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风控体系建设实施方案

风控体系建设实施方案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风控体系建设实施方案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风控体系建设实施方案

风控体系建设实施方案范文第1篇

 

为贯彻落实农投集团公司《 关于印发开展“电力建设工程施工安全年”活动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桂司安〔2017〕94号工作部署,公司领导非常重视,10月20日组织召开“电力建设工程施工安全年”活动启动会,制定并下发本公司《开展“电力建设工程施工安全年”活动工作实施方案》昭水电司安〔2017〕32号,正式启动该项工作。活动共分为策划动员、组织实施、总结提高三个阶段,从2017年10月启动到2018年5月完成。

活动包括八个方面内容,一是开展“落实责任、强化管理、防范事故”主题宣讲活动及安全警示教育。逐级开展一次以落实安全生产主体责任为主题的专题讲座。10月23日至24日组织对参建单位的宣贯、培训工作。二是开展安全知识培训活动。各项目部根据施工单位进场人员情况开展岗前培训、考试工作,突出抓好管理人员和特殊作业人员的管理。三是开展项目部建设活动。开展施工班组反“三违”活动,严查各类违章行为,并对违章的承包商进行扣分处罚。四是推进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活动。11月底前组织开展一次覆盖基建项目的安全风险管理体系建设自查自评工作,查找工作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及时进行整改。五是开展在建工程项目应急演练活动。11月底前组织各参建单位开展一次针对施工现场风险因素的应急演练,检验项目应急管理能力,推进应急能力建设评估。六是推动信息化高效管理手段在项目安全管理上的应用。建立项目微信群、QQ群等信息平台对工程安全管理各环节、各部位、各工序进行管理,加强与参建单位沟通,有效开展现场安全管控。七是推进承包商安全生产诚信体系建设。推进承包商安全生产诚信体系建设,每半年开展一次承包商评价工作,每月通报承包商违章扣分情况。八是开展施工安全专项检查活动。12月底前,针对2017年各级专项安全检查、日常安全检查、隐患排查存在问题,全面清理整改完成情况,对于未完成整改的问题要分析原因,制定进一步改进措施。

抓好班前安全活动和安全技术交底:督促各施工班组的班前班后会活动,班组长在每天安排工作时,对班组施工人员进行交底,主要包括:施工位置环境、设备情况、个人防护用品佩戴、危险作业部位(特别是变电所带电运行区域)的检查、各种防护措施的保护等;施工前根据各分项工程的特性、施工工艺、特点、难点、注意事项等,向每一个作业人员进行针对性的安全技术交底,让每个施工人员了解施工程序和施工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危险因素及处理措施,避免出现违章指挥和违章操作。

 

风控体系建设实施方案范文第2篇

一、工作目标

通过开展三年行动,督促企业严格落实安全生产主体责任,建立以严格的安全生产制度体系、执行严格高效的安全管理体系、先进适用的安全设施设备体系、全员覆盖的安全教育培训体系、“生命至上、安全第一”的安全文化体系为内容的企业本质安全体系,使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细化、实化、有形化,企业安全生产由被动接受监管向主动加强管理转变,安全风险管控由政府推动为主向企业自主开展转变,隐患排查治理由部门行政执法为主向企业日常自查自纠转变,扎实推进企业安全生产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提升企业本质安全水平,有效化解重大安全风险,坚决遏制重特大事故,确保从业人员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实现企业安全发展高质量发展。

二、重点任务

(一)以落实企业主要负责人安全责任为重点,全面落实企业安全生产责任体系。

1.健全安全生产责任制。各工贸企业要结合生产经营实际,根据岗位的性质、特点和具体工作内容,建立覆盖全员的安全生产责任体系,建立健全从主要负责人到一线岗位员工覆盖所有管理和操作岗位的安全生产责任制,明确企业所有人员安全生产责任和考核标准。加强安全生产法制教育,提高全员守法自觉性,建立自我约束、持续改进的安全生产内生机制,建立企业内部安全生产监督考核机制,推动各个岗位安全生产责任落实到位。

2.落实企业主要负责人责任。企业法定代表人、实际控制人等主要负责人要强化落实第一责任人法定责任,牢固树立安全发展理念,带头执行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和规章标准,加强全员、全过程、全方位安全生产管理,做到安全责任、安全管理、安全投入、安全培训、应急救援“五到位”。在生产关键时间节点要在岗在位、盯守现场,确保安全。

3.落实全员安全生产责任。要强化企业内部各部门安全生产职责,落实一岗双责制度。要严格落实以师带徒制度,确保新招员工安全作业。企业安全管理人员、重点岗位、班组和一线从业人员要严格履行自身安全生产职责,严格遵守岗位安全操作规程,确保安全生产,建立“层层负责、人人有责、各负其责”的安全生产工作体系。

(二)以建立企业技术和管理团队为重点,规范企业安全生产管理。

1.建立完善安全生产管理团队。企业要依法建立健全安全生产管理机构,配齐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全力支持安全管理机构工作,并建立相应的奖惩制度。企业要持续提升安全管理科学化、专业化、规范化水平,建立安全技术团队。到2021年底前,各规模以上工贸企业通过自身培养和市场化机制全部建立安全生产技术和管理团队。

2.建立健全安全操作规程。结合企业装置、设备设施、工艺流程、作业场所等,组织有经验的岗位员工、技术人员、管理人员共同参与,制定覆盖所有岗位和全部操作过程的安全操作规程和风险告知卡、应急处置卡,为员工提供操作必须遵循的程序和方法、必须严格禁止的行为和异常情况下紧急处置步骤和方法。

3.强化安全投入。要保证企业安全生产条件所必需的资金投入,严格安全生产费用提取管理使用制度,坚持内部审计与外部审计相结合,确保足额提取、使用到位,严禁违规挪作他用,对由于安全生产所必需的资金投入不足导致的后果承担相关法律责任。严格落实安全技术设备设施改造等支持政策,加大淘汰落后力度,及时更新推广应用先进适用安全生产工艺和技术装备,提高安全生产保障能力。企业要加强从业人员劳动保护,配齐并督促从业人员正确佩戴和使用符合国家或行业标准的安全防护用品。

4.强化安全教育培训。要建设全员覆盖的安全教育培训体系,完善安全教育培训制度,开展常态化的全员安全教育培训,保证从业人员具备必要的安全生产知识,熟悉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掌握岗位操作技能和应急处置措施,知悉自身在安全生产方面的权利和义务,严格落实主要负责人、安全管理人员、特种作业人员和从业人员培训考核合格上岗制度。要强化安全教育培训与考核,建立培训档案,如实记录安全生产教育和培训考核结果。

5.持续推进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各类企业要按照《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基本规范》(GB/T33000-2016)和行业专业标准化评定标准的要求自主建设,从目标职责、制度化管理、教育培训、现场管理、安全风险管控、隐患排查治理、应急管理、事故管理和持续改进等九个方面,建立与企业日常安全管理相适应、以安全生产标准化为重点的企业自主安全生产管理体系,实现安全生产现场管理、操作行为、设备设施和作业环境规范化。企业要在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运行过程中,根据人员、设备、环境和管理等因素变化,持续改进风险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工作,有效提升企业安全管理水平。

2020年12月31日前,全县所有规模以上工贸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至少达到三级标准;小微企业按照《冶金等工贸行业小微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评定标准》(安监总管四〔2014〕17号)开展达标创建。

6.强化安全文化引领约束。企业要结合实际,构建“生命至上、安全第一”的安全文化体系,将安全文化贯穿于企业安全管理的全过程,充分发挥安全文化的引领、激励、凝聚、约束作用,引导广大员工树立“生命至上、安全第一”的思想,通过员工从内心深处对企业安全文化的认同,促使安全文化成为员工的共同认知,最大程度激发员工安全生产责任感,实现从“要我安全”到“我要安全、我会安全、我能安全”的转变,逐步形成员工的安全行为习惯和企业的安全文化氛围。

(三)以设备设施风险源头管控为重点,强化企业安全风险防控能力。

1.加强设备设施的源头安全管理。企业要建设先进适用的安全设施设备体系,从源头上加强对设备设施的管理,科学、合理选用符合法律法规标准规范要求的本质安全型设备设施。加强设备设施安全运行管理,定期做好设备维护保养,及时淘汰、更换存在严重事故隐患的、国家明令淘汰和禁止的、超过安全技术规范规定使用年限的设备设施。结合企业特点,积极探索、使用符合企业实际的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新设备,提升设备设施自动化控制水平,大力推进“机械化换人、自动化减人、智能化无人”建设,从本质上提高设备设施的安全运行水平和生产效率。

2.健全企业安全风险辨识评估制度。要按照有关法律法规标准,针对本企业类型和特点,科学制定安全风险辨识程序和方法,定期组织专业力量和全体员工全方位、全过程辨识生产工艺、设备设施、作业环境、人员行为和管理体系等方面存在的安全风险,做到系统、全面、无遗漏,持续更新完善。按照有关标准规范,对辨识出的安全风险进行分类、梳理、评估,加强动态分级管理,科学确定安全风险类别和等级,建立安全风险档案,实现“一企一清单”。

3.健全安全风险管控制度。要根据风险评估的结果,对安全风险分级、分类进行管理,逐一落实企业、车间、班组和岗位的管控责任,从组织、制度、技术、应急等方面对安全风险进行有效管控,达到回避、降低和监测风险的目的。针对高危工艺、设备、物品、场所和岗位等重点环节,高度关注运营状况和危险源变化后的风险状况,动态评估、调险等级和管控措施,确保安全风险始终处于受控范围内。2021年底前,各类企业要建立起完善的安全风险管控制度。

4.建立安全风险警示报告制度。企业要在醒目位置和重点区域分别设置安全风险告知牌,制作岗位安全风险告知卡、应急处置卡,确保每名员工都能掌握安全风险的基本情况及防范、应急措施。对存在重大安全风险的工作场所和岗位,要设置明显警示标志,并强化危险源监测和预警。企业要依据有关法律法规要求,明确风险管控和报告流程,建立健全安全生产风险报告制度,接受政府监管和社会监督。企业主要负责人对本单位安全风险管控和报告工作全面负责,要按照安全风险管控制度的要求,对辨识出的安全风险,定期向相关监管部门报送风险清单。

(四)以隐患排查治理为重点,健全完善企业安全隐患排查治理机制。

1.加强安全隐患排查。2020年底前,企业要建立起完善的以风险辨识管控为基础的隐患排查治理制度。要制定符合企业实际的隐患排查治理清单,完善隐患排查、治理、记录、通报、报告等重点环节的程序、方法和标准,明确和细化隐患排查的事项、内容和频次,并将责任逐一分解落实,推动全员参与自主排查隐患,尤其要强化对存在重大风险的场所、环节、部位的隐患排查。企业要按照国家有关规定,通过与政府部门互联互通的隐患排查治理信息系统等方式,及时向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部门和企业职代会“双报告”风险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情况。

2.严格落实治理措施。企业要按照有关行业重大事故隐患判定标准,加强重大事故隐患治理,并向负有监管职责的部门报告;制定并实施严格的隐患治理方案,做到责任、措施、资金、时限和预案“五到位”,实现闭环管理。2021年底前,规模以上工贸企业要全部利用省应急管理综合应用平台隐患排查治理系统,及时更新本单位信息、上报隐患自查自改情况,实现动态分析、全过程记录管理和评价,防止漏管失控;2022年底前,企业隐患排查治理全面走向制度化、规范化轨道。

(五)以专业化安全生产社会化服务为重点,推动企业安全生产社会治理。

1.建立完善企业安全承诺制度。企业主要负责人要结合本企业实际,在进行全面安全风险评估研判的基础上,通过各种方式途径,向社会和全体员工公开落实主体责任、健全管理体系、加大安全投入、严格风险管控、强化隐患治理等情况。

2.完善落实安全生产诚信制度。2020年底前,将健全完善安全生产失信行为联合惩戒制度,对存在以隐蔽、欺骗或阻碍等方式逃避、对抗安全生产监管,违章指挥、违章作业产生重大安全隐患,违规更改工艺流程,破坏监测监控设施,以及发生事故隐瞒不报、谎报或迟报事故等严重危害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的主观故意行为的单位及主要责任人,依法依规将其纳入信用记录,加强失信惩戒,从严监管。

3.充分发挥安责险参与风险评估和事故预防功能。深入推动落实《安全生产责任保险事故预防技术服务规范》(AQ9010-2019),鼓励企业投保安全生产责任保险。通过实施安责险,加快建立保险机构和专业技术服务机构等广泛参与的安全生产社会化服务体系。

三、时间安排

从2020年7月至2022年12月,分四个阶段进行。

(一)动员部署(2020年7月31日前)。按照统一部署,各工贸企业要进行全面安排,广泛宣传,营造氛围。

(二)组织实施(2020年8月至12月)。各工贸企业健全完善工作制度、强化推动重点工作、研究建立工作机制,结合本质安全体系建设推进安全生产专项整治三年行动,促进企业切实落实安全生产主体责任,提升企业本质安全水平。

(三)重点推动(2021年)。各工贸企业要坚持统筹推进、持续深入、重点突出、务求实效,紧盯风险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制度建立实施等重点目标任务,按照时间进度有序推进各项工作,确保工作取得明显成效。

(四)巩固提升(2022年)。各相关企业要坚持问题导向,深入分析工作中的短板和弱项,逐项推动落实。要梳理总结好的经验做法成果,报送县应急局,供学习推广。

各工贸企业要总结形成本专题年度工作报告,于相应年度11月20日前报县应急局。

四、保障措施

(一)精心组织。各相关企业要将本实施方案与相关专项整治三年行动方案有机结合,统筹推进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落实。要紧密结合实际,制定具体实施方案,明确工作目标、主要任务和保障措施,抓好组织实施和督促落实,力戒形式主义、务求取得实效。

(二)宣传发动。要充分利用微信公众号等多种媒介,动员和引导从业人员,全面理解、参与和推进专题行动,营造浓厚的氛围,确保专题行动取得良好成效。

风控体系建设实施方案范文第3篇

一、总体要求

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和二中、三中、四中全会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牢固树立安全发展理念,坚持问题导向、企业主体、科学务实、分类指导、源头管控的原则,持续深入推进企业本质安全体系建设,构建“生命至上、安全第一”的安全文化体系,建设全员覆盖的安全教育培训体系,科学完备、执行严格的安全生产制度体系,先进适用的安全设备设施体系,严格高效的安全管理体系,全面落实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强化企业全过程、全领域的安全生产管理,有效提升企业本质安全水平,推动全系统安全生产形势持续稳定。

二、主要任务

(一)构建“生命至上、安全第一”的安全文化体系

1、确立安全第一的企业安全文化价值观。认真贯彻落实“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安全生产方针,坚持安全生产高于一切、重于一切、先于一切、严于一切,弘扬“生命至上、安全第一”的安全文化价值观,学习借鉴国内外先进安全文化经验,结合行业特点、企业实际、管理状况,提炼、总结本企业特色安全文化理念,按照“将安全理念和安全价值观体现在决策者和管理者的态度和行动中,落实在企业的管理制度中;将安全管理融入企业整个管理的实践中;将安全法规、制度落实在决策者和过程中”的要求,形成覆盖企业决策层、管理层、执行层的安全文化体系。积极发挥安全文化的渗透引领作用,指导安全生产实践,提高全体员工安全意识和企业安全管理水平。

2、广泛开展安全文化宣传。积极构建安全文化体系宣传教育网络,全方位、多层次地开展安全文化的宣传教育工作,营造“人人关注安全、人人参与安全、人人管理安全”的浓厚氛围。通过会议、横幅、宣传栏、温情提示、安全文化廊、电视台、广播、官网、微信公众号等平台和载体,举办培训班、分享会、安全家书、研讨会、辩论赛、知识竞赛、演讲比赛、安全生产月等方式,将企业安全文化理念灌输并植根于全体员工的心中,使安全生产知识逐步渗透到员工的思想之中。让安全文化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固化于制,融入每个员工的骨血之中,成为企业全体员工的行动自觉。

3、发挥安全文化的引领约束作用。要将安全文化贯穿于企业安全管理的全过程,充分发挥安全文化的引领、激励、凝聚、约束作用,引导广大员工树立“生命至上、安全第一”的思想,通过员工从内心深处对企业安全文化的认同,促进安全文化成为员工的共同认识,“零违章、零伤害、零事故”成为员工的共同追求,最大程度激发员工安全生产责任感,实现从“要我安全”到“我要安全、我会安全、我能安全”的转变,逐步形成员工的安全行为习惯和企业的安全文化氛围。

(二)建设全员覆盖的安全教育培训体系。

4、健全安全生产教育培训机制。健全并严格执行以企业主要负责人总负责、领导班子成员“一岗双责”为主要内容的安全教育培训责任制,把安全教育培训纳入企业发展规划、年度工作计划和目标责任体系,健全完善安全生产培训责任机构、人员、制度、计划、经费等必要条件,依法依规安排各类人员应训尽训和考核取证,严格落实主要负责人、安全管理人员、特种作业人员和从业人员培训考核合格上岗制度。

5、强化安全教育培训与考核。企业要编制年度安全教育培训计划,制定安全教育培训和考核方案,确保所有员工全部进行强制性安全教育培训,要开展常态化的全员安全教育培训,保证员工具备必要的安全生产知识,熟悉有关的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和安全操作规程,掌握本岗位的安全操作技能,掌握事故应急处理措施,知悉自身在安全生产方面的权利和义务。要加强对新录用员工的三级安全教育,将外包队伍的教育培训考核纳入本企业培训工作当中,未经培训教育并考核合格的,不得上岗或作业。要建立培训档案,如实记录安全生产教育和培训的时间、内容、参加人员以及考核结果等情况。主要负责人要亲自组织实施本企业全员安全生产教育培训,并对安全教育培训的落实情况进行严格考核,确保取得实效。

6、拓展安全教育培训的深度广度。企业要加大对安全管理人员培训力度,不断强化安全生产意识,提升安全管理水平。要在员工安全教育培训的深度和广度上不断拓展,确保取得更好效果。要在三级安全教育和安全常识培训的基础上,围绕关键业务和不同岗位特点按需开展培训,重点对操作技能提升、隐患排查治理、安全风险管控、应急处置自救互救、解决岗位中存在深层次问题隐患(如误操作、习惯性违章等)等开展有针对性的教育培训,使安全教育培训贯穿于生产的全过程,拓展教育培训的深度。要采取现场实践安全技能培训、集中授课、送外管理提升培训、聘请专业技术咨询机构或行业专家培训等形式多样、寓教于乐的教育培训形式,提高员工参与安全教育培训的积极性,拓宽教育培训的广度。

(三)建立健全科学完备、执行严格的安全生产制度体系。

7、建立全员覆盖的安全生产责任制。根据《安全生产法》《省安全生产条例》《省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主体责任规定》及《市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主体责任规定》等法律规章,结合企业生产经营实际,根据岗位的性质、特点和具体工作内容,明确从主要负责人到一线从业人员的安全生产责任、责任范围和考核标准。安全生产责任制内容、范围、考核标准要简明扼要、清晰准确、便于操作。要覆盖企业所有组织和岗位,确保形成“层层负责、人人有责、各负其责”的安全生产责任体系,建立健全自我约束、持续改进的内生机制。

8、建立健全实用管用的安全管理制度和安全操作规程。企业要根据生产经营实际和特点,建立健全涵盖企业生产经营活动全过程、各环节的安全管理制度,做到安全责任、管理、投入、培训和应急救援“五到位”;结合企业装置、设备设施、工艺流程、作业场所等,组织有经验的岗位员工、技术人员、管理人员共同参与,制定覆盖所有岗位和全部操作过程的安全操作规程,为员工提供操作必须遵循的程序和方法、必须严格禁止的行为和异常情况下紧急处置步骤和方法。

9、确保安全管理制度和安全操作规程有效执行。企业要建立完善实用的激励考核机制,确保安全管理制度和操作规程真正得到有效落实。主要负责人要带头执行安全生产管理制度,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主动向全体员工和社会进行安全生产承诺,督促逐级签订安全生产责任书,定期组织检查安全管理制度的落实情况和执行效果,强化管理考核,严格奖惩。鼓励广大员工相互监督、相互帮助,保证安全管理制度和操作规程有效落实。

(四)建设先进适用的安全设备设施体系。

10、加强设备设施的源头安全管理。企业要从源头上加强对设备设施的管理,科学、合理选用符合法律法规标准规范要求的本质安全型设备设施,保证设备设施的正确安装,防范因设备设施先天性缺陷、不合格产品、安装不规范等导致的潜在安全隐患。要建立设备设施技术档案和备品配件管理台帐,编制设备操作和维护规程,要突出对自动化控制系统、仪器仪表、电气设备设施、安全报警设施、重大危险源等重点设备设施的安全管理,确保设备设施安全受控。

11、加强设备设施安全运行管理。企业要定期监(检)测检查关键设备、连续监(检)测检查仪表,及时消除安全隐患。关键设备要装备在线监测系统。加强对特种设备、安全附件、安全保护装置、测量调控装置及有关附属仪器仪表的定期校验、检修,未经定期检验或者检验不合格的特种设备及附件,不得继续使用。定期做好设备维护保养,及时淘汰、更换存在严重事故隐患、国家明令淘汏和禁止的设备设施、超过安全技术规范规定使用年限的设备设施,保证设备性能完好、运行可靠。

12、提升设备设施自动化控制水平。要结合企业特点,狠抓科技强安行动,引导企业淘汰安全保障能力低的落后产能,积极探索、使用符合企业实际的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新设备,采用自动化程度更高、操作更加简便、智能化程度更高的设备设施,大力推进“机械化换人、自动化减人、智能化无人”建设。煤矿企业要推进“一优三减”和“四化”改造,非煤矿山企业要推进地面生产生活设施改造和“五化”建设,危险化学品(化工)企业要推进自动化控制系统改造,不断滅少高危场所现场作业人员,降低劳动强度和安全风险,从本质上提高设备设施的安全运行水平和生产效率。

13、强化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企业要持续推进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认真对照《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基本规范》以及相关行业标准的要求,从组织机构、安全投入、规章制度、教育培训、装备设施、现场管理、隐患排查治理、重大危险源监控、应急管理以及事故报告、绩效评定等方面全方位开展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工作,积极推动企业班组安全建设,通过开展岗位达标专业达标和企业达标活动,不断夯实安全管理基础。各相关企业要严格验收标准、达标时限和推进措施,规范企业生产经营秩序,夯实企业安全生产基础。

14、推进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机制建设。企业要发动全体员工,选取科学适用的安全评价方法,全方位、全过程辨识生产工艺、设备设施、作业环境、人员行为和管理体系等方面存在的安全风险,确定安全风险类别和等级,建立安全风险档案,落实企业、车间、班组和岗位的管控责任,从组织、制度、技术,应急等方面对安全风险进行有效管控。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健全完善隐患排查治理机制,制定符合企业实际的隐患排查治理清单,明确和细化隐患排查的事项、内容和频次,并将责任逐一分解落实,推动全员参与自主排查整治隐患,努力实现把风险控在隐患形成之前、把隐患消灭在事故前面,要向职工公开企业安全生产风险危害、重大安全隐患排查治理等情况,接受职工群众监督。要持续推进岗位责任卡、应急处置卡风险告知卡等先进安全管理经验,提高企业从业人员的安全责任意识和应急处置能力。

15、强化危险性作业的安全管理。企业要针对动火、进入受限空间、动土、临时用电、高处作业、吊装、抽堵盲板、检维修、开停车等事故易发多发环节,建立并不断完善相应的危险作业许可制度,规范作业安全条件和审批程序。实施危险性作业前,必须进行风险分析、确认安全条件,确保作业人员了解作业风险和掌握风险控制措施、作业环境符合安全要求、预防和控制风险措施到位,现场监护和应急处置措施得到落实,经严格审批方可作业。

三、保障措施

(一)提高认识,加强领导。各企业要高度重视企业本质安全体系建设工作,进一步提高对建设企业本质安全重要性的认识,把企业本质安全体系建设作为落实、总理关于安全生产重要指示批示精神,提升企业安全生产水平的重要举措。各企业要成立本质安全体系建设工作领导机构,制定具体建设方案,分解目标任务,明确责任分工,优化资源配置,抓好各项措施落实,确保本质安全体系建设取得实效。

(二)加强指导,确保实效。加强对企业本质安全体系建设的指导和督导,把企业本质安全体系建设纳入安全生产“三管三必须”重要内容,要在2019年年底前出台本企业的企业本质安全体系建设方案,督促引导本企业积极推进企业本质安全体系建设。建立健全工作机制,将企业本质安全体系建设纳入安全生产责任考核,适时开展督导检查,对工作措施得力、成效明显的通报表扬,对本质安全水平较高的企业在安全许可、执法检查等方面予以支持,充分调动企业本质安全体系建设的积极性,确保企业本质安全体系建设取得实效。

风控体系建设实施方案范文第4篇

1存在问题

近年来,县供电企业由于历史原因以及县域经济发展不平衡等因素,存在一些深层次问题。一是电网建设方面。部分地区的电网网架结构是单线联络,结构相对薄弱,中低压电网设施陈旧老化严重,抗风险能力不强。二是安全生产方面。多数县供电企业存在生产性支出资金不足、投入资金偏少的问题,尤其在电网建设、设备更新、缺陷处理、隐患治理等方面投入力度不够。三是调度信息方面。部分35kV变电站和供电所以支线形式接入环网,单点接入,抗灾能力不足,制约了县域电网发展。四是人力资源方面。普遍存在用工总量大、结构不合理、高素质管理人才短缺、“双师型”专业技术人才偏少等问题。五是营销管理方面。盈利模式主要依靠购售电价差,随着电价差减小,挤压了企业盈利空间;营销机构不健全,不能适应专业化管理要求。

2管理策略

认真贯彻国家电网公司“两个转变”战略部署,研究分析县供电企业面临的发展机遇、薄弱环节,立足实际,明确县供电企业工作“四个接轨”基本目标,为“三集五大”体系建设奠定基础,为实现企业发展战略目标、服务地方经济建设发挥重要作用。

(1)创新营销模式,提升经营管理水平。

创新营销理念,开拓市场渠道,开展卓有成效的探索与尝试。严格执行居民阶梯电价政策,编制《阶梯电价政策实施方案》《居民阶梯电价政策宣贯手册》,通过不同形式加强宣传,以赢得客户的支持。组织开展营销信息系统应用培训,并统一完成县供电企业营销信息系统、营销稽查系统上线工作。积极推广ERP系统和财务管控系统上线应用,实现农电财务数据在线监测。

(2)注重过程管控,推进内涵式安全管理。

开展安全管理提升活动,健全安全责任体系,强化安全风险管控,抓好过程管理和分析评估工作,提升严重缺陷处理率。开展县调安全查评、持证考试、系统应用培训等工作,深化安全内控机制建设,促进调控一体化建设稳步推进。围绕基础管理,提出“创新、挖掘、效率、争先”等管理理念,建立城乡电网设备一体化运检管理体系,为供电企业发展提供稳健高效的管理支撑。

(3)明确管理界面,科学统筹集约化管理。

实施人才工程,强化人才培养和全员培训,加强农电工技能取证管理,选拔专业领军人才,全面提升人员素质。开展县供电企业财务集约化管理状况调研工作,加强对县供电企业财务经营重大事项的监督审核以及日常业务指导,实现资金归集率、资金支付审批率100%。深化物资集约化管理,县级库存物资纳入ERP系统统一管理,实现库存管理“一本账”。建立市县农网物资合同履约协调负责制,实施仓储标准化改造,完成县供电企业仓储信息化建设。

(4)创新企业文化,协同推进依法治企。

风控体系建设实施方案范文第5篇

[关键词]水生态文明;存在问题;建设对策

1概况

铁岭市位于辽宁省北部,辽河平原中段,且辽河铁岭段河长占辽河干流的1/3,全市总人口达301.9万人,面积1.3万km2,境内湿地面积283km2。市内河流众多、水系发达,对整个辽河的水质和水量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铁岭市多年平均水资源量25.59亿m3,人均水资源量847m3,2013年铁岭市水资源开发利用率39.7%,部分河流水质较差,如招苏台河仍为劣Ⅴ类,面临的水资源、水环境约束仍然十分突出。将水生态文明建设融入到铁岭市建设发展中,遵循人水和谐理念,是保障区域经济、水资源及水生态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

2水生态文明建设现状

2.1水网建设成效显著

铁岭新老城区西部为辽河,北部为柴河,南部为凡河,东部为山区。柴河河道紧邻老城区北穿城而过汇入辽河,上游有大型水库—柴河水库。凡河河道由新城区南穿城而过汇入辽河,上游有大型水库—榛子岭水库。新区建设时引凡河水入如意湖,如意湖经人工河道天水河和莲花湖相连接,莲花湖水下泄至凡河最终汇入辽河形成完善的新区水系。新、老城区间水系通过柴河灌区灌溉干渠相连,实现了辽河、柴河和凡河之间连通的格局,水网建设成效十分显著。

2.2防洪抗旱供水体系初步构建

经过多年的水利建设,铁岭市以水利工程体系、防汛抗旱组织体系、管理制度体系、灾害防御保障体系四项体系为基础,形成了较为完善的防洪排涝抗旱体系和稳定安全的供水格局。防洪抗旱工程体系日渐完善,应急管理体系初步建立,50余条河流建有防洪工程,现有堤防总长度747.0km。供水格局稳定安全,截止2013年底,全市共有农村饮水安全工程1563处,解决了130.4万人饮水不安全问题。

2.3水环境质量改善明显

近年来铁岭市政府围绕辽河污染治理,积极开展对违法排污企业清理整顿行动,关停了污染严重的稻草制浆造纸工段,7家糠醛生产企业工艺废水实现减排,取缔、淘汰不符合国家产业政策、高能耗、重污染、生产工艺设备落后的6家企业。2013年底,铁岭市COD、氨氮等主要污染物排放均有明显下降,其中,COD排放总量为13.04万t,比2010年削减4.6%;氨氮排放总量为0.7万t,比2010年削减5.4%。

2.4严格落实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

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水资源管理工作,严格执行《关于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的实施意见》,积极推动“三条红线”指标分解工作。严格执行地下水开采总量控制计划,加强地下水资源管理,全力封闭自备井,确保地下水资源可持续利用。根据《辽宁省水利厅关于下达2013年度全省压采地下水计划的通知》,2013年全市总压采水量指标为2123万m3。

3水生态文明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

3.1水功能区达标率偏低

根据辽宁省水功能区水质达标监测数据,2013年铁岭市水功能区水质达标率为82.9%,与水功能区水质达标率达到92.3%的目标尚有一定差距。首先,外源污染威胁大。全市大、中河流的上游来水大多是域外来水,外源污染严重。其次内源压力不断增加。废污水总排放量由2008年的7500万t增加至2013年的8600万t。第三,面源污染问题日益突出。根据2013年《铁岭市环境状况公报》,铁岭市COD总排放量13万t,其中来源于农业的排放量占到了总排放量的86%,氨氮总排放量0.7万t,其中来源于农业的排放量占到了总排放量的56%。

3.2水生态系统出现退化迹象

铁岭市水生态本底条件优越,水环境基础较好,但近年来随着人口增加和污染加剧,铁岭境内部分流域水生态系统总体生态质量出现退化迹象。凡河流域物种减少,生物多样性降低,涵养水源功能削弱,影响生态系统的动态平衡和生态效能的发挥。此外,对铁岭主要河流的纵向连通性进行初步评价结果显示,除辽河干外,铁岭市主要河流的流纵向连通性较低。

3.3水资源管控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

城市防洪排涝设施不完善,饮水安全仍需加速推进。目前铁岭市区通过防洪工程改造,已将大部分河段防洪标准提升至50~100年一遇,但辽河干流、柴河、凡河河段仍有一部分未进行改造,铁岭市新、老城区段没有形成封闭、完整的防洪体系,一旦发生较大洪水,将直接威胁市区安全。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仍需进一步落实。近年来在规范化水资源管理体系建设取得一系列成绩,但面向以“最严格”为主题的新时期水资源管理需求,如何尽快建立起相应的严格管理与支撑保障体系是未来一段时间水管理领域的首要任务。市域水资源管理职能部门条块分割现象严重,多部门协调配合的联动机制尚未形成。

4推进水生态文明建设主要对策

4.1以截污控源节水减排为手段的水环境保护体系建设

(1)加强跨境断面水质监测,缓解外源污染加强跨境断面水质监测,加大与上游区域在水污染保护方面的合作与协调,降低铁岭入境水环境压力,从而保证辽河干流及主要支流各水期水质达到水功能区划要求。(2)推行清洁生产节水减排,降低污染源强度加大节水力度,积极研究和推广节水技术措施,确保农业节水取得成效;加强对耗水量较大的火电、造纸、矿坑排水等行业管理,鼓励企业开展废水循环利用,大力推行中水回用;推进城市节水,加强节水宣传,全面推广节水器具;按区域水资源特点进行产业结构调整和产业布局,逐步形成以水生态容量和水资源总量确定经济结构和发展规模的产业结构优化模式,压缩耗水量大、用水效率低、水污染严重的企业。(3)加强废污水收集和处理,减少入河污染负荷加强工业企业污水治理,提高工业污水治理效率和效果;制定并实施农村环境整治规划,积极推动面源污染防治;推进辽河及其重要支流清河、柴河、凡河等河道的综合治理;建立地下水功能区管理制度,健全河湖管理制度,实行入河排污总量控制,严格入河排污口监督管理。

4.2以山-河-湖为纽带的水生态修复体系建设

严守辽河干流Ⅳ类水质红线,建设辽河生态文明示范区生态带。以辽河干流河道生态工程建设为重点,同时加强对凡河、柴河、清河等其他重点支流生态建设,加快恢复改善河道生态环境。推进辽河生态绿化工程,加快凡河省级自然保护区和莲花湖湿地公园建设。结合辽河流域水生态功能区水环境管理体系建设与政策保障,选择典型水生态功能区-凡河和清河,进行生态保育、生态治理与生态景观建设等综合示范,提高河流生态连通性,恢复辽河流域水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以水土流失综合治理、监督、监测为重点,逐步完善有效的水土流失综合防治体系,生态脆弱区、敏感区和生态环境严重破坏区域的生态环境恶化趋势得到有效遏制。

4.3以防洪除涝城乡供水为主体的水安全保障体系建设

(1)提高城市防洪排涝能力,确保防洪安全全面提高铁岭市防洪排涝能力,按照现有河流的防洪标准,城市段河道至少达到20年一遇,农村段均达到10年一遇。加固辽河干流、柴河、凡河防洪堤防,使银州区、凡河新城等重点区达到50~100年一遇,形成完整、封闭的新老城区防洪体系。(2)加强水源地保护与建设,切实保障饮水安全建立水源地分级管理制度,以柴河水库、清河水库、南城子水库、诚信水库为重点,实施集中式饮用水源地达标建设,保证饮用水源一级保护区达到国家地面水环境II类标准,二级保护区达到III类水质标准。保护饮用水源地地表和地下水安全,保证地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大于90%,地下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大于95%,集中式供水饮用水水质达标率达到100%。(3)进一步推进农村饮水安全按照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总体规划,采用集中供水方式,以新打井、新建井房、安装配套设备及铺设供水管网为主,进一步推进农村饮水安全。在此基础上,解决部分学校的饮水安全问题。深入开展集中式饮水源地达标建设,对农村取水、治水、供水水质实施全过程监管,扩大城乡统筹区域供水范围。

4.4以最严格水资源管理为核心的规范化水管理体系建设

(1)建立水资源管理责任和考核制度,加强部门间的协调配合依据水利部等十部门联合印发的《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考核工作实施方案》及辽宁省的有关规定,制订铁岭市各级政府的水资源管理责任和考核制度,确保实施方案提出的目标、制度、措施落到实处。同时,进一步理顺铁岭市水资源管理体制,整合各项涉水职能,加强部门间协调配合。(2)落实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健全完善水资源规划体系,优化水资源配置,完善水资源配置格局;深入推进节水型社会建设,进一步加强农业节水、工业节水和节水载体建设,积极开展城市生活和服务业节水;强化区域取用水总量控制,严格执行取水许可制度,加强取水许可监督管理;从严核定水域纳污容量,严格控制入河湖排污总量,确定水功能区限制纳污红线;加强非传统水源利用,实行水资源统一调度,全面提高水资源保障能力;加快水利管理信息化建设,提高水资源管理水平。

4.5以提升人居环境和培育水生态文明意识为重点的水文化体系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