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智慧文化工程

智慧文化工程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智慧文化工程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智慧文化工程

智慧文化工程范文第1篇

关键词:干线公路;文化主题;建设方案;载体;

Abstract: strengthen highway culture construction, to promote the highway industry material civilization and spiritual civilization construction, promote social and political, economic, and cultural progress, and build a harmonious highway plays a crucial role in.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Anhui province highway culture construction, combined with the "highway culture construction in the 12th Five-Year Plan" period of national and provincial trunk highway reconstruction project of highway construction, cultural theme and proposes practical, and to explore the practice of highway new cultural carriers to discuss.

Keywords: highway; culture; construction scheme; vector;

中图分类号:F279.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2104(2013)03-0001-02

公路文化作为公路行业的灵魂,是公路劳动者在公路建设、养护、管理的实践活动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对公路行业“三个文明”建设具有润物无声、保驾护航的重大作用。加强公路文化建设,促进公路交通又好又快发展,已成为新形势下公路行业亟待解决的一个崭新课题和义不容辞的职责。

近年来,安徽公路系统提出“用公路文化凝聚人心,用公路文化变革管理,用公路文化规范行为,用公路文化打造品牌”,初步建立起适应我省经济社会发展要求、遵循文化发展规律、符合公路发展战略、反映行业特色的公路文化体系。由于安徽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特别是普通国省干线公路建设相对滞后,“十二五”期间,安徽将投资600亿元用于普通国省干线公路改造。随着新一轮的干线公路改造计划的实施,机遇与挑战并存,因此在抓住机遇的同时我们首先必须明确我省普通国省干线公路文化建设存在的现状。

一、我省公路文化建设现状

目前,我省公路文化建设方兴未艾,如火如荼,总体趋势较好,但较经济发达地区起步晚,认识相对较浅,投资少,建设成果相对零散,还存在巨大的提升空间。

1、公路文化建设相对滞后。

从整体上讲,公路文化建设与社会经济发展和行业建设需求不相适应,尚未在理论上圆满解决实践中出现的许多不符合科学发展观的、深层次的矛盾,缺乏一定的前瞻性和指导性。

2、经费投入不足。

众所周知,资金紧缺已成为制约公路发展的瓶颈,为建设公路文化而设立专项资金的地区、部门为数不多。

3、文化底蕴相对薄弱。

与其它行业相比,公路行业由于历史、现实等方面的原因,基层职工队伍文化程度普遍不高,文化生活单调枯燥,文化因素乏善可陈,文化人才储备不足。

4、对公路文化概念的把握理解不够深入。

由于部分人们对公路文化的认识不足,分不清社会文化与公路文化之间的区别,无视公路文化具有“引导人、塑造人、鼓舞人、激励人”的重大作用,认为公路文化建设是“文化人”的事,与一般职工无关。

5、公路文化建设的表现形式存在偏差,缺乏有效的载体。

由于没有将公路文化与公路建设有机的结合并融为一体,使公路文化建设长期处于表面化、简单化的状态,内容不够全面、不够深刻;在实践上割裂了与理论的关系,为建设公路文化而建设公路文化,没有用文化建设成果反馈指导工作实践。

二、我省国省干线公路文化建设的原则和主题

安徽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江淮大地山川河流交融,构筑了一幅山水和谐共生、历史文化交相辉映的多彩地域版图,而公路正是这形形的文化元素中重要组成部分,是城乡之间沟通的渠道,也是文化传播的重要途径,因此公路本身应该作为一个文化的载体,传承着文化。

1、国省干线公路文化建设原则的把握。

要把服务行车安全、运输功能放在首要位置,不能构成交通隐患,不能影响交通出行;

能满足人们的审美情趣和感官舒适的精神需求;

要优先考虑基础条件好、社会敏感性强、群众关注度高的路段;

打造文化景观以自然生态为主,以人文景观为辅,要尊重自然、因势设景,实现路景一体、水融;

使用文化元素一要体现地域特色,二要体现行业特色,经得起社会和时间的检验;

使用文化元素要遵守法律法规,尊重公序良俗,符合主流思想,避免产生歧义和争议;

景观设置要张弛有度,划分合理,地段适宜。

2、国省干线公路文化建设主体的把握

“文化主题”是公路文化建设的核心,也整条公路的灵魂,公路文化建设必须紧密围绕这个核心来展开,所有的文化元素和载体都为其铺垫。

文化公路主题的选择上可以一条路一个文化主题,也可以根据里程长短和所经地域,设置多个文化主题。同时,公路文化主题必须切合地方特色,有效的与地域文化相结合。

如:205国道安徽段穿经五个地市,各自有着不同的地方特色和地域文化,滁州的明皇文化、马鞍山的诗歌文化、芜湖的沿江文化、宣城的革命文化、黄山的生态文化,因此我们有了“五色绘皖韵,一路读安徽”的美妙而又切合实际的文化主题,将这些文化各异的地区有机地串联在一起,又不脱离公路这个主体。

又如:303省道宿州段,项目贯穿宿州市全境,道路伴随着古汴河而行,古汴河即隋唐大运河,古汴河宿州段又是目前全国隋唐大运河中保存最完好的一段,承载着厚重的历史足迹和地域文化,因此我们提出了“沿隋唐历史长河一路前行,品泗宿公路文化勇往直前”的文化主题。

三、安徽国省干线公路文化建设方案

在我省干线公路改造过程中,要以凸显特色为突破,打造体现公路文化特色的公路品牌。要立足基层、立足一线,深入挖掘自身优势,发展具有公路特色和行业特点、体现公路精神内涵和符合时代科学发展要求的路文化和公路人文化。

重要立交桥、桥梁、隧道的起名要有当地特色,或高雅或通俗让人过目不忘;

结合地形地貌地质情况,利用治超站、隧道口、桥梁、边坡、挡墙、空地,种植乔木灌木、修建绿色草坪,打造文化景观;

结合公路运输班线,设置各具特色的候车亭、休闲亭;

结合城市文明创建工作,建花坛、作小品,形成艺术园地和生态园地;

采取各种艺术形式,结合小城镇建设和新农村建设,介绍当地历史典故、民风民俗;

采取各种艺术形式介绍安徽的名人、名品,宣传安徽厚重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展现安徽物华天宝、人杰地灵、源远流长;

采取各种艺术形式宣传安徽公路核心价值体系,展现安徽公路人修路修身、养路养心;

采取各种艺术形式宣传介绍本条(段)路的历史沿革、重要事件和重要人物;

标志、标识在统一规范的前提下,做到生动有趣,美观实用,可双语,可动漫,有介绍,有指点。

采用一些通俗市井文化加以提炼和升华,以增加当地民众的亲切感和认同感。

采用其他创意新、有情趣的文化元素

四、安徽国省干线公路文化载体

公路文化的建设离不开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的载体,把公路文化建设融于干线公路改造中,使交通文化建设真正落到实处、收到实效,需要树立创新意识,与时俱进,更新观念,丰富内涵,反应时代要求,提升公路文化的品味。

采用摄影、绘画、书法、雕塑、雕刻、勒石等形式

采用园林小品、艺术小品等形式

采用灯光、色彩、建筑物等形式

采用诗词歌赋楹联等形式

采用其他彰显个性、富有特色的艺术形式

公路文化建设的创新需要公路人的创新思路和创新载体,思路是灵魂,载体是主体,也是表现形式。

智慧文化工程范文第2篇

关键词:文化共生;职业教育;城乡统筹;体制机制

作者简介:张释元(1971-),女,吉林长春人,西南大学教育学部博士,主要研究方向为课程与教学、职业教育。全(1966-),男,四川南充人,西南大学教育学部部长,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为课程与教学、职业教育。

基金项目: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2010年度重大攻关项目“构建城乡一体化的教育体制机制研究”(编号:10JZD0041)之子课题“构建城乡一体化职业教育体制机制研究”,项目主持人:全。

中图分类号:G7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7518(2012)31-0008-04

职业教育城乡统筹与区域社会发展互动的“刺激物”是城乡需要的激励体制与机制。这种体制与机制建设越完善,双向激励功能越得当,职业教育城乡统筹与区域社会发展的文化共生能力越强。基于此,我们期望构建合理的体制与机制来引导且保障职业教育城乡统筹与区域社会发展互动。根据沈阳师范大学孙绵涛教授等的研究,体制与机制是密不可分的,二者互相影响。体制可以包括机制,机制也可以包括体制,各有其道理。[1]在研究时我们秉持这种观点,但为阐述方便我们暂且规定体制包括机制,机制是体制下社会现象各部分之间的关系及运行方式。

一、区域教育集团化的办学体制:“文化控制”

文化控制是对文化的生产、传播、冲突和变迁等社会过程进行系统管理和操控的一种科学。具体包括三个方面:第一,文化控制的对象并不只是对文化传播而言的,而是对包括传播在内的整个文化的生产、应用以及冲突、变迁等全部社会过程的控制与管理;第二,这种控制与管理并不仅仅是外力的压制,而是符合规律的系统管理和操作;第三,这种管理和操作不是机械地设置“关卡”,而是社会系统对文化生产、传播、冲突和变迁的各种信息的不断选择、反馈的自我实现。文化控制归根结底表现为:人对文化的创造和享用的能力;人在社会中的实现。[2]我国正在兴起的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正是一种文化控制的方式。这种控制过程是建立和修正师生价值系统的过程。它通过“价值引导”机制和“文化整合”机制来完成。

(一)“价值引导”机制

“价值引导”机制是通过制定一定的行为规范、制度以及建立相应的执行机构,引导人们建立与社会发展需要相适应的人类价值系统。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司马云杰指出,文化世界建构价值意识就是通过无数“文化场”、“行为场”、文化环境、情境、生活细节,在人的心理机制上不断发生意义、意识、知识的过程,是不断积累、凝聚文化世界的价值和意义的过程,也是人根据自己的灵明之心、道德本性和特殊需要,并通过理解、体验、想象、瞭悟等知性活动能力把上述种种文化情境中的价值和意义内化、整合为价值意识的过程。[3]从哲学本体论的意义来说,职业教育的终极价值应契合和促进人类社会发展的价值。为此,职业教育办学应通过建立合理的制度与规范和政策等引导、调节和修正价值——态度系统,激发办学主体参与的积极性。司马云杰将文化控制在文化调适中的作用概括为三个方面:第一,控制某些文化的超限度增长,编制各种文化发展的“指令表”。第二,控制文化失调,避免社会问题出现。第三,控制文化变迁,使之更有计划性。[4]职业教育城乡统筹“价值引导”机制的作用是控制城市文化的超限增长,保证城乡文化协调发展,使城乡文化共生更有计划性和有序。因此,区域政府应根据社会价值取向与区域价值诉求修正或开发关于职业教育办学的政策和法规,激发主体的办学积极性,促进区域社会文化共享与共生。

(二)“文化整合”机制

文化的整合旨在强调把各种分散的、孤立的、甚至冲突的文化价值力量整合为一种凝结着人类整体利益和整体价值理想的力量,从而使人类的文化实践行为充溢着一种健康自觉的人文精神关怀。[5]“文化整合”机制是指文化主体在制定规范时以文化整合为价值取向,控制职教内部或者外部力量,使它们超越冲突,积极主动合作,促进区域社会文化共生。本文提出“文化整合”机制,其目的是整合多方力量,正确引导竞争与对抗,促进区域社会和谐发展。我国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模式可以契合“文化整合”机制。首先,职业教育集团自身就是一个文化整合的很好例子。一个成功的职业教育集团是通过内部小集团的文化冲突与超越整合集团内部文化,这个整合过程也是职业教育集团大文化的创造过程。其次,职业教育集团办学是强弱文化的整合,也是优势文化的互补。这种强弱整合不是倚强凌弱,而是以强带弱。弱也不是质的弱,而是在某些方面如资源、技术力量等方面的弱。因此,强弱整合实质是优势文化互补。

总之,无论是“价值引导”机制还是“文化整合机制,都是从理念系统进行文化控制,它们互相联系,彼此渗透,共同作用于办学体制运行的全过程。

二、通才与专才的综合人才培养体制:“文化功能”

依据文化功能理论,职业教育人才培养应从功能的独特性出发,培养多样化的人才,既培养一般职业人才,也要培养高级职业人才和特殊职业人才。因此,无论在人才培养的目标、培养过程及教育评价方面,职业教育都应该满足区域社会人才结构以及个体差异的需要。为此,职业教育人才培养体制以目标机制、过程机制及评价机制的协调作为体制运转的保障。具体表现为以下三个方面:

(一)多层级目标调控机制

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目标是职业教育过程及质量评价的基础和依据。目标设计的质量决定职业教育过程的实施和人才培养的质量。因此,我们提出多层级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目标调控机制,借此达成培养“完整的职业人”的总目标。“完整的职业人”意味着职业人精神品味的提升,关注个体内部世界的需求,使人人都能获得自我内部世界与外部世界的平衡,达到“全人公民”的素质。职业人是类群体,是具有各种层次的职业人,是具有不同技术水平的人。根据职业教育院校层次以及职业技术本身的要求,职业教育应该设立具有各种层次的目标,将目标的“点”扩大为“面”,建成职教目标系统。将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目标按照职业技术水平分出等级,为培养过程中的自主选择提供依据。这样设计的目的是避免过于关注目标而带来线性思维,以此关照教育过程的生成性与创造性。这些具有不同等级层次的目标应该被建成一个目标平台,该目标平台将成为调节过程和评价的机制,并通过信息平台来调整教学过程和学业考核与评价,即目标机制调整职业教育的其他要素。

(二)自主选择的过程培养机制

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目标的设计将引导职业教育过程。目标设计采用“面或体”的形式,目的在于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和外部情境的界定自主选择课程。现行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过程应增加自主选择的空间,并与目标的预设性结合,监控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质量,创新人才培养过程。职业教育不仅要培养懂技术的人,还要培养创新技术的人。职业教育技术创新需要理论的渗入和实践的历练,而课程与教学是技术创新的平台。因此,职业教育课程设置应增加创生部分课程计划,使创生课程的过程成为学生享受学习的过程,为技术创新奠定坚实基础。我们认为,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过程中以目标为调控机制并不限制教育的生成过程,关键在于目标的设计是否科学,是否能够引领过程。过程系统虽然受目标系统的调节,但并不完全受制于目标系统。目标系统以“面”的形式设计,分散了过程的“聚焦点”,因此,关照了过程的创生性。

(三)多元评价机制

职业教育评价的特殊性就在于职业教育内部评价的不完全性。职业教育培养的人才质量如何,主要是看其对社会服务和人才市场的质量规格。职业教育目标的多层级性与培养过程的多样性也决定了评价机制的多元性。这里多元是指评价主体多元、评价标准多元、评价时空多元。职业教育人才质量如何主要看用人单位和人才市场如何评价,因此,仅以职业教育自身作为评价主体不免单一。对于职业教育内部,学生自身是职业教育服务的交易主体,其收益如何也是对职业教育的评价,因此学生也应该成为职业教育的评价主体。从评价标准上看,生源的差异性、目标的层级性、过程的选择性都决定了标准的多样性。职业教育培养过程的特殊性也决定了评价的时空不能与普通教育的期中期末考试和结业考试等相同,只能依据学习内容、学习过程以及评价主体等因素确定评价的时空。除此之外,多元评价机制应构建阶梯型评价系统,采用多元立体评价模式。学生可以根据实际情况申请不同的等级形式,完成某一等级后可以升级。该评价模式的结果形式采用职业等级证书与学历证书分离制度。评价方式可以综合学习成绩、实习成绩、社会实践成绩以及在企业中的表现等等。

三、资源统整的管理体制:“身份认同”

职业教育统整的管理体制是以资源统整为视角,通过个体身份认同机制和组织身份认同机制来实现职业人的身份认同,促进区域社会发展与城乡职业教育统筹的互动。从社会学的视角看,组织通常通过各种身份确证路径使组织中的成员认同组织文化。当组织文化被成员认同后,成员会尽可能去个性化而尽力符合其在组织中的身份。职业教育城乡统筹是通过区域文化控制达到城乡人各自认同自己所属文化并欣赏他者文化,从而使区域内部文化单元共存共生。

(一)教师编制的身份认同机制

教师编制是确证教师组织身份的认同机制。有学者提出了社会制度对个体身份认同的影响。他认为,社会赋予了个体以身份,并通过制度路径影响着个体对某一身份的确认,进而建构了人们的身份意识。[6]教师编制制度就是我国教师身份认同的路径之一,通过编制使教师对自我身份认同。我国教师编制分城市编制和农村编制,这个分类使教师自觉将自己进行城乡群体归类。城乡分类引起教师情绪上的变化,教师又会将该情绪用于工作中。因此,我们提出区域集团内师资流动制度,师资人事档案统一归职教中心管理。该制度是以师资统整为取向,采用人事管理统整模式,建立区域职业教育集团内师资流动制度。这样解构了城乡编制,打破了群体归类的意义,使教师建构统一身份,认同区域文化,提升教师的自我价值和社会层次。教师的流动以需要为根据,以资源节约为原则,以教师的价值实现为旨趣,提高教师个体工作主体性。该制度在解释性意义上引导区域内的教师合作文化,使每一位教师都成为该生产链上的重要人物,实现了个体生命价值。

(二)组织身份认同机制

社会认同理论认为,个体通常在群体中定义自己,在组织中被范畴化为群体,因此,组织身份其实质是群体身份。个体通过“自我刻板化”为群体身份,进行内群感知,并通过群际社会比较来评价自我和组织。从现实看,区域内农村学校或者某些边缘化院校的成员因为认同缺位而导致不积极的态度或者为个体的自尊而产生社会流动。在一个区域内,因为地理位置和自然环境的不同,无论在素材性资源还是条件性资源,无论是内隐资源还是生成性资源方面,都有各自的优势,因此区域职业教育资源配置应以资源优势整合为依据,教学管理采用区域集团化统整模式。教学资源成为各学校彰显自我功能的载体,也是承载学校特色的载体。学校和教师通过资源分享而获得组织认同。因此,职业教育城乡统筹应该以优化教学资源协调配置为原则,使区域内职业教育部门认同自我的优势,使教师产生组织归属感,用更积极的态度服务于该组织。

四、统筹的职业教育招生就业体制:区域职业人身份型塑

城乡二元结构文化建构了城市人与农村人的身份,这种身份类别与个体自我解释引导农村人期望向城市人流动。另外,我国农村除了自然资源和环境外,其他条件都比较差,因此,在农村工作的人也宁愿做城市人与农村人的身份归类,借此寻找机会调到城市里而提高个体的社会层次。基于以上理解,职业教育应通过招生和就业城乡统筹型塑职业人身份,引导区域人大文化身份归类,进而建构职业人身份的平等性。职业教育招生就业城乡统筹体制需要两种机制保障:一是职业人身份形塑机制,二是区域人身份形塑机制。

(一)职业人身份形塑机制

目前,我国职业教育研究大都强调职业人的素质和道德,忽视职业人身份的意义。身份归属于社会子系统,有学者采用系统透视方法分析公民身份与社会关系,认为公民身份属于特定目的而分化了的社会次级系统——管理—政治子系统,它仅存在于具有分化的、合理的政治体制的社会中,其作用对于体制一体化非常重要。[7]在管理方面看,身份是社会结构的标志;在政治方面看,身份具有特殊的社会意义。这种意义既包括不同身份的公民权不同,也包括公民权带来的个人价值和地位不同。在我国,城市人——农村人身份划分是管理的范畴。但是管理是与个人权力相关的。例如,城市与农村户口簿的颜色不同代表享受的待遇不同,身份表征着社会意义。因此,城乡招生就业统筹不仅为社会发展服务,同时也确证职业人身份。职业人身份是平等的,既不是农村人,也不是城市人,他是某职业需要的人,也是社会发展需要的人。其意义在于职业本身的价值与个体兴趣取向,关注个体生命价值的彰显。职业人的身份也指明了平等性,即农村医生与城市医生都是医生,没有差别。城乡统筹的招生就业制度将型塑人们价值系统中新的归类范畴——职业人。

(二)区域人身份形塑机制

虽然任何身份归类都有其合理性,但是,利于文化发展的身份归类将促进国家和社会和谐发展。因此,在职业人身份的基础上,我们倾向于引导人们采用区域人的身份属性归类,当区域成为身份归属类别时,销蚀了身份归属的等级范畴。从地理成分看,区域只是地域之别,而非等级与阶层。因此,在强调区域职业教育统筹与区域社会发展互动的前提下,以区域作为归类属性增加了平等身份的效应,扩大了他们作为纳税人、选民、福利接受人等的公民权。基于此,我们认为,职业教育招生应以职业的需要作为区域统筹的依据,打破待遇等级制。因为公民身份的存在取决于生活世界符号再生产的基本过程,[8]区域人身份的建构应该纳入区域经济和政治以及文化的整体语境之中。职业教育招生就业的区域统筹将帮助职业人建构区域人身份,并在该身份形塑的过程中确认和固化身份。

总之,职业教育城乡统筹引导区域社会城乡互动,区域社会城乡互动带动职业教育内外部的校际、校企、校政(学校与教育行政机构)之间联动,促进了区域社会发展与职业教育城乡统筹高一级互动,进而使区域社会和谐共生。

参考文献:

[1]孙绵涛.体制论[J].南阳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02):6-8.

[2]司马云杰.文化社会学[M].太原:山西教育出版社,2007:72.

[3][4]司马云杰.文化价值论—关于文化建构价值意识的学说[M].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2003:8,468-469.

[5]邹广文.当代文化哲学[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7:232.

智慧文化工程范文第3篇

省会文化艺术中心项目距主城区中心约10公里,位于济南西部新城核心区中心发展轴与腊山河景观带的交汇处,是由大剧院、中心广场、配套高层三部分组成的大型城市综合体,属济南市重点工程。2011年10月份,深基公司与其它三家兄弟单位共同承接了省会文化艺术中心裙房与地下车库钻孔桩工程,首期施工桩数为650棵。于2012年1月8日圆满完工。

2 工程地质条件

根据岩土工程勘察报告,该场地地层由上至下依次为:(1)填土:分布于场地表层,主要为素填土及杂填土。层厚:0.60~4.10米。⑵粉质粘土:褐黄色,可塑,湿。层厚:1.40~6.00米,层底深度:3.90~7.80米。⑶粉土:褐黄~灰黄色,中密,湿,含氧化铁斑点,摇振反应迅速,刀切面粗糙。层厚:0.20~4.50米,层底深度:4.90~8.90米。⑷粉质粘土:灰黄色,可塑,湿,含铁锰氧化物,少量姜石。 层厚:1.40~6.70 米,层底深度:9.00~12.80米。⑸粉质粘土:浅棕黄色,可塑,湿,含铁锰氧化物,少量姜石、砂粒。 层厚:10.00~16.80米,层底深度:21.00~26.50米。⑹粉质粘土:浅棕黄色,硬可塑,湿,刀切面较光滑。 层厚:2.20~8.00米,层底深度:26.00~31.00米。⑺粉质粘土:浅棕黄色,硬可塑,湿,刀切面较光滑,含铁锰氧化物。层厚:18.70~26.20米,层底深度:47.70~54.30米。 ⑻卵石:棕黄色,中密,湿,原岩成分为灰岩,亚圆形,粒径2~12厘米,含量60~85%,混中砂及棕黄色粘性土。层厚:5.69~18.80米,层底深度:56.18~67.80米。⑼全风化辉长岩:黄绿色,密实,湿,剧烈风化。层厚:0.60~6.10米,层底深度:64.00~69.50米。⑽强风化辉长岩:层厚:4.30~31.00米;层底深度:71.50~99.50米。⑾中等风化辉长岩(δ53):灰绿色,较硬,粒状结构,块状构造,该层未揭穿。

3 设计要求:

工程设计为多支盘钻孔灌注桩,桩径分为Φ1000mm和Φ1200mm两种,支盘径分别为Φ2100mm和Φ2500mm,每棵桩均四级支盘,成孔深度41m—47.5m有效桩长39m,桩端全截面进入第8层卵石层不小于2米,总桩数996棵。

施工主要设备

施工投入旋挖钻机1台,多支盘挤扩机1台,吊车1台。

清孔方法:

根据岩土工程勘察报告提供的地质资料:地层含砂、卵石层较厚,进行钻孔桩成孔施工时,如果不采取有效的护壁措施,很容易产生塌孔现象。工程开工后,先期进行了2根桩的施工,施工时采用化学泥浆进行护壁成孔,在进行多支盘挤扩及下放钢筋笼时对孔壁造成了破坏,造成孔内沉淀物进一步大幅增多;清孔时,直接采用施工过程中产生的泥浆进行清孔,由于施工场地狭小,无法设置满足要求的沉淀池,且在清孔时,循环采用的泥浆为化学泥浆,导致相当数量含砂率较高的泥浆重复使用,不能有效清出孔内的沉渣。在进行商讨后,又购置了彭润土,进行造浆,设置小型循环池,不停的循环清孔、清理循环池,方才完成清孔工作。完成两棵桩后,泥浆池内泥浆含砂率已经很高,沉淀物也捞出了很多,已无法再进行成孔施工使用。如果再采用此种工艺进行成孔施工,则须将泥浆池清理干净,重新制备泥浆,进行成孔,增加了施工工序,如果以后的桩基施工,均采用此种工艺施工,则将大幅提高工程施工成本,施工工效将非常慢。

经过研究分析,我们认为目前的正循环清孔方法,将严重制约工程施工进度。因此我们进行了分析、研究,制定出一整套反循环的的清孔方法,主要是:加大主泥浆池,并进行制备足够量的泥浆(大于2个孔的泥浆理论值),设置小型沉淀池,由孔内出来的泥浆先经过沉淀池沉淀后,再进入泥浆池,且沉淀也内的沉淀物,由专人负责清理,及时由人工或机械对沉淀池进行清理。

首次旋挖钻机成孔时,成孔深度≤0.5m设计孔深(这样在二次清孔捞渣时,旋挖钻机在钻至设计孔深后,能有效地清除孔内的沉渣),而后钻机移至附近区域;多支盘设备进行对位,进行多支盘挤扩施工,挤扩施工结束验收合格后,再次进行定位放线,确定桩位,旋挖钻机再次对位,进行捞渣并钻至设计孔深,将因挤扩而对孔内造成的沉淀物清除;经捞渣后,孔内的沉淀物基本很少,而后再进行定位,下放完钢筋笼(钢筋笼为三节,采用孔口搭接焊)和导管后,量测孔深。若孔内沉渣≥0.5m,则在导管上对接改装的反循环泵(改安反循环泵:将GF-200型反循环钻机的反循环泵体拆解下来,底端改焊变径法兰,并增加钢管(与反循环孔径相同)对接法兰,再将导管冲孔帽顶端加焊钢管变径,焊接同等型号法兰,中间加密封垫,使反循环泵法兰与冲孔帽能密封对接,加焊的钢管不宜过长,以15-30cm为宜,能够进行操作即可。反循环泵出浆口布设在沉淀池前端约4-6m,端口变成φ325mm口径,长度≥1m,用纺织带围裹,周边进行围堵,范围以喷出来的泥浆不外溢为宜,反循环出来的泥浆注入沉淀池后,经沉淀后流入泥浆池。)。孔入补浆根据泵量进行核算,采用2台3PN泵布设管路,同时对孔内进行补浆,形成循环系统,达到反循环清孔的目的。各个工序均由专人进行管理,协调一致,统一指挥。若孔内沉渣<0.5m,则直接按照正循环清孔的方法进行。

智慧文化工程范文第4篇

    为保证广安大街市政道路工程建设的顺利实施,做好拆迁居民安置工作,经市政府同意,将部分开发企业现有的拆迁房源作为广安大街拆迁专项用房(以下简称专项用房),现就有关问题通知如下:

    一、专项用房享受经济适用住房建设的扶持政策,即土地行政划拨,21项行政事业性收费减半征收。

    二、专项用房专项提供给广安大街市政工程被拆迁居民选购。被拆迁居民如要享受本市经济适用住房政策,可购买专项用房或经市政府批准上市的经济适用住房,并凭所在区政府出具的证明到开发企业购房。

    三、专项用房价格由市物价局会同市建委按经济适用住房定价原则审定。开发企业不得以任何方式变相提高价格。

    四、市建委、计委、规划委、国土房管局等有关部门要按照各自职责,对专项用房的工程质量、审批手续等项内容进行审核,并督促有关开发建设单位按要求完善。崇文区政府和宣武区政府根据审核结果,对专项用房的价格、质量、配套情况等项内容进行认定,满足拆迁居民入住条件的房源,由区政府分期分批公布。

    五、被拆迁居民凡购买区政府公布的专项用房,具有经济适用住房产权。产权发证部门依据购房合同和购房人付款凭证,在30日内颁发产权证。开发企业负责办理产权登记手续。

    六、广安大街拆迁工作完成后,开发企业将购房人证明和销售合同报区政府核准汇总,开发企业凭区政府出具的证明,统一按照经济适用住房政策办理土地划拨及有关费用的减半征收手续,并可按京财税(99)1201号《转发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调整房地产市场税收政策的通知》,享受有关财税减免政策。开发企业购买的拆迁房源专项用于广安大街拆迁的,按照被拆迁居民实际购房面积免收开发企业购买房源发生的有关税费。

    七、对于部分房屋已交纳的土地出让金等费用,由征收管理部门退还或在开发单位后续建设项目中抵减,已享受返还或免收政策的开发项目,不再抵减。

    八、专项用房的物业管理费用执行市京价(房)字〔2000〕163号《北京市经济适用住房小区物业管理服务收费办法(试行)》规定的经济适用住房物业管理收费标准,并按规定的期限收取。任何单位不得以拆迁安置为由,一次收取长期的物业管理费和供暖费等费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