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教学设计的实质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那么,如何提高历史课堂效率呢?我们知道,教学过程的精心设计是实现三维目标的重要手段。作为教师,有效提高历史教学设计的质量是提高历史课堂效率的有效途径。如何有效提高历史教学设计的质量呢?
一、熟练地驾驭教材是有效提高历史教学设计质量的必要前提
熟练地驾驭教材就是对教材进行详尽的分析,明确本节课内容在整个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弄清知识间纵向和横向的联系,把握教学的重点、难点和关键点,做到心中有数。只有这样,才能在教学中做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二、巧妙地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是有效提高历史教学设计质量的必要手段
俄国文学泰斗托尔斯泰曾说:“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只是强制,而是激发兴趣。”兴趣是点燃智慧的火花,是探索知识的最大动力。可见,能否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最大限度地激活学生潜在的学习欲望,就成为课堂教学成败的关键。
由于历史学科是以人类社会的发生、发展过程为主要内容,具有时空性和具体性的特点,学生无法直接接触学习对象。加之初中学生在学习方面形象思维比较发达,对感性事物比较容易理解,所以巧妙地借助现代教育技术新颖、形象、直观、艺术化地特点,可创设出悦耳、悦目、悦心的教学情境,使学生产生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如临其境的感受,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产生求知欲望和探索热情。如在学习《》一课导入新课时,利用多媒体让学生欣赏漫画《治外法权》,给学生以直观感受,使他们不约而同地产生这样的疑问:“在当时,为什么在中国的土地上,外国洋人杀死中国人会扬长而去呢?”学生的兴趣被激发起来了,探究的热情高涨。
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创设情境,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可利用它直观、形象的特性使学生更好地理解知识的实质,把握知识的内涵,还能强化学生的情感,从而使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教学目标在潜移默化中得以实现。如在学习《》一课时,为让学生正确理解大英帝国为什么要向中国输入鸦片,就将鸦片输入前中英贸易额制成条形统计图,同学们一看,便一目了然了。
三、适时适度的提问是有效提高历史教学设计质量的中心环节
巴尔扎克说:“打开一切科学的钥匙都毫无异义是问号。”因此,我们在教学中应最大限度地以问题作为驱动教学过程的动力,引领学生的思路不断向纵深方向发展。课堂提问也是组织课堂教学的中心环节,精彩的提问是诱发学生思维的发动机,能开启学生智慧的大门,提升课堂教学效率,促进师生情感交流,优化课堂教学。
初中学生年龄小,好奇心和求知欲比较高,在课堂上喜欢表现自己,但自我控制力较差,注意力容易分散。如何针对中学生的这些特点,设计并处理好课堂提问,将直接影响着课堂教学的效率。
那么应怎样设计提问呢?
1.准确把握提问的时机和类型
比如,导入新课的提问一定要扣人心弦、引人入胜,这是课堂成功的第一步;结束新课的提问则一定要能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它是课堂走向成功的最后一步。
2.要遵循课堂提问的一般原则
(1)问题要小而具体。(2)问题要新而有趣。(3)要有适当的难度。(4)要富有启发性。
3.要切合学生实际
切勿脱离了学生实际,提出过高或过低于学生认识水平的问题,或给学生造成负担,挫伤其积极性;或使学生觉得简单,滋生骄傲心理。只有适度的提问,才能在探求知识的拼搏中,点火、铺路、导航。这样,回答问题的过程不但给学生提供了展现自己见解的机会,拓宽了学生的思维空间,提高了学生自主探究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且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态度和合作能力。
四、巧妙的作业拓展是有效提高历史教学设计质量的必要保障
关键词:数据结构;MCAI;教学模式;教学方法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5913(2007)10-0070-03
1引言
“数据结构”是计算机及相关专业中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程,主要讨论抽象数据关系和算法在计算机中的表示及实现。其研究思想和研究方法在计算机科学中许多有深度的研究领域得到广泛的应用,为学生今后从事理论研究、应用开发、技术管理工作提供了坚实的理论基础。但该课程具有相当的抽象性和动态性,容易造成教学低效和学时膨胀。如何使学生更好地掌握最常用的数据结构,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程序设计能力以适应学科迅速发展和知识更新的需要,是学习这门课程的目的和宗旨。
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与成熟,多媒体教学有着传统教学手段无法比拟的优势和特点,它是现代教学改革和未来教学手段发展的方向,利用网络MCAI(Multimedia Computer Assisted Instruction,多媒体计算机辅助教学)课程教学已成为教学改革的一个重要环节。网络MCAI不仅具有普通MCAI的特点,如交互性、个别性以及形式和内容多样化等,还具有一些特有的优越性:操作方便、交互能力强、远程教学、共享程度高、影响面大、内容更新方便及时等等。目前,很多高等院校都积极采用CAI教学系统和现代化教学手段来辅助教学,但往往不能达到满意的效果。如何将网络教学系统与课堂教学结合起来,以便更有效地提高教学效率、减少教学时数、真正实现素质教育,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
2教学原则
首先必须树立现代化的教育观。把“以教师为主体”、“课程为中心”的传统教育观转变为“以学生为主体”、“以学生为中心”的新的教育观。从“以传授知识为主”转变为以培养学生具有独立获取知识、发现创新知识的能力为主,把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放在重要的地位。利用指导法教学、“启发”式教学来体现“以教为主导,以学为主体”的教学原则,教师不再是知识的传递者,而是学习的组织和引导者。在教学方法和教学体系上采用与传统教学截然不同的现代教学模式,将多种现代教学模式应用于课堂和网络教学中。
3现代教学模式
教学模式是教学基础理论的具体化,也是教学具体经验的概括化。目前,国内外有影响的现代教学模式主要有:
(1) 掌握学习模式。强调个别化教学,利用及时反馈和强化作为控制教学的有效手段,而编写得当的习题是获得反馈的重要途径。
(2) 发现学习模式。首先提出问题,带着问题意识观察具体事实,然后再上升到一般的概念。
(3) 范例教学模式。教师用特例具体直观地阐明“个体”的具体特征;根据范例“个体”的知识推论特点,分析掌握整个“类别”事物的特征,使对“个体”的认识上升为对“类别”的认识,从而掌握其规律和范畴。
(4) 最优化教学模式。一个好的最优化教学方案的形成的基本过程是:① 分析教学目的与教学任务;② 分析学生学习情况与教师自我分析;③ 学时分析;④ 选择已知条件下最佳教学任务的综合性手段与方案;⑤ 对教学质量进行评价。
传统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制约了以上教学模式的推广应用。CAI,尤其是网络MCAI系统的建立和以可视化为特征的多媒体技术的应用,有利于综合这些模式的长处,创建各种现代教学模式。
4教学设计
4.1教学目标分析
根据最优化教学模式,设计一个好的最优化教学方案,首先要对教学对象的情况进行分析,了解学生的基础知识掌握程度、计算机的使用能力等实际情况,在课堂教学、网络多媒体辅助教学系统的设计和使用过程中要做到心中有数、有的放矢。否则讲课时只是一味灌输教材内容,不管学生理解和掌握了多少。即使教师讲得头头是道,网络多媒体辅助教学系统做得再好,也不会获得理想的效果。由于“数据结构”所涉及的算法大多采用数组和指针来描述,而后者对学生来说则相对较难,需要对C语言中指针的概念补充讲解。在对学生的课堂与网络教学上应该有所侧重;在实验教学上,必须清楚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根据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直观想象能力和对数据结构的相关基础知识的实际掌握情况等来组织教学,充分应用掌握学习模式,达到“个别化”教学的目的。
4.2课堂教学方案设计
4.2.1讲授内容安排
根据“数据结构”教学大纲及指定教材的要求,对教学内容去粗取精,提炼出该课程、每章、每节的框架体系,从数据结构的逻辑结构、存储结构和数据的运算三个方面去组织教学内容。要重点突出、简洁明了,而不求面面俱到。在了解学生实际情况的基础上进行分析研究,预见学生会对哪些内容感到困惑,在学习中会出现什么问题,这样才能做到有的放矢。
4.2.2教学策略应用
1) 个别化教学。在课堂讲授中教师起到的是提纲携领、组织和引导的作用。明确每次课的目的、解决什么问题、通过什么途径达到这个目的。对易懂的内容可以点到为止,重点难点精讲细讲,细节内容可由教材和配套的多媒体软件体现。所谓重点是指数据结构中的重要概念、重要算法思想等。对这部分内容,一定要结合多种教学方式和手段去讲深讲透,引导学生理解概念的含义,掌握算法的实质,并在此基础上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所谓难点,是指学生不易理解和容易出错的地方。在难点确定之后,要分析究竟难在何处。是因为概念抽象不易掌握,还是因为算法思想复杂不易理解,或是容易混淆不易区别?然后研究解决问题的方法。对于抽象的东西应该形象化、直观化地进行讲解,对于复杂的内容应注意其条理性,对于易于混淆的内容宜尽量采用对比法加于区别,做到化难为易。
2) 问题驱动。问题驱动是指学生在教师创设的情境下应用已有知识提出新问题、解决新问题的过程,也是学生高度自主学习的过程。教师在讲课时要体现教学思想,引入What+How+Why的教学理念,采用发现学习模式,应用启发式教学。What是让学生明确学些什么,拓展学生的知识面。通过经常提出问题,让学生思考并回答,以跟上教师的思路,活跃课堂气氛,创造轻松活泼的学习情境,留给学生想象的空间,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自学能力和创新能力。提出的问题要自然、尖锐、具有逻辑性。How就是如何做的意思。对问题的分析要简明、透彻,防止烦琐杂乱;解决问题要切实准确;要引导学生积极思考。要做到这一点,必须考虑:讲解一个问题时,怎样引导学生动脑筋,可以先不给出结论,让学生自己考虑问题。Why是让学生能够知道为什么这样做。注意教给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最终达到学生自行探究问题的目的。
3) 范例教学。课堂讲授应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从感性到理性,从理性到实践,从直观到抽象,再从抽象到具体实践。范例教学在数据结构的算法思想讲解中能发挥其无可比拟的优势,对数据结构中的主要算法和一些抽象的概念,可以尽量先从直观意义或具体实例解释着手,让学生更容易理解。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宜多画图、多举例、多解释。这种从特殊到一般,从具体到抽象的方法,适用于数据结构中的很多内容。例如:讲解队列的概念时,可通过日常生活中的购物排队的过程来反映队列中插入、删除的原则,再结合计算机中的操作队列、打印队列的应用来说明。对二叉树的遍历的算法过程可通过一个特定的二叉树的例子说明其遍历思想,再推广到一般的二叉树等等。
4.3网络MCAI方案设计
网络MCAI是以Web页形式组织素材,以Web页开发方法建立课件体系结构。它是综合利用网页制作工具、多媒体创作软件和网络数据库技术,把文字、图形、图像、声音、动画、影像等多种媒体综合起来,创造生动、活泼、有趣的教学情景,使学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创造性地进行学习,以随机性、灵活性、全方位、立体化的方式把知识形象生动地呈现给学生,知识密度大、表现力强,能很好激发学生的兴趣,从而可以提高教学的效率和质量。
4.3.1教学内容的组织
以教学大纲为依据,根据教材,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以教育学、心理学的有关理论为基础,结合教师多年教学经验分析本课程的特性,从数据结构的逻辑结构、存储结构和数据的运算三个方面去组织线性表、栈、队列、串、数组、广义表、树、图和文件等常用的数据结构,对教学内容进行精排和优化,运用多种教学艺术展现学习内容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对学习内容的理解。教师要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条件和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提供合理的学习策略,从而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
习题是获得反馈的重要途径,如何选择深度和广度适当的练习题和自测题,以便学生及时、有效地调整学习策略,是实现个别化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习题的选择必须广度和难度兼顾,要覆盖所学的内容,对课本上的习题选其精华,尽量选有启发色彩的习题。对练习中暴露出来的普遍问题,进行网上辅导或进行课堂集中讲评,帮助学生澄清模糊和错误的认识。
4.3.2教学内容的展现形式
由于数据结构涉及从简单的线性表到复杂的树、图等多种数据结构,具有一定的难度和复杂性,给该课程的学习带来了许多困难。对算法思想的理解成为这门课程的一个重点,所以如何将抽象的算法执行过程以浅显易懂的形式展现在学生面前,是决定这门课MCAI辅助教学成败的一个关键。
通常,网络MCAI主要包括课程内容、算法演示、在线测试、在线讨论以及资源中心5部分功能。课程内容提供了包括章节内容、章节习题、补充练习和实验指导,这是学习的重要内容和课程基础,用于配合课堂教学,起到相辅相承的作用;算法演示提供了数据结构课程中重要算法的动态交互演示,便于学生对算法的理解和掌握,符合联想性思维特点,动画的直观、生动、形象等特点有助于学生深刻理解相应的算法,利于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和建构性知识结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线测试提供了试题的在线考试,试题类型包括判断题、选择题和问答题,通过学生自由选择题型和测试内容来自动组卷,完成自我测试。学生在学完相应章节后,可自行选择测试内容和题型进行在线测试,通过在线阅卷,学生可实时获得测试成绩,查看对错情况以及正确答案,有利于学生及时纠正错误认识,调整学习策略。所以构造合适的试题库,是教学质量评价的一个重要手段。通过在线讨论进行网上答疑、辅导,可以突破时空的限制,实现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交流新的思想和解决学习中遇到的难题。资源中心提供了许多相应参考资料的下载,包括学习素材、历年考试试题和模拟试题、软件的下载,以及各种网络资源。
总之,网络MCAI可以提供交互式环境供学生学习,并自动根据操作过程进行实时评价,它可实现学生与机器、与学生、与教师之间的多项交流,让学生通过网络学习,自己掌握学习进度,提高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达到提高学生素质的目的。但在使用过程中不能过分强调MCAI的作用,而忽视了教师的讲授作用。如果我们的课堂变成纯粹的计算机媒体演示室,学生必定是走马观花,不知所云。所以必须把网络MCAI和教师课堂讲授有机地结合起来,形成最佳教学任务的综合性手段与教学方案。
4.4实验教学设计
4.4.1实验目的
数据结构是实践性很强的一门课,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是教学的首要目的。数据结构理论知识的传授是为应用服务的,因此在授课的同时,如何引导学生利用上机实验来加强实践也是教学中的一个重要课题。根据最优化教学模式,首先数据结构实验教学的目的是:① 紧密配合理论教学,通过实验帮助和加深对数据的逻辑结构、存储结构、算法思想和具体实现等各个环节的整体理解;② 通过实验将各门课程学到的知识融会贯通,思考与发现利用数据结构解决实际应用问题的有效方法,从而使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锻炼和提高;③ 通过实验强化学生“结构一算法一编程”三者密切相关的意识。平时的练习较偏重于如何编写功能单一的“小”算法,而实验是软件设计的综合训练,包括问题分析、总体结构设计、用户界面设计、程序设计的基本技能和技巧,多人合作,以致一整套软件工作规范的训练和科学作风的培养。围绕以上目标,数据结构的实验教学也应该遵循认知规律,逐步地从无到有,从观看演示到自己动手编程,从单一算法实现到综合设计分析,直到具体应用实例研究。
4.4.2实验选题
依据实验教学的目的和实验教学目标,考虑学生的个体差异,将实验设置成不同的类型:① 必做和选做实验。这两类实验都是结合相关课程的教学需要由授课教师设计的,前者目的在于帮助学生掌握基础知识和实验研究方法,后者在于培养和鼓励学生的学习兴趣、扩大知识面以及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和创新意识。② 允许学生结合本人的兴趣,从实际应用中选择有具体应用背景的实验题目,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或由教师结合实际给学生布置一些较大的设计课题,使学生分组共同完成。当然,在难易程度方面要求做到量力而行,这样一方面锻炼了学生的自己动手能力,也加强了他们的团队协作精神;另一方面确实能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从而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为今后的学习和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4.4.3实验结果提交
实验开始之前,安排集中上课讲解,实验中安排教师现场辅导,实验课结束之后组织交流讨论。除了安排面对面的答疑以外,可结合网络在线讨论来有效地辅导学生做好实验。对基本实验要求学生单独完成,一些综合实验则分组完成。实验成果可通过服务器提交。
5结束语
网络MCAI是一种优秀的教学媒体,它对于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水平、推动教育改革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在教学过程中必须把网络MCAI和教师课堂讲授有机地结合起来,运用多种现代教学模式,使教师讲授与多媒体教学相辅相成,以最优的组合完成教学任务,让学生既能学到新的知识又可掌握学习的技能,达到提高学生素质的目的。
参考文献
[1] 吴伟民. 数据结构和算法的可视化教学研究与实践[J]. 高等教育研究学报,1999,(3).
[2] 范惠林,赵思宏. 研究性教学模式在专业课程中的应用[J]. 现代教育科学,2002,(11).
[3] 杨秀金. 数据结构―使用C++语言[M]. 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2004,(8).
收稿时间:2007-2-15
[关键词] 远程培训;价值导向;在线活动设计
[中图分类号] G434 [文献标志码] A
伴随着网络的普及和2009年以来“国培计划”项目的实施,远程培训作为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途径已逐渐被广大教师接受和喜爱。但不可否认,远程培训的质量问题在一定程度上成为了教师远程培训继续发展的滞阻。构建完善的质量管理体系、提升课程资源的实践性、提高助学教师的能力素质、强调在线学习活动的设计、开发高可用的平台等,都成为了提升教师远程培训成效的途径。在众多途径之中,在线学习活动由于能构建丰富的学习环境,“促进学习者深层学习的发生、理解能力的提高和交流技能的发展”[1]等优势成为了目前触发教师远程培训质变的关键——关注学习活动及其设计与实施,研究并努力提高活动的质量和效果,正成为提高远程培训质量的良策之一。
而目前在远程教育界,关于学习活动已有较多的研究,涉及学习活动的本质、学习活动理论、学习活动中的学习支持以及学习活动设计策略与方法等,按理依循这些研究成果设计在线培训活动就能取得满意的效果。然而,在当前的教师远程培训实践中,我们发现在活动设计中仍然存在很多问题,例如,片面追求参与人数与规模、“缺乏情境化与多样化设计”、[2]“多以下载资源、简单讨论为主要的研讨方式”。[3]那么,教师远程培训的活动设计中存在的问题根源在哪里?我们又应该如何去改进呢?要回答这两个问题,我们可能需要从在线活动的价值导向上寻找原因,并依循正确、合理的价值导向开展活动设计与评价优化工作。
一、在线学习活动的教育价值导向分析
(一)教育价值导向分析
任何一类事物产生的原因总归是有现实的需求,学习活动得到重视和发展的原因之一在于其能实现教育目标,并能凸显培训的教育价值。从微观层面来看,培训的教育价值引导了项目具体目标的设立,如“提高教师理解和运用教材的能力”、“提升教师师德修养”、“理解和掌握新课程标准”等等。从宏观层面来看,它推动了教师远程培训以及教师专业的发展。对于任何一个培训项目而言,外显的是微观目标,而内隐的则正是宏观目标,培训系统中的诸要素将形成合力,助力两方面价值的实现。依循培训的教育价值导向,学习活动的教育价值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教师专业发展的诉求
教师专业发展是教育改革向纵深发展的关键推动力,教师专业发展活动只有结合实际需求和群体特点才会彰显其成效。从教师知识的结构来看,教学和教育经验的很大一部分是处于隐性状态的专业知识,认识和显性知识有助于教师的专业发展,并成为了普通教师向学者型、专家型教师转变的关键。从知识结构的特征所提出的隐性知识的认识和显性要求对教师专业发展中的活动提供了设计导向。按照知识管理的观点,隐性知识通过“外化”成为显性知识,并通过“社会化”而引起群体共鸣。显然,“外化”、“社会化”等知识螺旋增长的需求,无法从教师远程培训中的课程资源、平台建设以及管理制度等要素中得到满足,唯有能够体现学习者“参与”和“互动”的学习活动才能吻合教师知识增长的要求,因而教师培训中应该有意识的创造或设计“外化”和“社会化”的学习活动回应这类需求。
2. 终身学习能力培养的呼唤
纵观当前各国的社会发展制度和教育政策,终身学习都作为一个关键而核心的概念频繁出现。但对终身学习能力的构成各国都有不同观点,杨帆等研究者对各类观点进行综合梳理后发现,自主学习能力、信息素养、问题解决能力、批判性思维能力、持之以恒的能力以及自我评价能力等相互影响、相互支持,共同成为终身学习能力的核心能力项研究。[4]细致分析上述各项能力项,在远程学习模式中都浸润着对上述各项能力的培养,尤其是自主学习能力、信息素养以及持之以恒的能力等都是远程学习过程中的自然产物,而问题解决能力、批判性思维能力以及自我评价能力等均可通过有意识地创设一定的远程学习活动来培养。
面对全球化时代知识的快速更新,终身学习俨然已经成为了我们的工作方式和生活方式。在此情景下,教育行政部门也应当为教师们的终身学习能力培养创造足够的机会,并有意识地创设项目满足教师自我发展的需求。
3. 文化基因学及价值模因的启示
仔细分析上表中所列举具有不同价值模因的人群所具有的学习需求与学习/教学风格,再对比当前教师群体的特点和培训需求,显然,当前教师主流的学习需求更贴近第六层次(绿色),欣赏差异性,并寻求一致,在学习风格上偏向合作学习以及自由公平的交流互换观点,而我们教师培训的最终目标应该努力通过跨学科融合、自由发展以及整体学习实现教师自我全面的和平表达,继而影响所负责的学生。
4. 在线学习活动的价值维度
(2)接受型—反思型。接受型则强调新知识、新信息的获取和掌握。而反思型学习活动中要求学习者以一个研究者的心态和眼光,去审视、思考、分析甚至是批判活动中呈现的各种情景以及与教学实践的相关问题。美国学者波斯纳曾经提出一个教师成长公式:经验+反思=成长,该公式直观地解释了反思在教师成长中的作用,当教师在对自己教学进行整理、思考、反省,并做出理性的选择、判断之后,能够促进自己教学观念的转化和教学能力的提升,而各种类型的反思型活动也将有利于这样的反思行为得到持续和深化。
(3)封闭型—开放型。封闭型的活动在内容、方式、步骤、顺序等方面均为既定的;开放型的活动则带有一定的生成性,其方式、频率、深度等都依赖学习者的参与情况,换句话说,学习者的参与会影响活动的内容与方式。开放型活动设计的思路体现了建构主义的思想,还原了学习者的主体身份和意识,主动、合作、交互等能力单元都将在此过程中得到体现和历练,而开放性、多元化的思维品质也将在此过程中获得发展空间。
将上述三个维度中的变量抽取出来进行对比分析,并非认为他们之间是对立关系,而事实上也的确如此,例如,有意义的反思往往是在新知接受之后,而社会化活动常常需要以个人化的学习为前提。进行对比分析是为了更准确地把握学习活动的价值倾向,继而能根据教师培训的需求、主题以及参训教师的特点进行设计和组合。
(二)在线学习活动的分类及教育价值
综合前文分析,从体现学习活动在教师专业发展中的价值角度来看,社会性、反思型、开放型的活动是教师培训活动中需尽可能要考虑设计的,但具体到不同的培训目标和课程内容,又要有所侧重。譬如,补充教师学科新知的课程,在活动类型上要倾向接受型、封闭型;提升教师教学设计能力的课程,其活动类型尽量选择社会性与开放型。
二、学习活动设计的角度和层次
当明晰了教师远程培训的价值导向之后,根据培训项目及课程性质设计恰当的在线培训活动就成为了一个操作性命题。下面,我们将以“上海市共享课程项目”中的网络课程《高中语文课堂教学设计要领》为例来尝试说明价值导向的培训活动设计的角度和层次。
(一)平台工具的选择:参考工具技术的特性
相对于传统教育,技术在远程培训中绝对不是一个可选项,反而往往起着决定性的作用。但这是不是说明技术本身决定了远程培训的最终质量?答案当然是否定的。很多时候,远程培训以及远程学习活动所遭遇的质量瓶颈,在很大程度上都需要从内容与技术的适切度上寻找原因。纵观当前的信息及网络技术,相对于10年以前既有量的变化,也有质的飞跃,了解每一类工具技术的特性,对于我们把握活动的效果具有前提性的意义。
(三)活动的任务设计:探寻好任务的标准
学习活动理论认为,学习任务是学习活动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是学生应该完成的具体事务或者主题。[13]什么是好的任务呢?结合前文的探讨,并参考国际知名的教育技术学者Thomas C. Reeves等人总结的网络环境下真实活动(Authentic Activities)的十个特征,[14]我们可以梳理出教师远程培训中好任务的标准:紧扣学习目标,反应学习内容的掌握;以实践和问题为导向,尽可能提供接近教学情境中的实践任务;能够有效地引发学习者运用高阶思维;创造更多的自评和互评的机会,促进教师的自我反思;有效地整合评价,将任务完成的过程和结果与评价挂钩。
活动任务是否紧扣学习目标与学习内容,在很大程度上将具体反应学习者的学习情况。学习者在回答“你在学校搞教科研时遇到了哪些问题”、“请观摩比较案例1与案例2,马老师在前后两年实施评价有哪些相同点与不同点”这两个问题时,后者显然需要对课程内容有足够的理解。“就课程学习而言,学习者‘外化’的前提是有质量的‘内化’”[15]具体体现了培训作为一种学习方式的意义所在。
而在“上海市市级共享课程项目”中,关注学习者的实践需求贯穿在课程设计和教学实施的全过程中。以“高中语文课堂教学设计要领”的活动任务为例,见表5,在多种活动的任务设计中都充分考虑了与实践需求的贴合度。
(四)活动的交互设计:关注学习者的参与
美国远程教育专家Moore曾经将交互分为三种类型:学习者与学习内容交互、学习者与教师交互和学习者与学习者之间交互等三种类型。[16]而教师专业成长需求的特殊性决定了构筑于网络和计算机技术之上的学习活动正是促进教师隐形知识的“外化”和“社会化”的、提高教师实践智慧的适用策略。因此,除了关注学习者与学习内容交互、学习者与教师交互外,在教师培训中,设计支持学习者之间的交互显得尤其重要。现今如火如荼的社交网络,如Facebook、人人网等,正是通过促进用户之间的交流,增加学习者自主功能等方式提高学习者参与的积极性,提升学习者的社区归属感。
在“高中语文课堂教学设计要领”的作业提交活动中,增加作业共享与互评环节,允许学员评论他人的作业的功能,赋予学员评价他人评论级别的权限等,增加了互动交流的针对性和内容深度,并充分提高了学员的参与积极性。其他可以提高学习者参与积极性的做法还可能包括:在BBS系统中设立学员版主,允许学员发起一些投票主题;鼓励学习者主持课程中的专题讨论;吸引学习者分享自己的实践案例;提供学习者点对点交流的工具等。
此外,我们还需要特别指出,相对于远程培训系统中课程资源、培训平台等相对“静态”的要素而言,助学教师、学习活动等则略显“动态”。就在线学习活动而言,当融合不同的设计元素时,可能就会产生不同的教育价值取向,就如作业提交与互评活动而言,作业提交本是个人化的行为,但当我们融入共享互评环节时,无论对学习者能力的培养还是对团队氛围的培育,都将产生不同的结果,活动“总结反思”亦然。在设计案例研读或小组讨论环节时,若能根据学员讨论的情况延伸和拓展一些讨论主题,自然会使得该活动更具开放性。
(五)活动的评价设计:引导实现学习目标
培训的效果可能存在两个层次:“学习真正发生”与“学习达到目标”。“学习真正发生”评价了学习者是否真正参与以及是否保证了充足的学习时间,而“学习达到目标”方为实现学习成效的真正判断。在当前的教师培训中,我们的评价往往侧重于前者,例如,考察学习者的在线时间、累计学员的发帖数和留言数、统计作业是否提交等等。上述这些考核要素使得我们的活动看起来熙熙攘攘但却收效甚微,造成这些现象的原因很大程度上要归结为活动设计中评价与学习目标的不同步,信息化时代以学为中心的评价提供了一些解决思路,例如发挥评价的导向作用、促进评价的多元化开放性、评价活动的参与质量而不是数量等。
可以发现,该课程中的活动以社会化、应用型、反思型活动较为丰富,这样一种活动设计的思路与本文所倡导的培训活动教育价值导向相一致。从学员填写的问卷可以看到,整套活动设计方案也达到了良好的培训效果,选择“非常满意”和“满意”的学员占了整个班级的96%(学员98人,参与调查95人,有效问卷95份),有学员在总结中提到“每一讲中老师精辟的讲解,每一堂精彩的研究课例案例,都在不断丰富我的人生与教学的经验;每一次BBS发帖,每一场学员们热烈的讨论,都是思维的碰撞。大家精辟的理论、独到的见解,都拨动我的心弦,触及我的思想,我觉得这一切都很受用。”
回顾本文,我们呈现了活动设计中的六个关键词:价值导向、工具、类型、任务、交互、评价。“价值导向”发挥着正确而积极的引导和推动作用,“工具”奠定了活动设计的系统功能前提,“类型”保证了从目标内容到活动形式的科学推演,“任务”确保了与教学实践的贴合性,“交互”提高了学员的参与积极性,而“评价”从实施成效方面夯实了课程目标达成度。可以说“价值导向”是活动设计的准绳,也是活动设计的起点,而借助其余五个要素可以形成科学、合理、全面的活动设计方案。我们也发现,由价值导向出发开展培训活动设计可以成为一种活动设计的思路,同时也能作为一种优化、提升的策略。从“价值导向”到活动方案的形成,实质上也是一种从理念到操作,从宏观、中观再到微观的思考过程,而以此渐次展开的学习活动设计,既可以确保活动在定位和设计上的科学和准确,也将会使在线活动在设计、组合上更为立体和饱满,并使得远程培训在教师专业发展中的作用彰显得更为精彩。
[参考文献]
[1] 张超,杨改学.在线学习活动的学习支持探析——基于教师有效指导的视角[J].中国电化教育,2011,(11):70~74.
[2] 胡小勇,徐旭辉.中小学教师远程培训网络课程的调研与分析[J].中国电化教育,2010,(4):62~66.
[3] 乔爱玲.基于成效教学理论的教师在线学习活动探究[J].中国远程教育,2009,(9):60~63.
[4] 杨帆,穆肃.终身学习能力构成及能力项关系的研究[J].开放教育研究,2011,(6):81~88.
[5] [英]苏珊·布莱克摩尔.谜米机器[M].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2001,序:4.
[6] 祝智庭.教育信息化的新发展:国际观察与国内动态[J].现代远程教育研究,2012,(3):3~13.
[7] Beck, D. E. Stages of Social Development: The Cultural Dynamics that Spark Violence, Spread Prosperity, and Shape Globalization[EB/OL].[2012-06-15]..
[14] Reeves T. C., Herrington, J., Oliver, R.. Authentic Activities and Online Learning[EB/OL].[2012-06-10].http://learnatics.sydneyinstitu
/file/view/Reeves.pdf/54062466/Reeves.pdf.
>> 高职软件技术专业教学资源库的信息化建设方案研究 信息化教学资源库开发的研究与实践 高职电子商务专业网络教学资源库建设的研究与实践 基于技能模块高职汽检专业实践教学数字化资源库的研究与建设 基于移动学习的网络资源库建设 浅析高职计算机基础课程网络资源库建设的探索与实践 基于高职机械创新设计网络资源库的构建与应用研究 以教学资源库建设推进学校教学信息化的探索与实践 基于信息化教学设计的职业教育专业教学资源库建设研究 基于工学结合的学前教育网络资源库的建设研究 基于中职语文信息化教学资源库建设的思考 基于网络的教学资源库建设的研究 高职项目化教学模式下生物药物制备技术课程实践教学资源库的建设与应用研究 普通高职院校信息化教学资源库建设现状及对策 高职院校教学资源库建设的研究与实践 高职《导游实务》课程教学资源库建设的研究与实践 基于富媒体技术的专业教学信息资源库建设研究 基于信息技术环境下的学科教学资源库建设研究 高职行业英语数字化教学资源库的建设与应用研究 高职院校数字化校园教学资源库的建设与应用研究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l
开发优质资源的过程实际就是信息技术与教学实践的整合过程。我们要校企共建课程,根据实际工作岗位需求,构建完善的课程体系,制定课程标准完善教学文件,集合网络行业精英,各个专业的名师,集思广益,开发出既能体现现代教学理念,又能适应学生自主个性化学习,启发思维,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真正优质的教学资源。课程资源建设思路如下6个步骤:
(1)把握整个课程体系构建思路
(2)准确定位课程
(3)构建课程标准,完善教学文件
(4)教学总体设计系统化
(5)项目设计工作过程化
(6)课程资源丰富化(微课、学习任务单、动画、视频、在线自测题等)
2.以方便信息化教学为目标搭建资源平台
《新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课堂教学应是师生相互交往,共同发展,实现知识有效转移的合作过程。当前的课堂教学偏重于教学单方面的教学有效,忽视基于学生学习有效为目的的课堂实质。如何使学生成为课堂的“主角”,激发学生参与学习的主观能动性,从而实现知识的内化吸收,是提升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突破点。
以此为出发点,为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为核心,将信息技术融入课堂教学流程,为教师从翻转课堂的教学设计到教学实施提供一整套完备的解决方案。我校引进得实企业针对我校开发了基于信息化教学实际需求的教学资源平台。
此平台为我们信息化教学提供了很好的接口。从下面三个方面介绍:
第一,各专业可根据专业自身的建设内容和特点,拓展出自身的建设框架。在专业级资源和课程级资源中可以设定更多的结构,如在专业资源中拓展培训资源、行业资源等。每个专业可根自己的特点进行灵活定制。
第二,每门课程负责教师可以课前上传下次课学习任务单,重难点学习视频,在线辅导,实现“信息传递”,这样教师可以在课前及时了解学生学习困难,在课堂给予有效的辅导,有更多的时间进行师生交流,同学之间讨论,有助于促进学生知识的吸收内化过程。
第三,每门课程可以进行课堂在线测试,直接出考核结果,一是可以作为学生过程性评价成绩,二是可以及时了解学生对各个知识点掌握程度,及时针对性辅导。
3.课程资源平台上传及网络互动
本课题是在赣县中学“543”教改模式下,结合学生实际和课文内容以及课堂需要设计的。主要指导思想是“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即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来感知文本内容,理解作者感情。教师起引导、点拨、总结的作用。
【教W目标、重点难点】
1.通过反复朗读,感知作品内容和思想感情。
2.掌握写景抒情、情景交融和虚实结合的写法。
【教学方法】
1.通过多种方式的朗读和情景剧表演来体会词人的感情。
2.根据意象展开讨论,体会词人的心境。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主题导入
关于离愁,你会想到什么?(课堂开始,直接以离愁激发学生的兴趣,活跃课堂氛围。再让学生猜想,面对离愁,柳永会想到什么。)
二、目标解读
学生齐读学习目标,教师提醒学生需要掌握的内容。(了解学习目标有利于学生把握学习内容,学习时更具有方向性。)
三、预习检测――以音入情
1.学生齐读,要求读准字音,读出节奏,以此来检测学生关于文本朗读的预习情况。
2.学生个读,尝试读出感情。(学生自由举手朗读,但最好找一男一女两人读,来感受不同的音质带来的不同感情。)
3.教师配乐范读。(配上舒缓感伤的轻音乐,教师范读让学生初步领略词人的情感。)
4.朗读完成后提出问题:“词中哪句话点明了主旨?”(多情自古伤离别。)
过渡语:多情自古伤离别。词中写的是离别的场面,接下来请用热烈的掌声欢迎同学们带来的情景剧表演。
四、预习检测――由事悟情
1.学生通过情景剧形式来表现故事,体会词中的离愁别绪。
情景剧要求学生课前自主排练好。剧本的撰写,台词、旁白、人物动作的设置都由学生自主根据课本完成。
2.学生表演时,要配上相应的背景图片及音乐。音乐要根据情境的不同,情感的加深而有所改变。
第一幕:晚、长亭、骤雨初歇。关键词:别。
第二幕:暮、兰舟、暮霭沉沉。关键词:痛。
第三幕:夜、杨柳岸、晓风轻拂。关键词:伤。
过渡语:谢谢同学们精彩的演绎,通过他们的表演,我们可以直观地了解词人离别的场景,对文中的情感又有了进一步的理解。围绕离别,词的上阙和下阙分别写了什么内容?
明确:上阕写临别时留恋难舍的情景。下阕写离别后孤独痛苦的心情。
作者用了什么抒情方式来表达离情?
明确:直接抒情、间接抒情(寓情于景)。
五、文本解读――直抒胸臆
1.找出直接抒情的句子,并说说表达了词人怎样的情感。
学生自由回答,点出并分析其中直抒胸臆的关键词,如“无绪”“留恋”“泪眼”“无语凝噎”等,再说表达的情感。
2.齐读直接抒情的句子。
过渡语:通过词中“无绪”“留恋”“催发”等词,我们可以感受到词人离别时的依依不舍,结合刚刚的情景剧,我们更能体会临别时“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的意境,更能体会那种千言万语却不知从何说起,满腹叮咛却伤心难言,只能用泪眼来传递的深情。除了直接抒发离情别意,词人还用了什么方法来表达离愁呢?
六、文本解读――融情入景
1.找出借景抒情的句子。
2.教师范例分析第一句: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
分析:“寒蝉”给人凄切、落寞之感,古代“长亭”常为离别之处,含有离愁别绪之意,“骤雨”代表女子希望大雨能把词人留下,并且秋天大雨过后,常有悲凉、清冷之感。
明确:①交代了别离的季节、地点、时间、天气。②营造了一个凄清萧瑟的送别氛围,为全词定下凄凉伤感的感情基调。③烘托出主人公将别未别之际的痛苦心情。
七、合作探究――赏析品情
明代贺裳《皱水轩词筌》:“柳屯田‘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自是古今俊句。”看似平常的一句诗为什么能得到这么高的评价呢?
小组合作讨论赏析: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1.明确要求:用小组合作探究的形式。
2.全体起立,小组交流讨论5分钟。整理答案,由学科长督促,组员把组内讨论的重点记录在《学案》“小组讨论成果”处。
3.教师巡回查看学生的讨论情况。
八、交流展示――赏析品情
1.小组派一位代表展示成果,进行赏析的口头展示,要求姿态端庄,声音洪亮,语言流畅,思路清晰,使用普通话;书面展示,要求书写清楚工整,突出重点,使用规范字。
2.其他同学认真倾听,随着展示者的思路思考,要给展示的同学正确的评价、补充和质疑。
3.问题展示完毕之后,梳理答案,并记录在《学案》“班级规范答案”处。
九、精讲点拨――深化情感
1.教师对学生展示做出中肯的点评并进行补充,学生齐读品味作者情感。
2.答题指导:怎样回答艺术手法题?
明确:赏析思路为手法+依据+作用;借景抒情+意象+意境+感情。
3.出示范例并齐读。
有人盛赞“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是千古名句,你同意吗?为什么?
同意。此句最妙就在于词人能寓情于景,借景抒情,词人把古代意象中最能触动离愁的四件事物:酒、杨柳、晓风、月影集中渲染成一幅凄清孤寂的画面,用酒的愁苦、柳的寂寥、晓风的清冷、残月的破碎来烘托离人形单影只、孤零惆怅的心境。词人以风之凉,月之残透露离情别绪,抒情含蓄,的确应为千古名句。
十、文本解读――课文总结
1.总结课文的内容、情感和手法。
2.学生有感情地自由朗读、全班齐读。
十一、拓展训练――虚实结合
1.补充虚实结合的相关知识。
2.以苏轼的《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为例让学生找出词中的虚写和实写,并从虚实关系的角度赏析这首词。
十二、回扣目标
由课代表小结并回扣目标。
十三、深情朗诵――体会离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