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免疫学知识点

免疫学知识点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免疫学知识点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免疫学知识点范文第1篇

(江苏省南通市第三中学,226000)

“电功”是初中物理探究式教学中较难驾驭的内容,难就难在要探究的因素多,尤其是有个“电阻”的因素在里面作梗——电功的公式W=UIt中并没有电阻R,但学生总是无一例外地提出电阻是影响电功的因素,而教师不敢轻易地否定它,既怕违背探究式教学原则,更怕犯科学性错误。于是乎,有的教师便耍起了“小聪明”:

【场景1】

师电阻的大小与电流有关系吗?

生电阻的有无与电流无关,而与长度、横截面积、材料有关。

师同学们,我们的用电器是已经制作好了的,你们说,它的电阻会变化吗?

生不会。

师那么在探究影响电功的因素时,是不是可以不考虑用电器的电阻呢?

生可以。

……

【场景2】

师同学们,你们开动脑筋猜想,提出了影响电流做功的因素有电压、电流、电阻、时间,这很好。由于时间的关系,我们今天用控制变量法探究电流与电功的关系、电压与电功的关系。至于电阻与电功的关系,作为同学们课后探究性学习的作业,好不好!

生好!

……

这样,就成功地绕开了电阻。这两招屡试不爽。

可是有一次,我正想回避掉电阻时,几个好问的“执着型”学生却揪着不放:“老师,为什么不让探究电阻对电功的影响,不是可以用控制变量法一一排除吗?”“现在许多用电器的电阻是可变可控的,如亮度变化的台灯……”毫无准备的我,尴尬万分……

痛定思痛,我认真地备课,积极地实践,终于攻克了“电功”这个堡垒。课堂上,精彩纷呈、迭起:

一、发现问题

首先演示:打开开关电灯亮,用电池连接小灯泡亮,给小电水壶通电一段时间后水沸腾……

接着介绍:这些都是电流做功的结果。然后提问:电流做功的多少可能与哪些因素有关呢?

学生小组讨论后汇报,我同步

在黑板上记录:共有电压、电流、电阻、时间4个因素。

二、提出猜想

我让学生展开猜想:上述因素与电功是什么关系?

给足时间讨论后,各小组汇报,我同步将各种猜想整理于黑板上,共有如下10种:

(1)同等时间、同样电流,电压高则电功多。

(2)同等时间、同样电流,电阻大则电功多。

(3)同等时间、同样电压,电流大则电功多。

(4)同等时间、同样电压,电阻大则电功多(亦有学生说电阻大则电功少,但人数少)。

(5)同等时间、同样电流、同样电压,电阻大则电功多。

(6)同等时间、同样电流、同一电阻,电压高则电功多。

(7)同等时间、同样电压、同一电阻,电流大则电功多。

(8)同一电阻、同样电压、同样电流,时间长则电功多。

(9)同等时间、同一电阻,电压高则电功多。

(10)同等时间、同一电阻,电流大则电功多。

我未置可否,没有急于纠正学生提出的“荒谬”猜想,而让学生在其后的活动中自我纠正,同时教导学生互相尊重——因为这时已有学生对一些猜想表现出不屑一顾的神情,或跃跃欲试想批驳。我可不能让他们抢先“发作”,因为,对这些猜想,我早设计了专门的处理程序。

三、评估猜想

在全班范围内,由各小组派代表对10个猜想进行评价。短暂的“争鸣”后,第5~7个猜想很快被淘汰,理由是:根据欧姆定律,电压、电流、电阻三位一体,其中两者一旦确定,则第三者也就确定,不会再变化,所以这3个猜想是伪猜想。而第8个猜想是不言自明的,第9、10个猜想实为同一种猜想。此时,黑板上只留下了第1~4个猜想和第9个猜想。

在评估猜想的过程中,学生的发言对其他学生的正面影响大大超越了教师的直接讲解,这是由于角色转换使学生的专注力

得以提升的缘故。

四、实验设计

我提供多节电池、一个电压表、一个电流表、不同规格的小灯泡等器材,让学生设计能验证猜想的电路。

学生在小组内畅所欲言、商讨争论,很快达成

如下共识:采用串联电路,可让用于比较的小灯泡电流相同,对串联的小灯泡分别测量电压和观测亮度,就可以验证第1个猜想;采用并联电路,则各个支路电压相同,对不同支路上的小灯泡测量电流和观测亮度,就可以验证第3个猜想(这与苏科版初中物理九年级下册提供的实验设计是完全一致的)。

此后,学生对验证第2个猜想的实验设计相当有创意:用3个规格相同的小灯泡串联,以保证电流一样——前两个“合并”,就成为大电阻的用电器(图1中的虚线框);后一个就是小电阻的用电器。很显然,在这种情况下,电功与电阻成正比,既不需要电压表,也不需要电流表,甚至不必做实验,就能得出可靠的结论。

同样,学生认为:这种方法也可用于对第4个猜想的验证:如图2,观察两个支路上灯的亮度。

我不失时机地对学生表示自己的钦佩和欣赏。

学生设计的第9个猜想的验证方案最简单:分别用2节电池和1节电池对小灯泡供电,观察亮度。对此,有学生说不必操作,这也是不言自明的事情。我还是保持了沉默,未作裁决。

很显然,上述5个实验方案的设计,既满足了学生的求知欲望,更激发了学生的学习潜能,这对学生的实践能力和探究能力的培养

大有裨益。

五、实验探究

各个小组按照讨论得到的实验设计,动手操作,验证评估通过的猜想。其间,我加强巡视,观察各个小组的协作程度,并实时指导实验操作。全班基本完成实验探究后,小组汇报,师生共同把结果整理在黑板上:

(1)电流相同时,电压高则灯泡亮,说明电功多(实际是电功率大),第1个猜想成立。

(2)电流相同时,电阻大则灯泡亮,说明电功多(实际是电功率大),第2个猜想成立。

(3)电压相同时,电流大则灯泡亮,说明电功多(实际是电功率大),第3个猜想成立。

(4)电压相同时,电阻小则灯泡亮,说明电功多(实际是电功率大),第4个猜想不成立(实验现象与猜想相反——原先大多数学生以为2个灯泡一定比1个灯泡亮,现实证明他们错了)。

(5)电阻不变时,电压高则灯泡亮,说明电功多(实际是电功率大),第9个猜想成立。

在此基础上,我首先引导学生比较第1、2个猜想,学生恍然大悟:这原是一回事,电流相同时,电阻大的用电器分得的电压多(即电压值高)。继续引导学生比较第3、4个猜想,学生发现这两者也是一回事——电压相同时,电阻小的用电器通过的电流大。经过分析、比较,学生明白了其中的原因。

我对学生在探究活动中的良好表现和取得的成绩大大表扬了一番。

至此,一切水到渠成,我宣读了结论:进一步的研究表明,如果将通过用电器的电流记作I,加在用电器两端的电压记作U,通电时间为t,电流对用电器所做的功记作W,则W=UIt。

这个公式与5个猜想的实验结果相容,我和学生都很满意。

六、波澜再起

有了公式W=UIt,接着就是学以致用,让学生做些练习。

忽然,有学生举手说:“第2个猜想的表达式能不能直接用W=I2Rt?因为U=IR,所以W=UIt=I2Rt。”这又一次刺激起了学生的探究欲望——学生在初中物理中第一次接触到带平方的公式,显得比较兴奋。

这时,学生的思维异常活跃起来。有学生提出:能不能说电阻不变,电功与电流的平方成正比?也有学生提出:在电阻不变的情况下,电功与电压的平方成正比,能这样说吗?

我非常肯定地告诉他们:能!学生第一次接触到3个可以连等、可以互换的公式,而且他们的探究成果就体现在公式里,怎能不兴奋?

就在师生享受探究成功的欢乐时,有学生扔出一枚“重磅炸弹”,引发了轩然大波。他提出的问题是:虽然知道了电功的公式W=UIt,但它只是关于电功的计算式,没有回答“影响电流做功的因素是什么”的问题。

这大大出乎我的预料(当然更出乎其他学生的意料),教材上也就约定俗成地认为,电压、电流和时间是影响电功的因素。

接着,他这样陈述:影响电流做功多少的因素是电压与电阻(及时间),电压加在电阻上才有电流,有了电流才能对用电器做功,时间长则做功多。公式没能回答这个问题,要将公式写成

才是回答了这个问题。

沉默思索片刻后,我请他再复述一遍。

这次,他说得更加明白了:电压是外因,电阻是内因,两者结合才有电流,有电流就有电功,所以说电压、电阻和时间才是影响电流做功的因素。

我除了佩服,还能有什么呢?真所谓“青出于蓝而胜于蓝”。至于公式W=UIt的更广泛、更深刻的意义,又何必现在就告之呢?等他们学习了电动机后,自然就明白了。

而探究式教学的魅力,不正在于此吗?

需要说明的是,此次探究式教学,需要2节课(借用1节活动课)——表面上多用了时间,实际上不然,因为电流热效应的探究过程也在其中了。

《教育研究与评论》(综合版)

征 稿 启 事

本刊综合版面向大教育、立足高品位,主要发表以本土和当代教育为主体研究对象的文章,同时兼顾研究古今中外教育的学术论文、实证报告(包括田野工作报告)等,突出理论性、前瞻性、指导性和综合性。

栏目设置如下:

(1)大家:教育家、教育学家或知名公共知识分子有关教育见解与主张的专稿。

(2)关注:聚焦和透视中国基础教育现状,尤其是基础教育改革和探索的重大人物与事件。

(3)论衡:研究基础教育的学校制度、教育管理、德育创新、课程开发、教学改革、教师专业成长等领域的学术佳作。

(4)情境:教育、教学、学校管理个案或案例的经验研究、叙事研究或田野研究报告,注重描述性。

(5)视野:中外教育历史的重要人物与事件的回眸与反思;中外教育经典和当代教育力作的推介、研读与评论。

(6)语丝:来稿精彩片段摘登。

欢迎广大作者赐稿!来稿请发至本刊投稿邮箱:yanxr@ppm.cn,勿寄个人,以免耽误稿件审理。稿件必须是作者本人的原创性作品,短小精悍、文风清丽的佳作尤受欢迎;学术论文或实证报告一般不超过8千字,文后应附

参考文献。

免疫学知识点范文第2篇

关键词 食品免疫学 课程调查 建议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1 课程调查

食品免疫学基础课是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本科生的一门专业选修课程,其教学目的是使学生了解免疫学发展的简史、现状及发展前景,掌握免疫系统构成的基本概念、生物学功能和免疫应答过程,尤其是与食品紧密相关的免疫反应,从而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食品生产和食品安全事件中与免疫学相关问题的能力,为将来从事食品生产与质量管理工作打下基础。近几年,吉首大学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以免疫系统的构成、抗原、抗体、补体系统与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免疫应答、消化道黏膜免疫、食源性感染免疫及免疫预防、超敏反应与食物过敏、食品营养与免疫等知识内容为重点开展了教学。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对哪些知识最感兴趣?他们认为哪些知识点最重要?哪些知识点最难理解?哪些知识对其一生都有帮助?带着这些问题,课题组设计了一份调查问卷,对96名同学进行了调查。通过对调查问卷的分析,发现了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学生在学习这门课程过程中的兴趣和困难所在。这些发现有助于教师在食品免疫学基础课程教学中确定教学重点和采取有利于学生理解和接受的教学方法。

2 学生最感兴趣的知识

食品免疫学基础课程中有大量关于免疫学的基本理论、基础知识的教学,学生普遍反映学习过程既复杂又艰苦。如何使学生从艰苦的学习中解放出来,是此课程教学改革中的一个重要课题。①苏联教育家%洹·赞科夫认为,“情绪具有形成动机的力量”,“劳动、学习的过程及其成果所带来的迷恋和喜悦会给人增添新的力量,赋予活动以高涨的精力”。 ②因此,在教学前先了解学生的学习兴趣所在,然后从学生感兴趣的知识点出发,引入免疫学的基本理论、基础知识,将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添学生学习的动力。调查问卷显示,学生感兴趣的知识点比较集中,对“超敏反应与食物过敏”知识点感兴趣的学生比例占到56.3%,对“食品营养与免疫”感兴趣的学生比例为30.2%,还有9.4%的学生对“抗体”一章感兴趣。在原因调查中,对“超敏反应与食物过敏”和“食品营养与免疫”知识点感兴趣的原因是这两个知识点都贴近生活,学习这些知识可以拓展学生关于食物过敏方面的知识,更具实际意义。另外,在食品免疫学基础课程之前已经开设了食品营养与卫生学课程,学生已掌握一些营养基础知识,对“食品营养与过敏”知识点比较容易理解。而对“抗体”感兴趣则是因为学生着迷于抗体的神奇结构并且该知识点容易理解。因此,在课程开始时,适当地以食品与免疫之间关系的介绍作为铺垫,容易捕捉学生对免疫学的好奇心,使学生成为乐知者,让学生在积极、轻松的氛围中学习食品免疫学知识。

3 学生认为最重要的知识点

课程是促进学生发展的“原材料”,是有待学生能动加工、作用的对象。③学生往往会从自身发展的需要,能动地对课程内容进行筛选。调查反映,关于食品免疫学基础课程中最重要的知识点这一问题,主要有三种观点:19.8%的学生认为抗原、抗体、免疫系统的相关知识最重要,因为是它们构成了免疫学的基础;29.2%的学生认为免疫应答知识最重要,原因它们是透彻理解免疫机制和学好免疫学的关键;还有28.1%的学生认为常识性、与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免疫学知识最重要,例如超敏反应与食物过敏,而非免疫学的机理等知识,因为与生活贴近的知识更具实际意义。可以认为,持第一、二种观点的学生倾向于理论知识的学习和掌握,而持第三种观点的学生更加倾向于对知识的应用。作为教师,应当尊重学生对知识内容的选择,在了解学生的所想之后,在保障食品免疫学知识系统性教学的前提下,合理地设计教学方案,以满足不同学生对知识的个性化需求。

4 学生最难理解的知识点

食品免疫学是与医学免疫学、分子生物学、食品微生物学、食品营养学等学科存在广泛交叉与联系的一门学科,其内容繁杂抽象、艰涩难懂,初学者常常较难理解和掌握。由于食品免疫学内容系统性强,不能对内容随意删减,因此要求教师掌握学生理解各知识点的难易程度,然后在备课时有针对性地进行教材内容和教学方法的设计,才能使食品免疫学成为一个能被学生接受的知识框架。④调查发现,38.5%的学生认为“补体系统与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是最难理解的知识点,原因是之前没涉及过此领域的知识,许多概念都没接触过,觉得特别抽象。40.6%的学生认为免疫应答中的B细胞免疫和T细胞免疫的机理及其关系十分复杂,最难理解。还有一些同学除了免疫系统知识以外,对其他许多章节都难于理解,主要是因为这些学生觉得以后的专业工作中用不上免疫学知识,所以学习积极性不高。

5 学生对食品免疫学的态度

虽然大多数学生感觉食品免疫学基础课难学,但是他们也都认为该课程对自己将来的一生都有帮助。他们认为,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加深了对免疫学的认识,掌握了疫苗的基本常识,可以及早地发现身体出现的异常状况,在生活中防范过敏反应的发生,减少免疫系统相关疾病的发生概率,同时也可以帮助朋友及家人预防一些常见的疾病,在促进健康、预防疾病方面有帮助。所以,学生都具有较强的学好食品免疫学基础课的动机。

6 课程教学的建议

虽然学生具有学好食品免疫学课的动机,但不合适的教学方法往往会让学生丧失学习的信心和兴趣。教学方法的科学性与合理性对教学的最终效果有着决定性的作用。选择什么样的教学方法能促进学生掌握食品免疫学知识?通过调查,提出以下四点建议。

(1)虽然大学生已经是成年人,但他们依然喜欢有声有色有动画的东西,对PPT中充斥大篇幅文字有排斥心理,可以选择一些相关的视频结合教材进行教学。学生往往对视频里的知识记忆深刻,而食品免疫学中专有名词太多,学生特别容易忘记,在教学过程中用视频教学的方式也可以加强学生的记忆。

(2)学习的主动性十分重要。在绪论课中要让学生充分认识到开设食品免疫学基础课程的必要性。只有让学生明白课程对他们的专业和生活有普遍的指导性,学生才会有兴趣去了解它。

(3)在授课的过程中要更多地联系生活实际。用学生容易理解的方式教,找到学生共同感兴趣的知识点教。授课内容可以从日常生活、饮食习惯、常见疾病等方面来教授,提炼浓缩一些纯理论的内容,让学生清楚地了解食品免疫学基础课的实用性,这样才能提起学生对这门学科的兴趣,也才能使学生学到更多的知识。

(4)注意课堂氛围的营造。整个课程的教授过程可以采用多种教法,以保持学生的兴趣和新鲜感。例如,多和学生互动,布置一些课堂作业,留待下一堂课与同学交流,增强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可以是老师先对整本书做个概况介绍,然后由学生自由组合选章节进行讲解,老师做点评、提问,其他组的同学积极参与,这既锻炼了学生自主学习、查找资料、演讲等能力,又培养了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引导学生查阅食品免疫学研究相关报道并开展讨论;介绍食品免疫学研究的热点问题、最新的研究动态和研究成果,增强课程内容的新颖性和前沿性,等等。

湖南省普通高校教学改革研究项目(湘教通〔2013〕223号),吉首大学教学改革研究重点项目(2013JSUJGA07)

注释

① 盛忠兴.教学中的趣味性原则[J].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87(1).

② %洹·赞科夫.教学与发展[M].北京:文化教育出版社,1980.

免疫学知识点范文第3篇

[关键词]动物医学;免疫学;教学改革

免疫学是生命科学及现代医学领域中的前沿学科,近几十年来发展迅猛,生物技术及新的实验技术方法的快速发展更是促进了免疫学基本理论新成果的不断涌现和免疫学的蓬勃发展,越来越多的疾病被认为与免疫有关并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免疫学的学习和研究也日益受到动物医学专业学生的重视。作为高等农业院校生命科学重要基础课之一的动物医学类免疫学,具有内容丰富、抽象复杂,涉及面广,发展迅速的特点。本着如何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掌握免疫学知识以适应将来的临床和科研工作的宗旨,笔者在动物医学类免疫学教学中进行了一些改革,多种教学方法统合运用,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兴趣,提高了课程的教学水平,使学生更形象的理解知识,并学以致用。

一、精心设计、更新教学内容,提高教学效果

动物医学类免疫学系统性比较强,各个知识点比较抽象、深奥、难理解,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学生学习这门课程的困难。因此,要求教师在授课前精心设计教学内容,以学生相对容易接受的教学形式将各个章节的内容进行重组串联。教学内容的改革是教学改革的中心,免疫学知识点多,且学科发展迅速。特别是进入21世纪以来,随着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给医学免疫学领域带了日新月异的变革,造成了现有的教科书很难跟得上其发展。以免疫学为例,免疫应答及其分子机理始终是免疫学研究的前沿性课题,近30年来对先天性免疫细胞和T、B淋巴细胞的抗原受体、抗原加工和递呈、免疫识别、免疫细胞活化以及信号转导进行了深入研究,迄今已发现和命名的淋巴细胞CD抗原分子超过了200余种,对其在机体免疫应答中的作用与作用机制正在深入研究。我们采取多媒体手段,将最新的研究内容和更新的科研创新点加入课堂讲述中,进一步丰富了课堂内容,保证免疫学教学内容的更新、与时俱进。

二、紧跟学科前沿,开拓学生视野,调动学生学习兴趣

及时准确地向学生讲述、传递动物医学类免疫学的新理论和新发现,保持免疫学教材的与时俱进,也是课程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免疫学的知识点多,且发展迅速,教材的更新远落后于学科的发展,因此针对免疫学的重要章节,我们采取对最近几年发表的高水平SCI期刊文章进行归纳总结的方式,向学生讲解最新的研究进展,促进学生对知识点的纵向深入的理解掌握。如讲述天然免疫系统时,介绍近年来重要的热点领域———天然免疫的识别机制,介绍今年来新发现的其他类的一些同样发挥重要作用的模式识别受体,包括识别胞内细菌等感染的NLR和细胞内的病毒RNA识别受体RIG-1和MDA5,让学生意识到这些不同的天然免疫受体之间存在着交叉或者互补的信号转导通路。如讲述T细胞和细胞因子时,介绍最近发现的一类不同于Th1、Th2和调节性T细胞的CD4+T细胞亚群。向学生传授了这一类T细胞亚群的发现,完善了T细胞分化的途径,丰富了以往的Th1、Th2、Th3、Treg的T细胞亚群的种类,增进了学生对T淋巴细胞以及特异性免疫应答的进一步了解。及时跟踪免疫学的最新研究进展和研究热点,对教学内容进行及时的更新和补充,在很大程度上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和注意力,从而大大提高了学生对免疫学课程的兴趣。

三、强化动物医学类免疫学实验课教学,注重实践及科研能力的培养

免疫学实验课所有的课前准备工作往往由学院的教辅人员提前做好预实验,同时协助准备实验所需要的各种试剂和实验材料。在实验课堂上,教师指导学生按照实验步骤完成实验,并通过观察实验结果上交实验报告。学生缺乏对整个实验流程的了解也就造成了主观上的被动,造成学生上实验课的积极性不高,不能从根本上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在免疫学实验过程中,我们采取让学生加入实验的试剂配置和实验材料的准备工作中,在很大程度上增强了学生动手能力,同时提高了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与此同时,在符合实验室安全的前提下,免疫学实验室还鼓励学生通过查阅大量的实验进展,进行探索性实验设计,部分同学在探索性实验的前期研究结果基础上,获得了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资助。这些措施的实行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了对课程学习的主动性和创新性,使得学生具备了一定的科研设计能力,获得了一定的科研训练,有利于学生进一步的科研深造。

四、增强与其他专业课间的联系,提高学生创新思维

在教学过程中将学生已学的其他专业课程和免疫学紧密联系,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逐步培养其逻辑思维能力,做到融会贯通。以兽医微生物学与免疫学为例,由于疫苗的广泛应用和新型药物的发展,一些以前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疾病已经被消灭或者发病率大大降低;与此同时,新的病原微生物如非典型性肺炎、手足口病、甲型H1N1流感和H7N9禽流感等不断出现,很多公共卫生事件都与免疫学有密切的联系。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及时根据变化调整、更新授课内容,及时将新颖性和实效性的最新研究内容放入课程中,使学生所学的理论知识与临床实践紧密结合。2013年,H7N9禽流感疫情严重,本教研室针对疫情的发展,从免疫学的角度进行专题讲述,从流感病毒的历史、流行现状、临床症状和预防原则等多个方面进行了介绍,向学生传递了流感病毒是可防、可控和可治的,在很大程度上避免了学生产生恐慌心理。

五、改革考核方式,注重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

考试是为了对学生所学知识点进行全面梳理,融会贯通,评定学生掌握知识的有效手段,也是检验教学水平和了解教学情况的重要途径。在对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进行探索改革的基础上,我们制定了综合的考核评价体系,将课程考核的改革与免疫学的知识、平日的课程考核、期末考试和实验技能的考核结合起来,考核形式上采取笔试、开卷、闭卷、课堂提问和实验操作技能等多样的考核方式。开卷考试的方式在一定程度上相对客观的体现了学生对免疫学知识的实际掌握情况和综合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促进了学生潜能的发挥。课堂提问问题的方式活跃了课堂气氛,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学生能够做到提前预习,提高了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实验操作技能的方式督促了学生学习,对培养学生实践动手能力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也提高了学生的创新能力。

六、结语

通过对动物医学类免疫学教材的及时更新,免疫学实验课教学的改进,免疫学与其他专业课间的联系的加强和考核方式的改革,使学生能更好、更快地吸收免疫学的知识,更全面地紧跟学科前沿,开拓了学生视野,调动了学生学习兴趣,促进了学生与最新的免疫学信息和知识的接轨。改革动物医学类免疫学教学,使之适应我国高等农林院校的专业性教学,使之适应现代化畜牧养殖业的需求,对提高高等农林院校的免疫学教学质量,提高当代大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都有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曹雪涛.免疫学研究的发展趋势及我国免疫学研究的现状与展望[J].中国免疫学杂志,2009(1):10-23.

[2]栾希英,杨玉涛,张晓姝,等.医学免疫学教学中问题讨论式教学模式的构建与实践[J].西北医学教育,2011(1):110-112.

[3]苗英慧,郭艳丽.如何在医学免疫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J].高教高职研究,2011(27):204.

[4]袁桂峰.生物技术专业免疫学教学的改革与实践[J].基础医学教育,2011(5):404-406.

免疫学知识点范文第4篇

国家规定中职学校满三年的应届护理专业毕业生,完成实习8个月,就可以参加当年的全国护士执业资格考试(下文简称为护资考试) ,取得护资考试资格证明,方可从事护理工作。可见护资考试对护理专业毕业生的重要性。

护资考试大纲明确规定,考试模块主要包括与护理工作密切相关的医学基础知识、护理专业知识和技能以及与护理工作有关的社会医学、人文知识。其中,与护理工作密切相关的医学基础知识部分的考试内容包括免疫、医学微生物和寄生虫,即病原生物免疫学基础的学习内容。可见深入学习病原生物免疫学基础,在护资考试中具有重要作用。为了提高中职护资考试通过率,病原生物免疫学基础的教师应积极分析护资考试大纲、剖析护资考试真题、研究相应的教学对策。

二、分析护资考试大纲,剖析考试真题

认真学习近三年护资考试大纲,且研究2014 年、2015年、2016年护资考试统一试题。试题分为两个科目,即专业实务和实践能力,2014年每个科目题量各为 135 题,2015年、2016年每个科目题量各为 120 题,全部为选择题,考试题型有 A1、A2、A3、A4四种题型。对试题内容的知识点在病原生物与免疫学基础中直接和间接所占分值进行了分析。

1.护资考试情况变化

(1)时间缩短。时间将由150分钟缩短为120分钟,将要缩短为100分钟。

(2)题量减少。由135道减为120道,但在护士考试大纲中明确规定“每个科目题量为120~160道”。

(3)各题型内容中,病例分析题是考试的主力军。

(4)考核侧重点的变化。基础知识比例有所下降,而护理伦理与法规、护理礼仪与人际沟通的比例明显增加,侧重实际应用能力的培养和考核,使用人机对话考试方式。这些内容与护士的具体工作息息相关,体现了以人的健康为中心的发展理念。这就要求学生们在学习时切忌死记硬背,一定要理解理论知识,灵活运用。

2.病原生物与免疫学基础约占分值

三年护资考试中,病原生物与免疫学基础直接和间接涉及的知识点所占的分值约为:2014年专业实务占26分,实践能力占28分;2015年专业实务21分,实践能力占22分;2016年专业实务占31分,实践能力占27分。由此深知病原生物与免疫学基础知识的重要性。

三、结合考题,分析实情

根据护资考试大纲,高等院校和中职学校的护理毕业生参加标准一致的护资考试,这对中职学生而言,难度是显而易见的。

1.护资考试难度加大

在专业实务和实践能力这两个考试科目中,尤其是从2016年人机对话试点考试情况来看,护士资格考试内容变化很大。考试方式不同于原先直截了当的知识点考查,更倾向于知识的临床实践运用,最突出的表现就在于病例分析题增多,辅以少量考查概念的A1型题。

2.学校的生源情况

现在的问题是中职学校生源质量下降。中等职业学校招生难,为保证数量,降低门槛,初中生不管分数高低都可上,虽有了生源但学生综合能力差,基本上是初中“被遗忘的一群”“混天的一族”了。学生“听不懂”“学不会”,不仅基础差,而且学习习惯不好,教学难度很大。

3.护资考试真题中病原生物与免疫学基础的相关内容

研究护资考试近三年的真题,出现病原生物与免疫学基础知识点较多的是:细菌的外界环境和细菌的致病性;免疫学中超敏反应、人工自动免疫和人工被动免疫有直接和间接考题;常见病原菌化脓性球菌所致疾病出现概率比较高,破伤风梭菌和结核分枝杆菌考点多;常见病毒中呼吸道病毒和肠道病毒都有,甲肝病毒、乙肝病毒、人类免疫缺陷病毒的传染源、传播途径和致病性,还有狂犬病病毒、乙型脑炎病毒、轮状病毒的相关知识;寄生虫章节考点是蛔虫和溶组织内阿米巴。

四、对策

为提高护资考试通过率,基础医学病原生物与免疫学基础的教师应积极探讨教学对策。

1.全校一盘棋,强化护资考试通过率的重要性

首先是校领导重视,教师才有狠抓护考的热情,学生才有备考的动力,从而提高护考的通过率,提高学校的知名度,为招生宣传增加资本。病原生物与免疫学基础的教师集体学习护资考试内容,加深对执业考试的认识和理解;和临床科室老师进行知识的交流,增加护资考试的临床资料;围绕护资考试这一指挥棒进行教学改革,与护资考试早早接轨,提升护资通过率。

2.根据护资考试内容,调整教学大纲,重新构建教学内容

学习护资考试大纲,分析近三年护资考题内容,及时调整教学大纲,加强消毒灭菌等外界环境对细菌影响章节的内容,免疫学基础重点在超敏反应和免疫学防治,常见病原菌的重点为细菌的致病性。注意教学内容与护资考试内容的相关性,在课堂中加大人文知识的渗透,重新构建教学内容,保证教学内容的适用性。

3.多种教学方法灵活使用,提高学生知识掌握能力

面对基础知识薄弱、学习习惯不好的学生,为了让这些学生掌握知识,教师在课堂中要多种方法并用。

首先,运用护资考试真题导入,引起学生对教学内容的重视。

如讲授结核分枝杆菌时,应用2016年真题。

例1:我国缩窄性心包炎最常见的病因是

A.创伤 B.肿瘤 C.结核菌感染 D.化脓性细菌感染 E.非特异性感染

答案:C

例2:共用题干

患者男,43岁,开放性肺结核,咳嗽、咳痰1周入院。

作为隔离病区的护士在护理该患者时,应明确该病的传播途径是

A.直播接触传播 B.间接接触传播 C.消化道传播

D.共同媒介传播 E.空气传播

答案:E

对于该患者的护理措施,正确的是

A.必须单间隔离 B.家属可以随意探视

C.患者离开病房应该不受限制 D.注意开门开窗使病室内空气流通 E.患者的呼吸道分泌物必须消毒后方可丢弃

答案:E

使用真题引起学生高度关注,学生用心听讲,扎实掌握了结核分枝杆菌的相关知识。

其次结合临床知识,使微免基础与临床知识紧密相连。强化微免基A知识与临床的紧密结合,比如在讲Ⅰ型超敏反应时提出问题:为什么在给病人用青霉素前必须做皮试?皮试多长时间观察结果?皮试结果可以用注射青霉素,但注射青霉素后还要在医院内观察多长时间才能离开,为什么?这样不仅提高了学生学习兴趣,而且使学生加深了对理论的理解,轻松地掌握了教学的重点、难点。多种教学方法并用,既激发了学生学习知识的动力,又促使学生牢记了知识。

4.改变考试形式,提高学生适应能力

免疫学知识点范文第5篇

关键词:认知结构;医学免疫学;教学;

中图分类号:G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2)07-0224-02

医学免疫学发展迅速,与其他学科交叉知识点多,涉及细胞生物学、遗传学等基础学科,又与内科学、妇科学、儿科学等临床医学密切相关。教学过程中,学习基础差的学生感到困难重重,学习自信心不足。同时,由于抽象、涉及机体众多器官、组织、细胞和分子,无系统性,难以理解、记忆,学习难度大。

美国教育心理学家布鲁纳认为,教学的最终目标是促进学生“对学科结构的一般理解”。不论我们选教什么学科,务必使学生形成认知结构。学科基本结构指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态度和方法。在我国,医学本科以大班授课为主,师生比例悬殊。课堂教学既要照顾大多数学生的理解程度,也要挖掘每位学生的学习潜力。根据学科知识片段的特点,应用适当的教学方法,可以激发学生内驱力,以构建合理的知识结构,促使学生能融会贯通地应用基础知识分析临床病例,准确诊断。

一、教学全程贯穿免疫学基本线索,促进学生构建知识体系

当学生掌握和理解了一门学科的结构,就会把该学科看做一个相关的整体,就能够促进学习迁移,提高学习兴趣,并可促进智力和创造力的发展。医学免疫学主要围绕“抗原刺激机体免疫系统,发生免疫应答,实现免疫功能”这一线索,编排教材,实现教育目标。为了增强学习的逻辑性,根据免疫学基本线索组织教学,顺应思维发展过程。把学生已有学习基础的固有免疫提前到绪论中讲解。然后,按照先讲抗原,再讲免疫的物质基础——免疫系统的三大组成,接着讲免疫学的中心内容——免疫应答,最后讲临床免疫学的思路设计课程教学。

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强化学生对免疫学基本线索的理解、记忆。上课时,请同学在黑板上画出知识框架图。即,抗原机体免疫系统免疫应答免疫功能。随着课程深入展开,新概念在已有概念基础上构建,学生们逐渐从机械记忆转变为理解记忆。如,抗原能刺激机体发生免疫反应的关键因素是具有异物性。异物性是指在胚胎期未与淋巴细胞充分接触过的物质。正常情况下,免疫系统对自身成分处于免疫耐受状态;为什么机体会存在自身免疫耐受状态呢?当讲解了中枢性自身耐受的重要机制之一——发育中的T细胞在胸腺经过阴性选择,使自身反应性T细胞被诱导凋亡或失能,从而成熟的T细胞获得自身免疫耐受性之后,同学们就能理解没有经过“鉴定”的抗原一旦刺激免疫系统,就会激发正免疫应答。

二、多角度讲解教学难点、重点,提高学生分析综合能力

教师传授的知识必须经过学生的体味、吸收,转化为自身知识,即把信息加工为每个学生自己能理解的方式,使之超出它们最初所给的事实,从而学到更多的知识。每个学生在学习时所进行的信息加工都是独一无二的。学生从不同背景、角度出发,在教师的协助下,通过信息加工活动,建构自己关于知识的意义。T细胞在胸腺的分化发育是教学重点和难点。为了讲透这个知识点,根据不同类型学生的特点,笔者设计了三种方案。首先采用角色表演讲解阳性选择和阴性选择的过程及其意义;第二,借助教材中的示意图,顺应T细胞的发育过程加以解释,并请已听懂的同学回答两个选择的意义;第三,在PowerPoint文件中设置自定义动画,从成熟T细胞具有两大特点(即自身MHC限制性和自身免疫耐受性)出发,反向讲解T细胞获得这两大特点的原因。通过三种方式的讲解,使成绩中等及以下的学生听懂这一知识点,优秀学生则能深入到领会层面,理解T细胞的成熟过程对形成免疫防御和免疫自稳机制的重要意义。

三、聚焦免疫学中心内容,增强知识迁移能力

斯皮罗等(1991)认为,对同一内容的学习要在不同时间多次进行,每次的情境都经过改组,而且目的不同,分别着眼于问题的不同侧面。这种反复不是简单重复,因为每次学习的情境都会有所变化,而这将使学习者对概念获得新的理解。细胞免疫应答和体液免疫应答是学科中心内容,也是同学们感觉最难学的部分。授课前,先复习抗原及免疫系统的相关知识点。然后,以教师讲解为主导,同学们回答已学过的概念,共同完成细胞免疫的教学;而对于体液免疫的教学,涉及细胞免疫相关的内容,请掌握较好的同学到讲台上给大家讲,其他同学和教师做补充,促进同学们回顾前面学过的内容,在课堂上完成知识的迁移。激励学生们回忆已经掌握的知识,有助于他们将新的知识存入长时记忆中,并用于解决实际问题。

四、结合超敏反应,加深对免疫学基本理论的理解

教育心理学家倡导,通过专业基础课,培养学生善于全面地看问题,了解事物之间的各种联系与关系,遇事能从各个不同角度去分析、研究再得出结论的习惯,并且训练学生发散性思维和批判性思维能力。超敏反应是临床免疫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学生最感兴趣的知识模块。通过学习,理解免疫是一把“双刃剑”,正常状态下,对机体起到免疫保护作用,而异常情况下,会引起免疫病理作用。如,先提出问题——机体免疫系统如何抵御乙型溶血性链球菌的感染?师生共同分析后,得出机体通过固有免疫和适应性免疫抵御病原菌的感染。随后,教师指出,乙型溶血性链球菌感染后,如果没能及时治愈疾病,会引起免疫性急性肾小球肾炎,吸引学生注意力,再进入学习重点——发病机制的教学。由此,提出应该以全面、辩证的观点看待世界,解决实践问题。

五、列举免疫学防治实例,体会免疫学就在身边

在我国,随着免疫预防体系的建全,传染病和寄生虫病已不再是主要死因。同学们都有打预防针的经历,课堂上,让学生们说说都打过什么预防针?可以预防什么疾病?为什么?通过提示性教学,帮助学生们明白免疫系统是“健康守护神”。免疫学与我们的生活、工作紧密相连。

医学免疫学看似抽象、枯燥,其实,一旦掌握学科知识网络,就能体会到知识体系的相互关联及其与临床的紧密关系,增强学习动机,取得良好教学效果。一条基本线索贯穿始终,增强教学逻辑性;集中力量突破重点难点,以点带面,培养同学们对专业基础知识的领会转化能力;紧紧围绕学科中心,学会知识的迁移运用;联系临床疾病,运用基本原理,全面分析问题,解释病因。通过构建医学免疫学知识网络,有助于提高教学效果,协助学生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培养学生抽象思维能力。

参考文献:

[1]姜智.教育心理学[M].长春:吉林大学出版社,2005.

[2]黄宏思,秦静英,韦鹏涯,等.PBL教学模式在医学免疫学教学中的应用[J].教育与职业,2009,619(15):153-154.

[3]Barbara.J.Daley,Dario.M.Torre.Concept maps in medical education:an analytical literature review[M].MEDICAL EDUCATION,2010,(44):440-448.