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老年生活质量评估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关键词】 生活质量; 少数民族; 年龄段
中图分类号 R473.2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6805(2013)28-0081-02
老年人生活质量指的是老年人对于自身躯体、精神及家庭、社会生活的美满程度及对老年生活的全面评价。生活质量已成为老年人群保健的重要研究课题。年龄是影响老年人生活质量的重要因素[1],随着年龄的增长,老年人在躯体功能方面的衰退性变化通常表现为生活自理能力和适应能力的降低等,极大地影响了老年人生活质量。目前对于少数民族地区老年人生活质量的研究多采用整体分析的方法,较少考虑到年龄因素对其生活质量的影响。本研究探讨了不同年龄段朝鲜族和汉族老年人生活质量的差异问题,为今后少数民族老年人生活质量研究提供参考。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利用方便抽样法,以延吉市社区的朝鲜族、汉族老年人为研究对象。共纳入706例社区老年人,汉族350例,朝鲜族356例。全部706例社区老年人中,平均年龄(70.63±6.68)岁,已婚者共501例,占全部样本的71.0%,丧偶者为163例,占全部样本的23.1%,其他婚姻状况者36例,占5.1%;在居住形态方面,夫妻同住者358例,占全部样本的50.7%,和子女一起居住者202例,占28.6%;主要照顾者方面,由子女照顾者364例,占全部样本的51.6%,由老伴照顾者262例,占37.1%。纳入标准包括:(1)身份证标注民族为朝鲜族或汉族;(2)60岁及60岁以上;(3)具有认知判断能力,自愿合作参加本次调查。
1.2 方法
本次调查所使用的方法主要包括一般情况问卷和生活质量评价量表SF-36。一般情况问卷主要包括年龄、性别、民族、主要照顾者、婚姻状况及居住形态等。生活质量评价量表SF-36是在MOS(The Medical Outcomes Study)健康问卷的基础上,由美国波士顿健康研究所研制的简明健康调查问卷[2-3]。SF-36是目前国内生活质量普适量表使用较广泛的一个,其对于评估对象的生理、心理、功能状况以及主观感受等进行评估。有研究表明,SF-36中文版适用于中国人群生活质量的测量,且信度和效度好,其内在一致性系数>0.70,两周重测信度为0.66~0.94。在本研究中,SF-36各维度Cronbach’s α系数为0.52~0.90。收集2008年12月-2009年1月,以延吉市社区汉族和朝鲜族老年人作为调查对象的资料。在调查时,首先取得老年人的配合与同意,由调查人员向其说明问卷调查的注意事项,然后完成调查。对于存在填答遗漏的问卷,在回收时及时对其进行询问、补填。
1.3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2.0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比较采用字2检验。P
2 结果
2.1 60~70岁年龄组朝鲜族和汉族老年人生活质量比较
60~70岁年龄组中,朝鲜族和汉族老年人在总体健康、身体疼痛及情感职能、活力等四个维度得分具有显著性差异,其中朝鲜族老年人在情感职能维度得分高于汉族老年人,汉族老年人在总体健康、身体疼痛及活力维度得分高于朝鲜族老年人,见表1。
2.2 70岁以上年龄组朝鲜族和汉族老年人生活质量比较
在70岁以上年龄组中,朝鲜族和汉族老年人在总体健康维度及精神健康维度存在显著性差异,其中朝鲜族老年人精神健康维度得分高于汉族老年人,而汉族老年人在总体健康维度得分高于朝鲜族老年人,见表2。
3 讨论
有研究表明,年龄与老年人群生活质量之间存在负相关的关系,即随着年龄的增长老年人群生活质量表现为下降趋势[4-5]。因此,在对不同特征老年人群生活质量进行比较时不能笼统地进行整体比较。本研究对于不同年龄段的朝鲜族和汉族老年人生活质量进行了比较,其结果表明,在60~70岁年龄段中,朝鲜族老年人在情感职能维度得分高于汉族老年人,汉族老年人在总体健康、身体疼痛及活力维度得分高于朝鲜族老年人,而对于70岁以上年龄段,朝鲜族老年人精神健康维度得分高于汉族老年人,而汉族老年人在总体健康维度得分高于朝鲜族老年人。这可能是由于朝鲜族是一个吃苦耐劳、乐观向上的民族,所以朝鲜族老年人因为情绪原因影响工作和日常活动的程度较低,所以在情感职能维度、精神健康维度优于汉族老年人。同时朝鲜族的遗传及饮食、环境因素,使得朝鲜族人群在高血压等方面存在较高的患病率,这可能导致朝鲜族老年人总体健康水平下降,身体疼痛增加,活力下降。
对于不同年龄段朝鲜族和汉族老年人生活质量的比较可以看出,朝鲜族老人在精神健康、情感职能方面表现一致。汉族老年人除了70岁以上年龄段的总体健康维度外,在60~70岁年龄段中的总体健康、身体疼痛及活力维度均优于朝鲜族老年人。因此,今后有必要重视刚步入老年期的朝鲜族老年人在身体疼痛及活力方面的健康问题,并开展具有针对性及适宜文化性的社区干预措施。
参考文献
[1]风笑天.社会学研究方法教程[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0.
[2]贾守梅,冯正仪,胡雁,等.上海市社区老年人生活质量及影响因素调查[J].护士进修杂志,2004,9(5):421-423.
[3]李迎春,胡传来,陶兴永,等.中老年人生存质量的调查分析[J].中国全科医学,2005,8(11):903-935.
[4]黄俭强,陈琪尔.广州市社区老年人生存质量调查[J].中国老年学杂志,2005,25(6):666-668.
关键词:骨质疏松;老龄化社会;绝经后妇女;预防为主
骨质疏松症是一种以骨量低下,骨微结构损坏,导致骨脆性增加,易发生骨折为特征的全身性骨病(WHO)[1]。骨质疏松在困扰着为数不少的老年人,在悄悄吞噬他们的健康,疼痛、驼背、身高下降等,严重者发生骨质疏松性骨折(又称脆性骨折),残疾率、死亡率上升,导致老人尤其绝经后妇女生活质量下降,不少家庭因病致贫。
中国是世界上老年人口最多、增长速度最快的国家,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显示,中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已达1.78亿,占总人口的13.26%[2]。按照联合国标准,我国已进入了老龄化社会。骨质疏松的高危人群多为老年人及绝经后妇女,绝经后女性发病率远高于男性。我们应该多多关心、关注老年人,尤其是老年妇女,不仅要丰富老年人的精神生活,更要照顾他们的日常起居,对骨质疏松高危人群和患者进行健康管理,开展健康教育,力争减少疾病的发生,提高晚年生活质量。
骨质疏松症高危因素有骨质疏松家族史、身材瘦小、体力活动少、钙摄入不足、缺乏日照、大量吸烟、饮酒、经常饮用浓茶、浓咖啡以及绝经后女性。在人的一生中,儿童期及青年期,骨质的生成多于吸收,表现为身材长高,骨质增加。35岁左右骨骼的合成与分解处于平衡状态。中年以后,人的骨质随着年龄的增加逐渐丢失,绝经后妇女雌激素水平下降,骨质吸收速度快于骨质生成,更易导致骨质疏松。围绝经期约25%妇女患有骨质疏松[3]。疼痛、驼背、身高下降等,骨质疏松症性骨折多发生在平时的转身、弯腰等日常活动中,严重的骨质疏松甚至在咳嗽、打喷嚏时也会发生骨折。
骨密度检测是骨折最好的预测指标。世界卫生组织(WHO)推荐的诊断标准(基于DXA测定):骨密度值低于同性别、同种族正常成年人骨峰值不足1个标准差属正常;降低1-2.5个标准差为骨量低下(骨量减少);降低程度等于或大于2.5个标准差为骨质疏松。符合骨质疏松诊断标准同时伴一处或多处骨折为严重骨质疏松[1]。
骨质疏松症是一种慢性病,往往发生在不知不觉中,不被人们所重视。随着年龄的增长,发病风险逐年增加。实质上骨质疏松症是可防可治的,关键在于早期预防、早期诊断、早期治疗,其中预防最为重要。通过健康教育 ,帮助患者掌握骨质疏松的相关知识, 树立正确的健康观念, 增强自我保健意识,延缓或阻止该疾病的发生, 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4]。日常饮食中,注意膳食能量平衡,低盐低脂,适量蛋白质,多吃蔬菜水果及高钙食物。钙的摄入相当重要,含钙量较高的食物如:牛奶、海带、虾皮、黑芝麻、乳酪、绿叶菜、大豆等。戒烟、限酒(每天白酒不超过1两),可饮适量葡萄酒,适量葡萄酒可防衰老、助消化、保护心血管,改善血液循环,避免过量咖啡、浓茶及高磷饮料。慎用影响骨代谢药,防止跌倒。女性在35岁左右尽量多储存骨本,增加骨密度,使其达到一个高水平峰值骨量。绝经后1~10年,由于体内雌激素水平下降,骨质流失,骨质逐渐衰退疏松,绝经后前3年流失速度较快,在此期间,摄入高钙食物的,补充体内钙含量,尽可能减缓骨质疏松的发生;现代社会物质生活丰富,网购更是便利,绝大多数都是送货上门,人们的外出与劳动大大减少,日照及运动普遍不足,特别是女性朋友,必须外出时,遮阳伞加防晒霜双重保护,唯恐皮肤被晒黑。殊不知皮肤的黑白只是表面现象,健康才是最根本,最关键的。建议至少20min/d日照,可以选在上午9时左右或下午16时左右户外日光照射,使皮肤接受太阳光中的紫外线,促进维生素D合成,帮助钙的吸收。日照时要注意避开中午强烈的太阳光,以免灼伤皮肤;至少5d/w,至少40min/d中等强度的有氧运动,快走、慢跑、游泳、登山都是很好的运动项目,可根据老人的喜好及身体状况来选择,老年人运动中要注意自我保护,量力而行,关节的保护尤为重要,避免跌倒,注意安全。适当规律地运动锻炼是干预老年骨质疏松的最佳方法[5]。适当的运动可以刺激骨组织,使之更强壮,运动还可以增强机体抵抗力,增强机体的反应能力,改善平衡功能,减少跌倒的风险。老年人跌倒是常见的意外,只要家人重视起来,改善家居摆设位置,使之安全无障碍,大多数老年人的跌倒都是可以避免的。如果家里老人患有心脑血管疾病、骨关节病等,行动不便或平衡能力差,可借助手杖或助行器减少跌倒机率,最好身边常有人陪伴,给予适当照顾。
我国居民膳食钙摄入普遍不足,补充钙制剂和维生素D是防治骨质疏松的基本措施,我国常选用钙尔奇D,600mg/d,口服,价格较低,大众易于接受。对于绝经后妇女,必要时可以补充雌激素,雌激素可以预防绝经后骨质疏松和治疗绝经后快速骨丢失;同时雌激素也有诱发高血压、血栓形成、乳腺癌、子宫内膜癌的危险。使用雌、孕激素联合用药可以抑制子宫内膜增生,提高安全性,降低子宫内膜癌及乳腺癌发病率。激素补充治疗一定要保证利大于弊,治疗方案个体化,应用最低有效剂量,坚持定期随访和安全性监测。
总之,骨质疏松症预防为主,在街道、社区,广泛宣传有关骨质疏松知识,告诉每一位老人,日照可以补钙,运动可以强骨。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对辖区内老年人尤其是绝经后妇女,进行有关骨质疏松知识的宣传讲座,广场活动等,社区医生和老人们面对面交流指导,对骨质疏松高危人群及患者实行健康管理,针对高危人群做风险评估及风险预测,定期测量骨密度,可能的骨质疏松患者转诊到二级及以上医院,早期诊断,早期治疗,减少骨折的发生,提高老人的生活质量,提升老人的幸福指数。
参考文献:
[1]中华医学会骨质疏松和骨矿盐疾病分会. 原发性骨质疏松症诊治指南(2011年)[J].中华骨质疏松和骨矿盐疾病杂志,2011,01:2-17.
[2]戴忠俊.健康教育与提高老年人幸福指数[J].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2012,03:232-234.
[3]乐杰. 妇产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350.
与年轻患者相同的化疗方案
一些回顾性研究显示:e"70岁老年患者化疗的RR和MST与年轻患者相似,虽然老年患者接受的化疗少于研究计划规定的剂量,而且毒性反应更多。
一项荟萃分析表明:SCLC患者进行胸部放疗能轻微提高生存期(3年生存率为5.4%?.4%),但在70岁以上患者中放疗不能提高生存率。最近的两项荟萃分析评估了在化疗联合放疗治疗时放疗的时间对生存率的影响。早期放疗比晚期放疗的2年生存率有显着提高。一项回顾性研究回答了老年应用放疗联合化疗,尤其是同步放化疗时,放疗所致的食道和骨髓毒性是否增加的疑问。它分析了1208例患者放疗联合化疗6周期,老年患者(年龄>70岁)急性和慢性毒性没有增加。一项荟萃分析认为PCI能显着增加生存率,3年生存率为5.4%,不受年龄影响。但是,临床试验显示:脑的神经生理功能修复和异常与PCI相关。
分析这些回顾性的临床资料时发现:临床应用标准治疗对于老年患者而言并不总是安全的。事实上,所有的回顾性研究的亚组分析均存在高风险的选择偏倚。因为,在临床研究和临床实践中,通常会选择PS评分好和脏器功能良好的老年患者进行积极治疗。
化疗剂量的调整
一些作者认为:与年轻患者相比,老年NSCLC的治疗相对不积极,包括减少化疗剂量、延长化疗间期等。Murray等治疗老年NSCLC,1周期的CAV+1周期EP方案化疗后联合放疗20 GY/5f或30 GY/10f,RR为89%,51%的患者CR,MST为12.6月,2年生存率为28%,5年生存率为18%。Jeremic等给予2周期的EC+放疗45 GY/30f, RR为75%,57%的患者CR,MST为15月,2年生存率为32%,5年生存率为13%。急性毒性反应3度粒细胞缺乏、血小板减少、食管炎分别为8.3%、11%和2.8%,1例患者出现急性的4度血小板减少。虽然,年轻患者推荐同步放化疗优于单用化疗,但老年患者应该选择中等剂量的序贯放化疗较为合理,放疗(4.0~4.5 GY/f)+4周期的化疗。
专为老年患者设计的方案
一些Ⅱ期临床试验设计了三代化疗药物联合方案针对老年SCLC患者。Ardizzoni等研究一项Ⅱ期临床试验,入组95例患者,EP方案分足量和低剂量两组,足量组用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支持治疗,足量组的RR为68.7%,1年和3年生存率分别为18%和39%低剂量组的RR为39.3%,由于有效率低提前终止试验。Gridelli等也进行了类似的Ⅱ期临床试验研究,NC方案+G-CSF,38例老年广泛期SCLC患者入组,RR为39.3%,MST为7.9月。39.3%患者不能耐受毒性反应
靶向药物的应用
【关键词】Orem自理模式;老年痴呆;生活能力;
【中图分类号】R473.74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4-4949(2014)02-0271-01
随着社会的发展,我国人口老龄化进程加快,老年痴呆的发病率随之提高。该类疾病会造成患者精神障碍和认知功能障碍,给患者和家属的生活质量带来极大负面影响,给社会安定带来沉重负担[1]。因此,如何提高老年痴呆的治疗效果,降低不良事件发生率成为临床备受关注的话题。本研究从护理角度出发,通过给在实验组患者的护理过程中实施Orem自理模式,取得了较好的临床效果。相关报告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2012年1月-2013年6月在我院进行住院治疗的90例老年痴呆患者,男患者63例,女患者27例,年龄在61―89岁之间,平均年龄为(75.4±2.6)岁;其中老年性痴呆患者21例,血管性痴呆患者23例,混合型46例;早期患者27例,中期患者30例,晚期患者33例。将以上全部患者按随机分组原则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45例。对照组男患者32例,女患者13例,平均年龄为(73.6±1.9)岁,10例老年痴呆型、12例为血管痴呆型、23为混合型;14例为早期患者、15例为中期、16例为晚期。实验组男患者31例,女患者14例,平均年龄为(75.1±2.7)岁,11例老年痴呆型、11例为血管痴呆型、23为混合型;14例为早期患者、15例为中期、16例为晚期。以上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病情等方面无明显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措施。
1.2.2 实验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加用Orem自理模式。评估患者病情,根据通过自理能力评价标准对患者当前状况进行评估,在由评估结果在完全补偿性方、部分补偿性以及辅助教育性系统中选择适宜患者的护理方案。
(1)完全补偿系统护理措施,此种措施适用于自理功能完全丧失患者,具体护理方案如下:①卧床护理:患者由于神经功能受损,部分患者卧床时间较长,患者可能出现压疮等皮肤破损的发生。护理人员应定时给患者翻身,检查患者皮肤状况,指导 家属进行皮肤按摩,促进血压循环。②饮食护理:给予患者清淡易消化的饮食,并且控制好饮食温度,荤素搭配,并保证无骨、无刺,以免给患者造成损伤。定时评估患者营养状况,对于营养不良患者给予高蛋白、高热量饮食,纠正患者营养状况。③泌尿系统护理:对于大小便失禁患者,应及时更换尿布,并擦净尿道分泌物,每天坚持至少两次会阴护理,并检查有无出现尿路感染症状[2]。④口腔护理:患者由于机体抵抗力下降,并且不能自行漱口,容易发生口腔布感染,护理人员应每天进行口腔护理,并检查口腔黏膜状况,严防感染发生。
(2)部分补偿系统护理措施,此种护理方案适用于患者具备部分自理能力,护理人员对其丧失部分进行补偿帮助,完善其生理功能,具体方案如下:①功能训练:评估患者日常活动能力和智商水平,并制定针对性的功能训练方案。如指导患者进行刷牙、洗漱、洗衣服等简单日常活动。通过文字数字卡片、游戏指导训练患者思维能力,通过歌舞、体操、漫步等训练患者肢体活动能力。②睡眠护理:对于睡眠障碍患者如睡眠颠倒、失眠患者应给予相应指导,在患者睡眠时,给予其安静舒适失眠氛围,并减少影响睡眠危险因素,如饮茶、咖啡、睡前活动等,必要时给予其药物予以辅助[3]。③加强安全护理:患者由于疾病影响,部分患者坑能出现自杀行为。此时应注意观察患者行为,严格交接班制度,检查患者周围环境,移除可能导致患者自杀的药品、物品等。另外,④尽量避免患者单独外出,以防走失,对于此类患者,可在其衣服内放入其联系方式,反复告诉患者一旦迷路可拨打医院电话或110寻求帮助
(3)辅助教育系统护理措施:①建立社会家庭情感支持系统;患者虽然记忆力减退,但对亲人情感未完全中断,因此,鼓励亲人多多探视患者,和其进行聊天,降低其孤独寂寞感,对于患者不合理行为,不要给予责备,二应该安慰教育,降低患者负面情绪,增加患者治疗信心,让其感受到爱和关心。②加强疾病知识宣教:向家属讲解疾病相关知识,治疗方法、相关注意事项,严防不良事件发生,保证患者安全。
1.3 疗效评价指标
1.3.1 根据两组患者通日常生活能力、智商水平进行评价。痴呆严重程度根据患者MMSE量表进行评价,共有30个问题,通过患者问题回答测评患者记忆力、对地点、时间定向力、注意力、理解力、阅读能力等方面进行评价。满分30分,分数越高,精神智商能力越高。日常生活能力通过ADL量表进行评价,主要包括穿衣、洗澡、进食、洗漱等基本日常操作,以14分为正常,分数越高,生活能力越差[4]。
1.3.2 根据患者度进行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进行评价。将患者满意度分为非常满意、基本满意、不满意,满意率=(非常满意+基本满意)/总参评人数。
1.4 统计学处理方法
全部数据录入Epidata数据库,采用SPSS17.0统计软件包进行统计分析。数据比较以x2检验。计量数据以t检验。P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ADL和MMSE量表得分情况对比。实验组和对照组患者ADL得分分别为(20.43±3.75)和(26.83±3.89),实验组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患者MMSE得分分别为(16.72±4.25)和(18.79±5.33),实验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
3 讨论
老年痴呆是由于大脑功能退行性病变所引起的以记忆力减退、情绪改变、精神障碍为主的慢性神经系统疾病,患者由于自理能力减退,如不进行有效护理,可导致患者发生营养不良、感染等并发症,严重危害了患者老年生活质量。另外,患者需要有家属陪同,并且长期治疗带来较大经济负担,给患者家庭带来沉重心理负担[5]。
奥瑞姆自理模式由美国护理专家Orem提出,其理论核心为护理系统、自护力量、自我护理、自护需求,强调患者为了维系健康、生命、幸福,健全自身功能而采取相应护理行为,并根据患者自理功能状况让患者参与到自我照顾和自我护理过程中[6]。在该类护理方案制定中,根据患者生理需求、疾病发生时自护需求、患者自理水平制定相应护理方案,最大程度优化护理成效,促进患者恢复[7]。通过该种措施,实验组患者自理能力和智商水平得到明显提高,这充分体现了该种护理措施的必要性和有效性。
综上:在老年痴呆患者护理中实施Orem自理模式可明显提高治疗效果,促进患者恢复,提高家属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建议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苏晓玲.综合护理干预在老年痴呆病人中的应用效果[J].当代护士,2012(3):116―118.
[2] 张燕双,宋怡.老年性痴呆病人的护理[J].全科护理,2012,10(4B):992―993.
[3] 田秀梅.奥瑞姆护理模式在脑辛中偏瘫康复护理中的应用[J].护理实践与研究,2009,6(23):30?31.
[4] 李春.Orem自理模式在脑卒中偏瘫患者恢复期的应用[J].齐鲁护理杂志,2009,15(1):23-24.
[5] 王凤英,焦河.Orem 自理模式在脑卒中偏瘫患者护理中的应用与体会[J].实用医学杂志,2009,25(1):147-148.
1.1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需要
为老年人提供良好的社会服务和优质的老年产品,使老年人在有保障以及健康的社会条件下安度晚年生活,这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一项重要任务,也是实现全面小康目标的重要前提之一。
1.2是提高老年人生活质量的必然要求
只有大力发展老龄产业才能够充分满足和改善老年人所需商品和服务的市场供应,满足老年人的医疗保健、健身娱乐、养老服务设施等方面的需求,才能不断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质量。
1.3是社会进步的标志
老年人是总人口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老年人口的生活质量关系到社会的整体发展与进步。发展老龄产业有利于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质量,推动社会的进步。
1.4是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需要
老龄产业是一个新型产业,是市场经济条件下人口老龄化发展的必然要求。它的适时构建和发展不仅能够充分调动社会各方面的积极性,促进老龄问题的解决,还会给经济发展注入新的生机和活力,老龄产业是国民经济发展新的经济增长点,大力发展老龄产业是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需要。
2我国老龄产业发展潜力巨大
在国内各个产业竞争日益白热化的市场条件下,老龄产业这个细分市场逐渐显现出其无限的商机,这主要由于以下四方面的原因:
(1)人口老龄化加速为老龄产业的形成和发展提供了客观需要和外在的基础条件。人口老龄化是指老年人口在总人口中所占比重越来越大的过程,目前我国老年人口已经达到1.3亿,占总人口的比重已近11%,2025年到2040年又将从2.84亿增长到4亿多。在未来的半个世纪中,我国老年人口将一直呈迅速增长的发展趋势。
(2)我国老年人的需求市场已经发展充分。根据全国老龄工作委员会提供的数据,2010年我国老年人市场的年需求达到1万亿,而目前我国每年为老年人提供的产品不足1000亿元,供需之间存在巨大商机。
(3)家庭结构功能的变化要求社会必须建立老龄产业。空巢家庭的增多使部分老人往往难以得到家庭的照料。家庭结构的变化,要求社会必须承担起照料老人的责任,老年服务的社会化势在必行,家庭结构变迁呼唤老龄产业的建立。
(4)老年人收入的不断提高,为老龄产业的发展开辟了广阔的空间。我国城市60~65岁的老年人口中约有45%的人还在业,他们除有退休金之外,还有额外的收入;据中国老龄科学研究中心的一项调查,城市老年人中有42.8%的人拥有储蓄存款,另外,退休金一项到2020年就将增加到28145亿元,2030年为73219亿元。这将为厂商提供巨大的商机,使老龄产业的发展前途无量。
3我国老龄产业现状
虽然市场潜力巨大,但老龄产业作为一种新兴产业,在我国还处于起步阶段,尚未形成一定的产业规模和产业链,其发展严重滞后于老年人口的增长和老年消费群体的需求,主要原因如下:
3.1缺乏有力的政策支持与引导,发展动力不足
我国还没有一套全面系统的老龄产业发展战略和产业规划,鼓励和推动产业发展的制度建设和政策指导较为滞后。同时,我国政府职能部门在老龄产业的管理上处于条块分割、多头管理的局面,而且管得多,服务得少,这都造成老龄产业发展后续乏力。
3.2政府和社会投入不足,缺乏资金来源
一方面,政府对老龄产业的资金投入增长缓慢,公办养老服务机构和设施资金来源单一,多为依靠民政等部门拨款,资金运转困难。另一方面,由于缺乏明确的产业政策支持及获利周期长等原因,老龄产业对民间资本缺乏吸引力,一些民办老龄产业面临资金、贷款等方面的困境。
3.3缺乏行业标准和市场规范,发展秩序混乱
我国老龄产业的市场管理和运行机制大多延续计划经济的模式,缺乏统一的行业标准和市场规范,许多产品和服务质量无法进行评测和监督,企业管理和服务人员缺乏专业技术培训。无权威行业标准、无专业行业分类与知名品牌、无规模化生产基地、无成型商业渠道、无专业交易市场是我国老龄产业的发展现状,而这种情况直接或间接制约了我国老龄产业的发展。
3.4社会保障制度不健全,有效消费需求不足
尽管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镇职工退休金和养老金显著增长,但与老年人口密切相关的医疗、养老等社会保障制度的改革尚未完成。社会保障的不完善制约了老年人的消费欲望,使相当一部分现实购买力转化为储蓄。同时,我国老年人受传统观念影响,重积累、轻消费,消费结构单一。这使得老年人口有支付能力的现实消费需求相对不足且增长乏力,制约了老龄产业的发展。
4促进我国老龄产业发展的对策建议
老龄产业的发展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应遵循“政府扶持、需求导向、公平优先”的原则,坚持走有中国特色的老龄产业发展道路,逐步形成政府引导的市场化、社会化、多层次的产业模式。
4.1加快制定老龄产业发展规划和目标
应制定全国老龄产业发展的中长期规划,将老龄产业发展列入“十二五”规划,明确老龄产业发展的目标方向、重点领域和实现这些目标的措施手段、政策机制。各级政府应积极加强对老龄产业的研究,制定具体的老龄产业发展规划,把发展老龄产业提上议事日程。
4.2加强对老龄产业的政策引导和产业扶持
政府应该制定有利于发展多层次老龄产业的政策,及时产业动态,加强信息沟通和中介服务,吸引资金、培育市场,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一是逐年加大财政投入,把老龄产业所需资金列入财政经常性预算项目,优化公共财政投向,完善养老保障网络。二是要制定产业扶持和优惠政策,如可以对老年生活服务市场采取抵税或免税优惠,可根据老龄产业发展的投入给予一定财政补贴,在用地、用电、用水、信贷、税收、营销和流通等方面给予必要的优惠政策,简化老年产业企业的审批、立项等准入手续和程序。
4.3完善法律体系
建立老龄产业法律法规体系是老龄产业政策的一项重要内容。目前,世界上很多发达国家和一些发展中国家都建立和实施了与老龄产业相关的法律,涉及老年人生活的各个领域。相对于国外很多国家,我国相关老龄产业的法律法规仍需健全。一是各级政府应在试点的基础上尽快制定引导、鼓励、扶持老龄产业发展的法规和规章。二是加强对老年产业企业和老年消费者权益的保护,规范市场秩序。
4.4鼓励全方位多渠道投资老龄产业
政府应制定相应政策,鼓励全社会共同参与,多渠道筹措资金。其一,政府直接投入。国家和地方财政应当根据社会经济发展情况,相应地增加对老龄产业的资金补贴或税收优惠,提供企业发展用地等政策,大力扶植尚在起步阶段的老龄产业。其二,鼓励民营资本自主投资经营,政府帮扶。其三,积极引进外资,多形式经营。其四,实施信贷政策优惠。对资金不足,但有偿还能力的老龄产业机构,银行应放宽贷款条件,延长贷款期限,给予低息照顾。最后,通过政府或企业共同发起设立老龄产业风险基金,并委托专业基金管理公司进行管理,该基金可以帮助中小企业规避投资风险,也可以促使科技含量较高的老年产品开发项目得到充足的资金,迅速转化为生产力。
4.5培育老年产品市场
投资主体应重视老年人的需求结构和需求层次的差别,进行合理的市场划分,不断开发简单方便、人性化的新产品和服务项目。同时通过舆论引导老年人树立新的消费观,帮助老年人形成科学的消费观念和心理。
4.6规范行业标准,制定统一的产业标准和分级管理制度
一是政府应尽快制定老年产品和服务的国家和行业标准,制定养老机构服务规范,强化服务质量监控,加大老年产业人才培训,加快培育老年服务中介组织,逐步实现老年产品多样化、市场化和养老服务专业化、规范化。二是国家及各地区应建立统一的“非赢利”老龄产业鉴定、评估、管理机构,制定统一的行业标准和分级管理制度。比如养老院、服务人员等级标准;高龄老人护理等级、护理师等级、老人家政、心理工作等级和社区工作等级标准;老人心理、生理健康状态等级标准(如生活自理型、半自理型、不能自理型),这样以质收费、促进市场规范、有序竞争和发展。同时,实行市场准入制度,加强资格认证和管理。日本就成立了由消费者和厂商代表及学者等组成的“银色标志认证委员会”,对符合条件的社会养老机构、老龄产品和服务及其厂商等进行认证并公布于众。
4.7加强老龄产业决策和管理科学研究
老龄产业是一个新型产业,发展老龄产业是一个系统工程,涉及诸多领域与各行各业。对于其许多基本的理论我国仍处于探讨之中,老龄科研部门应该加强有关理论的研究。建议国家通过设立老龄科学研究基金,支持开发、研制老龄产业项目,支持老龄产业发展机制、政策的研究,为政府制定老龄产业政策提供科学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