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创新创业的策划书

创新创业的策划书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创新创业的策划书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创新创业的策划书

创新创业的策划书范文第1篇

关键词:保定;戏曲艺术;文化产业;创新;策略

本文系保定市2010年度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保定市戏曲艺术的文化产业创新研究》结题论文,项目编号:201002075。

戏曲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瑰宝,也是文化产业发展和文化体制改革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河北省保定市素有“戏曲之乡”的美誉,北方昆曲、老调、哈哈腔、河北梆子等剧种历史悠久、特色鲜明。在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和国家“文化产业振兴规划”的时代语境下,保定市戏曲文化产业的资源优势明显,发展潜力巨大。2006年至今,保定市委、市政府文化产业发展战略日趋明晰,这也为保定重新定位戏曲艺术发展目标并大力传播之提供了稳定的政策推力。然而,在政策推进下的保定戏曲文化产业目前仍存在诸多制约因素,受众群体维护不足,产业链条出现断裂,不少剧团仍然面对强烈的生存危机。因此,保定戏曲的发展需要建立起适应产业发展和市场生态变化的新型传播模式,最终实现保定戏曲文化传播形态的自我完型。本文将结合产业现状,重点探讨保定戏曲文化创新传播模型中四个维度的具体建构策略。

一、研究受众群体变化

保定戏曲有着广泛的群众基础,已成为重要的城市文化因子,戏曲票友社遍布城乡,各级剧团演出活跃。然而从上世纪九十年代开始,保定戏曲文化的发展与国内其他地区一样出现了难以回避的生存危机,究其原因,戏曲受众群体和演艺市场环境的变化至关重要。为了适应这一变化,在戏曲剧团转企改制的过程中,保定戏曲剧团应建立符合演艺市场要求的生产机制,巩固原有受众基础,同时培育新的受众群体,满足多层次观众的审美需求。

首先,对于城市中、校园内的戏迷票友,可以有步骤地实施小型剧场建设计划,联合现有的票友社和戏剧团组织,让戏迷票友的舞台不仅存在于公园或小圈子聚会中,还有更多登台表演的机会,票友之间不但自娱自乐而且还能与专业戏曲演员同台展示、学习促进。

其次,近几年无论是事业单位性质的文艺院团,还是民营剧团的发展都说明了扎根基层的重要性。我省的大厂评剧歌舞团,之所以能从三十多年前一个濒临解散的剧团,转变为年演出收入过千万的明星剧团,其根本就在于瞄准农村、贴近群众。河南小皇后豫剧团90%的演出也都在基层农村,创造了资产十倍增长的民营剧团奇迹。两个典型剧团不但重视农村市场,而且还尊重农民群众的审美需求。有些剧团认为农民文化水平不高就降低表演品质要求,久之也会失去农村市场的支持。因为随着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以及剧团演出频率的增多,农民对文艺作品的欣赏标准也在提高,而且他们中也不乏具有较高鉴赏水平的戏迷票友。所以一个成功的剧团必然拥有一批贴近农民生活、常看常新的精品剧目,比如大厂评剧歌舞团《水墙》《男妇女主任》,河南小皇后豫剧团的《风雨行宫》《花喜鹊》等。

此外,戏曲文化的持续发展离不开对于年轻观众群的开发。从戏曲内部来讲,这需要创演贴合现实热点的剧目,提高唱腔念白等的节奏感,强化舞台效果;而戏曲外部则要努力营造一个良好的发展环境,将校园文化和戏曲文化联系起来,让更多的青年学子体验戏曲艺术,感受其中的魅力。目前不少地方戏都在创作“青春版”剧目,比如作家白先勇的青春版昆曲《牡丹亭》、田沁鑫导演的青春版昆曲《1699桃花扇》、陕西省戏曲研究院推出的青春版《杨门女将》等。此类以“青春”定位的戏曲剧目,不仅体现在年轻演员的青春靓丽,还应该是打破年轻人对戏曲的思维定势,选择他们喜闻乐见的题材,并反映其精神风貌和生存状态。比如越剧《第一次亲密接触》尝试用戏曲形式讲好一个年轻人曾经热捧的网络故事,秦腔《杨门女将》则丰富了更多易于引发年轻观众情感共鸣的人物细节。

二、丰富戏曲演剧形态

争夺和挖掘观众资源归根结底是要在戏曲的艺术表现力上下功夫,保定戏曲丰富演剧形态需要从重视剧本创作和创新节目形态两方面努力。

首先,长期以来戏曲本体存在着轻剧本创作重演员表演、轻原创重改编的现象,而研究文化体制改革中的成功剧团也不难发现,挖掘各方剧本资源,积极创作新剧,移植、改编和整理优秀剧目是地方剧团在市场竞争中突围的重要途径。如同如今新闻界的“走转改”活动一样,好的戏曲新剧往往也是“一头汗,两腿泥”到群众生活中体验得来的。河北大厂评剧歌舞团团长赵德平之所以创作出《男妇女主任》《当家的女人》等众多脍炙人口的优秀剧本,与他深厚的生活积累是分不开的,他笔下的故事来自于现实农村生活,清新朴实的作品风格广受观众欢迎。此外,网络文学购入成本低、投资见效快的特点已经吸引了当下众多电视剧制片方的青睐,戏曲中也有青春版越剧《第一次亲密接触》这样的移植实践,保定剧团也可以学习这种经验,挖掘有一定受众基础的优秀网络文学资源。当然,任何剧本的改编和创新还需要结合自身戏种的艺术特征,保定戏曲中老调的唱腔曲调特点就可以在慷慨激昂的红色经典故事中寻找剧本创作灵感。

其次,演剧形态创新方面,可以巧妙使用嫁接、融合方法将当代元素和多元表现方法置入新剧中。其实从源头看,戏曲本身就是古代歌舞、文学、说唱、杂技等形式综合而成的艺术产物。如今的各地方剧团也纷纷在戏曲演艺中借用小品、魔术、民歌、流行音乐、影视剧等其他艺术形式的叙述方法丰富舞台表现,像河南小皇后豫剧团的《铡刀下的红梅》利用现代化的灯光、布景手段,将闪回等电影蒙太奇方式放到刘胡兰故事的表现中。大厂评剧歌舞团更是把评剧以外的相声、口技、杂技、戏曲小品等多种表演形式搬上舞台,真正做到“观众想看什么就有什么”。青春版秦腔《杨门女将》则借鉴话剧的舞台艺术,强化了表演的观赏性。这些地方戏曲的改革经验也都对保定戏曲发展有所启发。

三、创新传播扩散渠道

市场化运作的文化产品需要打通传播渠道,建构全方位、立体化的传播体系。作为舞台艺术的戏曲其重要传播基地是剧场,保定戏曲的发展也离不开逐步稳定的剧场建设,特别是在政府、协会或企业的协助下鼓励有能力的剧团成立属于自己的剧场。剧场不仅是剧团、票友的演出平台,同时也将用于举办戏剧沙龙、戏剧大师培训班、戏剧艺术展等一系列戏曲文化活动,最终形成一定的文化品牌。

创新创业的策划书范文第2篇

[关键词] 商科应用型;通用商科人才;应用型创新人才;创业教学实践;创业实训课程

[中图分类号] G647.38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893X(2013)03?0081?03

在本科教育中如何开展行之有效的创业教育实践,如何通过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摸索出具体的人才培养途径来培养出更多的创新创业型人才迎接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事业在更高层次和更广领域直接面对全球技术、信息和资本市场的竞争和挑战,是商科院校的创业教育实践者面临的首要问题。近年我院通过融入商科人才培养体系的创业实训课程群建设,探索出一条较为成功的路子。

一、创业实训课程群建设的背景和人才培养定位

为了适应国家经济发展及上海国际贸易中心建设对服务经济发展的新要求,我院依照上海高等教育内涵建设目标和本院“十二五”内涵建设―全球通用商科人才培养本科专业建设项目的要求,学校积极探索将创业教育融入到商科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体系中,通过创新创业教育深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使学生成为具有创新创业意识、创新创业思维、创新创业实践能力和创新创业人格[1]的通用商科人才。

在我国高校中,提升学生创新创业实践能力的环节多数以创业计划大赛、创业创新项目临时性安排和短期社会实习实践等形式开展,停留在创业计划竞赛指导层面,没有一个融入人才培养体系的规范的课堂模式;而一些高校的创业教育实践中,缺乏清晰的课程体系层次,强调重基础、宽口径,创业教育中缺失实践性特征。

在创业教育开展实践中结合我校的人才培养定位,我们认识到创新创业教育课程模块体系的建设完善是我校创新创业教育的基础和重要实施载体,并应纳入人才培养体系中,在课程组织及师资辅导等方面能形成科学有效的制度性安排,使创业教育成为真正的成为人才培养体系中有机的组成部分。我们借鉴国内外创业教育开展的先进经验,积极摸索学习,强化了三层次由浅入深,由面到点,倒金字塔结构的收敛式创业教育课程体系,使创业教育既包含针对全体的普及教育,又包含针对特定学生侧重创业实践实训的重点教育,第一层次:普及性的创业教育,以讲座形式开设;第二层次:渗透性的创业教育和创业的专业教育,以专业课形式开设;第三层次:提高性的创业实践能力教育,以实训课和创业实践形式开展。

二、创业实训课程建设的主要内容

1. 中荷合作《创业计划与实践》课程的开展

作为我校创业教育课程体系第三层次实训课程建设的重要内容,2009年我校引入欧洲高校中非常活跃的模拟公司概念与鹿特丹商学院合作开设了《创业计划与实践》课程,首期针对我校经贸学院的国贸、国商和物流专业背景的学生开设,30名我校经贸学院大学生通过运营与鹿特丹商学院学生共同在荷兰注册的模拟国际贸易公司,将经贸的专业理论知识转化为创新性指导实践工作的应用能力,使学生的专业知识得到巩固、创新创业实践能力和项目管理能力得到提升。

中荷合作的《创业计划与实践》课程的创新式

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式和考核体系激发了了我校学生的强烈兴趣,在随后的2010年、2011年报名参加此课程的学生人数逐年递增,学生模拟公司的业务范围也从单纯的国际货物贸易扩展到了为海外企业作市场、管理咨询等服务贸易范畴。

从2012年,按照我校全球通用商科人才培养本科专业建设项目的总体建设要求,中荷合作的《创业计划与实践》课程以提升大学生的通用商科知识、创新创业实践能力及国际交流合作能力和自学与管理能力为培养目标,课程授课对象扩展到了经贸学院、金融学院和管理学院的所有专业学生。通过不同专业背景和不同国家文化的背景的学生参与到项目中,使得学生在国际化的商业文化环境和交叉学科的合作环境中专业知识得到巩固、通用的商科知识和创新创业实践能力及国际合作能力得到提升。创业实训课程有机的融入到商科人才培养体系中并成为重要的组成部分,并将创业教育由创业精神塑造、创业知识传授进一步向提升通用商科人才综合创新创业素质和能力延伸。

在教学中我们创新性地完善了教学内容和方式、考核指标和师资建设,同时也推进了教材及其它基本文件的建设和课程延伸建设。

在课程运行中,我方学生每5人一组形成项目小组,与来自荷兰鹿特丹商学院的学生小组配对,组建跨国创业团队运营国际贸易或国际商务咨询。课程分为两个阶段,分别在两个学期内完成,课程总计4个学分。第一阶段为市场调研和项目策划书的编写,两校学生跨国创业团队成员合作开展市场调研和产品调研,分别就营销、财务、人力资源、物流运营等方面撰写研究报告,完成《项目策划书》并做演示汇报;第二阶段为商业实战,在此阶段中,运营国际贸易公司学生创业团队成员需共同出资(每人100欧元起),在荷兰正式注册实体公司;国际咨询模拟公司则承接荷兰企业的市场或管理的具体项目,为在真实环境下从事进出口贸易或国际商务咨询业务的实际商务演练,对其策划书进行实施,就业务运行总体状况和营销、财务、人力资源分职能的绩效进行汇报,项目结束时要提交年度业务总报告。

在实训课程教学过程中,教师并非传统课堂上的知识传授者,而是扮演项目导师的角色。课程教学采用学生主导模式,教师只是定期检查其项目进度和进行必要的指导与答疑。课程的考核由学生之间的相互评分与指导教师的评分相结合,每周每个创业团队都要向指导教师上交一周进程汇报,与项目策划书和演示汇报一起构成学生考核的主要依据,同时学生项目的定位、核心竞争力及团队构成和表现出来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也是考核的重要内容[2]。

通过课程学习,学生不但得到了创业实践训练,而且对自我特性有了更清醒的识别,并提升了英语水平、跨文化沟通能力、团队合作能力等软能力和获得了全球化视野。

《创业计划与实践》课程团队成员分别来自于金融管理学院、国际经贸学院、工商管理学院、学位后培训基地和鹿特丹商学院的教师,有着各自不同的专业背景和文化背景,这样的团队构成对解决学生创业实训过程中可能遇到的各类问题是非常有利的。但是创业教育对教师有着特别的要求,除了需要具备过硬的专业知识外,还必须了解与创业相关的理论和实践技能,我们也非常重视给教师提供这方面的交流和培训的机会。从课程建设至今,共7人才参加国内外的创业师资培训,极大的促进了创业师资队伍的素质建设,为我校其它创业教育基础课程和实训课程的开设做了很好的人才铺垫。同时课程教学团队完成了从教学方案、教学大纲、多媒体课件到案例集以及指定相关参考书目的一整套教学资料和课件。

课程进入第二轮起,为使学生更好地体验国际环境,增进跨文化沟通能力和拓展视野,中荷双方组织了学生互访。我校学生两次赴荷兰进行了为期2周的学习和考察活动,参加了相关课程讲座的学习,参观了鹿特丹商学院科技创新孵化基地、欧盟总部和荷兰海牙议会,极大的开阔了国际视野。

2. 中、斯、美合作《创业计划与实践》课程的开设

提升大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思维是我校通用商科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创新创业教育的重要内涵。 两年前我校与斯洛文尼亚卢布尔雅那大学和美国雷鸟大学共同引进斯坦福教学模式开设的一门创新创业类实战项目《Design School》课程,学生以项目小组形式进行学习。2012年是第二轮运行,共招募26名学生,每3人或4人一组,与斯洛文尼亚和美国方面的各2名学生组成8人跨国项目团队。课程教学模式采取以学生为主导,教师辅导下的项目研究与方案设计。根据给定产业和产品并围绕:第一,新的设计是否会得到消费者认同?第二,新的设计从技术角度而言是否可行?第三,新的设计从成本角度考虑是否具有经济实用性?等问题进行产业调研和产品研究[3],并对产品设计提出改进性思路,最终形成商业计划书。

这个项目不仅提升了大学们的创新意识和创新思维能力,也提升了他们的在国际商业文化背景下运作具体项目的能力。

3. 其它创业实训课程的建设

同时我校在商科人才培养目标的体系下积极开拓其它的国际合作的创业实训项目,丰富创业教育课程体系,使得更多的大学生在创业实训课程中,国际化的商科人才素质和能力都得到大幅提高,使他们成为具有真正创新创业精神和能力的全球通用商科人才。

目前我校正在积极完善与美国Ithaca College合作的Business Idea Competition项目,开发与英国East London University共同开发的Global Scholars创业实训项目等国际合作课程。参加Ithaca College项目的我校学生这样评价合作项目“Business Idea Competition”:“真正授课只有10分钟不到,甚至都没有翻开教材,但是在实践后结合老师的讲解能醒悟自己缺少的一块,然后老师会要求回去复习书本的某几章节后完善小组的计划,并且在预习指定新课时完成一项与已学和自学知识相结合的作业”。学生们在实践中不仅完善了所学的知识,而且形成了积极的学习态度,这就是创新创业精神的核心所在。

三、创业实训课程建设的创新点

1. 引入了中外合作实训课程,摸索出了创新式的任务驱动教育与项目驱动教学模式

目前国内高校学生创业的实训类项目主要是创业大赛,但学生的创业计划书只是为了参加比赛,比赛结束后创业计划书往往被束之高阁。而实训课程在教学过程中,不仅重视对学生进行专业知识应用技能的传授与辅导,关注学生创业计划书的形成过程和质量,更强调创业计划书的实施,在真实环境下从事进出口贸易或国际商务咨询业务的实际商务演练,这样就形成了沟通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的教学模式;而且对于《创业计划与实践》课程中的运作相对成熟的学生公司也被推荐至我校校外创业实践基地进行孵化,延伸了实训课程的内涵,使创业实训课程不仅仅是门课程,也是创新创业项目有可能成为商业实体的一个预孵化平台;同时在整个教学组织过程中采用任务驱动教学模式、在具体各个学生小组中采用项目驱动教学模式,创新式实践了当今高等教育中大力推广的教学模式。

2. 依托创业教育领域的国际合作平台,引领学生参与国际化商务演练

借助我校创业教育领域的国际合作平台所带来的海外优质合作伙伴和教育资源,在创业教育的理念上紧跟国际潮流和形势变化,在创业教育的实施上走中外合作的道路,通过引进国外高校的先进创业教育模式与课程体系,而且使学生得以在一个真实的国际化团队中亲身体验国际商务活动和创业过程。通过中外合作的创业实训课程群的建设,从学生得以在国际化的氛围中开展创业实训,锻炼了他们的跨文化沟通能力;并通过中外学生的互访,使学生在课程实训过程中得以走出国门,走入国际市场,对全球化商务环境中的挑战有了更深刻的体会。同时为未来在国际化、开放环境下的就业与创业提前做好了准备。

参考文献:

[1] 顾骅珊,汪浩鸿.地方本科院校经管类专业创新创业教育模式的探索[J].创新与创业教育,2011,2(5):55-58.

创新创业的策划书范文第3篇

关键词:创新创业实践;课程改革;创新创业大赛

创新创业实践是一门面向大学四年级的本科社会实践类课程,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作为重要的组成部分支撑全国各高校进行创新创业教育改革[1],区别于常规的教学实践活动,创新创业实践是课堂的拓展和延伸。教育部、农业部、国家林业局于2014年批准了第一批卓越农林人才教育培养计划改革试点项目(教高函〔2014〕7号),确定了该项目的试点高校99所,改革试点项目140项,其中项目类型分为3类:拔尖创新型43项,复合应用型70项,实用技能型27项。这3种类型项目都必须面对如何做好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这项工作。福建农林大学园艺学院近年来对多门专业课进行了教学改革课题研究[2-6],本文以福建农林大学设施农业科学与工程专业创新创业实践课程为例,对其教学改革进行探索,并对教改成效进行讨论与思考。

1课程改革的必要性

设施农业科学与工程是一个集工科、农科等多学科融合的交叉学科,该专业的大学生在大学一年级至大学三年级期间专业课涉及的学科多且杂,呈发散型学习,这与第一批卓越农林人才教育培养计划项目培养的3种类型人才要求相符合,在大四上学期开设创新创业实践课程有助于学生将发散思维集中起来,并融会贯通,解决实践中发现的问题,这是使他们成为新型设施农业复合型人才的重要一步。

2课程改革

2.1教学目标

课程旨在通过集中大量的实践课程培养设施农业专业本科生学习吃苦耐劳、艰苦创业的精神,在实践中学习工科、农科、园艺学等多学科知识,培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和独立思考的能力。学生在创新创业实践过程中认识社会,产生好奇心后自发研究社会,并理解乡村振兴、精准扶贫的精髓,产生服务社会和报答国家的意识,提高综合能力。通过模拟中国大学生“互联网+”比赛考核制度,让学生领悟具有中国特色的“互联网+农业”创新意识,让学生以主观视角参与到“了解市场需求—学习多学科知识—创新创造”的全过程,最终提高专业素质,成为新时代设施农业专业人才。

2.2教学内容

2.2.1课程内容及实践基地情况。课程总计60学时,包含理论教学(6学时)、实践基地教学(50学时)、实践考核(4学时)三大部分,深入实践基地占总学时的83.3%。教学实践基地有福建农林大学自有基地尤溪洋中科教基地,以及校外基地福建省农科院、泉州市农科所等22家科研院所和企业的科研教学创业实践基地。其中以洋中科教基地为主,以校外基地为辅,团队5位教师(可增派专业教师)分别指导一组学生,实践教学中30个学时集中在洋中科教基地,另外20学时由各个教师带队去校外2个实践基地进行实践教学。

2.2.2课程改革组织实施情况。理论教学:以往届的中国大学生“互联网+”创新创业大赛金奖案例进行理论教学,通过对金奖项目的案例分析,结合其中相关知识进行讲解,让学生理解“深入生产第一线—发现痛点—寻求解决方案—查阅相关理论知识—研究开发—研制出互联网+农业的相关产品”整个过程。实践部分:由教学团队教师带队,分为若干个创业小组深入实践基地实践,让每个小组充分了解生产需求,从课程内容出发,迸发灵感,将信息技术与农业生产相结合,运用“互联网+农业”思维研发出适合生产应用的技术或产品,使学生认识社会、研究社会、理解社会和服务社会。实践考核:创业小组进行模拟竞赛答辩,导师团队进行评比,作为成绩考核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课程成绩评定采用“3+2+5”方式,其中小组创新创业实践报告、实践策划书两部分占总分的30%,实践考勤占20%,模拟“互联网+”创新创业竞赛小组书面材料及答辩路演成绩进行考核排名,占50%。如果以小组报名创新创业大赛并获奖,根据学校教务处文件(比赛定级)进行加分。

3改革成效

2015年进行首次改革的第一届班级中部分学生表现优异,这些学生成为参加2017—2019年中国大学生“互联网+”创新创业大赛的骨干,学生团队负责人为2013级设施农业科学与工程专业本科生,3年来团队组成成员共有2013级至2016级设施本科学生约50人,培养了一批高素质设施农业复合人才。学生团队获得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全国总决赛银奖1次,铜奖1次;福建省省赛银奖3次(青年红色筑梦之旅赛道1次),铜奖1次;“创青春”福建省“挑战杯”银奖1次;获得其他各类双创大赛国家级一等奖1次,铜奖1次,省级金奖(一等奖)3次,银奖铜奖多次。

4基于课程改革的思考

创新创业的策划书范文第4篇

[关键词] 大学生社团;创业教育;创业能力;创业知识培训;创业竞赛;创业实践

[中图分类号] G718.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893X(2014)01?0085?02

大学生创业教育以培养大学生创业精神、创业意识和创业能力为目的,通过教育让学生具备从事创业实践活动所必须的知识、能力和心理品质[1]。高职大学生的创业教育成为当前高职院校的一项重要任务,而大学生社团的松散性、创造性、企业化运作等特点与高职大学生的创业素质要求相契合,是大学生创业教育的一个很好的载体与平台。

一、高职院校大学生创业教育的现状调查

为了解高校大学生创业教育开展的现状, 2012年11月依托大学生创业协会对芜湖地区高职院校的大一、大二各个专业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总共发放问卷1000份,回收956份,有效问卷930份。从调查情况可以看出,高校大学生创业教育开展情况总体良好,主要体现如下。

1. 大学生的创业热情高

87%的同学有创业打算,7%的学生已经在创业,只有4%的同学从来没有想过创业。但对于创业前景的预测中36%的学生表示迷茫,12%的学生表示有压力。

2. 对学校提供创业帮助的愿望强烈

调查表明,37%的大学生希望通过活动加训练获得创业方面的知识和技能,55%的同学希望能有亲身实践的机会。对于学生所期望的大学生自主创业教育的重点教育方面,53%的学生希望加强实践能力的教育,其他依次是加强创新教育、团队合作精神和心理教育。

3. 社团对大学生创业的影响大

问卷显示大部分高校基本都有创业及相关社团,如“大学生创业协会”“电子商务协会”“大学生潜能开发协会”“创业就业促进会”,有的学院各个系均有自己的创业社团,大学生创业社团的创业论坛、创业知识讲座、创业计划大赛,营造了浓厚的创新创业氛围。对于大学生创业兴趣的培养,创业知识的积累都有很大影响。

二、大学生社团对创业素质培养的重要意义

(一)社团活动的松散性有利于培养大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业意识

高校学生社团作为一种学生组织,一般是跨专业、跨年级组成的,社团一般是在指导教师的指导下自主管理、独立运作,受限制小而又能在相互交流中激发出思想火花,加之社团活动所要求的形式多样,只有创新才能开展特色活动,吸引大学生加入社团。为了办好社团,社团成员需要集思广益、积极探索、不断创新。这对于培养大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业意识具有积极作用。

(二)社团的多元化构成有利于大学生的创业知识的积累和储备

创业知识是创业者在创业实践活动中所具有的知识结构。创业者的知识结构包括专业知识和基本的经营管理知识。社团成员分布广泛,来自不同学院,专业背景不同、文理交叉,这些特点对于社团活动中,拓宽大学生知识面,使大学生的创业知

识结构趋于合理有很重要的价值。同时,利用社团组织的创业知识培训,比如KAB、SYB系统培养同学们的经营管理知识,包括创办企业、市场营销、客户管理、财务管理等知识,来弥补课堂教学的不足。

(三)社团的企业化运作模式有利于提高大学生的创业能力

社团和企业活动有很多的共同之处,都具有相对独立性[2],社团活动的计划制定、社团的组织结构设计与人员配备、活动经费的筹措与管理,与企业的运作具有很多相似性。在社团活动中可以学习如何筹措资金、配置资源;如何做好成员管理;如何筹办活动、如何评估成效等方面得到全方位的锻炼。

(四)社团的合作与竞争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

社团是由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特长而自发组成的群体,受学校权力机关限制较小,社团活动从策划、筹备到组织、总结,每个工作环节需要团队成员自主独立,活动的开展需要成员间的密切配合,这种独立工作与团队合作的工作要求有利于培养大学生的敢为性、合作性及团队精神。这些都是未来开展创业活动的心理品质要求。活动的开展可能会随时出现困难,也会让社团成员随时出现放弃的念头,要开展好一项活动、经营好一个社团需要创新意识外还要组织者具备顽强的耐挫能力和应变能力。学生社团活动的开展在无形中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创业心理品质。

三、依托高校学生社团开展大学生创业教育的路径

鉴于社团在高职大学生创业教育中的作用,当前,很多高校都依托社团,搭建创业教育实践平台,开展大学生创业教育。

(一)依托社团开展创业知识的培训

创业知识培训是提高大学生创业理论知识的基本方式。培养创业能力,首先就要进行创业知识教育,高职院校要针对大学生创业教育和创业培训知识不足的情况,面向学生开设创业理论和创业案例等内容的教学课程,培养和增强学生的创业意识和创业精神。通过问卷调查我们发现高职院校在创业知识培训的的实践中一般是创业导师授课,但是课程的报名、考勤及组织都是创业社团完成的。除此之外,创业讲座和创业交流会也成为创业社团传播创业知识的一个重要途径。很多工作专业教师将相关项目任务分解到有实力的学生社团来实施,从而使学生逐渐通过项目研究增强创新能力。

(二)依托社团组织参加各类创业竞赛

“以赛促教”“以赛促学”已成为高职院校技能培养的一个传统经验做法,通过参加创业大赛,激发大学生的自主创业意识也成为高职院校大学生创业能力培养的一个重要途径。通过创业策划大赛、企业经营管理模拟经营大赛等比赛让学生通过创业策划书、模拟经营、现场答辩培养创新创业能力。完善的创业策划书可以帮助学生将项目方案考虑得更加全面。通过比赛和答辩能够让创业者或者有创业意向的大学生找准方向、寻找机会。调查也证明,在大学里参加各类创业创新大赛的同学在走出校门时选择创业的概率和成功的概率均高于未参加大赛的同学。

(三)依托社团进行创业实践[3]

以芜湖职业技术学院为例,在院领导的高度重视下,建设了大学生创业孵化中心。好的社团、好的项目可以通过相应的评估进入创业中心,其中大学生创业社团、电子商务协会等社团已经成为闻名全校的创业社团,他们开展了丰富多彩的创业活动外,也有“真枪实剑”的实践。电子商务协会的淘宝创业有声有色,其中2011届电子商务专业的同学,近30人以淘宝为平台进行创业,在芜湖市乃至安徽省也做出了名气,成为高职大学生创业的一个亮点。正是他们创建了电子商务协会,通过社团的传承、榜样作用和传递力量,有效调动了大学生创业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了学院创业教育的实效性。

参考文献:

[1] 郭珊珊,于钟凌.加强高校技能型社团建设 推进大学生创业教育[J].柳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3):38-41.

[2] 李安英.学生社团:高校创业教育的有效载体[J].当代教育论坛,2009(10):96-98.

[3] 张玉红.高校学生社团与大学生创业教育的实践探索[J].教育与职业,2011(12):95-97.

[收稿日期] 2013-11-18;[修回日期] 2014-01-09

创新创业的策划书范文第5篇

关键词:创新创业;教育模式;实践平台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6)10-0108-02

当今大学生的就业压力已不容小觑,劳动岗位和就业人数比例失调,以创业带动就业,积极打造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已成为时代热潮。党的十七大也明确指出,“提高国家的自主创新能力,要建设创新型的国家”、“努力让更多的劳动者成为创业者”。对此,我国在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的中长期目标上,提出要努力加强就业和创业教育。因此,正确理解创新创业教育,培育科学的创新创业教育模式显得尤为重要。

一、正确理解创新创业教育的内涵

创新创业教育的内涵有广义和狭义之分,狭义的内涵理解为:创新创业教育目的在于促成学生能够创办自己的小微企业或者公司,这样既解决了自身就业问题也为社会提供了新的岗位,其侧重点在于培养学生创业。而广义的内涵则理解为:创新创业教育是一种开拓性的教育,培养学生成为创新创业型人才,不仅具备创业的基础知识,还具备创新开拓的意识并运用到实践中去,使其不仅具备创办企业的能力,更能在今后的工作岗位中开拓创新、创造更高的效益和价值,其侧重点在于培养学生独立个体成为创业型的人才。因此,在对创新创业教育模式的理解上,我们更应该从广义的内涵去理解,从长远的、发展的角度去思考问题,使得创新创业型人才即使在短时间内不一定创业,也能在工作岗位中发挥开拓创新的精神,提高自身价值。这对促进我国经济转型,建设创新型国家都具有重要的作用。

二、我国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现状

在社会不断增加的就业压力下,许多高校对创新创业教育的理解仅仅停留在狭义的理解上。尤其是许多高职高专学校,将创新创业教育定位为培养学生如何创办企业的技能,在最短的时间里指导学生如何开办企业,一时间校园里学生做老板的现象不断涌现,并盛行各种考量学生创办企业策划书的竞赛,但这样的定位过于狭隘,使得学生以企业是否开办成功为能力的认可,忽视创新创业教育真正的内涵。

1.创业成功率低。创业教育在我国开展了多年,但是高校大学生运用到实践中的少之甚少,就业形势依旧严峻,在岗位中依旧缺乏突破创新,在创业的实际运用上成活率低。仅以2014年699万高校毕业生为例,在商贾云集的浙江,其大学生创业成功率仅为4%,其他地区更是字1%左右徘徊,而西方普遍发达国家的大学生创业成功率都在20%以上,并不断在技术上别出心裁、革新变旧。这不得不引发对我国高校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模式的思考。

2.创业教育模式趋于统一,特色不突出。由于创业教育在我国起步较晚,因此我国不断学习国外的做法,与国外创业教育模式相比,我国的创业模式仍然是符合发展趋势的,即朝着全校模式的方向不断发展。但从整体上,我国的创业教育水平参差不齐、层次不一,模式的统一性使得各校不能根据实际情况开拓创新,特色不突出,缺乏创新创业教育理念的系统性指导。在创业教育的课程上,多数高校仍然沿用传统的教学形式,信奉教条形式主义,缺乏课程阶段性的实践和提高。另外上课的教师多数自身都没有创新创业,只是经过短期的课前培训,就上岗上线进行创业授课,缺乏丰富的案例教学和经验指导,更不利于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开拓创新能力,使其变成课程知识的搬运工。课程的形式也多是选修课为主,缺乏统一的授课标准和考核,效果不明显。

3.以活动、竞赛为驱动开展创业教育。从目前我国创业教育的模式来看,其主要特点就是通过开展校园活动或者竞赛来营造创新创业的氛围,这在一定程度上引起了大学生对创业的重视。以清华大学的“挑战杯”作为创业活动的伊始,各个高校都竞相开展了创业比赛,如某省大学生创业知识竞赛、某市大学生创业知识竞赛、某校大学生创业知识竞赛等等,但多数高校通过该活动展开创业教育是敷于表面,仅仅停留在活动的层面上,甚至许多校级的比赛其组织形式都是通过学生社团发起的,缺乏深入的指导和实践孵化。

4.校团委成为了创业教育的主要组织机构。最后,我国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模式还有一大特点就是其主要组织机构大多数是高校的校团委。一方面校团委管理学生社团,可以有效地组织学生开展各类活动,另一方面作为校团委,对学生创业就业的支持也是其行政管理的主要职责。但是高校将如此庞大的创新创业教育一刀切给行政职能部门,其创新创业教育的系统性又何在呢?如此只会使得各高校的创新创业活动流于形式,缺乏深入的教育研究,缺少专业性的指导。

三、进一步深化改革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模式

1.明确高校创新创业的教育目标。要想进一步深化改革我国高校的创新创业教育模式,首先要明确高校创新创业的教育目标,将创新创业教育定位准确,才能培养出相应的人才。那么创新创业教育是一个综合性的目标,应走出狭义的定义,不仅要培养学生能够创办企业,还要培养学生创新创业的意识和精神;不仅针对有创业兴趣的学生进行创业教育,还要对全体学生进行综合性的创新创业教育,为我国构建创新型社会提供强有力的人力保障。如今的创业时代不单是需求创业人才,更需求的是创新创业型人才,俗话说授人与鱼不如授人与渔。创业人才只是暂时解决了毕业生的就业问题,而创新创业型人才则以发展的眼光提高自身创新的思维和解决问题的策略,提升工作的效率和价值,有益于社会经济的活力。因此,高校必须明确目标,转变教育模式思维,以创新创业的理念去指导学生,深化创业教育,突出特色,采用适合学校自己发展的创业教育模式,在组织与管理上做到保证,在课程与实践平台上有机地结合与开放,并针对创业教育进行评估,做到质量上的监督,才能更好地开展创业教育。同时创业教育体系的构建,要求校内资源的整合和协调合作,也要求校与校之间,校与企业之间,做到充分地沟通与合作。政府要给予创业教育在政策和资金等方面的支持和引导,社会给予创业教育学校资金捐助和环境,企业加强与学校的合作。

2.配备专门的创新创业教育组织机构。不同类型的创新创业教育模式其核心区别在于其组织和管理,这也是创新创业教育发展运行的关键和前提,有什么样的组织机构设置和管理,自然会呈现相应的教育模式,其效果也是大相径庭的。从目前我国高校的创新创业教育模式看,其主要组织机构大多数是与学生社团密切相关的校团委,还有少数是将组织机构归于与课堂教学密切相关的教务处。但无论将其归为学生活动还是课堂教学都是过于片面的,因为创新创业教育是一种综合性的教学,其既需要能积极调动学生参加,组织丰富的实践活动,也需要深入课堂教学,深入研究,其兼具实践和理论相结合的特点。因此,完善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组织机构,需要将其独立出来,配备专业的创业师资团队和资金支持,由专门的组织机构进行管理,从软硬实力上来全力支持学校的创新创业教育。

3.创新创业教育课程设置层次化。进一步深化改革创新创业教育模式,除了明确目标,配备专门的组织管理机构外,在课程的设置上也要注意层次化,毕竟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是具有丰富性、针对性的特点。目前来说,除了开展活动竞赛等第二课堂创新创业教育,高校还以选修课和必修课两种形式来展开创新创业教育,但是在哪个学期阶段开设创业选修,哪个学期阶段开设必修,各自针对的主体以及两门课之间的内容如何权衡贯通,都成为了创新创业教育的重中之重。因此我们必须切合实际,在创新创业教育的课程设置上有所区分,层次设计。在纵向上,针对高职高专和本科生,创新创业教育重培养的是学生的创业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并支持具备一定创业条件的学生积极创业,采取聚焦模式来进行培训;针对研究生群体,创新创业教育着重培养创业教育的师资力量,挖掘可以培训大专、本科生创业教育的人才,当然也支持其创办公司,侧重点与高职高专、本科生不同。不仅如此,在横向上,创新创业教育针对不同专业的学生,在内容和方式上都应有所差别。

4.扶持建立创新创业教育的实践平台。创新创业是一门理论和实践紧密联系的教育,因为创新精神和创业与否仅仅通过课堂教学是很难掌握的,虽然现在显性课堂教学采取了很多创业游戏,但这与具体的实践操作还是差之甚远,需要通过实践性的教育将其锻炼出来。纵观现今高校实践性的创新创业教育平台多表现为“大学生科技产业园”、“大学生创业孵化基地”或者是校企合作提供给学生的实习实践,这些平台虽然在一定程度上给大学生提供了实践的机会,但是尚不能让全部大学生系统地实践体验创新创业。因此,如何让学生在创业教育的平台上实现体验式的学习,是目前高校亟须解决的问题。学生在创业教育实践中的真实创业体验能让学生终生受益。创业实践平台可以是真实的创业体验,也可以是虚拟的创业体验。无论给学生提供真实的创业经历还是虚拟的创业经历,最重要的是让学生在这一经历中有所体悟,有所激发。

参考文献:

[1]袁盎.高校创业教育模式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