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慢性阻肺通气道治疗方法

慢性阻肺通气道治疗方法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慢性阻肺通气道治疗方法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慢性阻肺通气道治疗方法

慢性阻肺通气道治疗方法范文第1篇

【关键词】 无创正压通气; 纳洛酮; 呼吸衰竭

中图分类号 R563.9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6805(2014)6-0029-02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是临床常见的一种呼吸系统疾病,多发于中老年患者,一般呈进行性发展,在发作后会导致肺通气和换气功能受阻[1],严重影响着患者的呼吸功能,如果不及时采取措施进行治疗,发展至呼吸衰竭会导致病情进一步恶化,严重者会导致患者死亡,因而必须加强对患者的治疗,其中无创正压通气治疗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2]。为探讨无创正压通气联合纳洛酮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呼吸衰竭患者的疗效,本研究选取2011年6月-2013年5月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80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呼吸衰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进行分析,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1年6月-2013年5月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80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呼吸衰竭患者,按照治疗方法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各40例。观察组男23例,女17例,年龄41~78岁,平均(66.4±5.1)岁;病程3~17年,平均(8.9±2.4)年。对照组男24例,女16例,年龄42~75岁,平均(66.7±5.1)岁,病程2~20年,平均(8.4±2.7)年。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病程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诊断标准

(1)按照中华医学会制定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诊治指南》和《内科学》呼吸衰竭诊断标准进行诊断;(2)临床症状为咳嗽、咳痰、紫绀、喘息、呼吸困难等;(3)排除严重心肝肾功能不全和药物过敏患者。

1.3 方法

两组均采用解痉、吸氧、平喘、抗感染、营养支持等常规治疗。对照组采用纳洛酮治疗,静脉滴注纳洛酮2 mg+5%的葡萄糖溶液100 ml,1次/d,疗程为7 d。观察组采用采用无创正压通气联合纳洛酮治疗,无创呼吸机吸气压从8 cm H2O开始逐渐上调至15 cm H2O(吸氧流量在3 L/min左右),呼气压从2 cm H2O开始逐渐上调至5 cm H2O,根据血气分析及时调整最高吸气压和呼气压;呼吸频率设定为12~20次/min,每天通气2~4 h,病情严重者可每天通气24 h,疗程为7 d。

1.4 观察指标

(1)临床疗效,显效:临床症状完全消失,血气指标正常;有效:临床症状有明显改善,血气指标有明显改善;无效:临床症状无明显变化甚至加重。总有效=显效+有效。(2)血气指标:采用血气分析仪对动脉血氧分压(PaO2)、血pH值进行检测。(3)肺功能指标:采用全自动肺功能测试仪对呼气流速峰值(PEF)和第1秒呼出气量(FEV1)进行分析。

1.5 统计学处理

所得数据采用SPSS 18.0统计学软件进行处理,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字2检验,P

2 结果

2.1 临床疗效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表1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

组别 显效(例) 有效(例) 无效(例) 总有效 例(%)

观察组(n=40) 26 12 2 38(95.0)

对照组(n=40) 15 14 11 29(72.5)

P值

2.2 血气指标和肺功能

两组治疗后患者血气指标和肺功能指标均有显著改善(P

3 讨论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是一种由多种原因引起的气流受限不完全可逆的呼吸系统疾病,相关研究表明,我国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发病率在1.5%~2.0%[3],疾病发作后会导致气管狭窄受阻,气道重构,通气和呼气受阻,一旦恶化会造成呼吸衰竭,成为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因而必须采取有效措施加强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呼吸衰竭的治疗,治疗的关键在于改善患者的呼吸状况[4]。

表2 两组治疗前后血气指标和肺功能指标比较

组别 时间 PaO2(mm Hg) pH值 PEF(%) FEV1(L)

观察组(n=40) 治疗前 53.5±11.3 7.21±0.24 45.3±9.2 0.76±0.14

治疗后 72.8±13.1 7.37±0.26 55.7±13.2 0.96±0.14

对照组(n=40) 治疗前 53.6±11.2 7.20±0.23 46.1±9.8 0.77±0.15

治疗后 65.4±12.9 7.27±0.25 49.5±12.0 0.82±0.13

P值

本研究中采用无创正压通气联合纳洛酮治疗,无创正压通气治疗能够在多个层面上改善患者的缺氧和二氧化碳潴留,能够克服气道阻力,提高患者的PaO2,改善患者的通气;此外无创正压通气治疗能够改善患者呼吸肌疲劳的状况,避免了气管插管等侵入性操作,维持人体正常的通气量,而且对患者造成的痛苦小、费用低、操作方便,临床应用较广[5]。纳洛酮是一种人工合成的阿片受体抑制剂,能够起到缩血管的作用,能够通过抗凝和降低血液黏稠度防止肺小动脉血栓的形成,还能够增强呼吸中枢的兴奋性改善患者的通气,促进呼吸衰竭的缓解,从而使呼吸道通畅[6]。

通过本研究发现,无创正压通气联合纳洛酮治疗后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综上所述,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呼吸衰竭患者采用无创正压通气联合纳洛酮治疗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改善血气指标,提高肺功能,效果显著。

参考文献

[1]陈霞,王茂娟,张雅卫.无创呼吸机辅助治疗AECOPD并Ⅱ型呼吸衰竭32例[J].山东医药,2013,53(11):53-55.

[2]陈燕雄.大剂量纳洛酮在COPD急性加重期Ⅱ型呼吸衰竭中的临床应用[J].中国现代医生,2013,51(8):156-157.

[3]邝敏毅,罗银带.BiPAP呼吸机联合呼吸兴奋剂治疗慢性阻塞性肺气肿急性发作合并Ⅱ型呼吸衰竭疗效分析[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3,22(11):1189-1191.

[4]温晓雯.无创正压通气治疗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的临床疗效分析[J].当代医学,2013,19(10):12-13.

[5]罗志敏,王海斌.无创呼吸机不同时间应用对急性左心衰竭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救治效果[J].中外医疗,2013,1(3):72-73.

[6]何岩青,孟玉红.家庭无创正压通气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J].中国医药指南,2013,11(5):554-555.

慢性阻肺通气道治疗方法范文第2篇

摘 要 目的:探讨慢阻肺稳定期社区综合治疗效果。方法:对68例稳定期慢阻肺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4例,两组均给予常规对症治疗,治疗组增加肺康复治疗,随访观察1年。结果:治疗组的肺功能指标和6分钟步行距离测定均比治疗前及对照组有明显改善(P<0.05)。结论:社区康复治疗能有效改善稳定期慢阻肺患者的肺功能和活动能力。

关键词 慢阻肺 康复锻炼 综合治疗

关键词 慢阻肺 康复锻炼 综合治疗

doi:10.3969/j.issn.1007-614x.2012.06.081

doi:10.3969/j.issn.1007-614x.2012.06.081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简称慢阻肺)是基层医院的常见病,以气道不完全可逆性气流受限为特征,表现为进行性呼吸困难及肺功能减退,还可导致体重减低、骨骼肌萎缩等肺外效应,严重影响患者的劳动能力和生活质量。通过社区卫生服务开展稳定期慢阻肺患者的综合康复治疗,在改善患者病情、提高劳动能力和生活质量方面取得满意效果。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简称慢阻肺)是基层医院的常见病,以气道不完全可逆性气流受限为特征,表现为进行性呼吸困难及肺功能减退,还可导致体重减低、骨骼肌萎缩等肺外效应,严重影响患者的劳动能力和生活质量。通过社区卫生服务开展稳定期慢阻肺患者的综合康复治疗,在改善患者病情、提高劳动能力和生活质量方面取得满意效果。

资料与方法

资料与方法

2008年10月~2009年12月收治稳定期慢阻肺患者68例,均符合《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诊治指南》诊断标准[1]。其中男52例,女16例;年龄54~73岁,病程5~14年;每年急性发作次数2~6次;有吸烟史54例;体重低于标准体重38例。按就诊顺序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4例,两组一般资料比较无显著性差异。

2008年10月~2009年12月收治稳定期慢阻肺患者68例,均符合《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诊治指南》诊断标准[1]。其中男52例,女16例;年龄54~73岁,病程5~14年;每年急性发作次数2~6次;有吸烟史54例;体重低于标准体重38例。按就诊顺序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4例,两组一般资料比较无显著性差异。

治疗方法:两组均根据病情给予舒张支气管、祛痰等常规对症治疗,进行戒烟及合理膳食指导。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开展规范的康复治疗,具体措施有:①有氧运动:根据自身条件和兴趣爱好选择适宜的运动方式,如行走、慢跑、爬坡、骑自行车、太极拳、健身操等。开始每次5~10分钟,逐渐增加到每次>30分钟,每次运动量以出现轻度气喘或轻度出汗为宜,2次/日,每周≥5天。②呼吸训练:采用腹式缩唇呼吸,以自主舒适,用鼻吸气,吸气时鼓腹;用口呼气,呼气时收腹,口唇缩成吹哨状,让气流通过缩窄的口唇均匀缓慢地呼出,吸气与呼气时间比保持在1∶2~1∶3,呼吸频率每分钟10~12次,开始每次训练5~15分钟,2~3次/日,逐渐增加训练时间和次数。③营养支持:调整饮食习惯和饮食结构,给予高蛋白、高脂肪、低碳水化合物饮食,多食蔬菜、水果,尽快将体重恢复到理想水平。④耐寒锻炼:根据体质情况,尽量坚持用冷水洗脸、擦浴,提高抗寒能力。

治疗方法:两组均根据病情给予舒张支气管、祛痰等常规对症治疗,进行戒烟及合理膳食指导。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开展规范的康复治疗,具体措施有:①有氧运动:根据自身条件和兴趣爱好选择适宜的运动方式,如行走、慢跑、爬坡、骑自行车、太极拳、健身操等。开始每次5~10分钟,逐渐增加到每次>30分钟,每次运动量以出现轻度气喘或轻度出汗为宜,2次/日,每周≥5天。②呼吸训练:采用腹式缩唇呼吸,以自主舒适,用鼻吸气,吸气时鼓腹;用口呼气,呼气时收腹,口唇缩成吹哨状,让气流通过缩窄的口唇均匀缓慢地呼出,吸气与呼气时间比保持在1∶2~1∶3,呼吸频率每分钟10~12次,开始每次训练5~15分钟,2~3次/日,逐渐增加训练时间和次数。③营养支持:调整饮食习惯和饮食结构,给予高蛋白、高脂肪、低碳水化合物饮食,多食蔬菜、水果,尽快将体重恢复到理想水平。④耐寒锻炼:根据体质情况,尽量坚持用冷水洗脸、擦浴,提高抗寒能力。

观察指标:①自觉症状改善情况。②肺功能指标,测定第1秒用力呼气量(FEV1.0)及第1秒用力呼气量占预计值的百分比(FEV1.0%),观察患者肺功能状况。③6分钟步行距离,测定6分钟内患者尽力行走的距离,观察患者的活动能力情况。

结 果

结 果

治疗前两组的各项指标无显著性差异。治疗1年后治疗组的自觉症状、肺功能指标及6分钟步行距离与治疗前及对照组比较均有明显改善,存在显著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见表1。

治疗前两组的各项指标无显著性差异。治疗1年后治疗组的自觉症状、肺功能指标及6分钟步行距离与治疗前及对照组比较均有明显改善,存在显著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见表1。

讨 论

讨 论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主要症状:①慢性咳嗽:随病程发展可终身不愈,常晨间咳嗽明显,夜间有阵咳或排痰。②咳痰:一般为白色黏液或浆液性泡沫痰,偶可带血丝,清晨排痰较多。急性发作期痰量增多,可有脓性痰。③气短或呼吸困难:早期在劳力时出现,后逐渐加重,以致在日常生活甚至休息时也感到气短,是慢阻肺的标志性症状。④喘息和胸闷:部分患者特别是重度患者或急性加重时出现的喘息。⑤其他:晚期患者有体重下降,食欲减退等。稳定期康复治疗的根本目的在于预防急性发作,改善日常活动能力,尽可能恢复受损的心肺功能,防止或减缓心肺功能的减退。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主要症状:①慢性咳嗽:随病程发展可终身不愈,常晨间咳嗽明显,夜间有阵咳或排痰。②咳痰:一般为白色黏液或浆液性泡沫痰,偶可带血丝,清晨排痰较多。急性发作期痰量增多,可有脓性痰。③气短或呼吸困难:早期在劳力时出现,后逐渐加重,以致在日常生活甚至休息时也感到气短,是慢阻肺的标志性症状。④喘息和胸闷:部分患者特别是重度患者或急性加重时出现的喘息。⑤其他:晚期患者有体重下降,食欲减退等。稳定期康复治疗的根本目的在于预防急性发作,改善日常活动能力,尽可能恢复受损的心肺功能,防止或减缓心肺功能的减退。

康复治疗对提高慢阻肺患者的呼吸功能、增强肌肉力量、纠正营养不良起着重要作用。呼吸训练能增强膈肌、腹肌及下胸部肌肉的协调活动,使呼吸肌做功效率提高,从而改善肺的通气功能;腹式呼吸能增大膈的活动范围,提高肺的伸缩性,增大肺通气量[2];缩唇呼吸能增加呼气出口阻力,减慢呼吸道内压力下降速度,防止呼气时气道陷闭狭窄,利于肺泡内气体排出,促进气体交换,改善肺功能;有研究报道,深慢腹式阻力呼吸对呼吸肌肌力和耐力均有明显改善,能明显减慢呼吸频率,潮气量增加[3]。运动锻炼能增加有氧代谢能力,提高全身耐力,改善心肺功能和日常活动能力,提高生活质量[4]。运动量要根据患者身体状况量力而行,中低强度的有氧运动对提高耐力更为安全有效,易为患者接受,能长期坚持。

康复治疗对提高慢阻肺患者的呼吸功能、增强肌肉力量、纠正营养不良起着重要作用。呼吸训练能增强膈肌、腹肌及下胸部肌肉的协调活动,使呼吸肌做功效率提高,从而改善肺的通气功能;腹式呼吸能增大膈的活动范围,提高肺的伸缩性,增大肺通气量[2];缩唇呼吸能增加呼气出口阻力,减慢呼吸道内压力下降速度,防止呼气时气道陷闭狭窄,利于肺泡内气体排出,促进气体交换,改善肺功能;有研究报道,深慢腹式阻力呼吸对呼吸肌肌力和耐力均有明显改善,能明显减慢呼吸频率,潮气量增加[3]。运动锻炼能增加有氧代谢能力,提高全身耐力,改善心肺功能和日常活动能力,提高生活质量[4]。运动量要根据患者身体状况量力而行,中低强度的有氧运动对提高耐力更为安全有效,易为患者接受,能长期坚持。

防治慢阻肺需要预防、康复、药物、健康教育等综合措施的长期干预。通过社区卫生服务促进稳定期慢阻肺患者的综合康复治疗,是减缓慢阻肺患者病情发展、改善劳动能力、提高生活质量的经济有效方式。期干预。通过社区卫生服务促进稳定期慢阻肺患者的综合康复治疗,是减缓慢阻肺患者病情发展、改善劳动能力、提高生活质量的经济有效方式。

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

1 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学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诊治指南(2007年修订版)[J].中华内科杂志,2007,46(3):254-261.

1 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学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诊治指南(2007年修订版)[J].中华内科杂志,2007,46(3):254-261.

2 励建安.社区康复[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4:301-304.

2 励建安.社区康复[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4:301-304.

3 梁永华,黄美杏.稳定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康复治疗进展[J].临床肺科杂志,2008,13(4):477-478.

3 梁永华,黄美杏.稳定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康复治疗进展[J].临床肺科杂志,2008,13(4):477-478.

4 冯利君,易新华.运动并呼吸训练在慢阻肺康复治疗中的作用[J].中国康复,2010,25(3):212-213.

慢性阻肺通气道治疗方法范文第3篇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是一组气流受限为特征的肺部疾病,气流受限不完全可逆,呈进行性发展,但是可以预防和治疗的疾病,COPD主要累及肺部,主要表现为慢性咳嗽、咳痰,也可以引起肺外各器官的损害,最常见的是心脏的损害。本病在老年人中多见,患病人数较多,死亡率高,病情呈慢性进行性发展,严重影响患者的劳动能力和生活质量。

西医通常认为本病的危险因素是个体遗传因素、环境污染、吸烟等,而且目前认为吸烟是主要的发病因素,病因是吸烟使支气管一皮纤毛变短,变不规则,纤毛正常摆动功能发生障碍,结果支气管黏膜对入侵气道的病毒、细菌、致敏物、异物等的清除作用大大减弱;长期吸烟导致气道局部免疫力下降,肺泡吞噬功能下降,为病毒、细菌的入侵创造了条件,反复感染导致炎性细胞浸润,气管壁损伤-修复过程反复发生,同时反复感染易诱发支气管痉挛,进而引起气管结构重塑、胶原含量增加及瘢痕形成,从而出现肺通气量减少,导致肺的换气功能障碍,最终导致肺功能衰竭。在急性发作期,因感受病毒或细菌,出现肺部感染,从而导致炎症加重,进而造成支气管腔的进一步痉挛、狭窄或扭曲,管腔内痰液存留,从而出现咳嗽、咳痰、喘促、呼吸困难等一系列症状急性加重。

中医认为本病属中医“肺胀”范畴,其病因是病程日久,痰液郁结于肺,易感外邪,因久病必虚,因而血行无力,积而为淤,痰淤阻结肺管气道,导致肺体胀满,张缩无力,不能敛降,从而出现痰淤阻肺之肺胀。因此本病每因感受外邪(风寒或风热)而急性发作。

笔者在中西医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在背部膀胱经穴位拔游走罐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100例,取得了满意的治疗效果,现将治疗情况汇报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本组患者男性60例,女性40例;发病年龄60岁以下10例,60至75岁70例,75岁以上20例;年龄最小50岁,最大85岁,平均年龄65岁;病程最长40年,最短2年,平均病程15.3年。大多合并有慢性病,其中冠心病10例,高血压20例,心律失常5例,糖尿病20例,心功能不全30例,慢性胃炎15例。

1.2 全部病例均为我院住院病人,符合全国高等院校教材第七版制定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诊断标准。主要根据吸烟及慢性咳嗽、咳痰病史、临床症状、体征及肺功能等综合分析确定。不完全可逆的气流受限是COPD诊断的必备条件。所有患者都有咳嗽、咳痰症状,都处于急性加重期(指在疾病过程中,短期内咳嗽、咳痰、气促或喘息加重,痰量增多,或呈黄稠痰,可伴有发热症状)。

2 治疗方法

2.1 拔游走罐:

(1)取穴:从大杼穴为起点,沿膀胱经走行至关元俞为止点,两边膀胱经同时取;这其中重要俞穴有:

肺俞 定位:在背部,当第三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功效:宣肺,平喘,理气;主治:咳嗽、气喘、胸满,背痛;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等;

心俞 定位:在背部,当第5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功效:宽胸理气,宁心通络;主治:心胸烦闷,心悸,心痛,咳嗽等;

脾俞 定位:在背部,当第11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功效:健脾和胃,化湿;主治:腹痛,胃痛,水肿,呕吐;支气管哮喘。

胃俞 定位:在背部,当第12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功效:理中,和胃,降逆;主治:胃脘痛,呕吐,腹胀等。

肾俞 定位:在背部,当第2腰椎棘突下,旁开1.5寸;功效:补肾纳气,通阳利水;主治:水肿,晨泻,喘咳少气等。

关元俞 定位:在背部,当第5腰椎棘突下,旁开1.5寸;功效:壮腰培元,通调二便;主治:腹胀,小便不利,腰痛等。

(2)操作方法:先采用常规闪火法把罐吸拔在起点上,然后稍向上微提罐体,顺势沿膀胱经走行向止点滑动,让罐体在操作中自然脱落,这样反复操作多次,使皮肤稍发红为止,不留罐。

(3)疗程:每日一次,7次为一疗程,3个疗程后观察疗效;

(4)禁忌症:背部皮肤有疤痕、皮肤病变、骨折的,妇女妊娠期及月经期及有内脏肿瘤的禁止拔罐。

2.2 常规配合吸氧、抗病毒、抗感染、止咳祛痰等中西医治疗。

2.3 对症治疗:给予支气管扩张剂,重者加用糖皮质激素。

3 治疗结果

100例患者经治疗后,病情趋于稳定出院,平均住院时间为16.5天。出院指征:参照2001年4月美国国立心肺研究所(NHLBI)和世界卫生组织(WHO)共同发表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全球倡议》COPD急性加重期的出院条件。病人可以进食睡眠,不会因为呼吸困难而咳醒;临床状况己稳定,基本静脉用药己改为口服用药,原行走病人步行距离达到房间的宽度;病人及家属完全理解使用药物,吸入&2激动剂治疗需要不超过每4小时1次。

4 讨论

在COPD的治疗方面国际上的看法是没有很好的治疗方法,不管是那种治疗方法都无法改变肺功能的衰减过程。COPD出现急性加重期,大多是感受外邪引发伏痰,外邪入里化热,从而出现邪热、痰湿、瘀血互结,同时因本病患病日久,肺的宣发肃降功能减弱,导致肾气虚衰,肾不纳气,从而出现肺肾两虚、肾不纳气,最终出现咳嗽、咯痰、喘促、呼吸困难的虚实夹杂之症。因膀胱经是人体之篱籓,感受外后致肺气郁滞,而在本法治疗中给予在膀胱经拔游走罐,可以起到祛风散寒或祛风清热之作用,从而祛除外邪,有利于疾病的好转;同时在拔罐时对背部俞穴的大面积刺激,特别是对重要俞穴的刺激,可以起到祛痰止咳(肺俞、膏肓)、健脾和胃(脾胃俞)、补肾纳气(肾俞)等强壮脏腑、排毒之效,这样对COPD的合并的许多慢性病都可以得很好的调节治疗作用,在中西医的配合治疗下,对COPD起到很好的治疗作用。

慢性阻肺通气道治疗方法范文第4篇

【关键词】三伏天 穴位贴敷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证候积分

【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clinical efficacy and mechanism of acupoint sticking therapy for COPD. Methods: The patients according with diagnostic criteria were randomly pided into treatment group and control group. the control group according to GOLD program (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 the Global Initiative) administration, the treatment group based on control was cured during the dog days with baijiezi scattered acupoint sticking apply for 5 days every year and 3 years, clinical efficacy was observed. Results: Comparison of general clinical efficacy of two groups, the total efficiency of treatment control group was 96.85% and the control group was 81.25%, the difference was significant (P

【Key words】dog days Point Application COPD symptom scores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是一种具有气流受限特征的可预防和可治疗的疾病,气流受限不完全可逆,呈进行性发展[1]。本病有明显的季节性,多在冬季复发,夏季稳定,随着发作次数的增多,患者生活质量进行性下降。

中医常常通过温补阳气的方法来治疗本病,我们在临床也发现在三伏天进行穴位贴敷具有温补阳气,改善COPD患者生活质量的效果。于2007年2月起纳入本院门诊及住院慢阻肺者64例研究穴位贴敷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治疗效果,现将研究情况报道如下。

病例资料选取2007年2月-2011年2月本院门诊及住院慢阻肺患者,随访观察64例,将64例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32例,其中男18例,女14例,其中I级15例,II级10例,III级5例,IV级2例;年龄(60.05±4.38)岁,病程(19.04±1.98)年,对照组32例,其中男20例,女12例;年龄(60.23±4.24)岁,病程(18.89±1.96)年,其中I级16例,II级11例,III级6例,IV级1例。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病程、病情程度等方面相似,无显著性差异,具有可比性。

诊断标准和临床分级标准参见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诊治指南2007年修订版:①危险因素接触史,如吸烟及空气污染等。②有慢性咳嗽、咳痰或呼吸困难症状。③肺功能:使用支气管舒张剂后1s用力呼气容积/用力肺活量(FEV 1.0/FVC)

对照组按GOLD(COPD全球倡议)方案给药:I级:FEV1/FVC

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从夏至后第三个庚日40天(三伏共计40天)内选择天气晴朗的上午,外贴白芥子散(组成:白芥子、干姜、甘遂、细辛等打粉,用生姜汁调糊(有过敏反应者,于蜂蜜调糊),纱布固定,分别贴于大椎、肺俞、风门、肾俞、足三里、神阙穴,贴敷24h后清洗干净,予第二次贴敷,循环反复,连续五天。

观察指标与方法:要求纳入观察的病例分别在治疗前、连续治疗3年后观察以下指标:①临床症状、体征;②治疗前后记录临床症状、体征计分病情程度;③肺功能测定。

疗效评定标准:中医证候疗效标准根据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试行)[4]进行评定,共分为4类:①临床控制。临床症状、体征消失或基本消失,证候积分减少≥95%。②显效。临床症状、体征明显改善,证候积分减少≥70%。③有效。临床症状、体征均有好转,证候积分减少≥30%。④无效。临床症状、体征均无明显改善,甚或加重,证候积分减少不足30%。证候积分计算根据咳嗽、咯痰、喘息症状分为无、轻、中、重度,积分分别为0、1、2、3分;依据舌象、脉象正常、异常积分分别为0、1分;听哮鸣音或湿鸣音无、少、中(散在)、重(满布肺野)积分分别为0、1、2、3分;查肺气肿体征(分别计算望、扪、叩、听),无、有,积分分别为0、1分。

统计学方法应用SPSS 11.0统计软件,其中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等级资料用Ridit分析。P

实验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肺通气功能、疗效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见表1、2。

表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肺通气功能比较(X±S,%)

注:与本组治疗前比较,*P

表2 两组疗效比较

注:两组临床综合疗效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 0.05)。

讨论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是一种以气流阻塞为特征的慢性肺部疾病,病程长,反复发作,容易感染,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本病属中医咳嗽、痰饮、肺胀、喘证等范畴。中医学认为久患肺系疾病或其它脏腑病变影响致肺气上逆,肃降无权,痰饮阻肺,气道受阻而致咳痰喘[4]。其病机以肺、脾、肾三脏虚弱为本,痰瘀互结为标。随着病情的发展,肺脾肾的阳气愈虚,痰瘀互结更剧,两者交互影响,临床气候转变, 常于冬季阳气不足时发作,传统医学以治未病思想为指导,采用冬病夏治的治疗方法温补阳气,治疗本病。

中药穴位贴敷通过渗透作用,直达病所,发挥药物的归经作用。经基础研究证实,该类药品除了具有祛痰及缓解炎症作用外,且有扶正培本作用,如提高机体垂体-肾上腺皮质系统机能,预防过敏反应,增加机体对各种致病性刺激的耐受,尚有增强组织细胞代谢过程的作用[5]。《左传·曹刿论战》云: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因此温补人体阳气要选好时间,根据“春夏养阳”的原则,选用夏季(尤其是三伏天)阳气旺盛之时,人体阳气也同时达到四季高峰,选用温阳的药物,一般在晴朗的上午,连续贴服5天,达到温补阳气的最佳效果。因此本研究采用大椎、肺俞、风门、肾俞、足三里、神阙穴进行穴位贴服,大椎、神阙位于任督二脉具有增强机体防御能力的功效,肺俞、风门温肺散寒,足三里和肾俞温补脾肾,以上十个穴位何用温补肺脾肾三经阳气,达到治疗目的。

本研究通过温通机体一身之阳气,使精充、气足、神旺,提高生活质量,改善肺功能,从而达到“正气存内,邪不可干;未病先防,既病防变”的目的,本法简便易行,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 考 文 献

[1]徐雯洁,王天芳,王智瑜,等.基于现代文献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中医证侯及证侯要素的研究.中华中医药杂志,2008,23(1):20.

[2]洪广祥.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诊治指南的若干思考.中华中医药杂志,2009,24(1):18.

[3]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诊治指南(2007年修订版).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2007,1(30):8.

慢性阻肺通气道治疗方法范文第5篇

【关键词】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疗养;康复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是临床上的常见病、多发病,北方寒冷地区尤为多发。因肺通气受阻,病程迁延不愈,限制了患者的生活能力,严重影响生活质量,并威胁生命。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加剧,COPD的患病率、死亡率呈明显上升趋势。目前COPD治疗尚无特效方法,综合治疗是目前采用的主要有效方法之一,其中康复治疗占有重要地位。为了解疗养康复对COPD稳定期患者的影响,现就2007年8月~2009年1月在我院疗养康复的COPD稳定期患者疗效观察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32例COPD患者均符合我国《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诊治指南(2007年修订版)》中制定的诊断标准[1],男性21例,女性11例;年龄38~79岁,平均63.8岁;其病程4~42年,平均32.6年。

1.2治疗方法训练有效咳嗽、呼吸锻炼、氧疗、自然疗养因子、心理与行为干预、营养指导等疗养康复治疗措施,疗程8周。

1.2.1训练有效咳嗽缓缓吸气,同时上身前倾,咳嗽时将腹肌收缩,腹壁内收,一次吸气,连续咳三声,停止咳嗽,缩唇将余气尽量呼尽。

1.2.2 呼吸锻炼

1.2.2.1腹式呼吸根据患者病情,锻炼时可取卧位、半卧位或坐位。将左、右两手分别按放上腹部和前胸部,以便检测胸腹呼吸运动情况。全身肌肉放松,经鼻吸气,从口呼气,呼吸要缓、细、匀。吸气时上腹部隆起,呼气时内收。患者通过手感了解胸腹活动是否符合要求。锻炼初期2次/d,10~15 min/次,熟练后增加次数和时间,力求最后养成不自觉的腹式呼吸习惯。

1.2.2.2缩唇呼吸用鼻深吸气,用嘴呼气,呼气过程嘴唇收缩呈吹哨状缓慢吐气,吸∶呼=1∶2~3。缩唇呼气流量以能使距离口唇15~20 cm处蜡烛火焰随气流倾斜,不致熄灭为适度。缩唇呼吸可与腹式呼吸结合起来锻炼。

1.2.3氧疗患者坚持吸氧12~15 h/d,氧流量为1~2 L/min。

1.2.4自然疗养因子疗养区环境优美,空气清新,空气中负氧离子充沛。患者每日坚持散步,上下午各一次,20~60 min/次。监测有无气急及肌肉疲劳,如有则减少散步时间。患者若无严重心力衰竭或呼吸衰竭,坚持温泉中温水疗1~2次/d,10~20 min/次。

1.2.5营养指导COPD患者食欲低下,大多数会有不同程度的营养不良,抵抗力下降,导致反复出现急性感染。最好用低容积、高能量的营养食品。蛋白质、脂肪和糖的比例按1∶1∶3(20%∶20%∶60%),还应补充纤维素和足够的水分等。

1.2.6健康教育健康教育是一项重要内容。教育对象包括患者、家属及陪护。内容包括对COPD的认识,吸烟的危害及心理教育。

1.3观察指标

1.3.1呼吸困难评定采用Borg呼吸困难评分,评分范围为0~10分,完全无气急、安静呼吸为0分,急度气急为10分。

1.3.2运动耐力评定采用6 min步行距离测定(6MWD),令患者在事先标好距离的病房走廊内以最大能力和速度走6 min,测量其行走距离。

1.3.3ADL评定采用Barthel指数评定,包括进食、洗澡、修饰、穿衣、控制大便、控制小便、上厕所、床椅转移、行走、上下楼梯共10项。完全自理100分,完全依赖0分,满分为100分。

1.3.4肺功能检查采用德国耶格公司Master Screen型肺功能仪测定患者的FEV1(1 s用力呼气量)占预计值的百分比、FEV1/FVC(用力肺活量)百分比。

1.4统计学处理实验数据采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疗养康复前后数据采用t配对检验。

2结果(表1)

COPD稳定期患者疗养康复后呼吸困难(Borg评分)、运动耐力(6MD)、ADL(Barthel指数)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5)。

3讨论

COPD的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明了,目前普遍认为COPD以气道、肺实质和肺血管的慢性炎症为特征。由于气道结构重建、阻塞性肺气肿使患者的肺功能明显下降,从而引起患者呼吸困难和生存质量降低。本研究显示,COPD稳定期患者通过疗养康复可改善呼吸困难症状,提高运动能力及生活质量,促进患者的社会适应能力。其机制为:①COPD患者由于膈肌下移,收缩效率减低以及气道阻力增加和胸肺有效顺应性减低,往往动员辅助呼吸肌参与呼吸过程。即使在安静情况下,呼吸往往以上胸廓活动为主,呼吸浅速。这种以胸式呼吸为主的表浅呼吸使肺泡通气量比例降低,又易引起呼吸肌疲劳,并增加耗氧量。通过腹式呼吸锻炼,使膈肌与腹肌协调运动,呼气时腹肌收缩,膈肌松弛,膈肌随腹腔内压增高而上抬,增加呼气潮气量;吸气时膈肌收缩下降,腹肌松弛,增加吸气量。尽量使肋间肌、辅助呼吸肌保持松弛休息状态,减少能量消耗[2]。②缩唇呼吸提高呼气时气道外口压力,防止小气道在呼气相过早闭合。可改善患者气喘及呼吸困难症状,减少呼气末肺容积,改善肺功能及提高血氧,并且有利于缓解呼吸肌疲劳[3]。③长期缺氧是引起肺上皮细胞损伤、气道重塑和肺动脉高压的主要原因,也是病人病情加重,影响生活质量的根本原因。严重COPD患者在缓解期仍存在有低氧血症。长期氧疗能增加患者动脉血氧饱和度,改善组织器官的缺氧状态,减轻呼吸困难症状,从而提高运动耐力,增加活动范围[4]。④温泉通过对呼吸道的直接作用,可改善患者的自觉症状和换气功能,通过间接作用可改善肾上腺皮质功能,提高体内激素水平,进而达到治疗目的[5]。

笔者认为,COPD患者应至少一次到专门的COPD康复机构接受康复训练及治疗。患者在COPD急性加重期气促加重、喘息、胸闷、咳嗽、发热等症状,对康复训练和健康教育的依从性差,往往不能与医务人员密切配合;再者治疗医院医护人员往往对康复治疗重视不够。COPD康复机构大多环境优美、空气清新,有专门的COPD康复人员,患者在此接受康复治疗及训练,可终生受益。

参考文献

[1]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学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诊治指南(2007年修订版)[J].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2007,30(1):8-17.

[2]刘又宁.实用临床呼吸病学[M].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7:319.

[3]张玉林,陆甘,励建安.缩唇呼吸对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康复的研究进展[J.国际呼吸杂志,2007,27(19):1484-1485.

[4]陈燕,吴尚洁,向旭东,等.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长期家庭氧疗现状调查[J.中国现代医学杂志,2007,17(21):2658-26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