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生态资源的特性

生态资源的特性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生态资源的特性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生态资源的特性

生态资源的特性范文第1篇

关键词水经济模型水产业产出现代水经济

没有任何一种资源,对人类至今的发展,具有如此重要的意义,也没有任何一种资源,将对人类未来的发展,具有如此重要的意义,这种资源,就是水资源。水资源对社会、经济与环境的发展已经显现出其绝对重要的地位,一种新的经济形态———“水经济”,已经开始展现在人们的面前。

1水经济系统

从有生产活动开始,人类就在不停地探索利用水资源创造财富的途径,这些途径日益得到拓展,时至今日,人类在自觉和不自觉中根据区域的水资源条件已经建立起各具特色的经济系统,我们称围绕水资源属性建立的经济系统为“水经济系统”。

2水资源

大家都知道“石油经济”的概念。但是,对于人类而言,水比石油具有更为重要的意义,这是因为,水具有比石油复杂得多的资源属性。认识水的复杂资源属性,对于形成现代水资源价值观念,建立现代水经济系统,意义重大。

2.1按水资源用途划分的属性

(1)水的自然资源属性。水资源的自然资源属性是指其作为生产过程的投入要素所体现的特征。与铁矿作为投入物经过冶炼和加工以后,能成为钢材、铁等生产资料和其它如汽车、水管等消费品等一样,水经过提炼和加工以后能成为工业用蒸馏水和生活消费用的饮用水、洗漱水等。当然,水还可以作为工农业生产过程中其它必不可少的直接或间接投入物。水资源的这些属性,表现的是其自然资源属性,它能为人类提供效益,能够产生经济价值。

(2)水的资产属性。水的资产属性,是指仅仅通过水的所有权的运用便能为所有者带来经济效益所体现的特性。当某一社会单元取得一定的水域的所有权后,便能将其作为生产的工具,为产权(使用权)所有者带来经济效益。水的资产属性有如铁路、公路、土地,但比它们具有更加复杂的特点,如一定的水域不仅可以作为交通运输的资源,还可以作为养殖业、水力发电等工农业生产的重要工具,水的这种特性与其自然资源特性的重要区别在于,它在生产过程中不是被直接消耗掉,而是像工业生产的设备和厂房一样,其物质形态并不会被直接转移到产品中,而是通过占用方式将其价值逐步转移到产品中。与工业生产设备一样,水资源在作为资产使用时,由于水质在降低,水的使用价值也在降低。就像企业的资产在经营过程中要通过修理、更新来实现保值增值一样,水资源的保值增值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3)水的环境资源属性。自然环境可以接受、分解、还原、转化人类活动所产生的废弃物和其它有害影响,从而满足人类的生产和发展的生态需求。这是环境作为一个系统所表现出来的资源特性,它已经超出了自然资源的范畴。自然资源所具备的这部分特性,环境和生态学家们称其为环境资源特性。它包括依托自然资源的物质实体产生的景观的可观赏性与舒适性(景观优美性)、环境容量与其自身的调节(分解、转化废弃物)能力。水具备以上环境资源定义的所有属性,这一属性的意义在于它能为人类的生产和生活提供服务功能。

(4)水的生态资源属性。水资源还具备与人类生产生活间接相关或无关的生态功能。这部分生态功能表现为:水不仅是生命的构成要素,而且是包括生命系统在内的整个生态系统维持的必备要素。所有的自然生命体都包含水,所有的自然生命系统需要水来维持,部分非生命系统缺乏水将会退化。在沙尘暴肆虐、土地大面积沙漠化、人类付出惨痛代价的今天,人们开始意识到水的生态资源特性对人类发展的重要意义。

2.2水资源的经济学特性

(1)系统性。以上使用特性不仅构成一个复杂的经济学系统,涉及经济学的供给、需求与市场、市场与政府的关系、均衡、边际效用等问题,还涉及目前的前沿学科和理论,包括资源环境经济学、可持续发展经济学等。系统性决定水经济理论研究与实践的复杂性。

(2)稀缺性。理论上说,任何资源都具有稀缺性,对于水资源而言,存在现实的稀缺(中国北方的水资源状况)、潜在的稀缺、结构性稀缺和季节性稀缺四种情况。稀缺性为发展水经济提供了基础。

(3)竞争性。表现在同类厂商之间对水资源的竞争性使用和水资源在不同用途之间的竞争性(作为自然资源投入和作为资产、环境资源、生态资源之间的竞争性)。竞争性决定了水资源产权理论与实践研究的必要性。

(4)兼具公共物品和准公共物品的特性。水作为生态环境资源的公共物品特性决定了政府在水经济系统中的地位是不容忽视的。而水作为自然资源和资产的准公共物品特性决定市场机制在水经济中的地位。

3水产业

水产业是水经济的主体。根据水资源的用途,水产业涉及的产业领域,可以分为以下四种类型:

(1)从水的自然资源属性发展的水产业,包括水利工程、自来水供应、其它水产品、节水技术和产品等,作为现代水产业的重要构成部分,节水技术和产品是现代水经济未来的重点发展领域。

(2)从水的资产属性发展的水产业,包括水电工程、水产养殖、水运、港口、码头、运动、休闲、水权价值评估与交易等。其中,运动、休闲、水权价值评估与交易是现代水经济未来重点发展的领域。

(3)从水的环境资源属性发展的水产业,包括房地产、旅游、水环境监测与评估、污水收集、处理、水体修复、水生态保护与恢复等技术、产品和服务,其中非接触性旅游、水环境监测、污水收集、处理、水体修复、水生态保护与恢复等技术、产品和服务是现代水经济未来的重点发展领域。

(4)从水的生态资源属性发展的水产业,包括绿化、植被建设与恢复、湿地保持与再造、地下水保护等。这类水产业都是未来发展的重点领域。

4水产业的产出

4.1水产品和服务

水产品和服务与一般产业的产品和服务具有相同的特性,水产业的这部分产出具有完全的私人物品特性。因此,具有完全的市场化特征。由于它是关系到国计民生的产业,一般国家都采用的是政府垄断经营的方式,但是,这种经营是按照市场化的机制在运作。

4.2水环境质量

传统观念上,人们一般认为水环境是产业的投入要素,人们并没有认识到,水环境资源在可以作为生产过程的投入或消耗的同时,就像制造业使用的钢材本身就是冶金行业的产品一样,现代经济系统中水环境质量本身就是产品和服务,并且存在现实的市场需求。

4.3生态平衡

以水作为重要一环的生态系统的平衡,是一种标准的公共物品。人类从事的生态保护与恢复活动,是关系全人类生存和发展的活动,水环境的生态效益是一种社会效益。作为水产业的重要产出内容,生态系统的恢复必须完全依靠政府的力量和社会公众的参与。

5政府与市场的作用

5.1政府的作用

包括:水资源产权的所有权属国家和集体所有,各级地方政府的水务管理部门行使该权利;水资源的使用权实施部分市场化的原则;政府保留水资源用于生态保护的使用权,并行使生态保护的一切职能;确定不同水域的功能,制订水资源产权相关法律和规划;制订一般水产品和服务产业的市场运作规则;建立水资源产权交易市场和污水排放权交易市场;建立水资源“使用者付费”机制,控制水资源的定价权,利用价格调节水资源的使用,并获得水资源使用收益;建立水环境“受益者付费”机制,获得水环境收益;建立水环境“保护者受益”机制;建立自然资源与环境资源和生态资源在使用上的优化配置机制;建立水资源(包括水环境)使用监督机制,行使监督职能;建立水资源价值评估体系和水资源价值核算体系。

5.2市场的作用

包括:按相关法律和规划配置水资源的使用权;由供求关系和价值规律决定水产品和服务的供应数量和价格;优化配置水环境保护资源,包括资金、技术、资本、人力资源等;刺激技术进步机制。

6现代水经济

6.1传统水经济

传统水经济,是主要是围绕水资源的自然资源属性和资产属性而建立的经济系统。传统水经济的特点可以概括为七个“强调”和七个“忽视”:强调由自然资源属性所体现的经济价值,忽视其环境和生态资源价值;强调直接效益和直接费用,忽视间接效益和间接费用;强调利用,忽视开发和节约;强调占用,忽视保值增值;强调自然资源产权,忽视环境资源产权;强调产品价值,忽视资源价值(产权价值);强调政府在资源配置中的作用,忽视市场的作用。

6.2现代水经济

现代水经济,是围绕水资源的属性体系建立起来的具有可持续发展特征的经济系统。现代水经济的特点可以概括为以下九个方面:经济价值与环境生态价值并重,强调可持续发展;直接效益、间接效益、直接费用、间接费用并重;开发、节约与利用并重;自然资源产权和环境资源产权并重;在水资源配置中政府和市场的作用并重;形成自然资源与环境资源和生态资源在使用上的优化配置机制;形成水资源价值评估体系;注重水资产的保值增值,形成良性循环机制;建立水资源价值核算体系。

7结束语

水资源具有复杂的资源属性和经济学属性体系,现代水经济也是一个十分复杂的经济系统,本文只是对其系统的结构进行了初步的探索。由于现代水经济在国民经济系统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并且对环境和生态具有复杂的影响。在我国目前的情况下,对水经济系统的深入系统研究已经迫在眉睫。

参考文献

生态资源的特性范文第2篇

    (一)环境需求。当今世界,随着高科技的迅速发展与社会生产力的巨大进步,人类社会取得了巨额财富。然而,工业文明的迅猛发展是一把双刃剑,在为人类社会带来便捷和舒适的时候,也让我们饱受了因此而出现的各种不利影响。[1]环境破坏、资源紧张、生态失衡等一系列负面问题开始悄然逼近。人类的生存与发展环境也同样受到了空气污染、饮用水污染、气候变暖、雾霾等诸多威胁。巨大的环境压力和生态问题给人类敲响了警钟,人类开始深刻反思自身的发展方式、生产手段、生存环境等等,生态保护意识正在逐步觉醒。

    (二)社会需求。从一定的角度理解,艺术可以说是将精神与物质有机统一起来的方法之一。把四周环境的形态与质量进行最佳的设计,将这一环境进行优化,并使其展现出最美的审美价值,是所有设计者所要考虑的重点。现代的人们提倡和谐进步,其中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就是典型的一个主题。从特定的角度考虑,环境的审美感觉要次于环境质量的重要性,因此新时期的设计开始迎合社会发展的需求,逐步趋向于回归自然的态势。

    (三)心理需求。当今社会正处于竞争异常激烈的发展阶段,很多行业都要面临着优胜劣汰的社会选择,人们所要承受的压力逐步加大,所以在这种压抑的生活环境中寻找到一个合理的发泄方法,让人们的神经得到舒缓放松就显得尤为重要。而生态的意识观念正好迎合了人们的这种情感需求,因为在自然的生态环境中人们能够更好地放松自己的身体和心情,并可以逐步舒缓由于外界而造成的心里压力。

    (四)艺术需求。艺术从本质来看,产生于“生活”但高于“生活”,此处所指的生活并非经过加工、改动过的人为生活,而是原原本本的生活,从这原生态的生活现象透视生活的实质,从而获取创作的素材与灵感,并最终创造出所谓的艺术品。艺术归根到底是在追寻最真切的事物,将事物的原生态面貌呈现出来。因此,环境艺术设计中融入生态理念的做法,不仅是对优秀传统文化的发扬,更是对真正艺术的崇尚与尊重。

    二、环境艺术设计中生态理念的特性

    环境艺术设计中生态理念强调的重点是人与自然环境之间要确保和谐,而环境艺术设计的出发点则是保证人们的生活质量良好,而且与之相关的各项配套功能可以正常运转,并最终将资源进行最佳的配置及系统进入良性循环的状态。环境艺术设计中的生态观念在确保人与自然协调可持续发展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所以整个环境艺术设计过程都含有生态的理念。

    (一)高效节约性。通常而言,节约性的环境艺术设计是指坚持最少的资源消耗的原则进行设计,或者是通过资源的重复使用达到节约的目的。然而,本文的节约性则注入了新的含义。[2]环境艺术设计中生态理念的节约性不但包括资源的最少浪费,而且还包括高效益的发展方式,高效性关键是防止在社会发展过程中浪费与粗放式的经营方式,使资源在最大程度上得到综合运用,特别是不可再生资源,坚持用最少的资源产生最高的效益。高效节约性并非简简单单的设计,而是要求在节省资源与简约设计的同时保证各项功能可以发挥出最佳的水平状态。

    (二)生态自然性。环境艺术设计中生态理念的第一特性就是生态自然性,这是其最基本的构成要素,如果设计追寻的是精雕细刻的人为美而不是自然状态之美,那就远离了生态理念的设计本质,因为其原本就是按照生态发展规律,它产生于自然、表现于自然,研究的是生态的自然规律,这是永不改变的一大特征。生态主要是通过自然体现出来,它本身也完全顺应自然的客观规律,因此设计者通过对自然的了解而进行的环境艺术设计,其本身就融入了生态的理念,并通过设计出的作品使人们感受到大自然的生态之美。因此设计者需要细心地去体会与把握事物的生态自然性,做到返璞归真,重视人与自然的和谐之美。

    (三)独特艺术性。环境艺术设计融入生态理念,本身就包含着追寻自然的艺术设计,而大千自然的万物最重要的特征就是独特性,因为世界上没有完全相同的树叶、人、动物等等,所以来源于自然的生态理念设计也就必然彰显出其独特的特性。而其所体现出的艺术性则是本身所具备的特性,因为设计和艺术是无法彻底分开的,设计的过程就是艺术的展现,贯彻生态理念的设计更是遵循了艺术的本意,因为其具备强烈的艺术感染力,充分地体现了其在人类社会中的重要作用。

    三、环境生态设计中融入生态理念的途径

    (一)坚持以人为中心。环境艺术设计的最终目的是服务于人类本身,进一步讲也就是为了打造更好的人类生存和发展环境,所以环境艺术设计的所有过程,都必须始终贯彻以人为中心这一基本原则。只有统筹考虑到了人类的多方面需求,才有可能保证设计出的环境艺术作品能为人们提供舒适、方便、安逸的生活。另外,设计师们在进行环境设计的时候,不仅要迎合人们的精神要求,而且要最大程度地保持生态、自然与环保。

    (二)重视生态环保设计。生态环保设计,就是运用生态学的基本原理,指导环境艺术设计,其根本目的是为了保持生态自然环境的平衡性,确保生态环境中的自然物种的多种多样性,保证生态自然环境中的资源可以用之不竭。随着全世界环境保护的进步,人们的生态保护意识开始逐步加强,针对自然的一些应用技术也得到了重要改进,生态保护设计观念在保护自然生态环境中起着日益重要的作用,并且开始渗透到人们的日常生活之中。同时,生态环保设计的理念和设计方法都在不断地进步与发展,人为的自然环境破坏开始逐步减少,维护自然生态平衡的效果开始显现。

生态资源的特性范文第3篇

关键词 菊芋;可行性;宁夏西吉;月亮山

中图分类号 S632.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1)12-0151-01

月亮山是西吉县境内最高的山脉,位于县城西北部的西吉、海原两县交界处,主峰海拔2 633 m。月亮山东南接六盘山余脉西峰岭,西北与西华山接界,呈西北—东南走势,山体呈窄条鱼脊状,两侧坡度较缓,一般在40~60°。其植被多为草本科,有无芒雀麦草、垂穗披硷草、鹅冠草、硬质早熟禾、黄花野苜蓿等世界稀有或濒临绝种的优质牧草,南麓胡家垴为葫芦河发源地。雨量较少,光照充足,无霜期短,降水和温度变率大。春季气温回升快,干旱多风,冷暖变化大,多有倒春寒;夏季短暂,气温适中;秋季雨量较多,降温快,霜冻早;冬季长,严寒干燥。四季交替变化不明显。年均温5.3 ℃,年平均降水量350~500 mm,无霜期仅有100~150 d。主要农作物夏粮有小麦、豆类,秋粮作物有莜麦、荞麦、糜谷、玉米、燕麦、马铃薯,经济作物有胡麻等。菊芋具有适合当地气候、产量高、经济效益好的优势,逐渐成为冷凉蔬菜首选之一[1]。

1 菊芋的生长特性

1.1 特征特性

菊芋学名洋姜、鬼子姜,原产北美洲,是菊科向日葵属一年生或多年生草本植物。菊芋根系特别发达,耐旱性强,非常适合干旱半干旱地区种植,在我国有很久的栽培历史,主要用作腌制酱菜。菊芋块茎含菊糖,菊糖是一种生物多糖,利用菊芋生产的菊粉、低聚果糖和超高果糖浆都是有益于身体健康的保健食品和医药工业的功能性原料,具有促进双歧杆菌生长、提高免疫力、调节血脂、减肥、辅助调节血糖等各种明显的生理功能[2]。在乳制品饮料、巧克力、面点、冰淇淋等食品加工业中广范应用。另外,菊芋还可生食,炒食、煮食或切片油炸,制成菊芋脯,菊糖发酵后可制成酒精,是一种新型的生物能源,菊芋茎杆是一种低碳清洁的燃料。

1.2 生态特性

菊芋性喜温暖干燥气候,喜光照忌炎热,对土壤要求不严格,以砂质土为宜。轻壤土和黏壤土均可栽种,块茎在地下休眠越冬,可耐-40~-20 ℃低温,翌年春又抽生幼苗[3]。气温超过35 ℃对菊芋生长不利,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利于块茎膨大,荫蔽潮湿环境影响菊芋生长和产量的提升。

1.3 繁殖特性

菊芋用块茎进行无性繁殖,因块茎表皮无栓皮组织,在空气中因易失水而降低发芽率,并易感染腐烂。因此,要选用新鲜块茎、30~50 g的整薯播种。播种时间以秋季最佳,由于菊芋块茎不易贮藏,亦可采用随挖随种,一般播种量为1 950 kg/hm2。菊芋可连种连收,一般连栽2~3年后会因土壤中某种营养元素的缺乏而影响产量[4]。

2 月亮山种植菊芋的可行性

2.1 菊芋具有较强的适应能力

菊芋的生态特性是适应能力极强,耐寒、抗风沙。月亮山周围的白城子、秀柳沟处于寒冷干旱地带,气候寒冷、干燥、冰凉期长,多风沙,而菊芋可耐-40 ℃甚至更低的气温;即使旱情很重,菊芋也能以其所具有的抗干旱能力正常生长。早春时块茎仍能正常发芽,同时生出大量根系。

2.2 菊芋具有良好的生态功能

菊芋繁殖能力强,可改善月亮山周边的生态环境。为了加强月亮山周围的生态建设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而种植菊芋,一次播种后,荒山大沟上的菊芋将永久生存,并以每年20倍的增长速度扩张,即使不收获菊芋籽,其也会随风飘荡,到处生根发芽。菊芋的根系特别发达,每株菊芋都有百根长达0.5~2.0 m的根系深扎土中,只需2~3年就会在地表形成一层由菊芋的茎叶和根系编织而成的防护网络,从而牢固有效地保护地表层水土,有利于生态环境的。

2.3 菊芋的茎杆可作为清洁的能源材料

自治区科协在西吉县新营乡建设秸秆资源能源化利用和推广试点,菊芋的大量茎杆可作为发展低碳经济成型燃料的原材料,具有极大的经济价值和社会效应。

2.4 菊芋具有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在西吉县月亮山周围建设万亩生态经济型菊芋景观基地,由于菊芋可用于菊芋粉的加工,风味佐餐小菜的腌渍加工,其市场前景广阔。另外,建设万亩菊芋,可为月亮山增加一道靓丽的风景线,因而具有可观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2.5 利用自身优势,依靠项目优势

利用国家西部大开发的机遇,引进龙头企业,争取项目,依托产业链优势和资源优势,形成示范基地。作为示范基地建设项目,自身又具备土地资源、人才资源、市场资源、实现生态效益,社会效益,经济效益成为必然。

3 小结

在西吉县月亮山种植菊芋,既有技术上的新颖性、独特性和先进性,又有很强的市场竞争优势。但打造菊芋种植品牌,要实行“公司+合作社+基地+农户”四位一体模式,充分发挥当地的资源优势,以人为本,科技先行,服务“三农”。

4 参考文献

[1] 李启辉,张坤,陈奇,等.阜新地区发展菊芋产业的优势与建议[J].农业经济,2008(6):18-19.

[2] 秦亚兵,徐长警.菊芋产业化前景广阔[J].市场经济研究,2003(6):68-69.

生态资源的特性范文第4篇

少数民族土特产品是少数民族地区独有的资源优势,但是对于相关产品的市场销售还需要结合市场规律进行深入的市场分析,发掘产品的市场优势,在此基础上采取文化、生态、差异化、互联网等营销策略,才能推进产品和市场的更好对接。

关键词:

少数民族土特产品;市场;营销策略

鼓励创业是国家重要的政策导向,随着国家政策推动,越来越多的青年回到民族地区进行返乡创业,而民族地区丰富资源也为青年返乡创业提供了极好的资源基础。以民族地区独有的土特产品进行市场销售是众多返乡青年创业的首要选择,但是由于经验不足、市场分析欠缺等因素,创业中出现了产品市场对接不密切、营销规划不明确等颇多营销问题,影响了少数民族土特产品销售,也制约了青年的创业发展。在此背景下,笔者基于少数民族土特产品的特性和市场需求深入分析和研究了少数民族土特产品的市场优势及营销策略,以此为返乡创业者提供更多的参考,推动民族地区创业发展,推进民族地区土特产品的市场开发。

一、少数民族土特产品的市场优势

(一)少数民族土特产品生态性契合市场生态消费需求我国大部分少数民族分布于偏远的边疆地区,交通阻隔以及经济基础限制,使得这些地区相较于其他地区工业化规模化有限,工业化覆盖面较低,因此大多数少数民族地区土特产品工业化痕迹不明显,大部分产品更多是手工生产制作,或是天然野生形成。同时由于工业化水平较低也使得大多数民族地区土壤、空气、水等资源受污染程度低,因此民族地区各种土特产可谓是健康环保无污染,生态特征明显。而从市场需求来看,由于民众生活水平提高,民众对于产品消费在功能基础上更加重视产品的健康和自然性,追求自然、健康的原生态物品是当下大众普遍的消费心态。虽然由于地理位置不同,不同少数民族土特产品各有差异,但是在相似的宏观条件影响下,生态性是少数民族土特产品的共同特征,在消费者对少数民族土特产品的原生特征的不断强化下,生态性几乎成为少数民族土特产品的代称。少数民族土特产品原生性和大众消费者生态消费的追求意味着少数民族土特产品具有极好的市场开发潜力,也是民族土特产品市场竞争优势所在。

(二)少数民族土特产品文化性与大众文化消费趋向一致随着社会经济水平提高,民众对物品的消费不再限定于实用或美观,更多是对某种生活品位的追求,为了达成个人品位消费需求,民众越来越关注产品后面的寓意和内涵,文化消费因此成为新的消费风尚,具有文化内涵的消费相较于普通产品具有更高的价值,追求文化内涵也成为产品提高附加值的重要方式。而从少数民族土特产品来看,由于少数民族民众在历史发展中的社会经验、信仰和丰富的想象力,包括少数民族土特产品在内的民族生产生活用品都成为民族文化的载体,富有丰富的民族文化内涵,如藏族地区的绿松石首饰具有平安寓意,洁白的哈达则具有祝福万事如意的内涵,而蒙古族摔跤选手的摔跤服饰上的五颜六色的彩布条则表征着摔跤手的荣誉,藏族的唐卡、苗族的服饰等都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与其他工业产品人为附加上的文化内涵相比,少数民族土特产品在文化寓意上具有天然优势。少数民族土特产品文化特性与大众文化消费观念的一致性也意味着少数民族土特产品的市场开发潜力。

(三)少数民族土特产品独特性与个性化消费需求契合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异是市场上产品竞争的基本规则,在市场白热化竞争环境下,为了使自身产品和其他产品区别开来,产品制造者往往在产品工艺、功能等方面表现出特殊性,以此进行差异化战略,形成自身的核心竞争力。因地理位置、环境条件等因素不同,不同地区产品各有不同,苗族手工制作的精美银饰、蜡染,黎族的树皮衣,鄂伦春人的鱼皮衣,藏族的冬虫夏草等,这些土特产品或是民族特有的工艺,或是民族地区特殊环境条件下形成的具有特殊功用的产品,这些千姿百态的少数民族土特产品在技艺或功能所表现出来的独特性,使其在市场环境中和其他产品区别开来,有利于消费者对产品的认知。同时由于产品的独特性,少数民族土特产品很容易满足消费者个性化追求或特殊的消费需求。少数民族土特产品天然形成的特殊性和民众个性化消费的一致性意味着其具有独特的市场开发潜力,对于相关产品的优势开发,很容易形成产品独特的竞争力。

二、少数民族土特产品营销策略的优势选择

少数民族土特产品的市场潜力和竞争优势并不能在市场开发中自然凸显出来,只有采用相应的营销策略,产品所具有的生态、文化、稀少、独特等市场潜质才能在市场竞争中表现出来,成为竞争优势,具体策略如下:

(一)文化营销策略文化营销策略是以产品的文化内涵为卖点所进行的策略,这个策略要求依据产品的文化优势进行文化内涵挖掘,使文化性成为产品的卖点,满足消费者的文化消费需求,最终促成产品的销售。[1]具有文化内涵或寓意是少数民族土特产品的共同特征,也是少数民族土特产品的优势所在,但是土特产品的文化寓意和文化内涵是在民族场景内为民族民众所理解和认知,而并不为其他大众所熟知,而在此类产品的市场销售中,其产品的文化优势往往被一笔带过,产品的文化优势被湮没,影响了产品的更多销售。因此在市场开发中,必须要采取相应的文化影响策略才能使产品的文化特性得到呈现,满足民众的文化消费需求。对于文化营销策略的实施,需要从几个方面着手:第一,充分发挥产品的文化内涵和寓意,各民族有不同的土特产品,这些土特产品种类丰富,涵盖民族生活的方方面面,在民族生产生活中具有不同的文化寓意和内涵,因此对于民族文化产品要从民族场景出发,充分挖掘其中的内涵,以便于土特产品的文化内涵开发具有厚重的文化支撑。第二,消除土特产品文化寓意中的不合理成分,民族文化糟粕和精华并存,并不是所有的传统都是值得推广的民族文化,特别是对少数民族而言,部分文化传统的形成是由于文化水平过低而形成的迷信思想,这些文化思想表现在少数民族土特产品中不仅不能增加产品的文化性,反而使民族文化的糟粕得到宣扬,不利于文化产品的正面形象建立,因此必须对产品的文化性进行筛选,保留合理的文化成分。第三,使产品的文化内涵和寓意与民众的文化消费需求达成一致,民众的文化消费需求源于民众对于某种生活或品位的追求,因此在少数民族土特产品的文化营销策略实施首先需要对少数民族土特产品的文化寓意或内涵进行文化定位,使其和相关的生活或品位形成一定关联,在消费者对同类产品进行消费时,便会很容易和少数民族土特产品所寓意的文化品位或内涵发生对接,促进少数民族土特产品的销售。[2]

(二)生态营销策略虽然工业化带来了物质产品的繁荣,但是也伴随着环境污染和破坏,随着工业化推进,工业化的非生态性遭到了更多人的质疑。在健康、自然等理念支配下,越来越多的民众开始返璞归真,追求生态化生活,因此生态消费便成为民众消费的一个重要趋势,因此凸显生态优势应该是少数民族土特产品市场开发的重要卖点。而在现实社会中,虽然民族地区土特产品的生态性有目共睹,但是有关产品的生态优势在营销过程中并不突出或者不够合理,使得相关产品的生态优势并未在营销中体现出来,因此根据产品的情况,采取生态影响策略应该是产品营销的重要选择。对于该策略的实施,首先要强调少数民族土特产品的生态性,使少数民族土特产品的生态性深入人心;其次,以生态标准来衡量,少数民族土特产品的生态特征虽然为公众所认知,但是对于这种生态性的真实度并无确切的数据,这使得它和同类产品在生态方面竞争很容易缺乏说服力,因此必须从相关产品的生态性方面进行标准比对,使相关产品的生态性明白确切,增加消费者的消费信心。最后,进行生态状况监控,少数民族民众地处偏远,民众对于相关产品消费少有机会亲身到当地去体验,因此关于少数民族土特产品的生态性也往往是局限于理论或数据,对于产品的生态变化缺乏生动的说明,因此对于相关产品可以从生态性的监管来证明。

(三)差异化战略差异化竞争是市场竞争常用的战略,特别是竞争激烈的行业,必须通过差异化战略才能使产品从众多产品中脱颖而出。[3]市场经济下,少数民族土特产品的市场开发需要和其他产品在市场上同等竞争,而从少数民族土特产品的范围来看,这些产品虽然多种多样,但是大多数产品围绕民众衣食住行的基本需求,而经过多年的市场发展,市场上这些传统行业的产品种类众多,竞争白热化,少数民族土特产品要在市场竞争中突出出来,必须突出自身的优势特征。由于民族地区特有的气候、文化、环境等条件,少数民族拥有大量的民族特有的产品,这些产品或因为民族独有技艺而为民族所独有,或者是民族地区特殊的地理环境条件所产生,在先天上和其他产品有所不同,如藏族特色化的首饰,虽然同样为银质,但是藏银特有的铸就和粗犷风格使得其和苗银及其他银饰区别开来。因此对于少数民族土特产品的营销必须要善于发挥其差异化特点,并使之转化为产品的竞争优势。对于其策略实施,主要在几个方面:首先是产品的差异化特征发掘,无论是民族文化内涵,还是生态性,还是民族技艺生产,这些隐藏在少数民族土特产品中的特征都必须进行发掘,有的产品可能几种特殊性兼备,而有的产品可能仅仅在文化内涵或其他特性上比较突出,只有去深入理解产品,才能使产品所隐含的独特性尽可能被发掘。其次,少数民族土特产品所具有的特性,可能同类产品也会在某些方面类似,这就需要从雷同中寻找差异,确定少数民族土特产品独特的定位。最后,用合适的方式来呈现,不同的特性还需要在营销过程中用合理的方式来呈现才能使受众认知并理解接受,最终使产品得到大众的认可和消费。[4]

(四)互联网策略虽然少数民族地区拥有丰富的天然资源,为当地的创业者提供了良好的资源基础,但是由于大多数民族地区地理环境及基础建设等因素的制约,交通不便是大多数民族地区的普遍问题。交通不便意味着少数民族地区大量丰富的资源的对外输出受到制约,资源向资本的转化并不容易。而相对不便的交通也意味着产品成本的增加,势必会影响到民族地区的产品竞争,而这显然和民族地区本就资金不足的经济发展不相符合。而互联网技术的普及和发展,为民族地区土特产品的输出带来了便利,网络连接可以使少数民族土特产品的推广遍及各个角落,极大地扩大了少数民族土特产品的销售面。而电子商务的便利,也使得少数民族土特产品销售者足不出户,就能把产品销售至各个地区,有效地解决了少数民族土特产品销售的资金困难、交通不便、推广面狭窄等问题。互联网跨越时空距离、随时互动的特性意味着在传统环境下少数民族土特产品的交通、距离、资金等方面的制约都可以最大程度地得到缓解或解决,因此实施互联网营销策略是少数民族土特产品营销策略的基本组成部分,无论以上哪种营销策略的实施都需要基于互联网策略来展开。[5]

三、结语

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发展必然要以当地优势资源的开发利用为基础,由于地理条件、气候等因素影响,国内大多数民族地区都拥有大量的植物资源、生物资源、矿产资源等,多种多样的资源为民族地区经济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特别是少数民族土特产品更是民族地区独有的资源条件,充分开发和利用少数民族土特产品的市场价值可以为民族民众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同时也能有效增加民族民众的经济收入。而对于少数民族土特产品的市场开发,必须结合市场规律充分发掘产品潜在的市场优势,并以此为基础,采取相应的营销策略,打造产品核心竞争力,推进民族土特产由资源向资本的转换。

参考文献:

[1]曹永芬,靳俊喜.文化与审美:民族文化产品的市场营销价值分析[J].贵州民族研究,2015,(2).

[2]刘学文,王铁军.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现状及对策分析[J].云南民族大学学报,2013,(6).

[3]高香淑.长白土特产有限公司土特产品的营销策略研究[D].长春:吉林大学,2012.

[4]耿选珍.西部偏远少数民族地区特色农产品销售研究———以四川金阳县青花椒为例[J].中国商贸,2011,(28).

生态资源的特性范文第5篇

要:利用主成分分析和2种聚类方法对我国11个地方鸡种的蛋品质和生态环境的资料进行分析。多元统计分析10项指标的结果表明:主成分分析选取前3个特征值作为3个主成分(占总信息量的93.17%),根据各品种的10 项指标值计算相似系数进行聚类,结果表明,2种聚类方法均可将11个地方鸡品种划分为高海拔型和低海拔型两类,这说明了生态因子也是品种分类中的一个重要方面。

关键词:地方鸡品种;主成分分析;聚类分析

中图分类号:S831

文献标识码:A

DOI编码:10.3969/j.issn.1006-6500.2013.01.012

Cluster and 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 of Egg Quality and Ecological Environment

on Some Chinese of

Native Chicken Breeds

ZHANG Xue-yu, SU Yi-jun, LI Guo-hui, TU Yun-jie, JIANG Yong-jun

(Institute of Poultry Science,Chinese Academy of Agricultural Sciences, Yangzhou, Jiangsu

225261, China )

Abstract:

The multivariate statistics analysis of

egg quality and ecological environment

were carried out on 11 Chinese native chicken breeds by the methods of 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 and 2 kinds of clustering methods .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when 10 indexes were concerned fore 3 character values were selected as the principal component(occupied 93.17% of total information amount), and the 11 Chinese native chicken of

breeds were divided into high elevation type and low elevation type according to 3 principal component values and 2 kinds of clustering methods of each breeds, which suggested that the ecological factor was also an important side on the breed region classification.

Key words: native chicken breed; 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 cluster analysis

我国众多的地方鸡种,由于各地自然环境和社会经济条件的差异,以及人们喜爱程度的不同,经长期自然选择和人工选择逐步形成了各品种的种质特性[1-3],包文斌等[4]对11个地方鸡品种体尺和生态特征进行了多元统计分析,探讨了地方鸡种的分类方法。蛋品质也是各品种种质特性之一,品种间存在较大的差异,蛋品质种质特性的遗传与品种的形成具有密切的关系,本研究利用部分地方鸡蛋品质的指标与产地的生态特征进行多元回归分析,进一步佐证我国地方鸡种的起源和分类的方法。

1

材料和方法

1.1

测定鸡种

白耳鸡、藏鸡、大骨鸡、河南斗鸡、固始鸡、狼山鸡、鹿苑鸡、丝羽乌骨鸡、仙居鸡、萧山鸡、北京油鸡,这些鸡种均从产地引入国家地方禽种资源基因库保种,在相同的饲养环境和同一时间每个品种收集300个种蛋测定蛋品质。

1.2

测定内容

1.2.1

蛋比重

本试验采用NaCl溶液漂浮法进行蛋比重测定[5]。

1.2.2

哈氏单位测定

利用蛋白高度测定仪,测定浓蛋白的高度,然后应用以下公式计算[5]。

H.U=100Log[H+7.57-1.7W0.37]

其中,H为蛋的高度(mm), W为蛋质量(g)。

1.2.3

蛋壳厚度

利用蛋壳厚度测定仪测定蛋的纯端、锐端、中部三点,求其平均值[5]。

1.2.4

蛋黄颜色

利用美国产罗氏比色扇比色。

1.2.5

生态特征

根据2006年国家地方禽种资源调查收集数据整理。

1.3

数据分析

全部资料在SPSS11.5统计软件包上运行。

2

结果与分析

2.1

11个品种的蛋品质(蛋比重、哈氏单位、蛋壳厚度、蛋黄颜色)测定结果

蛋品质和分布区生态特征10项指标见表1。蛋比重级别以河南斗鸡最高(5.03级),哈氏单位以固始鸡最高(91.59),蛋壳厚度以河南斗鸡最高(0.34 mm),蛋黄颜色以大骨鸡最高(7.69级),品种间蛋品质的差异反映了各品种的种质特性。

2.2

相关系数矩阵结果

11个地方鸡种蛋品质和生态特征指标的相关系数矩阵见表2。蛋品质(蛋比重、哈氏单位、蛋壳厚度、蛋黄颜色)相关系数以蛋壳厚度与蛋比重为最高(0.869),生态特征(北纬、海拔、年平均温度、年降雨量、无霜期、日照时数)相关系数以平均温度和无霜期最高(0.964)。

2.3

主成分分析

对11个地方鸡品种4项蛋品质(蛋比重、哈氏单位、蛋壳厚度、蛋黄颜色)和6项生态特征(北纬、海拔、年平均温度 、年降雨量 、年日照时间),共计10项指标进行主成分分析,相关矩阵特征值、累积贡献率和主成份特征向量见表3、表4。

由表3、表4可见,第一特征值贡献率为51.96%,第二特征值贡献率为32.52% , 第三特征值贡献率为8.684%。根据累积贡献率达85%以上,即信息损失量在15%以下的原则[6]。本研究在选取3个特征值后,累积贡献率就达到93.17%,故将前3个特征值分别定义为第一、第二、第三主成分。其数学表达式如下:

F1=0.395x 蛋比重+0.282x哈氏单位+ 0.622x蛋壳厚度

+0.752x蛋黄颜色+0.835x北纬 +0.306x海拔 -0.841x年均温度

-0.941x年降雨量 -0.914x无霜期 +0.887x日照时数

F2=-0.730x 蛋比重+0.859x哈氏单位+ 0.696x蛋壳厚度

+0.264x蛋黄颜色+0.427x北纬 -0.807x海拔 +0.519x年均温度

+0.144x年降雨量 +0.353x无霜期 -0.424x日照时数

F3=-0.476x 蛋比重+0.136x哈氏单位+ 0.245x蛋壳厚度

-0.488x蛋黄颜色-0.316x北纬 +0.447x海拔 -0.010x年均温度

-0.159x年降雨量 +0.032x无霜期 -0.015x日照时数

2.4

聚类分析

2.4.1

类平均法聚类结果

10项指标利用类平均法聚类分析的结果见图1。由图1可以看出:第一步由狼山鸡和鹿苑鸡聚为一类;第二步由丝羽乌骨鸡、萧山鸡、仙居鸡、白耳鸡聚为一类;第三步由斗鸡和固始鸡聚为一类;第四步由大骨鸡和北京油鸡聚为一类;第五步由第一步和第二步聚为一类;第六步由第三步和第四步聚为一类;第七步由第五步和第六步聚为一类;最后藏鸡单独聚为一类,再与前面几步相聚。

2.3.2

最短距离法聚类结果

10项指标利用最短距离法聚类结果见图2。由图2可以看出:第一步由狼山鸡、鹿苑鸡聚为一类;第二步由丝羽乌骨鸡、萧山鸡、白耳鸡、仙居鸡聚为一类;第三步由固始鸡、斗鸡聚为一类;第四步由大骨鸡、北京油鸡和第二步、第三步聚为一类;第五步由第一步、第四步聚为一类;最后藏鸡单独聚为一类,再与前面几步相聚。

3

(1)许多学者进行了动物、植物的特征特性与生态特征相关联的探索性研究,并阐明了生态特征与经济性状之间的关联分析结果可作为品种分类的依据[7-10]。我国地方鸡种在特定的地理生态特征下,形成各自的品种,每个品种均产生了各自的蛋品质种质特性,说明了各鸡种在蛋品质种质特性上存在差异,测定的蛋品质指标可代表每个品种种质特性之一。

(2) 两种聚类方法聚类结果表明:11个地方鸡种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类为藏鸡处于海拔较高,气候寒冷,降水量较少,无霜期短,年日照时间长的,可定为高海拔型鸡。另外一类10个鸡种为我国中东部地区(白耳鸡、藏鸡、大骨鸡、河南斗鸡、固始鸡、狼山鸡、鹿苑鸡、丝羽乌骨鸡、仙居鸡、萧山鸡、北京油鸡),呈现出地理位置越往南,鸡种间的距离越远的趋势,说明了生态因子也是品种分类中的一个重要方面。

参考文献:

[1] 陈国宏,王克华,王金玉,等.中国禽类遗传资源[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4:12-111.

[2] 徐桂芳,陈宽维,杨宁,等.中国家禽地方品种资源图谱[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3:1-120.

[3] 郑丕留,张仲葛,陈效华,等.中国家禽品种志[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84:1-10.

[4] 包文斌,程金花,徐琪,等.我国11个地方鸡种体尺和生态特征多元统计分析[J].扬州大学学报,2005,26(3):31-34.

[5] 陈宽维,高玉时,王志跃,等.家禽生产性能名词术语和度量统计方法[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5:1-7.

[6] 裴鑫德.多元统计分析及其应用[M].北京:北京农业大学出版社,1991:89-135.

[7] 丁艮凤 ,刘洋,曾爱平,等.湖南省4个自然保护区蝶类多样性与相似性研究[J]. 天津农业科学,2012,18(1): 96-99.

[8] 陈红, 谭志刚.中国果梅种质资源研究与利用[J].天津农业科学, 2011,17(6):108-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