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仓储管理概念

仓储管理概念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仓储管理概念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仓储管理概念

仓储管理概念范文第1篇

关键词:图书馆 数字仓储 应用

中图分类号:G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3)05(a)-0208-01

随着计算机的出现与近些年的飞速发展,改变了几乎所有行业的发展方向,也推动了各种行业的飞速前进,图书馆管理也不例外。数字图书馆的概念,产生于九十年代,由美国科学家首次提出。数字化图书馆对文本、图像、软件、语音、影像、影视、科学数据、音响、语音等高度有价值的资料进行收集整理,通过将其规范性加工、排列,加以保存。图书馆数字仓储能够增加知识的附加价值,也将不同空间位置的图书馆在互联网上连接为一个整体数据库,为实现知识共享,方便查阅信息资料提供了很大的方便[1]。本文将对图书馆数字仓储的概念、类型、发展进行介绍,探讨其应用价值。

1 图书馆数字仓储的概念、原理、与构建方法

1.1 数字图书馆的概念

数字图书馆是建立在实体图书馆基础上的电子信息数据库。我们可以创建任何数量的成员,每一个成员都是一个独立的数字图书馆。建立数字图书馆需要一定的硬件设施,包括仓储服务器、对象服务器、索引服务器、句柄服务器、汇集服务器等,它们是数字图书馆实现数据储存、查阅的基础。如果相互独立的数字图书馆之间达成协议,它们之间的信息将可以共享。加入这种协议是动态的,各单位之间不需要共用服务器[2]。

1.2 数字仓储的概念

数字仓储是一种数据集合,它随着时间而变化,储存稳定,信息集成化,面向一定的主题,它是在网络环境下能够保存数字对象,并对数字进行管理和访问的系统,体现为一种电子实体或网络应用,如语音文档、多媒体电子产品、电子文献等。需要入库储存的数字资源的元数据、数据内容及唯一标识被封装在一起,形成数字对象。在数字仓储中,我们可以对数字对象进行发现、提交、存档、、管理、访问等多种操作[3]。

1.3 构建方法举例

Oracle是世界最大的关系数据库厂商,许多资源管理系统的后台数据库都是应用Oracle而建立的,技术成熟,且尽量减少了数据库对接时的转换问题,在图书馆界应用广泛。Oracle提供了一系列的集成工具,方便进行数据库集成。因此可以应用Oracle构建图书馆数字仓储,采用由顶至下的方向。构建数字仓储需要解决的问题主要有:分析读者的资源需求,调整资源供给;按学科分布收集资源;将多个数据库及数据平台的资源整合在一起,实现统一检索。构建数字仓储的主要步骤如下:(1)高层建模,设计概念模型;(2)中层建模,设计逻辑模型;(3)底层建模,设计物理模型;(4)形成数据仓库;(5)实现数据的维护与使用。

2 图书馆数字仓储的应用分析

现阶段的图书馆数字仓储一般包括三层结构,即服务层、业务逻辑层及存储层。三个层次的划分是以图书馆的数据仓库作用及图书馆使用者的需求为依据的。

首先,图书馆的使用者也就是图书馆提供服务的对象。现在把图书馆数字仓储定义为一种服务,它所面对的服务对象不仅包括资源查询者,也包括图书馆管理者、资源信息提供者。图书馆数据仓库可以向图书馆信息咨询和检索部门提供数据支持,方便他们快速得出准确。全面的检索结果。读者是图书馆的最大使用者,他们的检索要求涵盖知识面很广,专业性较强,如果图书馆资源检索较复杂,读者通常会寻求图书馆专业人员帮助进行检索。一般图书馆很难满足这种检索需求。图书馆数字仓储系统中,集成了多种附加功能,可以为读者提供多项分析服务,生成分析报告后,读者可以以此为依据进行检索。数字仓储系统由于应用了计算机和网络,其检索步骤也大大简化,读者可以通过软件提示操作,操作过程中只反馈给计算机所需信息,即可生成检索报告。图书馆数字仓储应用多维数据储存方式,提供给读者的信息较为直观、完整[4]。

其次,资源信息的收集是扩充图书馆容量的基础。传统图书馆的资源收集主要依赖于图书订购,信息多来自图书出版商。由于使用了有形的载体,其订阅、运输储存都是有限的,制约了资源的扩充与更新。数字仓储的资源订购渠道得到拓宽,不仅可以向出版商订阅,也可以直接收集来自行业专家的论著,还可以与其他数据库建立借阅通道,方便用户跨库查询。

3 结语

随着技术的革新与研究的进步,我们对数字仓储的认识也不再局限于资源这个单一的方面。虽然它的主要内容与作用是一种资源,但是它更像一种服务。在网络交流日益密切,信息化不断进步,学术全球化成为一种趋势的当今社会,数字仓储为学术交流提供了更为快捷、方便、先进、安全的资源,它能够促进学术交流,更好的保存学术成果。传统的学术交流体系是以纸质媒体为交流介质的,在共享、更新、储存过程中,存在许多不便,数字仓储作为一种基于网络环境的分离式学术出版模式,能够高效的服务于科学研究。它为学术交流提供了一个全球化的便捷的平台。基于数字仓储,作者能够在任何地点、时间快速提交论文,学者可以快速获取所需资料。这一平台建立在高速互联网的环境下,可以有效提高科研效率,缩短学术交流周期,能给研究人员提供更新更全面的资料。

参考文献

[1] 孙奇,任慧玲.美国国立医学图书馆(NLM)数字仓储建设经验与启示[J].中华医学图书情报杂志,2013,22(2):63-65.

[2] 董秋生,黄文.数字仓储及其应用[J].中华医学图书情报杂志,2010,17(3):60-62.

仓储管理概念范文第2篇

【关键词】仓储管理 多agent技术 应用

【中图分类号】TP3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2)08-0001-01

1.我国仓储管理的现状

供应链管理的核心环节是仓储。仓储管理按照一定的运作模式对仓储各项业务活动进行组织和安排,可使整个仓储过程有条不紊地连续进行。因此,仓储管理合理化,用最经济的方法实现仓储功能,日益成为我国物流企业追逐的目标。目前,我国仓储管理处于人工管理或半自动管理状态,效率不高,存在一些的弊端,还不能实现完全无纸化作业,与国际领先水平还有不小的差距[1]。如,戴尔公司在中国虽然受到交通物流发展现状制约,它在中国的库存也只有6天,而同是个人计算机企业的联想库存却为30天。

2.多Agent系统

2.1 Agent技术

关于Agent一词最早追溯到M.Minsky在1986年出版的“Society of Mind”这本书。M.Minsky引用“Society”和“Social Behavior”的概念。个体在社会中存在,在有矛盾的前提下,社会中的个体通过协商或竞争方法得到问题的求解,这些个体就是Agent。1994年,M.Minsky把Agent的概念做了更进一步的解释说明[2]。

2.2多agent系统

多智能Agent系统也就是说由多个可执行网络计算Agent组成的集合。一般来说,每一个Agent被认为是一个物理或抽象实体。在网络和分布式环境下,每个Agent都是独立自主的,能够作用到自身和环境中,能够操纵环境的部分表示,能够对环境的变化做出反映,更重要的是能和其它的Agent通信、交互,彼此协同工作,完成共同的任务[3]。所以多Agent涵义为:能够进行问题的求解,能够随着环境改变而改变自己的行为,并且能够通过网络和其它的Agent进行通信、交互、协同、协作共同完成同一问题的分布式智能系统。

3.Agent技术在仓储管理的应用

3.1面向多Agent的仓储管理的系统分析[4]

(1)Agent层。反映仓储管理系统中所有的问题域和承担系统不同责任与功能的多个Agent组成此层。

(2)个体Agent特征模型层。反映仓储管理系统中需要的单个Agent的结构和特征,包括每个Agent内部状态与行为规则。

(3)MAS层。也就是说在仓储管理系统中组成系统Agent群体而采用的体系结构,它主要解决的问题是多Agent间的相互通信和协调等问题。

3.2多Agent的仓储管理系统结构模型[5]

(1)供应商Agent

供应商在生产商决策指令统一的调配下对库存、发货等环节进行调整。

(2)采购Agent

搜寻能满足需求信息的供应商,依照某一标准对供应商进行选择以便来确定谈判对象以后再和供应商Agent就采购的问题进行协商,经过反复的协商达成一致以后,再由需求方Agent向供应方Agent发出订货的请求,并且向供应放发出确定订货的消息。

(3)库存控制Agent

这个系统中设计了模型库、知识库及数据库。

(4)入库Agent

入库Agent主要负责入库的时侯进行货物的身份验证和质量检验。

(5)出库Agent

如果仓库接收到销售部门的订单或者发货通知时,出库Agent就要根据一定的出库原则计算出出库货位;把货物和发货单相比较,如果一致,便生成出仓单并且更新仓库货位的信息,同时,库存控制Agent也要更新自己的数据。

(6)盘点Agent

盘点Agent依据盘点表的安排叉车及仓库管理员,并且把盘清单发送到相关的仓库管理员手持的设备中,同时把实时读取的仓库中商品数量同数据库中的数量进行对比,把比较的损益信息报告给仓库管理员,并将信息发送到上级的领导部门主机,上级的领导批准损益并更改以后,数据库将根据实际盘点的信息更新数据库,并且保持盘点的信息。

(7)库存浏览Agent

库存浏览Agent顾名思义指的是库存数据库中的信息,识别无效或者不完整的数据,以便保证数据在返回时是完整并且有效的。依照库存浏览Agent的要求查询并且提供所需信息,按照指令对部门内数据库进行维护和更新等相关操作。

4.结束语

由于仓储管理系统具有动态性、分布性、柔性和复杂性等特点,多Agent系统的分布性、开放性、自适应性等特点在解决这个问题方面展现出巨大的潜力。本文首先分析了我国的仓储管理存在的弊端,接着介绍了多Agent系统,在此基础上,联系仓储管理环境给出了多Agent的仓储管理系统结构模型。

参考文献:

[1]路建国.物流仓储管理[M].中国商业出版社,2007:245-255

[2]何炎祥,陈莘萌.Agent和多Agent系统的设计与应用[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1:75-81

[3]Caire C,etc.Agentorient analysis using MESSAGE/UML.2001:241-265

仓储管理概念范文第3篇

(一)物联网概念。

物联网主要是指将红外感应器、RFID等信息传感设备作为基础,遵循相应的约定、协议,将物品与互联网连接起来进行信息交换和通信,以此来实现智能化识别、跟踪等目标的一种网络。作为一种网络,能够覆盖至整个企业库房管理全过程,与物联网相关技术的结合,掌握每一个环节的变化情况,实现智能化管理。

(二)物联网技术在物流仓储管理中的重要性。

在物流行业中,仓库作为连接生产与销售的重要载体,是企业物流管理工作的基础,贯穿于企业发展全过程,只有完善的仓库管理,才能够成为企业坚强的后盾,科学技术迅速发展,并逐渐与仓库管理有机结合,实现了智能化管理,其重要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有利于提高进出口速度。

进出库作为关键环节,特别是面对多种多样的商品类型、参与人员较多情况下,物联网技术地融入,能够实现信息共享实时性,继而有效提高进出库管理效率,增强仓储吞吐能力。

2、有利于调整和优化盘库管理。

传统盘库方式和方法主要依靠人工进行,然而,由于现代企业物资流动量较大,传统方式已经无法满足需求,将条码扫描与RFID技术相结合,能够有效规避扫描距离点等不足之处,从而优化盘库管理。

3、有利于降低成本。

传统仓储管理模式始终处于人找物,在很大程度上增加了工作难度,且准确率并不高,将物联网技术渗透其中,能够转化主置,实现物找人,降低人员工作量,且智能化找物,能够提升准确性,最终实现最少投入获得最大效率。

4、有利于实现信息共享。

由于仓储管理涉及数据较多,使得信息归总、传递难度角度较大,而通过物联网技术,利用数据库等技术,能够实现对信息的快速收集、整理、分析等一系列处理,为信息实时共享奠定坚实的基础,从而为企业管理者科学决心提供支持和帮助。综上所述,仓储管理作为一项系统性工程,其管理水平直接决定企业能够实现可持续发展。因此,加强对物流仓储管理势在必行。

二、基于物联网,提高物流仓储管理水平的有效对策

基于物联网下的物流仓储管理工作主要涉及入库管理、出库管理、盘点管理等基础工作,还包括对货物位置及周边环境温度等实时监督和控制。智能物流仓储系统由软件和硬件两部分构成,前者是指结合企业仓储需求,对信息、资源等进行管理和优化,使各部分能够实现良好的衔接;后者则是指支撑系统仓储管理系统的硬件设备及工具等。通过了解物联网相关内容,提高仓储管理水平主要通过以下几个途径:

(一)重视硬件设施设备,完成基础工作。

针对仓储基础工作的管理,要结合产品自然特性,按照出口时间、收货人等细节进行分类,并利用RFID进行整合处装载处理,记录产品相关信息,为下一步工作奠定坚实的基础,在仓库门口、货架等位置安装装载阅读器,帮助工作人员获取相关信息,并将信息传送至数据库当中,及时更新仓库内部信息。

(二)积极引进先进技术,实现智能化管理。

目前,物联网技术中的RFID是应用范围较广的一项技术,在各个方面都能够发挥积极作用,商品入库时,可以利用此项技术,获取产品相关信息,帮助工作人员进行比对,以此来确保产品入库信息准确无误,不仅能够避免损失,还能够有效提高工作效率。针对库房盘点工作,可以下载仓库盘点数据,例如:商品数量、摆放地点等,进行逐一检查,同样是工作人员利用手持阅读器进行扫描,将扫描数据上传至数据库,最终计算出库房盈亏情况,而且,一旦发现产品出现问题情况下,工作人员可以通过入库记录等查找到产品流向,还能够辅助工作人员对库房进行管理,与配送中心实现良好的沟通和交流。产品移库是库房管理工作的一部分,工作人员可利用叉车RFID整理移库任务单,找到产品后,进行移库工作,在任务单引导下,能够准确找到移库产品,提高工作效率和质量,为企业进一步发展奠定稳定的基础。产品查询过程中,工作人员可以随机寻找产品,了解其所在的位置及信息等内容,利用RFID手持阅读器,能够在不移动产品及不开箱情况下,对箱内产品进行有效识别,实现产品信息智能化管理。

三、结语

仓储管理概念范文第4篇

【关键词】绿色物流 绿色仓储 对策

仓储是物流运作的基础,虽然我国的物流业在近几年发展迅速,但是全社会对绿色仓储建设理念淡薄,绿色仓储的思想还没确立,仓储业在运作模式和基础设施上存在大量的弊端,导致物流成本与费用的偏高,忽视仓储建设和使用对环境的造成的负面效应。为了改善生态环境,提高资源利用效率,本文以绿色仓储为研究主题,系统的探讨了发展绿色仓储的理论基础、必要性、发展对策等。

一、绿色物流

为应对气候变化,我国政府承诺到2020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40%~45%。在这种形势下,发展绿色物流势在必行,物流业作为我国十大重点产业之一,有义务也有能力在发展低碳经济中有所作为。

所谓绿色物流,就是以降低对环境的污染、减少资源消耗为目标,利用先进物流技术规划和实施运输、仓储、装卸搬运、流通加工、配送、包装等物流活动。

企业实施绿色物流管理,要达到三个主要目标:一是实现共生型物流,绿色物流将打造环境与经济发展共生存;二是实现资源节约型物流,通过实施绿色物流,各个企业在实际工作中,要做到资源的节约,减少、降低在运输、包装、仓储、流通加工过程中造成的资源浪费;三是实现循环型物流,在物流运作的各个环节中做到逆向物流和再利用,如包装物,废旧物品等等。

二、绿色仓储

所谓绿色仓储是指以环境污染小、货物损失少、运输成本低等为特征的仓储。仓储本身对周围环境产生影响,例如,保管、操作不当引起货品损坏、变质、泄漏等;另外,仓库布局不合理也会导致运输次数的增加或运输迂回。

绿色仓储管理就是要求仓库布局合理,减少运输里程,节约运输成本。企业实施绿色仓储管理,就必须做到下列三项:

第一,节约运输成本。合理选择仓库地址,不合理的选址会导致污染物排放的增加和空载率的增加。

第二,保障储存货物的质量与数量。采取现代化的储存保养技术,如最新研制的臭氧技术。加强科学养护工作,日常的检查与防盗措施也不可缺少,保障存货的数量和质量。

第三,仓库建设前应当进行相应的环境影响评价。充分考虑仓库建设和运营对所在地的环境影响,对于易燃、易爆商品不应放置在居民区,有害物资仓库不应安置在重要水源地附近等。

三、目前企业仓储管理的现状

我国绿色仓储的发展还处于初级阶段,受到传统仓储企业的影响,对环境和资源的重视程度不够,很多仓储企业只是空喊绿色口号,仍旧是成本导向为主,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企业的仓库选址不合理,配套设施简陋

仓储硬件设备不达标,中小城市的仓储企业多为运输公司甚至是由运输车队发展而来,其仓储设备也都是很简陋,比如不能将物资按性能和养护的特点分门别类的进行储存或保管,造成物资损耗严重,储存的空间也得不到充分利用,目前各大城市土地使用紧张,企业在选址过程中,不能将仓储地点投资于交通便利地段,造成运输距离增大,运输成本提高。

(二)传统的仓储作业方式较为普遍,保管方式落后

许多企业在保管和养护过程中采取的措施不多,导致商品变质,腐烂。甚至有的企业缺乏道德水准,将变质的商品通过再加工,再次流入到市场,致使仓储的整个环节并没有达到绿色化标准。

(三)物流企业对绿色仓储理念淡薄,缺乏具体标准体系

虽然绿色环保人人有责的全国环保概念一直都在推行过程中,但对于物流企业经营者来说,整体建立绿色仓储的理念还是相对比较淡薄,各级政府对其重视程度也远远不够。

四、实施绿色仓储的对策

中国物资储运协会会长姜超峰指出,仓储企业要继续把业务综合化、精细化管理作为主要竞争手段,大力发展增值服务,如开办市场、开展加工、包装、配送、质押监管等业务,努力提升综合业务在企业经营业绩中的比重;引入新的管理理念,为客户量身定做业务模式、业务流程、服务标准和服务质量,作为仓储企业就应该从身边的小事做起,如商品的再加工,包装,配送和储存保管。

(一)绿色流通加工

绿色流通加工是指在流通过程中继续对流通中商品进行生产性加工,以使其成为更加适合消费者需求的最终产品。流通加工具有较强的生产性,也是流通部门对环境保护可以有大作为的领域。绿色流通加工主要包括三个方面措施:一是变消费者加工为专业集中加工,以规模作业方式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减少环境污染;二是集中处理消费品加工中产生的边角废料,以减少消费者分散加工所造成的废弃物的污染,如对食品进行集中加工处理,对蔬菜集中加工形成净菜。三是诚信的流通加工,企业在维护自身利益的前提下,更加注重消费者的利益,不能在利益面前违背职业道德。

(二)绿色包装

包装过程中的非绿色因素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包装材料的环境污染;另一方面是过度的包装或重复的包装,造成资源的浪费。所以包装不仅是消费者对产品的了解,还是消费者对企业的信任,是企业提升产品竞争力的手段之一,提倡绿色包装要醒目环保,还应符合4个要求,即少耗材,可再用,可回收和可再循环。

(三)绿色配送

绿色配送是指通过选择合理运输路线,有效利用车辆,科学配装,提高运输效率,降低物流成本和资源消耗,并降低尾气排放,绿色配送的具体措施是:开展共同配送;采取复合一贯制运输方式;大力发展第三方物流。可通过有效的整合与规划,利用定点班车、交叉理货平台,有效的整合资源,组织化、信息化、标准化管理,精准、快速、低碳的完成最后一公里的配送。

(四)绿色储存保管

在整个物流过程中运用最先进的保质保鲜技术,保障存货的数量和质量,在无货损的同时消除污染。特别是仓储过程的安全性要求,如中国每年粮食产量有近三分之一需经不同程度的干燥处理后,才能适应流通,所以对于粮食的存储保管,应采用先进的绿色无公害仓储设备系统,能够在避免造成二次污染的前提条件下,解决粮食储存中水分过高、过低或水分不均匀等问题,有效延缓储粮陈化,降低仓储成本。

参考文献

[1]可持续发展战略下的绿色运输.保定职业技术学院.

[2]王学剑.走绿色物流之路.现代物流报.

[3]洪军.绿色物流的发展对策,现代物流报.

[4]李亦亮.现代物流管理基础.2009.第173页.

[5]网络.我国绿色仓储的SWOT分析1.来源:中国大物流网.

仓储管理概念范文第5篇

1 精细化管理的概念

“精细化管理是一种现代化的企业管理理念,是社会分工的精细化以及服务质量的精细化对现代管理的必然要求,是建立在常规管理基础上,并将常规管理引向深入,将精细化管理的思想和作风贯彻到企业每个环节的一种管理模式。”[1]

精细化管理强调目标的细化、分解和落实,强调运用具体、明确的量化标准以取代笼统、模糊管理的不足。精细化管理是企业追求品质卓越、领衔发展的选择,是企业战胜竞争对手、超越自我的需要,也是保证企业能够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求得生存和发展的指导思想。“面对日益加剧的市场竞争,市场分工越来越细,产品利润趋向于零,同质化越来越强,差异越来越小,对我国民营企业的管理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2]

2 出版企业图书仓储管理之现状

得益于信息技术的发展,物流仓储获得了巨大进步;然而,部分出版企业,尤其是民营出版企业,在图书仓储过程中仍沿用粗放管理模式、强调经验管理。出版企业图书仓储书目种类多、货量大,仓储员工素质普遍较低、缺乏责任意识,因此在图书仓储过程中出现诸多问题。

2.1 仓储图书货位凌乱

由于仓储图书品种多、货量大,图书在入库时间和数量上不一致,加上仓储货位的易变性以及仓储图书整理的不及时,入库图书的存放货位很容易出现混乱,给配发货工作带来了不便,尤其对于仓库新进员工,需要较长时间(15-30天)才能掌握一个仓库所有品种图书的确切货位。

2.2 仓储损耗居高不下

出版企业图书仓储损耗来自人为和自然两方面原因,人为方面,仓储员工乱扔、乱踩、乱拆、乱画、遗失图书时有发生;自然方面,仓库迟滞货物多,占用仓储空间,导致新到图书不能及时入库,库外存放即会因保管不善而发生损毁。此外,仓储作业工具、材料运用无标准,不合理使用及无节约意识导致浪费发生。

2.3 仓储员工消极怠工

从事配发货的员工多以初、高中毕业生(短期工)和接近或已达退休年龄为主,前者年龄偏小、流动性大,对于职业缺乏认识,表现为“混日子”、“打发时间”;后者年龄偏大、稳定性较高,但年迈体力不支,抱有“混饭吃”的心态。而基层管理者缺乏科学管理意识,从而发生了仓储员工的消极怠工现象。

2.4 工作考评难以量化

出版企业仓储员工工作繁琐、量化程度低,缺乏严密的考评体系,员工工资评定仅依据管理人员主观印象,使其工作努力程度与报酬不成正比。另外,该类出版企业对管理者和员工均施行区别化管理,导致员工心理不平衡,影响了工作量的完成,并加深了员工之间、员工与领导之间的矛盾。

2.5 仓储员工缺乏培训

为降低企业运营成本,多数民营出版企业对于从事仓储工作的新进员工缺乏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培训,仅依靠以老带新以及员工个人的实践摸索;另外,从基层成长起来的管理人员同样缺乏管理技能,粗暴对待普通员工。员工与管理人员均缺乏培训与发展机会,工作乏味、关系紧张,造成了人力资源的极大浪费。

2.6 仓储工作环境较差

部分出版企业图书仓储工作环境差,仓库外表整洁,但内部不乏脏乱现象,反映在:仓库地表和货物上布满灰尘、货物违规摆放、作业巷道狭窄、空气刺鼻等。员工基本上是被动地接受任务安排,主动性差;领导与员工相互妥协,忽视了仓储环境对于图书质量、员工身心健康与工作效率的重要性。

3 出版企业图书仓储精细化管理之策略

实现出版企业图书仓储的精细化管理,近期来看,可以规范员工仓储行为,提高企业仓储效率,降低企业仓储成本以提高企业竞争力;长远来看,对于员工精细化管理意识的培养,可为企业发展培养懂经营、会管理的人力资源。

3.1 仓储物品精细化管理之策略

首先,加强仓储图书货位管理的精细化。合理的图书分类,对于明确员工职责、图书统计与分配、加速图书流通等具有重要意义,可采用的一种有效方法即对仓库分区、对图书分类并加强对货位与图书的流转管理。依据图书版本或小学、初中、高中的不同对仓库货位分区,再根据图书具体品种按区摆放;平时要保证货位与图书的相对固定,以便工作人员寻找;根据图书流转速度设置流转货位、预备货位;张贴仓库平面示意图于仓库显眼处,标注出货位与对应的图书品种,并及时标注更改货位与图书的变动。

其次,加强仓储图书保管的精细化。当图书经检验合格签收入库到图书被发货出仓之前即图书的仓储保管期。为保证图书质量,仓库内图书必须遵循“先进先出”的原则,一线员工在搬运、整理图书时,要做到不乱扔、不乱踩、不乱拆、不乱画。对于因仓储货位紧缺而未能入库的图书,要做好防雨防潮工作,避免因天气恶劣而导致图书损毁,努力实现质量“零缺陷”。此外,仓库负责人应根据“ABC管理法则”对不同性质和种类的图书分别进行重点管理和一般管理,对配书中余下的散书要及时整理以避免发生图书的窜位。

最后,加强仓储工具材料管理的精细化。对于图书仓储过程中工具材料的运用和管理应有制度可循,实现操作的规范化,相关部门要培训员工以最有效的途径完成作业。为员工配备工具袋以存放作业工具,减少作业工具的遗失、损耗;节约图书在入、出库过程中的工作材料,如包装纸,要裁剪合理、回收利用,培养员工良好的工作习惯,从而大大降低企业运营成本。

3.2 仓储员工精细化管理的策略

首先,加强仓储员工精细意识的培养与贯彻。只有思想上具备了精细化意识,在实践中才会自然应用。“对于多数员工而言,在思想上都愿意接受新的企业文化理念和行为模式,也愿意去改变旧的意识观念,但在行动上要真正做到却很难,往往会出现言行不一致的情况。”[3]因此,培养、贯彻精细意识就需要公司领导在日常工作和生活中严格要求自己,并在工作中给予员工不断的强化和激励,使精细意识融入到员工的工作生活中,以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其次,加强仓储员工考评的精细化。“量化考核是精细化管理的目的和重要手段,目的在于激励,充分调动员工工作积极性。”[3]由于出版企业图书仓储员工的工作量化难度大,所以有的企业就没有考评,仓储员工薪酬一致;而有的企业仅依据管理人员对员工的印象,考评存在很大随意性。为此,公司应建立健全员工考评体系,将仓储工作进行细化分类、责任到人,吸收来自员工互评、个人自评和领导评价等多方面的意见。

最后,加强仓储员工管理培训的精细化。“精细化始于管理者,实施精细化管理首先要求公司要有明确清晰的职责体系,”[4]仓储部门管理者要为企业培养人力资源,更要充分发挥现有人力资源的效用,做到人岗匹配。在图书仓储部门,工作单一、效率低下,为调动普通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应建立考察机制以观察员工在工作中的能力、态度和个性特征;在企业建立轮岗制度,让仓储员工接触不同的职位,为其创造成长成才机会。此外,公司应定期开展对于普通管理者管理理念和管理技能,以及对于仓储员工工作技能的培训。

3.3 仓储环境精细化管理之策略

良好的仓储环境不仅有利于降低库存商品的损耗,且有助于仓储员工良好工作心态的保持,有利于出版企业仓储工作的开展和仓储员工工作效率的提升。起源于日本的“5S”现场管理技术即仓储环境精细化管理的有效方法之一。“‘5S’就是整理(SEIRI)、整顿(SEITON)、清扫(SEISO)、清洁(SEIKETSU)、素养(SHITSUKE)五个项目。”[1]实践证明,“5S”管理能够有效提高企业效益,且能够极大地提高员工的工作素养与满意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