压库存,避免物资重复采购,减少项目采购资金使用;2.仓储集约管理有利于物资指标的提升。去年以来,国网、省公司将物资仓储资源管理作为物资重点工作方向,先后组织了清仓利库、盘活利库专项工作,并逐步加大在物资专业对标中的权重,指标设置的科学性越来越高,与其他指标的相关度越来越大。因此,建立集中仓储管理平台,有利于适时平衡公司区域库和周转库的物资仓储数据水平,保持质量、合同、配送等高关联度指标的先进性,实现物资工作的争先晋位;3.仓储资源集约管理是依法治企的需要。通过发挥仓储集约管理在公司供应链中承上启下的作用,弥补长期以来的实物管理漏洞,回归重视物料基础管理的格局,使物资管理体系更加健全,制度保障更加有效。另一方面,仓储集约管理的严谨性,最大限度地杜绝物资流失现象,规避关联岗位潜在的廉政风险,符合公司内外部上级机关对依法治企的工作要求。
(三)工作目标:1.实现公司仓储物资“一本帐”管理,以及定额、暂存、拆旧、结余等各类物资的集中管控、统一调配;2.实现物资入库、验收、抽检、维护、出库、调配、结余、拆旧、再利用、废旧归集的仓储全过程管理;3.统一各级仓库管理制度、作业规范、外观标示、布局标准,实现公司仓储管理标准化和基础作业信息化。
二、仓储资源集约化的做法
(一)建立公司仓储资源管控机制。建立以物资公司为龙头的物资仓储管理体系,对公司物资由物资公司集中管控。管控过程涵盖物资发运、到货、验收、入库、抽检、调配、出库、拆旧、再利用、废旧处置并与物资实际状态相符的完整数据链。制定公司仓储资源管理配套制度,建立仓储网络运转工作机制,统一各级仓库管理制度,初步形成仓储资源统筹管理格局。
(二)建立物资公司中心仓库。物资公司中心仓库作为公司物资资源储备和调配中心,负责与公司其他各级仓库、项目现场之间进行物资实物交互:1.功能定位。负责工程物资储存管理、废旧物资归集处置和项目结余物资回收利用。除直发现场和区域库物资外,其他物资均由集中储备仓库进行储存管理,后期根据项目进展的实际需要,由项目管理部门审批后进行物资领用;2.管理模式。日常作业委托外部成熟的第三方物流企业管理,公司定期进行盘点、督察和考评;3.仓库规划方案。标准仓库:面积约8000平方米,存放35kV及以下断路器、互感器、避雷器等小型体积电气设备,以及所有电压等级的绝缘子、电缆附件、金具等小型线路器材;存放35kV及以下箱式变压器、环网柜、开关柜、分支箱、变压器、电线电缆等中型体积物资。户外仓库:面积约8000平方米,存放大型体积设备和电缆、电杆等占地面积较大的材料类物资。废旧物资和结余物资专区:面积约3000平方米,按简易货棚设置,分类存放废旧和结余物资。办公区:面积约400平方米。
(三)实施公司区域库、周转库的标准化。按照省公司统一规划,物资供应公司仓库为公司区域库,既作为仓储资源集中管控的具体实施机构,又作为公司存放库存定额物资、应急物资和部分项目物资的场所,其仓储数据与ERP系统完全对应。周转库为公司各单位自有仓库,主要存放备品备件和短期暂存物资。按照国网公司仓库标准化方案,对公司各级仓库从库区布局、形象标示、工器具配备等方面进行规范。同时,制定实施统一的仓库管理制度和作业规范,组织全体仓储人员进行专业培训和操作演练,提升岗位专业技能水平。
(四)研发仓储资源管理信息系统。利用条形码、射频等信息化技术,对物资存放数量、类型、型号、厂家、存放地点等信息自动统计、自动出入库。积极探索仓储物资全过程管理,建立物资仓储资源管理长效机制,实现对仓库所有物资的集中管控、精细管理和及时调度。将县公司纳入仓储管理网络。
1.仓储信息化建设。在前期建立管理流程和作业标准的基础上,研发仓储资源管理信息系统,在信息系统中固化仓储管理和作业模式,应用PDA、射频条码等基本物流技术,建立数据共享和管控信息平台,推动仓储管理向科学、效率、规范、严谨的方向转变。2.县公司纳入仓储网络。市公司仓储资源管理磨合改进期间,将县公司仓储管理纳入仓储网络,实现市县公司仓储管理一体化。
三、效果评估
(一)有效规避物资灭丢失风险。建立物资仓储资源数据信息跟踪档案,加强对到货验收、运行阶段抽查和退运等重点环节的管理,把公司每一项物资从出厂至废旧处置的实物流转全过程置于集中管控之下。
当前,A生产加工企业仓储原材料主要有:钢材、建筑五金、金属材料、橡胶及制品、劳保用品、通用机械设备、电力电工设备、电工材料、电工元器件、日用电器、通用仪器仪表、工具量具刃具磨具、紧固件、轴承、阀门等。现阶段,A生产加工企业在原材料库存管理过程中出现了一些问题。A生产加工企业仓库储存空间情况如下:物资库存仓库总面积750平方米,长50米,宽15米,高30米;托盘长1.5米,宽1.5米。A生产加工企业产品仓储管理规定内容如下:(1)产品完工后,各生产单位核算员凭主卡、产品附件清单,在生产技术部成品保管员处办理入库手续,并填写《公司成品入库单》,简称成品入库单。生产单位根据成品入库单编制本单位《产品完工产值情况统计表》,生产技术部凭成品入库单编制《产成品收入明细表》。(2)生产单位凭主卡、成品入库单、领料单,到经营计划部销卡,凡超出定额费用部分一律无效,可直接从收入总额中予以扣除。(3)市场开发部负责依据《产成品收入明细表》编制《产品完工汇总表》,向企业主管领导、财务资产部报送。(4)工程竣工后,各分公司及时报请工程项目部、监理公司对工程质量、数量、工期、施工资料等进行验收。
二、生产加工企业仓储管理存在的问题
A生产加工企业生产原材料存量大,大量的产成品仓储库存积压、大量的生产在制品、市场供应商家原材料一次性来货太多等因素,造成了企业仓储管理中出现许多问题。
1、储存结构设计不合理企业储存空间应包括物理空间、潜在利用空间作业空间和无用空间,即储存空间=物理空间+潜在利用空间+作业空间+无用空间。而A生产加工企业的仓库设计,将重点放在物理空间上,仅物理空间就占75%以上,其余空间共占25%不到。由此可见,企业的仓库整体空间利用率并不高,物资库存中存在拥挤、堆积现象,一旦到了企业产品销售旺季时,仓库就会变得更加拥挤、混乱,仓储产品卸货、入库、分类及管理效率极其低下,而空间拥挤还会造成产品脱落、碰撞以及破损。
2、仓储管理制度不健全A生产加工企业当前的仓储管理模式还是采用了原始的仓库储存管理模式,明显已经无法满足当前企业对物资管理的精细化、集约化要求。受到传统仓储管理模式的影响,A生产加工企业在仓储管理制度建设方面做的不到位,未精确考虑各种物料项目之间的联系,公司成品规格种类多、物资管理混乱、编码不统一,造成货位摆放混乱,影响仓储效率。此外,在库存的物料分类方面也没有按照精细要求划分,常常从价格方面进行归类,忽略了不同物料的体积、流量、订货周期、保存要素等情况,很多仓库储存区域没有得到明确划分,由于区域划分混乱,一些金属制材、电器零件、变压器、导线、开工部件等只能在室外摆放,长此以往企业仓储材料、物料损耗较多。
3、仓储管理人才管理不善A生产加工企业仓储管理人员配置不到位,在岗的仓储部门库存管理人员都是些老员工,常常在没有专业库存技术和理论支撑下进行管理,依靠的是自己多年积累的经验,而不是科学理论和数据依据。仓储管理人员的缺失,导致一些区域仓库没有人负责,仓库里的物料、材料混乱堆放,影响了库存管理秩序,导致A生产加工企业一些重要材料存放不规范化。此外,由于A生产加工企业目前仓储管理人员不足,无法根据公司材料、物料库存管理要求进行有系统的存货盘点,造成企业的仓储账目、物混杂现象日趋严重。
4、仓储管理技术落后A生产加工企业仓储管理之所以混乱、仓储区域之所以不能明确划分、仓储物资管理之所以出现较大误差,与落后的仓库管理技术有密切联系。尤其是很多仓库现如今还延续着十年前的人工记录、人工测量、人工统计方式,仓储管理方式陈旧落后严重影响了仓储管理的时效性和仓储库存数据的准确性。只有少数的仓库采用了先进的仓储管理系统,大部分仓库即使装有仓储管理系统,也没有得到充分应用。通常情况下只做账目统计利用,无法适应现代化、信息化仓库管理需求,导致公司仓储物资账目出现偏差,账、物不符现象百出。
三、生产加工企业仓储管理优化途径
单一的物料仓储管理策略、笼统的仓储控制规划,以及混乱的仓储物料分类是导致A生产加工企业当前仓储管理面临诸多挑战,因此当务之急是针对A生产加工企业不同物料仓储要求,通过采用ABC分类法及现代化的仓储技术等实现仓储管理优化。
1、采用ABC分类法进行管理ABC分类控制法是库存控制的方法之一,采用ABC分类仓储管理方法进行旧有仓储管理优化升级,从生产加工企业运营特点出发,对现有的仓储物资展开合理的主要、次要划分,充分利用三类物资的仓储空间,展开合理高效的仓储物资的区域管理。采用ABC分类控制法进行库存管理的目的是合理进行物资划分,对仓库中的多种产品进行划分、归类,针对ABC三类物资可以采用相应措施制定仓储管理计划、订货方式、配置要点、记录方式、保存要求等,对仓储进行ABC分类之后,还需要根据企业的经营策略对不同级别的仓储物资进行不同的管理和控制,促使企业仓储管理日趋合理化、规范化、高效化。
2、应用现代化的仓储管理系统为保证生产加工企业仓储管理优化方案实施时,保证各部门成员之间信息传递的时效性、准确性,需要根据企业仓储管理需求,采用先进化的ERP系统、CRM系统等,还要根据需求预测模型的建立,构建能够分析需求因素指数的整合系统,切实保证公司仓储信息的安全、库存数据的精确、库存交易记录的保密等。此外,还需要借助B/S程序构架,基于IT信息技术之上,对企业仓储物资的现金流、物流等展开适时追踪,提高仓储管理效率。
【关键词】仓储管理 现状 发展
一、仓储管理的地位和作用
(一)什么是仓储管理。
仓储管理就是对仓库及仓库内的物资所进行的管理,是仓储机构为了充分利用所具有的仓储资源提供高效的仓储服务所进行的计划、组织、控制和协调过程。具体来说,仓储管理包括仓储资源的获得、仓储商务管理、仓储流程管理、仓储作业管理、保管管理、安全管理多种管理工作及相关的操作。
(二)仓储管理在物流管理和整个经济活动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
1.仓储管理在物流管理中的地位和作用。
从某种意义上讲,仓储管理在物流管理中占据着核心的地位。从物流的发展史可以看出,物流的研究最初是从解决“牛鞭效应”开始的,即在多环节的流通过程中,由于每个环节对于需求的预测存在误差,因此随着流通环节增加,误差被放大,库存也就越来越偏离实际的最终需求,从而带来保管成本和市场风险的提高。解决这个问题的思路,从研究合理的安全库存开始,到改变流程,建立集中的配送中心,以致到改变生产方式,实行订单生产,将静态的库存管理转变为动态的JIT配送,实现降低库存数量和周期的目的。在这个过程中,尽管仓库越来越集中,每个仓库覆盖的服务范围越来越大,仓库吞吐的物品越来越多,操作越来越复杂,但是仓储的周期越来越短,成本不断递减的趋势一直没有改变。从发达国家的统计数据来看,现代物流的发展历史就是库存成本在总物流成本中所占比重逐步降低的历史。
2.仓储管理在整个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
仓储及其管理对于物流系统的重要意义,我们还可以从供应链的角度来进一步认识。从供应链的角度,物流过程可以看作是由一系列的“供给”和“需求”组成,当供给和需求节奏不一致,也就是两个过程不能够很好的衔接,出现生产的产品不能即时消费或者存在需求却没有产品满足,就需要建立产品的储备,并进行有效地管理,将不能即时消费的产品储存起来以备满足后来的需求。供给和需求之间既存在实物的“流动”,同时也存在实物的“静止”,静止状态既是将实物进行储存(包括仓储),处于静止是为了更好的衔接供给和需求这两个动态的过程。
(1)仓储能对货物进入下一个环节前的质量起到保证作用
在货物仓储环节对产品质量进行检验能够有效的防止伪劣产品流入市场,这样既保护了消费者权益,也在一定程度上保护了生产厂家的信誉。通过仓储来保证产品质量,主要要进行两个环节:一是在货物入库时进行质量检验,看货物是否符合仓储要求,严禁不合格产品混入库场;二是在货物的储存期间内,要尽量使产品不发生物理以及化学变化,尽量减少库存货物的损失。
(2)仓储能够为货物进入市场作好准备
货物作为商品要顺利进入市场满足购买者需要,必须在货物进入市场前就做好准备。仓储能够在货物进入市场前完成整理、包装、质检、分拣等程序,这样就可以缩短后续环节的工作时间,加快货物的流通速度。
(3)仓储是加快商品流通,节约流通费用的重要手段
虽然货物在仓库中进行储存时,是处于静止的状态,会带来时间成本和财务成本的增加,但从整体上而言,仓储不仅不会带来时间的损耗和财务成本的增加,相反它能够帮助加快流通,并且节约运营成本。在前面讲仓储的必要性的时候已经谈到过仓储能够有效的降低运输和生产成本,从而带来总成本的降低。
(4)仓储还是保证整个社会再生产过程顺利进行的必要条件
社会再生产过程包括生产、交换(以货币为媒介的商品交换叫流通)、分配、消费四个环节。物流过程中属于流通领域,而仓储优势物流系统的重要环节,因此,货物的仓储过程不仅是商品流通过程顺利进行的必要保证,也是社会再生产和整个经济活动得以顺利惊醒的保证。
二、我国目前仓储管理的现状与加强和改进仓储管理的对策
(一)我国仓储管理存在的问题。
1.仓库数量大,但布局不够合理。由于各行业各部门为了满足各自的需要,纷纷建立自己的仓库,导致仓库数量众多,他们都在经济集中地区和交通便利的地方建设仓库,以至于仓储布局极不合理,造成了部分地区仓储大量剩余和部分地区仓储能力不足的两极分化局面。
2.仓储技术发展不平衡,很多企业对提高仓库作业自动化、机械化的认识不足。一些大型企业的现代化仓库拥有非常先进的仓储设备,包括各种先进的装卸搬运设备、高层货架仓库等。而很多仓库作业仍旧靠人工操作。这种仓储技术方面发展的不平衡状态,严重地影响着我国仓储行业整体的运作效率。
3.仓储人才缺乏,仓储管理人才更不多。发展仓储行业,既需要掌握一定专业技术的人才,也需要善于操作的运用型人才,更需要仓储管理型人才,而我国目前这几方面的人才都很匮乏。据有关统计数据显示,2006年我国的物流人才缺口50万,仓储人才尤其是仓储管理型人才缺乏也很严重。
4.仓储管理方面的法制、法规不够健全。我国已经建立的仓储方面的规章制度,随着生产的发展和科学水平的提高,有些已经不适合实际情况。目前我国还没有一部完整的《仓库法》,仓储管理人员的法制观念不强,仓储内部的依法管理水平也比较低下,所以仓储企业很难运用法律手段来维护企业的利益。
(二)我国仓储管理的长足发展。
我国仓储业发展势头良好。自20世纪末经济发展达到了较高的水平,同时带动了仓储业的发展,对仓储业的发展也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大型的现代化库房开始出现在经济较发达的沿海地区和大中型城市,以满足地区发展对物资流通的现代化需求。
随着外资企业的进入,先进的仓储管理系统和硬件设施也随之建立起来。现代商业体系的建立引导着仓储业向着合理、高效、环保的方向发展。外贸进出口的快速增长也促使中国仓储业与国际物流体系的快速接轨。
到2003年底,中国内地现代化自动库已经超过200座,每年还在快速增加。在仓储业硬件设施得到改善的同时,仓储业的管理水平也 在不断提高。高高校纷纷建立物流专业。为仓储管理现代化提供了人才。各种社会物流培训机构的出现满足了企业发展对物流人员知识更新的要求。
政府管理机构对仓储业的发展起到的引导和规范的作用,所颁布的物流技术标准等对仓储业的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各种技术标准和管理措施的出台为仓储业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并为中国物流业业国际接轨提供了保证。
(三)加强和改进我国仓储管理的对策和措施。
物流产业已经成为我国新的经济增长点,作为物流最基本功能的仓储及其管理必须引起足够的重视,并采取相应的对策和措施加强和改进仓储管理。
1.加强仓储基础设施建设;
2.加快引入竞争机制,建立统一、公平有序的现代仓储市场体系;
3.加强仓储资源的整合,完善仓储标准化体系;
4.加快公共信息平台的建设,实现仓储信息化管理;
5.引进并培育仓储专业人才,完善培训体系;
6.建立健全仓储管理方面的法律、法规。
三、仓储管理的发展阶段和未来发展趋势
为了更好地加强和改进仓储管理,以促进我国仓储业的发展,我们还必须对仓储管理的发展阶段和未来趋势给予充分的重视。
(一)仓储管理的发展阶段。
1.人工和机械化的仓储阶段
这阶段物资的输送、仓储、管理、控制主要是依靠人工及辅助机械来实现。物料可以通过各种各样的传送带、工业输送车、机械手、吊车、堆垛机和升降机来移动和搬运,用货架托盘和可移动货架存储物料,通过人工操作机械存取设备,用限位开关、螺旋机械制动和机械监视器等控制设备来运行。机械化满足了人们对速度、精度、高度、重量、重复存取和搬运等方面的要求,其实时性和直观性是明显优点。
2.自动化仓储阶段
自动化技术对仓储技术和发展起了重要的促进作用。上世纪50年代末开始,相继研制和采用了自动导引小车(AVG )、自动货架、自动存取机器人、自动识别和自动分拣等系统。到上世纪70年代,旋转体式货架、移动式货架、巷道式堆垛机和其他搬运设备都加入了自动控制行列,但只是各个设备的局部自动化并各自独立应用,被称为“自动化孤岛”。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工作重点转向物资的控制和管理,要求实时、协调和一体化。计算机之间、数据采集点之间、机械设备的控制器之间以及它们与主计算机之间的通信可以及时地汇总信息,仓库计算机及时地记录订货和到货时间,显示库存量,计划人员可以方便地作出供货决策,管理人员随时掌握货源及需求。
信息技术的应用已成为仓储技术的重要支柱。到上世纪70年代末,自动化技术被越来越多地应用到生产和分配领域。 “自动化孤岛”需要集成化,于是便形成了“集成系统”的概念。在集成化系统中,整个系统的有机协作,使总体效益和生产的应变能力大大超过各部分独立效益的总和。集成化仓库技术作为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CIMS)中物资存储的中心受到人们的重视,在集成化系统里包括了人、设备和控制系统。
3.智能化仓储阶段
在自动化仓储的基础上继续研究,实现与其他信息决策系统的集成,朝着智能和模糊控制的方向发展,人工智能推动了仓储技术的发展,即智能化仓储。现在智能化仓储技术还处于初级发展阶段,21世纪仓储技术的智能化将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上世纪70年代初期,我国开始研究采用巷道式堆垛机的立体仓库。1980年,由北京机械工业自动化研究所等单位研制建成的我国第一座自动化立体仓库在北京汽车制造厂投产。从此以后,立体仓库在我国得到了迅速的发展。
据不完全统计,目前我国已建成的立体仓库有300座左右,其中全自动的立体仓库有50多座,高度在12米以上的大型立体仓库有8座,这些自动化的仓库主要集中在烟草、医药保健品、食品、通讯和信息、家具制造业、机械制造业等传统优势行业。在此基础上我国对仓库的研究也向着智能化的方向发展,但是目前我国还处于自动化仓储的推广和应用阶段。
(二)仓储管理的发展趋势。
随着科学技术日益发展,全球经济一体化程度日新月异,仓储管理将呈现新的发展趋势。其主要表现是:
1.实现“零库存”管理
目前,“零库存”的概念已为我国越来越多的企业所接受。零库存并不是等于不设库存,而是对某一企业或组织来说,把自己库存向上转移给供应商或向下转移给零售商,以实现自己的零库存。在科学技术发展的今天,零库存是完全可以实现的。
2.整合化管理
整合化管理就是指把社会的仓储设施,各相关供应商、零售商、制作商、批发商,甚至客户的仓储设施进行整合,以达到企业库存管理的优化。也就是说在供应链管理的框架下,实行仓储管理,把相关仓储管理的作业或设施进行重建。
供应链管理下的仓储管理,能够在动态中达到最优化这一目标,在满足顾客要求的前提下,争取尽最大努力降低库存,从而可以提高供应链的整体效益。
3.计算机化与网络化管理
计算机,它具有高强度记忆功能,能把负责的仓储管理工作进一步简化并大大提高效率;它具有准确计算能力,使人们增强了对它的信赖;它可以对临时变化进行应付,对临时需要进行适时处理。因此,计算机已经成为库存控制信息系统的核心,作为对各项管理业务发出企业指令的指挥中心而起到重大的作用。
关键词:电力物资;条码;仓储管理系统
中图分类号:F426.6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8937(2012)05-0053-02
商品的仓储活动是由商品生产和商品消费之间的客观矛盾决定的。商品在从生产领域向消费领域转移过程中,一般都要经过商品的仓储阶段,这主要是由于商品生产和商品消费在时间、空间以及品种和数量等方面的不同步所引起的。
仓储管理就是对仓库及仓库内的物资所进行的管理,是仓储机构为了充分利用所具有的仓储资源提供高效的仓储服务所进行的计划、组织、控制和协调过程。在企业的经营管理中,仓储管理在物资管理中具有特殊的地位,作用越来越重要。
1电力物资仓储管理目前存在的问题
电力物资仓储管理不同于一般物流企业的仓储管理。电力企业的资产设备数量大、品种多、备件的种类上万种,自动化程度高,对设备的要求非常高,这样就提高了仓储管理的难度。目前电力物资仓储管理模式主要是手工管理、辅助计算机处理软件来协同工作,这种方式存在很多弊端。主要表现为:
①库存盘点耗费大量的时间,由于物资种类繁多,在台账统计和报表的统计过程中需要占用大量的时间与精力,由于数据存在差异性,在时效性与准确性上也很难满足管理的要求。
②由于产品品种和式样存在多变性,需要仓库管理人员经常对出入库单据的处理。在计算机和仓库之间往返进行数据的录入、查询和核对工作,严重影响工作效率,无法适应库房管理的物料快速入、出库的要求。
③对库存的数据更新不够及时;对不同批次的物料不能按要求保证先进先出的规则;操作流程的随意性比较大,难以规范化管理。
④无法方便跟踪工程项目的物资消耗情况以及资金预算控制,无法及时提供以基础数据为依据的数据分析和统计。
⑤仓储计算机管理系统代码不统一,无法实现信息及数据的交换和使用。服务代码、物品代码的混乱,使得同一项服务和同一种货物的表达方式多种多样,因而无法实现信息一致和共享。
2电力物资条码化仓储管理的目标
为了达到《河南省电力公司标准化仓库建设标准》的要求,我局对现有的仓储管理系统进行条码化升级,具体是实现以下几个目标:
①有利于国家电网公司大物流平台建设,有利于国家电网公司物资统一编码的推广应用。国家电网公司物资统一编码,作为大物流平台建设的基础,目前已达8万条。在引入物资条码化管理系统时,可以将物资编码直接导入条形码系统,建立对应关系,从而助推集团公司物资统一编码推广应用工作。
②有利于实现物资仓库实时、动态管理,提高工作效率,节省人力成本。目前我局所负责的物资仓库,仓管模式仍是保管员手工将物资信息录入台账,手动办理入、出库单,手动盘点物资。由于物资量大,到货集中,工期短,物资盘点也是按月、季度进行,需投入大量人力。
③有利于基建物资转生产移交工作,实现基建物资和生产物资无缝对接。目前基建工程投产后,基建剩余物资以及备品备件、专用工具数量较大,物资品种繁杂,移交工作量大,需要花费大量人力、物力移交生产物资库。如果引入条码化管理系统,移交时数据整理实现扫码操作,省时、省力,实现基建物资和生产物资无缝对接。
④有利于提升现场物资管理水平。条码化管理可以增加现场物资管理业务含金量,提升管理水平。条码化还为延续生产物资管理业务做了很好的铺垫,大大拓展了现场物资管理业务空间。
3电力物资条码化仓储管理的关键技术
3.1条码技术
条码是将线条与空白按照一定的编码规则组合起来的符号,用以代表一定的数字、字母等信息。条码系统是迄今为止最经济实用的一种自动识别技术,具有输入速度快、可靠性高、采集信息量大、灵活使用等优点。条码可对仓库中的每一种货物、每一个库位做出标记,可定期对库区进行周期性盘存, 并在最大限度减少手工录入的基础上, 确保将差错率降至零,且高速采集大量数据。具体应用中可将仓库分为若干个库房,每一个库房分若干个库位,明确定义存货空间;按仓库的库位记录仓库货物库存,在产品入库时将库位条码号与产品条码号一一对应,然后通过采集入库、出库、移库、盘库数据,使仓库货物库存更加准确。同时通过后台应用软件的处理,完成信息记录、查询、汇总和各种账册报表功能,并通过对仓库结构、库存量、有效期等方面的控制,提高管理效率。
3.2仓储管理系统
仓储管理系统是实时的计算机软件系统,它能够按照供应链运作的规则和运算法则,对信息、资源、行为、存货和分销运作进行优化,使其最大化满足有效产出和精确管理的要求。
仓储管理系统在我国的应用可分为三类:第一类是基于典型的配送中心业务的应用系统,在销售物流中,如连锁超市的配送中心,较常见;第二类是以仓储作业技术的整合为主要目标的系统,主要解决各种自动化设备的信息系统之间整合与优化问题;第三类是以仓储业的经营决策为重点的应用系统。其具有灵活的计费系统、准确及时的核算系统和功能完善的大客户管理系统等特点,可为仓储业经营提供有力的决策支持信息。
企业有效地实施仓储管理系统可以提升仓库运行的绩效,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其一,实时控制。在应用自动识别技术后达到无纸化作业和实时信息控制的效果,也可以合理调配人力资源、实现实时库存控制,达到准时交付的目的;其二,仓库、配送中心的最优化作业。快速及时管理对系统指引的任务以及对工作的排序;其三,改变传统的固定货位。实现全库随机储存可以合理对仓容的利用;其四,实现供应商、货主、客户三方的信息共享,对建立供应商战略联盟有一定的益处。
据统计资料显示,实施仓储管理系统后仓库的配送能力一般能提高20%~30%,库存和发货正确率超过99%,仓库利用率提高、数据输入误差减少、库存和短缺损耗减少,劳动、设备、消耗等费用降低,这些最终将为企业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
4电力物资条码化仓储管理的应用
电力物资条码化仓储管理,需要使用条形码用于标识仓库内的每一个存储库位。仓库的每个单元库位贴上具有唯一性的库位号条形码,在物资入库、盘点、出库过程中均使用该条码,而该库位装载的物料信息存储在仓储管理系统的数据库中。仓储管理的具体操作过程主要包括质量检测、入库管理、库存盘点、出库管理四个步骤。
4.1质量检测流程
质量检测是入库前必须的操作程序。在供应商将物资运输至仓库时,我局的仓管人员要对其进行质量检测,检测合格的准许进入仓库,不合格的退给供应商进行更换。同时,检测合格的物资数据通过手工或数据采集器输入仓储管理系统,仓储管理系统随即生成相应的条码标签,粘贴在货箱或托盘上面。
4.2入库管理流程
完成质量检测后,仓储管理系统根据入库单,按最佳的储存方式,选择相应库位。仓管人员将物资运送到预定位置,然后扫描货物条码信息和库位条码信息,仓储管理系统即确认物资入库流程完成。仓管人员核对入库物资。
4.3库存盘点流程
需要对仓库物资进行盘点时,仓管人员通过无线数据采集器扫描库位条码,数据屏幕上随即显示该库位所对应物资的名称、件号、规格、数量等相关信息,可随时、随机进行库存盘点。盘点后不能立即修改实物库存,必须经过审核、授权修改。该盘点方式与以往传统方式相比,极大地提高了数据的准确性和工作的效率。
4.4出库管理流程
物资的无线扫描出库可以提高物资的供应速度,减少相关操作的时间,以满足实际工作的需要。仓储管理系统如图1所示,仓储管理系统根据出库单确定最佳的拣选方案,仓管人员根据拣选方案到仓库查找,扫描库位和待出库物资的条码,录入出库物资的数量,从库位上运出仓库,仓储管理系统即确认物资出库流程完成。仓管人员核对出库物资。
5电力物资条码化仓储管理的发展趋势
仓储管理条码化虽然向数字化仓储管理迈出了一大步,但在工作中还存在一些问题,主要有以下几点:使用条码的货物进出仓库时,库管人员需要重复对每一件货品进行搬动、扫描,同时为了便于盘点,货物堆放的高度和密度也受到限制,制约了仓库的空间利用率;对于具有时效限制的货物,若仓库未能合理安排存储顺序,库管人员未能遍历所有时效标签以及时运出较早进库的货品而选择了后到的货品,便会使得一些库存货物的时效过期而造成损失;条码标签的污染、受损,以及库管人员对条码的误扫,会造成信息流与货物流的脱节;无法有效防止货物的被盗。
近期,随着射频识别技术(RFID)的快速发展,射频识别技术将在电力物资仓储管理中发挥巨大的作用射频识别技术(RFID)是一种非接触式的自动识别技术,与互联网、电信通讯等技术相结合,通过射频信号自动识别目标对象、获取相关数据并将其传输到中央信息系统中去,可实现全球范围内产品的跟踪与信息共享。RFID的应用能够帮助电力企业在仓储效率、时效控制、库存控制、物流动态跟踪等方面的提高发挥巨大的作用,具有非常广阔的发展前景。
参考文献:
[1] 中国物品编码中心.条码技术与应用[M].北京:清华大学出
版社,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